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

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第1篇: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管理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科研经费收入是指高校通过承接政府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项目取得的纵向科研收入和为企业、事业单位服务取得的横向科研经费的收入。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科研经费收入占学校总经费收入比重的高低,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1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能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委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近几年审计、检查的结果看,也有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科研经费支出不规范。

高校科研经费普遍没有进行预算管理,不同渠道来得经费主要是设项目号,在代管科目使用,报销内容不明确,票据种类繁多,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内容很多,但真正属科研项目使用的不多,如日用品、招待费、礼品等等居多,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工资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1.2现有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支出的不合理限制

由于国家现有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的一些正常支出存在限制,使得本来合理的支出内容在现阶段无法据实列支,导致申报科研经费预算时该包含的内容不能列入,支出预算无法准确制定。如科研项目立项审批部门认为,高校从事科研人员的工资来源于国家给高校的财政拨款,不应计入科研项目成本。可实际情况是国家并没有单独给高校核拨科研人员经费,而是依据高校在校生人数和综合定额标准核拨经费,这样核拨的经费数额仅支付教学人员的工资及学校的水电暖等运行维持经费都不足,根本没有能力支付科研人员的工资。。

1.3资产管理不善

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有的固定资产即使入账了,却公私不分。还有的科研负责人片面地认为科研经费购置的物品不是学校资产而是个人用品,与学校没有关系。高校对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只对部分专利进行记载,没有对全部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学校没有将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账管理,其价值的确认没有规范处理,形成浪费和流失。

1.4无形资产管理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财务对无形资产基本没有账务处理,而由校科研部门掌握资料,主要有专利权、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目前有些高校对这部分的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比较弱化,自我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无形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给学校带来的是经济损失。

1.5成本效益意识淡薄,没有实行全成本核算

科研经费核算主要体现在科研课题的经费核算,科研人员从选题、定题、研究直到课题结束,大多数高校没有进行项目的成本核算,无人考虑科研成本的高低。科研人员成本效益意识淡漠,造成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高成本,丧失了市场竞争力。科研成本核算仅仅是科研课题发生的直接费用,其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如从事科研所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几乎没有在各课题中分摊。各科研课题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只好从高校的事业经费中支出,从而造成各高校每年的事业经费全部花光或略有超支,而科研经费总有结存。这样,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本并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并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2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科研经费是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科学地管理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成为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文件和发改委、科技部、科学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关部委,上级部门对高校科研拨款除给学校相关部门下发文件等,根据上述文件和有关精神,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2.1加强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

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是横向渠道还是纵向渠道,均是学校收入,必须全额纳入学校综合预算编制中,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课题编号、专款专用。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因此,学校资产部门应有权调配仪器设备,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避免重复购置,妥善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既满足科研需要又能满足教学需求。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自行试制成新的设备或购买零配件完全自制设备,对这种自制设备要及时请专家评估,促使设备保值增值。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等支出应计入科研成本,而不应该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2.2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

结题不结账是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我认为: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先制定出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的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相关信息。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结题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项目经费的财务决算工作。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行处置。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不得留归项目组成员所有、长期挂账,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性支出。

2.3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除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中另有规定外,凡是运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与学校用其他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一样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高校还应加强对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工作,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未经学校允许,泄露学校的技术秘密或者擅自转让、变相转让科技成果的,应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成收入后,从中给予科研人员一定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潜力,更好地为高校服务。

结论

综上所述,为解决高校科研经费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建立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制度,明确采用作业成本法计量科研项目成本,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同时,各高校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根据国家的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完善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这样,才可能达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提高科技贡献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

[2]邓敏韩玉启“基于课题制对高等学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问题研究”

第2篇: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科研经费 预算管理 预算执行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52-02

预算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种方式,它是指通过预先确定的一系列财务指标,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并以预算目标为依据对结果进行评价。我国预算法规定,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因此考核科研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就要从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方面考虑。

随着《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的颁布,国家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日趋可控化,对预算执行不力的沉淀资金要予以收回。国家每年的财政预算开支都是以财政收入为基础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进行安排,如果有部分资金不能按照进度执行下去,势必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因此加强预算管理,推进预算执行进度就成为重要课题。

一、科研机构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现状

科研机构项目经费按其来源分为横向科研经费和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相对于纵向科研经费而言。纵向科研经费是指国家、省、部委等政府部门布置或受政府部门委托下达的项目,由上而下,承担项目研发的单位和课题的单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所以叫纵向。这部分资金一般都纳入国家年度资金预算安排。

横向科研经费是指企业的课题,做课题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是平等协商的合同关系,所以叫横向科研经费(已确认为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的项目除外)。

因此考核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以纵向科研经费为主。

如国家某研究机构下属单位2015年收到财政支付的科研经费共1.63亿元,结转上年度财政资金0.32亿元,当年可供使用财政额度1.95亿元,实际使用财政额度支出1.51亿元,当年财政拨款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率约77.44%,就是说要有0.44亿元的经费结转到下年度使用。虽然这些科研经费中有些项目执行周期在一年以上,但是财政科研经费拨款是指当年的预算,要求当年下达的预算当年完成。

另一方面,从该科研机构月度预算执行进度通报情况来看,2015年1―7月机构所属145个预算单位中,103个单位预算执行率高于50%,42个单位低于50%,其中13个单位预算执行率低于40%。与各单位2015年7月预算执行计划考核目标相比, 57个单位完成计划考核目标,88个单位未完成计划考核目标,其中60个单位实际执行率与考核目标相差5个百分点以上。而在2015年1―11月该科研机构下属各科研单位预算执行进度统计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看出,截止2015年11月底预算执行进度达90%-100%的只有47所,占比32.41%,预算执行进度在80%以下的有52所,占比35.86%,可见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偏慢并不是个别现象。

二、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进度缓慢带来的影响

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进度慢,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造成公共资源积压,财政资金的闲置、浪费。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出台一系列措施严格控制财政结转结余资金,避免财政资金浪费。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预〔2010〕7号)第十八条的要求,“中央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对当年执行进度缓慢、预计年底可能形成较多结转或结余资金的项目,应及时提出调减当年预算或调整用于本部门执行中新增的重要支出的建议,报财政部审批。对经财政部审核调减的部门预算资金,全部收回中央总预算。”

《通知》第十九条指出“除特殊原因外,对当年结转和结余资金比上年增加较多,或常年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规模较大的中央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财政部将视其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适当压缩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总额。”

因此,必须充分挖掘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进度慢的原因,找出良好的对策来提高预算执行进度。

三、科研项目经费执行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重视科学技术研究,轻视经费预算执行

一方面,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忽视经费管理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就是科研项目负责人重视科学研究,轻视预算执行,在项目验收过程出现通过技术验收,而财务验收环节被卡住的现象。造成的后果就是项目负责人不但要费时费力重新梳理项目支出,而且还面临因项目支出混乱被取消争取后续项目资格的风险。

另一方面,很多科研单位为了鼓励科研人员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院所的研究水平和声誉,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定了相应宽松的政策,在项目预算经费使用上不规范,拖累预算的执行进度。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刻意变更相关项目支出

过去编制的预算尽量加大材料费、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的支出,刻意减少劳务、管理费、出版文献费支出,借此增加项目申报成功的可能性,但在实际研发过程劳务费及日常管理费支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目前我国现行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亦逐渐摆脱了过去多年一成不变的预算编制模式,改为更加贴近实际和人性化。《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中指出,“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课题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

(三)项目申报周期长,市场行情的变化影响预算执行效率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项目立项申报期的经费概算阶段,另一个是项目立项后上报详细支出的预算阶段。无论哪个阶段的预算都应当以项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为基础,符合相关的政策要求。

在项目立项概算阶段,项目预算申报时需提供所购设备的技术指标、价格,甚至供货商公司名称,但是等项目申报批复之后,市场行情很可能已经出现变化,而对于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等到了预算申报阶段时,时间可能已经过去了1年多,甚至2年。部分设备尤其是电子设备会出现性能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价格也更高的情况,而原预算设备可能已找不到供货商,或不能满足科研要求,导致项目决算时要求所购买的设备名称与预算不一致。如此,使得项目预算难以执行。

(四)设备招标采购流程冗长,拖慢预算执行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单价金额超过50万元的设备采购必须经过管理部门招投标统一采购,具体程序一般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设备购置申请、部门审批、公开招标、签订协议、预付货款、设备验收、资产入账、质保期(通常1年以上)结束付清尾款等。从购置论证到付清款项结束整个流程共花了约12个月时间。如果是进口设备会因报关等原因所需时间更长,从申请到最后付款长达16个月之久,如果再出现质量问题,可能会有2~3年的支付期间,从时间上影响了预算的按期执行。

(五)拨付款机制亟待完善

实际拨付款过程随着科研经费管理日趋严格,相关主管经费的部门下达当年经费时并非一次下达,而是根据研究机构的科研需求及上年度经费使用情况,分次核拨经费,而每年度的申请经费过程不亚于项目重新申报立项。

在科研经费处于“僧多粥少”局面的情况下,科研人员在做项目预算时有意识加大前期预算支出,而实际执行时却只能按照科研进度安排支出。如果完全按照预算执行,就会出现科研项目前期吃的胀肚子,项目后期则是饿成瘪肚子局面,而对于一些重大项目为保证科研的正常进行,不得不申请增加预算。

四、解决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的对策

(一)强化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认识

项目申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相应经费以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但并不代表项目经费到账后,经费使用就失去了监管。财政部、科技部明确规定,对科研项目中不合理支出坚决予以退回,并影响到后续项目的申请。科研部门在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时必须强调按预算进度完成项目支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主动地大力宣传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的相关管理办法,同时在新员工入职、新增项目负责人等的培训中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的邀请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专家开展有关经费管理规定的培训。

(二)加强对项目负责人预算编制的培训

规模大的科研机构其项目经费来源也比较复杂,完全靠科研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细化预算编制是不可能做好的。某些单位重大专项一般都配备专门的项目管理秘书,科研秘书的主要工作是对自己本部门各项目的研发进度、预算编制、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因此对本部门项目的支出情况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科研管理机构要加强对项目秘书的培训,使他们不但精通科研项目立项申报的流程,而且也要熟悉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的预算编制,在审查申报资料的同时充分预计经费预算的执行进度,从而保证预算进度的顺利执行。

(三)建立内部协调机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执行效率

科研经费支出中涉及到的设备购置申请、部门审批、公开招标、签订协议、预付货款、设备验收、资产入账等各个环节,涉及财务、资产、科研等部门,这需要这些部门通力协作,建立工作流程化、制度标准化的高效审批机制,提高办事效率,缩短科研经费支出时间。

(四)建立预算管理评价机制,启动预算执行警报制度

要把预算执行制度纳入到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期末验收,以及对科研人员的日常绩效评价体系中。对预算执行不力的项目负责人,要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其尽快执行。对预算执行得好的项目负责人予以适当奖励。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监督,建立预算执行警报制度,警报可分为红色、橙色、黄色三种,具体情况如下:红色警报(预算执行率50%以下),橙色警报(预算执行率50%~69%之间),黄色警报(预算执行率70%~89%之间)等。

(五)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综合性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随着网络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很多科研机构已经建立了融合科研、财务、人事等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如中国科学院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ARP系统),实现对科研项目从立项、申报、批复、执行、监督、验收等的全过程管理。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些项目负责人并没有及时查询经费到账情况而是等待相关部门通知,或者亲自去财务部门查询。因此在搭建综合性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服务平台的使用效率,实现各个阶段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由事后控制转为事前谋划、事中控制,充分发挥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有效性,提高预算执行进度。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

[2] 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预〔2010〕7号

[3] 崔炜,范毅.基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4(11)

[4] 马红红,陈冬秀.加快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进度对策浅析.商业会计,2013(10)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 100009)

第3篇: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课题制 科研经费 管理 现状 对策

针对我国课题制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目前主要是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效率方面,在国内研究学者之间掀起了一股热烈的讨论,讨论的主要视角是基于导致科研经费使用低效的主要原因。饶毅和施一公等人认为我国的科研经费由于分配产生的问题严重制约中国课题研究的发展,而主要原因是由于文化层面和体制层面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研究学者刘波认为我国课题制的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主要存在着预算不合理和人员费用分配和归类不可科学等问题。而本文则是对目前实行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进行探究,分析该制度下对课题制产生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原因等,针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性的对策。

一、认识现行经费管理制度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进行了科研体制的全面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产生了我国目前实行的主要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并且是伴随着课题制的出现和发展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课题制体系制度的重要内容。课题制是属于我国科技计划发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于1999年被提出并且首次试行在我国的科技计划项目中。财政部和科技部等四个联合部门共同了《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该规定要求属于国家财政拨款的科技计划研究必须要按照课题制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在这一时期,专项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办法随着课题制的管理制度的发展而产生,成为科技计划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的科研计划根据该制度进行效仿和实施。关于目前存在的关于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出现低效的问题与课题制的施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探究我国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必须要将全面的相关因素进行考虑。

二、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主要实行的是全额预算的管理制度对课题制的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基于这个管理制度之下的管理程序实施涉及了科学家部门、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参与和审核,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合法、合理的预算和监督把关,让科研经费得到高效合理的使用。虽然课题制的科研经费涉及到众多部门的联合参与,但是在决策方面还存在着主要的问题,特别是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方面。

(一)经费使用问题

1、忽视对科研人员劳动投入的肯定

科研人员与之相关的费用比例问题成为课题制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产生的问题被质疑和讨论频率最多的问题,主要讨论的内容有科研人员的预算费用比例和科技计划支出的经费等问题。科技计划主要用于科技人员的相关支出费用主要是专家的咨询费用和劳务费,其中专家的咨询费用是不能支付给参与该科技研发计划、计划项目和相关的研发人员,并且要求支付课题研发的劳务费用应该控制在总项目研发经费的15%之内。根据研发课题的不同依托单位在劳务费用和人员费用也有对应的严格规定。目前针对科技计划关于人员劳务的支付费用中没有能够找到针对高校或者是科研院校正式的在编人员可支撑行劳务费用支付的相关条目或规定。

2、科研设备费用的消耗

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由于对科研费用的形式化。不灵活使用也是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浪费和低效的主要原因。设备费用指的是在研究科研课题的过程中对专用的仪器、设备试制或者购买、对外单位的设备仪器进行租赁和对本单位的设备仪器进行改造和升级这个过程所产生的费用综合。科研费用的消耗主要表现在在进行科研计划费用申请、使用过程,扩大设备费用的预算比例以获得更大的科研经费比例,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经费拨款的滞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很多的科研项目在年末的财政结算中出现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过多的现象,出现“有物没有人”的问题现状。

3、科研项目管理费的不合理支出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项目管理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是产生经费使用问题的一个方面。科研项目管理费指的是在研究课题的过程针对所使用单位的房屋、设备、仪器、供暖、水电和相关的管理费用主要的支出补助。由于针对科研项目管理费用是按照总额控制的主要管理办法,实行分段累计推算比例的方法计算费用,以达到控制科研课题及其依托单位使用资金的额度,但是所以在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在管理费用中回扣不同比例的资金扣除,此外还按照原先的列支的管理,导致科研人员无法正常展开相关的工作。

4、缺乏科学的结余经费处理办法

不同的课题研究展开的实际情况会产生一定的项目结余经费,按照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 规定要求年度结余的课题经费可以转至下个年度使用,然而有的项目因为临时终止,但是相关的财务部门和项目管理的部门没有能够很好地对结余资金进行处理,或者是不按照管理办法进行处理等,使得项目经费的利用率低下,甚至出现严重浪费的情况。

(二)经费管理问题

1、不合理的科研经费分布

科研经费的不合理分布主要表现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费分布比例不平衡和部分发达地区的研发资金过分集中等问题。根据对国家的科技课题的实施调查中发现,发达地区的课题研究专家对目前过多的研究课题产生抱怨,不仅占用了自己大量的时间进行申请、检查和评审等过程,很少有时间进行实际性的科研研究,而相反的是欠发达的地区面临着缺乏课题研究和项目经费等尴尬境况。

2、科研项目的评审制度欠缺

不管是或大或小的科研项目在经过申请之后都要进行相关的严格的复杂评审过程,然而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针对科研项目的评审和考核趋于形式化,这不仅加重了管理人员和科研部门的负担,还加重了课题研发项目组的工作负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上对课题项目进行评审和评估的人员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评审规范,甚至出现科研专家利用自身的身份要求获得更多的课题研究。

3、项目科研经费划拨滞后

对课题制的科研经费的划拨和管理主要是财政部和科技主管的部门负责,由于国家的科技年度计划与国家财政预算两者之间存在和时间和管理上的差异,使得在划拨课题研究经费的过程出现了不相一致的滞后现象。

三、提高课题制经费管理水平的措施建议

(一)重视科研相关人员的劳动投入

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关于参与科研项目执行活动的相关人员的收入机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适度加大科研及相关人员的费用份额,取消传统的不合理的科研人员获取相关劳务费用的人员规定,从实际出发建立科学的按照劳动成果获取报酬的机制,促进科研活动的公平式展开,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和创新的活力。

(二)建立有效的经费预算管理和协调机制

在进行实际的科研活动过程中,要基于项目的实际需要从而建立有效的经费预算管理体系,以期能够适应由于市场多变的因素而对课题的经费预算带来的影响,实现科技资源和科研经费的优化配置。其次还要建立有效的科技研发的信息服务平台,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和划拨的程序,从而解决课题制科研经费划拨滞后的问题[3]。

(三)强化课题依托单位的权责力量

课题的依托单位作为科研合同的重要一方在课题的实施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题制科研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给予依托单位适当的管理和监督权利,并积极强化他们对课题科研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权利,使得其发挥真正地第三方作用,并积极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相应的管理责任。

(四)完善法律法规和实施规定

按照国家科研经费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建立健全关于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条例,规范课题制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行为,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力度,对出现违规或违法使用课题制科研经费的现象,应给予相应的惩罚,尤其是针对出现运用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取国家相关的科研经费的人员或组织行为进行严惩。

总之,课题制的科研活动从申请到顺利完成都需要有利的科研经费做强大的支持后盾,因此,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是一项必须谨慎细致进行的工作,要贯穿到整个科研项目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分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和发挥科研经费的实际作用,促进课题制科研活动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郑睦霞.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11,1(01):112-113

第4篇: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

1.科研经费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科研经费管理活动在申请金额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课题在申报科研经费方面没有依据,不实事求是按照经费客观使用情况来申报经费,而是过多的依靠主观猜想来申报经费。其次,在课题经费申报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存在一些费用支出较多,甚至基本都是一个项目,而另一些经费项目支出却非常少,甚至是零的情况。应当科学合理设计课题经费使用项目表格,不能够将申报经费表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必须科学设计,严格执行。

2.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下拨环节存在问题。目前科研经费使用必须按照项目审批机构的下拨额度予以落实。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限制了首期经费的下拨额度,反而在结项后才讲经费落实,从使用的角度来看,会对整个课题的进行产生限制。我们认为,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科研经费使用清零的制度使目前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存在着弄虚造假的情况。一些理论研究问题往往不太需要过多的经费支出,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依靠研究者自身的思考与创作。科研项目经费应当保证专款专用,弄虚作假是一种必须予以修正的行为。

二、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成因

1.国家政策制定层面上的原因。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法律建设,2006年财政部和科技部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的配置、使用、绩效等进行有效规范。高校所采纳的一般是引导及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如教财【2005】1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11】1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等。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对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未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及办法,纵向课题管理办法基本依据政府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来制定,有相对严格的支出范围及标准,而横向课题管理制度方面则相对灵活。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项目依托单位在项目的申请环节付出了较大的努力,而经费到账之后不能视同自身经费进行严格管理,有些高校为了鼓励大家去争取项目经费,有时会对项目申请部门放松限制。而部分科研人员把科研项目经费作为自己收入的主要来源,只要经费一到位,就全权归自己支配,导致经费支出上的各种问题,在软课题经费支出上面更容易降低要求,较容易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3.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不到位。

高校科研经费采用课题负责制,在扣除了部分的管理费用之后,课题负责人有较大的经费使用权,但对其财务及项目管理缺乏较深入的了解。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不同侧重交叉管理科研经费的情况下,科研人员较为不情愿的接受财务人员对项目经费的审核。尽管这种审核只是限于票据外观的形式性的审核,而没有深究该票据的真实性及经费使用合理性。这些通常容易导致经费使用管理上的随意性和违规现象。

4.各职能部门之间合作不密切。

科研项目均要求财务人员参与财务预算编制,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科研项目的专业性强,通常会以科研人员为主导,或全部由科研人员完成,而财务人员的参与程度不高,更谈不上经费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在预算的执行环节,普遍存在科研部门人员与财务部门人员沟通缺乏的问题,科研人员不了解财务部门的制度,财务部门的人员不了解科研部门业务,经费管理与研究工作不能有机结合,导致项目经费的投入、运用、耗费与补偿缺乏综合的管理与绩效。

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绩效机制的对策

1.前提条件。

1.1完善原则。

(1)要有利于科研事业发展。合理配置科研资源,增强创新能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提高整体科研水平。(2)改革创新。积极进行研究探索和创新,促进科研工作向更好方向发展。(3)注重绩效。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办法,根据科研工作的要求和不同层次科研工作的特点,对各类科研项目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增强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核算,优化资金配置,使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获得更多的科研产出,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兼顾各方利益。在确保实现委托人利益的前提下,注意保护学校利益,使各种形式的科研投入得到应有的成效。

1.2完善制度保证。

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由于经费来源的渠道越来越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多种多样,国家主管部门只对一些国家拨款的科学基金等出台了管理办法,对其他渠道来源的科研经费没有具体规定。一般是由经费管理单位参照国家管理办法自行制定。由此造成了同一来源的科研项目经费在不同的单位执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同样的项目在有的单位可以列支而在其它单位就不能列支,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有失公正。

1.3完善组织保障

。高校应正确处理科研与行政的关系,管理部门间协调配合。科研活动是高智能高风险的创新性活动,有自身的特殊性规则。正常开展科研活动并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是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减少行政化对科研活动的干扰和阻碍。因此科研经费管理应以“科研”为中心,经费管理规则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有科研人员的参与,双方充分沟通以达成共识。科研项目从申报、执行、验收、结题到成果转化的全部过程,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纪委等部门协调合作。

2.建立经费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考评。预算考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项目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预警,起到持续控制、信息沟通和激励作用;二是项目结题结账后整体预算完成情况的评价,实现事后的激励。

3.建立科研经费绩效管理责任分担机制。

(1)制定科研经费成本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成本制度应明确成本范围,对不允许开支的费用明确予以禁止。(2)建立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科研项目管理的成本核算应以整个科研项目研究期间作为成本计算期间。如果一个课题组同时承担有多个项目,其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应在所属项目间进行分摊。

4.建立科研经费监管绩效评价机制。

绩效评价的结果将成为单位和个人今后申请立项的重要依据,使有限的科研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5.建立科研经费绩效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绩效机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建立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充分的信息沟通可以降低委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解决委托问题的有效途径。

6.建立科研经费绩效管理奖惩机制。

第5篇: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 纵向科研 经费管理 问题 成因

在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一般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大类。纵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承担国家、省、市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科研任务而得到各级财政部门拨付的科研经费、基金类课题经费以及学校预算安排的科研专项经费、科研配套等;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校接受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委托承担科研任务而取得的科研经费。要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完善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使国拨纵向科研经费使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1.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处负责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科研管理工作,关注的是项目的级别和到账经费的多少;科研经费一般归口到校财务处管理,财务处本身业务量大,根本没有精力收集、整理具体科研项目的信息,加之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科研经费只是一种代管经费,只进行简单收支核算,不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容易造成脱节;项目负责人则认为实行课题负责制,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上缴完学校管理费后自己理所当然地可以支配余额,任意划拨科研经费,不按项目预算范围与内容使用经费,出现经费使用不当和超支等现象。学校管理制度的不配套、不完善使得科研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1.2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财务是根据教育事业费的会计制度来审核科研经费,并按教育事业费的核算模式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科研经费的特性,也无法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进行监管。科研管理部门对经费到位后的使用主张宽松,不加制约,不能为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财务部门缺乏与科研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沟通的平台和信息共享,在不熟悉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的情况下监管科研经费的的使用;项目负责人对项目预算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按预算开支,不合理开支时有发生。

1.3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广、项目类别及名称繁多,经费分类划分困难,有时同一项目从不同渠道均获得资助经费,而经费使用情况要分来源渠道上报,给科研课题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及会计软件功能的局限性,项目的分层次管理和分级上报也很困难;科研经费的负责人多数对财务知识不是很清楚,往往不能按财务制度的要求报账,使财务人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又不能违反财务制度,从而给财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1.4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算存在问题

科研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存在的问题:一是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是一种有意夸大科研经费预算金额的行为。项目负责人上报的预算金额不是项目所需要的真实成本,而是在真实成本的基础上预留一定的空间和余地。二是编制“粗放预算"。大多数项目负责人都不是财务人员,缺乏科学的预算知识,加之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经费预算没有必要细化,编制项目预算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表现出项目预算编制的随意性。三是编制“虚假预算”。虚假预算即虚报开支,将一些与课题研究无关的费用计算在内,以套取科研经费。

1.5 高校科研全成本核算难以实施

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主要由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协作研究费用构成。其中直接费用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包括人工费、设备费、差旅费等;间接费用指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水、电、暖费等;协作研究费指由外单位承担部分协作及加工的费用等。全成本核算应将科研项目消耗的所有资源成本纳入项目的成本核算中。但实际上科研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从教育事业经费中支出;按规定科研收入计提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管理费的一部分是用于支付学校垫付的水电、折旧等费用的,但所提的管理费却成了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开支;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交叉进行,不能明确划分其用途,往往是用教学材料来作科研项目的实验,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课题费混用,造成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

1.6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在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下,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二级院系、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多头管理又都不管的状态;财务账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设备处只负责购置科研设备的数量、品名、规格;科研设备的利用率财务处不清楚,不知道科研设备的购置、利用是否合理,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科研资产验收入库的手续也不完备,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都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由于没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可以随意带走;还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国有资产的监管,将购置的国有资产设备拆分成材料、消耗品等开具发票,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1.7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存在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缺少必要的审计监督。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较多,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课题经费要纳入学校统一核算,但由于这部分经费牵涉到学校及某些个人利益,管理的阻力很大,更谈不上监督;政府审计部门也很少对其进行专项审计,学校内部监督制度也不健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很少过问经费使用情况及效益,使经费管理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1.8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结余资金问题

科研项目完成后,课题结题不结算。多数高校科研项目在通过验收、完成结题后,未将剩余经费在财务部门进行结算而继续用于其他支出。结余经费不结算,使财务部门无法对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经费进行成本归集、分析与效益评价,表现在每年的财务报表中已通过验收的项目仍然有余额,不能客观反映学校目前实际的科研情况。多数高校科研经费实行指标卡管理,个别单位经费卡管理不严,结余经费数额不清,有的项目负责人手中持有好几个经费卡,时常有经费使用中互相串用的现象。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2.1 高校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

科研经费报销中出现违纪违规的现象,既有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许多学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在课题制下,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除扣去管理费,剩下的经费全由课题组自行支配,缺乏对科研过程尤其是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许多高校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多报项目、多争取项目,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都比较宽松。如为了充分调动从事科研工作的教职工的积极性,许多院校在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只提取少量科研管理费,而没有对科研工作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对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了多少经济效益并不关心。一些高校认为科研经费为预算外经费,无需从严管理,而只要课题经费能进学校就行,至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多少经济效益不够关心。不少高校科研所用的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2.2 支出预算与经费开支不一致

国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对支出预算的要求是本着量入为出、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预算表,并规定了预算表中应包含成本收入和支出项目,但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中仍存在经费开支与支出预算不符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财经制度方面,由于制度对科研经费的人工费、资产购置费、通讯费等范围存在限制,无法据实列支,导致申报时的支出预算无法准确制定;此外,高校的科研项目多为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具有不确定性,加之物价上涨、工资上调等原因,易发生价差,导致经费支出增加。国家或项目归口单位专项审计不及时,学校审计部门日常监督也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本应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然而,科技部门“重立项,轻跟踪",财务部门“重决算,轻预算",审计部门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造成项目经费使用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

2.3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般情况下,高校对科研经费购入的固定资产都能纳入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对固定资产购入后的使用和项目结题后的资产移交、清理,高校却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的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即科研项目在结题后,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并办理移交手续将固定资产移交给学校。但因为缺乏相关的固定资产使用和移交制度,很多固定资产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致使国有资产流失。而固定资产无法统一调配使用,则难以避免重复购买和建设,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2.4 高校普遍上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大多数高校很少进行成本核算,高校更多的是注重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和社会效应。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学校的成本意识淡薄造成的。由于高校是事业性质的单位,很少进行经营活动,所以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对科研人员在学校从事科研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电话费等小额费用,并未进行认真的考虑,往往均在事业经费列支,而这些费用汇总后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挤占了学校正常的公用经费,也无法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情况,使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不准确。

2.5 制度不全、责权不明形成资金结余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责权不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委托方认为科研经费的管理权随着经费的转移由委托方转移到受托方,而受托方则认为对课题经费缺少自,认为经费是课题负责人中请到的,使用权在他们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从管理者到课题负责人都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使得一些制度和规定执行不力。高校没有真正实施有效的管理,尤其是结余经费的管理在一些高校成了真空地带,变成了课题组的自有资金,经费使用随意性很大。形成结余经费原因主要是:职能部门在结题结算过程中缺乏对项目合同的协调监督、课题组在项目完成后极少主动申请结算。形成结余经费的具体原因:预算结余。立项时的预算往往不能全面反映执行过程中的全部费用。 (2)核算结余。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制度不完善、不规范,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结构不合理。 (3)政策性结余。绝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宽松,对高校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只是提取管理费,用教育经费购置科研设备,使得本应购置科研设备的经费部分结余下来。(4)非正常结余。由于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课题负责人在使用经费过程中,人为减少项目成本,挤占、挪用教学经费、尤其是实验材料,造成不正常的结余。(5)重复结余。目前国家科技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研究人员可以从不同的来源渠道获取重复资助,从而造成科研经费结余。

3. 高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等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实行“三位一体、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3.2 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各高校要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应针对当前纵向、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办法和审批手续等,对科研项目经费中的人员费、评审费、管理费等也要做出相应的规定,使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做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遵守有关的财经规章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也有利于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沟通和理解,减少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在报账过程中的矛盾。

3.3 强化纵向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立项的关键是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实事求是地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核算课题本,这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基础。从国际上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来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就是经费预算管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主要由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计划及编制,结合经费估算和预算的方法技术制定合理的项目预算,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项目确定不等于确定经费,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就是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借鉴国外经验,实行根据项目计划任务编制项目全额预算,经过评估和审核后确定经费。因此,科学编制预算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构建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

3.4 建立健全全面成本核算制度,

高校应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面成本核算制度,来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其中,项目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学校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目前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各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3.5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题不结账。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有关信息。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3.6 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学校使用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资产的处置和使用(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应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谋取私利。各高校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

3.7 高校应建立具有统一控制力的监管体系。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在宏观层面上,应强化其适应性与回应性管理体系,通过法律规范逐步完善,做到有法可依。首先,在科技管理部门内部,按照现代管理体制设置,遵循权力制衡原则,决策、执行与监督部门相互独立,并在其内部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在这种个过程中,注重审计的重要作用,从合规性传统审计向合理性绩效审计转变,实行定期审计与随时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其次,是科研承担人所在单位的监管,这是科技经费监管的基础。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将课题经费作为校内部门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审计、专项检查、绩效考评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对各部门、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加强指导,加大财务、审计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金云美,《高校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事业财会 2005(6)P57-58

[2]陈维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业经济2005(3)P66.67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M],教财〔2005〕

[4]陈少杏,《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7(24)P176-177

[5] 王正勇,祝慧洁,边丽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第6篇: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科研经费 高校 问题

一、引言

高校科研经费按其来源不同可以划分为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两大类。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是指高校通过承担国家或地方政府常设的计划项目或者专项项目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加大,高校科研经费也大幅增加。而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监管亟待加强。

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高校普遍采用课题制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管理。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由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说明书编制经费预算,经主管部门评审后批复。而在编制科研经费预算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往往是凭个人想法和经验来估计和划分,致使预算中水分较多,少数项目还出现决算代替预算计划,有预算也是粗略的,经常出现小支出,大预算现象,经费预算数额与完成项目实际支出差距较大。存在预算编制不真实、没有严格执行预算、随意调整预算、决算编制不真实的情况[2];科研管理部门也缺乏对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导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项目的全部成本。

(二)劳务费规定不合理

项目实施阶段高校科研管理处基本不管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对象仅仅是项目负责人,并没有真正管理科研活动过程本身;

科研活动过程中,人是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人员费一直是讨论最多的问题,人员费在体现在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上面。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l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3]。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支撑计划及其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依托单位为由国家财政拨付事业费的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的,原则上只允许列入聘用人员费用预算,人员费预算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5%以内;对专家咨询费用也根据专家的级别为标准制定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在科技计划的人员费用中我们找不到能够为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正式在编人员的劳动支出开支的条目,无论是劳务费还是专家咨询费所面向的对象都不是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因此,会滋生许多变通的暗补方法,比如伪造学生三兼费、临时用工费来套取现金发放劳务报酬,加班费等。

(三)设备资源浪费

设备费是在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在科技计划中造成科研经费最大浪费的支出科目就是关于设备费的列支与使用。一些计划项目申请时为了能够最大限度获得科研资金,申请中都会以较大的比例来设定项目的设备费的预算。在项目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严格的经费执行规定和项目经费划拨延迟等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使得在每一个财政年度末,科技计划的几乎所有项目均存在突击购买大量仪器设备的现象。而每年有大几千万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经费,有些课题根本就不需要再额外的买一些设备,因此造成了科研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或购置了仪器设备以后短期使用长期闲置等现象,造成了设备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经费报销不够规范

由于纵向经费禁止报销招待费, 部分教师便把大量的差旅费、电话充值卡、过路费、汽油费、复印打印费等转入纵向经费中报账, 大量的招待费、礼品费则出现在横向经费当中。而有些报销的发票很难界定是与科研活动有关的,也出现在报销中,直接用于项目的费用比较少,甚至一些家庭开支也从科研经费中支出。部分经费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实行专款专用,财务报销过程中,先报销后签字、假冒他人签名、代替他人签名的现象不在少数,而虚开发票冲账、突击花钱[4]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如何正确的管理及使用科研经费

(一)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自2011年以来,科技部、财政部大力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目前,科技部、财政部共同修订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联合印发了财教〔2011〕434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5]。通知包括调整经费开支范围、强化预算和评估评审、加强资金拨付和结存(余)经费管理、强化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单 位职责以及加强监督检查等。

我们的承担单位要顺应改革,切实履行职责,制定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使用的财务审核和会计核算,保障专项经费规范、合理、有效使用,并自觉接受科技部或其委托的部门和单位组织的监督工作。认真学习文件、充分掌握国家的要求,增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一种良好的科研经费制度环境,用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制、规范的运作、严密的程序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搭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使科研经费管理透明、高效

建立科研管理系统,并且使财务核算系统与科研管理系统做到有效地连接。现在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只能控制科研经费的总指标不超支,不能根据支出预算方案严格控制每一费用的支出,因此往往出现支出结构不合理、支出预算与实际支出相脱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可在现有财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共享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连接财务、审计、科研管理、课题负责人等相关职能部门,将与科研经费有关的各项业务实行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将课题名称、课题性质、经费下拨单位、课题负责人、研究期限及经费支出预算等信息录入到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财务部门将每笔收入和每笔支出也录入信息平台,如果某个费用超支,系统则作出相应提示,从而及时阻止了不合理的开支。项目负责人也可随时查询各项目经费支出情况和结余情况,并主动地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调整各项支出,从而可保证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的一致性。项目完成结题时,可直接从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导出报表,得出真实有用的数据,并且可据此对项目费用开支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可信的参考。各职能部门可通过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对科研经费进行实时动态地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实现科研经费的管理由结果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从而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透明和高效。

(三)科研经费管理的宣传与教育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有组织、分期、分批地对校内各院(部)及科研机构分管科研的负责人、科研秘书、科研项目负责人、会计人员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技能的专项培训,使学校科研人员增强法制意识,了解财经纪律,熟悉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形成对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的正确认识。

(四)强化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

要加强科研经费支出监督检查,建立科学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规定和办法。要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强化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对项目合同执行过程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预算、设备采购过程的监督以及遵照合同规定进行结题结算的监督,使其能够随时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经费的使用情况,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

四、结束语

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增加,如何正确的使用科研经费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课题。防范廉政风险意识,强化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财务和科研管理等部门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科研资金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提供科技动力。

[参考文献]

[1]汤燕隽.高校科研经费正确使用的若干思考,群言堂,2010.04,49-50

[2]杨从印,刘晓华.高效纵向科研项目审计思考,审计观察,2010.(12)100-101

[3]李兵,李正风,崔永华.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科技论文,2011.07,5-11

[4]陈洪转,刘思峰,方志耕,何丽芳.科技工作者视角下的高效科研经费使用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27(21),50-152

第7篇: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科研经费 合理规范的使用 科研经费的流程

在我国实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期间,我国科学技术在财政方面的投入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还在快速的增长中,2006年至2010年,我国科学技术在财政方面的投入量从最开始的2000多个亿直线增长到7000多个亿,是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期间,科学技术在财政方面的投入量的三倍,如见,我国在科学技术在财政方面的投入量还在不断的增加,而科学研究经费的增长,需要科学研究的体制更加完善,同时,要有不断创新的手段进行相关方面的管理,这样的发展趋势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经费的有效管理,将其支出的方面更加的规范化,有效的提高支出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为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可以健康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效地保障,因此,科研经费方面的管理已经成为了相关管理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经费的流程,分析相关方面的整体运行情况

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出现,是需要科研经费作为前提,并且,科研的经费与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申请过程、立项过程、实施过程、结题过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详细的了解科学研究经费的流程,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科研经费的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与科学、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有着联系。首先,科学研究的相关单位需要根据国家的指南,对申请的科学研究项目进行审核,并且编制出相关方面的预算,所开出的预算一定要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内容要详细明确,符合实际要求;其次,相关部门、相关组织或者相关的专业机构,要对编制出来的预算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评审,科研部门需要对预算评估后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审核的过程严格的按照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要求进行,审核后,科研部门需要对所提出的预算详细的安排提出相关方面的建议,然后上报科技中心,等科技中心批准后对相关单位下达预算;接着,得到批复之后的预算需要进入科研项目的管理数据库中,并按年进行经费的拨付,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对财务方面进行定期的检查;最后,当科研项目完成之后,科技部门中的监管中心或者相关方面的机构需要进行最后的结题审核计算,有效地提高科研经费的规范化使用概率,将国家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资金,提高其使用的效益[2]。

二、向我国财经类的规章制度学习,提高科研工作人员在经费使用方面的规范意识

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使用,从某种方面来说就是需要掌握我国在财经方面的多种规章制度。我国的财政部门、发改委部门、科技部门、基金委员会以及相关科学研究院等诸多部门,都颁布了许多科学研究项目在经费方面的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中的内容,都对科学技术研究中,经费在计划方面的开支范围以及开支标准等多个方面内容做出了十分细致的说明,这些管理办法也给科学研究单位在经费使用的规范化方面提供了主要的依据,同时也是接受财务部门审核计算的重要依据[3]。

三、更加完善相关单位在内部方面的控制制度建设,有效地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

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科学研究过程中,对经费使用的规范化也就加强了。完善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并且强化经费支出方面的合理化控制,这些对科学技术研究在经费方面进行有效的使用存在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除此之外,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以及规章制度,在执行的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同时,有效的加强相关单位在内部方面的监督控制,以及整体上提升内部在财务方面的管理水平,这些方面也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我国科学技术的体制在不断的改革,财政方面的相关制度也在改革过程中得到深化,因此,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单位需要与时俱进,把科学研究项目的特点作为基础,将国家在相关方面的管理要求作为指导内容,把科学研究项目在经费方面的管理与我国固定的资产管理相结合,按照科学规范的制定原则,积极的制定出符合国家要求的管理条例,把相关方面的管理内容以及工作的程序细化,严格的办理每一道审核的手续[4]。

四 、加强对科研经费方面的管理,实施对项目预算的全方位监督控制

科研管理部门主要对科学研究项目和相关方面的合同进行管理,并对经费的性质定位和经费的来源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将立项和结题方面的完整资料以及相关信息全部提供出来,积极地与财务方面的管理部门做好配合工作,把科研经费入账和使用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好。一般,科研项目进行正式的实施,需要1-3年的时间,当上级部门按照年度对科研部门下达预算时,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对项目的实施周期预算进行加强管理。

财务方面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是科研项目在财务方面的管理以及会计方面的核算,对编制科研项目的预算进行指导,并且对科研项目的决算进行审查,根据科研管理的部门,对科研经费的性质进行详细的定位,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范围进行规划。当财务方面需要进行外协款、设备款或者拨款等大金额支出的时候,财务方面的管理部门需要严格的执行审批方面的手续,严格按照合同中的计划以及预算中的批复,将科学研究的经费进行分批的拨付,同时,对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随时随地详细的了解预算的执行情况、拨放出去的经费数额以及拨付进度方面的信息,并对支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做出有效的判断和处理,将科研经费的情况做到实时的监控[5]。

五、结束语

对经费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管理,在科研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效的加强科研经费在管理方面的制度改革,通过多种手段,合理且合法的制定出相关方面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提高监督管理和科学精细化的程度。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自主创新领域中正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大,因此,创建更好的、更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相关方面的决策得到顺利的实施,提高科研费用的实际使用效益,可以推动我国更加快速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海娥,董晓东.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思考[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9,(10);03-04.

[2] 刘继芳,白丽梅.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9,(04);12-14.

[3] 李淑霞,迟慧.关于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经济师. 2010,(06);18-19.

第8篇: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柔性管理; 大学; 科研经费; 内部审计

一、问题的提出

柔性是相对刚性而言的。刚性是指那些应遵循的法律、法规、标准、定额等内容;柔性是指在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时,执行者出于自身的特点或不确定性,灵活而经济地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公办院校的科研经费呈现出高增长态势。一般来说,大的经费分为三块:政府性课题经费即纵向经费,社会横向课题经费,校内科研配套立项经费。这三块经费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经费来源。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经费的使用充满了“刚性”,特别是政府性课题经费,在各类规定中充满了禁止性监督管理的规定;另一方面,课题经费使用单位及个人又过于强调经费使用的“柔性”。因此,笔者就如何在遵守国家内部审计监督规定的同时柔性地管理、使用各类科研经费作一探讨。

二、大学科研经费监督管理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大学科研经费监督管理情况

美国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最大的特点是严格预算审计监督。有关机构对于科研经费有很具体的审计监督条款,对经费成本控制较严,将经费预算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前者包括工资等;后者则相当于我们的科研管理费,如管理成本。间接成本的提取比例一般为直接成本的50%~70%。此外,美国的科研项目可以明确地支出人员费用。

(二)英国大学科研经费监督管理情况

从2005年开始,为解决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英国出台并逐步推进研究项目全成本核算方法,即要求每个研究项目按“直接发生成本”、“直接分摊成本”、“间接成本”及“其他成本”的方法计算成本,对研究项目实行透明成本核算。

(三)澳大利亚大学科研经费监督管理情况

在项目经费管理上,研究经费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其特点:第一,项目经费严格按照立项论证过程中提出的预算方案执行,没有进入预算的开支禁止报销;第二,进入学校的研究开发经费与项目主持人个人经济收入无关,做到真正的专款专用。

(四)我国科研经费监督管理情况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科学研究活动严格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经费通过国家科学事业费或专项科研经费形式划拨。这期间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基于当时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进行,并且一般以法人研究机构而不是课题组为财务核算单位。这一阶段是“虽无监管措施,但科研经费最守法”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各类研究计划开始尝试合同制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经费资助渠道的项目合同管理规定。该管理规定对经费管理提出了较明确的要求,但是已明显削弱了对经费的监督。

近年来,一部分科研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种科研经费“私有化”的倾向,他们认为,个人申请到的科研经费仅仅是入公家的账,实际上应该是“包干形式”的私有资产,即只要能够按照科研项目的要求顺利结题,那么整个项目经费的使用则由自己说了算。一个时期以来,科研经费管理薄弱的现象不断蔓延,以科研经费购置小汽车等用于个人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经费托管单位也放松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尤其是放松了对纵向课题经费的管理,对科研经费支出内容没有约束,结题时相关部门也不审计,以致“教授夫人成了财政部长”这一离奇现象成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针对上述情况,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对这些管理规定又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修订,明确要求项目结题时必须有依托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签章。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以及相关部委制定了《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试行)》、《863计划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科技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经贸委联合了《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行课题制管理的规定》。2005年,科技部下发了《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提出了8项“严禁”,为我国科研经费最严厉的监管措施,即:1.严禁提成人员奖励支出;2.严禁直接提取管理费;3.严禁挤占挪用经费;4.严禁自行调整预算;5.严禁套取经费;6.严禁长期挂账报销费用;7.严禁提供虚假配套承诺;8.严禁脱离依托单位监管。这些规定是国家对研究经费使用的刚性规定,是不可违反的;柔性管理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其中,违反1、2、3、5项,审计定性为“直接扩大科研经费开支,并直接导致国家科研经费的损失”;违反其他各项,审计定性为“间接导致国家科研经费的损失”。

三、柔性管理策略

大学科研经费柔性管理的策略是“沉淀资金效益最大化,行为合法化”。柔性管理基于政府性课题经费(国家纵向经费)、社会横向课题经费、校内科研配套立项经费这三个不同来源渠道进行的。不同科研经费所要求的刚性是不一样的,即被审计监督的力度是不同的。在审计监督的权限上,纵向科研经费由拨入单位负责,一般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审计较严格,处罚较严厉;而横向科研经费则由大学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审计较松,以教育为主,一般不处罚。

(一)国家纵向经费的柔性管理

一般来说,国家纵向科研经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下达的各类基金项目经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专项经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专项经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国防科研项目(纵向项目部分)经费等。

上述项目有着严格的刚性要求。目前国家实行课题制管理,从立项申报、课题审批、资金拨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整个过程有着十分严格的刚性要求,每一阶段的审计都很严格,每一步都必须符合国家的规定。但是对于有些大学,这些资金量较大,如“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的纵向科研经费量少则几千万,多则数亿、数十亿元。其柔性管理有两个方面:

1.利用其沉淀资金周转

一般来说,纵向经费往往是分次拨入,即从立项投入,中期检查经费拨入,结题经费结算。这样,巨额的纵向科研资金就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余额,沉淀于大学财务账户。目前,由于大学的快速扩张,许多大学陷入了财务困境,资金困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大学财务困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以,巨额的纵向资金沉淀可以“借用”于日常的教学费用支出,这种支出并不违背国家对纵向科研经费的刚性要求,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这种支出行为,这是一种通行的做法,也是大学的理财惯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一般都视其为“合理支出”。由于大学财政拨款机制存有弊端,即当年学费收缴上交财政专户以后,返还给大学时存在时间延迟,因此,“借用”科研经费用于日常公用费用的支出是纵向科研经费最大的柔性管理法则,其使用效用也最高。

2.利用其配套资金的延迟

在纵向经费申请立项时,许多国家部门要求管理单位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共同构成整个科研项目的资金总额。有些项目要求国家拨入纵向科研经费时,管理单位必须一并拨入,不得延迟。从实际情况看,许多高校并没有严格遵守这一看似刚性实际不刚的规定,主要原因是:国家部门很少检查相关管理单位配套资金的入账时间以及金额,只是查看配套资金文件以及相应的承诺文件。因此,从大学内部审计来说,及时足额地拨出项目规定的配套资金是履行管理单位的义务。但是,从科研项目研究进展的情况出发,以不影响科研项目的开展为前提,适当的延迟配套资金的拨入应该是可行的,这种做法也是普遍的。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提出“注意及时筹集、配套资金”的建议。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拨入的做法完全有别于那种在申报科研项目时承诺及时足额地拨入配套资金,而实际因各种原因(财务实际困难、虚报项目金额)未给于配套的情况。

(二)社会横向课题经费的柔性管理

一般来说,社会横向科研经费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四大类技术合同所涉及的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合同一般以商业合同的形式订立、确认,一般情况下,此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商业目的,所有的经费刚性要求均以合同形式来确定。通行的做法是,经费包干的形式,即,首先确定科研成果的各种规定性的要求,然后商定科研经费金额,而对于如何使用这些经费不做要求。对横向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如果不是大量的转入转出资金,大学内部审计一般不作硬性规定。

横向科研经费的柔性管理无论是在空间上、时间上还是金额上都较充裕。所谓柔性管理的充裕是相对于管理单位以及课题负责人两方面而言的。对于学校而言,由于此类资金没有或者少有刚性规定,并且此类项目数量多、金额大,因此,大学财务可以将此类项目资金用于除日常教学费以外的其他支出,如用于固定资产支出、贷款支付等。

在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实践中,通常做法是,科研经费的合同由课题负责人对外签订,大学相关部门只是审查同意盖章,经费到大学财务账户后,大学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后,对该项目的经费支出一般不再做审核及审批性的管理。课题负责人一般为本校科研人员,以本校名义成立课题,大学承担一定的风险,在实施科研项目时,使用本校资源,包括水电费,仪器设备等,因此,不少大学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对科研项目提取一定的管理费。按照商业价格收取一定比例的科研经费是合理的,有助于大学社会横向科研的健康发展以及良性循环。

虽然多数高校制定了专门的横向经费管理办法,但是个别学校由于资金缺乏、怕出事等原因,过多地套用纵向经费管理办法,管得过严。纵向经费管理有严格的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明确的开支标准和范围,特别是对个人消费部分是严格禁止的,如果横向经费管理简单套用,会导致有些科研人员直接与企业私下合作,学校得不偿失。

(三)校内科研立项的柔性管理

对于管理者来说,这一部分具有几乎无限的柔性,即,当资金出现困难时,可以压缩科研经费的投入量,延缓购置大型固定资产的付款时间等。而对于课题负责人个人来说则必须按照大学的有关规定使用经费。由于目前多数大学财务资金困难,学校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十分有限,因此从柔性管理角度看,对这一部分资金可以视为柔性较大、刚性较小,可以根据本校的财力状况,适时安排、调整。内部审计一般仅对此类科研项目进行抽查审计,不做严格要求。

四、结论

柔性管理重在度,过度则违反了审计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不足则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笔者从审计监督管理者、科研经费管理单位、课题负责人的角度,分析了科研经费管理的刚性与柔性的关系及其度量,分析了其可行性与合规性。总结了目前大学科研经费通行的柔性监督管理方法,即: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针对不同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资金效益。不足的是,未对经费柔性管理策略的风险及定量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赵嶷娟.中美高校科研经费比较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5):47.

[2] 李晓轩,何儒涵,肖小溪.英国科研项目全经济成本核算改革及其启示[J].政策与管理研究,2010(2):187-188.

第9篇: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项目规范

一、高校科研经费的重要性

随着全国科技创新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作为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高校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科研经费也因此大幅增加。科研经费是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支撑,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就成为科研管理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科研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和保证,科研经费管理是否科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与得当,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因此,了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分析经费管理存在问题,进行经费问题对策研究,一直是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申报不合理

在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时,课题组成员往往只是凭以往的经验估算,缺乏财务的科学规划性,往往只注重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实验相关的费用,例如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一般对于科研过程中将发生的间接费用往往不清楚,因此间接费用往往申请很少或不申请,这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题组实际耗用的水电能源往往不能体现在科研成本中,一方面不能完整的核算科研成本,另一方面挤占了课题承担单位的事业经费。

(二)科研经费支出范围不严格按照预算书执行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科技处、财务处和课题组往往是平行开支,互不交流,对于科技部门来说,主要工作是完成课题的立项,提取科研管理费,将科研经费下达到财务处,而财务处在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一般只要符合财务规定,经费都是由课题负责人负责,对课题组而言,认为经费是自己申请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往往不能按照预算书严格执行。

(三)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缺乏计划性

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往往缺乏整体规划和计划性,课题组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往往前紧后松,在课题开展前期报销的很少,往往达不到科研经费的40%,到了课题结题验收的时候,突击使用经费,大量地集中性支出,不能合理、连续的使用科研经费。

(四)项目结题时结题不结账

《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对课题的结余经费应进行审核、结算”,“专用资金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资金支出结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且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但目前,对高校而言,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比较普遍。 “结题不结账”,不仅使结余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经费一直挂在账上还会造成高校未完成科研项目经费大量沉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科研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

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根本,当务之急国家应对目前已有政策进行梳理和清理,结合现实情况,整合、制定出一个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相对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国家政策的制订,首先要具有全面性,既要符合程序的严密性,也要具备内容的科学性; 其次要有普遍适应性,要具有普遍指导的意义,不能只对某些领域具有指导作用;第三还必须具备前瞻性,要与社会发展密切适应; 第四要有规范性。

其次,各高校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校的经费管理政策。与国家宏观的经费管理政策一致,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精细化的科研管理制度,做到在实际工作中有理有据,使课题组能够清晰准确的理解和执行。

(二)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应该从科研项目立项开始,课题组应该改变以前课题申报时根据自己意愿填报预算,没有科学的进行财务预测,应该由专业的财务人员参与,对课题经费进行科学的财务预测,确保项目经费预算支出内容要与项目申报书中确定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试验方法、研究目标、研究周期、参加人员等相关;如果单位自筹或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经费资助,应在经费预算编制说明书中列示;预算书及其有关附表的相关数据应保持一致,做到准确、无误;特别是科研管理费额度是否与科研管理条例规定应提取的管理费有冲突;预算支出科目支出范围是否规范等。

在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为了防止主课题预算和子课题预算不一致,应做到本校作为课题承担单位,应提供主课题任务书和所有协作单位子课题任务书交科技部门和财务部门备查,如出现主课题和子课题预算不一致,应及时联系协作单位调整;本校作为课题协作单位,应将子课题任务书、课题预算说明书发送给课题承担单位备查。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建立科研经费分类控制

为了使课题组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书执行,高校要善于利用财务管理软件,在课题立项时,对每一个科研项目设置专门的项目编号,并且实行科目控制,对该项目的明细科目设置额度,例如某科研项目预算书中劳务费为5万元,在该科研项目立项时,设置项目号123,该项目号所对应劳务费科目预算额度设置为5万元,这样在课题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时查询该项目劳务费的结余金额,比以往通过手工计算要准确和有效率,通过建立项目经费分类控制,可以使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专款专用。

(四)对重大专项建立年检制度

根据科研经费来源不同、科研经费数额的大小将科研经费分为重大专项和一般专项,重大专项往往金额大,影响深远,因此对于重大专项不能等到课题结题时才检查经费的使用情况,应该建立高校科研经费年检制度,每一年对重大专项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内审,评估重大专项的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并将每一次的年检报告作为课题结题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重大专项年检制度,一方面可以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另一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促使课题组有计划地合理利用科研经费。

(五)规范科研项目结题的程序

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的普遍现象,制定了规范项目结题的程序:

1.课题组收到结题验收通知后的作法

课题组收到相关管理部门结题验收通知后,应及时联系主管科技和财务的部门,国家重大专项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课题组应及时联系审计处,约定符合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并就签订审计业务委托书、确定来校时间、所需资料等事项进行及时沟通,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科研结余经费的处理

国家科研管理条例对科研结余经费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需要原渠道返还的国家重大专项,比如“973”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另一种是结余经费可作为后续研究经费的项目,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因此高校对科研结余经费也应该分为两种情况处理。

(1)结余经费需要原渠道返还的国家重大专项

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0号),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59号),结余经费需要原渠道返还的国家重大专项, 项目通过验收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课题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科技部,由科技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因此该国家重大专项通过验收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其项目开支范围仍必须控制在原预算指标内。

(2)结余经费可作后续研究经费的项目

按照相关科研管理条例,已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仍用于项目依托单位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部分应用研究工作的课题,应填写科研结余经费使用说明书,说明结余经费将继续用于哪项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开支范围以及课题开展时间,报学校相关部门审批,在结余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高校和课题组应按照审批课题专项经费净结余表开支,同时课题组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利用科研经费。

【参考文献】

[1] 刘娟娟.地方性综合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7).

[2] 张小玲.对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设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7).

[3] 刘雁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9(5).

[4] 吴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初探[J].会计之友,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