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学校工作规划为指导,以儿童立场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深入落实“绿色德育”为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绿色”教育研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狠抓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身心健康;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力争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一)发挥学校德育的主体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创设“自主管理、全员育人”的氛围。
(二)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安全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四)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打造有特色的“绿色”学校和“绿色”班级。
(五)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六)继续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建设,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和人格形成当作教育之本,真正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二)规范学校德育工作的治理。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通过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树立班主任的服务意识,着力打造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三)抓好常规管理。
1、抓好班级文件建设。继续推行“完美教室”建设,树立班训、班规,推选小小朗读员,规范“教室三表”,争创班级特色。各班成立“自管小组”,指派专人对班级纪律、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加强少先队的培训与管理。继续规范加强红领巾监督岗的检查,加强对学生的仪表仪容、文明礼仪、卫生习惯、教室清洁区、餐厅卫生、集会站队等情况的检查。继续进行班级常规管理评比,每月表彰公布五星班级评比情况。
3、规范升旗仪式纪律,保证国旗下讲话质量,进行有成效的国旗下教育活动。
4、落实班主任常规工作的检查,早晨到班、晨检、早中餐、阳光体育、夕会、班队活动等常规工作的落实。每月开展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交流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利用夕会时间交流一天来班集体中的闪光点,对好的人和事提出表扬;同时找出集体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班级正气。
(四)抓好行为习惯教育、文明礼仪教育
1、抓好开学初的礼训工作,主要学习《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各班成立“自管小组”,挂牌上岗,对本班各项工作进行自主管理。
2、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本学期继续认真落实
《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夕会、班会时间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规范行为,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上下楼梯秩序,用餐纪律和放学路队纪律等是我校本学期行为规范教育工作的重点。
4、弘扬中华美德,评选“孝心少年”进行表彰。
(五)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
1、关爱留守学生,开展“彩虹桥”活动;
2、管理好家校通,切实服务好学生;
3、建立班级qq群,加强家校联系;继续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
4、除了做好常规性的家校联系工作以外,还要把学校的很多新的做法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都告知家长,同时让家长了解学生的一些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和制定对学生的教育措施。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增加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
2、加强法制、安全教育,通过讲座、思品课、班队课、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等,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二、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了解自我
目前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针对这一现象,心育工作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对自我的形象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从学业自我形象、社会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帮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心育工作应致力于开展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寻求适合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的学习品质以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促进其有效学习的目的。
3、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
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可导致亲子、师生和同伴间的冲突不断增加。所以协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是重要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做到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4、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目前的教育比较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心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谐调发展,使个体在认识、情意和行为三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日后成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能作出积极贡献的人。三、工作安排
领导小组:武连平
组长:霍星
成员:各年级班主任
实施方案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治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9、心理辅导过程对学生所作的“自我暴露”,辅导员应严守秘密,不宜对外公开当事人的姓名和事件。四、实现途径
根据我校的实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
(一)心理健康教育
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课程辅导形式。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
2、专题讲座形式。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活动,它面向少数学生,立足于矫治。主要方式:
1、个别咨询。它着眼于少数问题学生、侧重运用行为矫治和心理治疗方法达到辅导疏通心结的作用。个别咨询的程序包括学生自诉、诊断分析、调适矫治和效果反馈四个环节。方式有面谈、电话、通信等途径进行。在我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心理咨询教师。
2、电话咨询。是指利用通话方式给予学生忠告,劝慰和指导。由于通话具有隐秘性,咨询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3、书信咨询。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信件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这种形式。五、评价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各级各部门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师待遇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区中小学相比,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部分中小学校,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虚多实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突出表现在:
(1)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不能正常进行。(2)团队活动的开展有名无实。除农村学校资料少、教育基地少等客观因素外,学校怕耽误学生学习、怕外出发生安全事故担责任等也是制约团队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3)家长会不正常。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互动不够,没有调动发挥家长的作用。学生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落后,就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家长会。(4)校外辅导员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实行校外辅导员定期辅导制度,往往只停留在纸面而没有实施。
2.一心抓应试教育,德育教育被忽视。自教育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理论学得不少,具体实施不够,具体表现在:(1)没有按规定课程开课。有些学校,课程表的内容与国家规定的课程表相同,但实际上课只上主要学科,音乐、体育、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很少开展。(2)班会、晨会经常被改为自习课,或被老师占用。(3)学生作业负担重,压力大,课余活动少。(4)教师因循守旧,只重视应试学科,忽视德育教育。
3.市场经济转型期,特殊家庭的孩子难管理。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颇感头疼的问题。(1)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傲气十足,在学校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学之间不能友好相处。(2)富裕家庭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3)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有自卑感,容易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影响身心健康发展。(4)“留守儿童”管不住或无人管。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共同解决。
(一)家庭方面。
1、提高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的认识。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如果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即使学校再努力,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2、让家长明确家庭德育的内容。家庭德育的内容与学校德育基本一致。但从家庭的特点及目前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充分利用和创造有利于教育孩子的客观条件,如提供书报刊物、广播、电视等,引导孩子认识学习更多积极向上的知识。同时,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的优秀品质,进而关心和热爱学校、家乡、祖国和人民。
(2)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德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家庭德育的优良传统。
(3)家务劳动教育。家务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必要的家务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至厌恶劳动,怕脏、怕累、贪图享受的腐朽生活作风。
(二)学校方面
1、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现状,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深入细致开展工作,持之以恒、狠抓落实,将存于学生意识中偏离了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扶回正道。
2、加强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美育使人的心灵达到和谐,使人愉悦的接受、主动的追求和善的境界。许多农村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学生缺乏亲情交流,心理脆弱,对教师的说教因缺少交流而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心理教育,丰富学生情感。
3、热爱关心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集体环境。要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增强师生情感,和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对抗,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以自己挚热的爱温暖学生,营造温暖快乐的集体环境。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座谈、讨论、故事、榜样、格言等具体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理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5、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少先队和共青团是青少年中的先进组织,从学生中来,最熟悉了解学生,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因而共青团和少先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好帮手。
(三)社会方面
首先,应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应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尽量减少社会阴暗面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继续以《中学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以争创德育工作示范学校为契机,以提高德育队伍战斗力为基础,以抓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前提,以打造平安校园为保证,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深入学习德育课程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精神,塑造我校学生勤学奋进的新形象。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董瑞江副组长:王利江组员:马建良、夏帼闻、夏沈明、姜建芳、李小东
(二)以师表形象为重点,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德育队伍的战斗力。1、结合结合教师形象工程、名师工程,培养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锐于创新的师德标兵。2、完善学习制度,深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今年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3、建立奖惩机制,规范师德行为。学校的每月考核奖励办法、学期考核奖励办法必须将教师的师德行为列为考核重要内容。4、通过叙事文章征集、论坛演说等形式,弘扬高尚师德。5、做好骨干班主任市级培训和全体班主任的二级培训工作;举办好德育(或班主任)论坛,交流工作,探讨问题,以提升整个德育队伍的战斗力。
(三)抓好行为规范,创建文明校园。1、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利用期初、期中、期末阶段开展全校性教育宣传、检查督促、评选表彰活动。2、利用班队活动、日常集体谈话等经常性的教育,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3、抓反复,反复抓,加强“七项竞赛”的检查、督促,约束极少数学生的不文明行为。
(四)加强学风建设,提升教学质量。1、加强学生出勤教育,教育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尽可能珍惜时间。2、强化课堂纪律,做到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不开小差,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记笔记。3、强化作业检查管理,做到字迹工整,按时上交。4、积极开展班际间、班级内各种学科竞赛,推动学习氛围。5、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等学困生结对帮扶活动,全面提高学习成绩。6、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两方面评价学生,期末评选“学习标兵”。
(五)抓好安全教育,打造平安校园。1、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学生集会、班队活动时间进行安全意识教育。2、交通、消防、用电、课间活动等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每学期对学生自行车车况全面检查不少于一次。每年进行一次学生安全疏散演练。3、根据季节特点,分别对学生进行春季防流感、夏季防溺水、秋季防食物中毒的安全教育。4、围绕3月24日结核病日、3月31日中小学安全教育日、6月6日爱眼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9月20日爱牙日、12月1日艾滋病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5、加强课间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加以解决。6、坚持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保护学生自尊心,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上好每学期一次的青春期教育课。7、做好贫困生的调查,教育学生奉献爱心,帮助贫困生。8、推行德育导师制,做好特殊学生的耐心辅导、教育和帮助。
(六)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守法公民。1、发挥课堂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学生学法守法情况纳入考核内容。2、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窗进行专题性法制教育。每学期法制专题教育不少于一次。3、配合市教育局计划,抓好以政治教师为主的法制教育队伍的法制培训。4、邀请市关工委或司法机关人员进行法制宣讲。5、发挥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的作用。6、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故事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实践活动。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加强德育领导力量。
1、成立以吴水泽校长为组长,陈曲萌副书记为副组长,学校教导处、总务处、团委会负责人及班主任为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方面教育力量,使学校德育工作既分工负责,又统一协调。德育领导小组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组织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确定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切合实际的系列教育活动。
2、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自身素质的根本性提高。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职工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教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同时将教职工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教职工工作考核中,促进了教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初步营造了人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德育环境。
3、抓好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我校坚持精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严格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以上好班会课为突破口,每月一个主题,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有班主任能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总结。构建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真实、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着力表彰在教书育人中成绩显著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
(二)健全制度,完备计划,使学校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1、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和规章制度,对学校德育工作作了进一步的规范,使其更系列化、条理化和科学化。
2、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教育形势,提前制定好本学年、学期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开学后,各班都能制订好相应的德育工作计划。同时,学校把相应的德育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三)强化硬件设施,为德育工作提供充分物质保证。
学校为了改善德育大环境,不仅从软件上入手加强工作力度,还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在硬件上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添置设备,安排专人负责工作,画廊、墙报的宣传工作责任到人,定期更新,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在校园内新建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的宣传牌;教室等地方悬挂着名人画像及宣传标语,充分突出学校的教育功能;通过上述努力,我校基本做到了使学校的每块土地,每一寸墙报都能说话,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环境育人氛围,育人效果良好。
二、强化行为规范管理,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1、加强对学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习惯养成教育,敦促学生做到养成求规范,规范促发展。开学初,抓好学生的仪表、服饰、发型等行为规范,中午和晚上放学、晚自习后的骑车情况,平时上下课的提前到位等。还有学生宿舍的管理,生管组加强住宿生的教育管理,杜绝夜不归宿、容留外人住宿行为,宿舍管理员正常进行检查,学校生活指导老师夜间巡视配合生管组对学生生活起居进行指导。又如各年段、班级能做到按照学校的统一布署,保质保量的做好常规卫生工作,保证校园大环境的整洁、清新,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效能。
2、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学习法律,遵纪守法;讲文明礼貌,做时代新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3、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着力点,着手加强团干部的能力建设,增强理论学习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学习十七大的精神和上级团委的文件精神以及团章知识,增强团员的意识教育,塑造团员青年的高尚品质和培育团员青年的民族精神,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尤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效果显著。
4、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法制报告、主题班会或其它形式,强化对学生的游泳安全、交通安全、宿舍安全、运动安全、人际关系安全、饮食安全、实验安全等各项安全教育。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班会,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法制知识和守法意识,懂得珍爱生命、崇尚科学、拒绝。
1
三、倡导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搭建学生施展才能的平台。
1、坚持抓好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宣传阵地的建设,大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舆论导向方面的宣传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建立德育阵地。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着重从班级静态文化建设:班级布置好卫生角、“读书角”、班训、学习园地、清理学生课桌椅,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贴上“自我激励卡”等等;班级动态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热爱文化学习,经常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上好每周的班会课、自修课、定期编辑班级学生优秀作品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学习等等。
3、坚持组织班级的黑板报评比活动,做到每次有统一主题,每次有专人布置,每次有评比结果,真正发挥好黑板报阵地的宣传作用。如:教师节期间开展尊师重教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庆国庆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第十一届校运会的黑板报评比、庆元旦的黑板报评比、庆五一的黑板报评比、温书迎考的黑板报评比、交通安全的黑板报评比等,同时,团总支认真布置好校园橱窗、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
4、坚持组织每周的综合评比工作及统计、公布:班级学生的出勤、班级卫生、班级学生的课间操、班级学生的仪容仪表等,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后进行公布和班级流动红旗的授旗,一学期来各个年段班级获得流动红旗班级次数如下:
c一年段:(1)班9次;(2)班14次;(3)班1次;(4)班3次;
(5)班16次;(6)班3次;(7)班6次
c二年段:(1)班1次;(2)班5次;(3)班22次;(4)班3次;(5)班4次;(6)班10次
c三年段:(1)班12次;(2)班35次;(3)班3次;(4)班2次
5、堵疏结合,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教育和管理。利用信息技术课,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从社会道德、法律层面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的功能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优秀文化、自觉抵制网络中不健康的信息,把握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有效地遏止了一些不良思想的抬头。
四、深化道德体验,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1、开展纪念“”70周年——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警示广大
青年学生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电影记录片《》并要求各班学生撰写观后感、心得体会。
2、积极做好学校第十一届学校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校团总支、少先队着重抓好运动会入场仪式的仪仗队的组队、培训,运动会开幕式、闭幕式的组织协调,“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评比等,在全校师生中掀起——“我为校运做贡献,校运为我添光彩”的热潮,本届校运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3、开展“文明交通迎农运,我和家人共答题”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师生、学生家长中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热潮,为迎接2010年在泉州举办第六届农运会期间,提高全社会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
4、着重做好学生在校期间违规行为的处理,对学生的违规行为给予及时的纠正并配合家长适时进行批评教育和适当的处分。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一种讲文明、讲团结、讲学习的良好校园氛围。
5、积极畴备学校小记者站的创建工作及晋江德育网校园小记者站授牌仪式。本学期共出版四期《榕树风》的校刊。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能力的培养,在学校中逐渐形成一种人人爱读书、写作的文化氛围。
6、以节假日、纪念日为载体开展丰富、健康、有益的团队活动,10·1国庆节开展征文比赛;10·13建队节在初一年段开展班级迎面接力比赛;10年元旦庆祝活动:定点投篮、中国象棋、弹珠跳棋比赛、年段班级拔河比赛;10年3月开展植树活动、学雷锋活动;开展服务区中小学围棋联赛;庆五一系列活动等。
7、4月份校团总支与少总组织学生祭扫革命烈士陵墓,举行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并参观革命烈士事迹纪念馆等活动,表达了新时代青少年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和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以落实“德育为首”及实践“三德”为任务,依据德育双主体思想和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按照学校“有目的、求实效、抓关键、重细节”的原则,实现全员全时空育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强化落实,促使师生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达到“教风好、学风浓、校风正”的目标。同时,努力让学校德育工作进入全县考核优秀格次。
三、工作总体思路。
通过构建德育工作网络,搭建德育工作平台,夯实全员全时空育人工作,逐步使德育工作系统化。
四、工作重点。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一只为人示范的师资队伍,重树师道尊严。
2、搭建两个育人平台:“五比”竞赛平台和第二课堂活动平台。
3、探索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和文化育人的融合方式,拓展德育渠道,使德育工作系统化。
4、做好德育教育的宣传工作,在社会中树立正能量。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好抓实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做好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全员加强多形式的学习。
1、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职工政治学习和工作例会制度。深入开展“三德”教育和社会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2、坚持管理者与教职工经常交流探讨,统一认识,促进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质量观,不断提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
3、加大对教职工中模范班主任、先进老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宣传表彰力度,弘扬学先进、争先进、超先进的精神。
(二)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管理方式,让德育工作系统化。以活动为载体,以“五比”竞赛和第二课堂为平台,落实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落实以“五比”竞赛为平台的“值周班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优化“五比”竞赛管理办法,结合“文明监督岗”自我管理形式,让现在所构建的德育活动框架更切合实际、更有实效性。
2、充分利用入学及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以《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礼仪规范细则》、《学生文明习惯十则》、《集会纪律》等为“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3、确定分阶段德育主题。德育处、团委、红十字会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结合德育活动进行阶段性主题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让定期总结、定期表彰形成常规。做到一日一反馈,一周一总结,一学期一表彰,以定期评模树优引导、激励学生上进。
5、加强研究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减少违纪学生、厌学学生的比例。
6、完善德育工作网络,实现全员全时空育人。一是充分发挥德育处的计划、指导、协调、督查、评价功能和团委的活动及其宣传教育功能;二是加强班主任班务管理及德育工作方法的培训指导,增强班会课等常规德育形式的实效性,优化、完善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考评办法;三是重视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育人功能,让思想品德课与班务管理结合、与整体的德育工作结合;四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各科课程中的德育目标;五是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以情感人、融情育人;六是发挥好保安、生活老师的监管育人作用,尤其要加强宿舍管理,让宿舍管理规范化,让管、育有机结合;七是搭建家校配合桥梁,办好家长学校,培训家长,最大限度的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7、重点抓好第二课堂活动,
探讨实施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的德育措施,让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促成德育工作效能的最大化。
8、完善德育考核评价机制,夯实不同岗位的德育责任。注重过程管理中的阶段总结反馈和终结性的考核评价表彰,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安心学习,让教师尽心育人。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第一、 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基础的心理咨询能力,能从学生行为表象发现其内在的心理疾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进行合理疏导。第二、充分利用家长会等,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意义及作用,能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能正确面对,不回避、不漠视。我校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第三、教育学生自觉远离网吧、电子游戏房和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增强道德自律和对不良诱惑的免疫力。还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关键词U-G-S 传统文化 教研团队
少年强则中国强,在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引导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核心任务之一。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个基本思路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青少年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感受自身文化的魅力,并提升青少年的人格品质,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1]。传统文化育人成效的显现需要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这就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中也特别强调要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作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如果仅仅是各类教学研究成果的单纯消费者,会让他们逐渐丧失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降低工作积极性和后续的成长空间,从而导致传统文化教师培养的恶性循环。因此,如果想让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应该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让教育教学研究成为一种生命状态,从研究中获得灵感,提升自我价值感,重塑教学形象和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并促进教学手段的不断革新。本文将从“U-G-S”模式的视角探讨如何建立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教研团队,以促进传统文化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教研现状
一线教师应该拥有一定的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层面,掌握更多、更有力的话语权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教研工作实然和应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1.缺乏传统文化教研的意识和氛围
“教、学、研”是现代教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结合才能构成现代教育的一个完整过程。目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体系并不健全,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需要开展大量的教学研究工作。但是中小学教师教研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下,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较低,已经习惯了将自己作为教研成果单纯消费者的角色,普遍认为自己只是知识的传输者,教学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目前的传统文化教师师资队伍不健全,每个学校平均仅有1~2名教师,部分学校由语文、历史或者其他科任教师兼任,缺乏专业教师。再加上对传统文化教学效果的认可度不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无力、无心从事传统文化教研工作,无法在各中小学校形成开展传统文化教研的良好氛围。
2.缺乏传统文化教研的方法和指导
教学研究如果离开了专业的指导,缺乏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引领,就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研究工作就会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无法像传统的语文、数学等科目,可以在教研过程中得到本校或者邻近学校教学名师的指导。目前的传统文化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理解、教学风格、课程意识等方面都还很不成熟,仅仅将注意力放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教授、完成硬性的教学任务上,对于教学情境和教学效果的提升缺乏关注能力,使得传统文化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小学传统文化教研工作停滞不前,效果差强人意。
3.缺乏对传统文化教研工作开展的支持和保障
有学者研究指出:“一个国家与地区教育的好坏,关键的是政策的引导与法规的保障。”[2]虽然教育部下达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地方实施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目前地方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从招生、考核、评价等方面仍以成绩的提升为主要目标,没有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仍以兼任为主,没有专设编制,更没有对传统文化教研工作的配套政策制度及法规的支持。如此以往不仅无法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教师教授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反而阻碍了传统文化教研工作的开展,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U-G-S”模式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研团队建设的意义
传统文化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仅靠个别教师的努力,力量远远不够,需要社会有关力量大力协助,资源共享。而“U-G-S”是由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的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研修等系统性工作,其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教师的合作开放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合作过程中,三方目标一致、责任共担、利益分享、资源优化,从而实现人的发展、组织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发展[3]。这一模式对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教研团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U-G-S”模式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培养建立了一个生态系统
教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首先要持续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在目前传统文化教学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的环境下,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才能为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按照“资源共享、目标一致、统筹管理”的思路建立传统文化教育“U-G-S”合作共同体,建立了“师范院校―政府―中小学校”之间的协同培养关系。政府发挥行政与管理优势和桥梁的作用,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为传统文化教师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搭建各种平台,将地方与高校优势资源予以整合,不仅可以资源共享,还可以形成全民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舆论氛围。高校发挥自身的研究和理论优势,提升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教育研究水准和学科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小学的资源优势开展传统文化师范生的实习工作,为传统文化教师队伍的壮大储备力量,实现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
2.“U-G-S”模式为传统文化教研团队建设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变量,而教师参与高质量的学习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为有效途径[4]。“U-G-S”模式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搭建了一个向专家学者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专家队伍可以帮助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研究、课例研究等,提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的校本研究能力;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咨询、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提高教育研究的能力。“U-G-S”模式下各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平等协助的关系,它改变传统的以管理为主要职能的教研机构模式,建立以促进传统文化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教研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发挥创造力,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实践,从而促进传统文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改革。
三、“U-G-S”模式下传统文化教师教研团队建设的路径
针对目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教研团队存在的各种问题,在“U-G-S”模式下,可以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促进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教研团队的建设。
1.建立传统文化教师教研团队示范学校
虽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近代传统文化教育全面铺开起步较晚,目前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模式还处于探讨阶段,急需一个可以参考的范本。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让其成为区域中其他学校前行的路标和发展的样板。对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尤其是农村学校,示范学校具有可借鉴性、启迪性和可仿效性[5]。在示范校建立传统文化教研团队工作站,将传统文化教研团队的建设具体化、实践化,同时以示范学校为核心影响周边学校,起到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工作站由政府提供政策、经费支持,学校提供专门的场地、人员配置,高校提供指导专家。结合传统文化学科性质制定规章制度、工作计划,设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定期开展辐射周边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研讨活动,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研团队建设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模式。与此同时在示范学校进行传统文化师范生的实习,以便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作用下为传统文化教研团队培养后备力量。
2.开展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
由大学、政府、中小学共同建立中小学传统文化教研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和学习型教研三大网络教研类型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积极协助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6]。政府组建传统文化教研工作室,负责网络平台的统筹管理及后台服务工作。网络平台包括以下几个板块:传统文化教育动态信息、专题讨论、问题呈现、在线课程、校本教程分享、传统文化课题申报等。这样可以消弱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扩大传统文化教研工作开展的影响面,使信息的传递及时化,让更多的人受益。在这个网络平台里,各教研团队可将自身的研究成果在线分享,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需求,传统文化教研团队专家队伍根据网络平台中出现的问题,在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培训工作。
3.以师徒制的方式组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研梯队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研队伍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研究水平的教师组成。目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队伍教研能力基础薄弱,教研思路不明确,他们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获得独立教研能力。“U-G-S”模式为传统文化教研梯队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由承担横向或者纵向传统文化教研项目的大学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主导者(师父),中小学教师作为协助者(徒弟)参与其中,逐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教研的思路与方法。其次,大学教师指导中小学教师申请相关课题,在课题的申报、实施、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予以指导。最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组建课题小组独立申报课题、撰写论文,大学教师辅助指导。经过一系列过程之后,将主导者的角色逐渐下移到中小学校,形成一个层次分明、逐步发展的传统文化教研梯队,使得中小学传统文化教研工作可以顺利持续地开展。
综上所述,组建传统文化教师教研团队,并保证其有效地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教育教研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向的大背景下,“U-G-S”作为共同培养高素质教师的一种合作开放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由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学校的教师在平等互助合作的原则下,以相互探讨、相互分享、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方式和理念,建立传统文化教师教学研究团队,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研团队的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4(4).
[2] 肖起清.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及建议[J].教育导刊,2006(1).
[3] 苗凤华.“U-G-S”模式实践过程中问题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
[4] 王凯.教师学习的生态转向及其特征[J].教育研究,2010(11).
[5] 邹新华.简论示范学校的示范要求[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1(11).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小组 德育功能 调适策略
一
有人认为德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培养学生政治觉悟、高尚情操、良好习惯。事实上德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克服困难的意志、毅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拓宽知识面,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等都是德育的功能。但德育的这些重要功能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中常常被弱化,甚至被忽略,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以文化成绩为中心,小组建构标准单一。
建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来说,小组建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但在小组实际建构中,往往只根据学生文化成绩组建学习小组,只考虑文化成绩提升上的互助和帮扶,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只是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等小组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必备要素安排。有的虽然考虑了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个性特长等因素,但这些只是从有利于提高文化成绩角度考量,所以从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立开始德育功能就被弱化和忽视。
(二)以文化成绩为依据,小组评价标准单一。
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在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中,许多学校和老师评价的标准是唯一的,他们只从小组成员文化成绩的进退方面考核,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把每个小组的所有成员的考试成绩相加,看哪个组的总分高,进步快,哪个组就是优秀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坦诚互助,学习共进步,品德共成长的评价全被忽略。
(三)以文化学习为核心,小组活动内容单一。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内容常常是单一的,小组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文化学习展开,其他活动都被剔除在活动之外。事实上,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互相支持,是学生在品德和做人上的相互唤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研讨明确学习目标,坦诚沟通交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这些都是合作学习小组在活动中应该彰显的德育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经历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个性的发展及团队的共同成长。
(四)以优生帮助为主体,合作互助方向单一。
因为合作学习小组成立的标准就是以文化成绩优劣为唯一标准,所以学生之间的互助也只能是文化学习上的帮助。因为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文化学习上不能起较大作用,所以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有的话也只是文化学优生对文化后进生的单向“救助”。
二
针对上述问题,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特别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德育功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适。
(一)转变观念,德育为首,科学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国家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大力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在合作学习小组的建构中必须有清晰的目标指向,坚持德育为首,彰显德育功能。
(二)关注生活,联系实际,科学确定小组合作的德育主题。
对合作学习小组德育主题的选择,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目标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实际,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当选择合作学习的德育主题。
1.整合教材,挖掘主题。思想品德课教材是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在需要重新整合,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德育主题。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具体概念、观点、原理、规律等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及坦诚互助的合作精神。
2.关注生活,开发主题。“生活即教育”,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德育主题。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结合学生在教材、报刊、网络媒体和生活中亲身经历或感受的正反事例开展一系列小组专题活动或社会实践。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提供各种体验,引导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产生兴趣和疑问,并从中迸发思想的火花,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3.激活教材,拓展主题。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在对教材有效挖掘的基础上,找寻促进学生发展的亮点,拓展合作学习的德育主题。例如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话题:“有人认为音乐是贝多芬的财富;色彩是达・芬奇的财富;齐白石的财富是虾,徐悲鸿的财富是马。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甚至某种痛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的财富是什么呢?你是如何看待金钱的呢?”对这个来自学生生活,具有开放特点和鲜活情境的探究话题,学生如入芳洲深处。
(三)统筹调控,科学指导,正确发挥师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德育功能。
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在平等的师生交流中,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更是与之共同学习的伙伴。
1.营造合作氛围,创造安全交流的心理环境。思想品德教育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中单向灌输的说教方式,积极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尊重、平等、宽容、赏识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中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成长的快乐。
2.点拨引导,把控方向,正确发挥教师的德育引领作用。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各种有趣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多给学生创设主动求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活动为载体,多为学生搭建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平台。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讨论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要真正反映新课改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教师重点突出对讨论节奏的调节和德育方向的把控。
3.以生为本,突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德育自主唤醒作用。当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思想品德教师不能独霸课堂,唱独角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变成自己表演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更多地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探究、合作讨论和互动交流。思想品德教育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符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
(四)建章立制,多元评价,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德育评价机制。
项工作,同时认真完成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各项德育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优化育人队伍、提升育人实效
1、 构建德育工作网络
本学期为了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力量,校长室组建政教处,增派两位同志担任政教处副主任,同时在原有团委、学生会负责同志的基础上,选派两位同志担任干事,极大地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力量。目前学校有完整的德网育工作网络。
2、培训班主任群体 3、展示团委、学生会风采 4、彰显家校合力代表谈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以及子女谈如何实现对家长的期望。到会学生和家长无不激动落泪,整个活动内容充实,意义深远,极大地提高了家长和学生的认识水平。以本次活动为纽带,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心连结得更加紧密。
二、落实一月一事、实现系统育人月170页;2012年一月节约主题教育月142页。活动要点如下: (1)9月6日于体育馆组织法制报告会,组织法制报告听后感评比。初一(6)施澍芃等42名同学获得优秀法制报告听后感评比等级奖。
(2)9月7日班级组织以“学常规”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初一年级班主任重点讲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一日常规》,强调靠右走路的要求;初二年级重点讨论形成或讲解班规班约;初三年级强调教室卫生、寝室卫生纪律要求及其他规范。 (4)初二年级举行班级班规班约展示。初二(1)班、初二(2)班、初二(3)班、初二(4)班、初二(6)班、初二(8)班、初二(9)班、初二(10)班被评为班规班约优秀班级。
(5)全校举行“最美班级评比”, 初一(6)班、初一(7)班、初二(1)班、初二(6)班、初二(7)班、初三(4)班被评为最美班级;另初三年级举行“最卫生班级评比”, 初三(1)班、初三(5)班被评为“最卫生班级”。
(6)全校举行《江海人文·规则篇》读后感评比,初三(2)班许清飏等65名学生获得等级奖。
2、2009年10月份: (2)初一年级由学生会举行“祖国献你一首诗”主题朗诵比赛;初二年级各班由团委组织举行“爱校一策”活动,重点是发动学生为××中学发展献计献策。
(3)举行电影《爱的延续》观后感评比,初一(2)班张彦玲等53人获得等级奖。 (5)进行“国旗下讲话”征文评比结果:初一(2)班顾青云等45人获得等级奖。 3、2009年11月份: (2)表彰初一(1)班蔡迎香等320人为××中学期中学习标兵。
(3)表彰 “十佳文明标兵”: “十佳艺体学生标兵”: “十佳优秀学生干部”: (4)表彰初一1班葛旭等200名学生分别为班级最勤奋学生、最乐于助人学生、最佳课代表、最佳组长、最爱劳动学生、最佳室长、最守纪律学生、最卫生学生。
(5)11月9日,各班举行以“奋斗”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6)初一年级各班举行“立志达标”活动,引导学生确立终身职业目标、高考录取大学目标、中考录取高中目标、期末考试目标等。发统一表格认真填表,并有家长意见确认。 (8)11月23日下午第四课初一年级举行“为理想而学习”演讲比赛,初一7班施成威、初一10班王艺楠获一等奖。
4、2009年12月份: (2)初一年级开展了“为父母洗脚或洗头”的活动,初一(6)班陆渝宁、潘施祺等同学撰写了优秀感悟随笔或日记。
(3)初二年级开展了 “算算亲情帐”活动, 初二(1)班施焱龄、盛妍妍等同学撰写了优秀感悟。 (5)12月25日初三年级举行了“孩子,我想对你说”的家长报告会,初三(1)黄苏冰家长、初三(2)刘亦成家长、初三(3)夏沁家长、初三(4)宋彬烨家长、初三(5)邱雨桐家长作了精彩发言。
(6)2012年1月9日,初二年级举行了“学会学习,共同成长”为主题的“两代人的心灵碰撞”交直流活动。 (8)举行家庭教育论文、“教子有方”故事评比结果,初一(2)茅好好家长黄艳等23名家长撰写的文章获得等级奖。
5、2012年1月份:
(1)1月11日前各班完成节约为主题的黑板报,学校组织评比。
(2)初一年级各班每位学生反思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写了反思文章,学会节约粮食。年级组统一设计了《节约粮食调查问卷》,每班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写好了整改建议。
(3)初二年级各班开展了“少吃零食、不吃路边摊点食物倡议”活动,每位学生记录了10天(1月4日—1月13日)在零食上的花费,各班进
行了认真统计并写好了反思文章,对班级提出节俭建议。
(4)初三年级各班举行学生穿衣习惯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年级组统一设计,各班汇总了调查结果并撰写了关于穿衣习惯的分析报告。
(5)学生会汇总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调查数据,写了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并提出了具体的节约建议要求,该调查报告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并已发往《××教育周刊》。
(6) 1月11日下午第四课各班举行“节约”主题班会。
三、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1、完善制度文化
和谐校园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 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它要求学校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借以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同时还要搞好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在新的“五严”形势下,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已经不符合“五严”要求,政教处系统整理了学校以前的各项规章制度,废止了一些重复的、落后的制度,完善修改了一些新的制度,并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制订了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具体分类为:
班级建设、评比制度:
《××市××中学班主任常规工作条例》、《××市××中学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市××中学学生十项礼仪常规》、《××市××中学教室规范化管理条例》、《××市××中学班集体达标创优考核评比条例》、《××中学文明中学生评比条例》、《××中学课程全优生、特优生评比条例》、《××中学优秀共青团员评比条例》、《××中学优秀学生干部评比条例》、《××中学“十佳文明标兵”、 “十佳艺体学生标兵”、 “十佳优秀学生干部”评比标准》、《××中学升国旗礼仪规范》等。
学校宿舍管理制度:
《关于寄宿生管理与考核的有关规定》、《××市××中学寝室管理制度》(包括××市××中学宿舍管理条例,住校生管理制度,文明寝室评选标准,寝室长职责,××中学值日轮流表,寝室物品摆放标准,学生宿舍管理内务、卫生、纪律扣分处理意见)、《寄宿生须知》、《寄宿生家长须知》、《××中学文明寝室评选标准》、《××中学学生“星级宿舍”评比有关规定》、《××中学新生入校承诺书》、《生活指导老师安全工作规范》、《生活指导教师职责》、《生活指导教师一日工作流程》、《生活指导教师工作考核办法》等。
2、提升环境文化
这里所说的学校环境文化,具体指的是学校建筑文化的创设。我校建筑物以欧式建筑为主,本学期随着300米操场和××报告厅的投入使用,学校又增添了两道靓丽的风景线。首先,政教处确保了学校环境的洁净和靓丽。开学初划分好卫生清洁区和公共教室包干明细表,实行各班一日三扫制度,一周一大扫制度;加强值周班的检查力度,值周班实施了一日四查制度(早晨、中午、晚会、不定期抽查一次)。响应南通市和××市爱卫会关于开展冬春季灭鼠工作的号召,切实加强冬春季除四害工作,有效改善环境卫生。积极开展“洁净家园、有序市容” 冬春专项行动,为美化城市卫生环境,优化交通秩序,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其次,政教处坚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建设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政教处向全校师生征集教育箴言,择优张贴,还通过教室美化布置、墙报、网站、校训、校歌、荣誉室、阅览室、体育场等,展示各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再次,政教处努力管理学校学生公寓,为全体寄宿生营造一个家的氛围。“安全为基础,温馨为目标”一直是宿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基本理念。政教处着力使环境成为校本课程的载体,成为德育美育的载体,成为文化育人的载体。
2、 丰富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价值体系和育人取向之中。首先,政教处始终贯彻××中学的育人取向:基础扎实,习惯优秀,能力见长,发展持续。学校的一台文艺节目或一个文化艺术节,所追求的立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学校的一个科技讲座或一次制作活动,想达到的目的就是奠定学生终身热爱科学的精神。其次,政教处继续做大做强校刊《江海人文》,成立了由毛校长率领的10位乐于德育探索的教师参与的《江海人文》工作室,本学期起《江海人文》坚持一月一主题,与学校主题教育月相呼应,同时建设副刊《人文苑》,使《江海人文》成为××学子的精神家园,成为学校进行润物无声教育的第二课堂。再次,政教处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同时,政教处两位同志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以自身言行为标杆,引导教师珍视和热爱手中的教育权力,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促使学校价值与教职工价值共同实现而获得双赢,进而让校园人文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水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和阶梯。
四、德育硕果累累、冷静反思不足
1.喜获累累硕果
本学期,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支持努力下,德育工作由务虚走向务实,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硕果。学校校刊《江海人文》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校刊校报评比中获得“最佳教科研刊一等奖”,主编宋军老师被评为“最佳编辑”; 2009年11月获得南通市“我爱我祖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先进集体;学校公寓被评为“南通市文明宿舍”;初二(3)班团支部被评为南通市红旗支部;陈冬霞老师的《香溢校园 阅读伴成长》在“南通市第三届中小学优秀班会课预赛××赛区方案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市第四届“家庭教育日” “家庭教育论文”、“教子有方故事”征文活动中,初一(6)施澍芃家长李静《我的信,我的心》荣获一等奖;初二(8)李路遥家长陆袁燕的《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初三(3)邢睿凌家长杨晶的《家有小女,
加油小女》、初三(5)邱雨桐家长徐菊的《要问兴趣哪里来》、初一(5)张悦雯家长张辉的《我为女儿发工资》和初三(2)张雨嘉家长张辉的《寓教于叙 谈笑之间巧疏导》获“教子有方故事”征文二等奖;初一(10)倪冰冰家长赵冬梅的《我家有女初成长》荣获三等奖。初一(10)宋喆人家长宋军的《育儿杂谈》和初三(3)蔡雯佳家长徐益红的《家庭教育应注重细节》荣获“家庭教育论文”三等奖,获奖数量和质量遥居全市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