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制度以及财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会计制度顺应时展而产生,有其存在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新制度涵盖内容更加全面,如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有利于更好地反映运营成本,促进成本核算系统的完善,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二是新制度下的核算方法更加科学,规范了“固定资产”“专项资金”等项目的核算方法,明确了相关划分依据,避免二者混乱的局面,方便了财务管理工作,也有利于医院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三是新制度完善了关于成本核算的规定,成本核算方法更加全面、科学,不仅合理核算出各个阶段的成本费用,还考虑到各个阶段性工作衔接时的财务费用,财务成本更加完整,成本核算更加科学。
二、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意义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医院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对医院资金调动、内部控制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决定着医院的投资效益以及发展建设,是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有其自身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保证医院资金的合理调度,高水平的财务管理能为医院经营管理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提高医院筹资、融资、资金分配效率。二是提高医院投资合理性,通过财务管理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投资的准确性、合理性,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三是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及安全,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能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安全性,为医院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保障及支持。
三、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不同于其它单位,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医疗体系方面,在经济管理体系上显得较为薄弱。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按规定简单制定,并非经过认真分析调查并从医院自身出发制定的,执行起来与医院实行情况存在矛盾不可避免。
(2)财务管理监督、执行力度不够。
新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全面有力的依据,但财务管理与新制度没有与时俱进的改进,医院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财务管理缺乏专业人才。
医院强调门诊量和就诊率,自然重视医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序显然不够。医院财务人员能胜任一般会计信息处理工作,却缺乏会计核算、监管和控制能力,财务管理工作没有重点体现在管理上,导致单位经费物资浪费严重。
(4)医院缺乏财务风险管理。
投资管理是对资金有效进行运用,但同时存在着不可规避的财务风险。有的医院误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风险,还有就是很多公立医院的大部分资金是国家财政拨款,财务管理相关人员根本意识不到风险的存在和危害性,长期以往,势必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四、关于医院财务管理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医院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要以新型的财务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前沿的财务管理知识为依据,遵循严格的程序流程,经各部门认真调查分析,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有效进行。
(2)健全财务制度监管机制,规范审计制度。
健全的财务监管管理制度是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执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各医院应制定一套全面、规范、合理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奖惩内容,使财务制度监管全面化。
(3)充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
医院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面向社会招聘高水平、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其次还要经常进行学习培训,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加固人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修养。最后还要教育财务管理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积极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4)重视医院财务风险管理。
【关键词】成本控制 医院经济管理 会计财务制度
为优化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医院财务行为和提高医院会计核算水平,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两个制度。
财务会计制度在推动医院事业发展的同时,医疗机构的运营环境和经济活动也随着逐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的财政制度和逐渐深化的医疗卫生制度开始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
医院多项机制将遵循《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进行改革;医院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而原本的过于陈旧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并不能满足如今的改革需要,办医格局建设趋向多样化。于是医院的财政预算、成本核算和控制、收支管理都应当加强,重视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监管和控制医院服务;发展社会监督制度,对医院信息实施公开化,透明化。2012年新推出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给医院经济管理带来了重大影响,有效促进了财务管理的实施,推动了会计核算体系的运行,加强了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的力度,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运营与发展。
一、强化管理,推行新制度和新模式,提高竞争力
医疗体制的转变,使得医院管理方面要求加强。遵循财务会计制度,按照规定进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严格监督考察医疗服务水平,并对检测作出评价,使医院管理更重视成本控制,达到优化医疗服务,使得人民群众由看病难转为看病方便;降低医药费用,缓解群众看不起病的状况。医院成本的具体状态可以通过成本管理真实可靠的反映出来,再通过一系列成本核算和分析,来获得成本控制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活动成本,提高医院业绩使医院在医疗业竞争力更强。
实行全成本核算,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参考标准,给医疗单位踢馆有效的成本信息,有利于医疗政策改革。规范医疗人员的成本意识概念,形成节约的医疗环境;加强医院资源的合理调配,减少资金使用的浪费。
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优化了成本管理的措施,对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数据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汇总报告真实财务报表,优化医疗成本归集核算;统一核算将药物收支费用,控制医药费和医疗成本,医疗费用遵循配比原则,明细化、具体化。
二、规范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防止财务危机
精确预算核算指标,严格控制财政资金的考核,基本补助、项目补助的收支分类统计,明确规范财政支付,预算管理做到“核定收支、结余按规定使用、定项补助、超支不补”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与规范,预算管理把医院所有收支包含在内,使预算更具完整性和严谨性,杜绝自由调整项目支出等不规范问题,早日实现医院标准化运营。
医院预算管理方法明晰化,严格控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过程环节实施监管制度,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明确分工预算管理部门职责,对其职责工作进行评定,奖惩分明。
三、真实反映资产负债信息,强化管控手段,促进科学决策
医院遵循新财务制度,严格准确核算统计负债与资产,确保提取医疗风险金、坏账准备金、财务报告时编制现金流量表、会计核算中基建并入大账等资产信息真实性。
四、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标准化医院财务管理体制
(一)设置总会计师。
三级医院领导成员便包括总会计师,其负责范围是整个医院,职责是协助医院管理层的工作,共同商讨医院经济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设置总会计师能加强监管医院财务运行,优化经济决策。有效使管理领导力加强,管理集中化。
(二)规范医院财务信息和财务数据,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使用
固定资产净值、医院总资产数据、对国家投入的资本利用效率都可以清楚规范地反应出来,医院财务信息通过收支分类标准和严格财务报告变得更精确;财政补偿机制的产生提高了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率。
(三)财务报告体系优化,财务信息更全面。
有关于财政补助收支情况、现金流量、成本以及收入支出等一系列报表,使医院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准确全面保留医院多项财务信息,让报表工作者掌握真实有效财务信息和现有财务状况,真实评价医院的业绩和经营状态。
五、改变审计制度,提高医院财会信息公信力
采用专业知识深厚、工作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按照规范严格审计医院财务报告,并将审核报告真实有效反馈给医院,并作出评定,能使医院核算完整真实,医院会计信息真实化透明化,严格控制审核收入支出,有利于增强医院效益,提高社会公信力。
六、转变医院经营管理模式,明确职能定位
医院应当在重视服务的同时也注重效益,要想提供给群众更优质的服务,就应该从重视成本核素开始,优化资金使用,从患者经济情况着想,才能使医疗服务更长久发展。要想维持医院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好医院便不能缺少对现行财经制度、法规等知识掌握牢固、对先进的理财手段运用自如的财务管理。
医疗机构要重视防范医院风险,防止财务风险,提高应付经营风险的能力,同时注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保证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化,完善医院风险评估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师重视审计鉴证,做好本职工作,防止信息失真。需将成本的控制细化到科室、改变单一的资本筹集业务办医模式、更加深化完善关于公益性收支核算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现代企业
引言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做好管理是重要因素,而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企业的资金筹集、使用、分配都是通过财务管理实现的,企业财务管理则通过价值形态实现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综合性管理,财务反映和调控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购入、销售、及存储等多个环节。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近些年,一些国有企业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参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管理不力、相对混乱、运营成本过高等现象,制约企业的创新发展。本文在分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对兰州电建实业公司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1.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意义
①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呈现出相对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状况,财务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会计核算、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上,认为做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仅就是算好账、管好钱,没有真正意识到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有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较为肤浅,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建企业的发展需要。
②公司自成立以来虽然建立了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但仍存在财务是会计的附庸现象,财务管理局限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财务管理制度内容以成本费用控制为主,而在对企业发展中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和合理分配等方面的研究管理则相当欠缺,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
③财务管理是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全方位的重要环节,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下生存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核算、分析、对比等专业的财务活动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检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发现经营管理漏洞并解决问题。透过价值形态达到对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使财务管理贯穿、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更好的为企业生产经营搞好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力的证据。
④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理解,通过财务沟通平台,可有效制定和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控制和预算把握,为企业增加收入、减少浪费提供可靠的数据指导,也为企业领导审时度势、全面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可将财务管理责任与企业整体战略充分、有效结合起来,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2.健全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
①企业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及生产规模不同,其财务管理方式也不相同,兰州电建实业公司在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时必须依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才能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树立开展财务工作,进而实现企业目标,为国家电力建设事业和西部经济腾飞创造辉煌。
②首先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树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思想和决心,摒弃传统财务管理错误认识,全力推动财务管理制度健康建设。
③企业财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成立专门领导组织小组,为帮助和辅导制度建立工作肃清障碍,全面普及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工作的开展。
④其次还要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利用参加培训班、研讨班和会议讲座等加强其对市场经济理论和会计理论的学习,提高电建企业财务人员爱岗敬业、严以律己的职业道德和现代财会业务水平。
3.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财务部门管理着每一个部门的资金运营,同时每个部门在资金使用、资金节俭问题上接受着公司财务部门的指导、监督和财务制度的约束,因此,只有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到各个部门、基层单位,将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渗透到每一项工作细节中,才能协调每个部门,保证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可见,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财务部门工作中的重点,合理、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了企业运行程序的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可靠提高。
3.1 制定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制
首先要遵守《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结合《合同法》等经济法规,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和规范的财务制度,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企业资产安全保障并能合理使用,发挥最佳经济效益。按照公司章程明确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划分出公司内部管理层、财务部门以及各职能部门财务管理职权范围,实现全公司财务管理的高效有序运行;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基本业务程序制度,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业务中的财务核算管理,负债审批及登记、归还、计息处理流程,所收款项的登记、核对、清理及保管,加强项目可行性分析程序、立项审批及管理考核方法的制定,强化项目成本费用计算与资金分摊办法和费用开支审批程序制定等;建立企业财产物资、资金收支管理及其清查盘点制度,对公司各项财产物资的购入、收发、销售、损毁、报废、盘盈亏相关手续及管理建立制度,健全货币资金收付和牵制制度,建立起公司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日常维护及维修制度,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企业财产盘存制对公司财产进行清查盘点。
3.2 遵循一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原则
首先要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遵循合规性原则,符合并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此来引导并制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兰州电建公司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以及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既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又不失本行业本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这样就充分发挥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主动性,其制定出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具可操作性;在进行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和企业财务关系处理时,要立足责、权、利三者相结合的原则,以责任为中心,采取权力作为保证并兼顾利益为手段,强化企业内部在岗人员责任制;而且要保证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的全面性,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全面规范化。
3.3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根据国网公司以及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中明确提出的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的要求,企业必须全面推行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作为开展集团化管理的突破口实现企业对内部的控制管理。树立正确、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注重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整体战略协同效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层级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严格、完善的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葛勇.浅谈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开封大学学报,2008,22(3).
关键词: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委托关系;财务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i76X(2010)01-0111-05
我国的民办高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飞速发展,根据中国统计数据显示,2006--2008年,全国民办高校从278所增至318所,在校生从133万人增至182万人,教职工数从12万人增至15万人。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公办高校的有益补充,也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提供,而是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作为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民办高校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影响和利益诉求不同,从而导致彼此之间较大的利益冲突。因此,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促进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和谐发展。
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委托理论的拓展,认为随着新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公司治理目标已不再局限于“股东利益最大化”,更为广泛的相关者利益也被纳入到公司治理的目标中。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比委托理论内涵更为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是由不同要素提供者组成的一个系统,这些要素提供者就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的股东、员工、银行、顾客、供货商、社区以及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使得公司治理不再局限于公司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委托关系,拓展了公司治理的范畴,是对传统的委托理论的有益补充和扩展。民办高校作为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比一般公司更为复杂和广泛。
1 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层次划分
与一般公司相比,民办高校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股东,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也更广泛,如高校出资者、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学生及学生家长、政府相关部门、高校校友、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兄弟院校以及高校所在社区等,是较为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委托关系由股东和管理者之间拓展至利益相关者之间,因此更为符合民办高校的组织目标。然而有的学者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让管理者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就相当于管理者对谁都不负责。因此除核心利益相关者之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应仅限于信息的参与,即将利益相关者进行层次划分,避免管理的低效性。图1根据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重要性和影响能力将民办高校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层次划分。
第一类利益相关者分布于图中的第一象限,对高校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均较高,包括高校的出资者、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 第二类利益相关者分布于图中第二象限,对高校的重要性较强,但影响能力较低,如学生家长、高校所在社区和用人单位等。
第三类利益相关者分布于图中第三象限,对高校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均较低,如兄弟院校、社会公众及学校校友等。
最后一类利益相关者分布于图中第四象限,对高校影响力较强,但重要性较弱,如政府部门及合作企业等。 2 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职能 (1)资金筹资的利益相关者。资金筹资是指在财务主体创立和运行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活动,是财务主体进行财务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财务活动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范围最广的环节。对于民办高校来说,由于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较弱,因此筹资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出资者的初始投资。①政府部门对于民办高校的直接的资金支持低于公立高校,往往以土地或税收优惠等间接方式对民办高校进行投资。除此之外,合作企业投资、银行贷款和校友及社会捐赠同样也是民办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
(2)办学结余分配的利益相关者。办学结余分配是指在财务主体获得货币收入,并扣除相关成本费用以及按照法律法规扣缴税收之后的办学结余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活动。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财务分配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员工、债权人和股东,企业在支付员工工资、偿还债务、扣除留存收益之后的剩余利润归企业股东所有,企业股东按股权比例分享企业的剩余利润。然而对于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民办高校来说,其出资者并不以办学结余的获取为目的,也不存在剩余办学结余的分配,只是在公益性前提下按照高等教育社会收益率提取具备扶持与奖励条件的合理回报,②机构的办学结余作为留存收益,用于高校的硬件及软件的投资建设、高校管理人员以及教职员工的工资及津贴补助支付,从而维持高校正常的教学以及科研秩序。
(3)财务监督的利益相关者。财务监督是指运用单一或系统的财务指标对财务主体的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进行评价和监督,防范财务活动的舞弊和违法行为,保证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民办高校的财务监督按照主体类型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内部监督是高校内部人员按照年度财务预算,对其财务收支和分配状况进行的监督和管理,通常由常设内部控制部门完成;外部监督则是高校之外的相关人员对于高校的财务活动实施的监督,通常包括债权人、审计部门以及政府税收部门。此外,尽管目前并不存在高校的师生及学生家长财务监督的相关机制,然而作为对高校影响力和重要性较高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此类利益相关者对于高校的财务活动同样存在强烈的监督动机和意愿。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核心利益相关者委托关系分析
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传统的委托关系进行了拓展,即委托关系并非仅存在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而是广泛存在于有着利益冲突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民办高校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较多,由于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多层委托关系。由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组织影响能力和重要程度不同,与之相关的委托问题所产生的利益冲突对组织的影响同样有所差异。其中能够对高校组织产生重大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大多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委托关系如图2所示。
第一层委托关系存在于高校出资者与高校校长之间。民办高校的出资者包括个人、企业、政府、银行以及金融保险机构等。他们是高校创办经费来源主体,拥有高校的产权,是委托关系中的委托人。民办高校的校长通常由高校董事会进行任命,是高校重大事项和日常工作的决策者以及执行者,拥有对其他管理人员进行聘任和罢免的权利,并对高校管理系统的运转进行监督,是委托关系中的人。与一般公司相比,民办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尽管并不存在严格
意义上的股东,但同样存在着两权分离的情况,即由出资者进行出资,并雇佣管理者对高校的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进行规划管理。同企业的管理者一样,校长作为人存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动机,如过分追求在职消费或追求个人价值实现而损害学校的长期利益等,导致与出资者的利益冲突,因而存在委托关系。
第二层委托关系存在于校长与管理人员和普通教职员工之间。校长作为高校管理系统的最高决策者,将高校的各项事务委托给高校管理人员和普通教职员工进行管理和实施。管理人员通常包括院长、院系主任、机关单位负责人等行政和教学管理人员。普通教职员工分类较广,从职能划分来看可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为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他们肩负着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直接决定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类为行政系列非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学校日常行政事务及教学辅助工作,确保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第三类为后勤人员,包括为高校教师及学生提供服务的后勤实体的管理人员以及员工,如食堂、宿舍、浴池、医院、便利商店等。与一般企业不同,民办高校具有高校组织结构特有的二元权力的特点,即高校内部组织既包括校长~处长―科长―科员的行政权力配置,同时还包括校长一院长一系主任一教授的学术权力配置。行政权力依托于严格的等级制度、组织和管理职务,具有鲜明的集权特征,行政人员职务的高低决定其权利的大小;而学术权力则更为民主,以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为载体,权力的大小以学者本身的学术造诣来衡量。两种权力系统一方面在管理机制和价值追求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也很难认定哪一种权力应为高校管理的主导,另一方面受我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两种系统中的人员往往身兼两职,如教授担任机关单位处长或高校校长,两种权力的交叉必然会对彼此的权利配置产生影响,进而对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产生影响。这种二元权力导致高校第二层委托关系更为复杂,委托冲突更为剧烈。
第三层委托关系存在于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作为委托关系中的委托人,作为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的顾客,委托高校教师为其提供教育服务,并为其享受的服务向民办高校所支付学费。学生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时间以及机会成本,希望高校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源于高校教师的各种投入,然而由于教育服务产品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投入相同,但基于学生不同的努力程度和资质高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即教师的投入与学生的收益并不一定相匹配。而学生以及家长则往往容易忽略这一客观事实,而将其归结于高校的教育水平,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委托关系更为复杂。
2 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功能弱化。财务管理职能包括财务筹资、财务分配和财务监督。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则大多侧重于会计核算功能,而其财务管理的功能则被忽视。民办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导致财务筹资功能逐渐弱化;民办高校的非营利组织的特性,导致财务分配功能无法实现;财务监督功能相对有所体现,但仅侧重于财务的事后监督,而对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功能均没有得到完整的体现。这种财务管理功能的弱化导致民办高校缺乏完善的预算编制以及成本核算制度,绩效评价以及奖惩措施无法实现,不利于高校管理者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评估和规划,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2)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多强调出资人和校长的重要作用,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作用的发挥。这样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是缺乏效率的,是与教育教学实际脱钩的。事实上,包括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政府代表、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社会公众代表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才是民办高校在制定监督和激励机制时最应考虑和重视的因素。因为这些利益相关者往往与教育教学活动最直接相关,由他们形成的相互监督机制往往更加高效,更能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由他们参与制定的激励机制往往更能反映客观实际,更能把激励作用发挥到实处,真正体现出激励的价值。
(3)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信息不对称。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通常由高校常设的财务部门担任,一方面进行日常的财务工作,另一方面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然而由于高校利益相关者众多,对于财务信息关心程度以及获取渠道均有差异,因而导致出资者、管理者获取信息较为全面,而高校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获取的财务信息相对较少。这一方面由于财务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财务信息缺乏及时有效的传递渠道,导致广大师生虽为高校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但并不了解学校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状况和财务业务办理流程,进而不利于其在完善民办高校财务制度中作用的发挥。
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的相关建议
1 明确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强化出资人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
(1)坚持非营利性本质,制定符合国家“扶持与奖励”原则的财务管理目标。我国民办高校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应首先明确自身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本质,坚持公益性原则,正确把握国家的“扶持与奖励”原则,以高等教育的社会收益而不是民办高校的办学结余作为其提取合理回报的基础,从根本上保证民办高校的教育成本支出,保证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民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将这一点反复向举办者说明。
(2)明晰民办高校治理结构,准确定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目标。明晰民办高校治理结构是制定正确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前提。治理结构决定了民办高校各利益相关方的地位和关系。在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中,必须弱化出资人的地位,即在确保投入资金安全、法人财产权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出资人不得干预办学活动。同时,突出办学者在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学生、教师等其他利益相关方在治理中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应更多地考虑重要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而不应单纯考虑出资人的利益,即追求利益最大化。 2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保障高校资金运转通畅 (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缓解资金压力。公办高校的经费来源更多依靠财政拨款,而近80%的民办高校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财政支持,且获得的政府财政支持主要是土地或税收优惠等间接方式或者少量的经费支持。这一方面造成民办高校巨大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招生、教师待遇、学生助学贷款等诸多方面均受到较多限制,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因此,民办高校应大力争取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不仅解决了民办高校资金紧张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民办高校的地位,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2)加强与校友之间联系,鼓励校友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国外高校往往建立完善的校友联络机构,与校友联系密切,鼓励校友积极为母校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在我国,一方面民办高校管理者并未形成捐赠理念,也较少设立相关的捐赠机构,另一方面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捐赠行为做出指导,
导致校友捐赠受到阻碍。因此,民办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加强与校友的联系,设立专门的校友捐赠机构,及时掌握校友的捐赠意愿和能力,并对于校友的捐赠行为予以纪念和感谢,从而调动校友捐赠的积极性。
(3)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争取企业资金支持。与公立高校“大而全”的学科设置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科设置更注重职业化教育。因此应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签订相关协议,推行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企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建设,或者针对企业的特点和要求设置专门的专业;举办短期或长期培训班,为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化培训;有能力的高校还可以投资建立校办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与互动,一方面能够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也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1)突出广大师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师生的监督职能。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他们是高校重要的人力资源,是高校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其重要地位远大于一般企业的员工;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其所支付的学费是民办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也代表着民办高校办学水平,因此其对高校而言也不仅仅是接受教育服务的主体。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和学生在民办高校中占据重要地位,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鼓励其参与对学校的监督活动,并赋予工会和学生会等组织新的职能,使之成为反映师生真实意志的独立组织。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制度 建设 现状 创新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
(一)资金的来源以及费用的使用比较复杂
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一般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第一,平常的教育经费以及每年的科研经费。大部分高校过分依赖我国政府财政的拨款,但是想要自己管理支配拨款资金会非常的难,这是因为高校的大部分资金使用都会算入政府的采购计划里,政府对于这部分资金管理得非常严格,监督也比较全面,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都必须做到依据规章使用,防止漏洞出现。第二,大部分的高校对待预算以外的资金使用情况比较随意。预算以外的资金使用情况没有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约束,因为这些资金大多是通过企业捐助、个人捐助、高校自筹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等获得的,一些知名的院校通过以上渠道获取的资金远远多于普通的院校,有的甚至会超出国家政府财政拨款。
(二)资金的预算和实际执行存在着缺陷
一般来讲,一所大学必须具备比较完善的预算机制,在做到符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财务制度的情况下,做出具有准确性和条理性的财务预算报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事先预算出的项目执行。主要表现在:第一,往往一些事先预算出的项目资金不知道去哪儿了;第二,一些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第三,实际的执行没有和预算有效地相结合。这些现象都使预算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一些院校在进行资金预算时,是进行整体的资金预算,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是由不同专业的院校或不同系来执行,因为每个专业的院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必然会有所不同,故最后会与院校的总预算有所差异。
(三)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高校在对固定的资产进行管理时,往往存在许多不完善的现象。教学设备等固定的资产在购买时,往往都是各部门进行独立的购置,缺少统一的管理。这造成账目的记载非常的不规范,当有些设备材料丢失或者损坏时,没有办法依据账目进行查找。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效率不够明确,因为没能够进行及时的监控以及调查研究,对于是否需要进行更新的设备审查得不严格。没有必要更新的设备进行了更新,不具备报废标准的设备进行了报废,这些都是铺张浪费的现象,同时也是造成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二、对高校财务管理概念的重新认识
(一)财务管理以及融资和理财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不断地扩招等。这些都迫使高校无论是在办学的规模上,还是基础的设施建设上以及教学设备的购置上都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主要的资金来源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取。这也就使高校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负债办学。高校每年都会偿还银行巨额的贷款利息,如果在需要偿还本金的情况下,高校没有其他的渠道来获取资金,就会使高校财务管理面临困难,甚至面临崩溃的风险。所以,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单单是对高校的资金进行管理,还应该积极拓展筹资的渠道,通过不同的方式拓展出更多的融资渠道。
(二)成本核算的观念
在传统的成本核算的观念里,国家包办了高等教育的所有支出,对成本核算的概念理解为,国家给多少高校就花多少,如果出现不够的现象,可以再向国家申请。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高校对成本的核算加以重视。我国培养一个大学生每年的费用大约在10000元左右,而国家的拨款加上学生的缴费都达不到这个数目,所以高校必须对成本核算即培养人才的费用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观念
主要存在的财务管理风险有以下两种:
第一,融资风险。在对校舍进行扩建时,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高校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取资金。大多数高校的收入主要是靠着国家政府的拨款,而部分高校在面对银行贷款利息以及偿还本金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这就会给高校带来一定的融资风险。第二,收入风险。高校的主要收入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国家政府财政的拨款,另一个是由高校进行自筹资金。虽然国家政府财政的拨款相对于来讲比较稳定,但是数量非常有限。高校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自筹来获得,但是自筹资金非常的不稳定,因为自筹资金存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高校之间存在的差异、院校所处的地域以及环境、高校自身的名望以及生育等,都会影响到高校的自筹资金的进展。当高校的预算完成后,各项工作都已经开展,而此时在资金方面出现了问题,资金不能够及时的到位,这必定会给工作带来非常多的麻烦。
高校的财务管理应该把如何防范风险作为工作的重点,对收入的来源、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带来的风险进行认真的评估,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的发生。这就需要高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把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开拓高校资金来源的新途径
做好高校的财务管理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资金进行节流,另一方面就是增加资金的来源。大部分的高校资金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根本无法支撑现在越来越大的费用。这就需要高校在资金的来源途径上进行开拓。例如,可以利用高校的固定资产和社会企业进行合作,把因为季节性或者周期性闲置的一些场地以及场馆对外进行开放。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还可以为高校增加资金收入。
(二)高校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的模式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复杂,因为科目、数额、不断的增加,管理者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所以,高校的财务管理必须进行信息化的模式。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商品的变化以及价格的更新速度也非常的快,如果高校的财务实现信息化的模式,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当前最新的物资器材的市场价格,以求用最低的价格,得到最大化的使用价值。通过信息化的模式,还可以使高校建立以财务部为中心的全院校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上下之间的交流,及时地进行信息的传递以及沟通。这样也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财务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负债办学。对于高校来讲,它不像企业一样有很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巨额的资金管理缺少经验。所以,必须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应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院校的管理制度,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地进行防范,同时可以对管理人员采取绩效考核的制度来进行约束。同时,还必须清楚高校筹资情况,对每一笔费用的使用情况都了如指掌,争取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可以进行科学化的安排,对建筑成本进行最大限度的制约,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浪费。
(作者单位为沈阳工程学院财务处)
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薄弱,从源头上给舞弊,腐败行为予可乘之机。同时造成了单位资产的流失,影响了利润水平,从而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为适应加入WTO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制度建设的首要课题。2000年国家先后了《会计法》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从法律的角度对内部控制作出规定。意在规范会计行为,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升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效果,杜绝经济违法行为于未燃。
内部控制是保证单位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政策和程序。其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济行为,就需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得是否科学、完善,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影响重大。
一、制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由非出纳人员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规定,其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单位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不仅包括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涉及支出类业务的审批,还包括如销售单、供货合同等收入类业务的审批;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办公费、投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诸如基建投资、兼并等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预算审批。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预算。
3、不相容职责划分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一些小型单位因为职工人数少,绝对的职责划分困难很多。但是应通过更严密的监督和复核,以弥补划分的不足。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依据内部控制的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明确审批人及对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根据授权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单位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帐或报帐。这种审批模式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即使会计人员发现疑问已是“既成事实”,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授权领导或职工代表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四、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1、“一支笔”审批模式。这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职)一人审批。符合《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原则。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有些单位负责人把“一支笔”审批错误的认为是一个人说了算,更是难有约束。再加之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应加强民主理财建设,对于大型投资应经过领导集体会商,涉及职工利益事项应通过职代会表决等。
2、分级审批模式。这种审批模式根据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收支,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并且,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收支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影响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比较显著。对此,医院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针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调整对策,实现有效管理,推动医院的快速发展。
一、医院财务管理特点分析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中不可获取的部分。在旧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会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申请固定资产报废,但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损耗并未计算到成本中,这样就出现了账目和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会把固定资产直接纳入到医院的财政预算当中,并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及时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磨损情况。除此之外,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还将医院的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分开统计。药品收入是医院收入中不可获取的环节,但是旧财务会计制度未能把药品的收支和医院的医疗收入分开计算,传统的药品收支核算方法会导致医院财务上出现医疗亏损的现象,也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医院的财务状况。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把医院的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合并为医院医疗收入,解决了医院财务混乱的问题。在旧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会计报表只能粗略的计算医院的账目,而且很多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医院管理人员决策的合理性。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增加了一些比较详细的报表,比如现金流量表等等,完善了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医院财务核算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医院财务管理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影响分析。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更加注重对于医院财务核算的管理,加强对于医院成本的控制,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进而推动医院的快速发展。新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对以下环节的控制:对成本核算对象的管理、对分摊流程的管理、对成本核算范围的管理,还有就是成本分析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加强对于以上几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更好地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提供支持,进而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为医院管理人员做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和结余按规定统计的原则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核算的影响分析。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要想实现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医院就必须实行权责发生制。在旧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通常会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财务核算,但是收付实现制在实行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医院的财务状况,不利于医院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院的财务核算,提高了医院的运营风险,不利于年度核算的开展。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医院财务核算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医院财务管理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医院必须增强内部员工成本核算意识和财务管理意识,明确财务管理职责,把财务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降低医院的运用成本,提高医院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地位。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分析的影响。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分析中体现的资产运营效率、财务效益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和医院偿还能力指标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医院的经营状况,分析出医院财务管理目标与实际财务管理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从而促进医院的快速发展。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必须认识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财务管理意识,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派遣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并定期派遣财务管理人员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丰富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财务管理中,实现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让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总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必须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财务管理意识,结合医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财务管理方案,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和方向,有计划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并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医院的运用成本和风险,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进而推动医院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公立医院;方式;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对于医院而言非常重要,它是医院正常运行的核心和重点,同时也是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在开展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务基础,如果出现了风险,那么就可能会影响医院的发展。因此,如何合理的对财务进行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新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所产生的影响
(一)对医院财务管理目标所产生的影响
在如今新制定的会计制度之下,事业单位要求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要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所以医院必须建立科学发展观,采取合理的措施,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另外还要对财务指标制定新的规定。这样才能够适应新会计准则的发展要求,并且达到医院的管理目标。
(二)对医院会计核算体系所产生的影响
建立了新会计制度以后,医院在处理会计流程以及会计报表的时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和过去的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其增添了很多个部分。举个例子:在对金融工具进行分析和测量的时候,里面增加了很多关于会计核算的体系,这样就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三)对医院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影响
在新会计制度之下,每一个医院都需要对自身财务报表进行统一编排。在过去,很多医院的财务报表不规范,缺乏一定的标准,这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应该进行改革,重新编排的财务报表有利于医院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
二、目前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在管理制度方面没有一定的执行力
很多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没有一定的执行力。一般情况下,医院仅仅只是对医疗服务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关于医疗器械以及药品等部分,却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此外,在采购药品、器械的时候,也没有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来进行。采购人员出具的财务凭证根本不能够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不够到位
根据笔者的调查,一些公立医院没有制定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制度。对于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目等,也根本没有进行实际的管理。此外,因为医院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达不到一定的要求,甚至会出现一定的风险。
(三)没有采取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
在实施了新的会计制度之后,必须要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医院财务管理的需要。举个例子,采用了财务软件,可以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部分进行规范。但是,目前很多医院都没有采用先进的财务软件,这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比较滞后,不但效率低,甚至还可能出现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三、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新举措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制度
因为新的会计制度对预算有很高的要求,过去的预算编制方式不能再适应医院的需要了。所以,必须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来采取新的方式。总体来说,需要采用增量预算、弹性预算以及零基预算等一系列的方式,来将会计数额进行固定。再通过分级编制以及其他的形式来对预算的目标进行分解,最后落实到位。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医院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更好的实施管理措施。同时也能够使得每一个科室的财务管理都井然有序,达到医院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
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对于医院的管理是非常有利的。很多公立医院都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而且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制度并不了解。新会计制度实施之后,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高。所以,医院必须培养出更多优质的财务管理人才,这样才能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而且财务人员自身也需要不断进行提升,比如参与计算机培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医院更是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最后医院还要建立自身的财务管理机制,使得财务管理能够更加顺畅的进行。
(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要,需要长期进行。而且其容易出现一定的风险和问题,所以医院必须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只重视短期利益,要重视长期利益。为了时时刻刻防止风险发生,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意识到当前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果当前的业绩比较好,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保持警惕,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这样才能够减少风险出现的机率,并且更好的适应新会计制度。
(四)建立合理的支付制度医院的支付制度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对医院资金的支付,更是要进行严格管理。比如,在进行采购之前,财会部门必须要向采购人员索要相关的资料和凭据,因为这些凭据是支付
的重要凭证。支付票据必须要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可,并且签字后,才能确定付款的进度。另外还要预留大概20%左右的余款,采购的最后阶段再支付和结算。这样可以避免采购回来的药品和器械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需要扣款,但却无法扣款的情况发生。所以,这样的支付制度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五)对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
第一,要根据医院收益来对上缴的基数进行确定。目前,尽管很多医院有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但是根据全成本核算的要求来进行衡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存在毛长利短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医院为了防止患者认为看病贵,就减少了药品和耗材的成本,所以医院在上缴毛收入比例后,却发现有所亏损。所以,需要按照医药的收益来对上缴的基数进行确定。第二,医院需要根据类别来上缴比例,因为不同的医院实际情况不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医院,可以降低一些比例。这样能够提高医院保障能力,也能够促使医院对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
(六)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
为了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必须要摒弃过去的传统记账方式,实施电子信息存档模式,对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管理。因为过去的记账方式不但效率低,还容易出现差错。同时,还可以使用软件来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管理者根据其中的关键数据,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决策。不管是医院的医疗设备还是设施,全部需要实施一体化、信息化的管理,从而确保每一个账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另外,还要根据财务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分析,为医院提供更具备参考价值的依据,帮助医院更好的进行管理。因此,医院必须要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
四、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国家新制定的新会计制度,不但强化了医院的预算,还规范了医院的会计核算信息。所以,公立医院为了尽快适应新的会计制度,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医院减少财务风险,并且顺利的运行。同时,这也是建立新会计制度的重要目标。
作者:孙佳蓓 郭妍 雷雨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姚秋群.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88-188.
[2]许蓉.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构想[J].财经界,2014,(32):137-137.
[3]张瑶.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研究[J].中国经贸,2015,(12):248-248.
[4]戴玲.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商情,2014,(36):93-93.
(一)基于科室成本开展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主要由院级成本、科级成本、单病种成本和单项成本组成,因此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以核算科室成本为基础,逐步开展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医疗全成本和医院全成本核算。科室成本的核算过程主要是指将科室作为核算的对象对医院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划分和归类。科室成本核算作为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其关键环节是将医院的行政后勤、医辅、医技和临床合理划分为四类核算部分。为了保证医院成本核算能够在每个核算部分中得以落实,必须将整个医院的成本控制目标通过有效分解到每一个部分中,从而对每个成本核算部分的经济责任加以明确和落实。科室成本又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主要是科室本身产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并且将产生的费用支出直接计入或者通过应用内部服务价格等方法计算后计入到科室成本之中的成本;而间接成本主要是指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分摊的其他科室费用而产生的成本,间接成本在计入科室成本之前必须按照“收益和负担”原则及相应标准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在科室成本核算基础上产生的,它所核算的对象是各个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收费卫生材料和药品成本除外)。与科室成本雷同,医疗项目成本费用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直接计入医疗项目成本的直接费用和按一定标准分摊之后计入医疗项目成本的间接费用。为了使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更加科学,医院一般都会使用作业成本法对直接费用进行集中归类,使用成本动因方法对间接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实现对资源消耗过程的追踪。病种成本核算过程主要是针对已经出院的病人在住院期间为了治疗某病种而形成的医疗项目成本、药物成本和单独收费材料成本的综合过程。如果在核算过程中对病人住院期间可能接受的治疗流程进行充分考虑,那么这种成本核算就是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病种成本核算,在病种临床路径明确之后,便可以对病种标准成本进行简单而合理的计算。其计算过程包括三个步骤:首先,通过对项目成本进行核算来确定各病种成本项目的加权平均,从而得到病种成本核算的基数;其次,参照临床路径来修正病种成本核算的基数;最后,依据DRGs分组标准来修正成本核算数据,最终得出病种成本核算的精确数据。
(二)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实施成本可行性论证
医院要想有效降低成本,必须找出各种成本核算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一般来说,医院可以通过参照科室实际情况,运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和量本利分析等成本分析方法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确定。这就需要医院通过建立和完善年度成本分析报告会制度,对整个医院的成本核算进行总结,对科室成本方案进行分析,对下一年度医院和各科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出指导性建议。除此之外,医院还应从投入成本的角度出发,以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益作为分配原则,在分配过程中进行不断论证,在投入和产出的全过程中分析成本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在对成本投入进行预测时,应该将量本利分析方法和预测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明确成本投入的业务量和在投入与产出过程中必须控制的目标业务量和目标业务收入。在医院资产中,医疗设备的价值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占了医院总产值的50%,而医疗设备产生的各种经济收益占医院总收入的50%以上。因此,为了避免医疗设备的成本浪费,医院必须对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进行科学论证。要想提高医疗设备购置的投资效率,医院必须对设备购置进行规范管理并做到以下几点。
1.在购置设备之前,申请科室应该对需要购置的设备进行充分考察,确定设备在质量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及这些设备在全国的分布情况等。
2.对科室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机制加以完善,这样便可确保在设备购置的论证过程中参与设备购置的小组能够充分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从而进行准确的决策。
3.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保本分析法、投资回收法、利润现值和投资额比较法。除此之外,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净现值法对成本投资进行评价,只有对资金流量的时间价值进行充分考虑,才能合理反映项目投资的价值。
4.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可以为以后医疗设备的购置提供相应的参考。成本效益分析作为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的重要依据,也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引进项目的实际效果和预期目标的科学验证。因此,在医疗设备购置中采用这种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资的回报率。
(三)依托HRP信息整合平台,实现成本管控的精细化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医院成本核算也应该跟随时代的进步实现核算的网络化,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终端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储分析和共享。现阶段,我国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都是以医疗环节为核心的前台业务系统,通过这一信息系统的监理,科室可以获取相应的开单收入和执行收入的信息(行政后勤科室除外),但是系统与系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系统内部无法分享其他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并且各模块之间的业务关联是通过定期纸质报表或相关系统中导出的电子数据传递来实现的,在实际运用中会给财务统一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和弊端,医院必须对成本核算单元、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的数据接口进行合理划分。如今,为了更加科学地管理人财物、医教研和护药技,医院应该借鉴现代管理理念和程序,对已经存在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医院各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医院资源计划系统,即HRP系统。该系统平台应该以经济管理为主线,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平台:用以管理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用以成本核算体系的财务管理平台;用以物流供应的物资管理平台;用以成本核算部分的资产管理平台;用以成本预算、核算、监管和决策的分析平台等。通过这些系统管理平台的构建,医院可以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并且通过这些系统管理平台之间信息系统的连接和统一成本核算平台的构建,医院也可以实现成本管控的数字化。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