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复习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英语 复习课 高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B-0031-01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一段时间知识的梳理、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巩固知识学习,具有新课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既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通过学习对知识巩固、强化这一动态过程达成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复习课时,要注重统筹全局,更加系统、全面地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总结,避免知识教学流于随意性,从整体上把握和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复习课上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重视和认识,让学生在复习中收获掌握知识的快乐和喜悦,以此来打造出小学英语高效复习课堂。以下,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执教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经验,以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教学为例,探究如何更加有效地构建一节小学英语高效复制课。
一、 抓住教学主线,科学整合内容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既在于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又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语言的听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时,着眼点应当从高点出发,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将知识重新“灌输”一遍,而应当围绕小学英语教学主题和目标,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整合。教师要重视单元内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以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联,对前期所学习的这些内容进行积极地整合,形成统一的教学脉络,缔造出更加关联和系统的知识网架,让学生在复习课上知识更具系统性。比如,译林版小学英语的4B Unit 5《Review and check》为例,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归纳教材1~4单元所学的语言项目。在对1~4单元所学的语言项目进行系统复习时,作者就地取材,从四年级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出发,抓住语言教学这一主线,对四个单元内容通过一个简单的课堂小情境创设进行串联。笔者设计了一个借班上课新教师的身份,先对自己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根据笔者自我介绍,用英语猜一猜老师的喜好。在此背景下,学生开始根据作者的自我介绍内容、外貌特征以及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对笔者本身进行一定的分析,这个过程从侧面展开串联,有效归纳了“根据特征认人”和“谈论人物职业”的语言项目,并在这两个项目的基础上再深入拓展,巧妙进行整合,为下一步地深入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 合理创设情境,有效完成任务
情境创设是构建小学英语高效复习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众所周知,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基于语言学习环境的“土壤”之上,在小学英语复习课堂也不例外。在经过对单元系列知识点的再现和重组之后,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来加快学生将知识的内化,让他们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有感而发,有所领悟,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还是以上述版本4B Unit 5 《Review and check》为例,在上复习课时,作者创设了四个情境:Meet Jack and super stars/Meet Annie and Nancy/Meet Toms family/Meet our new friends这四个主题情境。这四个主题情境侧重复习的内容各有不同,比如在情境一的Meet Jack and super stars中,主要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Play a game: This is a boy. Lets play a game, He is a boy with ….He is a boy in …”这一句型描写来描述男孩Jack的外貌特征;又如在情境三的Meet Toms family中,侧重点在于表述职业的肯定句、询问他人职业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旨在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总的来说,通过情境创设,能够让小学英语复习课堂产生一股无形的、内在的向心力,就好比拧成一股绳,将所要复习的单元内的所有的语言项目有序的串联起来,节节相连、环环相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十分自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复习任务,提升了复习课堂的整体效率。
三、 关注教学对象,重视能力发展
“以生为本”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英语复习课堂上,教师也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教学对象,设计出符合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的不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小学英语教学最初和最终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同时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 注重课外延伸的重要性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重点都不仅局限于课内,也在于课外的延伸。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从整体上、大局处入手,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尽可能地彰显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和语言意识,也就是在复习课堂上,要重视语篇教学,积极拓展课外知识,通过结合课外语篇内容,打造完整的语篇环境,让学生能够穿透语篇,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很多时候我们的复习课单刀直入,直奔考点,认为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应更注重对知识的再现,所以忽视了设置情境。其实复习课也需要调动学生的热情,如果不能感动学生,忽视参与,这样的复习也肯定是低效的。当然复习课情境应该少而精。如我在讲“联系观和发展观”这一知识点时,就运用了两个成语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公鸡断尾和一目之罗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从哲学上看它们有何相似点和不同点?课堂马上沸腾起来,没听说这两个故事的人在询问故事的来源,知道故事大意的在讨论和思考着我的问题。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总结出:“公鸡断尾”即当部分与整体相矛盾时,毅然放弃局部而顾全整体,是难能可贵的;“一目之罗”即整体具备局部所不具备的功能,只看到部分忽略整体是荒唐的。两个故事都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都强调要着眼整体但是切入点有差异。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有关联系的观点,还要能结合材料,细细品味其细节和侧重点,才能实现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们认可了我的观点,集中精神开始了下面的复习。
二、设置矛盾,制造波澜,解决难点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认为:“能否利用矛盾,是问题有没有启发性的关键。”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而复习的有效设疑与重难点处制造矛盾并解决矛盾应该是突破重难点和实现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我在分析发展观中发展的趋势时,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说说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趋势的谚语、诗句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有意识地呈现了下列的谚语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等等。通过几组设问,让学生进而思考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具有不可战胜的特点,以及新事物的产生、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还有新事物总是建立在旧事物的基础上等内容。从而对哲学原理的掌握更进一步,对材料的理解更深一层,设疑解惑从而事半功倍。
三、立足问题,注重规律,“讲”出精彩
一节复习课的另一个重要的支点就是找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什么是教学的重难点?从某种意义来说,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的重点。而透过问题揭示本质就是我们要追寻的教学规律。当然教师在复习课中的“讲”的技巧也很重要。首先应该建立在“听”和“看”的基础上。如我在讲解“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原理及方法论”时,发言的学生遗漏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对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表述不清。我耐心地倾听了他的发言,对讲的正确合理的地方不吝赞赏,对不准确的地方在倾听的基础上,指出问题,明辨理论。复习课“讲”的第二个要点是注重“留白”。讲解习题的时候注意审题的留白,讲解易混点的时候注意思维的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如在“讨论整体与部分关系和系统要素关系的异同”时,我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再通过肢解的人体、组合的钟表等实例,来比较说明系统强调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讲”的第三个要素是能巧妙“变化”。尤其是对习题的讲解不仅仅就题论题,而是要能举一反三,由点及面。如本课中涉及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设问方式,我既运用高考原题又结合了今年高考的时政背景材料。相似的一段材料,我既把它设计成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又改编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加以论证等不同的设问方式,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有效反馈,及时补偿,练出“真章”
在高三的复习课中,提高训练尤其是课堂训练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首先训练并不仅仅指的是书面的联系,政治课上的师生对话就是有效训练的内容之一。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完成练习能够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地找到问题,及时地反馈补偿。其次教学案的方式能很好地体现精选精练的原则,也能更好地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案题目的选择上,突出题型的时效性和代表性,同时放眼全国,从各地高考题中优选精题。课堂上要把教师对考点的分析、讲解与习题的完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用限时训练的方式实现准确中保证速度。在这节复习课,我最后留出了十分钟的时间进行限时训练,集中了本课的重难点与易混点,要求下课前上交,批改后的反馈意见作为我下节课的导入环节。
[关键词] 复习课;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检查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是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与思考、交流与沟通,学生能否取得预期的、应有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用好教材资源是“初三复习”的基本点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和主要依据.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们都说要回归课本,其实时常只停留在嘴上,重参考资料而轻课本的现象很普遍,导致师生身陷题海,常常出现顾此失彼,而使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能力得不到培养. 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尊重课本,用好课本
课本是经过教学实践“千锤百炼”、反复打磨出来的精品课程资源,其文字语言、数学表述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几乎都是经典范例;每副插图、每道例题、每道习题都具有其特定的教育功能,都蕴涵着某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教学时,教师要予以尊重,不可无视课本的存在. 如何改造、使用课本,是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在改造和重组时,不能改变课本的意图和所承载的目标,否则,将会使教学反馈大打折扣,使课本的育人功能大大降低.
2. 充分领会课本作者的编写意图
教师要理清课本中每一个教学内容的编排线索,了解每一块内容的主要教学任务和要求,在例题、习题的改编过程中,教师要站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体系中审视和把握它的地位与作用,这样才能做到全局考虑. 同时,也要思考课本中编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只有准确把握课本的知识点、生长点、重难点,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 要注重对课本的改编和再加工
对课本的改编和再加工,是在充分领会课本的意图、把握教学思路的前提下的一种教学行为. 这种教学行为的目的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例题、习题的设计最符合学生的要求. 对课本进行改编和再加工的关键是对数学学习素材的选择,它不仅关乎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潜能的开发,决定着学习活动是否生动、有效.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初三复习”的立足点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较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设法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条高效途径.
1.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管在新课改中,我们强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特别是在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时,教师倾向于“满堂灌”,他们的观点是:这些学生什么也不会,若让学生自己想,教学任务一定完不成,不如教师直接讲.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只是听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置学生的主体感受于不顾,殊不知“子非鱼,焉知鱼之惑”. 这种不顾及学生认知结构状况,不考虑学生能否理解、内化,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若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机械、被动,教学效果必将低下. 因此,教学必须从学生认知结构的实际现状出发,考虑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使课堂内容为学生理解、内化,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建构意义.比如,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错误之处、错误原因,这样教师给学生纠错时,才能对学生的错误有充分的了解,保证所采取的纠错更有针对性.
2. 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
很多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非常强,总是将自己考虑成熟的、巧妙的解题思路完美地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佩服不已,但是教学效果却背道而驰,原因在于,学生只看到解答结果,在学生的思维起点与解题需要之间缺失了很多,包括知识点、方法和分析能力. 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挤占了学生的思考空间,生硬地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化”“标准化”,久而久之,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便产生了依赖心理,思维能力、分析解题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许多学生则会出现上课听得懂,但轮到自己做题时却束手无策的现象. 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跟着学生的思维节奏,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和“如何去思考问题”,而当教师在解答问题遇到障碍时应调整思考方向,甚至不惜暴露自己的错误,让学生纠错,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上课偏爱于关注优秀的学生,让一堂课按自己预设的节奏顺利进行,把那些学困生放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充当“看客”. 其实,在课堂上,应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暴露自己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研究对象,一起考虑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出现这类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种看似不顺利的课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解题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探索解题水平. 课堂还应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尊严,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的,他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拥有.
4. 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反思性数学学习,就是通过对所学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内容的反思,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把已知的知识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内容或思想,可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理解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或帮助下,由学生主体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去发展或再创造的过程;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使学习成为探索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激发个人创造力.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解题时只满足于做出来就万事大吉,在课堂上也只满足于听懂就好,没有习惯多想几个“为什么”,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对解题过程和上课内容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反思,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监控能力和调节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对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如下反思:
(1)引导学生反思已知条件是否充分利用;
(2)利用易错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反思隐蔽条件是否发现;
(3)引导学生反思分析与推理是否合理,运用学习档案,如听课笔记、反思日记等加强反思性学习.
“高效训练”是“初三复习”的效益点
习题训练是初三数学复习的基本方法之一,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难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训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 据笔者所知,多数学生做数学题的时间较多,过量的练习反而使学生的大脑活动由兴奋转向抑制,高劳低效. 通过实践反思,笔者认为高效训练的原则是:紧扣教学要求,明确考试动态.
教师首先应认真研究近几年的《考试说明》和《考纲》,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中考题:
(1)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2)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3)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4)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5)外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其次,训练习题的设计要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逐步提高. 我们在设计时一般要考虑以下三个阶段.
(1)巩固阶段:在一轮复习中,练习的深度与广度定位在以中等偏下学生为主,起点低、知识覆盖面全.
(2)强化阶段:在二轮复习中,笔者所在学校初三班进行“选择题前几题满分训练”和“填空题前几题满分训练”,引导学生牢牢抓住其“核心利益”,将低级错误消灭彻底,“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舍弃全不会”,帮助学生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惯性失误.
(3)提升阶段:设计一些思考性、创造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但要难易适度,如果过于繁难,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仅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反而会挫伤他们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复习;总结;教学高效性;教学策略
复习课难上,因为它涉及的面广,学生又学过了,一方面要总结好,另一面避免炒冷饭。如何复习,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经过研究,反复实践,得出以下教学策略,效果还不错。
一、抓双基,构建知识网络
在近几年高考中,凡是基础扎实,思维灵活,答题规范的考生,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使双基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前,教师要研究考纲、课标、考题,在每章节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本章节的主干知识告诉学生,让学生在复习本章节时能做到心中有数,脉络清楚。
2.引导学生总结、纵横串联、构建知识网络
化学知识碎、散、繁、多,记忆量很大,如果不把它们联系起来,不便于记忆、应用。在化学复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对主干知识脉络清楚,做到有序储存。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看书,由学生总结章节、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做出评价、整合,最后引导学生对单元主干知识作纵向联系,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勾勒出“单元知识网络图”,这样,通过单元复习,就可以将厚书读薄(一个单元知识仅仅是一张卡片),如学完电离平衡一章后,可引导学生串联、构建知识网络如下:
元素化合物可按照如下两线串联:(1)无氧酸盐—无氧酸(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盐的顺序展现,对于金属元素则是“单质—氧化物—碱—盐”;(2)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便可揭示元素化合物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元素族知识“连线结网”,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可根据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构建网络图,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把不同章节的相关的零散知识归纳总结,做横向联系。学完了有机化学,可以引导学生设置问题对零散的相关知识作专题归纳:如,哪些有机化合物可以和银氨溶液及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常用来鉴别有机物的化学试剂一般有哪些?中学化学中,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哪些物质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哪些物质可以使溴水褪色?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的物质有哪些?等等。
二、教给学生记忆方法避免遗忘
在化学复习中就一定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明确每天的记忆内容,并加强督促和检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得清,记得牢。让学生务必做到:(1)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及时巩固;(2)多次循环复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长久记忆;(3)对比记忆、典型题练习,提高记忆效率。让学生坚持这样做,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研究课程标准、考纲、考题,选题针对训练
在知识总结、知识结构梳理完成后,用对重点、难点、考点出的题给学生训练,使复习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选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选择的题高、中、低档难度的题都要有,精选试题,防止题海战。训练时,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体验解题过程、双基知识的灵活应用;讲评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再现;注重化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同时,教师要借题发挥,多方发散,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及多题一解训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四、科学训练,注重讲评,提高解题能力
一、转变复习观念,精研“两纲”,把握方向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具体的考试范围以及能力要求。高三时间紧,任务重,鉴于化学学科知识点繁琐的特点,教师往往通过归纳、梳理知识点,要点突破,进行典型习题分析,教师讲的十分细致、分析透彻,然而教师代替了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这种传统的灌输式复习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死记硬背,课堂缺乏生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这样的教学无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激励他们在学习进程里发挥主动精神。
二、夯实双基,构建网络
新教材实施模块教学,着眼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与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编写体系上淡化了知识体系。新课程复习的重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合,将零散、孤立的知识点串成线,结成网,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序的的储存在脑海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联想能力,还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且在练习中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将某单元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课前依照课本自行完成学案。上课时教师不是简单地按顺序校对学案,可以采取让学生提问逐一解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进行随堂小测试等多种形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参与,帮助学生有效地梳理知识,同时通过教师点击要点,答疑解惑,拓展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对夯实基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新课程下高考化学注重基础的延伸和拓展,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综合与应用。高三复习不应是单纯的知识重复,复习课应该是新课的发展与延伸。教师要善于从旧知识中挖掘出新内涵,通过串联,整合,归纳找出其中的规律,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和浓缩,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复习时创设一系列问题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与拓展,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复习的效益。
四、注重实验,提高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新课程高考强调了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实验结论的评价,突出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定量实验、实验探究以及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强调绿色化学思想、安全环境保护意识。针对历年高考中实验题的所占比分大多数学生的得分率却普遍较低的状况,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化学实验的复习。在复习时要重视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等,进行归纳、综合并有序储存。注重实验基础知识复习,可以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来强化实验知识与技能。要让学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对实验方案明确其优缺点,将其改进、重组。引导加强基本实验操作和对其原理的探究,如启普发生器原理制气装置、防止倒吸装置的创新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五、规范训练,培养素养
学生往往在考试后,自我感觉良好,批改后试卷拿到手,会发现自己认为会做的题目却得不到分数,这都源于平时训练时审题不够仔细,答题不够规范导致失分。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平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解题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以全面提高素质。
1.注重规范,培养科学素养
高考中常见的失分有,如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把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等的单位漏掉;漏写或错写特殊的反应条件等。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教师自身要做好示范,课堂上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简练、到位,板书规范。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多搞定时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纠正,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注重简答题的训练,做到化学用语的准确表述,以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2.细心审题,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在试题命题中常巧设关键词语、限制条件、隐含条件、干扰信息等,考查考生能否通过阅读、思考、分析,抓住题目所提供的新信息,并进一步与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相联系来解决问题。解题时要提醒学生看清要求,是?写“元素符号”还是“元素名称”;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还是“分子式”;划出关键字词“从大到小”、“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可能”“一定”等以提高审题能力,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六、联系实际,开阔视野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学科,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如节能、环保、绿色化学等)以及化学学科的发展的热点问题,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中培养学生摄取信息、运用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关键词】高三 数学复习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30-01
一 实施学案式复习模式,回归课本教材,巩固主干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多且分散,若不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梳理主干知识,整理要点,而是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教师评”的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保证良好的复习效果。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尤其是第一轮复习阶段,我们采取了学案式复习模式。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是以课本为中心,落实“双基”,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分析近年的高考考查情况,我们将课本知识内容(即高考所涉及的主干知识)进行重组,划分为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学计算等板块,将每个板块的内容设计成知识梳理与配套习题训练两部分。将板块所涉及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题形式、问题思考题形式、简答题形式、图标形式、知识拓展形式等,合理地安排在课堂上完成或作为作业布置下去。在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参照课本进行阅读,然后完成复习学案的相关习题,这样做有两层意义:(1)让学生参与到复习中来,学会运用课本解决相关知识的问题,帮助学生会读书、读活书、活读书。(2)通过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检查作业、课堂提问、课堂测试等手段检查落实情况。
二 钻研《考试大纲》,熟悉高考题型,把好方向
高考题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的,因此,高三复习应以《考试大纲》为指导,把握复习方向,确定复习的方法和策略,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对照近三年的《考试大纲》和近五年的高考真题,不难发现,近年来的试题都体现出几个共性特点:(1)考查全面,注重基础。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作为考查的首要内容,这一命题原则在2012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要求教师对《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考点进行全面的复习,不要遗漏。(2)注重考查运算、空间想象和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如理科第20题,对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两次翻折后,要解决第二问。再如文科第15题、理科第15、16题,以及第21、22题,需要灵活熟练地运用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能力,需要理性思维的抽象力及对数学本质理解的深刻性,数学工具运用的熟练性。
三 精选考题,分层教学,分层训练
对考题的研究是复习备考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我们课题组成员深入题海中潜心研究,研究考试大纲,抓高考特点。我们以历年高考真题、模拟题为题目来源,按题型、难易程度等进行分类、精选、重组,建立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题库,在复习的每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训练。由于我校实行分层次教学,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难易程度的训练题。
四 再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在临近高考时,学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做了大量的相应的练习,认为已无内容可复习而不知所措,很难维持复习初期阶段高效的学习状态而渐露疲态。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临阵磨枪,这样对考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回归教材
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其实很多学生是抛开课本而仅重视手上或市面上众多的辅导资料,无形中学生就对课本上的知识反而不如辅导用书上的内容熟悉。然而现在的高考越来越回归到课本上,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重视课本。我们发现学生读课本是没有目标的,尤其是基础相对弱的学生,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让学生有目标读书的导读案,引导学生认真重读教材,寻找“弱区”和“盲区”。
2.回顾错题,发挥“错题”的作用
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在复习过程中我都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有错必究,及时整理,随时记录,一年下来,学生都有一本厚厚的“收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并体验到了知识的积累过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策略
一、回归教材,精心设计,灵活施教
我们的高考依据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陶冶审美情趣的载体。仔细研究一下高考试题,大部分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尤其是文言文体现得最为明显。试卷上的每个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文言句式,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如果不熟悉教材,怎能在答题的时候游刃有余。可以说,让高三语文复习回归教材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复习策略。那么,复习教材还能像讲新课那样再讲一遍吗,当然不妥,那样做必然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动动脑筋,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灵活施教。怎样才能避免重复和枯燥呢?在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以其中的一段故事“渑池之会”为例,仿照高考的模式出了三道题,分别体现了高考对实词、传记人物品格、文意理解的考查。我对学生说:“这是老师自己出的题,我相信同学们也很擅长出题目,甚至比老师出的题目更好!”于是,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此样式从文中其他段出题。没想到学生很感兴趣,纷纷查找教材,认真研究,十分投入。同学们出好题后,小组组长整理到一块交给我,我挑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写在黑板上,共同研究有没有知识性错误,试题设计是否合理,最后我还对学生设计的题给予总结,强调考点、高考考点。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这种复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很好地复习了旧知识,又了解了学生对哪些知识点还有欠缺,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动力
进入高三综合复习阶段,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由最初的兴致勃勃到厌烦学习,成绩停滞甚至后退,而理科班的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仔细研究可看出,落后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处理教学难度的方法有关。可以说,把教学难点以较简单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很容易掌握,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令考生望而生畏。在复习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这一考点时,大部分学生对概括描绘一幅图景这类题型把握不好。我教给学生一种概括方法比较有效,下面就以杜甫的《日暮》为例: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试题: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我告诉学生概括图景首先要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但须注意描述画面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然后抓住画面的时间、地点、季节及意象(景物)的特点整体概括,景物特点要用两个双音节词叙述。后者即是方法的关键所在。根据这个思路这首诗答案即可归纳为:诗中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此方法化难为易,学生易于掌握,也自然对此类题型有了信心。
再如,讲解诗歌炼字这一考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以下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要点明。
第三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四步,点出该字的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独特的妙处。
第五步,指导学生点出该字的作用要考虑该字的词性。比如该字如果是动词或形容词要注意它们都具有描摹作用,在描述景象时要写出该字描摹出了被描摹事物的什么特点;如果该字为副词要知道副词的最重要作用是突出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掌握答题步骤和技巧是希望他们能够规范答题,能够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样诗歌鉴赏这块硬骨头就好啃了。让学生在方法的指引下练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有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了,这不失为课堂增效的一种有效做法。
三、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1.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是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效率的一个关键所在。我们都有亲身体会,高三复习课理性分析较多,再加上急功近利使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的梳理、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学生情感的需求和激情的释放。教师带着学生在干枯的题海中前行,课堂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结果是学生学无生气,甚至昏昏欲睡。教师也会毫无激情,只能继续着更为沉闷的讲解,教无创意,可想在如此氛围中学习,复习效率能高吗?对于这一状况,我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注意学生是什么表情,是点头还是眉头紧皱,是不是在积极思考。教学始终面带微笑,用心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尽量将自己放在学生层面上,贴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们,真心关爱着他们。
2.关爱学生还要注意课下沟通交流。通过沟通可以及时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并及时采取对策,做到有的放矢。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做到课堂上是师生,课堂下是朋友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信任你,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言,信其言才能乐于学,乐于学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学习 复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03
复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握好复习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科学习。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有效的复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对学生更是影响深远。本文就高中学生如何有效进行物理学科复习进行研究。
一、学生在课前进行复习
在初中阶段,学生都接触过了部分物理知识,进入高中阶段,学生依然要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会明显发现学习难度进一步增大,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物理学科学习,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其中,把握好复习环节,对学生有效进行学科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复习而言,很多教师与学生都将学生的复习停留在课后,实际上学生能够进行复习的环节有很多,学生只有把握好了各个环节的复习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课前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复习,但是在实际的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往往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学生一般也只养成了在课前预习新课的习惯,而如果学生在课前能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复习,那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学习,是建立在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提醒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课前能够对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一方面可以检测一下自己是否有效的掌握了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加深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的认识,为更好的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中复习旧课的环节
复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开始对学生进行新的知识点讲解之前,一般都会带领学生复习旧课,进而达到帮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同时也达到了检测学生是否有效掌握上一节课讲解的知识点的目的。复习旧课环节作为学生复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并通过该环节达到帮助学生有效的复习的目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复习旧课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效率呢?
在复习旧课环节,为了更好的提升该环节的有效性,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例如:针对上一节课讲解的内容,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及时作答,既复习了知识点,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旧课环节,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复习活动之中,同时,教师一定要发挥该环节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点。
三、把握好新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的复习活动
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会牵涉到很多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而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的复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还应该拓展很多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这对学生的物理学科学习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使该环节的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既达到复习以往学习的知识点的目的,又达到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新知识点学习的目的,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多下工夫。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结合新知识点牵涉到的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等,合理的将一些难度较大,学生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进而在扫除理解新知识点障碍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知识点。同时,应该注意切勿出现复习面过于泛滥的情况,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对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势必会影响学生接受新的知识点,最终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只有科学穿插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复习目的,才能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把握好新知识点讲解之后的复习环节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更加科学的安排,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留下更多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教师除了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之外,在讲解新知识点之后,还要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为了更好的进行复习,学生一定要有效的把握好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点的复习。只有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回顾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学生一边思考课堂的教学内容,一边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
五、把握好课后的复习时间
课后一直都是学生进行学科复习的关键环节,因此,学生在进行物理学科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课后复习这个关键的环节。教师在指导高中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复习的过程中,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师在指导高中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在课后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首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写作业的过程,也是进行学科复习的过程。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完成作业,对学生有效进行复习及有效进行物理学科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高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一定要避免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
一、备课环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的充分与否决定着上课的质量。由于复习内容是已学习过的知识,上课类型以讲解习题为主,不少教师忽略或简化备课,对复习内容掌握的不够透彻,对学生情况未作深入了解,对复习方法不能灵活运用,直接影响到上课的效果,降低了复习效率。要想使复习课生动起来,必须从复习备课抓起。
复习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方法,更要备学生、备考纲。在充分把握复习内容的基础上首先调查学生情况,根据学生整体水平,确定重点,编排计划,力求让学生能够轻松接受,产生兴趣。其次备考纲,关注题型变化,把握出题方向,联系高考真题,思学生之所思,做学生之未做,给学生作出有效的指导。复习内容宜遵循难易搭配、积累性专题与提升型专题间隔开的科学原则,尽量将抓分明显的客观题型先复习,快速增分,以增强信心,提高效率。
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得知识量的多少和质的高低,因此,在备好课的前提下,上课的重心应放在课堂气氛的调节上,课堂气氛的调节,主要靠灵活有效的方法。
二、教学环节
1.上课要有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要想学生学习有激情,首先要求教师上课有激情。激情是贯穿整个授课过程的一种感染力,一种能让学生感受到的内在精神。它通过老师的言行、语调和外在风貌体现出来。它可将学生心灵的坚冰化为暖意融融的春水。笔者以前授课班级太多,备课不充分,上课精力不足,情绪不高,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失语,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热情,效率可想而知。如今精心备课,对考纲的落实、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以及学生的情况都充分考虑,课前注意调整情绪,教学效果与以前迥然不同,整堂课激情澎湃,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迭起,下课铃响了还毫不察觉,下节语文课往往翘首以待。
2.语言要有幽默感
幽默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廉价催化剂。幽默可以使人心情放松,精神愉快;幽默可以营造温馨的氛围,温暖人心,帮助学生成长;幽默不需要刻意运用某种方法,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笔者在上课时最注重笑声,觉得有了笑声,才上得称心,才能让学生听得舒心。所以在上课时,能幽默的时候一定要幽默一下。对于上课回答的好的,我让同学们鼓掌鼓励一下,对于回答的差的,我也要求同学们给予掌声“激励”一下,学生们热烈的掌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使答题同学暗下决心,真正起到了激励的作用。有个叫江宏生的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十五道病句辨析题只对了两道,全班最少,在我巡查时他被同桌“揪”了出来,我当时就冠于他“最有潜力的学生”(还有十三题的潜力)的称号,学生们顿时哄堂大笑,他也脸红红的怪不好意思的,过了几天再次检查时他竟然做得最好。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教师的健康的建议时说:“消除激动和气愤,放松抑制的弹簧的第二个方法是幽默。幽默不仅给人增添快乐,也使自己缓解情绪和心理安宁,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级的,可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要求达到理解、鉴赏层级的,可采用探究法、启发诱导法;要求达到表达应用层级的,可采用练习法、评讲法;要求达到评价、探究、分析综合层级的,可采用比较法、合作探究法。无论选用哪种教学方法,都需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
4.善于挖掘专题兴趣点
学习兴趣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巨大作用。语文复习专题中就有许多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点,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在课堂上积极地活跃起来,能够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复习旧有知识,探索未知世界,欣赏名家美文,品味哲理名言,都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笔者在复习诗歌专题时,总是把读懂诗歌作为重点,在读的过程中品味思想情感,讲析表达技巧,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在复习论述类专题时,常常将文章的思想主旨与社会上存在的某种思潮联系起来,在明确了答题方向的同时也开启了学生的心智;在复习成语与辨析病句时,适当穿插成语故事和社会热点事件,活跃了气氛,积累了作文素材。要想充分利用专题中的兴趣点并达到得心应手地的地步,不光要在备课上做足功夫,还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敏锐机智的头脑。
三、练习环节
提高复习课效率,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环节。练习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课堂练习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具体的习题中,从练习中摸索规律,总结方法,容易被学生接受,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手段。课外练习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笔者发现讲解习题时很多学生配合不积极,经检查发现原来是作业未做,毕业班学生任务重,作业多,将相对弱势的语文学科放在最后,在情理之中,但没有课外练习的保障,上习题分析课等于浪费时间,所以建立有效作业检查监督机制非常重要。因此,课堂练习要注重个案分析,课外练习要注重检查。
四、评价环节
学习动机是学习动力的源头活水,一旦激发起自我的学习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就会表现出来,复习效率就会提高。适当的复习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按照评价功能的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在新学期伊始,笔者一般都要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大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发挥优等生的榜样作用,不失时机地对后进生提出要求,并根据摸底情况确立以后复习课的重点;每单元进行一次小测验,了解学生复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激励,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在课下时间自主补缺补差;充分利用月考作总结性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复习工作,并做好记录,为第二轮复习指明方向。只有作出科学性的评价、正确的引导、适当的激励、合理的规划,才能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