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双减校外培训范文

双减校外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减校外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双减校外培训

第1篇:双减校外培训范文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通知,就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严防妥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通知指出,要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落实培训收费管理政策,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要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预收费全部进入本机构培训收费专用账户。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校外培训机构提供培训服务收取培训费应依法纳税,应如实开具发票。

 

采取银行托管 风险保证金的方式对预收费进行监管

 

通知强调,要全面实施预收费监管。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应全额纳入监管范围,包括本通知前已收取但未完成培训服务的预收费资金。各地可结合实际,采取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的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监管。实行预收费银行托管的,校外培训机构要与符合条件的银行签订托管协议并报教育等主管部门备案;开立预收费资金托管专用账户,做到全部预收费“应托管、尽托管”。托管银行不得因提供托管服务而额外收取培训机构、学员费用。采取风险保证金方式的,校外培训机构应与符合条件的银行签订协议并报教育等主管部门备案,开立风险保证金专用账户,存入规定金额的保证金作为其履行培训服务承诺和退费的资金保证。

 

将培训机构的预收费情况纳入其诚信建设内容

 

通知明确,教育、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保监、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的协同监管。建立定期共享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有关信息的工作机制,强化风险预警。要将培训机构的预收费情况纳入其诚信建设内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在信用建设、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培训机构规范运营,积极主动将培训预收费纳入监管。

 

对是否存在“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开展集中排查整改

第2篇:双减校外培训范文

一、双减

所谓“双减”,即: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做到:

1. 对作业精选、分层:课堂效率,精心设计作业,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先做大量习题,并对习题进行筛选,避免题型重复和超纲过难题目,并附上a,b,c三个等第,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在布置作业时可进行分层作业。这对老师布置作业提出了更高了要求,不能再搞以往的题海战术。

2. 严格控制作业量:年级统筹管理,坚持当天没上课的科目不布置作业。不得布置重复罚抄等机械作业。作业的量要进行控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尽量多通过课堂流程性检测的方式巩固知识点。

3. 提高学生作业兴趣:利用在校课后服务时间对后进生适当进行作业辅导,及时给予鼓励。丰富作业形式,减轻学生疲劳情绪。比如:制作手抄报、绘制思维导图、制作模型、做调查报告等。

4. 增强作业的评价和反馈:完善作业评价和反馈机制。凡是布置了作业就应该要批改,有批改就应该有评价,有评价就应该有反馈,有反馈应该有改进。

5. 提倡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双减政策之下,教师不能再耽误学生太多时间去进行课外辅导,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要进行自我提升,课后学习小组就是一个不错的措施。可以让学生分组在家或是其它安静场所进行小组间的互帮互助,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6. 完善学生活动: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可以提出社会实践的研学方案,由各年级来执行。班级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制定的计划,结合班级自身特色设计一些文化活动,达到提升学生的目的。

7. 做好家校联动工作:鼓励和提倡家长带领孩子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可以以家庭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家庭为单位,还可以让家委会来组织实施。

二、两增:

对“两增”措施的建议:

1.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课程优势:深入贯彻沐德优质课堂的先进理念,以提高课堂效率。

2.坚决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统一认识,准确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在课堂上完成突破并进行检测巩固,争取不把任务拖到课后(是否合理布置作业可作为学生评价教师的一项指标)。

3.对于作业要认真批改:收集学情,并错误集中的题目进行针对性讲解,能让学生从中最大限度的汲取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做的作业都有意义。找范例抓典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4.合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好,拓展学生的视野。

5.搭建好家校共育的平台:周末可以布置家长配合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又可以增进亲子关系。或者利用班级小组,周末自主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如放下手机、亲近大自然等。或者由家委会牵头,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社会实践,丰富课余生活,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第3篇:双减校外培训范文

   “双减”政策的出台可谓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困扰多年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保障。在全社会普遍叫好的同时,我们也为多出的空闲时光而困惑,该如何利用呢?正当我们不知所措时,学校下发的“5A亲子课程”及时给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下面就“双减”政策实施后,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谈谈几点感悟:

   一、陪伴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 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过去,陪伴孩子最多的时光是在往返各种辅导班的路上,一路的奔波错过了与孩子们交流的时光,在每天都“快点”的催促中渐行渐远。而“双减”政策之后,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多,每天晚饭后我们利用散步时间和孩子谈心,了解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她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坚持亲子阅读,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亲子共读最幸福的时光。记得在读《让我陪你重返狼群》这本书时,原本说好是我们一起读的,可孩子利用课余时间,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把书读完了,还绘声绘色的向我剧透书本里中的精彩情节。有时我们还会分角色阅读。比如读《夏洛的网》时,孩子的角色是蜘蛛夏洛,我就扮演小猪威尔白。孩子每次在朗读的时候,总是声情并茂。特别在非常感动的故事情节,看出她的眼眶有些湿润。因为蜘蛛夏洛在最关键的时刻用它的大爱拯救了小猪。在夏洛的身上让孩子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什么是最真挚的友谊!

   亲子共读的时光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心灵的成长和震撼。孩子也在书籍的滋养下越来越可爱,懂事,乖巧……

   三、坚持体育锻炼,磨炼孩子坚强的意志。

   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对孩子的学习也至关重要。暑假中,我们每天带孩子在小区晨跑,通过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孩子的体能和体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了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体育精神,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凡是有中国运动员的比赛,我们几乎都会陪孩子观看,想让孩子通过奥运比赛,了解每一个运动员背后艰辛的付出,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奥运精神,什么是中国精神,同时也希望孩子能以奥运健儿们为榜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成为孩子的旅伴。

第4篇:双减校外培训范文

一、做好校本教研

“双减”工作,是当前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如何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摆在学校工作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我校在校本教研工作每周三坚持开展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一)确定主题,做有目标的教研。

教研主题的确立,是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是避免教师在教研中无章可循的保证。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紧紧围绕“双减”主题,结合本校实际,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确立了一系列当下关注度高,切实亟待解决的主题,如高年级教研组确立的《“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作业管理》、低年级组的《如何在“双减”政策下开展有效教学》、英语组的《“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等主题,均为教师的教研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

(二)走进课堂,做实在的教研。

校本教研,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闭门造车式的空谈,它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课堂教学是教师活动的主战场,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主阵地。为此,我校的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借助教师授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把课堂教学中展现的经验,暴露的不足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如,在听了杨婷婷老师讲授的《圆的面积》一课后,大家对该老师清晰的教学思路,顺畅的教学过程给予肯定的同时,又对她在课堂中不佳的学生活动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这样的教研活动,既提高了杨婷婷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又增强了我校教研团队教研力量,找到了寻求突破的切入点。

(三)互学互鉴,做有效的教研。

校本教研过程,是一个互学互鉴,不断提高的过程。教研组在听课评课中发现教研专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活动。在评课环节,老师们在自评、互评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激烈地交锋,课堂实践上升为理论的碰撞,当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的时候,大家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搜集理论依据,化解实际困难。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关注成长,做发展的教研。

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教研活动,同样,教研活动,也需要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长足发展与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我校的教学水平一直以来都走在了全区兄弟学校的前列,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拥有一批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从我校走出去的教师,无论走到哪所学校,无一不是该校独当一面,堪当大梁的教学骨干。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并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梯队建设,大力实施“青蓝工程”,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优秀的业务能手,同时,青年教师的加入,也为老教师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了老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如刚刚入职半年有余的青年英语教师陈玉霞,通过与老教师姚乃辉结对,很快便成为了英语教学能手。她的课堂,生动有趣,活力四射,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同样,姚乃辉老师也受到陈玉霞老师的启发,改进了教学思路,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二、狠抓课堂教学

(一)深化课堂改革,转变教学观念。

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心取舍与提炼。为此,我校高度重视高效课堂改革,组织开展了公开课教学比武。通过深入地听课、评课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教学观念也有了深刻地转变。培养了一批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年轻有为的教师,如:青年教师陈玉霞,得到了有经验的老教师的精心指点,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在此次教学比武中脱颖而出,她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二)开足开齐课程,促进全面发展。

要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必须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规定的课程,尤其是音体美课程。我校明确要求,坚决杜绝出现音体美课程被语数英老师挤占、挪用的现象。鉴于音体美专职老师配备不足,班级数量较多的现状,我校创造性地提出“语数老师下操场,英语老师把歌唱”的教学口号,深挖教师潜力,寻找教师的“闪光点”,努力把音体美上足,上好。如:李欢老师,身兼语文、数学教学工作,由于我校只有一位专职音乐老师,全校的音乐课无法“面面俱到”,于是,在音乐上拥有一技之长的她,又承担起了本班音乐课部分教学工作,在她与音乐老师的努力下,该班很多学生的音乐天赋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在“普庆华诞日,高唱中国红”迎国庆合唱比赛中,她们班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在场师生最热烈的喝彩。

三、创新作业设计

作业的布置情况,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社会反映最为强烈问题。因此,我校谋划部署,从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上下功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业设计改革实施方案。

(一)作业量及作业时间调控 

低年级(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中、高年级(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应保证每天不超过1小时。

(二)设立合理的作业目标

每单元、每天的作业,要求教师在布置之前,都要确定作业完成的目标,目标的确定需因不同年龄而异,因不同学生而异。

(三)分层设计作业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在作业的提供上,为学生提供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与弹性。根据每天的教学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四)注重作业的趣味性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各科作业,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知识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学习的爱好者和主动者。

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区局组织的作业设计评比,通过评比、学习,有效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水平。在评比中,梁会芳、靳礼霞、张一坤的作业设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张一坤老师的科学作业设计《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获得了区一等奖的好成绩。从而扭转了过去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切实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四、正视存在问题

第5篇:双减校外培训范文

[关键词]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一、人才需求状况

1.适应WTO规则、熟悉国内外市场运作的外经贸人才短缺。目前,中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但是,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主要贸易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及其他贸易保护措施增多,贸易摩擦国家和地区有扩大的趋势。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欧盟、韩国修改食品卫生法,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面对新的挑战,中国应沉着应对,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市场,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有关规则,采取种种措施,努力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国际环境。这就需要一支掌握并运用WTO有关法律规则,懂国际法律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队伍。据了解,我国目前有9000余家律师事务所、11万余名律师。但是,其中懂外文的律师人数不多,能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跨国性客户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仅有2000多人,熟知国际法、国际贸易知识的律师更是凤毛麟角。国家经贸委的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能打WTO官司的专业律师的确不多。一场官司有的能打上一两年,可企业找一个会应诉的律师都难,有的律师连填写调查表都不熟悉。

2.外经贸实务操作、外销员、报检员、报关员等技能型人才短缺。目前,各高校培养的人才基本上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而社会上紧缺的是能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据调查,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名列第一至第六位的是: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上岗工作。目前,我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达7000多万人,但只有8万多人拥有外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的需求缺口也很大,以潍坊市为例,全市注册进出口企业1000多家,而全市报关员仅一百人左右,平均1个报关员要承担10多家企业的报关业务量。而一些受访企业认为,未来几年,报关人才的缺口可能倍增,尤其是熟悉合同、申报、运输等外贸环节的技能型人才,将成为“抢手货”。

3.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复合型人才号称“多面手”,在人才市场上十分抢手。例如,掌握一定的外语又熟悉外贸业务的复合型外贸人才持续走红。而能与东南亚国家对接、交流和沟通,同时又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金融知识,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外贸企业争夺的焦点。另外,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风土人情的人才也十分稀缺。

二、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对策研究

1.与企业联合,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产学(研)结合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高等学校和企业界的重视,正在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本课题认为,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来组织和实施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全过程,是进一步办出特色和生成新的增长点的基本途径。目前,很多国际贸易本科院校缺乏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实习基本上停留在形式上。多数外贸企业考虑到商业机密和经济效益等原因,不愿意接受学生上岗操作,学生缺乏真正操练的机会。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依托行业和企业,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参与到教育中来,学校为企业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合适的实习基地,使育人和用人紧密结合起来。

2.构建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内容、实践场所、实践时间和实践方式的安排和组织实施上对实习单位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建立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将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移进实验室内操作。例如,基于“国际贸易进出口模拟教学软件”的模拟训练,要求学生以模拟具体商品交易为背景,从外贸企业的注册开始,完成外贸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修改,出口托运定舱,出口货物投保,出口货物报验,出口货物报关,出口制单结汇等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操作。学生通过角色互换,依次完成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报关公司等各自承担的业务。在操练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将自己融入一个团队当中,通过与其他队员的配合才能完成各自的工作,从而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这样不仅使他们在模拟实践中强化了操作技能,加深了理论认识,而且能锻炼他们的社会协作能力。

3.要增强师资队伍实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贯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业务水平并重的基本指导思想。最近,高等院校引进的教师文凭是越来越高,由最初的本科生,到现在的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这些教师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实践技能明显不足。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知识到书本知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实践技能。建议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不仅要看文凭的高低,还要实践技能的具备与否。此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放在首位。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据笔者调查,外贸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工作态度,有些学生在工作以后,不安心于本职工作,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底层做起;或者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贪图享乐,这些都是跟外贸职业要求相背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

第6篇:双减校外培训范文

工学结合是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对高职教育教学评估提出的基本要求,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高职教学一定要和职业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对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是他们与财经类本科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高职教育,这无论在教材选购、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的很明显,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的缺陷。

1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1缺乏适合会计职业教育需要的务实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原本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但外界甚至我们自己一些老师还是习惯把它定位为高等教育中的专科教育,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的老师为了职称晋级,也为了充分利用校内的教材市场,大多进行教材编写。当然其中不乏一些结合职业要求和教学经验编的较好的教材,但由于校内市场垄断行为,真正优秀的教材未必得到很好的推广。譬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职业类教材就很好,但各地高职院校由于多种原因,却并不积极使用,另外,有些省份的考证教材也编的很好,但都没有在全日制课堂上使用,实在逼得没办法了,很多院校在专门培训时再来一次重复购买,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有点资源浪费。

1.2特别缺乏适合会计职业教育需要的双师型师资。

我国各地高职院校绝大多数都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以前在中专学校教会计的老师也就是现在的职院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这些老师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在企业从事过具体的会计工作,都是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学校教书,而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又主要是去企业一线从事会计工作,不是将来教会计,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会计的纯理论知识,但学不到实践工作经验。

笔者本人曾多年在企业从事会计培训,深刻感受到这种培训师与学校的所谓讲师或教授区别是很大的,所以我以前的集团公司每次培训都不从学校请人讲课,而是从企业内部挑业务骨干讲授。高职院校学生是准企业员工,他们太需要既有工作实践又有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会计老师了,但至少目前这种老师是非常缺少的,很多学校为了迎评报上去的材料也大多不真实。

1.3缺乏适合会计职业教育需要的实习场地。

这些年很多高职院校都建了手工模拟实习室,对推动会计职业教学发展帮助不小,但校外的现实实习基地建设还大多停留于形式。说实在的,笔者早年在地区国有中型企业工作时,因为是计划经济年代,毕业生是国家分配,所以初到单位时,一般都会安排一个人专门带一段时间的,但现在是市场经济,劳动力资源也已市场化,很多企业就不再愿意带没有工作经验的新员工了,原因至少有这么三点:一是希望降低用人成本,现有现用;二是一些半老员工不愿带新员工,担心徒弟学成后抢师傅饭碗;三是企业觉得学生来实习不但没起帮助作用,反而碍手碍脚,甚至还有泄露商业机密的风险。于是,高职与企业合作的现场会计实习基地建设一直难以实质性操作和发展。

2改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基本思路

2.1根据财会工作的实际要求编写、选购会计教材。

高职院校的教材编写要注重实际,不要搞成完全的理论传授和学术探讨,好的教材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推广力度,在优秀教材评比的同时也要出台垃圾教材的评比,使抄写教材者有畏惧心理,不敢肆意进行。另外组织教材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用简洁的工作语言讲述,不要过于理论化。我们现在的教材很多语言老套乏味,编者你抄我、我抄你,天下一大抄,一看就知是为了占领本校用书市场,虽然比较谦虚的落了个“编者”的名,但为什么不用心去创新,然后大胆的落上“编著”的称谓?

(2)内容结构上尽可能以实际工作需要编写,当然这要求我们的考证部门出台相应的考证大纲,协调改革,对一些老套??嗦又没有实际用途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畴。

(3)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处理。这种处理要结合两个面对:面对考证和面对会计工作。即教学过程中要分析历年的考证题型和命题规律,对学生进行全面和重点辅导:另外,要结合未来的会计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多讲实际问题的处理和分析。譬如,突出对实际工作流程的讲述,对工作中涉及到的会计违法问题的正面剖析等。

(4)尽量杜绝垃圾教材的返利推销,并在相关教育媒体上对垃圾教材进行评比公布,如有违规使用,将和教育评估结合,使盲目编辑者不敢有恃无恐。

2.2根据财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务实教学。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与本科生不一样,但从很早的财会教材中,有些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离,但大部分教材至今仍然照搬,教师照样教授给学生。譬如:基础会计课程的“会计基本等式”一节内容的“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要素变化的的九种情况”中“负债项目-增-减,增减金额相等”这个问题,由于实际工作中该经济业务很少发生,比较难举例说明,于是发现,在笔者所参阅的几十本教材中,无一不用同一个脱离实际的例子,即“企业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归还前欠货款(在此假设金额为50000元)”,同时在后面作这样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帐款50000

贷: 短期借款50000

2000年,笔者从企业调入职业院校后,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每次讲授到这个知识的时候,首先告诉学生,这是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离的例子,不符合我们前面所强调会计核算要“真实性(或客观性)”的原则。实际工作当中这个例子是两笔经济业务,而不是一笔经济业务,也就是企业从银行借到款项后,必须先存入企业的银行帐户中,然后才能从存款帐户中将款项划转归还给企业前欠货款的单位。实际要做如下的帐务处理:

(1)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时编制会计分录为(说明的是另外两种情况):

借:银行存款50000

贷:短期借款50000

(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

(2)将资金转付所以前欠货款编时制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帐款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资产与负债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

其实,当前有些实际情况也符合上述情况,比如某信誉不好企业与债权单位协商将到期应付账款改为应付票据(假设金额为50000元),则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 50000元

贷:应收票据5000元

2.3根据财会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内容调整。

实际工作中的财务会计核算本来就够多了,因此日常工作程序或环节在不违反制度规定的前提下无疑是越少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的。

2.3.1基础会计课程的“借贷记帐法的会计帐户的试算平衡”一节内容,很多教材都介绍了两到三种试算平衡的方法,很多地方考试以及老师讲课还都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及考核,花费了学生不少学习精力。笔者根据现在财会具体工作的实际需要教学,告诉学生这个内容的知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用可不用或者根本就没有使用,本人从事财会具体核算工作十多年以来,包括所接触到其他财会人员,每个月都会涉及到帐户结帐的借贷平衡问题,但从未进行过多余的增加工作量的试算平衡。财会人员本来月末结帐就已经非常忙碌,这时候的核算程序当然都是能减就减,都是直接从帐本上的每个帐户余额合计来检查本月的帐目是否已经借贷平衡了。因此我对这个知识只是作简单的介绍,告诉学生如果是今后要为参加某种考试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时候,再认真详细去学习。

2.3.2基础会计课程的“会计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一节,有不少教材甚至作为近一章的内容来介绍,涉及内容既多又复杂且抽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告诉学生这个内容在对实际财会具体核算和管理工作都没有使用。只给学生简单介绍或不给学生讲授这个内容知识。

2.3.3基础会计课程的“财务处理或会计核算程序”一章内容很多教材都介绍了3~6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有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帐务处理程序等。但现在有的教材又走另一个极端,即一种帐户处理程序都不作介绍,这是一种不应该的忽略。笔者历来都是只用两节课的时间就概括地将这一章节的内容及相关的案例全都介绍给学生,其中一节课介绍内容知识,另一节进行案例分析。因为笔者总结出了其中的规律,各种帐务处理程序都有不少的共同点,也有其特点就是该帐务处理程序区别于其他帐务处理程序的不同点,重点在比较中讲述其区别点,于是原本要花大量的教学时间就节省了下来,可作实训操作使用。

2.4根据财会工作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引导。

根据财会工作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同时也是根据财会工作中的实际案例组织学习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尽量做到先让学生知道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结束,问题也就解决了。现在本人除了在校全日制上课,也在东莞成人学校兼职上课,感觉到那些成人学校的学生虽然学历不高,但都是在岗人员,有实践经验,带着问题来学习,我们的教学常常以讨论为主,而且也不按部就班,经常一天就上三、四章,结果效果反而很好,为什么?这就是结合实际案例在教学、在分析、在运用。

2007年7月,笔者在东莞三甲电子厂带学生勤工俭学,闲暇时间就常和该厂领导及财会人员交流。该厂在东莞东坑一条投资1200万元的微型马达生产线,自投产3年来一直亏损,分厂及总公司领导心急如焚,在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的同时,急需了解这条生产线的产品究竟每年要达到多少产量才能不亏损以及盈利。相关的财会资料如下:管理人员工资等19.85万元/年,保险费18.6万元/年,原料单耗18.96元/m2,电耗1.91元/m2,煤耗8.61/m2,其他各种直接耗费10.16/m2;产品平均销售价格69元/m2。设该产品产销平衡,生产线可使用8年,无残值。假设你当时就是这个厂的财会人员,请你计算出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数据提供厂领导作决策。

这是本人在讲授管理会计课程时,首先给学生出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到我们现在准备学习的管理会计课程的前几章内容的很多知识,比如成本分类及性态分析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边际贡献以及本量利分析方法等等。当学生学完本量利分析方法后,都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如下计算分析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

第7篇:双减校外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实训课

当前,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结构的需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学校开设了电子技术实训课。目的在于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工程性电子技术实训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工程化的训练。

电子技术实训课是一门以工程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小型电子产品的装配、焊接,调试与检测为载体体,培养学生的工程操作能力,掌握电子技术工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训,巩固所学专业理论,加强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相近岗位工作打下技能技术基础,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当前,大多中等职业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要有毕业证和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电子技术实训课的开设为学生获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做好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我们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主要做法如下:

一、实训内容的模块化

中职学校的工科类专业大部分开设了电子技术课程,非电类专业常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而电类专业常开设电子技术课程。还有的非电专业开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电工和电子合二为一,内容多而杂,但难度有所降低。同样是电子技术,对于不同的专业要求是不一样的。就电子技术课程来讲,它又包括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和数字电子技术部分。在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努力培养实践能力强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我们进行了电子技术实训课的实践与探索。现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训课为内容,举一例,见表1,即实训内容模块化的一种应用。

任课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校的实训条件确定若干模块,再确定每个模块的内容和目标,并提出模块组合建议。

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实训模块数可增可减。要尽量保证模块与模块之间互相关联。如三个模块均属于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模块1制作成功后,其电源可以为模块2和模块3所利用。模块3制作成功后,为模块2提供了一种音源。三个模块互为利用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把一个完整系统看做为一个大模块。大模块使学生知微见著,见树木也见森林。实训内容的模块化、关联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电子技术课程实训课。

二、强化实训条件

为满足工科专业的实习实训要求,学校要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其中电子技术实训室要有一定的规模,配置能同时满足40人的实训操作台、配套仪器、装配与调试工具等。实训室有专人负责管理,实行定期开放制度,最大限度提高利用率。实训期间有专门的实训班主任和一定数量的专业对口的实习指导教师。学校在开学初负责制订有关实训班级计划,任课教师据此制订不同专业班级的实训计划表,通过模块的增减以满足不同专业电子技术实训课需要。实训基地和有关实训室负责人,根据下发的实训计划表,提前采购相关套件。明确的目标。良好的实训条件,严密的组织管理,可以保障实训课的正常开展,学生将学有所获,技能水平将大幅度提高。

三、指导教师团队化

在实训课模块的增减变化中,实训指导教师也应不断调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组成部分,技术交叉融合十分普遍,单个教师出现知识或技能方面的盲区再所难免,因此指导教师团队化可以实现技能上的互补。

电子技术实训课一般是在一至两周时间内集中进行。指导教师3人组合比较常见。一人充当实习班主任,负责实训期间的日常管理,如考勤、卫生、设备检修、安全教育等,另两人由任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担当,主要负责全程的实训指导。指导教师要选业务能力强且富有高度责任感的“双师型”教师,以完成实训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准备、讲解示范、焊接训练、元器件的识别检测、装配、焊接、调试、故障检修和评估考核。指导教师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实训效果和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此。

四、细化实训过程

我们把实训过程分为三个基本环节,相关部门的工作可以具体列出,见表2。

学校在开学初就下发通知,其中包括表1和表2。各相关部门接通知提前做好准备。细化的实训过程,使各部门有了明确的工作方向、目标,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再通过互相配合,逐步完成预定实训目标。

五、职业资格证书

合格中专毕业生首先要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中专毕业证书》,“双证”要求的学校,学生还必须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电子技术实训课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获取诸如《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维修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制冷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等。

六、认识与体会

通过电子技术实训课的实际操作,我们能够感觉到:第一、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模块化,一可以根据理论教材确定,二可以根据校本教材确定。应用中模块数根据不同专业和实训时间进行增减,但要考虑模块间的关联性、实用性、经济性、目标性。其二、只有具备一定的实训软硬件条件,实训课开展才成为可能,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资源想方设法创造实训条件。其三、根据具体情况,优化实训指导教师的组合,以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其四、可操作性是细化实训过程的关键和前提。其五、实训过程的三个环节有规律可循,同时实训过程也是展示教师教学手段的平台,各种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应用其中。

笔者将电子技术实训课的方法借用到其它电类专业课程实训中,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如中职技能大赛学生培训、科技活动、特色选修课、非电专业相关课程实训等。

参考文献:

[1] 张连华.电器-PLC控制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第8篇:双减校外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莱恩大学校长M.格尔思近几年曾说过:“今天,国家的贫富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要取决于高等教育的质量。”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是实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当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可谓是前所未有,但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也有增无减。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扩招和计划生育政策双重因素的影响带来的生源危机,使高职院校“招生难”前所未有。另一方面,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尤其在经济全球化、企业面临转型的今天,如何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当下每一所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认真思考,高职院校该如何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所培养的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是师资。高职院校各专业都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互联网+”的时代,呼唤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的蜕变。“互联网+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互联网+”的时代对高职院校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统一,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学习,对于教师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在互联网世界教师可以方便地参与远程培训,可以轻松地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高职院校的领导也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培训,以提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同时学校还要鼓励更多的教师制作微课、慕课,参与开放课程建设,以此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高职院校要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鼓励中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要鼓励教师带着明确的目标任务下企业。通过下企业,专业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便于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专业要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多重作用,如为他们开设专题讲座、令其担任专业技能大赛评委、令其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指导专业建设等。

二、加强专业建设

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结合产业链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应以省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校品牌和优势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所有专业均衡协调发展,重点突出、梯次带动、优化调整、协调发展、彰显专业建设特色,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通过省级、校级品牌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突出的“双向兼职、双向培训、双岗双责”的师资队伍。同时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专业改革方向,把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项目带进课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平_,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社会培训、管理咨询等支持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不断创新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品牌专业在省内甚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始终是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从工作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逆向推出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 并依据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实践要求确定课程的逻辑安排;要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对文化课、专业课以及职业道德等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建、重新组合,充分体现为岗位能力服务;以岗位能力体系为基础,建立起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教学更加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要求。并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库。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基本建设工作。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教材的规划。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编写既符合学校教育要求,又具有职业技术岗位工作特征的教材,丰富实践教学项目课程。要鼓励选用先进适用的教材,要做好教材质量评估工作,不断提高教材质量。

四、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正如苏州市职业大学曹毓民校长所说,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

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行业大学、企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等改革实践,加强专业融合度、课程针对性和教学适应性,推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加大订单式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运行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外交流与互动,与董事单位、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以及优秀校友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寻求校企合作机会,挖掘产学研合作项目;进一步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互聘师资,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编写教材,增加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参与度,充分调动企业的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发挥学校教师专长,拓展校外培训项目,提升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盘点2015、2016年度教育界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备受关注。可以说,当前,创新和创业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确立了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的全新观念为指导,整体更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

“面向全体”就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为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将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制,为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时间、管理学业进程、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创设条件,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实施办法,探索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创业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等。

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如聘请创新创业方面有实际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导师,如邀请有创业经历的优秀毕业学生回校传授创业经验。

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推进学生参与学校研究性课程项目;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厅、团省委、省人社厅等部门组织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各类创业类竞赛、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及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积极参加市、区有关单位组织的各类创业竞赛;联合行业企业,举办校创业设计大赛;组织有创业潜质和意向的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孵化和创业模拟实训,引导学生在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升企业领导力、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

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与建设

教育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高需要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来保障。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要更加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和应用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效度和服务水平。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是教师时间精力投向的最有力推手。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导向,普遍是重科研、轻教学、忽视育人,不管是职称职务晋升还是教学业绩考核、教师定岗定级,评价指标体系中科研业绩是影响最终结果的实质性指标,教学能力和教学业绩部分虽有体现但所占权重较小,有时甚至可以被灵活处理,而真正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关键作用的教师育人能力和育人成效则几乎没有体现。

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规程;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激励机制和教学成果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纠偏操作性。加强对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规范的监控和指导。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等级评定和教学质量奖u定方案,优化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完善教师职称评聘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七、结束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指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要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高职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真正做到把服务学生、成就学生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应对挑战,持续深化改革,才能保持活力,努力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实现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41.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N] .中国教育报,2010- 07- 29.

[3] [1] 张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3):117.

[4] 李凤艳.“质量立院”前提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2): 115.

[5] 王祝华.教育质量视域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职业教育,2013,(4):18.

[6] 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2):16.

[7] 黄兴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机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122.

第9篇:双减校外培训范文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 民办高校 竞争核心力 师资流失 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转型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重 要增量部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又为民办高等教育 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截止 2010 年底,我国高等教 育的毛入学率达到 26.5%。民办高校 676 所(含独立学 院 323 所),已经占普通高校数的 28.69%;在校生 476.68 万人,占整个全国的普通高校在校生的 21.35%,其中本科在校生 280.99 万人,专科在校生 195.70 万人;另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 训学生 20.61 万人;民办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 836 所,各类注册学生 92.18 万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实施标志着我 国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新的经济转型时期,认真研究 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探讨其发展战略的特征,对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经济转型期的学校制度: 需求驱动型

当前, 我国的民办学校既有传统学校制度的 弊端又兼具现代学校制度的雏形。说民办学校保 留了传统学校制度的某些弊端, 是因为民办学校 毕竟是从旧的教育制度的土壤里脱胎而来的, 无 法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学校一贯采用 的控制性的管理模式和学校一直因循的具有保守 性和封闭性的传统学校制度; 说民办学校具有现 代学校制度的雏形, 是因为相比公办学校而言, 在 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 民办学校在自、内部管理体制、管办分离等方面正在显示其独 特的优势。民办学校有比公办学校更大的五种权 利。一是教师聘用权。民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 在劳动法的框架下与教师签订合同, 学校对教 师的管理实质已从过去单一的人事档案管理转向 了契约管理, 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是依据 契约形 成的平等关系和合作关系。二是内部收入分配 权。民办学校在教师薪酬分配机制上探索出薪酬 分配与个人绩效和学校效益挂钩的富有弹性和激 励性的分配制度, 做到了突出岗位、淡化身份、以 岗定薪、优质优酬, 调动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是教材选择权。民办学校拥有更多的教育教学 自, 在开发富于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和精选 国内外优秀教材方面更能放开手脚。四是招生自 。民办学校享有自主宣传、自主招生的权利, 政府一般对学校招生范围、招生对象和招生标准 不作行政干预。五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民办学 校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政府的直接控制, 成为自 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主体, 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开拓 市场, 自主协调和改善外部环境, 通过自主经费运 作和资产管理, 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为教育对象提 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而赢得发展机遇。

《民 办教育促进法》 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中介 组织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我们应当借助国外有 益的经验,积极培育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中介组 织,制定适合民办高等学校特点的评价体系和质 量标准,引导民办高校合理定位和健康发展。就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方向而言, 现代学校 制度是各类学校发展的愿景, 而民办教育具有率 先突破的条件, 促进民办学校向现代学校制度转 型既是历史的必然和选择型教育的呼唤, 也是民办学校摆脱困境, 走向又一轮辉煌的关键。在某 种意义上说, 民办学校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成果 将为公办学校从传统学校制度向现代学校制度转 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2 构建"专业-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产业链"是一个复杂且相互关联、 相互作用的协同创新组织。从协同创新机制来 看,它要求协同创新主体在战略上达成共识,在 文化上深度融合,在资源上打造"专业-产业链" 共同体,在技术上创建"专业-产业链"创新联 盟,形成创新过程与创新行为协同。

2.1 以产业链发展为导向,打造特色专业链地方高职院校应以产业链发展为导向,其专业设置要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强势产 业链的发展方向进行设置。特色专业链的构建应 以服务产业链为目标,以某个产业链的人才需要 为切入点,构建与该产业链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 业链。这种特色专业链的打造,需要构建教师人 才链,突破学校、行业企业等组织边界,充分发 挥行业企业专家优势,建立专家资料库,促使高 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人员交流融合;构建面向产业 链发展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强资源共享,优化 配置教学资源,以特色专业链的发展反哺于特色 产业链的发展, 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 以区域产业特色为立足点,构建项目 化课程体系以区域产业特色为立足点,构建项目化课程 体系,是"专业-产业链"这一组织制度在人才 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措施。所谓项目化课 程体系,是指根据目标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以及 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提取涵盖本专业能力 培养的项目群,遵循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科学 方法的一种课程体系。

2.3 以"专业-产业链"为载体,建立产 业链与人才培养互动机制

"专业-产业链"实质上是通过高职院校专 业链与区域产业链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院校专 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互动,使其产生"链"效应并 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的组织载体。 首先,"专业 -产业链"要植根于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发展趋向 。其次,"专业-产业链"要立足 于服务,以所培养的学生能顺利就业为衡量标 准 ,建 立产业链与人才培养互动的常态化机制。再次, "专业-产业链"要整合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与 优势产业,促进的产业链与人才培养的互动。 因此,"专业-产业链"是建立 产业链与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有效组织载体。

3 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策略

3.1 广泛调研,了解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和市场需求

学科专业建设是民办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的专业设置要本着社会发展和职业分工对专门人才的 需求来开设。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每年组织专门人员 ( 或 专家) 进行学科专业建设调研工作。

3.2 制定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调整现有专业, 发展新专业,打造特色专业

在学科专业建设中,民办高校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确定本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既要有近期目标,也要有 长远目标,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依据规划,根据学校 和市场需求情况,调整现有专业设置,巩固发展已建成的 优势专业,设置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专业,重点打造特色专 业,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突出、适应国家和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民办高校专业。

许多民办高校在建校时设置了一些市场需求量大、适 用范围广的专业。这些专业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各方面都 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实力,并产生了一定的规模和质量效益。 对于这些专业,学校应予以重点扶持和建设,使其成为支 撑学校长期稳定发展的骨干专业;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 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最具特 色的专业。它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体现。这种专 业具有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 的特点。在学 科专业建设中,对于其中条件好、实力强、市场前景看好 的优势专业,民办高校应整合校内学校的学科资源,选择 一、两个作为突破口,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集中 全校、全院的优势力量,加大投入建设,尽力打造出在全 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最受好评、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品牌 专业,由此再带动其他专业建设。

在增加和设置新专业时,民办高校应具有预见性和前 瞻性。可以适当增设目前一些市场需求短缺的热门专业,在对区域经济产业调整和未来人才需求的预测上, 充分论证,设置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专业,早知早觉, 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拓展新专业的发展空间,为学校发展 赢得新的机遇。

3.3 引进学科带头人,培育教学名师,打造稳定的教学团队

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学科和专业是否有特色,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带头人和学校的学术团队建设。民办高 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比较薄弱,特别缺乏有名望、有影 响的学科带头人。在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形势下,民办高 校应抓住机遇,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数额,突破 以往的进人机制,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需求,打破常规, 拓宽教师的来源,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急需人才、紧缺 人才,建立合理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结构。

3.4 注重应用性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根本不 同于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工作。民办高校为教学型大学,主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民办 高校的科研工作主要应在应用型层面上下工夫。民办高校 的师资队伍结构呈现"中间小,两头大" 的特点,中坚力 量比较薄弱。 民办高校应以社 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着眼点,根据当地的需求开展科 研工作,鼓励教师多开展其熟悉的民办教育研究等,与公 办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合 作 。

3.5 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校内实训设施建设、校外 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为开展实践教学 创造有利条件,民办高校应着力加大资金投入,在校内建 立结构合理、设施先进、门类齐全、工位充足的实习实训 场所; 对外和有关公司、企业集团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友 好协作的关系,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生的实践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 技能培养,学校还应重视"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建设,创 设有效的激励机制,同企业、公司等大力合作,积极创设 条件和机会培养技术精良的实践教学队伍,为全面推进专 业技能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4 处理好优秀教师流失问题与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4.1 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 解决教师后顾之忧落实教师的各项基本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机制 是保证民办高校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本 前提。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建立高校教师 认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凡取得高校教师资格的 教师, 无论在公办高校还是在民办高校, 都应依法享 受同等的社会保障, 尤其是在社会统筹、住房公积金、 福利保险等方面制定同等待遇, 若民办高校确有困难 的, 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予补贴并协助解决。

4.2 完善教师聘任制度, 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平台和动力

教师的聘任与晋升做到公平、公正、透明, 在操作 过程中严格按制度执行。首先, 要科学合理设立聘任 岗位。岗位的设定决不能随心所欲, 要遵循人力资源 运作的基本规律, 结合学校学科发展及专业建设的需 要, 设置相应的岗位。其次, 通过 /校内职称聘任 制 ,建立鼓励拔尖人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民办高 校应实施职称评聘分离的措施, 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水 平。即: 由人事部门制定校聘职称任职条件, 教师可 根据自身情况申报校聘职称, 可提高教师的工作热 情, 改变论资排辈的消极做法; 结合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因素对教师职称进行校内 自主聘任, 将使授课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年轻教师 不再受到评审职称的束缚; 利用有限期的晋升制度提 高教师素质, 加强稳定性。再次, 提高聘任教师的工 资待遇水平。最后, 签订合法聘任合同, 且双方必须 严格遵守和落实, 这些聘任措施均有利于调动教师的 工作积极性, 可有效降低教师流失率。

4.3 合理分配民办高校专职教师教学工作量和 科研任务, 降低其劳动强度

对于专职教师给予合理的基本工作量和科研任 务, 尽量不要求或硬性分配给专职教师一些与教学无 关的行政性事务。一般来说, 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任 务很重, 而在此之外还附加其它任务的话, 势必对其 增加较大工作压力, 这样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 量, 教师压力过大可能就会作出离开的选择。适度减 少教学和科研任务, 降低劳动强度, 可保持教师队伍 的稳定。

4.4 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

4.4.1 "双师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 职 业 性 、应 用 性 ,是 通 过 长 期 培 训 、实 践 而 获 得 能 力 的过程,这就要求要对在职教师提供充分的继续教 育。虽然一些学院也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但整 体规划不够,实践性不强; 一些教师课业负担过重, 下企业实践机会少; 教师特别是高级职称教师主动 锻炼意识不强。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 校"双师型"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还有不完善的地 方,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4.4.2 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有待进 一步提高

绩效评价是衡量岗位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 准,能够借此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而目前高职教 育在对"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衡量评价上存在一 定的缺陷。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评价指标单一化,没 有考虑到"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专任教 师与兼职教师等分属类别不同,其评价的指标也应 有所差别,但现有评价指标实行一刀切,对不同类别 教师的考核体系大体相同,有失公平公正。另外,在 一些学校,教师是否具备双师素质,并未与教师职称 评审条件相挂钩,没有教师晋升相关专业技术职务 应具备双师素质条件的规定,缺乏激励机制与措施。

5 改善学生的厌学情况

5.1 及时归因, 正确引导

目前, 我国高校普遍只注重单纯的专业教学, 而忽视对学生厌学心理及产生原因的调查分析和正确 引导。 针对 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时代特征, 及时对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摸底, 把握其对学习 认知的偏差情况, 并给予帮助和解决, 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一,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 努 力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第二, 提高大学生的学习 动机水平。应着重从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入手, 帮助学生对人生、社会问题作正确分析和判 断, 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2 增强自我效能感,牢固树立成才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完成所有领域任务自信程 度的总体评价, 它对一个人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努力程度影响是很大的。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之强弱与其经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观察别人所得的替代经验、个人对可能行为后果的想象、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 规劝、个人的生理状态、情绪等有直接的关系。 具体措施如: ( 1) 建立合理的教育机制。学校应建 立合理的竞争机制, 对成功的学生应给予奖励, 而失败的应给予引导, 使他们从竞争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 经验,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加强教育引导力度。一方面, 应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 通过产、学、研 相结合, 让学生了解为何去学, 如何去学,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 学校教育还 应突出新时代的特点,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5.3 优化知识构成,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不断优化知识构成, 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是高等教育的目标所在, 而如何创新教学手 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高等教育面临的课题。 因此, 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是: ( 1) 必须结合市场需求, 在完善专业课程结构 的同时,增设一些新兴课程,改进传统课程,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创新教学手段,有效地 设计现代化教学程序,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突出专业知识 教学的主导地位,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的同时,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 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去, 一方面从中了解科研前沿动态, 了解科研的全过 程, 另一方面,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己动手实践, 逐步掌握科研知识和技能。

6 结论

综上所述,从长远的发展考虑,民办教育在经济转型期的学校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竞争核心力的专业建设、改善师资流失和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学生厌学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深入研究、探讨和实践的问题,制定民办高校发展 战略更要根据各校的办学情况,既脚踏实地,又高瞻 远瞩,使其具有全局性、层次性、长远性 、客 观 性 、时 代 性、竞争性等方面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沈云慈.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2009( 5 ): 148- 150.

[2] 赵福芹. 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分析 [J] .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7( 3 ) : 58- 60 .

[3] [日 ]马越彻. 亚洲高等教育的扩大与私立高校 [J] . 高益民, 译. 比较教育研究, 1995 ( 5) : 17 - 22.

[4] 潘懋元, 姚加惠. 潘懋元展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前景[EB /OL]. ( 2007 - 01 - 08 ) . [2009 - 12 - 11 ] .

[5] 潘喜润. 竞争优势的形成: 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的选择[J] .江西教育科研, 2007 ( 9) : 64- 67.

[6] 李维民. 民办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M] .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 :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