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教师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外籍教师学习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督促他们遵守我国法律规则。
二、要采取过硬的措施保证外教的生命财产安全,禁止可能对外籍教师正当权益
造成损害的言论及行为。
三、关注外教的活动,若发现其有违法可疑活动,及时向公安部门通报。
四、关注与外籍教师交往人员情况,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外事公安部们通报。
五、禁止无关人员到外教宿舍留宿。
六、外籍教师旅游及在外留宿,需经学校批准。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 独立学院 教学质量 过程管理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学管理。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具有独特性。因此,如何保证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对其教学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1.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理论)及其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启示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这一理念诞生于美国,1956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把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作为其长远目标”,强调管理的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
企业TQM实践经验的关键在于强调质量始终贯穿于管理过程,这给予独立学院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以一定的启示,学生作为学校的“教育产品”,要切实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让教育充分服务于经济,必须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是学校借鉴现代企业生产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质量监控系统和管理制度,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同时参加质量管理的全员性管理;是对招生、教学计划制定、实施、运行、考试和学生毕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所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2.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教学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必须依赖于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阶段和环节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控制和减少出现在学生学习行为中的各种问题。因此,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从根本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管理”观点,即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和阶段的管理控制。
2.1课程群说课备课制度。
以课程群为单位,建立说课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对课程的全面理解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同时也说对学生知识的检测,学习结果的评定与巩固,充实和完善备课环节,使教师在说课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方案。
2.2整体授课,分层(个别)辅导。
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统一授课,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作业情况及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等途径将学生适当分层进行有针对性、有效性辅导,努力使学生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2.3模块教学,阶段考核。
针对课程特点,适当拆分、调整教材相关章节,实施模块教学,同时采取一些非正式的阶段考核,巩固学习效果,并帮助学生建立过程学习的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期末考试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2.4日常考勤警示制度。
为督促学生养成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的良好学习习惯,严格实施上课考勤制度,学生无故迟到或早退两次记一次缺勤,学生上课无故缺勤五次取消考试资格,并直接重新学习。同时教师有责任对缺勤次数较多的同学及时提出警示教育,并给学生改错纠错的机会,以帮助其在后续阶段努力学习,充分体现教书育人,人性化教学管理的教学本质。
2.5作业抽检评价制度。
学生作业全部批改,并根据作业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抽取一定数量作业样本进行针对性检查评定,旨在逐渐减少作业抄袭现象。
2.6实验考核一票否决制度。
实验环节的考核机制旨在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就十分注意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过去的“学习、考试”型向“学习、思考、研究、创新”型转变,为了有效调动学生参加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在总结以往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实施“实验考核一票否决制”,即实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考试(或考核)。实验考核方法采用多种方式并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强调人人必须动手操作,查阅相关资料。首先定量考核实验预习,其次对实验操作过程、结果与原始记录作定性与定量考核,最后按不同的能力模块要求进行现场答辩或提问考核,旨在激发学生的实验参与意识。
实验成绩=实验预习(30%)+实验操作或数据处理(30%)+现场答辩(40%)。
2.7不定期(分次)问卷调查。
为适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及心理,采用不定期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信息反馈,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8多元考核评价制度。
坚持结论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学习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课程的学期成绩中,过程学习评价主要包括课堂参与、平时作业、平时考勤、学习态度及实验情况等方面的评价。结论性评价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来进行评价,并通过适当的权值体现在学期成绩中,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过程学习,有效地纠正学生考前突击、只重视期末考试的错误概念,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终端质量是过程质量的集合”的质量观。
学期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60%)。
3.实施教学改革的体会
在教改实践中,我们以下列六个对考察学生学习状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行为项目进行跟踪调查,比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有较大改善:(1)学生上课缺课率;(2)作业抄袭率;(3)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答疑率;(4)上课不听课现象;(5)学生对实验课的参与率;(6)考试不及格率。
经过分别对不同教学条件下的教学质量结果作出横向和纵向比较,即对不同班级的相同课程在不同教学管理模式下的教学结果作出横向比较,同时对同一班级在不同学习阶段严格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后的教学结果作出纵向比较,结果显示通过对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以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评价的六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教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4.结语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行业,其质量管理与一般的产品质量管理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其自身的规律。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组成的功能、结构复杂的系统,因此,科学、合理地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对独立学院的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必有其极为特殊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世芳.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 善于利用历史文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文物,它们是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文物图片。例如,在讲到《青铜器和甲骨文》一课时,教师将司母戊鼎的制作工序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特别是在学生欣赏四羊方尊时,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利用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初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对世界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的历史事件,教师要利用这些历史事件,正面引导学生,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历史故事的运用是历史教学中较常见的方法,在讲述历史故事时必然会涉及一定的历史人物,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要做到难易适中,符合主题。如讲到《拿破仑帝国》这一子目时,既要选取拿破仑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断前进,在逆境中乘风破浪,最终建立拿破仑帝国的正面素材,又要选取他在后期进行不正义战争带来灾难的反面素材,这样,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3. 利用世界史知识,结合国内外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公民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要将学习的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要积极学习他国先进的理念、技术,从而为我国所用,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完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教材内容与公民意识培养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意识内容丰富多彩,总体来说,学习古代史,可以感受祖国灿烂的文明,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学习近代史,体会屈辱挨打、探索抗争的历程,增强民族复兴意识;学习世界史,体会他国民主道路的进程,树立尊重各民族传统的价值观以及以人为本的民主观。
二、教师应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把“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号召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可见,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素材,教师有责任通过这些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实际课堂中控制好自己的教学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把握语言的生动性,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极其关键。首先,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其次,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学识魅力”教育学生感悟知识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还应不断提高教学技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利用巧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去思考问题,为其养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做好铺垫。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效利用师生互动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建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师生双方站在平等的位置,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来达到相互启迪、相互促进的目的。
现代教育主张尊重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但是,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思维中还缺少独立性和批判性,认识事物容易出现片面性和表面性。对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评价和展示保持鼓励、引导的态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敞开心扉,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质疑老师,鼓励他们自主、自觉、自省。当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一起参与讨论研究,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历史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技能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而且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就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的成功与否与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即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认为,它就是教学创新方面最富于挑战的环节,也是素质教育能否落到实处的最终着眼点。学生无论对历史知识的获得,还是在思维能力的增强上,如果最终没有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教育,很难说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良的社会思潮影响和侵蚀了可塑性极强的中职学生,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对自己对社会毫无责任感,学习动机不明确,厌学逃学现象严重,甚至有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感在新时期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实在太重要了。
二、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从古人提出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垂训,到近代等呼吁的“愿为社会先驱的决心”,中华民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因为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团队精神、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形成和完善,最终达到育人立人的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在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上,形成对民族的认同,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而且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人力资本”、“开发人力资源”等理论逐渐被国际接受。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也已引起各国教育的关注。在第40次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代表都强调要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的教育。要“通过提供智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体育、美育”等条件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协调发展”。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亚太地区教育学者、未来专家展望21世纪亚太地区教育发展前景时一致认为:各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内容不尽相同,但在认识上是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同21世纪能否在世界上立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在历史课堂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是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引人入胜”的历史情境,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逆性,学生无法直接感知、无法重复验证,两者的关系很疏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一个主要历史史实创设情境,激趣启情,缩短历史与学生的时空感,让学生充分经历感性认识活动,如观投影、看录像、听故事、赏歌曲等,使学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的特定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特定历史情景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强烈兴趣,产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对中职学生实施成功感教育
中职学生大部分因为成绩差考入普通高中无望后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他们在心理上普遍存在一种自卑感,没有上进心,求知欲低下,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应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实施“成功感”教育,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重塑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应注重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中职学生历史知识相对贫乏,教师应根据教学单元内容、学生特点和现有教学条件,精心安排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其次,制定符合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感,例如把几节难度不同课程的内容设置为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要回答的内容,课堂上要尽量启发学生,通过一步步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认真准备,就能取得成功。
(三)深化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历史教师应深入挖掘学科中俯拾即是的涵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素材,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寓之以情,进而晓之以理。如学生从南朝无神论者范缜绝不卖论取官的高风亮节中,养成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德中,确立历史的责任感。
任何教育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如此。历史教师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在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上,长期坚持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和情理统一,将教学过程视为认知、情感、意志统一的过程。强调师生互动、进入角色,激感,进而思索,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以发挥历史教育增长才智、陶冶情操、坚定信念,追求进取的社会功能。
总之,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历史教育要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放飞学生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1、班级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全体师生应该能够熟练地正确使用并爱惜。
2、各班主任为本班设备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设备的管理,班级任课教师应协助班主任管理,协调好设备的使用时间。
3、做好避光、防尘、防潮、防火、防盗、防雷击的设备保护工作,加强门窗管理,落实安全措施,雷雨天气不使用设备,离开时切断设备与外界的物理连接。
4、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如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向学校管理员报告,以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如发现设备硬件损坏或丢失,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
5、班级可根据管理与教学需要设立电教员,协助班主任进行设备的日常管理和填写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记录。
6、各任课教师上课前应认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上课时根据操作细则(规程)正确操作使用设备,下课后及时关闭设备并切断电源。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管理员。教师不得违规操作,不得频繁开关设备,不得随意拆卸、搬运设备。
7、任何教师和学生不得私自更改计算机属性设置,不安装与教学无关的软件。需要保存的资料应存储在指定文件夹内,计算机桌面和C盘上不存储个人材料。不得利用计算机做上网聊天、下载歌曲、电影、图片等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8、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对电脑硬盘进行格式化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如因教学需要安装更改软件的,应经网管员同意并协助完成,不盲目自行操作。如有技术困难,应报学校解决,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9、教师在下载网络资料或使用外部设备(移动硬盘、U盘、读卡器等)时,要注意防止病毒的侵入,发现计算机有病毒应及时向网管人员报告。
10、班级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设备未经学校领导批准,不得让校外他人使用。校外教师到本校上课,必须经学校统一安排,并经过相关培训,了解设备性能,并熟练操作后,方可使用。
11、严禁学生使用,严禁老师用来看电影听歌曲浏览新闻图片等,任何人未经学校领导同意严禁用一体机做与上课无关的任何事。一经发现后果自负。
摘要:本文从新版食品安全法出发,阐述了新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的要求,通过采用课后调查的方式,分析保健食品标签以及保健食品特有标志“蓝帽子”使用规范性存在的问题,对《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以及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保健食品标签;“蓝帽子”;《食品安全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16-02
《食品质量管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对提高食品与营养相关专业学生的业务素养和管理水平十分重要,该课程以理论课程为主,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本课程安排学生针对保健食品监督管理规范以及市场流通过程中保健食品标签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展开调查,以培养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维持温饱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保健,许多保健食品应运而生。市场上出现了具有很多效用的保健食品,然而即使是具有相同效用的保健食品也有不同的品牌供消费者挑选,令人眼花缭乱。因此,针对保健食品的监管,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在《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与保健食品标签及保健食品标志使用规范性调查,使学生深入理解保健食品的含义以及保健食品的申报流程。同时,针对保健食品标签不规范以及保健食品标志缺失的现象,引起学生对保健食品审批流程及市场监管制度的重视。
对于保健食品的定义有明确的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的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针对其定义,保健食品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缓解体力疲劳、缓解视疲劳、改善皮肤水分、减肥、辅助降血糖、改善生长发育、抗氧化、改善营养性贫血、辅助改善记忆、促进消化、清咽、通便、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脂等27类功能。除了以上提到的27种功能以外,保健食品将营养素类也纳入了其管理范围,统称为营养素补充剂(以矿物质、维生素为主要原料的产品),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为目的(2003年5月1日《保健食品检验与评审技术规范》)。
一、新版食品安全法关于保健食品的要求
在《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中,详细解读了新版食品安全法关于保健食品的要求。2015年4月24日修订,并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食品安全法将保健食品划归为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从注册管理、生产管理、市场监督、广告管理以及违法处罚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在保健食品管理上有不少突破性的举措。例如,设立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针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宣传中存在的问题,新版食品安全法明确要求: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其中针对于保健食品管理作出了较大调整。新食品安全法明确了保健食品的申报采用注册和备案“双轨制”管理,这种双轨体制彻底改变了过去执行的单一产品注册制度。正规保健食品的外包装盒上标出天蓝色形如“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下方标注批准文号,如“国食健字【年号】××××号”,或“卫食健字【年号】××××号”。国产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是“卫(国)食健字”,进口保健食品是“卫(进)食健字”。面对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市面上常见的大多数保健食品一般都符合相关条例依法进行注册并备案,同时在其商品上都贴附了“蓝帽子”标志,并标注了详细的信息,可见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都较为规范。
然而,2015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要求,清理并逐步取消各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据了解,保健食品行政审批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原则上应予以取消。因此,保健食品要取消注册审批的传闻在业内流传开来,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被称为业内热门话题。一直以来,保健食品市场的乱象在很大程度上被归咎于监管制度不合理,其中审批制首当其冲。但是,当面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或取消”的消息时,业界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取消保健食品审批利大于弊,而有些人则担心此举会使得市场更加混乱,而截至目前为止,相关部门是否取消审批,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二、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使用规范性调查
既然我国并没有取消保健食品审批制,因此,在《食品质量管理学》教W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保健食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的使用规范性展开了调查。针对新食品安全法明确保健食品采用注册和备案“双轨制”管理这一举措,我们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国产保健食品”,搜索到15866条注册审批记录,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这些记录中的产品并非都标有“蓝帽子”标志。例如,味全活性乳酸菌饮品(国食健字G20150042)、大寨牌核桃露(国食健字G20040923)、碧悠牌达能酸牛奶(国食健字G20060258)、静心口服液(卫食健字(2002)第0489号)、力度伸维生素C泡腾片(国药准字H20056946)、露露杏仁露(卫食健字(1997)第258号)、益力多牌乳酸菌乳饮料(国食健字G20041493)等,这些产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保健食品均有注册备案,不仅标注了产品成分、功效、针对人群以及使用方法和用量等内容,还标注了相应的批准文号。以上这些只是我们在调查中能够查找到的极少一部分保健食品标志不规范的产品,可见这种标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存在已久,并且存在管理困难的问题。对于营养专业的学生,这类问题查找起来尚较为困难,公众对其更是知之甚少。可见,普及保健食品专业知识对监督、规范管理保健食品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对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说明书以及保健食品的生产实行审批制度,对市售的保健食品实行标志管理,即大家熟悉的“蓝帽子”。保健食品从申报到取得“蓝帽子”,要经历准备申报材料、样品生产、试制现场核查、样品送检和专家评审五个阶段。既然申请审批保健食品如此烦琐复杂,为何已经获得批准文号的产品却选择隐藏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呢?就是因为保健食品作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标签上应注明适用人群及使用方法和用量,因此有些品牌选择将保健食品的标志隐藏,同时不标明其适用人群、使用方法及用量,掺杂在普通食品中销售。
保健食品进入法制化管理以来,我国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一直在进行管理探索,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也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相信会对我国保健食品的规范化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然而,在保健食品监督管理上,还是有很大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比如如何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保健食品使用其专用标志“蓝帽子”,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三、使用分组调查法进行教学的效果分析
学生通过调查检索等方式对保健食品标签和保健食品专用标识“蓝帽子”进行调查分析,使得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了保健食品的定义。通过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的方式,使其直观了解保健食品标签内容,同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保健食品标签各项内容的含义以及市场保健食品标签标志不规范的原因。引起学生对市场保健食品监管混乱现象的重视,从而促进保健食品未来向着监督有序、管理有力、政策规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Z].1996-05-01.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Z].2005-07-01.
[3]赵洪静,徐琨,白鸿.中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概况[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5):422-425.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修订分类解读》[Z].
[5]李永才.食品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09-16010.
[6]陈宗道,刘金福,陈绍.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7]张培旗,常志娟.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55,(10):145-146.
[8]郑丽娜,马萍.《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实践中探究式方法的应用初探[J].学理论,2009,(28):239-240.
论文摘要:采用“中学组织管理气氛量表”和“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调查分析中学组织管理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学组织管理气氛总体情况及其各个主因素与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总体情况及其各个主因素之间,除关心体贴与工作强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因素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学校的管理气氛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具有影响和预测作用,尤其是制度的健全情况影响教师对干群关系满意度的33%;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影响中学教师自我实现满意度的22%、影响对同事关系满意度的l8%;民主作风影响教师对工资收入满意度的9.9%;领导威信影响教师对工作强度满意度的6.1%。
学校组织管理气氛是管理者的领导方式、领导作风以及成员间彼此相互作用而构成的能被教职工所感受到的且影响教职员工行为的内在的心理环境和意识,是组织成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组织的整体特性。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它通过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进而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学校管理者诊断组织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组织管理层面,运用实证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探讨中学组织管理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量表采本研究采用潘孝富编制的“中学组织管理气氛量表”和冯伯麟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
1.“中学组织管理气氛量表”包含民主作风、制度健全、管理系统性关心体贴、领导威信5个主因素。该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82。用五点量表计分法,从选答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赋予1,2,3,4,5分。
2.“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包含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干群关系和同事关系5个主因素。该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58。量表同样采用5点量表计分法,计分方式与“中学组织管理气氛量表”相同。
3.“中学组织管理气氛量表”与“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的总体信度系数为0.915。
(二)研究对象
从在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进修的省内不同类型中学的教师中随机抽取350人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3份,回收率达80.86%。其中男教师54人,女教师229人。
(三)研究程序
主试是经过培训的专职教师,由主试对被试教师进行团体测试,所有的被测试者全部采取匿名形式答题,要求按统一指导语独自填写作答。调查数据采用spsswinl3.0软件包进行处理,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积差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二、调查结果统计
(一)中学组织管理气氛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
1.中学组织管理气氛现状
表1数据表明:被调查教师所在中学的组织管理气氛总体情况(3.477)较好,其中5个主因素的情况、学校管理的系统性情况(3.769)最好,领导威信状况(3.607)次之,学校的制度健全状况(3.481)和民主作风状况(3.313)再次之,而领导的关心体贴程度(2.742)不尽人意。
2.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
表2显示:被调查的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3.375)在平均水平之上,其中对自我实现(4.32)最满意,其次是对同事关系(3.944)和干群关系(3.281),而对工作强度(2.436)和工资收入(2.632)满意度较低。
(二)中学组织管理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1.中学组织管理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分析
将二者做积差相关分析,其结果见表3。
表3中的数据表明:中学组织管理气氛总体情况及其各个主因素与教师工作满意度总体情况及其各个主因素之间,除关心体贴与工作强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因素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2.中学组织管理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问的回归分析
中学组织管理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的事实已被证实,然而,中学组织管理气氛及其各维度是否都对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有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为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结果见表4。
表4的数据表明:(1)学校管理气氛中的5个自变量预测教师工作满意度中的自我实现时,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只有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并显:示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可影响和预测教师在自我实现方面满意度变异量的22.5%;(2)学校管理气氛中的5个自变量预测教师对工作强度的满意度时,只:有领导威信进入了回归方程式,并显示领导威信可以影响和预测教师在感受工作强度方面变异量的6.1%;(3)学校管理气氛中的5个自变量预测教师对工资收入满意度时,只有民主作风进入了回归方程,并显示学校管理中的民主作风可以影响和预测教师在工资满意度方面变异量的9.9%;(4)学校管理气氛中的5个自变量预测干群关系时,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共有4个,其联合影响和预测教师对于群关系满意度变异量的43.0%,其中制度健:全可影响和预测33.4%的变异量,管理的系统性可影响和预测6.7%的变异量,关心体贴可影响和预测2%的变异量,领导威信可影响和预测0.9%的变异量;(5)学校管理气氛中的5个自变量预测因变量教师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时,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有2个,其联合影响和预测教师在同事关系满意度方面变异量的21.8%,其中管理的系统性可影响和预测18.5%的变异量,领导威信可影响和预测3.3%的变异量。
三、结果分析
(一)中学组织管理气氛基本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教师所在学校的管理气氛基本情况良好,尤其是管理的系统性得分最高。这说明在现代中学中,大多数校长还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管理理论来管理学校,即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凭借个人的威信、经验、能力和人际关系等来实现对学校工作及教师的组织、控制和指挥,学校管理还是主要以“事”为中心,侧重研究“纪律”,实行“监督”管理,缺乏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而现代管理理论倡导以“人”为中心,重视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关注“激励”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突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就要求现代的中学校长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更多地关注并及时满足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效能和管理效能。
(二)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基本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教师对教师工作在整体上是比较满意的,特别是在自我实现方面以及与领导、同事的关系方面满意度较高,而在工作强度和工资收入方面满意度较低。这与国内其他学者调查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该结果揭示了现代中学教师对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的感受和看法是积极、肯定的,特别是对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予以了较高的评价。这也提示社会有关方面,在急切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教师在自我实现方面的追求,对这种积极因素应加以保护和激励。否则,即使工资待遇上去了也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中学组织管理气氛与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中学的组织管理气氛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学校的管理气氛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1.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影响教师对自我实现和同事关系的满意度
系统理论强调整个组织的协调性,人际关系以信息沟通的开放性、角色扮演的变化性为特征,从而使组织呈现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性特征。因此,一个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并按计划目标有序严格执行的学校,其教师必定对学校的战略目标和自己的发展目标充满信心,势必会对工作有更大的投入而实现自身价值。学校管理的系统性也会促使教师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而减少分歧,从而形成和睦的同事关系。
2.学校的制度健全程度影响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学校有规章制度,且按制度办事,对事不对人,校务委员会(或职代会)对学校有制约作用,学校有自己明确的主题目标,学校教师是主体,教学是中心等,对提高教师对领导的满意度都具有明显的作用。这也反应了现代中学教师对领导的评价还是主要集中在是否建立了健全的制度、学校管理工作目标是否明确、责权利是否分明等“事”的层面,而缺少对“人”的层面的关注,这落后于“人本管理”的现代管理理念,值得我们反思。
3.领导威信影响教师对工作强度的满意度
从主观方面来讲,工作强度是一个人对工作质和量的主观感受,如果一个人愿意去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时,他就会感受不到工作任务的繁重。中学作为一个以知识人为主体的特殊组织,其领导如果在教师中有威信,教师就会心甘情愿地听从领导的指令,克服各种困难来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以保障学校目标的达成。因此,领导威信可以影响教师对工作强度的主观感受。
4.民主作风可以影响教师在工资收人方面的满意度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工资的满意程度取决于他在工作上的投入(比如时间、精力、金钱、技术等)与报酬(比如薪水、地位、荣誉、福利等)之间的平衡感,且这种感受强调与他人特别是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的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有公平感,反之则有不公平感。如果一个中学在管理中体现了民主作风,即能够实行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让教师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收入状况,并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地解释教师提出的质疑,直到教师获得心理平衡,这势必会使教师感到公平和公正,也会对工资收入产生满意感,工作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5.领导的关心体贴可以影响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25-02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不仅对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提出了要求,而且还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地理教学: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简单来说,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地理学的兴趣、态度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的精神和公民的基本素养,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实施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实施的影响。(1)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有助于教师有效处理课堂的教与学。对于教学经验较少的教师,暂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会影响课堂时间及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有时受学生情绪的影响或为了赶齐教学进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常落实得不好甚至没有落实。对于老教师由于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积累的素材较多,像揣在兜里的东西一样,随时掏出来用。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不能仅有一桶水,应该有一泉水。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落实得较好。(2)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认真积极的教学态度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反之则影响其落实。教师往往认为知识点讲到位了,对于高中生而言,自然就明白了。因此在写教案时也是写一写知识点,没有具体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施认识不足,是阻碍其落实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有的老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直接“教”给学生,这种教育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作用
2.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实施的影响。目前高中生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任务繁重,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要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立足于中学生实际需要,解决中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个人的、内隐的心理特征,如果教师不懂得学生的情感认知规律,实施不当的策略,必然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处于劣势,甚至适得其反。
3.应试教育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实施的影响。以高考为主要目标的升学考试体制一直深深影响着高中地理的教学,把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看成是“额外负担”,是“软任务”,因而不能自觉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其结果自然也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在当前的考试体制下不能明确具体地测量,所以很多教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落实不下去或者不到位,归咎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为了应付考试,把课堂重点放在知识点上,其他的目标就应付着写上。再加上学科性质,每个老师带的班级较多,为了赶齐教学进度,会使一些原本设计好的情感目标没有完成;教师对地理教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因素挖掘不深。由于这一目标多是隐性目标,不如知识、技能目标那么明显,有时挖掘不到。尤其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地理学习习惯与学习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全球意识等现代教育理念则挖掘不够。与课程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相比,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显得单薄。
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现状的策略
1.树立长期教育的目标。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内化而形成,这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在每堂课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时间安排、教育方法、教育相关道具及教育环境的创设、教育语言等相关因素,适时适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加强教师培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首先要切实掌握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教师自然与真诚的流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培训部门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并加大培训力度,为教师多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教学案例和具体的教学策略,使新课程真正地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可适当地多组织公开课,邀请校外专家对课堂进行指导,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还应针对一些实际问题,引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同时,要真正落实地理新课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地理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心理学,懂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过程。
3.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目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谈话法、测试法等。其中观察法是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方法,主要是将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观察记录下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标准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法特别适合于对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创造性、地理观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