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范文

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

第1篇: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范文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少工委转发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的通知》(x教思〔2017〕x号)精神和我市创建“xx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现就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综合教育实践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充分认识开展综合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生综合教育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活动,而是对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的有效融入。各地各学校要深刻认识中小学生参加综合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中强化、在家庭中硬化、在

社会中深化,让广大中小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二、足额落实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时间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属各学校要根据《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少工委转发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每学年组织相对固定的年级段学生,集中一段学生(小学1-3天、初中3-5天)到学生综合实

践基地开展学工、学农、生命安全教育、节能环保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的要求,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将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三、切实做好综合教育实践活动安全工作

在开展劳动教育特别是校外劳动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重视劳动前的安全教育,做好劳动保护,做到周密计划、组织到位,将学生的安全贯穿到每一细节。要认真检查活动场地

、宿舍、食堂等,排除安全隐患,做到慎之又慎,确保零安全事故。

四、不断完善综合教育实践活动督导评价体系

学生到综合实践基地参加教育,已列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市、县(市、区)指标体系中,是创建“xx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重要指标。各地各学校要建立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制度,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的情况记

入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第2篇: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范文

比如在教《刷书包》和《洗衬衣》等课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劳动实践时,?教师可以将每个学生安排在整个劳动过程的某种环节中。如每组的1号同学打水泡书包或衬衣;2号同学打肥皂,揉搓书包或衬衣;3号同学进行漂洗。

辅协作。在劳动课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形:教师讲解演示得十分细致清楚,但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就是学不会,掌握不了,但往往经过同学的指点帮助后,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所学劳动技能的要领。例如一次某校上《学针织》一课,在学起头技巧时,尽管教师讲解,演示的很清楚,甚至配上幻灯录像增大了演示的可视度,但仍有一些同学掌握不了一手挽线,一手挑线的技巧,但经周围同学稍一指点,他们“顿开茅塞”,很快掌握了起头的技巧。

互协作。有些劳动课的实践内容较为复杂,环节较多。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加之缺乏锻炼,在从事劳动实践时,有时会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情形。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时,应让学生结成对子或分成小组。当一人实践时,他人可以在旁提供帮助或照顾,以保证劳动实践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是开展劳动竞赛,使劳动实践过程带有适当的竞赛因素,以激起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上进心较强,他们的主导性劳动动机是取得优秀成绩,争戴小红花,争当优秀生,以博得老师、家长的赞扬和同学们的尊重。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倾向、可以在中低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中、适当安排一些小竞赛活动、给优胜者以适当的表扬与奖励,使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动机始终处于极佳处况,一定会增强教学效果。

三、以集体形式组织劳动实践,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劳动实践中,不同的劳动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影响也有区别。不同的劳动情境和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学生个人单独实践的形式,可以锻炼其独立的品质,培养其创造精神。但也容易产生单纯计较个人实践效果,炫耀自我思想倾向。而以集体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劳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每个人在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他们能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又能协调动作,搞好配合。同时,这种劳动集体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教育因素,学生在集体劳动中,会更多地想到集体的劳动效果,集体的荣誉,看到集体的力量。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比较向往集体活动,有较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要求,组织好集体形式的劳动实践,通过它促进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形成。

教材中的《建立校外服务站》和《帮助军烈属和残疾人》等课,如果以集体形式组织学生劳动实践,每个同学都要发挥其作用,还要注意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比如会修自行车的主动去修车;会洗衣服同学认真洗衣服,即使劳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也会努力寻求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作用。这时学生的主导性劳动动机就是怎样提高集体的劳动效果,怎样为集体争取荣誉。实践证明,这种集体形式的劳动,对学生的劳动技能和集体责任感的形成,都有较好的作用。

四、努力创设愉悦的情境,增添劳动实践的乐趣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小学劳动教学也同样是如此。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机械的模仿、操作,课堂气氛就会枯燥乏味,从而会使学生感到烦燥、厌倦、劳累。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性,运用多种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劳动环境,使学生的劳动情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在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中来学习掌握技能技巧。在这方面通常有这样一些做法:角色游戏。例如在指导学生实践“摆放收拾餐具”、“泡茶”等,教师可找几个学生分别扮作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客人,然后让学生按一定要求模拟摆放餐具或端茶敬客。再让同学们检查评论。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会感到生动有趣,乐意参加。

现场实践。经验证明,小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场景和新奇的活动内容。现场劳动实践,身临其境,会使参加劳动的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积极、主动、兴奋的精神状态,教学效果较好。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好这种形式的劳动实践。

例如,教学《给小树浇水》和《小树的养护》等课,一定要到实地进行具体劳动实践,而不要在课堂上搞模拟实践,纸上谈兵。

实地参观。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劳动实践的局限性,课堂上只能指导学生做部分实践。如学《灭鼠害》一课,消灭老鼠的方法很多,课堂上只能做几种灭鼠工具的模似操作,在课堂上根本不能捉到老鼠。对于这一类教学内容,教师如能领学生亲自到粮库、仓库等地去参观,请有关人员介绍实际灭鼠情况,学生会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更会加深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

音像配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疑会大大提高劳动课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劳动课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比如用幻灯、录相演示劳动技能的操作过程,或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播放一些符合劳动气氛的音乐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充满美感的环境里得到缎炼,受到熏陶。

第3篇: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教育;意志力培养

一、小学生素质教育中意志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意志又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意志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第一,意志影响着小学生的认知过程。小学生在进行认识活动(主要指学习活动)中难免会面临困难,这时则需要作出意志努力。假如没有意志行动,那么小学生就不可能有认识活动,同样学习任务也就不能得以顺利完成。第二,意志能够有效控制不良情绪。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小学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意志坚强的学生则可以凭借意志力来控制这一不良情绪,从而使行为服从理智,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第三,意志对小学生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意志特点将成为其个性特征的一个方面,P于意志的名言有很多,比如:战国时期的孟子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也有句名言:“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等,可见意志在人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在当前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小学生意志力培养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加强小学生的意志力培养更是时代的要求。

二、对小学生进行意志培养的措施

(一)从小着手,进行意志的培养

意志行动是有一定目的的行动,在实践过程中,要想使行动坚持下去,那么目的则一定要明确。在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实践来进行的。在实践中提高他们对活动目的性的认识,从而为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提供帮助,这是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在进行道德信念和理想培养时,要从小抓起,不能有精神上的松懈,虽然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年纪尚幼,但他们此时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正在逐渐萌发,这个阶段可塑性比较强,所以,要从小着手对小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的培养。在升入小学后,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来对他们进行培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加强他们理性和感性认识的体验,比如参观活动、听寓言、故事等。另外,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儿童学习、工作的具体目的与国家长远目的的共同点,并以此将两者紧密结合到一起,从而开创出新的教育模式,既照顾了小学生在此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赋予了教育新的意义。在对目的性进行培养时,要有一定的奖励机制,并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和鼓励,这样以来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是极好地锻炼和培养小学生意志力的手段。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榜样人物可以从科学家、发明家、革命烈士、英雄以及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中选择,这些人物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而这些人物形象生动具体,有着浓重的感彩和强烈的精神感召力量,这些都是很好的榜样模范。除了这些还可以从优秀的学生中去选择,这样比较贴近生活、学习,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另外,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换言之,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因为,在学生心中教师是完美高大、知识渊博,甚至可以和“神”比拟,所以,要想培养好学生的意志力,教师一定要做出表率,充分发挥好教师榜样的作用。

(三)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的意志力发展水平也不尽一致,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日常培养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找出每个学生的薄弱的地方,做到因材施教。在进行培养时要制定出几套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而选出最为合适的一个。给他们布置相关的任务,这些任务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并在他们执行解决过程中给予他们鼓励,使他们能够不畏困难,勇于挑战,从而使意志锻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加强学生意志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小学生的意志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意志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做到严格,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授课内容则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既要有学生感兴趣的,又要有学生不感兴趣的,课后作业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手段。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最终意志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组织小学生参加劳动活动和体育活动。参加劳动可以让他们对劳动有个更深刻的认识,此外,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耐劳性,锻炼他们的意志。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小学生的体质,进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例如打球、赛跑等项目可以锻炼他们勇敢果断、坚韧顽强及自制力等良好意志品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意志品质在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树立起正确的教育培养态度,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将相关培养措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工作,真正地提高他们的意志力,从而才能更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永萍.小学生素质教育中意志力的培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6).

[2]邵明利.小学生意志力培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5):76-77.

[3]叶升.小学生意志力培养方法的实践研究[J].教育探索,2001(10):78-79.

第4篇: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范文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创新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小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品质。此阶段的创新意识主要指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熟悉的独立性"、"自由思索"、"怀疑态度"、"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内容。这些东西虽然还不是创新品质,但这却是创新品质的源头活水。

小学《生活和劳动》教育课程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在小学《生活和劳动》课课堂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非凡是观察、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生活和劳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生活和劳动》课中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特定的社会场所,如摘要:邮局、医院、车站等。由于小学生的社会活动范围较窄,因此,对这些场所缺乏了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使他们获得正确、鲜明的感性熟悉。通过参观使学生得到的知识,往往比教师单纯在课堂上讲解效果好得多。

以三年级《帮爷爷寄信》一课为例,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从未寄过信,邮局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生疏的地方。假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参观一下邮局,请邮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一下邮局每一个窗口的用处,并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别人寄信的过程,那么这堂课还用得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吗?三年级还有一课是《邮政编码的用处》,上这堂课时,假如教师能让学生参观一下邮局工作人员分拣信件的过程,并让工作人员现场介绍一下他们是如何根据邮政编码来分拣信件的,那么,学生对于这个费解的三级六位数的邮政编码也就不费解了。当然,参观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预备工作,制订出参观计划,明确参观目的,进行精心的组织,参观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参观后还须进行总结。

小学《生活和劳动》课本上有许多插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每幅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到室外进行观察,观察校园花坛、树木、体育设施等,还要组织学生参加访问农村、工厂、商店、宾馆、饭店等,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生产,观察要同说、做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得懂,说得清,会操作。

(二)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摘要:"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尽量鼓励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创造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就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较为狭窄,轻易对四周的事物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越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越强。我们要利用小学《生活和劳动》课中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的因素激发学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不仅适用"导入新课"的环节,可以产生一种"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更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外在的情境不断刺激和内在的好奇,需要不断撞击,不断协调,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自觉地参和学习和探究过程。

例如在教学《炒青菜》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了炒青菜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让学生尝尝自己炒的青菜并谈谈品尝后的感受。结果,学生纷纷汇报摘要:有的说青菜炒得太咸了,有的说太淡了,有的学生将青菜烧焦了,有的还没炒熟……老师并没有批评,而是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你们失败或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时出示了老师做的炒青菜,让学生观察、品尝。老师又提问摘要:"你们还想再来做一次吗?"学生又跃跃欲试,气氛高涨。紧接着让学生再实践。经过多次操练,学生吸取了一次又一次的经验教训,炒出了油亮、细嫩、可口的青菜。学生在尝试实践中,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直至成功的过程,就是他们自己动手获取知识把握技能的过程,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摘要:"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只有创新的想象,才有创新的活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重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创设富有生气,美的情境,轻易引起学生的注重。如在教学第三册《有趣的面具》一课时,教师事先预备多种漂亮的面具,直接展示给学生看,也可制作成投影展示。小学生看了多种多样的面具之后,感受到了美,从而激发了他们制作的欲望。教师这时便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摘要:"这节课,我们就制作有趣的面具,希望同学们做得更漂亮。"这样学生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这些形态各异的面具不仅唤起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通过这些面具的启迪,他们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别出心裁的面具。他们都给自己的面具取了好听的名字,"猪八戒"、"孙悟空"、"多面人"……他们的创新意识被激发了。

《生活和劳动》课上通过想象,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作品,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使作品思想活跃、开阔。所以在《生活和劳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创新,每节《生活和劳动》课,都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四)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学生乐意创新的基础。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和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生活和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活和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和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生活和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摘要: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喜好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摘要:"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生活和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动手操作过程的喜好,来调动学生思索新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教学《塑料瓶的妙用》一课时,我先教学生做成了清新悦目的鲜花、树叶和花篮。接着让学生自由想象,自己设计符合自己意愿的装饰品。通过挖掘教材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一会儿,学生们分别制作出了发夹、垃圾桶、动物盆栽花卉等栩栩如生的作品。学生做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教师就要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喜好。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新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对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例如,在教学第七册《自制笔筒》一课时,教师只教了笔筒的基本设计思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并制作他所设想的笔筒,有一学生虽然设计出了笔筒,但是利用现有的材料很难制作出他所设计的笔筒,这时,我没有叫此学生重新设计,而是鼓励这个学生让他试着做一做,后来,他从家里带来的一些材料,真的制作成功了。所谓"触类旁通",正来自思维材料和知识的迁移。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得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练习、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摘要:"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非凡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喜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教学中,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得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斯宾基说过摘要:"求知假如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动手操作是智力结构的五大要素之一。学生的亲身感受体验和感知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熟悉的内化,促成其理解力和判定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获得有关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熟悉。教师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结论,并发现创造性的结果。小学生的生理决定了他喜欢动手善于动手的特征。动手,可使人的大脑发达;动手,可使小学生把想象变为现实。当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创新成果时,他会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会激起他不断创新的喜好。

五)课外劳动实践活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方式。

美国一位闻名教育家说摘要:"知识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生活和劳动教学的效率,不仅要立足课堂,更要面向生活,走进生活。这就要求生劳科教学构造知识教学圈,把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提高到生劳课堂教学的高度来规划,组建一条由"课堂--校园--家庭--社会--课堂"构成能力的练习"驿道",按照"课中学--课中练--生活用"的能力练习直线系列,发挥多方面的优势,互补共存,在生活实践中求得创新能力的发展。

譬如在教学《怎样乘公共汽车》时,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使学生学到如何乘公共汽车的知识摘要:①找到哪一路车,看清方向;②停稳后按秩序上车;③乘车要有礼貌等等。其次可带学生到社会上实地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实践化。最后回归课堂,让学生谈谈乘公共汽车还要注重什么。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活化,实践创新。

第5篇: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范文

一、健全领导班子、加强统一管理

健全的领导班子为有效地开展寒假活动提供有力的保证,统一管理是扎实落实各项活动的基石,学校成立以滕校长为组长的暑假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年级组长

二、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深化素质教育

为了抓好落实,我校按照上级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XX年暑假35岁(含35岁)以下教师制定出长期(3-5年)的读书计划,利用暑假期间读两本书籍,其中《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必读,另一本自选,写不少于3000字的心得体会。

2. 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构思编排“经典诵读”节目,开学后,各年级教师进行展示。

三、加强体验教育,深化生活教育,促进养成教育,落实素质教育

假期是开展体验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将拓展体验教育层面,开展生活教育,注重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社区实践

要成立自主社区实践小队: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居住区域,成立社区实践小队,安排队长组织开展活动,就近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和公益活动,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劳动美化社区环境、净化社区文明、体验社区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开学后,1——2年级各中队收齐社区实践活动表,装订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班级填写开学后的);3年级各少先队员在家庭作业单上总结社区实践活动情况,班主任统一装订叫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社区实践活动总结,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2、家务承包

假期,各少先队员进行家务承包,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各队员在家务劳动中承包自己的一块“责任田”,坚持每天做。开学后一周内,每班评选出5名“班级家务承包之星”并把名单电子稿发送ftp“政教处文件夹”内“成长记录文件夹”。 4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在稿纸上誊写自己的感受,开学后,班主任收齐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家务承包感悟,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3、动手操作

(1)手抄报制作

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普法” 为主题的手抄报;5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科学知识” 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书写认真,配图精美。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收齐,装订成册,交政教处。

(2)手工制作与科技制作

1——3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制作一件手工作品;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进行科技发明小创造,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开学后,每班评选出2份优秀作品,注明班级姓名上交政教处。〖作品要注明班级和姓名(班级为开学后的)〗

(3)科技论文与科学实践

5年级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展示和竞赛活动,开学后每班交5篇科技论文,5份科学实践活动材料。要求用a4纸打印,同时上交电子稿,电子稿命名方式为:班级、姓名、题目。

4、学生读书活动

(1)活动主题

阅读促进文明;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

(2)活动内容

(一)举办中小学生征文比赛

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以“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为主题,写读后感和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挖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与创新。

(二)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朝阳读书计划”、争创“图书使用示范学校”、农村小学“爱心书屋”建设、“中华诵”等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享受读书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请语文教师根据学校经典诵读篇目和潍城区经典诵读篇目布置学生诵读。

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组委会组织专家遴选了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见附件见ftp:教导处:暑假读书活动计划文件夹中),推荐给中小学生阅读。除省组委会推荐的阅读书目外,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朝阳读书计划”推荐书目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思想性强、具有阅读价值的图书。

(3)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

(一)工作程序。此次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各开发区文教局(教管中心)和有关市直学校逐级组织初选、初赛,市教育局组织复赛,并择优报省,参加全省决赛。

(二)时间安排。

7至8月份,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广泛开展阅读活动,积极撰写征文。

9月3日前,以学校为单位遴选优秀征文电子版报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区教育局组织评选表彰优秀征文,并择优报市。9月1日语文教师收征文包括电子稿,并按要求填写推荐表,9月2日上交教导处。

(三)报送要求。

(1)参赛作品内容要紧扣主题,题目自定,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3000字;(2)征文中不能出现作者信息,作者信息以各学校上报的《推荐表》(见附件)为准;(3)征文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评资格,并对所在学校通报批评;(4)征文电子稿保存为.doc格式,以征文题目作为文件名。(5)排版要求:题目居中,二号黑体;正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3厘米;页眉,页脚:1.5厘米;页码位于页脚居中排列。(6)报送数量:各城区中学每校5篇,乡镇初中、城区小学每校4篇,乡镇小学每校3篇,以学校为单位连同《推荐表》(电子稿),一并于9月3日前发至xxxx@kt250.com。各学校要全员发动学生参与,并在校内评选出等次,根据数量择优上报区教育局普教科。

(4)表彰奖励

经典诵读、演讲与征文比赛将分别评选出区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评出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级评选。

班主任鼓励学生利用暑假,积极参加以上布置的各种综合实践,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作品的自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假期注意事项

1、班主任在放假前要做好假期安全教育,与学生签定《安全公约》,教育学生要有计划地完成寒假作业,不搞突击。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假期不自己到河里、水库、游泳池游泳,不进网吧、游戏厅,做到防火、防电、防坏人、防雷电,遵纪守法。假期内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传染病的发生,确保身体健康。

2、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汇报,以便妥善解决。各中队组织集体活动必须报学校假期活动领导小组批准。

对于暑假期间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各班主任要给予高度重视,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全体队员也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作用,亲身体验活动过程的乐趣与艰辛,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开学后学校要对寒假活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优秀活动中队”和“优秀队员”。

第6篇: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范文

关键词:小学阶段 职业生涯教育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320-02

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今天,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由,中国求学者、求职者缺乏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规划能力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严峻的现状迫切要求中国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而且要及早进行,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时期就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这才是标本兼治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自我认识不充分。自我认识是小学阶段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但是自我认识还不是很充分,具体情况(见表1)。

这说明了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还不充分,还存在很大的国际差距,需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小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2.小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模糊。调查显示:小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模糊,对各种职业的感性认识不足,对职业的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表现为:第一,很多小学生对“职业”的概念认识不明确,把某一职业具体做什么事情理解为职业本身。根据调查,只有20.8%的被调查学生能比较准确回答出家长从事的职业,有相当多的学生把“开汽车”、“开超市”、“谈生意”、“卖电器”、“开服装店”等作为一种职业来认知,更有一些学生根本不懂得父母是干什么的。第二,小学生对某一项工作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了解不多,对某一职业感性认识模糊。调查显示,只有26.9%的学生知道医生日常在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呈现模糊状态。第三,小学生受老师、家长和媒体的影响,对社会职业的构成了解片面。在对“你将来喜欢做什么样的工作”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演员、教师和科学家,这说明学生对社会职业关注受老师、家长和媒体的影响,集中于教师、医生、律师、工程师、公务员等社会影响力较高、收入稳定或高收入的职业,而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却排斥在学生的视野之外。而且小学生对社会职业的了解渠道单一,比较片面。第四,小学生认为社会职业仍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他们普遍希望从事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如律师、医生、金领、白领、老板、教师等,而对技术操作型的许多劳动岗位(如工人、农民工、清洁工等)表现漠然。当问到“你认为厨师和飞行员的职业哪个更好”时,认为两个都好的占13.5%,认为厨师好的只占18.8%,而认为飞行员好的则占到了59.6%,这说明有一半多的学生思想中职业有贵贱之分。

3.小学生的职业意识滞后。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强化对职业的认识,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小学阶段是职业意识培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小孩通过游戏、玩耍、电视媒体、家人观察等方式,开始发展自我观念,认识工作世界,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启发性。因此,这一阶段培育小孩的职业生涯意识显得特别重要。但是调查显示,总体而言小学生的职业意识相对滞后,在将来的工作意愿、决定工作的阶段、依据以及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等职业意向方面表现得不够积极、适时。大部分小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即使在有想过的学生中,有很多同学的职业目标不稳定,会经常改变。很多学生认为考虑工作是在大学时期或者大学毕业后才要做的事情,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考虑为时尚早,这说明学生的职业意识比较滞后。在“你知道自己将来比较适合做什么工作”的调查中,知道的学生所占比例极少,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受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性强,自我职业意识缺乏,影响人生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4.小学时期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的缺乏和偏差。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主要以班级或小组团体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与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各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小学学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缺失,很少有学校开始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即使有,也是走形式;大部分学校没有按照各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第一,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缺乏。调查显示班会有涉及各种工作介绍和人生设计的只分别占10.4%和18.1%,班会内容大多数是关于文明礼仪和学习方法介绍的,所占比例高达64.5%和49.8%;79.6%的老师没有或者不记得开展过职业介绍的主题班会或类似于职业介绍的主题班会。这些问题显示在学校的教学中,职业生涯的教育内容严重缺乏,学生很少接触到有利于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相关内容。第二,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或偏差。大部分学校也没有按照各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即使有举行社会实践活动,出于安全考虑,只是让学生做简单的参观,而关于职业的主题实践活动不仅次数少,而且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二、加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思考

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还需要学生家庭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和共同努力。

(一)学校要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

1.教师要转变观念,增强职业生涯意识和能力。第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要改变过去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改变培养学生的标准,从过去的培养“学习好”或者是“规矩听话”到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现实的教学中,要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认真地观察和指导;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特性;配以科学的测评手段,了解孩子的心理、能力倾向,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兴趣分析,从而孕育职业选择的萌芽。第二,各学科任课教师要接受职业生涯教育培训,并把职业生涯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第三,要培养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职职业生涯教育教师。中国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和学校要按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师。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班主任教师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要承担更多责任,既要负责在本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和承担班级“职业指导员”的职责,还要利用多种资源,拓展和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的途径。

2.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第一,要在小学学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的有关课程。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开设公选课或必修课,鼓励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未来的从业方向,选择各不相同的课程组合,以满足未来升学和就业的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份蓝图。在小学教学大纲应强调通过学校的整体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和职业观。第二,运用专题教学法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各个小学可以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学期为单位,在小学高年级每年确定几个能拓宽学生职业认识的主题,要求学生根据主题选择并设计专题作业。如学校确定了一个主题是环境保护,学生围绕此主题可以选择跟环境有关的内容作为自己的专题如污水处理、森林管理、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等,在教师指导和家长帮助下,完成专题作业。第三,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推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发展。学校可以利用讲座、板报及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营造职业生涯教育的良好氛围。老师可以制定职业倾向的卡片,从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职业入手,让学生了解职业,走近职业,提高对社会职业的认识。

3.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初衷是打开封闭的校门,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外部劳动世界,培养小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向往。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通过开展以职业体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参与实践的机会,对小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开展以职业为主题的学习活动。第二,在校内灵活开展各种体验活动。第三,充分引进、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活动。

(二)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

1.家庭要积极参与和协作。第一,家长要转变观念,树立对孩子理性的职业期待。作为家长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形成对孩子理性的职业期待,培养标准要以孩子的个性和能力为基础,而不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学习好”或者是“规矩听话”的标准。第二,家长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的日常引导。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重对孩子的日常引导,如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感性的职业认识,利用媒体的力量,如电视、电脑、广播等,有针对性地让孩子看或者收听一些职业介绍和职业选择的节目。

2.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教育氛围。第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理性的职业生涯教育意识。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分层和分工是客观存在的,各个层次、各种职业、各自岗位的优秀劳动者都应得到社会的尊重。教育不能只为培养和选拔“精英”服务,而要以提升国民素质,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人、成才、成功为目标,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职业生涯教育能够推行的认识基础和舆论氛围。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树立理性的职业生涯教育意识,要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建立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具体为成立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学会、建立和健全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法律法规、建立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衔接机制。①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范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培养 情感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已经成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共识。当今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几乎都是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成长起来的,基本上没有体验过挫折,也没有完善的情感素质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为此,在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重要阵地――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他们逐渐有了评判是非的能力,逐渐有了朦胧的世界观。但是,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其世界观常常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培养他们的情感素质,就会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丰富的正面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当今的小学生是新时代的小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他们聪明活泼,思维敏捷,非常容易接受能够打动他们心灵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丰富的正面情感引导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会他们以爱心感动世界,用爱心对待他人。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情感素质就会逐步提高,他们从小就会懂得关爱父母、关爱他人,进而上升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良好情感。

在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正面材料,并将正面材料与小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潜移默化,慢慢影响他们的心灵。

1、认真体察家庭当中的爱,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认真体察家庭当中的爱,引导学生共同体验父母长辈辛勤的工作和劳动,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示出来。同时,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经常组织一些感恩活动,让小学生在感恩活动中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在课下,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努力做到不依赖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适合自己能力的体力劳动。将父母长辈作为引导学生情感素质发展的正面材料,不但使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可以从正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2、大力宣扬好人好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在学校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拾金不昧、关爱他人的好人好事。在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宣扬这些好人好事,并将这些正面事例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热烈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即是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亮点进行点评,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发言的同学。通过将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不但可以引发当事学生强烈的自豪感,而且很容易引导其他学生进行仿效,引发群体效应,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使学生养成文明友善,乐于助人的优良习惯。

3、以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的魅力体现在教师的修养上,体现在教师的知识水平上,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上。教师的魅力的展现不单是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还体现在教师以怎样的个性和修养感染学生,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动常常成为小学生模仿的对象,为了展现自己的魅力,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用知识和文化增加自己的魅力,从而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素质。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4、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素质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小学生的情感素质直接关系着中国未来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素质,提高他们自觉热爱祖国的素质,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小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而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学习的正确理想。为了激发小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的思想感情,并将这种思想感情不断深化,进而升华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情感素质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素质,是建立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之上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课堂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懂道理,讲真情的情感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课堂知识与具体时间相脱节的现象。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到课堂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知识,认识到课堂知识的内涵,只有认识到课堂知识的内涵,才能使自己的实践行动发自内心。其次,要努力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只有激发出小学生的情感,才能够使小学生真正投身于具体实践当中去,才能真正做到课堂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达到培养小学生情感素质的目的。

三、小结

总之,小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是一件相当复杂的教学活动,它不但关系到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未来,还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情感素质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并且大力开展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思想品德课与小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洪有生.思想政治课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第8篇: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范文

【摘要】在现行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生生活的局限性往往使作文教学是一个难题,我们应充分调动利用农村学生的特点使农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逐渐提高,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低段教学主要以字词为主,在三年级就要进行作文教学,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在城市中,由于很多家庭都有电脑,学生虽然见得真人真事真景少一些,但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学到很多范文,所以写起作文来也很顺手。农村的小学生由于见识小,课外阅读少和知识不丰富,导致了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感到压力很大,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他们积极性,培养他们作文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总结自己十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和不断探索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

1.作文要与我们所处的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他们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所写的文章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作文实践过程中,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爸爸》)的作文时,在写作文的前一天先让学生回家观察爸爸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爸爸,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既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2.在劳动中发现生活让作文和劳动紧密结合

把作文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劳动中,亲身通过实践,即可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也通过写作使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进一步升化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修桌凳》)的作文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钉子、锤子等工具,在课堂上亲身体验修桌凳的经过,修完之后由老师评出修的最好的,接着指名几个学生把修桌凳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进一步教会了学生劳动的技能和使他们懂得了要热爱学校的财物,也使他们在以后遇到桌凳需要修理时可以自己动手减少了学校财物的损耗。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3.人与自然合二为一

第9篇:小学生劳动实践要求范文

一项针对上海全市高二年级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调研显示,上海目前高二学生拥有课题12 057个,188所高中的高二学生做到了人人有课题,约占全市总数的74%。除本校教师外,这些学生还拥有1 101名校外辅导教师。75%的上海公办高中已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学生研究课题除聚焦科技创新和社科人文领域外,还涉及艺术、体育、环保、金融等诸多学科。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海1998年在全国率先提出研究型课程学习,2003年了课程指南,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3类课程的协调发展制定准则。2017年,上海将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参考,包括4个方面: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海许多高中学校已在实践中形成多样的实践创新形式。如七宝中学从1998年起探索研究性学习的系统实验,建设多个创新实验室,今年就有8名高中学生获得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吴淞中学、市西中学等成立创客教育联合体,与高校合办创客教育体验夏令营;建平中学每年要求高一新生3年中完成至少两项课题研究,并纳入学生高中的绩点排名;各个示范性高中大都布置有形式多样的暑假研究性学习作业。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还开发了研究性学习自适应学习系统,为课题找专家,为学生找导师,适时推送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数据能一键导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广西:要求中小学生校内劳动每天不少于半小时

《中国教育报》消息 广西近日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保障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一小时,形成多方联动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广西提出,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落实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各地各校可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民族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相关课程。

广西要求,要保障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一小时。校内劳动平均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含劳动教育课时)。校园保洁原则上由学校组织学生完成,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家庭劳动平均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庭劳动以整理内务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学生以整理、煮饭、炒菜、洗碗、洗衣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

福建:考级证书不作为招生入学和学生编班依据

《中国教育报》消息 《福建省义务教育条例》近日颁布,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学校不得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式选拔招收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书作为招生入学和学生编班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