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职工管理办法范文

教职工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职工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教职工管理办法范文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对象:全校在职在编教职工

适用范围:各种脱产、半脱产或函授学历教育。

在职学历教育的原则

坚持积极鼓励,向高学历发展的原则,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三、凡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以上层次学历教育的人员,必须工作满一年以上。

四、报考的审批程序

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处室负责人签署意见,交学校政治处审核,报分管校领导审查,报校长或校长办公会批准。未经审批的,不得报销费用,不得安排学习时间。

五、费用

学习费用采取个人承担与单位补助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具体办法:

(一)报名费、书费、学杂费、面试和考试期间的交通费个人自理。

(二)学费:大专:单位承担20%,个人承担80%;本科:单位和个人各承担50%;研究生:单位全部承担,博士研究生并报销往返车船费。

参加学历教育,只能享受一次报销学费。

经审核同意聘用的人员,在本校工作满二年以上,经批准参加大专或本科学历教育,参照正式工待遇执行。

单位承担的费用,先由个人垫付,待取得毕业证后,凭发票按财务管理规定再审核报销。

六、考试复习及面授时间安排

入学考试前、面授学习、期末考试前,各部门可根据工作实际,适当安排一定的复习时间。

已被录取的,参加考试、学习的时间按在岗对待。

超过2个月以上的脱产学历教育,学习期间不享受岗位津贴。

七、其他要求

凡享受了上述学习待遇的人员,必须为本校服务一定年限。具体规定为:

参加专科学习的,毕业后在本校最低工作3年。

参加本科学习的,毕业后在本校最低工作5年。

参加研究生学习的,毕业后在本校最低工作8年。

第2篇:教职工管理办法范文

为加强对农民工流动教育课堂(以下简称流动课堂)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流动课堂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各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的积极开展,有效使用好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经各区县、局公司申请,由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素质办)提供的设备须纳入本级工会的资产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素质工程配发资源的资产管理。

二、各区县、局公司须按要求在素质工程配发的资源设备上统一粘贴“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专用标识。

三、各区县、局公司工会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本区域、本行业农民工集中的国有、非公企业设立若干流动课堂,并组织、指导各流动课堂做好农民工教育培训计划,将每年的培训内容、培训人数等信息上报素质办。

四、各流动课堂须有负责职工培训的主管领导1人,教学管理人员3人(含)以上,包括农民工辅导员2人、教学设备管理人员1人等。

五、各流动课堂要将文化素养知识、技术技能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作为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每次播放影视作品前,须放映不少于20分钟的关于素质提升和技术技能学习的影像资料和教学光盘。

六、各流动课堂须积极参加素质办组织的各种培训会议和教研活动,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七、各流动课堂要对农民工培训加强宣传,及时将相关信息和图片等资料提交素质办。

八、每年年底,各区县、局公司工会须将全年培训内容和人数按每台放映设备流动的单位汇总情况,按要求上报素质办。素质办每年将不定期对各流动课堂的教学组织和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调研督导。

九、各流动课堂须做好教学设备的日常保管和维护,正确操作使用设备,认真记录设备使用情况。

十、各流动课堂经申请审批后,按照素质办要求填写并及时上报《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农民工辅导员基本信息表》,认真填写《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资产设备管理卡》。

 

第3篇:教职工管理办法范文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教委等六部门关于加强上海市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若干意见,对校服的采购、定价、送检、退赔以及惩处机制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内容全面、程序规范、责任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现予转发,请各地在加强校服管理工作中参照借鉴。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教委、市质量技监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若干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为了确保中小学生校服质量安全,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现就加强本市中小学生校服管理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规范校服采购管理

(一)各中小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与家长委员会共同商定本校学生是否穿着校服;确定穿着校服的,应当制定校服穿着制度。学校应当选择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产品质量优良、社会信誉好的企业采购校服。(责任部门:市教委)

(二)学校应当与校服生产企业签订本市统一的校服采购合同,及时将校服采购情况与家长委员会沟通,并在学校公示栏或者网站公示校服采购情况,自觉接受家长的监督。同时,应当将校服采购合同向区县教育部门备案。本市校服采购合同格式文本由市教委会同市工商局制定。(责任部门:市教委、市工商局)

(三)接受学校选择的校服生产企业应当凭校服采购合同,主动向各区县质量技监部门申报。质量技监部门应当加强对校服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责任部门:市质量技监局)

(四)区县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采购校服的监督管理,规范校服采购程序。(责任部门:市教委)

二、完善校服价格管理

(五)市教委会同市物价局、市财政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布由学校代办校服的价格区间。具体价格由学校在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意见后与校服生产企业合同约定,并按照学生自愿和非营利原则据实收取,不得加收其他任何费用。(责任部门:市教委、市物价局、市财政局)

三、建立校服双重送检制度

(六)质量技监部门应当加强对校服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责任部门:市质量技监局)

(七)校服生产企业应当在每批次校服出厂前,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将一定数量校服送法定检验机构进行检验。送达各中小学校的校服,其质量标识应当完整齐全,并有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本批次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各中小学校在接收校服时,应当认真进行检查验收,查看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质量标识。(责任部门:市质量技监局、市教委)

(八)各中小学校应当主动将校服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才可发放给学生使用。教育部门应当督促学校建立和落实校服送检制度。(责任部门:市教委、市质量技监局)

四、建立校服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

(九)质量技监部门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校服生产企业,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抄送教育部门、工商部门。本市中小学校不得向列入“黑名单”的生产企业采购校服。(责任部门:市质量技监局、市教委、市工商局)

(十)质量技监部门应当及时公布校服质量监督抽样结果,并及时通报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通知各中小学校。(责任部门:市质量技监局、市教委)

五、建立问题校服退赔和惩处机制

(十一)一旦发现采购的校服有质量问题,中小学校应当立即与校服生产企业进行交涉,依照校服采购合同约定,要求校服生产企业办理退赔等事宜,并向上级教育部门汇报。同时,向质量技监部门举报,质量技监部门应当依法查处。(责任部门:市教委、市质量技监局)

(十二)校服生产企业如使用劣质原料生产校服,或者销售质量不合格校服的,由质量技监部门或工商部门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责任部门:市质量技监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

第4篇:教职工管理办法范文

独立学院在学校人事管理方面的工作不仅要做好包括教职工在内的全校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还要能通过有效的方式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管理办法更显灵活并且可以进行自主修改。文章将对独立学院中人事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提出完善独立学院人事管理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独立学院;人事管理;重要性;问题;方式

独立学院的人事管理机制与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大致相同,在管理办法上相对灵活且可以进行自主修改,因此相较于普通高校更加有利于制度的创新改革。人事管理是独立学院用来激励教职工工作提高教学效率的核心工作之一,在教学方面有利于让教职人员人发现自己教学环节中的不足,在学生管理方面有利于让教职工发现自己在管理环节中的不足。

一、独立学院中人事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在独立学院中要想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必须要依靠教职工之间的互相协作,而教职工的个人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则影响了独立学院整体工作的完成质量。因此,独立学院就必须通过人事管理的方式来帮助教职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人事管理在学校的各类型管理工作中一直把握着管理工作的大方向,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校各类型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二,在独立学院中人事管理一直占有主导地位支配着其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人事管理还能有效地将学院的各项工作内容相互串联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院的管理模式更加的科学化并促进独立学院平时的学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稳定有序的进行。一个完善有效的人事管理机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院各部门的教职工人员之间团结互助、互相协作,使学校教职工的工作氛围更加和谐,从而提高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第三,从人事管理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来看其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学校各项制度的建立,还涉及到学院教职人员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设立一个系统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一套良好的科学系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独立学院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对提高教职工的创造性和发挥其能动性都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各独立学院应当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从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方向出发,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认识管理机制为学院的发展提供有利帮助。

二、完善独立学院人事管理的有效方式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独立学院的人事管理机制与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大致相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供学院自行修改并进行创新改革,使其更加适应独立学院的发展。独立学院的人事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1、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引进

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其师资力量,因此独立学院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就应当引进高素质的师资团队。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所存在的在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大多是关于师资利用的问题,因此个独立学院在师资力量方面应当做好规划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师资引进计划,要让学员中原有的教师能够继续稳定执教,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招聘工作,使学院的师资力量更加完善,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员教职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

2、人事工作的规范化

独立学院中个相关于人事管理方面的工作都可以通过人事的方式进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使学院的各项工作能够更加有效率的进行。关于人事的工作主要需注意以下几方面:(1)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是根据国家法律所规定制定的用来明确合同签订双方所享有权利和应尽义务的各项条约。劳动合同在签订时必须保证签订双方是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2)人事委托。人事委托要求独立学院能保持与人才市场之间的联系。选择一个好的人才市场对独立学院来说至关重要,人才市场不仅需要向独立学院告知国家政府和地方人事部门所下达的相关规定,还要能够帮助独立学院管理好教职工的人事档案以及帮助独立学院的教职工申报职称的考核和办理社保等,以保障独立学院和其所聘用的教职工能享有各自应享有的利益。(3)建立健全的教职工劳动福利机制。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帮助员工办理相关的社保和公积金缴纳。独立学院人事也应根据先关法律的规定,帮助学员各工作人员办理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以保障各工作人员能享有其应有的权利。同时,独立学院的教职工还应当享有定期培训、职业规划等多种福利待遇。

3、建立健全的奖惩和评价机制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的独立学院都开始意识到过去所使用的考评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对此也制定了一些改革的方案。独立学院针对教职工所制定的奖励机制一般与教职工的工作相联系,然而,这种联系往往只局限于教职工的工作数量而不是教学的质量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因此,各独立学院应当制订一套健全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在教学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教学质量较高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达不到要求的教师也必须做出一定的惩罚,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而这项机制的建立除了需要校领导的安排之外,与学院的人事部门也密切相关,需要人事部门依照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校园制度的规定制定一系列条约。

作者:姚石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正新.以人为本发挥人事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基础作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1)

第5篇:教职工管理办法范文

一、工会组织建设

第一,积极贯彻学校工会的工作精神,开展“二级分工会建家”的工作。继续加强教工之家建设,分会工作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关心群众,使工会真正成为教职工自已的家,并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慰问因工受伤的赵建强同志,慰问家中出现其它事情的朱桂华、冯丁武、陈敏琳等同志,将学院对教职工的关心通过工会及时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从而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尤其是总结通过工会如何促进教学,增强凝聚力方面的经验,确保了今年的本科评估“良好”目标的实现。

第二,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在本学期内建立本部工会会员参加集体活动管理办法,将这项制度列入到教师考勤管理制度中。确立工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例会制度,制定并完善本分工会以及工会委员职责,完善部教代会组织制度,通过二级教代会完善本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发挥工会职能,维护教职工权益

第一,充分发挥工会的参政,议政职能,工会计划结合本部自身特点,对教职工关心的集体以及个人问题进行调研,并把实验室人员普遍关心的实验室人员津贴等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解决。

第二,工会还将积极发挥监督职能,按照学院的“院务公开”制度,切实监督本部的部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情况,并对本部的所用重大经济、人事问题拥有监督权。

三、配合教学改革,促进全体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为了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传授教学心得,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请获得多媒体教学竞赛二等奖的宋武老师进行示范教学。

第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理解,请有关系部学生代表进行座谈,收集他们对教师教学的意见。

第三, 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较弱的局面,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已经签订了“一帮一”的协议。

四、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为教职工服务

工会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持以往工会的优良传统,如照顾患病以及退休教师。对遭受天灾人祸的教职工及时进行慰问,“红”、“白”喜事,分工会都负责组织,工会会员都将积极前往祝贺和慰问,并安相关的标准慰问,做到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

以下内容与本文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分工会2012年度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工会工作委员会半年度工作总结2012年工会职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

第6篇:教职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教职工;休养工作;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73-1

一、高校教职工休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职工疗休养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政府关心保护职工群众身体健康的福利事业,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的关怀。针对教职工的职业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个满意的休息条件,有利于广大教职工在紧张工作之余愉悦心情,释放和缓解工作压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促进教职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增强凝聚力的一项健康有益活动。

二、高校教职工休养工作信息管理困境

教职工休养组织和管理内容包括休养路线的确定、教职工报名、出团成行等等过程。由于工会每年安排休养的职工人数有一定限制,而每一条线路的人数也有限制,休养线路有短途、长途,休养补贴不同等等的差异,往往使休养的组织安排出现种种困难,以往采用手工方法先在各部门报名,然后再由各个部门上报给校工会进行统计汇总,经常出现重复性工作,且各类信息数据缺乏及时性、完整性,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休养行程安排上经常会发生冲突,各条线路报名人数冷热不匀,难以满足教职工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手段,采用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一个规范、完善的管理模式是对教职工休养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教职工休养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创新工会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加快工会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工会各部门之间、工会与职工之间的联系互动,成为工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工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进工会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会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照教职工疗休养管理办法规定,教职工每五年可以享受一次公费补贴休养,学校每年确定一定比例教职工参加休养,安排不同的休养线路供教职工选择。部门工会需要对教职工休养进行审核,同时由于线路人数的限制,教职工本人需要根据线路信息选择休养线路。教职工休养网络平台建设主要内容有:休养信息的、个人网上申请、学院工会审批、校工会核准、通知本人及旅行社、意见反馈的内容组成。网络平台建设依附于工会工作平台,在工会工作平台上设置休养管理子目录,再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设定不同的权限菜单,使各个相关岗位人员完成各自允许范围内的操作,使各岗位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链条。已建设的休养信息管理平台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二)休养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成效。工会休养信息管理平台试运行以来,产生了许多建设成效,主要表现在:

1.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以往该项工作需要发动基层各个部门的工会干部参与,而且从教职工报名到最后确定出行需要经过多个环节,花费较多的时间。采用休养信息管理平台后,本身教师的信息在保存在数据库中,教职工只要选择一下自己志愿出行的线路就可以了,一般整个操作过程仅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通过这样的流程处理,与以往的全依靠人工统计组团休养比较,信息更加透明,整个过程的时间周期大大缩短,节约了时间,省去了繁琐的人工等待处理时间,节约了教师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办事效率大为提高,同时差错率也大为下降。

2.教职工出行得到有效保证。按照以往的操作流程,由于各部门之间对某条休养线路报了多少人,还有多少名额都无法及时知晓,必须等到全部统计完后才能知道,往往会造成由于某条线路报名人数过多而无法安排,有的线路又由于人数太少无法成行等困窘,而且如果相对教职工出行线路进行调整也相当麻烦。采用休养信息平台后,各条线路的组团人数、报名人数等信息可以实时显示,教职工可以根据各线路报名信息选择出行线路,使出行可以得到有效保证。另外校工会也可以根据教职工报名情况,及时与旅行社联系增加某条线路,尽量满足教职工的休养出行线路意愿。

3.有助于不断提高和改进休养服务质量。在工会休养信息管理平台上有一项意见反馈,教职工可以及时反映休养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如对行程安排是否合理、导游服务态度、食宿等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对线路是否值得推广提出建议。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工会将教职工的休养活动安排的更加合理有序,有利于不断提高休养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教职工。

三、展望

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会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力工具。教工休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在极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健全休养管理制度,明确休养管理职责提供了保障。相信通过信息技术利用的优势提高工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工会休养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工会工作水平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职工疗养协会常务理事研究课题.找准定位打造品牌求实创新努力实现工会疗休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J].中国劳福事业,2012,(3).

[2]孙晶,张艳丽.推进工会信息化建设,促进工会工作上台阶[J].学理论,2010,(20).

第7篇:教职工管理办法范文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

省政府同意省交通厅《关于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公路两侧违章建筑的通知》,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关于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公路两侧违章建筑的通知

随着公路“先行工程”的实施,我省公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中发挥了愈来愈重要作用。但是对紧靠公路两侧的建筑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致使紧靠公路两侧违章建筑等相当严重,造成有路不通或通而不畅。一是有的公路修到哪里,房屋就建到哪里,使一些改道后已避开集镇的公路又成为新的街道;二是公路沿线墟场逐渐增多,不少地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强占公路作为集贸市场,摆设摊点,降低了车辆通过能力;三是侵占公路堆物放料、违章作业的现象严重;四是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的现象屡禁不止。

为了切实清理整顿好公路两侧的违章建筑,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现就开展清理整顿公路两侧违章建筑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整顿指导思想

切实清理整顿好公路两侧建筑红线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其目的是确保公路安全畅通,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各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辖区的公路两侧红线范围内违章建筑的实际情况,统一组织交通、公安、工商、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等部门集中力量,开展清理整顿工作。

二、清理整顿范围

对于占用公路、公路用地的一切非公路设施,均无条件拆除;

198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施行之后,在公路两侧建筑红线范围内所建的永久性建筑物,属违章建筑。凡擅自建设的,要限期拆除;对已经有关部门批准,但还未建设的,要收回批准文件,不准建设,在建的停建,建好的要妥善处理。对1988年1月1日以前的原建筑物需拆除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对于现已建在公路两侧建筑红线范围内的临时性建筑物,除经公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许可外,均应限期拆除。

对侵占公路路产的各种违章堆放、作业、停放和集市贸易、摆摊设点,要予以清理取缔。

三、清理整顿方法

首先,组织交通、土地、建委等部门进行调查摸底,对违章建筑物逐户进行调查登记造册,然后由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发给《责令履行义务决定书》限期自行拆迁清理;其次,做好宣传发动,动员违章户自行拆迁清理;对拒不执行的,依法定程序,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四、清理整顿时间

1996年上半年度前要完成国道线的清理整顿任务,然后组织对省、县道的清理整顿,8 ̄9月各地市自行组织检查补课,总结评比,10月份由省里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评比。

第8篇:教职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保教常规管理机制提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83-02

我园创建于1961年9月,是万州区首批重庆市示范园、一级园。是万州区文明单位、爱国卫生红旗单位 、"重庆市平安校园"、中央教科所先进实验基地园、中央教科所《李忠忱教学法》课题研究活动中心、重庆市先进科研单位之一,是一所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幼儿园,在全区起着示范性窗口作用,并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机构、提高效率

1.建立"智囊团"的管理组织。长期以来我园一直是实行分层管理,工作任务布置到各处室。由各处室负责布置到各班级完成,各班形成了竞争的工作局面。通过实践与尝试,我园逐步形成了以中层管理干部为中心的"智囊团"。

2.创建"学习型"组织。一是把协调和服务作为组织的中心工作;二是组织成员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由此形成学习、创新、共享、互动的组织氛围;三是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理念、动机和动力;四是力求"整体效应",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各团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为实现共同目标、愿望而努力。

二、转变思维,让教职工成为管理的主人

1.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将人的因素放在管理的首位,善于挖掘教职工的智慧,努力满足教职工合理的需要,允许教职工在实践中有过错、等待她们反思后的领悟,让她们彰显自己的个性,鼓励她们的成功,做到识贤才、用贤才、挥贤才,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把规章制度与情感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转变。首先,实行政务公开,党总支起好监督保证作用,教代会参政议政,增加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幼儿园的重大决策由园长提出后,行政班子研究,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其次,实行开放式办园,与多个民办园结对姊妹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三是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吸收新鲜血液,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划策;四是多渠道吸取信息,注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互交流学习。

3.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一方面及时修改陈旧的不符合时展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从幼儿园发展的需要出发,把幼儿园的工作分为重点工作、绩效工作和常规工作。

4.树立"服务管理"的意识。在中层管理人员中树立为教职工服务的意识,在教职工中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使教职工、家长逐步对幼儿园的工作给予认可和支持。当教职工参加各种比赛时,一方面鼓励教师刻苦努力,一方面聘请专家、行家示范指导,帮助教职工提高技能技巧,使教职工感到幼儿园总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帮助他们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三、创新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成效

我园建立了《保教人员教研工作制度》、《保教人员用餐制度》、《保教人员考核制度》、《各班级班会制度》、《绩效工作考核奖惩办法》、《教育科研管理办法》、《骨干教师遴选办法》、《保育之星遴选办法》、《炊事员之星遴选办法》、《幼儿园保教常规检查制度》、《幼儿园奖惩制度》、《幼儿园工作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幼儿园听课、评课制度》等,对保教人员的常规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创新保教常规的管理行为与方式,有效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量。

四、关注细节,求精规范

1.增强捕捉细节意识,完善教师的个人品质。关注保教行为细节,展现的是一个教师优秀的教育品质和迷人的人格魅力。我们通过"捕捉细节,研讨细节"的园本教研,把寻找问题细节的活动纳入日常保教工作中去,切实提高了教师关注细节的意识,从改善习惯性的教育行为入手,由小及大,由表及里,更好地将理念与行为统一起来,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教师的个人品质。

2.提高处理细节能力,推进保教工作深入发展。关注在不同教育情境下教师指导行为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能培养教师观察能力,养成自主反思的习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探索最佳保教常规管理的模式与策略

在本次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探索出幼儿园保教常规管理的最佳模式,供同行参考:

1.提出要求,规范行为。

在管理过程中,首先提出保教人员的工作常规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尽快解决。

2.检查监控,及时反馈。

由行政领导、保教主任、年级组长组成三个层面的常规督导检查队伍,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管理网络,健全幼儿园检查机制。经常化、定期化的保教常规检查,加强了保教常规工作的质量监控。

3.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根据工作完成的情况,对照标准,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总结好的方法。对不足的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最终实现整体推进。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升了我园的办园理念、优化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保教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2]《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细则》

[3]《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细则解读》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第9篇:教职工管理办法范文

一、发展现状

2011年以来,我区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宗旨,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有幼儿园6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4所,比2011年增加13所。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3所。全区在园幼儿10732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76%增长到9448%,“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保教质量显著提升。实施公办园集团化管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我区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城区及边远农村地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不高,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艰巨,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加强,保教质量参差不齐,“小学化”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城乡、园际间发展不平衡,与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发展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总体要求,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成农村公办主体、城区公办主导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17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以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一)扩大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着力扩大农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解决好城乡结合部和城区新增的居民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2015-2017年,全区新建公办幼儿园9所(见附件1),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7%、98%和99%以上。

(二)调整结构。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扩大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到2017年,全区乡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区域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区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其中乡镇及以下入园幼儿享受普惠。

(三)提高质量。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保教人员素质,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消除无证办园和“小学化”现象。全区幼儿园园长、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安保人员、炊管人员等持证上岗率达100%,专任教师持幼儿教师资格证比例达75%以上。

(四)健全机制。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保安全、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制定公办园生均经费标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政策等。按照省定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建立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和人员补充机制。到2017年秋季开学时,全区公办园编制内园长和专任教师的数量占本园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三、主要措施

(一)扩大资源总量,提高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

1、完善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将学前教育纳入全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区统筹,以乡镇(街道)为规划单元,制定布局规划,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要求,明确定点幼儿园,确定办园规模。

2、继续实施一批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入,抓住国家学前教育项目建设机遇,新建公办园9所,实现公办园乡镇全覆盖,扩大城区、城郊学前教育资源。

3、认真落实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市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宜教发〔2012〕7号),确保符合配建条件的小区幼儿园全部按要求建设到位,并在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无偿移交区教育主管部门,用于举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规划、国土、住建、房管、财政、地税、教育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履责,采取事前控制、跟踪督查整改等措施,加大对新建配套园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到位。小区配套园不用于举办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的,教育部门不得为其颁发办园许可证。对于宜教发〔2012〕7号文件出台前竣工的小区,建有配套幼儿园的由区政府会同相关部门与开发商协商回购办法。

4、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修订完善《区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管理办法(施行)》,对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成本核算、收费管理、日常监管、财务审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做出具体规定。以政府购买服务、划拨土地使用权、安排贴息贷款、减免租金、补贴运行经费、派驻公办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等方式,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予以扶持,引导和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园,提升办园水平,提供普惠。区财政将普惠性民办园奖补资金纳入预算。

5、大力推进残疾幼儿学前教育发展。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各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轻度残疾幼儿随班就读。

(二)落实财政投入政策,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1、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完善以区为主、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等投入政策要求,区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逐年提高。

2、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2016年3月底以前,区物价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测算核定全区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办法和家庭经济贫困幼儿资助标准等,建立和完善财政、社会、家长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3、规范学前教育资金管理。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对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项目资金支持。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学前教育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相关规定,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资金的使用监管和效益评估。

(三)推进办园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完善集团化办园机制。继续发挥省、市级示范园的办园优势,优化公办园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教育部门研究制定对集团管理的考核评估以及保障机制,确保集团运作规范、管理高效。鼓励全区民办园通过城乡共同体、连锁办园、强弱结对帮扶等模式实行集团化管理,提高保障能力。

(四)加强科学保教指导,全面提升办园水平

1、提升科学保教水平。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各级各类幼儿园制定教玩具达标计划,到2017年秋季开学前,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玩教具配备达到省定标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教育部门要根据各园实际逐园核定办园规模,对幼儿园实行总量控制下的招生管理,坚决杜绝“大班额”现象。严格控制幼儿入园年龄,小班不能招收3岁以下幼儿。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小学招生时,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类考试。严禁给幼儿统一配备人手一册的教材(资源包)。

2、加快提档升级。依据国家、省、市有关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标准,定期组织办园水平评估工作,实行办园水平动态认定机制。推进“家园共建”,严格执行“家长代表入园制度”,形成“家园共建、民主管理”长效机制。引导和督促各级各类幼儿园加快升等晋级步伐,提高办园质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到2017年,省级、市级示范园比例达到15%。

3、健全学前教育教研网络。全区至少配备1名学前教育专职教研员,建立专兼职专家团队,为开展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与经费。根据地域划分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分区域、包片到园、指导到人等方式开展教科研工作。

(五)强化管理,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素质

1、严格幼儿园教职工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落实幼儿园园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和保育员、卫生保健员、炊事员和安保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从2016年起,教育主管部门对全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实行备案管理,凡不符合相关从业规定要求的,不允许进入幼儿园工作。

2、探索建立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及人员补充机制。按照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配齐配足教职工,严禁挤占、挪用幼儿园教职工编制。

3、完善幼儿园教师培训培养体系。与高校开展合作,采取定向委培等方式,为农村幼儿园培养合格教师。实施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支持幼儿教师在职参加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所需经费由幼儿园和个人共同承担,力争到2017年,全区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0%以上。实施幼儿园名师名园长培训计划,培养学前教育领军人物,用3年时间培训35名骨干园长、70名优秀教师。建立幼儿园名师、名园长工作室制度,推动园际教研、园本研修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建立区级培训网络,培训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4、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待遇。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对公办园在编教职工,实行工资全额预算,其工资待遇水平应与区内小学教职工基本一致,逐步实现公办园编内编外教职工同工同酬。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园教师,按有关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民办园教职工,要引导和监督举办者依法与其签定劳动合同,保障其工资待遇,足项足额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深入开展集团公办园教师交流工作,合理确定区域内公办幼儿园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非在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公办园在编教职工享有同等地位。

(六)健全学前教育监管体系,保证学前教育健康稳步发展

1、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以区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积极争创省“学前教育示范区”。建立健全学前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办园体制、投入机制和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制订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全区学前教育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将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乡镇(街道)政府教育工作实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