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级教师管理办法范文

特级教师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级教师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级教师管理办法

第1篇:特级教师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有偿家教 教师 立法 规范

有偿家教是指一些教师利用节假期休息时间对有课外辅导需求的学生提供有偿服务的活动或行为。对于“有偿家教”,各地政府部门的态度不尽相同。

一、不同的反响

北京市教委、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新制定的本市特级教师管理办法。新法不仅加强了对特级教师队伍的管理和考核,而且明确为特级教师划出七类,如有违规,将被撤消称号。特级教师有责任对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帮扶,不应以赢利为目的,因此不允许特级教师有偿家教。[1]乌鲁木齐天山区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禁止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的意见》,对区属各中小学教师进行“有偿家教”或在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中兼职任课的行为予以禁止,并将其直接与教师的考核、评优、晋职等挂钩,有违反者将受到一系列的惩处。[2]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布的《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草案)》规定:“在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活动。”浙江省政府提交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草案)》指出,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从事有偿家教。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针对浙江、山东两省对待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的不同态度作出了反应:对于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家教牟取私利的行为,教育部坚决反对。[3]

对于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问题,是严令禁止,还是“适度放开”?在讨论此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追溯“有偿家教”的成因。

二、“有偿家教”存在的原因

概括地说,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偿家教之所以产生并且“蓬勃发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在课堂上教的内容能够很好地掌握,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特别是有志于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的学生,想通过家教老师的补习来提高竞赛的能力。对于课程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也需要家教,以便能跟上学习的进度。对于某些方面有突出特长和兴趣的学生而言,他们也需要家教,比如学习钢琴、绘画等,以获得有个性的发展,培养艺术方面的技能。

2.教师的需求。

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不高,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仅靠在学校授课的微薄工资收入来养家糊口,实在是负担过重。因此,不少在职教师进入家教市场,通过家教所挣以补贴家用。

3.升学考试的压力。

由于面临中考、高考,初三和高三的不少学生请家教补习功课,在职教师,特别是优秀的教师熟悉考试大纲和命题规律,也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此他们当然成为毕业班学生的家教首选。

基于此,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之所以产生并且队伍越来越庞大,其中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三、如何立法规范

在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等相关的法律中,并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教师进行有偿家教”。教师是专业人员,不是公务员,不必遵守针对公务员“不许从事第二职业”的相关规定。既然教师与别的行业一样,被排除在公务员之外,而别的行业在日常工作之外可以从事有偿服务,那为何惟独教师不可以这样做呢?

诚然,有些教师利用职务之便,组织学生进行有偿家教,以谋取私利;有些教师存在“该讲的内容上课不讲,而是放到课后有偿家教的时候讲”的情况,但是这些都是极少数的现象,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一竿子打倒一船人,不可因噎废食,不应通过强硬的法律规定“禁止有偿家教”来“赶尽杀绝”。试想,倘若真的用法律手段禁止了有偿家教,那如何应对前面提到的市场的需求呢?难道要教师进行“无偿家教”吗?这可能吗?恐怕这不太现实。

如何立法规范?可以分两步走。

1.要规范“有偿家教”,而不能快刀斩乱麻地明令禁止。

(1)对教师进行资格考核。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制定一些规定,对想从事有偿家教的教师进行考核,合格者予以家教资格。并且定期考核已获得家教资格的教师在校的教学情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才能继续进行家教,否则取消其家教资格。

(2)设立正规的培训班。可以考虑在校内设立培训班,学生自愿参加,不作硬性规定,并且教师必须保证参与培训班与否,以及培训班的授课内容不与平日正常教学的考试、成绩评定挂钩。

(3)划定有偿家教的收费标准。教师进行有偿家教所获得的报酬不能超过一定限度,这需要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偿家教的收入限额,以防止某些教师漫天叫价,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不合理收费现象。

(4)依法纳税。教师的家教报酬属于劳动所得,必须依法纳税。

任何规范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可以说,要想短时间完全消除某些教师利用有偿家教谋取私利的现象,那是难以达到的。要杜绝“以职务之便谋私利”的情况,也需要一个过程。

2.削减有偿家教的市场需求。

(1)分类对待公办和民办教师。对于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教师的不同身份,予以区别对待。民办教师是雇员,应给予更多的自由,进行家教与否由其自行决定。对于公办教师,要考虑如何保障其物质生活需求,让他们不必为了养家糊口而从事第二职业。正如研究者指出的,在禁止公办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同时,应允许民办教师从事有偿家教。[4]

(2)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学生倘若能保证在学校的学习效率,减轻升学考试的压力,不用通过家教来为备战升学考试“恶补”,那学生和家长对家教的需求也就不这么强烈了。至于如何改革升学考试制度,这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仍需更深入研究的问题。

(3)在法律上赋予教师公务员身份,给予公务员的待遇。如此,教师若属于公务员,就必须遵守公务员法的规定,不可从事第二职业,即“教师不能从事有偿家教”也就有了法律上的依据。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理性地对待“有偿家教”的问题,寻求一种能让公众普遍接受的处理方式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昊.特级教师不得有偿家教[N].北京日报,2008,6,6:(006).

[2]周龙.有偿家教制造了怎样的“互惠互利”[N].光明日报,2009,2,26:(006).

第2篇:特级教师管理办法范文

积极教育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反思教育现实和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构想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在我国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提出了基于“积极教育”的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积极教育”的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一支有着积极的情感素质、积极的教育期望、积极的语言风格、积极的评价态度等特质的教师队伍。因此,“积极教育”教师团队的建设是“积极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为有力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我校建成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更好地为江阴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我校将加强“积极教育”教师团队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我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有师资队伍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硕士学位教师比例偏低,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在专业群之间分布不均衡;各专业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一些专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梯队、教学团队,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核心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因此,打造一支“积极教育”的教师团队刻不容缓。

二、主要目标

紧密围绕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为学校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理念先进、结构优化、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汇聚一批在省市级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建设一批优秀教育教学团队,打造一支基本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工作过程

1.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校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学校有主题、有序列地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同时,学校始终坚持“以师为本”的理念,充分突出教师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在绩效分配、岗位聘任、争先创优、外出培训等方面建立了“优先体现教师利益,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激励教师奋发向上”的政策制度。

2. 抓好教师培训,重视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校本培训是教师成长的一叶方舟,是教师素质提升的一把钥匙,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我校在教师培训上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培训管理,学校专门出台了《教师培训进修管理办法》《攻读在职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等办法,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如2014年我校开展了中层干部、教学骨干、班主任队伍等专题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抓好名师建设工程,骨干教师培养有的放矢

我校专门出台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科学组织、合理选拔,使教学业务能力、科研能力突出,热心于学校建设的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通过学历学位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后备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

4. 强抓教学督导,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灵魂,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强化了督导室功能,加强教学督导管理。学校专门成立了督导室,聘任了校内外骨干教师兼任督导小组成员,督导小组成员从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着手,全方位地开展教学督导,进而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5. 抓“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

学校制定了《关于双师型教师管理规定》《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方案》等文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选派优秀教师到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进行针对性技能强化培训,并取得相关合格证书。

6. 重视人才引进,吸引优秀人才来校工作

近年来,我校招聘引进高级职称教师4名(含正高1名),研究生9名,培养江苏省特级教师2名和40多名各级各类名特优教师。同时,学校制定了《兼职教师管理规定》《校外专业带头人遴选及管理办法》,想方设法引进高素质人才,聘请优秀人才充实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

四、条件保障

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建立由校长、分管校长、有关职能科室领导和教师代表组成的师资队伍建设小组,领导、协调及监督学校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有关事项,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指标实行责任分解,各系部要切实担负起二级管理的职责,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制订本系部的师资建设目标与规划,并制订详细可操作的年度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2. 深化改革,完善机制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结合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岗位聘任方案,探索并建立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的评价体系。同时,我校规范了专业技术职务申报制度,对于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要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综合考虑学校专业发展差别、学科发展差别,从原有的职数管理向结构比例宏观指导转变,建立围绕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动态化专业技术职务申报管理制度。

3. 校本培训,制度完善

我校校本培训坚持“三性一化”,即“计划性、实效性、针对性、信息化”。各系、部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区域经济规划、专业调整、学校发展,制订好部门培训计划,加强校本培训的计划性;以部门全员培训为龙头,有序、有效进行教师的基础性培训,务实高效,固本强基,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摸清本部门各类人员特质,了解教师发展潜质,结合教师成长规划,做好出国培训、“国培”、“省培”、青年教师培训等各类人才选拔性培训,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培训,学习各种现代教学技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4. 加大投入,保障经费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设置大师工作室专项项目经费、专业带头人专项奖励经费、名特优教师专项奖励、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兼职教师经费等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在上级核拨经费的情况下,学校同时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保障充足的经费来源。切实加强经费的监督与管理,将学校支持师资队伍建设的项目和投入统筹起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五、实践成效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80名,硕士以上学位89名,占23.42%;高级职称教师172名,占45.3%,其中正高职称3名,教授1名;“双师型”教师187名,占专任专业教师81.3%,其中142名专业课教师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全国职教名师1名,江苏省特级教师3名,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名,江苏省突出贡献技师1名,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名师82名。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技能得到了极大提升,9名教师在全省“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中”获得了“研究课”,学生在省市各类会考中成绩名列前茅,技能竞赛、创新大赛、全国文明风采大赛等方面不断摘金夺银。

六、体会与思考

一是按照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要求,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二是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加强课程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促进团队教师快速成长。

第3篇:特级教师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教案 备课 有效

一位老师曾给他的上级领导写过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从教以来,我感到最厌恶、最痛恨、最无可奈何而不得已为之、灵魂为之受苦最多的,便是――造假材料。

这些假材料名目繁多,惊人之至,被冠以“教学常规”的美名,但实则是一些浪费教师们时间与精力、将老师们变得越来越愚蠢的不干不行、干了白干的任务。

……单是“备课本”,就非常压制人。首要的要求就是“项目齐全”、“字数充足”,但备课本上却有许多毫无必要的项目,有好多不必要的书写内容,并且无论教龄多么长,一本书教过多少年,一样的教案写过多少遍。每次都是从头再来。……”

读到这封信,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去年暑假,就因为此事遭遇了严重的创伤!原本于5年前就可以解决的职称问题,5年后依然是原地踏步。失望多多,伤痛多多。去年好不容易有了试试的机会,我耐心地等待着,终于在一个漫长的暑假即将结束时等来了通知――说是教学能力测试,必须带上一学年的教案,准备抽讲一节课。

我揣着激动的心情翻山涉水来到了县城,在焦急等待中走上讲台,酣畅淋漓的将我15年来的最佳水平献给几位掌握我们命运的专家评委。评委们没有刁难我,亦没有向我质疑。我怀揣着自信离开了“考场”……于是又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一个月之后的填报职称的时间,我满怀希望正地准备迎接喜讯时,学校的领导却给我传来了噩耗――我的技能测试没能过关!

晴天霹雳,领导们生疑,同事们不解,我,更不惑,为什么呢?教育局的办公人员说,他们也不知道,专家们只是报上了没有通过的名单……

15年来,我一直在教学的一线工作,潜心钻研,认真学习,积极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我先后担任中心校的语文教研组长、数学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先后被评为教学能手、乡里的教学骨干……如果这一切只代表过去,那我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除过教学以外所涉猎学习的书法、美术、文学等,也足够通过专业技能测试的呀!!!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罢了罢了,是不是真是我的错?!

要错,肯定就是因为教案写的简单了些,潦草了些……

写的那么整齐的教案真的有用吗?真的那么重要吗?恐怕我的痛苦和那位基层老师的信只有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才能读懂。

教案=备课?

教案简单些,字迹潦草些就否定这个老师的教学技能?就能说明这位老师备课不认真?现实中许多教育管理者们大多把教师的备课盯在了写教案上。写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谁在备课本上项目填得全、字写得密、写的工整,谁就备课认真,谁就备得充分,谁就可以得高分。于是,在一些学校的教案检查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得分高的基本上是那些刚上岗的青年教师或者喜欢拿现成的《教案》就抄的教师。而那些一本书教过多年,教材滥熟于心,不在抄抄写写上下功夫的教师的备课却不见得得高分。

事实上,对有些教案写得差的老师而言,不仅不存在课上得差的问题,而是这些老师的课是出奇的好。

国内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一年中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外讲学上课,他上课常让学生选上哪一课或者猜上哪一课,而他从来不带教案。以前只是听说,不曾亲见。可就在魏老师应邀来我市上课时,我们看到他只拿一本课本就和学生们上了一节非常精彩的课。

何文浩是湖北的特级教师,他在高三的物理课上不拿教案上课,并且从来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而他带的班高考成绩非常优异。

赵谦详是全国十佳教师,他的“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成果轰动全国,他也是上课没有教案。年过50的他现在已从吉林设挖到了北京。

了解上述三位名师的人都知道,这些人的教案没有拿在手上,而是装在肚子里的,他们的课走到哪儿准备到哪儿。何文浩的头脑中有上千道各种类型的物理题目,每种题目都有若干种处理办法。魏书生无论去哪里讲学,日记就写到哪里,为学生准备的书籍资料就搜集到哪里。赵谦详即使旅行结婚也是习惯性的把随见随感写成诗歌文章,而这些最富有时代气息的诗文很快就变成了学生课堂上的阅读材料。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从直接关系看,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准备教具器械是备课,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是备课,与别人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等也是备课。从间接关系看,教师的读书学习、开会研讨、写论文随笔、参加社会实践、访名人、游山川等等也是备课。在语文界流行着一句著名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将其与语文教师的备课联系起来,完全可以延伸出这样一句话:教师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教师应对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

而教案呢?只是为了上课所准备的案例。-二种文字案例而已,只是备课的一个部分。上课有多少变数且不说。它是无法等同备课的!

农村教师的周一至周五是没有上下班时间的,周日下午和学生一起到校,周五和学生一起放学有时候都是一种奢望,对我们来说没有八小时的工作日。我们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辛苦在什么地方?写那封信的老师的话道出了其中的某一方面。我多年来在基层从事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对于教师工作的辛苦,自身曾有过深刻的体验,也做过较广泛的调查研究。

教师的工作头绪不管有多么多,劳动量多么大,划分起来不外乎两类:

一是教师应该做而且需要做好的工作,这些工作多一点累一点都是正常现象,这是有效劳动。

第4篇:特级教师管理办法范文

关注思想的解放。“思之深,则行之远。”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几乎都是先有思想突破,后有社会的重大变革和进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同样也需要全体教育人甚至全社会观念的更新。当前,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改革的方向业已明确。现在的改革,不是研究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敢不敢改、究竟怎么改的问题。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消除阻碍改革的思维定势,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革除体制机制的弊端。能不能打破传统观念、习惯做法,跳出教育谈改革,立足长远看教育;能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找准问题和差距,事关此次综合教改的落地。因此,统一思想、解放思想是深化改革的大前提。如果我们思想不解放,仍然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解放思想,决不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必须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破解难题上。要深入开展“什么是好的教育”的大讨论活动,形成改革的全民共识。要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明确改革的内容、方向、关键,明确改革的背景、原因、目的、动机。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思考,提出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和科学路径。要敢于打破思想中的条条框框,精准发力,有序释放。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不能信马由缰。同时,还要解决“不愿改”的问题,要看到有的同志嫌麻烦、怕折腾,不愿意动脑子、想办法,还缺乏改革创新的闯劲和拼劲,缺乏自我革新的勇气和魄力。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直接关系着改革的成败。

关注工作的规范。“法不严不力,治不严无获。”要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不仅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还需要严格规范的执行。规范就是每一项工作都要合理合法、依规依矩,就是要按照标准和要求把每个环节都落实到位。这是我们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要加大国家和市级层面教育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切实加强体育美育教学。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减负规定,不设重点校、重点班,严禁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补课,严禁早晚自习。严控班容量、严控借读择校、严禁乱收费。坚决落实民主集中制,进一步规范校务公开的项目和内容。要做好困难学生帮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等工作。实行学校工作综合检查评估制度,减少单项检查数量。规范组织各类监测,加大对小学、幼儿园各项质量指标的评估力度。出台家长学校工作标准,加强对家长教育理念及方法的指导。规范职评加分项目及标准。规范师生参加的各类竞赛评比活动。严格落实校长教师专业标准,严格执行干部教师考勤管理规定。要把标准规范放在第一位,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像模像样、有板有眼,经得起实践和社会的评判。

关注改革的推进。“尊新必威,守旧必亡。”与原来的改革相比,这次改革任务更明确、提法更具体、做法更实在,点出的全是改革的关键、要害,件件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推进教育改革,我们不仅需要有勇气和魄力,更需要思考和智慧。2014年,全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改革将全面铺开。教育部、天津市教委也将相继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推进教育改革,不能左顾右盼等政策,更不能置之度外做旁观者。要坚持内外结合推改革、上下联动促改革,既要顶层设计,也要基层摸索。对于国家和市里已经授权明确的改革事项,要主动对接、抓好落实。对于区县能够自主的事项,要主动作为、加快推进。我们要积极探索体验式德育有效机制,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改进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提高优质高中指标定向分配比例。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教师定向招聘办法,改进艺体教师招录培训办法,逐步提高新分配教师留县城锻炼培养比例。改进学校绩效工资发放制度,切实做到奖优罚劣。改进教科研工作,强化问题式教研体系建设。加快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作用。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壮大督学队伍,改进督导方式,实现常规督导、综合督导、专项督导有机结合,积极构建大督导体系。要坚持从内部改起,从小事改起,看准的事情、明确的事项必须一改到底,必须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第5篇:特级教师管理办法范文

年轻教师为农村学校注入新活力

“以前几乎是用方言上课的农村课堂,如今有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音体美课有人教了,两操正常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更重要的是,特岗教师的年轻、活力及独特的教学方法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重要影响。”洞口县教育局局长曾广增一说起特岗教师,脸上就乐开了花。

他告诉记者,上任伊始,他就发现: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现象异常严重,全县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高达47岁,个别学校的教师平均年龄甚至到了56岁。加上农村学校普遍师资不足及教师正常退休、工作异动、考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问题一直都是火烧眉毛的大难题。可是通过五年的“特岗计划”,这些问题全部迎刃而解。“这些特岗教师,现在成了全县教育系统的宝贝疙瘩啊!”

有这样感受的可不止曾广增一人。隆回县教育局局长彭和生告诉记者,2010年,全县在职教师7602人,50岁以上的有2326人,占30.6%。特别是在小学,这一比例高达48.1%,县城周边的乡镇由于多年没有安排新进教师,5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了80%!“在农村学校,最缺乏的就是年轻老师!特岗教师就像一场春天的及时雨,滋润着农村小学的心田!”

和教育局长们相比,平江县长寿镇中心小学校长方其兵有着更加直接的感受。他说,2010年以前,学校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0%,可近两年补充了一批特岗教师后,学校40岁以上的教师只占20%了,平均年龄大幅度下降!

“更重要的是,这些年轻老师给学校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方其兵说,以前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和体育老师,学生的体育和音乐教育无法开展,自从来了特岗教师后,学校不但开足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还开设了兴趣班,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不止是洞口县、隆回县和平江县,2009年以来,我省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不仅创新了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还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2009年~2011年,湖南共为62个设岗县3516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聘特岗教师10461人,覆盖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科,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74.1%,具有专科学历的占25.9%,平均年龄24.1岁。

2012年,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岗位增加到7280个。目前,全省除长沙以外的13个市(州)共有75个县(市、区)列入了实施范围,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60%。其中国家计划设岗县(市、区)56个,省计划设岗县(市、区)19个。

2012年1月18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湖南籍免费师范毕业生专场供需见面会正在这里举行。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向春燕刚投出第一份简历,就被永顺教育局前来招聘的负责同志看中了,马上现场签订了就业协议。当天,89名应届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首届公费定向培养的师范毕业生981人已经全部安排到农村小学任教。

这是我省创新补充农村师资机制的又一举措。2006年,我省启动了“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安排2亿专项经费,为全省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乡镇以下小学免费定向培养五年制大专层次小学教师1万人。2008年,湖南又启动了本科小学教育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试点工作,通过高考选拔了180名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深造,免费为县城及以下农村小学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并逐年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扩大师范本科生免费定向培养规模,力争2015年前后全面实行农村中小学师资以本科师范院校为主免费定向培养。2010年,我省在全国首创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作为解决农村师资匮乏的先进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多次推介。

除了“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支教也成为我省不少地区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问题的另一个法宝。隆回县颜公中学的黄江萍老师就是“下乡支教”中的一员。她从隆回县条件相对较好的三阁司中学自愿申请到了大山深处的颜公中学。

为了让更多的城里老师到农村支教,隆回县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城镇中小学教师必须有两年以上到薄弱学校或者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职务必须在任期之间有两年以上支教经历;在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及其子女升学、招聘录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

而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现资希望小学音乐教师徐小莉告诉记者,2005年,她从城里学校被调到这所小学所在地的长坪九年制学校工作,那时,学校条件不好,离家也比较远,她心里不大情愿。但2010年,她却跟10多名教师竞争,调到了比长坪九年制学校更偏远的马王溪村小。

这一切得益于泸溪县制定了推进城乡师资均衡的重头措施,激励教师去农村从教,大力促进师资均衡。从2009年起,泸溪县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县财政在预算中安排资金1300多万元,发放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岗位津贴1200元,农村中心完小、初中教师岗位津贴每人每月400元;同时,绩效工资也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了农教补贴,农村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200元,农村初中、中心完小每人每月100元。

……

要求骨干教师到农村去,到薄弱学校去;鼓励校长和骨干教师从优质学校到薄弱学校,从城市学校到农村学校……湖南省教育厅几次部署,全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硬措施——

实施城镇学校教师农村任(支)教服务期制度,引导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服务经历,服务时间不少于1年;

农村学校教师评定为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应服务5~8年后方可流动;

在城镇学校工作的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应定期到农村学校服务。

目前,省教育厅将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确定为省级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我省的长沙市芙蓉区、泸溪县和醴陵市等县(市、区)已开展了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的探索和实践,计划2013年在全省其他县(市、区)全部启动。

“倾斜”,让优秀教师扎根农村

今年是平江县长寿镇中心小学特岗教师李露最幸福的一年。年初的时候,他和同是特岗教师的女朋友结婚了。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县教育局局长吴定辉还专程参加了他的婚礼。现在学校又给他们安排了廉租房。

李露说,学校的廉租房有两室一厅,50平方米,尽管不是很大,但却装饰一新,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一年只要480元的租金。“在这里,我真正有了家的感觉,我想,日子会越来越好!”

廉租房建在学校,是平江县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的一种创新。平江县教育局的负责同志说,教师住房一直是个难题,许多农村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家离学校远,上下班十分不便。由教育部门出地,财政拿钱,把廉租房建在学校,既方便了农村教师,也解决了廉租房用地问题。

不只是在平江,芷江、祁阳、泸溪等地都在推广这种廉租房模式。除此之外,湖南为改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生活条件,还进行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的建设,专门出台了《湖南省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使用管理办法》。

《办法》特别规定,教师周转宿舍只提供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支教和交流教师(包括大学生志愿者西部支教教师、异地交流教师和顶岗实习师范生)、离城镇较远的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等,其设岗位教师优先保障。

泸溪县教育局局长徐朝洪说:“我们计划3年内实现乡村每名教师住有所居。届时,会有更多的教师愿意把家安在农村,把根扎在农村,泸溪农村教育将实现一个大的跨越。”

要把优秀教师留在农村学校,单靠改善生活条件是不够的。全省不少地区为留住青年优秀老师,还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政策。

在政治上对农村教师给予倾斜,让优秀农村教师有最广阔的天地。记者走访平江县多个学区后发现,不少特岗教师已经走上了学校管理岗位。在平江县金龙学区,就有两位从特岗教师走出来的小学校长;在加义学区,有8位特岗教师担任学校的教导主任。

平江县金龙学区一位村小校长告诉记者,从一名普通的特岗老师成长为一名学校校长,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加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孩子了。

在经济上给予农村教师倾斜,建立了农村边远山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龙山县对在100个边远村的片完小以下学校工作,且年末考核合格的在职在编教师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边远山区特殊津贴。泸溪县从2009年起,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300元。2010年村(片)小教师提高到600元,农村片小、农村中心完小教师岗位津贴每人每月200元。2011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1200元和400元。实施绩效工资后,坚持向农村教师倾斜,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倾斜200元,农村初中、农村中心完小教师每人每月倾斜100元。仅此一项,县财政预算将达1200余万元。

在调配机制上给予农村教师倾斜,免除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湖南在执行国家编制标准的基础上,专门为农村学校安排了3%的附加编制,同时规定在校学生不足23人的教学点单独核定1名教师编制。如石门县的特岗教师一进学校就解决编制。该县县委、县政府还就特岗教师备案登记、工资套改与审核、补足上级下达工资性经费的不足部分等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洞口县出台了对特岗教师“四个一”、“四个优先”的规定,即规定每年要举行一届特岗教师联谊会、每年的全县教师节都要有一定名额的特岗教师与会、每年的县教育基金会的慰问都要向一些符合条件的优秀特岗教师倾斜、每次的教学比武都要安排一定名额的特岗教师参加,并优先考虑特岗教师住宿、优先考虑特岗教师的休假、优先考虑特岗教师的各项福利、优先解决特岗教师的经济困难。

此外,我省还设立乡村优秀教师专项奖,从2003年开始,对在县城以下农村学校从教15年以上的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已累计奖励1300余人;在特级教师评选中,明确规定80%的申报指标用于教学一线教师,重点保证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2008年,评选出特级教师343人,其中,农村一线教师260人,占75.8%。

这些“倾斜”政策,让农村教师幸福指数变高了,许多优秀教师因此扎根农村教育事业。近年来,在洞口县安家落户的特岗教师已经超过了30人,单教育系统内结对的就有10余对夫妻,这些特岗老师的婚讯一时在洞口县传为佳话。

记者从省特岗办了解到,2009年,我省招聘了第一批特岗教师2466人,到今年7月服务期满。据统计,第一批特岗教师的留任率高达97.35%!

让农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011年初,记者在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采访,正好碰上了“隆回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应用教学观摩活动周”,这是隆回县为交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全面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举行的一次大规模培训,全县3000余名农村教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分别在县城装有“班班通”的东方红、万和、桃花坪等学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观摩。

“用多媒体上课,让农村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新鲜感,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隆回县鸭田镇苗田中学的周争老师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都提高了,可以用这种现代化的手段充实自己的课堂。

这只是我省强化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全员培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将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有机结合,以校本培训为基础、远程教育为依托,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重点内容,扎实开展了5年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除此之外,我省还实施了农村薄弱学科教师专项培训。从2004年开始,专门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短缺学科教师专项培训。由省本级筹集专项资金,组织45所普通高等学校为全省农村乡镇中小学免费培训了1万名英语、计算机骨干教师和1500名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生命与健康等学科省级骨干教师。

为了让培训落实到位,我省还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省政府明文规定,市县两级必须落实教职工工资总额1.5%和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教育事业费预算予以保障。2003-2007年,各级政府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财政专项经费累计达到2.92亿元。

除了省一级的培训,湖南还精心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3.6万人;启动“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培训4925名农村幼儿教师。

同时,我省不少地区还为农村教师的培养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娄底市,2010年举办了“为了乡村的孩子”为主题的特岗教师演讲比赛,并定期开展特岗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在芷江县,为了提高青年特岗教师的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该县已经连续三年在秋季举行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次次比赛促进和提高了青年特岗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石门县,为了让特岗教师快速成长,该县对特岗教师采取“一帮一”、“师带徒”等形式进行指导和培养,每位特岗教师都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管理能力强的班主任进行传、帮、带。他们还组织骨干教师为特岗教师上示范课,开展特岗教师上入门课、成长汇报课等教学展示活动,积极为特岗教师搭建提升教学技能的平台。

第6篇:特级教师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方法;观念创新

端正和更新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观念,是确定其工作目标的态度,是构建其工作方向的灵魂,是指导其工作方法的准则。观念指挥行动,观念支配行为,观念决定效果。笔者针对当前教育形势,并结合长期的实践感受,认为有必要更新班主任工作观念,对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班级管理要有弃旧与更新的观念

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是做好常规性管理工作,即组织和指定班委会干部,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布置和检查班级事务,督促作息时间,处理偶发事件等。这是受就事论事思想的支配,只要班上不出大事,班主任就可万事大吉。这实质上属于被动的管理型模式,是一种陈旧滞后的观念。随着当今教育的不断深入,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级管理是学校的基础工作,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骨干力量,是联系学生和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建设者。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与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及其治班举措息息相关,被动管理与主动激进有着决然不同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摒弃陈腐的观念,要树立勇于创新的观念,要有拼搏进取的观念,要有替社会、家长、学生负责的观念。既要继承传统管理的优点,更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不求创新的管理和教育就是落后的管理和教育,创新是教育者永恒追求的目标。我作了一些求新的探索,如在选班干部时,不搞一言堂,由学生自愿申请,参加演讲竞选,后由全班投票表决,班干部不搞“终身”制,每年轮流竞选,能力强的向学生会或团委输送。每天晚自习轮流由两个学生进行三分钟的自我评说演讲,各自设计有专业特色的寝室文化建设,长期保持了学校的“文明寝室流动红旗”,有计划地组织了体育、棋类、书法、绘画及手工艺品比赛。这些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互相评判,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管理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点燃了其创新的火花,使个性特长得到张扬,同时激发了学习热情,各种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使我体会到,班主任最大的秘诀就是要积极探索,善于创新。

二、教育学生要有严格与关爱并存的观念

“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这些古训不无道理,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做到严而有信,严中有爱,严生威,爱生信,有威则可信,有信则有威。如何既能把持住对学生的严,能有体现对学生的爱,这是当班主任的艺术和难度,只有二者结合并存,保持一定的尺度,才能使师生互相沟通,加深了解,获得信任,相处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内,用爱架起教育的桥梁。严父之爱导其行,慈母之爱动其心。如一次一个男生违纪受到严厉的批评和警告处分,恰巧当晚因急病送往医院,我先拿出资金为其治疗,次日又买了些水果及营养品送去,班上学生为此感动。班主任对学生绝不是溺爱,而是无私的、默默奉献的、不思回报的爱,是一种超越父母的爱,是满目期盼、充满科学精神的特殊爱。一旦学生体会到你的关爱,定会加倍信任你,视你为良师益友。

三、要能辨证地看待优生与后进生的观念

有些班主任总是认为自己班上的学生素质太差,部分学生不可救药,只有抱着“破罐子破摔”的观念,怨天尤人,对其放任自由。我的观念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放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没有办法或不能改变后进生,就是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应辩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成绩好不等于思想品德就好,成绩差不等于智力就差。也就是说,优生也有弱点,后进生也有闪光点。关键是要班主任深入了解,善于发现,及时引导。有一个学生不爱学习,成天在球场上,我还大胆取用他,让他当体育委员,但必须各方面要以身作则,从此他能严格要求自己,各种成绩都能合格。去年,接任了一个“差班”,体现在学习差、纪律差、卫生差,任课教师怕上课,这样的班一般是没有人愿意中途接任的,而我铤而走险,承担了这一重任,深入到学生中间,进行各个击破。我认为,只要你有公心和耐心,就没有治不了的班级,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四、当班主任要树立端正和经受苦与乐的观念

在长期的教学和教研过程中,班主任工作伴随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许多家长说:“不求成才,只求成人。”这给班主任的管理增加了难度,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在学生身上。我的苦乐观是,能为学生成长创造知识财富,就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应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以苦为甜。班主任总有一种渴求心情,让学生多学知识,尽快成人和成才,期待能在这里多出栋梁之材。特别是看到学生茁壮成长和桃李满园时,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感觉驱动你忘我工作,含辛茹苦,使你永葆青春活力!在校园这块苗圃里,辛勤耕耘是我们的天职,愿赐汗水浇灌幼苗、鲜花、嫩果来充分满足世纪新人的志愿和追求!

五、艰辛付出要树立正确对待得与失的观念

部分人认为,班主任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失去的更多。这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观念,也是教师不应有的观念。当然,班主任投入的和得到的按价值算可能成反比。但按学生的受益算绝对成正比。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得好:“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我完全信奉这一观念,切莫错过这锻炼人的宝贵良机。

第7篇:特级教师管理办法范文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1.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2.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3.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4.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5.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6.认真做好全省51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7.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8.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9.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10.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11.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12.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13.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14.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15.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16.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17.做好2006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18.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19.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1.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2.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3.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4.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5.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6.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7.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8.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9.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10.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11.编辑印发6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06年年鉴》。

12.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13.举办2006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1.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3.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1.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2.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3.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4.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1.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2.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3.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4.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3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2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4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2006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2006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2006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2006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版权所有

5.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1.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2.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3.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4.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5.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6.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7.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8.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第8篇:特级教师管理办法范文

食品问题“怕认真”

“在眼皮底下的食品造假,为什么到现在才曝光查处。”面对前阶段炒得沸沸扬扬的“毒鱼翅”事件,许多省人大代表气不打一处来。

食品安全问题为何屡查屡发?“主要还是多头管理、责任不明,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动真格。”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立科代表指出,一些部门职责模糊、多头执法等现象依然存在,使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有空子可钻。

朱立科感言,目前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是在出了事才重视,缺乏源头的监管机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食品安全的标准不明,而有些标准则严重滞后。

“温州的问题豆芽事件,就在农业部门和质监部门之间引起一场豆芽是‘初级农产品加工品’还是‘初级农产品’的争论。这种争议导致监管真空化,部门间‘互踢皮球’推诿责任。”因此,朱立科建议,务必尽快厘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出台统一的管理办法和生产标准。

“还是老人家说的那句话,就怕认真。”作为一家生产牛奶的企业负责人,朱立科感触很深的是奶业出现“三聚氰胺”事件后,从上至下,“层层严管”,对相关生产标准“持续高压”。

来自衢州的“西瓜大王”翁有良代表认为,目前浙江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安全把关越来越重视,而其中的一个隐忧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和检查仪器成本过高。

“个人能力有限,检测仪器投入大,许多农户资金困难负担不起。”翁有良代表向记者吐了苦水,他希望政府能加大这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知识业务培训,以此转变农民观念,时时敲响安全警钟。

教育均衡“不容易”

从“有书读”转向更高层次的“读好书”,目前浙江民众对教育有着新的期盼。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城乡差别、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使得本已存在的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对此,不少代表们看在眼里,忧在心头。

“衢州的学前教育是教育发展短板中的短板。”衢州市实验学校副校长鲁玲代表一开口便和记者谈了她最关心的幼儿教育问题。据她介绍,衢州的学前教育基础普遍较差,公办优质幼儿园比例较小,普遍存在乡镇政府责任不到位、无证办园现象。

对此,平阳县鳌江镇实验幼儿园总园长郑玉琴代表也深有同感。“我最关心的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培养问题,目前约有四成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省里能否对此放宽一些条件,降低考证的门槛?”郑玉琴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3年,全省将新建或改扩建10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此她心存忧虑。

“中心幼儿园建设要注意合理布局,如一些等级幼儿园已经较多的乡镇,要避免重复建设,给民办幼儿园多些发展空间。”郑玉琴建议政府要大力扶持民办等级幼儿园集团化建设,通过设立“教育试点”和“教育特区”等方式,让一些地方先行先试,积累经验。

“学而优则迁、师而优则流”。名师、特级教师留不住是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的普遍阵痛。

“欠发达地区本身底子薄,财政蛋糕总体偏小,即便投入比例高,与发达地区相比,绝对值依然有很大差距。”龙游县西门小学副校长蓝雪敏代表直言,由于政策奖励力度不足,许多名师被发达地区“高薪”挖走,师资力量整体水平很难上去。对此,她建议政府在评优、评先、评特等方面能对欠发达地区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一枝独秀的风景并不美”。据悉,为了做好教育均衡这篇大文章,近些年来,省政府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教育结对帮扶工程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指出,2013年要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等。那么,这些已有政策在具体实践中效果如何?

鲁玲代表所在的衢州市实验学校是当地名校,通过这些年学校实行的“雨露行动”,将一批“名师送教下乡”,成效明显。鲁玲体会到,无论是名师下乡,还是乡村教师到县城学校培训,一定要实实在在做些工作,“不能只是听听课”。

“实现教育现代化,硬件设施有办法,关键是师资队伍这个‘软实力’一定要跟上,这样,欠发达地区教育才有可能同步达到全省的指标。”蓝雪敏用其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道出了欠发达地区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心声。

医患冲突“伤不起”

疾病是患者、医生共同面对的敌人,医患之间只有相互理解、信任,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打“胜仗”。然而,现实生活中,医生告知不到位,医院收费不透明,患者期望值过高,对医生不信任等现象却普遍存在。这使医患之间本应亲密无间的“战友”关系变得脆弱。

“目前医患关系的大环境不尽如人意”,“医患关系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前所未有。”一提到近段时间发生的医生被害事件,温州代表团的王小同代表和陈日曙代表都深感无奈和悲痛,“医生整天提心吊胆,怎能安心工作”。

王小同认为,医患矛盾要两方面来看待:首先病人应该理解“钱再多也买不了健康、买不了命”,“人财两空”在医院是会发生,人的生老病死不可避免,要正确对待医生和医学。其次,从医院和医疗机构而言,必须以人为本,要将“救死扶伤”这一职业使命牢牢悬在头顶。他坦言:“病人得了感冒,钱花下去那么多,还是没有治好,当然会有怨言,这是人之常情。”

“病人将生命托付给医生,责任重于泰山,丝毫不能马虎懈怠。”陈日曙代表认为,目前医生的责任心和诊断水平要不断加强。“手术完了不能撒手就回家,而应该观察一两个小时,会不会有并发症等意外情况,会不会存在误诊的可能。”他坦言,医术不高、设备落后或许还情有可原,但由于责任心不够而造成误诊,着实令人痛心。

“医患矛盾之所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机制上讲,主要是缺乏第三方调节机制。病人或家属对治疗有异议,直接上医院,而不是上法院或找医疗事故仲裁机构。”王小同表示,交通事故中双方为什么打不起来,是因为有交警和保险公司在,而医疗纠纷就不同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找了第三方调节,还觉得是在“自己帮自己”。

“对此,有些医院为了‘息事宁人’,往往是用钱买平安,而结果是‘越来越不平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王小同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而应该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调节机制,无论是医疗保险还是鉴定机构都要跟上时代步伐。

第9篇:特级教师管理办法范文

市育才行知小学尝试探索多层面、多角度的培训模式。“有教先学”思想对小学校本培训的启示有:校本培

训,以学为本;师能提升,以教为本;素质提升,以研为本。

关键词:陶行知 有教先学 校本培训 启示

陶行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当时中国教育

存在的教学分离的弊端,提出“有教先学”的教学思

想,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不

能仅仅凭借已有经验或学识进行教学,而应不断获

取新知,在学习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湖北省武汉市

育才行知小学以陶行知“有教先学”思想为指导,以

校为本,学习、培训、科研三位一体,开展多元培训。

一、陶行知“有教先学”思想的内涵

教学分离,重教轻学,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弊病。

先生不顾学生实际,教死书,注重灌输,学生读死

书,整个教育没有生气。陶行知回国后,从事教育工

作,看到此种弊端,认为先生要“有教先学”,并在教

育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

1.以己为师。为教而学,先学后教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还要学会教自己,“一面教

一面学”,“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有了这

样的联络,然后先生学生都能自得自动”。把自己作

为自身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

知识,为教而学,先学后教。陶行知在《以教人者教

己》一文中,指出“以教人者教己”是学校的根本方

法之一,认为要教好别人,首先要搜集种种材料,然

后需要把这些材料融会贯通起来,先教自己,用教

别人的这些材料教自己。因为要教别人,所以不得

不把这些材料弄得格外明白。“为教而学”必须设身

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

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教师的实践是教好学生的基础,从实践中得来

经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好学生。教师要教好

学生,不仅要“为教而学”,还要“先学后教”,这里的

学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研究性的学习。“真知

识是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真知识是扎根

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是真

知灼见。”教师在经过独立学习之后,获得真知,达

到融通之境,在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上,学

会教学。

2.以生为师,学为中心,互学互教

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一文中指出,“从广义

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实

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

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

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所以教师也应该虚心

向学生学习,以生为师,了解学生所需,师生共同进

步,互学互教。虚心向学生学习的老师,接触学生的

机会更多,对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也会了解得更

深入,更加有利于教学。

教师教学是为了教好学生,向学生学也是为了

教好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在教学中必须以

“学”为中心。“教育者,乃为教养学生而设,全以学

生为中心,故开办学校,聘请教师,无一非为学生

也。若无学生,焉有学校?既无学校,焉有教师?”所

以,陶行知的师生观是一种民主的师生观,体现了

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对当时所谓的师道

尊严的挑战,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教师向学生

学习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影响学生

的学习,也会赢得学生更多的尊重与信任。师生互

学互教,教学相长,才能共同提高。

二、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的多元培训

湖北省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以校为本,学陶、

师陶、践陶、研陶,以陶行知“有教先学”思想为指

导,倡导“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的理念,提出“给每位

教师一个金饭碗”的思想,尝试探索多层面、多角度

的培训模式。

1.“品行知文化、做教育真人”的校本培训

(1)走进去学,与书本对话。读书是最基本的培

训方式之一,向老师们推荐有关陶行知研究的必读

书目和选读书目,供教师学习。还为教师赠书,将学

校订阅的教育书刊变成流动书屋,在各个年级中传

阅。给老师推荐的书有:“中陶会”副会长周洪宇教

授编写的《人民之子――陶行知》、中陶会讲师团团

长汤翠英教授编写的《行知思想光照千秋》等代表

性著作。开展教师网上荐书活动,号召教师“每日多

读一点点、每天多想一点点、每月积累一点点、每年

提高一点点”,让教育生命因点点学习、积累和思考

而提高深度和广度。

(2)走出去学,与时代对话。与校本培训相呼

应,学校将外出培训作为一种再培养机制,更作为

一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奖励。创造条件为想发展、

发展快的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机会。让老师们有

计划、有层次、有梯队地分享并获得专业成长机会。

(3)请进来学,与专家对话。学校在校本培训中

聘请陶行知研究专家、教育专家、资深记者、植保专

家、市书法协会专家、特级教师等进行专题讲座,丰

富了教师的知识。专家给广大教师带来的精彩报

告,启迪了教师的智慧。通过与专家对话,提升了学

校与教师的文化品味,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管理趋

向科学化、制度化。陶行知教育思想逐渐渗透到学

校的各个领域,陶行知的教育精神鼓励和引导着广

大教师不断创新与实践。

(4)反思中学,与同伴对话。学校把科研定位于

研究与反思教学问题,促进自我发展的位置,引导

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求真务实,让教师有足够

的时间扎扎实实地研究和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和

科研方向,享受学习、研究带来的职业快乐。本着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采

取以年级组或者学科组为单位,开展小专题研究,

充分调动了小组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团队

协作意识。如数学组结合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用

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思考、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问题,增强了数学应用的意识,创设生活化情

境,开展探究性、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新型教学活动。

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提升和多元对话,教师学会

了多方学习,以行引导,用爱关注,在品读学习行知

文化中,做教育真人,学教育真知。这其中充分体现

了陶行知“有教先学”的教学思想,“学”是为了更好

地“教”。

2.“课内比教学,筑高效课堂”的师能提升

(1)统筹安排,以比促教。学校通过开展比课堂

教学、比常规资料、比教学成绩等活动,不断优化教

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在“比课堂教学”中采取“三

比四课三结合”措施推进“课内比教学”。“三比”:即

骨干引领比、青年教师反复比、中年教师主动比、老

年教师参与比;周周比、人人比、科科比;以奖促比,

通过设立“教学风格奖”(老教师)、“学科特色奖”

(骨干教师)、“高效课堂奖”(中青年教师)来推动教

学比武。“四课”:即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

达标课,新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在比

赛活动中,学校实行分级落实评委,初赛评委为每

个组的全体比赛教师,以教研组长为龙头,逐一听

课打分;复赛评委由学校统一组织,其构成成分为:

学校领导、教研组长、教师代表。整个活动由校长挂

帅,在校长及活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督促教师

全员参与。根据活动的要求,还制定了评课、说课、

反思的评价标准,接着拟定了比赛的步骤。说课、讲

课、观课、议课有序进行,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

则,认真组织评委,听课老师和学生代表打分。

(2)专家引领,以研促教。在“课内比教学”的过

程中,教师们也有不少困惑,解决了困扰着大家的

难题,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然而有效教学需要的

是通过有效教研来提升,有效教研才能够有力地促

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专家的引领作用就显得格

外重要,专家的有效引领将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加

速器,因而充分发挥专家资源群体,才能为教师的

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坚强的后盾。学校为全

体教师多次安排教授、博士、专家讲座,对教师进行

培训与指导。专家与老师们一起观课议课,对磨课

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详实和高水平的专业引领,

经过研讨老师收获颇丰。专家的引领不仅丰富了

“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内容,而且老师们通过“说

课――讲课――观课――仪课”活动,形成了比教

学基本功、比教学思想、比教学水平、比教学艺术的

热潮。

(3)提升技能,以质促教。在备课、教研组的课

内比教学活动中,通过个人备课、师徒磨课、备课组

研课来提升课内比教学的质量;在学校的课内比教

学活动中,同一备课组的老师在一起磨课研讨;在

对组外的课内比教学中,老师们跨学科、跨学段磨

课。各备课组均能按照学校要求扎实工作、潜心研

究、大胆探索、积极开展磨课活动。同时,学校聘请

了特级教师参加指导,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悟,

在专家指导中提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磨课活

动中,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又提高了年级

组的校本教研水平。

三、“有教先学”思想对小学校本培训的

启示

1.校本培训,以学为本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展的教师培训,是

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教育的三要

素之一,是校本培训的参与者,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与学习能力将会影响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没有

教师的“学”,再好的培训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教

师教学技能当然也难以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是学

校管理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时间和金钱的投入

能否与效果成正比,关键问题就在能否调动广大教

师参与的积极性。学校管理者需要根据学校的特点

和小学教师的特征以及学识基础,制定校本培训制

度或者管理办法,以此督促教师学习提高。育才行

知小学以陶行知“有教先学”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教

师技能为目的,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效果明显。

2.师能提升,以教为本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旨,教学技能的提高

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渐提高的,所以师能提升,

以教为本。教师能力三维度理论认为教师的能力是

由三种维度构成的,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监控

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的核

心,提高教师能力基本上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

力。学校开展校本培训也需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

宗旨,从培训项目的选定到实施,再到培训效果的

检测都需要以此为指导。“教学方法是联络教师教

和学生学的直接桥梁,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而且

会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陶行知在谈到“怎样

教”的问题时,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

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

一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所建议的答语是:事怎样

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

教师。”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在“课内比教学,筑高

效课堂”的师能提升活动过程中,采用“统筹安排,

以比促教;专家引领,以研促教;提升技能,以质促

教”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提升模式,促进了教师

专业发展。

3.素质提升,以研为本

如果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训练和

培训实现,那么教师素质提升却不是一次或多次培

训可以达到的,需要教师的不断追求与研究。素质

提升,以研为本。科研工作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实

际问题。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才会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来自社会或者

学校等外部因素的推动,另一方面来自教师自身的

发展,这两方面共同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系

统,相互联系共同促进教师的发展。”但是小学的科

研工作往往是难以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流

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研究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来

自社会或者学校等外部因素,以及教师的自身因

素,学校没有重视,当然教师也就难以积极参与。

“陶行知主张设立教育研究所,尤其是中小学教育

阶段,他将中小学教育视为国家根本大计。”武汉市

育才行知小学把课题研究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及

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切实有

效的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陶行知“有教先学”思想的核心就是

“以教人者教己”,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以己为师,为

教而学,先学后教,以生为师,学为中心,互学互教。

这些思想虽然是针对当时的教育现状提出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