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建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基建内部审计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建内部审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建内部审计报告

第1篇:基建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告 审计收费 内部控制 因素

现阶段,伴随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国内企业数量已经也逐渐的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市场竞争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机遇。为此,企业如果要更好的发展下去,必须对内部做出一定的调整。为了能够很好的控制审计收费,必须要增加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有很多人认为,这一行为导致了审计费用的增加,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一、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收费分析

我们从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发展的历程上看,存在着不同的审计模式,如果按照这些不同的审计模式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账项导向审计阶段、内控导向审计阶段以及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实践表明,内部控制与财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也可以说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那么财务信息量表现的就会越有效果。同时,如果财务报表中的错误与舞弊的可能性小,那么财务信息质量就会越高,其审计测试的范围也会得到相应程度上的缩小;反之,则会导致财务信息质量差,审计测试范围会不断增加。为此,如果处于内控审计阶段,那么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对风险进行一定的评估,并在评估以后,展开程序设计与审计范围的制定工作,从而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

事实上,内部控制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接受相应的委托,设计特定的基准日内部控制,同时还包括正在运行的项目审计工作的实施。目前,伴随内部控制的不断发展,它已经从财务报表审计测试方式演变成了一种独立的审计业务。并且,在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之下,审计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社会中,审计所承担的角色所在也是一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体现。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审计需求必须要满足其购买意愿与支付能力才能够算是完整的审计。如果仅仅存在需求,缺少支付能力,那么与现实的审计需求就会有很大的区别,也无法形成现实的审计需求。也就是说,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当审计服务者有能力支付,并且愿意支付,那么才能够形成真正的审计供给。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关键因素所在分析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存在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督等等。

(一)会计师事务所

要保证审计收费的合理性,那么对会计事务所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要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规定,内部控制审计完全可以单独的去执行,同时,也可以与财务报表审计结合后执行,那么可以看出,两种审计工作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它们各自有各自的侧重点,但是,两种设审计结果是可以相互利用、相互支持的,为此,如果在正常的工作当中有效结合这两种审计方法,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量,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

其次,要注意风险评估工作,同时还要关注其复杂性的存在。在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其主要侧重评价业务。有调查表明,会计师事务所认为,缺少传统的、完整的业务流程公司要远远比具有完成业务流程的公司内部控制工作与流程复杂的多,并且审计的难度也比较大,同时,审计收费也会比较高。为此,在评估风险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内部控制审计的复杂性,对于业务相关的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识别与鉴别,并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做好风险控制与处理的工作。

(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

影响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收费的因素还有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那么在监管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

1、披露制度建立的原则

虽然,当前的内部控制审计已经开始强制实施,但是,监管部门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披露制度。披露制度的建立,要求上市公司要将内部审计收费的数额以及报酬形式相向社会公开,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社会上所存在的披露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还可以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更能够对理论研究做出有效的指导。

2、对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控制收费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在市场中,市场对控制审计定价有着主导的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政府对会计事务所收费管理权利的取消。对我国而言,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还很欠缺,其相应的收费标准规定更是不够完善,为此,还需要政府对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收费做出相应的指导。为此,政府在知道的过程中,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用标准规定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收费,以避免出现舞弊与不公平竞争的行为。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分析,对其关键因素等也做了相应的分析,明确了影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针对其中主要的三个因素进行了阐述,即:会计事务所、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存在的审计风险。这三大因素可以说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这三大影响因素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那么必将会导致公司出现舞弊的现象与行为,这不仅给公司经济效益上带来极大的损失,还给社会经济的发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为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篇:基建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1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夯实审计工作基础

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制度完善是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基础。多年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大的背景下,审计机构独立设置。学校主要领导主管审计,亲自审定审计工作计划,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提出工作重点和要求,批阅审计报告,过问审计意见整改;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度召开审计联席会议,通报审计情况,不断强化审计效果,树立审计权威;审计处长与学校签定任期目标责任书。这些都为促进审计工作质量提高提供了体制上、机制上的支持。

健全的审计工作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有序、持续、健康开展,使审计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有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审计处紧密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以流程标准、制度健全、业务规范为目标,逐步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审计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了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实施办法》、《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管理办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具体审计制度和规定,同时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工作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设计了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标准审计文书表格,不断推进审计工作规范化,为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2规范程序,防范审计风险

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客观要求。审计程序是确定审计方法的前提,只有设计出科学、合理、规范、符合客观实际的审计程序,才能高效地实施审计,才能将内部审计理论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在日常审计工作中,我们重视审计环节的规范操作,各审计项目由2人以上组成审计组,进行细致的审前调查,科学、合理制定审计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向被审计单位发送审计通知书,召开教职工代表座谈会,采取抽取样本进行符合性测试等审计技术方法以及现场观察、询问、突击性盘点等方式,审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会计资料、财产物质、会议记录等内容,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和关键环节,逐一核实审计发现的问题,搜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进行三级复核,经过综合、分析与判断,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基础上,形成审计报告,报主管校领导批阅后送达被审计单位。由于注重在每一审计项目、审计阶段、审计环节遵循规范的审计程序,从而规避了审计风险,保证了审计质量,审计报告及审计意见和建议得到认可,大大的提高了审计效果,也逐步提升了审计的威信力。

3注重队伍建设,增强审计力量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主要的、最活跃的因素,一切制度和程序都需要人去制定和执行。刘家义审计长在谈到审计队伍建设时曾提出“要培养查核账务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是关乎审计成效、质量和水平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认为,注重审计队伍建设,一要不断优化内部审计队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

高校作为财政全额预算单位,在不断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形势下,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扩展,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以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为主的现代审计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也随之改变,由原来单一的人才结构向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结构转变。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中,不仅要有熟悉会计、审计的专业人才,还要配备精通基建、法律、风险管理等人才。二要强化专业培训,提升队伍素质。为了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和政策法规水平,高校审计部门认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和有关培训。近年来,我们每年都组织审计人员轮流参加辽宁省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培训班,同时还在单位内部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与工作交流,通过学习与交流,使审计人员的知识得以补充和更新,经验和失误得以总结和提高,增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意识,提高了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审计质量。

推进审计信息化,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信息化是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评价体系建设的必要基础工作。在审计信息化下,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全面的目标,可以全面记录审计工作内容,根据设定要求自动反映审计质量评价结果,实现审计质量过程化控制。近年来我们利用工程造价审计软件、财务审计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建立审计数据库,并恰当运用数据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有效的降低了审计风险,保证了审计质量。

开展审计评估,加强审计监督

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对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可以及时发现不足及时完善和改进工作。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是内部审计主管为了检查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定期进行的自我评价活动。内容包括对审计方案的合理性、审计依据的充分性、审计程序的规范性、审计底稿的完整性进行评价,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考核以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评价。外部评估一般组织内部其他机构和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协会等机构来完成。外部评价人员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价后,出具外部评价报告,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外部评价报告所提出的重大问题及时拟定改革方案和措施,改善内部审计质量。

近年来,我们除了坚持审计项目审计底稿三级复核、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外,为了使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实处,我们每年年末都开展审计自我评估活动,通过评估促进了审计质量、审计工作水平、审计效率的不断提高。

结论

第3篇:基建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企业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领导下,为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管理的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审计后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审计意见会出现不恰当或不正确的问题,从而导致产生内部审计风险的可能性。

L、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中建立了企业集团,包含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在经济上都实行单独核算,投资的多元化,经营的多样化,关联交易增加,经济往来日趋复杂,加之内部经济关系有的尚未理顺,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等,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判断问题缺少依据,获取正确审计意见的难度增加,审计风险加大。

2.内部审计在企业内具有相对独立超脱的地位,发挥高层次的内部监控作用。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涵盖的内容广,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应用的层次高,范围广。如:某些专项审计结果及审计信息,为企业高层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提交的审计报告,是企业领导及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兑现审计的结果是企业对各单位领导奖惩和子公司经营者的年薪收入及职工工资奖金发放的依据;对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是领导及财务部门作为财务检查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结果是核实工程造价并作为财务结算的依据等等。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应用的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审计的影响越大,相应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

3、内部审计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其独立性和超脱性是相对的,在提出审计意见时既要符合国家利益和政策,又要维护企业合法利益;既要考虑合规性,又要注重合理性,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及实际情况等。此外,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需到外单位进行调查核实时,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条件和手段。这些都会使发表审计意见不恰当或不正确的可能性增大,形成审计风险。

4.有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发生财务错弊的可能性增大,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存在问题;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所有的经济事项进行全面审查,容易出现审计疏忽和审计遗漏,得出的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产生审计风险。

5.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内部审计十分重视,对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期望值高,希望内部审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能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能查清查实,对离任及接任领导的经济责任能划分得清清楚楚。总之,对审计提供的审计信息及审计结果要求质量高,可靠性强。而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期望要求,因而产生了期望差距,形成审计风险。

6.审计人员如果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对复杂的问题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审计事项就不能选择科学先进的审计方法,运用必要的审计程序完成审计任务。由于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容易出现审计疏忽、差错审计判断不正确、审计方法不当及程序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审计信息失真及审计意见不正确而形成审计风险。

二、控制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

l、内部审计在审计前,必须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财务管理以及以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通常经营规模大,经济关系复杂,内部控制不力,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经营管理问题较多,经营效益起伏大,审计次数少的单位,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大。对审计风险大的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拒绝接受,避免承担风险。而内部审计是根据领导批准的审计工作计划,无选择地按计划进行审计。为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往往将审计风险大的单位作为审计重点,以期通过审计促进其改进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对产生审计风险可能性大的单位,在确定主审人选、投入审计人员力量、审计时间安排等方面要予以充分考虑,周密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时,注重分析评估审计风险,可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2.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是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从审计任务的下达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到实施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整个工作流程必须有一套规范程序。审计人员应按规范的程序操作,一环扣一环,并且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各项目审计工作应从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上进行控制,将审计风险隐患消灭在审计的各个环节。

3.原始的证据越多,证据的证明力越强越充分,审计的风险也就越小。审计人员应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收集详实的审计证据,防止主观臆断,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对于审计中的难点和疑点,要深入调查,分析取证,既要收集实物和文件证据,又要找人谈话调查取得被调查人签字认可的调查记录等证据。对审计出的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验证,以取得足够的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来支持审计意见,避免因证据不足产生审计风险。

4、防范和控制出具审计报告的风险,应把好审计工作底稿质量关。首先,项目主审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必须仔细认真地审查工作底稿,对审计证明材料的充分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对不符合要求的审计工作底稿要求重写或补充完善。其次,必须分清审计责任和被审计单位责任,被审计单位要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审计人员仅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再次,文字表述应持谨慎态度。注意掌握以下几条原则:不在审计时间范围的审计事项,审计报告中不出现;审计仅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在审计后发表意见;对审计结果,要说明是采用某种审计方法计算或分析得出的;经审计核实后,能定量反映的问题定量反映,对无法定量的,以定性的方式反映存在的问题;对确因各种因素所限,无法核实的问题,审计报告也应如实反映,并说明导致对某一问题无法审计查清的原因。

第4篇:基建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一、高校内部审计以组织价值增值为目的

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实施了《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指南》,其中规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指南是在对过去成功经验的总结和肯定的基础上提出的今后工作的依据。2011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台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指出,“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从中可看出高校内部审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防错查弊,而是通过审计,完善学校管理方法和程序,为学校经济决策出谋划策,搞好服务,作好参谋和助手,促进教学效益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学校组织价值的增值。

二、高校内部审计如何为组织价值增值服务

高校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为组织价值增值:一是减少组织损失,二是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在减少组织损失上,主要是对组织的控制进行评价与监督,以确保组织的控制可以防止组织价值遭受损失。在提供增值服务上,主要是通过咨询与服务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以增加组织价值。

(一)评价与监督

评价与监督是高校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以现代大学制度的财经法规为依据,对高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风险管理的及时性、科学性进行评价和监督,帮助高校识别和规避运营风险,从而间接为组织增加价值。高校内部审计的这一作用,可通过共同参与高校治理,评定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和学校内部方针政策,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真实、可靠的反映与高校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来实现。并根据评价监督的结果,提出改善内部治理和管理的建议,以保证其在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下的有效运转,从而减少组织的损失,为组织增加价值。

(二)咨询与服务

咨询职能是一种服务职能,旨在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以实现组织价值增值。其活动范围包括顾问、建议、流程设计协调和内部控制培训等。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应以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前提,把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学校工作的重心、领导关心的热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以实现为管理者完善高校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层解决问题提供专业性的意见,为领导层完善组织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为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部门提供内部控制培训。服务大局,改善和加强学校的治理和管理,从而实现组织价值增值。

三、基于组织价值增值的高校内部审计完善路径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发挥作用的关键。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大,权威性越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越充分。我所在学校的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大的背景下,审计机构独立设置,形式上采取直接向学校主要领导报告工作。学校主要领导主管审计,亲自审定审计工作计划,提出工作重点和要求,批阅审计报告,过问审计意见整改。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度召开审计联席会议,通报审计情况。通过与学校主要领导的直接接触,使重要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从而使审计工作职责得到顺利履行,强化了审计效果,树立了审计权威。

(二)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

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只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才能有效的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才能切实为组织增加价值。近年来,我校审计工作紧密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以流程标准、制度健全、业务规范为目标,逐步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审计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了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实施办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具体审计制度和规定,同时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工作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设计了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标准审计文书表格,不断推进审计工作规范化,为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在审计程序方面,我校重视审计环节的规范操作,各审计项目由2人以上组成审计组,进行细致的审前调查,科学、合理制定审计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向被审计单位发送审计通知书,召开教职工代表座谈会,采取抽取样本进行符合性测试等审计技术方法以及现场观察、询问、突击性盘点等方式,审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会计资料、财产物质、会议记录等内容,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和关键环节,逐一核实审计发现的问题,搜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进行三级复核,经过综合、分析与判断,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基础上,形成审计报告,报主管校领导批阅后送达被审计单位。由于注重在每一审计项目、审计阶段、审计环节遵循规范的审计程序,规避了审计风险,保证了审计质量,审计报告及审计意见和建议得到认可,从而大大的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最终实现为学校增值。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再造

内审人员的素质是内部审计能为组织增加价值的根本保证。我认为,注重审计队伍建设,一要不断优化内部审计队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高校作为财政全额预算单位,在不断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形势下,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扩展,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以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为主的现代审计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也随之改变,由原来单一的人才结构向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结构转变。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中,不仅要有熟悉会计、审计的专业人才,还要配备精通基建、法律、风险管理等人才。二要强化专业培训,提升队伍素质。为了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和政策法规水平,高校审计部门认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和有关培训。近年来,我校每年都组织审计人员轮流参加辽宁省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培训班,同时还在单位内部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与工作交流,通过学习与交流,使审计人员的知识得以补充和更新,经验和失误得以总结和提高,从而增强了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意识,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也为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提供了高水平的技能支持。

(四)内部审计技术的革新

内部审计要实现为组织增值服务,实现功能拓展,就必须转变传统思想,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能较好地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可以全面记录审计工作内容,根据设定要求自动反映审计质量评价结果,实现审计质量过程化控制。近年来我校利用工程造价审计软件、财务审计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建立审计数据库,并恰当运用数据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有效的降低了审计风险,保证了审计质量,从而实现为组织增值的目标。

(五)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

为了更好的做到为组织增加价值,内部审计应当适应目前的经济形势,拓展审计领域,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之前瞻性,从事后的审计为主转化为以事中和事前审计为主,并且应该融入管理和治理层面。近年来,我校审计工作紧紧围绕资金运行这条主线,突破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局限,涉足的领域涵盖包括基建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物资采购审计、资产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多个方面。并且我校强化内部审计对高校治理的服务职能,提供多项审计咨询服务,为学校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专业性的意见,从而实现完善高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率,增加高校价值的目的。随着高校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内部控制和增加高校组织价值的关键因素,应重视内部审计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功能,以促进内部审计与治理文化的良性互动,内部审计与高校组织价值的同步成长。

作者:李倩 王立新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审计处

参考文献:

[1]孙双全.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增值效应[J].财会研究,2012(22)

[2]张晓瑜.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访东北财经大学李维安校长[J].中国内部审计,2012(9)

第5篇:基建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了满足患者的就医要求,改善就医环境,公立医院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对于医院建设工程而言,通常都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专业性强的特点,所以,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在审计工作开展中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必须要面对的工作,那么该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成了审计人员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建设工程内部审计概述

医院内部审计是主要针对医院开展的以经济运行活动为主线的独立客观的评价和确认活动,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建设工程项目支出是医院的重要经济事项,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评价和确认是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工作,主要目标是规范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各项程序,提高投资效益,降低医院开支。由于医院建设项目大多建设任务重,施工时间紧,设计变更多,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要求审计人员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动态变化对项目目标采用动态控制管理,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从事前、事中、事后几个阶段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制止一些不规范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思路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审计的首要环节,是从源头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主动管理措施,是对投资目标如何实现预先进行合理的计划与安排。在开展事前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设计阶段管理。建设工程项目造价90%是受设计决定的,所以设计阶段是投资目标管理的重点。由于设计产品的质量对投资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选择设计单位时,要以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方案的优劣、方案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作为评价指标选定;在设计过程中,对混凝土含量、钢筋含量等指标采用限额设计方法,防止造成资源浪费;主要项目应用标准化设计,节约工程造价;提高设计深度,从根本上防止因设计不足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变大变更而造成造价难以控制。(2)对工程量清单编制加强管理。采用工程量清单编审独立进行的方法,即按照医院给出的统一的立项文件、施工图纸等资料,分别由基建管理部门委托一家具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工程量清单预算书编制,完成后交由审计部门委托另一家非关联的具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对其预算书进行量价审核,出具初稿,然后对两份工程量清单进行对比。对清单分项中偏差最大的前十项进行比较,通过项目特征、清单工程量、设备材料费用及套定额子目等进行分析,与招标资料对比,最终对清单控制价合理进行确定。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清单的完整性、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后期可能出现造价较大变更问题的发生。(3)对招标文件编制加强管理。招标人的意愿通过招标文件反映出来,同时对合同的签订也奠定了基础。所以,编制招标文件时,要求医院纪委、审计、基建、财务及外部专家提前介入,对文件中的重要条款要逐一进行论证和讨论,有效减少招标文件纰漏,防止事后纠纷事件的发生。

(二)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审计,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对项目实施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不仅可以防止建设项目随意变动调整,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更正,也可以通过审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记录、确认施工实际情况,为后续的工程结算审计提供第一手的参考依据。在事中控制中,审计的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对施工单位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项目在合同约束状态下开展,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情况加强管理和正确处理;对主要材料价格、重要设备进行询价及审核控制;材料运抵现场要有基建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人员共同验收,确保符合合同要求;隐蔽工程和土石方工程必须经施工单位、基建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三方现场验收、记录、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对施工单位上报的进度款支付要求,按照合同约定结合施工进度及时审核分析,掌握工程核算的主动权,避免出现超付现象;对合同约定的工程量清单外变更的项目,要审查是否合规、合理并从多中方案中选择最经济、最可行的变更方案,对设计变更可能导致的造价上升或下降进行测算,督促按规定做好审批和签证记录,避免发生纠纷。

(三)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即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对事前、事中审计事项的结果审计,也是最后把关。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重点是对竣工项目结算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过程进行评价,也是审计报告以书面形式呈现的过程。在竣工结算审计阶段,审计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对立项文件、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各种签证及设计变更、验收记录、结算书等竣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全面掌握工程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竣工图纸,对施工工程量进行仔细审核;对各类变更及签证工程量单独进行审核;确定新增合同外价款及合同内价款;按照当地主管部门相关文件、合同文件及招投标文件对措施费及规费进行审查;对合同以外合理、合规的索赔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对各单位工程造价进行汇总与整理,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阶段,竣工结算环节必须要严把造价关,结算审计工作要在尊重现场、细致认真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上有序开展。

三、审计关系的沟通协调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接触中,沟通协调非常重要,做好该项工作,对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对于公立医院审计部门来说,对不同单位要采用不同的沟通协调措施。首先,与本单位内部审计关系。在对本单位被审计部门及科室进行沟通协调前,审计部门应该做好审计前的调查工作,建立定期协调沟通制度,组织好审计沟通协调会议,对被审科室或部门的建议与意见要及时了解,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方法也要适当进行调整。其次,对跟踪审计单位与结算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工作。对跟踪审计单位造价例会召开情况进行敦促,对工程进展情况通过跟踪审计月报表进行了解,做好结算审计报告的审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第三,国家审计方面。审计人员与各级审计机关对管辖范围内的各种情况进行审计中,都以国家审计为基础。做好与国家审计前沟通,使双方增强信任感,促使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公立医院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专业性性、施工过程项目变更多等特点,要求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要提高要求,加强管理,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应该从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身的审计业务处理能力,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只有这样,医院才能认可内部审计,医院资金最大效益才能发挥出来,也为医院领导层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工作及内部审计人员价值的最大体现。

作者:刘文巧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参考文献:

[1]徐红.浅谈公立医院基建工程决算的内部审计[J].甘肃科技纵横,2015,01(16):71-68.

[2]林品.浅谈医院基建修缮工程的内部审计工作[J].经济师,2011,06(27):183.

第6篇:基建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内部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扮演着经济监督、应对风险和服务管理等重要角色。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组织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在内部审计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质量管理也得到重视和加强,如许多企事业单位根据审计法规相继设置内审机构并相应配备审计人员,建立内部审计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并重视对内审人员的培训以提升业务能力,强化内部审计业务各环节质量管理与重点区域审计业务质量管理,执行审签制度并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可以说,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内部审计范围和深度在拓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朝标准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作用发挥水平得到提升。

但是,在内部审计的宏微观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内审机构没能形成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成为制约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制度质量管理不健全。受人员、经费制约,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模式和形式的多样化又影响了其独立性、权威性,更谈不上审计质量管理的具体操作思路;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参差不齐,存在“需要什么就出台什么”现象。不少组织没有健全系统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制度,如《内部审计计划制度》、《内部审计复核工作制度》、《内部审计督导及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有的组织即使依据审计准则建立了一些制度,但系统性、前瞻性不足且执行力缺乏。

(二)审计人员质量管理不到位。不少组织没能实行内部审计人员轮岗制度,导致内部审计人员满足现状,变革及创新意识不强,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不利;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并且专业结构不合理,如以审计、会计专业人员为主,管理、法律、工程、计算机专业人员不足,导致人力资源整合受限,效益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深入开展受阻;权责利相结合原则的落实不到位,业绩评价与奖惩措施缺乏,导致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存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下滑的趋势,与“依法审计、恪尽职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诚实敬业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业务知识培训不同程度地呈现流于形式,时效性不强,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滞后和审计思路不宽。

(三)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不充分。年度内部审计计划虽能反映组织内部年度工作的主要内容,但少有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且严格执行不力;内部审计项目实施计划内容不够完整同步骤不够具体并存,即审计实施方案科学性不佳;取证行为不规范,审计证据的审查不够严格,审计证据充分性、成本性、合法性及相对重要性把握不够;审计工作底稿不能反映问题的实质,且存在填制不规范现象,如编制、复核人员未签名或无填制日期;审计报告中的事实清楚,但对发现问题的阐述定性不够准确。在审计实务中,审计机构对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视高于对工作质量的重视,重审计实施而轻审计复核与审理的问题较突出。此外,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不足导致审计环境相对恶劣和内部审计工作被动。

(四)审计结果质量管理不全面。目前,审计组长会对所负责的审计项目实施检查,但内审机构对审计组检查不力,交叉检查和评价显得不足,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的时间随机性强,被审计单位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改进的建议显得不足;内审机构不能及时检查督促组织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结果的采用情况,致使内部审计未能有效发挥促进组织加强管理的作用;相关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结果利用的职责不够明确,还未能将审计结果作为单位内部相关考核评价的依据;外部监督和检查的内容不够全面,某种程度上出现“内审工作的重复”的误区。

(五)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创新不明显。内部服务和管理控制已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但是不少内部审计的目标还停留在“查错纠弊”、“秋后查帐”,以财务审计为重点,中小型组织更为明显,导致内部审计的内容相对狭隘,没能有效实现帮助组织管理者抵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能够运用盘存、观察、函证、查阅、询问、统计抽样等传统方法,但分析性测试、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审技术显得不足,在线审计、动态审计、会计电算化软件嵌入审计程序的研究和实践相对滞后于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的现实。

个案分析——南京晓庄学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实践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和办学条件改善,财经活动及管理内容呈现复杂多样化趋势,高校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风险也在日益加大。南京晓庄学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于防范经济风险、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以及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充分利用熟悉学校经济活动和管理情况的优势,不断改进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以提高治理效率。

首先,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并完善工作机制。为切实防范审计风险,先后制定了《南京晓庄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南京晓庄学院内部审计复核工作制度》、《南京晓庄学院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南京晓庄学院审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管理制度,印发了《南京晓庄学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手册》,修订了《南京晓庄学院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工作规程》、《南京晓庄学院关于基建、修缮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的实施办法》,促进内审工作人员在各个环节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学校内审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目标定位、职能转换及审计重点等方面,如内审机构和人员从审计结果使用者及利用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切实关注涉及师生切身利益和学校长远发展的专项资金的审计,注重加强审计服务,深化并初步实现“四个转变”,即审前调查向熟悉财务状况、业务流程和政策制度转变,现场审计向分析财务类问题、业务管理类问题和政策制度类问题转变,定性处理向综合分析成因转变,审计报告向提升建议、综合分析、完善机制转变。

其次,重视培训、后续教育并挖掘人力资源,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仅依靠内部审计人员自学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是不够的,学校除了结合内部审计职业化管理的要求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外,创造条件让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市教育局、内部审计协会的培训,学习交流审计政策法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并注重在审计实践中培养锻炼审计干部和审计人员,营造职业道德氛围,切实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作风教育,降低因审计人员知识、经验和个人意见对审计评价的负面影响,克服因审计人员审计理念滞后而阻碍内部审计预警功能的发挥。学校内审部门还研究尝试建立南京市属高校审计人员专家库,聘请专家指导相关的项目实施,克服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的制约作用。

再次,拓展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并探索审计新方法。随着学校内部审计独立性及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强化,南京晓庄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已涵盖内部控制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财务预决算、基建维修工程、采购等众多领域,审计人员在运用审阅、核对、调账、函证、盘点等传统审计方法外,注重创新,积极实践,逐步总结出了“五查五看五结合”的审计新方法,即:查经济指标,看经营业绩,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查财务收支,看执纪情况,查账与座谈会相结合;查内控制度,看管理水平,内查与外延相结合;查资金使用效益,看管理决策能力,跟踪与绩效相结合;查增值保值,看资产运行,查账与查物相结合。尝试研究建立南京市属高校审计数据库,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并对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向在线审计、联网审计和动态审计方向努力。

此外,学校审计处还不断强化审计项目管理,加强内部审计技术规范建设,对内部审计提出技术性要求;严格执行内部审计计划、工作底稿、内部审计报告质量标准;审计组长全面检查审计项目组工作,落实审计业绩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克服“责任分散效应”;注重审计项目现场管理并加大审计跟踪力度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社会信誉高、业务能力强的社会中介机构,委托其进行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并对其加以监督和评价,协调相关主体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审计质量。

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途径探析

狭义上讲,内部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发现违约行为的概率与审计人员对已发现违约行为进行披露的概率的乘积。广义上讲,内部审计质量取决于人员素质、法治环境、决策管理、技术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全体内部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

(一)完善内部审计的组织和制度管理

关于内部审计的组织管理应围绕增强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进行,提高内审机构的层次,由组织的负责人直接领导,在具体组织形式上要将现行的按照审计对象划分的业务部门与审计项目结合,灵活编制审计小组,并与其他综合管理部门结合,以整合审计资源共同开展审计项目。在制度管理方面要建立全面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如制定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内部审计复核工作制度、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用刚性的制度实现管理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加强审计项目质量评比,通过开展优秀审计方案、报告、成果评比等活动,充分调动积极性,提高审计质量。

(二)丰富内部审计人员质量管理

通过内部审计道德规范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通过自学和培训相结合,提升业务水平、工作技能、综合素质,以便应对各种复杂局面;通过意识教育,提升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培养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要求内审人员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其他具体准则。针对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并影响审计资源配置效率的现状,可以依据审计项目及行业类型,聘请外部审计专家定期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效率加以评价,建立内部审计人员专家库,也可以引进其他专业人才,构建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三)充实审计过程和结果质量管理

审计过程质量管理,要点线面结合,既要落实“计划—准备—实施—报告—公告”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又要对列为重点区域的审计业务环节或活动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进行重点管理。在审计现场管理方面要强化审计项目现场进度控制、岗位责任落实及复核机制。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务研讨,提升对审计复核与审理的重视程度,将审计复核和审计审理的理念落实到内部审计项目执行的各个阶段,建立专门法制机构并配置审计复核、审理人员,坚持全面复核,突出重点,各级复核人员要明确具体复核内容和所承担的责任,实现层层把关和级级负责,注重审计人员和审计复核、审理人员之间有机结合,在审计实施现场审计组成员之间还可以随时进行复核审理,把复核审理工作做到审计实施现场,可随时纠正不当的审计行为和审计人员初步对问题定性不准的问题。关于审计结果质量管理,要坚持内部审核与外部检查评价并举的方针,统筹搞好后续审计,围绕整改制度、重点、措施及问责问效机制,杜绝审计问题屡查屡犯、前查后犯现象,研究落实内部审计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审计建议执行的跟踪落实,确保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建设性。

(四)转变审计观念,创新内部审计内容与方法

第7篇:基建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一)问题

    1.审计质量标准制度缺乏,难以全面实施审计质量内部控制。对于审计质量而言,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工作复核制度、审计质量考量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核心,但往往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或责任主体不明确,或没有追究制度,导致审计行为不规范,责任无法落实下去。

    2.民企内审法规层级偏低,审计手段方法受到诸多限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虽然参照有关准则规定,建立了内部审计程序和操作办法,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民营企业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相关法规层次不高,操作上缺乏权威性。有效审计手段不足,譬如对函证等审计方式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相当部分还停留在传统查账的基础上,审计手段落后、效率低下。

    3.企业内部审计范围较窄,不能满足与时俱进要求。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停留在对财务收支的审计上,其目的是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督促受托责任人履行受托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要求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为控制内部审计质量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没有适时做出调整。

    4.审计过程控制管理缺位,审计报告精确度备受质疑。由于缺乏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部分审计人员未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甚至出现“漏审”现象。现场审计信息反馈滞后,质量控制环节沟通不畅,不能及时准确把控现场审计。再者,不少审计项目系由1人完成,审计复核难以系统开展,多停留在问题定性和文句稽校上。

    5.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法适应内审工作需要。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盛行,部分审计人员不懂审计业务,有些审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其他部门,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手段掌握不多,难以胜任内审工作。掌握现代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偏少,应对复杂审计能力较弱。

    (二)成因

    1.审计职能定位影响内审质量提升。大多数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服务三大职能。内审工作的定位对内审质量的影响体现在:定位于传统的“财务监督型”,内审缺乏应有的广度;定位于“管理咨询型”,受内审资源制约,内审缺少应有的高度。

    2.现有法规和管理环境制约内审质量水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环境是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进行的内部机制,法规环境的变动将直接改变内审工作的根本依据和评价标准。内部审计管理环境发展相对滞后,内审机构缺少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管理制度建设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3.审计技术方法择用改变审计证据力度。审计内容的广泛和复杂,要求内审人员在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时,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还要借助职业判断,才能得出客观的审计结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运用现代经济统计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审计证据效用。计算机审计和联网审计技术等的出现,有助提升审计证据的证明力。

    4.审计人员素质结构指引内部审计评价。内审人员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其业务素质直接影响职业敏感度和判断能力。内审队伍专业结构配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缺乏工程(如产品、基建)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精通现代审计技术、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的审计高级专门人才。

    5.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管控审计报告效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一种有计划的审计内部控制监督活动。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否得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和途径。通过对内部审计实施全过程、多方位的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形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并及时加以控制、减弱和消除。

    提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探究

    1.合理选择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应考虑组织性质和规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保持较高独立性。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其内部审计工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但企业需配备内部审计主管。实行股份公司制的大中型民营企业,通过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和董事会进行监督审计;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核职能执行部门的内控制度遵守情况和目标责任落实情况。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控制体系。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适应审计环境、具有可操作性、覆盖审计环节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要有工作机制做基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齐人员;明确落实岗位责任;要有监督机制做保障,包括审计业务控制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要有程序机制做规范,考虑内部审计授权情况、人员素质结构、业务范围特点、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结合实际,做好审计全过程控制管理。

    3.着力优化内部审计流程管理。一是做好审前准备工作。采集、整理、分析数据,突出重点、搜集关键线索;审计方案目标、范围、内容明确,可操作性强。二是规范现场作业程序。注意取证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规性;记录审计线索,形成审计思路;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问题明确、理由充分、手续完备;现场检查审计程序,核对取证数据,复核审计结论。三是把关审计报告质量。认真研究被审计部门意见,深入分析提炼审计结论;评价内容全面、依据充分;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第8篇:基建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供电局;内部审计;现状;对策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或企业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合法性、合规性及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1]。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供电局的内部审计还存在许多影响工作开展的瓶颈。本文针对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分别从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推进内部审计创新转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并采用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模式,来促进供电局内部审计的“创先”工作。

1.供电局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与自我调控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显得日益重要[2]。但是从供电局近年来的情况看,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工作难做,不好开展,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

1.1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独立性难以有效发挥

内部审计机构怎样设置,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系到审计的权威性和作用的发挥[3]。目前,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审计机构与监察或党群工作等部门合并一起,审计人员兼职做监察、党务工作的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实质的独立性。在日常工作中,供电局对县级供电企业审计人员的指导、要求,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在大部分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里,审计专责岗位偏低于财务、基建、营销等部门的专责岗位,很多有技术专长和经验丰富的员工不愿意到审计岗位上来发挥更大的能量,而新员工受到工作经验的限制未能较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审计人员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当前的管理体制、审计方式等也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网省公司、供电局在开展供电局或县级供电企业的重点审计项目上,主要采用抽调其他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审计或财务、营销、基建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但这种模式会使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其他部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矛盾体,这个矛盾体涉及到多个部门与供电局的沟通和联动,由于级别的限制,审计组成员在这个矛盾体的“话语权”下降,不能保证审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发挥作用也受到局限。特别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若审计对象已提升至供电局审计部门的上级领导岗位,便会给审计人员增加心理压力,导致审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审计的独立性无论在主观上、客观上都受到影响,审计报告很难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若涉及到相关部门、或被审计单位切身利益的问题,迫于各方的压力,就很难以书面的审计报告进行披露,失去了决算审计的真正意义。

1.2专业人员数量少,专责人员调动频繁,审计队伍亟需稳定发展

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审计、财务、基建、营销、物流等各方面专业技能。近年来网省公司内部加大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邀请权威的专家学者到公司讲课、培训,与本企业其他部门的专家能手开展交流活动,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审计指南》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但由于供电局内部审计专责人员较少,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审计岗位仅有一人,在兼职监察、党群等工作的情况下无法专研审计业务;而且内部审计人员调动频繁,以致刚熟悉、掌握审计业务要领的员工又流失到其他部门,没有审计经验的新员工难以发现深层次、根源性的问题,难以较好地履行监督职能,更无法做到服务职能的发挥。最终,在供电局层面不能形成一支素质高、质量稳定的审计队伍。

1.3工作方式和内容单一,缺乏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按照主管单位的要求,供电局内审部门近年来比较重视经济责任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常规审计工作,严格执行经济责任“三年一审”和基建工程必审的要求,并且在审计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自主实施审计项目,导致部分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并且未将审计工作监督和服务结合起来去做,即建立一种内审工作主动地参与到经营管理活动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供电局内部审计的对策

2.1合理进行机构职能设置,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真正发挥检验、监督、鉴证、咨询职能,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根据供电局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状况,内部审计独立性关键在于各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内审机构的独立,并且其独立性要能得到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承认和支持。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单独设置,不能从属与办公室、监察部等其他职能部门,并且有专职的人员开展工作,直接对接上级审计机构。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3]。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的能力,才能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变化。从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上看,内部审计人员属于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应给与相匹配的职能岗位及地位。从现今联合审计的模式上看,将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优秀审计人员收编为网省公司直属管理、调配,审计人员才能保证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在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的审计项目上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2.2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

为稳定供电局内审队伍,主管单位应该在薪酬待遇、升迁考核、工作硬件设施等方面多多关注内审人员,不仅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还能使审计队伍年龄老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后继乏人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供电局大部分内审人员大多来自财务与会计专业,在今后的队伍建设中可以吸纳营销、基建、物流等部门的专家人才,不仅增强审计队伍的硬实力,更提升了审计的质量。

针对审计专责调动频繁的问题,笔者认为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调动,必须由供电局的审计分管领导或主要负责人提出,经供电局审计联席会同意通过。稳定的审计专业人员加上不断地培训学习,不久的未来供电局将形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有奉献精神,高素质的优秀审计队伍。

2.3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创新,建立内审外部协同的新模式

内部审计外部协同模式,是现今流行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缓解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现状,并能有效地利用各类社会审计资源[4]。结合供电局实际情况,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优化内部审计的外部协同模式,给予参加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专业部门人员、县级供电企业人员更多的独立性,增强其责任心,并且加强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合理组织优秀人才共同完成供电局审计项目,提高供电局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模式还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推进开展电费专项审计、物资管理审计等形式多样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

综上所述,在创先争优的背景下,我们将从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推进内部审计创新转型三个方面开展供电局“创先”工作,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本文也仅从几个角度对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期望能与同行一起进一步的进行交流和探讨。(作者单位:曲靖供电局)

参考文献:

[1] 吕瑜,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6)

[2] 韦德贞,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地位的途径[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11)

第9篇:基建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一)内部审计效力尚须强化

1、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待增强。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覆盖面大,协调面广。目前有的企业审计效力不高,没有按照内部审计管理的有关要求,全面落实总经理(厂长)负责制。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审计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站在企业最高管理层面,经常过问审计工作,正视企业管理缺陷。有些审计整改和审计决定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审计的威慑力不够。

2、审计成果大量闲置。由于各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同,目前一些地方审计意见得不到整改,审计决定得不到落实,审计建议得不到采纳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挫伤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造成了审计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经营状况的良性发展。

(二)审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1、审计人员数量普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前许多企业审计人员多则三五个,少则一两个,要按规定完成内部审计任务,压力确实很大。而且有些审计对象资产规模非常庞大,资本纽带关系相当复杂,机构分布十分广泛,其工作量之大,决非少数几个审计人员可以胜任。而且,审计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视野开阔、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只占极少部分,尤其是知识结构全面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更是缺乏,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2、审计手段方法缺乏创新。由于受资金和人员素质等条件制约,审计信息化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普及。大部分审计人员还是依靠传统的手工作业,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审计效率。在审计方法上,大多数人员还是仅限于单纯的查账,缺乏对审计对象所在的行业环境、经营特点及运作规律的总体把握和职业判断,造成对重要审计事项把握不准,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揭示,审计的深度受到影响。

(三)审计覆盖面有待拓宽

1、审计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内部审计还局限于日常的财务收支审计,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重要环节(如经济合同签订、营销审计等)很少涉及,尤其是一些重大经营决策风险更是难以实质性监督到位,无法实施事前、事中审计和事后评价,从而影响总体审计效果。

2、届中审计大多成为盲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政府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审计中暴露的深层次问题经常发人深思。由于受现行的"先离后审"弊端制约,审计结果问责制难以落到实际。因此开展届中审计,加强事前监控,已开始被审计业内人士所提倡。然而受审计力量限制,目前届中审计面在多数企业尚不足20%,大部分单位审计计划中对届中审计的安排基本是空白。

(四)审计质量风险意识不强

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还未建立健全。有些项目完成后质量评估、绩效评价、经验总结和奖惩措施未能及时跟上,工作底稿审核不严,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等现象时有发生,审计质量控制尚未实现闭环管理。有的迫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减少了延伸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审前调查在审计程序中基本被忽略。

2、内部审计风险意识不强。美国“安然”事件曝光以来,人们总是对中介机构的审计风险控制投入更多的关注,对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几乎无人问责。由于审计项目繁多,又缺乏严格的风险控制标准和认证程序,对审计的再监督缺位,审计项目问责制还未真正推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措施不完善,或流于形式,难免引发内部审计风险。

二、企业内审机制创新的思考

(一)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实现创新

1、树立防范胜于纠错的审计理念。今后,我们要将关口前移,加强管理上的审计和经营过程中的监督,对涉及企业内部控制、税收政策、经营风险等环节予以特别关注和提醒,立足于规范管理、服务经营,充分利用好内、外审计成果,防范于未然。

2、树立“管理+效益”的审计理念。企业内部审计要积极探索和开展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注重过程控制,切实把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定位在促进管理和提高效益上,实现传统的纠错审计理念向现代的管理效益审计理念转变,以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树立制度培育文化的审计理念。一个企业运作良好与否,取决于其制度约束是否成为一种文化,依法经营和按制度办事不应是一种口号,而是一个组织的重要理念和文化。内部审计在倡导服务理念的同时,企业应本着改善经营管理为出发点,着力培育一种自觉接受监督和乐意接受监督的和谐审计氛围。

(二)内部审计内容实现创新

1、变革审计导向――从制度基础审计转向风险基础审计。随着企业市场化竞争的不断加剧,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风险基础审计顺应了这种高风险经营环境的需要。它将审计结论建立在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审计战略,着重对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尤其适用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市场产品企业、项目投资等审计,有利于加强事中控制,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2、转移审计重心――从经济监督转向管理审计。随着国家审计职能的逐步明确,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已经主要由政府和民间审计承担,内部审计的重点应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进行评价,减少决策失误,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通过强化管理审计职能,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切实可靠的信息和咨询意见。

(三)内部审计组织机制实现创新

1、借助社会审计力量。由于企业内审人员相对短缺,因此对于一些耗时长、专业性强而又不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审计项目(如工程造价审计等),可以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完成。这样,既提高了审计质量,又使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集中精力完成涉及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其他重要审计事项。

2、实施职能部门联合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力量不仅局限于各级内部审计人员本身,必要时可以借助财务、营销、劳资、生产等专业部门人员。比如企业对大修、技改、小型基建等工程审计时,可采取项目管理部门审工作量,审计部门审定额,最后交叉复核的分工合作办法;再如,实施专项审计时,可以抽调各职能部门专职参与。

3、实现“多级审计网络”互动。目前,一些大型的集团公司按照资本纽带关系分级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于这种管理关系的企业,为了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通过评比“十大审计之星”、“审计专家”(按工程、财务、营销分类)等活动,培育和储备不同梯度层次的专家型审计人才,形成优势审计力量上下互动,利于集中优势力量,攻克重点审计项目。

(四)内部审计保障激励机制实现创新

1、实施审计经费项目预算制。必要的审计经费是审计工作任务完成的基本保障。由于各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有些内部审计机构苦于差旅费、运输费预算不足,造成必审项目搁置,工作任务不饱满。目前,各企业预算管理逐步实行科学量化,建议审计部门在申报年度预算时,采取审计项目明细预算制,通过数据量化测算(包括每个项目所需人员、时间、运输里程等),增强费用预算的刚性和说服力,以防止预算制订部门人为压低审计经费的主观随意行为,切实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推广审计增收节支奖励机制。内部审计在控制工程造价、强化营销管理和减少损失浪费等方面,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但是有些单位在实施其他单项经营奖励政策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审计人员增收节支的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建议各单位在督促内部审计加大工作力度的同时,结合自身承受能力,对工程投资审减以及其他带来的直接效益制订具体的奖励办法。

(五)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实现创新

1、重视审前调查。审前调查是审计进驻前,对审计对象基本情况的总体了解,可以通过“查、问、听、访”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行业政策、内控制度、或有事项等,为确定审计重点的提供重要参考。

2、建立规范的审计指标评价体系。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一些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急需完善。如经济责任审计中,除了内部或行业预算考核定量评价指标外,还应补充不良资产比率、资产负债失真率、企业发展能力及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3、全面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目前企业会计核算、物资、销售、工程管理大多已经普及计算机技术,但计算机辅助审计在许多企业基本处于空白,尚未完全推广。目前"神机妙算"等工程审计软件已开始被一些企业内审机构所采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充分利用以上资源优势,加强业务培训,努力争取必要的资金,提高审计工作现代化水平和审计效率。

(六)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实现创新

1、提升审计报告的前瞻性和高度性。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方面为企业实现依法经营,防范经营风险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可以进而反作用于审计工作实践。审计报告是审计业务的主要最终成果,也是衡量审计项目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要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就要有透过微观找规律的敏锐洞察力和特有的职业判断,具备善于抓住重要审计事项的能力,使审计报告体现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使审计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高度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