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冷链物流研究目的范文

冷链物流研究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研究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冷链物流研究目的

第1篇:冷链物流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 冷链物流 研究进展 分析

冷链物流在食品物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食品物流的一个重要分支,冷冻冷藏技术是冷链物流得以实施的基础。冷链物流在我国起步实施的比较晚,无论从管理、技术水平、运营模式上都比较落后。我国食品物流运用冷链物流的比例偏低,不够专业,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标准,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我国冷链物流食品运输过程中损耗量大、质量低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为此,必须加大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力度。

1、冷链物流简述

1.1 冷链物流概念

所谓冷链指的是,以确保易腐产品品质及降低产品消耗和污染为目的,从产品的整体生产环节进行保护的供应链系统,即从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配送到消费者消费的过程,都保持在特定的低温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的供应链系统。所谓冷链物流指的是,冷冻工艺学是冷链物流的基础,GPS、GIS及制冷技术等信息技术是其运作手段,以网络为平台,在低温状态下实现点对点全程跟踪管理服务的一种物流体系。冷链物流即低温物流,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部分是冷链物流的构成环节。投资成本高是冷链物流的特点,是由冷链物流设施的特殊性决定的。

1.2 物流的特点

保持温度是整个冷链物流运作的核心,旨在保障易腐物品品质,冷链物流模式具有特殊性,与常温物流相比较,冷链物流要求比较高。冷链物流具有增值性、交叉性、满足用户需求等特点,除此之外,冷链物流还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特殊的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主要指的是易腐物品,易腐物品对温度要求极高,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恒温是核心因素,温度的控制决定了物品质量的是否得以保障,以及品质保持的长期性。其二,投资成本高,冷链物流的运作,对设施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并具有特殊性,需要零售端冷柜、冷藏冷冻仓库、冷柜集装箱、冷藏冷冻车和冷藏等一系列设施来确保物品储运所需温度,另外,物品的运输过程,需创建信息系统完成对物品运输的跟踪监控,投入成本较高,所以致使冷链物流的投资成本比较高。其三,冷链物流的时效性,生命周期短是易腐产品的特点,有固定的时间窗,超出时间窗的限制,产品质量将无法保障,给企业带来损害。因此,冷链物流的协调性及连贯性必须得到保障。其四,冷链物流的复杂性,由于不同的地区和时间的差异性,为确保易腐产品适当的储运温度,对机械设施的能耗也存在差异性,即要求企业必须将此类因素纳入到成本的合理控制之中。此外,不同的区域差异性体现在,产品生产、消费市场和冷链物流服务环境等方面,彰显出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2、农产品冷链物流概念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投资成本高、设备设施要求高且运作环节复杂,主要是因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目的的特殊性决定的,即确保易腐农产品质量、保持持续的低温为核心的两方面。物流行业高新技术的融入,给物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冷链物流在农产品领域的运用称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项精细且庞大的系统工程。适应时代的发展,把握冷链需求量加大带来的机遇,避免市场风险的损害,迎接社会发展的挑战,是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艰巨任务。

3、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措施

3.1 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

农产品冷链物流涉及范围广泛,跨行业、跨部门,单方面依靠任何一方都难以促进其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有效推进,必须依靠政府和冷链物流行业两者之间的相互协作。首先,我国政府应根据我国国情特征,统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特性和实际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创建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鼓励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策略。比如,扶持政策和税收政策,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关技术的管理手段进行完善健全,并进行有效的监管,对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加大力度。另外,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相关组织,需建立清晰明确的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标准规范,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工作,必须要有农产品冷链企业的参与,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投入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现阶段,电商企业、食品企业及冷链物流企业三者的跨界合作势在必行,是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3.2 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软硬件建设力度

加强冷链物流系统的软件建设,即加强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顾客服务系统、库存控制系统四个子系统的建设,即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借鉴,提高了农产品信息的可追溯性,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根据。加强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建设,主要包括运输设备、储藏设备及厂房等方面的规划建设,促进冷藏链设备、冷藏方式、冷冻技术的提高,引进专业科学的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冷链物流设施实际状况,发展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控温范围广、灵活机动、密闭性好的快速冷藏车,另外,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新型冷藏设备与科学的厂房规划的研发水平,并落实到实处、付诸实践,适应我国国情。

3.3 控制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投入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我国各级政府与冷链物流企业的相互协作。政府应做到在扶持的前提下,增强冷链物流监管力度,运用实施有效的策略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持续、稳定的发展;冷链物流企业应做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减少服务成本的投入。此外,选择冷库位置和输送路线,需遵照最优原则,综合各个方面减少成本投入,加强资金利用率。

3.4 培养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速度较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匮乏导致的。但是,人才的缺乏,同时也预示着就业机会的加大,科学合理的处理人才匮乏问题,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同时,也为求职者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4、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同时,农产品冷链物流高效的运行,也是国家的利益所在。

参考文献:

第2篇:冷链物流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河南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12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食品外贸出口领域对部分保温车辆进行了一定改装,这是我国冷链物流开始形成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台了《食品卫生法》,该法案的实施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起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中形成了低温环境中的冷链物流理论,构建了冷链物流的结构体系。但是,大多数研究还都是基于全国的普遍性的研究,很多研究成果并不适用于区域性的局部市场环境。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虽然很多情况与全国基本情况一致,但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分析与研究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非常有必要。

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学者虽然对冷链没有明确的统一定义,但其基本内涵大致相同,就是为了确保不易保存的食品不发生品质变化,降低产品损耗,使产品在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中,全部处于特定的低温下,并形成特定的供应链体系。而冷链物流属于物流的一种形式,其以冷冻技术为支撑,通过制冷技术、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依靠互联网平台,对食品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点对点的全程跟踪管理。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果蔬、肉类等物品在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

对于冷链物流来说,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在整个环节都要确保特定的温度范围,来达到易腐食品质量要求的目标,比普通的物流体系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是具有自身特殊性的物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不仅具有普通物流所具有的特点,如达到消费者要求、增值特性、交叉特性等,还拥有自身的独特特征。

1.1.1 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特殊的服务对象

与普通物流相比,农产品冷链物流所服务的对象多是易腐食品,对存储及运输的温度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温度对于物品的质量与安全影响最为关键,温度需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更好地保证物品的质量与品质。

1.1.2 资金投入高

冷链物流在其运输阶段需要配备冷藏动车或集装箱,在存储过程中需要配备冷藏冷冻仓库,在其经营销售的过程中需要配备冷柜等设备,这样才能确保物品的品质与安全。在物品运输的过程中,还需设置特定的通信体系,以更好地跟踪监管整个运输过程。这些直接增加了冷链物流的成本投入。

1.1.3 时效性强

一般情况下,易腐物品的生命周期较短,物品运输过程中,受时间窗约束,一旦超越时间窗,物品就极易发生较大的品质变化,从而严重影响产品销售,对企业的服务形象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大大提高运营风险。

1.1.4 复杂性

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其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不同区域及不同时间段所要控制的温度范围也有差异,因此,要采用不同能耗的设备控制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而公司必须将这些复杂因素都包含于成本控制中。同时,在每个地域,产品的冷链物流所面对的环境也有非常大的差别,增加了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成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包含了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以及冷藏配送和经营销售等四个部分。

1.2.1 冷冻加工

农产品到达收获季节后,在产地集中收集,要及时将生鲜农产品进行预冷和加工,其对冷链物流整体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冷冻加工大部分是针对肉类、鱼类、蔬菜、水果等进行的,以使产品达到存储运输的最佳状态。

1.2.2 冷冻储藏

农产品虽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其还具有商品的同性,即有一定的供需矛盾性。要想更好地调剂产品的供需关系,就要有特定数量的储备。而生鲜物品易腐性强,要想更好地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就要进行冷冻储藏。

1.2.3 冷藏运输

和普通的物流体系不一样,冷链物流在整个运输以及产品的配送过程中都要控制好温度,以确保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同时尽可能降低运输过程中产品的损耗。

1.2.4 冷冻销售

产品的最终目的是销售,销售也是冷链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确保产品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下,因此,不同的销售场所要根据自身的销售特点配备相应的冷柜或冷库等设施。

2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产品大省,一直以来都有“粮仓”的称号,其粮食产量居于我国首位,水果、蔬菜的产量也高居全国第二位,肉类产品的生产量在我国排第三位,奶类产品的生产量在我国排第四位。河南省除粮食产量高外,其养殖业也较为发达,资源丰富,且品种甚多,拥有多达400家畜牧企业,农副产品产量巨大。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产量持续增加,因此,其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另外,河南省的人口数量居我国首位,自身的消费市场非常巨大,按照统计数据来看,河南省平均1年消耗掉的易腐食品达8 000万吨左右,而采用冷链物流系统的易腐品却不到700万吨,有近4 000万吨的易腐品有冷链物流体系的服务需求。由此可见,现阶段河南省的冷链物流服务还存在非常大的不足,要想达到农产品产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目标,使农产品的流通更加顺畅,需进一步强化冷链物流基础建设,加强以冷藏储存和低温运输为主要内容的冷链物流建设。

2.2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分析

目前,我国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非常一致的理论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对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应用大多集中在农产品储存、运输、营销环节中的冷储存能力方面。河南省在自身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发展方面,也将重点放在物流设施的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及冷储存能力的建设等方面。现阶段,河南省的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2.2.1 冷链物流发展速度较慢,农产品损耗率较高

河南省的农产品产量及消费量都非常大,但采取冷链物流的农产品消费占比仅1%左右,冷藏运输的比例不到20%,这明显不能满足生鲜易腐产品的发展需求。由于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较为缓慢,其易腐产品的损耗也较严重,据统计,肉类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达12%,水产品的损耗率为15%,水果、蔬菜类产品的损耗率高达25%左右,使得易腐产品的经营效益明显降低,经营风险显著增加。由于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较低,除进出口或买方要求必须使用冷链物流外,农产品生产商一般选择就近低利润销售,很少考虑使用冷链物流降低损耗提升产品经济价值,究其原因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单纯地认为使用冷链物流会增加成本,另外,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原因之一。

2.2.2 河南省的冷链物流整体发展不均衡

河南省具有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造就了不少大型知名农产品企业,例如双汇食品、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等,这些大型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均有自身的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这种独特优势,河南省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几乎占据我国冷冻产品消费50%以上的市场比例。这些企业具有完整的、系统的冷链物流体系,绝大多数仅为企业自身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很难涉足这些企业的物流业务。同时,河南省专门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为数不少,不过企业的整体规模不大,同时缺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使得河南省的冷链物流行业问题不断,严重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3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3.1 冷链物流人才专业化

任何行业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对于冷链物流来说亦是如此。河南省应按照现阶段冷链物流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教育机构参与的联动体系,建立一个长期的人才培育平台,进行多层次、综合型的人才培养。通过多方联动与配合,应适当形成具有短期、快速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课程,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冷链物流市场迫切需要的一线管理与操作人才。另外,还要根据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未来企业的需求积极推进高校对冷链物流专业的设置,为今后冷链物流行业的长期发展培养高素养人才。

3.2 冷链物流资源集约化

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需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河南省具有庞大的农产品资源,同时也有着非常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较,其冷藏、冷冻的相关技术与设备较为先进。但是,河南省众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恶化,企业之间的协同性非常差,导致整个行业的协作性相对较低,冷链物流的不同环节极不协调。所以,必须有效整合冷链物流行业的资源,形成多方协作。一些大型企业的自有物流体系,在服务好本企业的基础上,可利用闲置的冷链物流资源,形成具备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功能。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分散的冷链物流企业,政府应引导其进行资源重组,使冷链物流的每个环节都能以不同的形式实现战略合作,实现风险共同承担、利益最大化。

3.3 冷链物流政策人性化

冷链物流行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运作成本较一般的物流高很多,同时,也需要非常多的先进技术支撑,且政府监管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河南省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健全自身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扶持力度,在纳税、贷款、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全省的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也应适当为冷链物流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逐渐完善车辆管理、年审以及载重等政策体系,制定符合河南省冷链物流自身发展的人性化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俭.冷链:正在崛起的市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0).

第3篇:冷链物流研究目的范文

“紫云冷链物流云服务”是郑州紫云云计算有限公司在深入研究食品药品冷链物流质量保障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出的冷链物流云服务平台,切实解决了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行业难题,让全程冷链从理论变为现实。

通过“紫云冷链物流云服务”,企业可以实现从冷链货物出厂、仓储、运输到销售终端的全程数据追溯,解决了冷链物流监控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紫云冷链还通过生成有电子签名签章的PDF货运单,实现了冷链物流货物的一次性无纸化交付,既简化了交付流程,节省了时间成本,又降低了交付经济成本。而且还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出现纠纷,可以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要依据。

此外针对消费者体验差的问题,“紫云冷链云服务”通过食安宝App,为消费者提供全程物流信息、温湿度信息、保质期提醒,以及定制菜单推送等增值服务,让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看得见摸得着,切实提高消费者消费体验。

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终端设备,紫云冷链将运输物品、运输车辆、运输人员和运输路线的各项详细指标数据都实时汇聚到紫云冷链数据库,为解决冷链物流监测难、冷链物流交付繁琐等问题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获得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是行业对紫云冷链云服务的巨大肯定。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三全食品、思念食品、雏鹰集团等国内知名食品企业使用“紫云冷链云服务”。

紫云冷链荣获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也给频频曝出倒闭裁员等不利消息的生鲜电商行业带来了福音。

尽管生鲜电商的市场前景被广为看好,但亏损却成为生鲜电商平台的常态。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近4000家生鲜电商平台当中,仅有1%能够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巨额亏损。

“生鲜产品易腐烂、难保存的特性,决定了生鲜电商对冷链物流的依赖性。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服务非常少,生鲜电商平台不得自建冷链物流,高昂的冷链物流成本就成为压制生鲜电商利润中最沉重的砝码。”有业内人士表示。

而“紫云冷链物流云服务”的出现,更多地解决了冷链物流中的监管、调度、交付等问题,让生鲜电商平台放心大胆地使用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缓解了因自建冷链物流体系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

第4篇:冷链物流研究目的范文

食品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新兴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本文阐述了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认为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不足之处同样还有很多。文章提出了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强化政府管理,培养行业发展。

【关键词】

食品冷链;物流;对策

近年来,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并且为国民经济实力的增长添加了动力。据专门研究和考察全球冷藏食品供应链市场的一些专家分析,目前我国食品年供应量总额为1500亿美元,到2017年将会达到650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7%,同时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的年增长率大约在10%,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如何保证市场有序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1 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国低温储藏以及保鲜才开始起步。与国外相比尤其是美国等先进的西方国家相比,相差甚远。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以及产量的不断扩大,食品冷链物流开始发展起来,并且呈现一个很快的发展势头,但是正所谓有利有弊,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两个发展趋势。

1.1 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进一步重视,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运输、储存环境会被要求纳入冷链体系,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证食品冷链的温度追溯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将在国家标准及规范上得以明确化。食品冷链企业的优势将会越来明显。

1.2 由于冷链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或者农产品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所以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地主要就是东部地区,这也就反映出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不均。其次就是现有的设备与能力与其发展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

1.3 食品冷链物流的链接不够紧实,例如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采摘运输及储存环节上的损失率竟然达到了25%-30%,核算起来就是每年大概有1.3亿吨的蔬菜和1200万吨的水果因为保管不当而腐烂,而这些水果的营养价值可以满足2亿人的需求。

1.4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同时第三方物流的介入较少,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物流的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个体企业的需求。其中冷链物流做得比较好的个体企业有肯德基、麦当劳、双汇和光明等,但总体来说数量不是很多。

1.5 对于食品冷链物流的资金投入较少,没有完整的供应链,多为比较散的货物聚集形成一条运输路线,集成化程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无效物流,导致资源浪费。

1.6 有关冷链规则的执行力不够,政府部门大多在意冷链物流本身以外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对于冷链的质量要求并没有卫生等问题的关注度高。这就导致冷链的发展没有完整的规则,各执己见,争取树立自己的品牌,部分发展较好的企业沿用国际的认证体系,对冷链的全程加强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这并不是多数。

2 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2.1 将冷链物流的发展作为新增长点

各级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现代食品冷链物流在现代经济中得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了解食品冷链物流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重要意义。把发展现代食品冷链物流和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加快对传统物流产业促进改造以及提高企业物流的社会化、合理化程度结合起来。从政策上重视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并制定相关措施对此进行扶持,为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宏观的外部环境。

2.2 政府投入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

由于食品冷链发展的重要性不断被大家所认知,很多西方国家纷纷加大了这块的资金投入,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其中较为成功的就属加拿大联邦政府的措施,他们为了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的展,从两个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方针: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执法检查监督,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由于存在着硬件设施陈旧落后等一系列由于资金欠缺而导致的问题,所以我国政府应该进行宏观调控,效仿西方国家,增加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系列影响食品冷链物流前进的问题。

2.3 强化管理创造有力的条件

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政府部门应该通过政策引导、改进管理、搞好服务,为现代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条件。

2.4 软件设施并驾齐驱

软件设施包括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系统中的管理及跟踪软件,加速对我国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及软件的开发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加工、贮藏、运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当前,国内冷链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对冷链发展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认识不足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冷链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藏链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其中,对高级物流人才的培养犹为重要,先进的冷链物流软件开发还需要高级物流人才做后盾,只有企业的人的素质提升了,整个企业的竞争力才有望提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有关物流专业的高校的努力。

2.5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有效控制

在信息技术方面,冷链物流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

第5篇:冷链物流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框架;冷链物流标准;物流仿真技术;

作者简介:兰必近(1976-),男,瑶族,副教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投资,冷链物流。

一、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及学科基础

目前学术界对“冷链物流管理”还没有共识性的内涵表述。参照《物流术语》(GB/T18354-2006)、智库百科、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给出的定义,本文对“冷链物流管理”内涵界定为:冷链物流管理(ColdChainLogisticsmanagement)指需要冷藏冷冻的物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为保证物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而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对其正向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物流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根据目前冷链物流的职业岗位、发展规模、发展趋势、行业影响、提供就业容量和经济拉动作用等方面分析考虑,本文认为“冷链物流管理专业”的提法或称谓具有一定合理性和针对性。

现代物流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形成的应用性新兴学科,是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研究物质实体流动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是现代物流学的分支学科。冷链物流管理是在物流管理学科突破性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应用学科,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其应用领域受到冷藏冷冻类物品产地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及消费群体分布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从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内涵、行业领域和业务过程来探讨其发展的学科基础和涵盖的专业技术。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二、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规划需要,主要面向物流产业发展,在通用物流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冷冻工程科学,具备现代冷链物流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制冷与冷藏技术、食品生物技术、保鲜技术、检验检疫技术、包装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冷藏运输技术等知识技能,在保持物品处于低温条件下,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和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等,熟练地开展冷藏冷冻物品的采购、货物运输、仓储管理、库存管理、货物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业务,可从事冷藏冷冻物品的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流通加工、配送管理、物流控制、物流信息处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包装和质量检验等冷链物流管理工作,适应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的知识技能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2]。

(二)冷链物流行动领域工作过程分析

冷链物流在整个业务环节中,具有通用物流各个业务环节的工作内容,如对上游供应商进行采购、对采购货物进行开展运输业务,入库后对货物进行仓储管理,接到下游客户订单,经处理形成有效订单后对货物进行分拣、加工与包装,配装后在指定时间内把货物配送到相应的客户手上。但是冷链物流具有自己独特的业务工作内容,如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在向上游供应商进行采购时,如果货物是刚摘取得到的果蔬,刚屠宰得到的肉类和刚捕捞得到的水产品等,需要去污处理或去内脏处理,然后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或食品卫生检验检疫,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或食品卫生检验检疫标准后,进行预冷或速冻操作,为以后的冷藏运输、冷藏储存和冷藏配送等业务做准备。并且在冷藏冷冻货物的整个物流关键业务环节中,采用相应的食品生物技术和保鲜技术进行货物品质和质量维护,同时需要进行质量或品质的检验或检疫工作,同时需要进行相关的信息处理和温度控制等工作[4]。冷链物流行动领域主要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三)冷链物流行动领域典型任务分析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逐步成为物流业务的重要组成。调查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系列岗位群,需要经过系统的知识技能学习与培训,从业人员才能胜任这些岗位群的工作要求。调查发现,物流专业毕业生从走上冷链物流工作岗位到成为一名冷链物流经营管理者,需要经过冷链物流业务员岗位、冷链物流业务主管岗位、冷链物流业务经理岗位等三个阶段的历练,每个阶段的工作历练一般需要通过相应岗位群的业务实践来完成岗位能力的提升。这些系列岗位群的具体构成如下:业务员岗位(冷藏冷冻仓管员/冷藏冷冻货物采购员/冷藏冷冻运输调度员/冷藏冷冻货物配送员/冷链物流信息员/冷链物流营销员/冷链物流客服员/冷链物流质检员)、冷链物流业务主管岗位和冷链物流业务经理岗位。各个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2。通过分析行动领域职业岗位主要典型工作任务的冷链物流知识技能,是构建冷链物流专业课程知识技能体系的基础和条件。

(四)冷链物流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

典型任务分析表明,冷链物流岗位知识技能是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是需要把这些知识技能进一步优化,才能转化为冷链物流的学习内容。根据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兼顾物流行业的职业岗位操作标准,本文以冷链物流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参考,以冷链物流具体操作项目为载体,以冷链物流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驱动,以冷链物流职业岗位核心业务技能培养为目标,开设“学、教、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特色核心课程。再根据冷链物流岗位需要的其他辅助技能,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领域辅助课程或专业领域拓展课程,完成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冷链物流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如图2。

(五)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框架

根据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结果表明,冷链物流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可分为基础知识技能、核心知识技能、辅助知识技能和拓展知识技能。同时,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冷链物流基础知识课程群、冷链物流核心课程群、冷链物流辅助课程群和冷链物流拓展课程群。冷链物流基础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冷链物流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冷链物流核心课程群是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必须具备的核心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包括具有一定食品工程学科知识,自觉运用食品安全规范对冷链物流过程进行管理;具有一定冷藏速冻技术,能够运用冷藏与速冻技术对物品进行低温处理;不但具有常规物流的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包装和配送等业务环节的知识技能,还要在各个业务环节过程中采用先进低温控制技术,对物品进行远程跟踪控制,使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物品的品质和质量;具有一定物流信息处理能力,采用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远程物流信息技术进行业务管理[5];由于冷库和冷藏集装箱是冷链物流重要的设施和设备,从业人员还应具备冷链物流项目的规划与设计能力。冷链物流辅助课程群是培养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其他辅助技术,以便顺利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工作。冷链物流拓展课程群主要培养综合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以上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从事冷链物流管理业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通过这些冷链物流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具有物流行业特色的复合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才能满足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具体课程体系结构如表3。

三、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发展

(一)及时融入冷链物流前沿热点知识和先进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产地加工冷冻技术开发与应用、冷藏设备技术开发与应用和冷藏运输技术开发与应用是目前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也是目前构建冷链物流课程体系的难点,“难”的表现不仅是“应用难”,也是“教学难”。因为技术不成熟,没有广泛推广应用之前一般不能作为教学内容。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到冷链物流的知识有农产品冷链物流、储藏保鲜技术、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管理技术、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等,这些知识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但在国内还处于概念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跟踪和了解目前冷链物流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并融入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冷链物流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主要的冷链物流技术设备主要包括冷藏储藏技术设备和冷藏运输技术设备。冷藏储藏技术设备方面,目前国外已经广泛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应用自动化冷库技术的冷库,其产品保鲜期比普通冷库延长1—2倍。气调储藏是较为先进的、可广泛应用的果品储藏技术,目前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和德国等也在大力发展气调储藏技术,这些国家的气调储藏苹果平均总量达到苹果储藏总量的50%—70%[6]。在运输技术设备方面,冷藏运输技术设备主要包括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以上技术设备是开展冷链物流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之一[7]。为此,我们应当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基础上,及时跟踪和融入冷链物流前沿热点知识和技术,在内容上实现不断更新与优化。

(二)引入冷链物流标准,规范冷链物流知识技能体系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标准已经出现在《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1年9月版)中。冷链物流标准分为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冷链物流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包括低温作业分级标准、制冷术语和制冷设备术语。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包括冷库标准(7个子类标准)和冷冻冷藏设备标准(16个子类标准)。冷链物流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包括通用类标准(6个子类标准)、水产品标准(4个子类标准)、肉类标准(13个子类标准)、果蔬类标准(43个子类标准)和其他标准(2个子类标准)[8]。冷链物流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构建冷链物流课程体系提供了具有参考导向价值的内容框架。由于这些冷链物流标准涉及技术应用,随着技术更新,这些技术标准也会相应改变,即冷链物流标准具有一定时效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冷链物流课程建设时,应及时跟踪和掌握最新冷链物流技术以及这些技术标准化应用的发展态势,然后根据最新冷链物流的技术应用状况及其标准化内容,对冷链物流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调整和更新,保证冷链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内容能够跟上冷链物流业务发展的需要,使得毕业生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冷链物流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

第6篇:冷链物流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北京地区;共同配送;冷链物流

“共同配送”一词最早产生于日本,现已发展为我国物流配送领域中的一种新型模式,后来在冷链物流的领域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共同配送也称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指多个企业联合来组织实施配送活动,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合作来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冷链物流对于食品保质的高要求,更加要求了配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共同配送在冷链物流中逐渐担任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北京作为首都,人口众多、技术发达,更加有利于共同配送的发展。

一、国内食品冷链物流在北京地区的共同配送现状

在我国,食品的冷链物流的起步比较晚,人们对于食品冷藏保鲜运销的意识并不强烈,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飞跃,对于食品方面的安全和卫生越来越讲究了,这也促使了食品冷链物流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一些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仍然不够成熟。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的生鲜食品在运销过程中的损耗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可达到约800亿元,而发达国家却能将食品的损耗很好地控制,其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的食品冷链物流水平高,配送的过程就能保证食品的质量。而在中国,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经济水平发达的城市,食品冷链配送过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第三方的冷链物流公司是指食品冷藏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把原属于自己的冷链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同时通过信息和冷链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对冷链物流全程监管的一种运作模式。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夏晖公司,它跟麦当劳、星巴克等企业保持着很好的合作,也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可是放眼我国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的就相对滞后,以北京地区为例,现有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大多都是以中小型、单一服务的规模为主,并且物流方面的设备落后,难以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更加谈不上配送的高效率。

2.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规划不完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城市的冷链物流的配送规划不完善,送货人员只是简单考虑到按照最短路径,让车辆行驶的里程越短越好,却忽视了一些实际的因素,比如说路程中的自然条件、需求方的需求量、配送地的确切位置等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车辆上的浪费,食品在配送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长,无法让客户满意等状况发生。

二、北京地区物流共同配送存在的问题

常言道:罗马帝国不是一日建成的。对于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目前北京地区的共同配送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现存的一些问题,努力加以改正。

1.共同配送中心基础设施薄弱,利用率低。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的物质保障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设备的水平上去了,才能有效提高配送的效率。可在北京地区,对于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大,由于生鲜食品保鲜的特殊性,运送它们需要用到冷藏车和冷库等设备,但这些设备价格比较昂贵,回收期也长,致使了很多物流公司不愿意投入资金来购买设备,所以市面上运送生鲜食品的交通设备大多数还是普通的卡车。尽管在最近的几年中,国家和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食品的冷藏可以降低损耗率,提高经济效益,在物流的基础设施上也相比以前投入了资金力度,但是总体上仍然发展水平缓慢,结构不合理,并不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2.物流配送企业的现代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共同配送方案的实施需要多个冷链物流企业共同合作下完成,而加强合作的手段就是运用信息系统进行交流。但在北京地区,根据一些研究调查显示,在所有物流配送的企业中,运用到信息技术作为管理手段的不超过40%,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的物流配送中是主要的作业方式,可在我国却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辅的管理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我们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但这样的信息化在冷链物流的企业中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仅仅是应用在日常事务的管理,而在实际的物流配送工作中,这样的信息化却停留在半人工的状态中。同时北京地区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所使用的机械化水平也较低,大多数还是沿用了过去的物流设备,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3.冷链物流的配送中心选址不够合理。生鲜食品在配送中讲究时效性,超过了最佳的保持时间就会容易致使食品的腐坏,这对于物流公司的配送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配送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送中心的地址,在北京地区,很多配送中心的选址不够合理,在路途上耽误了过多的时间,导致配送速度缓慢,影响了生鲜食品的最佳保质时间。而北京地区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了两个方面,一是配送中心在店铺的分散区域跨度很大的情况下进行配送工作,这样会造成运输的距离过远、运输成本过高的后果;另一种就是店铺相对集中,配送中心在距离店铺很集中的情况下进行配送工作,而这样又会导致了人力上的浪费。

4.配送人员的素质较低。从事物流配送工作的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这也导致了配送人员的总体素质较低,大多数只是靠着体力,搬卸食品货物,而真正的高素质物流专业的管理人员却极其匮乏。在北京地区,从事物流配送工作的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学历和背景,整个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也使得物流配送工作的效率低下。

三、北京地区冷链物流共同配送发展的对策

1.提升冷链物流发展共同配送的基础设施。根据北京地区的冷链物流的实际情况来看,配送业务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情况,就要抓紧时间提升符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的专业化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基础设施。一旦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提升,就能有效提高物流的配送效率,运用多种设备进行食品的运输,最终保障了生鲜食品的流通安全。

在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推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将销售网络覆盖的范围扩大,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来实现共同配送,换句话说,就是在北京这个城市内,实现多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通过统一的调度来满足对于生鲜食品的配送需求,最终能够实现一个标准化、科学化、统一化的冷链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2.提升物流配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要想使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方案具备更好的效果,就要加强配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各个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成立一个冷链物流的配送中心,是实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配送中心给各个企业下达任务,这也是实现共同配送的基础性设施。由于生鲜食品易腐坏,所以配送中心的建设要全面、充分地考虑,建立起一个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共同配送中心。

在实际操作中,要让生鲜食品的供应链从上下游进行延伸,第三方物流企业加紧同生产商和经销商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一个食品从生产到存储、加工、配送到最终的销售都达到一个信息一体化的模式。也就是说生鲜食品从被生产出的那一刻起,由生产者送到北京地区的配送中心,经过配送中心的整合、加工。调度再送到销售地点,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为主导,使食品的生产到销售更加紧密化,能够满足于市场上的需求,扩大了服务的范围。

3.对配送中心进行合理选址。配送中心的选址是要以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为最终目标,根据冷链物流中产品的实际状况和运输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运用系统的方法选择配送中心的具置。

在选址过程中,配送中心要考虑客户分布比较密集的位置,主要为超市和零售店,以及人口较多的地区,同时也要考虑其他条件的影响,因此配送中心应选择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其次,配送中心还要考虑到交通的条件,基于这方面的考虑,配送中心的选址应该选择靠近交通枢纽的地区,比如高速公路和铁路货运站等地。

配送中心的选址属于物流企业战略决策的问题,对于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建设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4.提高配送人员的总体素质。提升配送人员的素质,需要让其树立工作责任感,让其能够明白配送工作决定着工作和服务的效率,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着深远的意义。与此同时,物流企业还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引进具有专业素质的管理人才,加强对于基础员工的培养力度,从员工的角度提高配送人员的总体素质。

四、结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得到了各行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但在配送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物流企业想到了共同配送这个解决方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配送难的问题。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它如果在共同配送方面得到好的发展,也会带动其他城市的水平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洪华南.冷链物流中的共同配送策略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09):65-68.

[2]文晓巍,达庆利.共同配送: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11,2(03):13-14.

[3]孙承志,韩雪涛.农产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6(07):115-117.

[4]王孝坤,杨飞,杨东援.面向社会效益的城市共同配送研究进展[J].物流技术,2013,4(03):1-4.

第7篇:冷链物流研究目的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核心技术,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物流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充分分享了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动力。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监控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时效性,同时对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需求增幅加快,冷链物流企业逐步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冷链物流设施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冷链物流信息技术不足、应用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中就显得更为迫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各领域的应用,向人们展示了冷链物流管理的广阔发展前景,预示着其将向一个新的方向进行转变。

2 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冷链物流以保证易腐食品的质量为主要目的,以追求时间、低温、耐藏性为核心原则,要求比一般物流系统的更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可以保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保证冷链物流中食品质量,起到预警预防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中运行的效率,降低物流企业成本。加快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减少传递环节,同时可以对信息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并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使物流信息交换实现了实时化,加快信息在物流系统各环节之间传递速度。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不断促进企业改革,调整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或避免重复性的劳动。在物流信息流转畅通的同时,能够对信息内容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提高冷链物流管理运行的效率。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发展变化节奏不断加快,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这使得各企业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服务创新速度和提高企业服务差异程度来增加自身竞争优势。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使得物流企业在竞争中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与消费者、供应商的关系,不断吸引新客户开拓新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较消费者对传统物流系统活动过程和状态的模糊不清楚,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冷链物流系统内部的整个活动进一步向消费者和管理者透明化,从而规范物流企业员工的行为规则,进而达到约束作用,起到很好的社会监督作用。

3 现代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中的主要信息技术

在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优化物流管理水平和质量,而且可以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的利用效率,加速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中的主要信息技术有:

3.1 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技术是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实现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中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属于自动识别范畴。它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现代化生产和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是信息数据自动识别与输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条形码技术具有简单、速度快、准确率高、可靠性强等特点。在物流系统中,条形码技术主要应于销售信息系统、仓库管理、分拣配送系统,它的广泛应用对物品标识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并实现与国际标准兼容,以推进企业计算机应用和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3.2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

射频识别是一种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的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与条形码技术相比,该技术不易受环境影响,自动化程度较高,耐用且性能可靠,并且识别的速度比较快,有成为条形码技术替代品的趋势。

射频识别技术标签可以唯一地标识货物,将RFID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技术的相互结合,在货物的采购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的效率。同时,RFID技术在仓储环节中可以保证货物库存等相关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库存空间利用率。最后,利用RFID技术可以提高货物配送速度,降低差错率,为物流企业节约配送成本。

3.3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也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的重要方面。GPS系统包括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三大部分。

在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中,通过全球定位技术,企业管理层可以迅速准确地掌握货物的位置、名称、数量及状态,可以根据货物具体情况变化向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其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使消费者可以在线了解货物的相关信息。同时,对物流运输过程中车辆定位及调度、运输物品监控、线路选择、货物装卸策略及配送可视化都可以运用GPS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结合决策分析,有助于物流企业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3.4 地理信息系统(GIS)

物流本质上其实就是物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移变动,对地理空间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具有空间尺度和空间特征。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对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和存储等操作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现代物流各环节因素都与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GIS 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地理空间数据功能优化车辆调度方案,为货物运输选择最佳路线及运输方式,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加强对各环节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物流业的效率,实现高质量的服务水平。GIS技术与物流管理技术的集成将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3.5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指一种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信息,经数据通信网络,在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的电子传输方法。由于EDI信息传输时间短、效率高,错误率低,因此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将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运用到物流管理中,可以降低信息传输错误,加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协调 ,保证两者间的信息通畅,提高物流系统运作效率和企业服务质量。

4 结语与展望

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传感识别等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物流监控变得更加自动化、高效化,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物流企业服务质量,促进管理现代化。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将成为物流监控行业发展的一个突破点,及时掌握货物动态信息是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随着物流监控信息技术的继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物流监控的联系将更为紧密,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全面支持。

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1(2):24-28.

郝世博,朱立龙,马德余.基于信息技术的冷链物流网络模型探析.物流科技.2013(2):7-10.

周慧敏.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科学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96-98.

陈宇.条形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6(5):180-182.

第8篇:冷链物流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HACCP;冷链物流;安全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cold chain products, using HACCP method, the paper studies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from the enterprise perspective, introduces a HACCP system, analysizes whole process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determines security key control point of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and establish security mechanism of food cold chain logistic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overall safety of food cold chain products.

Key words: HACCP; cold chain logistics; security mechanism

1 冷链物流安全问题及HACCP基本原理

(1)冷链物流安全问题

冷链物流又称为低温物流或冷链,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冷链物流属于当今物流行业的精品系列和稀缺部分,为客户提品的冷藏、冷冻、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多式联运以及其它一系列增值服务。冷链物流涉及的产品有水果、蔬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速冻食品和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及冰激凌、奶制品、快餐原料、药品、生物供体、血液等。这些冷链产品在通常情况下,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全程温度控制。像一盒鲜牛奶,出厂后从装车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温度必须保持在0℃~10℃,只要离开冷链系统3个小时就会变质,饮用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发生食物中毒。目前,我国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蔬菜水果基本上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80%的生鲜食品采用常温物流,果蔬损失率达25%

~32%,蛋腐蚀率达5%,每年约有75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有部分不法商家将变质的食品重新加工,卖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导致消费者食用后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消费者对食品消费的信任度已降低到50%,甚至更低。因此,冷链物流安全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关键问题之一。如何确保冷链食品的安全成为摆在企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HACCP的基本原理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简称HACCP。它是由食品的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和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两部分组成,对原料、生产工序和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其目的就是将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而不是以往那样靠事后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本文将HACCP应用到冷链物流全程中(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对每个环节、每项措施的危害风险进行鉴定、评估,找出关键点并加以控制,追溯到危害产生的根源,将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2 冷链物流的危害分析

冷链物流作业环节有收货、加工、贮藏、运输、配送及销售,每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危害,具体来说,可能有原料产地污染、货物遗失、货物损坏、作业时间长等。

(1)采购验收环节。原料产地污染,原料产区可能被农药污染、水源污染、环境污染,选择的原料应当来自安全非疫区货物损坏(腐蚀变质):装车不当导致货物损坏。

(2)流通加工环节。预冷、冷却与冻结,低温状态下的加工等。冷链装备,冷却、冻结、速冻装置。

(3)保存环节。货物遗失,工作人员疏忽导致进货与出货数量不符;盗窃因素货物损坏(腐蚀变质):储存区温度、湿度、微生物数量没有达到储存标准,作业时间长,货物储位不利于拣货,影响工作效率。

(4)分拣环节。数据错误:系统或工作人员出错和分拣数量错误,作业时间长:货物数量多,系统和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处理货物损坏(腐蚀变质);分拣工作区的温度和储存区温度、湿度、微生物数量没有达到标准。

(5)运输和配送环节。货物损坏(腐蚀变质),不同质的易腐食品集中产生交叉感染;运输工具不能使装载的食品保持在适当低温,货物发生腐蚀;在卸车时操作不当导致货物损坏作业时间长:运输路线不合理,行车时间长,运输效率低下货物遗失,在途运输时因盗窃、交通事故等导致货物遗失。

(6)管理环节。如订单处理环节,订单处理错误,货物数量、品类不符作业时间长,订单处理流程不合理,环节多,效率低。

此外,工作人员的健康、卫生条件也决定了成品的质量。员工患有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不清洁的操作习惯均可对商品污染。所以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加强员工对HACCP体系的本质认识,使员工对HACCP体系的操作重视起来,消除工作时仅流于形式的懈怠思想。

3 确定冷链物流的关键控制点

HACCP是根据所控制危害的风险与严重性分析影响冷链食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根据上面的分析,冷链物流中流通的食品易腐,应当在冷冻工艺、防止细菌污染和繁殖方面有严格的控制。运输过程中,一辆冷藏车存放不同种类的食品,每个存储区的温度也不相同,同时还要避免不同类食品间的交叉感染。加工、存储、装卸过程中的操作温度同样需要控制。物流作业环节中的关键控制点有货物配送流程、订单处理、验货、搬运、装车、分拣等。

4 制定每个关键控制点的临界指标及冷链食品安全控制模式

确定好冷链物流的关键控制点后,重点要确定每个关键控制点的临界值,在临界值范围内,产品是安全的,超出临界值,产品将处于不安全的状态。确定关键控制点是HACCP的核心,如果CCP确定过多,会增加工作量;过少,将导致影响食品安全的环节未全部识别。因此,企业在建立HACCP体系时的前期策划阶段,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确定CCP。通常,冷链物流产品的临界值类型有物理范围、化学范围、微生物范围等。下面列举几类运输过程中冷链产品的温度控制的关键点。

(1)肉禽类

冷冻分割畜肉(牛、羊、猪)、禽肉等冻结商品厢体内温度应保持零下18℃以下。冷却肉类商品厢体内温度应保持0℃

~4℃。

(2)水产类

速冻水产品厢体内温度应保持零下18℃以下,其中金枪鱼厢体内温度应保持零下45℃以下。新鲜水产品应装鱼箱,箱内放置碎冰或保温鱼箱运输,保持鱼体温度0℃~4℃。

(3)蔬果类

速冻蔬果厢内温度应保持零下18℃。冷藏蔬果视品种、运输距离不同而异,厢体内温度在1℃~10℃。

(4)液体奶类

装车前将厢体内温度预冷到15℃,方可装货。运输途中,产品温度不高于10℃。

(5)冷饮类

装车前将厢体内温度预冷到零下10℃,方可装货。冰淇淋类冷饮厢体内温度应保持零下18℃以下。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完临界值后,就需要建立每个关键控制点的监测措施及纠偏措施(如表1所示),已批准的HACCP计划方案和有关记录、文件都要建档备查。企业建立的HACCP安全机制,需提供给有关认证或监督机构审批,送审包括所有的关键控制点和监测的记录。

5 结 论

将HACCP管理体系应用于冷链物流,对冷链食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都予以检验控制,找出关键控制点,可以极大降低食品安全潜在的风险。但是,要想真正保证冷链食品安全,HACCP只是一种针对企业预防性的安全控制措施,必须结合社会上食品安全问题的实际情况,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社会监管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监管监测系统,真正保证冷链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杜昆. 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5(5):55-57.

[2] 张月华. HACCP监测下的鲜活品冷链物流的技术创新[J]. 物流工程,2008(4):76-77.

[3] 张莹. 基于34556监测的冷链物流[J]. 物流技术,2010(1):105-107.

第9篇:冷链物流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 冷链物流;果蔬;信息技术;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 F133.7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果蔬生产和食品业发展迅速,但与之相关的产品保鲜、储运技术却难进农家门,食品卫生指标与国际规范有差距,食品安全也多有不合乎健康要求的情况。据了解,我国每年的蔬菜产量3亿吨,水果产量超过6000万吨,但由于我国保鲜产业落后,每年有8000万吨的果蔬腐烂,损失总价值近800亿元。也就是说,约有20%的水果蔬菜在流通过程中变成了垃圾。不但不能体现农产品应有的商品价值,更难解决果蔬产后异地销售和非季节供应等问题。而包装不当则是造成水果腐烂损失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储藏能力可占到商品总量的70%―80%,而我国仅为 25%左右。统计数字显示,如果我国的果蔬损耗降低3%至5%,每年可减少果品损耗200万吨。如降低损耗15%,果蔬产值可增加120亿元。可见,流通和储藏环节的薄弱成为制约我国果蔬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给相关资本带来了一个开拓市场的契机与空间。

2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滞后的原因

2.1 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自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以果蔬加工、储存为主导的生鲜冷链物流产业,为发展城乡经济、保障民生供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就整体而言,我国果蔬冷链物流至今还未形成完整而独立的冷链体系。在硬件上存在冷链技术设施落后、运输设备工具陈旧,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缺乏,导致果蔬流通环节损耗严重、物流效率低下。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水果蔬菜的年冷藏量约占总产量的10%,冷链流通率仅5%,果蔬采摘后的商品化处理率不足30%,果蔬物流损失率高达30―40%,而发达国家的果疏物流损失率可控制在5%以下。很多地方的冷藏设施依然是改革开放前的,市场化、信息化装备落后。目前全国约有80%以上的新鲜水果及其制品基本上处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条件下运销。

2.2 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市场化运作发展不充分

目前我国生鲜果蔬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内销售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大型超市集团的物流配送公司完成,果蔬冷链物流仍以自营为主,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上海现有各类冷库容量为35万吨,制冷车约为5000 辆(其中专业运输 公司占40%),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30家,但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拥有一定功能规模且布局合理的自有冷库、有较先进的PC系统和管理理念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仍处于参差不齐的发展阶段。现在国内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而绝大多数冷藏供应商一般只能提供水果、疏菜冷藏或者运输服务,而不能提供物流全程的冷链服务。当前我国果蔬保鲜业有技术、有市场,但缺乏资本投入和成熟的专业化运作。

2.3 缺乏能够发挥强有力的协同作用的发展协会

欧美各国果蔬物流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充当桥梁和纽带的角色,在完善行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配合与自律作用。一方面积极宣传政府的交通运输方针、政策和法规,代表企业利益反映企业呼声,对完善物流政策和改善企业经营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协助政府部门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协调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关系,组织制定本行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纪律,进行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等。同时果蔬协会还从不同角度起到沟通情况、协调关系、提供信息服务等作用。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行业协会组织很不健全。据了解,目前除已成立中国冷链物流协会外,全国大多数 省、市、自治区尚未建立地域性的行业协会组织。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果蔬冷链物流也开始在大中城市蓬勃兴起,尤其是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特大城市和深圳、厦门、天津、宁波等沿海开放城市,冷链物流发展很快,加之国际巨型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国内市场物流行业的竞争。为了规范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企业行为,加强协同与自律,促进果蔬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应对跨国物流企业的严峻挑战,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必须加快协会组织发展,健全行业协会网络,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4 冷链物流发展缺乏良好环境,软件设施亟待完善

冷链物流涉及果蔬“从田间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供应链上每个环节都事关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欧美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果蔬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存储、标签、品质等级、农药残留物含量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对果蔬进出口也有严格的检验、检测和认证制度,具有管理的系统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如美国、加拿大国家食品检验局,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督计划(FSEP),不但在肉类和家禽加工厂普遍实行,而且在蔬菜、水果物流中广泛应用;同时还鼓励国内果蔬协会开发必要的工具,使生产者在农场的食品生产环节实施与 HACCP原理相一致的食品安全措施。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协作,最终实现“从农田到最终消费者”冷链物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而在我国,由于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冷链物流意识不强,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法律规章也不健全,不仅冷链物流管理缺少制度和监控手段,而且物流链节松散缺乏协调机制和规范,果蔬冷链物流市场及其体系建设与管理基本处于粗放型的发展和运行阶段。因此,我国政府亟待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化体系以及诚信体系,营造果蔬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3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机遇

随着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业形态的持续发展,使得果蔬区在各业态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地增加,并且这些商业业态把冷冻产品作为重要的经营品类,成为冷冻冷藏产品销售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从而扩大冷冻冷藏产品的市场容量;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逐渐倾向于通过节省厨房时间来增加自己的学习、工作或休息时间,这也使冷冻冷藏产品的销售量不断增加;年轻消费者在顾客群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加上消费理念的更新,年轻消费者大多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在厨房里,而对冷冻冷藏产品的认知度却在不断提高,这同样促进冷冻冷藏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容。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冷冻冷藏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在包装上都竭力吸引顾客消费,相应地也就提高了冷冻冷藏产品的质量、品种,使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冷冻冷藏产品的消费。冷冻冷藏食品品种的不断增加如传统的水饺、汤圆、包子等速冻点心产品已发展到了极致,企业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产品,而菜肴作为新型的冷冻冷藏品将会受到企业的注重,使中华传统美食延伸到冷冻冷藏产品中。

从国家投资计划来看铁路、民航、公路等交通基础产业占据着绝对份额。仅以铁路建设为例,据铁道部权威人士披露,针对目前拉动内需新形势,2008年年底前,有34个准备充分的铁路建设项目有可能被批复,规模达3800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将达到6000亿元,拟安排新开工项目约70个,未来4年计划安排机车车辆购置投资5000亿元。按照2009年铁路完成工程投资6000亿元安排,根据定额水平测算,可以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消耗钢材2000万吨,水泥12000万吨,对GDP的拉动为1.5%。这让那些以建材为核心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看到了希望。在调查过程中,不少物流企业都认为,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带动钢铁、煤炭、焦炭、建材、水泥等的需求,货源充足将成为拉动部分物流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从物流服务需求来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迫使生产企业更关注对内部管理潜力的挖掘,特别是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这将有利于物流企业的服务从销售物流向生产物流、采购物流延伸,全面介入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以宝洁公司为例,据了解,为进一步实现成本控制,宝洁中国已经把与物流服务商、下游零售商等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物流标准化作为当前的一项工作重点,其中包括规范物流操作流程、实现货物带托盘运输等。而在这一过程中,大型物流企业可以凭借网络、资金等优势做出规模;小型物流企业则可以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灵活转变方向,将业务做精做细。

4 积极探索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战略

(1)优化组合冷流供应链各个环节,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果蔬冷链物流是由各个环节连接而成的体系,要想降低最终的物流成本,离不开对各个环节的优化组合,形成合力,运用供应链集成化管理达到优化供应链环节,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为便于了解物流冷链的产业加工图首先看一下果蔬食品物流冷链产业结构图,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食品物流冷链所经历的各个环节,从原料产地到最终消费者,要经历加工、储藏、销售商,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冷藏车、冷库则在保证食品的安全、新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冷藏车的购买,冷库的建设作为专用财产,投入相对比较大,这就需要在自建冷库、冷藏车与利用第三方物流方面。做好综合取舍,最终达到优化供应链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2)提高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高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既可以减少买果蔬难的问题,又可以提高企业效益。例如果蔬企业与农户签署产品协议,实现点对点的销售,既可以保证企业收到健康、安全的所需产品,又解决了买果蔬难的问题。汇源集团在这方面较早就投入巨资,建立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根据AC尼尔森的统计数据,以纯净水、果汁以及茶饮料为代表的非碳酸饮料的市场增长幅度十分惊人,1995年―1998年销售量的增幅为14%,1998年―2000年增幅为45%。与此相应的,据专家预测,全球果汁饮料的消费量在未来5年时间里每年将达到10%以上的增幅。相关数据显示,现在中国的果汁产量每年约100万吨左右,人均消费果汁量还不到1公升,而欧美国家人均年饮用果汁50―70公升。中国的人口有13亿,如果人均消费量提高1升,就是130万吨,所以这个市场潜力大得惊人。

(3)构建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

充分利用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的机构,构建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吸收民营资本的介入,切实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这将有利于冷链基础设施的巨大进步。具体来说:一是在宏观层面上,要进一步深化果蔬流通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着力制定积极的财政支持政策和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与规章,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冷链物流大市场及其大体系。二是在微观层面上,要明确政府和物流主体的角色定位,重视发挥政府组织和物流主体组织的支撑作用;要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果蔬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和互信、互利的战略联盟机制,从而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要实施供应链物流集成化管理,供应链集成技术,供应链网络化、敏捷化、应用性化、最优化,以提高市场竞创造更高的价值和利润。通过供应链管理的资源集成、市场集成、信息集成和组织集成,而形成生鲜果蔬供应链一体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新模式。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和冷库装备。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GIS与GPS) 和电子交换系统(EDI),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掌握冷链运输动态及库存产品的保质期与库龄,确保冷链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我国应着力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藏车,以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发展机械冷板冷藏同车和冷藏集装箱,以满足不同路径的货运需要。对于低温冷库的建设,应根据冷藏产品对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要求,分类分期进行更新和改造。大力开发和推广生鲜果蔬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果蔬的整个供应链中,低温加工包装和保鲜技术是冷链物流得以应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保质增值的关键环节,保鲜技术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应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基础上要善于自主创新,通过与科研单通位或相关高校的联合攻关与协作,努力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低温包装和保鲜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高我国冷链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建立起与我国目前冷链需求相符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5)充分发挥冷链物流行业协会的协调和纽带作用。

建立健全全国性的冷链物流行业协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完整的大中城市冷链物流协会组织网络,尤其要把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作为发展重点,并以大型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为核心逐步形成区域性的冷链物流协同组织。制定冷链物流协会的政策法规。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发展壮大,逐步形成经济实体;通过国家立法与地方立规,明确行业协会职能,保护行业协会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协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冷链物流行业协会职能作用。宣传国家的物流方针、政策和法规,反映物流企业的意见、要求和呼声,维护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从不同层面和视角起到沟通政企信息、协调企业关系,开展行业自律、进行技术咨询和冷链物流人才培训等作用,加快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

5 结论

为了提升我国的果蔬产品竞争力,需要对果蔬供应链实施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环节的供应商数目。即:减少中间商数目,促进产品在流通中经历环节的损耗从而优化整个供应链,同时加强对流通过程的质量控制,使生产者在农场的食品生产环节实施与 HACCP原理相一致的食品安全措施。

(1)在常温物流中,物流过程不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主要通过商品的位置移动来获取利润。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考虑如何以最小成本将商品快速、及时地送达客户。在这里,库存并不增加利润,反而占用大量资金,降低运营效率,因而是消极的,在现有文献中都研究怎样以最低库存甚至是零库存来组织物流运输,但对于冷链物流来说,生鲜食品通过库存来保质保鲜,降低了腐败变质速度,提高了食品品质。因而增加生鲜食品的使用价值,是积极的。它和运输一样是冷链物流的利润源泉。从而,在最佳进货模型中不能以成本最小,而应以利润最大为目标。

(2)果蔬类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物流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供应规模小、效率低,而消费者的需求在向及时性、持续性、多样性及安全性转变,面对这种果蔬类农产品物流服务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基于供应链理论,本文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以果蔬品配送中心为核心,联结上游农户及下游生鲜超市的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以有效把握果蔬类农产品的需求信息,稳定供需平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流通价值,实现对消费需求的快速反应,进而推动果蔬类农产品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2]付建华,魏国辰.我国果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8,(4):6062.

[3]恭树生,梁怀兰. 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网络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20(2): 8793.

[4]汪子琳.冷链物流面临四大问题[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56(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