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课堂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04-02
一、打造高效课堂的迫切性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业要从大国走向强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关键,这是高职教师肩负的使命,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契机。
但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是教学管理的一大难题,不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打造高效课堂迫在眉睫。本人通过2013―2015年来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与探索,以水利工程CAD这门课程来浅谈一下自己对高效课堂的做法。
二、水利工程CAD课程低效课堂的因素分析
水利工程CAD课程是在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基础上,利用AutoCAD绘图软件来绘制水利工程图。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为学生在后继课程及工作中,能运用AutoCAD高效、准确地绘制专业图。本课程重在操作,课程难度并不大,但通过本校及对兄弟学校的调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
据调查,能在本课程学习阶段就较好掌握CAD绘图技能的学生只有二分之一左右,其他学生的学习尚不能满足本专业对CAD应用的要求,这会影响后续《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等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也影响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笔者在2013―2015年间,通过调查本校和其他高职同行的教学过程,同时跟踪学生在校内和工作中的情况,分析低效课堂的原因如下:
1.课程安排不合理
高职课程的课时在压缩,由于专业的不同,我校的水利工程CAD课程有50课时和30课时;50课时的水利工程CAD每周授课两次,30课时的每周只安排一次课(其他兄弟院校的CAD课时和安排也类似)。每周一次授课,教学间隔时间太长,等到上课时学生已经把上周课程的内容和操作忘记了,教师必须多花时间来复习,教学进度被滞后,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即便每周安排两次授课,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来说,效果也不好。这样的课程安排,老师上得着急,好学的学生在每次下课铃声响起时,觉得意犹未尽。
2.缺乏合适的教材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扎实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置应密切联系具体的工作岗位。但现在市面上的CAD教材繁花一片,有各大院校老师编写的,也有专业人员编写的。仔细研究,各大院校编写的大多雷同,但有的教材实例练习与专业联系不紧密;有的教材虽然有专业图例题,但教材中只有简单的命令操作讲解而没有专业图的练习指导,不利于学生课后自学;而专业人员编写的CAD教材却不适用于教学。
3.学生的特殊性
近年来,随着高考生源减少,高职的生源从高中毕业生,扩大为中专、技校、职高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但更主要的是学生对待学习和老师的态度:相当的学生对学习没有热情,应付是常态;对老师也有抵触情绪,不信任和戒备老师。带着这样的主观意识,想学好课程难度很大。
三、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1.保证教学效果的课程安排
水利工程CAD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课时不多的条件下要保证教学效果,教学安排上应该集中授课。水利工程CAD课程安排可以效仿实训类课程,30学时的CAD可集中安排一周授课,50学时的CAD可以安排两周授课。这样水利工程CAD的授课就避免了每次上课要多花时间来复习导入,反而通过连续上课强化学生记忆,还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操作练习。学生学习的强度虽大,但学习效果确是成倍增长!当然,如果一周连续上课不能实现,也应该安排四节连上,一周授课至少两次,才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2.编写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怎样找到一本适合初学者又能与本专业联系起来的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个途径。校本教材可以结合学校及本专业的特色,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市面上已有的CAD教材进行再加工,把绘制符合水利工程制图标准和专业要求的工程图样作为主线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同时还可以编写配套的“水利工程施工图识图、绘图”习题集;还能随着AutoCAD软件的发展更新校本教材。这种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教材,既突出了专业和学校特色,又能使学生适应今后学习、工作的需求,也能促进教师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3.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面对学生的现状和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只有认真地研究学生才能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研究学生就是读懂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兴趣、愿望等因素,以及学习方法、能力等情况进行了解,以选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施教。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摸索了以下方法:
(1)精彩导入新课
高职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学习道路上的挫折,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十分需要教师的努力引导。每次上课,教师通过精彩地导入新课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拿出图例来展示当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让学生一上课就处于期待的氛围中,自然会去关注将要学习的内容。一个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水利工程CAD的学习重在实践操作,课堂上要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和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相对较慢,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起步快的学生吃得饱又不会打击走得慢的学生,我采取了这样的办法:
1)分层练习
在水利工程CAD教学中,笔者讲解、演示了相关命令的用法、注意事项后,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实操练习阶段。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练习,掌握较好的同学要完成2-3道练习,掌握较慢的同学完成1-2道练习。对成绩好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要比别人的任务量大,既有压力也有被欣赏的动力;成绩稍差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因为压力而手忙脚乱,放松之后反而可以加快进度。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会深入同学中去观察他们练习的进度和程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给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自主练习结束后,学生通过教师端程序上传课堂练习,教师以此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2)小组式学习
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会倾向于寻求同学的帮助。在水利工程CAD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根据学生成绩将他们分组,动手能力强的和稍慢的均匀搭配,平时上课就按小组就座。在实操练习阶段,采取小组间PK。规则是:在要求的时间内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完成课堂任务,笔者根据小组成员完成的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实操中,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指导本组成员,但不能代替完成。如果小组成员全部按时完成,每人满分;若有一人或多人没有完成,每位成员的成绩均按比例扣分。先完成的小组,每位成员还可以加分;反之减分。这样的PK,如果有成员没有完成,就会拖累本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做,会给学生压力,也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实操结束后,还有一项重要环节,就是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将他们的实操任务演示或讲解一遍,最后由教师来点评。有些题目有多种绘制方法,哪些小组使用的方法最优也就一目了然。这样的小组式教学方式,一是能尽量使学生一个都不掉队,二是能让学生灵活运用CAD命令,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和诱导学生进行拓展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关爱学生
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然,学生亲其师,师必先爱其生。
高职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大多不是老师的宠儿,有的甚至和老师很对立。但任何一个孩子的内心都希望自己成绩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面对高职的学生,老师要尊重、理解和接纳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要允许、接受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和挑战,也有必要向学生学习,倾听他们的意见,使学生信任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交融必会使学生接受老师的严格要求、严厉而善意的批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欣然接受、努力完成,在学习过程中渐渐找到成就感。这种学习的自信会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冲动,从而发掘出每个人本已存在的潜能。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瑜伽热 功效
一、前言
瑜伽,是起源于印度,流行于全世界的一种东方古老的强身术。古代瑜伽注重心灵与肉体的超越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洗涤,现代瑜伽已经发展为一项富有时尚气息的更适合全民参与的健身项目。当代瑜伽追求身心平衡与健康优雅;主要由呼吸法、法、冥想组成;一种在自然健康的环境当中,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由意念指引躯体舒缓流畅地练习各种动作,以期达到内外兼修的一项健身项目。瑜伽同时也可以消除人们潜意识当中的垃圾,消除烦恼,使得练习者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均衡修养。
二、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作了详细的规定,其总体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育修养。不难看出,增强体质依然是我国高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需要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与学习,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仅仅是传统的课程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拥有求新存异心态的大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的设置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合适的新课程则需要各高校认真遴选,既是不同以往的传统课程,同时还需要拥有符合《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能够指导并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被喻为“白领的运动”的瑜伽,无疑很符合成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的一门新的课程的各个方面的要求。它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瑜伽课程
(一)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意义。
作为当今流行于全球的一项健身项目,瑜伽拥有很全面的调理功效,涉及身、心等各个方面。
1.瑜伽练习的养生功效。瑜伽是最安全、最富有成效的健身术之一。瑜伽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够急于求成,而是通过最基础的动作一步一步地改善自身的身体素质。瑜伽的独特姿势,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练习者肌肉的弹性、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在无形当中保持了形体的匀称。
瑜伽将呼吸作为练习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不同于我们生活当中习惯的胸式呼吸,瑜伽练习中要求腹式呼吸;学生在练习当中,呼吸变得缓慢、均匀而且悠长,吸进更多的氧气,充分呼出二氧化碳,净化血液。当然,作为有氧运动的一种,瑜伽也能够起到减肥的功效。2.瑜伽练习的健心功效。瑜伽是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下展开的,练习者在安详宁静的状态下舒缓地呼吸与运动,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排除一切杂念,放下工作生活当中的负担与烦恼。当代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普通教育的环境中,承受着无形的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感觉,瑜伽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瑜伽的冥想术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练习者在冥想时会不由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回归平静。与此同时,瑜伽冥想术能够帮助练习者控制自身的意识,调节身心,逐步开阔练习者的胸襟,使得练习者比之前更为沉着、冷静。
(二)有效地开展瑜伽教学。
1.硬件设施。瑜伽练习的场所没有太多的限制,但是练习场地必须通风顺畅、空气清新,瑜伽的呼吸法要求空气的质量不能低,否则对于练习者不利反有害,这违背了瑜伽练习的养生与健心的初衷;此外,练习的场所能够保证练习者自己足够的私人空间,瑜伽是一项较为安静且独立的健身项目,全神贯注方能达到练习的功效,旁人不小心的打扰很有可能影响练习者之前的境界。所以,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需要为该课程设置合适的教学以及练习场所。瑜伽练习过程中背景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练习者进入忘我、安详的状态,因此,背景音乐的选择和播放就需要高校以及任课老师的认真对待。
2.师资要求。由于瑜伽的综合性,瑜伽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例如:瑜伽课初级阶段主要是体法的传授,教师的动作必须标准无误才能引导初学者进入真正的瑜伽的王国。另外瑜伽派别众多,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动作以用于教学与学生课余的练习。而目前的瑜伽教师并不是全部为专业的瑜伽师,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没能拿到瑜伽师资格证书。为了对学生负责,各高校最好在招聘到合格的教师之后再开设瑜伽课程。瑜伽背景音乐是否合适同样取决于教师的选择。瑜伽不仅仅是动作的练习,瑜伽的精髓是呼吸法和冥想。瑜伽教师随着课程的进行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与进步程度为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与练习进度。瑜伽的伤害是不可见的,这就要求瑜伽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正确引导,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练习伤害……当然,各高校也应该为教师的素质的提升给予支持: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来校培训或授课,派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等。
3.科学地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师需要制定较为科学的教学设计,全方位考虑教学过程,使得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选择合适的教学环境与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较为优质的学习环境与练习场所;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灵活地教授合适的,同时结合呼吸与冥想,使得整堂课舒缓但不松散,丰富但不繁缛。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教师做好示范,之后可以一对一地指导,力求每位同学的姿势正确,在呼吸与冥想时,教师最好运用合适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瑜伽的奥妙。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慢慢地突破自己的极限,不能够不顾及个人身体素质一味追求动作的难度,以免瑜伽伤害的出现。
4.合理地评价。鉴于瑜伽的综合性,瑜伽的考核不能仅仅依据最终的期末考试,可以以平时上课的情况以及小组互相督促,共同练习,共同进步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而且最后期末考试时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加上瑜伽的精华——呼吸与冥想,尽管二者不能够直接检测,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平时的改变判断学生心境的改变以及思想道德的提升。
四、瑜伽课程的长远影响
学校开设一门合适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个人以及整个带来更为深远的积极影响。
瑜伽课程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正如我们都知道的瑜伽的功效当中有一项,即经常练习瑜伽有助于帮助练习者缓解生活工作当中的紧张状态,降低以致驱散练习者的失败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复归于静,调节心理稳定平衡,相对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这是最直接的道德方面的提升。而在平时的练习当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高雅的气质,激发了学生内在美的表现力,增强了自信,学生更有信心步入社会,发挥他们的潜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在主要的瑜伽体系当中,有两种瑜伽体系值得我们关注:实践瑜伽和爱心服务瑜伽。在中国瑜伽之母张蕙兰女士所著的《瑜伽的赐予》一书中,其恩师柏忠言这样写道“树根供应养分,使果树挂满甘甜的果实,却不求回报;要知道,人们无偿的付出,会换来无穷的快乐。”这就是蕙兰瑜伽的奉献精神。当一个人真正融入到瑜伽的世界中之后,他们会以为他人服务而快乐,这就是瑜伽的精神,将快乐传递。高校瑜伽课程的设置,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瑜伽,并且逐步进入瑜伽的世界,得到自我的提升,同时也为他人带来幸福。
瑜伽课程的开设有助于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兴起。综合性的健身项目——瑜伽集运动、娱乐与健身于一体,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学生乐于在课余时间练习,无形当中影响更多的同学参与到锻炼的队列当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也使得学校的整体氛围更加活跃,更加健康。
瑜伽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瑜伽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能够解除疲劳和紧张情绪,还能够调养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提升练习者的气质,因此被大多数人所喜欢。另外,瑜伽的练习场所要求并不苛刻,只要是空气清新,通风顺畅就行了。学生在自己往后的生活当中可以自由练习,自由度足够就利于瑜伽的持续发展,避免了因场所、设施等的限制而使得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被迫放弃在学校养成的锻炼习惯。
五、小结
瑜伽因其自身的特点流行于世界,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下,瑜伽也能够凭借自身的魅力而进入各大高校。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但是,瑜伽在高校的发展并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教师的素质关系着整个课程的兴与衰。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新开设,脚踏实地地使其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史艳莉.瑜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适性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2006,33(6):799-800.
[2]柏忠言,张蕙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 五环节教学框架。
第一环节:创设和谐氛围,灵活组织教学,此环节,教师运用谈话交流、课件吸引、音乐陶冶、猜谜激趣、才艺展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情境的设置既有启发性,又力求有思考性,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
第二环节:抓住有利时机,高效思维对话。教师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以自己的博学抓住有利时机,与学生进行高效的思维对话:在重点处使学生直击要点;在难点处使学生解决困惑;在易混淆处让学生学会辨析;在思路多样处使学生拓展思维;在学段结束时对话,让学生学会总结。
第三环节:提供广阔空间,深入合作探究。师生的思维对话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解决疑难的冲动。这时候需要教师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空间。
第四环节:研究不同学生,扎实巩固拓展。注意观察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情况,要保证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能达到各取所需。练习设计层层递进,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信息反馈及时准确,适时地查漏补缺、调整方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
第五环节:延伸愉悦情趣,精心设计作业。
(1)基础性作业。由教师或学生根据教学和学习情况设计。作业由家长辅助检查,并就学生作业态度、用时等方面进行留言。老师批阅时则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写下来,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基本性作业加强了家校沟通,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2)拓展性作业。包括以下三大类型:“延伸空间”把基础知识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巧思妙想,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深入生活”设计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作业,使学生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现学以致用。“错例剖析”是把学生学习中错误的题型加以积累、分析、整理,并根据错题类型选出相似的题加以练习巩固。
2. 三大教学策略。
(1)准备性策略。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抓好课前预习环节,打造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指导学生做课前准备,主要采用搜集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整理答卷法、课前实践法等策略引领学生初步了解所学内容,首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有效性策略。在“课堂五环节”教学过程中,一要体现三维目标,树立“三维一体”的教学价值观;二要重视学科学习方法的全面指导,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培养自学能力;三要把一节课的最佳时域5~20分钟用好。抓住知识的重难点、技能的训练点、能力的培养点、教育的渗透点组织交互反馈和有效生成。
(3)巩固性策略。教师要依据学生特点设置由浅入深的巩固性作业。
二、行动研究,践行模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1. 着力强化课程目标意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在仔细研读教材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保证每节课都有可检测的知识技能目标,并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加以落实。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目标的有效体现。
2. 深入课堂进行行动研究。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研讨、同课异构、示范课、公开课、达标课等方式促动教师的课堂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推进课题改革,使“和谐、高效”回归常态 。
3. 深度研讨“常态课”。我们努力做到立足“常态”,全面提高高效课堂的规范性,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门学科、每位教师、每一节课,使课堂规范和要求的执行“常态化”。教导处例行每周不定期地实行推门听课,调度教师常态课的实施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整改落实。
三、以人为本,关注成长——实现师生和谐同步发展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导向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根据学习领域中的工作项目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是:典型工作实例--学生讨论并制定实施方案--方案具体实施并修改--师生共同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估--拓展知识学习,并提升可持续能力。将工作项目转化成为相应可实施的教学项目,并确定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和评价表,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合作丰富和创新工作过程导向校本教材。
一、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一)确定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以项目为载体,在实施教学时按照“教、学、做”三个环节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根据学习领域中的工作项目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例如:美术绘画专业的《产品展示设计》课,将企业对产品展示设计的工作项目要求,转化成为相应可实施的教学项目,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项目清晰的任务说明,有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将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在起进行教学设计;确定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活动的直接关系过程标准;组织学生独立制度计划并实施设计过程;学生设计成果要具体并能展示;在项目过程中学生能克服和处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解决问题;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作评价表,在学习结束时共同对学生的项目工作成果进行评价。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摒弃教师为主体和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讲学与实例经验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过程的同时,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引导学生思考、认知和感受,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知识、技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项目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因此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因为学习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全过程,动手创造实践活动,注重项目完成过程的操作流程与标准,具有主动性;工作过程导向的因为涉及到工作过程方方面面,如信息收集、计划制定、组织决策、实施计划等,学生在学习过程处理问题,进行过程检查,要求学生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解决问题,对工作成果进行展示或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特别是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都能锻炼和提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活跃课堂内专业课堂教学,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参与实践讨论,勤于动手操作;在课堂外师生交流丰富,善于观察与专业有关的实践过程等,学生做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升。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是“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一直以来,职校的大部份学生因义务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甚至还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职业学校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新了方法,教师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项目和工作操作标准和流程来导入教学全过程,学习的重点不再象以前教师单纯讲解课本理论知识,而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都能得不到不同程度的技术技能提升。
二、教学创新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学观念改变
主动学习并了解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教学方法的内涵,了解教学方法特点和实施。以工作过程导向,老师在“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是工作过程导向的主要教学模式,任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善于专业学习,勤于企业实践,具有丰富的职业岗位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为此,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参加跟岗学习实践,加强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技能实践犹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改变
主动创新改革实践并形成实践成果。重视现代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材,丰富和创新教材的呈现方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点,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案集(含教学课例)和课件集(含教学微课和课件),为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创新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建与工作过程导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的“做中学”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或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做中教”。
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要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践工位或岗位,要体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如果实训过程中采用模拟仿真实训,也要和真实的实践实训一样,在实践训练全过程中,要融入行业和企业标准,规范技术操作流程,落实“7S”即“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行为建设和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敬业精神以及综合职业素质。
随着社会生活对人才职业素质需求越来越高,职校必须要提高对人才培养的水平。,基于实训基地良好教学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建设,创建实训和与企业的互动专业教学环境,支持专业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师通过创新专业教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随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标准而改变,更能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工基础理论 课堂教学 成效
《电工基础理论》是高职院校电子电工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涉及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学生往往感到难学,教师常常反映难教。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太积极,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面对这样一门难学的课程,他们往往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于是,面对“消极”的学生,教师就逐步成为教学的“主演”,在课堂上“一言九鼎”,而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也变得死气沉沉,毫无朝气。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努力的教师,只有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手,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让学生“头疼”的《电工基础理论》课程变得轻松,从而切实提高《电工基础理论》课堂教学的成效。下面,笔者具体谈几点提高《电工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重视课程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电工基础理论》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重视课程的引入,在课程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电工基础理论》的第一次课时,务必要依托教材的前沿部分,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总体概况、学科特点以及本课程在学生今后的就业中将发挥什么重要作用等。同时,教师在介绍本课程时,不能只是抽象地介绍,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阻碍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例来向学生证明本课程的实用价值,或是演示一个趣味性强的小实验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直观认识。这样,学生在第一次课就对《电工基础理论》有了充分的认识,充满了好奇,学习热情油然而生。
二、优化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电工基础理论》课程中涵盖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常常因其晦涩难懂而无法深刻理解和掌握。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例如,在教学“电流的概念”时,我就用了对比法,将“电流”与“水流”进行类比,从“水流”形成的条件:①要有水;②要有高度差。从这两个条件出发,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条件:①要有自由电子;②要有电位差。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记住电流的形成条件,且不易忘记。此外,在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有效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易于掌握重点知识。
三、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在高职院校《电工基础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设法使学生精神集中,并保持积极的情绪来参与教学,从而收获知识,提升能力。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例如,在教学“并联谐振电路”一节内容时,我就做了一个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将一个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接上一个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再与一个小灯泡串联的电路,同时保证电源电压不会发生变化。然后,将电源频率从小逐渐调大,学生会发现灯泡由亮慢慢变暗,当到达某一时刻时,小灯泡变得最暗。接着,将频率逐渐增大,学生发现小灯泡从暗慢慢又变亮。在这个探究情境中,学生都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维也活跃起来。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索此问题的本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四、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电工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是学习该课程的有效方式之一,很多理论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来巩固。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一些实践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使他们在“做”中学,在“做”中巩固。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电磁感应”一节内容是《电工基础理论》课程中的重点,在教学内容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安装“日光灯电路”,让学生在动手中比较“镇流器接与不接,不同的实验现象”,进一步掌握和理解“镇流器”的作用。学生在亲自动手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其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总之,在高职院校《电工基础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摆在首位,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实践环节,让他们体会学习知识的价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余宁.电工基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7).
关键词:工程实例;建筑法规;高效课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在进行建筑施工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威胁。就实际情况来看,这些问题的成因是相关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想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依法办事,从而有效减少建筑施工中的不良问题。由于“建筑法规”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能顺利接受这些知识,想要保证“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就必须引入相关的工程实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使“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目标顺利完成。
一、构建“建筑法规”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就目前来看,“建筑法规”涉及的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这些法规对我国建筑施工中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建筑施工中违法违规行为的认定及处罚标准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在以往的“建筑法规”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专有名词,这些专有名词缺乏详细解释,且建筑工程中的法律关系也比较复杂,以致学生在学习“建筑法规”时,无法正确辨识各项法律关系,进而影响到“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为保证“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将工程实例引入“建筑法规”课堂教学,是构建“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二、工程实例在“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建筑法规”课堂教学中,普遍都是选择“灌输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创新力,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只能被动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学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大挑战。但是将工程实例引入课堂教学,能够使传统教学模式得到彻底改变,充分发挥工程实例的鲜活性、教育性和典型性等特点,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建筑法规”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结构,全面汲取工程实例中的事故教训,为自身的未来发展积累丰富经验[2]。同时,通过工程实例教学能够解决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单一化教学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进而主动参与到“建筑法规”的学习中,使“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二)有利于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法规知识
由于“建筑法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实践性,教师在进行“建筑法规”课堂教学时,需要对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在进行“建筑法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深入剖析教材内容,深入研究其中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将这些知识与工程实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工程实例进行法理分析,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工程实例中,使抽象知识更加生动化和具体化[3]。教师通过将工程实例引入“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吸取教训、认真改正,并找出更好的处理办法使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三)有利于提高和检验教学效果
在进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的时候,整个过程涉及诸多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从事建筑行业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获取职业资格的重要前提。因此,学习“建筑法规”课程是建筑类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许多学生在进行“建筑法规”课堂学习的时候,常常是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才进行学习,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将工程实例引入到“建筑法规”课堂教学中,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学生通过对工程实例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程实例中,有效提高“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同时,教师将工程实例引入“建筑法规”课堂教学,还能够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对课程知识产生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使教师能够更加轻松的检验教学效果。
三、基于工程实例的“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途径
(一)合理选择工程实例
在“建筑法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工程实例,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为“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4]。在选择工程实例的时候,教师要严格遵循启发性、代表性、实践性、新颖性和典型性等原则,充分了解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确定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首先,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尽量选择一些短小精湛的工程实例,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工程实例并进行思考。例如,在进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的时候,招投标法中有一段内容是评标委员会的组成,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组成评标委员会的基本要求,整个讲解过程可以选择以下案例:评标委员会都是由工程招标人选择,该组包括了技术专家1人、经济专家1人、招标人代表2人,那么请问这个评标委员会的组成是否符合我国规定?原因是什么?通过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能够得出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不符合规定,评标委员会的成员不能全部由工程招标人选择。通过这种案例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必须使用大量文字对工程案例进行表述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案例提问进行科学分解,以此保证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其次,对于有关考量工作程序的知识点,教师应采用有排序的案例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5]。例如,在“公开招标程序招标”等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以下案例:在当地部门批准某个综合楼工程项目之后,业主采用委托方式选择招标机构进行公开招标。整个工程公开招标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建立招标工作小组、公开招标信息、编制招标文件、确定中标单位、开标和评标、接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组织开展现场踏、审查投标单位的资格等等。将上述招标工作的顺序作为开展招标工作的依据是否适合,请给出反对的理由和正确的顺序。通过这种案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招标工作进行合理排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招标工作的先后顺序。最后,在进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时,存在较多有关时间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存在具体时间的工程案例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6]。例如,在教学递交投保文件的时间规定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案例:在某栋办公楼建设中,招标方于2012年6月7日向甲方、乙方、丙方和丁方等几家承包商发出了投标邀请书,该投标邀请书中说明要在6月13日领取招标文件,按照规定时间提交投标文件。通过这种案例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在判断时间的过程,灵活掌握《招标投标法》中的规定“依法进行招标的项目,在招标文件开始之日起,到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之日,整个过程不能少于20天。”
一、注重校本研训。锤炼教学技能
校本研训是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的整合,是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近年来,沐浴着高效课堂改革的春风,我校把校本研训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蕴含巨大智慧力量的群体作用,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摇篮,促使全体教师在校本研训中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育理念,实现自我发展。为了将校本研训落到实处,学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了“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立体培训机制,借助网络、学科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及操作策略;观摩高效课堂视频课例及专家名师讲座;举行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分享高效课堂改革成功经验,探讨课改焦点问题。同时,学校特别注重以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来锤炼教艺,促使全体教师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达到共同成长的最终目的。我校教务处加大说课、跟踪听课、随堂听课的力度,大力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推优课、“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高效课堂全员过关课”等教学展示活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助推全员;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多元化教学教研活动,以研促教,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近年来学校借助“全员动态”这一平台,全方位推动高效课堂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合作学习展示、捆绑评价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学校过去那种领导、专家、骨干教师一统“教研舞台”的局面,教师个个成了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角,人人都在演绎着教学的不同精彩。
二、创新“四自”模式。打造生本课堂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的意识、情感、方法、态度的培养,使每一个孩子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大力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构建生本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
为了提高课堂改革的实效性,我校教务处组织全体行政人员及骨干教师开展大量听课与研讨,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实践心声,创造性推出了独具特色的高效课堂“四自”教学模式,即自我准备(铺垫导入)一自主学习(导学探究)一自主检测(巩固内化)一自我提升(总结评价)。“四自”模式旨在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并存的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目前,我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运用“四自”模式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学与教相得益彰。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动起来了,学生的嘴巴动起来了,学生的双手动起来了,学生的大脑也动起来了,“我学习,我快乐;我展示,我自信!”已成为我校生本课堂最贴切的形容。“四自”模式的创新运用,实现了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课堂即成长,既成长知识能力,也成长精神创造。生本课堂已成为我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孩子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展现激扬生命的芳草地,放逐心灵的跑马场,可谓活力四射,熠熠生辉!
三.开展“片区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万安县教体局为了全面推动我县高效课堂改革的进程,将全县所有中小学划分为六个高效课堂责任片区,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片区内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迈入“深水区”。
我校作为第一批被评为吉安市课改实验学校的县城学校,能积极牵头谋划高效课堂第一责任片区活动:召集片区六所学校主要领导及骨干教师商讨制定了片区活动实施方案,对片区活动开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在片区内分阶段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人员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及经验交流活动,以课堂展示、讲座汇报、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充分展示各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借助片区合力共同探讨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及捆绑评价的有效实施、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运用等热点问题。与此同时,我校还能积极发挥县城学校的教师资源优势,组织名师骨干深入片区农村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互相观摩、互相研讨的过程中,促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
四、落实“青蓝工程”,搭建成长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的决定因素,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我校在教师群体中全面实施“青蓝工程”,建立“以老带新”“青蓝结对”的教师成长机制,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的创新结对方式,采用“自愿结对”和学校“指定结对”相结合的方式,一师带两徒,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为了使“青蓝工程”实施不流于形式,学校制定了翔实且操作性强的方案和考评细则,对“青”“蓝”双方每学期、每月的听课、评课、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参与教学竞赛均有量的规定和质的要求,期末进行专项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在“青蓝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校“蓝方”教师对青年教师在理念上进行引领,在实践上进行指导,促使年轻教师积极进取,提升教学技能。“青方”教师能自我加压,虚心求教,对骨干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智慧加以分析、比较、提炼,以促进自己的感悟、内化和提升,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同时,学校也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台子,压担子,安排年轻教师送课下乡、教学开放、参加各类教学比武,并要求结对“蓝方”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与青年教师共同探索有效教学方法,破解教学疑难问题,力促活动效果最大化。
目前,我校所实施的“青蓝工程”已取得良好效果,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磨炼并脱颖而出,步入县级以上名师骨干的行列。迄今为止,学校青年教师中拥有省特级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9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16名,并有3人获得市级名校长和名师称号,2人被评为县级知名教师。
五、深化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关键词:高效课堂 魔力 自学能力 自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改革之风吹开了传统教育的大门。祖国大江南北新型高效教育模式层出不穷,北有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南有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更有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这些教育人都在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率,都在想方设法的来打造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专家说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从以上成功的案例中,我们不难找到相同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把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把让他(她)学变为他(她)要学,把老师给知识变成学生不断的要知识,才能向课堂要高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让学生对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的内驱力促使他(她)向课堂来要知识。实践证明打造高效课堂,课堂40分是成果的展现,而课前准备则是高效课堂的基石。以下以语文学科为例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1 打造高效课堂——教师的魅力是前提
高效课堂不仅要抓课堂、抓学生,应先抓自己。老师应充分展现教师的魅力,从情感上让学生喜欢自己进而喜欢这一学科。现在的学生有思想、有主见,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甚至延伸到课外。因为对某一学科教师反感而讨厌这一学科的学生大有人在;因为对某一学科教师有好感而喜欢这一学科的学生也大有人在。情感是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巧学的内在动力,又是教学艺术魅力的关键因素,让孩子怀着舒畅、愉悦的心情学习,效果最佳。
时代的发展,老夫子的教师形象已不被学生所接受。教育方式的改革不防先从自身教育观念的改变做起。让老师的言行帖近学生生活,做学生喜欢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麻辣老师”。老师增加自己的“麻辣”言行,就会进一步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那些大胆的追逐时代潮流的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往往让学生颇感别具一格兴趣盎然。
我们应从课本教参中抽出时间关注学生喜欢的话题,走近学生的生活圈;应从回忆自己时代的美好抽出时间感受当今时代的脉搏,感受学生的思想波动。让学生因老师的魅力喜欢自己的学科。
2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语文文本的魅力是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有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感官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获取最多的知识量,兴趣是最好的能量源泉。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高效率的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老师可采用多形式,充分展现语文文本的魅力,让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
2.1 用动听的语言、优美感人的文章打动学生
语文老师充分利用早读,或课前5分钟时间读美文,用动听的语言、优美感人的文章打动学生。老师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充分发挥语文文本的魅力潜移默化中感染打动学生,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读书。
2.2 用多样化教学方式,配好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语文文本的魅力
如在古文、古诗词教学中,老师可采用现实学生迷恋的“穿越”创设情境。老师采用古人礼仪、讲学模式——读诵古诗文、歌吟古词,在古文化氛围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我们也可以开展多形式的语文活动课,像课本剧、讲故事、辩论会……感受语文文本的魅力。还可以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身心感受语文文本的魅力。如在《感悟母爱》的一堂阅读指导课上,配以图片、视频、歌曲动画等,从视听感官加以语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感受到语文文本的魅力,进而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乐学语文。
3 打造高效课堂——老师适时的引导,鼓励帮助学生走出情绪的瓶颈是要点
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使之热情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意志力的形成、创新意识的形成。然而学生的年龄、性格等内在或外在的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情绪的低谷、瓶颈。这一时刻,老师适时的引导、鼓励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学生身心真正的放置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并保持这种高涨的情绪直至久远。
由此可见,高效课堂的高效率不仅仅表现在课堂40分的教与学中,更多的是在老师、学生情感的准备中。只有让学生爱学、乐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在的自学能力,高效率地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龚春燕,杨勇,郎天燕,向中一.《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漓江出版社,第一版.
[2]孟昭兰.《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版.
[3]梁静莉.浅谈素质教育中兴趣的培养.《文教资料》,2007年05期.
记者:经过这几天的走访,感受到高效课堂在靖边中学的发展是很喜人。无论从教学方式,还是从教学环境以及效率来说,高效课堂是一个整体而系统的改革工程。请谈一谈您对探究此项“工程”的认识。围绕这个庞大工程,您和您的团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郝学利校长: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是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批判继承的需要,是人才培养价值取向变革的需要,是适应全国性的课堂教学改革趋势的需要,是靖边中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列工程,需要自上而下借助国家行政力量强力推行,中小学乃至大学要同时开始。实行课改,学校要得到社会各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的全力支持。
围绕这一工程,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理念转变和队伍建设
课改首先要从转变理念开始,通过对管理层及教师培训,名师论坛、外出取经、行政时论等方式,使广大教师尤其领导层能转换思想、改变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研讨,建立起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团队和教师团队。
(二)制订方案
在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后,学校先出台了《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宏观规划和安排,然后又制订了《靖边中学高效课堂实验实施办法》,明确了具体操作办法。
(三)加强培训
教学改革,培训先行。靖边中学课改前进行了扎实有序的培训。培训是按照自上而下、先外到内的顺序进行的,主要进行了以下培训:1.外出学习。先是管理层的外出学习,接着学校从2011~2013年,先后派出六批次,共130多名领导和教师,到多所课改名校学习取经。2.校本培训。从2011下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学校先后安排领导和名师的多次内部专题讲座。3.外聘专家培训。从2012年开始,学校先后安排了昌乐二中11位专家来我校进行具体操作层面的培训,2013年靖边中学与《中国教师报》签订课改战略合作协议后,由《中国教师报》派来李炳亭和其他课改名校的专家进行培训。4.岗前培训。开学初,利用军训时间抽调相关人员,对进入课改年级的全体师生进行了岗前培训。先培训班主任和教师,再安排班主任和教师走进教室培训学生。5.家长培训。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学校特邀河北天卉中学主管教学的李松屹副校长等专家对家长进行了培训。使他们初步了解高效课堂,理解和支持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四)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路线图和方向盘。我们学校是实行主编负责制。即在不同学科中确定某一学科带头人为主编,然后主编抽调该学科中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为编辑人员。分散编写,假期集中讨论,最后经审核小组审核后形成初稿,开学集备中进行二次讨论编写,经审核、批准签字后使用。其实在使用时科任教师要根据班情、学情进行适当的增删和更换,这是第三次个性化编写。这样做,有利于举全校之力,充分发挥优势资源,还有利于各年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五)学生组织建设
一是学生自主管理组织,一是学习小组。
1.自主管理组织。(1)由年级组成立“靖边中学自主管理委员会”,自管会抽调部分学生对全体学生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进行检查、评比、通报。(2)各班级成立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科研小组和行政管理小组。每天自主管理时间包括学习小组总结、值日班长总结和班主任总结。
2.学习小组建设。学习小组是实现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基本组织。靖边中学十分重视小组建设,前期,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我们既注重小组的异质(性别、性格、兴趣特长、出身背景、学习基础、组织能力等)搭配,又考虑小组间的均衡,力求使小组成员间差异互补,小组间基础接近,形成竞争之势。同时还随时注意对小组长和小组成员的培训,以保持小组运行顺畅。
(六)制度和文化建设。
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是规范课改行为,使课改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此我们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制度保证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靖边中学注重加强与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小组文化建设。学校着力打造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努力形成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价值观,以传统文化为主线,以主流文化为拓展空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目标的学校文化。
记者:近期我们探访了很多学校推出的高效课堂的进程。您认为,贵校在高效课堂推进中有哪些特色?
郝学利校长:
特色之一:学科自习。
大部分学校所有学科共同挤占几个有限自习课,这就必然导致一些“弱势学科”几乎没有自主学习时间,很难完成该科导学案。加上上高中前,学生几乎全是在传统讲授中培养出来的,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与督促、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与传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与提高势必成为这场改革的基础性工程。这些工作由谁来做,自然是老师。但如果不给老师们留有足够的(其实是强制性的)时间,这自然成了一句空话。
基于以上考虑,靖边中学专门设置学科自习。我们的做法是:每个学科的每节正课都配置了对应的学科自习,其目的是保证每一学科都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使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方法、能力。
特色之二: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所有课改学校都十分重视这一环节。但是大部分学校的做法是年级负责制,即本年级负责该年级各学科导学案的编写。
我们学校实行主编负责制。即在不同学科中确定某一学科带头人为主编,然后主编抽调该学科中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为编辑人员。分散编写,假期集中讨论,最后经审核小组审核后形成初稿,开学集备中进行二次讨论编写,经审核、批准签字后使用。其实在使用时科任教师要根据班情、学情进行适当的增删和更换,这是第三次个性化编写。这样做,有利于举全校之力,充分发挥优势资源,还有利于各年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特色之三:借助名师论坛进行调研反思。
靖边中学有着优秀的师资资源,学校安排名师走进课堂活动,通过调研,及时发现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再通过“名师论坛”这个平台,经过领导和专家讨论探究,确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制定有效的方案,寻找合适的措施,使问题得到及时整改,使名师发挥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的作用。
记者:你们如何考量教师与学生已经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