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调整融资融券负债偿还规则范文

调整融资融券负债偿还规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调整融资融券负债偿还规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调整融资融券负债偿还规则

第1篇:调整融资融券负债偿还规则范文

(一)无增级的信用转换

信用中介化经常利用第三方的流动性和信用担保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并大多采取流动性或信用认沽期权的形式。信用转换是指信用中介化通过运用优先索偿权以提升发行债务的信用质量。从证券金融公司的资金运行情况来看,存款人的资金到投资者的过程中一共进行了三次转换。首先是证券金融公司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商业银行的信用转换为证券金融公司的信用;其次是证券公司获得证券金融公司贷款,证券金融公司的信用转换为证券公司的信用;再次是投资者获得证券公司的资金支持,即证券公司的信用转换为投资者的信用。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仅实施最后贷款人制度,商业银行的信用存在隐性增级,而证券金融公司、证券公司目前都没有明确享有最后贷款人制度,其信用转换过程基本属于无增级的信用转换。

(二)复杂多样的流动性转换

与银行类似,证券金融公司利用期限错配为贷款及证券投资组合融资,但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吸收存款。证券金融公司在试图实现各类金融产品的流动性转换。这里的流动性转换是指运用流动性工具满足缺乏流动性资产的融资需要。证券金融公司可以从批发融资市场融入资金,通过证券公司向客户提供资金;也可以从金融机构借入证券,通过证券公司向客户提供证券供其卖出。通过流动性转换,可靠的评级机构能够减少借款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流动性的贷款的市场交易价格可能低于以之为担保的高流动性证券。

(三)主动错配的期限转换

证券金融公司与传统银行类似,通过管理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进行获利,但不同的是期限创造信用的过程主要依赖批发交易模式,而非传统银行的零售模式。证券金融公司在努力实现资金、证券的期限转换。证券金融公司转融资合约期限为固定期限,分别为:7天、14天、28天;转融券融入/融出合约期限也均为固定期限,分别为:3天、7天、14天、28天、182天,均为六个月以下的短期融资融券的信用借贷交易。而作为资金借入方,证券金融公司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或借入证券,贷款的期限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证券金融公司也可以申请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期限限制为6个月;证券金融公司可以得到保险基金等基金的支持,支持的方式多样,期限也有所不同;证券金融公司甚至可以发行债券,加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以获得持有时间更长的资金支持。而作为上述资金的初始源头,广大存款人的存款和中央银行的高能货币才是这所有资金的来源。也就是说,一分钱从存款人的口袋存入银行开始,到向证券公司融资的融资人手里时,已经经历过了多次期限转换。

二、证券金融公司风险及救助

证券金融公司可以较好地解决证券公司和证券市场的资金融通问题,保证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发挥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但从目前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设计架构来看,证券金融公司存在天然的脆弱性,需要进一步明确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救助机制。

(一)证券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

1.证券金融公司经营管理风险

证券金融公司作为金融企业,也与普通金融企业一样存在经营管理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操作性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安全内控风险、违规违法经营风险等。

2.交易对手风险传导

证券金融公司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都可能向证券金融公司聚集,证券金融公司处于融资融券交易的核心,由于其规模、关联性而具有系统重要性机构特征,可能会放大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

(1)业务规模风险。

信用交易对证券的交易量具有放大效应,为获得更高利润,证券公司可能会最大限度地拓展规模。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其承担的客户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等也就越大。若证券公司盲目地扩大规模,就会带来很大的信用交易风险和损失,而这些风险都可能传导给证券金融公司。

(2)流动性风险。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资金一旦向客户融出,在一定时期内就会被占用。同时,公司从外部筹来的资金也是有期限的,如果投资者不能按时归还所融资金,即使对其质押证券平仓亦不足偿还融资款,而证券公司又没有新的筹资渠道,就会造成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一旦证券公司发生流动性风险,可能向证券金融公司主动违约,从而引发证券金融公司流动性风险。

(二)证券金融公司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扩张整体信用规模,可能引发虚拟资本的增长及经济泡沫

在单轨制模式下,证券金融公司可以向银行贷款,银行在放款后,证券金融公司作为贷款方必须偿还这部分贷款本金和利息,在银行与证券金融机构之间便形成了信用关系。转融通具有双重信用的特性,扩张了整体信用规模。信用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引起虚拟资本的增长,比一般信贷引起信用扩张的乘数效应更为复杂,从而对中央银行在宏观控制社会信用总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虚拟供求有可能助推证券价格上扬,形成证券价格脱离实际经济状况的泡沫现象。

2.联结资本与货币市场,使证券市场风险

向整个金融体系传导“一边是货币市场,一边是资本市场”,证券金融公司是连接两个市场的桥梁。融资融券交易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将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连接起来,同时,通过证券融出和资金借贷将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机构的业务相互串联起来。从国际经验来看,银行、保险公司、各种社会基金等可通过融资融券机制,开辟再投资渠道,利用长期投资的证券进行信贷交易,获得利息收入。通过融券交易,银行、保险等机构可以在不违背稳健、严格风险管理原则的基础上,间接介入证券业务,并从这种业务中获得新的利润来源,增加了银行、保险机构的盈利渠道。但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通也使风险易被传导,证券市场风险也可以通过转融通扩散到银行、保险行业,形成系统性风险。

3.信用交易特征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及价格稳定目标

证券转融通业务一方面在传统信贷中介环节上放大了银行业信用规模,导致资本市场虚拟信用扩展,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中介渠道、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乘数因子。同时,在经济上行时期,微观经济向好预期可能助推证券转融通市场融资信用规模快速扩大,通过市场参与主体的财富效应、企业证券投资美化资产负债表以及拓展企业再融资功能,进一步导致社会信用规模急剧扩张;而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则加剧社会信用规模收缩。证券转融通业务由于信用交易特征导致资产价格快速变化,并通过各种路径与渠道影响社会一般物价水平,导致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目标的可控性、可测性下降。资产价格助涨助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保持一般价格水平稳定的目标。

(三)中央银行对证券金融公司可能的支持和救助

1.中央银行参与证券金融公司救助的必要性

证券金融公司系统重要性特征是中央银行参与证券转融通业务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要求。证券金融公司的业务规模大、关联性高、传染性强,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具有系统重要性机构特征并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中央银行法赋予中央银行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要求必须参与到可能影响系统性金融稳定机构的决策管理过程,况且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期间也仅有发挥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作用才能遏制风险传染与扩大。

2.中央银行参与证券金融公司救助的可行性

一是法律存在允许中央银行实施最后贷款人职责的可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法》第三十条规定“……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这就意味着,一旦国家决定对证券金融公司采取救助,在法律上可以允许中央银行向证券金融公司发放特种贷款。二是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监督管理特种贷款的权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其他单位的下列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包括“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三是中央银行对证券公司的救助经验有利于对证券金融公司实施救助。近年来,人民银行对证券公司实施的一些救助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类是提供给证券公司的周转贷款,主要是创新类证券公司获得的贷款,用于缓解流动资金紧张问题,包括给申银万国和华安证券的200亿元,合计300亿元;另一类是偿还被关闭或被托管证券公司的债务,即从2002年鞍山证券开始,中央银行承担了11家被关闭或托管的证券公司的债务缺口,合计270亿元。在这两类救助中,人民银行积累了大量的救助经验,对以后可能的证券金融公司救助有着重要意义。

3.中央银行参与证券金融公司救助的操作性

证券金融公司出现流动性危机或出现重大风险状况,人民银行可对证券金融公司的流动性予以支持,避免市场进一步恶化,同时也有利于防止风险向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传染。但具体操作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建设性模糊。科里根(Corrigan,1990)首次提出的“建设性模糊”是指最终贷款人在事先故意模糊履行其职责的可能性,即最终贷款人向其他银行表明,当银行出现危机时,最终贷款人不一定提供资金支持。“建设性模糊”要求最终贷款人从谨慎出发,关于是否、何时、在何种条件下提供支援的任何预先承诺都应该制止。在作出任何决策时,最终贷款人都要严格分析是否存在着系统风险。如果已经存在,应考虑应对系统性传染的最优方式,尽量减少对市场运行规则的负面影响。二是高利率惩罚。沃尔特-巴杰特(Bagehot)认为,中央银行的贷款或贴现,应该是大量的、及时的,同时执行高于市场利率的利率。“惩罚性”利率在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实施中有存在的必要性。它可以有效地遏制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和资源浪费问题。“惩罚性”利率会驱使出现流动性困难的银行首先利用市场资源,求助于同业市场,也可以剔除掉那些并不是真正需要最后贷款的机构,防范公共资源的浪费。目前人民银行的最后贷款多数没有实施这一原则,应当适时改进,尝试实施这一原则。三是实施市场退出。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金融机构在破产清算时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主要依赖政府处置,特别是依赖于人民银行的最后贷款清算,结果产生了巨大的风险。在我国由于缺乏完善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需要较长的时间、较大的成本。同时,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原则不能贯彻,金融体系中许多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存在降低了整个体系的抗风险能力。鉴于此,应当尽快建立证券金融公司的市场退出机制。

三、完善证券金融公司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证券金融公司监管体系的建议

一是应减少监管盲区和监管重叠现象。加强和改进对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监管方式,促进监管标准趋同,防范监管套利风险;二是应加快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努力实现“一行三会”、地方金融办间的横向协作,将微观层面的监管机制纳入宏观管理框架,缓解顺周期影响,提高金融稳定协调处理能力;三是应前瞻、灵活、合理制定实施监管政策。要遵循审慎平衡原则,综合考虑潜在的政策干预对成本与效益的影响,并使用适当标准来评判其效率,考虑金融市场调整和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监管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证券金融公司监测体系的建议

应尽快建立证券金融公司监测体系,监测体系应考虑宏观审慎规则。监测重点在于期限/流动性转换、有缺陷的信用风险转移和过度杠杆化现象,主要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风险。一方面,应基于宏观视角监测。目标是估算证券金融公司体系金融资产的规模与增长速度,通常以资产绝对额及其与总债务、GDP、传统银行体系规模的相对量来衡量,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仍然需要基于微观视角监测。微观监测视角同样需要定量和定性信息,来源不仅限于证券金融公司本身。传统银行部门或其他受监管部门(如保险公司)的交易对手信用敞口数据有助于识别证券金融公司向传统金融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

(三)完善中央银行监管措施的建议

第2篇:调整融资融券负债偿还规则范文

一、我国设立证券金融公司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融资融券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国证券公司建立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前几年由于内控不完善、运作不规范,一度出现全行业信用危机。在监管部门主导下,经过几年综合治理,证券公司的内控及合规制度基本建立、各项基础性制度得以完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从整体上看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仍不畅通,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证券公司而言,由其自行从金融市场上融入资金和证券,在现阶段仍有较大困难。建立证券金融公司后,银行将资金或证券贷给证券金融公司,再由后者转融给各个证券公司,这使融资融券活动的传递链单一化,可以创造性地弥补证券公司现有渠道有效程度不足问题,同时又可以缓冲从证券市场到银行的金融风险,在机制上亦比较容易理顺。相反,如果各个银行将资金或证券直接贷给证券公司。由于参与主体繁多,可能导致融资融券市场的无序化,不利于市场监管。

(二)有利于监管部门对融资融券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专业性的证券金融公司,作为融资融券市场的唯一窗口,可以随时掌握整个市场的融资融券情况,便于实施有效监管,并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完成对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服务。证券金融公司管理部门则通过货币政策调控,有效调控证券市场,使其对证券市场的调控由行政干预逐步向市场调控过渡。总之,证券金融公司的性质、地位及其与监管部门的关系决定了它在提供服务时将履行严格的自律准则,降低风险和防范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三)有利于降低融资融券的系统性风险。建立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可以降低银行直接向券商发放贷款,信贷资金直接进入股市的风险:一方面,证券金融公司作为专业服务于券商、自负盈亏的金融机构,可以对贷款的对象和用途进行严格的监控,降低银行直接向券商发放贷款的风险;另一方面,证券金融公司凭籍其高于券商的信用水平,可以保证贷款和利息收入的安全性,可大大消除银行的顾虑,增强银行乃至整个社会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安全性的信心,从而实现融资,有力地扩大券商的融资融券通道。

二、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股权结构

《转融通办法》第7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的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60亿元。证券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为实收资本,其股东应当用货币出资。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批复,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75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出资30亿元,占40%股权;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出资15亿元,占20%股权。试比较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情况。台湾地区目前有元大和环华两家证券金融公司。元大证券金融公司的情况较为特殊,其属于元大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元大金控占其100%的股权。①环华证券金融公司注册资料为75亿新台币,股东共有5家商业银行、22家证券公司及若干上市公司,其前十大股东见表1②:由上可见,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证券金融公司(元大证金是个例外)的股东呈现如下特点:(1)股权较为分散,广泛吸收各类金融机构参与;(2)股东不限于证券业内机构,银行、信托类金融机构占很大比重。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股权安排,一个重要原因是证券金融公司是连接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纽带,广泛吸收两类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参与,有利于开展业务。我国证券金融公司股权相当集中,且由两大证券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作为发起人出资设立,没有吸收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机构参与。这与我国对证券金融公司的“非营利”定位有很大关联。如果股东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盈利性金融机构,出资设立非营利性机构则与其本身性质不符。由于我国法律对证券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的定位都是非营利性法人④,由其设立非营业性的证券金融公司在法理上较为顺畅,没有障碍。但正如前文所述,证券金融公司必然要与银行、证券公司开展广泛的业务联系,要较好地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吸收一些非证券类的金融机构参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建议我国证券金融公司选择适当的时机向股东多元化方向进行一定的尝试。

三、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功能定位和业务范围

《转融通办法》第10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履行下列职责:(1)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资金和证券的转融通服务;(2)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运行情况进行监控;(3)监测分析全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情况,运用市场化手段防控风险”。这是法规对我国证券金融公司的定位。但是,我国证券金融公司虽规定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由于其开展转融通业务,有稳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所以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实际上从事经营行为,存在营利的事实。至于该营利是否是以“以营利为目的”,实际上是难于判断的,因此,笔者建议,对证券金融公司的基本定位无须强调“不以营利为目的”。

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转融通业务是其最基本的业务,各证券金融公司皆如此,自无须赘言。我国《转融通办法》还特别规定了证券金融公司的市场监管职能,即应对市场运行情况进行监控,防范系统性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域外设有证券金融公司的国家或地区赋予证券金融公司的职能较为多样化。如我国台湾地区“证券金融事业管理规则”第5条规定,证券金融事业经营下列业务:“(1)有价证券买卖之融资融券;(2)对证券商或其它证券金融事业之转融通;(3)现金增资及承销认股之融资(以下简称认股融资);(4)对证券商办理承销之融资(以下简称承销融资);(5)其它经证期会核准之有关业务。”对证券金融公司除可以办理转融通业务以外,还可以开展融资融券(即谓“双轨制”)及认股、承销融资。根据韩国《证券与证券交易法》第44条第3款,证券公司必须将客户保证金存入证券金融公司,并将客户保证金存款账户与证券公司在证券融资公司存款账户分开,客户保证金账户可以存款账户形式开立,也可以信托账户形式开立,开立信托账户管理保证金的目的是将客户保证金与证券金融公司自身资产负债进一步分开,即使证券金融公司破产也不会殃及保证金。

我国当前证券金融公司的职能较为单一,便于稳妥起步,随着转融通业务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可逐渐增加证券金融公司的业务。可增加转融通以外的其它资金、证券借贷业务。如认股融资、承销融资以及其它面向证券公司的短期融资。此外,还可借鉴韩国的做法,将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管在证券金融公司。四、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资券来源《转融通办法》第27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开展转融通业务,可以使用下列资金和证券:(1)自有资金和证券;(2)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业务平台融入的资金和证券;(3)通过证券金融公司的业务平台融入的资金;(4)依法筹集的其他资金和证券。”依据该规定,一是证券金融公司除自有资金、证券外,不得使用证券公司向其提交的担保物;二是所谓“通过证券交易所和证券金融公司业务平台融入的资金、证券”,规定较为笼统,对证券金融公司的资券来源规定并不够明确。可能会带来这样的结果:证券金融公司持有证券公司向其提交的大量作为担保的资金或证券,却不能用于转融通,只能再通过另外的渠道融入资金、证券。如此一来,降低了融资融券市场的效率,也增加了额外的成本。

试比较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证券金融事业管理规则》第15条规定:“证券金融事业办理有价证券买卖融资融券,对所取得之证券担保品,除作下列之运用外,不得移作他用:(1)作为办理融券或转融通之券源。(2)作为向其它证券金融事业转融通之担保。(3)作为办理有价证券借贷之出借券源。(4)作为向证券交易所借券系统借券之担保。证券金融事业办理有价证券买卖融资融券,对所留存之融券卖出价款及融券保证金,除作下列之运用外,不得移作他用:(1)作为办理融资或转融通业务之资金来源。(2)作为向其它证券金融事业转融通证券之担保。(3)作为有价证券交割款项融资之资金来源。(4)作为向证券交易所借券系统借券之担保。(5)银行存款。(6)购买短期票券。依第一项规定运用证券者,证券金融事业应负责于融资融券清结时以同种类证券交付之。证券金融事业对融券人融券卖出之价款及融券保证金,应支付利息予融券人;其利率由证券金融事业订定,报请主管机关备查。”

第26条规定:“证券金融事业办理对证券商之转融通,所取得之款项得予运用,并以办理有价证券买卖融资及对证券商之转融通为限。证券金融事业办理对证券商之转融通,所取得之有价证券得予运用,并以办理对证券商之转融通及有价证券买卖融资融券因融券短差之券源为限。证券金融事业依前项规定运用证券,应于转融通清结时,以同种类证券交付之。”依据上述两条可知,台湾证券金融公司可以使用证券公司、客户向其提交的担保品,用于融资融券担保或是作为转融通的资券来源。再看该办法第56条:“证券金融事业得依下列方式取得资金或证券,以供周转调度之用:(1)向各行局库融资。(2)发行商业本票、公司债。(3)向证券交易所借券系统借入证券。(4)以标借或议借方式借入证券。(5)经由证券交易所或证券柜台买卖中心标购证券。”

对证券金融公司的资券来源做了较详细具体的列举,值得我国立法上借鉴。另外,根据韩国《证券交易条例》和《期货贸易条例》规定,韩国证券金融公司是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的独家管理机构,保管着整个市场的客户交易结算保证金。这是韩国证券金融制度的一大特色。同时,客户保证金也成为证券金融公司最重要、最便捷的资金来源。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来说,《证券法》明文确立了客户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制度,要想直接转变到韩国的模式,既有法律上的障碍,又有操作上的困难。值得考虑的变革路径是:通过《证券法》的修订,先确立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的保证金存管资格,使其具备与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业务竞争的资格,再根据实践的效果决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将证券客户保证金制度与证券金融公司资金融通业务相相结合,既可以解决客户保证金监督管理的需要,又解决了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业务的资金来源问题,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五、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风险控制(一)保证金比例调整制度。《转融通办法》第18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应当按照国家宏观政策,根据市场状况和风险控制需要,确定和调整转融通费率和保证金的比例。”调整保证金比例曾经一度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控制市场风险的主要手段,但对其作用也存在较多的争议。美国在1934年到1987年,曾21次调整保证金比例,最初是45%,曾下降到40%,也曾上升到100%,但从1974年以后就一直维持在50%,美联储再未调整过保证金比例,其原因是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调整保证金比例对防止过度交易、调节市场波动性有显著影响⑤。尽管如此,仍然不可完全否认保证金比例为一种调控市场和证券金融公司风险控制的手段。

(二)对保证金中货币资金占比的最低要求。《转融通办法》第20条规定:“保证金可以证券充抵,但货币资金占应收取保证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5%。”维持一定比例的货币资金,在于确保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对于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杠杆系数予以一定控制,避免极端情况下集中平仓时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三)逐日盯市和强制平仓制度。《转融通办法》第22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应当逐日计算证券公司交存的保证金价值与其所欠债务的比例。当该比例低于约定的维持保证金比例时,应当通知证券公司在一定的期限内补交差额,直至达到约定的初始保证金比例。证券公司违约的,证券金融公司可以按照约定处分保证金,以实现对证券公司的债权;处分保证金不足以完全实现对证券公司的债权的,证券金融公司应当依法向证券公司追偿。”通过逐日盯市,确保维持担保比例在安全线以上;一旦证券公司不能追加保证金使维持担保比例符合要求,则证券金融公司可以予以强行平仓。

(四)建立互保基金。《转融通办法》第23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可以根据化解证券公司违约风险的需要,建立转融通互保基金。”这是从整体风险角度出发,加设的一条安全防线。通过互保基金,在发生系统性风险、部分证券公司不能偿还债务时,使用互保基金化解违法风险。

六、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监督管理

(一)风控指标监管。《转融通办法》第41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应当遵守以下风险控制指标规定:(1)净资本与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2)对单一证券公司转融通的余额,不得超过证券金融公司净资本的50%;(3)融出的每种证券余额不得超过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10%;(4)充抵保证金的每种证券余额不得超过该证券总市值的15%。”对净资本的要求,目的在于确保证券金融公司具有足够的承受风险的能力;对单一证券公司转融通余额的限制,是为了避免证券金融公司业务过于集中,风险未有效分散;对单一证券融券余额以及充抵保证金的证券余额上限的规定,目的是防范个别证券上的流动性风险。

(二)禁止对外担保的规定。《转融通办法》第42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不得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防止不正常的债务担保影响证券金融公司的正常经营。

(三)对资金用途的限制。《转融通办法》第44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的资金,除用于履行本办法规定职责和维持公司正常运转外,只能用于以下用途:(1)银行存款;(2)购买国债、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经证监会认可的高流动性金融产品;(3)购置自用不动产;(4)证监会认可的其他用途。”法规要求证券金融公司的资金只能用于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以确保证券金融公司的资产流动性。

(四)定期报告制度。《转融通办法》第46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应当自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向证监会报送年度报告。证券金融公司应当自每月结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证监会报送月度报告。”定期报告制度,使监管部门及时了解证券金融公司的经营情况,对存在的风险及时做出判定和处理。

第3篇:调整融资融券负债偿还规则范文

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的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制度和历史过程的差异,各国(地区)形成了适合自己市场实际情况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这些制度可以概括地归结为两大类,市场化融资融券模式和专业化融资公司模式。在市场化融资模式中,证券公司主要通过货币市场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信贷、回购和票据融资,融资融券交易均表现为典型的市场行为,欧美的主要工业化国家实行的就是这种市场化的融资融券制度。在专业化融资公司的模式中,证券公司必须向经过特批的证券融资公司筹借资金,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台湾等实行的是这种专营的融资公司模式。

(一)美国的融资融券制度

在美国现行体制中,对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活动进行管理的部门是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的管理是建立在《1933年证券法案》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基础之上的,此外美联储还先后颁布了4个有关信用交易的规定。除美联储外,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协会等自律机构也从自身的角度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则和条例来约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作为对联储的法规和行政监管的重要补充。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信用交易账户操作的细则,以保证联邦有关法规的实施。证券公司在融资交易方面的自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客户进行融资时,严格遵守联储和交易所的有关规定,要求自己客户信用账户中的保证金比率一般都高于联储所规定的比例,常规保证金维持率也高于交易所的规定。二是证券公司在向银行申请转融通时,必须严格按照联储和交易所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挪用冻结的证券。另外,为了加强整个证券公司的规范水平、防范各种法律合同风险,证券公司协会还制订了标准化的信用交易账户开户合同和借券合同,对账户的操作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活动通过法律的条款加以界定。

美国的市场化信用交易模式,是建立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比较完整的自主性基础之上的。在美国信用交易体系下,基本上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美国融资融券交易的最大特征就是高度的市场化在美国的信用交易模式中,监管当局从活跃市场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风险的目标出发,制订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规则。在制度所限定的范围内,融资融券交易完全由市场的参与者自发完成。在融资融券的资格上,几乎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是资金的富裕者,就可以参与融资,只要是证券的拥有者,就可以参与融券。而证券公司之间,同样可以相互融资融券;证券公司与交易客户之间,只要建立在“合意”的基础上,实际上也可以进行融资融券的活动,比如出借证券、使用客户保证金等等;银行的参与方式则以资金转融通为主,同时也向证券公司提供借券,而其他金融机构(养老金、保险公司等)则积极参与借券的转融通。这种信用交易主体的广泛性,源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发达。

2、信用交易体系与货币市场回购市场紧密联系

在美国的信用交易中,不仅融资融券主体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信用交易体系与货币市场、回购市场紧密结合。美国的货币市场基本上是对机构开放的,各个机构都能够在货币市场上进行交易,获得开展信用交易所需的资金或者证券。而在货币市场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工具就是债券回购。回购工具的广泛使用,源于美国透明的货币市场以及完善的信用基础。另外对于证券公司的短期资金需求而言,抵押贷款和融券也是广为采用的方法。

(二)日本的融资融券制度

日本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证券抵押和融券的转融通完全由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完成。在这种专业化证券金融公司的模式中,证券公司与银行在证券抵押融资上被分隔开,由证券金融公司充当中介,证券金融公司居于排它的垄断地位,严格控制着资金和证券通过信用交易的倍增效应。

为什么日本选择了由证券金融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模式呢?应该说,金融体系和信用环境的完善程度,往往与信用交易模式的专业化(或者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大凡金融市场越不发达、信用环境越薄弱,对专业化机构监控的依赖性就越大,这就是日本在战后发展中选择专业化模式的内在原因。

日本的专业化融资融券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证券金融公司的垄断专营地位

从负债结构来看,日本的证券金融公司主要是通过向资金和证券的拥有者融借证券和资金,来维持自己的转融通业务。同时日本证券金融公司的自有资本的比例很小,为2.5%。如此小的自有资本规模,只有在政府支持和垄断专营的基础上,才能够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行。实际上,由于证券公司不能够直接向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融取证券,其它金融机构如果需要借出证券,一般是要将其转借给证券金融公司,再由证券金融公司附加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后将证券融借给证券公司。而在融资方面,由于证券公司可以部分参与货币市场以及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证券金融公司对融资方面的垄断性要小一些,是一种“准垄断”的状态。

2.信用交易操作层级分明

在日本的专业化信用交易模式中,客户不允许直接从证券金融公司融取资金或者证券,而必须通过证券公司来统一进行。证券公司除了部分资金以外,也不能够直接从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那里,获得信用交易所需要的证券或资金。这样,证券金融公司便成为整个信用交易体系中证券和资金的中转枢纽。大藏省只要通过控制证券金融公司,就可以调控进出证券市场的资金和证券流量,控制信用交易的放大倍数。

3.日本证券金融公司在证券公司资券转融通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

导致证券金融公司转融资比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与货币市场的资金使转融通需求发生分流,证券公司越来越多地通过短期借款、回购等方式从其他渠道获取所需资金。但与转融资的情况相反,证券金融公司为证券公司提供的借券额占证券公司总借券交易额的比重却越来越高,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证券金融公司在转融券业务中的垄断地位。

像日本这种职能分工明确的结构形式,确实便于监管,也与金融市场的欠发达相适应。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资源快速配置的效率。

(三)台湾的融资融券制度

台湾的融资融券制度虽然是与日本相似的专业化证券金融公司模式,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实行了对证券公司和一般投资者同时融资融券的“双轨制”。

在台湾所有的证券公司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经批准可以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机构,其余的证券公司则没有营业许可。获得融资融券许可的证券公司可以给客户提供融资融券的服务,然后再从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而没有许可证的证券公司,只能接受客户的委托,代客户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融资融券。这样证券金融公司实际上一面为一部分证券公司办理资券转融通,同时又直接为一般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服务。

在“双轨制”的结构中,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既可以通过证券抵押的方式从证券金融公司获得资金,也可以将不动产作抵押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机构融资,因此,证券金融公司并不是资本市场和货币资金市场之间的唯一资金通道,而是专门以证券质押的方式获取资金的特殊通道。

从台湾信用交易制度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状况来看,基本上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证券金融公司处于既垄断又竞争的地位

在台湾的信用交易模式中,一方面根据台湾金融市场的欠发达现状,采取了专业化集中信用的形式,另一方面又力图在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出市场竞争的特点。台湾有四个证券金融公司,但并不象日本那样,一家几乎完全垄断市场,而是在信用交易提供转融资上展开市场竞争。另外,从资本规模上也比较接近。这种四家竞争的形式促进了证券金融公司的效率。由于近似有效的市场竞争,证券金融公司比较注重市场运作与风险的控制。

2.客户信用交易并非必然集中于证券公司,证券金融公司的职能逐步从转融资过渡到直接融资

台湾的证券公司只有一小部分具有信用交易资格,可以为客户直接提供融资和融券的信用交易支持,而大部分的证券公司只能接受信用交易客户的委托,转而向证券金融公司办理转融通。而客户也可以选择,是从证券公司直接获得融资和融券,还是直接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融资和融券。所以,证券金融公司在资券转融通业务日渐萎缩的情况下,更多地转向直接为个人投资者提供资券融通,成了一个市场化的融资公司。

3.证券金融公司的资券转融通业务日渐萎缩

台湾的证券公司,尤其是有信用交易资格的证券公司,在信用交易中越来越多地利用货币市场的融资工具,而逐渐减少对证券金融公司的依赖,这导致了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业务的萎缩。

二、我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现状分析

(一)我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现状

证券公司可支配资产的多少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因此,国内外券商都非常重视融资融券业务。由于我国股票市场还没有做空机制,因此目前国内券商尚无法进行融券交易。

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券商融资渠道比较通畅,券商的资产负债率相当高。如美林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95%,所有者权益仅为5%,这意味着95%的资金来自于别的融资渠道。一般说来,公开上市是国外许多知名证券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美国的十大券商都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其中不少还在多个交易所同时上市。此外,国外券商的融资渠道还有发行金融债券、进行特种信用贷款、同业拆借、票据融资、国债回购和抵押债券等方式。

相比之下,国内券商的融资渠道就显得乏善可陈。除自有资金外,我国券商融资的主要方式有:

一是同业拆借。1999年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为证券公司同业拆借业务提供了一条合法通道。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成员总数已经由1998年的171家、1999年的319家增加到2000年的464家,目前已经达到495家。2000年,信用拆借全年成交6728.07亿元,较上年增长104%。

二是国债回购。目前,我国国债市场由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两个相互分割的市场组成,大部分证券公司只能在交易所市场交易,而国债的最大买家——商业银行只能在银行间市场交易。从1997年起,我国国债市场就一直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交易所市场虽然交易活跃,但由于发行量小,债券供不应求,导致回购利率高企,特别是在新股发行时尤为明显,券商融资成本较高。2000年,我国国债回购全年成交15781.74亿元、较上年增长299%,现券买卖全年成交682.68亿元、较上年增长782%。

三是股票质押贷款。2000年2月13日,央行和证监会联合《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抵押向商业银行借款,从而为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提供了新的融资来源。股票质押贷款具有的乘数效应使券商能以低成本扩张并获取高收益,但券商提高了收益的同时负债也相对上升,风险也自然增加。因此管理层对该项业务作了较严格的资格认定,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券商获准进行股票质押贷款业务。

总体而言,我国券商的融资业务存在渠道窄、数量少、比例小的特点。融券业务至今还没有开展,债务融资也只处于起步阶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1999年的《证券法》第35、36、141条明确规定:证券交易以现货进行交易,证券公司不得从事向客户融资或者融券的证券交易活动;证券公司接受委托卖出证券必须是客户证券帐户上实有的证券,不得为客户融券交易;证券公司接受委托买入证券必须以客户资金帐户上实有的资金支付,不得为客户融资交易。《证券法》第133条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必须使用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也就是说,在我国当前的法律框架下,强调现货交易,既限制券商通过融资融券进行自营业务,也限制其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

(二)拓展融资融券渠道的必要性分析

在证券市场的起步阶段,券商自身的风险内控机制尚未健全,各种配套的监管措施尚未完善,因此从微观层次上看,严格的分业经营势所难免,但从宏观层次上看,银行与证券、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必须在最高层次上融合,这也是当今国际金融业的整体趋势。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育,以及应对加入WTO后国外券商的激烈竞争,拓展券商的融资融券渠道已是摆在管理层及券商面前的当务之急。

1、券商扩大可支配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证券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资产规模直接决定了券商的竞争力。我国券商与国外同行相比,其一大劣势是自有资本金不足,总资产规模小。如2000年我国101家券商的资产总额为5753亿元(含客户保证金),净资产总额为236.4亿元,平均每家券商的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仅为57亿元和2.34亿元。从1999年起我国券商掀起了一波大规模的增资扩股运动,但截止2001年底,券商总资本金才刚刚突破800亿元,平均每家不到7亿元。相比之下,美国1998年底券商总资本金达1045亿美元,总资产达19739亿美元(不含客户保证金)。2000年我国券商业务价值量排名第一的海通证券的营业收入为28.94亿元人民币,而同期美国最大的摩根斯坦利添惠公司营业收入为454.13亿美元,前者仅为后者的0.77%。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券商很快就要和国外的投资银行“巨无霸”在同一平台上展开公平竞争,这样小的资产规模,如果没有一条通畅的融资融券渠道的话,如何能与国际大投行竞争。

2、现有融资渠道的有效程度不足

从美国、台湾的融资融券制度看,券商的债务融资主要来自银行、证券金融公司和货币市场。其中,回购协议正在成为券商融资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渠道,逐步代替传统的证券抵押融资方式。而我国目前阶段由于货币市场的发展相对落后,交易工具的种类少,交易规模小,参与机构也少,而且证券公司自营帐户中以股票持仓为主,可以用来作回购交易的债券数量有限,因此,回购市场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券商的融资需求。拆借市场上融资不用证券作抵押,融资风险比较高,银行出于自身安全性考虑对融资额度有较严格的限制,因此同业拆借所能获取的资金是有限的。另外,同业拆借和国债回购都不能满足券商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证券质押融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银行很难对券商或投资者融资取得的资金投向进行有效的监控,加之我国股票市场实际运行过程的不规范性,因此监管部门对证券质押融资作了严格的资格认定和比例限制,使其至今仍处在起步阶段,市场规模很小。因此,我国现有的几种券商融资渠道,都由于其本身的缺陷性或政府管制行为,而不能很好地满足券商对资金的需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券商融资方式,或者改进现有的融资手段,使其能更好地为券商融资服务。

3、有利于活跃交易市场

与证券交易相关的融资融券属于信用交易,而信用交易可利用保证金比率这一杠杆,有效地放大参与市场交易的资金量,从而活跃交易市场。总体上说,我国股票市场的交投一直比较活跃。以1998年为例,纽约和东京交易所的换手率分别为69.9%和34.1%,台湾证券交易所的换手率为314%,而我国1998年为515%(上海A股,下同),1999年为428%,2000年为498%,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也高于台湾。我国股票市场能维持活跃的交易,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政府对股市的大力支持;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封闭性使投资者缺乏其他高效的投资渠道;三是我国股市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运行尚不规范,散户比例大,做庄盛行,投机性强。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以上三个有利于股市活跃的因素将逐渐淡化,同时一些新的市场变数已开始显现:一是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大量违规资金将撤离股市;二是市场扩容速度加快,对资金的需求增加;三是我国即将推行国有股流通方案,虽然方案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大量国有股的流通,无疑需要巨额承接资金。因此,未来我国股市的资金面并不宽裕,市场交投将逐渐趋于平和。而证券市场要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维持一定的交易活跃程度是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拓展券商的融资融券渠道,进而活跃股市交易,是应时之需。

4、建立完善的融资融券制度,能起到价格稳定器的作用

我国股票市场属于典型的单边市,只能做多,不能做空。也就是说,投资者要想博取价差收益,只有先买进股票然后再高价卖出,由此导致市场一味地追高,市盈率高企,股价远远脱离基本面。一旦市场出现危机时,往往又出现连续的“跳水”,股价下跌失去控制。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1年,我国股票市场的年平均波动幅度达40%(按上海综合指数计算)。而在完善的融资融券制度下,市场本身具备了价格稳定器的作用。其原理是:当市场过度投机导致某一股票价格暴涨时,投资者可通过融券,沽出这一股票,从而引致股价回落;相反,当某一股票被市场过度低估时,投资者可通过融资买进该股票,从而促使股价上涨。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完善的融资融券制度下,价格稳定器才能发挥作用。在没有融券交易的配合下,融资交易不仅不会起到价格稳定器的作用,反而会制造市场虚假信息,破坏市场供需平衡。因此,我国在建立融资融券制度时,应注意两者的协调发展。

5、从长期来看,通过融资融券沟通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有利于释放金融市场风险。

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是两个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关的金融子系统,供需的变化和市场的割裂将不可避免地在这两个系统中产生风险积累,如果风险长期得不到分散和消弭,将使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过度膨胀而危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金融风险已经不可忽视。一方面,银行存款大量增加,目前已超过7万亿元,且每年的增量在8000亿元以上,存款的迅速增加与银行“惜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导致银行单位资产赢利下降和总体资产质量恶化。另一方面,证券市场因其快速发展和高额回报所引致的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得不到很好地解决,于是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如银行资金违规入市、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及向客户融资融券进行非法交易等。这些状况说明我国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已具有相互渗透的需要和冲动,人为的割裂非但不能解决这种矛盾,反而会引发更大的风险和危机。因此,当前应逐步放开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管制,使银行资金能合法、受控制地进入证券市场,从而缓解和释放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

(一)主导思想:建立过渡性专业化证券金融公司

从美国、日本和台湾的制度比较中可以看出,一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的选择从根本上说是由该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的结构特征决定的。美国的制度是在市场的历史进程中自发地形成和发展,并由法规制度加以限定和完善的。日本和台湾的制度都是战后在证券市场欠发达、交易机制不完善、整个金融制度不健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其制度从一开始就有别于美国,具备中央控制的性质。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参与者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难以直接采用市场化的融资融券模式,而应吸取日本和台湾的经验和教训,建立过渡性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模式,等时机成熟后再转为市场化模式。同时,应注意到我国属于“转轨经济国家”这一现实,证券市场中仍有许多地方有别于他国,如国有股问题,A、B股问题,银行、券商、上市公司以国有控股为主等等,因此在建立自己的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制定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金融公司制度。

建立我国的证券金融公司应充分注意到其过渡性。从日本和台湾的经验来看,证券金融公司曾在活跃市场、融通资金和控制风险等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这种专营性的证券金融公司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它在融资融券市场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它越来越难以胜任日渐增多的市场职能,在运行中出现了业务大、责任重、风险集中的状况。因此,我国在建立融资融券制度时,从一开始就应明确市场化的融资融券制度才是最终的选择,建立证券金融公司只是一个过渡的桥梁。在制度设计中,应使其尽量精干并易于调整和过渡。在数量上,宜控制在3家左右;在功能上,应尽可能采取市场化的运行方式,减少政府过度干涉,防止权力和责任过于集中。

(二)建立证券金融公司的意义

1、有利于监管部门对融资融券活动进行监督控制

我国证券市场是建立在公有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对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所有市场都进行调控,这与美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自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美国模式中,风险的控制由市场参与者以自律为原则自发地实现。证券公司和银行直接发生个别融资融券交易,中央监管部门对市场整体的融资融券活动难以有及时而全面的了解,也难以对交易活动实行有效的监督;证券交易所作为第三者可以对融资融券活动的结果进行监督,但很难对交易过程实行监控,也难以防止交易双方发生不规范的内部交易。而专业性的证券金融公司,作为融资融券市场的唯一窗口,可以随时掌握整个市场的融资融券情况,并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完成对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服务。公司的性质、地位及其与监管部门的关系决定了它在提供服务时将履行严格的自律准则,降低风险和防范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2、有利于融资融券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证券金融公司模式下,各个银行将资金或证券贷给证券金融公司,再由后者转融给各个证券公司,这使融资融券活动的传递链单一化,在机制上比较容易理顺。相反,如果各个银行将资金或证券直接贷给证券公司,由于参与主体繁多,可能导致融资融券市场的无序化,不利于市场监管,尤其是对银行现有的管理水平及其人员的技能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银行与证券的存管、清算、登记等业务机构分属不同的管理系统,在协调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障碍,这也限制了银行和券商之间进行直接的融资融券活动。

3、有利于降低融资融券的系统性风险

融资融券不可避免地含带着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在我国目前融资融券制度和有关法律制度欠完备的情况下,银行出于对贷款安全性的考虑,对券商的融资融券需求可能显得不够热心。通过建立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凭籍其高于券商的信用水平以保证贷款和利息收入的安全性,可大大消除银行的顾虑,增强银行乃至整个社会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安全性的信心,从而有力地扩大券商的融资融券通道。

(三)证券金融公司的制度框架和运作机制探讨

1、自有资本的筹集

从股东结构上看,日本和台湾的证券金融公司的最大股东都是各类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交易所,这使证券金融公司具备了较高的信用水平和中立性,值得我国借鉴。未来我国的证券金融公司,可由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以及其它有实力的投资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共同投资建立。

证券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的设定,直接影响到其资产规模、信用水平和运行质量。台湾要求证券金融公司的负债总额不能超过其资本净值的11.5倍,相当于最低资本金充足率8%;相比之下,日本证券金融公司的同一比率仅为2.5%,其资本金比率很低,且债务中几乎全部为短期债务,要求高效率的流动资金管理技能。考虑到金融机构的性质及本着稳健的原则,我国证券金融公司的最低资本金充足率设定在8%比较适宜。

2、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能权限

融资融券的交易过程比较复杂,牵涉面也较广,因此美国、日本、台湾都对此作了非常细致和具体的规定。我国证券市场发育程度尚低,市场参与者自律性较差,因此更应事先制定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明确各方的权限和职责。我国法规的结构设计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主管机构,制定有关银行向证券金融公司提供资金的渠道、方式和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作为中央证券监管机构,制定证券金融公司向证券公司或投资者提供资券转融通的管理办法,并由证券交易所对有关交易、存管、结算等方面制定出细则作为补充。证券金融公司成立后,再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的总体法规制定出具体的操作规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度氛围。

3、业务职能的设定

证券金融公司是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资金通道之一。日本的证券金融公司只能向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而与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必须通过证券公司转融通;台湾实行对证券公司和一般投资者同时融资融券的“双轨制”,并对证券公司进行分类,只有约三分之一的证券公司有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许可,其它的证券公司只能为客户办理资券转融通。我国在设定证券金融公司的职能时,可同时借鉴日本、台湾的经验,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考虑制定以下分阶段的实施步骤:

(1)对券商的融资融券资格设限,只有那些具备一定规模、资产质量良好、守法经营的券商才有资格申请融资融券业务。券商规模控制在近期无重大违规行为的综合类券商。

(2)在证券金融公司建立之初,规定其只能向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而不得向后者进行融券,也不得直接向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证券公司可以向投资者融资,但不得融券。

(3)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如1年后),放开证券金融公司直接向投资者进行融资,但仍不得向券商或投资者从事融券业务。

(4)在我国的做空机制建立起来后,放开证券金融公司向券商和投资者从事融券业务,同时券商也可以向投资者融券。

当融资融券制度最终建立起来后,其运作机制如下图所示:

4、建立信用管理机制

融资融券交易有较强的倍乘效应,能在短时内大规模增加交易额度,从而增加市场风险。因此,为防止交易信用的过度膨胀,应设立一套有效的机制对其进行管制。考虑到我国的证券公司尚无办理证券抵押融资业务的经验而且自律程度低,与早期的台湾证券市场相仿,因此在设计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时,可较多地参照台湾的管理办法,注重对各个级别的信用额度的控制,强调以保证金比率为基础控制因市价变动形成的市场风险,以及以资本金比率为基础控制证券公司的债务风险。同时,对美国、日本的成功之处,也要有选择地学习参照。具体措施包括:

(1)可用作融资融券交易的证券的资格认定

不同证券的质量和价格波动性差异很大,将直接影响到信用交易的风险水平,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证券都适合作融资融券交易,而应对其进行资格认定。资格认定权可归属证券交易所。现阶段,可考虑规定流通股本在3000万股以上,股东人数在2000人以上,具有一定交易规模的公司股票才可以用来作融资交易或抵押。融券用的证券资格应比融资的证券更高,可规定流通股本在4000万股以上,股东人数在3000人以上。当然,在运行过程中,交易所应根据股票的市场表现和公司的情况随时修订具有融资融券资格的股票名单。

(2)对市场整体信用额度的管理

包括对融资保证金比率和融券保证金比率的动态管理。融资保证金比率包括最低初始保证金比率和常规维持率,借鉴台湾的经验,现阶段我国这两个比率可考虑设定在60%和30%。也就是说,券商在融入资金购买证券时,必须交纳60%的保证金,并把购得证券交给证券金融公司作抵押。当证券价格下跌导致保证金比率低于60%时,证券金融公司将停止向该券商继续融资,当保证金比率低于30%时,证券金融公司将通知券商补交保证金,否则将强行卖出抵押证券。券商的保证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符合条件的证券。当用证券作保证金时,还应设定另外两个指标:一是现金比率,即券商的保证金不能全部是证券,而必须包含一定比例以上的现金。现金比率可设定为20%;二是担保证券的折扣率,即用作保证金的证券不能按其市值来计算,而应扣除一定的折扣率,以降低证券价格过度波动带来的信用风险。担保证券的折扣率与证券的类型有关,政府债券可按10%计,上市股票可按30%计。

融券保证金比率也包括最低初始保证金比率和常规维持率,可分别定在70%和30%。其含义和融资保证金的最低初始比率和常规比率一致。

(3)对证券机构信用额度的管理

包括对证券金融公司的管理和对证券公司的管理。借鉴台湾的经验,对证券金融公司的信用额度管理可通过资本净值的比例管理来实现:一是规定证券金融公司的最低资本充足率为8%;二是规定证券金融公司从银行的融资不得超过其资本净值的6倍;三是证券金融公司对任何一家证券公司的融资额度不能超过其净值的15%。

对证券公司的管理同样可通过资本净值的比例管理实施:一是规定证券公司对投资者融资融券的总额与其资本净值的最高倍率,台湾规定为250%,考虑到我国证券公司的资本金比率远不及台湾,因此可考虑将这一倍率定200%;二是每家证券公司在单个证券上的融资和融券额分别不得超过其资本净值的10%和5%。

(4)对个别股票的信用额度管理

对个股的信用额度管理是为了防止股票过度融资融券导致风险增加。可规定:当一只股票的融资融券额达到上市公司流通股本的25%时,交易所将停止融资买进或融券卖出,当比率下降到18%以下时再恢复交易;当融券额已超过融资额时,也应停止融券交易,直到恢复平衡后再重新开始交易。

5、建立严格的抵押证券存管制度

证券存管是融资融券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资券借出方的资产安全。在美国、日本和台湾的制度中,美国的存管制度是最完善的,相反,台湾的制度过于僵死。因此,在设计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中有关抵押品存管的机制时应更多地参鉴美国的运作机制。其关键步骤包括:

第4篇:调整融资融券负债偿还规则范文

但是,哪里是我们新年中的财源?哪些是值得我们一年中都需要保持关注和投入的热点?这需要分析,需要预测。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恭喜发财”落到实处。

岁末年初,同样是预测的高峰期。

世界宏观经济预测、国民经济预测、行业景气预测……专家学者们为天下事殚精竭虑。而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微观的预测,那就是以单个的人或家庭为逻辑的起点,预测我们的来年。于是,就有了我们“2005搜财记”,就有了我们精心打造的“钱经搜索器”。

用理财的观点看世界,真正的财源隐藏在产品的细节中。

理财产品,在财富运动日常化、平民化的趋势中,扮演着第一重要的角色。因为有了理财产品,我们的创富行动不再是20年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英雄行为;因为有了理财产品,我们才可以通过持续、日常的行为,分享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财富。

在“钱经搜索器”的第一大部分,我们搜索的目标是各类理财产品,而我们输入的关键词,是“风险和收益”。

就像供给和需求是整个经济学的核心一样,风险和收益是理财的核心。我们每个人,自觉不自觉都是风险的偏好者或厌恶者,而在任何理财产品的背后,都存在着风险和收益的不同比率。在2005年,因为宏观经济的走势,因为理财市场的变化,每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的比率将发生新的变化。如果您是风险的偏好者,那么您可以找到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如回购不良资产、金融衍生品交易;如果您是风险厌恶者,您则可以在低风险产品上用足您一年的工夫,照样也会有所收益。

进入我们“搜索器”的产品,主要是金融类的产品。因为我们更经常的理财行为,与理财金融产品息息相关,至于实业投资、收藏等,则属于更加宽泛的理财,为了让我们的目标更集中,它们都未进入我们“搜索器”的视野。

个人理财,同时意味着人生态度的选择。您是工作狂,还是一位享乐主义者,这对您的理财行为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针对不同的人生态度,我们搜索出不同的与之相匹配的财源。这就是“钱经搜索器”的第二大部分。

存在决定意识。在2005年,您有多少财可以打理,这是个人理财的经济基础。理财,不是富人的专利,同时,我们也不认同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的理财空想。必须承认,现实的可支配收入才是您可理之财的基础。为不同的收入人群在现实可行的区域中寻找财源,提出理财建议和规划,这就构成了“钱经搜索器”第三大搜索目标。

理财,是一个产品“保鲜期”很短的市场,理财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期大多在30天之内。因此,我们的搜索集中于类别,而不是未来某个时间点上的某个产品――这是任何机构或个人都无法做到的。而对每个理财新品的追踪和分析,则是《钱经》杂志每期该做的工作。

“钱经搜索器”,第一次以个人理财为核心进行市场预测。预测,意味着风险,更何况是在创新迭出、竞争激烈的个人金融市场。为了降低风险――增大预测的准确性,我们邀请有长期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士成为“钱经搜索器”的操盘手。我们希望这种种努力,都能化作钱经人的“恭喜发财”,一句实实在在的新年贺语。

收益・风险不确定的美好

2005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将承继2004年诸多未尽的悬疑,在它的影响下,各种资产的价格也会处于微妙的博弈之中。对于初涉理财的中国百姓来说,新的一年充满了不确定性。

我们都爱收益,越高越幸福,但理智的理财者从来不会忽略如影相随的风险。不过,金融市场上,机会和风险,实际上没有明显的界限――仅仅取决于投资人对于自己需求的清醒认识。

你更爱风险的刺激,还是收益的稳定?多大的风险让你寝食难安或家庭不和?多大的收益令你变得癫狂而消化不良?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目标,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寻找具备个性平衡的理财产品,让不确定的2005年成为美好的一年。

目标:承担零风险

对于极度稳健的理财者而言,资产损失的风险仅仅来自于通货膨胀。但是,偏偏2005年,中国经济依然有可能在通货膨胀的阴影之下;连中国央行行长都在担忧,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很可能在2005年上半年转移到消费品上。因此,追求“零风险”的人们,2005年也不可以掉以轻心了。

好在2004年的负利率已经教会金融机构注意到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中补偿可能的通货膨胀损失;而且由于很多人在2004年沦为所谓的“负翁”,以及就业市场依然供过于求造成的工资水平增长缓慢,“零风险"理财人群将在2005年有所扩大,也促使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出更多可提供的保值性产品。

推荐之一:凭证式浮息国债

近几年,买国债已经成为老百姓主要理财手段之一,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本金安全和利息收入有保证。毕竟国债是金融产品里安全系数最高的,享有“金边债券”的美称。

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开始发行,以“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从投资者购买之日起开始计息,可以记名,可以挂失,可提前兑取,但不能上市流通;名义上利率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相当,但由于购买国债可以免缴20%的利息税,实际上这20%也就成为高于银行存款收益部分。同时,国债期限越长,超出同期银行存款的利差越大,对于那些保守的投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省心省力的选择。

2005年这一老产品将有新亮点。据了解,凭证式国债市场正酝酿着"换装",相关部门已在考虑将长期国债的利率改为浮动利率,或者是把利率与物价挂钩。浮动利率国债的票面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浮动,付息利率为付息期起息日当日相同期限市场利率加固定利差确定。

2005年,凭证式浮息债券一旦出炉,极有可能再次出现大街小巷排队买国债的场面。

推荐之二:递增的养老年金

要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购买递增年金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目前各大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递增型养老年金,即保险公司首年按一定标准向被保险人支付养老年金,以后每年年金领取标准按首年领取标准的5%~6%的水平递增。不难看出,这样的一个增幅对于温和的通货膨胀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防范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保费是保险公司分几十年逐渐收取的,并不需要立即支付所有的保费。因此,即使出现预料外的通货膨胀,所缴保费的相对价值实际上是越来越便宜,再加上一些险种采取的保额逐年递增或养老金逐年递增的方法,因此,在持续通货膨胀预期下,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养老计划作一个周详的保险计划,应该说对足了保守型理财人的胃口。

推荐之三:黄金现货交易

黄金从来都是最佳的保值与避险工具。黄金可以对抗长期性的通货膨胀和货币的贬值;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它与股市等投资工具是逆向运行的,即股市行情大幅上扬时,黄金的价格往往是下跌的,反之亦然。

对于那些保守的投资人来说,从纯粹的投资角度出发,标金和纯金币是投资黄金的主要标的。但黄金并非万能的投资工具。现在黄金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需求也相对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金价的空间不会像想象得那么大,不可能有太多的超额利润。

由于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政治、经济、国际汇市、欧美主要国家的利率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对黄金储备的增减、黄金开采成本的升降、工业和饰品用金的增减等等,都会对国际市场上的黄金价格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个人黄金投资者对黄金价格的短期走势是很难判断的,所以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选择一个相对低点介入,然后较长时间拥有,可能是一种既方便又省心的选择,如果以股市里短线投机的心态和手法来炒作黄金,很可能难如人愿。

迷惑选项:定期存款

2004年年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极度不匹配的问题,即贷长存短,在宏观调控,尤其是加息后,得到凸现,因此,可以预见,2005年,各行业银行将加大定期存款的营销力度。目前已经有银行在推销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业务中搭售定期存款的做法。

但是,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人都应该知道,在负利率的情况下,尤其是在随时可能进一步加息的情况下,长期锁定自己的存款收益率,是一件多么不明智的事情。

目标: 保住名义收益率

不是所有人都害怕通货膨胀,有人就喜欢温和的通货膨胀,认为它预示着套利的空间。其实关于通货膨胀,全世界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国际上一般认为,1%以下是没有通货膨胀甚至被认为是通货紧缩;1%~5%是温和的通货膨胀;超过5%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近些年来,社会零售物价指数稳步攀升,特别是家庭理财中的大项目――教育和医疗费用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上涨,即不到七年的时间就会翻一番。而即便是3%~5%左右这样温和的通货膨胀率,就可以在十八年内使个人财富缩水一半。但必须要有所心理准备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少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将有望伴随大家走过二十年的时光。

因此,正视这个现实,并根据不同资产对于通货膨胀反映时间的长短不同,从中套取超过通胀率的利差,不失为一个更加积极的选择。当然,有收益就会有风险,如果你无论怎样胆大,也至少希望保持住名义收益率的话,那么不妨尝试下面的理财产品。

推荐之一:人民币结构性存款

2004年年底,人民币理财已经一浪高过一浪,而且理财的手法也逐渐走向多元化。目前,一年期年收益率已经达到2.9%,两年期收益率为3.2%,均高于同期存款收益,投资范围主要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包括无信用风险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等。

但既然是理财产品,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就不能够承诺保底收益,更不能承诺固定收益,只能像信托一样,有一个预期收益,即收益的风险应当由投资者自负。

推荐之二:货币市场基金

最近一段时期,在各类金融投资品种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之所以销售火爆,与我国目前正处于“负利率”时期密不可分。特别是央行宣布加息后,基金公司针对人们普遍希望资本保值增值的心理,大量推出货币市场基金,成为投资人的“资金避风港”。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在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缺乏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基金的盈利能力势必下降,就像股市一直处于“熊市”导致股票型基金盈利下降一样。这种潜在的问题很有可能在2005年显现出来。

推荐之三:外汇存款

尽管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和升值的可能性,外币存款在很多人的心中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人民币的未来走势并不明朗,盲目的结汇未必是一个保值的良方。

相反,随着中国央行宣布上调一年期美元利率上限的同时,还决定不再公布美元、欧元、日元、港元两年期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改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两年期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外币存款的潜在收益可能还有所上升。

目前人民币存款依然为负利率,而美元及其他国家货币利率还有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还将进一步使存款人受益。据了解,汇丰银行两年期美元存款利率已经比其他银行高出0.0625个百分点,这是在国内居民存款首次出现利差。据估计,随着外币利率逐步市场化,美元以外其它币种,未来两年定存的差异还会更大。

推荐之四:记账式国债

如果说,凭证式国债在规避风险方面具有优势,那么交易所国债(记账式国债)则在收益补偿方面值得推荐。因为与凭证式国债相比,记账式国债可上市交易,不仅转让方便而且价格随行就市,有获取较大收益的可能。

投资国债的收益来源除了利息收入还有二级市场价格波动的价差收入。一旦升息,国债的市场交易价格必然下跌,尤其是中、长期债券,折价会更加突出,到时,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市场分批买入折价的国债。由于升息一般不可能一次到位,因此债券的折价幅度也就有可能越来越大,投资者就应该越跌越买。由于长期有升息可能,不建议投资者买五年以上的国债。

推荐之四:国债回购

国债回购交易是国债现货交易的衍生品种,是以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国债现货品种作抵押的短期融资融券行为,实际上就是资金拆借的一种行为。

国债回购是一项高收益且流动性较强的理财产品。国债回购可以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大类:正回购,以国债作抵押拆入资金;逆回购,将资金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拆出,这种方式风险更低、选择更多,也就是说,不买国债,照样获得高利息,照样没有利息税。据测算,一般情况下,回购收益率高出1年期定存50%。

推荐之五:分红险

购买投资型的保险产品,也是防御通货膨胀,并赚取更高额收益的一种选择。分红险一直是寿险业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的主力险种之一,它在保障风险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分红收益的保险产品,分红险产品兼有保障和保值功能。

2005年看好分红险,原因之一是由于升息减少了保险公司在连续8次降息后形成的利差损,进一步改善了保险公司整体收益状况,保险公司有可能将更多的可分配盈余分配给客户,使保户从升息中受益;另外,国务院"国九条"的颁布和保监会、证监会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保险资金的运作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不断拓宽。

因此,业内人士普遍预测,保险资金盈利能力将大大增强,投资性保险在通货膨胀预期下将被看好。

迷惑选项:保本基金

保本基金既有类似储蓄的本金保障,又可获得高于同期储蓄和国债的预期收益,是低息时代和股市波动期的理想投资品种,在国际市场得到广泛认可。"保本"是打动投资者的核心,因此投资者往往望“名”生意,而忽略了背后的风险。

保本基金一般通过投资组合和担保人制度的双重机制来实现保本。但是现实情况是,由于信息披露不健全,投资策略貌似大同小异,普通投资者很难评判;另一方面,国内现有保本基金无一例外由担保公司或国营大企业担保,其实力不敢高估;而在国际基金市场,银行被认为是保本基金的最佳担保人。

因此,建议投资人不得不抱一颗更加审慎的心。

目标:追求社会平昀利润效率

据统计,当前中国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大概在10%~15%左右。这的确是一个相当诱人的收益率,如果这个社会机制健全、信息通畅,交易成本为零的话,那么投资的收益率应该能够反映这个平均的利润率,但是,由于中国存在各种制度壁垒、交易成本较高,而且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要获得这样的高额利润,必然要冒着较大的风险。

而必须说明的另一点是,因为所谓的平均利润率实际为年收益率,所以,希望从金融资产中获得如上高收益的投资人必须有耐心和经济实力,长期持有某项资产。

但在2005年,把持住某项较高收益的资产组合本身存在一种悖论的可能。对于要获取高收益的投资人来说,自然希望持有的投资组合中包括那些高速增长的行业,但是由于中央已经明确将宏观调控进行到底的决心,这些行业又极有可能不断受到“调控”的打压。

因此,2005年,那些期望获得更高收益的投资人,不仅要有耐心,更要在构建资产组合时精打细算,分散投资。

推荐之一:外汇结构存款

外汇结构性存款是一种风险适中,收益稳定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目前这类产品的年收益率通常能达到6%,远高于目前银行的同期外汇存款利率。而且结构性存款的另一大优势是投资门槛低,相比期权等交易动辄上万美元,结构性存款最低只需要1000美元就可以起存,更为适合普通的外汇持有者。

现在市场上外汇结构性存款普遍采用的形式是与伦敦同业市场拆借利率(LIBOR)挂钩,根据LIBOR的变化确定到期收益的变化,通常这种产品的本金是安全的。

2004年年底,美元持续走低,预计在2005年上半年,美元地位问题始终都是外汇市场的重要议题。由此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美元以外其它货币纷纷登上市场舞台,加上各国国内扑朔迷离的通胀局势和利率政策,套利空间进一步加大,如果管理能力好,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可以进一步上升。

当然,美元利率的不断上涨,也使得美元的结构性存款面临较大的风险。由于投资者选择结构性存款,基本上要放弃提前支取的权利,利率一旦上升,投资者原有的高收益就会缩水,甚至可能会低于普通存款利率;而由于到期本金支取只能是存款货币,因此在此期间如果市场发生了不利于投资者的汇率变化,投资者也将面临汇率风险。

推荐之二:上证50ETF

中国第一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上证50ETF已经正式发行,属于开放式基金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理解为"股票化的指数投资产品"。多数分析师认为,ETF的推出对于蓝筹股投资理念的深入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上证50ETF推出后,上证50指数出现5%到8%的涨幅是可以预期的。

上证50ETF的推出有助于市场资金的焦点转向上证50指数成份股,从而促使部分存在着低估的上证50成份股因得到资金的青睐而最终实现股价回归。上证50成份股每隔半年可调整一次,而每次调整往往都蕴含着一定的投资机会,在调入指数前,均会出现交投活跃、股价上涨的迹象。

但由于上证50ETF的投资目标是等比例的上证50种成份股票,这样就很难制造单只股票的独立火爆行情。除非大盘彻底转好,上证50成份股才有可能走出联袂上涨行情,否则目前市场整体疲弱的状态难以改变。

推荐之三:价值型股票基金

希望获得高收益的投资人是不会放弃股市的机会的。

但是由于证券市场最基本的一些制度因素尚不能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解决,因此,2005年投资于股票市场,获得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最好还是通过机构投资者――股票基金。

股票基金分为增长型、平衡型、价值型三类,增长型、平衡型、价值型的划分标准是投资对象的盈利特征。其中,大盘价值型股票基金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抗跌性良好,最适合在市场低迷的时候选择。经过近三年的跌势,2005年应该是寻找被低估的价值股并建仓的好时机。

同时,类别表决机制以及鼓励分红制度的推出将大幅提高价值型公司的评价,种种迹象表明,价值型公司正在迎来它们的黄金时代。价值投资已从简单的大盘、行业景气度上升至国际比较下的竞争力选择,寻找世界级优势公司成为一个重要主线;其次,从基础原材料向服务类、消费类转移,这也是宏观调控下的必然选择;最后,目标投资组合公司从行业或板块群体选择向具有重回报、经营透明、法人治理结构清晰等特征的公司倾斜。

推荐之四:房地产投资

在通货膨胀预期下,投资于固定资产是一种传统的保值增值手段。但是鉴于房地产行业是当下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因此投资于房地产具有更大的风险。

但是由于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而且实际上,中国房改释放出来的住房需求依然没有完全被供给消化,强大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支持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实践证明,多年来的各项旨在压低房价的宏观政策出台后,并没有带来房价的下跌,相反房价一路上涨至今,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房地产市场在中国近几年都将是卖方市场,房地产商利益集团影响力强大。

因此,对于那些在近年内有真实住房需求的消费者,不妨通过购房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中国进入加息周期,推迟购买房产并不一定会博得成本的降低;而准备进行房地产投资的人,则需要进一步考虑房地产市场的地域风险。

迷惑选项:行业基金

行业基金在国外十分盛行,但是在国内,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一小类,行业基金在投资者眼中显得陌生倒也不足为怪。因此,只有那些具有一定专业分析背景的机构投资者,才能很快发现行业基金的投资价值,及早买入享受超额回报。

而那些对所投资行业并不了解,投资目的只是为了寻求高回报的人而言,2005年投资于行业基金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如必须忍受所投资的特定行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为国际市场或者国内调控造成的市场波动。

如果对行业基金的确情有独钟,还需多多关注经济动态和产业新闻;对所投资行业进行较深入地分析,同时具备一定的时间精力关注行业动态和个人投资组合的价值波动。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所投资行业基金的投资风险是否过于集中。事实上投资者在投资行业基金时往往构建一个投资组合,配置几只不同的行业基金,既可以缓冲某个行业的剧烈波动带来的损失,又能够享受景气周期不同波段中的企业成长。

目标:获得暴利

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为2005年的中国经济定下基调,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直接指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经济结构调整,简而言之,实际上是将社会资源在现有的经济部门之间重新分配,将某些行业过于集中的资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向其它行业转移。

这种类似于“劫富济贫”的做法从宏观层面来说,是保证整体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的需要;微观上,则必然会导致高速增长行业在资源供给减少后出现“饥渴”症状,而获得资源支持的新行业则会迎来利润的增长。

2005年,中国直接融资因体制顽疾依然难以走出低谷,银行信贷由于受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受到控制,市场对资本的饥渴不会很快得到改善。

不论是哪种情况,敏锐的“猎豹”们都嗅到令其激动的资本的血腥味儿。根据2004年民间融资的成本测算,它们获得20%以上的利润率是完全有可能的。

推荐之一:金融衍生交易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主要提供的衍生交易集中在外汇理财领域和商品交易领域,如: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商品期货等。

2005年可期待的衍生交易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的黄金远期和黄金期货产品,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等一批金融衍生品等。

推荐之二:中小企业股权融资

宏观调控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次变得十分的严峻。信贷控制实际上最终以牺牲中小企业的结局出现。

这一点已经引起包括央行和银监会在内的政府部门的重视。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就是为了便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风险定价。

无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一旦融资渠道进一步放开,中小企业扩大股本金的需求将会变得迫切。而股权投资是最能够直接享受行业的增长利润的。

推荐之三:专业信托

2005年,信托产品将进一步受到来自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冲击和竞争,从而可期待一些信托产品的创新。

毕竟,银行理财产品从构成、安全性到整个运作的方式,与信托产品还是有区别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安全性、流动性方面占优势;而投资信托甚至存在本金风险。

但是,信托产品有自己专属性的盈利领域和手段。据业内专家预测,2005年,信托业在竞争压力下求变,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就是产业投资信托基金。它是用一种基金管理的方式,也就是用委托人与管理人相分离的模式来对信托资金进行运用。这种模式可能给委托人、投资人带来的收益、回报和市场机会,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有差异化的优势。

目前有的信托公司已经建立了类似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与一般的房地产信托不太一样,包括在交易结构上、管理模式上、投资回报环节上、流通性和投资者的市场定位上,都已经脱离了原来那种简单的房地产资金信托模式。这种基金的模式尽管提高了投资人的风险,同时收益适当提高,大大超过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推荐之四:收购不良资产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改革的深入,不良资产处置到2005年~2006年,将进入一个高峰年。央行行长甚至指出:如果2005年不良资产处理不好,甚至可能出现金融危机。

除了两次剥离的不良资产存量以外,这次宏观调控下还有新的坏账在不断产生。这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任务的艰巨性,同时不良资产投资的市场也在进一步扩大。

如果资源配备得当,收购不良资产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暴利行业。实践中,300亿资产甚至仅花1亿多人民币就可以买到。这其中的盈利空间可想而知。

迷惑选项:外汇投机

2005年风险最大的投资莫过于外汇投机。尽管有上百亿资金在豪赌人民币升值,但是中国政府不得不为继续为改革买单而做出充分的国力准备,因此,绝不会轻易让真金白银的外汇储备资产人间蒸发。有国际投行专家猜测,中国可能会采取一种较为精明的策略,即其先会等待美元进一步贬值,然后再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并放宽人民币汇率交易区间。

“中国政府实行一篮子货币之前必须要等待美元跌至谷底,这样一来中国政府将达到一石两鸟的效果,即一方面提高了汇率的灵活性,同时看到投机者一败涂地,因为届时相对于美元,人民币将会贬值。”

族群・主义要感性,也要理性

现在中国有中产阶级吗?有,当然有,只是成分有些复杂――中产阶级、准中产阶级、中产生活爱好者、中产状态憧憬者……,济济一堂,虚虚实实,有着鲜明的阶段特色。

他们实力不同,段位不同,但都是规则生活和品质生活的身体力行者;他们情趣不同,层次不同,但都是圈子文化和族群文化的信奉坚守者。

2005年,我们决定在新“主义”的旗号下,为潜滋暗长的本土中产阶级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财源”。

新退休主义

――退休不是被动无奈届龄而退;退休是主动快乐大隐于市

中产阶级中有那么一群人,正值盛年,却从正在鼎盛的事业急驰轨道上抽身而退,抛开了如日中天的工作,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寻找到自己心灵的家园,而这就好似提前退休一样。他们认为,退休与年龄、事业都没有关系,那不是一种匆忙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惬意生活、梦想生活的开端。

“新退休主义”要素:

具有足够的物质实力和成熟的思考能力。

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和科学的保障计划,可以保证自己的财产持续稳定升值。

得到自己亲密爱人的支持和朋友伙伴的理解。

“新退休主义”语录:

不想在年轻时用健康赚钱,到老了以后用钱买健康,没有必要为了过高的物质需求把自己变成赚钱工具。

如果只是事业成功,而没有家庭生活的话,那人生就有了缺憾。

高压生活让人感觉不到生活的滋味,在达到基本的物质需求的保证以后,可以让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一些。

财源搜索:

新退休主义者充分重视安全因素,当突如其来的变故到来时,不至于因为现金流受阻,导致一筹莫展。因为基于安全感的考虑,他们很少把大笔资金用于短线投资,高风险是他们竭力避免的。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长线投资者,信奉巴菲特的“耐心”原则。

2005年,国债应该是新退休主义者的保留项目,他们可以选择在规避风险方面具有优势的凭证式国债,虽然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期的投资者很可能承受连续加息的风险,但是已有2005年凭证浮息国债闪亮登场的传闻,可以冲淡对央行继续小幅加息的担心;他们也可以选择在收益补偿方面更胜一筹的交易所国债(记账式国债),因为与前者相比,记账式国债可上市交易,不仅转让方便而且价格随行就市,有获取较大收益的可能。

黄金现货交易应该也是新退休主义者一个很好的避险选择。虽然上海黄金交易所还仅是一个现货交易为主的商品交易市场,有一定局限性,但相对而言,风险也较小,不会有进入即沦陷的痛苦。

人民币理财是2004年末几家银行新推出的产品,相信已经吸引住了新退休主义者的目光,建议2005年他们可以有所行动。从目前人民币理财投资范围来看,基本不会出现兑付风险,唯一的风险来自于央行继续加息,不过只要利用某些产品的“提前终止”权,在约定期限内提前终止,依然可以获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收益。

新退休主义者还可以考虑一批获得创新试点资格的券商新推的集合性理财投资产品,该品种对单个投资者认购最小金额大都有最低限制,便风险低,又处于保本型树立品牌的阶段,适合稳妥的投资者。

至于保险产品,结合保险与投资的万能寿险比较适合新退休主义者。投保时,保险公司会依据条款规定,在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与他们约定一个固定收益,按照公司的经营情况按期支付红利。

不动产也是新退休主义者不可以错过的投资项目。因为需要通过置业获得租金收益,所以具备概念和广告效益的明星社区比较合适,出租方便,收入也恒定。

新工作主义

――工作不是带薪受罪,工作就是赚钱游戏

中产阶级中有一群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他们代表着社会的中坚力量,大部分的社会财富都由他们来创造。对于他们而言,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却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这样的生活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而不工作的日子反倒不正常了,简直不能想象。

这群人从来没有想过要不劳而获,或者希望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事情。人们目睹他们“一切尽在掌握”的优越感,想象他们疲于奔命的工作强度,既羡慕又同情。其实,同情大可免去,新“工作狂”是真的享受全心投入的累与乐。

“新工作主义”要素:

性格内敛而刚强,生理上、精神上能够承受高压力和高强度。

受过良好教育,自觉更新知识,工作的自信来自技能的自负。

工作的幸福自己最懂,不用炫耀给不相干的人看。

“新工作主义”语录:

不习惯只与朋友喝茶聊天打发日子,只有工作,才有感觉。

工作和生活根本不冲突,只要合理安排,就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玩。

不努力工作,就没有资格奢谈生活品质的高水准。

财源搜索:

新工作主义者没有时间花钱,也没有时间理财。但他们积蓄甚丰,不惧怕风险,他们能够接受失败的事实并继续努力。他们不相信偶然,明白投资者与投机者之间的区别:前者进行的是一种技能游戏,而后者所运行的是一种随机游戏;前者需要智慧,而后者需要运气。

其他族群不敢轻易涉足的个人外汇理财,对于新工作主义者却并不复杂,其中的外汇结构性存款,更是适合他们风格的一款产品。只是鉴于2005年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基本博弈力量的变化,建议他们适当选择期限较短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以保持应付未来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2005年,新工作主义者还可以适当关注信托市场的创新。因为更多的专业化信托将会出现,专攻房地产的、专攻证券投资的、专攻风险投资的、专攻黄金外汇的信托公司,可以为愿意主动承担更大风险,但是期望获得产业投资利润的人群增添了新的选择。

另外,“叫好不叫座”的金融衍生交易似乎也只有这个族群有胆量尝试。2005年可望面世的黄金远期和黄金期货产品,以及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等一批金融衍生品,新工作主义者不妨多加留意。

至于投资房地产,对新工作主义者而言,通过租金获得收益的获利方式过于缓慢,他们应该寻找流通性好的不动产,机会一旦到来,及时出手,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顺利收回投资。

新节俭主义

――节俭不是锱铢必较,清心寡欲;节俭只是简单务实,合理配置

中产阶级中总有那么一群人,在消费总量没有变化的前提下,通过转移消费重点,优化配置着自己的货币收入。他们在实用的耐用消费上花钱毫不手软,在虚荣的场面消费上捂紧钱袋。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没车没房,却穿着名牌到处招摇,简直太傻了!

他们是一半奢侈,一半节俭的“两栖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领域运用了不同的消费预算策略,并用一方的收敛节俭来支持另一方的支出花费,从而顺利实现了局部消费水平的升级换代。他们犹如两栖动物,在水域和陆地分别按不同的规则来生活。

“新节俭主义”要素:

具备精明务实的理财意识。

选择较低的消费频率和单次较高金额的消费。

坚持原则,自律而理性。

“新节俭主义”语录:

要猜一个人的富裕程度,先问他住在哪里,再看他开什么车,但绝不会看他穿什么。

顶级奢侈品只会在顶级社交圈中出现,中产阶级保障生活便利舒适才是第一位的。

只有简单的生活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生。

财源搜索:

在获得稳定的高回报率之前,新节俭主义者乐于尝试各种投资手段,因为他们相信通过理智的选择和持续不断地努力,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之路。他们从来不惧怕学习新的知识,无论是炒汇还是投资基金、股票,认真研究之后就义无反顾地下了“赌注”。

对于理性的新节俭主义者而言,升温迅速的货币市场基金比商业银行新推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更有优势。因为货币市场基金可以随时赎回,具备非常好的流动性,透明度也高,有的甚至还可以随时转换为其它类型的基金,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差异化替代品,显然更加符合他们的要求。当然对于新节俭主义者,诸如上证50ETF、价值型股票基金等基金产品,只要有足够的精力投入,获利机会也会不小。

2005年,新节俭主义者还可以继续关注基础设施类的信托产品。一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周期短,有政府担保背景,而且收益颇高,相比处于创新阶段的产业投资信托基金,更让他们心中有谱。

有心的新节俭主义者甚至还可以关注企业可转债。可转债作为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稳健型投资产品,其实也适合大众投资,虽然目前还不是很普遍,但精明的他们仔细算计后,相信会有先行一步的可能。

知名品牌的特许加盟,也是新节俭主义者不错的选择。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企业扩张和个人创业途径之一,特许经营制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餐饮美食、汽车服务、教育培训……都有不错的机会,就看他们精力够不够用。

新奢侈主义

――奢侈不只是物质追求,奢侈更是生活体验

中产阶级中还有那么一群人,总在思考尽可能多的花钱理由和实施形式,并使自己最终获得终极程度的满足。他们排解郁闷的办法只有两个――拼命赚钱,使劲花钱。这两件事最能使他们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既然精神诉求永远高不可攀,那就用物质消费来帮助实现。

这群人不是“暴发户”,他们只是认定,如果花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有质量、更容易得到满足的话,就是一件值得去做的大好事。他们的境界其实不俗――奢侈的经历也并非要高人一等,有时候很可能只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不管是出外旅行、在农场逍遥数日、陶醉于艺术或是仅仅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新奢侈主义”要素:

事业至少成功到可以维持住今天的奢侈。

相信奢侈经历可以熏陶出气质和自信。

明白炫耀财富已不再是奢侈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平时难得收获的生活体验。

“新奢侈主义”语录:

其实奢侈的定义总是相对的,既取决于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也取决于每个人的心理感受。

提起奢侈,就联想到毛皮大衣、劳斯莱斯和劳力士,这也太老土了;我说的奢侈是,亚欧大陆跑了一半,最近刚从不丹自费旅行回来。

又透支了,明天、明天的明天怎么办?不去想了,总会有办法的……

财源搜索:

新奢侈主义者是中产阶级中的“孩子”,尽管拿着不菲的薪金,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随性的欲望。理财不是他们的爱好和长项,他们懒得计算投资回报,不愿意为了多生出几个百分点的资本收益而学习更多的金融知识,实践更多的理财手段。

他们大多奉行的是“无过错原则”――“既然我在理财上采取无为的态度,那么就不可能出现令人后悔不已的投资失误;既然没有失误,就不该有损失。”

即便新奢侈主义族群中还有少数涉足理财的异类,但亦只是冲动之下随性而为。好在他们面对“过错”,有着令人叹服的心理素质:投资失败并不可怕,不过是多了一种生活体验。

2005年,爱新鲜的新奢侈主义者其实可以尝试所有的金融工具,但前提是必须强制他们按期缴款。如此筛选下来,似乎只有诸如基金定期定额计划这类“约束”性产品最适合他们。每月划款,数额也不过大,还可感受一下投资的乐趣,体验加收益,双重惊喜会让他们心动。

不过,对于新奢侈主义者而言,最合适莫过于艺术品投资,享受、理财两不误。所以建议他们面对一笔尚未规划去处的新收入,赶快列出“收藏艺术品”的豪华清单。

收入・支出“闲钱”舞、舞、舞

高收入、中等收入与低收入的字眼越来越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其实它们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各地也不尽相同。比较主流的话说是:年总收入不超过当地家庭收入平均值的50%~80%为低收入家庭,不超过平均值80%~120%为中等收入家庭,而平均值120%以上的则是高收入家庭。

其实,从理财的角度来看,这一标准划分对于实际操作并无太大意义。一个家庭除去日常衣食住行的必要支出,以及一些很难避免的机动支出,余下的“闲钱”才是理财意义上的可支配收入。由此,对于高中低收入群体,我们大致划定如下标准: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元为低收入,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5000元为中等收入水平,月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以上为高收入。

我们2005年的重要任务,就是让每个收入群体的“闲钱”都能快乐起舞,“舞”出花花的真金和白银。

低收入:用心才会赢

低收入阶层群体普遍有这么一种倾向:收入较低,不需要理财,资金量只有那么一点点,日常开支都还手头拮据,哪来的“财”来理。其实,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更应该巧动心思,学会理财技巧,只要长期坚持,照样能有所收获。

人群特征:

低收入阶层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的主流人群。

多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既不特别富有也不贫穷。

是市场消费主体,青睐价廉物美的商品。

行动准则:

理财当以“勤俭节约”为原则,以“快快乐乐”为宗旨,以“松弛得当”为基调。

应根据家庭收支稳定情况留出一定的应急准备金。

理财观念仍应以“储蓄”为主,应当高度关注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投资到期回收,由此保证家庭收入的良性循环。

理财建议:

1. 固定存款进行投资,使其每年都能有稳定的收益。比如,可以考虑从家庭总支配收入中每月拿出2000元存成零存整取。目前一年期的零存整取存款利率为1.71%。

2. 在家庭存款中,还可以分流出一部分,投资于国债。因为国债免利息所得税,可以获得高于同期同档银行利息的收益,做到保证收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强化家庭经济的安全系数。可转换债券也是个不错的投资方向。这种债券平时有利息收入,在有差价的时候可以通过转换为股票来赚大钱。投资于这种债券,既不会因为损失本金而影响家庭购房的重大安排,又有赚取高额回报的可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方式。

3. 零存整取的固定存款,也是为购房首付款作准备。如欲购房,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二手房和经济适用房或城乡结合部的房源都应是惠而不贵的绝好选择。可以用二十年八成组合贷款,以减轻还款压力。

4. 可以考虑积攒余钱,用于购买货币型基金。由于货币型基金风险极小,适合这部分群体投资。每年收益率基本能保持在2.5%~3%以上,再加上可随时买卖,而且没有手续费,因此特别适合追求安全性和稳定性收益的资金。如果有4万元余钱,每年的收益至少在1000元以上。当然,如果有余力,可以根据个人的抗风险能力和偏好选择一些投资型基金。

5. 健康投资。因为收入不高、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低收入的更应该买些保险,给家人一份保障。一般医疗保险远不能弥补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至少应购买重大疾病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类保险。而不建议购买投资型寿险,因为这类保险要求较高的保费,并需投保人来承担投资的风险,并不适用于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可以购买10年交费期的国泰康宁定期保险5份,年交费4950元,分摊到每个月只需400元。另外购买5000元保险金额的附加疾病住院医疗保险,年只需支出312元。

6. 可以买一些彩票。“我拿金钱赌明天”,花些小钱,做个好梦。

中等收入:订做明天的午餐

中产阶层是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词语。他们有日渐鼓起来的钱袋子,厚起来的家庭财产。然而,与普通老百姓一样,收入丰厚的中产阶层也会感到生活的沉重压力。要想过上轻松自在又后顾无忧的生活,中产阶层一样要学会理财。订做明天的午餐,理财是必须的。只有良好的理财观念和理财习惯,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使自己过上有规划而轻松的生活。

人群特征:

拥有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有房,中低档轿车。在大城市里主要是既非富豪又不掌握很大权势的白领阶层。

家庭属于稳健增长型,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未来收入丰厚且稳定,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

家庭负担并不重,但必须预备诸如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偿还贷款、准备子女读书基金、自己养老基金等种种支出。

行动准则:

根据目前状况和短期需求,注意资金使用方向,拓宽投资途径,促进资金增值。

应预算子女支出,积累足够的小孩抚养费用及今后的教育基金和相关保险费用支出。

养老成为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应从现在开始囤积退休金。

理财建议:

1. 首先,应划出部分资金投资于稳健收入项目,如购买国债、储蓄,以提高不动资金的收益率。比如,民生银行的“钱生钱”储蓄理财服务,活期账户最高限额为20000元,定期组合账户的比例可以这么分配:三个月定期10%,半年定期30%,一年定期40%,两年定期20%。央行在加息后,人民币理财浮出水面,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来自于具有未来稳定现金流的国债、金融债及央行票据,收益较佳,如民生银行的“民生财富-人民币保得理财”产品,其半年期、一年期收益率分别为2.78%、3.24%,比同期限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0.71和0.99个百分点。

2. 这部分群体家居资产即房产占有较大的比重,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靠近商业区或居民密集地段的小户型、二手户除了居住价值以外,还有商业价值。可以将闲置房产用于出租,在出租三五年后,再次贷款买房,以今天的房产积累资本,为将来换房提供相对宽松的资金保障。如果对金融性质的投资感到风险太大,可以考虑房地产投资,尽管有关房价泡沫的争论此起彼伏,但购买中低价房不可能出现折价。

3. 中等收入家庭保险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0%~15%比较合适,年保费支付额在1万元以内。建议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保险、定期保险,如购买保额为20万元的万全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保费分20年交,每年交费8230元。或者买些分红险,风险比较低,中长期回报较高,可以作为分散风险的一种理财工具,如投资于国寿鸿泰两全保险,既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还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4. 教育投资。教育储蓄免利息所得税,但是受到最高限额的限制。可以给孩子投保少儿教育类保险,等孩子到了上中学、大学的年龄时能得到整笔的保险金,可以解决孩子将来上中学、大学的高昂学费。

5. 适当做些外汇买卖或中线股票投资,但风险投资总额一定要量入为出。保本基金是不错的选择,每个月的盈余部分可以用来陆续购买。根据市场行情,择机投入到风险相对较小的基金中去。基金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购买经营管理和业绩优良的基金公司推出和操作的股票型基金,如此不断滚动前进,不断增大投资基数,以不断获取资金的最大收益。举个例子,华夏回报基金,该基金以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98%为基准,只要基金超过这个收益就对持有人分红,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的半年时间内,已4次向基金持有人派发了1.98%的红利,取得了超过同期银行存款收益8倍的成绩。

6. 黄金和白银产品也可以重点关注。目前美元不断贬值,黄金这种硬通货持续坚挺走强,黄金价已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价,每盎司高达488美元。而白银产品是去年收益最佳的投资品种,如果你去年年初持有的话,到现在已取得1.5倍的增值。

7. 信托产品(特别推荐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可少量购买,这类产品的最低门槛就要5万元。信托产品的风险和信息披露类似于私募基金,最大缺点是流动性差,千万别以为是债券,这里不做推介。

高收入:“钱生钱”是关键

拳王泰森从亿万富豪到破产告诉我们,如果不善于理财,不善于打理自己的钱财,高收入阶层照样也会成为无产者。金领高收入阶层尽管收入不菲,如果不会科学地规划收入支出,也不能达到高收入应享有的生活水平。

国内20%的人掌握着80%的金融资产,他们就是属于这20%,在公司一般是O一级人物(如CEO,COO,CFO,CTO)。他们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有较高的收入,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人群特征:

生活讲究安逸,购买昂贵的消费品。

拥有高档房产,开私家豪华车,经常到海外旅游。

相当一部分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而拥有自己的公司或企业。

行动准则:

在组成你的个人资产过程中,要使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这三者大体处于平衡状态。

应当关心税制的执行以及变化情况。每个月工资收入2万元,就需缴纳个人所得税3000元,税制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到你的所得,以及理财所得。

如果有必要改变你的积蓄方针,请不要犹豫,变化投资方向和注重投资安全可使你更好地应付各种形势。

财源搜索:

1. 投资资产的50%可以集中到股票、房地产等风险资产上,从理财的角度看,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家庭,应该将更多的资产投入到风险较大但同样收益也更大的股市房市中去。重组你的资产组合,善用已有资本金及每月盈余进行中长线投资,把不动产、贬值资产转为增值投资性资产。但建议不要购买过于昂贵的住房进行投资。

2. 可以保险投资组合,一方面可以避开繁重的利息税,还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红利收益。应尽早调整目前的资产分配状况,将一部分积蓄按月或年交的形式用于其他投资和购买保险。

3. 20%的各类外币资产。近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汇率变化无常,投资获利机会大增,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汇市的火爆。相信2005年的世界汇市也不能平静,风云变幻的汇市将带来更多的炒汇机会。

4. 实业投资。在深圳、北京等地出现了买铺零首期的承诺,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新的“产权投资理财”方式采用投资者投资置业、拥有完全真实的产权,而交由经营公司统一出租、管理,最终让投资业主稳定收益的模式,保证了收益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