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行业研究范文

机械行业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行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行业研究

第1篇:机械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包装机械行业 发展现状

包装机械行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包装机械行业迅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装机械行业面临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因此,充分了解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有助于行业内的更新换代,实现包装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包装机械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包装机械行业起步较晚,在很长时间内我国的包装机械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严重依赖于国外的设备。统计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包装机械进口总额高达2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包装机械设备进口国。这些进口设备为我国的饮料、乳品、啤酒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在进口设备的基础上,我国包装机械设备进行了技术革新,保持和发达国家的同步发展,尤其是我国的部分灌装与封口一体设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包括塑料饮料瓶、酸奶杯、无菌包装成型设备和贴标机等水平得到了提升,已经可以满足中型企业的需要,甚至部分包装机械设备的生产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但是在我国包装机械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和国外的先进设备之间依然存在着差距,部分机械设备依然依赖于进口,这是因为进口包装机械需要的包装物也相应需要是进口的,例如塑料瓶包装机械设备,由于我国的部分塑料瓶要求是进口,因此就需要采用进口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从而增加对于外国机械设备的需求量。当前我国的部分机械设备如饮用水、碳酸饮料和茶饮料的前处理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求,热灌装环境下的包装机械设备也能满足国内需求。随着热茶、果汁饮料的需求量增大,近两年,各大饮料厂相继推出大容量的茶或果汁饮料,普遍采用的是多次吹瓶工艺。目前,乳品企业在前处理方面基本上是选用国产设备,价格便宜,而在包装材料、灌装、喷码等关键工序大多采用进口设备。

2 当前我国包装机械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飞速发展,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包装需求,但是,其生产技术、相对质量、技术开发能力、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和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从而制约了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详细的分析了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内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方面的差距性

当前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质量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包装机械质量最好的当属德国产品,凭借着其质量优势,德国包装机械产品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占据了整体市场的25%左右,但是高质量产品同时也带来了高价格,部分企业很难承受德国机械产品的成本。当前我国的包装机械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同时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甚至部分设备还是20世纪90年代进口设备,因此其生产产品的质量较差,产品的规格型号的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2 独立开发能力的欠缺

包装机械的发展离不开机械技术的进步,当前我国的包装机械升级研发依然停留在仿制的阶段,对于进口的机械设备进行重新的测绘后再进行适当的改造,但是不能够掌握外国先进设备的核心技术。同时我国包装机械的科研和开发投入较少,产品缺少科技含量,相应的创新工作跟不上,从而造成包装机械产品难以更新换代,更不能够紧跟市场研发相应的机械设备。我国的知识产权意识缺乏,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缺乏有利的法律制约,这就导致产品的模仿现象严重,部分研究人员历经心血研发的先进设备在段时间内就会出现仿制产品,并短时间内投放试产,造成了知识产权的侵权,给研发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业对于新技术的研发。

2.3 设备自动化程度不足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包装机械设备也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国外先进的包装机械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自动化程度较大,提高了产品精度,同时减少了人力的使用。但是,我国对于自动化包装机械的研发较少,再加上我国的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较大。因此,部分包装设备严重依赖于人力资源,从而造成包装机械行业逐渐落伍。此外,包装机械产品功能上的不足,也造成了其市场竞争力较差,没有核心基础作为支撑,产品的利润率大大降低。

3 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包装机械产品需求量逐渐增大的背景下,我国的包装行业必须摆正发展位置,提高机械设备的功能,努力把产品做的更加精细化、合格化、智能化,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3.1 高新技术的应用

高新技术的应用是发展包装机械行业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包装机械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例如在早期阶段使用的机械式控制设备已经不能适应需求,逐渐发展为后来的光电控制、气动控制等控制形式。但是随着加工工艺的发展,对于包装参数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当前包装机械涉及到机、电、气、光、磁等各个方面,在设计过程中,要提升包装机械的功能,就需要实现机电一体化控制,尤其是把计算机技术和包装机械结合在一起,实现整体结合的最佳化。

3.2 模块化的设计趋势

包装机械是由不同的模块组成,在整个设备中由不同的功能系统组成,不同的系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因此,要实现各个系统模块之间的独立性设计,避免某一模块的故障影响到整体的系统运行,例如对于用于设计不同形式的计量装置,螺杆式、量杯式、称量式等等,要保证其机架总体设计符合产品需求。此外要提高系统运行的可监控度,对于出现的故障问题可以通过智能化方式进行检测和维修,提高其运行可靠度。

3.3 智能化的应用

当前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为包装机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精确计量、高速充填和包装过程自动控制等生产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包装产品质量。同时智能化技术提高了生产率,例如采用伺服技术,可以直接驱动设备,减少机械传动,缩短传动链,并根据生产状况来自动调节生产参数。智能化技术是当前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市场竞争的焦点。

3.4 卫生和安全性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于食物安全性要求的提升,包装机械也面临着卫生和安全的挑战,当前我国开始重视包装机械的质量要求,并对不同的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如设备的使用环境、用材、结构设计、外观、用后清洗等标准制定都应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飞速发展,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包装机械行业认清我国行业内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找和国外行业的差距,并提高包装设备的高新技术应用,实现智能化应用,并注重设备的卫生和安全性要求,实现包装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民.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现状[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2(4).

[2]赵淮,林泽梅.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现状和提高技术水平思路[J].中国机械工程,2003(5).

第2篇:机械行业研究范文

一、加拿大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

(一)直接参与职业院校的办学与管理

1.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

加拿大职业院校每一个专业都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其成员大部分来自社会、行业协会、企业高管等,只有少部分来自本校教师。专业委员会要确保专业定位和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他们每年会根据学校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产业发展趋势、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的反馈等信息调整专业设置。

2.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课程

加拿大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是采用由加拿大和美国联合开发的DACUM职业分析法,其主要课程观是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与行业协会和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设计职业教育课程。

3.参与制定职业院校的教学大纲,积极支持职业院校更新教学内容

加拿大职业院校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经历了由“教育专家导向”向“行业专家导向”的转变,行业协会以及由行业协会选择的其他代表,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行业协会还负责向职业院校提供最新的课程内容,以使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能够赶上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4.参与职业院校内部管理

加拿大职业院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办学方针和学院管理均由董事会决定,不受政府部门干预。董事会一般由政府官员、行业企业代表、学院行政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社区代表等组成,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5.对学生企业实践培训的成绩进行鉴定

加拿大法律明确规定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其中行业协会的职责之一就是对学生企业实践培训的成绩进行鉴定。此外,加拿大行业协会还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委派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校直接授课或开设讲座、接纳学生到行业企业实践等。

(二)沟通引导各方参与职业教育

1.将职业认证体系与职业院校课程紧密结合起来

在加拿大,行业协会负责制定各自行业的职业认证体系与职业资格标准。加拿大行业协会通过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和课程内容更新,将职业认证体系、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引入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

2.引导职业院校开设培训课程,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培训项目

加拿大行业协会非常重视向职业院校提供社会培训需求,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公司企业等社会用工单位和社会公益机构与职业院校签订培训合同,由职业院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开展职业培训。加拿大行业协会还直接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培训项目,每一个项目都设有项目咨询委员会,成员由行业协会专家、企业技术顾问、学校教师组成,项目咨询委员会是一个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分析企业变化和岗位技能需求,据此对培训项目提出调整建议。

3.积极促成国内各省职业院校学分互认

加拿大行业协会还积极促成该行业职工参加其组织或认可的培训项目,获得的学分被各省职业院校认可,而且该行业职工在一个省职业院校获得的学分可以转到另一个省的职业院校,所有行业协会认可的课程均可作为学历教育的一部分。此外,行业协会还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如教育机构、雇主组织、工会组织、社区组织,与职业院校建立部门合作或社会伙伴合作关系,建立多种咨询委员会,同时还设立青年实习项目等由政府购买的教育培训项目。

(三)为职业院校办学提供支持

1.积极为职业院校提供各方面的信息

加拿大行业协会通过对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有关政策进行研究和对市场信息进行系统梳理,及时向职业院校提供国内外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和政策的共享。加拿大各职业院校普遍设立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该中心由行业协会和学校共同建立,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

2.积极向职业院校转让先进技术,向职业院校提供技术捐助

加拿大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已向高中后职业院校无偿转让了价值六百多万加元的新技术设备,这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企业生产技术。同时,行业企业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还通过设立奖学金的形式委托职业院校培养其所需要的特定专业人才,为本单位所用。

3.向社会广泛宣传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使其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社区学院协会在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方面就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向社会宣传社区学院的办学优势、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质量,为各社区学院寻找更多的经济来源。同时,与政府教育部和传媒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了传媒界在宣传职业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4.参与组织举办职业技术竞赛

在加拿大,全社会都重视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技术兴趣,鼓励青少年学习科学技术。加拿大技术协会提出了“发展技术就是发展加拿大”的口号,得到全国各界响应。各社区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举办职业技术竞赛,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学技术,提倡劳动光荣,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技术、热爱劳动的情怀,为他们将来从事职业教育、参加职业培训、成为技术工人奠定了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加拿大是联邦制国家,各省各自管理自己的教育事务,因此,笔者介绍的部分先进经验在加拿大不具有全国普遍性。

二、加拿大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机制的启示

(一)转变办学理念

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应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能力本位办学理念已深深根植在加拿大职业教育中,同时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也是加拿大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加拿大职业学校所有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岗位适应力、胜任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学仍然围绕知识传授开展,像这种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知识基础较牢固,但动手能力相对不足。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应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树立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通过调整课时安排、转变授课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等措施确保能力本位理念能够贯穿到职业教育办学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转变办学方式

1.加强学校组织机构建设

一是成立专业(或专业群)评估委员会,成员由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企业技术人员、学校领导、专任教师、在校学生、优秀毕业生等组成,负责学校专业建设和调整,指导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制定专业培养标准。二是成立校企合作处(或联合办学处),由专门的副校长分管,负责协调管理企业以及社会力量与学校的合作办学工作和社会捐助的募集及管理工作,各专业教师负责实施合作办学的具体事宜。

2.引企入校,吸引企业参与办学

一是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具体办学,包括专业设置调整、专业课程开发、课程内容确定、培养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确定、实训教学方法指导等。二是聘请企业鉴定或学校与企业共同鉴定学生实习实训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计入学生成长档案或转化成学分。在鉴定学生实训成绩的同时,还要让企业给实训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建议书或诊断书,内容包括:已经掌握的技能、需进一步加强的技能、距离胜任工作岗位还有哪些差距、今后的努力方向等,以便让学生找准自身发展目标,让教师掌握学生详细情况。三是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考核等工作,提供大赛考核标准,作为评委参与考评工作,并在赛后提出职业学校教学改进的建议。

3.积极探索联合办学,共同开展培训项目

要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学,优势互补,共同开办面向在校师生、企业职工、社会人员的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同时,应多渠道外聘兼职教师,如掌握相关技术的部队退役人员、科研院所的技术研究人员、行业领军人物和带头人等。

(三)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要从管理指导转为沟通协调,从主导者转为支持者、联络者和辅助者。加拿大政府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主要发挥着支持、宣传、沟通、联络的作用。

1.鼓励企业支持办学

通过税收政策优惠、基金资金奖励、信息服务支持、人才政策倾斜等措施,鼓励企业支持学校办学,具体包括捐资助学、提供岗位就业信息、转让先进技术等。捐助形式除了资金外,还包括有价证券、生产设备、企业产品、师生人身保险、技术专利等。学校接受的物资全部用于教学,资金可以以捐赠者公司或个人姓名命名作为奖学金,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企业等社会捐助行为可以增加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紧密程度,促进校企合作顺利开展,提高合作质量和办学质量。

2.严格就业准入制度,引入职业资格准入机制

《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是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法律依据。加拿大企业招聘的工人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未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者不允许毕业。因此,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逐步严格就业准入制度,要求企业不得招收不具备岗位职业资格的员工。同时,应将职业资格准入机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与职业院校课程开发、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程内容的更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加大奖励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统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奖励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鼓励企业招收职业学校实习生和毕业生。二是给予接受企业捐助的职业学校一定数额的配套资金,提高职业学校募集社会捐助的积极性。三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教师、学生赴企业、技术研发机构或科研院所培训、学习。

4.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

一是积极促进各职业学校学分互认,参加被认可的企业提供的培训所获得的学分在职业学校中也可以作为学历教育成绩的一部分。二是鼓励支持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项目,牵线搭桥,为职业院校提供企业员工培训需求信息,由职业院校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举办培训项目。三是积极搭建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平台,理顺体制机制、统一规划布局、成立专门机构,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

5.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

扩大学校办学自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和前提,也是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改革、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政府主管部门应主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下放审批权力,增加办学活力,让学校拥有充分自主的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权利和自由。同时改变按学生数量拨付办学经费的方法,改为以奖励的形式拨付办学经费。

(四)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

要增加行业企业在职业学校办学中的话语权,使其由辅助参与者变为主导决策者。加拿大行业协会和企业人员直接参与职业院校的管理和办学,并发挥决定性作用,其经验可以借鉴。

1.增加行业企业人员在学校管理中的话语权

要让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学校重要决策,拥有部分决策权,确保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提供建议。例如,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董事会设1名主席和1名副主席,全部由企业代表担任,而且行业企业代表在由14人组成的董事会中占很大比例,其主要职责是代表企业和行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对学校的教学进行指导。保证行业企业人员在学校管理中的话语权,既有利于拓宽学校的办学视野和影响力,又有利于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社会的联系。

2.增加行业企业人员在学校办学中的话语权

第3篇:机械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 机械密封;石油化工;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B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115-01

1 石油化工机械密封技术的必要性与现状

多数化工产品均具有有毒或易燃易爆的高危特性,故一旦发生泄漏,不仅可能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与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的是也可能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同时这也是所有化工行业的一大主要特点。基于此,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其行业内所采用的相关机械设备具备较高的密封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这样的需求,为了在复杂的工业现场作业环境中将密封性能达到尽可能更为严格的标准,一些多结构、多组合以及新型的材料在机械密封部件的开发与制造中获得了愈发规范的应用,并逐渐在石油化工行业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2 几种机械密封新技术的介绍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及与机械密封相关新材料研究的不断突破,机械密封技术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此相关的产品泄露以及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也有了较大程度的下降,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获得了显著延长。经笔者总结,目前相对较新的机械密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 剖分式机械密封技术

在发明的最初,该技术主要是用在大型反应釜以及大型泵的分体式机械密封封面,其中的推环、传动环以及动环均包括有对称的两个组成部分,且动环被推环与传动环固定在一起,同是每环均采用设计有斜面的两半夹紧环实施固定;另将静环、静环座以及压紧螺母等三个部件进行一体固定,其中,在静环与静环座上也同样设计有斜面的两半夹环用以夹紧。后来,针对反应釜的剖分式机械密封,又有相关研究者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性试验,他们采用了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而将改进的重点放在了辅助密封圈的应力应变方面,最终在不同的端面上加以设计,分别研发出了端面部分式机械密封与平行端面部分式机械密封两项密封技术。

2.2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

1)干运转气体密封。干气密封为一种由两个环组成的非接触式端面机械密封技术,其兼具了无磨损、功耗小与泄漏量小等较为全面的优点,而且在安装与维护方面均非常容易操作,系统的高可靠性也进一步确保其具有长期稳定运行的优势。该技术体系中,第一个环往往又被称为动环,在其表面设计有槽,并且可以随着转子旋转,另在槽的下方设计了一个比较光滑的区域为密封坝,此为产生密封作用的关键区域;另一个环被称为静环,其表面光滑,同时通过弹簧进行压固,只能进行轴向的移动。当轴处于静置状态,或是在机组未升压的情况下,弹簧将保持动、静环始终处于接触状态,而当几组升压过后,在气压的作用下,动、静环将发生分离,并在其间隙形成一层非常薄的气膜。一旦几组开始旋转后,动环槽将产生动压力,同时会在靠近槽根部的地方产生一个高压区域,继而,动、静环之前的距离将因此而扩大,直至压力维持到一个相对平衡的

状态。

2)逆流泵送机械密封。该技术兼具了完全不会逸出介质、对环境完全不存在污染、寿命较长、维护费用低等明显的技术优势,其在多领域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时,该技术的基本密封原理是建立在流体动压理论基本方程-雷诺方程基础上的,主要采用了数值计算法与解析法两种分析模式。经长时间的应用实践发现,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应用到某些具有高易气化与高污染性以及高危险性的密封介质的密封需求,故其应用前景比较良好。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游泵送机械密封在端面结构上具有比较多的形式,但实则在工作原理方面是基本一致的。

2.3 流体回流式机械密封技术

此种机械密封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在考察外泄流体的流动路径的基础上,再通过一定的转变处理,继而将其再送回到机械密封腔内,以此实现机械设备零泄漏的最终效果。与此同时,该密封技术不仅具有相对更为简单的结构、很强的适用性与便于维护的特点,而且对某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与条件,比如高温、高压以及高速等,其应用价值将更为明显。

2.4 组合式机械密封技术

该技术是将多种密封技术进行整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的新型机械密封技术,通常情况下其均可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继而将各种机械密封技术的优势联合在一起,并同时规避各自缺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密封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机械密封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具体的组合方式来看,目前最普遍的包括了接触式结合非接触的密封形式与接触式结合接触式的密封形式。

2.5 其他先进机械密封技术

随着当前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机械密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理论根基与发展契机,尤其是某些前沿技术与全新材料的高效应用,机械密封技术理论也势必将变得更加丰富。其中,比如更为严格意义上的零泄漏密封技术,该技术力求确保设备中所应用到的工艺流体绝对无泄漏,该项技术中又多采用干运转的密封方法,同时还应用到了诸如计量仪表、阀门、密封监控装置以及报警装置等辅助设备。此外,又比如集装箱式密封技术,该技术因其发明起源于运输集装箱故得此名,在安装之前,一般将静止部件与可旋转部件实施整体性安装,经完成试压及其相关检查满意后再将其套装进集装箱的内轴,同时对其实施必要加紧固定,基于此,该密封技术是可以实施平面运作的。

3 结束语

在石油化工行业内,其绝大部分装置与设备均需要进行机械密封处理,并以此来防止工艺流体出现漏、跑、滴、冒等情况,继而达到节约工业程度、降低环境污染以及提升运作效率的目的,这也是当代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求。基于此,高效机械密封技术的研发与运用不仅可帮助石油化工企业获得更为理想的工程效益,同时也可帮助其树立起更为良好的环保与节能企业形象,进而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稳定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平.机械密封的应用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20-221.

[2]李磊.机械密封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13):109-110.

第4篇:机械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

在中国实行分业监管,虽然有利于监管当局明确监管目标,统筹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但是,分业监管也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如商业银行为了规避法规的监管,通常将大量资金流向其他行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制度突破口;外资银行带来的新型金融产品,一家监管机构往往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等等。可见,中国现行的以机构监管为基点的分业监管体制,不但抑制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速度,而且加大了金融监管当局之间的协调成本,同时也影响跨国银行监管合作的质量,容易导致监管真空或过度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监管的效率。这些情况促使笔者对在中国分业监管模式下,如何加强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有效性,特别是建立一套衡量协调与合作是否适度的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借此提出有针对性的监管行动建议。

一、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主体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主体包括一国或地区的中央银行和各种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在中国,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狭义主体主要指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以及保监会。

广义的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主体既包括狭义的监管主体,也包括一国或地区的银行同业协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新闻媒体、公众和投资者,还包括国外银行监管当局和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主体还包括国有股权代表者。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广义的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主体。

为了分析上的方便,本文把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主体归结为以下四类:一是“狭义的监管主体”。包括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以及保监会,简称“一行三会”。二是“国有股权代表者”。包括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汇金公司”,下同)。三是“监管第三方”。包括银行同业协会、中介机构、新闻媒体、公众及投资者等非官方银行监管组织。四是“国际合作对象”,包括国外银行监管当局和国际金融监管组织。

一般而言,纳入协调与合作范围的监管主体数量越多,考虑问题的视角就越开阔,防范风险的效果就越好。但是随着监管主体数量的增多,协调与合作的成本和难度也相应增大。因此,在存在多个监管主体的情况下,各主体之间要加强沟通和配合,否则就会产生重复监管、监管盲点或监管冲突等后果,从而降低监管效率,甚至造成监管失败。

二、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适度性指标设计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不但有收益,还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我们知道,收益函数边际递减,表明协调与合作力度越大,收益上升的速度越慢,成本函数边际递增,表明协调力度越大,成本上升速度越快,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收益达到最大,达到理想的监管协调与合作的均衡状态,此时的监管协调与合作水平是理想、均衡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测度中国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水平是否达到理想、均衡的水平,有必要构建一组衡量指标,来衡量中国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是否适度,是否符合我国银行发展水平的需要。为了讨论上的方便,本文把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部分,即国内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国际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每一部分的指标又分为广度指标和深度指标两大类。

(一)银行监管的国内协调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

这一部分的指标主要反映银监会与国内银行监管协调主体之间的合作程度。

1 广度指标:

(1)“一行三会”及“国有股权代表者”协调会议开会频率一年开会次数/按约定应开会的次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银监会与其他银行监管协调主体之间是否按《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备忘录》等有关制度召开金融监管协调会议,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协调越到位。

(2)“一行三会”及“国有股权代表者”现场检查协调率组成联合检查组次数,涉及业务交叉现场检查的次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银监会与其他银行监管协调主体之间合作的诚意,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协调主体间越有诚意,协调越深入。

(3)银行年度外部审计比例外部审计家数,银行总数

该指标反映外部审计与银监会的协调情况,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银监会对外部审计的认可度越高,也说明市场约束发挥更大的作用。

(4)群众来信处理率群众来信查处数/群众来信总数

该指标反映群众对银行的满意度和关注程度,也反映银监会对市场反映的重视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银监会对市场纪律越重视。

(5)新闻媒体报道利用率利用报道信息进行监管的信息数目/新闻媒体对银行报道的总数目

该指标反映新闻媒体对银行的关注程度,也反映银监会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重视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银监会对市场纪律越重视。

(6)新闻媒体对监管当局采访增长率本年比上年新闻媒体采访增加数,上年新闻媒体采访数。

该指标反映新闻媒体对银行监管的关注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新闻媒体对银行监管越关注。

2 深度指标:

(1)“一行三会”及“国有股权代表者”信息共享率已共享信息,应共享信息

该指标主要反映银监会与其他银行监管协调主体之间是否按《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备忘录》等有关制度共享信息。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信息共享率越高,协调越到位。

(2)跨市场违规业务增长率本年比上年跨市场违规业务增长金额/上年跨市场违规业务金额

该指标说明银行、保险、证券之间业务相互渗透时,违规的可能性。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风险越大,违规越严重,也说明协调越不到位。

(3)参与协会规范市场秩序比例参与规范业务品种数,需要规范的产品数目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银行协会互动的情况,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协调越到位。

(4)对危机机构救助成功率因动用再贷款等救助资金避免倒闭的银行机构家数/高危银行机构家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人民银行互动的情况,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协调越到位。

(5)银行资产胜诉执行增长率本年比上年胜诉案件执行增长金额/上年案件执行金额

该指标反映地方的金融生态情况,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地方政府越支持银行和银行监管的工作,协调越到位。

(二)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

这一部分的指标主要反映银监会与国际银行监管协调主

体之间的合作程度。

1 广度指标:

(1)签署谅解备忘录比例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数目,有相互设立金融机构的国家数目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外银行监管当局的合作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2)对海外机构的现场检查频率一年对海外银行的检查家数/海外银行总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外银行监管当局的合作程度,也反映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海外分行的监管力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3)国外监管当局对国内外资银行的现场检查频率国外监管当局对国内外资银行的现场检查家数/外资银行总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外银行监管当局的合作程度,也反映国外银行监管当局(母国)的监管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4)参加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比例参加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家数,国际金融监管组织总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密切程度和合作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5)参加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会议的比例参加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会议的次数/十国集团一年平均参加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会议次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密切程度和合作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6)参加区域性金融监管组织会议的比例参加区域性金融监管组织会议的次数,一年在亚洲召开的区域性金融监管组织会议次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区域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密切程度和合作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2 深度指标:

(1)信息共享率已共享母国银行信息/应共享母国银行信息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外银行监管当局是否按监管备忘录等文件要求共享信息,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2)国际监管规则制订参与率参与监管规则制订的数量,一年监管规则制订总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程度,也反映银监会的国际地位,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3)国际监管规则修改参与率,国际监管规则修改意见数目,各国提出的修改总数目

国际监管规则修改参与率,国际监管规则修改意见数目/十国集团平均提出的修改数目

上述两个指标均反映银监会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程度,也反映银监会的国际地位和监管水平,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4)国际监管规则修改意见采纳率,中国提出修改意见被采纳的数目/中国提出的修改意见总数目

国际监管规则修改意见采纳率,中国提出修改意见被采纳的数目,十国集团平均被采纳的数目

上述两个指标均反映银监会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程度,也反映银监会的国际地位和监管水平,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5)国际监管人才培训率参加国际、区域金融监管组织及其他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培训的人数,全国金融监管人员数(与十国平均水平比较)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际和区域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三)适度性评价指标的聚类分析

上述设计的指标在归属类别上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为了更准确地将某一个评价指标归属于某一个子系统,有必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聚类分析。把相似程度较大、关系密切的指标聚合为一类,把不同的类型指标分离出来,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处理。该方法称为聚类分析(mierachical clusteranalysis)。凡是具有数值特征的变量和样品都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距离和聚类方法而获得满意的数值分类效果。聚类分析法就是把个体逐个地合并成一些子集,直至整个总体都在一个集合之内为止。动态聚类是聚类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先对分类事物作一个初始的粗糙的分类,然后再根据某种原则对初始分类进行修改,直至分类被认为比较合理为止。

三、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适度性评价

构建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适度性指标体系只是一种初步尝试,未见国内有相关的研究以供借鉴,本指标体系也尚未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因此,笔者还无法确定每个指标的具体权数。本文的研究只是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四、政策建议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以及中国特有的监管体制背景下,研究银行监管的协调与合作问题有助于防范交叉风险,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一)重视监管协调与合作研究,防范交叉风险和监管失度

在我国分业监管体制的背景下,中国银监会要加强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研究。近期可先对本文所提出的监管协调与合作适度性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制定出更加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监管协调与合作的适度性进行评价,指出协调与合作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状况,提出改进的先后顺序和可行性方案,不断促进三家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信息共享和监管协调,以加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之间监管的互动性,防范交叉风险和监管失度。

(二)加强国内监管当局的协调与合作,提升协作监管效率

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我国仍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体制,但为适应金融创新与金融开放的需要,三家金融监管机构必须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通道,确保三者间的信息共享,以加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之间监管的互动性。目前,要坚持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通过这一制度可以充分发挥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交流监管信息,及时解决分业监管中的政策协调问题。

(三)成立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升综合监管效率

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但是,在传统职能型的监管体制框架下,各个监管当局往往过多强调本机构的监管职责,忽视对职能交叉地带的监管协调与合作。因此,通过建立协调机制来防范混业经营带来的各种风险只是权宜之策。从中长期分析看,中国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势在必行。对此,决策层应不断评估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和金融监管当局的风险监管水平,适时调整金融监管的制度和政策,使监管机构、监管制度和监管方法更能适应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从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相互传染,促进中国金融业健康、稳健发展。

第5篇:机械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缝制机械;信息化;可行性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081

0 引言

自从2008年以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缝制机械行业也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积极的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从行业的整体现在来看,近年来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特点还不够突出,没有形成气压基本认同的重点推进工作领域以及行业信息化推广模式,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技术的不够成熟和行业资源的整合程度不够。而在当前我国成为世界最为主要的缝制机械产品生产国,品种丰富、门类齐全,在世界缝制机械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今天,全面实施信息化工作就具有了可操作性,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缝制机械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 产业的集群化为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成长空间

首先,缝制机械产业呈现集群化特点,为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信息化工作技术提供了空间。从国内当前的缝制机械产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台州、宁波、江苏、上海等地区,呈现出了典型的集群化特点。产业区域的集群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如果说在之前推广信息化工作技术的话不仅面临着由于产业分布较为零散的问题,更面临着信息化工作技术的应用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问题,那么缝制机械产业集群化现象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和之前的产业分布相比,当前的缝制机械产业分布具有以下优势来支撑信息化工作技术的推广:第一是很多相关产业聚集在一个地方,物流、能耗和生产成本得到了很大的降低,这个时候应用信息化技术并不会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第二是集群内的企业之间距离很近,这不近为信息化工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便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进一步的提高信息化工作技术含量;第三是产业的集群化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未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不得不采用多种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

2 行业对品牌建设重视的加强

其次是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企业更加的重视品牌的建设。虽然说当前我国的缝制机械行业产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但是仍旧无法在和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竞争时取得优势,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国的缝制机械行业的整体技术含量比较低,目前只有一些常规产品如平缝、包缝等机械达到了国际水平,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缝制机械走向世界的一大“瓶颈”。面对这一问题,国内缝制机械企业开始从过去“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的转变为“小而精”的经营战略,重视自身品牌的建设,不再一味的模仿国外产品,走上了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科学发展道路,这可以说为信息化工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技术仍旧是为了科技发展的主要发现,因此缝制机械企业欲要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积极的采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化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只有真正做到自己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和高品牌附加价值才是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3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信息化工作的推广

然后是当前缝制机械行业中小企业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压力在积极的寻找突围之道。我国的缝制机械产业发展迅速,但是超常规的高速扩张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其中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机会主义”普遍的存在缝制机械行业中小企业中,近年来随着缝制机械行业整合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中小企业要么被其他企业兼并,要么积极的采取先进技术实现“突围”目标。而信息化工作技术可以说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这个时候推广和应用信息化工作技术毫无疑问是大有可为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的举措必将会对大型缝制机械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大型缝制机械企业不得不积极的进行企业改革,应用新的生产技术,采用新的管理手段,使得企业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优势,更加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4 国内政策对信息化工作技术的支持

最后是国内对轻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的支持使得缝制机械行业实现信息化工作具有了可行性。面对国外品牌纷纷打出高效率牌、环保牌、节能牌,国家愈加重视缝制机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大力的支持相关企业开展研究,实现缝制机械产品的创新。集中体现在机电一体化、绿色节能化、工作信息化上。其中工作信息化主要就是指当前的缝制机械企业将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生产过程的控制自动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目前国内缝制机械行业方兴未艾,对于众多的缝制机械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国内缝制机械行业整合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外产品的竞争,国内缝制机械企业必须拥有“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的心胸,结合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本身的技术优势和特色,真正的打造出缝制机械的民族品牌。

参考文献:

[1]林君焕,胡政.国内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广西轻工业,2008(01).

[2]周玉竺.以体系为基础 创新行业标准化工作――缝制机械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上海标准化,2008(01).

第6篇:机械行业研究范文

一 OHSMS的内涵特征

OHSMS作为一种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由一系列管理标准来构筑的、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方法和控制体系。OHSMS主要是针对企业运行过程中,职业工种对人身安全健康的影响进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职员职业安全健康的风险,改善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OHSMS体系属于国际性职业安全及卫生管理评审标准,适用于各种行业或企业,既能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也能体现企业在市场化经济活动中所具备的竞争能力与文明程度。OHSMS的基本思想是在实施落实过程中持续改进、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他损失的目标。具有如下特征:

1 系统性与科学性

OHSMS要求企业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中,要具备高效的运作检测系统,强调了组织结构的系统性。OHSMS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以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研究确定所有影响要素,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过程管理和控制,保证了管理体系的先进性。

2 预防性与动态性

OHSMS体系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实施持续有效的风险辨识与评价措施,可实现对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并对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防。OHSMS体系在应用实施过程中,通过持续动态地审视自身管理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充分性,能够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3 全员性和全程性

OHSMS作为职业管理的系统性标准体系,是针对全体从业人员生产活动的全过程监控,并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要求全员参与。相对来说,OHSMS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兼容性和规范性特征,在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中体现了一体化特征。

二 OHSMS体系应用于机械行业的意义分析

OHSMS采用系统安全管理方式,首先针对相关职业进行全面的辨识和评价企业存在的危险隐患,然后根据预测的危险隐患制定出相应的应对预案,明确实施危害控制的时间与方法,并通过实施运行预案等手段控制潜在的与危险隐患相关的活动因素,最后通过监测,评价OHSMS体系的实施效果,及时纠正和改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控制化解职业风险建构了完整的循环式防范监控机制,使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开展建设OHSMS体系的目的是为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一体化提供科学性指导,维护和保障产品生产者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与卫生安全。当前机械行业应用OHSMS体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 OHSMS体系有利于督促机械行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维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2 OHSMS体系有利于科学的规范或约束机械行业的安全与健康管理行为,改善机械行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保障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OHSMS体系有利于帮助机械行业深化安全生产的管理思想,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实现机械行业经济的高效运行。

4 OHSMS体系有利于提高机械行业或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有效地规避职业风险隐患,减少安全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机率。

三 当前机械行业的OHSMS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OHSMS体系主要是针对企业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风险进行管理控制,当前机械行业实施OHSMS体系的措施建议如下:

1 转变机械行业的现代管理意识

现代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形势,深化了企业管理意识的科学性与时代性特征,当前经济市场化的运行环境下,我国机械行业的经营管理,要适应时展的需求,转变职业管理意识,强化企业管理职能,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推行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推动机械行业或企业长效发展。

2 构建OHSMS体系的管理框架结构

整合型管理是现代企业推行OHSMS管理的重要创新模式,完善的OHSMS体系,有利于针对机械行业生产过程中职业风险进行科学的规避和管控,相关机械企业应根据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根据OHSMS体系的兼容性,重点抓好体系运行过程与传统安全管理的结合,在体系策划中避免管理程序上的脱节。编制OHSMS体系程序文件,并做好相关培训、审核工作。

3 落实OHSMS各项管理的岗位职责

OSHMS体系的实施,是个系统连续的过程,具体通过各项管理制度来落实。机械行业或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同时将各项制度以学习、培训等方式落实到各个岗位层次,并严格岗位考核,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各项管理制度渗透到职业生产活动的具体环节。

4 强化OHSMS体系的评析审核效能

评价审核工作,是OSHMS体系的重要技术环节。机械行业通过采取审核管理,及时掌握体系计划程序与文件的正确标准性能,及时进行总结和提出整改要求,为管理评审性监督提供技术性基础,内部审核性监督对机械行业OSHMS的持续改进具有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

5 完善OSHMS体系的监督保障机制

OSHMS体系的监督保障机制,体现了实施、检查、纠错、验证、评审和提高的功能,在机械行业的OHSMS体系运行中,企业要疏通监督沟通渠道,实施有效监督,以安全生产标准为着眼点,促进相关部门安全管理职能的发挥,做到过程监控工作的有机结合,保障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安全目标。

第7篇:机械行业研究范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应收账款所占的比重较小,所以机械制造行业根本不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我国机械制造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开始信任销售的方式来扩大产品销售,我国已有的信任销售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购买方的资金短缺问题,而且增加了供货方的销售收入,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应收账款,导致供货商的大量的呆坏账。工程机械行业的应收账款信任管理不受重视,开展机械行业的信任销售的时间还不长,很多企业在销售期初,风险认识不够,防范风险意识不强。工程机械行业很多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收账款的数额居高不下,三角债、多角债像一条沉重的锁链锁住企业前进的步伐。因此,压缩结算资金,清理应收账款特别是长期应收账款是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对于企业减少坏账损失,加速资金周转,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

2、应收账款概论

在会计原理上应收账款是伴随着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对于顾客的债权,只是这种债权没有经过任何的书面承诺。从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的流动资产,但是它仅以账面价值存在实际上并没有资金的流入。从性质上看,它是企业提供给客户是商业信用,相当于提供给客户的短期贷款。应收账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扩大销售量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如果应收账款规模过大会使企业面临财务状况恶化的风险。因此应收账款管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越来越重视。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为:

(1)竞争性的市场环境

应收账款是随着企业的赊销出现的。而赊销主要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利润的驱动使企业相互之间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加销售规模,采取这样那样的竞争方式。在行业发展初期企业通过规模竞争和产品创新使得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取得较好的优势。

(2)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我国的市场总的来讲还是一个弱性有效市场,在弱性有效市场的环境下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上企业之间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卖方不清楚买方的资本情况、偿还能力和信用状况,难免出现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的错误评估,误把资金状况不是很好的客户当成优质客户并给与较好的商业信用,从而造成坏账的出现。

(3)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各自为政,在企业中评判销售部门业绩的指标是销售量,为了增加自己的绩效,销售部门会采取比较激进的销售策略,主要的赊销来有效的提高自己的销售量以增加自己的绩效。

(4)销售时间和货款回收时间的时间差

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销售活动并不是实时收回货款的,往往会存在一个时间差,特别是在批发中,即顾客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过一段时间才支付货款,而正是这一时间的迟延造成应收账款的产生。

3、工程机械行业的应收账款风险成因

对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得到其成因如下:

(1)销售策略的选择方面

在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的过快增长主要源于企业的销售策略的不恰当,企业大都采取赊销的销售方式来应对行业的激烈竞争。这样产生的应收账款主要表现是应收账款会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应收账款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关系中看出。

(2)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账龄方面

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其期限大部分来讲是短期的,随着应收账款收回期限的不断拖延其变为坏账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这主要表现在随着应收账款账龄的增加其应收账款的规模不断的扩大。

(3)交易习惯方面

销售合同可以有效的保证应收账款的收缴,当应收账款收不回时企业可以凭借销售合同对客户起诉从而收回货款。但是在工程机械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在销售时签订销售合同的习惯。往往囿于维系客户关系而不采用这种严苛的方式进行销售,往往是口头的方式联络,仅以相信客户信誉的形式来销售产品。我们可以从有无合同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的比例中得到这一结论。

(4)经济环境的原因

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产生经济环境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行业所处的融资环境产生的。在第一方面,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行业,企业内部各企业处于这种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各企业为了增加自己的销售量往往采取赊销的方式,从而使大量的应收账款的产生。

4、结论

通过以上对工程机械行业营收账款状况和风险的研究分析,本人得到以下这样结论:

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规模比较大,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比较长,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例较高,这是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的特点。由于这一特点导致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质量较差,应收账款的风险较大。(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娜.试论企业应收帐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才智,2009,(07).

[2] 刘春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才智,2010,(05).

[3] 李辉.建立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新体系[J].出版发行研究,2008,(01).

[4] 赵威.我国银企信贷博弈分析与信用风险的防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第8篇:机械行业研究范文

1我国机械行业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存在一些普遍的特点,比如: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等。如今在工业的生产中最为普遍的2个基本的生产方式就是离散和流程;离散的概念非常易懂,就是把一个个的零件进行组装,最后成为一个产品的过程。目前并不是所有的机械制造都是离散型的,还有一些是流程型的,流程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工艺的流程简单,容易看懂,工艺的路线比较灵活但是这些都是小批量的生产,因此这也使得机械企业的生产不按照工艺进行布置,主要按照车、磨、刨、洗等来安排机床的位置。(2)在机械制造的企业对产品结构的描述非常明确,他们往往会利用树的形式进行描述,最终得到的产品一定是由固定个数的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的联系也十分明确和固定。(3)机械制造企业的物料存储十分简单方便,机械制造企业的原材料主要是固体,存储需要的空间非常大,因此需要存放在露天的场地上。(4)相对于一些其他的工业企业机械制造企业的自动化程度非常低,基本上都是靠人工进行装配。

2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机械行业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近几年发展也非常迅速,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企业,但是在发展中也存着很多补足之处,以下对一些主要的不足之处作简短分析。

2.1观念转变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很多机械厂都是以销定产的方式进行生产,把销售看做公司的生命之泉,对生产任务的完成、经营订货等看的比较重,这也是我国机械行业的普遍现象,很多企业对产品的成本控制不足,没有意识到产品成本的重要性,由于产品成本控制不力,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很多。

2.2生产计划模式落后

锅目前很多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生产计划模式落后导致的,很多机械企业采用台套的计划方式以产品最长的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前期,也就是这种原因导致一些企业夸大库存,以至于难以按时交货。2.3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共享、不准确很多机械企业部门之间不能分享信息,由于一些落后的管理模式使得一些完成的机械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不能及时的完成,造成大量的数据不能衔接,大大影响了管理的决策和科学性。

2.4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

企业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以人的管理为主,管理人员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体系,虽然一些企业已经通过了一系列的认证体系但是他们的执行力度还是以人的管理有很大的差异。

3机械制造成本的控制对策

3.1提高自动化水平

众所周知,机械企业如果要提高生产的效率,减少运营的成本就必须降低制造的成本和人工成本这就要企业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利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分析和研究制约生产效率的关键工序和人工成本,利用一些先进的设备进行弥补不足,要多使用多技能的工种和通用性比较强的设备进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2优化工艺和工序合理的配置设备和人员

优化工艺,可以大大的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了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必须采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生产,建立合理的决策模型和评价模式,来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以这种状况来决策投资的策略和生产任务的安排,形成最高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3.3改进产品的设计

目前很多机械产品主要销售到一些大型的焦化企业或者建筑企业等,这些企业使用时间比较长,这也使得一些相应的零部件的寿命要长,可以通过改善产品的设计和工艺进行合理的调整,比如利用一些战略性的管理思想来优化产品的设计,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3.4简化成本构成

简化成本的构成可以从控制人工成本、降低采购成本、加强经济核算等方面进行着手。针对每一个产品制定相应的简化策略,认真的贯彻勤俭办的方针,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经济责任,减少因为管理不善而产生的一些损失,这一系列的措施对优化和降低成本是非常有利的。

3.5优化工序

一般的机械企业在产品制造时会经过很多的工序,每一个工序都非常关键,因此要确保每一个工序都不能出错,因此要减少工序的缺陷,如果有工序的缺陷一定要把工序的缺陷限制在初期阶段,严格的把控工序的质量。在加工的过程中,如果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或者数量达不到要求等有缺陷的产品不能流入下一道工序,一旦发现流入下一道工序就必须进行返修,对于有缺陷的产品必须找出并及时的解决缺陷,避免一些问题的零部件影响整台机器的性能,这样不仅影响产品的性能还毁坏公司的名誉。

3.6生产现场控制

如果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就要从生产过程出发,确保每个生产过程都能够严格把握生产的工序,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就会减少次品的产生,减少不合格产品的返修次数,缩短了交货的日期,还能够降低产品的成本。除了保证生产过程之外还要保证生产率,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节约人力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结论

第9篇:机械行业研究范文

对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机遇与趋势进行综述,为制药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的发展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随着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版GMP的实施,将给制药设备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要能正确认识和应对存在的问题,我国制药机械行业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制药机械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Q1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目前我国制药设备行业企业已达800余家,年产值约150亿元,能够生产8大类3000多个品种规格的制药设备产品,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许多技术方面,我国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比如袋装/塑料瓶注射剂生产设备、压片机、水针机、冻干机等。许多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药机械生产大国。但制药设备行业整体上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是生产大国,却不是生产强国。现就我国制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一总结。

一.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制药机械设备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多小散”现状的存在,导致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结构性矛盾问题比较突出。研发乏力,缺乏国际龙头企业,产品重复,同质化严重,低价无序竞争导致利润低下,有些企业步入了竞相压价的销售误区,提供零首付、使用后再付、低于利息价销售等情况,而产品利润低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更无力投入技术开发与创新,对企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健康发展极其不利,更有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低档配置,呈现了不能确保整机质量和售后服务差等弊端,降低了我国制药设备的国际信誉。

其次,产品技术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耐久性差、配套设备缺乏、同质化严重等方面。国产设备不仅较进口设备效率低、耐久性差,且国产设备单机多,生产线少,设备配套的机电组件的配置也缺乏。同时由于多数企业起步低,以仿制国外设备为主,在技术上不求甚高,导致同一产品复制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技术水平。

最后,行业复合人才缺乏。制药机械设备是一个特殊的专业,融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化工机械、机械及制造工艺、声学、光学、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运用等专业于一体。制药机械设备研发的思路是要把这些相关专业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而我国现在从事于制药机械设备研发的人员能熟练兼顾其中两三个专业的人寥寥无几,而单一专业人才难以在研发构思中注入这些专业元素。

二.机遇与挑战

种种原因影响行业发展,但整个行业不乏机遇与挑战。

2.1机遇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市场,今后几年,将是药品专利到期的高峰,2011~2015年预计将有770亿美元销售的专利药到期。同时,在新医改政策下,我国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这将大大拉动对质优价廉的仿制药市场需求,据业内人士预测,我国仿制药的年增长速度将超过25%。当下,国内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给制药机械行业带来优越的发展契机,国内制药机械行业将迎来几何级增长,市场发展空间还将继续扩大。新版药品GMP的实施对我国制药机械行业发展是又一大利好。根据规定,自2011年3月1日起,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应符合新版药品GMP要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将给予不超过5年的过渡期,并依据产品风险程度,按类别分阶段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新版药品GMP大幅提高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在线监测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众多制药企业需要改进生产工艺、改建车间、购置更符合新版药品GMP无菌生产要求的设备。随着新版药品 GMP 的实施及制药企业技术改造的进行,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及中高端制药设备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2.2挑战

与巨大市场相对的,是国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对企业而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激烈的竞争。首先,随着新版药品GMP的实施,以低端产品为主、研发实力较弱、产品不能完全满足新版药品GMP无菌生产要求的制药设备企业将被逐步淘汰,行业资源逐步向技术研发实力较强、具有客户优势、产品达到新版药品GMP无菌生产要求的优势制药设备企业集中。低质、低效、低端是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的现状,高质、高效、高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业内人士分析,面对市场新形势,制药机械行业必须主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主动淘汰低附加值落后产品,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提高中高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彻底解决国产高端设备与进口设备相比“形似神不似”的问题,推动行业进入持续、理性、稳定的增长阶段。

三.发展趋势

3.1洗牌重组,改善“多小散”的现状

通过兼并重组,减少一些规模小、产品质量无优势和保障的企业,提高产品集中度,改善产品创新力不强、生产工艺水平参差不齐、低价低水平竞争等情况。同时通过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药设备龙头企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快我国制药设备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3.2重视复合型制药机械专业人才的培育,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专业人士称,要想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加快发展相关支持性产业的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发展产业集群,打造制药机械产业链,这就必须重视复合型制药机械专业人才的培育,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与实力。

3.3环保成为我国制药机械行业发展新契机

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前景广阔。环保产业的快速壮大为环保制药机械行业的发展创造机会,制药机械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制药工业产业链上,部分环节的制药和包装机械能耗高,废弃物排放量大,如大功率电机、烘干机械、杀菌机械、废水处理设备等,生产成本高,需要开展节能减排技术设备开发。因此,分析耗能、排放现状以及技术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重点环节能耗和排放指标,研制高性能、低消耗的节能减排设备是未来制药机械设备发展的新趋势。

3.4对企业的机械设备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科学规范化管理主要是指对设备的前期的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维护保养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在企业中机械设备管理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就是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因此企业可以对现有的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进一步改进完善,更进一步科学的规范机械设备使用中的各环节操作方法和程序。在对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要建立健全设备操作规程、设备使用规程、巡回检查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文件系统,并对员工实施相应的培训,让员工对制度内容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规范设备检修管理,设备检修管理包括检修策略、检修进度与检修信息等。

结论:

目前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的发展虽然面临很多问题,市场尚且处在不稳定时期,但随着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版GMP的实施,将给制药设备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生产企业如果能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能扬长避短,抢抓机遇,结合我国实际,开展深度创新,我国未来的制药机械行业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静雅.2010-2011年我国制药机械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2]郭文峰,丁晓红.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药学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