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火灾及其防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存在较多火灾隐患,导致建筑安全受到影响。为确保建筑基本服务功能,满足用电需要,切实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必须要做好电气设计,采取预防措施防范火灾隐患发生,从而降低电气火灾发生机率。
一.建筑电气火灾产生的主要原因
导致电气火灾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但除了少数的自然因素之外,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1.电气工程设计不合理导致过载
部分电气工程并未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例如在熔断器或电缆的选择时,使熔断器的额定电流高于线路所能承受的持续载流量或者电缆载流量没有考虑恶劣环境或敷设方式的降容,导致电缆或设备在过载情况下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过载保护。当电气设备或线路的过热现象达到一定限额时,会严重破坏热平衡,导致设备或线路的有机绝缘体自燃,因而,可以说,引发火灾只是时间问题。
2.使用不当导致的短路
对电使用不当的主要情况有:(1)导线由于摩擦、暴晒、水透等原因导致质量受损,线芯脱落出来。当不同的电位导体经过时,就会导致短路。(2)由于部分操作的不当,使得载流导体的绝缘体遭到破坏,绝缘层失效。两条不同的线路在接触时由于电阻很小,会在瞬间之内发生金属性短路,其短路电流是额定电流的数十倍,巨大的放电能量会产生电火花,引燃绝缘材料或周边的易燃物,引发火灾。
3.部分电气产品的质量低劣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的不良商家生产销售伪劣的电器产品。此外,部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素质不高,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不考虑安全问题,使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来以次充好,给电气火灾埋下了隐患。
4.室内装修的不合理
人们在房屋的装修中,为了追求美观而忽视了电路安全,主要表现在可燃性材料的使用,电气设备的随意安装,未做接地跨接,接头处理不精细等,都留下了巨大的火灾隐患。
5.雷电的影响
部分建筑未安装防雷设备或安装设备不合格,容易遭受雷电的影响。在发生雷电的过程中,静电会因积累而形成高电位,击穿介质,并散发出足够能量的火花。放电时会毁坏建筑、损坏电路,并伴随着着火、爆炸等现象。
6.后期维护管理不力
电气设备的后期维护管理对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由于保护开关和线路在长期运行中可能经受各种各样的故障,有的故障复位后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有的故障将会对线路或者开关造成不可逆的损坏,技术人员应定期检查,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更换损坏元件。
二.建筑电气设计火灾隐患防范对策
1.合理进行供电配电系统设计
(1)简单可靠是供配电系统的特点,设计过程中不多于两级是对同一电压变配电级数的要求,变电级数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的电能损耗,从而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变配电所合理分布供电网络,靠近负荷中心,减少线路电压损失,减少隐患发生概率,增加经济效益。
(2)对于变压器容量以及级数的合理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都了解,变压器的负载率一般是在0.7~0.85的范围内,这样的范围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负荷变化,进而使得变压器的工作处于一种极佳的运营状态。我们需要尽可能选择节能型的变压器,这样可能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减低变压器空载的损耗,对空载电流和噪音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在相同条件下的电压传输状来讲,如果电压越高的话,那么它的能源损耗就越小,所以,在进行设计处理的过程中,要在不同负荷条件的铁损和铜损条件下进行测定,这就需要合理选择电压,这就需要平衡变压器的处理;
(3)合理选择配电干线电缆。综合考虑到电压的损失,还有热稳定性等,对导线截面进行合理的选择,还可以根据敷设条件合理科学的选择电缆型号。
2.完善设计图纸
在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查看是否有充分的电容量,线型和线路的选择是否合理,保护措施是否健全等,以减少火灾产生的可能性。在导线的选择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在低压配电设计中,当负荷性质不明且N线为保护时,N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对于大量集中使用会造成谐波源的设备的场所,N(PEN)线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的2倍。②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的材料,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干燥的地段可选用一般的绝缘导线,但在潮湿场所则必须采用有保护功能的绝缘导线,在人流集中的场所应采用无卤低烟(或无烟)阻燃的绝缘线缆。③在导线的安装中,应注意导线的保护,避免其受到机械损失和磨损。
3.把握好电气材料的质量
对电器材料的严格把关能够有效地减免电器火灾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强电气产品的监管力度,各级监管部门应该按照法律的标准对电气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坚决打击市场上的低质伪劣产品,提高市场上电气产品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也应做好严格的质量把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①施工人员应该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资格和质量审核;②对报检的材料要进行随机抽查,必要时可申请专业的审核单位来进行审核;③在材料安装与敷设的过程中,还必须重新确认材料的型号、参数和使用规格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
4.做好防雷设计
雷击主要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三种,而每种雷击的防护措施也不尽相同,分别是:①通过屋面接闪器来保护好屋内的设备来防止直击雷的损害;②通过完善建筑物内的金属接地来防止感应雷的损害,避免感应放电现象的发生;③安装SPD来限制雷电波的数值,使之低于电气设备可承受电压,避免由雷电波发生击穿现象而造成的火灾。
5.完善技术措施
对低压线路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安全监测,及早发现安全隐患;严格执行低压线路验收制度,从源头确保低压线路的安全;采用红外热像仪、超声波检测仪等先进的技术措施,对低压线路进行预防检测,加强低压线路的保护装置和安全保护措施;消防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普及安全用电常识,掌握基本的电气火灾救援措施;强化对电气安全的重视,避免低压线路漏电,一旦漏电,尽早发现,及时处理,避免火灾发生;加强对低压线路设计、安装和维护的控制,保证专业人员进行施工,避免接触不良引发的电气火灾;低压线路采用耐火阻燃材料;采用过流保护电器,实现接地故障保护,安装动作保护器,实施等电位联接,防止接地故障引发的火灾;加强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措施。。
三.结束语
建筑电气设计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进行电气设计时一定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造成电气设计中遗留火灾隐患。通过合理进行电气设计,提升建筑安全性,保障业主安全。
参考文献:
[1]蔡长燕,李黎.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火灾隐患及其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1).
[2]周红.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火灾隐患及其对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3):1004-1004.
[3]王孙松.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火灾隐患及其对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2):720-720.
[4]董艳.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火灾隐患及其对策[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3,(4):66.
[5]崔晓伟.建筑电气火灾隐患防范思考[J].建设科技,2011,(7):82-83
关键词:低压配电系统;漏电;火灾危险性;技术防范措施
压配电系统中漏电产生的电流和电压等均可引起火灾,而漏电仍是导致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提出漏电的技术防范措施就显得很重要,所以本文就将对低压配电系统中漏电的火灾危险性及其技术防范措施方面予以简单的阐述。
一、漏电的火灾危险性
电气线路或设备绝缘损伤后,在一定的环境下,对靠近的物质(穿线金属管、电气装置金属外壳、潮湿木材等)会发生漏电,使局部物质带电,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甚至致命的触电,产生火花,电弧、过热高温等而造成火灾。
二、造成漏电的原因
电网与电气设备的绝缘状态是重要的电气参数,而电网与电气设备漏电是指绝缘电阻显著下降的现象,在电力系统中,如果带电导体对大地的绝缘阻抗降低到一定程度,那么就说明该带电导体发生了漏电故障,流入大地的电流称为漏电电流,而在电缆线路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也有微小的电流流入大地,这种电流称为泄漏电流,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流入大地的电流增加到数十毫安以上时,就发生了漏电故障,漏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因电缆或电气设备本身引起的漏电。包括:敷设在巷道或者管内的电缆,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绝缘的老化或设备回潮,引起绝缘电阻下降,从而造成电网漏电;连续使用的电动机也会因运行中出现的短路、过负载等原因而造成绝缘损坏产生漏电;二是因管理不当而引起的漏电。包括:管理不严,未按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敷设电气线路、安装和验收电气设备,从而导致线路因绝缘不良、接触不好或接错而漏电;对已长期不用而受潮或遭水淹的电气设备,未经严格的干燥处理和进行对地绝缘电阻耐压试验就投入运行,这样运行后极有可能发生漏电,甚至导致其他电气故障;电气线路或设备平时没有定时检查,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维护,就容易造成断线、短路、过负荷而产生漏电;选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的电气产品,其绝缘容易损坏而产生漏电;三是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漏电。包括:有关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慎误将绝缘导线割伤或碰伤导致漏电;配电线路在运行中受到拉、挤、压等也很容易造成漏电;开关设备检修后,由于残留导体、接错线或接触不良等原因,送电时也可能产生漏电;四是因施工安装不当引起的漏电。包括:电缆与设备连接时,由于芯线接头不牢、压板不紧或移动时造成接头脱落,使相线与设备外壳接触,导致漏电;电气设备内部接线错误(如N线与PE线接错),在合闸送电后会发生漏电。
三、因漏电而引起火灾的原因
一是漏电电流引起的火灾。漏电故障点通常情况下接触会不实,似接非接,进而导致接触电阻较大,使过流保护装置难以动作,同时会在故障点处产生电弧,据测,仅0.5A的电流的电弧温度就可超过2000℃以上,这足以引燃所有可燃物;二是漏电电压引起的火灾。漏电持续发生后,由于电流不能流散,而导找阻力小的另一回路通地,会沿保护接零线(接地线)传导,使所有与之相连的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带有对地电压,这时就可能向邻近低电位的水暧管、煤气管等金属构件飞弧成为起火源,仅20V的维持电压就可使电弧连续发生,同样也能引燃周围可燃物,而如果是向煤气管飞弧,就可能击穿管壁,造成煤气泄漏引起火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压的传导,漏电点与起火点不一定一致;三是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的接线端子处连接不实,而引起火灾。相线与零线接线端子连接不实,设备工作不正常,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处理,而如果是保护零线或地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实,电阻过大,设备会照常工作,其故障点则不易被发现,这一旦漏电,由于故障点接头太松或腐蚀等,出现高阻,造成局部过热,连接端子处产生高温或电弧,就能够引燃周围可燃物质,或者烧坏电器插座、开关等,引燃木质底座,这是较为常见的漏电起火形式;四是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的线径如果选择过小,当通过较大的漏电电流时,线路温升较快,同样也能引起火灾。
四、漏电火灾的防范措施
一是按规范、按要求装设漏电保护器。现行的低压配电系统中设置的保护接零和过流保护装置等措施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漏电火灾的发生,因此,必须指定场所、按要求装设漏电保护器,而为了有效地防止因接地故障引起的人身触电事故及因接地电弧引发的火灾,通常在建筑物的低压配电系统中装设两级或三级RCD,而且在建筑物电源总进线处应设置专用于防火的漏电保护器,为防止大面积停电,在电源总配电箱和用户开关箱中应分别设置漏电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和额定动作时间应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二是加强对电气设计的审核。对建筑内的配电系统,各有关部门应在对电气设计进行审核时依据相关技术严格把关,对于建筑内部装修工程,则应严格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不用或尽量少用易燃可燃材料,特别是在有电气线路通过可燃物时,应穿金属管或难燃硬塑料管保护,由于塑料绝缘性能好,故能较好地防止漏电,而在采用金属管布线时,一定要防止绝缘层被损伤,配电装置(开关、插座、配电箱等)和用电设备与可燃物也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对于确实分不开的,应做好隔热保护措施,在建筑工程竣工后,其电气安装也应经专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投入使用,尽量从源头上杜绝漏电火灾的发生,当电网发生可能引起危险的漏电故障时,就必须依靠漏电保护装置,将故障设备(或线路)的电源切断,以防止事态的扩大;三是合理选择保护接零、保护接地线及设计接地电阻。保护接零及保护接地线的截面积选择必须经过计算确定,并用碰壳短路电流校核,其接线端子也必须可靠连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4Ω,如超过,则应增加接地线截面或并联接地体以充分减小接地电阻值,增大漏电短路电流,从而有利于保护装置动作,而对接地装置,则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四是实施等电位联结。漏电保护器对于单相220V线路只提供间接接触保护,但还存在因机件磨损、接触不良、质量不合格等因素而导致动作失灵的隐患,所以不能单独作为一种保护措施,因此尚应实施等电位联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漏电电网与附近低电位的金属构件之间电弧、火花的产生,即消除漏电电压引起火灾和人身触电事故,而等电位联结是指将保护接地总线与建筑物的总水管、总煤气管、暖通管等金属管道或装置用导线联结的措施,使建筑物内及其附近所有设备都具有相同的电位,等电位联结对于特别潮湿、触电危险性大的场所,是防范人身电击事故的重要措施;五是搞好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电气安全意识。要完善规章制度,及时做好维修维护等常规性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供配电系统能安全可靠的运行,我们不但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而且要很抓安全管理,搞好安全培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从设计施工到系统运行的维修维护等各个环节都保质保量,进而减少和杜绝由于电气漏电原因而引发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电气;建筑电气工程
民用建筑中的电气线路与配电系统中关于故障引起的火灾防治理论上的研究对于建筑中配电系统的电气火灾上的防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电气上的安装与维护时应该严格的按照规程与标准进行操作,同时选择合适的设备与产品上的零部件,从源头上对建筑可能发生的电气火灾进行彻底的杜绝,加强电气与配电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上的能力也是降低火灾发生的重要措施。
1 建筑电气线路火灾原因分析
1.1 短路故障
短路,俗称连电,是指电气线路中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之间短接起来的现象。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增加为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允许范围。如果温度达到可燃物的引燃温度,即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
1.2 过载
过载就是在电气线路中擅自接入了过多或功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原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这种现象在宾馆、饭店、商店等场所中比较普遍。往往原来安装的电气线路截面较小,接入额外的大功率电气设备(电热设备、空调、电茶壶等家电),就超过了线路的载负荷能力,其实质就是增加了导线的截面。因原线路导线没有相应更换,在实际增加负荷量时,负截超过了导线的实全载流量。当电器设备运行时,只要超过导线的安全载流量,导线的温度会随着电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会超过导线绝缘的最高工作温度的限度,导线的绝缘层就会加速老化,严重超负荷时,会引起导线的绝缘层起火发生燃烧,并能引燃导线附近的可燃物起火。
1.3 接触电阻过大
导线与导线,或导线与设备,或用电器具与导线的连接部位接触不良,由于松动、有杂质、氧化腐蚀或因铜铝线的接头无过度接头,产生接点处过热或电火花而导致火灾,甚至使可燃易燃液体蒸汽、可燃气体和薄雾产生爆炸事故。
1.4 使用电气设备不当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电炉、电熨斗、热的快电水壶等一些炽热的部件以及电动机的线圈、日光灯的镇流器,或是电阻等有电流通过时。这些部分就会发热,也就意味着很容易会因为过热发生事故,长时间的通电或是忘记将电源给进行关闭后,并且附近还有易燃的物品,就会很容易在自燃的过程中将其他物品也引燃,导致大型的火灾发生。在对电气设备进行使用时一定要将上面的功率与设备上需要的电压进行注意,不能在不够电压的线路上连接大功率的电气设备,这样的操作会导致电线因为超负荷进而出现火灾的情况发生。
2 建筑电气线路设计中的火灾防范
2.1 正确选用导线材料和导线型号
导线的种类很多,按材料分为铜芯导线和铝芯导线两大类。由于铝芯导线自身存在的弊端以及铜铝接头时易产生接触不良和碎断。因此,在爆炸危险场所、腐蚀性严重的地方,移动设备处控制回路以及古建筑内不宜采用铝芯线,应采用铜芯线;在高层建筑中,由于负荷比较集中,可靠性要求高,应采用铜芯线。目前建筑室内一般采用橡皮导线和塑料绝缘导线,由于橡皮绝缘导线(BX、BLX、BBX、BBLX)采用玻璃丝或棉纱作保护层,柔软性较好,但耐热性差,易受油类腐蚀且易延燃;塑料绝缘导线(BV、BLV、BW、BVU)绝缘性能好、价格低,可代替橡皮导线,但其气候适应性差,低温下会变硬发脆,高温下增塑剂易挥发,加速绝缘层老化;阻燃性绝缘导线可以抑制火灾蔓延,保证短路电弧火灭后绝缘导线不再继续燃烧。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用电环境正确合理的选用导线及型号,并在建筑工程积极推行和使用阻燃型绝缘导线。
2.2 导线应在保护下进行明暗敷设
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对多种敷设的方式进行了规定,主要的原因是从防火的角度出发,建议在进行线路的敷设时尽量采用暗敷的方式,如果必须采用明敷的方式就应特别注意电线电缆的选用与敷设的方面要保证防火的分区不会因此而遭到破坏。封闭式的母线、电缆桥架以及金属的线在进行穿过楼板的步骤时必须采用防火墙进行隔离的措施。另外还需要进行注意的是楼层间的预埋管在进行布线的过后两端的管口要做密封隔离。
对于吊顶的线路敷设严禁采用直敷的布线模式,必须穿过金属管与难燃的塑料管进行保护,并且应与灯具保持一定的水平与垂直的距离,躲开灯具的散热孔。
2.3 配电线路的过负荷保护
配电线路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设置过负荷保护电气线路,短时间的过载是正常的现象,例如电动机启动的时间不长,不会超过母槽线与电缆,也不会对线路。轻微的过负荷,将长期导致过负荷,会对线路的绝缘,接头,端子,造成损害,导体的绝缘也会由于长期的过负荷,将会长时间的过负载,会使绝缘体在短时间内软化并且变形,介质的损耗变大,耐压的水平降低,导致电气线路出现短路的情况,并引发火灾。过负载保护的目的也是在于防止短路与接地故障的发生。
2.4 配电线路的电气防火保护
对于易燃绝缘材料的保护导体的电气线路,应要求隔离和封闭外,应尽量缩短线路上的长度,具有防火隔离的不同线路通道间的线路也应防止之间互相的串通,避免火势从一线通道窜人旁路另一线路通道,同样也会扩大火灾的范围。在建筑物的顶棚内,当采用电缆桥架时应直接选用有槽盖的封闭式的金属线榴,消防配电上的线路采用暗敷设时,就应敷设在不易燃烧的结构内,并且保护的厚度应不小于30mm,当采用金属管或是金属线槽上刷防火涂料进行保护,因为金属管与金屈线槽本身并不具备防火的性能。,一条小小的电气线路已经成为连接千家万户的重要的纽带,但是在人类成功利用文明成果的同时,电能本身具有的危险性也随之暴露出来,电网的改造与电气产品的使用等都会由于一些确定的或是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大量的电气火灾的发生。
结束语
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电气化与自动化的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在生活与生产上的要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应用电能的地方也越来越多。电已经是人类文明与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电气火灾的上的防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国的电气火灾防范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多的差距,所以我国必须根据实际的国情对电气火灾的防范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本社.欢迎订阅本刊合订本[J].建筑电气,2016(09).
【关键词】漏电;漏电电流;漏电电压 漏电保护;等电位
引发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漏电、灯具和电热器具引燃可燃物等。近年来,由漏电引起的火灾不断发生,而且这种火灾比起短路等引起的火灾更具隐蔽性,通常是悄悄地发生,失火后也难以找出真正的原因(被短路等假象所掩盖)来加以防范,因此,危害性也就更大。充分了解漏电的火灾危险性,加强对漏电的技术防范措施应是当前电气防火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漏电的火灾危险性
电气线路或设备绝缘损伤后,在一定的环境下,对靠近物质(穿线金属管、电气装置金属外壳、潮湿木材等)会发生漏电,就象水管漏水使局部物质受潮或水渍一样,漏电可使局部物质带电,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或致命的触电或产生火花、电弧、过热高温等而造成火灾。目前,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多采用接零保护(接地保护)及过流保护装置(熔断器等)来防止严重的漏电短路的情况发生。
1.1 问题的提出
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即碰壳短路时,电流将设备外壳、保护接零线(保护接地线)零线(大地)形成闭合回路,通常漏电电流将很大,会使熔断器动作而切断电源,似乎这种漏电的危险性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下述原因的存在,使过流保护装置并不绝对可靠。
1.1.1 熔断器规格可能人为加大数倍或被铜丝代替,起不到过流保护作用;
1.1.2 电故障点可能发生在系统的足够远的末端,故障回路阻抗较大,漏电短路电流不足以令熔断器动作;
1.1.3 如果电气设备容量较大,熔体额定电流超过漏电电流时,熔断器也不会动作;
1.1.4 接地装置不符合要求,造成接地电阻较大,导致漏电短路电流较小也不会令熔断器动作;
1.1.5 当采用过电流自动保护开关时,开关失灵,或脱扣电流设置过大,自动保护开关不动作;
1.1.6 保护接零(接地)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实,造成接触电阻过大,限制了故障电流,致熔断器不动作。
上述现象在实际中并不少见,或存在一种或同时存在几种且不被人重视,因此漏电一旦发生,将持续存在,导致触电或电气火灾事故,许多漏电火灾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将着重介绍这种漏电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1.2 漏电引起火灾的原因
1.2.1 漏电电流引起火灾漏电故障点通常情况下接触会不实,似接非接,导致接触电阻较大,使过流保护装置难以动作,同时会在故障点处产生电弧,据测,仅0.5A的电流的电弧温度可达2000℃以上,足以引燃所有可燃物。
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的线径大小容易被忽视,如果选择过小,当通过较大的漏电电流时,线路温升较快,同样也能引起火灾。
还有一种情况,日本秋田大学电气工程系的教授曾做过实验,在潮湿环境下,当带电裸导线接触木材,泄漏电流流经它的表面纤维素时,会使木材炭化发展成火灾事故。这个实验提醒人们,电气线路未经穿管保护而通过可燃物时,是十分危险的,这种漏电的危险性存在于所有的配电系统中。
1.2.2 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的接线端子处连接不实,引起火灾。
相线与零线接线端子连接不实,设备工作不正常,可以及时发现处理,而保护零线或地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实,电阻过大,设备照常工作,但故障点不易发现。一旦发生漏电,由于故障点接头太松或腐蚀等,出现高阻,造成局部过热,连接端子处产生高温或电弧,能够引燃周围可燃物质,或者烧坏电器插座、开关等,引燃木质底座,这是较为常见的漏电起火形式。1997年7月,淮北市某饭店配电盘火灾即是一例,失火前,饭店已打烊,负荷处于低谷,火灾发生时,照明用电仍然正常。经查,配电箱内总空气开关严重炭化,保护零线接线柱有金属凹形熔痕,与漏电情况相符。
1.2.3 漏电电压引起火灾漏电持续发生后,由于电流不能流散,而寻找阻抗小的另一回路通地,会沿保护接零线(接地线)传导使所有与之相连的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带有对地电压,这时就可能向邻近低电位的水暖管、煤气管等金属构件飞弧成为起火源,仅20V的维持电压就可使电弧连续发生,同样能引燃周围可燃物。如果是向煤气管飞弧,就可能击穿管壁,造成煤气泄漏引起火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压的传导,漏电点与起火点不一定一致。
1.3 造成漏电的因素
造成漏电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3.1 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多是非电气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质量难以保证,表现在:潮湿或有酸碱腐蚀性的环境中,电线明敷,设备未做保护直接安装;布线时,刀、钳、锤等损伤绝缘层;导线接头连接质量和绝缘包扎质量不符合要求等等不规范现象。
1.3.2 电气线路或设备疏于检查,因过负荷或使用年限较长等原因绝缘劣化;
1.3.3 选用假冒、伪劣的电气产品;
1.3.4 外界因素:水份浸入、挤压、鼠咬等。
2 漏电火灾的防范措施
2.1 漏电火灾
严格按照低压电气装置操作规程办事,非电气专业人员一律不准上岗,杜绝能造成漏电的各类人为因素,这里不再赘述。
2.2 装饰装修工程
应严格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不用或尽量少用易燃可燃材料,特别是在有电气线路通过可燃物时,应穿金属管或难燃硬塑料管保护,由于塑料绝缘性能好,故能较好地防止漏电,采用金属管布线时,一定要防止绝缘层被损伤。 配电装置(开关、插座、配电箱等)和用电设备与可燃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实分不开的,应做好隔热保护措施。
2.3 装设漏电保护器
现行的低压配电系统中设置的保护接零和过流保护装置等措施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漏电火灾的发生,因此,在建筑物电源总进线处应设置专用于防火的漏电保护器。96年施行的国际《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对此也作了较明确的要求。 为防止大面积停电,在电源总配电箱和用户开关箱中应分别设置漏电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和额定动作时间应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2.4 保护措施
保护接零及保护接地线的截面积选择必须经过计算确定,并用碰壳短路电流校核。其接线端子必须可靠连接,不允许有松动,并经常检查其连接质量。
2.5 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4Ω,如用电设备的容量较大,熔体熔断电流也较大时,应增加接地线截面或并联接地体以充分减小接地电阻值,增大漏电短路电流,有利于保护装置动作。
关键词:火灾;建筑电气;线路;防范
0引言
自国家“七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满足了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用电量大幅度增加的需要,然而,建筑电气火灾发生的频率也随之日益提高,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不断寻找相对有效的建筑电气防火安全措施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常抓不放。
1强调建筑电气线路的火灾防范
据统计,建筑电气火灾中,电气线路引发的火灾占电气火灾的60%以上。而其中最为常见电气线路火灾又属短路故障引发的火灾和线路长期过载引发的火灾。
1.1短路故障火灾防范短路,俗称连电,是指电气线路中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之间短接起来的现象。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增加为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允许范围。如果温度达到可燃物的引燃温度,即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
引起建筑电气短路的原因多样。当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变质或受到高温、潮湿或腐蚀的作用而失去绝缘能力,即可能引起短路事故。绝缘导线直接缠绕、勾挂在铁钉或铁丝上时,由于摩擦或铁锈腐蚀,很容易使绝缘破坏而形成短路。由于设备安装不当或工作疏忽,可能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受到机械损伤而形成短路。由于所选用设备的额定电压太低,不能满足工作电压的要求,可能击穿而短路。由于维护不及时,导电粉尘或纤维进入电气设备,也可能引起短路事故。由于管理不严,小动物或生长的植物也可能引起短路事故。在安装和检修工作中,由于接线和操作错误也可能造成短路事故。此外,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有类似短路电流且比短路电流更强的热效应,也可能引起火灾。
防止建筑电气线路短路的措施主要有:第一,严格按照《电气设计规程》的规定,设计、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电气线路。第二,防止电气线路绝缘老化,除考虑环境条件的影响外,还应定期对线路的绝缘情况进行检查。第三,不同的工作环境,电气线路中导线和电缆的选择和敷设,应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进行。第四,加强电气线路的安全管理,防止人为操作事故和未经允许情况下乱拉乱接线路。
1.2线路长期过载火灾防范过载,也称过负荷运行,是指超过电气线路和设备允许负荷运行的现象。负荷是指电气设备和线路中通过的功率或电流。线路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是导线截面积选用过小,实际负荷远远超出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或在线路中加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设备等原因所造成的。
防止建筑电气线路长期过载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要做好导线材料的选择。由于国家“以铝代铜”的政策影响,许多地方一般采用铝芯导线,但对于电路要求较高的建筑,为提高截面载流能力,便于敷设,应多采用铜芯线。同时进行精确的负荷计算,合理选择导线的截面。第二,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功能确定导线的敷设方式。一般吊顶内的电线应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管配线,如PVC管,也可以用金属管配线,或带金属保护的绝缘线,用来避免导线短路时引燃可燃物。消防用电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第三,高温表面灯具附近的导线应采用耐热绝缘导线(如玻璃、石棉、瓷珠等护套的导线)而不应采用具有延燃性绝缘导线。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热设备从工业到家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电炉子、电烤箱、电暖气、电熨斗等,而这些设备都容易使线路过载。这些电热设备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设备,具有功率大、加热温度高、控温时间长的特点。据统计,许多电热设备火灾都是违反操作规程,将电热器放到易燃材料上长时间烘烤未拔掉插头等烤燃周围可燃物而引起的。根据电热设备的火灾危险性,应采取的防火措施,一是电热设备功率比较大,应防止线路过载,最好采用单独的配线供电。二是电热器具,如电烤箱、电熨斗、电烙铁等,一般通电时,人员不能离开,应养成人走断电的好习惯。为了确保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防止火灾,必须严格遵守电器安装、使用的有关规定。
2重视建筑电气照明的火灾防范
建筑电气照明已经成为建筑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也会发生火灾。建筑电气照明是把电能转化成为光能而发光的一种光源。照明灯具在工作过程,往往要产生大量的热,致使其玻璃灯泡、灯管、灯座等表面温渡较高。其火灾危险性十分显著。电器照明设备,品种数量多,线路复杂,如果设计、安装、使用不慎,极易引起火灾。
防止建筑电气照明火灾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要根据灯具的使用场所、环境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灯具。第二,照明灯具在把电能转换成光能的过程中,都伴随有能量损耗,致使灯具表面温度较高。所以要根据环境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来选择照明灯具,而且照明装置应与可燃物,可燃结构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严禁用纸、布或其他可燃物遮挡灯具。第三,灯具应安装在不燃的基座上,尽可能安装表面温度较低的灯具,采用埋入式安装在吊顶里面的灯具,与吊顶之间应作隔热处理。照明光源尽可能采用冷光源,没有条件的应保证灯具与可燃物之间的安全距离或采取隔热措施。第四,镇流器与灯管的电压和容量应相匹配,镇流器安装时应注意通风散热,不能让镇流器直接固定在可燃物上。第五,安装有表面温度较高的灯具时,应对灯具正面和散热孔加装铅丝防护网或不燃材料制作的挡板,以减轻灯具爆裂时玻璃碎片和炽热的灯丝飞溅造成危害。第六,采用霓虹灯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一般霓虹灯的工作电压高,火灾危险性大,安装霓虹灯的灯柄、底板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或对可燃材料进行阴燃处理。当霓虹灯变压器安装在人员能接触到的部位时应设防护措施。第七,要避免在灯光装置区域悬挂旗帜或发射彩带等空中移动物体,以防这些物品与高温灯具直接接触并发生缠绕或碰撞而引发火灾。
3抓好建筑电气系统辅助设备的火灾防范
建筑电气系统中配有许多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接插件,由于在安装、使用及维护方面的原因电气接插件容易产生电弧、发热现象,其火灾危险性很大。有的建筑为了测试的需要,还安装有临时电源插座。有的建筑电气把几十个用电器同时开启且持续时间长,火灾危险极大。
防止建筑电气系统辅助设备火灾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认真按照规定选型并按规定正确安装,不应安装在易燃易爆、受震、潮湿、高温或多尘的场所,应安装在干燥明亮、便于进行维修及保证施工安全、操作方便的地方。第二,避免安装临时插座,有实际需要的应充分考虑到电源线路的负荷承载能力,选择适当型号的电插座,在承载力范围内联接用电器,并要注意它的运行状态。第三,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接插件应慎重选择,要选择优质合格产品。
4加强建筑电气的监督管理
国家对建筑电气各项工作都进行了规范,但在实际中往往执行不到位,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各方的意识,按照规范建立完善的责任问责制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尽可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建筑电气监督管理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制定建筑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技术条件第一,对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第二,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第三,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采用避雷针、避雷线、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第四,低压电力系统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第五,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第六,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设安全标志。
4.2完善建筑电气设备作业人员要求第一,无证不能上岗操作;如果发现非电工人员从事电气操作,应及时制止,并报告领导。第二,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规、规程和制度,不违章作业。第三,对管辖区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负责。第四,认真做好巡视、检查和消除隐患的工作,及时、准确地填写工作记录和规定的表格。第五,架设临时线路和进行其他危险作业时,完备审批手续,否则应拒绝施工。第六,积极宣传电气安全知识,制止违章作业和拒绝违章指挥。
4.3熟悉建筑电气设备起火时操作要点当发现电气设备或线路起火后,首先要设法尽快切断电源。切断电源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起火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绝缘能力降低,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第二,高压应先操作断路器而不应先操作隔离开关切断电源;低压应先操作磁力启动器,而不是先操作闸刀开关切断电源,以免引起弧光短路。第三,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第四,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电位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剪断空中电线时,剪断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的支持物附近,防电线切断后断落下来造成接地短路和触电事故。
5运用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新技术
5.1电弧故障断路器电弧故障断路器(APCI)包括它的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实现方法。其通过电流互感器感应AC(交流)电流的大小和di/dt,然后用OP(运放)进行处理后,将信号再输入MCU(微控制器单元)进行A/D(模数转换)处理,MCU将采样数值进行分析,如果符合故障电孤的特性,MCU将发出断珞器脱扣信号,使断路器断开。
传统的断路器只对过流、短路起保护作用,电弧故障断路器(APCI)是在传统的断路器的基础上添加了崭新的功能——对电弧故障起保护作用,以防范电弧引发的火灾。而电弧故障断路器(APCI)是将传统的过流、短路和漏电保护功能集成,再增加一个电流互感器。电弧断路器(AFCI)硬件原理见下图:
5.2自动探测定位的水炮灭火系统自动探测定位的水炮灭火系统如图2所示。该灭火系统可以对大空间的火灾位置做出高精度的自动定位,并自动瞄准火灾位置喷水灭火,适用于大面积、大范围的体育场馆、火车站,大的批发市场、商城,大型影剧院的自动定位灭火。
5.2.1通过红外线探测装置探测火灾,并自动定位火灾的位置-红外线探测装置是由红外线火灾探测器2和图像处理盘3构成,进行高精度的火灾判断,并自动定位火灾的位置。红外线火灾探测装置的监视范围为水平方向200°,垂直方向90°,最远距离200m。
5.2.2灭火水炮瞄准火源位置喷射水柱,进行有效灭火。灭火水炮可以自动瞄准被红外线火灾探测装置所定位的火灾探测位置,进行喷水灭火。通过操作控制盘可以分别控制灭火水炮的俯仰角度、喷雾角度以及喷水压力;并可根据火灾位置的距离,自动选择最适当的喷水途径。而且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自动喷水方式和手动喷水方式的切换。
5.2.3通过中央操作台15对系统进行集中监视。中央操作台15是进行系统集中监视以及进行总控制的装置。在显示信息的CRT装置上,实时显示系统状态,并通过清晰易懂的图表显示,可准确掌握火灾发生时的状况以及喷水情况。另外,在中央操作台15的操作部分可以远离操作水炮和ITV监视器。
5.2.4通过ITV监视器确认火灾情况。ITV监视器(摄像机)能够瞄准红外线火灾探测装置所定位的火灾位置,并且把火灾状况显示在中央操作台15的彩色显示器上。因此,ITV监视器发挥着灭火活动中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晨光,吴春扬.建筑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关键词】民用建筑;电气线路;火灾;防范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大多数电热设备火灾发生的原因为违反规程,电热器与易燃材料较为接近,插头长时间为拔掉,导致周围可燃物被引燃,而引发的火灾事故。按照电热设备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一方面,电热设备过大的功率,应避免线路过载,尽量单独进行配线供电。另一方面,使用某些电热器时,例如电烙铁、电熨斗、电烤箱等,在通电状态时,使用人员不得离开,做到人走断电,文明用电的习惯。为保证家用电器的安全性,防止火灾的发生,必须根据有关规定,严格进行电气安装和使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对电气线路中发生火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电气线路的火灾防范的措施,现总结如下:
一、民用建筑中发生电气线路火灾事故的原因
首先,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的主要有相线对地与相间短路两种形式,无论发生那种短路,均会产生大量的电流,电流所出现的瞬时高温,引燃电气附近的可燃物,从而引发火灾。另外,某些有机绝缘材料,可因发生热分解,而释放可燃气体,若温度超过300℃时,就会发生燃烧,且会沿着线路而逐渐引起火灾。
其次,接地电阻过大。电气线路进行火线对地塔接、连接时,接触点不紧密,电压可将间隙空气击穿,空气可进行导电,若及接点间存在较大的孔隙,加之电压波动,在空气间形成电弧。可知接触电阻在电接触区域广泛存在,若接头间隙较小,处于电压作用下的端点,在平时也会将空气击穿而迸火,电弧和迸火均可将接近可燃物引燃。而且接触电阻所引发的火灾,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发展较快迅速,电气线路火灾占火灾的比重较大,且危害性非常严重。
第三,绝缘层遭到破坏。由于多种方式均可损坏绝缘,而破坏绝缘的主要原因如下:绝缘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而老化,失去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由于雷击过压,击穿、破坏绝缘;因长时间的化学物质腐蚀、过热、受潮发霉、磨损、昆虫啮咬、损伤,绝缘受到破坏。另外,导电性纤维、粉尘在绝缘体表面沉积,而破坏了绝缘性能,引发短路或漏电。当绝缘损害之后,按照损坏的程度,可能发生两种情况:其一,漏电。若绝缘仅遭到部分损坏,在漏点处发生局部发热,局部由于温度过高,可直接起火,进一步损坏绝缘之后,形成短路而导致火灾。其二,短路。当绝缘遭到完全破坏时,将引发短路,由于线路的电流流通增大,发热量迅速增加,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导致线路火灾。
第四,过载。若过载时间较长,将导致配电线路中的导线过热,附近物品可能被引燃。导致过载的主要原因有:其一,用电设备出现大量的私接乱搭,而导致过载;其二,因设计者出现失误,为充分考虑到发展需求,余量设计过小,而导致过载。电气线路中虽允许短时间内,可存在适量的过载,但必须对过载量、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其三,导线截面的选择面积偏小。
第五,谐波电流。微波炉、电视机等非线性负荷设备在不断增多,而这类设备在通电过程中,由于负荷电流中的谐波电流较多,导致电气线路过载发热,促使绝缘加速老化,引发短路而起火。
二、怎样加强电气线路的火灾防范
首先,注重对建筑电气照明进行火灾防范。在建筑电气设备中,电气照明是建筑的重要部分,在建筑的日常使用中不可缺少,若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很容易引发火灾。电气照明主要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的光源。建筑照明灯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经常产生许多的热,导致玻璃灯座、灯管、灯泡的表面体温度非常高,明显具有较高的火灾危险性。建筑电气照明的设备,线路较为复杂、品种类型繁多,若安装、设计或使用不慎,均会引发火灾事故。
其次,避免建筑电气照明发生火灾的防范措施。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其一,按照灯具的使用坏境和场所,灯具的类型,选择适合环境的灯具;其二,电气照明灯具在转化能量的过程中,均存在能量损耗,导致灯具温度过高。因此,需根据使用坏境的危险性,以选择合适的照明灯具,而且控制好照明装置同可燃物、结构的距离,禁止用布、纸等可燃物将灯具遮盖;其三,将灯具安放在不燃基座上,按章的灯具尽量选择表面温度较低的,选择埋入式进行安装的吊顶灯具,同吊顶应进行隔热处理。照明的光源尽量选择冷光源。若没有条件,尽量确保灯具同可燃物存在一定的安全距离,或选择隔热措施;其四,镇流器同灯管容量、电压必须匹配,安装镇流器时,必须保持通风散热,不可在可燃物上直接安装镇流器;其五,若安装的灯具表面温度过高,可在散热孔、灯具证明加装不然材料挡板、铅丝防护网,以使灯具发生爆裂时,炽热灯丝、玻璃碎片的飞溅而导致危害;其六,选择霓虹灯时,尤其要注意电气安全问题。霓虹灯由于工作电压过高,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较大,若安装霓虹灯底板、灯柄时,应选择不然材质的,或者阴然处理可燃材料。安装霓虹灯变压器时,在人员可接触的位置,加设好防护措施。
第三,提高人为防灾意识。由于电气线路发生火灾的多数原因是人为因素,大多数电气火灾事故是由于人不安全行为、疏忽而引发。因此,必须加强人为防灾意识,强化宣传防灾教育,尤其注重对重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了解发生电气火灾存在的危害性,掌握预防火灾的措施,加强防火意识。
第四,根据规范严格进行电气工程设计和施工。由于电气设计施工的不合理,对以后电气线路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也是线路火灾的主要原因。因此,需依法对电气工程进行防火设计与施工。
第五,强化制度建设和使用管理。在电气线路使用过程中,构建岗位责任制度,确保民用建筑电气线路的安全运行。同时,构建安全用电制度,进行消防监督检查,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六,选择先进的监控、监测设备。在民用建筑中,所采用的火灾报警系统,必须具备科学的探测手段,通过超声波监测、红外监测,及时的通报火情,及时采用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做好火灾预防工作。
第七,分隔部分必须做好防火处理。有些高层民用建筑,由于电气竖井较长,若发生火灾,电气竖井将会作为通风道,形成烟囱效应。因此,必须对每层弱电、配电的竖井地面进行妥善处理,选择同等耐火级别的材料进行防火密封,以形成隔离作用;某些配电线路需要在耐火墙贯穿时,应根据防火的分区情况,认真考虑是否贯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民用建筑中,由于居民的人为因素和各种不合的设计、施工因素,影响电气线路的正常使用,极易引发漏电或短路,而引发电气火灾。因此,必须注重对建筑电气照明进行火灾防范、采取避免建筑电气照明发生火灾的防范措施、提高人为防灾意识、根据规范严格进行电气工程设计和施工、强化制度建设和使用管理、选择先进的监控与监测设备、分隔部分必须做好防火处理等,以确保电气线路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马斌,刘群,阎焕忠等.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电气线路防火设计及分析[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4):308-311.
[2] 王怀龙,曹福贵.民用建筑电气线路防火系统设计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19,161.
[3] 彭建磊.建筑装饰工程中电气线路的防火系统设计[J].河南建材,2011,(2):140-141.
一、开展夏季消防检查“回头看。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照夏季消防检点内容,加快推进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社会福利机构、医院、学校、文物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对火灾隐患已经整改完毕的单位,进行“回头查”,确保隐患整治无遗漏;对火灾隐患尚未整改完毕的单位,制定隐患整治计划,逐一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治资金,加大督改力度,确保隐患按期消除,切实减少隐患存量。
二、开展物流仓储库房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对辖区物流仓储库房,逐个排查登记,全面摸清消防安全现状,重点针对消防手续办理、建筑违法使用、库存物资火灾危险性、物资的装卸和储存管理、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用火用电安全管理,防火巡查检查等内容,组织开展检查,督促各项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三、开展“三合一”和“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发动乡镇、街道和社区网格力量,对“三合一”场所和“九小场所”进行全面排查,严格按照国家《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A703-2007)进行整治,对整治后仍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条件的,坚决依法予以关停;对“九小场所”,重点检查人员违规留宿,消防器材配置,以及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方面,依法督改火灾隐患,坚决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四、开展电气火灾防范专项整治。针对电气火灾多发的实际,重点围绕社会单位、居民社区电气防火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是将电气线路改造纳入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和传统村落改造工程内容,整治乱拉乱接电气线路问题,更换老化损坏的电气线路,鼓励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二是组织电力、住建、工商、质监、安监、人社等部门开展电气安全联合检查,重点排查社会单位是否制定并落实安全用电管理制度,是否定期组织对电器产品及其线路、管路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是否及时整改电气隐患,是否按规定聘请持证电工上岗等内容,广泛普及电气火灾防范知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有效降低电气火灾风险和事故。
五、开展重大及区域性火灾隐患攻坚整治。全面推进重大及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对遗留重大火灾隐患,按照既定方案措施和时限要求,督促加快整改进度,确保如期销案;对冬春火灾防控期间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区县全部挂牌督办,逐一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舆论等手段,督促落实整改方案、时限、资金和防范措施;对纳入2016年整治任务的区域性火灾隐患,督促责任单位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年度任务按期完成。
【关键词】汽车火灾;防范;事故
一、前言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我国汽车火灾事故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据统计,我国汽车火灾事故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与其它火灾事故不同,发生汽车火灾事故时,人们往往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进行扑救,即便扑救及时,汽车也会被烧的面目全非,甚至在火灾后化为灰烬。而且由于火灾发生时,汽车往往处于流动行驶状态,给消防人员的扑救带来了困难,等到消防队员赶到火灾现场,已经无能为力。因此,如何预防火灾事故不仅是交通部门、消防部门,也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课题。
纵观汽车火灾事故,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种诱因,外部诱因主要是汽车内遗留火种、自燃或者外来飞火等,内部诱因主要是汽车电气故障、油品泄漏、机械故障等技术层面的原因,下面本文主要从技术层面,汽车火灾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汽车发生火灾的几率。
二、汽车火灾原因分析
1.燃油系统故障引起火灾
汽车的燃油系统主要由油泵与化油器(电喷器)、油箱和油管等组成。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燃油系统会出现磨损、振动、老化等问题,导致汽车容器或者管道出现松动甚至破裂的问题,开关松动造成燃油泄露出来,在汽车行驶中发出的高压火花的作用下,开始起火燃烧。其次,部分汽车油管质量较差,有先天性沙眼或者开裂等问题,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会产生裂纹,引发火灾。最后,汽车供油系统某个部件出现故障,导致进入到汽车化油器的油量过少,在化油器工作时,汽车燃烧速度变慢,产生的火焰进入到进气管道中,将管道内和化油器喉管的混合器点燃,导致化油器回火,引发火灾。一些驾驶员操作不当,在汽车燃油系统出现故障时,采用直接供油法来加油,也会会引发火灾。
2.电路系统故障引起火灾原因
电器线路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汽车主要的火源之一,电路系统引发的火灾在汽车火灾中占据较大比重。当汽车发动机停止工作时,蓄电池是汽车的唯一电源,蓄电池的电流容量很大,一般在180 A/h左右,由于大部分汽车蓄电池与用电设备不相连,出现电气故障几率很少。但有的驾驶员擅自更改汽车设计,在汽车熄火情形下,汽车点火开关、发动机等仍与蓄电池相连,导致火灾事故发生。有的驾驶员在车辆维护时,忽视了对蓄电池接点、接线处的维护,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这些地方的破损,出现接点跳动发生短路打火,有可能引起火灾。另外,汽车的导线固定不好,或者由于摩擦出现破损,或者在高温下产生外皮脆化等问题,都会发生短路问题,带来火灾隐患。
3.其它原因
夏天高温也是诱发汽车火灾发生的重要原因,在高温作用下,汽车机械部件散热慢、部分电气线路绝缘护套烤焦,产生短路引发汽车自燃。根据统计,有40%自燃的汽车是小轿车,其中70%以上是由于短路引起的。部分驾驶员有着不良的驾驶习惯,在汽车内吸烟,烟头接触到汽车内的可燃物,引发火灾。有的驾驶员将烟头扔出车外,在风力的作用下被吹回到汽车后排座位上,引发火灾。有的驾驶员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到车上,汽车在颠簸摇晃中,引起易燃物品起火和爆炸。
三、防范汽车火灾事故的技术措施
1.防止电气线路火灾
首先,汽车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电气线路的负载问题,把电气线路的荷载要求列入使用说明中,对电气线路的维修应避免使用不合规格的电线。其次,电线、光缆的选择应严格遵循有关规定,电缆外皮采用耐热性、耐酸碱性、耐磨性及阻燃好的特制塑料或其他材料,还要经验严格检测,满足相关要求才可以使用。最后,汽车原则上不加装电气设施装置,如果确实需要加装,要在专业的汽车维修店进行改装,任何私人不得私自改装汽车。汽车改装后的用电负荷要在安全载流量之内,在一些容易出现破损的线路处加装绝缘管、套,防止短路的发生。
2.降低汽车内部材料着火性能
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是燃烧的三要素,缺一不可。降低汽车内部材料的着火性能,即控制了可燃物,从源头上预防了汽车火灾的发生。汽车内部的内衬材料,座椅、轮胎以及汽车使用的各种塑料制品等等,特别是暴露在发动机等易发热器件周围,以及可能产生电弧、电火花、回火等热源周围的材料,应选择着火性能差的不燃、难燃材料,或者添加各种阻燃剂的阻燃材料。化油器出现回火故障时应及时检修,不可带病工作,严格禁止采用人工直接供油方法维持发动机工作,以防气缸回火引燃汽油。
3.研发汽车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汽车生产厂家应根据汽车自身特点和使用中容易造成火灾的问题,研制汽车火灾自动感烟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采用电子、机械控制使自动灭火系统中的高效灭火剂在火灾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喷至着火部位,从而有效控制并消灭火灾,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确保车上人员安全。
4.车载灭火器的选择
汽车上要常备轻便的灭火器,目前汽车上配备的灭火器主要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水系灭火器等,汽车驾驶员要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将灭火器固定放置在汽车的某一部分,火灾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灭火器进行救火,以免由于束手无策丧失救火良机。特别注意的是,当驾驶员发现汽车着火后,千万不要慌张,要冷静的将汽车停靠在路边,迅速报警后开始进行灭火。不要冒然打开发动机的前盖,因为这时汽车火势还可控制,可燃物不多,扑救起来比较容易。这时应该手持灭火器,对准发动机盖的缝隙喷火,将火势扑灭。
总之,汽车火灾的防范是个技术难题。今后需要我们提高对汽车火灾的认识,在实践中探索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防范汽车火灾的发生,保障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诸容,唐祝华.汽车灭火器配置及其使用维护初探[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4).
【关键词】电气照明;火灾危险性;预防
l、常见电气照明设备
1)普通白炽灯。这种照明设备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其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其特点是耐高温且不易蒸发。当接通电源后,钨丝被通过的电流加热成白炽体,其温度可以高达2000~3000℃。因此,在发出强光的同时使灯泡表面的温度增加。
2)荧光灯。荧光灯主要由灯管、镇流器、启动器组成。灯管内充有微量的氩和稀薄的汞蒸气,内壁涂有荧光粉,两个灯丝之及间的气体导电时发出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出柔和的可见光。镇流器是在启动时产生瞬间高压,灯管正常工作时镇流器降压限流。
3)高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管内装有一对电极且抽去空气,充入少量氩气和液态水银。通电后氩气放电将水银加热和汽化,水银蒸气受电子激发而放电产生强烈辉光。其特点是发光效率高、寿命长、抗震性好。
4)高压钠灯。高压钠灯是一种高压钠蒸气放电灯泡,发光体是电弧管,管内充有一定量的氙气、钠和汞。额定电压下在灯泡两端加上脉冲电压启动,启动后灯内氙气产生电离,随温度的升高,钠和汞蒸气也参与放电,同时光输出并逐步增加。
5)照明灯具还有其他很多种:比如卤钨灯、紫外线杀菌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2、常见电气照明设备的危险性分析
2.1白炽灯的危险性
白炽灯在工作时其表面的发热可能烤燃可燃物,而且其连续使用的时间越长,其温度就越高。另外,由于白炽灯的抗震性较差,容易破碎导致高温灯丝外漏,这也是易引起火灾的一个原因。
2.2荧光灯的危险性
荧光灯的火灾隐患主要在镇流器的发热上。正常工作时,镇流器本身消耗电能,使其具有一定温度,如果镇流器的质量不合格、散热不好或者与灯管配合不当以及其他附件故障,其内部温度都会急剧上升,高温会破坏线圈的绝缘形成匝间短路产生瞬间巨大热量,引燃周围可燃物。
2.3高压汞灯和钠灯的危险性
温升过高是这两种灯具的主要火险隐患,高压汞灯和钠灯的功率较大,一般在几百瓦以上,照明时灯具的表面温度很高。另外,高压汞灯的镇流器和高压钠灯的电子触发器都存在火险隐患。镇流器的火险隐患如上述荧光灯的镇流器,而电子触发器则可能由于内部电容漏电等原因产生热量而引起燃烧。
2.4卤钨灯的危险性
卤钨灯在工作时期灯管的表面温度比白炽灯的还要高,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烤燃附近的可燃物质,而且还能由于高温辐射引燃相对远些点的可燃物质,其火灾危险性较其他一般照明电器更大。
3、常见照明电气火灾事故的预防
3.1选择合适的照明灯具和线路
照明灯具和线路应根据环境条件、用途和光强分布等具体要求进行选择。在不同的场所选择相应的灯具。如灼热多尘的场所,如工厂厂房宜采用投光灯,一般尘埃场所宜采用防尘型灯具。
3.2加强照明灯具在运行的维护
照明灯具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例如,发现线路接触不良和老化时要及时更换线路,当灯具上有粉尘或者是可燃物造成局部发热时要进行清理,防止火灾的发生。对于可能造成灯具发生震荡的场合要安装防火罩,对破损的灯泡要及时更换或者取出里面的灯头。另外对于照明设备的辅助装置要定期进行检修,保证断路器、保险、刀闸等定期检查、核对线路的断路器、熔断器、保险、刀闸等部位的运行情况,保证各部位的绝缘可靠。
3.3保持照明灯具与可燃物的距离
白炽灯、高压水银灯,碘钨灯等距可燃物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灯泡上不能用布或纸等可燃材料作灯罩。灯泡应设置在安全、妥善地点,否则应有坚固的玻璃罩或金属保护网,并放置在一定高度。在灯泡下不宜堆放易燃物品。日光灯的镇流器不宜安装在可燃建筑物件上。
3.4加大对电气设备的监督、整顿力度
公安和消防等职能部门要依据国家制定的电气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进行监督。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正和处罚,对拒不配合的企业或者个人要严肃处理,切实将安全放在第一位。针对一些常见问题要进行大力的宣传,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例如照明设备的安装不合格、线路老化严重、电气设施超负荷运行、线路乱拉乱接等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气照明的使用越加广泛,其火灾的发生的几率也越高。因此,在深入了解各种电气照明设备的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有助于大家意识到其潜在危险性,进而提高电气火灾的防范意识,防范电气照明火灾于未然,让那些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不再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建林.电气照明的火灾危险性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1995(01)
[2]严明.照明灯具火灾危险性和预防措施[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S1)
[3]杜长海.电气照明装置的火灾危险性与防火措施[J].电气工程应用,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