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行业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传媒业迎来了资本运营的春天。在此背景下,浙报传媒积极上市,借助于上市公司这个平台,实施“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开展对内整合,对外联合,实现“全媒体,全国化”的战略目标,近几年来运营成效明显,分析其路径对我国传媒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资本运营 产业链 全媒体
传媒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在我国现行的传媒体制下更具特色。中国传媒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产业资本积累低、投资能力弱、产业资本积累和融资能力脱节,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传媒业的资本运营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浙报传媒借壳上市成功,率先完成了传媒类经营性资产的整体上市。上市之后的浙报集团更是通过资本市场平台进行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近几年来运营成效明显,其资本运营道路对中国传媒业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一、资本运营的条件
资本运营,是指对企业可以支配的各种资源和生产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的目标。中国传媒产业普遍存在着规模较小、地域性强、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要实现突破必须借助资本运营。此次浙报集团资本运营的背景有:
1、政策支持
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做出了新闻出版业向出版强国迈进的10年规划,力图打造中国出版业的“航空母舰”,表示对有能力的传媒集团实现多元化经营给予更过政策和资源的支持。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以“繁荣和推进文化产业建设”为主题。这对于报业集团而言是一项难得的政策支持。
2、资金基础
报业集团要突破地域界限,拓展全国市场,实现在新媒体领域的攻城略地,需要巨额资金的注入。报业集团的主要产品是报纸,其现有资产需用于维持正常的编辑、印刷、出版等经营性活动支出,因而资金成本压力巨大。浙报集团在上市前就通过一系列融资、投资行为为上市打下了资金基础。
3、渠道许可
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角逐必须拥有慎重对待关系的建立和合作方的选择。自身具备强大的渠道资源能够帮助挑选在其他领域和渠道中具有领军地位和品牌资源的合作对象。战略合作作为市场化的手段,在合作中集中各自优势,往往可以形成双赢。
4、科学管控
资本的市场化运作终究是要靠人来完成。浙报集团在上市之前就注重从三个方面实现资本的科学管理:①组建团队;②严密程序;③行业判断。
二、资本运作的实践
1、借壳上市,搭建资本运营平台
由于政策性原因和行业的特殊性,我国传媒行业的上市需遵循采编和经营分离的原则,而且大多数是采取借壳上市的形式。浙报传媒采取一次性置换的方法,将置出的资产直接换取股权。
2010年10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借壳*ST白猫,加快上市步伐,后经资产重组更名为“浙报传媒”,控股股东变为浙报传媒控股集团。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报刊杂志业、新媒体业务和印刷业务。前后历时不到一年,浙报集团率先完成了传媒类经营性资产的整体上市,为集团规模的扩张和资本运营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平台。
2、股权投资:打造对外投资平台
2012年5月,浙报传媒宣布以现金2.6亿元收购浙报控股持有的东方星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44%的股权,打造文化产业投资平台。该收购项目亮点在于:1)收购价格相对较低;2)股权收益相对较高;3)打造对外投资平台。收购项目符合浙报传媒全媒体战略。
3、内部转型:推出全媒体新产品
浙报传媒上市后,借助于上市公司这个平台,实施“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
2013年,浙报传媒成立数据库业务部。通过对现有传统报纸、期刊的读者数据库建设和挖掘,分析客户的行为特征,构建对客户精准营销和整合营销的指标体系及模型。同时,浙报传媒推出全媒体新产品,提供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分众化信息。2012年6月,由浙商传媒负责整体运营的世界浙商网全新上线,定位为“天下浙商的唯一门户网站、世界浙商大会官方网站”,以鲜明的特色与同类网站相区别;钱江晚报《锋尚·娱悦》杂志正式出街,定位“最年轻的杂志”,将深度阅读的渠道拓展到了时代院线VIP客户群中;2012年12月,浙江在线开通浙江签证网,在线提供全球50多个国家123类因私签证的最新申请要求查询、登记及部分签证类型的快速受理。
4、外部扩张:延伸产业链
外部扩张,重在联合战略伙伴,延伸产业链,布局全国化,进行横向与纵向一体化的扩张。在横向方面,浙报传媒积极介入网游、电影、电视、动漫等领域,进行并购、参股、合资,将现有的媒体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完善集团全媒体布局。在纵向方面,将资金投入到新媒体产业内容生产和技术支撑环节的潜力型项目,抢占行业制高点。
(1)进军网游业。2011年4月,浙报传媒公告斥资32亿元收购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两大电子游戏平台,切入互联网行业,力图拓展新媒体业务。该收购项目亮点:1)浙报公告中显示2011年边锋净利润1.44亿元,浩方为1539亿元,照此计算,浙报传媒分别给出了22倍和20倍的市盈率。虽低于A股互联网行业2011年39倍平均估值,但该价格也并不低。2)公告显示,盛大旗下核心休闲娱乐互动平台月均活跃规模已接近2000万,此次收购平稳过渡将为浙报传媒新增大量高黏性、高互动性的用户资源,有利于浙报传媒整合自身和标的公司在用户、渠道、广告客户等方面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3)以此次交易为桥梁,浙报传媒同时将与盛大网络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未来还将在编剧基地、盛大文学数字阅读和版权开发与电子杂志分销平台领域、盛付通第三方支付、盛大在线互动媒体(广告)海量数据与技术平台以及双方客户资源共享、组建合资公司、成立战略联盟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2)涉足影视动漫业。东方星空业务涉及影视剧、动漫领域。2012年,东方星空投资持有的华数传媒实现借壳上市。资料显示,此次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除杭州市的有线网络资产外,还有华数传媒的新媒体业务,包括全国最大的数字互动电视业务,以及互联网电视、IPTV和手机电视业务。其中数字互动和手机电视是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而互联网电视和IPTV将与全国范围内的电信和广电运营商合作来推广,是公司未来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3)推进跨媒体合作。2012年9月,浙报传媒与南北湖旅游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浙报传媒将凭借丰富的传播资源、完善的传播平台、垂直的传播体系以及创新的传播理念,为南北湖旅游发展提供全媒体传播服务,实现共赢发展。2012年8月,浙报传媒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体育专业互联网运营、媒体合作运营、组建体育产业基金三个方面展开合作。2012年11月浙报传媒和腾讯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旨在打造浙江第一城市生活门户网站的腾讯·大浙网。以上跨媒体合作的实现都是浙报传媒发展全媒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
(4)打造传媒梦工场。浙报传媒打造传媒梦工场,既是推动自身全媒体转型的需要,也为中国传媒业搭建一个创新产业孵化平台,将浙报集团的媒体运作经验、内容生产组织与传播能力和互联网行业的创业、投资机制相结合,真正实现将互联网创新文化延伸到媒体领域。梦工场将借助资本运作和传媒运营资源的投入,为早期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其快速成长。孵化期结束后,浙报传媒根据产业布局选择优质团队,充实自身新媒体力量。
三、启示与借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浙报传媒资本运作方向非常明显:从单一性产品经营转向综合性资本运营。浙报传媒在从借壳上市到增发并购的过程中呈现出亮点和启示如下:
1、政策暖风推动并购整合
在我国传媒业现行体制下,单纯依靠传媒业自身的市场化整合是比较艰难的。浙报传媒上市过程仅耗时1年,这当然与企业自身的基础和运作分不开,但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无论是最初的上市重组、战略资源者的引入,背后都有政府的身影。近10年来,政策暖风频吹,报业上市步伐不断加快,“早改制、早上市、早受益”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
2、资本运营促进全媒体转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然推动全媒体时代的开启。浙报传媒及时把握形势,在“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理念的指引下试水全媒体,充分借助上市的有利条件,通过外部扩张快速实现战略布点、产业布局。浙报传媒的全媒体转型路径非常明显:内部发展转型、外部联合扩张和积极孵化未来。在转型路线的指引下,虽上市仅一年多时间,但各种资本运作,已经令人目不暇接,为传媒资本市场带来生机。
3、多元化经营探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浙报传媒上市后整体经营状况良好,但是新媒体对报业的冲击却日益显著,报业转型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报业亟待实现新媒体融合,探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4、“两分开”模式下摸索完善产业链
浙报传媒在上市时遵循采编和经营分离的原则,上市公司经营广告、报刊发行、印刷、新媒体等业务,浙报集团及9家县市报社负责采编业务。这种“两分开”的政策直接导致浙报传媒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浙报传媒有必要做好准备,积极把握政策动向,在合适的时机实现报业核心资产的注入,以实现传媒产业链的完善,使传媒资本运作更为科学。
中国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重要一支,是具有高回报率的朝阳产业,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运营是传媒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传媒业已经进入到了资本运营的实践中。浙报传媒在跟随时代的潮流,秉承“传媒控制资本”是为了“资本壮大传媒”,利用好资本市场,跨地域发展,延伸产业链,为实现“全媒体、全国化”的目标而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①田应坪,《中国传媒业的资本运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2)
②李岚,《电广传媒资本运作途径报告》[J].《视听界》,2005(6)
③李睿,《知音上市后的忧虑》[J].《中国报道》,2012(5)
④孙梦诗、刘勇,《中国传媒业资本运营问题初探》[J].《沈阳大学学报》,2012(1)
⑤于正红,《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路径分析》[J].《东岳论丛》,2009(8)
【关键词】手机电视;新媒体;专业人才;调查
【中图分类号】G221【文献标识码】A
一、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
一、调查的背景
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中国手机总用户数已达4.57亿户,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讯市场,传统的语音通信和短消息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这一市场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讯网络的开发运行,使得手机可以提供以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业务为核心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最终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多媒体终端”。
手机电视是这一终端的核心应用,它是指通过移动通信或数字广播网络,以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上观看电视的服务。手机电视的出现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它既具备传统传播方式的优势,如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手机媒体的私人化,同时又融合了新兴媒体互联网的交互性以及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和大容量,用户能够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地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最新的时势动态。面对手机增值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和3G手机的巨大市场前景,中国各地运营商相继开通了手机电视业务,此举不仅拉近了电信产业和广电产业的距离,更有助于培育一个迅速增长的新兴市场。2006年8月,我国手机电视付费用户达到28万,而到了2007年上半年用户数已经突破90万,据估算,到2008年我国整个手机电视产业将达到100亿元的市场规模,手机电视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2]
上海地处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占据着全国70%左右的市场份额。2005年,上海文广集团获得了全国第一张手机电视牌照,组建了第一家全网运营的手机电视公司,其业务的发展将对中国手机电视行业产生重要影响。从表面上看,媒体之间的竞争是受众的竞争、市场的竞争,但实际上是以新闻人才为支撑的媒体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上海手机电视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是对手机电视专业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它既需要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数字传媒工程专业的人才,也需要有较高新闻传播素养的文科人才,还要有适应新型手机电视产业链发展要求、懂得新媒体企业管理的经营策划人才。手机电视产业横跨广电、电信、设备制造等许多传统行业、领域,在人才需求上具有高度的复合性。但是由于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产业刚刚出现,上海高校的相关专业还是遵循传统的培养媒体人才的教学模式,与该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人才差之甚远,人才需求与培养的错位成为影响媒体核心竞争力、制约上海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那么上海市手机电视人才的职业环境如何?他们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才能满足手机电视行业的发展需求?这是关系到上海市新媒体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作为新媒体产业,手机电视具有行业交叉大、发展变化快等特点,因此本研究采用典型调查的方式,以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的东方龙移动信息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东方龙新媒体移动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龙公司)作为调查对象。作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手机电视节目集成运营平台和内容运营商,该公司提供文广集团包括11个频道、12个频率的视音频版权内容,涉及互动娱乐、新闻资讯、生活实用信息等多项服务,构建了成熟的基于2.5G的移动流媒体技术服务体系,并为未来的3G运营平台的业务开展进行了技术、内容和人才的储备,因此调研结果更有利于我们掌握上海市手机电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我们所调查的内容包括手机电视专业人才职业状况、各岗位人员能力素质需求状况,以及员工对自身职业前景的期待三个部分。
二、 国内外的调查研究现状分析
手机电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诞生至今只有两年的时间,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处于探索期。从世界范围看,日韩欧美与我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手机电视业务,虽然其技术扩散速度快,市场化程度高,但在产业研究方面也颇为零碎,尚未见完整的理论著述和系统的研究分析;国内目前还仅限于对个案或产业发展状况的描述性研究中,理论研究水平远远滞后于业界的实践。而人才是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根本,关于手机电视专业人才方面的研究还未开始,有关上海市手机电视人才方面的研究更是空白。本项目的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手机电视专业人才需求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尝试在手机电视人才培养和行业用人需求之间寻找契合点,服务上海新媒体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新上海高校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三、本项调查的目的
本项目的研究就是要了解和把握当前上海手机电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着力研究新媒体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包括:
1、客观全面地了解上海市手机电视专业人才的职业现状。
2、准确地认识上海市手机电视人才的各项专业素质需求。
3、了解手机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前景的期待。
四、调查路线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在初步分析上海市手机电视行业发展的基础上,选取在产业运营、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东方龙公司作为典型,对其人才培养、素质要求等进行周密、系统的研究,以便全面掌握上海市手机电视人才的现状和需求。本次调查以发放问卷和数据分析为主,并对员工和行业经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访谈。
1、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的着眼点,在于了解手机电视行业对人才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需求情况,问卷共有22个变量,包括手机电视专业人才的职业状况、专业素质需求以及职业前景期待等方面。
2、访谈
本调查对东方龙公司的部分员工和部门经理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公司在运营、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才需求等方面的第一手信息材料。
3、调查施行
本调查于2008年11月21日实施,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访员到公司进行访问。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
五、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的全部数据均采用国际通行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PC+)统计处理。现提出这次调查的主要发现和分析性结论。
二、本次调查的主要数据分析
一、手机电视专业人才职业状况
1、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年龄
手机电视从业人员全部由年轻群体构成,他们的年龄集中在18-35岁之间。其中,工作年限不足2年的员工有50%,2-4年的有28.9%,5-8年的有15.8%,工作8年以上的有5.3%。可见,在新兴的手机电视行业,绝大部分员工工龄在4年以下,他们饱含激情往往又缺乏工作经验。
2、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
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呈现集中纺锤型,即以具备“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中高等文化程度者为主体,其次为“硕士”和“专科(高职)”文化程度者,“高中(中专)”或“博士”都较少。
3、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学科背景
手机电视从业人员中,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占26.3%,新闻传播专业占15.8%,通信工程专业占10.5%,经济/财会专业占7.9%,市场营销专业占5.3%,还有少量的电子技术专业和企业管理专业人员。调查发现,有高达31.6%的从业人员的学科背景与手机电视行业相关度不高,他们多是从外专业转入这一新媒体领域。
4、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岗位状况
在工作岗位分布上,“内容策划与制作”岗位人员居多,其次是“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岗位,“企业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小。
5、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择业选择因素
就业选择因素中,多数员工看重的是新媒体行业远大的发展前景,认为新媒体全新的传播和运作方式会给个人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6、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就业途径
人才进入手机电视行业的途径非常广泛,通过“广告招聘”进入公司的员工最多,以“朋友介绍”、“人才招聘会”、“先实习、后录用”途径进入公司的员工也占有较大比例,而通过“组织调动”或“人才引进”等方式进入公司的比较少。
7、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专业特长发挥情况
有42.1%的员工表示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够得到非常充分或比较充分的发挥。相比之下,有57.9%的员工表示不太充分或难以发挥,在被问及专业特长不能很好发挥的原因时,认为“缺乏足够的资源,好的创意方法不能有效的传播”和“手机电视没有成熟的运作模式,只能摸索前行”的占据了主流,这也显示出当前手机电视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作为新兴的融合类传媒产业,照搬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已被证明难以发挥效力,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又未成熟,新的产业链条还未得以合理构建,影响该产业有效地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这也从客观上造成了员工难以发挥自身的创意和专业特长。部分员工从主观上寻找原因,认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无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要。此外,还有部分员工认为公司现有的人才管理模式存在问题,这也是当前新媒体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的紧迫课题。
二、手机电视各岗位人才专业素质需求分析
手机电视各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是本次调查的核心,我们根据手机电视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情况,将其分为“内容生产”、“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四类人员,面向员工和部门经理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1、手机电视专业人才总体需求
东方龙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提供的数据表明,手机电视人才总体需求较大,主要集中在内容策划与制作岗位,其次是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岗位。学历要求普遍集中在本科层次上,技术研发岗位要求较高,为本科或研究生学历。
2、内容生产人员能力素质需求(均值:1表示不重要,10表示十分重要)
对于内容生产人员的能力素质需求,“版权、著作权知识”被放在了首位。尽管目前国家广电总局仅颁发了为数不多的手机电视牌照,但是各地运营商违规开展此项业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抢占手机电视这一未来媒介市场的“蛋糕”,它们不惜盗用传统电视节目的版权/著作权播映节目或提供信息资源的下载服务,版权意识淡薄。例如2004年,多普达为了突显“dopod535”手机强大的视频功能,非法链接了中央电视台节目,侵犯了央视公众在电信领域对中央电视台节目的专有使用权,被后者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无疑,在媒介和行业利益冲突日益激化的新媒体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对于刚刚起步的手机电视产业,如何有效地保护版权会直接影响它在今后的健康发展。IMS Research公司告诫,要想使手机电视市场取得成功,广播电视机构和内容提供商需要加强数字业务版权的管理能力,防止盗版。
调查同时显示,“手机电视节目创新”、“基于手机电视信息平台的栏目内容策划与执行”、“信息平台整体风格把握”也是内容生产人员应当重点培养的能力。缺乏符合手机播放要求的特定节目内容是当前手机电视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手机电视的内容大多是直接移植传统电视台的节目,仅仅是用手机的“新瓶”装电视的“旧酒”。美国咨询机构德勒(Deloitte)认为,这种做法是没有充分理解手机的使用方式、手机使用的社会内涵及移动设备特点的表现。手机电视不仅具有灵巧、快捷、移动化接收、非群体化收看等特征,它的观赏方式也与传统的影视媒体存在较大差别,原本从大屏幕上获得的深度感、透视感、细节感乃至运动感都被不同程度地填平和削弱,间离感和疏离感随之增加,这样会大大降低影像占有的喜悦程度以及达到“高峰体验”的可能,这些特征就要求内容生产人员创新节目创作观念和编排手段,制作出具有手机电视特定信息平台风格的节目,从而吸引受众,保证其作为新兴媒体的市场占有率。
3、技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需求(均值:1表示不重要,10表示十分重要)
技术研发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突出地集中在“流媒体研发”和“3G技术标准及应用”上。流媒体是依托有线/无线互联网络,根据一定的传输协议对媒体格式进行流式实时数据传输的一种技术手段,当前的手机电视业务主要是面向用户提供影视节目的在线观看和下载观看,对于最能体现手机电视实时传播特性的在线观看而言,流媒体是实现该应用的核心技术。因此,熟悉流媒体和无线网络传输的相关技术标准,能够在手机平台上进行流媒体的编码、压缩和传输,是手机电视技术研发人员的核心素质之一。
3G的广泛普及将是手机电视走向成熟的转折点。与当前的2.5G或2.省略.cn。
[3]这些内容的牌照和版权资源往往都掌握在传统广电媒体手中。
[4]张大钟:《上海宽带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发展》,《现代电视技术》,2005年第6期,第44页。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9月.
[2]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3]王菲.媒介大融合[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5月.
[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8月.
[5]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6]霍斯金斯.《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应用》[M].重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7]鲍德温等.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和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3月.
[8]Fink C. Conrad, Strategic Newspaper Mannagement(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8)
2012年4月24日,以“应势而变、因人而熠”为主题的腾讯智慧峰会在北京召开。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表示:“腾讯视频自从进入市场以来,一直高速发展,不到一年时间就进入视频行业第一阵营。未来,腾讯视频的投入力度会继续加大。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与腾讯各个平台的联系,顺应社会化发展趋势,对腾讯视频的社会化属性进行深度挖掘。”他认为,“优势整合,应势而变—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视频媒体变革”是大势所趋。
目前,腾讯视频凭借其母品牌腾讯的资源优势,打造综合性视频平台的框架已初具雏形。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综合视频平台的特性,腾讯视频正在引导用户养成全新的视频观看习惯,因此,腾讯视频为广告主提供的服务不再是单一的视频营销,而是以视频网站为源头,结合平台资源、大剧运营和个性化产品,形成了独特的全景营销模式。与此同时,腾讯视频的社会化媒体属性也凸现出来。
整合优质平台
腾讯视频最新的财报显示,腾讯IM用户已经超过7亿,QQ空间用户超过5亿,腾讯微博一跃成为中国用户最多的微博平台,腾讯网依然是中国流量最大的门户网站。此外,腾讯朋友、QQ音乐等产品都是行业内的领先应用。正是以这些优质平台为基础,腾讯才能够在更大的空间打造其“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
腾讯副总裁汤道生说:“在以twitter和facebook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成为主流的今天,腾讯凭借腾讯微博和QQ空间成为中国唯一集二者特质于一体的公司。”而腾讯视频又是将微博和QQ空间进行整合的最佳载体,这就为腾讯视频贴上了中国最具社会化媒体属性视频网站的标签。
“腾讯视频是腾讯‘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的直接体现,更是腾讯未来五大核心战略之一。”刘春宁如此概括腾讯视频在腾讯互联网王国的地位,强调腾讯视频与腾讯其他平台的联系。
在全平台资源的支持下,腾讯视频可以实现营销覆盖腾讯全网。除了对内打通各个平台之外,腾讯视频与影视产品的源头电影公司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从入股华谊到与英皇、小马奔腾、文化中国等影视上游产业巨头进行深度合作,显示了腾讯视频覆盖影视全产业链的战略意图,也将腾讯视频的影响力从线上延伸到线下,提高影视作品的营销价值,实现全景营销。
视频内容传播闭环
腾讯打造“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在满足网民在线生活需求的同时,通过各平台产品触达视频内容,形成体内循环,根据多平台优势,腾讯进行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立体触达”、“享受型体验”、“二次传播”,构建一个视频内容传播闭环,让视频内容成倍曝光,将营销价值最大化。
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具体体现在腾讯视频对腾讯海量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及通过腾讯智能分析系统对人群细分,针对用户对内容的偏好,依托腾讯的“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将视频内容最大限度地主动推送给用户,再通过丰富的内容、清晰而又流畅的收看体验,增强用户的黏性,诱使用户通过QQ IM、Qzone、微博等SNS平台将视频内容进行二次传播,产生几何级传播效应。
与此同时,腾讯视频逐渐显现出网络视频资讯化、视频消费随机化和视频内容互动化三大特性,使其庞大的用户成为广告主的受众。
事实上,进行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以独特的技术作为支撑,意味着视频的收视行为更加随意,用户可以在各种场合观看视频,并在从事各种网络活动时接触视频,进而深度互动。因此,腾讯视频提供的不仅仅是广告信息,而是更有价值的商业信息。
在艾瑞最新公布的覆盖用户数Top 10电视剧中,腾讯视频有7部播放量第一,其中排名第一、第二的《宫锁珠帘》、《北京爱情故事》都是腾讯视频拥有独家版权,这与腾讯视频的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密不可分。
以《宫锁珠帘》来说,该电视剧在腾讯视频的点播量超过3亿,在行业内遥遥领先。腾讯视频基于腾讯网、腾讯微博、QQ空间、QQ秀、QQ游戏等九大平台推广《宫锁珠帘》,同时推出7档原创节目和6个专题页面,让网民从各个角度了解剧情。当《宫锁珠帘》通过腾讯视频播出后,腾讯微博、QQ空间这两个极具社交属性的平台成为该剧扩散传播的重要渠道。
腾讯网、腾讯微博、QQ空间等九大平台推广《宫锁珠帘》,带来了数百万的相关话题。在互联网中,用户对于某一平台主动推送的信息往往是被动接受。然而,当用户通过腾讯微博和QQ空间成为信息的发源地时,用户便成为品牌传播的载体,通过关系链传播、关系链营销,不仅传播范围更广,信息的可信度也更高。
业内人士表示:“在传统媒体向社会化媒体转变的趋势下,营销模式与过去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腾讯视频对腾讯其他具有社会化媒体属性的平台充分运用,通过腾讯微博和QQ空间联动,腾讯视频成为业内最具互动性和社交性的视频网站,从而形成以视频为源头、以腾讯微博和QQ空间为主要载体的关系链营销,提高了腾讯视频的营销价值。”
打通视频价值链
艾瑞的《iVideoTracker视频网站用户行为分析报告》指出,如今网络视频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服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视频的流媒体特性更容易被用户接受,网络视频在未来几年内将占有整个互联网90%的流量。不久前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表示,Web 3.0将是全网视频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在市场上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各个视频网站都加大了内容投入的力度,尤其是自制内容。与此同时,推出个性化的产品也成为视频网站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手段。
基于腾讯网多年来的媒体资源积累,聚拢专业电视人才,腾讯视频的媒体属性越来越明显,其出品的高品质作品正在向传统媒体靠拢,甚至超过了传统媒体。腾讯视频推出的《阿雅幸福女人》栏目,每集播放量超过1000万人次,以其覆盖的人数来看影响力与电视台相当。
与此同时,腾讯视频宣布其全新的产品个人中心即将面世,以腾讯13年来积累的数据,分析用户行为轨迹及偏好,通过好友关系链分享模式,智能推送视频内容。
此外,腾讯视频还推出了“腾讯视频V+平台”,即腾讯视频开放平台。“腾讯视频V+平台”从内容接入、内容展现/播放和分享收益三个方面向视频制作机构提供服务,让更多的视频作品通过腾讯视频平台展现出来,并获得收益。
可以说,转型对于南都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阶段性目标,而是一种伴随性的成长方式。
关键词:南都 全媒体转型 发展 品牌
整体思路:先立后破
是“先立后破”还是“先破后立”?所谓“先破后立”,先打破旧有的固定模式,后创造出新的模式。而“先立后破”,是对转型有全盘的考虑和阶段性的推进步骤,根据“优势资源整合弱势资源,专业资源整合分散资源,先进模式整合落后模式”的原则来采取更为市场化的推动内部转型的做法,也就是:不是人为地将新旧截然分开,而是以新融旧、共生发展、复合发展,以新的动作、模式、阶段性成果,逼着旧模式不得不做出改变,从而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形成内部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改造、主动参与到转型中来的氛围。
一、南都转型,属于产业转型
三网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一个大的产业背景和技术背景,IT业与电信业等产业力量全面向传媒业渗透,更高层次的融合在电信、IT界与传媒业等相关行业的各类机构大汇流的基础上出现。因此,真正的媒介融合,不再是之前的局限在媒介范围内来搞融合,要站在电信产业、传媒产业、互联网产业三者融合之上来探讨和实践南都全媒体集群,这样,确保了南都在更高的格局上布局自身的转型,起点高、目标远大,同时在融合中可选择、可折腾、可合作的空间豁然开朗。
二、南都转型,属于整体转型
1.全盘考虑,重点突破。以南都品牌为驱动力、核心轴、核能源,以全媒体数字信息运营商为目标,同步推进三大支撑战略,以及十大配套动作,这为转型指明了方向、拟定了实现路径,从而避免了误打误撞、胡乱试错,进而提升了转型成功的可能性。
2.重构内部运行机制。不是对传统媒体的修修补补,也不是仅仅在传统媒体之外搞一些新媒体项目、搞一些亮点工程、放一放烟花看起来很热闹,而是不回避内部核心问题,依托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建设和研发,实现从报业主导的分散型生产系统迁移到满足全媒体生产运营需求的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平台,同时推进内部组织流程人才考核等方面的全面再造、内部利益格局内部优势资源的分解重组、新资源的聚合、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通过对外合作新项目、新业务、新平台、新内容的拓展来推动内部的逐步变革以适应外部的变化,从而构建起全媒体生产关系,提升全媒体运营能力。
关键:南都品牌+信息集成中心+网上数字业务平台
一、南都品牌,是全媒体集群的核心轴、核动力、核能源
南都,曾经是现在也是《南方都市报》的简称;但现在已不只是指《南方都市报》,它更是全媒体集群的代称。同时它也是品牌很强大影响力知名度很高的—个媒体。
怎样确保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南都这个品牌作为媒体的价值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发扬光大?而不是因为报纸的衰微和其他平台的发展,像国外的百年老报那样黯然关门,那么我们必须以这个为基础,再往外延伸。
正如南都全媒体集群方略的核心思路,“围绕品牌媒体(南都),以其市场占有量为基础、品牌认同度为起点、价值观传播为核心、资源吸附力为枢纽,聚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态、渠道与力量,实现复合传播与立体覆盖,并最终打造从市场到品牌的更为纵深立体的、复合运营的传媒集群”,简单表述,就是:用品牌驱动南都全媒体集群。
二、信息集成中心,是全媒体生产运营能力的核心要件
重要性:信息集成中心,超越报业主导的生产系统,承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运营,承载线索、素材、生产加工、传播、营销、运营在内的南都全媒体事业的完整运营模式;全媒体组织流程、考核等再造都可以看作信息集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信息集成中心的逐步逐期建设成型,全媒体组织流程、考核等再造配套动作实施就失去了依托、支撑。
目标:将以出报为核心目标的生产流程,改造成以数字化产品生产为主要目标、保持并提升报业出版效率的生产流程;将以城市投递发行为主的报业传播方式,转变为以互联网、移动媒体、广电、户外以及平面媒体相融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将以报纸广告销售为主的盈利模式,升级为资本运营、品牌运营、技术运营、全媒体广告运营相结合的全面运营能力。
构成:集成系统与中控台互为支撑、不可分离。集成系统是中控台运作的软件平台、功能支撑体系,是作为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内在部分,中控台的功能首先在集成系统中以模块的方式嵌入,没有集成系统的支撑,中控台仅仅是一个物理层面上的办公环境而无法起到统筹调度的作用;中控台是集成系统的指挥平台、功能实现体系,是集成系统的外在显示、视觉化、功能化。没有中控台,集成系统的所有功能就无法对现实的信息生产传播营销经营形成支撑、就无法发挥出相应的功能组合效力而呈现出功能涣散、一盘散沙的状态。
集成系统,分为三期。第一期新闻生产集成,已经于2012年9月上线,所有的《南方都市报》采编人员都依托这个系统来开展工作。有了这个系统,南都新闻报道的格局从原始、低效、粗放、各自为战的小作坊式生产模式,升级为敏捷、精细、大规模、协同式的集群式生产模式。第二期完成全媒体信息经营集成,在第一期所建立的平台上完成全媒体产品的品牌推广、订单生产、客户管理等经营流程集成,建立全媒体信息经营人员的绩效考评模式,以及全媒体信息经营流程监控模式。第三期完成全媒体信息智能分析集成,充分挖掘平台中央数据库的信息价值,建立从点到面到层的立体统计分析模型,建立全媒体营运状况跟踪、预警机制,提供全媒体运营决策依据。
在2013年启动建设国内第一个金媒体工作的指挥平台,也就是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中央控制台,在物理空间上实现一种切实的转型。中控台,相较于国外超媒体编辑台的独特性,由于受限于现有办公场所,不能实现备媒体网站记者编辑在一个开放式的空间中集中办公,而是专注于强化中控台本身在南都全媒体集群信息生产营销经营业务开展中统筹调度的功能,通过环绕圆环区即指挥区的六大功能区(信息区、集成区、指挥区、区、监控区、观测区)的设置、各功能区专员的安排,细化、强化中控台的功能。
三、网站,是各类型数字业务的枢纽型支撑平台
新媒体是一个无疆界的组织,三网融合的基础是放在互联网上,无论是下一代广电、下一代电信,最终都是下一代互联网。在坚守南都媒体属性、新闻观和价值观前提下,为了实现在可控可管中求新发展求新市场,对互联网市场的谋求是重中之重。
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兼具商业属性与媒体属性的网站,这将是南部全媒体集群构想实现的重中之重,也是南都全媒体集群这项事业、这盘生意的—个不可或缺的主支撑点,也是南都全媒体集群新闻、资讯信息服务、行业应用服务等数字业务的—个枢纽型的依附平台。成效:雏形初具
南都全媒体集群目前已经构建起由覆盖大珠三角区域以及全国重点城市的城市日报群、周报周刊、手机、手持阅读器终端、广播电视、户外LED联播网、各类型网站、宫微群、自动售报机等构成的这样~张巨型的、立体的、跨越不同时空的信息终端网络集群,形成了三大系列全媒体矩阵和多元化的全媒体业务产品线,各组成部分是有机互动而不是拼凑而成、是运营一体化并各自具备相应的盈利能力。
一是形成了以《南方都市报》为旗舰的传统报刊媒体矩阵,包括:综合类日报——广州总部的大珠三角城市日报群《南方都市报》、昆明的《云南信息报》、合肥的《江淮晨报》、清远的《清远日报》、泰国的《星暹日报》;行业类周报周刊——《南都周刊》《南都娱乐周刊》《风尚周报》《中国财富》《金融观察》、地铁杂志《南都METRO》、空港杂志《南都AIRPORT》、社区报《鹏城通》。并且保持持续增长和盈利的状况,抢占信息源,不断巩固和加强南都全媒体集群在传统报刊行业品牌龙头的地位,这为南都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平面媒体仅靠单一传播渠道收入会急剧下降,报纸广告的销售更多取决于全媒体品牌实力、全媒体产品群的多元化规模带给广告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小,《南方都市报》广告收入增长的势头,绝不仅仅来自于报纸本身,而恰恰来自于南都全媒体集群复合传播、复合运营的效果,不断增加的广告收入额指标恰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南都全媒体集群运营的综合指标。
《云南信息报》在2007年云南出版集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前,已经连续每年亏损2000多万元好几年、排名市场最后一位,合作两年后一举实现扭亏为盈,从2010年开始每年广告收入接近2个亿、利润超过3000万元,市场地位跃升并稳固在第二的位置。
《南都周刊》以都市进程引领者的定位,作为一份以城市为关注对象的新闻类杂志,已经成为城市高端人群的一本高端读物。《南都娱乐周刊》则在平面娱乐杂志领域一枝独秀。
二是以南都安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方都市报经营公司、南都全媒体品牌,汽车/旅游时尚事业中心等作为跨行业业务主体,进行品牌跨界延伸,开发新闻生产、传播链条的上下游资源的行业运营价值,实现从单一版面销售模式、劳动密集型模式升级为整合复合式、智力型销售模式,不断升级现有广告业务模式,不断探索广告收入之外的汽车、旅游时尚、娱乐、体育、文化艺术、公益等行业运营收入模式。
其中,南都安迪公司作为南都增值业务运营机构,2012年总营收超过8000万元;南都全媒体汽车事业中心作为汽车行业服务的集成商,2012年总营收接近3亿元,这个数字位列全国同类媒体前三的位置。《南都娱乐周刊》定位为娱乐营销系统方案供应商,成立娱乐事业发展中心、中国娱乐营销传播研究中心,推出四项产品或者服务:娱乐营销咨询服务、影视营销、明星公益慈善及各种商业活动、定制音乐会。
三是以南都网为旗舰,通过合作、自建、兼并等方式,在传统报刊媒体之外,构建以南都网为枢纽的联通网络、广电、无线、移动、户外的文字、音视频融合的数字业务主平台,构建以南都网为枢纽的公益、汽车、旅游、时尚、地产等行业性的数字业务平台,以大粤网为主构建广东城市生活数字业务平台,以凯迪网为主构建舆情数字业务平台。
其中,南都网(奥-网)定位为:南都全媒体集群数字业务的主平台,也就是官网、移动终端、无线业务、数字出版等数字业务主平台。
同时,南都网(奥-网)也是目前集团内市场化属性最强的网站:从2010年开始实现盈利至今,一举打破平面媒体所办网站不能赚钱的宿命,更主要的是通过市场化运营探索出了适合南都全媒体集群发展的运营方向及路径,2012年总收入接近8000万元,比2011年增长40%。同时,成功申办《互联网视听服务许可证》,除时政新闻类不能独立报道外,其他内容都可以自产、自播,彻底解决南都音视频内容在南都网上播出的合法性问题,为南都发展多媒体业务扫清了障碍。
大粤网定位为:广东城市生活网络平台,以珠三角为核心覆盖全广东,面向城市主流消费人群,致力于传播本地资讯和文化。通过QQ客户端的定向传播手段,以本地化的新闻、资讯和生活娱乐产品,为广东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2011年8月上线至今,核心指标均排名广东区域网站第一名,2011年当年实现盈利,2012年营收6000多万元,利润率高达40%。
凯迪网作为南都在网络上的又一个言论平台,同时积极探索网络言论价值产品化、产品商品化,提供以数据产品为核心的增值信息服务,最终打造高附加值的舆情产品销售,在2011年开始推出“猫眼云情报”舆情系统。
南都官方微博群采取一级+二级官微的矩阵结构,其中@南方都市报目前新浪微博粉丝接近500万、腾讯微博粉丝接近400万,频频获奖,如: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灵思营销联合的《2011-2012年媒体微博运维白皮书》中,综合影响力在全国所有媒体微博中排第一;在人民网2012年9月的《媒体微博影响力周榜》列居第二;在2012年11月新浪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报纸微博名列第一;而且2013年以来广告收入已经超过400万元。另外,@南都周刊新浪微博影响力位居媒体类前十名、近360万粉丝。
依托于上述报刊媒体、行业业务平台、数字业务平台,南都全媒体集群形成了包括媒体、行业营销、移动应用、音视频、活动等五大产品线、69个子产品构成的全媒体产品矩阵。
南部的产品,不再是单一的编辑思路的产物,而是集价值观、技术、用户需求、内容、资讯、渠道终端特性于—体,以用户和市场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以平台为根本。
转型,很持久。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学习、不断试错、不断培育新能力、不断有阵痛、不断有收获的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
关键词:互联网;融媒体;大数据;应用技术;互联网终端设备
随着网络实时速度的指数级提高,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媒体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互联网背景下,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成为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媒体行业迎来了融媒体时代。媒体主体的多元化、媒体生产的多渠道性、媒体内容的实时性等是融媒体时代媒体行业的典型特征。融媒体时代的特征导致媒体内容相较传统媒体时代而言呈现不同量级的增加,大量的媒体信息充斥互联网平台,人们不再面临媒体资源的短缺,而是面临对媒体资源进行合理筛选的困境。各融媒体企业大量内容竞争客户的关注,不论是传统的官媒、私营纸媒,还是互联网媒体,都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积极改革,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拓展盈利渠道,扩大用户群体。
1.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历史沿革
1.1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时代背景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媒体行业也迎来了改革的机遇。国家鼓励推动传统媒体行业和互联网媒体之间的合作。在激烈的竞争中,媒体肩负着表达国家文化,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使命。媒体肩负着表达地区文化,促进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特殊使命。传统媒体主要依托于传统媒介进行大众传播。传统媒体依靠传统的传播媒介和技术手段进行媒体内容的传播,在长时间的内容传播中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开始降低,随之带来传统媒体社会影响力的降低。为了提高媒体服务民众的能力,传统媒体需要积极适应融媒体竞争环境,使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于民众的媒体内容需求。[1]
1.2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应用的试点
我国在融媒体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央官方媒体、地方官方媒体和私营媒体三方竞争的格局。融媒体发展试点主要是地方官方媒体。地方的官方媒体积极开展媒体运营和大数据技术的积极融合,发展大数据应用媒体产业,为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表一是部分享有国务院新闻转播源地位的地方官方媒体的统计名单。截至2020年年末,一共有接近60家地方官方媒体成为可以向国务院提供新闻的传媒企业。这些企业都拥有相对出色的业务能力,都深入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其中一些公司的大数据产业项目部门产生了可观的盈利,能为企业持续创造经济价值。表2是截止到2020年年末,部分互联网融媒体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记录,记录了这些企业在大数据产业方面的盈利水平。
2.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现状
2.1部分中小融媒体企业的大数据应用现状
部分互联网融媒体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记录,即表2表明,融媒体行业的大数据产业部门,通常的利润来源主要为信息咨询、广告投放、媒体卖货、数据业务等四个方面。由于大数据业务目前并不在融媒体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内,并不占据企业的主要经营精力,因此相关的企业经营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大数据技术应用带来的企业利润。所以,笔者只能将大数据业务收入归入到数据业务收入之中,通过对数据业务收入的观察发现,融媒体企业的数据业务收入水平在随着时间尺度而不断增加。相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融媒体企业在未来会加大对大数据应用业务的资本投入,融媒体企业会随着利润占比的变化,提升企业中的大数据业务占比。
2.2融媒体企业的大数据应用特点
根据对行业的大数据研究,融媒体企业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应用,注重建立企业的大数据资料库。大数据资料库的普遍建设是融媒体行业现阶段的大数据应用的主要特点。媒体企业根据大数据资料库的信息反馈,进行商业信息的整合,帮助企业进行媒体内容的制作,以满足不同群体对于媒体内容的不同需求。许多媒体企业还将大数据业务独立出来,专门为客户提供大数据服务,运用服务器收集分享大量的商业信息,提供商业报告。大数据业务的核心就是大数据资料库的构建。大数据资料库是媒体内容的产出依据和资料来源,是传媒企业的运营基础。大数据资料库可以帮助变革媒体企业的媒体内容生产方式,使媒体内容的生产趋向于工业化和体系化。统一的大数据运营平台可以协调企业各部门间的独立媒体运营行为,帮助企业形成全公司的人员整合,促进业务能力的提升。[3]
3.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问题
3.1缺乏大数据应用长久机制
根据目前的阶段性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媒体企业都没有大数据业务方面的长久规划,也并不打算成立专门的大数据部门来拓展企业盈利边界。只有少部分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大数据业务部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增加了利润。还有一小部分企业虽然没有专门的大数据业务部门,但是有关于大数据业务的长久规划。在开展大数据业务的少部分企业中,大都普遍注重大数据业务的短期回报,一旦企业投入过多或者其一段时间的回报不及预期,企业就倾向于减少对大数据部门的业务投入或者撤销大数据部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本身又是非常复杂的,尽管有少部分的技术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但是大量的技术应用需要投入不少的时间和资金才能够被实现。一旦较复杂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实现,企业就可以极大增加自己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建设大数据资料库,提升企业的长久盈利能力。
3.2缺乏大数据应用技术投入
大数据业务的盈利能力是大多数传媒企业专注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的关键。如果大数据业务没有短期的盈利可能,企业就会丧失对拓展大数据业务的兴趣。融媒体背景下的传媒企业多数都在盈利周期短、资金成本低的大数据应用方面有所投入。但是在成本高昂、盈利周期偏长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方面,融媒体企业普遍缺乏投入意愿,对这些项目的投入落后于其他较容易的项目。很多企业对关于高成本、长周期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没有建设的意愿,也没有建设的计划。大多数融媒体企业,也没有在年度投资计划中,加入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内容,没有划拨一定预算用来建设基础的大数据数据库。缺乏对大数据应用技术的投入,短时期内并不会造成融媒体企业的竞争劣势,反而可能因为成本没有增加,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短期的利润增加带来的是企业长远竞争力的削弱。
3.3大数据业务收入不足
根据统计数据得知,大多数的融媒体企业并不以大数据业务的收入作为企业的主要盈利来源,大数据业务的经营也不在这些企业中占据主体地位。大数据业务甚至还没有重要到被企业列入到支出收入表格中,这充分说明大数据业务在融媒体企业的整体业务收入中占比过低,也说明大数据技术的利用程度在融媒体行业中相对不高。
4.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改革建议
4.1利用大数据技术拓展媒体内容
大数据技术可以被用来帮助传媒企业的媒体内容生产,利用大数据技术,融媒体平台可以搜集大量的网络信息和热点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理编辑、创造新的媒体内容,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媒体内容的传播。很多传媒企业都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便利内容的生产,将大数据资料库作为内容编辑的最大素材库。
4.2利用大数据技术改进媒体经营
大数据技术可以被用来改革融媒体的经营模式,使融媒体企业的经营更加便利于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大数据技术可以给用户送达符合其浏览偏好的特定信息,以客户为立足点重构信息内容,传播只针对特定客户的定制媒体内容。提升媒体经营的商业广告转化效率,提升客户群体对融媒体企业的接受度和忠诚度,实现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4]
4.3利用大数据技术服务社会大众
融媒体企业既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主体,也是大众服务的提供者,融媒体企业的产品有特殊的公共性质。业务范围内,并不占据企业的主要经营精力,因此相关的企业经营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大数据技术应用带来的企业利润。所以,笔者只能将大数据业务收入归入到数据业务收入之中,通过对数据业务收入的观察发现,融媒体企业的数据业务收入水平在随着时间尺度而不断增加。相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融媒体企业在未来会加大对大数据应用业务的资本投入,融媒体企业会随着利润占比的变化,提升企业中的大数据业务占比。表22020年部分融媒体企业营业状况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营业外收入东方网17.64亿元151.93%3530万元84.02%0.37亿元12.65%856.47万元北方网39265.11万元160.88%-870.32万元-32%-501.11万元-21.51%1504.32万元因此融媒体企业在注重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利润的同时,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自己服务社会大众的能力。当然,在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应该是主要服务于融媒体企业的自身业务发展。融媒体企业的大众服务不同于公共服务机构的无偿服务,其对大众服务的提供是有偿的。只是融媒体大众服务的有偿性通常不是通过用户的浏览来实现,其利润的获取通常是依靠广告商的广告投放、平台的销售提成等来实现。融媒体大众服务的有偿性是间接的。这种间接的有偿服务依赖于大众服务的水平高低,大众服务的水平越高,企业的盈利才越多。因此,提升企业服务大众的能力也就是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两者具有一致性。[5]
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带来传统媒体的大规模扩张,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融媒体企业的繁荣。抓住技术变革的时代红利,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增强融媒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和深入应用,变革了融媒体行业的竞争模式,使企业的内容生产和内容传播行为结合到一起,缩短了企业的盈利周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婷.我国传统媒体大数据应用热的冷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3):32-33+43.
[2]姜畅.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数字思维的转换与推进[J].中国传媒科技,2020(10):83-85.
[3]欧阳昕,张涛.融媒体时代传媒产业大数据运营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17(9):129-134.
[4]许辰铭.浅谈大数据分析在媒体行业中的应用[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8(1):74-79.
创办背景与定位
2009年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非常迅速的一年,据CNNIC数据统计,截至当年6月,中国网购用户规模已达8788万,由于具备低成本运营、方便快捷、降低库存等特点,电子商务成为企业抵抗经济周期影响的避风港,大幅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电子商务在经济寒冬中点燃了熊熊烈火,在支付瓶颈、物流体系、信用制度等障碍相继打破后,迎来了井喷式发展,但也遭遇了假货、信用体系、盈利模式等阻截。可以说电子商务在B2C、C2C、B2B三驾马车狂飙猛进之余,痛并快乐着。
面对电子商务行业快速蓬勃发展的现实情况,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于2010年4月24日联合创办了《天下网商》杂志,浙江天下网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于同年7月注册成立。两家投资主办单位,决定了《天下网商》既有传统媒体基因,又有新媒体基因,这两个基因使《天下网商》拥有先天优势。
发展初期主要以《天下网商》一本杂志为主,定位在面向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各大专业市场、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及关注中小企业生存成长与发展的品牌大企业。内容主要围绕商人话题、解答小企业难题的资讯、涵盖精选网货产品、品牌实力中小企业的采购进货信息,传递最新行情趋势、中小企业营销指南的电子商务致富秘籍。
《天下网商》还致力于做突破传统的全新媒体,打造电子商务的第一入口,全面开创强势传媒集团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2.0互动模式,服务中国4000多万民营小企业以及全球6300万网上小企业的生存、成长与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第一家代言小企业利益、关注民营资本发展、理解电子商务的商业期刊。在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和试验,《天下网商》逐渐形成以杂志出版发行为基础和以互联网运营为手段的发展路径。在积累行业声誉、扩大内容影响和打造媒体品牌的同时,具有电子商务特征的新媒体模式也已初具雏形。
发挥五大优势 搭建电子商务集群
《天下网商》的媒体发展路径基于多方面先天优势。
其一是数据优势。通过阿里巴巴千万用户体现的阿里指数能精准反映当下活跃经济区域、热门产品、供求信息等微观信号,并预测电子商务甚至中国经济总体走势等宏观趋势。《天下网商》作为阿里巴巴指数唯一官方平台,可以独家解读数据背后的现象反馈、趋势判断、行业特征及市场全局。
其次是互动优势。《天下网商》可联接线上线下,实现互动传播,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方面的优势,让线上线下的声音和力量,汇聚到同一个可控的灵活容器里,成为第一份网络商人的纸质微博。
其三是品牌优势。《天下网商》代言阿里巴巴千万企业的利益,通过精准的自我及读者定位,有效传播企业的声音,扩大自身影响力。
其四是渠道优势。《天下网商》以阿里巴巴平台为渠道,通过针对阿里巴巴平台4770多万用户,可以实现的线上发行和线下订阅,强调准确的有效读者定位。
其五是专业优势。在阿里巴巴超级电子商务平台上,观察、了解、服务企业成长,提供理论策略和实务经验,以成为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实战教科书、电子商务行业的解读者、网商群体的代言人为最终目标。
在此阶段,天下网商整合媒体资源发起“坐标中国”项目,组建“爱淘公益联盟”,带领数千中小企业、中小卖家在央视等各大媒体平台做品牌活动及公益慈善活动,发出中小企业的声音。
挑战与应对
然而在上述优势面前,《天下网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变化和未知的发展方向,让《天下网商》需要时刻感知和拥抱变化。
面对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触电,电子商务行业中逐渐出现一批对于行业运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有一定见解的职业电商经理人人群,这群人对于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作用,是未来电子商务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们不再满足于电商实操,而是开始关注企业战略、组织管理、商业模式,新商业思想是他们更关注的话题。《天下网商》看到了这部分读者增长的趋势和重要的价值,于是面向这类群体专门新创办了《天下网商·经理人》,这是一本专门办给电子商务管理者看的杂志。办刊两年,市场的大量好评,证明了《天下网商·经理人》的价值。
而后,为契合互联网时代扁平化的传播特征和多元化的受众阅读需求,公司在持续制作面向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的入口读物《天下网商》、面向专业电子商务高级从业者和管理层的《天下网商·经理人》之外,还顺应互联网以及移动端阅读习惯,创办了科技资讯站“i天下网商”(),成为与36氪等同一时间诞生的科技博客类资讯网站,凝聚了50多名电子商务各环节领域一线实战的企业主及管理者作为签约作者。“i天下网商”作为最具深度的电商知识新媒体平台在行业中享有盛誉。
2012年,为符合互联网社交化发展的大趋势,《天下网商》迅速成立了与读者紧密型电子商务社区“网商在线”(),在平台中与数十万用户达成良好互动,提供内容及得到反馈。随后,为顺应微博诞生之后人们碎片化阅读及快节奏阅读的习惯,“网商在线”研发以图表为表现形式的内容产品“天网视觉”,在微博上得到诸多媒体关注,且被人民网转发使用。去年底,紧跟电子商务大数据发展的趋势,且契合最具深度电商价值内容定位的产品“天网数据中心”诞生,制作以财务分析为主、运营分析为辅的数据分析解读内容,受到各类学术机构及媒体的引用转载,掀起探讨如何应用电商大数据的热潮。这些内容通过纸媒、PC端、移动终端等各种媒介形式传播,通过自营、合作推广、渠道合作等开放的机制规范传播,通过单向阅读、双向互动、多向参与等技术逻辑进行灵活传播。这是对传统媒体单一、封闭、僵硬传播方式的尝试性突破。
构筑内容与活动结合的立体式运营体系
《天下网商》除了利用优势扎实做杂志内容,不断紧跟趋势完善内容产品之外,始终在探索更符合自身的运营模式,来进一步挖掘内容传播和品牌影响力的剩余价值,探索媒体符合现代市场逻辑的发展路径。
举例而言,《天下网商》发挥电子商务内容制作发行的专业优势和品牌运营能力,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胆探索:开办了面向传统企业和初级人员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沙龙——“电子商务品牌训练营”;吸引内容平台所聚集的专家学者和业内资深人士,参加互联网创业和电子商务运营系列论坛——“把脉电商”;联合研究机构和投资机构,面向业内的创业型公司推出横跨北上广杭四地的商业模式选秀活动——“电商大爆炸”;依据自身内容平台和数据积累,按年度面向全网电子商务企业推出的权威网商评价体系和排名榜单——“彩富榜”;借助线下活动,横向切入各个传统细分行业,在突破内容局限的同时,为公司运营扩展广阔的经营空间,如组织举办2011年家居峰会、2012年鞋业峰会、2013年男装峰会等活动。
研发并运营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社交平台
如果说内容和活动联动是《天下网商》对于模式的初级探索,那研发且运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社交平台则是其未来进入新媒体时代的战略性布局,也是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处于《天下网商》新媒体业务核心的是网商在线,该平台以电子商务内容供给为基础,满足电子商务人群的资讯知识需求;以在线课程培训、会员交流分享、专家与学员互动为主体,满足电子商务人群的社交人脉需求;以电子商务实战平台为延展,打通电子商务人群从看内容、学知识、搭人脉到营销实操的整个链条。《天下网商》的杂志内容、培训课程、活动沙龙、技术数据、读者客户都通过注册会员沉淀到网商在线平台之上,会员之间通过数据通道能够实现互联网时代的资源共享和电子商务逻辑中的联合营销。作为网商在线的子站,“i天下网商”通过众包机制,突破传统媒体采编的体质局限,将国内的50多位顶尖的电商运营专家纳入天下网商的资源体系中来。目前,网商在线的注册会员数已经突破10万,会员的活跃度随着技术优化和数据分析的深入正在不断增强之中。藉此平台,《天下网商》希望能够摸索出新媒体的发展道路,也为其他传统媒体摸索一条有效可行的转型路径。
打造新媒体业务链条
新媒体发展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内容及技术,《天下网商》拥有电子商务专业记者团队近30人,拥有具行业影响力及实操能力和行业见解的一线专家作者50人,拥有长期探索电子商务产品的运营技术人员40人。可以说,《天下网商》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媒体内容制作为基础,以内容推广及互动为方式,以内容实践为效果,以品牌打造为目标的新媒体业务链条。
在这个链条上,“网商资讯”是塔基,为整个读者、会员、营销客户、品牌客户提供有价值的电子商务行业资讯,资讯通过纸媒、官网等多种途径到达用户;“培训论坛”是主干,为《天下网商》的会员和客户提供电子商务的互动社区,该平台以电商技巧培训和行业性网商论坛为方式,聚集电子商务的主要人群,增加会员之间、会员与天下网商之间的粘性;“营销实战”是核心,以“超优汇”为代表的实效营销平台,将电商资讯的理论化与网商互动的具体行为有机结合,为读者、会员、客户持续提供有营销价值的电子商务指导;“网商品牌”是塔尖,为网商群体量身定做电子商务平台之上的“品牌策略”。
从媒体属性上来看这个业务金字塔,塔基是以“媒体资讯”构成的,这是媒体的基本属性和根基,即内容制作,指向读者;第二层是以“会员体系和活动平台”构成的,这也是传统媒体常采取的活动营销和会员营销模式,指向粘性会员;第三层是以“实效营销和交易社区”构成,这是新媒体特点的集中体现,传统媒体无法解决的互动,与互联网媒体相比较所缺乏的社会化属性在这个层次得以显现,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采编之间、采编与网商之间、广告主与客户之间的隔阂被打破;第四层,即最高层,是以“电子商务4A品牌方案”构成的,《天下网商》已经尝试开始为网商群体和网货行业提供针对性的线上4A广告方案。
2012年4月24日,以“应势而变、因人而熠”为主题的腾讯智慧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这次峰会上,腾讯视频提出“优势整合,应势而变---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视频媒体变革”这一概念,受到广泛关注。
腾讯视频自2011年4月整合Web端和客户端上线以来,围绕“海量正版·精品原创”内容建设模式,不断对内容进行优化,目前已经覆盖超过90%的热门影视剧,同时,腾讯视频通过优质的运营模式,创造了32部大剧点播过亿的成绩。
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表示:“腾讯视频自从进入市场以来,一直呈现高速发展模式,通过不到一年的时间进入视频行业第一阵营,未来腾讯视频的投入力度会继续增强,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同腾讯各个平台之间的联系,顺应目前社会化趋势,对腾讯视频的社会化属性进行深度挖掘。”
强强联手打造变革基础
根据腾讯视频最新财报显示,腾讯IM用户已经超过7亿,QQ空间用户也超过5亿,腾讯微博也一跃成为中国用户最多的微博平台,腾讯网也依然占据着中国流量最大门户网站的位置。此外,腾讯朋友、QQ音乐等产品都属于业内的领先应用。正是有这些优质平台作为基础,腾讯才实现了打造“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的概念。
腾讯副总裁汤道生说过:“在以Twiter和Facebook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占据主流的今天,腾讯凭借腾讯微博和QQ空间成为中国惟一集二者特质于一体的公司。”而腾讯视频又是将微博和空间有利整合的最佳载体,这就为腾讯视频贴上了中国最具社会化媒体属性视频网站的标签。
在全平台资源的支持下,腾讯视频实现营销范围覆盖全网。除了对内打通全平台之外,腾讯视频与影视产品源头---电影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日益紧密。从入股华谊兄弟,到同英皇、小马奔腾、文化中国等影视上游产业巨头之间的深度合作,充分显示了腾讯视频覆盖影视全产业链的决心,也将腾讯视频的影响力从线上扩散到线下;同时,也使影视作品的营销价值获得显著提升,实现全景营销。
iSEE运营推动变革产生
腾讯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在全面满足网民在线需求的同时,通过各平台产品触达视频内容,有效形成体内循环,根据多平台优势,腾讯打造了独有的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理念,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立体触达”、“享受型体验”、“二次传播”有效形成了视频内容的传播闭环,实现了视频内容的成倍曝光,也更进一步将商业价值最大化。
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战略具体体现在腾讯视频依据对腾讯海量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以及腾讯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对人群的细分,有效提升用户对内容的偏好,同时依托腾讯独有的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将视频内容最大限度地主动推送到用户眼前,再通过丰富的内容及引领业界的高清、流畅新标准带给用户非同凡响的享受型体验,最后使用户通过QQIM、Qzone、微博等强大的SNS平台将视频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形成巨大的几何传播效应。
在此基础上,腾讯视频逐渐显现出网络视频资讯化、视频消费随机化和视频内容互动化三大特性,使腾讯视频的用户成为广告主的客户。
在“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战略的支撑下,视频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随意,通过技术革新彻底解放了视频运营,让用户在各个使用场景下观看视频,同样使用户在从事各种网络活动时能够接触视频,结合互动行为,最终腾讯视频提供的不单单是广告,更是有价值的商业信息。
在艾瑞最新公布的覆盖用户数Top10的电视剧中,腾讯视频有7部播放量第一,其中排名第一、第二的《宫锁珠帘》、《北京爱情故事》均是腾讯视频独家版权电视剧,这与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战略密不可分。
业内人士表明:“在传统媒体向社会化媒体转变的趋势下,营销模式也与过去大相径庭。腾讯视频对腾讯其他具备社会化媒体属性的充分运用让腾讯视频的营销价值获得显著提升,通过与腾讯微博和QQ空间的联动,让腾讯视频成为业内最具互动性和社交性的视频网站,从而形成以视频为源头,微博和QQ空间为主要载体的关系链营销,极大地增强了腾讯视频的营销价值”
个性化产品应“变”而生
艾瑞推出的《iVideoTracker视频网站用户行为分析报告》指出,如今网络视频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服务。Netflix公司CEOReedHastings不久前也表示,Web3.0将是全网视频的时代。
凭借腾讯网七年媒体资源积累,集合专业电视人才引入3000平方米演播群,腾讯视频的媒体属性愈发强劲,在这个平台上出品的作品质量也正在向传统媒体靠拢甚至出现赶超之势。以腾讯视频出品的栏目《阿雅幸福女人》为例:每集播放量超过1000万,从覆盖人数来看影响力与电视台相当。
同时,在这次峰会上,腾讯视频还宣布全新产品个人中心即将面世。凭借腾讯13年的数据积累,对洞悉用户行为轨迹的深度洞悉以及偏好的准确分析,实现视频内容智能推送。为用户提供特色服务,13年可持续好友关系链带来的全新分享模式也成为个人中心的一大亮点。
另外,这次腾讯视频以合作共赢为基础,推出“腾讯视频V+平台”,即腾讯视频开放平台。据悉,“腾讯视频V+平台”从内容接入、内容展现/播放和分享收益三个方面向视频制作单位提供服务,让更多的视频作品通过腾讯视频这个平台展现出来,同时又能获得一定收益。
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表示:“视频行业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在内容严重同质化的背景下,打造个性化产品和差异化运营模式,成为视频网站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任务之一。这次推出个人中心就是腾讯视频今年推出的重要产品,腾讯视频希望通过这个全新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而V+平台则是希望能够通过腾讯视频建立一条商业价值链条,打通腾讯视频同视频制作单位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腾讯视频的V+平台,与所有内容和所有行业价值链上下游开创出崭新的中国互联网视频的未来,同时迎接腾讯全新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本报在今年上半年采访了多家报社,共同探讨网络和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和机遇。客观地看,多家报社希望借助网络和新媒体发展业务,但见效甚微,为什么?
先看大洋彼岸的信息。自从新媒体迅速崛起之后,传统平面媒体视之为“灵丹妙药”,迅速在社交网络如Twitter、Facebook上建立账号,同时在自家网站开辟视频等多种产品。这种后果是,记者苦不堪言,既要在平面媒体写稿,又要在网站即时消息,还要成为多面
手。
从平面媒体尤其是行业平面媒体的发展看,现在正呈现出三种趋势,即服务化、产品化和技术化。
服务化是解决平面媒体定位的问题,就是媒体办给谁看、内容怎么服务读者和广告主。尽管遭受新媒体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平面媒体不会消亡,最后会成为固定人群的读本。平面媒体的核心是深度阅读,所以出版人必须要了解出版物服务于哪类人群,他们的教育背景、收入情况和阅读偏好是什么,必须要考虑内容、版式、语言风格等诸多细节,然后根据定位调整内部组织架构,以适应出版流程。除了平面媒体之外,报社在尝试新媒体的过程中,也必须了解各个载体服务于什么样的用户。用一些直白的话来说,服务化的根本问题是:出版物要赚谁的钱?围绕这个目标,再设置一系列的体系组织和产品。
产品化的思路是将媒体当作一个产品运营。在这个运营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各个产品载体的特性。平媒、网站、移动互联、手机终端等载体的特性完全不同,每个载体面对的读者群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出版人在运维产品时充分考虑各个产品的特性,根据产品的差异化设置内容、投入力量。更需要打通各个产品之间的信息流,在机构设置中做到优势互补,了解报社立足的盈利产品。既要稳固现有盈利产品优势,也要逐步拓展新媒体的业务。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不同媒体的属性办事,不能以平媒的思路做网站——这也是大多数平媒的网站运营都不理想的原因。
【关键词】传媒上市 融资
一、必然的诞生:媒介上市的滥觞
1、媒介上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新兴文化产业的强势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其从业人员已经超出以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演艺等构成的传统文化产业部门近一倍,创造的价值也已接近。可以预见,如果文化体制改革在短期内没有较大的突破,增量资本将可能越来越向新兴文化产业领域集中,传统文化产业领域将被边缘化。
(2)国外媒体给予的压力
传媒行业是一个具有较高的资本门槛和规模效应的行业,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传媒发展已普遍趋向于大资本、大融合的跨媒体集团模式。面对国外媒体的强大压力,我们的媒体要保持优良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就必须借助于资本的力量迅速做大做强,而进入资本市场显然是最佳的选择。
(3)传媒自身的特点
传媒业是一个高技术、重装备的行业,在国家投入很少和自身经营有限的情况下,要发展,尤其感到资金的紧缺。目前传媒业的资金来源基本还是在自身经营的圈子里。媒介自身的所谓“产业经营”部分,还是以相对单一的广告、发行为主。媒介普遍缺乏资金,感到紧缺的占82%。另外,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传媒业,重新整合和不断扩张,是生存的必由之路,这都需要启动资金和后续资金的支持。
传媒业属于广义的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传媒业也要通过产业化发展,提高效率、效益和国际竞争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逐渐实行企业化管理,走向市场,采用产业运作方式,构建产业组织的高级形态――传媒集团。这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进程,现在还需要使整个传媒业的环境、机构和行为,尽可能符合、利用产业发展的规律。
(4)媒介上市已具备条件
解决媒介资金的问题,无非三条路:是否可以与非媒介企业联营,从行业外获得资金;是否可以允许媒介以上市公司的身份,获得社会资金;是否可以从行业内或行业外的国际大资本那里获得资金。而当时的具体条件如下:
第一,资本对于中国传媒并不可怕。政府的顾虑是资本是否会干扰乃至蜕变传媒的方向,但是事实证明传媒的经营和传播是可以分开的。现行的法律、政策既然能够调节两者的矛盾,同样也能够在传媒利用业外资本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避免它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第二,中国传媒业的改革已经为接纳社会资本作好了准备。各家报业集团、广播电视集团的成立,虽然和最初设想的传媒集团化有相当的距离,但至少为了规模经营的需要,集团大都已经实行了资产重组,将经营性资产予以集中管理和经营,并且正在进行经营性资产同业外资本合作的各种试探。
第三,中国限制业外资本进入传媒的禁止性规范的位阶是比较低的,这就意味着它的调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入世”后,进一步调整有关法规、政策,扩大传媒业向外资开放的领域成为一种趋势。
2、媒介上市的发端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上市融资的资本运营方式的第一家传媒企业是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5月,1994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文化类上市公司。资本经营给东方明珠注入新的超常的活力。该公司原注册资本为4.1亿元,经两次增资扩股后达到6.4亿元,至2000年6月,总资产已达36亿元,如今更是取得让人翘首的业绩。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传媒与证券资本的结合日渐增多,如电广传媒、赛迪传媒、歌华有线、瑞博传媒等等。从2002年开始,一些著名的国外电视集团开始与国内的电视媒体合作,制作和交换电视节目,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2002年12月19日,新闻集团与湖南广播电视集团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电视市场,不仅改变了我国电视市场的资本结构,而且提高了我国电视的产业化水平。
目前我国媒体进入资本市场的形式:
一为“直接上市”,如湖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出身的中国第一支媒体股“电广传媒”上市之初就成为证券市场的一匹黑马,备受瞩目。
二是“媒体与上市公司合作”,上市公司出资金,合作媒体出资源。如隶属上海广电局的“东方明珠”,它以巨额资金购买上海东方电视台的部分广告权,期限50年。
三是媒体通过间接收购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如成都商报间接控股四川电器。
二、媒介上市的困惑
为了避免传媒核心业务与试图进入证券市场的经营性业务混为一体,在审批时遇到限制,传媒通常需要先成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将经营性业务注入这家企业,将企业与传媒的核心业务严格分开。传媒注入股份公司的资产一般是边缘性资产,当然必须是盈利性资产。
而目前中国电视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呈现出的特点是间接融资比例高,直接融资比例低;债务性融资比例高,资本性融资比例低。这使得媒介资本的运营出现很多尴尬的局面。
1、间接融资比例高,直接融资比例低
由于广电业不允许外部资本进入,但是电信业可以进入,于是很多广电业单位通常先建立一个公司,将经营部分划出去,例如湖南广电传媒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从广电部门划出去而建立的公司。它招股6000万股,用于本省有限电视网络的项目;北京歌华有限电视网络股份公司公开招股8000万股,投资北京市有线广播电视的光缆工程。
2、债务性融资比例高,资本性融资比例低
(1)以债务性融资为例的分析
2004年9月,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以股抵债方案,目的是为了解决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而又无法偿还的问题。据说,这是我国金融工具的一次创新,因为以股抵债被认为是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次优方案,而且还被认为是现实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其实,无论是债转股,还是以股抵债,都是公司为了躲避债务责任而作出的一种选择。所谓以股抵债,指的是“上市公司以其控股股东侵占的资金作为对价,冲减控股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被冲减的股份依法注销”。
无论是以股抵债还是债转股,都是对既有契约关系的一种损害,都是债务人躲避债务责任的一种选择。如果政府和理论界都只是从正面宣传报道,不把有损契约关系的一面当作一回事,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就不可能建立起来。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件大事。
(2)债务性融资的实质
以股抵债的制度安排不是一种帕累托最优。湖南广播电视产业中心是大赢家,它不仅有效地解除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和保住了控股股东地位,而且尚能从上市公司的股票升值中得到好处。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因为股本规模和资产规模缩小,其赢利能力和资产质量见高,但这不是经营效绩的实际上升,只要作为分母的资产规模变小,也就能使赢利能力提高。
三、如何变成奔马:困惑中谋求出路
随着多种形式的资本进入电视市场,不仅增强了电视产业自身的活力,还促使电视信息渠道更加多元化,所有权出现了不同格局。与此同时,还有可能在电视产业的人才策略、经营理念上也会产生大的变化,促进整个电视产业的发展。有远见的外部资本要进入传媒,不仅仅是为了广告、发行的盈利,而是要借助传媒这个概念在资本市场上先声夺人,占领制高点。在中国,传媒是比西方国家的传媒更有暴利可图的领域。中国传媒从依赖财政拨款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靠在广告和发行市场自我积累求得发展,这只能实现算术级数的增长;而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借用社会力量,就有可能实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1、明晰的产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传媒资本运营的顺利进行创造先决条件。
如果组织或操作一个新体制的成本小于其潜在收益,就可以发生体制创新。可以说,我们传媒业过去改革,基本上只是在原有体制框架内的改进,运行层面的改良、改善、优化。到现在,原有体制的潜力已经挖掘得比较充足了,再要有大的跃升,就需要通过体制的突破来解放生产力了,现在进行的企业化转制和政事、政企的分开,就属于这种突破。
明晰的产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为传媒资本运营的顺利进行创造先决条件,也是上市传媒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内部决定性因素。
2、较为健全的政策、法律和制度环境,为传媒资本运营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和便利条件。
在一个完善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撑下,通过不断完善市场,能够进一步促使传媒的发展。
当前我国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应抓紧制定和完善传媒法律法规等相关法律制度,加快传媒体制改革,为传媒资本运营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环境。应当将传媒资本运营与传媒科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明确传媒资本运营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做好传媒资本运营的风险控制。
3、党管媒体的新突破
在国内传媒业发生深刻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争取上市,将是媒体运营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在目前媒体上市中内容编审与经营性资产分离、媒体集团本身占有控股权的前提下,媒体上市既能够实现国内主流媒体的做大做强,也能够实现媒体的喉舌性质不变,正确的导向不变。
我们党管媒体,不只是要管住,更不是要管死,而是要管出更大、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让媒体充分、全面地配合党的执政使命的履行,执政任务的完成。
在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法治和基本政策的框架内,才能够有效地收回投资并大大增值。在广电领域,制播分离的市场化运作,实际上将政治风险经济化了,因为任何政治不合格的节目必然要在经济上付出代价。也就是说,媒介资本的运作应该是安全的,这一安全性是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实现。
新闻传媒有基本的两大属性,既有政治性,新闻的终审权和舆论的引导权是任何金钱所不能置换的;同时还有它的产业属性,媒体的广告经营、信息传输、影视制作等都可以从新闻中剥离出来,通过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以求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枫,《中国电视传媒资本运营》(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