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冷链物流理论范文

冷链物流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冷链物流理论

第1篇:冷链物流理论范文

一、生产温度

所有的冷冻商品根据储存温度的不同都有一个腐败的周期,大部分的冷冻食品在零下18摄氏度的温度以下,其保质期会相对较长。但是相比之下,冷冻水产品需要更低的温度才能达到同样的状况。

根据生产的条件不同,冷冻冷藏以及保鲜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保持在零下1.5度到零上14度之间。一般情况下,保质期是以周来衡量的,而不是以月来衡量的。

很多商品都有低温下限,低于这个温度,商品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对于那些在临界温度运输的商品,低温会给商品带来冷冻伤害。对于肉类等商品来说也是这样。而对于水果类商品,即使并未达到临界温度,也会给商品带来冻伤等损害。如果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装货,那么只能通过比较低的车辆预冷温度来达到货物快速降温的目的,这种做法可能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部分商品会因此产生冻伤。

二、运输设施

使用的运输设施应该是密闭的,安装有良好的温控设备,合适的空气流通设施和冷冻能力,运行状态良好。对于冷冻集装箱,应该在装货之前一个月对集装箱进行状态检查。对于冷藏船,冷冻集装箱和冷藏运输车等冷链物流设施的操作方法是不同的,承运人应该对运输工具的操作有非常详细的了解。由于运输的货物数量庞大,设施的安全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三、产品质量

冷链运输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产品的质量,但是却不能提高质量。如果产品本身质量不高,那么使用高质量的冷链运输会极大的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使得销售成为一个难题。这对于产品的生产者而言,会让他们丧失对产品本身的销售信心。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者或者出口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也取决于进口国的相关要求,这些恰恰是承运人应该了解的,也是出口方应该严格遵守的。

四、装运前处理

对于水果和蔬菜,装运前处理包括收获前恰当的处理方法的应用,例如杀菌剂的应用;装运前短期的储存,以及一些机械伤害的避免,诸如分类分级机器对其造成的伤害;或者是装箱时对商品造成的伤害都应该避免。

对于冷冻商品,首要的要求就是在整个冷链中温度的控制,不能出现温度失控的环节。这其中就包括了装运前的预处理环节。

五、包装

包装必须能够对商品进行保护,因此纸箱必须在温度失控导致商品融化、包装受潮的时候有足够的强度,同时,包装还要结合捆扎等保护来最大限度的减少潮湿带来的损失。包装材料不能包含产生污染或异味的成分,纸箱必须是合适的尺寸,其形状必须能够在移动中保护商品,同时防止外来压力对货物造成损害。对于托盘化运输,纸箱相对于托盘必须是安全的。

六、预冷

预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商品的,一方面是针对运输车辆的。

对于某些水果,如柑橘和香蕉等在进行海洋运输时,经常是在温度较高的地方进行装船,然后在运输途中进行降温。这是一种非常不安全的情况。一般来说,在农产品收获之后就要马上将温度降到合适的运输温度。

如果商品进行了预冷,而运输设施没有进行相应的预冷,那么这对于商品而言也是极不安全的。在所有的运输设施上,制冷率都会相对比较低,并且货物处于不同的位置,制冷效果也不尽相同。在专业冷却设施里达到一定的温度只需要几个小时,但在运输途中却需要几天时间。

对于某些高代谢率的商品,如果事先并没有进行合适的预冷,呼吸的热量可能非常高,并因此导致整个运输过程中车厢内不能达到合适的温度,因而导致商品品质的下降。

七、冷空气循环

对于冷冻货物,冷空气的循环使得透过车辆厢壁进入的热量得以消散。对于新鲜的产品,也要求必须去除呼吸作用所带来的热量。对于某些产品,降温是必要的。冷链运输设施应该能够为包装良好的货物提供适合的冷空气循环。不当的包装和随意的堆放可能会忽略这个问题,并因此导致商品全部或者部分的质量损害。

冷空气循环在商品的展示销售上也很重要,开放式的多层货架就依赖于良好的空气流通来为货物提供统一的温度。

八、温度控制

与冷冻货物相比,温度控制对于冷藏货物更为重要。冷冻食品要求最高温度不能高于零下18摄氏度,而冷藏货物通常要求在运输中温度控制在2度上下的范围内。在展示销售中,冷藏食品通常要求温度控制在5度上下的范围内。因此对于冷藏货物的运输车辆温度控制能力要求是很高的。然而,如果是冷冻运输车辆用于冷藏货物运输,那么可能会获得更大的温度控制范围。更大的范围意味着比计划更高或者更低的温度,高温会导致保质期的缩短,低温可能意味着结冻或者由于低温给货物带来损害。因此专用车辆运输是非常重要的。

九、来自其他货物的交叉污染

最为明显的是由一种货物传播给另一种货物的污染或者异味。另外一种是由于某种激素的存在而导致货物提前成熟或腐败。

十、虫害

在可能出现虫害问题的情况下,进口国可能会有一些专门的程序对一些特定生长区域的货物进行熏蒸或者低温处理。对于出口方来讲,了解这些问题就是非常必要的。通常来说,出口方也会通过一些事先的处理来解决这一问题。

十一、运输时间

海洋运输一般来说是非常可靠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船舶故障和暴风雨有时也会导致延误。这是承运人所不能控制的。如果类似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延误,那么对于易腐败货物来讲损失就是不可避免的。类似的一些自然灾害,罢工、等都会导致货物运输时间的延长,并因而造成损失。

十二、温度失控的时间

商品在从港口到内陆往来的短时间内,缺乏温度控制是可以接受的,有时候,由于机械的故障可能导致温度失控,这种情况下,几个小时对于很多商品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几天的时间,大多数商品都无法接受。

十三、零售

第2篇:冷链物流理论范文

【关键词】:冷琏物流成本;成本核算;核算研究

作业成本法最起初是在美国出现的,上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最先提出了这一概念的雏形并加以应用,但在当时并未能引起其他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们的重视。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也被学者们所发觉并加以应用。其真正得到发展是在上世纪中叶这一段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的著名学者斯托布斯首次在其著作中提到,成本的核算并不是针对于完成的产品或成果,而应当是作业部分。且他首次对于作业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定义与描述。在20世纪80年代,罗宾教授与罗伯特教授两人经过合作,对之前的作业成本法的相关信息与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可是说正式将作业成本法推入了历史的舞台上,并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自此之后,作业成本法被广泛的应用到诸多的方面,其在冷链成本核算方面的应用便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1.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所谓作业成本法,实际上也可被称作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的方法。首先针对于所要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事物或工作过程进行数据采集与经济技术分析。然后,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说,这是一种效果极佳的管理定量方法。其将成本合算的核心置于作业中,正是因为生产的产品会对作业产生一定程度的消耗,而这种消耗会进一步对资源产生损耗,因此,针对作业的核算可最终得出成本的数据,与传统的统计管理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其构成的体系当中,作业成本库中包含诸多的作业部分,而资源部分通过这些作业最终成为成本对象,作业库又被称之为成本动因,资源经过作业的过程叫做资源动因,经过作业手段成为成本对象的过程即为作业动因。成本对象是一个企业或公司中成本的最终方向,也是企业的最终利益点,成本对象的不同决定着一个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决策体系不同。

2. 作业成本法的方法原理

其原理与计算方式相比较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来说相对简单。首先,必须要确定作业进展当中的前期成本,即为直接成本的量。这些直接成本会通过资源流动而转移到作业内部。这时,就需要将转以后的成本集中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库中的各个成本还会再次进行分配,进行合理分配,成本转移到各个生产的企业项目中,成为每一个项目产品所需要具备的成本。在进行产品制造或生产工作时,或需要消耗一部分的作业,而这些作业的消耗是在以资源为基础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的。这种进展过程便使得作业成为工作的核心部分,正是作业周转才使得企业中的资源转变成为成本对象。因此,对于作业自身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构建核算模型,便可对整体的成本进行核算,这便是作业成本法的方法原理所在。

3. 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模型研究

3.1相关模型建设的目的

在企业与公司当中,成本核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门。冷链物流当中也不例外,当前的许多生产企业当中,要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运输,就需要运用冷链运输,而随着科技发展,交通事业的不断完善,冷链运输事业也在不断的推进,带动着企业的不断革新与进步。然而,由于冷链运输相比较传统运输方式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其成本的核算就需要更加的精准。传统的成本计算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冷链运输的成本核算,因此,作业成本法便成为其成本计算的有效手段。这种多元化的分配成本计算方式十分适合物流行业的使用,因此,针对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模型的构建,从而使冷链物流的成本核算更加清晰,明确,并使得其所得到的结果更加精准,不但有助于企业对于自身的成本进行确认,还可以帮助企业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改革创新,推动企业的进步。

3.2相关模型建设思路

企业想要对自身生产的产品进行冷链物流,首先便需要与相应的冷链物流公司签订相关的项目合约。然后企业提供想要进行冷链运输的产品。可以说,冷链物流服务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过程便是其产品,只是这种产品是无形的。由于物流企业在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时候,对企业自身的资源进行了消耗,这种消耗使得资源完成了分配,转而移入到企业产品当中。但是,由于冷链物流的特殊性,使得其自身不存在直接的材料与人力,而是一种特殊的成本。包括准确保质配送的成本以及配送过程出现问题进行补偿的额外成本。这种成本数据较为庞大,直接进行数据归纳计算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且其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因此,构架相应的数学计算模型对数据进行归纳处理,这便是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相关模型建设的思路。

3.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模型

在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模型当中,首先要从模型建立的基础方面入手。其包括基础理论模型的构建,基础数学模型的确定与建设。基础理论模型指的是冷链物流运输作业当中的资源消耗与成本转化,这种消耗转化的进程成为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模型。而基础数学模型则是通过有效的数学公式组合搭配对于冷链物流中的成本数据进行归纳计算,最终得到核算的成本数量。另外,涉及到冷链物流当中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都是需要进行相应的核算处理的。直接成本所指代的便是冷链运输当中涉及到的直接材料,人力以及特殊成本这三方面。而间接成本是指代在企业运行与冷链运输当中的不可利用有效的方式追溯到的成本对象。

结语:随着冷链物流的不断发展,对其进行成本核算成为企业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作业成本法的起源与发展,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以及作业成本法的方法原理进行分析阐述,并对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孙高平.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第3篇:冷链物流理论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河南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12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食品外贸出口领域对部分保温车辆进行了一定改装,这是我国冷链物流开始形成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台了《食品卫生法》,该法案的实施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起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中形成了低温环境中的冷链物流理论,构建了冷链物流的结构体系。但是,大多数研究还都是基于全国的普遍性的研究,很多研究成果并不适用于区域性的局部市场环境。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虽然很多情况与全国基本情况一致,但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分析与研究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非常有必要。

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学者虽然对冷链没有明确的统一定义,但其基本内涵大致相同,就是为了确保不易保存的食品不发生品质变化,降低产品损耗,使产品在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中,全部处于特定的低温下,并形成特定的供应链体系。而冷链物流属于物流的一种形式,其以冷冻技术为支撑,通过制冷技术、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依靠互联网平台,对食品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点对点的全程跟踪管理。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果蔬、肉类等物品在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

对于冷链物流来说,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在整个环节都要确保特定的温度范围,来达到易腐食品质量要求的目标,比普通的物流体系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是具有自身特殊性的物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不仅具有普通物流所具有的特点,如达到消费者要求、增值特性、交叉特性等,还拥有自身的独特特征。

1.1.1 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特殊的服务对象

与普通物流相比,农产品冷链物流所服务的对象多是易腐食品,对存储及运输的温度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温度对于物品的质量与安全影响最为关键,温度需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更好地保证物品的质量与品质。

1.1.2 资金投入高

冷链物流在其运输阶段需要配备冷藏动车或集装箱,在存储过程中需要配备冷藏冷冻仓库,在其经营销售的过程中需要配备冷柜等设备,这样才能确保物品的品质与安全。在物品运输的过程中,还需设置特定的通信体系,以更好地跟踪监管整个运输过程。这些直接增加了冷链物流的成本投入。

1.1.3 时效性强

一般情况下,易腐物品的生命周期较短,物品运输过程中,受时间窗约束,一旦超越时间窗,物品就极易发生较大的品质变化,从而严重影响产品销售,对企业的服务形象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大大提高运营风险。

1.1.4 复杂性

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其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不同区域及不同时间段所要控制的温度范围也有差异,因此,要采用不同能耗的设备控制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而公司必须将这些复杂因素都包含于成本控制中。同时,在每个地域,产品的冷链物流所面对的环境也有非常大的差别,增加了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成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包含了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以及冷藏配送和经营销售等四个部分。

1.2.1 冷冻加工

农产品到达收获季节后,在产地集中收集,要及时将生鲜农产品进行预冷和加工,其对冷链物流整体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冷冻加工大部分是针对肉类、鱼类、蔬菜、水果等进行的,以使产品达到存储运输的最佳状态。

1.2.2 冷冻储藏

农产品虽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其还具有商品的同性,即有一定的供需矛盾性。要想更好地调剂产品的供需关系,就要有特定数量的储备。而生鲜物品易腐性强,要想更好地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就要进行冷冻储藏。

1.2.3 冷藏运输

和普通的物流体系不一样,冷链物流在整个运输以及产品的配送过程中都要控制好温度,以确保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同时尽可能降低运输过程中产品的损耗。

1.2.4 冷冻销售

产品的最终目的是销售,销售也是冷链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确保产品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下,因此,不同的销售场所要根据自身的销售特点配备相应的冷柜或冷库等设施。

2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产品大省,一直以来都有“粮仓”的称号,其粮食产量居于我国首位,水果、蔬菜的产量也高居全国第二位,肉类产品的生产量在我国排第三位,奶类产品的生产量在我国排第四位。河南省除粮食产量高外,其养殖业也较为发达,资源丰富,且品种甚多,拥有多达400家畜牧企业,农副产品产量巨大。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产量持续增加,因此,其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另外,河南省的人口数量居我国首位,自身的消费市场非常巨大,按照统计数据来看,河南省平均1年消耗掉的易腐食品达8 000万吨左右,而采用冷链物流系统的易腐品却不到700万吨,有近4 000万吨的易腐品有冷链物流体系的服务需求。由此可见,现阶段河南省的冷链物流服务还存在非常大的不足,要想达到农产品产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目标,使农产品的流通更加顺畅,需进一步强化冷链物流基础建设,加强以冷藏储存和低温运输为主要内容的冷链物流建设。

2.2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分析

目前,我国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非常一致的理论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对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应用大多集中在农产品储存、运输、营销环节中的冷储存能力方面。河南省在自身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发展方面,也将重点放在物流设施的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及冷储存能力的建设等方面。现阶段,河南省的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2.2.1 冷链物流发展速度较慢,农产品损耗率较高

河南省的农产品产量及消费量都非常大,但采取冷链物流的农产品消费占比仅1%左右,冷藏运输的比例不到20%,这明显不能满足生鲜易腐产品的发展需求。由于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较为缓慢,其易腐产品的损耗也较严重,据统计,肉类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达12%,水产品的损耗率为15%,水果、蔬菜类产品的损耗率高达25%左右,使得易腐产品的经营效益明显降低,经营风险显著增加。由于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较低,除进出口或买方要求必须使用冷链物流外,农产品生产商一般选择就近低利润销售,很少考虑使用冷链物流降低损耗提升产品经济价值,究其原因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单纯地认为使用冷链物流会增加成本,另外,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原因之一。

2.2.2 河南省的冷链物流整体发展不均衡

河南省具有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造就了不少大型知名农产品企业,例如双汇食品、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等,这些大型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均有自身的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这种独特优势,河南省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几乎占据我国冷冻产品消费50%以上的市场比例。这些企业具有完整的、系统的冷链物流体系,绝大多数仅为企业自身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很难涉足这些企业的物流业务。同时,河南省专门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为数不少,不过企业的整体规模不大,同时缺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使得河南省的冷链物流行业问题不断,严重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3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3.1 冷链物流人才专业化

任何行业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对于冷链物流来说亦是如此。河南省应按照现阶段冷链物流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教育机构参与的联动体系,建立一个长期的人才培育平台,进行多层次、综合型的人才培养。通过多方联动与配合,应适当形成具有短期、快速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课程,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冷链物流市场迫切需要的一线管理与操作人才。另外,还要根据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未来企业的需求积极推进高校对冷链物流专业的设置,为今后冷链物流行业的长期发展培养高素养人才。

3.2 冷链物流资源集约化

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需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河南省具有庞大的农产品资源,同时也有着非常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较,其冷藏、冷冻的相关技术与设备较为先进。但是,河南省众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恶化,企业之间的协同性非常差,导致整个行业的协作性相对较低,冷链物流的不同环节极不协调。所以,必须有效整合冷链物流行业的资源,形成多方协作。一些大型企业的自有物流体系,在服务好本企业的基础上,可利用闲置的冷链物流资源,形成具备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功能。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分散的冷链物流企业,政府应引导其进行资源重组,使冷链物流的每个环节都能以不同的形式实现战略合作,实现风险共同承担、利益最大化。

3.3 冷链物流政策人性化

冷链物流行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运作成本较一般的物流高很多,同时,也需要非常多的先进技术支撑,且政府监管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河南省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健全自身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扶持力度,在纳税、贷款、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全省的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也应适当为冷链物流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逐渐完善车辆管理、年审以及载重等政策体系,制定符合河南省冷链物流自身发展的人性化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俭.冷链:正在崛起的市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0).

第4篇:冷链物流理论范文

关键词: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6;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生鲜食品的质量尤为关注,冷链物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了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度,因此,发展好冷链物流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的分析了西安市的冷链物流现状情况,详细阐述了该如何更好的整合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并针对冷链物流行业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越来越高,我国的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越来越多。然而,我国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却比较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巨大的农副产品冷链运输市场,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商机无限。但为什么已有的物流企业却不能够很好地进入冷链运输市场呢?这就需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加以解决。

1.2研究内容

本文在重点介绍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基础上,找出了西安市农产品产业中存在问题与缺点,分析了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不景气的原因。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为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提出一些决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2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2.1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正因为这样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所以,农产品冷链的运作主要是重视能耗低成本,有效地对运作成本与农产品冷链进行控制。因此,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还存在着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2.2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

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比较发达的几个城市之一,这里人口众多,每天在这座城市卖出的农产品数目数不胜数,但是,在西安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物流供应商能够对整个的冷藏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监控。2.2.1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配送中心增多,农产品物流技术增强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前景被广泛看好,所以许多的大型农业企业和零售企业都认准这这个商机,积极的开始投资并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随着各个农产品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众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积极的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2.2.2西安市已初步降低了运输的成本西安市政府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加强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网络的建设,在各个区域都建设一定的低成本运输网络。西安市政府已经允许在各大高速公路对冷链物流运输的车辆实施一定的监管,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减免一定的收费项目,以此来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成本。

3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行业标准不完善

目前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该行业的行业标准是由相关的物流企业及其他企业来制定的,在标准的内容上不免失去了公正公平以及客观性。虽然越来越多的部门都开始制定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但是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标准体系本身的不完善。

3.2专业人才缺乏

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综合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冷链物流在整个物流大行业中相对来讲是属于一个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然而在现实中真正懂得运输技术,管理冷链物流系统的专业人才却没有能够全面的发展起来。

3.3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少之又少

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的不断扩大,第三方的冷链物流公司也是逐渐的增多,这样就使农产品行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时增加了许多问题。因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导致农产品企业监管不全面,农产品冷链市场比较混乱。能够满足农产品行业要求的提供综合的第三方物流的正规企业比较少,而专门针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更是少之又少。

3.4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

陈旧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发达城市来看,西安市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不足问题,并且现有的设施也比较陈旧老化,不能够对新时期冷链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对西安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

4.1进行冷链物流相关制度的创新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冷链物流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支持冷链物流企业更新换代基础设备,采用先进的物流制冷装备,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增强冷链物流的服务,并积极提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4.2建立冷链物流系统的标准与规范化

对于整个冷链物流系统来说,有了统一的一个行业标准,才能对冷链运输的质量实施监控,才能保证冷链物流运输的质量。西安市的农产品运输行业在运输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技术的统一规范,执行一个规范化的标准。

4.3对冷链物流人才进行培养

西安市冷链物流的发展,缺少的是懂冷链物流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而西安的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长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各方面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因此,从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大力的支持各高校设立与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相关的专业,例如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学校和企业也要深化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专业的冷链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

5结论和展望

为推动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要实施科学有效的各项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作为西安市未来的一项发展计划,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冷链物流运输产业链;在科学技术方面对冷链物流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建议把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区域投资、引导外资投资的战略重点;适当考虑减少冷链物流企业的各项税。在产业政策方面: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对区域的灵冷链物流进行合理的布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安市的冷链物流产业方面会慢慢地走上正轨,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友兰,张锐,杨烨凡.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14(04):77-83.

[2]李婷,宋志兰.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核算[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0):17-20.

[3]李忠诚,郄海拓.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62-4064.

[4]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02):73-75.

[5]杜冉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76.

[6]刘宸,陈天恩,张瑞瑞,等.WSN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04):48-54.

第5篇:冷链物流理论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DOI]10.13939/ki.zgsc.2016.02.044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习惯和水平也随之发生改变,对易腐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上涨,与此同时带来了对冷链配送质量的思考,商品质量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保质期较短的特性对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较为特殊的产品来说,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的温度要求较高,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使其在运输和供应方面准确、及时、快速的满足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配送绩效评价综述

在国内,对配送绩效的研究数量不多,主要是关于配送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选取。

2.1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

根据配送流程选取指标,李紫瑶(2008)在分析影响配送中心绩效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关于配送绩效的研究,提出了从进出货、储存、配送、采购四个配送作业角度出发确立指标,对配送中心绩效进行评价分析。朱丹和张旭风(2012)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以提高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配送绩效为目标,从作业流程层、支持层和结果层三个维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连锁超市配送绩效指标体系,根据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确立一级指标,分为储存作业、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加工作业和配送运输,将仓储空间利用率、进发货准确率、货物完好率、订单处理准确率、紧急订单响应率、正确分拣率、流通加工率、运输资源利用率作为二级评价指标。

从运营角度选取指标,丁静、张士云以及赵静(2007)在构建配送中心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将配送活动视为一个整体,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从配送的可得性、速度、一致性以及应变性构建指标体系。张洪满(2008)运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及学习与成长四方面对物流配送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分类,能够同时从几个角度对绩效进行快速而全面的考察。李莉(2010)根据所研究的生鲜农产品配送特点为基础,从配送设施、配送作业能力、配送服务效果三个方面构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刘丹,林倩倩(2011)将烟草物流配送中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绩效指标KPI的思想,综合考虑了运营指标、成本指标、服务指标,还将安全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配送的安全性和可达性。陈宁(2011)在对零售企业的配送物流进行绩效评价时,将社会责任和创新与成长纳入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了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率以及资源利用率对绩效的影响。李颖(2013)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指标、仓储管理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安全性指标、服务性指标、信息功能性指标、布局与设施指标、采购功能指标、配送功能指标、流通加工功能指标和环保指标,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将环保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2.2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刘振华(2008)首先对配送中心各要素定位进行定量评价,然后使用AHP和DEA两种定量分析工具,构建两阶段评价模型,用DEA分别求解各组的有效值,根据有效值进行两两比较求得AHP构造矩阵,最后用AHP方法对决策单元进行排序。项晓园等(2009)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绩效进行了评价,通过专家打分法,最终得出评价结果。史成东和陈菊红等(2010)运用DEA改进方法,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研究企业物流绩效。

3冷链物流研究综述

我国对冷链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硬件设施相对薄弱,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不先进,信息技术较为缺乏,在对于冷链物流的管理方面,一体化程度、物流的协同化、管理水平等都相对较为落后。国内冷链基本是指食品的冷链,对于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现问题、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上。

冷链物流配送环节方面,陈红丽(2013)运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理论方法,分析冷链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建立监测指标体系。翁心刚(2014)构建了城市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立体多核结构模型,并且对配送体系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度剖析,进而提出了城市冷链配送发展对策。

冷链物流配送绩效评价方面,周兴建(2012)对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对比分析,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冷链物流运输能力和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进行了对比,发现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邓延伟(2013)分析了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各参与主体对冷链物流的绩效期望,运用SCOR模型的整体框架,加入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特殊指标,构建了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结论

对于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根据配送流程选取指标,虽然与配送流程结合紧密,可以较为客观的对配送每个环节进行绩效评价,但把配送活动分成若干项作业,这样的评价没有系统性、连贯性,也忽略了对于配送的硬件设施、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的绩效评价,评价体系较为局限。从运营角度评价配送绩效,综合考虑了硬件设施、配送成本、配送效率、服务质量、信息技术水平、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便于配送中心发现配送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进而提高配送效率,但是此类研究大部分只研究一部分指标,没有从整体出发,选取配送绩效评价指标。而且,如果在配送绩效评价时脱离了配送流程,则评价结果就较为片面。此外,配送绩效评价研究大多基于配送流程或运营绩效角度,但逆向配送和紧急配送响应能力也应考虑在内。

对于评价方法,现有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数据包络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然而,评价方法的研究却与实际情况结合的并不紧密,这就加大了运用评价的难度。所以,在配送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中,选定的指标和方法必须与企业本身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冷链物流的配送效率低,市场不规范、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产品安全标准执行力度差、监督不到位,第三方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规模,信息化水平低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对冷链物流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对冷链物流企业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企业的冷链物流过程会逐步规范,冷链物流配送绩效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紫瑶.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绩效评估[J].商业时代,2008(6):14-15.

[2]朱丹,张旭凤.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配送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2):124-126,192.

[3]丁静.配送中心配送绩效评价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7,26(6):73-75.

[4]张洪满.平衡计分卡在物流配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8(13):88-90.

[5]李莉.生鲜农产品配送绩效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商贸,2010,(9):129-130.

[6]刘丹,林倩倩.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各部门绩效评价构建研究――基于Fuzzy-AHP的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4):383-388.

[7]陈宁.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平衡模式[J].中国商贸,2011(20):1-2.

[8]李颖.物流配送中心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13(8):233-234.

[9]刘振华.配送中心营运绩效评价分析[J].中国市场,2008(15):43-46.

[10]项晓园.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物流绩效评价[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9(7):191-192.

[11]史成东,陈菊红,张雅琪.物流公司绩效的DEA交叉评价[J].系统工程,2010,1(193):47-52.

[12]陈红丽.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质量评价[J].中国流通经济,2013(1):34-39.

[13]翁心刚.城市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结构与理论模型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5):127-132.

第6篇:冷链物流理论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建设 冷链运输

1.冷链物流的概述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所谓冷链物流,是指易腐产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各个环节产品始终必需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目前,冷链物流适用的范围包括:1)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3)特殊商品:药品,试剂等。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权威资料披露,目前我国仅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和少量的牛奶、豆制品通过规范的冷链系统流通,远低于发达国家85%左右的比例。由此导致易腐商品在物流渠道中大量变质、腐烂,物流损失率高达25%- 30%,折合金额750亿元人民币/年,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们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由此,尽快建设和发展好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确保食品安全,成为我国流通经济中的头等大事。

2.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2.1 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

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特别是在奶业界当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为数不多,蒙牛、三元、广东四明燕塘乳业等已在运用和拓展这方面的业务,看来还有待积极培育。但就总体的第三方物流来说,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企业不多,目前的状况主要是以货物、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性运输为主。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率很高。

2.2 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我国食品物流供应链被定位为“昂贵,易耗食品,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这给我国食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造成了不利因素,也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缺乏信心和忠诚度。

2.3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食品冷冻的硬件设施滞后,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目前运营中的冷冻、冷链运输设施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 70%,每年的低温物流所造成的损失达 750 亿元。

2.4 冷链运输成本过大

冷链物流业不能快速高标准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过大所致。冷链运输业受国际能源(石油、汽油、柴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大。其次是须留下的“买路钱”所造成的成本压力也很大。据冷链运输从业人员反映,仅油费、路桥费以及易腐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 3 项的经济成本折算,约占所运易腐食品总成本的 70%,在正常情况应不超总成本的50%为宜。无疑,这是给产品增加成本的最大压力和来源。

2.5 技术标准缺位

涉及冷藏食品运输的产品有几百种,且在不同的温度存放它们的易腐程度也不一样,每种产品所要求的低温储藏所控制的时间与条件等各项技术指标都不尽相同。例如鲜、酸牛奶 4 ℃~7 ℃,水果蔬菜 10 ℃~15 ℃,速冻食品 0 ℃以下等。但目前此类的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链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要求、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等都尚未见出台。截至目前,国家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执行,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尤其是在冷链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其特殊性,国内还没有与此相适应的跟踪监控体系。

3.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

3.1 创造良好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建立与物流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逐步加强物流及相关行业的综合管理,完善物流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和整顿物流市场秩序,打破行业和地区的分割和垄断,为各类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2 加快我国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

制定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完善冷链物流的技术标准,在技术上向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科学的指标体系,明确如肉类、冷饮、蔬菜等各大类具体产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及储存期限。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应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如规范作业流程、检验验货制度以及规定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各环节低温对接要求。

3.3 冷链专业人才的培训

要维持冷链物流的正常发展,适应冷链市场的需要,必须重视冷链物流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开展人才培养,包括在岗人员以职业培训、短期学习班、进修等方式,冷链等特种物流专业方向学生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特种物流实习基地和编制特种品的实训手册,重视学生的物流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冷链物流领域高技能人才。

3.4 鼓励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业务

冷链物流在物流业务中,其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都很高,是一种高端物流,往往是企业的薄弱环节。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高难度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使得一般企业很难进入该领域。冷链食品企业的物流外包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3.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冷链设施装备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是造成食品大量损耗和安全的巨大隐患。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对冷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推进冷链设备完善和提高。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铁路系统要利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对各种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真正做到对冷藏货物运输优先组织,建立冷藏食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此外,要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以及海关、、堆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斌.基于食品安全的冷链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J].生产力研究,2008,(5):94-96.

[2] 文晓巍 ,达庆利.共同配送 :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08,(3):13-14.

[3] 仝新顺.基于过程控制的食品冷链管理探索 [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29): 61-63.

第7篇:冷链物流理论范文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背景与发展进程

 

(一)研究背景

 

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与健康意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尤其是冷链农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间接推动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面对的市场更加广阔,市场流通更加频繁,传统的配送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为尽可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同时中央政府专门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文件,强调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发展进程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均与当地农户签约了直供合同,使农民们生产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销到当地各大超市,在农产品与超市之间建立起了物流配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产物,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各地区超市的青睐,受到了技术人员的研究与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各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系统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基本上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农产品供销需求。根据我国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当前存在主要争议与问题

 

(一)国外研究动态

 

冷链的诞生与冷链农产品的步入市场是基于冷冻机的发明和冰箱的普及应用,国外关于农产品冷链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于上世纪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至今已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如,美国、欧洲等国家保鲜技术十分先进,冷藏率达100%,日本对冷链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颁布了相关文件,荷兰冷冻设备先进,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等。

 

(二)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文章与书籍也较为缺乏,虽然近两年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较多,但整体上还未形成体系,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上。刘伟芳等人指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应加大农产品进入超市的比例,增加冷藏车的使用比例,扩大冷库建设规模;孟凡盛等人认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离不开物流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必须提升物流技术和冷链技术。

 

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当前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其中发展模式落后单一、研究不够宽泛深入是存在主要问题,另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条件也缺乏相应分析。

 

三、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一)南国梨特性与鞍山南国梨销售情况

 

南国梨果实呈金黄色,爽口,味道浓郁,于每年九月份成熟,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钙、钾、锌、铁、赖氨酸等),适合于各年龄段人群食用,可以帮助人体补充营养。南国梨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适合生长在四季分明、光照充沛、雨水充足的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而位于松辽平原东南部的鞍山市,恰好能够满足南国梨生长对气候、土壤、降水和温度等各项条件的要求,是公认的南国梨主产区与最佳种植区。最近几年,鞍山南国梨在种植面积、产量和销量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南国梨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20亿。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1.引入第三方物流,加快市场化发展。针对鞍山南国梨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物流技术水平也较低问题,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注重加快市场化发展,提高南国梨及其加工产品(如南国梨酒等)的市场化程度,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对南国梨产品进行细分,引入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型物流配送方式,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自己做好跟踪定位与控制工作即可,不仅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2.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落后,跟不上冷链物流与冷链农产品发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根据南国梨产品特性,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应以周边地区配送为主,包括大连、葫芦岛、吉林等,从产品商品化、多样化,品牌树立与宣传,丰富销售渠道,细分南国梨酒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适合鞍山本地的、适合南国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与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政策扶持。相对而言,鞍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南国梨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为弥补这一缺陷,尽快构建起适合本地南国梨销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当地政府提高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来扶持南国梨种植户,吸引社会投资者对鞍山南国梨产业进行投资,共同为鞍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南国梨产量与品质。同时,积极带动当地种植户,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总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需要不断扩大范围与加深深度,且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产品特性、超市分布、市场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与物流配送方式,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第8篇:冷链物流理论范文

一、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经验

(一)欧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经验欧洲各国冷链物流发展较早,已经形成与国情相符的冷链物流模式,具有稳定成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1.荷兰。荷兰以奶牛、蔬菜和花卉出口量第一位居世界第三农产品大国,其先进冷链物流闻名世界。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成功发展经验可归结为:一是运输网络发达,位于欧洲交通枢纽中心的荷兰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作为水果进出口中心的巴伦德雷赫毗邻港口,通往欧洲的两大“门户”鹿特丹港和斯希波尔机场将荷兰58%以上的生鲜农产品运往世界各国,成为欧洲物流配送中心;二是具有首屈一指的冷冻行业,冷冻容积量居世界第一,现代化制冷技术和设备将新鲜蔬菜和水果损腐率降低为5%,工作效率高,保证农产品质量;三是冷链物流链条短,在农产品生产基地附近兴建存储和配送中心,将农产品及时配送到需求者手中。荷兰是欧洲花卉贸易中心,通过最先进的电子拍卖系统、电子交换式信息系统和订货系统,缩短冷链物流链,完成65%的花卉贸易,将几千种花卉分销世界各地,部分花卉能够当天运往销售市场;四是实施信息化运作,农产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依托先进的电子商务系统,形成一条连接种植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的农产品供应链,将农产品运往世界各地;五是注重运用现代化冷冻技术设备,保证了运输、储存和配送工作效率,降低成本。2.加拿大。自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对冷链物流技术、管理、人才加大重视力度,形成了完善的系统化、信息化综合冷链物流网络(水运、公路、铁路、航空一体),有效保证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新鲜程度,成为加拿大经济快速增长点,推动加拿大经济发展。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成功发展经验可归结为:一是先进冷链物流技术运用。加拿大将EDI技术、卫星定位系统、自动识别系统等现代技术运用于冷链物流,降低了农产品成本和损耗;二是政策先行,加拿大成立了物流协会和农业协会,政府和协会通过“相互合作、分级管理”,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规范物流业行为;三是设立专业培训机构培养物流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建设物流业软实力,加大物流人才队伍建设。3.美国。美国农产品品种繁多,贸易活跃,冷冻食品年产量达2000万吨。作为最早提出物流概念的代表性国家—美国,具有先进的物流理念,美国将先进的物流理念应用于农产品物流中,使农产品损耗率降低为1%-2%。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成功发展经验可归结为:一是美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遍布城乡,保证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畅通。二是美国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家庭农场有专门的设备和工厂,储存、包装、运输农产品,将田间采后的农产品预冷,放入冷库,冷藏运输,60%的农产品通过超市配送为主的销售模式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减少了流通成本,40%的农产品通过批发商、零售商送到消费者手中,通过两种特色农产品配送模式降低了流通成本,保证农产品新鲜。三是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保障了农产品低温运送,降低农产品损耗;通过冷链设备集中使用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美国将条形码运用于物流追踪系统,条形码设计让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随时了解物流运行状况。四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美国政府运用法律、经济等间接手段宏观调控农民生产,依托85%农民上网特点,定期农业信息,成立冷链专业销售机构指导农业生产,把握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推动冷链物流发展。五是发挥物流协会作用,冷链物流协会制订《冷链质量指标》,测试运输、处理和易腐货物供应链认证,组织连接农产品产前和产后部门一体化经营,管理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活动(郑远红,2013)。

(二)亚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经验亚洲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是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的“以小搏大”模式,其中韩国、日本代表了亚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最高水平,对我国借鉴颇多。1.日本。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成功经验可归结为:一是日本80%以上农产品在批发市场流通,在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运作过程中,日本充分发挥农业协会准国家性质特点,通过农业协会制度,集中鲜活农产品进入流通市场,运用冷藏和保鲜设备存储集中销售,并监控农产品批发业务,保障农产品供应;二是注重大中城市枢纽地区物流设施用地统筹规划,着力建设高速公路网络、新干线铁路运输网络、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保障农产品物流运输通畅;三是拥有现代化的低温、常温仓库,满足农产品预冷、冷冻保管、冷藏运输要求,开展等级分装、小包分装、小批配送等业务,小批量高频率配送成为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特色,保证了农产品新鲜上市;四是农产品交易方式日渐多样化,电子网络销售、拍卖、期货等新型交易方式活跃了农产品交易市场,各物流主体根据交易内容、农产品种类选择交易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流通费用。2.韩国。韩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成功经验可归结为:一是政府统筹规划,多方论证,中央和地方两级出资,成立由政府公职人员组成的市场管理公司,加强管理;二是韩国依托市场管理公司,利用新闻媒介,构建包括交易品种、价格、时间和地点相关信息的全方位网络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三是韩国通过“青苹果人协会”,签订农户契约连接各交易主体利益,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交易成本。综观欧洲、亚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成功经验,不难发现其共性特征为:一是政府统筹规划,运用法律和财政手段宏观调控,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着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先进冷链设备(冷库、冷藏车)运用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三是运用冷链先进技术,加强管理,产业融合;四是发挥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五是结合本国实情,发展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冷链配送模式;六是高效的信息化农产品冷链网络,电子化农产品冷链物流连接各地需求和连锁经营网络,动态监控冷链物流流通环节,促进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路径

第9篇:冷链物流理论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1引言

经济增长的大趋势,使得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消费观念的转变成为必然。生鲜农产品是大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品质高低、安全与否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生鲜农产品又是一种极易腐败、保鲜期短的特殊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物流的水平要求更高。许多生鲜产品的运输必须依靠冷链物流,因此我国冷链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主要由冷链运输和冷库组成。根据中冷物流联盟的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2626万t,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28%。冷藏车保有量达99662台,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42%[1]。同时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2015年,我国冷链物流规模企业达1000家,前100强冷库企业的冷库总容量达1177万t,前100家冷链运输企业的冷藏车数量达11822台,具体见表1-表3。从数据可知,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也给农产品流通市场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2.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2009年,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便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3]。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划。2015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建成一批运作效率较高、具有一定规模化、标准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推广物流核心技术,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4]。政策的支持,给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指引着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产业链较长,时间跨度大,受环境、温度因素影响较大。其保鲜期短、极易腐烂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储藏、运输中必须采用冷链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冷链物流的成本更难以控制。生鲜农产品的利润往往较低,而采用冷链物流则要承担较高的物流费用。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物流业虽发展迅速,但运输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3.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目前我国超过一半的肉类、水产品、蔬菜以及水果都未采用冷链物流的方式,导致其流通损失率都在10%以上。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建设不完善便是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由冷链运输设备和冷库两方面构成。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运输主要有公路和铁路两种运输途径。据统计,目前我国铁路冷藏车仅占铁路货车的1.1%,公路冷藏保温车辆99663辆,占货运汽车的0.3%左右[3]。而冷链物流较为发达的美国,公路冷藏保温车辆则高达20万辆。由此可见,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设备还十分短缺,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除了冷链运输设备的短缺,还存在设备落后陈旧等问题,造成我国冷链的损耗率较高。同时我国冷库的库容量也十分不足。我国目前冷库的库容量是26260640t,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且我国冷库建设地域差异大,结构不合理。如只重视肉类冷藏而忽略了果蔬类的冷藏,冷冻库多而保鲜库少,城市与农村的冷库建设差异大,中西部地区的冷库建设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其功能的失衡。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而言,高成本是其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冷链物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而导致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则是冷链的损耗率和物流成本高。因此重视连点成线,结链成网,建立我国冷链物流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冷链物流的利用率,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关键因素。

3.2冷链物流技术落后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国内果蔬冷链损耗率高达25%,一年损失近千亿吨。而在冷链物流发达的国家,果蔬的损失率一般都在5%左右,美国部分电商甚至将损耗率控制在1%。冷链损耗率高不仅仅由冷链基础设施短缺落后造成,还与我国的 冷链物流技术息息相关。目前我国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6]。制冷技术的落后,导致了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同时也造成了农产品流通的高成本。因此,冷链技术的改进与普及对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至关重要。

3.3缺乏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通常应该包括原材料采购、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五个环节。由于缺乏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冷链运输并未完全覆盖农产品物流运输的方方面面,在某些环节存在冷链环节缺失的情况。这样便导致我国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率,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根本利益。

3.4缺少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据中国冷链物流网的数据统计,我国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5%,肉类为15%,水产品为23%[7]。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缺乏使农产品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200多项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但都是推荐型标准,非强制性。在我国行业自律缺失的情况下,企业的执行力往往较弱,这样的标准便形同虚设,无法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5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

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是阻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3]。较之普通物流,冷链物流不仅仅要求更高的技术,还需要对于信息数据的管理能力。而目前我国缺乏对于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高校也没有开设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专业与课程。专业人才的缺失,不利于我国冷链物流朝着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4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4.1加快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1)运输能力是物流发展的依托,所以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首要的工作是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的网络建设,提升公路、铁路运输能力,提高农产品物流速度,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运输途中的损耗。(2)加大对大型冷库建设的投入,增大大型冷库的库容量,提升大型冷库的冷藏质量,并对其冷藏能力进行专业划分,避免资源浪费。在区域上,则应重视中西部冷链物流薄弱地区和空白区域的大型冷库建设,尤其是要将农村地区的大型冷库建设放在冷库建设战略的重要位置。但在大型冷库建设中,应结合市场需求确定冷库容积,而不是盲目建设,导致资源的浪费。(3)除了加大大型冷库的建设力度外,还应该重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在农产品电商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未来农产品零售的前景广阔,而批发零售冷库这一薄弱环节必将制约其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已是刻不容缓。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目标应与大型冷库有所区别。与大型冷库建设专注冷库容量的增大不同,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更应注重物流的便捷度与布局的合理性,即密切结合区域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并根据区域消费特性,建设符合区域优势农产品冷藏特征的冷库。(4)要实现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就必须加大对冷藏车建设的投入。具体而言,可以加强与相关高校的合作,开发适应我国冷链物流水平的冷藏车技术,除了开发通用型的冷藏车外,还应开发具有特别用途的、能适应不同农产品冷藏需求的特种冷藏车。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外交流,积极与国外成熟物流企业合作,从国外的成熟技术中吸取营养,加快我国冷藏车建设。(5)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农产品是一种易腐败的商品,物流信息的不及时无疑会导致农产品的损耗,所以,从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的角度来看,利用大数据与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物流信息精度,降低因信息模糊导致的农产品损耗。具体来说,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包括有线网络建设和无线网络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尤其是加强农村和中西部网络覆盖稀疏区域的信息网络建设。其次,物流企业自身也应增加对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开发符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将每一个物流环节通过网络联通,尽力缩短每一个物流环节间的衔接时间,减少信息真空区域,并借鉴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完善自身物流信息网络。

4.2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我国应针对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冷链物流行业进行规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所用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国应制定统一的冷藏设备标准,包括设备功率、型号等,将该标准下发到各冷链物流企业和冷链物流设备制造厂商,并根据各类别农产品的具体特性制定不同的冷藏标准,以确保冷藏质量,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2)冷链环节进行标准化,避免冷链运输途中出现真空部分,同时,冷链行业也应根据具体的农产品类别,制定具体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避免由于企业的管理缺失导致的冷链物流环节缺失,减少因冷链断裂造成的损失。(3)设计并使用统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结合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切实从提高时间精度、缩短物流环节间间隙的角度提高物流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则应该广泛运用各专业高校的智力优势,根据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各农产品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物流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特点,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进行改进。

4.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与技术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企业而言,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都应该成为推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1)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农产品冷流物流人才,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2)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结合自身需求,开发与农产品冷链物流对口的专业物流技术,如物流环节优化、物流管理系统等,尽可能的提高物流效率。(3)加强与国外成熟物流企业的合作,从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结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建立适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物流模式。

4.4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对于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言,由于冷链物流设备昂贵,因此,只有少数大型农产品企业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大多数农产品仍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配送。因此,我国应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同时也应给予农产品生产者、小型农产品经营企业、电商企业一定的补贴,鼓励其采用冷链物流,降低物流成本。

作者:邱楠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分水岭[N].中国食品报,2015-12-28.

[2]中国冷链物流网.2014中国冷链及冷库车保有量数据统计[EB/OL].

[3]张建军,杨艳玲.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物流科技,2013,36(2):102-105.

[4]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EB/OL].

[5]崔洪.从中国冷链物流50强发展报告看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2015,(3):76-77.

[6]沈艳.电商时代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30).

[7]晓科.农产品冷链物流如何应对挑战[J].农产品加工(综合刊),2014,(5):13.

[8]沈艳.电商时代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