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行业swot分析范文

机械行业swot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行业swot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行业swot分析

第1篇:机械行业swot分析范文

【关键词】塑料产业 SWOT分析 宜黄

近年来,宜黄工业园区塑料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地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宜黄工业园区塑料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优势分析

初具规模的产业优势。宜黄工业园区是江西省塑料制品产业基地、江西宜黄塑料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基地。塑料产业是工业园区的龙头产业,已基本形成塑料再生粒子、塑料包装袋、集装吨袋、遮阳网、医疗器械包装袋、工业品包装袋和日用品塑料为主体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其产业化、集群化、规模化已逐步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逐渐凸现。到2012年底,塑料企业总数达到85家。园区无论是从企业数量、规模还是从产业链的完整度上都凸显了一定的集群效应,产业优势显露。

完善的功能配套。近年来,宜黄工业园区致力于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人才培训等服务。以“服务范围纵深发展,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为目标,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平台共享、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了宜黄塑料交易市场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园区服务功能,提升园区品味,打造高效工业园区。

产业承接优势。自金融危机后,浙江台州的塑料企业出现了产业转移的趋势,其完整的产业链也成为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争夺企业投资的优势。宜黄县位于抚州市南部,宜黄县城至崇仁火车站36公里,至向莆铁路抚州站60公里,至南昌昌北机场180公里,处在以南昌为中心的2小时、以抚州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而且随着抚吉高速的开工建设,至福州、厦门等地都只要3小时左右,区位条件将更为优越。宜黄快速发展中的塑料产业和便捷的交通将为承接台州塑料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优势条件。

二、劣势分析

产业链上游亟待突破。宜黄工业园区塑料产业虽然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企业主要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以塑料再生粒子、塑料包装袋、集装吨袋等为主,在工业交通及工程塑料制品、建筑塑料制品和塑料节水器材等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比较少。而且还存在企业技术支撑不够,研发投入较少的问题。

龙头企业偏少,品牌效应缺乏。培育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基本条件。宜黄塑料产业缺乏大规模龙头企业的带动,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上均缺少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龙头企业,缺乏国内外知名的产品品牌,致使塑料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塑料产业的发展速度。

产品附加值较低。宜黄塑料产业现阶段还是处于成长阶段,产品主要为塑料再生粒子、塑料包装袋、集装吨袋、遮阳网、医疗器械包装袋、工业品包装袋和日用品塑料等。这些塑料制品只是中、低端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低附加值问题将成为隐患,这将使宜黄塑料产业长期发展受制。

三、机遇分析

塑料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下,塑料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大力发展农用、包装、建筑塑料和汽车、电子用工程塑料,继续努力自主创新,以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塑料的再生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塑料行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大,国家政策的帮扶也将增加,将更加促进这个行业的快速进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未来一段时期内塑料行业必将高速发展。塑料产品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使得很多投资商看准了这一市场,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

十大行业调整和振兴的机遇。2009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些规划的出台,几乎都包含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用意。其中,汽车、电子信息、轻工等多个行业,都是塑料制品的使用和消费大户,将对塑料及塑料机械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此外,塑机产业与纺织、钢铁等行业也有一定关联度。因此,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对于塑料机械行业的发展来说是另一个重大的机遇。

政府优惠政策出台,塑料产业发展环境良好。宜黄县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从事资源循环产业发展,在税收上给予减税、免税或返还企业所得税等不同形式的扶持。把产业招商作为推进赶超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并出台了一些相关专项政策和措施加以扶持,规定对新办资源再生利用生产企业在用地、资金、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中、下游产业进入壁垒小,适合宜黄招商引资。通过对塑料产业链的分析,可以看到中、下游企业产业进入壁垒小,这有利于宜黄县工业园区积极招商引资,将大量的资金引入园区。宜黄县的塑料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完善的发展基础有利于宜黄招商引资,引进更好的项目。

四、挑战分析

国内塑料产业竞争激烈。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湾地带。全国位居塑料制品产量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及辽宁五省。各地都提出了发展塑料产业规划或构想,制定了多项促进塑料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地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一大环境,宜黄工业园区塑料产业内部正在整合,发挥自身的特点,努力扩大所占的市场份额。

产业发展支撑理论基础有待提升。塑料产业集群建设需要先进的产业集群理论予以支持,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科技企业的成活率,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但是,目前江西宜黄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理论支撑力量还相当薄弱,园区塑料企业间缺乏信息交流,互动能力差,高规格的自主创新服务平台还没有建立,这些都给江西宜黄塑料产业集群规划建设带来不小的挑战。

产业转型力度有待提高。鉴于宜黄塑料企业大部分都是从浙江引进过来,为更好适应市场及行业的发展,塑料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从企业层面来说,一是要具体分析,确定适合自己的转型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功能创新、价值链跨越等模式,量身定制适合的转型模式。二是要科学规划,明确适合自己的升级方向。在工艺创新方面,应着力实现机械化和精益化;在产品创新方面,应向多样化、功能化和小型化发展;在功能创新方面,应努力转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理念。三要优化整合,找到适合自己的突围路径。政府层面所需要做的就是内培外引,壮大升级主体;多措并举,培育升级要素;重点扶持,加快升级步伐。

五、小结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江西宜黄工业园区塑料产业的发展既具有很好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也具有许多挑战与不利因素。因此,江西宜黄工业园区要想突破发展,取得领先地位,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整体谋划、联动发展,培育龙头、引导发展,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加快集聚,集约发展,创新机制、开放发展,循环利用、持续发展,从而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2.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

[3]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

[4]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工业园区推进产业集群促进集约发展的指导意见(赣府厅发〔2011〕65号),2011.

[5]抚州日报.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第2篇:机械行业swot分析范文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充足的国家,其中,农民工约1.5亿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涌的一支新型劳动军,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占我国产业大半数已上。据调查我国木工机械企业生产中,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但由于受到世金融危机的影响,多数企业经济滑坡,到2009年春节有2300万人返乡。这种现象已引起国家足够重视,宣布了一系列旨在减轻农民工及家庭的新措施。作为企业应十分重视企业劳动力的充分使用,推进企业稳定、快速发展。尤其在企业处于低谷时,要作好人力资源的稳定工作,切莫存在短期行为。我国工业快速发展也与劳动力较国外便宜分不开,近几年国外到中国兴办企业,与中国劳动力廉价也有关。

为挽救世界金融危机为我国将带来的经济损失,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如:经济转型(生产型转向服务型);提升产业结构链;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带动金融发展;加大环保与节能型企业投资等。企业要及时了解国家出台的各类相关政策,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家给于的优惠政策,推进企业快速发展。

加强企业建设提高市场竟争实力

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企业的强势决定于企业家本身能用科学的方法及发展规律,长远的去管理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知道如何去应对,在经营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用自己英明的决策左右市场,而不是复杂的市场形势左右企业。保证企业能在残酷的市场竟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取决于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实力。企业的实力是长期建设与发展的结果。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长远发展规划:

1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实践证明,企业只有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才能按照国际惯例对企业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生产活动才能排除人为因素,靠制度进行管理,产品质量才能达到标准规定,市场才能稳定,同时也会赢得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竟争能力。目前,木工机械生产企业有近200余家已通过了该项认证,同时,收到很好的效果。充分证明了认证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目前尚在观望的那些企业要加速进行这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一门科学,同是又是一项管理技术。

是生产社会化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市场经济,促进贸易的技术纽带;是构架现代技术发展的平台和通道,也是现代技术竟争的关键;是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我国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于1982年成立了全国人造板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又于1986年成立了全国木工机床与木工刀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施的木机床标准共189项;我国已经实施的人造板机械标准共327项;板式家具机械标准64项;竹材加工机械标准84项。总计664项,完成数为总计划数的22%,尚有大量的标准需要制定。。作为生产企业应积极参与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3加强规划的建设工作

企业应及时了解国家和行业总体规划,制定企业自身长远和近期发展规划,按照国家和行业发展规划,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确定新产品开发和组织生产,克服无计划、无目标盲目实施生产的行为。

4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竟争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环境,信息化已经成为广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践证明,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到位,就会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市场变化,而作出迅速的反应。以此占有市场先机。谁拥有互联网谁就拥有了信息,谁就能占据有利竟争地位。信息化会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广阔的视野空间。同时会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搞好信息化工作,企业首现要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重视建设队伍的稳定,保护好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其次是建立现代化的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再其次是搞好信息化的设施建设。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讯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

5加强企业技术创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处于这个时代,中国木工机械的企业最需要创新力和技术创新精神。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创造、发明、创新的历史。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生产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国民经济支撑产业的木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的就是创新,没有创新,行业就不能向前发展,就不能实现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据资料介绍,我国现有企业约1000家,其中,中小企业约占90%,这些企业中自主创新的能力情况也不同,但普遍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5.1中小木工机械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技术创新指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占领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由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导致经济层面的新变化。其一,就技术层面和微观层面来考察,企业的技术创新导致一大批新兴高科技企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其二,从市场层面来考察,企业的技术创新使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其三,从资本层面来考察,企业的技术创新形成新的融资方式;其四,从宏观层面来考察,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政府经济政策和制度的创新。据资料分析中小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源,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研究也表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大型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与中小企业的特点有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具有的特点如下:

(1)规模小、管理成本低。

因为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采用都是直线性管理模式,管理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企业内部容易建立一种融合的人际关系,管理层和技术层容易达成共识。

(2)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中小企业不需要制定繁琐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计划,员工的分工相对灵活,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不时地变换岗位。因此,员工有更多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3)对市场信息反应快。

中小企业由于内部管理层次直接,因此,对市场信息反应快,可以避免大企业掌握信息失真和反映迟钝的现象。这就叫“船小好掉头”,因而,管理效率高。而且中小企业在决策时,由于管理层次简单,管理直接,减少了决策成本,提高了决策效率。

(4)受传统的经营理念束缚,在市场和竞争中,更容易接受新的经营理念。而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试验成本低。

因此,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起着极为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水平不亚于大型企业,而且在数量上也占相当大的份额,许多被认为是现代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与发明都是中小企业完成的。以美国为例,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技术创新和科学发展项目中,有50%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美国评定的20世纪最重大65项发明创造都是中小企业和个人完成的。中小企业每个员工的创新平均率都比大型企业高1.38倍,其中,比较重要的技术创新比大企业高,小企业占所有制造业产品创新的55%。正是中小企业具有以上特点,所以,西方各国政府为了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定了很多政策和法律来刺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5.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

中小企业在我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在满足社会需求、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就业出口创汇、增加税收、维护社会稳定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占得比例还比较低,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障碍:

(1)认识错位。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只有大企业才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生产条件落后,与大企业争能源,争市场,因而,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这种观念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2)政策和法律错位。

从政策层面上看,尽管近些年来对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然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由于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是按经济成分和行业划分的,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实际上会造成不同的经济成分,不同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平等。在法律方面,还没有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方向。

(3)资金严重制约。

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制约,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在体制外运行,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政府项目,都很难到达中小企业的需求,资金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由于缺少经费,企业既无资金购买基本科研设备,也无能力聘请高级开发人才。另外金融机构为中小业提供的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建立。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显得异常突出。另一方面,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信息成本比较高,也是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需对贷款的企业进行资信审查,贷款发放之后,要对所贷方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监督,这些都依赖于所掌握的关于企业从事项目的质量、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信息,银行由于采用多级分支行机制,很难对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建立足够的信息积累,因为,中小企业的信息缺乏透明度,使得贷款风险增大。所以,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往往很难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

(4)人才的约束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技术人才,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技术人才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因为目前中小企业存在很多问题,如住房、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使得技术人员很难得到才能的发挥,其人员及技术成果很容易流向大企业,造成中小企业的经济损失。

(5)服务方面的制约。

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建立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系统,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处于自发状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很少,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遇到的困难很多。

5.3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复杂的工作,既要立足中国国情又要借鉴外国外先进经验,实施求是地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为此,必须搞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转变观念

政府和各级部门都要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从思想观念上重视发展中小企业,用正确的观念重新审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排除不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推动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事业的发展。

(2)体制保证

应该建立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要保证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具有同等的市场地位,保护平等竞争,积极推行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创新成员分享制,让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保证科技创新的物质回报,增强中小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介决中小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3)资金扶持

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除了政府加大专项资扶持金扶力度外,更主要的要培育资金市场,同时应探索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体系和中小企业的信用联盟,在联盟中取得双赢的效果,还要大力的培育金融市场,加快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步伐。

(4)加强体系建设

企业主要领导要有技术创新的强烈意识,真正把技术创新当作企业第一生产力抓紧、抓好。要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抓技术创新,并有得力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健全管理组织和机构,没有管理就没有、就不能整合有效资源,企业在应对日常的技术工作之外,还应投入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为企业永续发展做好战略储备,要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科技人才搞好研发提供平台,要实施工程师再造工程,组织技术工人到大专院校、研究所进修、参加短期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建设一支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同时,要分期分批组织科技人员出国进行国外新技术、新产品的考察和技术交流,以开阔眼界,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新要求。

(5)实施激励机制

企业的负责人要把激励机制看作是企业搞好技术创新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回报率,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创新考核奖励办法,逐年提高技术创新奖励份额,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重奖,要逐年提高科技人才薪酬,在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的同时,还要积极为科技人才争成果、争地位、提供广阔的个人成长空间。要建立科技人才选拔机制,通过笔试、民主测评和演讲答辩的等方式产生一批优秀的科技管理人才,在企业内形成浓厚的技术创新的氛围。

(6)组建产学研科技联盟

产学研科技联盟能够为科学技术提供技术创新平台,为整合资源提供纽带,为借力发展提供通道,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要找到合作对象和学习标杆,积极开展“科技创新333工程”,即每个公司至少至少与三家大专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至少与三家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至少与含行业内三家领先企业开展交流活动。企业开展产学研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联合办学,培养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可以联合成立开发机构,共同开发市场需求的产品,可以解决企业一些技术难题,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也可以共同申报技术创新项目和成果,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新兴的产学研联盟是产学研活动新的突破。所谓产学研联盟,即通过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区域产业集团的紧密联合,实现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企业群、产业群对接活动,改变过去高校与产业合作“单对单”,“点对点”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势态。我国的木工机械企业,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要有技术创新的强烈意识,真正把技术创新当作第一生产力抓紧抓好。必须充分了解国内外市场情况,科技发展趋势与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各国、各地产业政策的信息,利用SWOT(企业对既定内在条件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分析等现代工具,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修订和完善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远景和战略措施,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位、方向、产品、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才能在技术创新中找到方向和对策

6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

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引进新人才;二是对现有人员再培训。培训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必需的内容。人员培训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其人员增加知识、技能和提高业绩水平的活动。其意义为:(1)增强人员对企业的认同使员工对自己的使命和工作目标有更好的理解,增强人员对企业的认同;(2)对人员有激励的作用人员参加培训会有一种被信任感,是一种特殊待遇和荣誉;(3)增强人员信心通过培训使人员增加了知识和技能,可进一步增强完成自身业务的信心(4)使企业和个人双方都受益提高人员技能,减少了工作中失误和浪费,获得更高效率和产出,人员报酬提高,企业获得更好的运转。

人员培训的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工作实际出发,与职(岗)位特点联系其来,使培训与使用一致;(2)全面培训与重点提高相结合对一些技术、管理骨干要重点培训。围绕行业培训工作,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木材加工机械专业委员会与国家木工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合与1995年至2008相继举办了六期木工机械质量检验(技术)人员培训班,通过短期培训和相互交流,使被培训人增进了木工机械质量检验意识、加深了对相关标准的理解,为木工机床产品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作为企业,一定把培训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中,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多渠道培训方式,力争短期内,企业全员的能力与水平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的要求。

加速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涵盖了企业价值链上的全部环节。企业失信可能在多个领域发生,不仅是制造和市场环节的制假、售假及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现象,也可能是采购、销售及财务环节的赖帐逃债,报表弄虚作假等。其中,质量诚信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首先,产品质量诚信是是企业合法参与竟争,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的基本要求。在一个有秩序的市场中,产品的质量承诺条款往往是交易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甚至保证质量的重要性在某些时侯优于价格。

另一方面,企业的市场行为诚信与否,与质量诚信密切相关。比如企业作的虚假广告,同样可以理解为在产品和服务上的质量承诺达不到市场宣传的标准,是一种质量失信。其次,质量诚信决定企业其他方面诚信的本质实性。这是因为质量诚信相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销售市场信息披露而属于隐藏在深层次的支承力量。我们在分析企业其他方面信息时,往往隐含着一个条件,就是企业本身的产品在市场的表象是于其品质相一致的。如果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表现都很好,而产品质量方面存在大量的欺诈行为,那显然数据指标就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

最后,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存亡的重要条件。随着市场规则和秩序的逐步完善,就外部而言,对于产品质量方面弄虚作假的处罚将越来越严厉,就内部而言,质量失信将可能在一夜间失去市场,这种巨大风险已经是改变企业的生存条件。就算是强大企业,由于提的财务服务和财务商品的品质受到了市场怀疑,尽管在企业各个运转部分都非常正常,也难逃脱毁灭命运,甚至到最后,其资产的出售都成了很大问难题。总而言之,质量诚信是道德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的综合。而要解决这个企业质量问题,就要采取各种手段,全面调整。

质量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是以企业档案为基础,以建立质量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培育企业信用为重点,以质量信用信息为手段,抓住企业质量信用记录,企业信用产品和质量失信行为处罚等5个环节,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社会评价原则。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一是,以人为本确立“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诚则衰”的诚信守信的观念。二是,以德为筑基,构建职业首先的坚固堡垒。坚持品牌信誉度,信守合约,文明经营,厉行承诺,公平竞争。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