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市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引言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鲜活农产品包括五大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仅指活的、新鲜的),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本文探讨的是北京市农贸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所以根据上述《目录》中对鲜活农产品的表述,将本文研究中的鲜活农产品也定为国家所定义的五类农产品。
目前的农产品流通主要经过农户—中间—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供应链进行实体流动。农超对接已经成为全国蔬菜供应的发展趋势,农贸市场的货源得到了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也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对于如何降低流通成本、降低产品价格,真正让商家、农民、消费者得到实惠,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2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
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具体包括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配送和销售等环节。
农产品冷链供应链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农产品冷链供应链流程图
对鲜活农产品的冷链供应的分析应将农产品物流与生活生产的社会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应把它看作是一个系统来分析,在这里,我们仅就农产品冷链供应的批发销售环节进行浅析。
3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运营现状
对于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在农贸批发市场上的表现,我们从存储(包括二次加工)和运输两方面来考察,而且,这是在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下来进行的。运营模式如图2所示:
图2运营模式图
3.1批发市场中冷库的使用情况
就在北京所调查的八个农贸批发市场(八里桥、顺鑫石门、昌平水屯、大洋路、回龙观、新发地、岳各庄、锦绣大地)来看,市场里都有冷库等制冷设施来储存商户的鲜活农产品:有冷冻库,用于储存肉类产品或水产品;有水果库,用于存储、加工水果;有蔬菜库,用于易腐类蔬菜的保鲜。有些市场的制冷设施种类比较完善,以顺鑫石门农贸市场为例,用于冷冻肉类、水产品的冷冻库有82个,总容量达到1500余吨,用于存储加工香蕉的冷库有45个,总存储量3500平方米。总之,对于不同种类的鲜活农产品都有相应的冷藏方式,公共冷链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健全,但对于眼前的市场需求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有些商户在考虑自建冷库。自建小型冷库商户在所调查的几个批发市场中比重不大,一般在20%~50%;用于存储肉类、水产品的商户自建小型冷冻设施较多,而用于存储蔬菜、水果类农产品的商户冷冻设施建设相对较少,在顺鑫石门农贸市场,在近50家有经营店铺的蔬菜销售商中,自建冷库的商户只有5家。在我国蔬菜瓜果商品化达到60%以上的市场环境下,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水果比重仅占20%,远低于发达国家95%的比重。
对于批发类的市场,蔬菜、水果类供应商对冷库的使用并不多,他们都是尽可能在1~3天内就将所进的蔬菜销售(批发)出去。即便是在夏季,稍微保护后的蔬菜在三两天内不会变质,那么对制冷设施需求就不会很迫切,除非是由南方运来的易变质产品,有较高的恒温要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销售商不愿意增加成本来自建冷库或使用公共冷库,如大洋路批发市场,租用公共冷库的开销是300平方米每天1200元,对于销售剩下的尾货,宁可任其腐烂,这对于个别商户来说减少了租用公共制冷设施的成本,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却是资源的浪费。
3.2冷藏运输情况
在运输方式上看,大多数商户采用的是普通运输,尤其是蔬菜、水果类农产品,采用冷藏运输的商户占10%~20%,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不是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牛奶、蛋类和豆制品在某些情况下也没有通过规范的冷链系统流通。在销售环节少、运输里程少的情况下,蔬菜瓜果的新鲜程度用普通运输的方式尚且可以满足市场要求。而实际上,在所考察的北京的几个农贸市场里,外地农产品的供应能达到75.6%,其中不乏来自海南、四川、云南的供应,像这些长途运输的鲜活农产品,质保是没有保障的。在北京,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较高,全国的损失率平均为25%~30%,发达国家一般在5%以下,美国仅为1%~2%。
批发市场中的商户销售量比较大,在粗放式经营方式下,损耗就经常发生,若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其他原因使经销环节时间拖延,浪费就更加严重。运输商或批发环节上的销售商往往只关注本环节的经营成本,不愿意采用冷藏运输,因为蔬菜不会很快腐败,至少在他们所在的环节不会因蔬菜变质而卖不出去。超长的流通链条、有效冷链应用率不足导致冷链在目前流通环节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4从农贸批发市场看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尽管冷链物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程度仍然比较低,行业统一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系统尚未形成。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的情况是很多的,肉、蛋、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轮番上涨,在市民抱怨菜价上涨的同时,还有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发生,农民也没有赚到钱,原因是多方面的。
4.1宏观引导不到位
没有部门深入研究、指导、推动全市场的冷链物流工作,从政府层面上缺乏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引导和支持;民间层面上也没有相关行业协会协调、指导,完全依靠企业自行盲目经营、发展,难免造成体系建设上的不到位或者局部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性建设。
4.2冷链物流系统观念的缺失
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没有系统的观念,各环节的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冷链的概念,但在操作上大多都是个体行为,不能对整个冷链物流体系进行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安全没有全程的监控,更无法实现对整个冷链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在农贸批发市场的上下游企业中,冷链实施的系统集成管理能力还很弱。
4.3冷链物流整体规划欠缺
规划工作不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重复性建设繁多,资源浪费严重。对于企业个体来讲,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全程供应链的冷链系统建设,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他们只在自己所在的环节中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自行组织生产,没有整体观念。现实中的冷链物流很 多情况是脱离冷链的,“断链”现象经常发生,没有形成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发挥整体效益。
4.4冷链系统信息化体系不够完善
这里所说的冷链信息化系统应囊括冷链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产生整体效益。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造成冷链食品生产、流通的盲目性。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还会大大影响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信息不对称、仓储运输系统的效能比较低。目前,国内市场上几乎没有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或库存管理的软件,企业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系统信息化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缺乏信息平台的支持,在大生产、大市场的环境下势必造成信息流、商流传递不流畅,不仅会阻碍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更会造成社会生产成本的提高和资源的浪费。
5改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通过对目前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冷链运营模式及其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应从多方面入手来解决发展冷链物流的问题。
5.1加强冷链物流工作中政府和相关协会的扶持力度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的支持和企业的配合来共同构建。政府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比如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来鼓励冷库、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支持行业协会的建立,倡导企业对冷链设施的使用,以此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效益。出台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优惠的政策,支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5.2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上的问题需重视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是冷链物流系统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加强冷链物流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尤其是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培训,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实习基地和编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训手册,培养冷链物流领域的实用人才。
5.3用全局的观念进行冷链物流网络规划
整合社会资源对大宗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开展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从产区到消费区的冷链物流规范模式。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集团企业,建成集鲜活农产品交易、仓储、加工、配送、展销、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拥有现代化配套设施的冷链物流中心。注重对农产品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规划,便于全过程的管理。
5.4加强行业及大型供应商信息化体系建设
在冷链物流行业中引入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降低物流成本,保证对冷链鲜活农产品和流通有准确的把握。通过先进技术可以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平台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对产品的上下游信息及各种冷藏车辆和冷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冷链产品供应及运输动态和库存产品的信息,确保冷链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实现冷链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
6结论
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需要逐步改善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宏观环境,包括:增加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冷链技术的开发力度;完善冷链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强全程冷链的监督;对涉及民生的重要鲜活农产品冷链企业给予支持等。另一方面,流通环节各主管部门协力合作,发挥引导和鼓励的作用,充分调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销售企业、连锁超市、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等各个实体的积极性,采取适宜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以促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体系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锦.现代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郑.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如今,泉州的海鲜捕捞上岸,当天就能光鲜摆在上海的餐桌上;福州的蔬菜在深圳的超市出售时,还保持着收获时的泥土芳香……这些都是快速发展的冷链物流产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已经愈来愈受到各方的重视,“冷链物流”这个关系到百姓健康饮食,本应熟悉却很陌生的词汇,一下子热度高涨。
链物流市场需求正火热
什么是冷链物流?相关行业术语是这样解释的:“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最先进的冷链物流还运用物联网原理和技术,通过装入RFID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或其他方式等进行连接,接入到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最终实现对食品全程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使其一直处于低温可控制环境之下,更好地保证食品品质。
冷链物流实际上是物流业的细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个细分市场开始做大,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据科学检测,温度每升高6℃,食物中菌落总数便会增加一倍,食品的货架期随之减半。温度不仅直接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更关乎食品的食用安全。可以说,冷链物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全程冷链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温度进行监控与调控,并利用IT技术加以全程追踪、管控,以保证其品质的优良性和安全性。
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的火热,首先表现在市场的巨大空缺。目前我国冷链装备不足,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据有关部门统计,农产品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系统的在90%以上,相比之下,我们差距太大,市场发展空间极大。其次是消费增长带来的巨额产品流通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院院长李锦莹指出,我国已经迎来“冷链物流时代”,目前国内冷库容量增长非常快,2009年仅为1500万吨,目前各类冷库总库容量约为2000万吨。另外,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销售额正不断扩大,这无疑需要更强大的冷链物流系统来支撑。市场的空白,需求的日增,流通产品的飞速递加,都给冷链物流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企业迅速切入冷链物流领域,第三方物流公司谋求产业链整合,并谋求IT企业的支持,探索建立行业标准和准入机制,市场相当红火热闹。
日渐繁荣的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吸引了不少国外专家与企业的注意。前不久,由商务部主办的“海峡两岸农产品冷链物流研讨会”在福建南安召开,两岸业界人士、专家学者首次就农产品的运输、仓储、销售、售服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探求两岸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接合作的方式途径,一致呼吁打造两岸冷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让农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冷链物流不“冷”,全面促进中国农产品繁荣有序健康地发展。
会控温,积极改进冷链物流
我国冷链产业的火热之势令人振奋,但不少业内专家指出,国内的冷链物流建设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首先,要形成独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对车辆、设备、仓储、信息化技术和从业人员以及售后服务的要求都比较高。从这一点来看,国内目前的冷链物流体系还没有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其次,要加快冷链物流市场化的建设,吸引更多第三方企业的介入。由于冷链物流对车辆、设备、IT技术的高要求,造成冷链物流的成本较高。而在物流总体成本偏高、利润偏低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对进入冷链物流领域并没有太多兴趣。但可喜的是,随着冷链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圣荣物流等企业开始介入冷链物流领域。
第三,要加强冷链物流软硬件的建设。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扶持与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链物流商标和品牌,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引进、消化发达国家冷链物流IT技术,加大IT技术的投入,包括项目、设备仪器、RFID等软硬件,以及产权许可证贸易或软件贸易。最后,冷链物流要广泛兴起,必须有物联网的支撑,但作为新技术新产业,行业刚性需求尚没有效形成,需要更多的“食螃蟹者”先试先行,发挥新技术的效益;同时作为新生事物,企业RFID的应用成本依然较高,要得到较大的发展,必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让产业链各方都有利润,以持续推动冷链物流产业不断发展。
第四,完善冷链物流供应链。以福建为例,目前福建冷链物流市场建设上取得一定成长,但产品的供应链缺乏相应的规划与协调,存在失衡现象。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重硬件的投入,轻软件建设,等等。对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有关冷链规则的执行力,应该将关注点更多地延伸到冷链物流以外的领域。
来:趁热打铁 规范发展
虽然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挑战,但冷链物流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冷链物流是“一片尚未开垦的新大陆”,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冷库总容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同时还提出,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此政策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崛起铺平了道路,国内厂商须紧抓机会,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长途冷链物流体系,将冷链物流的方方面面都提升,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的实施,进而推动海西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升降自装卸式集装箱物流低温农产品交易
果蔬一年损耗800亿元冷链交易产业蕴藏巨大商机
目前我国低温食物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低温食品:如冷饮、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水产品等,是生产企业对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所形成的食品;
一类是低温农产品:如水果和蔬菜等原料型农产品。
2006年我国水果总产量为9700万吨,蔬菜总产量为5.6亿吨,相当一部分需要低温冷链物流完成交易。但目前,我国水果和蔬菜总量中只有10%至20%利用了低温冷链物流,品种也仅限于一些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水果,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
我国广大农村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至30%,年损失价值近80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三农”问题中影响农民收入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有关机构一直在研究对策寻求解决之道,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见到好的效果。
冷链物流模式探讨
1 低温食品流通方式:
低温食品一般是从生产企业冷链进入销售企业,即通过冷藏车运输到餐厅、卖场、超市等销售企业,再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一般由冷库、冷藏车硬件设施连接形成冷链物流。
流程:
(生产企业的)冷库冷藏车运输(餐厅、卖场、超市的)冷库销售。
对于这样的低温食品流通方式,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都有冷库或冷藏设施在冷链物流的两头与其配套,通过冷藏车运输,就可以形成冷链物流供应链。
发达国家都是采用这种冷链物流模式,我国成功引入这种先进的冷链物流理念取得了较好的应用,例如,肯德基、麦当劳、蒙牛牛奶、思念冷冻汤圆等冷链物流模式。
2 低温农产品流通方式:
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买卖走的是交易市场的路子,这是我国地域辽阔、品种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区域众多、加工能力与水平比较低等特有的国情所决定的。
流程:
农产品生长地运输交易市场。
我国在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引入冷链物流理念,即把冷库、冷藏车等硬件设施引入到低温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就必须对其进行改造,相对应的冷链物流流程是:
农产品生长地冷库冷藏车运输冷库交易市场。
通过国家和各地政府近几年的运行结果我们看到,冷链物流硬件设施投入巨大,建设周期长,特别是冷库现在越建越多,而且也越建越大,但运营结果大都是亏损的,各地冷库仅当仓库出租使用,与交易市场严重脱节,不具有参与农产品交易的功能。
冷藏车与冷库硬件设施为什么没有在低温农产品交易中形成低温物流供应链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人们引入冷藏车与冷库硬件设施就以为可以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了,忽略了低温农产品最重要的一点:交易。引入冷藏车与冷库硬件妨碍了交易,有的甚至与交易行为对立起来,例如,有的冷库距离城市、交易市场比较远,不利于交易,甚至无法交易,只能做冷藏、冷冻仓库使用。
全国低温农产品交易市场配套建冷库存在的误区
冷链物流必须有冷链设施才能构成,而大型冷链设施目前只有冷库、冷藏车、冷藏集装箱或冷冻集装箱(简称冷箱)三种,也就是说目前的冷链物流只能是由这三个冷链设施构成的,陆地上使用冷箱只能与拖挂车“捆绑”在一起,作为冷藏车使用。
我们不能把国外的低温食品冷链物流成功商业模式当成普遍性在低温农产品交易市场中推广,因为原料型低温农产品附加值比较低,体积比较大,与低温食品在餐厅、卖场、超市等交易方式不同。
全国各地的低温农产品交易市场套用低温食品冷链物流模式,即每个低温农产品交易市场都建冷库与其配套,每种低温农产品都用冷藏车运输,损失率是降下了,但前期投入增加得非常大,低温农产品分摊的物流成本也就非常大,农产品价格就大幅度上涨,得不到市场消费者认可,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分析原因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低温农产品即水果蔬菜在田间地头,需要预冷预处理,冷藏车不适宜在源头长时间停留进行预处理;冷藏车从各地运来的低温农产品,不能在交易市场长期停留,占用冷藏车汽车资源,低温农产品只有再进入冷库,需要冷库配套,有下货费用;我们可以看出单独的冷藏车无法完成低温农产品交易全过程,因为,冷藏车价格昂贵,必须多拉快跑才能收回投资,不适宜长时间停留在某地。
客户来交易市场采购,低温农产品货物在冷库,因看不到实物,会影响交易。
客户选购低温农产品后,还需要到冷库去提货,有上货费用,影响客户办事效率,低温农产品不适宜重复装卸。
低温农产品各种品种的贮藏温度不一样,冷库存放众多品种果蔬农产品,温度设置难以统一满足各种果蔬农产品的具体要求。
全国各地冷链物流园区建立的大型冷库,与低温食品的流通配套比较合适,可以起到周转、调解作用;难以与农产品交易市场配套,没有农产品市场交易功能,仅出租当仓库使用。
现有的海运使用的冷藏、冷冻集装箱在陆地上使用,只能与拖挂车“捆绑”在一起作为冷藏车使用,二者合起来的费用比较高。
现有的冷链物流只有冷库与冷藏车冷链硬件设施,没有其它的冷链设备可供选择,无法顾及考虑冷链货物本身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只能盲目照搬照套引入冷库、冷藏车冷链设备开展低温农产品交易与流通难免误入歧途。
升降自装卸式冷藏、冷冻集装箱运用产生新的冷链物流模式。
低温农产品冷链物流流通重点在于交易,方便交易是第一位,主要表现在交易位置和交易时所具备的低温环境,二者构成的交易成本要低,即农产品所增加的低温环境,其费用要相当低廉,并适应交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显然,冷库硬件设施难以适应交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与农产品灵活的交易位置发生矛盾,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交易位置服从冷库位置难以取得很好的冷链物流效果。必须要引入一个类似于冷库的硬件设施适应交易位置的变化。
我们发明了升降自装卸式冷藏、冷冻集装箱(专利号是:200710163360.3)在低温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取代了冷库与冷藏车冷链硬件设施相互配套运作的冷链物流方式。
升降自装卸式冷藏、冷冻集装箱(以下简称“升降箱”):
就是在现有的冷藏、冷冻集装箱侧壁增加一套
可以旋转的液压升降装置,箱的外形尺寸没有任何变化,保留了集装箱运输标准,升降箱可以在任何场地独自完成与拖挂车装卸过程,摆脱了与汽车拖挂车“捆绑”在一起的限制,增添了移动冷库、移动售货亭功能。
这是一个飞跃的进步,解决了现有冷链物流模式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形成了一个不需要冷库与冷藏车运输相互配套的全新的冷链物流模式。
升降箱的出现,适应低温农产品交易的需求,满足农产品始终置于低温环境和交易位置可以任意变化的双重要求,其优越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升降箱的出现,作为一个新的冷链设备可以同时取代低温农产品交易市场中的冷库和冷藏车必需的硬件设施,节省了需要巨大投资才能达到的低温冷链物流效果,一个升降箱就可以独自完成低温农产品某个具体品种的交易全过程(交易量为20至30吨)。
2 各地建立停放集装箱型低温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费用非常低廉,只需一块水泥平地能通电源即可,满易市场地理位置的任何变化,不受任何限制,更加贴近百姓消费生活的需求。
3 低温农产品即水果蔬菜在田间地头,需要预冷预处理,升降箱适宜在源头进行预处理,有抽氧气送氮气气调预处理功能,不占用汽车资源,待预冷后的农产品装满后,再叫配载拖挂车来,能独自装上拖挂车;从各地运来的装满低温农产品的升降箱,在交易市场自己能卸载下来,拖挂车开走,不占用汽车资源,接上电源保持冷链,作为农产品售货亭可以长期停留售货,售完货,升降箱拉走重复下一个交易循环,腾出位置让另外一个升降箱停放售货。
升降箱在农田源头作为移动冷库使用,可以对农产品进行预冷;运输途中,升降箱作为原来的装货的冷藏、冷冻容器使用;到了交易市场,升降箱作为移动冷库让农产品继续保持冷链,升降箱作为农产品售货亭,销售农产品完成交易是全程冷链的最终目的。
在农田地头和交易市场都不需要冷库,运输工具只需要拖挂车来配载,各地拖挂车配载资源丰富,价格也相当便宜,为升降箱式冷链物流市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持。
4 客户来停放集装箱型低温农产品交易市场采购,低温农产品货物在眼前,方便交易,货物选好后可以送货上门,全程保持冷链,低温农产品在升降箱中,没有出箱重复装卸,客户也没有上下货任何费用。
升降箱与拖挂车配合使用,就是冷藏车;分离就是移动冷库、售货亭。既区别于冷库、冷藏车,又兼容冷库、冷藏车的功能。这就是升降箱的最大特点。
升降箱可以单独设置冷藏或冷冻温度,满足低温水果蔬菜农产品每一个具体品种储藏温度要求,能做到一个升降箱对应农产品一个具体的品种个性化冷链交易全过程。
升降箱是目前唯一可以到田间地头能进行预处理的冷链设施装备,可以实现从农田到百姓餐桌全过程冷链。
升降箱的出现,利于果农菜农丰收后,租赁升降箱装上自己的农产品跨区域销售,延长自己种植的产业链,接触市场也利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种植计划。
全国有一万多个农产品交易市场,每个交易市场需要300多升降箱周转,近十年将会有300多万只升降箱,该模式推广到全球,全球将需要500多万只升降箱。
本项目初期,按市场需求的百分之几的成交量,第一年,能生产1000只升降箱就算开门红了,升降箱作为特种集装箱将成为集装箱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升降箱的出现降低了企业进入冷链物流的门槛
我国的现代物流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发展而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市场日益细分,冷链物流是一种需要冷链装备设施专业化的物流,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冷库资源和冷藏车运输资源相对紧缺,如果我国的冷链物流全部按照国外的冷链物流模式发展无疑要补上冷库与冷藏车等冷链硬件设施,这可是上千亿的投资,逼迫我们必须创新,走不用冷库与冷藏车硬件资源的低成本高效果的全新冷链物流模式。
目前,涉入冷链物流企业必须要购入一定量的冷藏车才能开展业务,投入成本比较高,一般企业难以进入。
例如:购入5吨冷藏车(进口)10台,每台32万元,每台保险上牌等各项费用每年lO万元,这样企业冷链运力50吨,每年的固定成本420万元。
冷藏车运输必须要上下游客户的冷库配套,有充足的冷藏货物资源,才能保证赢利。否则,经营风险非常大,一般企业不要贸然进入现有的冷链物流模式中。
同样,50吨冷链运力,只要购入两台30吨的升降箱,每台15元,每年的固定成本在40万元,不需要外界冷库配套,充分利用各地拖挂车配载资源就可以开展冷链物流了,运行成本非常低。
一个农民,在田间地头,装上自己的农产品到交易市场上销售了自己的农产品,全程使用升降箱,就实现了冷链物流了,就这么简单,门槛就这么低。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冷链物流。
升降箱的运用与未来的物流发展方向相吻合
升降箱的运用可以延伸到客户端“门到门”之间流通,与冷藏车的区别是可以在客户端长时间停留,作为冷库、售货亭等功能在使用,方便交易是升降箱的最大特色,目前没有任何其它的冷链装备设施可以取代它的三项功能(移动冷库、销售货物、装载货物容器)。
运用升降箱在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如何实现监管、控制食品安全,要对升降箱进行改进,即在升降箱上装入智能终端与互联网、通讯、卫星定位等系统连接,形成智能升降集装箱(专利号:200810000557.x),其目的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管理、控制集装箱及箱内的货物。随着3G通信技术普及,人们越来越加快了农产品交易,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未来的发展是通过网络来监管、加快、控制交易的全过程,实现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合一流通,要使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全程“三流合一”的唯一有效硬件设备目前只能是智能升降集装箱。
举例说明,几年后,中国特色的冷链物流是这样的:消费者打通了种植户一个农民的手机,双方使用3G手机,消费者通过3G手机看到了农田的种植情况,现场进行农残检测,双方谈好价钱,农民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联系,叫来了智能升降箱到田间地头,开始采摘农产品,进行预冷预处理,消费者通过3G手机可以看到农产品采摘、过磅、装箱全过程,同时,智能升降箱现场记录了装箱地点(卫星定位)、时间、箱内温度等信息,农民设置了智能升降箱的开门密码,装满后,设置冷藏温度,叫来配载拖挂车,升降箱独自装上拖挂车,运输上路直达消费者指定地点,一路上,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知道智能升降箱的位置、箱内温度等信息,到达指定场地,消费者通过网络支付货款给种植农民,农民通过网络告之消费者智能升降箱开门密码,完成交易全过程,智能升降箱被第三方物流公司拉走,重复下一个交易环节。
全新的未来的冷链物流发展方向:
1 升降箱到田间地头,在源头进行农产品预处理,原料新鲜,现场农残检测,食品的安全应该从源头抓起;
2 从农田开始使用升降箱装载农产品一直到消费终端都在网络的控制之下,随时知道农产品的温度环境、运行轨迹状态并记录下来供查证,能对农产品进行最高物流管理即货物轨迹管理使得中国特色(升降箱式)的冷链物流可以上升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冷链物流模式;
3 升降箱与互联网、通讯相连,可以延伸到田间地头装农产品,这意味着农产品交易市场可以延伸到田头,在田头完成农产品交易也将成为中国特色(升降箱式)冷链物流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物流运输;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225
0 引言
建阳地处福建闽北中心,年种植蔬菜15万亩,莲子1.6万亩,锥栗4万亩,杨梅1.2万亩,葡萄1.5万亩,年出产食用菌1.6万吨,建有夏商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流通模式比较单一,农民生产后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到批发商到异地批发零售,基本上采用常温运输。在当前情况下,如何通过推进当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发展的新优势,推动建阳农副产品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关系到当地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建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1 大宗产品冷藏加工不足
现有食品冷藏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蔬菜1.2万吨,主要是亚鑫食品、隆胜食品、夷山物产,主要加工蔬菜、食品菌加工出口,其中隆胜食品主要加工脱水蔬菜,其他两家进行保鲜加工。现有社会冷库10座,规模偏小,多数经营海产冰鲜和冷冻产品批发,社会化的冷库严重不足,大宗产品冷藏保鲜问题突出,建阳的蔬菜要送到邻近建瓯市相关厂家保鲜加工,食用菌有送到三明、古田等地保存,锥栗因缺少冷藏库保存每年变质损耗15%以上。
1.2 冷链缺乏,农产品销售单一、效益不高
由于缺少冷链加工、运输,蔬菜没有保鲜,中途损耗大,品质下降,相应的价格较低,在市场上相对弱势,同时影响到收购商的积极性,反过来,影响到生产端的农民,效益下降,一到丰年就会低价,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例如建阳的特色蔬菜黄秋葵,新鲜产品观感好、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价格也高,运到外地有没有保鲜,保鲜处理得不好,价格相差悬殊,而且没有保鲜的销售时间短,容易变色卖相差,并不受市场欢迎,很难打开市场。另外杨梅也是在常温下保存时间短,极易变质的品种,没有冷链物流,只能在周边销售,开拓外地市场困难重重。
1.3 冷链意识薄弱,缺少支持
建阳农副产品流通中常温保存、运输比重极高,大多数人缺少冷链意识,一方面是缺少必要的基础条件,如冷库、低温加工中心、冷藏运输车辆,没敢多想,同时流通规模偏小,无力投资冷链开发,另一方面没有优质优价意识,认为常规产品通过冷链运输成本高,在市场上缺少竞争力。
2 建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建阳农副产品流通中冷链缺少,一些特色优质产品受制于冷链,无力开拓外在市场,未能发挥自身优势,已成为制约建阳农副产品开发中重要一环。建阳市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以下限制因素:
2.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在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冷库是基础,也是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系到农产品的安全。建阳当地的冷库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现有冷库因为市场开拓和市场经营思路的限制,存在利用率不高、控制耗能等情况。同事,冷链物流运输设备方面,由于冷藏保温车的前期购置费用比较高,所以当地市场上冷藏保温车的保有量相对较低,已经滞后于当地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需要。
2.2 冷链物流技术相对落后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它是在食品建工技术和制冷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同事对物流运输的时效性、安全性、整洁性和技术性要求更高。而基于建阳当地农产品的多样性和食品运输标准建设的滞后性,当地农产品在采摘、包装、储存、装卸、运输等等环节都没有建立严格的技术标准体系,农产品腐变、串味、被污染等情况时有出现。
2.3 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完善的运作管理制度,也需要满足其在科学、技术和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特性,所以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至关重要。但冷链物流学涉及到物流供应链、食品学、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机械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建阳当地对于高素质的食品物流供应链人才需求存在加大的缺口,这也成为影响当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建阳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策略
闽北作为福建的后花园,生态环境优良,建阳、南平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以优良的环境,发展高端、特色的农副产品将拥有极大的竞争力。所以必须结合当地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加强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对原有的冷链物流体系进行不断的健全与完善。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
首先,要强化冷库的建设,政府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吸引社会投资,建立一定规模对社会开放的中型冷库,对经营相应农产品的经销商提供服务,吸引经销商对大宗农副产品(锥栗、食用菌)等在投产期吸纳,进入冷库冷藏,缓解农产品集中上市时间短,压价格,提高农产品的效益。其次,要对冷链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进行科学规划,配套建设相应的加工区,吸引蔬菜经销商进入预冷加工,推进冷链运输,提高生鲜产品的价格如建阳特色蔬菜黄秋葵。再次,要完善交通网络,扶持当地冷藏运输车发展,可以利用建阳优越的交通地理优势,发挥地处闽北中心,高速公路、高铁、机场一体的优势,建设物流园、电商园,优先打造冷链物流园区,培育冷链物流体系。
3.2 加快重点品种、重点区域的先行试点
市场千变万化,市场机遇稍纵即逝,虽然建阳市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要想争夺市场机遇,让建阳冷链物流在区域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敢于探索和创新,积极推进重点品种、重点区域的先行试点,以便积累市场经营,对传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如,建阳地区可以优先针对市场需求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进行试点,可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专业生产合作社,将千家万户归集起来,通过合作社来组织产品的生产、品质认证,打造品牌产品,形成一定规模,培养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并将市场需求集中化,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也便于农产品的集中、高效运输。
3.3 建立电商冷链加工配送中心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将通过电商直接进入千家万户,这些产品要保证高品质,必须要通过冷链运输,针对县级电商多数小批量,没有能力进行冷链投资,冷链加工中心,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这就要求在产地进行预冷,在加工中心在进行加工包装,最好形成标准对需要加工的物品进行规范加工(包括消毒杀菌、保鲜)等,进入保鲜库,等待物流车运送加强电商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二是对货源进行收集归拢,确保能尽快形成一定规模,同时必须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冷链集约化共同配送,以便降低零担冷链物流的成本,给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
3.4 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业
目前,建阳当地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偏少,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步伐,所以对当地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服务能力比较弱。对此,当地政府要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出台政策扶持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相关优惠政策,在供地、冷库、冷藏车的购置实行财政资金补助,银行可以优先给予低息贷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吸引像顺丰等知名的物流企业来投资建立区域中心,为物流信息以及“拼车拼货”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基于建阳当地生态农民、绿色农业的发展需求,必须积极构建新型冷链物流体系。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整体规划和市场引导,制定更多有助于冷链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对策;另一方面,市场主体和农民也要积极参与到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活动中来,形成多边互动,促进信息交流,今儿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冷链物流 共同配送模式
1 引言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逐步加快,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生鲜农产品特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较高。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上市时间集中,农产品收购者常压低收购价格,导致菜贱伤农、农产品滞销、腐烂。同时,由于冷链物流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导致冷链成本偏高。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较快,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冷链设施落后、物流企业小而多、行业标准缺乏等问题都对冷链运输提出了挑战。据此,本文结合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究改善冷链物流的战略。
2 文献综述
上世纪中叶,冷链物流就已在西方国家获得高度重视。美国学者提出的“3C原则”、“3Q要求”、“3M条件”,为冷链物流奠定了基础。我国学者也对冷链物流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丁俊发认为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缺少统一规划和协同。张喜才等指出我国农产品冷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于产地、批发市场以及销地配送中心。文晓巍提出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呈现散、乱的特点。以上学者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方案,但仅聚焦在个别领域,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以共同配送为切入点,探究冷链物流的发展新模式。
3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存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物流由农户、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这些节点构成了各具特色的物流模式。随着农产品电商化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冷链模式的比重持续提高,但所占市场份额仍然较小。
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需经过农户、产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等多重环节,物流主体以贩销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和个体运输人为主,第三方冷链物流和共同配送模式发展缓慢。经过多次周转,农产品的流通时间长、腐烂的风险大,各级流通者的加价也导致农产品的最终售价高。我国农产品物流具有规模小、分散化、多环节的特点,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物流成本占总流通成本的30%~4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仅占10%以下。
4 冷链物流的模式创新
4.1 依托农产品合作社,建立产地共同配送体系
农村作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的起点,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农村冷链基础设施落后、冷库容量低,可储存的农产品数量少,农民担心农产品腐烂,因此将农产品一次售完。农产品上市时间集中、到期一次出清,前来收购的农产品经纪人往往将价格压得很低,极大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出现“菜贱伤民”的现象。农产品跨季节需求强,缺乏冷库的储存也会导致供需失衡。相比于规模小且分散的个体农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具有更高的组织效率、拥有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依托农产品合作社,将众多个体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建设冷库和冷藏车等基础设施、共同使用,能有效解决个体农户自营物流落后、规模小的问题。合作社通过提高运输规模,进而降低单位冷链物流成本;利用自建的冷库储存农产品,合理调节供需平衡,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农产品因一次出清导致的价格偏低问题,间接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的“小生产、大市场”结构类似于日本,日本正是通过专业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将众多小农户集中起来共同应对大的市场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合作社的规模较小,农产品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无法发挥共同配送的功能。因此,可以冷链物流为基础、以地域为纽带,实现一定区域内各农产品合作社的联合,利用不同农产品成熟期的差异,将其分期分批入库冷藏,充分利用冷链设施。此举也可有效缓解农产品跨季节需求的压力,提高农户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定价权,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大规模配送也将降低单位成本,进而降低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既能扩大需求、也能实现惠民。
4.2 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销地共同配送体系
我国目前的批发市场以交易为主,主体众多,物流规模小而薄弱,在冷链方面的投入尤其不足。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导致物流效率低、冷库利用率低、单位物流成本偏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配送模式是由批发商组织货源,自行安排后续的配送环节,这就导致批发市场的秩序混乱、交通拥挤、环境脏乱。
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利用掌握的市场供需信息和自有的冷库,以共同配送为切入点,联合众多经销主体和周围的冷链物流企业,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建立大型的配送中心,进一步拓展自身的职能范围。这样不仅可以为驻地批发商提供一体化、综合性的物流服务,还可以实现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超市、餐饮企业等零售终端的小批量、多品种、多频率的配送,缓解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困境。共同配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从单一的批发交易转型升级为集农产品交易与展示、冷库储存、共同配送为一体的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同时也可使驻地批发商避免从事繁杂的物流业务,增强其主营业务的竞争力。
4.3 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一站式”共同配送网络
生鲜农产品的物流运输作为连接产销地的中间环节,其时效性和保鲜性十分重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逐步推广和应用,通^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可引导物流节点企业实现物流活动的无缝衔接,为共同配送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农产品流通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全过程涉及的物流主体众多、环节繁杂,需经多次中转配送才能完成,但目前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一定时期内还难以大规模提供“一站式”的全程冷链物流服务。因此,在共同配送的基础上,仍需要依托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共享的实时性和物流操作的可视性,大力推进“一站式”冷链配送网络的建设,实现生鲜农产品物流在共同配送联盟节点企业间的标准化操作、快速流转与无缝衔接。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可通过事先制定明确的物流配送协议,有效监控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全程操作的规范性和温度控制情况,杜绝为节省成本而故意不制冷等违规行为,切实保证生鲜农产品品质。
5 Y论
共同配送能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但需要进行系统建设。任由市场发展会导致过程漫长,因此相关主体必须主动采取措施,从各方面着手共同推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
首先,政府必须起引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也要提供财政支持以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促进企业加快进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主动从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向共同配送联盟体系转变,快速提升自身的组织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并购、优胜劣汰,催生综合化、一体化的全程冷链物流企业。此外,也要鼓励相关农业企业改变“小而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努力将物流业务外包,持续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31(12):133-135.
[2] 赵琦轩.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5,16:27-29.
[3] 王玉侠.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3:80-82+84.
[4] 任宏达.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2:1-2.
[5] 黄圣晶,马晓旦,夏晓梅.我国生鲜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系统模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1:191-193.
[6] 王微微.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5:66-67.
[7] 宋志兰,于皎,李婷.“农超”对接背景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面临问题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17:72-73.
[8] 王志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路径及实现机制研究[J].物流科技,2015,03:50-52.
几年前“只闻楼梯响”的各类冷链物流研讨会,如今演变成真金白银的投入。从去年中外运收购漳州裕和集团旗下的上海裕和冷藏快运,到最近G锦投动议成立上海锦江国际低温物流公司,这一切动向都表明曾被冷落的冷链物流,开始引起各路商家的注目。而蒙牛集团在安徽马鞍山兴建的自动化立体冷库的投入使用,京客隆低温物流中心的成功运营,说明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零售企业,对冷链节点的投入已经开始发挥效益。但总体来看,冷链物流刚刚进入成长期。
冷链物流正值风生水起,对于这个新生市场,意欲进军者多,驻足观望者更多。很多疑问萦绕在脑中,比如冷链物流市场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先期市场有哪些特点?一个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是什么样的?目前我们欠缺的是什么?冷链物流在管理和技术应用方面有哪些特性?其运作规律是什么?国外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启动冷链物流市场既要有消费者的觉醒,也要有政府的大力推动,还有哪些因素是必须考虑的?政府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等等。《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此次请来五位一直在冷链物流一线实际操作的专家,请他们对相关问题作答。
这些专家分别是:专门为麦当劳做配送的美国夏辉食品公司高级物流经理李万秋,曾任专为肯德基、必胜客等做配送的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北京物流中心总经理的物流经理人毕鲁湘,北京京客隆的软件设计及运营辅导商台湾茂进公司副总经理霍青梅,京客隆低温加工物流中心冷冻冷藏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顾问北京启达乔泰总经理李彦杰,以及与冷藏车打了十几年交道的大连大洋运输冷冻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宋一新。
记者:进入冷链领域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对冷链物流特性的认识,对冷链物流的管理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掌握。从您多年的经验积累来看,您认为冷链物流有什么特点?其运作规律是什么?
李万秋:冷链物流相对于其他产品的物流有以下几个特点: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技术含量高、监控困难。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至5倍。冷链物流的运作成本高,费用主要消耗在电费和油费上,而这些又是维持冷链的必要投入。冷链所包含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和温度控制及监测等技术是支撑冷链的技术基础。监控困难也是一个特点,冷链管理不是单点的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控制。所以冷链的运作即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操作人员的素质也是保证冷链的重要因素。
霍青梅:冷链物流的特点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商品全程温度控制
我们把冷链物流形容成一个由“线”连接起多个“节点”的链条,链条的未端是消费者。为保证商品品质及降低输送过程中的损耗,链条中的“线”与“节点”均需进行温度控制。比如:蔬菜从地里刚采摘下来,经过急速遇冷后放入冷藏库存放,使用冷藏车进行中长途运输,分送到各地批发市场冷藏库,再从冷藏库配送到各卖场、超市及其他零售点,最后到消费者手中。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蔬菜的急速遇冷、冷藏库存放、冷藏车的运输、超市的展示柜均属在流通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措施。在这一系列措施的保护下,蔬菜品质得以保证、寿命得以延长、损耗降低到最小,这使我们冬天吃到夏天才有的蔬菜、北方人吃到南方新鲜的水果。
2.与常温物流相比,除包括流通环节外,还包括加工生产环节。
如果我们把冷链物流中的“线”定义为冷藏(冷冻)环境下的运输的话,则“节点”为各培育基地、生产基地、屠宰厂、制造工厂、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冷藏(冷冻)库、低温物流中心、卖场超市等贩卖点等等。因此冷链物流的“节点”不仅仅是流通环节,还包括加工生产环节。
3.品质的保证是冷链物流的灵魂。
所有的温度控制措施及环节均为延长商品寿命及保证产品的品质服务。
4.冷链过程中所包括的技术学科、行业跨度很大。
从生物学、微生物学到制冷科学,从食品加工工艺到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的规划设计,从农林牧渔业到信息产业。
李彦杰:冷链物流的储存、加工包装、配送、流通等等条件均与一般常温物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需配合的运送车辆及仓储设备也非常昂贵,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冷冻、冷藏保温设备及周边配套设设施上。此外,低温冷冻链体系的建立,除了要有节能的冷藏、冻储存库的设备外,更要有良好的管理及作业规范,才能维护低温食品的质量。冷链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目前一些企业急于进入低温食品产业,但是由于欠缺专业低温知识及配套措施而盲目的跟进,因而造成许多无谓的损失。
记者:如果我们把冷链物流分为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的话,您认为,我国目前的冷链物流市场处于什么阶段?现阶段的冷链物流有什么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李万秋:依我个人观点,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还在萌芽的阶段,远谈不上兴起。很明显,中国冷库和冷藏车90%以上是服务于冷冻产品的,而国外只有30%左右。就是说在中国应该进入冷链物流的大多数产品,如蔬菜、水果、鲜花和奶制品等是在没有温度控制的状态下流通的。从超市买的蔬菜,到家中只能保持两到3天的新鲜,而国外至少一周以上。中国超市的蔬菜是到超市才冷藏,或者干脆不冷藏。而国外超市的蔬菜从收割开始就要进行冷处理,运输、加工各环节都是冷链过程。中国从传统的商业模式向现代商业模式转变,至今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过去从田问到餐桌,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百姓吃的菜、蛋、奶经一次买卖就完成了。现在流通的范围加大,渠道增多,链条变长,而我们的流通管理模式远远没有跟上。
我们现行的管理制度和手段对食品的流通过程管理就像哑铃,重两头,轻中间。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因为有经营地点,卫生许可等审批、认证和检查环节限制,控制的相对较好。而食品的流通环节,目前还处于散乱的,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相对较弱的状态。我们的冷链物流市场雷声大,雨点小,发展速度还远没有跟上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企业追求低成本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所致,还有就是消费者对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政府对物流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霍青梅: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表现是,人们对冷链的认识尚处于冷藏(冷冻)库等片断的节点阶段,并未形成一个体系化的概念,处于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企业并未对冷链物流达成统一认识,并未认清各自在这一链条上所处的位置及所需努力的方向,因为在不进行改进的情况下行业仍有利润空间,行业的竞争程度不如常温产品激烈。
一个积极的现象是,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的连锁零售业,企业已从终端消费者处感受到生鲜产品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后空间所在,在与外资企业竞争的
过程中,部分企业也已经认识到冷链的重要性。在完成常温物流中心的建设后,连锁零售企业,纷纷将企业内物流的重心偏向低温物流中心及生鲜食品加工中心。比如:北京京客隆、上海联华、上海农工商、华润万家等等。这是一个标志,从消费者的需求,反馈到超市卖场、从超市卖场反馈到生鲜食品加工中心(或低温物流中心)、从加工中心反馈到冷藏运输、再反馈到生产基地。所以,处于这个链条上的所有环节,势必最终都会波及到。
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冷链物流,存在以下特点及问题:
1、很多企业虽认识物冷链物流的重要性,但许多企业都较为盲目;不清楚如何建立本企业的冷链物流体系,欠缺对本企业冷链物流的需求分析。较为盲目地上马低温物流中心项目,可能会造成大量投资之后,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情况。
2、冷链物流建设的专业化程度、复杂程度以及投资远高于常温物流体系的建设。在国内许多企业经常会以常温物流观点来看待低温物流。
3、生产加工企业及流通企业对食品品质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够。
4、国内冷链物流管理人才欠缺。
宋一新:我国冷链的发展应该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尤其是冰激淋行业和速冻食品行业的兴起,带动了冷链行业的发展。当时的冰激淋行业有一句话:南有五羊(指广州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五羊”牌雪糕。),北有伊利(内蒙古的伊利)。紧接着国外洋品牌的进入,如和路雪、雀巢等行业的进入,把我国的冷链运输带入一个启蒙阶段。同时国内的速冻食品行业也开始兴起,尤其是在北方地区,诸如河南、天津、北京、沈阳等地不断有新的速冻食品行业诞生。而这些行业都是需要冷藏车运输的。
在1997年以前,我国冷藏运输的特点是主要由企业自备车辆运输,即自己为自己服务。但是随着这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们感觉到自备车辆的运输管理成本比较高,于是想出采用第三方的运输方式,但是国内又没有一家专门的冷链运输行业,于是就支持一部分个体人员去购买冷藏车。当时的内蒙古伊利就是第一个开始采用此方法,从而带动了一个庞大的个体冷藏车运输队伍。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冷藏车运输开始出现一定的规模发展。但是当时人们对冷链的概念仅停留在冷藏运输方面,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冷链概念。
而我国当时具备真正的冷链系统的也只有夏晖食品(麦当老的专业物流配送公司)以及YUM物流(肯德基物流配送)。他们具备了从采购、储存、运输或配送这样一整套的冷链物流体系。
我国目前的冷链系统也仅仅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即单一的冷藏运输为主的系统,且主要是以个体、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这样一个松散型的系统中。尽管一些大的国有食品企业拥有自己的冷藏物流公司,但也是仅仅停留在运输的功能中,没有太高的管理系统,即用高科技软件支持的物流管理系统。因此运营成本相对都是比较高。
毕鲁湘:冷链物流应该
是一个规模化的大运作,而目前这个行业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大范围出现,无法达到冷链物流运作的规模效应,这也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热”不起来的原因。功能单一、成本高昂,缺乏冷藏设备、专业知识及冷冻货车不足、现有货车对温度控制技术不济等等简陋的操作过程。加上非技术性管理使得冷冻保鲜物流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在我国,目前在对温度有特别要求的食品中,只有15%得到了妥善的保存,这个比例与欧美同类产品中达85%的比例形成强烈对比。这一数据也说明。我国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广阔。
记者:目前国内、国外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
李万秋:改变目前冷链管理的现状,一是靠市场,二是靠企业,三是靠政府。市场是行业进步与变革的引导者和催化剂。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培育好市场,行业才能得到良性发展。任何违反市场规律的规定和做法将欲速而不达,并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中国现阶段的冷链物流市场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等是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的运作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企业是承担冷链物流的实体,企业规范管理和自律行为是冷链物流市场管理水平提高的基本保障。同时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靠企业的投八,它是保证冷链物流高质量的载体。政府是行业法规的制定者和市场的监督者。在冷链物流市场启动初期,在不规范的市场苗头下,如何制定合理的规范,引导市场进入良性发展是政府应该考虑的。在现有条件下,抓大放小,缩短冷链环节,提倡认证体系是建立冷链物流规范市场的合理做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加强连锁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在食品物流企业实行认证管理,加大处罚力度淘汰不规范的散乱运作模式。
毕鲁湘:国外值得借鉴的很重要一点是政府对行业的管理力度。由于政府对相关的食品的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有完整的质量要求,有严格的执行标准,有规范的管理条例和明确的管理分工,因此相关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有完整的实施条件和管理措施,即专业的人员,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的设施等一系列的措施才能达到要求。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保障体系。
国外公司中组织结构的设置也值得借鉴。在国内运作的大型外国公司多为国际化的公司,他们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在对冷链的规范和管理上。作为制定和执行标准的部门,质量控制部有极强的独立性,在职能上不归属任何运作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从而保证了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能不受相关部门的左右,使质量标准能严格地被执行。另外,质量的问题要作为落实到个人的业绩考评指标。有严格的考评制度和规范,使质量标准真正实施到每个每个人,每个流程,每个控制点。
冷链管理是一个体系,涉及内部外部的运作和管理,涉及到公司之间,组织之问,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管理,控制和交接,涉及到流程与流程,制度对制度,文化对文化等层面的联系和冲突,每个公司,组织和个人对标准的理解,制定和执行大相径庭,很关键的一点是国家的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作出标准和规范,细化管理,消除疑点,严格监督,必将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也使冷链管理真正好的企业获益,从而使整个行业向好的方面发展。
李彦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低温加工食品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反映其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以台湾为例,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政府以出口食品赚取了大量外汇以培植工业的起步。到了90年代开始,在渐进成熟的食品工业支撑下,低温食品产业中的食品物流业和餐饮业开始蓬勃发展、连锁企业发展以及大卖场等的兴起、低温物流中心、生鲜处理中心等也开始出现且迅速发展,冷冻链开始受到重视。
记者:改变目前的现状,您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毕鲁湘:由于国内居民收入差异很大,对食品的采购加工运输所能承受的成本不同,只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逐步对不同的食品行业采取阶段性的要求,逐
步实现冷链的完全整合。
政府的宣导,舆论的支持是对冷链管理的最好支持。大众对冷链管理的需求越强烈,行业的发展就会越快越好,这也是对冷链管理规范的企业的最高奖励,从而推动整个冷链管理的发展。
霍青梅:1、加大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加强食品卫生监管。
2、实行食品卫生达标企业市场准入制度,陆续淘汰卫生条件较差的企业。
3、加强低温或生鲜项目在使用年限、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卫生条件等方面的管理力度。政府可制定相应的规范。
宋一新:就冷藏运输来说,由于冷藏运输业几乎是个体群体在控制,因此他们的运作特点是:机制灵活、运作成本相对较低、市场掌控能力强等。但是他们缺乏管理、资金实力较差、很难形成规模是他们的缺陷。这也就决定了目前这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发展潜力不足。
但是我国有很多大的国有物流企业,他们主要是做干货运输,对于冷藏运输或冷链行业也只是刚刚开始。他们的特点与前者刚好相反,长处是有管理、有实力,有诚信,有系统;而短处是机制不够灵活,运作成本偏高,市场缺乏等。因此,采用国有企业兼并或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方式,是加速或促进冷链行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就冷链行业来说,由于冷链行业是高产出低回报的行业,同时又是一个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要想加速发展冷链行业,推动冷链业有秩序健康的发展。国家应该给予该行业一定的优惠政策,诸如通过在税收、资质等手段来帮助扶持该行业。使一些企业能够迅速发展,建立一些大规模的冷链企业,逐步通过手段自然淘汰一些没有规模、没有管理的小的、松散的群体,来保证冷链行业朝着有序、健康的道路发展。或通过机制来完善一些小规模的企业,做为大型企业的补充。
李彦杰:政府在低温食品物流上的战略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及作业规范为准则,创造产业界的公平竞争环境,从宏观上去协调发展。吸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物流体系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各国的经验教训,以完善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冷冻链物流体系的健全。由于国内存在大量的低温加工企业,一般企业规模较小,缺少长远经营规划,因此在研发、营销之能力明显不足,加上在经营上常以价格竞争为策略,以致于生产作业环境、温层控制及食品卫生知识等均有欠缺,故政府应大力辅导国内冷冻食品加工的中小企业,并将其一并纳入冷冻链体系。
此外,由于国内低温的管理人才十分欠缺,应大力着重在培育低温加工物流中心的专业管理及信息人才,以提倡低温专业物流教育及培训物流精英人才工作。
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物流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医药冷藏品发展很快,带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总销售额中的3%-8%,虽然比重不大,但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二、我国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行业或国家标准
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的冷库、冷藏车的制冷效率、能耗没有国家标准,导致我国医药品冷链物流低效率,高成本的运作。冷藏车尺寸、托盘尺寸、冷库尺寸缺乏明确的标准,往往影响装卸搬运效率;冷藏药品储运的不规范,有些没有纳入到正规的医药流通管理范围,往往带来了恶果。
(二)医药品冷链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落后
我国目前冷藏运力不足。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
(三)市场化程度低
第三方医药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医药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医药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高。
(四)医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目前缺乏我国医药品冷链中冷藏专业技术,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五)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我国大型商业公司几乎都有冷链物流部,有的还成立了专业化公司,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整体规模不大,比较分散。
三、发展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针对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
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体系,因此需要从冷链市场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这个关键问题入手建立一个能满足患者、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建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整个社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统一建立药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以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二)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冷藏药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单个企业来讲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
(三)制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四)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若想迅速提高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水平,首先应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对疫苗、血液制品等的品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脆弱的农产品冷链
冷链在国内早已兴起,但主要为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在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仍然以常温物流为主,普通农产品的冷链建设极其薄弱。
从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数量严重不足。运输上,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全国总运行的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占2%左右,我国铁路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率虽是国内各种运输方式中的居高者,但也仅为25%-30%;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0.3%,公路易腐货物的冷藏运输率约为15%;内河和航空运输则更低。这其中用于初级农产品的冷链更是微乎其微。设备上,目前我国在冷链中用于运输的专门车辆很大部分来自于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专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
冷库建设上,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509万吨,禽蛋产量2660万吨,水产品产量5120万吨,肉、禽、蛋和水产品产量的逐年递增,需要农产品冷链行业不断扩容。冷库需求缺口仍然较大,而且各类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大型冷库项目较多,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相对较少,肉类冷库建设较多,果蔬冷库建设还比较落后;城市销售市场冷库发展较快,产地加工冷库建设比较缓慢。
从农产品流通的主要链条上看,冷链残缺。上游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几乎没有田间预冷这一环节。自有基地的大型农产品企业状况稍好,通常建有产地冷库,能够保证多数农产品采摘后迅速进入冷库进行清洗储存。但这部分有条件冷藏储存的数量占农产品总量比例实在太小。在从产地运往产地批发市场或者销地批发市场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专业冷藏车运输。据某大型水果企业负责人透露,即使是他们这样年销售额过亿,已经在产品产地、效地建设了数十座冷库的大型农产品企业,在运输时仍然没有采用专业冷藏车,还是以常温车加棉被来控制温度。据其透露,目前我国的蔬菜瓜果,即便是在产精品出口为主的山东产区,也极其少有用冷藏车运输的。追问原因,症结还是在于成本高昂。
中游的批发市场近几年来在商务部的支持下,兴起了冷库建设的。2006年,商务部启动“双百市场工程”,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项目。广东江南果菜市场是我国最大的果菜集散地,市场共有冷藏库3245吨,在“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中又新建冷藏库1845吨。河北怀来京西果菜批发市场、沧州红枣交易市场、饶阳瓜菜果品交易市场均是我国北方地区有名的果蔬产地市场,2007年以来,在“双百市场工程”中分别进行了新建、改建果蔬恒温库和保鲜库等。可以说,目前农产品冷库主要就集中在各地批发市场。
下游,农贸市场几乎没有冷链,冷链主要在超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规范程度的提高,经营生鲜的超市多数都具备了不同程度和规模的冷链能力,此能力不仅包括在卖场的冷柜,还有物流中心的冷库与配送使用的冷藏车。在此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冷链的断链问题,即在各环节的交接过程中,温度控制的衔接能力尚显不足。比如,冷库出库月台与冷藏车之间的衔接,送货时冷藏车门的开闭,超市收货到入卖场冷柜的短暂距离等等。至于从超市再到消费者厨房这一段,更是没有冷链,大家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此环节的断链。然而从专业角度判定,从农产品采摘开始直到消费者厨房,有一处断链,整条冷链都算失效。
不能回避的农产品冷链
冷链是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食品安全不仅仅是品质的口号,更是社会责任所在。民以食为天,保证食品健康卫生本就应该是政府和各个企业组织乃至全社会成员的义务。没有冷链的农产品物流,易腐变质,损失的不仅仅是利润,更是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而尚且不论生命安全,目前农产品的损耗也已经怵目惊心。据有关统计,我国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鲜货物的冷藏运输率,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只有10%~2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达到80%~90%。因冷链缺失,初略估计,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仍高达25%~30%,如以这个比例计算,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损失,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都控制在5%以下。
农产品冷链建设已难以回避。
近年来,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农产品冷链建设支持力度。商务部表示,为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冷链发展,除了组织“果蔬冷链物流”等课题研究,加强冷链标准体系建设,为推进农产品冷链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之外,还将通过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升级。
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这是中央出于减少农产品及海鲜等的损耗,以及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而做出的努力,也是中央惠民政策的体现。《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将再增加1000万吨冷藏库的能力,预计将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届时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规划》明确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七项主要任务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七是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规划》提出要实施入大工程,一是冷库建设工程,二是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三是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四是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五是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六是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七是果蔬冷链物流工程,八是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
商务部表示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将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建立冷链通道试点。
农产品冷链技术要领
农产品冷链技术和设备主要为冷库存储、冷链
运输、冷链物流设备。
常年从事冷链物流设计规划的北京启达乔泰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霍青梅介绍,目前冷库主要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1)土建式冷库。其建筑一般是多楼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结构内部再用PU夹芯冷库板组装冷库,或使用PU喷涂四周的方式建造。(2)装配式冷库。装配式冷库在国内一般用于小型拼装冷库。(3)库架合一结构。库架合一结构由于物流中心内部没有柱网,可以达到单位面积存量最大化及物流动线最顺畅化。
冷库制冷系统是由一系列的设备依统筹设计组装、安装而来。一般可区分为制冷主机(主要包括:机头、压力容器、油分离器、阀件等)、制冷风机(由不同的布局方式及数量、除霜设计方式,进行不同的选择配置,比如:电热除霜、水除霜、热气除霜)、控制系统(由一系列的阀件、感应装置、自控装置及控制软件等组成)、管路与阀件系统(一般依设计配置)。与制冷系统配套的还有压力平衡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温度记录装置、电器设备等。在冷媒的选择方面,国内主要使的是氨系列或氟系列的冷媒。另外,在较高温层,如12摄氏度作业区,还可规划使用二次冷媒,如冰水或乙二醇。
在冷库中的存储及相关设备主要有:(1)各种类型货架或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RS)。与常温货架不同的是,低温库内使用的货架对钢材的材质、荷重、货架的跨度设计均有特殊要求。(2)为配合存储,满足生鲜食品的特殊要求,配置的臭氧发生器、加湿器、新风机、二氧化碳发生器、其他特殊气体发生器等配套设备。(3)冷库用专业门组及库板工程、与门组配套的各型防撞杆。(4)冷链物流月台设备设施,主要包括月台各型门罩或门封、月台调节板(电动、手动)、月台防撞设施、月台车辆尾门机坑。(5)耐低温的专用型的搬运设备,如各种叉车、自动仓库内的堆垛机等。此外,还有物流容器、分拣设备、物流管理软件等等。
关键词:物流金融 特色金融服务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目前商业银行对物流行业的介入还很不够,主要局限对处于冷链物流节点的重点企业开展传统的信贷业务及类的低风险业务,所占比重很低且市场竞争力不强,不能满足冷链物流业企业核心需求。如何进行供应链融资的再创新,深度介入冷链物流行业,创新拓展物流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具有战略意义。
一、冷链物流市场前景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6月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冷链物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十二”五发展目标,明确了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等具体发展任务。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在去年出台的《河南省现代物流规划》中,冷链物流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以郑州冷链物流中心和洛阳、漯河、许昌、商丘、鹤壁等冷链物流节点城市为重点,构建京广、陇海十字型食品冷链物流密集带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重点构建肉类及速冻食品、果蔬及特色农产品两个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壮大冷链物流企业,支持双汇、众品等冷链物流领军企业集团的发展。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金融需求庞大。
二、物流公司物流金融服务需求
1、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融资需求。
此需求对银行的服务需求无疑是中长期的信贷需求。银团贷款、兼并重组贷款、与金融中介公司共同开展的融资租赁等业务,应是其需要的。
2、物流金融服务需求。
物流业未来的决胜点在于金融服务,谁能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市场竞争的最终胜利者,这已成为行业内共识。世界上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将物流金融作为新的服务产品推向市场并且不断拓展其业务内容而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何帮助物流公司为其客户提供最佳的温控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其客户的物流成本,涉及到物流公司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对物流公司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满足其核心需求,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涉及到商业银行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并由此带动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渗透,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三、物流公司的特色需求及商业银行特色金融服务
1、物流公司的特殊需求
为其仓储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是物流公司的一项特殊需求。在其冷库中储存的生鲜农产品客户由于资金占压,急需一笔资金进行经营周转,但因规模较小,资质较低,难以达到银行的融资门槛。如果存货抵押方式,因非标准仓单,所有银行尚未开展相应业务,且融资过程中的评估、登记等手续繁琐,成本也高。物流公司为提供一体化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又急需为此提供相应融资服务。
2、商业银行应为之提供的特色服务
商业银行为之设计的融资方案如下:融资主体为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为其客户提供担保。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侧重点在于物流公司的整体实力和经营能力;物流公司的风险控制点为质押物价值及对质押物市场的掌控。具体操作流程分两步:
第一步,物流公司与其仓储客户签订购销协议,以卖出形式向物流公司融资。商业银行为物流公司开具国内信用证或银行承兑汇票。此举不增加物流公司的资金压力;
第二步,物流仓储客户以拿到商业银行开出的国内信用证或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议付或贴现,取得低成本资金进行经营周转。
3、商业银行特色金融服务侧重点及合作前景
该方案不是一般的银行——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而是银行——物流公司——中小企业的物流金融模式,它是在供应链融资模式基础上的再创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服务含量。
该方案由于是多方共赢的方案,如果顺利实施,首先必将因该商业银行对物流背后的资金流流转渠道的设计,而使资金流在该商业银行进行封闭流转,直接带动围绕物流公司的一大批中小涉农企业在该商业银行其他分支机构开立账户,较好地实现存款、授信、中间业务的稳定增长,这个量无疑是很庞大的;其次,因满足物流公司核心需求,无疑将增加该商业银行与物流公司在其他方面合作的话语权,改善该商业银行与同业在竞争中的战略态势。
四、物流金融的几种主要业务模式
物流金融主要运作模式为资产流通模式、资本流通模式、综合运作模式,主要产品有替代采购、信用证担保、仓单质押、买方信贷、授信融资、反向担保、保兑仓、融通仓等多种产品和银企合作模式。这是一个融物流、供应链融资等金融创新的前沿领域,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五、积极拓展冷链物流领域物流金融业务的思考
河南是农业大省,发展冷链物流是政府部门优先支持的方向。但“小生产、大市场”的现实格局又使商业银行深度介入冷链物流领域困难重重。商业银行一方面对物流中大的节点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手段传统;另一方面又因速冻食品、果蔬及特色农产品等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资质较差而难以扶持,致使商业银行拓展冷链物流领域业务的步伐跟不上农业大省的地位及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从冷链物流情况看,商业银行在拓展该领域金融业务方面有如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