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劳动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将劳动部劳培司字〔1995〕26号《关于技工学校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有关技工学校校历的规定不变。
附件: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关于技工学校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通知(1995年4月10日 劳培司字〔1995〕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现将技工学校施行每周五天工作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校园礼貌离我们只有几步之遥!在劳动周期间,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不爱护校园卫生那些种种陋习给别人带来的不便,对这种不礼貌的行为深恶痛绝。并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学校的美丽,劳动周是我们就应做的贡献。度过难忘的一周后,我们的收获也是同样的难忘!
3、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一切完美东西的源泉。学校每年安排学生在学生进行劳动,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自身潜力与素质。经过这次实践,我们学到的不仅仅仅是劳动方法,更是为人处事之道,团结就是力量!同学们累着并快乐着,经历过越多,理解的就越多,就长大一点。
4、透过劳动实践周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更增强我班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让我们懂得了就应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劳动。并把这种观念和思想带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构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作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劳动周已经结束了,短短几日的劳动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是远远没法比的,我们不能就此停住脚步,我们会把劳动当成一项长期的、必需的、自发性的任务和要求,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不仅仅要在学习上刻苦钻研,更就应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争当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真正做一个无愧于父母、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人!
5、在这忙碌而充实的七天里,我们学会了很多,劳动不仅仅创造了美,也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它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务必持之以恒,从自己做起。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亦如此。任何一个良好习惯、行为的构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劳动中我们增近了对彼此间的认识,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水滴石穿。让我们把朝气,活力,热情洒满校园,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小红帽,文明风》。
我职校,环境好,论功劳,小红帽。站好岗,责任到,听安排,求高效。帮科室,发资料,理卫生,无死角。迎来宾,遇老师,鞠个躬,问声好,讲团结,促友谊,凝聚力,少不了,炼能力,修德行,同实践,共提高,校风正,校园美,我努力,我骄傲!
亲爱的朋友,也许我刚才朗诵的《小红帽三字经》您没有听过,但是我相信,只要您做客我们丁蜀职中,我们小红帽得体文雅的礼仪、热情周到的服务还有我们打理的整洁秀美的校园,一定会在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的,我们是小红帽,我们是自我成长的尝试者!是的,我们是小红帽,我们是校园自主管理的实践者!是的,我们是小红帽,我们是校园文明之风的引领者!
戴上了小红帽,我们增强了基本的生存素养。古人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许你看到我们的劳动工具很简单,可是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却又很不简单,眼到、心到、手到、细心、肯干,一个都不能少。我想,学会了打扫是锻炼基本的生存能力的第一步。由小到大,打扫班级,打扫学校,最终到打理企业,也许,今天的小红帽,就是未来的企业家!
戴上了小红帽,我们更深刻地体验着尊重精神。美丽的校园里,一种互相尊重的风气正在慢慢形成,就像一朵花在慢慢地绽放!你看,遇见了来宾热情问候;遇见了老师鞠躬问好。每一次,都收获来宾和老师赞许的点头和赞扬的微笑。这不是很美好吗?礼仪小步,修养一大步。一个文明的好公民不是正在潜移默化的成长么?
戴上了小红帽。我们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律多么重要。我劳动了一周以后,暗暗发誓,以后一定不再到处乱扔垃圾了。因为我深深地明白,校园的整洁需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其实,何止是校园,走上了社会,你又怎能随意践踏别人的劳动?校园中多一份自律意识,社会上岂不是就多一份公德之心?
戴上了小红帽,我们更加珍视团结的力量。我总是难以忘记,在劳动中,总有许多同学完成自己的岗位任务后,主动帮助其他区域的同学完成工作,环境优美的校园就是这样炼成的。是的,这不就是团队精神么?今天的企业,不都需要具有团队精神的人么?感谢小红帽,让我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有光芒。
最后,我愿意再一次朗诵小红帽三字经,以此感谢它带给我的不一样的成长和成功。
关键词:民族农村高中生;德育;教育策略
我校位于甘肃西南境内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所民族地区的农村高中,州内居住着回、东乡、保安、撒拉、藏等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高中生18136人,占高中生总数的47.99%(2016年数据),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山区,经济文化欠发达,交通不便利,信息闭塞;人们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外出打工者居多,对子女监管力度不够,普遍存在重成绩轻德育的思想,形成以升学为主的家庭教育核心,很多家长依赖学校教育,把德育完全推给学校。在这种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德育实践活动形式化、模式化,以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若无老师的指导管理和约束,学生就失去自律能力,德育并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德育工作缺乏长效性,百年树人是一个长期重复的工作,很多时候老师在几次说教之后就失去耐心,没有长期帮扶教化的措施,德育工作并没有落在实处。针对以上客观存在的原因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认识到民族地区的德育工作不仅重要,还有特殊性,近年来我校提出了“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德育”的办学思路,依据“崇德砺志,笃学尚行”的校训,将德育工作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经探索尝试,在德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校园四季文化活动育人
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地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校举办校园四季文化活动,将四季变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四季校园文化活动。
1.“春之潮”师生运动会,每年春季举行的运动会有多种竞技项目,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体质,又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增进了各民族同学间的感情,加强了团结友爱合作协作的精神。
2.“夏之彩”师生摄影展,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将家乡的山水草木,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用摄影作品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也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能力。
3.“秋之韵”文艺汇演,国庆期间举办大型文艺汇演,民族舞蹈和歌曲、武术相声等节目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加强班级凝聚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4.“冬之美”师生书画展,展出传统的书法绘画作品外,也有少数民族同学的阿文、藏文书法作品,民族特色的手工作品如刺绣荷包、鞋垫、泥塑等,锻炼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潜心专注的品质,也能提高文化素养。
二、社会实践活动育人
针对现在的学生意志薄弱、吃苦精神不足的情况,学校组织“野外拉练,走近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挑战极限、勇往直前的信念。同时了解沿途民俗风景,学生感受多民族聚居和谐安宁的景象,增进了同学间、师生间的感情。春季带领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让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
三、勞动锻炼育人
学校定期轮流给各班安排劳动课,在校园内翻地、种花、拔草、修剪树木、清扫积雪,给校园内树木制作介绍牌等一系列劳动。美化了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树立劳动创造美的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四、法制育人
为了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做懂法守法的公民,学校定期举行法制报告会,联系民警做说法教育,让学生能自我约束、自尊自爱;国际禁毒日宣传的危害,开展“拒绝,珍爱生命”签名活动,牢记绝不能沾染的警诫;还召开防综治大会,进行防震消防等安全演练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生活。
五、心理辅导、励志演讲等活动育人
我校多次邀请知名心理学专家翟召博对师生做心理辅导报告,对有需求的学生展开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调整心态,健康成长。同时也请来励志演说家罗帅磊、邢梁对学生和家长做感恩励志报告,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树立奋斗目标。在学生和家长的互动交流中,增进了感情,拉近了距离,认识到对父母给予的爱要感恩回馈。
六、常规活动育人
每周一师生列队升国旗仪式,安排学生在国旗下演讲;每周更新黑板报;每天的校园之声广播;每学期编辑印发校刊《星河》;每学期评选“最美班级和最美宿舍”;每年秋季的高一新生军训等一系列活动,弘扬爱国精神,传递正能量,全方位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活动为主体的育人方式是德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成长,这是一条值得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梁坤.浅析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3(28).
二年级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一】在新的课改要求中,加大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要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通过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灵活运用。结合新要求,我校初二年级在开学初,精心设计,组织实施了由数学、地理、生物、美术、计算机、综合实践活动六个备课组设计的以“探索新校园”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综合了六门学科,内容丰富,视角多样,有效的将各科知识进行了有机融合。在年级组和学科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全年级学生参加了实践活动。经过班级展示初选,1月15日,初二年级举行了题为“寓学于行促成长”展示活动,十一个优秀课题组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李梅主任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效果给予好评,并结合新的中高考形式,给学生提出“生活即学习,学习为生活”的要求。
展示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校园主人的作用,为了能尽快熟悉校园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在对活动时间进行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测量了校园主要建筑物的尺寸,并绘制了校园平面图,对校园建筑设施有了整体认识,并对活动过程进行了反思。还有同学希望能为家长等其他社会人员了解校园提供帮助,他们绘制了校园平面图并从高效率游览校园和参观教学设施两个角度设计了两条校园游览路线。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利用文献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亲手绘制校园平面图,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还学会了如何辨别方向,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有活动小组关注校园安全,他们将视角落到到面对火灾等情况自救和逃生问题,他们重点研究校园安全设施并在绘制的校园平面图突出设计了火灾、赈灾等情况下的自救和逃生路线。
此外,同学们还运用数学知识画出了校园的主要建筑分布图,设计了问卷,并从自身角度为校园改建提出建议。
同学们从自己在校园的日常生活入手进行多元化调查研究,比如关注课间操,他们发现课间操跑步后,同学们回到教室的时间总在第三节课上课铃响了之后,影响第三节课上课,于是,他们提出对课间操跑步速度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不停留在表象,而是有充分的数据支撑。他们不仅仅测量了同学们课间操跑步的速度,还与体育中考满分要求的跑步速度相比较,得出“同学们现在课间操跑步速度慢于中考满分跑步速度”的结论,并进一步设计了体育老师在督促学生跑步时站位的方案,以便有效提高同学们课间操跑步的速度……
每个课题组成果展示后,学科老师都对课题组进行了点评。鼓励、赞扬不绝于耳,同时也对学生展示中表现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为同学延续性研究指出方向。
二年级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二】开学初,为了美化教室,小朋友们纷纷带绿色植物放在班级的窗台上、书柜上、走廊。下课后,发现孩子们对自己所带的绿色盆栽充满了好奇,只要一下课就会围到花盆前,议论纷纷,说说它的名字,几天浇一次水,这两天有什么变化……另外,虽然我们属于城区小学,但周围环境却同乡村,孩子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家长也能指导,而且老师小时侯也是在农村长大,研究条件比较优越,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亲自参与绿色种植活动呢?于是,就确立了“绿色小种植”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这样体现了现在的教育理念——环保教育,还可以借机美化室内环境。
我们让所有小朋友一起动手,用废弃的酸奶盒、雪碧瓶或精美的花盆亲自种植绿色植物,同时学生管理自己的种植物,给他们浇水、施肥,然后通过观察,写观察日记,写观察记录,最终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种植中体验种植的乐趣,知道劳动的不易,劳动人民最光荣,并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活动开展了近一学期了,结合学期初制定的活动计划,现将我们的具体活动过程作一个总结。
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废弃的酸奶瓶、雪碧瓶或精美的小花盆,并装上泥土,贴上标签,没有贴的老师帮忙贴上,然后整齐地排放在班级外的走廊上。下午班队活动课上,首先让学生们自己给泥土浇了水,然后让一组一组的学生拿出准备的大蒜和青菜籽,最后亲自指导学生如何种在盆子里。学生们小心翼翼、专心致志地种植着。在他们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惊奇,看到了欢笑。当学生们亲自种下大蒜和葱后,我又教给学生们一些护理种植角的方法,以及一些观察记录的方法。首先,我让孩子们做下面的三件事:1.每天来校后去看一看自己种的和别人的大蒜、青菜;2.定期给自己的大蒜、葱浇水;3.及时观察,及时写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接着,我在班上给学生们演示如何记观察记录,如何写观察日记,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每天早晨来校后观察,课间观察,放学前浇水,回去后写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两个月后,孩子们种植的大蒜长出了嫩绿的蒜叶。与此同时,我们的孩子也通过观察和记录积累了许多的资料。记录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可爱的一面。有的用画画出了蒜的,有的用简短的几句话写出了蒜、青菜的生长过程,虽然只有简短的一些话,却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用心。孩子们人人参与种植活动,在种植中体验到了快乐。
一、发展教师
1.新教师——青蓝结对,帮助成长。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老教师,以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徒弟听师傅的课,师傅听徒弟的课,促进课堂更好的开展。师傅还从教育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对徒弟给予指导,让每一位新教师先“入格”再“入门”争取早日“入道”。
2.青年教师——明晰目标,以赛促培。为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搭建学习平台(同课异构)、实践平台(试讲课、汇报课)、研讨平台(说课、评课)、展示的平台(课堂大讲赛、思政课大赛),让青年教师能够成长得更好,成长得更快。
3.经验教师——分类推荐,经验共享。为更加有效地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教学一线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教学特色展示活动。使教师们互相学习,进一步形成、完善和升华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校长——深入一线,引领发展
校长经常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生态课堂”,交流激发学生思维碰撞进行深度学习。参与教研,增设周二、周四特色教研活动;钢笔字、简笔画、读书交流会、专业课研讨会、文学常识大赛等,全方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
二、培养学生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搞好教育工作的同时,主抓课堂教学,开设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一)趣味活动多样化
学生定期可参加各类趣味活动:语文学科的汉字听写、成语大赛、诗词大赛、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大比拼、珠心算比赛、数独大赛;英语学科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等;综合学科的综合知识竞赛、校园歌手大赛、运动会、合唱赛等,可谓玩中学,学中乐。
(二)推进科技教育
1.科普知识宣传:“国旗下讲话”传“科普”;主题班会,议“科普”;校报专设,学“科普”。
2.举办科技节。
3.巧抓季节,实践探索
春季:组织学生去识别农作物,观察、了解大自然,丰富学生的农科生活。秋季:开展植物标本收集大赛,让学生了解多种植物,培养科学素养。
4.科技大篷车进校园
后期将引进“科技大篷车”,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板和展品,提高师生的科技认识层面。
(三)研学旅行
组织学生进行远足,领略本地风土民情;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科技园、动物园等,开阔视野,激发求知欲。
(四)劳动教育
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
2.加强引导,重视劳动。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同时,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重视评价,让他们自觉劳动。
①学生自评。②学生互评③家长参与评价④教师评价。
在新的时期,随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勤工俭学工作承载的功能和使命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聚财育人必然向服务育人转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各种教育资源全方位配合。以开辟多种育人场所为主要任务的勤工俭学工作已成为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勤工俭学成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此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勤工俭学在为广大农村地区师生提供服务和保障,为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提供资助,为寄宿学生提供蔬菜副食等生活必需品,推动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等诸多方面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必须在长期坚持的前提下,坚定不移予以完善创新、发展提升”的工作方针,按照省教育厅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新时期勤工俭学工作的新要求,对全市勤工俭学资源配置和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确定了“坚持现代教育思维、本土化举措,创新发展机制,丰富工作方式,全面提升勤工俭学工作水平”的工作思路。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玉溪常态性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中小学共有317所,覆盖面达到50%;全市共有勤工俭学基地460个,占地1 746亩,接纳学生参加劳动基地数225个,接纳学生劳动实践226 383人次,从业人员9 142人,其中,教职工1 239人;2015年全市勤工俭学总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3 187万元,总收益1 539万元,勤工俭学收入用于资助贫困学生195万元,改善办学条件874万元,改善师生生活203万元,其他支出267万元。形成了“规模适宜、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分类发展模式,开创了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崭新空间。
二、构建新机制,开创勤工俭学工作新局面
一是加强对勤工俭学工作的组织领导。自2015年以来,玉溪市建立了由教育、发改、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科技、工商、税务等部门参与的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研究勤工俭学工作中的问题。制定下发了《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勤工俭学工作的意见》。为了构建和打造常态化的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机制,争取到每年不低于250万元的市级预算资金,专项用于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联席会议各有关部门在政策、用地、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支持勤工俭学工作,帮助解决勤工俭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勤工俭学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了工作的合力。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将勤工俭学工作纳入县(区)教育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将勤工俭学工作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二是加强勤工俭学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针对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机构和队伍一度弱化的现实,玉溪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勤工俭学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县(区)教育局必须严格按照省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勤工俭学常态化管理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目前,玉溪市已构建起了由市教育局条件装备站,县(区)勤工俭学办公室或电教、教仪站、学生资助中心为主线的勤工俭学管理机构,要求每个县(区)至少配备1名全职人员专职管理勤工俭学工作,学校则要求由总务处牵头建立勤工俭学项目办公室。与此同时,市教育局进一步强化了对各县(区)的工作督导和指导服务,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强化对勤工俭学基地建设与成果呈现的绩效评价,专项开展勤工俭学专干和辅导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素质好、懂教学、善管理的勤工俭学专业工作队伍,并且从评先选优、职称晋升等方面要求与教师一视同仁,努力消除勤工俭学工作的边缘地位。
三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分配管理。勤工俭学工作在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在管理上也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在于其社会实践性和经济活动属性。为此,勤工俭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完善与落实劳动实践教育与基地建设、学校消费体系构建、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近年来,玉溪市一盘棋要求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运行必须落实“八个有”目标,即有专人负责、有发展规划、有规章制度和安全制度、有教学计划和教材、有管理教师、有学生劳动记录、有考核成绩、有成果展示,确保了工作的常态化运行。在经费管理上,玉溪市严格按照《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财务管理办法》,做好会计核算,管好用好资金。坚决杜绝了下创收指标、摊派、乱收费等行为的发生,勤工俭学的物质成果除学校和实践场所必须开支外,全部用于师生生活,重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确保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非赢利性和勤工俭学的公益性。
三、实践新举措,拓展勤工俭学活动新内涵
几年来,玉溪坚持“因时而动、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分类发展”的原则,大力倡导全员创新,宣传和动员广大师生为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活动,创新建设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形成了城区、坝区、山区各不相同,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各具特色的勤工俭学活动模式。在开展实施勤工俭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与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勤工俭学不同于学校的其他活动,要求必须建立实践的场所和基地。近年来,玉溪市的勤工俭学工作首先把基地和场所建设放在了首要的位置,采取划拨、调剂、征用、租赁、校企合作以及改造利用闲置校园、校舍等方式落实勤工俭学基地。与此同时,积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拓展勤工俭学基地,采取校企合作、定点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劳动实践基地等方式。在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上,玉溪市没有机械执行相关标准,而是采取因地制宜、大中小适度的策略,城市学校用地紧张,提倡建设“精致型”迷你基地,开展体验性教育活动;用地相对宽裕的农村学校倡导建设“规模型”综合基地,开展教育性和经济性结合的农业生产活动;具备师资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则按照产教融合的方式,将勤工俭学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建设学生实训基地。按照规划,全市将力争在2018年以县(区)为单位实现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用地小学不少于3亩,中学不少于8亩或者是中学生均不少于10平方米、小学生均不少于8平方米的目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都有勤工俭学生产实践基地,创建一批省级、市级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
二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有了基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要深入研究“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新时期的勤工俭学工作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与时俱进,切实体现时代特征。为此,玉溪市的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强调时代元素与创新元素的融合,力求实现现代育人功能最大化。红塔区高仓龙树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学校师生员工在校园内外开垦了6亩左右的土地,形成了果园、蔬菜园和养殖园“三园”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坦率地说,这是一个毫不起眼的项目。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山区学校,就是这样的一个基地,从2012年开始却3次获得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的一、二等奖。秘诀在哪里?我们从他们的《让青少年与学农零距离接触》《蔬菜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辣椒专项套种体验实践活动》这3个项目名称就可以窥见一斑。澄江二中早年投入资金建立了校办制药厂,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发出了以“仙湖愈肝片”为主的中成药剂13种,早在1999年就获得了云南省滇卫药准字〔1999〕第003578号批文,进行了生产销售,知识产权价值突破了上百万元。在此基础上,不断持续地创新,开发出了“天胡荽愈肝片”,成功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文,利用知识产权创造了玉溪勤工俭学工作的新高度。
三是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劳动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实现勤工俭学实践活动课程化、推进课程改革的拓展和延伸是玉溪市做出的尝试和探索。玉溪市倡导《科学》和《劳动技术》课程必须与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充分融合,在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过程中,以“孩子喜欢、家长拥护”作为标准,将课程生动再现、情景再现,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和实践中完成课程的学习。例如,玉溪一小把勤工俭学实践活动与学校的课程体系相互统一融合起来,把种植课程纳入课程进行管理,做到实践活动课程进课表,小小的校园农庄承载了语文、数学、美术、科学、品德等学科的教学任务,促使勤工俭学活动育人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一、从管理入手,有章可循
成功的组织和管理是事情成功的一半。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校园苗木经济,对于绿化、美化校园,改善师生工作、学习条件,增强环境育人的拓展性和渗透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这个意义,学校应该专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学校校园经济领导组织。校长亲自筹划,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分关把口,学校指派劳技教师具体靠上,以实效性、教育性为原则,把校园经济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作为一项重要的常务工作来抓,并抓出实效。
二、强化日常管理,注重实效
抓好校园经济管理的同时,要注重和校园的美化、绿化相结合,以及和对学生的管理教育相结合。
1.规划苗木发展蓝图,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园土地。确保校园苗木经济合理、高效发展,在学校主道路、操场边、围墙旁、小花园等地方分别规划出风景苗木带和绿化苗木带。同时,在校园闲置土地处设立多处经济苗木培育区,如百日红培育区和法桐培育区等。
2.充分利用基地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学校的基地建设首先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实际操作场所,以促进其自主学习,自由发展。学校要进一步充分利用基地,购进优良苗木品种,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栽培和扦插,达到育人第一的原则。各班组成兴趣小组,成为兴趣活动的排头兵,带领全班定期活动。为使学校校园经济呈良性发展,需制订苗木基地责任班级责任制、苗木基地管理检查评比制度等苗木管理系列制度,并重抓落实,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求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育人效益的最佳结合。
3.抓好校园苗木经济管理。为此,一方面,学校要聘请附近有经验的苗木技术人员作为学校苗木管理的技术指导,选派懂管理、有技术的教师作为学校苗木管理人员,根据季节、树种的不同,适时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为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学校把校园内苗木划区,并分配到各个年级,确定责任班级,让学生成为学校苗木管理的主体,在学校苗木管理人员和校外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负责苗木的除草、施肥、浇水等工作,从而形成了学校、校外、班级多级管理模式。
三、加强教育,育人为本
学校应把校园苗木经济与对学生的管理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效果。
首先,要组织教师把校园苗木管理开发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编写成劳动教育教材,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指导教师有教学计划、教案,并指导学生的实际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运用大量书本知识,而书本知识又可在劳动实践中得以巩固和发展。在整个苗木管理中,学生要动手动脑,写实验记录,汇报实验成果,这在无形中便产生了能力,把知识学活学牢了,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环境育人,学校的基础建设已成为一门隐性课程,影响着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其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园苗木管理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会放手让学生尝试,并把实践活动进行评比、总结,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建立自信。一块地整平了,一块地出苗了,他们流汗的同时,收获了更多成功的喜悦,巩固了书本知识,体味了普通劳动者的人生历练,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他人的赞赏,促进了学生自信的建立,这不是空洞的几句话就能表达的。学校要坚持每年进行春秋等季节的苗圃管理,如春季校园的整理和苗木的移栽,并在劳技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社区、家长、教师、学生应一起行动,形成合力,共同为实现校园苗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努力。
1.用学校较好的苗木经济效益,为学校、师生创造更好的条件,体验丰收的快乐。把学校苗木的经济收入,投到基础建设上,以大大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减轻特困家庭学生经济负担,改善特困家庭学生学习、生活,学校可以为部分学生减免午餐费,补贴校服费,以及每学期补助教职工餐费等。这样把钱用在学校和师生身上,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的广泛好评。
2.带动农户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信息的传输往往带来思想的转变,思想的转变又会促使行为的改变。针对部分农户的实际情况,农村学校通过校园经济开放日、家长会等平台,向家长们宣传校园苗木经济的情况,让他们实际参观学校的苗木基地,切实感受苗木栽培带来的经济效益。学校积极穿针引线,为多户农民无偿提供服务,带动他们共同发苗木财,使学校、家长及社区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大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社会实践;日常兼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23-01
一、前言
兼职生活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的空余时间从事兼职活动,尝试着去接触社会,这使得大学生从中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收获,这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一种普遍现象。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从事的日常兼职为商业促销、课余家教、派发传单、营业员、展会礼仪员等职位,此种兼职活动工作技能简单、知识含量相对较低,多是由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能力有限等情况造成的。文章就学生从事的日常兼职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调查,分析了相应的原因,并试着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二、研究探讨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平顶山市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大学作调查对象,主要对学生参与兼职的目的、获得兼职信息途径以及工资待遇等情况作出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展开调查,收取数据,其中发放问卷600份(三所学校各200份),共收回523份,回收率为87.2%,有效问卷为504份,有效率为84%,问卷采取无记名形式,真实反映学生兼职情况。
(三)结果分析
1.参与兼职目的。调查结果显示(表一),平顶山市大学生从事日常兼职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增加收入来源,锻炼自己能力为主要出发点,学生参与社会兼职的动机纯正,自立自强,多数学生都想通过兼职实践提高自我,丰富阅历,增加社会经验。
2.学生获得兼职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表二),有56.9%的学生是通过校园里张贴的小广告获取兼职工作的,这些广告有些事社会兼职中介组织的,有些是商家直接在校园里张贴的,社会简直市场管理混乱,存在使学生在兼职工作中出现问题的隐患。
3.工资待遇。调查结果显示(表三),学生每天工作在六个小时左右,而工资待遇多集中于40-80元之间,而且从事的工作多为体力劳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三、结论
(一)大学生兼职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法律保护范畴缺失,对于大学生兼职没有明确定位。我国《劳动法》显示:“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这表明大学生日常兼职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是临时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更不需要签订用工合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兼职工作的保护是缺失的。
2.学生对兼职活动的认识片面,易迷失自我。很多学生对社会实践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一味的喜欢从事社会兼职,忽略了在校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对兼职生活的认识不够全面,或者对金钱的极力渴望,有部分同学经常逃课外出,导致荒废学业,得不偿失。
3.学校疏于管理,对学生兼职没有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在大学校园中,学校主张有学生自己去组织、选择兼职,就业指导处对学生的日常兼职不加关注,让学生自由发展,当学生在校外受到侵权时,不能够得到学校的保护,多数学生多抱有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自认倒霉。
(二)解决措施
1.增加校园兼职及学生创业的机会。大学是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过渡时期,让学生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从事社会实践非常有必要。学校可给予学生相关优惠条件,鼓励学生在校创业,寻找校园兼职的机会,服务于校园师生,培养个人能力。
2.提高自我认识,找到学习与兼职的平衡点。学校可倡导每一位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时刻铭记在校学习的重要性,大学是学生难得的学习阶段,珍惜在校时间,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下,从事兼职活动,做到学习与监制的统一,知识与物质双收获。
3.增强社会管理程序,保障学生的合法的利益。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和急于求成的心理,在社会人群中处于弱势群体,社会执法部门可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程序,打击使学生受骗、拖欠学生工资的兼职行为,净化社会空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