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金融消息范文

国际金融消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金融消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金融消息

第1篇:国际金融消息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融资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已达4200多万户,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50%,吸纳了75%左右的城镇人口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创新环节中有65%的专利、80%的产品开发来自中小企业。作为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中小企业以旺盛的生命力牢牢占据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与困难,严重影响和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当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融资困难,资金链紧张现象严重,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资本融资上表现为规模偏小且无稳定的资金市场配合。

1. 资金短缺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金融市场冻结,中小企业国际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大概在30%左右,而且资金链断裂呈现蔓延趋势。造成这种资金链的紧张状况主要是由前阶段央行的信贷紧缩政策造成的,对企业造成的压力非常大。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对中小企业扩大信贷的政策,但是由于银行本身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房价下滑,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坏账大幅提高,银行从控制自身风险角度出发,即使有额度也不敢放贷,使得银行贷款也变得更加谨慎,因此,实际执行力度也是有限的。这样,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短期仍然难以解决。

2. 出口贸易下滑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的经济走向衰退,需求大幅下降,造成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下降。目前,欧洲、美国和日本这世界三大经济体几乎同时进入衰退。,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07年,我国的出口占GDP的37%,贸易部门对GDP的贡献已经高达9%。出口会立即受到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例如,我国对美出口的实际增长率,扣除物价因素,从2008年初开始下降。2008年底广东、江苏、浙江这些我国经济增长火车头的省份都出现了问题,大量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减产、裁员,甚至关门倒闭。

3. 人工成本上升

自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中小企业的人工成本大幅提高,这直接缩小了企业利润空间,造成企业生存困难。据调查,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浙江省人工成本增长了19.5%,重庆市增长了20%;另外,据浙江省调查数据显示,企业财务费用上涨了40.5%。这些成本的上升,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下降的可能,使企业长期处在一个高成本的状态,企业生存的难度加大。

4. 原材料成本上升

2006年以来资源价格大幅上升,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有色金属的价格飞涨,进而传导到其他领域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造成企业直接材料成本上升。据调查,原材料成本方面,浙江省增长了12.8%,重庆市增长14%;而在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直接反映的就是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高昂,造成出口贸易下降。企业要想扩大贸易,唯一的途径就是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这样直接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长期下去就会迫使企业减产,甚至面临生存困难。

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显得异常突出,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有利于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1. 间接融资现状

由于金融危机的袭来加之长期以来不完善、不成熟的我国资本市场和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的限制,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然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的主体,它们的服务对象倾向于国有企业,所以从银行取得贷款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困难。如何有效地进入间接融资市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首要问题。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问题:

(1) 间接融资方式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并不单纯指银行贷款,其还应包括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

(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极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部较发达,中西部发展较为落后)。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促使了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情况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银行愿意向东部较为发达,经营质量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而中西部发展缓慢、质量较低的中小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成为难题。

(3) 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难,获得间接融资的量很小由于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不愿意将大额的贷款带给中小企业。

2. 直接融资现状

(1) 创业板市场

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最大,大批企业倒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融资难,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产业链太低。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产品需更新换代。可企业往往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创新。有一部分专家认为创业板就是支持这些企业,支持他们搞技术更新、产品创新,支持这些中小企业转型,同时创业板的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

(2) 债券融资现状

企业债券是公司或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在公司(企业) 发行债券时一般要受到严格的限制,例如抵押或担保等。债券融资是中小企业向社会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它不等同于高息储蓄,同时其债息的取得也没有股票的预期风险。债券融资是一种信用工具,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水平和交易规模由其种类与数量及内部的结构状况决定。影响企业债券发行的重要因素债券有本息支付能力、支付程度、支付时效。由于种种原因使中小企业无法进行抵押担保,所以该融资方式并未被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

(3) 集资现状

集资即社会资金的集中或联合。对于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而言,由于在间接融资市场上融资困难重重,集资则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资金融通来源之一。企业开办资金往往来源于合伙人个体资金的集中或联合。从某种程度上说,集资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然而集资若使用不当即非法集资,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性极大。所以在中小企业集资时,对去加强法律监管是避免发生非法集资的重要方式。

(4) 民间融资现状

民间融资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如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个人财产抵押借款、捐赠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甚至“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等原因,在某些地区民间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而民间集资的融资方式在金融危机的经济形式下由于银行惜贷而表现的更为显著。民间借贷的兴起,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结果。而由于该种融资方式的社会经济负面影响和危害性大,风险和融资成本高的特性,对其引导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以限制。

参考文献:

[1]杨启智 孔喜梅:股权融资与创新型中小龙头企业的成长[J],农场经济管理,2004,(06)

第2篇:国际金融消息范文

分析

所谓金融发展,简单来讲就是指金融业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对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工具结构等金融结构作出的相应调整与变化,其目的是为经济发展创造更优越的金融条件。

在金融发展趋势下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变化是怎样的,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金融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日益凸显,金融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各国间贸易业在对金融业发展发挥着能动作用。

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就是对外贸易,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国家的形成。

首先,金融发展水平可能对国际贸易模式有重要影响。

金融领域的发展给一个国家更依赖于外部融资的产业带来比较优势。因此,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可能也是比较优势的一个来源。

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结构,贸易结构可分为商品结构、地区结构

从商品结构上看,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在对金融依赖较强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并大量生产与出口;金融发展程度低的国家,在对金融依赖弱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并大量生产与出口。因此,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结构升级,进而促进进出口贸易结构的改善。

从地区结构来看,由于金融对贸易的支持、服务及风险分散作用,地区金融越发达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融越发达的地区,贸易就越发达。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之首,其贸易发达程度也是众所周知的。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国际贸易竞争力

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等。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成企业的国际贸易业务,还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风险和损失,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美国、欧盟、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在国际上有着超强的竞争力,这往往得益于这些国家发达的金融业。

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关系

2007年9月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至今尚未平息,并且引起了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信贷危机从美国扩散到全球。2008年9月,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林银行被贱卖、美国国际集团获政府资助、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诉人们金融危机渐入。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引发的关于经济衰退的担忧也日趋升温。

其次,国际贸易对金融发展起到能动性的影响。

Blackburn和Hung(1998)认为通过规模效应,贸易自由化能加速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降低金融中介成本,产生更高的增长率。Aizenman(2003)从理论上研究了国际贸易开放对于金融自由化的影响。他认为贸易自由化使得金融控制成本增加,最终导致金融改革的发生。也就是说,金融自由化是贸易自由化的副产品。

第3篇:国际金融消息范文

关键词:金融效率;综合指标;格兰杰检验

近年来,在上世纪9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经验性研究的启发下,不少中国学者借鉴相关的思路与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手段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由于在金融发展的指标(尤其是金融效率指标)选取上存在差异,导致结论大相径庭。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已有的代表性结论有: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金融资产的扩张而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来实现的(曹啸、吴军,2002);金融中介效率对经济增长,以及金融中介发展规模对经济增长存在单方向上的因果关系(李广众,王美今,2003);中国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同时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王志强、孙纲,2003)。曹啸与吴军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取金融效率指标,其结论只是一种推断,而其他两篇文章在实证研究多借鉴金融发展理论代表人物莱文等人的研究,选取的金融效率指标为单指标,即分别采用SLR(储贷比率)指标与PRI(私企信贷占比),显然,以单指标来代表中国金融效率是不全面的。本文在金融效率观下,给出了更为合理的金融效率综合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再检验,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澄清,进而为中国效率型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一、新金融效率观与金融效率的估算

1?新金融效率观。

金融效率是金融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但却被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所忽视。金融结构论(戈德史密斯,1969)将金融结构简单等同于金融发展;金融深化论(麦金农与肖,1973)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对应帕累托有效,由此得出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建议也在实践中屡屡受挫;1990年代金融发展的经验研究对金融效率仅作简化处理,即分别采用上文提及的SLR与PRI等单指标代表金融效率。

通过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深刻反思,白钦先(1998)认识到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的现实效应与主流理论的不符,率先揭示出金融的资源属性,进而提出了金融资源论。金融资源论通过揭示出金融的资源属性,赋予了全新的金融效率观。金融效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金融质和量的统一;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金融质的提高,合理地开发、利用和配置金融资源,同时注重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和机制的金融整体效率和功能的改善,因此,金融效率在金融发展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凸显无疑。

由于宏观金融效率强调动态性和金融功能(主要指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与单一关注盈利性与静态性的微观金融效率相比更为重要,因此,宏观金融效率是金融效率中的应予以重点研究的对象。宏观金融效率是一优化问题:由金融结构、金融运行机制与金融环境共同决定(约束条件);目标是金融发展,及以此促进的经济增长。宏观金融效率以微观金融效率为基础,是金融功能(可视为一种能力)的演进与实现程度。借助修正的内生增长模型,宏观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下简称为金融效率)是金融(储蓄)资源的利用能力、金融资源的企业选择能力、金融资源转化为资本后的产业与地区选择能力这三种能力的综合。

2?内生增长模型的修正与金融效率的估算。

在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过程中,经济增长理论的推动功不可没,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最新进展——内生增长理论对金融发展理论及金融效率研究具有重大的启示。借助内生增长模型可理解金融作用于经济的内生机制及金融资源的配置渠道。

内生增长模型(以AK模型为例)可表述为:

g=Aφs-δ(1)

其中,g:经济增长率;?:储蓄被转化为投资的比例

A:资本的边际社会生产率;s:储蓄率;δ:折旧率

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即金融资源配置的三个渠道是:

①金融发展改变储蓄率,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②金融发展会使得更高比例的储蓄被转化为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③金融发展使得资本配置效率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亚珀利和帕加诺(Jappelli & Pagano,1994)指出金融自由化通过缓解和消除家庭的流动性抑制,可能减少储蓄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德格雷戈诺(DeGregono,1994)则指出,如果家庭的借款被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情况正相反。如果同时考虑上述两方面的影响,结论将是含糊不清的。因此,应重点考察金融发展的后两个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后两个渠道实际反映了金融资源配置的二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价格等机制将金融资源转移至资金的需要者手中;第二阶段,资金需求者将获得的货币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投入实际生产过程,创造有效产出。需要强调的是,在转轨与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典型的代表)中,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效率不同,故应对AK模型进行修正,即在上述金融资源配置的两个阶段中间,考察资金获得者——企业的类型。因此,本文借助修正的AK模型,从金融(储蓄)资源的利用能力、金融资源的企业选择能力、金融资源转化为资本后的产业与地区选择能力这三种能力来综合考察与估算金融效率,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储蓄投资转化率(SLR)是描述金融(储蓄)资源利用能力的有效指标。中国近年来越来越大的存差表明中国的储蓄投资转化率低下,但储蓄投资转化率只反映了金融资源配置的一个环节,且由于对中国存差产生的原因存在一定的争论,因此,单独使用此指标来代表金融效率是不全面的(图1中国时间序列的SLR曲线单调下降,这与中国实际金融效率并不十分吻合)。

其二,在中国这一转轨与发展中国家中,私企普遍比国企效率高,但获得了较少的金融资源支持,私企获得的信贷占比(PRI)是描述金融资源企业选择能力的有效指标。与SLR指标一样,私企获得的信贷占比只反映了金融资源配置的一个环节,且除金融效率之外,私企获得的信贷占比还受其他因素(如所有制歧视)的影响,因此,同样不宜单独使用此指标来代表金融效率(图2中国时间序列的PRI曲线单调上升,这与中国实际金融效率亦存在出入)。

其三,伍格勒(Wurgler,2000)认为,金融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金融发展的程度及其作用应该主要用资本配置效率这一指标来衡量。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资本流入高资本回报率的产业或地区,流出低资本回报率的产业或地区。从这一思路出发,伍格勒提出资本配置效率(E(I,GDP))可以用资本关于GDP变化的弹性来表示,并提出测度资本配置效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从产业角度考察了65个国家的资本配置效率,发现发达国家的资本配置效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韩立岩等(2002)借鉴伍格勒资本配置效率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工业部门39个行业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处在低水平的结论。潘文卿和张伟(2003)参考伍格勒的理论,对中国28个省区的资本配置效率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计量分析。

我们认为,资本配置效率(E(I,GDP))指标是描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容忽视的重要指标;金融效率是一综合指标,是对金融资源配置各环节的综合考察,应涵盖储蓄投资转化率(SLR)、私人企业的信贷占比(PRI)与资本配置效率(E(I,GDP))(中国资本配置效率数据来源于潘文卿等人的研究成果)三个指标。为此,本文以储蓄投资转化率(SLR)、私人企业获得的信贷占比(PRI)与资本配置效率(E(I,GDP))三个指标的乘积作为金融效率值,中国金融效率(1979—2003)(图4)是在图1~3基础上的加总与延伸。图4表明,1979—2003年中国金融效率总体偏低,并经历了两次低点:1989年及其后几年中国金融的大调整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后造成的极大金融冲击,这与中国实际金融运行情况相符。

二、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检验

1?指标选取与数据。

1979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金融仍为财政的附属,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效率无从谈起,因此,始以1979年、延伸至2003年来考究中国宏观金融效率是合适的。至于中国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指标则可参见相关研究的指标与度量,经济增长指标以实际人均GDP的自然对数LYP表示,投资增长率INV(固定资产投资存量)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年度数据,样本期间为1979年~2003年,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以及相关研究公开的数据。

2?计量检验方法。

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分析,本文选择在多变量VAR系统中进行。若VAR模型中的非平稳变量存在协整关系,我们就可以在VAR模型基础上经过协整变换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表示如下:

其中:X=(LYPt,FIRt,STRUCt,EFFIt,INVt)表示由5个变量构成的系统向量;Ai表示系数矩阵;α表示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向量;β表示协整向量;β′Xt-1表示误差修正项。

由于协调关系只能说明变量之间的长期相关性,但不能具体指出何为因、何为果,因此,一般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3?各变量数据水平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

各变量数据水平的平稳性检验是考察变量是否具时间趋势,进而确定是否有必要采用协整分析方法。本文对变量的数据生成过程(DGP)是否平稳的单位根检验方法主要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与PP(PhiIips—Perron)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

注:(1)从经济意义出发,对变量的检验方程中分别采用了包括了截距和趋势项、包括截距以及不包括二者三种情况进行,因此其临界值也有所不同;(2)以上提供的是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3)加**表示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单位根检验。

由表1的分析结果可知,本文计算所涉及的对数形式的增长指标与金融发展变量均是I(1)过程的非平稳变量,对其相关性一般采用协调检验检验上述变量的相关性。

4?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

表2给出了FIR、STRUC、EFFI与LYP组成的四变量系统的协整关系下的Johansen检验,结果表明LYP、EFFI、FIR、STRUC之间确实存在协整关系,具有一个协整方程。

考虑一个协整关系假定下的经过标准化的协整系数,见表3。

将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并令其等于VECM:

VECM=LYP-0?13EFFI+0?76FIR-0?17STRUC+1?73

上式反映了经济增长、金融效率、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四个时间序列之间的某种长期均衡关系。

由于协调关系只能说明变量之间至少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不能具体指出何为因、何为果,因此,有必要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进一步分析。

5?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从表4中的P值可以看出,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有双向的Grange因果关系、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有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金融规模是金融结构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其余变量之间没有Granger因果关系。

表示拒绝零假设错误的概率小于5%,即表明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前一个变量是后一个变量的格兰杰成因。

6?分析。

由上述检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中国金融规模及金融结构均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金融规模增加1%,经济增长提高约0?76%;

②中国金融规模是金融结构的原因,中国金融结构很不合理,对经济增长有负作用;

③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及金融规模、结构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实证结果与已有的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都不相同;尽管部分支持了曹啸与吴军的结论,但曹啸与吴军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取金融效率指标,其结论只是一种推断。由于采用更为合理全面的金融效率考察与估算体系,本文的检验结论更为可信。

第4篇:国际金融消息范文

[关键词] 金融深化经济效率

一、我国金融深化与经济效率的关系

本文用金融相关率FIR作为衡量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用广义货币M2,股票市价总值和债券余额做代表,加总统计出历年金融资产价值量来计算FIR。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驱动。由金融深化理论知,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能有效地将社会闲置资金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金流向高收益部门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2]。因此这里用GDP增加值与有代表性的全社会固定投资额I的比率来衡量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效率=(GDPt-GDPt-1)/It.可得下图

FIR增长率与经济效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各期

可知我国FIR的增长与经济效率基本呈逆周期。按金融深化理论,随着金融不断深化经济效率会提高[1],那么我国的金融深化未进入理论中的金融与经济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轨道,反呈抑制经济效率的状态。

二、我国金融深化进程缺乏经济效率的原因

1.货币信贷与经济效率

本文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信贷对金融深化的贡献,从而探讨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可以看出M2/GDP增长率与经济效率呈显著的逆周期,且在同一年份达到峰值(86,88,90,94,04年)。进一步思考M2的构成。从1978年至2005年M1/M2由79下降至36,相应的准货币(M2-M1)占M2的比重由21上升到64(中国统计年鉴2006),可知M2/GDP的上升主要是准货币增长带来的。准货币增长主要表现为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原因包括:国民收入的增长,收入分配格局向个人倾斜,缺乏货币替代性金融投资工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M2/GDP上升并非理论上的金融深化的结果,而是金融抑制促成。储蓄的增长未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是经济效率下降带来的被动储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而金融体系过度依赖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占据了金融体系的大部分资产,无怪乎我国的金融深化进程与经济效率背道而驰。

2.股票市场与经济效率

本文用股票市价总值占GDP的比例来衡量股票市场对金融深化的贡献,从而探讨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各期,《中国统计年鉴2006》

可以看出股票市值/GDP的增长与经济效率的相关关系微弱。尤其在1993-1998年,股票市值/GDP的增长率大幅振荡时,经济效率未有同比波动。可见股票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未显现。这一方面是由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的,股票市场相对规模渺小,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未发挥。肖认为金融深化将使企业融资中银行贷款的比例有渐趋缩小的趋势。另一方面是由于股票市场自身不成熟,投机氛围过浓,上市公司的资质难以保证,市场很难做大做好。

3.债券市场与经济效率。

本文用债券余额占GDP的份额来衡量股票市场对金融深化的贡献,从而探讨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各期,《中国统计年鉴2006》

可知除1993、2000、2001年外,债券余额/GDP的增长率与经济效率均呈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当债券市场加速扩张,经济效率反而下降。我国债券以国债为主。肖指出,随着金融深化的深入,投资中财政所占的比重应当逐渐减少。政府投资带来挤出效应,且一般不具有比私人投资更高的效率。因此国债的过多发行不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结论

第5篇:国际金融消息范文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一系列银行倒闭事件层出不穷,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不断蔓延。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被认定为金融安全网①的三大组成因素之一,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以及推行,是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统一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②的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情况下,由隐形存款保险制度向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转变已逐渐成为国际趋势,存款保险制度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体的认同以及采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一举措逐渐成为各个国家维护自身金融、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国国务院于2014年11月30日正式了存款保险制度意见稿,向社会群体全面公开征求意见,意味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距离正式实施已为期不远。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投保主体、参保款项、限额偿付、差别费率制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对于存款保险制度存在意义的讨论,最经典的是Diamond以及Dybvig在1983年提出的“银行挤兑模型”,即Diamond- Dybvig(DD)模型,该模型指出银行面临挤兑的威胁是不可避免的,而存款保险则是解决挤兑威胁的最优政策,这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Mishkin(1996)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同时运用债务合约的道德风险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述。当社会经济得到繁荣发展时期,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银行一般不会对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审查。而如若银行在企业不能如期偿还其所欠债务时再来进行审查,其所面临的危险可能早已存在。

(二)国内文献综述

朱晓玲(2015)介绍了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些基本概况,总结了国际存款保险制度规则的制定以及实施的经验,同时指出了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几点借鉴之处。乔香兰、王杰(2014)介绍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储户和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叙述。郭田勇(2015)指出存款保险制度对维护银行体系稳定、营造应行业间公平的竞争环境的重要作用,并说明该制度对中小银行的有利影响。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储蓄率的基本国情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从GDP的增长率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远远高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水平。一方面,在养老保险、社会医疗制度等并不完善的背景下,居民的储蓄存款是其维持自身未来的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提高,而中国自古就有高储蓄的传统,这些因素都使得居民的资产主要集中在存款上。另外,存款是各个商业银行能够正常经营的关键,一定比例之内的存贷比是维持银行流动性的关键,对应付客户的日常提款需要以及防范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存款在维持中国金融体系稳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在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剧烈,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在切实保障存款人自身利益、维护我国金融乃至经济系统的稳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存款保险制度的施行是中国高储蓄率的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

(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中小银行面临不公平竞争

中国长久以来都是实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这一措施虽然也是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但根据其近些年的发展不难看出,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存在着很多不可改变的缺陷,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有着很大威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使这一政策制度化、公开化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在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得到国家所提供的存款保险服务是免费的,当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发生危机时,出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和公众信心的考虑,中国人民银行或当地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给予资金上的救助,使得最终的损失由财政来买单。而在我国,当银行出现危机时,出于“大而不能倒”的考虑,政府往往会优先照顾规模比较大的商业银行,使得中小银行可能仅仅得到地方政府的救助。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对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四、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分析

(一)短期内,对中小银行造成一定的压力

于2015年5月1日起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规定保险费率实行差别费率制。我国国有大型银行的经营较为稳健,风险比较低,而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相对较高,风险费率要高于国有大型银行,其必然面临相对较高的保费费率,增加了中小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利差必然会有所收紧、信贷增速可能面临放缓的趋势、互联网业务不断创新,基于此,中小银行自身的盈利水平必将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在较高的经营成本下,中小银行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加盈利水平,在接受存款人委托后会增加从事高风险、高利润的经营活动的概率,来追求自身效应最大化,增加银行经营过程中道德风险的产生。在其经营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也就是选择预期利润最大的投资项目,而忽视了风险与期限的因素;二是资本组合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也就是在存款比重不断增加的同时不断降低其自有资本的比率。

(二)长期来讲,对中小银行是一种机遇

首先,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一定引起大规模的存款搬家。据统计,我国低于50万元的存款账户在全部储蓄存款中占99.63%,考虑到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特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规定的50万元的偿付限额远高于国际其他国家的水平,能够覆盖几乎全部存款人的存款。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小额存款人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不会改变存款人的存储计划、存储机构或者存储习惯。

其次,中小金融机构大多分布在中小城市、乡镇。由于地缘关系,中小银行更多的是为本地区的中低收入家庭、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更方便与潜在借款人进行交流,并且获得客户信息的渠道较多、成本较低,能够更好地降低银行的坏账率。同时,小城镇的居民以及企业从大型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资金的门槛较高,中小银行在全面审核其贷款信息后,可以以较高的贷款利率向其提供贷款资金,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除此之外,小城镇存款者对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的了解相对较少,其存款多表现为核心存款,为中小银行金融机构的持续稳健经营提供了比较稳定的资金支持。

再次,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意味着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为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铺平了道路。长期以来,我国的五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对自身的市场定位并不是十分明确,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在某些领域竞争过度、而对某些领域却无人问津的情况。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使得现有各银行为了达到控制自身经营成本的目的,可能会将其主要精力更大程度地转向对高端客户的金融服务,使得对广大普通居民存款人的重视程度进一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更多的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就成为了广大普通存款人的共鸣,不仅能够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以及发展,而且还会为普通居民提供良好地金融服务。

最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中小银行与大银行间的公平竞争。在没有推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隐性存款保险是对非五大行的一种歧视,对中小银行的保护力度远低于大型银行,储户会认为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会更大,因而更愿意把钱存到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大银行中,导致中小银行处于不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下,严重影响了其盈利水平。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公众对小银行的信心,有利于为中小银行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并激励中小银行不断在管理成本、金融产品与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为中小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了一项很好的发展机遇。

五、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下,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保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维护广大存款人切身利益、保证金融市场稳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着对经济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又存在着自身固有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中小银行在前期必然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盈利水平的;但在长期来讲,中小银行若是抓住发展机遇,在内部控制、金融产品服务与质量、管理成本等领域采取有效措施的话,其自身发展必将受益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

注释

第6篇:国际金融消息范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中小企业;关系

2008年的金融危机依然让许多企业心有余悸,这是一场把世界经济带到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衰退之中的大灾难。有关专家指出,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复苏将是漫长而缓慢的,在这漫长的恢复调整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的恢复过程将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性。

银行和企业作为构成社会经济系统的两大微观主体,二者应该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但长期以来, 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稳定的银企关系。后金融危机时代,受市场经济的自主调整,如何顺应形势,构造新型商业银行与企业关系已成为时代的课题。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银企建立关系的必要性

就合作关系而言,银行和企业之间表现出的是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关系。企业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基础,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企业。商业银行无论其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还是中介业务,无不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持和服务,它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占我国经济市场九成以上的中小企业,银行对待他们的态度就更为重要,由于融资渠道的单一性及银行在关系中的主导性,迫使企业处于被动的状态,采取何种的方式改变这样的现状,已是合作关系更进一步需解决的难题。

在中科院一次“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调查中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08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08金融危机的影响。另外,再以失业率为例,2008年只有9个省份失业率高于4%,而在各地制定的2009年就业目标中,除北京的失业率定为2.5%,江西未公布相关数据外,6个省份的失业率约为4%,其他23个省份均在4%以上。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及部分商业银行带来的是致命的打击。好在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开始更加的重视作为两大经济主体的银行和企业关系的改善,试图从银企合作关系的调整来提高经济水平回升和继续发展的速度,这也是这样一个特殊时展的必然趋势。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实体经济运行开始回暖,投资者信心开始回升,全球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于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而言,可谓挑战与机遇共存。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始终面对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融资难。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有两种融资方式,一种是直接融资,另一种就是间接融资,即民间融资。民间融资由于其手续灵活且方便快捷的特点,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在如今民间融资制度尚且不太规范和无法可依的条件下,民间融资是许多祸端的起因。2011年4月金立斌事件就是个鲜活的例子,其高达7个亿的民间融资债务把作为内蒙古惠龙集团董事长的他压跨了,政府在一边给他戴高帽的同时却不给贷款,迫于无奈,最终他只能以自杀的方式解决问题。可能有人会建议进行直接融资,但因中小企业处于创业及成长过程,具有不确定性风险,银行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性质,让他不得不从自身方面考虑,因此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顾虑重重,往往存在利率偏高、条件偏严、手续偏繁、审批时间偏长等问题,存在“慎贷”、“惜贷”、“惧贷”现象。从中小企业来说,缺乏有效抵押物,且抵押手续繁琐,收费较高;缺乏合适的担保人,担保贷款难;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因此,在长期发展中,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的疏离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这种脆弱的、不稳定的关系随金融危机的恶化已急需改善。

在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教训的同时,也让我们在磨难中迅速成长,这便是挑战与机遇同在。对银行业来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资金需求量大,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而尚未有效开发的市场;银行面对的市场和客户将进一步扩大和成熟;金融监管的体制和机制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有助于加速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形成;产业升级的机遇,有助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提升;另外,这也是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

在金融危机这样一种经济社会的优胜劣汰的考验中,使得各经济个体改变过去存在的各种经营上的弊端,使其各自都将会有更长足和把握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和谐的关系改善,实施和巩固对社会发展均有帮助的措施和政策,抓住机遇,经济的蓬勃发展指日可待。

三、调整办法及采取的措施

对银行和中小企业而言,虽然双方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但他们的共同利益直接牵扯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尤其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的关系的改变和所创造出的效益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制定对的政策、坚持正确的原则和实行无误的管理尤为重要。经过查阅资料和自我斟酌,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银行资金管理

第7篇:国际金融消息范文

关键词: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 溢出效应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提高了资本流动的自由度。从实际效应上看,经济一体化为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便利条件,也增强了全球范围金融市场的相互依赖。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金融改革正在深入进行,股市对于资本市场建设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作用日显突出,并且与货币市场、信贷市场等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与此同时,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幅度限制和金融市场准入等新制度的出台,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程度有所发展,金融资产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增强,这就从外部环境层面增强了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体构成了巨大冲击,其中,反映到股票市场上,就是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的牛市跌至1800多点的熊市,并且进一步影响到其它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在此宏观背景下,深入分析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是非常必要的。

溢出效应在本文中是指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更好地分析股票市场与其它金融市场之间以及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溢出效应,本文将结合相关历史数据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具体方法是,以上证综指6000多点为界,分别选取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前的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的月度数据和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的月度数据。选取上证指数为股票市场样本数据,是因为沪市在我国股票市场中的交易活跃度和市场规模均有显著的代表性。本文所指的金融市场不仅涉及股票市场,还包括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关于信贷市场的样本数据,本文选取国内存款机构所发放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其它贷款作为指标。本文货币市场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广义货币M2的规模,这是因为流动性较差的M2能较好地反映社会总需求的波动以及通货膨胀的预期压力,作为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指标是比较理想的。而实体经济的内涵比较丰富,本文仅仅选取消费物价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国家财政收入、宏观景气指数、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作为统计指标。

对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是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ADF检验对各类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消除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所造成的伪回归,从而有效地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股市牛市与熊市的变化节点是美国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样本数据的时间段分为两段,然后用格兰杰检验对前后两个时间段的股票市场、信贷市场、货币市场以及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最后,本文将建立相应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对溢出效应强度的波动作出进一步分析,从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金融市场之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的来源和描述统计结果

本文的样本数据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国泰安金融研究数据库。根据前文所述,在样本数据的选取上,选取上证指数、国内信贷、广义货币M2作为股票市场、信贷市场、货币市场的衡量指标。为方便起见,分别记为sz、loan、m2,并对其取对数,以尽可能地降低这些时间序列的波动幅度。这样,时间序列相应地调整为LNsz、LNloan、LNm2,p值结果分别为0.2150\0.1076HE 0.1037,因此LNsz、LNloan和LNm2都拒绝了原假设,即都服从正态分布。然后从从该图可以直观地判断这三个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

(二)平稳性的检验和建立

实证研究的前提必须消除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所造成的伪回归。由于上证综合指数、信贷市场和广义货币M2的自然对数化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所以先予以消除。对此,本文采用的相应方法是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进行差分平稳性检验。根据单位根的检验结果,由于存在单位根,LNsz、LNloan和LNm2为非平稳时间序列。

为了消除非平稳的干扰,需要采用差分转化的方法。本文采用了一阶差分时间序列,即将LNsz、LNloan和LNm2分别转化为DLNsz、DLNloan和DLNm2,其走势图由于振幅是在0.02或者0.3以内,所以DLNsz、DLNloan和DLNm2均是平稳性的时间序列。

为了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特征进行量化检验,本文再次采用ADF检验法。检验结构由于没有单位根,所以DLNsz、DLNloan和DLNm2是平稳性的时间序列。

(三)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用于反映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其中的解释变量是滞后形式。VAR模型成立的先决条件是其稳定性。因此,对其稳定性进行检验是十分必要的。笔者采用EVIEWS软件对AR根进行分析,其结果是单位圆均囊括了所有根的倒数值,因此采用LNsz、LNloan和LNm2的时间序列以建立VAR模型具有稳定性。

模型的稳定性解决之后,需要确定滞后阶数。滞后阶数的确定对VAR模型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笔者采用EVIEWS软件对滞后阶数进行分析,其结果为滞后阶数出现最多的是0阶上,其次是4阶上,但是由于VAR模型不能取滞后阶数0,所以只能取滞后阶数4。

第8篇:国际金融消息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139-02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充满活力,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显示出勃勃生机,无论是在宏观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还是在微观上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由于中小企业受外部和内部限制的原因,使其具有融资难的特点,这种现象在限制整个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同时,也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08年以来,我国大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陷入了困境。在当前金融与经济双重危机的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更为严峻,原有的融资模式已无法适应目前的经济形势,如何选择适合现今金融危机形势下的融资模式,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群体以私营企业为主。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私营企业623.8万户,注册资本10.75万亿,用工人数7 697万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据的比重相当大,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中小企业文化积淀所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企业和市场经济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受国际金融海啸、国际经济下滑、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从2009年以来,国内已有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近期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倒闭,更多中小企业准备收工结业或保守经营,资金成为中小企业生存的急需血液。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上的特点,一般都依靠银行贷款来解决流动资金的周转,对银行的依赖性非常强。我国的资本市场尽管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但中小企业通常与此无缘,融资需求只有银行贷款这“华山一条路”。如果商业银行收紧银根,中小企业承受的压力最重,就会导致许多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无法开工。银根紧缩致使本来就存在贷款难、担保难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据银监会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 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以浙江为例,2008年该省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新增贷款由2007年的1 487.27亿元缩减为1 093.69亿元,减少了1/4。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调查显示,广东95%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资金缺口高达1.2万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选择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模式,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融资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几乎所有中小企业在由小壮大的过程中都面临着融资难题。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融资渠道选择的因素是中小企业能否实施某种融资的关键所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给中小企业一个清晰的融资选择依据。

一、外因因素

1.政策性影响因素

目前,在中国起着促进经济运行、产业规划和企业发展作用的仍然是政府的行政能力,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上游资源的金融结构。政府在四大国有银行和新兴的地方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在国民财富的分配中,无论是相对数额还是绝对数额,政府的财政收入都远高于其他的市场体系,并且延续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特殊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就更加依赖于国家的政策性因素。

2.融资经济环境影响因素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形势下,由于担心危机中发放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更容易成为不良贷款,商业银行纷纷抬高贷款门槛,贷款向大企业集中现象更加突出,大小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出现“冰火两重天”,贷款结构“大小失衡”。一方面,获取授信额度的大企业提款率低,部分大企业不愿增加贷款甚至提前还款;另一方面,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覆盖范围之外,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小企业更难从银行获取贷款。危机影响下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增加,担保机构代偿率不断提高,影响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积极性。这种经济形势已经影响到中小企业现阶段的融资模式选择。

二、企业内生性因素

在中小企业融资选择中企业自身所具有的内生性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企业在融资中存在的道德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企业的道德风险越高,企业选择民间及一些不需要担保的融资模式的可能就越高。

2.企业自有的资本也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模式选择,自有资本越少企业就越依赖银行贷款模式。

3.企业的获利能力也是决定融资模式的影响因素之一,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企业就越倾向于信用抵押担保的融资模式。

4.企业目标函数影响因素

企业的目标函数一般说来有两种,第一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第二种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目标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融资模式选择:(1)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距离目标的远近由利润总额的大小来确定,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时强调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利润最大化有两层含有,一是表明对现有存量资源的最合理配置,二是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其缺陷在于,过分强调利润会导致企业行为的短期化,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单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并不考虑长远规划投资,这种投资在带来额外财务费用降低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所以这类企业通常以短期融资为主。(2)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是指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情况的同时,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自由市场中股权完全流动,企业价值等同于股东的财富,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又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市场价值最大化。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不仅兼顾了企业资源配置上的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而且考虑了债权人的利益。

5.企业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使用资金的代价,包括融资费用和使用费用。融资费用是企业在资金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使用费用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融资模式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企业收益状况风险高低和融资规模的大小,而且取决于金融市场状况,企业的组织形式决定了企业采用的融资模式。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企业应综合考虑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多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资金成本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融资方式。通过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中小企业现阶段融资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金玲.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中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l):3.

[2] 孙志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 26.

[3] 王勇.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D].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4):4.

[4] N.Berger,Gregory F.Udell,“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Journal of Business,Vol.68,no.3.(1995),PP.351~381.

第9篇:国际金融消息范文

关键词:金融会计专业;专业技能;实训平台;信息技术

高职金融会计专业始终贯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目标是培养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和面对生产第一线的操作者。专业技能课程是高职金融会计专业实操培养的重中之重。珠算、小键盘数字录入、点钞这三项技能是金融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每一个金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必须练就一手过硬的专业技能。

一、传统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效率较低。小键盘数字录入(传票)训练由于设备(翰林提)固有的局限性,比如系统不可靠、续航能力弱、需人工回收成绩等情况的存在,造成一节课的测试次数不超过2次,达不到高效的训练水准。另外,点钞训练中发点钞券、发答卷、测试、收卷、批改整个过程繁琐费时,训练效果较差。

2、缺乏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由于任课教师课堂演示的局限性,造成学生看不到、不理解、吃不透、记不住的情况比较多,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所以,急需成体系的专业技能教学视频,包括标准动作的3D演示,真人操作视频等,以供学生随时观看学习。

3、教师无法有效的监控训练过程。由于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无法对学生的训练过程进行监控,所以学生不按规定进行训练的情况发生的几率比较高。

4、训练结果的统计和分析能力薄弱。每次测试完毕只能统计到每位学生当次的成绩,无法做到实时对全班的成绩进行处理分析。由于没有横向、纵向的比较,反映不出来学生训练中的问题。

5、训练过程乏味,无法调动学生训练热情。重复、机械的枯燥练习,无法做到实时评价。急需开发新颖的训练方式,比如游戏闯关、在线比赛等多种手段来点燃激情,这是平台开发的原动力。

6、统测过程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月测和统测,同时汇总的结果和评比的排名也无法做到及时、准确。

二、信息技术在金融会计技能综合实训平台中运用的可行性

金融会计技能综合实训平台不只是简单的模拟仿真平台,它跟其他的实训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它结合了学生日常的技能训练,将传统的技能训练模式完全放在实训平台上进行,在不完全改变训练习惯的基础上,提高了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逐步提升任课教师对于课堂的管理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在合理分析可行性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师生共同使用的软硬件,并通过在课堂中使用、反馈、修改,最终完善成型。

做可行性评估时,有两个重要的关键点:1、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对珠算技能训练的辅助?经过不断的努力,花了二年多时间不断实践和探索,设计出了带的智能电子算盘(带USB接口),该终端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测试结果并对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2、对点钞券上使用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如何进行识别?通过使用扫描枪进行读取,或者手动输入点钞券条形码信息。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就有了软硬件的支持,才能最终实现平台的搭建和使用。

三、金融会计技能综合实训平台的设计和搭建

(一)点钞实训模块。1、每把点钞券张贴条形码或者二维码,防止学生记得钞票编号,杜绝了作弊情况的发生。系统获取条形码或者二维码的信息后,测试成绩的批改和分析自动进行。2、学生每次只需要用平板电脑上的扫码软件扫描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测试完成后在测试平台输入自己的答案就可以实时得到自己的成绩。3、数据库保存学生每次测试的成绩,以便系统形成多角度的评价和分析。

(二)传票实训模块。比目前只能单机使用的翰林提增加了成绩收集、数据分析、作业布置等功能。

(三)珠算实训模块。1、电子算盘终端(带USB接口):该硬件通过上位机功能的完善,将学生珠算测试结果的对应数值通过串口在电脑上进行显示,实现人机对话。2、与电子算盘终端相匹配的系统:(1)智能接收终端传来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2)系统功能的现实意义:

①随堂测试中,该系统能实时汇总学生个人和班级的测试成绩,自动统计平均成绩和合格率,智能分析和评估测试结果;多媒体资源可以辅助学生进行珠算基本指法训练;学生在系统中可以自行进行四则运算的初中高级训练,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减乘除单项训练,并可模拟进行珠算技术一、二、三、四、五级模拟定级测试。

②题型完整的题库资源,任课教师可以从容的处理命题、纠错、备课等问题,彻底从辛苦的批阅试卷和繁琐的成绩分析中得到解脱。

③与电子算盘终端的连接,实现了课堂教学数据的信息化处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都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打破了校园内外的时空限制,系统可随时监控到学生训练的时间和强度,达到技能训练的多元化、机动化、个性化。

④在珠算技能统一测试中,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量减为零,同时杜绝了学生作弊和教师批改试卷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⑤该系统通过在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珠算项目的日常训练中的使用,一方面能够节省教练命题、阅卷、分析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训练的热情,提高训练效率,激发选手的积极性和潜能的挖掘,培养力争上游、接受挑战,勇于进取的竞技精神。

四、金融会计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平台的效果与思考

通过一段时间对该平台使用,初步对使用的效果和相对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思考:

1、传票模块:此模块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多,通过测试成绩的收集和分析模块的改进,提高了课堂效率。作业布置功能的开发,解决了监控课后技能练习这个问题。

2、珠算模块:由于电子算盘连接在台式机上,学生需要改变日常珠算练习的习惯,往常的方式是试卷压在算盘下,学生一边打算盘一边往下抽试卷,而现在需要学生抬头看电脑屏幕上的试题,影响了练习的速度。所以,我们考虑在电子算盘下放置平板电脑,显示题目,彻底代替台式机。这里我们需要将算盘抬高,优化电子算盘的底部结构,逐步改变学生的练习习惯。从技术上来说,台式机可以提供算盘的电压,但使用平板电脑后,为了保证电压,我们会改进整个系统的电路设计。

3、点钞模块:学生能够很快的熟练使用扫描枪对条型码进行扫描,也能很快适应手动输入。但学生要当心的是,扫描完成后,对输入结果时务必要对应好次序,千万不要搞错,否则成绩会无效。将来,我们希望能够对多把钞票进行一次性批量读取,不用单把钞票逐一扫入编码。最重要的就是目前暂时不能对回家进行点钞训练进行有效的监控,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后续开发所需要思考的。

五、总结

高职金融会计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平台的设计,是依据传统的高职技能实训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据,根据实际需要研发而成。整个开发过程结合了任课老师的经验、教训以及学生的意见、建议,最终设计出让师生较为满意的平台。由于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使技能课程的形式更为丰富、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高。通过创建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主训练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取得了更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h:论信息化教学对财会核心技能教学的影响.好家长 2016.9

[2] 周卫东: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