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实践规划范文

劳动实践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实践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劳动实践规划

第1篇:劳动实践规划范文

本次活动将在在京口、润州和镇江新区各确定一个街道、一个乡镇劳动保障所,作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并将试点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成立组织,制定试点方案和统一、规范的星级劳动保障服务所建设标准。第二阶段是根据建设标准,督促、指导试点单位加强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到统一硬件建设,统一网络建设,统一制度建设,统一招聘人员,统一经费标准,统一工作考核。第三阶段是组织检查评估,召开现场会,在全市全面推开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功能的全覆盖。

市劳动保障局制定了七项措施,全力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全市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和京口、润州、镇江新区三区劳动保障局局长为副组长。

2、召开会议,征求意见。一是召开由京口、润州和镇江新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和试点街道(乡镇)分管领导、劳动保障所所长参加的座谈会,征求试点意见。二是召开局有关处室、单位会议,征求有关部门延伸劳动保障办事项目,并由各职能部门对延伸办事项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操作程序、考核标准、激励措施、资金来源和拨付方式等。三是召开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下一步基层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3、制定标准,统一建设。一是制定统一规范的服务和建设标准,制订基层平台业务工作操作手册。同时,进一步修改、完善星级劳动保障服务所评估标准。二是强化硬件建设,督促试点单位在场地、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并争取市财政和有关处室、单位根据延伸下移项目给予一定经费补贴。三是在目前所有街道和部分社区实现就业信息系统联网的基础上,逐步将“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全面延伸到街道和所有社区。

4、增配人员,明确分工。根据目前街道(乡镇)、社区人员配备情况,结合劳动保障功能全覆盖要求,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配备4-5人,社区劳动保障配备3名工作人员,增配人员逐步招聘到位。街道增配人员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待遇工资参照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工资水平,社会保险缴纳标准参照公益性岗位,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安排。乡镇增配人员由各辖市、区自行招聘。增配人员为网格化管理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实行统一分工,主要从事社保扩面、劳动监察和维权等工作。

5、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加强对现有街道、社区平台工作人员和新增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业务知识培训;根据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功能全覆盖要求,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开展新增延伸项目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进行统一计算机操作培训。

6、星级评比,创建品牌。制定统一标准和考核细则,开展街道(乡镇)、社区星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评比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

第2篇:劳动实践规划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职业体验;主题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传统基础教育的创新点,利用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特点,加入职业体验活动元素,延伸了传统教育的内容,弥补了传统教育方式的缺失,为青少年提供了体验社会职业的机会,并填补了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教育缺口。通过模拟、体验、角色扮演来了解和接触真实的社会分工与各职业的职能及相应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更好地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做出思考与判断。

本文拟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业体验活动设计与实施中:主题的内容、活动领域与过程体验三方面,谈谈自己在活动实施中的所做、所感、所思。

一、体验“小职业”,选择适合的主题内容

在职业体验活动的内容选择上,首先要符合时展方向。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以及特长的前提下,合理引导学生对当今职业领域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选择适时的主题内容。其次,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分工的态势,了解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职业心态。再次,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身心发育还没有达到成人状态,所以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中还要重视安全性、技能难易度这两个程度性问题。例如,面对7年级学生设计的职业体验活动:《面艺室里过大年》中在主题内容中选择面艺师这个职业展开体验,适应时展;安全、健康积极;技能学习容易理解、易于上手。在活动实践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获得老师、家长、社会的肯定与支持。使学生在愉快的职业体验中了解面艺师职业的特点与基本技能。

二、感受“大社会”,融合不同的活动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大致可分为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职业体验活动应注意融合前三大指定领域,把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与工具,作用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在主题实施中确定某一个领域为活动的切入点,例如,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可进行职业领域与职业技能探索研究;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切入点可进行简单的职业技能学习;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切入点可进行职业角色扮演。

在实施面对8年级学生职业体验活动:《金牌小厨师》时,是以社区服务与社会服务为切入点。活动的重点设计为利用课余时间亲手在家中、学校内或社区里制作一道拿手菜;邀请家人、同学与老师、邻居或街坊来品尝鉴赏。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为辅助内容,信息技术为工具手段实施整个主题活动。

三、规划“我人生”,挖掘深度的过程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对于其他传统课程来讲更注重过程与体验而不是结果与成品,即使最后的活动结果按计划来说也是失败的,也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一种成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的职业体验活动也是这样,活动过程的经验与体会永远高于活动的完成度,无形的心灵感受始终重要于有形的成果作品。强调亲历职业体验实践,深度探究职业分工职能。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服装梦工厂》是面对9年实施的中长期职业体验活动,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由学生自主展开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活动,并帮助其深入研究职业特点和职业职能,学习简单的职业技能,继而运用所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服装设计师的职业活动。整个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同面对所产生的问题,解决困惑,引发思索。让学生了解真实的服装设计师的工作与辛劳,并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个职业的定位与职能,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学习与职业方向,达到深入挖掘自身感受,不断修正自我定位的作用,促使师生共同成长,激励师生携手学习。

系统、规范、有效的职业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不同职业体验主题活动中,学习简单职业技能,扮演各行业职业角色,进行自主职业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满足每一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面对未来职业规划与学业规划时,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第3篇:劳动实践规划范文

——为每位学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奠基

天津市军粮城中学是东丽区建校最早的学校。2006年被天津市教委批准为天津市历史名校。2012年被天津市教委批准为首批特色高中实验学校。“为每个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奠基”是军粮城中学的办学理念。让学生走进学校学会做人,探求真知;走出学校自立自强,服务社会,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是我们教育的现实和理想追求。2016年高中课程改革拉来开帷幕,根据《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以及《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我校整合现有资源为学生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引导学生重组学科知识,在各种现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深入进行课程开发,通过活动张扬个性,实现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一、课题研究引领,借鉴优秀案例

我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申请立项,在教研教改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我校以刘佳佳老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申请并立项市级课题——《国际steam/stem教育发展现状比较研究》,以课题的形式推动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结合分析国内的发展状况,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现课题已进行中期总结阶段,并开始筹划后期工作安排,探索跨学科综合课程的构建。

二、开设拓展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为着力建设满足师生主动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和素质拓展课程开设现状,带领各学科、各学段教师组成学科课程开发团队,开展学科课程开发实践活动,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拓展课程,形成我校学科课程建设的丰富资源。我们对课程进行结构性整合,开设德育及生活性课程,兴趣与素质拓展课程、专业与深度学习课程、健体怡情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潜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要。现开设课程共41个,并编写讲义、教案、制作课件,保证每一堂课开设有规有矩,真正满足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才能展示,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我校为学生创建活动专用教室,如扎染教室、陶塑教室、3D打印、VR教室、数字博物馆、云机房、机器人和无人机专用教室,陆续建立物理、化学创客实验室。学生利用学校资源,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无数令人骄傲的成绩。例如学校无人机操作这些年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天津市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和天津市东丽区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7年中央电视台对我校无人机课程开展进行了专题采访,对我校利用无人机技术实现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教育这一做法提出了肯定。

三、紧贴高考要求、做好人生规划

在中学阶段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高考选课、填写志愿可以被看作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高中时代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是最适合的时间,因为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职业定位,高中阶段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有很大关系。我校在2017级高一入学后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编写《军粮城中学高中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建设方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体验生活,增长见闻

我校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封闭式的军事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德育处和团委组织研学旅行,开展团队活动,在各项活动中,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觉悟,做新时代的中学生。与此同时开展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访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参加社区活动,利用节假日,在社区进行志愿服务。

开展新生入学军训活动,团队教育活动

走进社区进行政策宣传

我校志愿者服务走进困难老人家中

第4篇:劳动实践规划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实践基地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1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种类以及功能简析

1.1进行德育活动的基地

德育活动多种多样,建立德育活动基地的目的在于对高等学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利用实践基地资源(名人事迹、英雄故事、人文资源等),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加深师生对革命事迹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

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服务。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学习军人的优良传统,不怕苦不怕累,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在社区中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认识到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性,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1.3进行教育实习的基地

教育实习基地,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锻炼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教育实习基地具有以下作用:(1)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把学生安排到不同的实习岗位中去,让他们感受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例如:对于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把他们安排到中小学进行实习教学,通过与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使他们在教学时间中积累教师经验,提高职业道德,坚定职业理想。(2)在实践基地中,通过实践教师的指导,通过自身钻研并结合课堂所学,初步掌握工作技能。(3)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独立开展简单的工作项目。例如:师范专业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锻炼,可以担任实习班主任的工作,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掌握执导团队的方法。

1.4进行劳动技能教育的基地

劳动技能教育基地,旨在培养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的劳动态度、熟练的劳动技能以及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这类实践基地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以劳促善。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能以劳促善,让学生在劳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其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2)以劳促智。通过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一过程,增强了高校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劳动中出现的问题,独立思考,并在劳动中积累工作经验。(3)以劳促康。通过劳动技能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4)以劳促美。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增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劳动中找到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建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意义

2.1为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是高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把课堂所学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完善生活基本技能,增强创新意识,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对于实践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想要有所突破,必须结合实际创造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环境和条件,需要明确的是,今后更多的学习中,有很多知识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因此,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为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2.2为实现“三个面向”“四个统一”做好坚实的政治基础

“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四个统一”是指“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是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磨砺意志、锻炼品格,做真正的“四有”新人。

2.3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提供必要条件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该把这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使它成为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带动学校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在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因此,各学校要时刻注意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时代性、主导性和平衡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学生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载体建设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将显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其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建立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多功能、全方位的实践基地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4为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提供有效途径

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固定的实践基地,它是学生锻炼劳动技能的源泉。高校学生应该根据专业内容、课程实际,积极参与实践基地的活动,教师应该定期、及时的在基地中进行考察,发挥好引导作用。通过生产劳动,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劳动观念,为今后的走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3建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几点意见

3.1规划合理,布局协调

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整体建设布局关系到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对于学校的改革也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各相关部门应该对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其发展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中,并做好监督工作。同时,要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详细的规划和建设方案。在布局中,既考虑当地的实际建筑条件,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的活动范围、设施的使用价值、资金投入的比例等多种因素。整体规划与布局是否合理,主要是由基地的地理位置和所占比重所决定的,还用综合考虑其整体作用与其他功能的补充。

3.2基地建设需要内外结合,共同发展,共建互惠

所谓内外结合,一方面是指由学校实践基地的需要,由校外其他力量承接,提供资金和场地,并负责管理;另一方面是要把校内校外结合起来,既要在校内立足,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些基地建在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负责的工程,如果仅靠学校校内的力量,无法把基地的作用发展壮大,而如果仅靠校外的力量,没有校内力量的扶持,则缺乏系统的管理与监督。所以,需要把校内校外力量相结合,共同把基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所谓共同发展,共建互惠,指的是校外实践基地应该遵循与社会、学校共同建设的原则,多方投资、多方受益,互惠是指高校应该为校外实践基地提供科技服务,共享教育效益,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输送更多的人才为基地单位服务。

3.3加强全面建设,不断更新完善

前文所述的四个实践基地,既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又相互联系,互成一体。所以,要对各基地进行全面建设,使之相互配套。共同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由于客观原因的制约(资源、资金、场地等),四个基地的发展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问题,不能一步到位。而且,即使已经发展起来的实践基地,也应该定时更新设备、增加项目、扩大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孟然,李良光,杨茂宇,张亚,赵苍荣.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人才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7(26):257-258.

[2]陈吉明.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9-11,34.

[3]长宏,戚向阳,王刚,张恒庆.实践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166-168,172.

第5篇:劳动实践规划范文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re battle position of cultivating middle-level professional laborers. However, the attitude to lab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goes from bad to worse at present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is paper, taking this as a research, unfolds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weak attitude to lab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s of trying to solve to be conducive to transform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attitude to lab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关键词: 中职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教育;劳动意识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attitude to labor; labor education; labor awareness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初中级劳动者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自然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学校过分注重对学生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劳动方面的教育。中职学生在校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识不强,顶岗实习期间不愿吃苦,怕累怕脏,由此可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劳动观念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1 中职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的主要表现

1.1 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班内任务有大有小,有轻有重,安排值日表时不可能真正做到“人人平等”。那么那些承担繁重、扫尾任务的学生,自然要在最后才能忙活起来。而那些只要完成细琐任务的学生在做完自己份内的事情之后,就会站在一旁等组内其他学生,没有主动上来帮忙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集体荣誉感一点都得不到体现。

1.2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些学生在值日时会将自己负责的区域范围打扫之后,就丢下劳动工具走了。至于自己负责的区域到底干不干净,干净程度如何,劳动委员有没有检查,需不需要重新打扫;即便打扫完了,劳动工具放在哪,要不要摆放整齐,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还有些学生虽然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自己又懒得动手,又不愿意去做;又找不到别人帮忙,就装作忘记了。等到班干部或者班主任问起的时候,他就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表明自己不知道抑或忘记了。

1.3 以己度人,推己及物 有的学生在轮到自己值日的时候,将属于自己份内的事情不做,而强行摊派给其他的学生;更有甚者,竟然拿着父母的血汗钱,雇自己的同学帮自己打扫卫生。有的学生临时任务安排时,直接就是“我不愿意”。

以上种种表现只是中职学生平时劳动表现中的一个个缩影,由此可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劳动观念的教育势在必行。

2 加强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2.1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几千年来就有的“学而优则仕”的封建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使得社会各个层面对职业教育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一线操作工的,伴随着他们的只“苦、累、脏、差”,就是在厂里干活的。正是社会的普遍看法具有片面性,使得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心理,觉得来职业学校念书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在亲朋面前甚至都不敢或不愿谈及自己的学校,专业。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疏于管理自己,放纵自己,就会更不利于职业教育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2.2 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要适应未来的职业活动,固然需要足够的知识和较为完善的技能,但是一个人的主观意识直接决定着人的能力的发挥和行为的结果[1]。而且现代社会特别提倡劳动者的素质,没有高尚的劳动品质和极强的劳动能力,员工的技术优势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工作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在高的技术水平也无济于事。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性教育,其培养学生毕业之后将直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能否健康发展,能否成功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与自身的劳动素质紧密相关。

因此,中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与未来职业的关系,才能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表现为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2],而劳动教育总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和道德意义,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劳动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劳动美德,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改变懒惰的劳动习惯,塑造自己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强健体魄,在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 中职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

3.1 学生娇生惯养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的天然学校。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并且许多家庭都是合二为一,孩子作为两个家庭的独苗,自然是家里的宝贝,这些长辈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学生动手去做。正是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与纵容,使许多学生眼里看不到具体的“劳动”。再加上家长的片面教育,养成了学生不爱、不肯劳动的坏习惯。

3.2 学校教育缺失 学校在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工作计划时,劳动教育会被写入计划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即使是在劳动礼仪周,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打扫之后,保证校园的干净整洁,再利用中间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的学校将学校的卫生工作外包给保洁公司,学生就更没有机会在学校参加劳动了,让劳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3.3 教育方式错误 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经常采用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生迟到,罚值日;损坏公物,罚扫地;打架斗殴,罚打扫厕所。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厌恶。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对“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产生质疑。

4 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劳动意识的措施

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因此,要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的劳动意识,校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多渠道展开劳动认识教育

4.1.1 学校层面 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除了在时间上要给以充分的保障外,还需要给学生积极营造一个具有劳动氛围的环境: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做专题宣传,班会课上做专题教育;另一方面利用职业院校的优势,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同时,还需要在实训车间张贴有关“劳动最光荣”的宣传标语,悬挂“劳动模范”的光辉画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些时候,无声的教育才是深入人心的教育。

4.1.2 学生层面 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擅长到擅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过程,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手脑并举,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要求,学生在自身层面应当树立正确的劳动认识:劳动是个人在社会上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其次,应积极配合好学校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第三,要不定期展开评价,及时对自身的言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自己尽快全面清楚地认识自己和改正自己。 4.1.3 社会层面 首先,应该让学生正确了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诞生的教育,是为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服务的,是为了将来顺利就业而服务的。其次,帮助学生搞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属于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只不过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操作能力,普通教育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4.2 多载体深化劳动教育

4.2.1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从个人角度来讲,通过对个人所处的环境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是核心,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尤其是新生中有8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2]。学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作出调整,以适应个人的发展需要。

4.2.2 礼仪周活动塑造学生 劳动礼仪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定时间量的劳动,让学生明白劳动的目的和意义:劳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水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实施学生劳动礼仪周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人主人翁意识、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和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现代职业素养。因此,深入开展劳动礼仪周活动,落实并做好劳动礼仪周活动,使得劳动观念深入学生内心。

4.2.3 榜样带动学生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对劳动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之后,老师必要的引导示范则起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更强调:“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3]。”中国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所以,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积极参与其中并没有降低老师的身份,反而给学生以无言的鼓励与鞭策,同时,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2.4 竞赛提升学生 有竞争才有激情,才有动力。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学生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之后,需要逐步并迅速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开展竞赛活动是最直接最有效果的形式。通过多种劳动竞赛,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能力,更深化了他们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情操。

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认真反省了自己的失误,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4],适时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自理和自立能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劳动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幸兴.当代中职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表现、原因和对策思考[N],2010-8-3.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6篇:劳动实践规划范文

依照市委、市当局对城乡综合情况管理的要求,立异城乡规划建立治理和效劳方法,紧紧环绕改善农人生涯寓居前提、树立新型底层组织管理机构的要求,以处理农人权属证书、配套完美根底设备及公共效劳设备和促进农人充沛就业为重点,具体推进农人集中寓居区综合整治任务,确保农人集中寓居区综合整治任务到达“出产开展、生涯裕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规范。

二、整治工夫、局限和责任主体

从年月21日起展开为期半年的综合整治任务,首要针对年月1日今后建成入住或在建的农人集中寓居区,包罗拆迁安顿小区、新房工程、乡村新型社区和小型聚居点。

作为此次综合整治任务的责任主体,各镇(街道)要仔细梳理辖区内农人集中寓居区存在的问题,依照“能整改的立时整改”的要求,不等不靠,连系实践,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机构和人员,筹集整改资金,积极自动展开任务。

区级相关部分在镇(街道)整改正程中要自动介入,做好协分配合和效劳任务。

三、整治重点

(一)发明前提,处理已入住农人权属证书

一是展开农人集中寓居区摸底查询任务,把握根本状况,搜集整顿有关立项、疆土和规划建立等审批材料;二是研讨司法律例和政策文件,精简审批顺序和工夫,减免行政收费;剖析存在问题,分类提出处置定见,尽快完成已入住农人权属证书的发下班作。

责任单元:各镇(街道)、区发改局、区规划局、区疆土局、区建立局、区房管局、区地税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

(二)制订规范,配套完美根底设备和公共效劳设备

依照城市寓居小区和乡村新型社区规划建立规范,连系我区农人集中寓居区建立近况,分类制订农人集中寓居区根底设备和公共效劳设备配套建立规范,提出整改目的和义务,落实机构和人员,配套完美已建成农人集中寓居区根底设备和公共效劳设备,实在改善农人生涯寓居前提。

责任单元:各镇(街道)详细组织施行,区规划局、区统建办、区建立局、区劳动保证局、区民政局共同。

(三)增强效劳,促进农人增收

树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效劳收集,加速转移乡村劳动力,添加农人务工收入,确保农人集中寓居区就业率达95%以上。一是在300户以上的农人集中寓居区树立劳动保证任务站,劳动保证任务站内专职任务人员不少于2人。寓居规划未达300户的但入住率超越入住户50%以上的农人集中寓居区,需有一名专职任务人员从事此项任务;二是树立就业实名制动态治理机制。各镇(街道)劳动保证所要以农人集中寓居区入户查询为重点,把握农人集中寓居区适龄劳动力就业、赋闲、培训、社保情况,树立赋闲人员注销台帐、技艺培训台帐、社区用工信息台帐、就业安顿台帐、社会保险台帐和退休人员台帐。要在年3月底以前树立起小我电子信息档案,施行动态治理效劳机制;三是树立农人集中寓居区就业状况月报准则。各镇(街道)要按报表要求将已建、在建集中寓居区的个数、户数、劳动力、就业坚苦人数、供应岗亭数、技艺培训状况、就业率等数据于每月5日前上报区就业效劳治理局劳动保证科;四是增强职业技艺培训。依照培训与市场相连系、培训与财产项目相连系、培训与城乡劳动者的就业需求相连系的准则,加大培训力度,树立起培训机构与用工单元协作展开定岗、订单、定向等针对性技艺培训机制;五是鼎力开拓就业岗亭,树立区、镇、园区、居委会(村)就业援助任务联念头制,由区劳动保证局牵头,起码每月召开一次就业联动会议。鼎力开展公益事业,开拓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亭,新建项目占地添加的岗亭要优先安顿掉地无业农人,鼓舞掉地无业农人灵敏就业,并按规则享用有关优惠政策;六是要充沛发掘农业界部增收潜力,积极开展质量优秀、特征分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物,完成增值增效。

(四)立异机制,增强社区治理

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立异社区治理机制和方法。一是完美村(社区)办公及效劳用房建立;二是树立完美村(居)委会准则,规划到达1000户以上的农人集中寓居区可独自设立村(居)民委员会,不克不及独自树立社区居委会的,可就近由所属村(居)民委员会治理;三是健全完美村(居)委会步队建立,每200户装备1名社区任务者。

责任单元:各镇(街道)详细担任,区民政局共同。

四、任务步调

综合整治任务分三个阶段睁开:

(一)发动摆设阶段(年月21日-月15日)

区委、区当局成立农人集中寓居区综合整治指导小组,召开发动大会,明白责任主体和目的义务。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分也要成立响应任务机构,落实人员和责任,展开前期查询摸底任务,仔细剖析存在问题,制定详细任务施行方案,依照工夫布置细化任务目的和任务义务,明白任务进度。

(二)组织施行阶段(年12月16日-2012年5月15日)

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分依照指导小组的一致摆设,上下连系,一致联动,依照本次综合整治确定的内容和目的,连系本单元的详细举动方案,展开综合整治任务。

(三)进步完美阶段(2012年5月15日-2012年5月30日)

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分对综合整治任务状况进行具体总结,指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区目督办组织展开反省验收任务,查漏补缺,确保圆满完成任务义务。

五、任务办法

(一)进步看法,增强指导

区委、区当局高度注重此次综合整治任务,提出明白的目的和要求,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翼刚任组长的农人集中寓居区综合整治任务指导小组。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分要高度注重,增强指导,成立响应组织机构,由首要指导亲身抓、分担指导详细抓,落实详细任务机构,充分做事人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结果”四落实。

(二)明白义务,落实责任

农人集中寓居区综合整治任务由区农人集中寓居区综合整治任务指导小组一致指导。各镇(街道)要依据实践状况,明白详细义务,确定任务重点,制定详细整治方案,加强整治方案的执行力,进步有用性。区级部分要连系本身本能机能职责,研讨政策和文件,仔细剖析存在问题,发明前提,有针对性地提出分类处置办法和方法。指导小组办公室要具体搜集任务发展状况以及施行进程中碰到的坚苦和问题,实时指点镇(街道)和区级部分的整治任务,确保综合整治任务的顺畅展开。

各镇(街道)和区级部分要结实树立大局观念,环绕本次整治任务方案确定的任务重点和目的,依据整治任务需求,增强沟通,协调作战,构成合力。

(三)增强督查,逗硬奖惩

区委、区当局将综合整治任务列为专项目的并归入年度综合目的审核。由区目督办牵头成立督导组,对区级相关部分、各镇(街道)施行农人集中寓居区综合整治任务状况进行催促指点,每周搜集一次任务动态,每半月召开一次任务例会或现场会,传递发展状况,处理推进进程中存在的实践问题,区综合整治办公室要将任务发展状况报送区委、区当局首要指导,实时剖析问题和坚苦,提出处理办法和方法,确保按期到达整治结果。

区财务树立专项津贴资金,依据各镇(街道)任务进度和整治结果,接纳“以奖代补”的方法拨付。对看法不敷、整改不力的镇(街道)和部分要传递批判,并追查首要担任人的责任。

(四)强化宣传,疏通信息

第7篇:劳动实践规划范文

初中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拓展初中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实践。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来完成。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社区服务方面。学校可组织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2)社会实践方面。以学生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对学生集体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能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术的培养和择业指导。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学会生存、提高自理能力为目标。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好处

1.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愿意和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他们需要成就感。同时青少年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特别是与“综合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语文、数学、常识、生活与劳动等学科知识,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学生基本上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自主学习、研究、创新。

2.培养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丰富有趣的方式、途径,努力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生活。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

四、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的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纺筹规划。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五、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征

1.评价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他们的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

3.评价关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综合实践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而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偶发性和动态性,恰恰这些动态生成因素对活动效果的影响更大。

如对于确定的主题,学生活动中的生成性可能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甚至比教师预想的更多、更深刻、更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因素,给予恰如其份的引导和评价。

4.评价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比如,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评价活动的结果,而应关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挖掘活动中的闪光点。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评价应因人而异。

六、评价模式

1.档案袋评价。在教育评价中,档案袋已从原来的工具演化为评价方式。

第8篇:劳动实践规划范文

关键词: 中学职业生涯规划 个性化教育 教育要求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等级,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要实现自我首先要对自我的本质进行规定,或者说要预设一个理想的自我。本质需要形式来体现,成功需要舞台展现,职业活动、职业成功可以说既是自我规定的重要体现形式,又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说职业生涯成功对于实现人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意义重大。由于自我本质不是先验的存在,而是自我后天的规定,因此不同的自我有不同的自我本质规定,不同的自我实现需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需求并不完全由消费者所决定。在经济学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需求理论,一种称为“为生存而工作”,主要强调现存的需要,把消费者看成是主要的经济实体,即需求完全由消费者决定;另一种称为“为工作而生存”,把生产者,即创新者视为主要的经济实体,强调生产者对需求的创造。教育需求是一种特殊的需求,我们过去主要关注供给方——学生被动地接受供给,随着人本主义的深入,我们更重视对教育需求的消费方/接受方的关注,充分肯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作为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消费者——学生,并不能完全决定需求,作为教育活动的提供方——学校和教师,也可以生产需求,说得更准确一点,应该是教师和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传递知识,影响学生对自我本质的规定、自我形象的确立,可以开发、挖掘学生潜在的需求,形成一种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新的需求。教师和学校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就职业生涯规划而言,学校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何在、能力特长何在、适应何种职业,即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所说的人格与职业类型的适配性或高一致性。霍兰德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和表现,个人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种类型,职业环境也相应分为六种类型,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寻求这种人格与职业类型的适配性或高一致性,如现实型的人进入现实型的职业。中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认识自我职业人格类型,熟悉心仪职业的职业环境、价值、社会需求,初步确立自己的职业意向,并据此明确自己的教育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从上面的论述,我们看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催生了教育需求的多样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少会导致学生教育需求的单向度化——以追求高考高分作为自己的需求,这是形成分数第一的重分数轻素质教育顽疾难以克服的重要原因。要克服这一顽疾,就要加强职业人生规划教育,以个性化、多样化的职业人生催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下面本文就如何在中学阶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看法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平台,催生、满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教育需求。

家长是子女的监护人,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子女职业生涯规划制订的参与者、咨询者,他们职业人生规划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子女的职业人生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自主性。但是,现在在校中学生的家长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十分缺乏,从而影响对他们的子女职业的谋划。我国职业人生规划教育的历史并不长,在计划经济时代,不仅经济活动由政府管理,个人的职业活动基本上也是由政府管理,个人选择的余地是有限的,谈不上职业人生规划。随着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壮大后,个人的职业选择的空间大为拓展,到本世纪,双向选择、自由择业成为主要的就业形式。为适应这一形势,职业人生规划教育在高等院校逐步展开。现在的家长,不管他们现在的学历情况、职业状况如何,基本都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的职业人生规划教育,因而缺乏指导子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多数家长在为儿女进行择业指导时基本上是按照他们自己这一代人的心理——主要根据职业的社会需求和职业价值决定选择何种职业,对于影响职业选择的个人性格气质、兴趣爱好、智力类型很少考虑,这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家长是影响子女择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首先要从家长入手。目前学校与家长常态化、大规模的联系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和家长会,要加强家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平台,是十分有效的途径。据笔者了解,目前多数中小学都建立了家长学校,但流于形式的较多,“办学质量普遍低下, 相当部分是只挂牌子,基本属于‘五无’学校”[1]。家长会虽然常态化,但其内容或是通报学校发展近况、学生所在的班级基本情况、学生本人近期在校表现,或是内容宽泛的如何教育子女方法教育,这并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家长会的内容仍有进一步充实、完善的空间。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家长学校和家长会,不仅可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可以充实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的内容。为此,我们可以聘请职业人生规划教育方面的专家,也可以安排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教师,利用家长学校平台,对家长进行职业人生规划方面的教育。在家长会的集中活动阶段,也可以安排听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讲座。面向家长的职业人生规划教育的内容包括职业选择的基本理论、职业成长的理论、社会职业需求、对自己孩子职业适应性的认识等,通过教育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性格气质类型、智力类型及其所适应的职业,从而做孩子具有正能量的择业参考者。学生的特殊性通过个性化的职业人生规划得到彰显,而个性化的职业人生规划会产生不同的教育需求,因此,学校加强职业人生规划教育,在开发潜在的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在为满足不同教育需求奠定基础。

二、发挥班主任的特殊作用,催生、满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教育需求。

目前,高等院校基本开设了职业人生规划课程,没有开设专门课程的学校也将职业人生规划教育纳入了开学教育或其他职业素养课程中,职业人生规划教育得到加强。中小学职业人生规划教育开展情况不同,许多学校基本上没有开展真正的职业人生规划教育,部分学校零星地开展了一些活动,进行了职业人生规划教育。总体来说,中小学职业人生规划教育还开展得不够,需要大力加强。在强化中小学职业人生规划教育中,发挥班主任的作用非常重要。目前,在大多数中学没有接受过职业人生规划教育专业训练的师资、没有条件开设专门的职业人生规划教育课程的情况下,加强班主任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举行职业教育主题班会,通过系列的、连续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人生规划教育。例如可以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在不同的学期连续开展“我最理想的职业”、“我最喜欢的职业”、“我是谁,我最适合什么职业”、“我的智力类型与我的职业”、“十年后的我”等主题班会。班会内容包括教师介绍相关知识、学生职业理想自由谈、成功的职业选择案例介绍、个人才艺展示等。主题班会形式的多元性、开放性、师生的互动性,可以避免简单的说教,对中学阶段开展职业人生规划教育,也十分适合。其次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较多,便于与家长进行沟通。班主任可以利用家校路路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帮助家长认识自己孩子的智力类型、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类型,增加家长职业人生规划的知识,增强对自己孩子职业适应性的认识,协助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初步职业人生规划。再次,班主任可以通过找学生个别谈话、平常聊天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寻找适合自己智力类型、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类型的职业,并制定初步的职业人生规划。班主任的这些工作,既是开发学生的不同教育需求,又是在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因为没有开发,学生可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教育需求是什么,也就谈不上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三、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催生、满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教育需求。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的教育方针,社会实践则是落实这一方针的具体举措。自1987年国家教委等五部委《关于在普通中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若干问题的通知》以来,中小学逐渐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有论者指出:“社会实践政策导向不明晰,缺少政策性支持;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滞后,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实践活动内容的随意性,缺少稳定的实践基地;资金得不到保障;缺少专业化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2]这些都是当前中小学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家长拿着学校发的表格,到居委会盖个章就了事,几乎成为社会实践的常态。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开展多方面的改革,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且充实了社会实践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举措。“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学生主动地了解社会联系群众、参与并服务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实际锻炼和亲身体验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和完善个性发展的过程”[3]是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主题活动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实践基地模式、学生社团活动模式”[4]则是社会实践的主要模式。生涯觉察是中学阶段职业人生规划教育的重要任务,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大家最感兴趣的职业,并通过参观访问劳动现场、见习等,在实际的劳动操作中获取经验与教训。显然,中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目标、模式都有共同之处,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因为它可以变被动的、宽泛的了解社会为主动的、有针对性的职业觉察。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学校领导可以主动与学校所在社区、居委会或相关政府部门联系,通过他们联系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然后根据学生的意愿安排他们到附近的公司、工厂、医院等单位进行参观、见习。这种集社会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一体的参观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联系,达到社会实践的目的,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或初步打算作为自己模式的职业的快乐与辛苦,了解工作环境,获得工作经验,为制定较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这种形式也是学校借助社会资源,拓展教育空间,满足不同教育需求的一种有效形式。

总之我们在强调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作为教育对象的“材”是还没有完全展开的自我,教师有必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自我“揭蔽”,而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展开自我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学阶段开展不同需求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覃盛裕.广西家长学校发展对策刍议[J].基础教育研究,2007(4):6.

[2]殷世东.对我国“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的综述与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93.

[3]刘秋梅.论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效[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5(6):76-80.

第9篇:劳动实践规划范文

关键词:园林管理;现状;措施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advancing city contex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scale of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sustainable landscap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in the management aspect and the world advanced level there are still large gaps,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landscape management, this paper will present situation, innovation garden from the innovation garden management tube path work on two aspects of the full text, for reference.

Keywords: landscape management; current situation; measures

中途分类号:TU986.3

一、创新园林管理工作的现状

1、园林管理工作不规范,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在园林绿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环境里,园林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a.园林管理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和绿化工程施工规划建设要求与质量验收标准,特别是园林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到质量验收再到日后的养护工作没有形成一条贯穿全过程的产业链式的管理模式。b.园林绿化施工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在众多园林公司中专业设计人员较多,但专业性的园林养护工作人员缺乏,使得较多的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因没有得到规范的养护,使得杂草丛生、景观植物频临枯萎。此外,专业园林设计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比例较大,他们往往具备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设计图模仿问题严重,设计与实际效果间的差距性较大。

2、注重平面造型图案,忽视立体效果, 生态效益差。

受我国园林工程整体评价标准受国外园林设计因素和自身效益因素的影响,使得平面造型图案的漂亮程度占据了园林美观性评价的主流,使得目前园林设计上以草坪植物和色彩丰富的地被植物为主,而较少的栽种乔灌木。即是选择性的栽种一些大树通常也为市场上价格高、易成活的树种,例如樟树、桂花等,而在进行整体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树木栽种的立体效果和生态效益。另外,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的选择中,没有以本地区实际气候条件为基础,而选择一些不适宜在本地栽种的植被,既浪费了资源,也未起到园林绿化的空气调节、美化环境的作用。

3、园林绿化应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体现地方特色。

城市建设规划中, 往往只注重建筑物,很多城市未将园林绿化纳入整体规划,近年来各地对园林绿化投入增多,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城市变绿变美了,但形成自身园林特色的少,大多相互模仿、照搬照抄。绿化小区大同小异,过于单调。应鼓励各地设计建造有特色的园林景观,不能只顾绿地占有率,好的绿化可提升城市档次,更要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4、园林养护相对滞后。

园林绿化中注重栽培而忽视养护现象比较突出。俗语说“三分建七分养”,为巩固和发展绿化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应发给其大大超出普通员工的奖金津贴, 这样能促使一般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向参考咨询员迈进,又能让参考咨询员有紧迫感和压力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创新园林管理工作的路径探讨

但是,为了保证园林绿化事业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到来,要逐步改善城市的面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我们必须提高对园林绿化行业的认识,更新观念。因此笔者提出了如下有关如何创新园林管理工作的路径探讨。

1、要改变园林绿化建设属非生产性建设的观点,树立园林绿化具有生产、服务双重属性的产业部门的观点。长期以来,园林部门被视作非生产性的消费部门,实行的是福利型的供给制,但从杨浦区园林管理所剖析来看:所的内部不仅包括了传统上认为是生产性的行业,还包括了以劳务和服务形式出现的多种第三产业,园林绿化业也属于这一类,从事这类行业的职工,都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份,所以是属于生产劳动的范畴。园林所既能为社会提供有关园林的物质产品,又能为社会提供维护良好的物质环境,是非物质生产。

2、要改变园林是“产品”的观念,按照公共商品的观点来考虑园林绿化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理顺园林行业内部各种经济关系,指导园林建设和经营管理。我们认为对公园、绿地、行道树甚至整个园林绿化体系也都可以作为商品来进行考虑。由园林行业具有多属性的产业,具有多效益和多种经营方式的特点,是多样性的统一,可以称园林行业是综合性的产业。园林行业不但具有一般商品的共性,而且还有它的特性。为了便于分清园林行业与一般商品的区别,可把园林行业称为公共商品。

3、以园林绿化为主,搞好多种经营。 我们所在获得财政必要拨款的同时,必须挖掘自己内部潜力,生财、聚财、理财,这是搞活园林经济的必由之路。

4、增加公园游乐设施,丰富活动内容。

要改变园林养护管理劳动不生产物质财富,无经济效益的陈旧观念,承认园林职工劳动是两个层次的生产劳动,具有增殖性和服务性,应当形成经济活动的良性循环。由于公园、绿地、行道树具有可再生自然环境资源的特征,它在建设和建成使用以后,对树木花草的养护管理所付出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应当同样属午社会必需的生产性劳动。养护管理劳动作用于树木花草的自然生长,使园林绿化获得价值的增殖,达到永续利用和取得长程的经济效益。目前对于养护管理劳动的不等价交换,价格背离价值的逆差相当突出,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那种园林养护管理不生产物质财富的陈旧观念,承认园林养护管理劳动产生着比投入超过很多的社会物质财富。因而历史悠久的园林价值更高,树木树龄越长价值越大,从而尊重园林职工的劳动创造,才能达到发展园林生产力的要求。

总之,实践证明,坚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园林绿化为主,搞好多种经营,争取多收入,以减少政府的拨款,这是我们园林经济活动遵循的准则。实践证明,“以园养园”是办不到的,而“以副补园”还是可行的,因为园林事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多种行业发展的基础上的。

参考文献

[1] 何均胜. 简述建筑工程装修中的材料管理[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8(07)

[2] 武永涛. 把握发展主动权[J]. 施工企业管理.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