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精神为指针,以创建文明城区为主线,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为手段,按照市环保局对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的规范和要求,加大环境噪声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快速推进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使城区声环境质量按功能达标,为市民创造一个安静、详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二、建设范围
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环境噪声达标区扩建后范围为昌元街道建成区、*街道建成区(含板桥工业园区)。覆盖人口约16万人,总面积为21.36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的“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100%。
三、建设标准
(一)区域(指各类标准适用区域,下同)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达到该区域所执行的环境噪声标准。
各类区域适用标准根据《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调整方案的通知》(渝环发〔*〕39号)执行。
(二)区域内90%以上的固定噪声源(包括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噪声不超过该区域所执行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固定噪声源,其边界噪声不得超过标准值5分贝。
(三)区域内的建筑施工噪声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并有针对该区域内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的具体规定,夜间施工必须有环保部门发放的夜间施工临时排污许可证。
(四)对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有具体和完善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规定。
四、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为顺利推进县城环境噪声达标区扩建工作,成立*年环境噪声达标区扩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县长宗松任组长,县政府办主任、县环保局局长、昌元、*街道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县监察局、县目标督查办、县公安局、县文广新局、县市政局、县工商局、县广播电视台、县规划局、县经委、县交警大队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噪声达标区扩建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环保局,由县环保局副局长刘作彬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实施噪声达标区扩建工作。
(二)职责分工
环境噪声达标区扩建(以下简称扩建区)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有关单位务必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和目标要求,积极配合协调,共同完成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任务。
县环保局负责统一实施监督管理,牵头组织实施扩建工作,依法查处环境噪声达标建设中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
昌元、*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对本边区内固定声源进行调查,及时协调解决扩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县规划局负责扩建区范围划分和面积确定,提供标示清楚的扩建区平面图(或示意图)。
县经委负责扩建区内工业噪声污染的技术改造,组织对噪声严重扰民企业限期搬迁或转产,对噪声超标企业技术改造的监督、检查。
县公安局负责抓好各种商业经营活动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管和整治。县公安交警大队负责交通噪声的管理,并划定车辆喇叭禁鸣区和单行路段。
县文广新局负责抓好扩建区内“三吧一厅”(迪吧、酒吧、网吧和歌舞厅)等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相关证照审批的严格把关。
县市政局负责整治违规占道营业,协助抓好商业经营活动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管和整治。
县工商局负责协助县环保局做好工业及商业污染防治指导工作。
县广播电视台负责做好环境保护宣传报道工作。
县监察局、县目标督查办负责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依法查处渎职、失职和不作为的部门单位或工作人员。
五、实施步骤和进度计划
噪声达标区扩建工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时间为*年4~9月底。该阶段主要从事详细的调查摸底和单个污染源现状普查,进一步明确重点污染整治对象,成立噪声达标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广为宣传噪声达标区建设的目的意义。
(二)实施阶段,时间为*年6~10月底。该阶段一是对各重点污染源下达限期治理任务;二是由各行政主管部门检查督促业主单位开展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搞好单个重点污染源治理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三是规范建筑工地、娱乐场所、固定商贸摊点和机修及防护栏加工门市的噪声污染管理;四是做好噪声达标区监测工作;五是由县政府牵头,有关各单位参加,对噪声达标区扩建工程进行预验收。
(三)自查整改阶段,时间为*年10月底~11月。昌元、*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对照职能职责分工和验收要求进行自查,对预验收阶段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于11月25日前将“环境噪声达标区”扩建工作报告书面报送县政府(抄送县环保局)。
(四)申请验收阶段,时间为*年11月。该阶段主要是对噪声达标区扩建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在自查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完成噪声达标区扩建工作的送审材料并向市级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
(五)噪声达标区建成后的管理。按照职责分工,各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噪声达标区的各种管理规范,实施达标区建成后的监督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将噪声达标区管理工作纳入对部门年终综合考核的内容。
六、控制措施
(一)交通噪声控制
1.扩建区的道路交通噪声按重庆市*县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对机动车违章鸣喇叭者依法查处。
2.为保障道路畅通,对已划定的单向行驶道路严格管理,坚决查处违章行驶者,对占路违规现象进行清理,还路于交通。
3.凡在扩建区内行驶的各种机动车(含军、警车及过境车辆),严禁使用高音喇叭。
4.机动车在非禁止鸣喇叭的时间和路段使用低噪声喇叭时,每次按喇叭不准超过半秒钟,连续按喇叭不准超过三次,不准用喇叭唤人,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任何单位不得使用广播宣传车。
5.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备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除执行紧急任务外或在禁止使用警报器的地段,不得使用警报器。
6.严禁机动车在城区禁鸣区内(以莲花广场为中心,各入城路口为分界点)鸣喇叭;城区其他区域路段严禁鸣高音喇叭。
(二)社会生活噪声控制
1.商业店铺不得利用音响喇叭等高噪声手段招揽顾客。
2.歌舞(包括卡拉OK、迪吧、酒吧)、商业演出必须配套建设有效的防噪设施,不得超过规定的营业时间。
3.禁止沿路吆喝买卖。
4.切实贯彻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对饲养宠物和其他发出较大噪声的畜禽进行有效控制。
5.住宅室内装修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有效防噪措施。
6.各居委会和住宅小区管理机构加强宣传教育,制止居民日常生活造成的噪声污染。
7.在城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限制活动时间,控制音响音量,不得对周围生活环境产生污染。
(三)建筑施工噪声控制
1.禁止夜间使用打桩机。凡从事建筑施工作业的单位,必须在开工前十五日前向环保部门申报并领取《建筑施工噪声临时排放许可证》。
2.扩建区内施工噪声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所规定范围。
3.建筑施工必须按规定的工艺和时间作业,在扩建区因施工工艺或社会公益等特殊情况需要夜间连续作业的,必须向相关部门申报并获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连续施工。
(四)工业噪声控制
1.扩建区内的工业项目必须逐步搬迁,暂未能搬迁的必须限期治理,扩建区内一律不得新办工业项目,申办特定服务企业的,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
2.各单位不得自行发电,因停电而必须发电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噪措施。
3.五金、石材等在生产过程产生较大噪声的加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噪声污染。
4.机动车维修必须在室内进行,并确保达标排放,严格控制噪声污染。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网站等媒体,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广泛营造氛围,使扩建工作深入人心。
(二)严格执法,加强管理
坚持依法行政、严管重罚,是完成噪声达标区扩建的重要保障。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违反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依法严处,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加大综合执法力度,部门协同配合,通力合作,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综合整治,共塑城市文明形象。
(三)强化监督,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县监察局、县目标督查办对扩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全面推进扩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年,我市的环保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以大气、水污染防治为重点,依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较圆满地完成了*年环境保护计划目标。预计*年市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55毫克/立方米、0.161毫克/立方米、0.046毫克/立方米;与去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略有上升,二氧化硫浓度值有所下降。
(一)以大气、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淘汰4吨燃煤锅炉110余台,对26家重点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制定《济南市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划分方案》,完成禁燃区创建调查摸底工作,制定禁燃区创建验收标准。
开展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对22家重点大气污染源进行现场核查,并对核查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确认。对县(市)容量测算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和督导。市区和章丘市完成大气容量测算报告(初稿),我市的大气容量测算工作得到了国家总局和省环保局专家的高度评价,并把我们的工作和文本作为范例向全省推广。
强化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机动车尾气年检工作,上半年已检测机动车29000多辆。从3月1日起,对年检初检尾气超标车辆、申请延期报废车辆、外地迁入车辆实施“简易工况法”检测,已检测机动车3000辆。5月份,省环保局在我市召开机动车尾气“简易工况法”检测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
结合“创模”工作和“迎亚足杯、创文明城”主题行动,充分利用点面结合的立体监控网络,对市区内建筑、拆迁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现场和道路路面扬尘污染防治情况进行拉网式监督检查,督促相关主管部门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管理力度,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扬尘污染。
水污染防治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市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行情况视察的各项工作。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山东西水东调济南段水质保证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小清河(济南段)控制单元治污方案》,并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强化对点源治理的监督管理,督促5家医院和1家工业企业完成了治理任务,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为480吨/年、380吨/年。对14家重点废水污染源实施限期治理。
开展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对17家有代表性的重点废水排放企业的能源消耗、生产和污染物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确定一套符合实际,企业和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排污数据,为总量分配和核发排污许可证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噪声、固体废物和辐射污染防治工作。下达了环境噪声达标区创建、复查计划,计划创建、复查噪声达标区面积67.28平方公里,目前创建和复查工作进展顺利。积极督促企业开展点源治理工作,济钢投资200多万元对超标噪声源进行治理。
做好环境噪声污染源的巡查工作,严厉查处环境噪声扰民行为。“两考”期间,积极开展了多项环境噪声污染控制和现场监察工作,抽派专人组成分队,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对全市每个考点进行巡查和驻点检查,快速查处群众举报噪声污染源,为考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完成废矿物油集中处置---综合利用项目的调研工作,取缔部分非法废油脂回收点。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达30吨的济南市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中心;对168家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摸清了全市医疗废物产生、贮存、处置情况;对133家一级以上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全部进行规范,其中109家参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并纳入了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开展了严查医疗废物流失专项行动,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初步实现对医疗废物的动态化管理。
认真开展废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调查工作,组织了放射性废物(源)集中收贮工作。开展了“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对48家市管单位放射源情况进行了排查,对17家持有放射源单位开展放射源自查和申报登记工作。继续开展“毒鼠强”集中处置工作,对全省11市收缴的394.9公斤“毒鼠强”进行集中处置。摸清我市待处理废弃危险化学品底数,为下一步开展监督处置工作奠定了基础。
配合市经委开展了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对工作进展缓慢的13家清洁生产试点单位逐家进行督办,并制定了月进度报告制度。对3家单位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进行了初审。
(二)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入。完成济南市*-*年度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编制上报工作。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完成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扩散工作。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章丘市国家生态示范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济阳、商河被批准为省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组织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平阴县四个乡镇已编制完成创建规划大纲,其他单位正在编制中。组织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工作,对敏感区域进行现场核查。
(三)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控制新污染源产生。
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以总量控制为主线,切实贯彻清洁生产、以新带老、区域削减的原则,有效控制了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积极推广清洁生产,促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企业从原材料选用、产品方案、能源资源消耗、污染防治措施等各个环节选用清洁生产技术,并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拒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重、能耗高的水泥、小钢铁、小印染、铁合金以及小型燃煤锅炉等建设项目17个。
(四)全面加强基础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环境法制工作。《济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通过并颁布实施。对环保违法单位在环保曝光台进行曝光,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环保110坚持真联真动,及时出警,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心健康”等多项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进行集中治理。
环境监测工作。按计划完成了例行监测与污染源监测,监测数据合格率100%;按照规定要求,完成了空气质量日报、周报、预报、黄河水质周报及环境质量月报、创模季度分析报告、*年环境质量年报及声像报告书等。开展了沙尘暴监测与预报工作,成功预报2次沙尘天气。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监测工作,完成23个乡镇的监测工作。切实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参加国家环保总局标准样品研究所组织的协作定值实验,完成62个样品的定值实验。开展水环境监测点位优化工作。
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通过省质监部门的认证,2月份国家环保总局在我市召开全国部分省市大气在线监测管理现场会,推广我市在线监测工作的经验。
环境科研工作。组织完成科技项目申报立项工作,6个项目被科技主管部门立项,到位科技补助经费50万元。“济南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开发”、“济南市城市饮用水水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分别在市科技局、省环保局组织的科技项目招标中中标;市环境工程设计院中标了一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济南市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控系统研究开发与示范》、《济南市南部山区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2项课题通过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7项科技成果向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申报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4项课题获*年度市建委系统科技进步奖。
环境信息工作。更新防病毒软件服务器病毒库,有效防止了病毒入侵,保证了政务、业务信息的安全传输。开发了济南市环保12369投诉受理系统,制作了中欧合作项目网站。完成了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创模规划所用图片的制作工作;组织开展了建筑材料污染损失调查,完成了建筑材料野外调查的各项任务。
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利用环保知识下乡、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加大了宣传声势。在市区重要街道设置40余块“创模”宣传牌;在开往京、杭的客运列车上利用广播、车箱内广告牌,进行“创模”内容宣传,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加强对55家环保信用等级企业的管理,引导企业积极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树立企业“诚信环保”的良好形象。
协调驻济七所高校成立了环保协会,开展了驻济高校环保文化月活动。创建市级绿色学校139所,开展了市级绿色社区的评审工作。
环境能力建设工作。编撰了《济南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有毒有害化学品地理信息系统。在市区东部建设高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扩大对市区烟尘排放情况进行远程高空巡视的范围,形成点面结合的自动化监控网络体系。全市环保110统一配置了执法车辆,安装了车载对讲台及车载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统一指挥调度和快速定位,增强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全市环保110监察人员进行军训及业务培训。
(五)国际交流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项目济南市空气质量管理系统研究”正式启动。2月下旬在我市召开了欧盟对华资助试点项目--济南空气质量管理系统规划、培训与示范研讨暨项目启动会。市环境监测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申请除草剂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课题。完成了日本山口县环保技术交流团、瑞典MRT公司来济考察访问接待工作。
(六)完成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和济南生态市建设规划工作。针对环境质量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紧扣国家创建环保模范城的基本条件和指标,把创模和省、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等环保工作结合起来,编制完成了济南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并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委托山东大学编制完成了济南生态市建设规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环境形势预测
当前,我市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空气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2级以上天数不超过全年的50%,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处于下游位次。
1、建筑、市政施工工地和拆迁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道路保洁方式落后,重复扬尘严重;是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
2、我市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燃煤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另外受特殊的地形和气象条件的影响,污染物难于扩散,加重了市区空气污染。
3、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外地进济车辆增多,交通拥挤,堵车严重,车辆怠速行驶,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二)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除地下水全部达标以外,地表水体水质普遍超标,湖泊、水库富营养化严重,小清河、大明湖水质劣于五类水质标准。
1、由于污水管网不配套,市区已建成的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废水量严重不足,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50%,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平阴污水处理厂虽已建成,但不能保持正常运转。章丘市、长清区和历城区仲宫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进展较慢。
2、我市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但达标成果还比较脆弱,部分单位和领导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偷排偷放、超标排污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环境执法人员力量薄弱,素质和水平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执法程序不规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局部环境质量趋于稳定和好转。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三、*年环境保护计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城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主线,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职能,推动全市“创模”工作深入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四、*年环境保护计划目标
*年是济南市完成创模三年行动计划和市长环境目标责任书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施环保“十五”计划和谋划“*”环保大计的重要一年,依据我市“十五”环境保护目标和国家、省、市要求,围绕我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环境保护计划目标如下:
(一)环境质量目标
1、水环境质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狼猫山水库、垛庄水库、黄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地表水其它水体分别达到或接近相应的环境功能标准。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市区及各县(市)驻地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低于70dB(A);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低于55dB(A);各类噪声功能区达标率达100%。
(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为:二氧化硫8.06万吨,烟粉尘6.25万吨,化学需氧量5.91万吨,氨氮6200吨,工业固废0.30万吨。
五、*年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继续实施以节水保泉、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碧水工程”,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保护好饮用水源,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将水源地保护作为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建设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提高水源涵养补给功能;加快东湖引黄水库的建设工作,搞好现有水库的扩容和配套工程,提高城市供水的调节能力。根据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规范水源地经济与社会活动,及时调整、优化流域的产业结构,针对玉清湖、鹊山、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等饮用水水库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6%以上。强化对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监控,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2.加强污染源监督管理,巩固达标排放成果
开展工业企业废水治理再提高和全面达标工作,在继续巩固“一控双达标”和再提高工程成果的基础上,严格监督己建成治理设施的企业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转,按有关规定已关闭或停产治理的企业要坚决关住、关死。加大对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的监管力度,逐步实现对重点排污企业和重点断面水质自动连续监测,尽快改变监管手段落后的状况。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
3.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加快治理生活污水。督促济南水质净化一厂、济南水质净化二厂完成市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建设。督促长清、章丘和历城仲宫镇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加强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管,促使其稳定运行,使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覆盖区域外的新建小区要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化和生活中水,实现小区污水零排放。
4、按照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要求,全面做好南水北调沿线水质保证工作。
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济南段水质保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按照国家、省的具体要求,做好济南段水质保证的相关工作。完成*年度重点水污染源限期治理任务和15家废水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改造及网络建设工作。开展以小清河为重点的小流域治理工程,逐步实施小清河截污工程,严格控制含磷洗涤用品、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对水环境产生的破坏,避免调水水质受到污染。开展市区河道和大明湖综合整治工作。
(二)继续实施以清洁能源行动、全面治理各类污染源、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蓝天保护工程”,抓住国家清洁能源行动计划在我市试点的机遇,继续加大空气污染防治力度
根据我市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结果,组织完成全市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工作,并发放排污许可证。本着目标、总量、项目、投资、责任五位一体的原则,按计划完成大气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根据省环保局测算、国家环保总局核定的我市水环境容量结果,编制完成《济南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案》;按照国家的进度安排,对我市重点废水排放企业分配排污总量,核发排污许可证;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督促落实排污总量削减任务。
制定国家清洁能源行动计划济南市工作实施方案,并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推广清洁燃烧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天然气、液化气、煤气、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量,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完成年度重点大气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做好6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施的监督管理与现场监理工作,摸清市区烟控区范围内6-6.5吨燃煤锅炉的使用现状,详细了解其有无替代热源,为在条件成熟时取缔做好准备工作。组织完成济钢等第三批重点大气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安装与协调工作,并实现并网。做好年度烟控区和市内五区11.3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创建与复查验收工作。
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全面贯彻《济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从摩托车、公交车排气污染防治入手,完成所有公交车的抽检工作,并按规定实施限期治理。加强对车型老、污染重、无法治理达标机动车的环境管理,协调有关部门按规定强制淘汰。加大机动车尾气年检、路检力度,做好机动车尾气“简易工况法”检测工作,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大对车用油品的环境管理,对市区二环路以内主要加油站进行重点检查,从源头控制尾气污染。在车管所增设环保达标目录审核窗口,保证新挂牌车辆达到欧Ⅱ标准。
加强对市区建筑、拆迁、市政施工工地的管理,控制扬尘污染。严格查处已取缔的“三小”回潮现象,对市区道路保洁、垃圾死角的清理要常抓不懈。
(三)实施以控制扰民噪声源和创建噪声达标区、安静居住小区为重点的“安静工程”,强化对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依法强化对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督管理。清理居民区扰民噪声源,控制生活噪声,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管理,严格控制施工噪声污染,区域环境噪声保持在60分贝以下;严格执行机动车禁鸣规定,限制大吨位车辆进入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分贝以下;继续开展环境噪声达标区创建工作并确保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质量,根据创模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新建噪声达标区38.45平方公里,完成58.65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的复查工作,对52家超标固定噪声源实施限期治理。继续开展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活动。
(四)实施以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为重点的“固废治理工程”
初步建立全市固体废物信息交换协作体系,加强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以废矿物油综合利用项目为基础,筹建废物综合利用中心和危险废物交换中心。实现全市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搞好门诊部、小诊所医疗废物污染防治试点,争取全市全部一级以上医院、门诊部和部分小诊所参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5%以上。在全市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的基础上,将废矿物油、废显影液等重点种类危险废物纳入日常环境管理,对全市重点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开展实验室类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逐步规范实验室类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建立符合规范的暂时贮存场所并进行处置。应用并完善《济南市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动态化管理。做好《济南市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开展全市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对10大类、41种共204公斤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处置。
(五)实施以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加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协调指导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平阴县做好生态示范区验收准备工作,济阳、商河县全面开展创建工作。章丘市做好国家级生态监察试点工作。协调指导创建单位完成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织达标单位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组织开展夏秋季秸秆禁烧执法监察工作。协调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行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强化监督,严禁在主要交通干线和机场周围焚烧秸秆。协调做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环境管理工作。开展生态调查工作。
(六)加大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力度
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及时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和环境变化趋势,为依法行政和监督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重点围绕“碧水工程”、“蓝天保护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等工程的实施,组织解决影响我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问题的课题和生态保护规划建设方面的科研攻关,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环境容量测算及分配要求,结合我市的发展规划,尽快制定出我市的环境容量分配方案并付诸实施;结合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环境保护。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质量监测与预警系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监测业务软件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数字环保”基本构型;积极转化“示范工程”项目的相关成果。
(七)抓好环境信息工作
一、2013年主要工作
去年我局全面落实各项环保任务,环保工作成绩斐然,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在全市共同努力下,我市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再上新台阶。
1.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2013年,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3)评价,一级标准302天,二级标准64天。2013年8月20日,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中,在113个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最好,是唯一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我市南渡江龙塘段、永庄水库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国控、省控地表水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主要指标达到相应的功能区要求,假日海滩浴场水质质量均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四类噪声功能区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0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0分贝。
2.各项环保考核成绩优异去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得分99.0分,连续23年名列全省第一。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生态省建设工作得分分别为97.19分和92.5分,考核等级都为“优”,继续名列全省第一。我局被授予“全国减排先进集体”和“全国环境统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获依法行政考核先进单位,12369环保举报热线荣获全国12369环保举报热线“优质服务窗口”。
3.召开全市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组织召开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十二五”期间全市环保工作,签订“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责任书,这是我市环境保护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率先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率先在全省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9月底完成所有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设备安装并开展试运行,6月5日按新标准对外空气质量监测信息,11月1日对外空气质量实时监测信息。“在全省率先公布PM2.5监测数据,环境空气质量列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第一。”被评为2013年度十大新闻。
5.不断完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组织编制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出台了《“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和《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不开发区域规划》等规划,进一步强化规划先行、环保优先的理念,将环保规划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逐年稳步推进。
6.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环保系统“规范建设年”活动,完善了环保系统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培训体系、监督体系和考评体系“五大”体系。进一步提高办文、办事、办会水平;狠抓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环保队伍形象。
(二)主要工作情况2013年,我局以巩固和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加强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法治,建立长效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推动环保事业新发展。
(1)召开第一次全市环保大会去年3月31日,组织召开了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大会提出了我市“十二五”环保工作总体思路、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会上市政府与四个区政府、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等重点减排企业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责任书,建立了环保目标责任制。
(2)落实书记办公会议精神为贯彻落实去年5月2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的书记办公会议精神,我局先后制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印发《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任务分解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查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周边大气污染源,组织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6月5日,召开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新闻会,展示一流的空气质量,积极参与城市营销。
(3)实施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制定《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为确保规划落地,组织编制《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工程化”的思路,把环保规划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每年实施一批项目,逐年提升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环境空气质量PM2.5一级达标对策研究等专题研究,确保在加快转型发展中,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一流水平。
2.完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验收充分发挥环保统一监管职能,顺利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现场复核验收。
(1)做好复核现场迎检组织修改环保模范城各专题报告、特色报告,对26项指标开展自评估,完善支撑材料。编制并报请市政府印发《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验收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各相关单位迎接6月12-14日环境保护部组织的现场复核验收。
(2)抓好复核整改工作针对现场复核组提出的整改事项,我局制定并报市政府印发《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现场复核整改意见的工作方案》,协调各部门认真抓好整改,特别是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已于去年7月16日正式动工建设,市编委增加了市级环境保护系统人员编制,达到国家西部标准化建设要求。
(3)做好后督察迎检按照国家要求报送我市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现场复核意见整改工作总结,并完成落实整改的档案资料,组织做好9月27-28日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的后督察工作。12月26日,复核整改工作通过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全面复查。
3.深化服务意识,优化经济发展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要求,积极参与决策,强化环境准入,加强环保服务,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1)严把环境准入关口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年共审批项目992个,其中上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项目初审79个,本局审批572个,各区环保局审批341个;共验收项目549个,其中上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项目验收初审3个,本局验收366个,各区局验收180个。大力推进区域规划环评,云龙产业园区、红旗镇、三江镇规划环评通过评审,开展美安科技工业园等控制性详规的规划环评,推动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
(2)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梳理并优化项目环保审批程序,对建设项目从申报建设到竣工验收阶段,由我局负责办理的7个审批事项的审批流程和时限进行压缩,经简化程序后,审批时限比原先缩减40%,审批效率得到较大提升,为我市“项目建设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优化经济服务水平结合“项目建设年”工作,加大对重点项目服务力度,主动指导和帮助企业完善各项环保审批手续。开辟“绿色审批通道”,采取特事特办、专人跟踪、领导督办等方式,加快项目环评审批。对由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审批的重点项目,落实专人提前对接,跟踪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4.抓好污染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减排任务如期完成,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1)全面落实减排工作责任组织编制并上报市政府批准,出台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及《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计划》,明确我市“十二五”及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细化各部门工作职责。市政府与4个区政府、25个市直属单位、31个重点减排企业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责任书,落实各项减排工作责任。
(2)全力推进减排重点工程深挖工程减排潜力,重点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及扩建工作。目前,长流污水处理厂(一期)后续2.5万吨处理设施已经完成安装并通水试运行,英利二期废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7500吨/日)已建成调试,海风堂食品有限公司深度治理工程已初步完成。
(3)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广余热余压余气利用、废水回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全面、有序推进我市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去年共完成24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作,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有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13年我市预计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98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0.1722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0.459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0637万吨。全部指标控制在省给我市下达的2013年度减排指标内(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441万吨、0.22万吨、0.4741万吨、1.121万吨内)
5.强化污染防治,提升环境质量围绕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的目标,全力做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一是加强规划建设。完成甲子镇九尾水库等9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技术报告的编制及专家评审,完成龙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永兴镇等7个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警示标志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检查整治。开展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查处违法行为,保障饮水安全。组织关闭永庄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2个废旧金属回收项目。三是加强基础工作。开展2011年度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的评估和上报。迎接省人大对龙塘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立法调研工作。
(2)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在全面开展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工作,《关于领取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通知》,积极开展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发放黄绿标20.96万个,其中绿标19.54万个,黄标1.42万个,核发率达66.7%。从去年9月开始,在解放路实行高排放机动车第一阶段区域限行。二是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组织开展施工工地扬尘、交通道路扬尘、地面扬尘、堆场扬尘、采石场和石材加工厂扬尘的整治。
(3)开展“安静工程”噪声污染整治一是加大查处噪声违法行为。我局牵头,与市公安、城管、工商、文体等多部门联手巡查执法,有效遏制各类噪声扰民行为。全年我局共受理噪声投诉6495件次,出动执法人员2359人次,查处率100%。二是开展“绿色护考”环境噪声专项整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为广大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休息环境。
6.严格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环境监,切实解决群众最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
(1)规范环境管理以排污许可证为抓手,督促排污企业完善环保手续和规范环境管理。全年共发放排污许可证1052份,其中本局572份,各区环保局480份。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要求,严格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企业的环境监管,组织企业认真自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切实落实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对我市2011年度危废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提出问题的整改。监督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转移工作,转移危险废物1825.06吨,废矿物油529.97吨,医疗废物1592.91吨。在我市辖区内全面排查存在环境风险的涉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评估工作。
(2)强化环境执法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规模化畜禽养殖整治、危险废物专项治理、橡胶加工业专项检查等专项工作,加强对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减排重点行业、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依法严肃查处一批典型违法案件。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73人次,检查企业627家,立案处罚118宗,罚款552.7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55宗,有效遏制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宗,行政诉讼案件2宗。
(3)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制定2013年度辐射环境监察工作方案和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对辖区内45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了辐射安全检查,进一步掌握涉源单位的辐射安全管理情况,责令部分环保手续不齐全和管理不规范的企业进行整改,不断规范我市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目前全市涉源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达90%以上。(4)积极解决群众投诉全年共受理各类群众投诉7326件次,其中省、市转办件和群众件123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转来投诉3112件次,查处率100%;12369环保投诉热线投诉4091件次,已查处4081件次,查处率99.8%。
7.推进生态保护,统筹城乡环境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工作。
(1)加强南渡江流域生态保护开展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调查,编制《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不开发区域规划》,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一般生态敏感区及可开发区域”,促进整治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打造生态与文化示范基地奠定坚实基础。制定《南渡江龙塘—定安—澄迈段环境保护调查工作方案》,完成澄迈段、定安段境内调查工作,加强南渡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
(2)推进农村生态环保工作通过高标准规划、加强污染控制、加大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计划单列镇生态环保工作,推动云龙镇建设环境友好、生态美化示范镇。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完成甲子镇益民村环境整治项目,演丰镇连片整治方案设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有序进行。组织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调查,开展畜禽养殖业专项环境执法检查,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工作。
(3)开展农村绿色创建工作组织完成2013年度“生态文明乡镇”和“农村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向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推荐小康环保示范村13个,生态文明乡镇1个,其中被命名“小康环保示范村”10个。
(4)开展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污染整治制定《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周边陆源污染源调查工作方案》,联合美兰区政府完成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周边演丰镇、三江镇和大坡镇等三个镇区共25家污染源的调查,加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的污染整治工作。
8.增强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和宣教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标准化,逐步完善我市环境保护监管体系。
(1)加强环境监测一是认真履行监测职责。围绕“三个说清楚”,为环境管理提供详实、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全年共获取各类监测有效数据81289个。通过计量认证复核,检测项目从255项增加到277项。二是全面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积极协调落实4个环境空气监测子站PM2.5监测设备资金,开展设备的选型、招投标、安装、试运行等工作。9月底完成全市5个子站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11月1日开始实时监测信息,12月完成新的空气监测数据传输网络与信息系统国家联网建设工作。三是开展科学研究。和南开大学联合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为我市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政策和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技支撑。
(2)加强环境监察一是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全市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监察,特别是对污水处理厂、重金属排放、使用核与辐射、规模化畜禽养殖、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等企业的监管监察,每月巡察不少于1次,确保环境安全。二是做好年度排污申报登记。重点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排污申报率达100%,重点污染源档案完整率达100%。三是全面推进排污费核征工作。我局对市区混凝土搅拌站首次开征排污费。全年共征收排污费360.5万元。
(3)加强环境信息和宣教一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组织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核迎检宣传工作,完成环保模范城市复核专题片和宣传画册的制作。协调新闻媒体做好机动车“黄绿标”宣传发动和跟踪报道。与广播电视台在万绿园联合举行“我爱生态岛”2013环保嘉年华活动。深入新海学校等学校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活动。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安全生产咨询日等环保宣传活动。二是加大环保信息报送力度。共向环境保护部、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市委、市政府、市效能办等报送信息439篇,采用226篇,发表580篇次。编辑了40期《环境保护舆情信息》以及42期《环境保护简报》。三是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佳元·天上人间小区、海关小区、海怡豪园小区等3个小区被评为2011年度绿色社区。
(4)加强环境应急加强应急机构及应急队伍的建设,完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响应机制,配备应急装备和设备,不断提升环保队伍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处理能力,并通过我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检查考核。组织开展2013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演练,对演练活动进行远程视频实时传输,实现指挥部向现场监测人员指令,对现场监测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切实检验和锻炼了我市环境应急队伍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的能力。
9.加大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围绕科学、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建设,不断创新管理。
(1)开展规范建设年活动开展环境保护系统“规范建设年”活动,通过构建和完善全市环保系统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培训体系、监督体系和考评体系“五大”体系,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备、管理手段更加先进、管理方式更加科学、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将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实现管理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目标。
(2)开展作风建设整顿年活动制定整治方案和计划,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动员部署大会,认真开展集中整治“庸懒散贪”专项工作。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讨论会、撰写剖析材料、接受群众评议等方式,深入查摆和整改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群众意识,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3)深化强区扩权工作根据市政府进一步下放行政权项的精神,我局将辖区部分建设项目排污许可等6项环境保护行政权项下放到各区环保局,将部分建设项目环保监督处罚权等环境保护行政权项下放到高新区管委会和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下放的建设项目共有农田改造项目等共28类。采取举办业务培训班、各区环保局派员到市级环保部门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基层环保队伍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基层环保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市环保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局部水污染尚未消除;二是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三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较薄弱;四是环保能力建设尚未达到国家标准。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环境保护系统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四宜三养”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首善之城”提供环境支撑。
1.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一是加强环保规划。组织编制《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分区域的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南渡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为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提供规划依据。组织实施《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落实2014年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和工作任务。二是强化环评管理。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把好环评审批关,遏制“两高一低”建设项目,力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规划环评,深入开展美安科技工业园、东寨港旅游区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推动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绿色通道”等重点项目服务机制,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环评机构的日常考核,进一步规范环评市场。三是抓好总量减排。编制2014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组织落实年度减排目标任务。督促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按期完成除磷脱氮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农业面源减排工程建设,督促22家重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继续扩大对高排放机动车区域限行的范围。规范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抓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完善部门协同推进减排机制。
一、今后三年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主线,以污染减排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指导原则。
--以人为本,讲求实效。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协调共赢,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统筹城乡,突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城乡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建设,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继续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环境污染整治,加快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治旧控新,监建并举。按照"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要求,加大污染源整治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环境监测监控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能力。
--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环境执法,提高执法水平;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积极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着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环境保护机制和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履行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依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落实排污单位的治污责任。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支持环境保护、监督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今后三年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八个方面的目标任务
(一)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到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年下降15.1%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年下降15%以上。其中,到年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减排任务完成比例占"十一五"计划总任务的60%以上。
1、健全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全面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任务,确保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统计、监测、核查、预警、考核等制度建设,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污染物增量、减量和变量等"三量"台账。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减排。鼓励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行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与减排绩效挂钩制度,在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把关中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3、严格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减排。加快推进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的污染治理和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强工业污染源和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督检查,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安装与联网工作,建立健全在线监测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率和污染物排放的达标率。
(二)继续重点推进水污染防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地表水市县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县城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合理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严禁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和防治,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健全饮用水水源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县城要按照城市供水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快推进云山水厂建设。,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比例分别达到85%、95%和100%。
(三)继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到年,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飞行监测"达标率达80%以上;基本完成磐安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
1、继续推进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突出加强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的环境监管,督促全面建成污染治理设施,建立规范的环境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禁排污单位无证或超标、超总量排污。对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不能限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予以停业、关闭。对超总量排污的单位,依法实施限产、停产。
2、加强工业园区(功能区)的环境监管。理顺工业园区(功能区)的环境管理体制,杜绝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功能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域集中处置和排污单位自行处置相结合、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各类污染物处理系统。
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到年,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6-7家。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物能循环利用。
4、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依据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落实各项产业政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制性要求和节能减排的约束性要求,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环境监理、试生产全过程管理,严把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关。
5、加强放射源和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环境监管。及时安全收贮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达到100%。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企业和消耗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加强执法检查,确保实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可持续淘汰。
(四)继续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到年,县城实际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达标率达85%以上;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县城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天数大于292天/年;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
1、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城的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实施脱氮除磷改造和尾水生态处理工程;加快推进收集管网改造,尽快提高县城污水截污纳管的集中处置率。启动磐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开展新渥·冷水污水处理厂工程前期工作,鼓励其他集镇完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2、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完成磐安东北台地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实施台口垃圾填埋场无害化改造工程。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建设,推进垃圾处置资源化。
3、构建较为完善的固体废弃物处置体系。编制并实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综合性和专业性处置有机结合的固体废弃物处置体系。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
4、加强城市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制定并实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规划,基本建成县城机动车尾气监测体系。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在机动车制造、销售至维修、淘汰等各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和防治措施。继续巩固和扩大"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和"禁燃区",重点防治交通噪声、娱乐业噪声、餐饮业油烟和燃煤小型锅炉污染。
(五)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到年,完成"示范整治"村庄150个,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85%以上;完成年存栏猪100头以上、存栏牛1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面积达到8万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达7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5%。
1、继续深化养殖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控制散养密集区饲养量。积极推进畜牧业布局调整,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实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快推进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新建3-5个畜牧生态养殖示范点。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模式。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监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2、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取建设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物技术处置和沼气工程等多种方式,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快实施"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到年,完成2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力争达到30%左右。
3、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按照集镇和规模村庄实行"户三包、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置"和偏远山区农村实行"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加快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4、大力开展化肥农药污染防治。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鼓励使用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5、积极推进河沟池塘污染整治。疏浚淤积严重的河沟池塘,建立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制度,努力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严禁随意填埋或改变河沟池塘用途。到年,完成20公里农村河沟疏浚整治,河沟池塘水面面积不低于现有水平。
6、着力提高村庄绿化水平。深入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加强农田林网建设与改造,加快实现村庄和村居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到年,村庄周围宜林荒山和迹地更新绿化率达95%以上,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
(六)加快推进土壤、矿山、河道等生态修复保护。到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率达95%以上;完成120公里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和6000平方米省道边坡复绿;"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率达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6%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1、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土壤污染调查建档、监测和修复制度。制订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指南,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综合试点。加强对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生态保护,提升标准农田总体地力,积极开展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创建,示范区内农田土壤重度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5-10%,中、轻度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5%左右。土地整理、复垦要科学规划,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到年,确保全县土地退化指数小于15。
2、继续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矿业产业政策,加快调整矿业结构和布局,减少矿山数量,促进规模化开采。完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备用金制度和"以奖代补"制度,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程,最大限度减轻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特别是露天开采矿山的边坡整治和复垦、复绿及景观修复。到年,创建绿色矿山1座以上。
3、进一步推进"清水河道"建设。继续对文溪和县内其它重要骨干河道开展清淤、疏浚、清障、保洁、生态护岸等综合治理,推进乡镇防洪堤建设。到年,完成"清水河道"建设30公里。科学调度水资源,修复和改善河道自然生态。
4、积极开展交通干线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交通工程水土保持和弃土方治理。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到年,力争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交通长廊。
5、加快生态林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封育、改造、补植力度,进一步提高重点公益林的林分质量。到年,基本建成25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比重达到50%以上。加强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的能力。继续开展"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全面推行生态葬法。
(七)持续深入开展生态创建。巩固提高省级生态县的创建成果,力争在年前达到国家级生态县标准;全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1、广泛开展社会化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开展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开展"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建立多层次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不断扩大公众参与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生态创建机制,充分发挥环保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深入开展区域性生态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县创建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生态创建实效,努力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八)切实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到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中占90%以上污染负荷的企业全面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上传数据准确率达90%以上;环境监测机构、执法监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推进环境监测机构和执法监察机构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环保监管水平。扩大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体系的覆盖面。加强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落实十一项保障措施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严格执行《磐安县制造业产业导向目录》和《磐安县工业投资项目管理若干意见》,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引导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对超标、超总量排污企业,没有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一律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二)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严格执行分区环境准入政策。认真落实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对禁止准入区,要依法落实保护性措施,禁止实施破坏性建设项目;对限制准入区,要坚持保护优先,严格限制工业开发和建设规模,适度发展先进制造业,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对重点准入区,要优化配置、合理布局,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对优化准入区,要依据环境容量,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确保环境功能达标。依法开展规划环评。
(三)注重强化环境法治,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坚持依法监管环境、依法保护生态、依法治理污染,继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重点环保案件移送督办机制,通过挂牌督办、事后督察、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的作用,继续实行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依法有序监督生态环保工作。
(四)继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切实加强运行监管。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规划建设各类环保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危险固废、医疗废物、污泥等集中处理设施。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强对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监管,确保污水收集率、处理率、达标率达到要求。健全固体废弃物环境监管体系,加快建设分类收集系统。到年,县城建成固体废弃物收集中心,配套设立社区固体废弃物回收点。加快推进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一体化、标准化,继续完善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体系。
(五)加快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建设,提升环境监管水平。继续加强县环境监控中心的技术和装备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联网、全天候实时监控的现代化环境监管网络。强化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充分发挥自动监测监控数据在环境执法、环境统计、总量核算和环境科研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农村环境监测力度,重点加强土壤、主要农产品基地的环境质量监测。增加对县城饮用水源地水质和空气殊污染因子的自动监测。继续实施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扩面工程。新建、扩建项目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作为环保"三同时"的重要内容。加强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建设。
(六)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环境安全。完善环境应急指挥体系,建立环境安全预警预测系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决策系统和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及信息传输系统。以保护饮用水水源为重点,建立固定污染源排查机制,强化化学品运输等流动源的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加强环境应急装备建设,不断强化应急技术储备。
(七)推进环保科技平台建设,强化环保科技支撑。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各方面力量,努力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加快实施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推广废水回用、养殖业排泄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高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完善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体系,扩展和提升"省特色中药材资源合理利用及人工繁育技术平台"合作项目,推进珍稀濒危物种自然生态系统等重点项目的科学研究。
(八)扶持环保产业发展,提升环境保护专业化水平。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制定出台扶持政策,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专业性公司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积极推行项目代建制和特许经营制度。
(九)健全环境保护激励机制,用好用足各项经济政策。把环保信用纳入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作为企业资信评价的重要依据。严格信贷环保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与高污染行业的扩张。全面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实施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经营服务性收费,逐步提高工业企业排污收费标准。对超标排污单位,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严格执行加倍收费。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支持环境污染整治企业治理、改造、搬迁、转产或关闭。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及投资政策,进一步完善鼓励环保型产品开发、有机肥推广、清洁能源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个问题,面对现实,正视不足,认真查找全镇大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几年,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创建思路,从创建国家卫生镇到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台阶,不仅使国家卫生镇的创建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提高,而且使创建成果逐步向农村延伸辐射,形成了镇村联动、一体文明的显著特色;不仅使广大市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快的改善和提高,而且使我镇经济社会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得到显著优化和提升。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实现城乡一体文明的目标,对照国家卫生镇的标准要求,来衡量我们工作、生活的实际环境,就不难发现,全镇大环境,尤其是市镇管理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与国家卫生镇的形象极不相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卫生保洁较差。在镇区存在环境卫生管理松驰,保洁状况不佳的现象。一是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尤其以工业区和镇郊结合部“三不管”地段更为突出。二是生活垃圾四处暴露。生活垃圾不袋装、不入箱,乱丢乱扔现象较为普遍。乱搭乱建小屋出租给外地人居住,卫生设施不配套,出现了乱倒乱扔、随地大小便等许多不文明、不卫生现象。镇区居民区的一些垃圾箱管理不到位,外边简直成了垃圾场,扒垃圾现象愈演愈烈。三是占道修车、洗车污染环境。一些洗车店由于没有沉淀池,门前污水横流,有些甚至占据人行道洗车。还有象南京路、人民路的一些修车站变成了露天汽修厂,污泥、车油满地都是。四是公用设施无人保洁。一些居民小区的邮箱无人保洁、保养,锈蚀、损坏、歪斜现象较为普遍。五是部分河道污染严重。一些河道保洁措施不到位,水葫芦、水花生长满,泡沫塑料、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水都往河里倒、往河里排,使原本干净、清洁的河道变成了新的污染源,河水变黑发臭,居民意见很大。
二、镇容秩序较为混乱。镇区管理水平下降,秩序混乱的现象抬头。一是店外摊现象屡禁不绝。如镇区人民路、南京路等道路两侧,有些门店把物品放在人行道上出样销售。二是流动摊贩四处叫卖。象农贸市场东门口和南门口,卖农副产品、卖水果、卖小吃的大有人在。三是盲流乞讨人员随处可见。在镇区人民路、南京路门店与居民住宅门口,盲流和残疾人沿街乞讨,强行乞讨,还有很多卖唱的,损害了城镇的文明形象。四是擦皮鞋人员占道经营。在镇区商业大厦、**宾馆以及饭店、面馆门外门内,一些擦皮鞋人员穿来穿去,见到行人乞求擦鞋,有的在干道旁、人行道上设摊经营,既影响了镇容,又妨碍了交通。五是城乡“牛皮癣”久治不愈。在镇区街道两侧、主干道两侧、居民新村的建筑物、桥梁、线杆、信报箱、变电箱、候车亭以及居民楼道内到处乱涂乱贴非法广告。六是“门前五包”管理不到位。镇区特别是镇中路地段存在严重的自行车、摩托车及汽车乱停乱放现象,店门外乱堆乱放、乱挂乱晒,卫生无人保洁,绿化无人管护等现象。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乱扔烟头现象重新抬头。
三、农村卫生管理下降。镇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状况较差,一些行政村省级卫生村创建成功后,环境卫生状况迅速退化。一是家前屋后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仍然普遍。一些村庄居民的家前屋后存在着乱堆乱放、乱倒乱扔的现象。还有部分村的村民为了便于出租随意扩大使用面积,有的为了动迁时多争取附属设施补偿而擅自搭建。二是粪便处理不规范,成了蚊蝇孳生地。有些村民将民宅出租给外来人员居住,既无卫生设施,又无公厕,随地大小便,原有的地坑无人管理,成了蚊蝇孳生源。三是生活垃圾处置不规范。垃圾填埋场、纸屑飘扬,蚊蝇成群,污水满溢,时间一长还会自燃,污染空气。四是暴露垃圾随处可见。农村河边、路边、桥边、墙边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处可见。
四、行业管理不够到位。一些职能部门在城市环境治理中,还存在职能未很好发挥、管理还不到位的现象。一是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这种情况在拆迁工地、建筑工地和管线施工中时有发生。很多拆建工地,既无围栏、又无人管理,只开工不收场,成了镇区的“第二垃圾场”。还有一些建筑工地,出入口硬化不到位,施工车辆带泥上路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单位在路面开挖施工、管线铺设也只开工、不收场。二是镇区存在油烟、噪声污染现象。随着餐饮业的迅速发展,有的开在居民新村,有的开在商住楼门面内,硬件设施不配套,治理措施不到位,油烟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有些演出团体为招揽顾客,开着汽车在镇区不停兜圈,高音喇叭响个不停,影响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一些个体运输户的货车、翻斗车在早上6时前出镇,晚上9时后进镇,随意停放在居民新村,凌晨和夜间的轰鸣声、柴油废气给市民的正常休息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三是私房出租管理不严。由于管理松驰,有的出租房成了外地人员聚集的地方,人员流动频繁,人员结构复杂,给“非典”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卫生设施,成为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四是部分地段存在违章建筑。特别是在镇郊结合部,出现了违章建筑。
五、公共设施残损破缺。镇区部分主干道、居民小区道路路面破损,人行道板陷落不平,窨井、自来水、化粪池缺盖,下水道、化粪池管道堵塞,侧石破损,尤其是一些基础设施、卫生设施日常管护无人过问,出了问题推来推去,难以根治解决。如镇区有几处窨井盖陷到路面以下,北京路有一处窨井盖不知去向,造成了很大的安全稳患。
第二个问题,分析原因,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市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当前,我们查摆全镇大环境整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把不足和差距讲得多一点,并不是要否定前几年在环境整治方面作出的努力,而是要通过查找问题,剖析根源,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切实引起重视,提高标准,推动城镇环境质量的进一步好转,为优化城镇形象作出更多的贡献。从目前情况看,大环境质量的下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模糊,没有形成两手抓、两手硬的机制。前几年,我镇创建工作连上台阶,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近年又开始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但近年来,一些领导对环境整治重视程度明显不如以前,有的认为环境卫生工作年年搞,搞来搞去老一套,因而满足于开会议、下任务,简简单单走过场,既不深入发动群众,又不解决实际问题;有的认为现在经济建设是第一位的,只要经济搞上去了,环境差一点也无关紧要,因而对大环境中的问题视而不见,闻而不动,放松要求,疏于管理;还有的认为,环境整治必须有投入,而现在发展的任务很重,方方面面都需要投入,自己单位财力紧张,基础条件差,开展工作难,因此把大环境整治工作放到了次要位置,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建管严重脱节,没有形成同步协调机制。一些单位及部门领导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管理则是软指标;建设是创造价值,管理是消耗财富,把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分隔开来,各管一段,互相脱节,带来了许多的矛盾。如在居民小区建设中,由于没有管理部门的超前介入,初始规划时就留下管理隐患,建设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交付使用后又随意变更建筑物的功能用途,造成了下水道堵塞、化粪池外溢、饮食店烟熏等一系列的城管难题。而管理部门对市政养护、环卫处、路灯管理等诸多方面工作,既掌握不了维修经费,也没有专门养护队伍,只管事不管人、不管钱、不管物,给协调落实带来了很大难度。长此以往,管理将越来越落后于建设的发展,城管难题就越积越多,管理必然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三是管理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集中统一机制。市镇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需要,关系真正没有理顺,既有多头管理、重复管理,也有真空地带。由于一些职能定位不清,一些部门配合协调不到位,不能形成快速、高速管理的反应机制。
四是制度坚持不严,没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前几年,市里先后制订并实施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饮食、娱乐行业会办审批制度”、“绿化管护定期检查制度”、“门前五包”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推动市镇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有的认为我们爱卫创建开展这么多年,再要上新水平也难,现在可以歇一歇、松一松了,上面怎么说,对下就怎么喊,拨一拨、动一动,蜻蜓点水,应付了事。在具体工作上热衷于运动式管理,搞临时突击,缺乏有效的检查督促措施和考核指标,难以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还有一些职能部门,不是主动把问题考虑在先,把措施落实在前,而是把事后处理作为中心工作,坐等问题产生、媒体曝光、群众投诉、领导批示来安排工作,导致类似问题一拖再拖,一再复发,规章制度的保障促进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当前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并不是可抓可不抓的问题,而是非抓不可、非抓好不可的大问题。大家必须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是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年以来,我国广东、北京等地陆续发生了非典型肺炎疫情,其来势猛、传播快、突发性强、社会危害大。对此,镇党委、政府严阵以待,严密防范,以临战姿态构筑防控网,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镇至今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目前,“非典”防治已经进入了十分关键的攻坚阶段,我们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强化防治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在完善应急预案、加快定点医院建设、落实隔离观察措施的同时,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环境整治活动,尽快改善全镇卫生条件,增强群众健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环境的“免疫力”,真正把“非典”拒之门外。最近,吴仪副总理在全国爱卫会召开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卫生防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亲自作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非典”防治工作。16日,苏州市也召开了农村“非典”防治暨“三清”工作现场会,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农村“三清”(清洁村庄、清洁河道、清洁家园)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为确保农村不发生、不扩散疫情,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努力。17日,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会。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上述会议精神,下大力气把环境卫生整治好,把“非典”防治住,进一步优化全体市民的生存环境,展现安全健康的投资环境,为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对外形象创造条件,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抓环境卫生整治就是抓社会生产力。
二、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是优化市民生存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一件实事、好事,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众所周知,卫生是社会文明的起点和基础,人创造文明环境,而环境反过来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改造人。通过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仅改造城乡环境,也改造人的思想。广大群众可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增强环境意识,破除陈规陋习,养成卫生习惯,提高文明程度。同时,各级干部也可以在实践中经受考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培养出为民办实事的观念和脚踏实地干工作的作风。可见,环境不仅可以出效益、出形象,同样也能出素质、出凝聚力。
第三个问题,明确要求,落实措施,全面完成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目标任务
大力开展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既是率先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有力抓手,更是当前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动员,迅速行动,把大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明确标准,突出重点。
这次大环境综合整治的标准要求是: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大力开展村容村貌、镇容镇貌整治,强化卫生管理,广泛开展市民素质教育,使城乡环境做到“七无一洁”,即“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乱停乱放、无乱丢乱扔、无乱贴乱画、无乱设摊点、无水面飘浮物,实现城乡环境优美整洁”,从根本上提高全市整体卫生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各村、居委、各单位要对照国家卫生镇和省级卫生村标准,一项一项排查,一项一项落实。当前,在整治工作中要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重点区域。镇、村主干道沿线及居民家前屋后是这次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要做到“三彻底”,即彻底清除路边、河边、桥边、墙边的暴露垃圾;彻底清除主干道两侧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彻底清除路边店、店外摊。要进一步落实主干道及两侧的清扫保洁和绿化带、景点日常管护的管理责任,确保人员到位,高标准抓好保洁管护工作;对镇、村级主干道沿线的流动摊贩、店外店、店外摊及擅自开门设店且不遵守经营规则的要限期整改,并恢复房屋的原貌。
二是重点问题。河道、乱贴乱画、集贸市场和垃圾填埋场是这次大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问题,要做到四个“干净”,即河道水面飘浮物打捞干净,建筑物及墙面上、电线杆、路灯杆、候车亭上的乱贴乱画清除干净,集贸市场的周边环境整治干净,填埋场垃圾处理干净。尤其是水环境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水利部门要高标准搞好河道的清淤工作,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控制并减少污染源,交通部门以及所在镇、村要按照分工对河道飘浮物、水草进行经常性清理保洁,使全市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重点行业。餐饮娱乐业、车辆维修清洗业、建筑业是这次大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行业,要做到“三规范”,即规范对餐饮、娱乐行业的内外环境卫生要求,对卫生不达标、群众反映强烈的要限期整改,直至停业整顿;规范对车辆维修行业、汽车清洗店环境卫生要求,对那些乱设广告牌、卫生状况脏乱差的要进行经济处罚并勒令整改;规范对建筑工地环境卫生要求,坚持高标准围栏,门前路面要全部硬化,并落实专人清扫保洁,尤其要做好工地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区的环境整治。
二、周密部署,分段管理。
大环境综合整治是当前一项带有很强现实性、针对性和紧迫性的工作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整个活动分两段进行: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十多天的时间作为突击阶段;第二阶段,半年左右时间作为巩固提高阶段。具体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宣传发动(5月21日—23日)。各单位要在5月24日前做好三项工作:一要迅速召开专题动员会,讲清这次大环境整治活动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真正做到思想统一,发动到位。二要建立大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并向镇管爱卫部门上报实施方案。三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做到全民动员,人人参与。
第二步,突击整治(5月24日—29日)。各单位要集中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按照整治的要求,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统筹安排,精心部署,突出重点,主攻弱点,确保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步,检查验收(5月30日—31日)。根据这次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在各单位自查基础上,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统一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有关情况进行书面通报。
第四步,巩固深化(6月1日—年底)。各单位要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网络、明确责任、强化考核,进一步完善公用设施,加强硬件建设,集中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期间,镇上将采取现场会、通报会等形式,狠抓反复,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使全镇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三、加强领导,完善措施。
要把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好,关键靠我们在座的各级领导,要靠领导力量的进一步加强,要靠领导的高度重视,要靠领导的开拓务实,真抓实干。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关键要把握三点:
第一、强化责任,群策群力,形成大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5月17日市委、市政府会议以后,重新明确分工,专门成立全镇大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镇长王树秋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戴卫清任常务副组长,副书记曹东、副镇长单祖明、庞毛兴任副组长,镇管、宣传、建设、交通、工商、卫生、公安、环保、绿管、水利等部门分管领导和各村(居)委主任等成员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管爱卫办,负责全镇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全镇各相关部门、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确保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人主管,有人主抓,有人落实。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落实各村、各单位和各部门的责任。各村、居委、集团企业要认真履行属地管理的职责,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一项有始无终的工作,常抓不懈。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严格管理,严格执法。镇管爱卫办要切实担负起管理检查、监督、协调职责,要善于发现问题,敢抓敢管;行业卫生部门要全力抓好公共场所和食品行业卫生监督;建设部门要着重抓好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加强对建筑工地、市政养护和违章搭建的监督管理;绿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绿化景点的管护,并及时清除绿化景点(带)内的杂草杂物;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督,尤其对镇区一些饮食行业的油烟排放、娱乐行业、建筑工地的噪声超标等要强化管理;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集贸市场、工商个体摊店和个体私营企业内部卫生的管理;交通部门要认真清理河道漂浮物,搞好路面保洁,并要加强对出租车、公交车司机的素质教育;各村、各单位和机关部门在主动支持配合管理部门工作的同时,要管好下属单位,管好系统内的人员,形成全民自觉参与的局面。要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在全镇实施大环境综合整治包干共建。镇管爱卫办要进一步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居委、单位和部门作用,努力形成城镇管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二、强化宣传,统一认识,形成全社会参与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的新局面。搞好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充分依靠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健康意识、参与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横幅等宣传阵地,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宣传整治的范围、标准和要求,宣传以预防“非典”为主要内容的卫生保健意识。通过宣传,使大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