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范文

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

第1篇: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妊娠高血压;临床效果;意义

妊娠高血压也叫作妊高症,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孕周为20w以上的产妇中,对母婴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需积极干预[1]。本文旨在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特收集我院的104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104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无既往肾脏疾病史、既往高血压史以及分泌12w以后高血压未恢复者,根据其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个性化护理干预组(52例)与普通护理组(52例),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44±4.27)岁,其中有25例为轻度,14例为中度,13例为重度,孕次0次~4次,平均(2.14±0.37)次患者的合并症状包括:高血压51例,胸闷34例,水肿29例;普通护理组年龄22岁~38岁,平均年龄(27.95±4.48)岁,其中有23例为轻度,15例为中度,14例为重度,孕次1次~4次,平均(2.22±0.41)次患者的合并症状包括:高血压50例,胸闷33例,水肿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妊娠高血压程度、孕次、合并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普通护理组患者即按照传统普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叮嘱患者做好日常卫生、口头像的给予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首先是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由于产妇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往往会对患者的正常饮食、睡眠及护理依从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血压控制效果,需要护理人员掌握其不良心理的原因和程度,并积极通过沟通交流、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方式纠正其不良心理,必要时通过专业的心理医师进行治疗[2];其次是加强对患者症状表现的观察,要积极观察患者的尿量、呼吸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要做好吸入性肺炎、坠床、褥疮的护理,加强胎心监测,注意观察阴道有无流血、胎动等情况;其次是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应用硫酸镁等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中毒现象;再次是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特别是产程进展,积极开展产前评估,叮嘱患者保持营养和良好的休息,密切监测患者宫缩情况;最后是加强分娩后护理,尤其是重点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产后子痫的防治;注意观察有无切口渗血等意外情况出现,详细准确的记录患者的尿量、尿颜色变化,预防各种不良反应;叮嘱患者分娩后必须卧床休息,一直到病情稳定后方可开展活动,以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并进一步加快伤口愈合和恶露排出;叮嘱患者重点做好日常清洁,如果患者为子痫抽搐则需暂停喂奶。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顺产率以及两组新生儿的体重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3]。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个性化护理干预组中有24例患者为顺产,顺产率为46.13%,普通护理组中有8例患者为顺产,顺产率为14.81%,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

3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往往会因素环境因素、患者的心理因素导致病情加重,因此,除了要积极通过药物干预,还需要加强护理。传统的护理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方面流于形式,没有考虑到不同患者间的个体差异,因此护理效果不够满意[4]。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妊高症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保障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个性化护理正是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推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护理核心是充分以不同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灵活选择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方式,加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期从患者的心理、生理入手,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

参考文献:

[1]刘美莲,陈耀强,叶凤珍,等.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03.

[2]陈尚轩.心理护理及行为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5.

[3]周萍.浅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01.

[4]余丽君.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01.

第2篇: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围产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90-01

怀孕和分娩是育龄妇女的一个危机期,而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威胁母婴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患病率占孕妇的5~10%,其中70%是与妊娠有关的高血压,其余30%在怀孕前即存在高血压。我国发病率达到9.3%,一般在妊娠20周后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多见于初产妇、多胎妊娠和羊水过多或者贫的孕妇以及原有糖尿病、慢性肾炎或高血压的孕妇。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特征,甚至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发生母婴死亡为临床特点的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占产科合并症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并使部分患者残留高血压,因此监控和防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干预的重点。本研究通过采取采用综合产前检查、评估、疾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方法对孕产妇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提高和改善了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良性转归,降低了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且住院分娩孕妇60例,年龄22~40岁,平均(27.52±2.8)岁,BP≥160/110mmHg(1mmHg=0.133kPa)23例,40~≤41周者5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1.1.1经诊断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年龄22~39岁,对照组年龄22~40岁。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初始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年版):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入院时思维正常,能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包括整洁和安静的病室环境、及时更换床单、正确的、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饮食等。

干预组采用综合产前检查、疾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早期干预。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1.2.1综合产前检查

对每位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建立健康教育档案,井利用手册和视频等较为直观的媒体方式对其进行讲解,使其了解相关知识。讲授内容应个性化,简单明了,医护工作者应耐心讲授,并在整个健康教育护理过程中反复灌输。

1.2.2综合产前检查

向患者讲解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症状、并发症及相关知识,并向患者讲解此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子痫的措施,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和观察眼底变化。鼓励孕妇经常按摩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同时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保证足够蛋白质、水分及适量盐等摄入。告知患者根据水肿程度决定食盐的摄取量,适当增加钙、磷的摄入,告知患者每天监测胎动并作好记录,尽量为孕妇提供与病情有关的信息,以减轻孕妇的焦虑。同时讲解药物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向患者讲解相关急救措施

1.2.3心理护理

由于多数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案不了解,都存在精神紧张和恐惧心理,最终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并根据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以消除其紧张或焦虑情绪,增强与患者的亲近感,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下接受治疗。

1.2.4药物护理

妊娠高血压疾病临床主要是采用解痉、镇静和降压治疗。25%硫酸镁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首选药,可预防和控制子痫病的发作,但硫酸镁的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相近,极易引起药物中毒,所以在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其毒性作用。护理人员首先要掌握硫酸镁的用药方法、不良反应,特别是呼吸和心脏方面的不良反应。静滴硫酸镁时,要严格掌握用量及滴速,每次用药前及用药时注意膝腱反射必须存在,呼吸每分钟≥16次,尿量每小时≥25m1。当出现中毒时,立即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1,并在3分钟后重复给药1次。对于抗高血压药物,要注重舒张压的控制,当≥110mmHg时,就需要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对轻度血压升高血压者(血压

1.2.5重症患者护理

对危重或有潜在发病可能的患者,要做好重点监护,设专人护理,床边加护栏,备好急救用物。患者要住入暗室,房间保持安静,避免光、声等刺激,以防诱发抽搐。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等变化,及时发现脑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对急救药品、器材和吸引器要处于备用状态,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要特别注意无诱因的倦怠、胸闷和心慌等或突然呛咳而类似哮喘发作的患者,提示可能为心衰早期,为此应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措施,故护士应认真做好接生前和母儿抢救的准备。

2结果

两组情况比较: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焦虑、抑郁及恐惧心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

两组围产儿转归比较:围产儿的宫内发育迟缓例数、小子胎龄儿例数、低体重儿例数、新生儿例数及围生儿死亡例数,其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了及时治疗外,有效的护理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常规护理只能应对一般情况,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改善患者对该病的认识,则显得相对不足。本组观察发现,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妊高症知识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给予及时的健康教育指导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重视血压监测,同时将所测得血压与基础血压相比较,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患者静滴硫酸镁时,应严密观察膝反射、呼吸、尿量及病人的反应,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和用量,避免硫酸镁过量导致中毒症状的发生。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仅围产期风险大,产后还可残留持久性高血压,远期预后较差。所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母婴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年版)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6):476-480.

[2]杨孜,王伽略.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治疗.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2009,25(4):251

[3]黄云萍,牟康琼.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者孕妇早期预防结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237.

[4]闫俊青,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941.

第3篇: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护理;综合护理;效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女性常见疾病,该疾病多发于妊娠27周后,其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眼花等症状,该疾病会对孕妇身体健康及胎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目前尚未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了降低该疾病对孕妇及胎儿影响,要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1].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7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78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时间段作为本次研究时间范围,选取我院在此期间收治7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对7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n=39)与对照组(n=39),研究组39例患者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25.81±2.34)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7例。对照组39例患者年龄为20-39岁,平均年龄(25.67±2.61)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16例。研究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密切监测。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其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情志护理,由于患者神经遭受刺激,因此易出现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安抚,转移患者注意,给予患者适当鼓励,树立其信心,消除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心情。(2)出血护理,患者在产后易出现切口出血的现象,因此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处情况,嘱咐患者要进行小幅度动作,防止切口裂开,出现出血的现象。(3)用药护理,医护人员定时对患者血压进行测量,遵医嘱给予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并向患者讲述服药方法、剂量及服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比患者服药前后血压水平,进而可以对药效进行评估。(4)并发症护理,患者在产后7天易出现子痫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产后要密切监测其血压水平,给予患者补丰富钙及维生素,进而防止患者在产后发生子痫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n%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形式表示,P<0.05作为统计学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

采用综合护理39例研究组患者舒张压水平(83.17±5.35)mm Hg、收缩压水平(132.41±2.73)mm Hg,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39例对照组患者舒张压水平(91.37±6.24)mm Hg、收缩压水平(143.65±3.27)mm Hg,t值分别为6.2301、16.478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39例患者中1例发生产后心衰,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39例患者6例发生产后心衰,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患者15.38%,X2=4.02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一种,该疾病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会使患者出现昏迷、抽搐的现象,对患者及胎儿产生严重影响[2].因此要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及时进行治疗,为了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在对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要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措施,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采取情志护理、出血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使其树立信心,严格遵医嘱进行服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并且有效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据此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产后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文慧。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4):90.

[2]郭福玲综合护理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0):5-6.

第4篇: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范文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3.26±4.87岁,平均孕周35.24±2.57周。对照组平均年龄33.38±3.52岁,平均孕周35.19±2.38周。两组在年龄,孕周,病情上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一般处理,包括休息、降血压、镇静以及对症处理。在子痫前期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强降压作用,并给予解痉治疗,必要时给予终止妊娠。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基础的护理方案,包括保持病房的安静,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同时避免噪音、强光等刺激。给予饮食指导,保证患者有充足的营养供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案,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措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由于本身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担心服用药物对胎儿有不良的影响,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对血压的控制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一定的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情绪,以利于病情的控制。②对病情的观察措施:患者血压情况不稳定时,随时可以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因此,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以迅速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要防止患者坠床,咬伤舌头等情况的发生。③药物使用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掌握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以及不良反应,以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且在发现不良反应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并适当处理。④分娩后的护理措施:对于剖宫产的患者,要关注患者术后的一般生命体征的情况,尤其是预防产后子痫的发生。定期给予术口换药,换药时,要注意观察术口有无红肿、渗血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当及时对症处理。同时要协助患者保持外阴的清洁,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如果患者发生子痫,应当暂停哺乳,并帮助患者吸出乳汁,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哺乳。观察项目:对比两组的顺产率、新生儿的体重、Apgar评分的情况,以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统计学处理: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统计软件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进行验证,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X2检验进行验证,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顺产率的比较:观察组中,顺产5例(41.67%),对照组,顺差2例(13.33%),观察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的体重以及Apgar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孕产妇特有的疾病,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达9.4%左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以严重威胁患者及其胎儿的健康和安全。对于本病的治疗,除了采用药物干预外,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护理措施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往往心理负担较重,敏感性较强,因此,在其住院治疗过程中,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可以有利于患者的休息,同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并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药物的治疗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消除顾虑,提高其依从性,同时在分娩后的护理中,注意关注术口、外阴的清洁,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经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后,其顺产率明显提高了,且其新生儿也更加健康。因此认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疾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作者:郑凤玉崔维娟陈玲作者单位:山东日照市后村医院妇产科日照市东港区中医医院

第5篇: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循证护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124-02

娠期高血压疾病表现为妊娠20周后孕妇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严重时孕妇出现抽搐,血小板下降,肝酶升高,危害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传统的护理方法不能满足现代心理护理和身体护理的需要,我院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34例重度妊高征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表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循证护理前后的变化,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下面做一回顾性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34例重度妊高征患者。其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7例。年龄19~40岁,平均26.6岁,孕周30~40周,平均36周。血压最高者为220/120mm Hg,最低135/100mm Hg,尿蛋白+~+++,水肿+~++++。所有患者孕前均无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以及急慢性肾炎等病史。

1.2 方法

1.2.1 确立循证问题 入院后全面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依托该疾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监测蛋白尿、血压、胎心率)。制定我院该疾病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制定情绪问卷调查和观察表,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不良情绪(焦虑、紧张、恐惧等)变化。倾听患者的困难和需要,及时调整个人护理措施,制定满意调查表,了解患者护理前后的满意度(环境、护理行为、疾病知情和宣告、治疗结果)。

1.2.2 寻找循证护理措施 通过查询数据库,检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循证护理文献,结合传统护理优点,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解决循证问题的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保持环境安静。卧床休息,指导患者左侧卧位,抬高下肢。指导蛋白质、维生素的足量摄入,并注意铁和钙剂的补充,低盐饮食。(2)对症护理:间断吸氧,硫酸镁和降压药控制血压,观察血压和蛋白尿的变化。(3)子痫患者严密观察患者症状,置床栏防坠床并及时结束分娩。(4)监测胎心胎动。(5)心理安慰和疏导,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使其情绪稳定,信心增加。(6)提供舒适的家庭式舒适环境,满足患者需求,护理操作轻柔。(7)解释疾病相关知识,提供保健知识,指导营养搭配。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34例患者中入院前26例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循证护理后34例患者了解疾病的危害,依从性高。患者的血压下降明显,其中32例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2例转慢性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由护理前29例降至8例。胎儿无一例死亡,新生儿4例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均治愈出院。护理前后血压、疾病了解程度、不良情绪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循证护理(EBN)以证据为基础,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将科研结论与患者需求相结合,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方法[1]。循证护理避免了传统护理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使护理工作真正做到了有证可循、有据可依[2]。本研究中针对患者的实际问题,结合妊娠高血压疾病护理的需要,提出护理问题为恐惧焦虑。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认为恐惧焦虑因住院环境不熟悉,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自己和胎儿的安全,有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3]。根据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多关心患者,态度和蔼,积极开导患者和帮助解决问题,耐心细致讲解病情,患者对疾病有大致的了解,减轻了心理负担,不良情绪减少。本研究中29例患者循症护理后只有8例患者仍存在不良情绪,护理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全身性疾病,是威胁孕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4]。血压不稳定和蛋白尿的增加是疾病发展的重要指征。循证护理依托该疾病,提出循证护理问题为血压的控制。制定24h监测血压的护理措施,并观察记录患者有无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自觉症状。应用硫酸镁降压的过程中合理调节滴数,用药前后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膝反射。在护理人员训练有素的循证护理下,本研究中32例患者收缩压由140~168mm Hg下降至110~135mm Hg,舒张压由90~117mm Hg降至70~85mm Hg,血压控制良好,护理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32例患者蛋白尿含量减少,阻止了疾病的进一步发展。34例胎儿均存活,新生儿存活率高于既往水平。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疾病得到控制,胎儿顺利降生,患者满意度较传统护理明显升高。

研究证实循证护理不仅有益于患者,同时促进了护理学发展,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5]。提高和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增强了护理的严谨性,提高护理实践有效性和科学性,发挥出最大的医疗保健资源[6-7]。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和完善,循证护理将继续遵循以科学为依据,综合各个护理模式的优点,使护理实践更科学[8],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循证护理资料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65.

[2] 王新田.循证护理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61-62.

[3] 麦小兰.早期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6):105-106.

[4] 岳亚飞.妇产科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31.

[5] 梁玉连,曾夏杏,梁继娟,等.循证护理妊娠在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68-269.

[6] 刘琴,何模英. 循证护理妊娠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27(15):2352-2353.

[7] 覃清华,赵璐. 循证护理在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7):68-70.

第6篇: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范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072-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妇产科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再加上人民群众生活习惯的变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呈现为逐年上涨的趋势[1]。该症多发于妊娠20周左右及产妇早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头痛、持续性上腹部不适、水肿等症状,严重威胁母婴健康[2]。有研究提出,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母婴结局[3]。鉴于此,笔者所在医院从2015年开始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护理工作中,临床效果较为理想,现将护理方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29.1±5.8)岁;孕周31~38周,平均(34.5±2.3)周。观察组年龄24~38岁,平均(29.5±5.4)岁;孕周30~37周,平均(35.2±2.4)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下几点综合性护理干预。

1.2.1 产前护理干预 采用一对一的模式,针对产妇开展产前健康宣教。指导产妇开展个人生活与卫生等方面的调节,同时让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态来观看妊娠有关的宣传资料片,使其能够全面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对大部分初产妇来说,其或多或少对分娩产生一定的恐惧心态,再加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焦虑、紧张、恐惧是极为常见的心理特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向其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的知识内容,包括治疗方案、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要让产妇及其家属能够意识到通过合理的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不会影响母婴结局,以此来提升他们的依从性。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针对产妇进行饮食干预,指导其饮食需要补充铁、钙、水、蛋白质,尽量以清淡为宜,避免使用姜、酒、辛辣类型的食物,针对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不需要针对盐的摄入量进行限制,而针对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每天控制在4.5 g以下的食盐摄入。

1.2.2 分娩期护理干预 产妇在分娩时宫缩加强、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等都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整个产程,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心理干预等措施。针对阴道分娩产妇,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做好相关评估工作,积极建立相应的静脉通道。第一产程,选择胎儿监护仪密切监视宫缩、胎心方面的变化;第二产程,给予产妇持续吸氧,检查血压与胎心;第三产程,应当严防产后出血,在胎儿娩出前肩以后,立即给予10~20 U缩宫素,同时给予400 μg米索前列醇片。

1.2.3 产后护理干预 针对剖宫产产妇,产后需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切口是否存在渗血及尿色与尿量,同时要给予措施避免产后子痫症状。做好切口的护理工作,?椭?产妇保持外阴清洁,并指导产妇尽可能坚持卧床休息,待到病情稳定以后才可以适量活动。针对存在子痫抽搐的产妇,暂时不能喂奶,护理人员应当帮助产妇吸出乳汁,使其能够保持乳汁正常分泌,待到病情完全好转以后再进行喂奶。

1.2.4 心理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存在的各种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往往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产后抑郁症。除此之外,不良情绪不但会对产妇本身的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对其家庭、婚姻的稳固与和谐造成干扰。基于人性化的层面,医院应当尽可能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安排舒适、安静的房间,从而有效防止其他病房对其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做好家属宣教工作,指导家属给予其更多的关怀,使得产妇能够感受到温暖,更好地面对疾病。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向产妇讲解不良心理对身心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则能够对疾病的康复产生促进作用,通过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掌握产妇内心真实想法,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教导产妇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逐步帮助其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

1.2.5 睡眠干预,向家属解释产妇休息时间,要避免家属陪护过多的情况,严禁家属在病房大声喧哗、来回走动情况;病房内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与温度;病房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做好地面、衣服、门窗及床等清洁工作。指导患者采用左侧卧位,从而有效避免子宫对其下腔静脉造成压迫,使得患者胎盘、子宫的血液供应情况得以有效改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指标,分别包含产后出血、术后感染、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胎儿早产。生活质量评分选择文献[4]中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包含一般情感指数、情感得分、健康指数以及生活满意度,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母婴结局对比

通?^护理,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术后感染、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胎儿早产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妊娠并发症,其会因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变化而导致病情加剧。根据相关统计可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2%,其是引发产妇死亡的第二大病因,主要集中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临床中主要体现为患者血压呈持续性的上升状态,存在视物模糊、蛋白尿及水肿等症状,倘若病情控制效果不佳,则非常容易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症状,对母婴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直是妇产科着重防控的疾病之一[6]。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主要是以初产妇为主,因为本身对分娩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再加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不了解,往往会存在恐惧、焦虑及紧张等不良情绪,巨大的心理压力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妇血压的升高,对母婴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7]。所以,临床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当给予产妇综合性的护理干预,通过产前、产中及产后系统的护理干预,全面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得产妇能够正确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产妇的依从性[8]。

第7篇: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结局

为了能够了解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方式以及护理效果,文章将选取本院在2012年3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100例观察组与100例对照组,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3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100例观察组与100例对照组。观察组年龄在22~38岁,平均年龄在(26.8±3.6)岁。孕周在22~38w,平均孕周在(28.63±4.33)w。对照组年龄在23~37岁,平均年龄在(25.7±4.1)岁。孕周在21~37w,平均孕周在(27.61±5.11)w。两组患者在人数、年龄、孕周上均没有显著的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统计学无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

1.2.1治疗方法

在所有患者入院后需要给予其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帮助患者解痉;给予酚妥拉明和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帮助患者降压、镇静、输氧,根据患者病情,适时的帮助其终止妊娠。

1.2.2护理方法

1.2.2.1常规护理

给予患者进行常规护理:①执行产科的一般护理常规;②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室内要注意清洁、安静、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③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解决患者存在的不良思想顾虑;④给予患者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钙的事物;⑤指导患者左侧卧位,2次/日吸氧,30min/次。

1.2.2.2综合护理干预

⑴心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会因为自身所出现的头痛、头晕、水肿等等临床症状出现恐惧、紧张等等不良负面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当要主动的预期进行交流、谈心,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从而积极的配合患者进行治疗。

⑵健康教育:通过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向其介绍分娩的知识、分娩的先兆、分娩的过程、分娩时的放松技巧的。

⑶分娩期护理:患者在生产过程中,会因为精神紧张、恐惧以及宫缩加强等原因,导致血压急剧的上升,因此医护人员应当要密切的观察患者产程的进展情况。在第一产程的时候,对胎心的变化与宫缩的情况进行观察;在第二产程的时候,给予患者吸氧,密切观察胎心与血压;在第三产程的时候严格预防产后出血,当胎儿已经娩出肩膀后,就需要给予患者注射10~20U缩宫素联合400μg米索前列醇片。

⑷产后护理:产妇在产后出汗比较多,就应当要及时的更换衣物,加强其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做好产妇的口腔护理。

1.3观察指标

每日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记录,并对干预前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进行比较。妊娠结局主要包括患者的剖宫产率、胎盘早剥率、胎儿窘迫率。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变化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血压变化情况见表1。

2.2妊娠结局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妊娠结局中的剖宫产率、胎盘早剥率、胎儿窘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结论

3.1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是妊娠期一种特有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还会随着孕周的延长而不断的加重病情,控制好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血压,是对于治疗与护理过程中都十分重要的问题。

3.2护理体会

从表2的护理结果来看,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在剖宫产率、胎盘早剥率以及胎儿窘迫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就证明了综合干预中的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在分娩前的不良反应,避免引起患者的血压变化,造成恶性循环,与对照组相比,增添了稳定性。所以给予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滕明凤.8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疗效[J].当代医学,2012,18(22):123-124.

第8篇: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分娩方式;妊娠结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临床症状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严重者甚至会诱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影响母婴生命健康[1-2]。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不仅需要及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还需做好必要的护理工作,才能改善妊娠期女性生活质量,保证母婴生命健康。本次研究中,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医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抽选94例进行研究,对照组45例,年龄为23~36岁,平均年龄为(26.4±2.4)岁,平均孕周为(36.3±2.3)w,初产妇40例,经产妇5例;观察组49例,年龄为24~34岁,平均年龄为(26.1±3.3)w,平均孕周为(36.6±2.5)w,初产妇41例,经产妇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情况,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参与本次研究。

1.2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排除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严重认知障碍不能耐受护理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医护人员严格遵照临床护理标准实施护理,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基础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

1.3.1心理护理 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不断深入普及推广,人们越来越认可并希望自己后代聪明,而妊高症患者则因担心接受治疗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且部分妊娠女性并不了解分娩过程,心理压力大,担心血压升高会影响正常分娩,或不能耐受宫缩而导致的疼痛,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情绪。因此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每天至少与患者进行10 min交流,通过有效的交流更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心态而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医护人员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用积极乐观心态指导患者,并鼓励患者。

1.3.2护理 患者子宫在右旋状态下,容易压迫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右肾血管等,因此,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并告知患者该的重要性以及平卧、右侧卧位时间不能>30 min,对于改善胎盘吧血液循环,减少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发生。

1.3.3分娩期护理 患者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血抽搐、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分析主要是因患者紧张、宫缩加剧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分娩产程,评估患者是否可顺产,定时观察宫缩以及胎心,第一产程加强营养,第二产程监测胎心、血压,并给氧告知产妇不能过早用力,第三产程及时注射催产素。

1.3.4分娩后护理 认真做好阴道分娩产妇的止血、抗菌以及降压等常规治疗,应用所宫缩,及时排空膀胱,减少对子宫收缩的影响,防止产后大出血后子痫发生。会阴有切口患者优先进行切口护理,防止感染发生。测量剖宫产患者术后血压、脉搏、呼吸,观察切口是否渗血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应处理。

1.3.5其他护理 实施一对一健康教育,这种形式能更好让患者了解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能更好配合护理人员操作,提高临床o理的依从性。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患者疾病治疗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饮食干预,叮嘱患者多摄入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叮嘱患者家属不需再准备补品等。

1.4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 妊娠结局、产后2 h出血量、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满分10分)。

1.5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交由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用t检验,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

2 结果

2.1分娩方式情况 观察组的顺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妊娠结局对比 对照组的胎儿窘迫率、胎盘早剥率分别为11.1%(5/45)、2.2%(5/4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率、胎盘早剥率分别为4.08%(2/49)、2.04%(1/49),观察组的妊娠结局中的胎儿窘迫率、胎盘早剥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2.3两组产后2 h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病情轻微者,合并轻微头晕,无其他明显的临床表现,但病情严重者,则会出现抽搐或昏迷,影响母婴的生命健康[3-4]。当前临床并未确定妊高症患者的具体发病原因,但认为前列腺素水平低下、遗传、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因素与妊高症发生有密切的关系[5-6]。因此不仅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还应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护理、分娩期护理、分娩后护理、其他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护理,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减轻分娩过程中不适,提高分娩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顺产率、妊娠结局明显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以及分娩方式,值得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参考文献:

[1]顾艳君.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心得及经验探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5):171.

[2]危薇,王建英,张波.15例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征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13):1341-1343.

[3]吴霞.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231-232.

[4]任宝英.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10):1913.

第9篇: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症候群,一般多发于妊娠20周后至产后48小时内,包括妊娠高血压、子痫、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等 [1]。本院通过对5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取整体性、针对性临床护理观察,取得满意行疗效,现将详细结果回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眼花头晕等症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29例,观察组初产妇13例,经产妇15例,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2±5.05)岁,孕周30-40周,平均孕周(36.5±3.32)周,对照组初产妇11例,经产妇17例,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32.5±4.76)岁,孕周28-39周,平均孕周(35.6±3.27)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生产方式、孕周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病情观察:定期进行产检,完善各项产前检查,一般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心电图等,并请其他科室专家进行会诊[2]。(2)心理护理: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此时心理压力很重,一方面担心病情,另一方面担心对胎儿产生影响,容易产生焦躁不安、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母婴安全,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应给予更多关心及开导,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以减少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达到最佳状态积极接受治疗。(3)行为干预:指导产妇调整呼吸,以深呼吸放松心情,患者心理压力,也播放轻音乐或舒缓音乐缓解产妇紧张、恐惧心理,同时讲解一些母婴保健知识及顺产或剖腹产注意事项,使产妇以积极心态迎接生产。(4)产时护理: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紧张、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工作 [3]。(5)产后护理:产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阴道出血及尿量的变化,密切观察恶露的颜色及恶露量,以便早期发现子痫症状,有无大出血,一旦发现即可处理。对于阴道分娩者应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对于局部有水肿者给予硫酸镁热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相关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0%,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86%,两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9

16(55.17)

11(37.93)

2(6.90)

93.10

对照组

29

10(34.48)

12(41.38)

7(24.14)

75.86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29

18(62.07)

10(34.48)

1(3.45)

96.55

对照组

29

10(34.48)

13(44.83)

6(20.69)

79.31

3讨论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对于疾病预后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饮食合理调节、用药指导、注意个人卫生等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行为干预、产时护理及产后护理等护理措施干预,产时时加强一、二、三产程的护理,产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讲解母婴保健知识,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其中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性效果,有效改善了产妇预后,降低母婴病死率,提高了产妇及婴儿生存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王洪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6例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93.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