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行业规章制度范文

机械行业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行业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行业规章制度

第1篇:机械行业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水利机械;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水利机械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中,已初具规模。然而,在面大量广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及防汛抢险等方面,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机械化程度还很低。在企业的施工生产中水利机械是极为重要的工具,对其的管理在施工企业中有着不能小觑的地位,机械谁被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各个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机械设备在被施工企业的管理下依旧会面临着许多问题要解决。例如:在施工要求不断的提高下水利机械装备太过落后达不到效果,专业技术不够强大无法满足机械装备先进的技术,施工机械化的程度高和设备管理水平过低有这明显的差距等。要解决好在管理的过程中与各种关系之间的矛盾,施工设施需要修理好、保养好、使用好、管理好,加强对设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水利机械发展概况与比较

由于发达国家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巨大的物质基础以及高度工业化的水平,它们的水利机械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基本实现了工程施工、维护的机械化和管理上的自动化、无人化。

2.1.大型水利施工机械。在大型水利施工机械方面,国内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太大。但由于工业发展水平所限,我国基本以购买国外先进产品为主。发达国家谁的好用谁的,多采取自制与外购并举的措施。

2.2.中小型水利施工机械。我国在中小型水利施工机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它的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差距更大。

2.3.节水灌溉机械。发达国家在节水灌溉方面,从 20 世纪 60 年代就广泛地推广管灌、喷灌、滴灌、微灌等方法,并配以平整土地、渠道防渗、拦蓄地面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等节水措施,已从高压喷灌系统降为低压喷灌系统。设备已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方便,使用可靠。供水已从定点供水的第一代、移动供水的第二代,向自控激光校距供水的第三展。管道也从地表式向地埋式方向发展。对上述各种灌溉机械,我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就陆续开始引进并加以消化和仿制,目前局部范围有应用,但普及的面还很窄,很有发展潜力。

2.4.防洪抢险机械。发达国家的防洪抢险主要是平时采用高标准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施工时采用通用机械,实施机械化

工完成。如遇洪水(包括海水的风暴潮)超过设防水平时,通常是撤离人员,极少采取人工防洪抢险的做法,而水毁工程则为事后复建。这样一来,通用机械基本可以满足其需要。因此,除了一些紧急救援装备外,基本没有什么专用的防汛抢险装备。发达国家的水利工程,在设计规划阶段就通盘考虑了以通用施工机械和改良型通用机械为主,相比之下专用机械的使用较少。因此,在这些国家没有形成、也没有必要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水利机械行业体系,而是将其融合于国内各类机械的大市场中。然而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国家,还不具备那么大的经济实力,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于面广量大、多品种、小批量的中小型水利施工机械更是如此。解决这些量大面广的问题,还得靠自己去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种水利机械,因此促进水利机械行业的发展就成了当务之急。

三.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在规章制度中责任不明确

3.1.1在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要想搞好,作为一个施工企业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这样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3.1.2其次,有着一部分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企业,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2在机器运行的时候把修理作为保养,使用与保养脱节。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2.2 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不仔细认真,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2.3 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3.3 经济核算不准确,浪费严重。

3.3.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3.3.2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3.4 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四.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健全配套完整的机械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4.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管理好机械设备的前提

建立制度必须全方位的涉及施工的各个环节,并与个人利益挂钩,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制定机械设备各项管理制度中应做到:有利于施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机械完好率,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有利于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益。

4.2 加强检查和预防维修

只有对机械经常进行检测机械故障,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提早的掌握好他的基础,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故障消除在最小范围内。实践证明,设备早期故障 80%以上均是在日常点检中发现的。巡检制是点检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一般是由技术员,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来完成。其目的是通过巡检对重要设备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对操作人员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定检工作是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设备维修人员按照定检卡,定检周期以机械运转台时统计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机械进行较全面、细致的检测,制定设备技术性能状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维修,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状态。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机械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水利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市场需求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引入新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充分利用模块化设计、大规模订制生产等所具有的优越性,以快速、经济的手段设计出具有竞争能力的最优产品,是水利机械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第2篇:机械行业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1.1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

机械制造业采用台套计划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

1.1.2 成本信息分散

制造业供、产、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3 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1.2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2.1 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1.2.2 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3 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1.2.4 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细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物资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物流过程、装配过程、包装发运、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目前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而手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而成本分析也只是同历史成本比较,因此成本控制性差。

2.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2.1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机械制造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管理系统,优化工艺和流程,实现快速简洁高效的制造单元,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比如通过企业内部物料资源计划的建立与实现,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和用户订货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

2.2 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越低,对降低产品成本就越有利,从而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资、设备、工具、运输、行政、生产、财务、质检、理化等与材料采购和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2.3优化生产环节控制

优化生产环节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物资供管工作,降低采购成本。

(2)加强能源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在产品成本中属于可控部分,加强能源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

(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率。

(4)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提高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33.

[2] 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

[3]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9.

第3篇:机械行业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机械;维修

中图分类号:TU6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机械已成为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保证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 已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机械设备的质量.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施工生产的深度和广度。

一、建筑机械维修的特点

建筑机械维修属于机械维修范畴,与机床等固定式的机械的维修有共性,但由于建筑机械是流动施工。露天作业,作业条件严酷多变,所以建筑机械维修又有如下特点:

首先,维修条件差。由于是流动施工,现场维修站的厂房条件、装备水平、人员配备都较差,增大了维修难度,一定程度上延迟了修竣工时间。

其次,维修工作量大。由于建筑机械在露天作业,作业条件严酷,作业对象多变,所以机械故障多,碰撞.断裂,翻车等突发事故多,造成现场维修工作量大。

再次,备件贮备量少。由于施工的流动性大,工地临时性的备件仓库都较小,所以备件贮备量(品种和数量)都少,加上部分进口建筑机械的配件供应周期长,价格高等原因,使得修理的难度大。

最后,维修队伍专业程度化不够。近年来,国内外建筑机械的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都在增加,技术含量非常高,使得对维修人员的基本功要求高了一阶。而目前建筑机械行业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层次不齐,大部门维修人员不能完全掌握电气液压系统检修的方法。

二、建筑机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维修市场混乱与其它维修行业相比,起步较晚。维修设备、修复工艺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产厂家与地方维修企业信息不对等,新产品、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增大了维修难度。各维修企业维修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控制,缺少专门的企业维修水平评估、检查和监督机制。

(二)建筑机械维修管理不善

1、维修管理模式不合时宜。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制,不太顾及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经济管理。因而这种管理模式是生产型的,而生产经营型的维修管理不仅要考虑设备生产的需要,更要追求维修的经济型和维修的经济管理。

2、维修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管理机构没有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或有制度而不能按制度执行,造成维修管理水平低下。

3、重使用,轻管理。有些企业对设备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设备带病作业,零件超限磨损,尤其是忽视设备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其结果是设备故障增加,使用寿命缩短,增加了工程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4、维修管理基础设施跟不上。有些较先进的设备,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一些采购人员业务知识欠缺责任心不强,购置了一些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建筑机械维修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

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由于概率分析法确定的维护周期不能保证其单位总费用最小,应采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确定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必须控制超出最佳维护保养周期的概率,保证尽可能地使实际维护保养周期接近最佳保养周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耗。

(二)合理规划大修

机械设备在大修理后其性能恢复程度一次不如一次,大修周期越来越短,经济上越来越不合算。须停下来进行保养,直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维修费用,又耽误工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每班保养.定期保养,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工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延长了大修期,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采用适用的维修新技术

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设备的局部技术改造和更新,建立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配备先进的维修机具,掌握维修新技术,培育维修质量好,工期短的维修能力;对燃料.油料实行科学管理,根据油质化验结果确定使用期。这样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众多施工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设备存在陈旧.老化.技术性能落后等问题,但由于受资金限制,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采用状态维修与技术改造和局部更新相结合的方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四)建立专业的维修队伍

通过建筑机械生产厂家的技术支持,在大中型企业或市场中建立专业的固定和流动维修队伍。通过引进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和定期的厂家维修技能培训,建立全国性的专业维修队伍,提升各地区的平均维修能力。

四、结语

对于现代建筑企业来说,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要有高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还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建筑机械的维修是提高效率的保障,企业要积极完善维修的制度,并要采用先进的维修体制和手段,应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确定维修的周期,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的费用达到最低,租用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则要求养修与施工协调,及时保养维修,保证设备状态良好,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施工机械是建筑企业生产的必要工具,在施工企业资产中占很大比例,搞好施工机械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谢崇高.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文化,2008(7).

第4篇:机械行业规章制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降低机械制造业成本的方法研究,目的是把成本费用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即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业竞争越演越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实现长足稳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不容忽视的课题。同时由于机械产品存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而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以及管理工具落后等等情况。本文为此针对机械制造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设计、采购、生产、工序等各个环节入手,即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

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1.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

机械制造业采用台套计划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

1.1.2成本信息分散

制造业供、产、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3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1.2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2.1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1.2.2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3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1.2.4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细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物资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物流过程、装配过程、包装发运、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目前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而手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而成本分析也只是同历史成本比较,因此成本控制性差。

2.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2.1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机械制造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管理系统,优化工艺和流程,实现快速简洁高效的制造单元,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比如通过企业内部物料资源计划(MRP)的建立与实现,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和用户订货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这一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管理平台,研究产品从设计、物资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层,使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综合,形成以ERP为中心的MRP/PDM/MIS等技术集成的以管理为中心的制造系统,这样可以极大的优化排产、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物力,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2.2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越低,对降低产品成本就越有利,从而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资、设备、工具、运输、行政、生产、财务、质检、理化等与材料采购和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各部门应严格按规程办事,材料采购业务流程包括:生产计划部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与供货单位确定材料采购价格;主管材料采购的领导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和批准;采购部门与供货部门签订供货合同;运输部门将材运达企业;质检部门对购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仓库管理部门对入库材料进行数量检查;会计部门按制度付款。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2.3优化生产环节控制

第5篇:机械行业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水电工程施工设备现场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水电建设工程规模的扩大, 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对机械设备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投入水电工程施工的大型设备、成套设备和新型设备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进口设备更是大量涌入,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投入很大精力来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一、水电工程施工设备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手段落后

由于水电施工作业中设备的使用条件十分恶劣, 环境粉尘大, 任务量重, 对设备保养的要求也就相应较高。但保养又受机具和生产任务的限制,常常做不到位, 致使设备的非正常磨损加剧,设备完好率降低,寿命减短。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为减轻自己的工作,推卸工作责任,很多情况下将本可以维修的机件更换新件, 这种以换代修的局面已比较普遍,无益于维修人员修理技术的提高和维修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施工机械的技术含越来越高,机电液一体化在机械行业普遍使用, 对修理工的水平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企业的维修条件和手段比较落后。此外,由于现代机械设备机电液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需要先进的检测仪器方可进行。而设备的返厂维修又造成维修成本的增加和维修时间较长的尴尬局面。

2、设备过度使用现象频繁、严重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招投标工作的日益规范,施工项目被划分为更多的标段,工期相应缩短。中标企业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致使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 有些小故障得不到及时的检修,终使小故障酿成大故障。这种重用轻管的拼设备现象使设备的完好率得不到提高,工程进度也同样受到影响,工期拖后又势必需要加班加点来弥补, 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时间就又会被挤出来抢工期。如此的恶性循环,致使机械设备技术状况下降, 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3、设备老化, 更新换代滞后

工程项目低价中标后, 施工企业为减少项目的投入成本,一方面精简人员, 一方面不愿购新设备。租用或继续使用年限长、技术状况差的老旧设备,不仅维修任务加大,维修成本高,而且使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其结果是一方面造成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不足而工期拖后,另一方面是技术先进、离效率的机械设备得不到引进。这种落后的局面使施工企业的机械化水平一直徘徊不前。

4、管理体制不健全, 责任不明确

水电工程的施工企业虽然制定有《设备管理办法》、《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各项管理制度,但一方面制度本身就漏洞百出,另一方面制度执行起来阻碍重重,难以落实。各级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形成一种谁都能管,谁都管不了的局面,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责任不明确问题。另外,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人才缺乏。

二、水电工程施工设备现场管理措施

1、重视建立设备档案工作, 做好机械设备的原始记录和各种统计报表工作

大型水电建设工程施工中投入的大型设备和进口设备很多, 建立完整详细的机械设备技术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设备技术档案应包括机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单价、性能、结构组成、附属设施、出厂日期、到场日期、使用记录、修理改造情况、维护保养情况、出厂编号和固定资产编号等, 机械设备一到施工现场就要开始做好设备技术资料和有关单据凭证的收集整理工作, 机械设备的主要技术资料包括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和固定资产验收单等, 对于进口设备还要有进出口许可证、货运提单、保险单、商检证和原产地证明等。

机械设备的原始记录也很重要, 尤其是机械设备运转记录, 必须要求操作人员认真详细准确地填写, 并及时将机械设备运转记录汇总交到设备主管部门, 机械设备运转记录要包括设备的名称、机长或操作人员名称、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或里程)、维护保养情况和其它事宜, 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这些记录整理计算出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保养完成情况, 登记在设备技术档案中。

机械设备的档案及资料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对当前和以后的设备管理工作不可或缺, 设备管理部门设专人负责档案及资料管理工作。设备调动时其档案及资料随其调走。

2、重视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

机械设备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其效用, 所以正确使用维护机械设备对施工生产和设备本身都具有重大意义。

设备使用维护的主体是各施工队及其班组和操作维护人员, 除了有完整健全的规章制度外, 我们还采取诸多手段解决如何落实的问题。每个队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大型机械设备实行机长制, 定人定岗。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维护和操作。让每一个操作人员都能正确认真地填报机械设备运转记录, 设备主管部门随时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对违规行为进行坚决的制止和纠正。

对所有设备都要建立严格的定期保养制度,建立设备保养台帐。水电站施工环境恶劣, 对机械设备的运行和保养要求高, 我们根据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和工地工作环境, 确定合理的保养周期和项目, 无论什么原因, 所有设备如果到了保养期限, 都要按规定进行保养, 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

3、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

根据工程需要新进大量的新设备和进口设备, 为了让操作维修人员尽快掌握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操作维护知识, 必须组织技术人员和操作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培训方式包括请进来和送出去两种方式, 邀请国内外设备供应厂商的技术服务人员到工地进行培训, 也组织部分技术人员到生产厂去接受系统的学习培训, 给职工们灌输新的管理理念和知识。通过这些努力极大地提高了职工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自信心。

4、建立统一的维修车间

对于大型施工单位, 由于设备种类多进口设备多, 必须建立统一的修理车间, 才能保证设备修理的标准, 达到设备修理质量优秀, 有利于修旧利废和技术革新。建立统一的修理车间, 可以更好地为高级修理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有利于留住和培养人才, 可以快速修复设备并降低修理费用。

5、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水电工程施工特别是地下工程设备的安全隐患特别多, 所以要制定详尽可行的安全操作规程,让这些制度上墙上车, 让每一个操作维修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熟记和掌握。与设备操作人员签订设备安全责任书, 从安全操作、安全行驶和及时正确保养等方面明确义务和责任。设备主管部门也要加大设备安全方面的管理力度, 随时检查设备安全情况, 查找隐患及时限期整改。对操作人员定期培训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决不允许设备带病作业, 对于可能威胁职工生命安全的老旧设备坚决予以淘汰。严禁超速超载。

同时, 要做好设备的保险理赔工作, 对所有重要设备一律给予保险, 一旦设备出险, 立即按照事先拟定的理赔程序及时上报, 做好善后保险理赔工作, 并且要查清事故发生原因, 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及时做出处理决定, 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必须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评比工作

对于大型水电施工企业, 尤其是设备集中的工地,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保养状况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和故障隐患。可以提高操作维护人员的积极性, 及时掌握操作维护人员的思想动态, 纠正一些落后和错误的做法。

通过检查和评比红旗设备工作可以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让操作人员有责任感, 可以全面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检查事项包括设备的清洁、保养和安全运行等。每季每年检查评比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朱洪强, 李雪江. 龙滩水电工程大坝施工设备管理[J]. 红水河, 2006,(04)

[2] 朱洪强, 练柳君. 龙滩水电工程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运行安全的措施[J]. 红水河, 2006,(04)

[3] 初曰亭. 龙滩水电工程施工设备管理[J]. 红水河, 2006,(04)

[4] 杨志权. 内蒙二道洼水库工程施工设备物资管理[J]. 人民长江, 2003,(09)

第6篇:机械行业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钳工实操;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学习兴趣

钳工是机械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种,它是指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主要从事工件的划线与加工、机器的装配与调试、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及工具的制造与修理等到工作的工种,应用在以机械加工不方便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其特点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钳工是机械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是进行产品生产的基础,也是钳工专业技能的基础,因此,必须熟练掌握,才能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钳工实操是职业教育中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之一。但要掌握这项技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操作是既要技术,又要体力的。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应该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思考,本文认为,要做好这项教学工作,必须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并且要求学生必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地对每项操作按要求学习好、掌握好,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还要自觉遵守纪律,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按照每个课题要求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基础训练。

下面就目前影响钳工实操教学的问题和怎样上好钳工实操课进行阐述。

一、目前影响钳工实操教学的三大问题

(一)钳工实操本身的问题

1、钳工实操所用的设备和工具比较简单,如:锉刀、手锯、手锤、錾子、钢尺等,都是学生常见的,对学生来说,没有好奇心和吸引力。并且钳工课的上课环境相对其它的实操课较差,学生会慢慢产生厌恶。

2、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多,学生感到比较疲劳,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更会觉得内容枯燥。

3、工作效率低,进度慢,学生感到实操单一没有兴趣。如要锉好一个平面需要多次反复进行,有时一上午也锉不来一个工件,学生没有成就感,甚至失去耐心。

4、和其它的实操课比较起来,钳工实操不吸引学生。并且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逐步发展,在自动化领域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思想也会随着改变,认为只要有先进的技术,就不用靠手工,靠体力去工作了。

(二)技工学校学生的问题

1、由于招生政策的“宽进”,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很多学生的入学成绩比较糟糕,文化基础的薄弱是技工学校学生的普遍问题。

2、走进技工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为中学阶段处于中下层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虽然进入了高一层次的学校,但依然我行我素,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以为然。

3、有部分学生是为父母所逼来读书,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情绪严重,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应付老师和家长。

4、有个别学生家长,把学校当成了托儿所,自己管不了就送到学校来管,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校,自己一点都不合作。这部分学生也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的,长期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一时难以消除和纠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5、有部分学生尽管操作态度端正,训练也很刻苦,但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太差,体能不足或悟性低,影响了实操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对钳工实操的认识问题

1、有的学生对钳工操作认识不足,认为钳工靠手工操作,要消耗大量体能,是一种低等的,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落后工种,面对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及现代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就是学好了也没有用武之地,因此,思想不重视,实操态度不端正,在操作时敷衍了事,只满足于“及格”,甚至不及格也无所谓。

2、小数学生怕苦怕累,甚至叫苦连天,表示将来一定不会干这一行。因此,不愿完成既定的实操训练任务,在实操作业和考核时偷工减料,怠工作弊,影响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要上好钳工实操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实操指导老师在传授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国情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职业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虚心好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能力,在实操过程中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扎扎实实地掌握操作技能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从根本上保证钳工实操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参观学习长兴趣。带学生出去参观几家有关行业的工厂,请有经验的师傅、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者讲述钳工在现代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钳工在机械行业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增强对学习钳工的信心和兴趣。

2、教学方法要有趣。在钳工实操教学中,有些技能是比较难掌握的,我们可以运用口决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如:锉削技能是钳工专业最基本的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以及操作者的疲劳程度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锉削的操作姿势又很难掌握,于是采用口决法教学:

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

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

上身倾斜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

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

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

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

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

简短几句话,把从握锉,站立步位,姿势动作以及操作用力几方面加以形象概括,使学生易记易学。又如:麻花钻的刃磨需要注意的几点,首先要保证磨出正确的后角,两条主切削刃的长度和角度要对称,这里有条口诀:

钻刃摆平轮面靠,钻轴左斜出锋角。

由刃向背磨后角,上下摆动尾别翘。

也是简短的几句,易懂易记,对实操学习很有帮助。

3、实操项目要有趣。如果按书上的项目进行实操,训练时间长了,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到枯燥乏味,此时指导老师应把实操项目设得有趣一些,如制作一些玩具模型,家庭用品或小饰物,让学生留着记念,增加学生的实操兴趣。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与教学质量联系最直接的就是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学校师资队伍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现在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而相对应的是学校的教师再学习的机会较少,这就造成了教师知识体系陈旧,教学内容与就业实际脱节。因此,学校要鼓励和组织教师提高自我,尽可能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再教育培训。再教育培训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教学理论,二是专业知识技能方面。

(四)提高教学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要从各个方面加强教学投入。技工学校是以学技能为主的,更应加大实习操作投入,有计划地准备好实习材料,建立与实际相匹配的实习车间,美化实习教学环境。要保证常规教学设备的质量,不断引入新型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以上是本文对提高技工学校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总之,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实操指导老师必须加强研究探索,务必令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相互促进,它关系着一个学校的存亡、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我们每一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有责任为此贡献自身的微薄之力。 热点

参考文献

[1]姜波,钳工工艺学[Z]。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刘汉蓉,钳工生产实习[Z]。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6

[3]岳忠君,芦玉昕,钳工技能图解[Z],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4]杨国良,钳工工艺[Z],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2

[5]石雪年,许萍,谈正秋,制图与钳工工艺基础[Z],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

第7篇:机械行业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机械产品 绿色设计 设计原则

一、机械产品绿色设计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绿色己成为众多产品时代特征之一。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己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即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而今世面上也出现了不少绿色产品,如绿色食品、绿色家电产品、绿色农业,竟连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它已渗透到军事、科技、文化、生活、卫生、教育等方面。绿色技术研究已逐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机械产品绿色设计概念

(一)绿色设计产生的背景

由早期的美国设计理论家威克多

?偊b巴巴纳克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当时人们对此观点持怀疑态度。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不断发展,人类开始意识到适合人类生存的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也愈加严重,如若不及时采取有效可行的办法,将严重威胁到我们生存的家园,所以必须找出破坏我们家园的源头。据统计,造成环境污染的四分之三来源于制造业。若能将制造业对环境污染程度最小化,势必会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利因素。所以设计者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理念也就应运而生。

(二)绿色设计的含义

近年来对绿色设计的讨论很多,概括地讲,在产品由设计、制造、包装、运输、运行、废弃和回收及回收再利用的生命周期中,设计时除考虑产品应有的属性外,还要着重考虑产品在由整个生命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三、机械产品绿色设计原则

人类对环保的意识愈加强烈,机械产品的设计要求节能与环保并存。就是要在绿色环保理念下设计制造机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则:1.研究。在原有的产品设计方案基础之上进行优化。全面探索研究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自然环境和人的影响。2.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家园避免污染,尽可能减缓由于人类的消费而给环境增加的生态负荷,减少有毒、有害、降解低、回收价值低的各种技术、工艺对环境的污染。3.减量。尽量使用较少的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达到减少物质浪费与环境破坏中的减小体量,精减结构,生产中的减少消耗污染,达到资源优化利用的目的。4.回收。将使用过的产品,废弃物中尚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加以收回,减少垃圾量,并将可利用的部分加以重复利用或再生。将无利用价值的废品经低成本无污染处理后排放到环境中,减少污染源。5.重复使用。产品重复使用率越高,废弃物产生的比例就会越低,还可以降低成本。可以将废弃产品的可用零部件拆卸后用于其他合适结构中继续发挥其作用,如废旧的麻花钻经修磨过后要制成样冲,供划线用。也可以制造标准件,更换零部件,使原产品重新返回使用过程。6.再生。通过回收材料并进行资源再生产的新颖设计,设计时充分考虑其时代特征,个性特点, 在生产生活中营造绿色环境氛围,使得资源再利用的产品能进入市场,为消费者接受与欢迎,最终统领市场。

四、如何在绿色环保理念下设计机械产品

(一)绿色材料的选择

过去在选材时只考虑产品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使用性能,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忽略了产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绿色材料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还综合考虑产品对环境的无污染性、可回收利用性、对人体无伤害性及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性等,使产品在制造、使用、废弃再生循环利用中与环境共存。所以要多开发无污染、可回收、能耗少的绿色材料。

(二)绿色工艺设计

在机械产品制造装配过程中,既要使产品零件数量尽量少,易于装配,提高产品质量和可维护性,也要充分考虑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可拆卸设计作为一种对产品的易装拆,可回收再重新加工利用,能将利润最大化的设计方法学,成为了绿色工艺设计的主要方法。当然,还有现在的干式切削、准干式切削、精确成形、生产废物再利用、快速原型制造及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属于绿色工艺的新技术。

(三)绿色制造环境设计

不同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都要根据自身特点考虑对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在保证产品性能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对环境的要求。如生产电冰箱要求不用氯氟类的制冷剂和发泡剂减少或消除酸洗、磷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物,降低能耗,减少噪声。

(四)绿色产品包装设计

在原有的包装方案上,考虑产品包装材料与环境的兼容性,设计时选择能够处理、分解、可回收利用和再生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如竹类、木材等天然无污染可再生材料可用于产品包装。遵循当今主要工业国要求包装做到减量化、 回收重用、循环再生和可降解原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绿色包装与保护环境同步发展。

(五)产品回收处理设计

在产品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其材料的可回收性以及回收后在其它机械零件或产品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拆卸后的零部件的重新使用价值;产品回收成本估算,包括回收设施的投入、人力、工时等;回收再利用后与其功能相同的新零部件制造成本作对比,使产品成本降到最低;回收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产品回收的方法。

五.结论

综上,机械产品绿色设计是机械行业当今乃至以后一个时期的设计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保障,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助推剂,更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它要求设计人员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这样才能更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使人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最终避免和消除制造业恶性循环,顺应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祁红志.绿色设计的发展及应用[J].现代机械2004.04

第8篇:机械行业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3;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48-03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国际贸易往来频繁。而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和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经超过110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每年为我国GDP的增长贡献达到60%以上,缴纳的税款占到我国税务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中小企业对于我国加速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样突出,我国中小企业种类多但是规模小,市场竞争力普遍不高,同时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浙江温州和新疆鄂尔多斯相继因为民间借贷而发生事故,更加折射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也制定出许多措施和政策来缓解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但是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二、某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对某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的调查统计,以该市的基本数据为参考,概括出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及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方便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背景城市介绍

这里先介绍本案例的城市,此市位于湖北省的中北部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版图面积9636平方公里,总人口257万。该市中小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和食品加工五大支柱行业里发展迅速。2010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09.76亿元,同比增长64.24%,实现工业增加值142.9亿元,同比增长26.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地级市成立以来,该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主战略,产业板块不断壮大升级,市域经济初步形成五大支柱产业,即汽车机械、食品工业、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其中又以专用汽车及零部件、香菇、风机三个产业集群为重点。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2011年该市在各行业实施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在2011年中,全市新增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41家,剔除退出的76家后,实际净增65家,到年末累计达到657家,其中新增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8家,累计达到447家,新增工业产值27亿元,拉动工业增长3.9个百分点。同时此市中小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外向型,2011年6月末,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出口3.66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出口总额居全省第5位,主要出口产品中,农副产品出口1.77亿美元,同比增长42.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8.4%。表1是该市主要产业板块中小企业经济数据。

(二)两大支柱行业具体情况

1、汽车机械行业。该市被誉为“专用汽车之都”,其汽车产业的发展一直都十分稳定,汽车机械业也是该市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机械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三大类。2010年,本市汽车机械制造业企业个数119家,实现工业产值151.34亿元,根据国家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该市汽车机械产业中的企业中除了齐星集团外全部属于中小企业,一共完成工业产业增加值41.9亿元,同比增长27.63%,实现利润7.54亿元,同比增加79.77%,安置就业人员达到2万多名,当年亏损企业10家,亏损面积达到8.5%。作为该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机械行业在该市形成了特有的产业集群,各个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2、食品产业。食品产业是第二大支柱产业,该市农产品资源丰富,食品工业发展基础牢固。粮食、蔬菜、瓜果、食用菌、畜禽、水产品、林产品等产品资源十分丰富。2010年食品产业拥有中小企业137个,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08家,占到食品产业的78.9%,实现产值113.3亿元,同比增长62.44%,共完成工业产业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25.16%,实现利润5亿元,同比增加79.76%,出口创汇近4亿美元,安置就业人员达到1.23万名,亏损企业2个,全部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中。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这是世界各地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但是该市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也有其自身的原因,该市经济起步晚,相对于其他发达地区来说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这就必然造成了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能力相对不足,同时该市的金融环境相对有限,整个市除了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外只有农村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和汇丰村镇银行一共八家银行,没有其他的股份制银行在该市落户。正是由于这些客观因素汇集到一起才使该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下面将从企业自身、政府因素和金融体系原因三方面具体分析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因素。任何问题的存在首先都会是其自身的问题所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不例外,造成这一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1)经营风险高。该市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的问题导致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中,平均的生命周期为3.5年,有70%-80%的中小企业存在的时间不超过5年,另外20%的中小企业存在的时间不超过10年,经营时间能超过10年的仅仅占到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5%。在2011年一年,全市就有76家中小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先后关门,占到全部中小企业数量的11.57%。而对于银行来说,考察能否给企业发放贷款的首要标准就是能否保证其资金的安全性,如果银行把贷款发放给这些高经营风险的企业,其资金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这和银行的经营理念相违背。

(2)治理结构混乱,管理水平差。由于中小企业的设立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往往是由一个投资者或者几个投资者白手起家,而且他们拥有对于企业的完全决策权,往往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这样一方面导致其盈利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导致其内部管理混乱。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使银行对于企业信息掌握的不完全,加大了银行获取信息的成本,导致银行将成本转嫁给贷款企业或者根本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2、政府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有企业自身的问题外,我国的政府部门也应该承担相关的责任,政府部门的职责包括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政府对于相关的引导工作还有待提高,应当更积极地发挥其行政职能。

(1)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的企业所有权性质有着其独特的地方,我国的企业分为国有和民营两种,国有企业的股权归国家所有,而且其管理层和国家的行政体系是有着直接关系的,所以国有企业的发展在我国有着天然的优势。而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企业,它们对经济的贡献作用相对明显,所以国家在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时必然的会向大型企业倾斜,而中小企业往往就会被忽视,享受不到相关政策的优惠。随着近几年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经济的贡献逐渐明显,国家开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比如该市政府实施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但是目前看来实际的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并且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政策还是只停留在宏观层面,没有具体可行的政策体系的形成,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得不到改善。

(2)对中小企业资金投入不够。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欧美发达国家中,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投入的资金平均占到中小企业需求资金的10%。一方面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每年通过财政补贴直接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用来鼓励它们对于科技创新、就业、出口等做出的贡献。例如,日本政府专门制定了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给予50%的赞助。另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各项税费的减免,如德国对于中小企业税率低至19%,并且提高设备折旧率。

3、融资渠道单一。前面已经分析过,该市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来自银行贷款,而通过别的途径来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小。企业融资的最直接的来源是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国外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但是在我国由于私人资本的限制十分严格,并且股权市场进入的门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太高,所以中小企业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只能单一的向银行寻求贷款。此外,虽然该市现在有市信用合作社这样的小规模商业银行,但是这样的银行由于自身规模有限,所能提供的资金量也就有限。

四、解决某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性建议

通过前面对于某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可以得知中小企业融资难存在企业自身、政府和金融体系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

1、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因,而目前该市的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企业内部管理不合理,企业信息透明程度不高。要改变这样的情况,首先要使公司从家族式企业向公司式企业的转变,建立规范公司规章制度,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生产经营的程序标准,同时在公司内部成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防止在公司决策时投资者一人独大而一意独行,损害企业利益。

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另外一个必要措施就是规范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该市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做假账的现象,使得银行没法通过财务报表直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获得债务融资的关键,也是中小企业未来做大做强的基础。公司应该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为依据,建立规范的财务账本,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ERP系统,从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来把握企业的财务信息,同时也能提高公司信息质量和提高公司透明度。

2、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1)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法律是规范一个行业最有效的手段,把中小企业的发展纳入法律考虑的范围之内,才能使中小企业的发展规范起来,国家除了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外,还需要颁布其他相关的配套法律,使中小企业从设立到发展的所有过程中都有法可依,同时该市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本地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对应的地方性法规,规范和指导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最后某市地方行政执法部门要对中小企业的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的查处和纠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培养中小企业的诚信意识。

(2)加强资金扶持。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上的投入,国家每年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补贴,帮助一些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需求,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可以成立专项扶持基金,用来扶持一些有前景的中小企业。资金上的扶持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对于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国家在2008年开始实施新所得税税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的税收进行了优惠,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由于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所以地方政府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当地中小企业实际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切实减免中小企业负担的同时也能使得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增加,提高内源融资能力。

3、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信贷市场是目前某市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只有具备有效的信贷市场,才能使其更好的发挥融资功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完善信贷管理首先要健全授信管理制度,各银行设立专门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评级、授信授权等制度,同时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建立和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相符合的风险评审体系,减少评定次数,降低信息成本。此外,银行还需完善贷款审批制度,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贷款效率和审批效率。这样银行贷款就能与中小企业融资短、频、急、快的特征相符合,方便了企业向银行贷款。

参考文献:

[1] 卜洪运、刘北上、薛洁梅.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分析及模式选择[J].现代商贸,2006,(27).

[2] 林毅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01).

[3] 周其仁.关于电信改革的系列评论[N].经济学消息报,1999-04-02.

第9篇:机械行业规章制度范文

一、2008年的工作成绩(以时间为序)

与毛工一起设计,对液压夹头,气液增压泵等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毛工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设计的严谨和严肃性,此产品已发货。

2.设计、调试出口印度的摩托车试验机

印度之行是成功的,也是艰难和值得回味的。我们一行三人,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克服当地天气炎热和饮食不适应的困难,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将四台设备调试完毕,拿到了用户的验收纪要,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觉得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由于是第一次做车辆产品的出口,缺乏经验,我们的包装和防锈做的不够好,设备出现了故障,让印度人对我们的满意度下降。如果我们注意这些细节,用我们的产品打开印度这个工业刚起步的国家的大门,那么,我相信我们会从中受益。

3.主管设计PWS-J20B1

此试验机已经交检完毕,各项指标达到了技术协议要求,等用户款到发货。

2.参与了PNW-B5000的设计

此产品我在车工的指导下参与了设计,目前图纸已设计完毕,等待用户审查图纸后出图。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和车工、毛工以及贝工都合作设计过产品,他们都是业务素质高、人品好的动态权威人物,是他们让我在短时间内对动态产品有了较全面的理解。

3.参与了PNW-6000的设计

目前正在紧张的图纸设计阶段。

4.与毛工一起调研了驱动桥方面的试验台驱动桥方面的试验台在我公司是空白,我跟着毛工去过北京和济南的重汽进行调研,掌握了大量资料,目前,毛工正跟客户谈技术方面的问题。

5.参与设计PWS-250C

与毛工一起设计,目前已通过用户预验收。

6.作为技术方面的项目负责人,设计NW-DYB200

此项目为新产品,完全是全新设计,而且设计时间短,难度大,对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左工对我要求很严,找MTS等产品的资料让我参考,给了我很大的自主性,经过努力,最终完成了设计任务。目前,此产品机械部分已安装完毕,等待控制器调试。

7.为销售部门做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8.参与QPNS-200H7、QPSB-200的设计

这两台产品同样是新产品,而且结构复杂,开始时定我为项目负责人,但设计中我明显感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加上项目的关键时期,家中有急事,我休假近三周,耽误了设计时间,左工承担了很多本该我做的工作,我深感遗憾和感谢。这两百多万的产品,对我是很好的磨练,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要感谢左工教了我很多东西,因为这两个产品,我成熟了很多。

二、2008年工作作风方面的改进

“三年磨一剑,如今把示君”,经过三年多工作的锤炼,我已经完成了从学校到社会的完全转变,已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随着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我开始考虑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从来都是积极的,从来都是不甘落后的,我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做好每一件事情,一定要全力以赴。通过这几年的摸打滚怕,我深刻认识到:细心、严谨是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而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和不断创新是决定设计人员平庸或优秀的关键因素。我要让我的设计思路越来越开阔,我要做到享受设计,我要在机械领域有所作为。做事情的全力以赴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应该是我06年工作作风方面最大的收获。

三、做得不足的地方

回首过去的一年,也留下了一些遗憾,需要我引以为戒。比如:缺乏独立承担责任的勇气。遇到问题,喜欢请教别人解决,而不能果断地做出决定。左工生病的时候,整个项目落到了我的肩膀上,刚开始的时候,觉得任务太重,对自己没有信心。后来自己接管过来,解决了一个一个的问题,才发现事情没有自己想象的复杂,我缺乏独立承担责任的勇气。还有,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加强。或许是性格的原因吧,我不喜欢说,只喜欢埋头苦干。现在看来,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需要面对客户,需要与别人沟通。

四、2008年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