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第二课堂策划范文

第二课堂策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第二课堂策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二课堂策划

第1篇:第二课堂策划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信息化手段的普遍应用,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受到很大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在思想和行为上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深入研究大学生的特点,将对于我们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有较大帮助。

早在2004年下半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分析报告》就指出,中国青少年的欣赏品味、消费模式和参与的文化活动正在分化,并呈现出较明显的阶层化和小众化倾向。研究报告指出,阶层化是对社会金字塔的纵向划分,而小众化是一种横向划分,是指同一社会阶层内部或不同社会阶层的一些人群源于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品性而聚合成一个小圈子的趋势。例如“DV爱好者”“暴走族”“驴客”“城市闪客”等,都是小众群体。这些“小众”的认同感比较强,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成员之间联系密切。他们主要靠兴趣爱好来识别“同类”。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变革教学方式,会提高我们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分众教学的思路

21世纪,因特网、地球村、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等,已经不只是一些字眼,而是我们可以真实触摸与感受到的社会现实。时代给教育学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寻一个均衡点?这是新时代的教育学所面临的大问题。

1 分众教学的概念

“分众”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词汇,由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首次提出,此后立即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直到现在都成为营销学上最有冲击力的观念革新。分众的概念一经诞生便顺利运用在市场营销领域,旋即产生了分众营销,就是在最恰当的地点,用最精确、最经济的方式把产品卖给最需要的目标消费者。

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教学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群体,在大众教育的基础上,将学生细分,把教育信息及服务有针对性地传授给指定“受众群”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分众教学,能让针对性的教育最精准和有效地击中目标受众,并因此来达到分众教学的最终目标。

2 分众教学与分层教学的区别

分众教学与分层教学看似相近,但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不同:

分层教学是让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分层次的实施教学过程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让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而分众教学不以成绩论英雄,不把学生按照基础的不同分成不同层次的优、中、差等生,而是打破班级和系科界线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具特定素质把学生分成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传授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分众教学的对象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并列而非从属关系,只有技能和素质程度之分,而无高低大小之别。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给各种专业的学生提供成功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长期接受这种活动文化的塑造,能刺激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在职业技能和素质发展上,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三、分众实践教学的形式

针对学生个人不同情况,可改变现在单一培养模式,实行分众教学,将兴趣相同的学生集中起来,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发展兴趣,实现个性化发展。分众教学由于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所以应该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所不同,有其自己的独特特点。

1 开辟第二课堂

分众教学由于是“分众”,势必不能面对所有的全部学生展开教学,所以分众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又要在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条件下延伸课堂教学、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教学的对象是一些对专业课程较为感兴趣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强,对教学的需求已经远远高于传统专业课程的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通过参加第二课堂以多种实践形式得到锻炼,以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堂,是指学校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内组织的以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校内自主组织开展的学习、学术、科技、文体活动。第一课堂侧重系统知识传授,是教学的主阵地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第二课堂侧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目的是弥补第一课堂教学时空、形式等方面的不足,使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2 分众教学中第二课堂的特点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大多是通过各类社团实现的。但社团、俱乐部等兴趣团队是一种松散的、由学生自发组建的。与学校学生组建的社团不同,分众教学第二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由教师全权带队指导和指挥。也就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组建兴趣团队,根据专业科目的性质组建“老师+学生”的组织结构,既保证了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又增加了老师参与工作的指导性和规范性。这也使第二课堂成为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大比拼,名师与高徒的联带效应可以推进办学质量的提高。之所以肯定分众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因为教育对象的鲜明个性是由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教育者培养出来的。为此,教师的个性与创造性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学校在办学中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培养不出个性鲜明的学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来指导,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另外,分众教学中的第二课堂要立足本专业,要服务于专业的教学需要,服务于学生和将来的需要。活动内容可以由活动的组织者同参与者以活动目标为指针,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现有的活动资源和空间条件共同商定,在活动前甚至活动中均可以作适当调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学生有兴趣为基础,充分体现出活动的内部趋动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促成学生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3 第二课堂优劣分析

(1)优势

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高等学校有组织地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至少可以在以下诸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

首先,有利于激发学习专业兴趣,营造良好“学风”。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所学专业的延伸,学生在实践中用到专业知识的同时,看到了专业的意义,自然会激发起学习专业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活动就会更加充满活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你追我赶,互

相促进,从而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

其次,有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发展个性,充分发挥兴趣特长。第二课堂的活动,主要是兴趣爱好接近者的结合体,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本身就具有创造性。第二课堂推崇一种自主创新精神,营造着创造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结合自己个人知识水平、能力、兴趣参加不同活动,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

再次,增强学生的组织才能,有利管理人才的形成。丰富的第二课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交往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等工具的运用能力,而这些正是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2)劣势

事物都有两面性,分众教学的第二课堂也有它的劣势:

一是缺乏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目前高校教师很重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很少有人把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自己教学和科研内容。缺乏高水平教师队伍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难以提升。

二是活动的场地等硬件条件不佳。目前高校无论在校园建设规划还是在校园设施的使用安排中,更多考虑的是学校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场地等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备始终处于“边缘化”考虑的境地,虽然许多高校也有“学生活动中心”等建筑,但是从地点安排及结构类别设计上看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对场地需要的小型化、多样化、便捷化等特点,导致大量学生自发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只能依赖于想尽办法借用各种场地,这给学生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挫伤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增加教学管理难度。以往的第二课堂环节大都本着凭学生兴趣自愿参加的原则,参与面小,计划性不强,系统性的规划组织记录也不完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够明显。因此,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活动效果,全院、系部的活动要按顺序统一安排,系统规划、提前设计,这就势必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

4 第二课堂的管理方法

由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及相应的发展水平,成员的文化价值判断标准同一,一个具有共同价值目标的活动群体,其组织机构及管理机制必然简单易行,可根据活动效益的需要而灵活设置服务机构和制订管理措施。且第二课堂活动方式的自主性与活动环境的广域性而表现为活动时空的开放性,它可不受既定的时间表按部就班地进行的限制,不仅可以走出课堂,也可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这些特点使得第二课堂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力措施,抓出成效。

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理应成为大学生在校学习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为方便对学生的管理可设置必要的学分。例如,在学分制条件下,可以设置第二课堂学分,第二课堂学分不收学分学费。在第二课堂中应增加其学分量,采取分段计分法,以必须达到的一定学分为基数,而不设上限。学生的第二课堂学分超过基数部分可以冲抵部分课程学习学习,或与评奖评优、推优保研等方面挂钩。我们可喜地看到国内许多高校已在这方面有所认识,纷纷推出诸如社会实践学分制、学生科技活动学分制等,但是这项工作的系统化则仍亟待加强。

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机延伸,为了更好的对第二课堂进行管理,学校可以成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全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协调全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并对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负责对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第二课堂教学项目实施,要注重原始材料积累、成果整理,并及时上报。学校根据第二课堂教学实施效果,定期对成效显著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同时,全方位、多层次、有成效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需要必要的硬件支持,如建立一批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辅助器材等。学校可根据第二课堂教学要求,给予项目一定经费支持。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也可以寻求社会和企业单位的资助,通过适当的有偿服务等各种渠道,寻找经济来源,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

5 高校第二课堂实现分众教学的范例

高校第二课堂实现分众教学的例子有很多,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借鉴。 例如,深圳大学在2000年指导学生成立了专业社团组织“广告一番”(学会),这是一个开展有关广告活动的社团,是深圳大学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广告文化的第二课堂。这个社团组成了策划部、公关部、多媒体部和秘书处,自主地组织多项活动。他们策划实施了大学网络科技节、校园原创DV会、百事可乐校园音乐颁奖会、每年的校园广告节、广告专业优秀设计展览、广告摄影展览、广告专业教学成果展览、每周定期举行专业学习活动、设计广告学习网页等等。广告一番社团的活动得到了深圳广告协会及广告企业的大力支持。通过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拓展了广告专业的发展空间和交流空间,焕发了学生的创造激情。又例如,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在2006年4月成立了模拟广告公司――天纵广告工作室,由全体老师任董事会成员,分为办公室、策划创意部、设计制作部、市场客户部、市场调查部、媒体服务部共六个部门,由各年级广告专业学生自愿参加某组,先后为社会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成功的促销活动策划、宣传画册的设计以及当地风光旅游宣传片的拍摄制作。

类似组织形式的也可以服务于其他专业,例如:广东药学院病理教研室于1999年初成立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命名为Dome-A电脑工作室。这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管理的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工作室由学生自行管理,设正、副主管、系统管理员,各组设组长一人,另图书资料管理一人,全部由学生担任。工作室的命名、工作守则也由学生制订。招新工作也由学生自行策划和进行。

第2篇:第二课堂策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第二课堂活动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068-02

【Abstract】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has not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put forward to. Actually,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re not only the necessary supplement to the regular study but also the need to sharpen learners. Besides, they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for learners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college Englis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explores how to plan and organize it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fficiently.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English teaching

自2004年1月,教育部提出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设想,并制定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纲)之后,全国高校都开始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英语教学改革。但笔者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有限的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切实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需要在良好语言环境中加以练习才能提高的听说能力。对此,笔者认为,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第二课堂活动,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积极延伸,才能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实现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一、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1.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

第二课堂就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教学内容和计划学时之外开展的以学习拓展知识、培养兴趣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它具有知识性、自主性、多样性和计划性为一体的特点。美国语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他把语言学习过程分为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两部分,这两部分同等重要。而第二课堂的宗旨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课外活动,将课堂所学的外语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1)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永远是紧张和焦虑的。学习兴趣加深、提高到一定程度,转化为比较稳定和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就能维持学习的持续进展。实际上,第二课堂活动中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如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英语配音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还会使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形式而对西方文化、社会背景产生兴趣;再比如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水平组织相应的英语听力、英语词汇、英语写作等竞赛,使更多的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成功,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增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提高英语运用能力需要学习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通过示范、讲解等形式,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关注的是学习方法和技能的传授。而大家知道运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高度熟练的形成需要靠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而第二课堂正提供了这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另外,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突破了教学内容的局限,特别是关于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而文化内容浩如烟海,它包括风土人情、历史习惯等诸多方面,正常授课的教学内容是不可能完全涵盖的。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中英语知识及西方文化讲座,讲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伦理文化等,既可使学生开阔眼界、巩固和拓宽在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又可加强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使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延伸和补充。

(3)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高教司2008年10月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指出,今后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模式,实现网考。并于2008年12月在全国50所试点高校试行。网考与以前的大规模笔试相比,在考试模式上有所不同,真正考察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观题型如视频题将会增多。

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与课堂教学相比,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以拓展学习知识、培养兴趣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不受时间、空间、方法、年级等限制,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因此,在设计和组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时,应着重体现其知识性、自主性、多样性和计划性为一体的特点。特别是应该把第二课堂活动扩展成全学期的活动,使之有效地配合第一课堂教学。

1.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

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分为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才艺竞赛和英语知识讲座三个主要活动。其中,英语知识竞赛可包括英语词汇竞赛、英语听力竞赛、英语阅读竞赛、英语写作竞赛等活动,英语才艺比赛可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配音比赛、英文歌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英语辩论比赛等活动,英语知识讲座则可以包括西方文化知识系列讲座、四六级系列讲座、英语学习方法讲座等内容。每项活动都应该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辅导,并可根据活动的内容增减辅导老师的数量。

2.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

首先,学校各级领导以及英语教研室应该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如前面所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对学好英语有强烈的愿望,只是缺乏系统的指导和有益资源的提供,对第二课堂充满期待。

第二,第二课堂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只有与第一课堂教学的计划同步才能保证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作用,真正促进英语教学。因为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词汇,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才会有兴趣参加诸如词汇竞赛、演讲比赛、写作竞赛等活动,也才能印证、实践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进一步激发英语兴趣。如果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严重脱节,就可能出现活动内容过于简单或难度过大,从而影响活动的效果。

第三,学校应有专门的学生社团负责具体宣传、具体策划、具体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活动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英语知识,而教师的责任主要在于引导、辅导学生的各项活动。第二课堂活动较多,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很难抽出精力投入到各活动的宣传、策划和组织的具体工作中去。同时,来自学生中的社团成员更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英语活动的需求,因此他们的宣传更具影响力,他们的策划更具吸引力,他们的组织工作也更为得力。

第四,第二课堂活动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应扩展成全学年的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应依照大学英语各个阶段的不同教学重点与特点,对第二课堂活动作出整体的部署。比如,在每个新学年的十月可以举办针对全校学生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十一月举办针对全校学生的配音比赛、英文短剧比赛;十二月在感恩节或圣诞节前后举办针对全校学生的诗歌朗诵比赛、英文歌曲比赛;在三月、四月可举办针对大一新生和英语水平有待提高学生的一系列语词汇、听力、阅读、写作等竞赛活动;五月、六月可举办西方文化知识系列讲座、英语学习方法讲座等活动。在每个学期的学期初比如三月、四月及四六级考前的六月、十二月还可举办四六级讲座等活动。

〖注 释〗

1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

2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 1982:157~68

3 赵广平.如何搞好大学英语课外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S):5~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

2 李明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探讨[J].科技资讯,2007(35)

3 赵广平.如何搞好大学英语课外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S):5~6

第3篇:第二课堂策划范文

关键词:体育生 人文素质 第二课堂 建设

一、提升体育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方面所具备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提高体育生的人文素质尤为迫切。

(一)提升体育生人文素质是体育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两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提出了“君子不器”的人才理论,意思是君子不是要成为一个有特定用途的器具,而要成为和谐发展的人。通过专业教育,可以让人成为某一特定用途的工具,但是要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接受人文教育,学习文学、历史、艺术、道德伦理等人文知识,培养自己助人、自强、自律人文精神和高雅的情操。体育生如果只注重专业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则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工作者,不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体育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文化修养、价值追求,这些集中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文素质。

(二)提升体育生人文素质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碰撞下,大学已不再是一片净土。多元社会思潮下,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觉意识,加强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长期以来,体育生重视专业技术训练,文化基础薄弱,使社会上形成了体育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缩窄了体育生的就业空间。体育生只有全面提高体育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人才,适应择业要求,提高就业质量。

(三)提升体育生人文素质是高校体育生现状迫切要求

体育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可谓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体育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中时有一定体育特长,而文化底子薄,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走不进普通院校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单招生”,文化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走进大学后,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体育体能消耗大、训练任务重,很难静下心来学点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类知识。专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人文素质持续走低。长期以来,人文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体育生缺少良好的语言表达力和文学美学视野、理性思维及文化积淀,做事鲁莽、冲动、偏激,学生中存在吸烟、酗酒、斗殴等不良风气。只有加强人文教育,弥补体育生人文素质的短板,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体育生的人文素质。

二、体育院校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

第二课堂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体育院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提升体育生人文素质有效途径。笔者了解调查发现,目前体育院校第二课堂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对于第二课堂德育功能的认识不足,因而重视不够

第二课堂大都处于从属和补充的地位,用于丰富调节学生的业余生活,可有可无,因而从领导到教师对第二课堂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方面,参与第二课堂大多仅凭一时兴致,盲目参与者居多,对第二课堂重要性认识不足,主体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参与范围小。

(二)活动开展规范性、系统性不强,质量不高

从活动内容来看,大多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体育类活动的多,文化性活动少;校内的活动多,校外的活动少;重复性的活动多,创新性的活动少。因而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互补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从形式上看,活动大多基于自发性、偶然性,呈现出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的状态,没有一定的规范系统。加之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知识获得或能力提高有限,很多活动“虎头蛇尾”,或流于形式,质量不高。

(三)活动开展缺少评估激励机制

第二课堂在管理上比较松散,没有科学、系统的评估标准对其进行衡量。活动的优劣得失没有评判,不利于总结改进提高,也不利于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人文视野下的体育院校第二课堂建设

(一)以提高人文素质为目的,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体育院校学生工作领导、一线辅导员要认识到第二课堂重要的德育功能,认识到第二课堂在提高体育生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对第二课堂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大力支持。要将第二课堂活动列入工作计划,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要引导学生转变对于第二课堂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第二课堂是展示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广阔舞台,增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主动性、自发性。

(二)以人文教育为中心,科学规划,合理引导

1.丰富活动内容,加强人文内涵。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安排上,要注重人文内涵,拓展学生视野,传递人文精神。例如,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传播人文知识;创建一些人文社团,活跃学生文化生活;举办人文类竞赛,如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摄影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开发中外节日的人文精神,如,世界读书日、地球日、教师节、母亲节等,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2.创新活动形式,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第二课堂活动只有不断创新,体现时代感和现代气息,才能吸引渴求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可以多尝试一些新的活动形式,比如“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一些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营造学术氛围。同时,增加体育院校学生和普通院校学生的校际交流,通过“走出去”,让体育生发现自身人文素养的不足,自觉学习弥补。比如,实体场所与网络阵地同步:既要利用好校园宣传栏、教室、宿舍等营造人文氛围,也可尝试拓展网络阵地,利用微博、微信、QQ等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创新意识。再比如,可以尝试学校安排与学生策划相结合。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由学生自主策划一部分第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3.加强活动指导,提高活动效果。为改变第二课堂活动虎头蛇尾的无序状态,提高活动质量,增加专业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比如完善第二课堂活动导师制度,安排一线辅导员、学生工作者或任课教师对于各类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指导,提高活动质量,使学生真正从第二课堂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也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三)以持久长效为宗旨,加强管理,完善机制

为保证第二课堂持久长效开展,必须加强管理,建立明确规范的评价体系,把各项内容以制度文件的形式细化,改变自由无序的状态。定期开展活动总结交流会,促进第二课堂活动水平不断提高。其次,要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参与和指导第二课堂活动计入工作量,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人文素质培养。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培养方案,明确学分比例要求,同时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成绩列入综合测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晓华.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剖析河北省高校就业第二课堂现状.科教导刊[J].2011(6).

[2]耿子健 蔺 丹.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第二课堂活动溶合模式初探.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2012(5).

[3]连静.完善综合素质,提升人文素养――谈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8).

第4篇:第二课堂策划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育人;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5-5689-02

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来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非强制性的规范作用和多维度的感染作用。第一课堂以教学为中心, 以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教学为主体, 教学方式比较固定。相对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的形式就灵活多样,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 调动学生个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化发展,为第一课堂活动的深化生成一个特殊学习场。

1 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全面地理解教育质量的深刻内涵,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十二五”规划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对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的内涵给予了清晰的表述。首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观,就是说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要使质量提升惠及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其次强调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再其次强调能力为本的教育质量观。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

第二课堂活动是针对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而言,它与第一课堂相配合,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展开的系列开放性活动,是另一个课堂,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实践表明:健康有序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参与活动的主体—学生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非强制性的规范作用和多维度的感染作用。它可以促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构建学生综合技能的活载体,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第一课堂活动的深化生成一个特殊的学习场。也就是说,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和第一课堂并非可有可无,它是以多种活动形式来消解第一课堂面临的障碍,为第一课堂的深化拓展提供动力保障,反之,第一课堂的全面提升又为第二课堂延展了活动时间和空间,增强了活动的技术基础,使第二课堂活动获得了发展的条件。

第二课堂的建设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真实项目为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着眼于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面以三维设计类课程的第二课堂为例。

2 三维设计类课程第二课堂建设

1)引入企业及国赛、区赛项目,丰富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在第二课堂内容的选取上主要针对具有实际需求、实效性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主要解决“怎样做”(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在内容的设计方面:一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三维设计第二课堂的学生都是对三维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引入企业及国赛、区赛项目,一方面避免与第一课堂上知识的重复学习,另一方面提供了一个能有效上升的阶梯。二是: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操作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项目策划、分析、优秀作品学习、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三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原则调整课程内容,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具体涉及工作任务、技术实际知识、技术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技能考核要求、学习时数等等。把职业岗位环境引入课程的教学环节,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重新裁剪理论知识体系,突出实践技能操作。

2)设计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所选择的三维设计知识内容,将第二课堂的教学分解成若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学目标以设计和应用三维设计所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以具体项目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行动以项目设计的工作情境为导向。

在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样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将实训室变成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等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也可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点领的方法,学生不明白的地方“点”一下——关键的知识点,再“领”一领——相似案例分析制作)使学生在自己“做”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倡导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引导学生依据项目目标和各模块的任务,小组团队配合,写出方案。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通过项目化的实训教学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项目的分析、设计与解决方案之中,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培养学习与人交流合作技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潜能,有助于学生提出创造性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二课堂的学习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分工学习等方式。根据第二课堂人数确定小组数,并由学生选择设计项目。学生每3-4人分为一组,每组以一周至三周完成一个项目为任务。学生在进入设计前必须要有项目分析和策划报告,方能进入设计阶段,学生必须要遵守严格的考勤纪律以及微机室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如爱护设备,及时打扫卫生等),体验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体验生产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进行记录并不准进入机房。对在第二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过程中可以公布。以锻炼学生遵守岗位职责、协作团结、克服困难的社会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立第二课堂并在第二课堂中进行探索实践,尝试项目教学的新模式,结合第一课堂的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完善,学生学习的环境更多样,由被动的接受开始向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转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达到培养较好的“问题解决”的能力目的。

当然,第二课堂的建设还需要通过规章制度促进各种措施的有效运行及通过过程、结果反馈, 不断调整与完善计划,构建第二课堂创新成才的良好外部环境,达到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当远. 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

[2] 邓云洲. “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5(14) .

第5篇:第二课堂策划范文

一、 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意义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我们要根据学生自己的认知能力,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活动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位高中生都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和终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基于这些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英语老师必须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来促进英语教学。英语第二课堂无疑是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一个阵地和条件。实践证明,英语第二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提高英语交际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英语老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英语第二课堂,开展各种活动来充实第二课堂,为学生英语的学习创设一个有效的平台。

二、 教师要从新进行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老师经常“独霸课堂”,我们的教学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学生也可能慢慢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们英语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改变以前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英语老师更应该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我们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可以说只是一个以学生身份参加的参与者。我们英语老师在这些英语活动中还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真诚的参与,和学生进行友好地交流,真正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三、 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丰富高中英语第二课堂

在课堂上由于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如果我们英语老师只满足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真正接触英语的时间肯定会很少。英语第二课堂的开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英语的时间。而且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能真正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创造一个学英语的平台。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搞一些竞赛活动:单词拼写竞赛、英语知识竞赛、英文演讲比赛、英文辩论赛等等。在学生闲暇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比如英语角活动,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出英文版的黑板报,网上英语交流,利用校园网络或者广播电台播放英语节目等等。相信这些不同的英语活动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 第二课堂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1. 能够沟通师生情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我们说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英语第二课堂的开辟恰好能够起到沟通师生关系的作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老师不再是一个人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而只是一个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这种轻松的英语交流与实践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2. 英语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未忽略过第二课堂。我深知第二课堂的有效利用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我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对学英语的兴趣也比以前高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整体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活动中表现比较积极的学生除了取得好的英语成绩之外,他们在综合运用英语能力方面更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特别是英语口语交际水平。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敢开口说英语,而是变得大大方方地和别人交流。从我开辟第二课堂的效果来看,我感觉到确实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我们英语老师必须深刻地意识到它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平时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第6篇:第二课堂策划范文

关键词: 公共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必要性

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的高校的英语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学生人数多、班级大,要想在十分有限的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要求》所提出的培养目标是相当艰难而力不从心的,况且目前传统的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局限,如何突破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局限,通过努力发掘、拓展第二课堂教学,积极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来延伸、补充、加强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发掘自主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更主动、平等、自信地投入语言学习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增强听说能力,这也是摆在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点的研究课题。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英语第一课堂的教学的局限性和任务的紧迫性需要通过第二课堂教学各项实践活动来延伸、补充、加强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的本质与意义也在于服务第一课堂教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强调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提供比课内学习丰富得多的教学手段和内容,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以其灵活的方式、轻松的氛围,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方面正在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如何营造良好的第二课堂学习、实践氛围是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的又一挑战。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是一片亟待开发的沃土,我院是一所初升格的本科院校,位于河北东南部地区,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普遍较差。绝大部分学生欠缺英语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普遍具有应试学习的心理和动机。因此,在别的院校比较容易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如英语角等),而在我院也许会相当艰难。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各项实践活动是目前我院全体大学英语教师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我们必须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在组织、策划、实施等方面突出本校特色,做出成绩,研究出成果,为同类院校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不是生来就知道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的,尤其是在无条件服从权威的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往往倾向于别人的帮助,而不是自己主动采取措施。学生习惯于做学习的“奴隶”,而不善于做学习的“主人”,尤其是刚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对大学老师所给予的充分“自由”很不习惯,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原则、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改变学生的依赖思想,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使他们在外语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这一能力,从被引导的语言学习逐步过渡到半自主语言学习,从而最终达到能完全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潜力,努力发掘、拓展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各项实践活动。学生仅仅靠第一课堂,教科书上的语言知识学习和操练远远不足以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况且,就目前而言,由于班级人数普遍较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时又极为有限,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此,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挖掘学生课外学习的潜力,通过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去接受更多的知识,寻找更多的使用语言的机会。第二课堂教学具有形式灵活多样、信息传递快、实践性强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第二课堂教学各项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实践英语,不断提高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与他人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作用,努力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走出“高分低能”、“聋哑英语”教学的怪圈。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语言的输入,轻语言的输出,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比较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灌输,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虽然教师兢兢业业地授课,学生勤勤恳恳地读书,但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很不理想,普遍存在“高分低能”、“聋哑英语”的现象,这与社会发展对人才英语素质的要求极不适应。因此,如何突破传统的第一课堂局限,超越时空限制,努力发掘、拓展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来延伸、补充、加强第一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彻底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英语教学怪圈,也是我们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第7篇:第二课堂策划范文

再美丽的容颜,也经不起岁月的侵蚀,更何况是伴随杀伤性的自然破坏。随着恶化的生态环境和不断扩大的石漠化,现在贵州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贵州省内的50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都受到了莫大的威胁。面对生存环境的挑战,作为“贵州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正在自己的“第二课堂”做出应对的努力。

何谓“第二课堂”呢?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要“传道授业解惑”,但它的开展形式却又比普通的课堂灵活生动,更重要的是互动。“第二课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传授科普知识,因此它的活动时间除了定在每年5月份的“科普活动周”及9月份的“全国科普日”以外,其他的机动时间可随贵阳市不同中小学机构的需要而变。并且自从2006年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开展“第二课堂”后,每一年度都会设定一个科普活动的主题,随着主题的不同,“第二课堂”的上课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2010年正值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第二课堂”就把这期的科普活动主题定位在了“贵州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并依此主题开展了相关的活动。其中,“标本制作”的课程吸引了不少孩子们跃跃欲试。而为了这项活动,早在上半年,药博馆就做了前期的准备,开展了“贵州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课题,共采集到珍稀濒危植物标本80余种200余份,及相应的影像照片2000余张。这些珍贵的标本就是人们认识濒危植物的最直观的“教材”,以这些标本和照片为模型,老师们会手把手地教小朋友们制作植物标本,在言传身教中向孩子们传授爱护植物的理念。

濒危植物需要人们的保护,但有些植物却有着“杀人于无形”的暗器,比如紫藤、绣球花、水仙花、夹竹桃、黄色和白色杜鹃花等,这些植物看似美艳,实则有毒,观赏它们之时切忌用“手”,可由于孩子们对这些植物的识别力差,有时不一定能够辨认出它们,再加上现在很多社区周围都会种植花草来美化环境,若是孩子们不慎误摘甚或误食了它们,就会造成很大的危险。因此,教会孩子们辨识植物是一项很实用的课程。而“第二课堂”就为此开展了“远离常见有毒植物”的科普培训,在寓教于乐中教会孩子们认识有毒植物。此外,有关植物保护的科普情景剧“植物大擂台”也正在策划当中。

今年,“第二课堂”又有新动作。它准备集中建设青少年互动科普馆,已初步确定投入建设资金600万元,预计2012年6月建成。这个科普馆不论是展厅的背景设计,还是内容制作上,都突出了“互动”的创意。比如在展厅内部,将采用贵州地道药用植物作为蓝本,以植物的四季形态变化为基础,用音乐搭配四季的更替,而灯光会跟随音乐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炫彩的搭配是为了让参观者置身其中感染展厅的气氛,并能在展厅多处停留参与互动。

第8篇:第二课堂策划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 校企合作 模式探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大门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而且也必须重视学生业余课外活动锻炼与能力提升,高校要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训,要从广度和深度上努力,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结合实际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培育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1 第二课堂教育定义

第二课堂的概念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答案。总的来说,高校第二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在学校规定的教学时间进行的,由学校统一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娱乐活动、公益活动、有酬性活动和学生工作等。

2 高校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

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仅靠课堂教育难以实现,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性思维、养成创造性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导向功能

高校第二课堂对学生的人生起到导向功能,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与社会实践。在和社会的接触中发掘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今后发展目标与方向。在对自身有清晰认识,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坚定信心,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

2.2 凝聚和激励功能

在实践中学生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在接触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合作能力。激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凝聚统一思想。这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来说有莫大的激励作用,把自己的能力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并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在激励中完善自己。

2.3 素质拓展功能

由于传授的单向性和主体的被动性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综合素质所包含的许多内容很难在第一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只能通过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来实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2.4 自我教育功能

古语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重要的多,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教育中不断学会自己学习,开发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其自主性。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允许学生试错,在反复实践中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独立的社会主体。

2.5 媒介功能

在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中,学生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能力培养延伸到社会,活动过程中通过寻求支持、整合资源等方式加强同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将社会经验引进课堂,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带出校园,从而搭建起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为教育的创新提供新的参照物。

3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是专科层次教育,入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跟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进校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状况、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有明显的不同。表现比较突出的有以下特点:

3.1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教育孩子,大部分进入高职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学习能力差,但其他综合能力较强。

3.2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进入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期末考试合格就可以无忧无虑的度过校园时光,毕业到社会上才发现知识浅薄,因此在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增强自身素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3.3 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分数较低,学习文化基础差,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各方面素养差异较大。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毕业后融入到社会中,因此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第二课堂的模式探讨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有益和必要的延伸和补充,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模式主要有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工作四种模式,通过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第二课堂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第二课堂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益和有效途径,也应与时俱进,从培养途径、开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等多层面和角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职业院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多样,探索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形式。

4.1 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学校和企业为了实现共同培养人才目标,基于资源优势互补原则,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同建设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育人环境和资源,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职业院校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类型较多,有校企出资共建模式,企业赞助模式,企业投资模式等,按照所处的位置,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还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学校场地建在学校校园内,有仿真实训室和生产经营等类型;校外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实践教学内容以学生顶岗实习为主。如大多职业院校以“2+1”模式教学,即学校学习两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与学校、与产业“零距离”对接,实现双赢。合作促进了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实训基地的设备数量和设备水平,促进了学校的资源建设和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学生通过在共建实训基地学习和训练后,很快就掌握当前业界最新产品的应用和技术,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这样的学生无论在哪就业,都会得到社会的欢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经济管理系与浙江海宁龙祥大酒店的校企融合、共同育人的“共建共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4.2 项目教学

所谓的项目教学是指结合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整的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通过省级示范建设中,完善了“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强化第一课堂的同时,加强与企业共建校企实验室;如旅游管理专业,按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构建两大模块,每个模块由4个项目构成,通过岗位任务和岗位能力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证,组织项目化教学,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院新建培训中心为依托,实施实景教学,通过理论加技能的双重培养,实现学生“德(职业道德)、技(职业技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位一体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4.3 “传帮带”模式

传帮带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技艺教授方式,是指前辈对晚辈/老手对新手等在工作或(和)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等给予亲自传授的通俗说法。这种方法在职业院校中被广泛采用,学生根据专业兴趣组成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组建社团,老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综合性项目的指导,而低年级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则由高年级学生传授。如雅安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雅安的旅游文化资源,旅游经济管理系于2005年创办了茶技社,旨在传承蒙山茶艺、茶技,历届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行“传――帮――带”的训练模式。结合学生的自主管理机制,该模式运行至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语

第二课堂教育在某些地区的高校发展的不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同时,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教育界工作者们继续探索,高校人才质量的提升需要教育改革先行。要在尝试探索中总结经验,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应当代社会市场需求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重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课题组.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2001年1月.

[2]蒋学斌,丁伟.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

[3]彭彦城,王岩琴,叶小倩等.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4).

[4]薛美蓉.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20).

[5]丁丹,王芝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5).

[6]杨晓坚.试论白族饮食文化在现代餐饮中的开发与利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8(2).

[7]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8(23).

第9篇:第二课堂策划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已不言而喻,因此,目前不是探讨要不要实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而是要探索如何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大化。为此,我们根据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深入地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第二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堂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和渠道。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与理论课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有许多优势,而且这种优势特点能更好的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特征。实施第二课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正是基于第二课堂的优势及当代大学生接受心理的考虑。

(一)第二课堂有许多优点

1.开放性。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的定向作用,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学方式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同时,第一课堂教学也往往难以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切的体验。第二课堂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在思想政治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灵活性。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般采用“一对多”的单向交流模式,缺乏灵活多变。而第二课堂则多以团队活动形态存在,根据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较好地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的多重互动,使不同角色、个性、需求的团队成员通过互动产生心灵碰撞。同时,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学生自主性强,容易实现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3.广泛性。与理论传授为主的课内教学不同,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不分校内校外,让学生在广泛的亲身实践过程中,锻炼能力,体验生活,领悟人生道理。利用第二课堂这一阵地,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工作,临时扮演各行各业的角色,在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得到训练和适应,能更顺利地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二)符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

不同的教育群体需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大学生是思维最为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最为迅速的高智能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时代眼光来审视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接受心理特点。

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有较强的平等意识、自主意识,他们思想活跃,精神文化需求旺盛,情感丰富,兴趣广泛。因此,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接受心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向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告诉学生“是什么”和“为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教会学生“如何做”,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第一课堂上太多的理性知识的传授,使得他们对课外生活的向往。大学生在即将步入社会之前也迫切希望参与社会活动,以此了解社会,升华自我。“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舞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效果。

二、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与途径

(一)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如何取舍、选择,这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扬长避短,才能见实效,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按照时代要求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时代特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避免大而空。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关切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实践证明,解决好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问题,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召力。例如,就业是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是大学生目前最大的思想困惑和精神压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解决就业等实际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形式上要不拘一格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知识,它与一般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有很大差异。它属于人的观念范畴,是对人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规定与教育,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表现形式。

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认知心理认为,感性的、文艺的方式方法通常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更益于吸引和感化受教育者。因此,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创新,巧用载体,变单纯灌输为多向渗透,寓教于乐、寓教于境。

为此,我们正好借用第二课堂这一载体,通过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1.主题活动。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做文明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报告会、研讨会、讲座,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激发其爱国主义和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具有现代气息的活动形式,经过灌输、熏陶、感染、启迪,潜移默化地变成体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动规范,通过潜移默化,塑造并引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2.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主要作用是学生自我培养的重要课堂,学生成长的第二集体,是大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载体。引导学生社团广泛组织以思想、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感受和情感愉悦。

3.文体艺术活动。人文艺术活动能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激励学生美的向往,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和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学生在活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了知识,丰富了个性,提高了艺术修养。

4.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人民教育的最好自我教育形式。多层面、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亲眼目睹祖国的发展进步,亲耳听到人民群众的心声,亲身体会服务社会的价值,真切感悟人间真、善、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文化、专业、心理等素质。?坚持“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服务理念。

寓教育于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中,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不仅有利于学生组织活动能力的提高,智育的发展,而且可以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精神活动的需要,陶冶性情,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方法上注重师生双向情感交流

奎苏姆宾博士说过:“教育的核心是心灵的教育。”白居易也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变教师单向的灌输式教育为师生双向情感交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要停留在理论认知与概念讲述层面上,而要重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提倡平等教育观念,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双向互动,在一种开放、坦诚的氛围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彼此分享各自的观念,将认识阶段获得的思想观念,进入到情感阶段,使学生找到自己内心思想观念观一致性,使思想政治观念真正内化,从而确保将领会的思想政治观念整合到学生的行动中去。

三、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课堂教育能很好地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优势,然而,在实施第二课堂教育时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一)在形式上容易散漫而失“神”

第二课堂具有开放性特点,这种开放性给第二课堂教育带来无穷活力的同时,也给第二课堂教育的质量带来一定的挑战。这种自由开放的活动教育方式,容易出现自由失“度”、散漫失“神”。即只注重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而失去活动的教育本旨。因此,如何使这些活动超越活动本身的表层意义,将意义提升到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如何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保证教育的内在主旨,是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将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要注重“形散而神不散”,即第二课堂的形式可以散漫自由,但不能失“神”,要有精髓,有内核。在各种活动中,要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引导。每次活动,都不能偏离教育的本旨,活动时要增强针对性,避免随意性,避免娱乐功能有余,教育功能不足。

(二)在内容上容易做作而失“真”

为了实行高校的德育目标,当前每所高校都会不同程度地开展一些活动,但这其中容易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活动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某种任务,硬性规定学生参与,而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习惯于灌输那些照搬照抄的“大话”、因循守旧的“老话”、脱离实际的“空话”,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难以引起学生内化的实现。这样,一方面学校在大张旗鼓地开展活动,而另一方面学生却无法真正融入活动,结果可能是收效甚微,造成教育活动的“失真”现象。

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顺应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就积极响应,效果就明显;反之,如果不注意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则会对此冷漠、厌烦,甚至出现对抗情绪,形成逆反心理,良好的效果就无从谈起。因此,一种思想无论多么正确,如果忽视了个体的需要、特殊情感以及兴趣,即在人们不愿接受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强迫其接受,也只能落得“牛不喝水强按头”的结果,不但难以奏效,而且会适得其反。只有使受教育者具有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因此,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接受心理,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种鲜活的活动中,真正收到实效。

(三)在操作时容易过于娱乐而失“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否合理、形式是否有效以及教育者的主体素质等多种因素,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甚至支配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选择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性的教育活动,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的教育对象是以群体和个体形式出现的人,人们的思想问题涉及社会的各方面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学会多种本领,着力提高自己在组织管理、分析研究、策划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这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以及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相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即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发动者和领导者,通过灌输理论知识、启发觉悟、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影响受教育者。可以说,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的关键。而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被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情感认同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使每次活动都要有的放矢。提高活动的质量,避免活动的低俗化。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