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研学培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追究课例研训的模式
(一)概念表述
目前,理论界对“课例研训”的研究还尚处在以中小学阶段为主,而且中小学和幼儿园大多以教研室为主导开展一些评优性的课例研讨,对幼儿园“课例研训”模式还没有明确的表述。根据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及幼儿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特点,我们把“课例研训”模式的含义表述为:课例研训是特定幼儿教师参训团队围绕主题,通过幼儿园集体教学设计和组织,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训过程。依赖研训团队,展现幼儿教师群体教学智慧发展的过程。课例研训具有经验、理论、实践结合、交织、融为一体的特性。
(二)一般程序
课例研训要以主题为引领,抓住诊断点,在课例研训活动中洞察,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取证,在研讨中生成策略,在课例中积蓄教学智慧。
课例研训的一般程序:(1)问题――发现幼儿园目前集体教学中的问题。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2)设计――设想解决问题的培训方案,设计诊断性的培训课例。(3)行动――在培训中实施方案,根据培训方案中的不同课例进行研讨。(4)反思――收集集体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策略,评价集体教学效果。(5)研讨――评议、交流,分析课例成败的原因 。(6)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二、追寻课例研训的类型
课例研训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开展不同类型的课例研训,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借此引发更多的幼儿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
(一)研学“示范课”
1.对象的构成
对象一:专家团队――名师或特级教师率领的专家团队
研学“示范课”是倾向某领域研究的引领性课例培训,专家团队应该是能引领教改实践的、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名特师及率领的骨干团队,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组织和指导能力,能开展有效的课例示范引领和点评式讲座活动,促进此领域研究的幼儿教师得到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并在任务驱动中努力实现自身的反思性发展。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安排课例研训的领域选择,邀请与领域相关的省内名特师及专家团队,开展“示范课”课例研训活动。
对象二:辐射对象――全市幼儿园某领域专业小组成员、骨干教师等
研学“示范课”培训旨在培养全市幼儿园的教学能手,提高某领域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园的整体质量。因种种原因停滞甚至倒退的幼教师资队伍在严重受损的背景下,现有幼儿教师队伍严重缺乏引领性的幼教专家,全市整个幼教队伍需要处于金字塔上端水平的骨干幼儿教师,迫切需要快速提升骨干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对象三:项目支持――省级示范幼儿园为主阵地
研学“示范课”培训是一项集现场研讨和点评指导相结合的高端课例培训,需要特定的幼儿园活动空间。为保障课例研训活动的有序开展,保障课例研训活动的科学性,保障课例研训活动的质量,由教师进修学校协同全市省级示范幼儿园,共同筹备课例研训活动。
3.指导的方式
研学“示范课”以某个领域课例研训为突破口,某个领域的突显问题为载体,主要采用专家请进来的方式,专家团队以“传经送宝”的方式展示经典课例,交流对某领域的研究和成果,帮助梳理解读此领域的教学内容,提出此领域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策略的一种指导方式,也是扶持帮带的一种培训方式。通过观摩“示范课”,进行现场查看问诊和示范讲解,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引领和指导。
(二)研磨“录像课”
1.对象的构成
对象一:引领专家――全市幼教教研员
研磨“录像课”面向的是业务园长的研讨性课例培训,引领专家应该是能结合全市业务园长的素质和教改情况,选择针对性的“录像课”,开展有效的课例研讨和点评式交流活动,幼教教研员对研磨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与指导,帮助业务园长提高听评课能力。教师进修学校与幼教教研员共同商议选择“录像课”,编制研训目的和研训流程,开展“录像课”课例研训活动。
对象二:辐射对象――全市幼儿园业务园长
研磨“录像课”旨在培训本市幼儿园业务园长的听评课水平,有效引领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促进幼儿园的整体教学质量。因面向全市幼儿园的业务园长,业务园长的业务素质也是参差不齐,通过研磨式的课例培训,可消除差异,使业务园长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指导的方式
研磨“录像课”,特点在“研磨”二字。研磨“录像课”对业务园长看课有明确的目标、观察内容,以及具体的观察和分析办法,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在研磨“录像课”中,应该本着“研究实用、共同受益”的原则,立足业务园长发展所需来设计观察方法和量表。第一,紧紧围绕研磨的主题来确定观察点;第二,所涉及的观察方法及量表要具有适切性,是业务园长能够操作的。幼教教研员带领业务园长进行研磨时,不能停留在“什么怎么样”及“这说明了什么”上,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透过观察得到信息、现象,研磨教学的本质问题,齐心“磨”出改进的教学策略。
(三)研讨“案例课”
1.对象的构成
对象一:学科精英――被评审为全市或以上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研讨“案例课”面向的是骨干幼儿教师培训者,需要学科精英引领,学科精英必须执教一线并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组织和指导能力,能开展有效的课例研讨,促进骨干教师集体教学能力。学科精英被教育行政部门认可,并在全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幼儿教师。
对象二:辐射对象――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是一个长期培训,有许多学习片段组合而成,其中进园蹲点式培训就是研讨“案例课”,通过典型案例的课例研讨,提高骨干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对象三:项目支持――学科精英所在幼儿园
研讨“案例课”是实践性强、研讨性深的骨干教师专项活动,需要学科精英的教学支持和学科精英所在的幼儿园配合。由于“案例课”操作性强,在物质和空间上尤其需要所在幼儿园的协调和支持,配合骨干教师的研讨活动有效开展。
(2)指导的方式
研讨“案例课”是一种实践,引领骨干教师从同课异构走向同课异教、同课异园。研讨“案例课”首先需要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风格相似的成功课例。
(四)研习“帮带课”
1.对象的构成
对象一:学科引领――乡镇级学科带头人、名师
研习“帮带课”面向的主体是广大农村幼儿教师,需要接地气的课例展示活动,乡镇级学科带头人与主体学习者(广大农村幼儿教师)较为接近,互相参照性强,易于广大农村幼儿教师渐进性学习提高。由于“帮带课”需要反思性学习、实践,名师的点评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需名师把握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正确方向。乡镇学科带头人在90课时集中培训的课例展示中,说课、施教等起到示范启发的作用。
对象二:辐射对象――广大农村幼儿教师
根据广大农村幼儿教师三低三缺的实际情况,集体教学活动的规范组织是培训学习(“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项目培训)的重要内容,研习“帮带课”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主要途径。
对象三:项目支持――各镇(街道)教办
由于面向的是广大农村幼儿教师,所以需得到各镇(街道)教办和幼教业务干部的支持,各镇(街道)根据“帮带课”内容合理安排学习空间、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幼教业务干部做好活动的主持和组织工作,以及培训后的跟进性支持。
2.指导的方式
重庆市是教育部批准的研学旅行实验区,也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实验区。在总结前一阶段实验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开始对“行政协调、课程导向、制度推进”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进行重点探索,全面推进全市的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行政协调,加强统筹与管理
研学旅行涉及的方面多、部门多,如果协调不到位,很多活动难于广泛开展。《意见》提出,“各地要成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保监和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保障研学旅行顺利开展。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对由教育部门牵头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进行了层层分解,制定了定期检查,加强督查督办的制度,加强了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2016年11月,市教委印发了《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暨研学旅行实验区县的通知》《重庆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校的通知》等文件,召开了重庆市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工作会,下发了《重庆市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建设标准》等文件,全面指导实验区县、试点校进一步明确研学旅行实验研究任务,规范研学旅行行为,推动研学旅行实验工作积极健康开展。
课程导向,突出系统与价值
研学旅行是一门在路上的课程,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是提高研学旅行质量的根本保证。按照《意见》提出的“立意高远、目的明确”的要求,我们对全市研制的“学天下、行天下、成天下”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化。即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家乡、祖国、世界三个层面建构课程,引导学生增强社会参与,强化社会责任,增进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全面助推核心素养培育落地实施。
构建“行走家乡”的研学旅行课程。有效利用和聚合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及自然文化资源构建乡情、市情教育课程,通过“走乡路、听乡音、阅乡景、品乡味、育乡情”引导学生从本性到本土,从道德到信念的健康发展,培育亲近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怀。
构建“揽胜祖国”的研学旅行课程。在全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重庆研学旅行教育基地,构建国情教育课程,通过“走胜地、读文化、知国情、立大志、养良习”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培养习惯、形成能力,实现从自我到祖国的情怀深化和道德发展。
构建“阅读世界”的交流学习课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建立国际校外教育基地,通过“看世界、观文明、话多元、传美德、悟共赢”培养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学会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增强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制度推进,注重创新与实效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到位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是推进研学旅行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意见》对此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是我们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强化研学旅行管理的行动指南。我们在《意见》的指导下,加强了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加强了研学旅行基地的创建和各项工作的创新,使研学旅行的实效性得到进一步强化。
不断完善重庆市研学旅行保障机制体系。坚持依法治教,依规行事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对研学旅行保障机制进行细化和完善。深入研究制定研学旅行学生的用餐、住宿、交通、保险、医疗安排以及服务机构的遴选、服务质量标准制定等细化规则,完善协同机制。深入研究制定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返校过程所有环节的安全责任划分、安全保障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契约的示范文本制定,完善安全保障。深入研究制定系统的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及必要的培训和演练要求,形成一套有效的紧急情况应对预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机制。
进一步健全研学旅行的安全保障制度。按照“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的方针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保障方案,依据法律建立行之有效的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研学旅行报备制度,坚持学校报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学校组织实施的程序。建立研学旅行安全协同制度,明确家长、交通部门、旅游部门、公安、食品药品监管、保险监督管理等机构各自职责,确保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平安活动。
创建研学旅行科学评价机制。重点开展学生研学评价和教师指导情况评价。学生评价分为收获体会、团队合作、行为习惯、调查访问、探究学习等五要素。教师评价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两方面。基本品质包括责任心、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角色,基本能力包括活动设计与规划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等。通过自评、他评、领导评、家长评、社会机构评,通过评价反思,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
创建多样化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遵循研学旅行层次性、多样性、走研性特点,进行互联互通的“软性”设计,利用各种真实的资源,创建具有重庆特色的“乡情、市情研学旅行实践课堂”“中国国情研学旅行联盟基地”“国际研学旅行考察项目”三位一体研学旅行柔性综合基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优质资源,开展“研学旅行+”的活动,让学生行走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和大自然风光中,对真实的工厂、农场、商业、公民活动、人文环境、自然景观进行探究学习。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研学旅行教育需求。
创建研学旅行信息管理平台。平台主要设置学校需求、学生管理、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过程监控、保障体系、安全与应急处理、课程评估、服务机构及合作资源管理等10个系统。通过动态实时的信息,协作、整合重庆、国内、国际研学旅行教育课程资源、服务机构等,实现研学旅行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有效管理。
一、加强理论培训,强化科研意识
1、圆满完成培训工作。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给学校工作带来极其的不便,但我们依然按照2002年制订的《教科研培训计划》,一手防非典,一手抓培训。针对不宜大面积集中的实际,我们积极挖掘各校的内部潜力,以教师自学、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提倡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全镇所有在职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参加培训率达到100%,其中71位教师撰写了课题实施方案,交案率达到100%,71位教师参加了市进修学校的教科研专题测试,通过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拓展教师学习空间。2003年,是我校教育科研学术氛围较浓的一年。一是“请进来”。6月,邀请市教科所副所长徐炳炎到校作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科研工作》的专题讲座;8月,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徐金珠到校作了《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的主题报告;同月,邀请衢州市教育局基教处杨治平老师到校作了《新课程标准的思考》的学术讲座。与名家、名师面对面的交流,近距离的接触,使广大教师受益非浅。二是“走出去”。上半年,教科室主任参加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科室主任培训,并赴台州进行考察学习;暑期,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了新课程通识培训;下半年,组织教研组长参加教研组组长培训。各类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教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二级培训,从而达到全体提高,全面优化的目的。
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科研工作
1、健全管理机构。2003年,我校申报的课题达到了5项,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的实效性,校教科室开始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由课题组组长主持本课题的研究,教科室给予协调指导和帮助,形成了教科室——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三级科研管理网络。
2、制定科研规划。根据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编制的《“十五”后三年教育科研课题指南》,结合本校的实际,教科室组织力量制订了《石门镇小学2003——2005年教育科研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教科室制订了2003年的教科研工作计划,给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3、完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我校依据衢州市、江山市两级教科所的有关课题管理规定,制订了《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实施细则》、《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学习制度》、《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研究制度》、《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成果
1、开展课题研究。1月,衢州市和江山市2002年度的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结果揭晓,镇中心小学的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获三等奖,江山市一般规划课题《轻松愉快,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获二等奖。2月,教科室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对2003年度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进行了阶段总结,并形成了阶段成果报告,印发给每位教师。10月,教科室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全面总结,理清了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研究报告。11月,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告上交衢州市教科所鉴定。
2、积极申报课题。由于上半年经过了教育科研的全员培训,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2004年的课题申报工作也异常火热。教科室共收到课题研究方案6份,经筛选后,选择其中了5份上送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申报立项。5项课题全部通过审定并立项,其中由教科室申报的课题《农村小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策略的研究》被列为衢州市2004年度重点规划课题。立项课题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创下了我校历史之最。
3、组织论文评选。5月,教科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市学科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论文36篇,经过评选,选出了其中的22篇上送到市教科所评选。6月,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共有17篇论文获奖,其中徐强老师的论文《对中小学生性教育的几点思考》获一等奖,叶立忠和姜利红老师合写的《以开放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德育自化》获二等奖,获奖数量和获奖等次在农村小学中名列前茅。
4、深化科研内涵。科研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为此,教科室和教导处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听课、评课,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着力在课堂教学落实研究成果,检测研究成果,为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
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2003年,教科室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尚有不足;群体科研的氛围尚未形成;村级小学的科研工作尚未启动。
教育科研是学校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师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2004年,我市将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全体教师而言,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个机遇。在新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力求以课改指导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大力倡导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领会课改精神,把握课改方向,适应课改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
一、搭建师德培训平台,培养敬业爱生品格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素质,我们始终把它列为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重中之重。通过理论学习、榜样示范、同伴互助、履职承诺,自查互评、实践反思等方式,引导教师将理论素养转化为自觉履行师德、师风的具体行动,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把践行“献师爱四做到”落实到位:一是做到将教师爱之情落实在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宽容与善待上;二是做到将爱的行动落实在公平、公正育人及与特殊生结友相处等方面。三是做到将爱的能力落实在“对少年行为塑造矫正技术”掌握运用上,四是做到将爱的艺术落实在严爱相济、因人疏导等方面的教育艺术上。献师爱四做到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也让教师从沐浴着师爱之情而健康成长的学生身上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进了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二、创设多元开放培训平台,提升课改适应能力
1.分层立标,夯实梯队教师业务培训
(1)对新教师进行“入格”培训,让其在实践中学会教育教学基本功,以适应教师角色转换。采用拜师学徒法,骨干教师对新教师在“知、行、能”上进行传帮带。新教师边学习边实践,每学期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次班团活动,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
(2)对青年教师进行“上格”培训,让他们在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上,发展自身专业素质。通过参加基本功比武、学科教学竞赛、课件制作评比等,反思成绩与不足,确立发展定位,学校为其尽快成长为一名新秀提供必要的机会和资助。
(3)对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训,让骨干教师发展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通过参加省内外研修班学习,掌握前瞻性教育观、质量观等。通过参加各级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不断创新教学风格,站在课改前哨,以专家型姿态引领教师发展进步。
2.搭建新课改培训平台,促进教师角色转型
(1)开放式培训。一是走出去。十一五期间我校派百余人次去省内外培训学习,汲取优秀实验区经验,聆听专家新课程讲座。理解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外出培训归来的骨干做好课改培训的二传手,以不同方式予以汇报、讲座、辅导,或执教一节新理念的观摩课。二是请进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先后10次请省市教科研专家、教授、优秀教师来校讲学与做课,借助网络资源组织观看全国知名课改专家、特级教师讲座及新课程观摩录像。 同时,我们挂靠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作为外语教师培训基地,定期派英语教师参加短期培训,或请院领导教授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学辅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全校教师卓有成效地受到了新课改培训。
(2)多元化培训。一是利用双周业务学习时间和假期集中办班,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通过对新课程相关资料的学习辅导,解决理念层面问题,通过看示范课及案例分析,解决理念与实践对接中的感性操作的问题,专任教师课改培训率达100%。二是强化小群体校本研学合作机制。为推进以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我们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例为引领,开展“研—培—用”相结合的集约式磨课研学活动,真正形成了教学问题研究化、研究问题课例化 “研、培、用”一体化的团队研学模式,起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解决课改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学校鼓励教师自学。每学期学校为教师订阅近万元报刊、课程培训资料和电子资料。同时根据学校研训主题及教师需求,学校为教师网上学习提供必要的服务,学校有关领导及校园网站及时将网上相关资料或目录索引印发给所需教师,让教师到各网站自己查询。
三、打造技能培训平台,锤炼教师现代教学基本功
1.创建信息技术培训平台
十一五期间学校加大了多种媒体的购置。建起了千兆校园网、电子备课室、网络学习室,电子监控网,40%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为使教师尽快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分批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轮训,专任教师100%达到初级标准,80%教师掌握电子备课及制作相关课件的能力,有40%的专任教师已达到或即将达到中级标准,每学期举办来的多种媒体与课程整合的研讨课,参与率达95%以上。
2.创建心育技能平台
新时期未成年人的心理与以往相比更为复杂,因此,把握学生心理教书育人已是新时期教师的重要技能。十一五期间,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列入教师培训中,在全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心育通识培训外,还选派骨干去省市参加系统培训。回来后在教师中进行系列讲座与实践训练,开展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高效率课堂教学研究与评比活动,课堂上教者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滋润学生心灵,激发学生以最佳心态进入学习。倡导班主任要做学生心灵的“保健医”,将“关注心灵环保,呼唤绿色批评”视为育人理念。
3.创建科研技能培训平台
借助十一五课题研究平台,让教师在科学探索的实践体验中提升科研素质。十一五我校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4项,90%的教师参与研究并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22人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优秀实验工作者。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发展性课堂教育手段与初中新课程有效整合研究》被中央教科院科技研发中心评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集体。我校总结的《“言情激励”是发展性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非物质化手段》一文在全国课题推进会上介绍,被总课题组专家认定为最有影响力的成果,并刊发在中央教科所张敬培主编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课题研究文集上。课题研究总结出的“教为学服务的发展性导学达标五环节模式”,已在学校推广应用,并被中央级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刊发。
四、提供自我展示平台,让教师在促教兴校中大有作为
为检验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专业素质发展水平,学校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舞台。学校每年举办课改“达标课”、“创新课”、“教学大赛”、“基本功大比武”,举办师德演讲会、教育论坛会、多种媒体课件展示与评比会,先后有17人设计并执教的18节新课程优质录像课在参加中央教科所、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举办的全国发展性课堂有效教学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中获一、二等奖、有39人次执教的46节课在省市县的课堂教学评选中被评为优质课。学校《科研报》及《教科研视窗》及时刊载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及经验总结。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题研究月”活动,每年征集两次教师的研究总结、案例、学术论文及科研报告等科研成果,并将优秀成果向上级科研部门推荐,或汇集成校级研究文集。五年来学校共投入两万余元奖励课堂教学创新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
——第二学期德育处工作计划
本学期,德育处将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培养良好品行 提升文明素养”为工作目标,按照新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优良品行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节日课程和品行养成课程为载体,运用好习惯银行、幸福免试生等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健康自信成长。为了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使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制定具体计划如下:
一、主要工作
1.推进每月一事,培育良好行为习惯。根据我校制定的学生习惯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节律,分年级每月确定一个习惯培养目标,通过相适应的活动和措施,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2. 缔造完美教室,擦亮每个温馨日子。师生共同编织生活和建构知识,形成有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书写出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守住自己的教室”,就是要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孩子,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来。
3.培养卓越口才,提高沟通表达能力。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愿意讲话、敢于讲话、敢于表达思想、能清晰地表达思想。
4.实施好习惯银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强化好习惯银行操作方法培训,细化各年级好习惯培养目标,持续跟踪推进,确保好习惯银行存储工作全面实施。
5.做好安全法制教育,为学生快乐成长保驾护航。运用安全教育平台、班会课、大型集会等各种途径,做好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
6.落实好少先队建设、卫生防疫、心理健康教育、精品社团管理等方面工作,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服务。
二、具体措施:
1.推进每月一事,培育良好行为习惯。
(1)根据学校制定的学生应该养成的24个好习惯,明确本学期各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二月份各年级制定习惯养成计划,并督促落实;
(2)开展好节日课程活动,包括传统节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要节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日;特殊节日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等,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性资料、有总结表彰;
(3)加强小警员队伍建设,成立“英鹰小警队办公室”,编排小警员手势操,设置“英鹰小交警”执勤点和“英鹰小警队曝光台”,提高监督效果;
(4)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心理辅导场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监控;
(5)根据学校《河洛文化研学游》手册内容,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研学游活动,并做好检查落实,确保每个学生均可通过不同形式参与研学游活动。
(6)及时做好研学游评比表彰,5月中旬根据各班研学游开展情况评选研学游之星和研学游工作先进班级。
2. 缔造完美教室,擦亮每个温馨日子。
(1)二月份组织各班制定班级公约,并整理汇编;
(2)三月份组织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符号,包括班名、班徽、班训和班歌等,学校统一设计制作,并悬挂在明显位置,激励全班学生奋进;
(3)组织开展班级师生“共读共写共生活”活动,丰富师生生活内容;
(4)开展班级特色活动,记录成长故事,擦亮每个日子。
3.培养卓越口才,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1)三月份组织开展学生讲故事比赛。
①初赛可以是自己录制的视频,或现场比赛等多种形式,有班级组织进行。3月15日前完成,选出10—12人进入复赛,各班上报复赛学生名单。
②复赛3月18日利用班会进行现场抽签比赛,评选出一二等奖(各占50%),并推荐2—3人参加学校决赛。
③决赛由大队部于3月25—27日组织进行,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先进班级,进行隆重表彰;
(2)督促各班组织好每节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
(3)革新升旗仪式,简化程序,务实高效。组织开展好国旗下演讲活动;
(4)组织开展在家庭里开展我给爸爸妈妈讲笑话或者故事活动,收集好资料,4月份进行阶段表彰和经验分享。
4.实施好习惯银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1)2月18日下午进行班主任培训,总结上学期好习惯银行各班实施情况。
(2)3月7日进行全校教师好习惯银行操作方法培训。
(3)3月20日之前要求全校家长进行手机绑定,并进行相关操作培训,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好习惯银行存储情况,参与学生好习惯培养。
(4)坚持每月公布2—3次老师好习惯银行使用情况,并及时进行表彰奖励。
(5)5月份电子银行阶段性总结会,评选电子银行开展先进班级。
(6)根据好习惯银行使用记录,期末评选好习惯之星、好习惯培养优秀教师和好习惯培养优秀家长,进行隆重表彰。
5.做好安全法制教育,为学生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1)按照安全教育平台的要求,提醒班主任及时授课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内容。
(2)协助王校长做好3月份的安全疏散演练,并及时上传数据。
(3)利用班会课、课间集会、法治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法治安全教育。
(4)协助王校长做好市级平安校园创建工作。
6.其它各项工作
(1)按区少先总队的要求做好各项少先队工作。
(2)春季是传染病和流行病的多发季节,认真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深入落实传染病的报告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加强晨午检,因病缺课统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做好精品社团的管理工作。按学校要求,3月第一周开始上课。每次上课做好检查记录,保存好过程性资料。
(4)做好5月份的社团课程汇报和庆六一表彰。
三.月份具体工作:
二月份:制定方案月
1. 2月18日召开德育例会,安排本学期德育工作;年级组长、班主任制定计划。
2. 2月20日做好开学准备工作,收缴假期作业,发放清洁工具。
3. 2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上好开学第一课。
4. 各班进行德育常规教育;教室布置、安全、卫生大检查。
5. 各年级制定学生习惯养成行动计划。
6. 2月25日班会课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
三月份:阅读活动月
1. 电子“德育银行”落实。
(1)3月7日进行全校教师好习惯银行操作方法培训。
(2)3月20日之前要求全校家长进行手机绑定,并进行相关操作培训,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好习惯银行存储情况,参与学生好习惯培养。
2. 3月4日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进行校规校纪养成教育。建立健全监督岗组织机构。
3. 3月8日开展“妈妈,我爱你”主题教育。(四年级)
4. 开展“雷锋,在你我身边”主题班会活动。(五年级)
5. 植树节开展“为家园添抹绿”主题活动。(六年级)
6. 3月18日—28日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活动。
7. 3月11日心理咨询室重新开放。
8. 3月11日明确班级文化元素符号:班名、班徽、班训、班歌。
9. 举行学生讲故事比赛。
四月份:教学活动月
1.开展“清明节”主题教育。(三年级)
2.召开“缅怀革命先辈,争当四好少年”主题班队会。(四、五年级)
3.组织参加区小学生艺术节大赛。
4.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学生.创建文明学校。
5.“开展我给爸爸妈妈讲笑话或者故事”活动阶段表彰和经验分享。
6. 研学游开始活动。(本月各周末安排)
五月份:学生活动月
1.开展庆祝“母亲节” 感恩系列活动。(二年级)
2.学校体育艺术节活动。
3.电子银行阶段性总结会,评选电子银行开展先进班级。
4.社团课程面向全校展示,开展庆祝“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
5.5月8-10日举行班主任讲班级故事比赛。
六月份:总结分享月
1.各班出一期庆“六一”为主题的黑板报。
2.评选年度优秀辅导员,优秀少先队员,优秀队干及先进班集体。
3.开展“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活动。(四年级)
4.六年级毕业典礼。
5.安排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6.开好放学典礼,进行安全法制教育。
7.期末总结。
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具体工作如下:
一、学习为先,积淀底蕴。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定能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将学习视作自己职业生命的第一需求,让学习成为自己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本学期继续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轮流让教师谈学习新课程的感受,个人加强自学,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进一步营造科研学习的良好氛围,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向外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另一方面继续外派教师参加各级教科研骨干培训班和各种教育研讨会,拓宽思路,放大眼界。学校科研室借助网络及报刊杂志,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谈体会。3月19日,邀请市教研员王红老师,区教研员卢丽老学校讲座,指导讲课,评课,使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加强教研、科研整合,落实研究过程。
本学期,将课题组的日常研究纳入教研组的常规管理之中,教研组长要全面关注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进展。全体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市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的研究》渗透到各个学科,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经之路。
1、每位课题组老师树立“人人都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加以研究,将理论层面与操作层面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经验和做法,把研究成果作为一笔宝贵的智慧资源,并收集、整理成丰富的文本资料。
2、扎实做好课题的日常研究工作。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方案,按照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要求认真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对课题活动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与评价。及时召开课题组成员专题会议,抓好研究方案的落实,密切关注、适时指导、加强监控,做到项项有人抓,时时有人问,过程研究与终结成果相联系,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a、学期初根据实验方案的设计,分解本学期应完成的实验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课题研究学期计划,明确一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b、根据学期计划的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实际进程,每人每学期上好一节课题研究公开课,在研究课活动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的整合,我校本学期从3月----6月分别安排不同学年的教师开展课题课展示活动,其间涌现了个别年轻优秀教师和课例,学校在学期末对这些教师给予了表彰。
c、完整地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资料,如课题研究课设计理念、上课教案、教学反思等。
d、学期末根据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总结一学期的科研工作,说明课题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展望下阶段的实验设想。
三、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要有成果意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结构。本学年,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科研科研成果的征集。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学校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四、规范科研管理,做好科研日常工作。
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担了本市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的培训指导任务。结合都市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学员的参训需求,学校立足“创新创业”主题,积极实践和探索适合本市青年农场主胃口的“上海模式”,在学员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该模式总结为“量身定制、精准培育、激励创业、强化服务”。
一、注重学员遴选,强化顶层设计
由市农委牵头,联合市教委、团市委等有关部门,成立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各区县根据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及学员个体自我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遴选出想创业、能创业的首批学员。学员组成主要来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的年轻创业者以及大学生创业个体。学校、各区县农委主管部门分工负责培训指导、创业孵化、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等系统培育工作。培训期间,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指导组先后召开多次专题研讨会,就培训组织管理、总体方案、阶段培训计划、各类主题活动等进行研究论证,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
二、开展基础调研,明确学习动力
为确保培育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培训成果的有效性,须把握学员的参训需求点,以充分激发学员的主体参与能动性。在开班前期,学校对参训学员进行了充分的摸底调研。
(一) 年龄结构
(二) 学历构成
(三) 专业结构
(四) 学员经营业态类型构成
根据学员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来自9个涉农区县的参训学员基本涵盖了本市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类别,他们中有都市“白领”转型务农的,有放弃较为稳定工作的,也有子承父业母业的“农二代”。一半以上的学员年龄为30―40岁,为本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中坚力量。虽然从事着粮食、蔬果、养殖业的生产、流通、管理等环节,但学员中90%为非农专业出身,经营模式以纯种植和农旅结合为主。
区别于传统农民,参训学员不仅学历水平高,也有较高的自主研学和自主互助能力,体现了良好的可塑性。虽然多数为非专业出身,但凭借积累的知识、经验,执着实干精神,学员均有一定规模的创业实体。由于初创阶段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创业发展策略的谋划、适应市场化发展需求的企业运作管理方面,缺少自我完善的发展理念和专业有效的手段方法。
三、尊重需求导向,培育量身定制
基于上述培训对象的基本素养特点,学校量身定制培训方案,设置创业需求分析课堂、创业提升辅导课堂、视野拓展借鉴课堂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课堂,分四个阶段稳步推进实施。
通过创业需求分析课堂,借鉴国内外先进有效的培训模式,借助农业部专家导师团,引入国际通用商业模式画布分析工具,在学习、研究、回顾、分析学员自身的商业运作过程中,启发引导学员发现关键问题,与学员共同量身定制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通过创业提升辅导课堂,针对学员创业实务共同问题,运用专题课程讲授、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等方法,着力解决创业者需更新的理论知识和理念,需提升的思想方法和创业思路等问题。采用专门的方法和工具,如线上线下私董会、移情图等,帮助、训练学员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讨适应自身的创业提升方法和商业运作模式。
通过视野拓展借鉴课堂,组织学员外出调研和考察交流,开拓创业视野,借鉴他人经验,取长补短,搭建创业团队和合作平台,剖析解决商业模式构建中的实际问题,初步拟定自己的创新方案。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完善课堂,结合自身创业提升发展需要,完善可实施的创业拓展商业模式新方案,组织课堂论证辨析,力争让学员能构建科学务实、适合自己项目商业运作模式,使创业方案切实可行。
四、实施精准培育,凸显培训特色
一是精准性。引入需求分析课堂,有效挖掘学员创业中的关键问题,精准定位培训需求点,使培训过程以问题为导向,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是实用性。以关键共性问题导学,使培训内容和过程贴近实战,将学员的实务过程揉进课堂,实操模拟性强,体现训练实效。
三是主动性。以研学方法施教,教师采用启发、参与、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员的主人翁意识,真正体现学员主体地位,实现“以实用施教”、“为有用求学”的双向主观能动性。
四是有效性。以科学方法演示为主,引导有效工具和思维方法,帮助学员联系实际,自我分析、相互评估、学以致用,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用能力,达到学员自我完善的目的。
五、激发创业热情,立足培训成效
(一)学员从热情走向理智,坚定创业信念与使命感
参训的青年农场主,起初都是满怀热情,一头扎进农业行业,感慨万千,“农业艰苦,并不简单,我们都在坚持着”,透露出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对今后发展前景的担忧。培训使学员从单纯的热情中冷静下来,从迷茫的发展困境中走出来,从以往的失败泥潭中重新站起来。正如学员体会中谈到的那样,“我们找到组织了,信心增强了”,“学习了,进步了,有目标了”,成为大家的共同感悟。
(二)学员从传统走向科学,学会现代企业运作方式
这些学员进入农业行业前,没有技术特长,缺乏独立经营的经验,走一步、看一步、干一步,经营事业发展缺少应对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启发互助和参与式教学,大部分学员基本掌握了商业运作规律,建立科学系统商业运作新模式,开始运用现代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再创业。
(三)学员从单干走向协作,开辟互补合作发展新途径
培训班为学员搭建了互相帮助、合作创业的平台,促进了学员从个体创业向协作创业方向转化,抱团发展已初现成效。如培训期间,利用不同区县政府的营销政策,一些学员酝酿创办农产品合作营销专卖店,联合营销学员各自的特色产品,并构建了该项目的商业运作模式。
六、创建服务平台,创新培育机制
(一)组织演讲和路演,强化宣传引导
青年农场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现代职业农民的创业理想、创新发展和不懈追求的时代精神,讲述一个个有梦、追梦、圆梦的感人故事。演讲大赛在世博园中国馆成功举行,社会反响强烈。同时,以展示交流、扶持服务、辐射带动为目的,开展创业项目路演,强化创业引导,扩大项目合作领域,使青年农场主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走得更宽、更好、更远。
(二)搭建融资渠道,争取财政支持
联合邮储银行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启动“服务三农、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机制,并为青年农场主配备一对一的金融顾问,帮助解决农业创业发展中融资困难。如2015年底,奉贤区青年农场主黄英成功得到了第一笔50万元的资金贷款。此外,组织行业专家对青年农场主创业项目进行评审,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对获得优秀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三)拓展培育通道,助力创业成才
开展国家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给予考核费用补贴,鼓励学员参加学历提升继续教育,给予部分学费资助,鼓励参加技术职称评定等,构建“技能+学历+职称”全方位的职业成才通道。开展出国、出境、出省等实务研学考察活动,年内已组团赴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台湾地区考察研学,开拓视野,发展创业。
(四)创建联谊会,推进抱团创业
创建的青年农场主联谊会已在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中显现良好效果。同时,积极导入政府、社会各种政策和资源,探索跟踪服务机制和手段,引导青年农场主互助协作、抱团创业。青年农场主联谊会将立足本市,辐射长三角,走向全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激荡创业热情,实现农业创业梦想。
我校工会在党支部的下,开展了以教师为中心,加强教师的师德培养,维护学校的稳定,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活跃教师的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做教师的贴心人,为教师排忧解难,一 年来,在全体工会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取得 一些成绩现简单如下: 、 一、师德建设贯穿全年
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行为。关爱学生,加强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学习身边的优秀,积极配合校行政开展师德培训,利用暑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关爱学生进行讨论。利用全年重要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一年来没有发现教师违规带生有偿家教,热心帮助学生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事例层出不穷,如:我校教师厉敏、赵茂统、项学品、张晓调、胡志远、徐秀前被评为学区先进教师,被评为瑞安市级先进教师。
1、召开教代会,促进民主
1月份召开了四届二次教代会,主题是优化办学条件加快塑胶操场建设、贯彻实施绩效工资推进学校持续发展。本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塑胶操场建设方案、筹资办法、广大教师发扬主人翁的精神,热情高涨献计献策,会后校委会根据讨论结果逐步实施,加快了塑胶操场建设步伐,现塑胶操场紧张施工中可望明春投入使用。推行绩效工资是一个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敏感事情,大家都十分关心,提出许多不同意见,工会在不违反上级分配原则的前提下,分头做教师的工作,使我们罗凤中学的《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得以三易其稿予以落实。使广大教师心服口服,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通过召开教代会,充分发挥了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制定和不断完善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与表决权,并通过各种渠道深化校务公开,如张贴、网上公示等。
2、评估自查,强化民主
不断加强民主管理,通过对教职工进行民主管理培训和自查评估,强化了教职工的维权意识。
3、制度建设,规范民主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开展了制度的废改立宣传工作,重新修订了《校务公开实施细则》、《校务公开监督制度》等各项学校制度。
二、开展教职工素质工程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加强学习营造氛围
加强了全教会的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科教研大组为单位,开展了网上教研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网上开展了以“阅读与人生”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营造了教师的学习氛围,提升了教师的人文素养。
2、文体活动修身养性
充分利用教工之家推开各项活动,全校教职工全部参加了教工之家的活动,不仅通过活动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还可以利用活动的机会互相交流生活上的事情、讨论教学上的问题,真可谓一举两得。工会每学期安排一二次本校的比赛,如:乒乓球、台球、棋类等,广大教职工积极配合,踊跃参加。今年工会组织教职工外出旅游活动,市级先进教师到云南、四川旅游。积极参加塘下学区组织的教职工登山比赛、教职工游泳比赛,我校教师谢作树荣获学区登山二 等奖,谢作树、余福兴分别获得学区游泳比赛二 等奖,谢作树还代表瑞安市参加了温州的比赛取得了50米第6名、100米第8名的好成绩。为庆祝教师节特举行教职工登山活动,并举行教职工集体聚餐,让广大教师度过一个有特别意义的节日,其乐融融。
庆祝“三八”妇女节,教师节聚餐,庆祝重阳节退离休老教师聚餐,其乐融融,加强了彼此间的沟通。
三、增强维护意识和服务质量,保障教职工利益
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聘请了我校钱金雷、陈周老师,来为老师们作了心理辅导。我校教师赵丽和有心理障碍工会主席、校长多次与她促膝谈心,思想开导,为她减轻工作量。
一、加强学习 进一步提升理念
我园师资处于非常薄弱的状况,因而时常给学习和研究带来许多困惑,反映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缺乏,特别是思想观念转变与实践、行动的脱节,缺乏实践的总结研讨,往往使教学停止不前或前进步子太慢。本学期,《快乐与发展》教材的颁布,使我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本学期根据幼儿园实际存在情况,我园加强了教研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学习活动,重点加大学习新教材和实施新教材力度,改变教研学习方式,每两周进行一次《纲要》的学习和研讨,边学边研,从中领会《纲要》精神,转变教师的课程理念。其次,采用参与试学习形式,共同理解细读教材,共同备课,使教师了解教材的不同设计,展示个人的不同风采。另外我们还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解剖案例中不同的设计方法,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展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使方案活动设计更完整,案例剖析更直观、更形象,也更适应我园师资队伍薄弱的学习环境。这学期,我们结合校本培训的内容,在对新教材进行解读实施的基础上,又邀请了教研室的专家进行讲课,使我们更进一步理解新教材,实施新教材。通过多形式的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们已明确自己陈旧观念、自身素质正是主宰着自己的行为障碍,只有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当然,通过学习,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看法和见解,乐意提出各种问题和建议,使我们在学习中以问题线索,解决当前问题,使教师形成一种边寻边思,从反思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同伴中解决问题的疑点,从而不断的提升新理念,更好地实践新教材。
二、 继续注重实践尝试 逐步适应改革的发展
由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很大灵活性、选择性、。因此,光靠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教师们统一的理解和领会,而目前在实践新教材中,又有许多困难。(如:内容的选择编排,生成内容组织和实施、教师本身的素质等)因此,一日活动除了给予教师选择教材的权力,给予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外,重点还是让她们进行实践的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另外,加强集体交流,班组交流时间,尝试过程中谁有新的、好的经验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比如:观察记录方法、、个案分析、随笔等,都可以挂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在尝试课程中,不断地去领会《纲要》的精神。通过实践操作体会,本学期教师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活动中主动参与性较好,教学活动过程设计能考虑孩子的需要,比如:教师的主题教育活动“手套” 、“秋天的水果”等,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新理念,活动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活动环节很自然,且整合内容很贴切,活动中充分关注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孩子探索欲望较高。虽说问题存在还很多,但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尝试,教研的氛围会越来越浓。
三、加强反思学习 深化专题研究
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本学期采取小组式研讨,使研讨活动更灵活性、操作性。因为,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需要,编制教材内容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教材,在研讨中,每人根据自己的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反思,从反思中寻找问题切入口。活动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整合学习,使老师从点点滴滴中树立整合的思想,又从研讨中总结经验,列出问题,然后通过大家一起商讨问题存在情况,寻找资料解决问题。比如:主题活动中,各部分内容整合?生存的整合?活动中运用手段形式的整合?学科之间的整合?一日活动中的各环节整合等等?通过这些问题,让教师们带着问题进行实施研讨,实践体会,每次小组活动互相交流分享,交流之余,又不断地反思学习,总结提炼。改变以往单纯指导为对话研讨。另外,有通过本学期对孩子的个案记录,寻找个性化发展,即发展教师观察记录能力,又为整合全面性提供帮助。
反思性学习,给教师带来了许多的反思经验,特别是专题研究,更需要去反思、总结。本学期为深化专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幼儿园又根据自己园情,在实践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每班都进行研究的实践活动,全体教师都积极参活动方案设计,使专题研究深化完善,从而更推动教改的发展。小班以电化教育为引领,关注孩子习惯的养成发展,中班以美工区为引领,关注孩子动手动脑的发展,大班以艺术教育为引领,关注孩子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最后以专题总结的形式进行了交流,使整合的思想通领教改的发展。
四、利用家长资源 推动保教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