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作用及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期望也有所提高。昔日人们从食品量的角度出发,关注“菜篮子”、“米袋子”等工程,如今已被从质角度出发的“放心肉”、“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放心奶”等工程所取代。冷链物流是保持食品质量和卫生状况,安全、保质地运输到消费终端的重要环节,冷链物流的建设是中国节约食品资源不可或缺的手段,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中国党和政府多年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
一、冷链物流在连锁零售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从理论上讲,冷链物流的应用将会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它可以减少损耗,保持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成本等。但目前零售业使用冷链受益未达到预期,若自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易出现规模不经济,建设的投入成本远远高于损耗的降低,给企业带来经营负担。这也是连锁零售业发展冷链物流受阻的重要瓶颈。连锁零售业冷链物流发展缓慢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后的基础设备与冷链管理需求不匹配
冷链管理是一项含多技术、多环节的复杂的工作,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冷链物流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障碍。西方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能够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配送服务功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然而,在中国尤其是在零售业,受成本及短期利益影响,并未在规模和技术上进行彻底改进。有些零企业端在原有仓库的基础上,配备几辆厢式货车,进行简单的发货、配货、仓储等作业;用常温仓库替代具有冷藏、冷冻等保鲜功能的冷链仓库;用普通厢式货车替代冷藏、冷冻运输车辆,这没有起到保鲜食品的作用,更有悖于冷链物流的初衷。
(二)管理理念陈旧,短期利益抑制长期发展
许多连锁零售企业对冷链物流应用的理解仅限于短期经营层面,缺乏长远角度,战略层面考虑。在管理上,没有形成规范化和信息化,缺乏完整的作业程序。对于需要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工作,如路径规划、车辆调度、订货管理、库存控制等物流环节仍旧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处理,未能实现及时、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限制了冷链的发展。另外,由于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然而众多零售企业的管理者岗位短期调动较为频繁,长期投资与管理者追求短期业绩的心理相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冷链物流长期健康发展。
(三)自建物流中心成本偏高,规模不经济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在采取连锁经营的商业模式运营。尽管有些企业整体规模较大,但出于竞争对手、交通条件等诸多选址因素考虑,在一定区域内经营规模仍旧偏小。这种区域规模较小,零售终端分散,区域集中度低,零售终端经营面积过小的特点,导致单个零售企业销售量小,销售次数多,销售过程复杂多变等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配送中心能够提供多批次,单批次需求量小,需求变化复杂的配送需求。然后这种单次需求量较小的配送需求却与配送中心的配送盈亏规模不匹配,导致连锁零售企业自建配送中心物流成本偏高,享受不到规模效益带来的益处。尽管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对连锁超市企业来说,有利于各个物流环节进行协调与配合,系统化和集约化程度较高,但对于连锁零售业来说,由于冷链物流的建立、运营和维护的成本甚至高于冷链物流节约的产品损耗。这些增加的成本最终将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在获取同等利润的前提下,导致商品价格较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削弱。物流冷链投资成本高、规模不经济已成为遏制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阻止零售业冷链物流发展的首要原因。
(四)信息不对称,存断链现象,产生道德风险
冷链物流全程节点较多,缺乏连续的监管记录,信息不对称,断链现象严重。冷链运输的货物价格较高,基本上是常温下运输货物的2~3倍左右。由于利益驱使,部分物流运输企业因信息优势,利用信息不对称,采用常温运输车运输以降低运输成本,即便使用冷藏车或冷冻车,也不是全程在冷链温度要求下运输,而只是在各环节交货时点临时降温,使温度达标。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冷链锻炼现象,在冷链物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等环节都有存在可能且很难被发现,这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发展,还造成了货品损坏和资源浪费。
二、再集中―共同配送是解决城市零售业冷链物流配送发展的有效途径
冷链物流在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缓慢,主要是成本问题、组织管理问题等因素导致的。对于这些问题,共同配送是较为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和监控,连锁零售业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的共同配送模式,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维持冷链的完整和提高效率等,是目前中国区域连锁零售业实现冷链物流的可行选择。
商品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是指不同物流配送中心在约束机制的监督下,本着诚信、合作的原则,分别将配送物品进行再次集中分配,使单车次配送目的地数量最少、配送成本最经济的合作运输模式,这是不同配送中心间的横向合作关系。传统配送模式与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如图1所示)。
传统配送模式存在降低成本与配送效率两难问题。如图1传统物流配送模式,每个物流配送中心都在给多个目的地门店配送商品。由于单个门店所需商品量未能达到整车配送需求,出于配送成本考虑,各物流中心不会采取一车一门店点对点的配送方式,而是选择一车配送多个门店的模式进行配送,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配送车辆的单一运输成本,但同时会增加交货时间,人工等待费用,降低配送效率,降低客户满意度。
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成本与效率两难问题。通过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区域内合作的配送中心在某一地点再次集中,重新分配配送物品,从而使得单一车次配送门店数量最小,这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实现整车配送,降低单车配送成本,由于减少了配送门店数量,不但降低了单车次交货时间,还提高了同批商品的配送效率,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三、再集中―共同配送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一)现实意义
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对于物流配送中心、连锁零售企业、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物流配送中心角度看,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可以整合区域内物流配送中心资源,可以较好地解决区域连锁零售业对多品种、小批量运输,配送网点众多,时间窗复杂等问题,使得区域内资源利用最大化。它的应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成本与配送效率两难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车辆装载率、整体减少配送时间、提高各配送中心效率、减少开关车箱的次数,形成规模效益,降低各配送中心的营运成本、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从连锁零售业企业角度看,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不但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营运成本,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资源投入,而且还可以使连锁零售业企业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从社会角度看,再集中―共同配送还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城市卸货妨碍交通的乱象,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运输状况。
(二)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的实现是可行的
1.社会可行性
物流配送中心主要为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终端门店服务,然而这些零售终端通常选址在居民区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地区。再集中―共同配送的实施,不但可以减少因运输车辆长期开动制冷机给周边居民带来的噪音,还会对市区缓解交通堵塞,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2.经济可行性
当再集中成本小于节约成本,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就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由于配送中心的运输车辆的承载量往往高于由于单个门店对冷链配送商品的需求量,若采取整车配送的方式,单次运输车将给多家门店配送,然而不同物流中心的配送客户,存在交叉重复,因此应用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将大大减少配送门店数量,减少交货时间,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意义。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共同配送将使配送成本降低30%~50%。
3.技术可行性
在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其向配送中心所下订单,是根据商品种类分开下单,即冷藏、冷温和常温商品各自单独订单。通常不存在冷藏、冷冻和常温商品在同一张订单内出现。这为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另外,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均使用专业的WMS/TMS信息系统及GPS跟踪、温度实时监控系统这为新模式的实现,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四、实现再集中―共同配送的措施
促进连锁零售业冷链物流发展,顺利实施再集中―共同配送方案,应从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多举并措。
(一)政策层面
政策层面主要是政府、行业协会等主管机构主导、给予支持,为培养再集中―共同配送的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行业机制,对冷链物流发展、战略、领导方式、组织结构、工作制度等方面予以规划。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冷链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培养一批有责任、有能力的企业发展冷链物流。建立淘汰机制,对于冷链共同配送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对于“断链”等失信行为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企业,予以淘汰。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引导冷链共同配送模式规范运营。另外,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区域性实现共同配送的相关物流企业和零售业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奖励,如政府补贴、降低贷款利息、降低税率等,用以扶持正在发展的冷链物流企业,调动相关企业实施共同配送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节约资源的中国梦。
(二)操作层面
操作层面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建立利益共赢机制
再集中―共同配送需要政府,连锁零售业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构建,才能顺利进行。其中物流企业来说实现再集中―共同配送方式的目的是合作企业增加利润,利益共赢。在推进各物流配送企业在连锁零售业再集中―共同配送项目的深入合作,要基于两个原则:一是推动创新,实现柔性合作,根据零售业客户的需求,调整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确保利润最大化;二是各物流配送企业彼此应注重长远发展目标,在竞争中寻求合作,这样才能实现长期的互惠、共赢。因此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的合作必须是战略合作、多方面合作、专业合作和深度合作。
2.采取协商机制,明晰责任
再集中―共同配送合作企业之间要建立协商机制,对合作中遇到的重大事项或突发事件,进行协商解决。为了提高协商机制的效率,要完善协商机制、做到规范性。在机制中要明确协商什么、与谁协商、怎样协商、协商成果如何运用等具体要求,并根据协商内容明晰相关权利,承担相应责任。
3.优化配送路线
实现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在配送策略上采用精柔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优化配送路径。通常,冷链产品对零售业的配送呈现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和高效率等特点。从配送中心把冷链产品再集中,再配送到所需的各个零售终端,有多种不同的选择路线。合理的选择配送路线,对于企业和社会的意义重大,配送路线优化方案要以效益最高、成本最低、路径长度最短和服务质量最好为目标。由于冷链产品具有易腐性,对时间要求高,因此其配送的最高目标为上面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服务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追求运送快捷、路径最短、成本最低。
4.统一业务标准
在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下,各物流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共存,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合作关系。在共同配送过程中,各企业人员的言行不仅代表所在企业,也关乎着所有合作企业的形象,同时企业之间的顺利合作,离不开各业务的标准统一。
(1)统一人员培训、管理
再集中―共同配送方案需要多个企业配合完成,方案能否有效实施,认真贯彻,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各企业人员的配合与支持。若想顺利实施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就必须对来自不同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管理。这种人员培训、管理不仅对配送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方法方式进行培训,还需要对连锁零售业要求和规则等信息进行资源共享。通过培训,员工能够遵守内部规章制度,熟练工作;对外遵守客户的规章制度,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统一共同流程标准
统一共同流程标准,是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共同流程的标准化,是责任与权限明确化,业务运营有效化、合理化的前提,是各配送作业统一化,质量稳定化的保障。
在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实施中,制定各合作企业共同的流程标准,可以提高合作管理水平,做到各环节无缝衔接,为客户提供更高的、稳定的配送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加大各环节考核力度,严格执行冷链物流各环节考核标准,合理监控运输时间和运输质量,在制定标准、严格考试时要做到有据有依,有据可循,有据可查。
(3)统一质量风险控制
由于再集中―共同配送过程涉及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因此必须分清各环节责任归属,并加强监控。在整个再集中―共同配送过程中,再集中过程中的商品质量风险监控尤为关键。
各配送中心配送商品可采取包装封条制度。在再集中地点,进行商品再分配时,只需检查商品温度、商品数量和封条状况。
再集中―共同配送实行签字制度,进行责任归属。在再集中过程中,若配送商品温度在规定范围内,商品数量与配送单相符,封条完好,则认为验收合格,共同配送人员需签字确认,进行共同配送,否则拒收。
再集中―共同配送过程中,二次配送人员只对商品温度、包装数量和封条完好程度负责。即在连锁零售业终端验收货物时,若因温度不达标、封条状况原因而拒收的,相关责任和损失由二次配送人员及所在公司负责;若因非温度和包装原因而拒收的,相关责任和损失由责任归初始配送公司负责。
(4)统一二次配送温度
各物流企业从自身角度考虑,对各自的冷链物流中仓储、拣货、配送环节温度要求不一。为了最小程度改变合作企业流程,可先做如下规定:
初始配送时,各配送企业根据客户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其仓储、拣货、初次配送温度自行控制;在再集中―共同配送环节,商品集中地点和配送车辆温度,按共同配送合作企业最严格温度要求统一控制温度,并通过GPS跟踪、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的手段实时监测。
(5)统一信息系统对接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4102
1 新农村建设中河北省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并提出建设过程的重要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农业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国家现代化。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巨大,截止2014年底,河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447.5亿元,增长3.7%,粮食播种面积633.2万公顷,增长0.3%,蔬菜播种面积123.7万公顷,增长43%,肉类总产量468.0万吨,增长4.3%,水产品产量126.4万吨,增长2.7%。河北省大量农产品生产之后,在到达消费者之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农产品流通中温湿度和时效性的特殊要求,导致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腐损率极高。河北省的农产品物流成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加快流通效率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保证了河北省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在从生产者农户向消费者流通过程中,腐损率极高,平均水平在15%以上,远远高于国外水平,腐损导致一方面农户的农产品卖价很低,另一方面城市消费者的菜价极高。加强河北省农产品物流的建设,通过对农产品实现全程冷链控制,达到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温湿度的要求,从而保证了河北省农产品的质量,降低了农产品的腐损程度。
其次,加快了河北省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壮大分散弱小的农户生产者,在他们壮大之后才有可能从源头建立农产品所需的物流体系。供应链整体完善的物流体系,可以实现农产品需求、消费等信息在整个链条环节的共享,真正地加快河北省农产品的流通速度。
再次,保障了河北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河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产品销售大省,食品安全成为影响其农产品走出本省,走出国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通过温湿度地实时监控,实现农产品物流过程的可追溯功能,从而保障了本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最后,增加了河北省农民的收入。据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河北省乡村人口为3804.16万人,占河北省总人口的52%,河北省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为5832.9亿元,居全国第四名,而河北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9109.9元,远远低于其他地区,位居全国第十二名,河北省农民收入亟需提高。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最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为河北省农民增收提供可能。
2 河北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产品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对所处环境的温湿度有特殊要求,而且要求在整个供应链流动过程中都要处于这个环境,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断链,农产品的质量就受到威胁,因而农产品物流要求整个农产品供应链通过紧密合作,全程实现农产品低温储存、低温运输、低温配送。目前来看,河北省农产品物流还远远没有达到全程冷链要求,很多农产品都是在常温物流之中,整体表现为物流过程环节众多、效率较低、服务较差。影响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冷链物流意识薄弱。作为农产品生产者的农户,文化程度较低,据统计,河北省乡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4.98%,文化程度低导致河北省农户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较差。河北省农户冷链物流意识匮乏,导致他们不明白农产品产地的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的重要性,也就没有意识从生产源头开始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商主要依据各地大型批发市场平台进行买卖,考虑到农产品的易腐性,批发商一般都会选择建立或者租用冷库进行储藏,然而批发商在运输环节冷链意识还较差,大多数农产品都是采用常温车完成运输;农产品零售商中,连锁超市冷链物流意识相对较强,而分布较多的农贸市场零售商冷链物流意识极其薄弱,他们一般进货频次很高,每次进货批量较小,因而农产品在他们环节的周转时间较短,更加加剧了他们对于冷链物流的忽视。
二是,农户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生产源头的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目前来看河北省农产品在该领域的比例较小,严重影响河北省整体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深入分析发现,一个本质原因则为农户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种植大多数都是以家庭户为单位,并且种植种类上也比较随意,很多农户都是根据去年经验和邻居观点进行决策。2014中国统计年鉴中显示,河北省家庭农户数18922户,位居全国第六,其中一人户1982,二人户4946,三人户4955,四人户3854,五人户1796,六人户以上为1387,整体来看,河北省农户规模很小。农产品领域的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引擎,其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决定着冷链物流的实施能力和程度。2014年,河北省共有1703家龙头企业中,其中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有6个,100亿元以上有1个,龙头企业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与江苏、山东国内先进省份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是,流通环节过多,链条松散。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销量巨大,北京和天津是河北省农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据调查,河北省农产品流通环节一般为农户-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环节众多,并且整个链条较为松散,这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施带来了难度。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在主导企业的带动下,全链条紧密协作,共同完成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冷链控制。
四是,农产品安全监管环节薄弱。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实施是农产品可追溯和食品安全保证的重要一环,但是作为价值较低的农产品相关企业不愿意主动实施较高成本的冷链物流体系,因而河北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加强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监管力度,反推农产品供应链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目前来看,在环节众多,且分散的农产品流通领域,河北省农产品安全监管环节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环节,整体上还较为薄弱,亟需加强。
3 新农村建设中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在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河北省分析实际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首先,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加强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意识的主要途径为:第一,加强消费者冷链意识,通过消费者拉动整个供应链建立冷链物流体系。河北省政府食品安全相关部门通过电视、网络、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等渠道大力宣传冷链物流对于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推动消费者在消费时除价格之外更要注食品安全,关注农产品可追溯性。第二,加强农户生产者的冷链物流意识。河北省农业等相关部门,通过县、乡镇、村三个环节,在农产品种植前、种植中、收获前三个阶段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产品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的重要性宣传活动,提高农户的冷链物流意识。第三,加强流通企业冷链物流意识。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倾斜、加强监管、加大宣传等手段,大力提高流通企业的冷链物流意识和实施冷链物流的主动性。
其次,增加农产品生产者规模,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无论是美国的大农场主还是日本的农协,都说明农产品生产规模的重要性。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应通过政策扶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加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类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最终提高冷链物流实施的可能性。另外,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应该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而大型龙头企业必然成为第一阶段第一步骤,通过它首先建立冷链,然后牵动整个链条其他环节来建立冷链物流体系,因而,河北省还要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食品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新兴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本文阐述了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认为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不足之处同样还有很多。文章提出了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强化政府管理,培养行业发展。
【关键词】
食品冷链;物流;对策
近年来,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并且为国民经济实力的增长添加了动力。据专门研究和考察全球冷藏食品供应链市场的一些专家分析,目前我国食品年供应量总额为1500亿美元,到2017年将会达到650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7%,同时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的年增长率大约在10%,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如何保证市场有序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1 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国低温储藏以及保鲜才开始起步。与国外相比尤其是美国等先进的西方国家相比,相差甚远。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以及产量的不断扩大,食品冷链物流开始发展起来,并且呈现一个很快的发展势头,但是正所谓有利有弊,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两个发展趋势。
1.1 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进一步重视,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运输、储存环境会被要求纳入冷链体系,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证食品冷链的温度追溯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将在国家标准及规范上得以明确化。食品冷链企业的优势将会越来明显。
1.2 由于冷链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或者农产品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所以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地主要就是东部地区,这也就反映出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不均。其次就是现有的设备与能力与其发展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
1.3 食品冷链物流的链接不够紧实,例如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采摘运输及储存环节上的损失率竟然达到了25%-30%,核算起来就是每年大概有1.3亿吨的蔬菜和1200万吨的水果因为保管不当而腐烂,而这些水果的营养价值可以满足2亿人的需求。
1.4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同时第三方物流的介入较少,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物流的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个体企业的需求。其中冷链物流做得比较好的个体企业有肯德基、麦当劳、双汇和光明等,但总体来说数量不是很多。
1.5 对于食品冷链物流的资金投入较少,没有完整的供应链,多为比较散的货物聚集形成一条运输路线,集成化程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无效物流,导致资源浪费。
1.6 有关冷链规则的执行力不够,政府部门大多在意冷链物流本身以外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对于冷链的质量要求并没有卫生等问题的关注度高。这就导致冷链的发展没有完整的规则,各执己见,争取树立自己的品牌,部分发展较好的企业沿用国际的认证体系,对冷链的全程加强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这并不是多数。
2 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2.1 将冷链物流的发展作为新增长点
各级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现代食品冷链物流在现代经济中得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了解食品冷链物流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重要意义。把发展现代食品冷链物流和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加快对传统物流产业促进改造以及提高企业物流的社会化、合理化程度结合起来。从政策上重视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并制定相关措施对此进行扶持,为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宏观的外部环境。
2.2 政府投入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
由于食品冷链发展的重要性不断被大家所认知,很多西方国家纷纷加大了这块的资金投入,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其中较为成功的就属加拿大联邦政府的措施,他们为了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的展,从两个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方针: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执法检查监督,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由于存在着硬件设施陈旧落后等一系列由于资金欠缺而导致的问题,所以我国政府应该进行宏观调控,效仿西方国家,增加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系列影响食品冷链物流前进的问题。
2.3 强化管理创造有力的条件
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政府部门应该通过政策引导、改进管理、搞好服务,为现代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条件。
2.4 软件设施并驾齐驱
软件设施包括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系统中的管理及跟踪软件,加速对我国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及软件的开发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加工、贮藏、运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当前,国内冷链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对冷链发展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认识不足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冷链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藏链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其中,对高级物流人才的培养犹为重要,先进的冷链物流软件开发还需要高级物流人才做后盾,只有企业的人的素质提升了,整个企业的竞争力才有望提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有关物流专业的高校的努力。
2.5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有效控制
在信息技术方面,冷链物流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
关键词:精益六西格玛 ;冷链 ; 质量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consumers about cold chain of food demand is more and more exuberant,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cold chain quality safety accidents, the reason lies in the cold chain enterprise is not on the quality of processed products of good control, this paper apply Lean Six Sigma system, the cold chain enterprise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trol, put forward lean six sigma system in cold chain enterprises concrete application is proposed, and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ssues related to cold chain enterprises, the quality control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Lean Six Sigma; cold chai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精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工作可以分成精益改善活动和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精益改善活动可以针对冷链企业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并运用精益方法和工具进行解决。在冷链企业中,一般来说存在的浪费现象包括由供应链上游不按时交货所产生的等候,也就是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腐败,食物中毒事故;不必要的商品移动,配送路径安排不当所导致的高额运输成本;实际上不需要的或者不产生增值的流通加工程序,由于需求预测问题所产生的库存积压,消费者对客户服务的不满以及提供消费者实际上并不需要的服务等,如图5-19所示。应用精益思想解决农产品冷链问题的目的就是提高冷链农产品质量,减少品质变化导致的浪费,提高农产品冷链的效率,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
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主要针对冷链企业中的复杂流程问题,将精益和六西格玛方法与工具进行有机的结合,运用综合工具对流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主要的流程为:DAMICⅡ(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与传统的DMAIC方法相比,这套流程增加了精益的相关思想和方法。其具体内容为:
在定义阶段,首先就要运用精益的方法和思想定义什么是消费者需求,什么是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以市场为导向,定义目前的问题、目标和流程,并从市场中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为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做好准备,同时根据市场对资源配置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按照消费者对冷链农产品的具体需求优化冷链农产品的品种结构,结合企业具体的资源状况,协调供应、冷冻加工、冷藏运输,冷库仓储及冷链销售,确保整个过程运行的稳定性,并据此提出冷链流程的可实施的框架。然后结合六西格玛工具,找出需要改进的项目。
在测量阶段,运用精益时间分析技术和六西格玛管理工具相结合,来具体测度冷链过程管理的现状,例如冷链企业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跟踪企业的客户服务信息,同时可以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找出优势和劣势。对企业冷链物流全过程进行跟踪调查,收集完整的流程数据,对农产品采后预冷、产地冷藏、冷冻冷藏运输、销地冷库存储及冷冻冷藏销售等冷链物流流程进行层次分析,确定不同环节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期望和需求,发现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关键因素,针对冷链流程中时间的延长,流程的变异、冗余与膨胀,以及相关的浪费等质量问题进行测量,并给出相关数据。
在分析阶段,根据前期具体的测量数据,采用数据分析法、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冷链企业的产品组合和服务组合进行具体的分析,当然也包括对相关流程的变异问题的具体分析以及流程中出现的浪费问题的分析,发现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起到积极作用的关键因素和起到消极作用的关键因素,辨别相关的环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首轮改进方案和相关的实施计划。
在改进阶段,根据前一阶段分析的结果,以流动性原则和拉动原则为依据,运用精益和六西格玛的方法和工具对冷链物流流程进行增加或简化,从新排列顺序,流程分化与合并等工作,同时注重整个流程的稳健性和能力的提升。相关的改进计划可以有多个,通过系统仿真的方法具体分析每个方案的最终效率和可行性,从中选出最稳定,最适用,运行能力最好的冷链物流流程,减少企业冷链物流流程变异。一般来说,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阶段,方案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人的执行,方案也会变成一纸空谈,因此现实中需要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更多的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促使冷链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从而更加有效的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在最后的控制阶段,首先要建立相关的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并对冷链流程进行控制,然后运用测量工具和手段,对冷链全过程及相关能力进行再次的验证,得出具体的测量数值,然后对整个精益六西格玛的实施结果进行总结,继续发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流程控制。在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慎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不管是对冷链农产品的需求还是对冷链物流本身的需求,都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不间断的监控和改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如果系统能够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自发的调整,那么这个系统将是充满了柔性和消费者导向性的一个很好的系统。[]
在整个的改进流程中,每个环节可能用到的工具如图5-20所示:
精益六西格玛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包括:
1、从系统的角度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精益六西格玛的特长就在于对系统的质量控制,对于冷链物流系统中存在的不同过程或者同一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问题,精益和六西格玛都可以通过互补达到更好的解决效果。因此,如果从局部的角度出发,对于精益六西格玛的应用就是不完全的,甚至是存在错误的,只有从系统的、过程的角度思考问题,恰当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和工具,才能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2、形成企业质量文化。通过对质量文化建设,可以让企业的员工形成做事的习惯和程序,自觉地按照精益六西格玛要求的方式工作。精益六西格玛的文化要求是持续改进,追求完美和全员参与,只有持续改进,才能达到完美的目标,现代企业组织庞大,单靠某个机构或某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精益六西格玛的,只有全员参与,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集体的作用,共同实现持续的改进,达到完美的目标。
3、转变思维方式。传统的管理从组织功能出发,寻求解决企业质量管理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思维方式会受到企业自身组织机构的限制,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要求转变思维方式,将思维的核心转向冷链物流流程管理,也就是以冷链流程为核心探讨哪些过程是真正增加价值的,哪些是浪费,并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只有思维方式的转变才能帮助冷链物流企业更好的实施精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
4、良好的企业政策的支持。精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需要与不同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相关的流程,需要动用企业相当一部分资源,在企业中要贯彻起来非常困难,需要多方协调,这就要求企业要有相关的政策对该方法的贯彻予以保证,例如对组织的授权、高层领导的参与等都可以有力的推动精益六西格玛的贯彻实施。
5、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针对系统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应该选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改进,具体的方法可能是精益生产或者六西格玛的方法和工具,可能需要把两种管理模式中的方法和工具结合使用。不管是对简单的问题还是复杂的问题,都需要从系统的角度,用精益思想和六西格玛的管理方法来进行综合考量,利用结合二者优点的工具来解决。可见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要实现精益生产的快速性和六西格玛的稳定性,必须确定问题的种类,并选用恰当的处理方法和工具,才有使问题得以有效地解决。
参考文献:
[1]王金德:《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服务质量管理》,《中国质量》,2011年第7期。
[2]欧阳芳,谢克俭,魏力:《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物流服务绩效提升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第3期。
[3]钟巍,钟颢:《基于精益六西格玛思想的供应链跨链间协作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 年第 23 期
①《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标志我国农产品物流进入崭新的产业化发展阶段。《规划》为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中心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并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加快和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是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的有效途径。
②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签订,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加。随着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签订,将有大量果蔬产品、水产品及肉类产品从东南亚和东盟地区引入到国内。以大连口岸为着陆点,以沈阳为分拨中心的功能模式,将会大大吸引东南亚地区的农产品进口,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链。同时,通过加强南北果蔬的流通,带动国内农产品出口。
③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的最佳时机。目前沈阳市冷链设施落后的现状,使得一直处于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下的国外农产品止步沈阳及东北地区。抓住这一时机进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善冷链断链现象,吸引一部分潜在的国外客户将其农产品出口市场延伸到沈阳及东北地区,另一方面也促进企业自身全程冷链服务体系的快速形成。
2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2.1满足冷链市场外部环境发展趋势的需要①加强国内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是吸引更多国外农产品进口的重要前提条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高档的生鲜及冷冻农产品大量引入国内市场。国外冷链物流市场已经趋于成熟、稳定,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物流设施陈旧、落后。国外农产品生产商十分看好需求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对冷链物流在我国国内延伸的需求十分强烈。②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农产品物流热潮。目前广州最大的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积极拓展农产品业务,陆续(将)在沈阳、上海、郑州建设大型果品批发市场,同时与营口港积极洽谈在营口建设南北水果及进出口水果的集散地。普菲斯亿达分别在上海临港物流园区和外高桥物流园区有两座冷库在建,北京首农也在与其他物流商一起进行建设6万吨冷库的前期调研。
2.2区位优势,服务辐射东三省选择在沈阳建设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中心,可以实现大连港口岸、大连保税冷库与沈阳冷库的物流对接及优势互补。借力连接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延伸物流链,充分发挥沈阳对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辐射作用,是完善国内冷链物流网络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冷链物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3抓住市场机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①食品安全: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和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是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的有效途径。
②产能落后:冷库设施陈旧老化、冷链物流设施能力严重不足、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造成大量的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浪费。
③竞争对手不成体系:目前沈阳的冷链物流企业只是拥有一个冷链节点,不能提供专业、全程配套的冷链物流服务。
2.4开展港口与腹地之间全程高端冷链物流业务拓展的有益尝试充分发挥大连港的口岸优势和沈阳对东北地区的辐射优势,为国外客户在沈阳及东北地区开展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一个平台,吸引国外客户将本项目作为其货物在中国国内的物流中心,辐射其在中国的整个市场分拨配送网络。项目建设使得大连口岸保税功能得以延伸,有保税存储需求、并意在东北地区进行分拨的冷冻农产品,抵达大连口岸后,可以保税监管运输至沈阳冷库,在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拨配送。
2.5通过全程冷链物流业务吸引进口业务扩大货源量的需要发展冷链物流不是做某一个物流节点的控制,而是将各个物流节点高效链接,形成一个不可替代的物流链条,才能越多货量、越广范围的吸引货源,进而形成不可复制的优势。项目以进口大连口岸为冷链物流的起点,开展以冷藏冷冻农产品存储为主的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包括货物运输、存储、加工配送、分拨等,同时提供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为高端客户提供库存货物信息管理和物流解决方案,以全程冷链服务将吸引更多货源。
3农产品冷藏物流市场需求及市场前景分析
3.1沈阳地区冷库现状冷库是冷链服务各环节的核心,沈阳现有冷库30.86万吨,其中公用冷库约20万吨。冷库软硬件设施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早期建设公共冷库设施设备普遍陈旧、老化,不能对货物的质量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②新建的一些冷库主要为生产商自建型冷库,规模较小,而且分散,耗能不经济。
③现有冷库主要用于冷冻仓储和中转流通,在冷库服务中提供的附加值少。只是拥有一个冷链节点,并没有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队伍,也不能提供整套、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
3.2货源分析目前沈阳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年交易量约400万吨,沈阳的公共冷库存储容量仅为20万吨。冷库资源的短缺造成大量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存储、流通过程中的浪费。项目建设将为更多的农产品提供冷藏存储的空间,最大限度的防止生鲜农产品腐烂变质,保证质量安全,实现不分四季、不分空间的供应时鲜果蔬和反季节农产品。初步分析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货源支持:
3.2.1冷藏库储存业务
①进出口(含保税)农产品及肉类存储。a、目标客户:国内外农产品贸易商。b、现状:目前由于沈阳冷库短缺的现状,国内外贸易商只能根据销售情况分批次的买进、卖出,对于没有确定目标市场的货物,更是难于找到合适的冷库存储。c、项目建设填补了沈阳地区没有高标准(保税)冷库的空白,农产品贸易商可以根据生产情况和市场价格的变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增加利润空间。d、货量预估:此部分货物需求为5万吨。
②农产品果蔬即时采摘保鲜存储。a、目标客户:省内及东北三省的果蔬生产商。b、现状:辽宁是水果生产大国,每年在贮藏、运输当中变质的水果占总产量的30%(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产后投入,水果损失不到5%)。一方面是由于采摘地冷库设施不达标,另一方面是储存技术落后。c、项目建成后将对即将上市的水果进行精选、清洗、打蜡、防腐保鲜、精细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并采用气调贮藏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货量预估:此部分货物需求为3万吨。
③高端肉类、鱼类等消费品储藏及配送。a、目标客户:各大高档酒店及餐饮企业b、现状:目前沈阳及东北三省的高级酒店的所供应的鲜活农产品及冷冻产品都是由其供应商送货,虽然产品在存储、采购、配送过程中货物质量变化不十分明显,但到餐桌上的营养和口感已经大打折扣。c、项目建设将为高端冷冻农产品的存储提供最优的温控条件,最大程度的保留产品的原有的质量、营养和口感,帮助沈阳餐饮企业从餐饮质量层面提高档次。d、货量预估:沈阳拥有万豪、喜来登、凯宾斯基、万鑫、香格里拉、瑞宝和君悦等一大批五星级酒店,此部分货物需求为3万吨。
3.2.2冷链市场对配送中心的需求情况
①目标客户:沈阳及东北地区各大超市及其连锁店。
②业务现状:沈阳市没有专业的冷链配送中心,大多是以冷库为依托形成的交易市场,目前超市各门店提前一天将供货信息下订单给不同的供应商,由供应商到不同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完成采购,再通过配货站送到各门店。交易市场环境脏乱,交通瘫痪,现场采购不能保证货物质量,当天供货也可能造成供货不及时。
③配送中心的建设将在供应商和超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供应商只须把商品送到配送中心,无须直接供给门店,各门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订单到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a、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与其上下游客户的信息兼容,使得连锁超市的采购、分拣、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作业系统有机的联系起来。b、超市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降低交易和物流成本。同时也节约了超市从缺货到补货的时间成本,减少因供货不及时给超市带来的损失。
④货量预估:截止2008年,沈阳市5000平以上综合超市达27家,其中家乐福、乐购、沃尔玛、麦德龙、大润发等万平以上的超市达16家,加上东北地区的部分连锁分店,此部分货量需求为5万吨。
3.2.3农产品和冻品的交易中心情况
①目标客户:农产品供应商和采购商。
②现状:沈阳没有统一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主要是以冷库为中心形成的交易市场。生鲜水产品、冷冻水产品、肉类产品、果蔬产品的批发市场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交易市场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收入主要来源于摊位租金、装卸服务费和停车费,使得交易中心不能充分享受市场繁荣带来的收益,即使交易量出现大幅增长,但却由于交易面积不变,租金收入难以随之大幅增长。
③项目建设将整合市场资源,实施“经营+管理+服务”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含电子结算系统),收取交易佣金、摊位租金、配套服务费(管理费、物流管理费)。通过增加交易市场和提高管理水平达到成交量、乃至成交金额的增长。此外,交易中心还提供网络虚拟交易和拍卖交易功能。
④货量预估:无论是原交易市场分流的货量,还是新增货量,都需要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公司的市场开发共同完成。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与物联网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联网技术如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广泛应用,将使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大提升。 (二)物联网
关键词:冷链物流;顺丰优选;联想控股;食品消费;生鲜蔬果类产品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6-000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6.001
1 冷链物流概念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组成一个在低温条件下生产流通的连续不断的体系,就是以易腐食品工艺为基础,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生产流通为衔接,以保证产品完好与安全,同时减少食品损耗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运作流程为收获处理(分拣、整理、清洗)冷却包装储存运输配送超市消费者。
2 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冷链物流市场商机逐渐显露。目前冷链物流迅速发展,2015年全国冷链物流平均每年增长率大约为2%,总量在3.5万亿~4万亿之间。在2015年政府文件中,国家又一次强调了优化区域之间农产品冷链体系,进行冷链标准化示范,在特色农产品产区开展预冷工程的重要性。相较于市场需求,冷链基础建设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据统计,我国约八成的肉类、七成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没有达到全程冷链保证。冷链环节存在着“两头冷、中间断”的现象,从厂门到店门的这段“中间”环节无法保证的普遍问题。
当下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是:总量可观,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拥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此同时,政府的很多政策也在向这个领域倾斜,可以说冷链物流在今后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冷链物流的机遇
由于2014年以来政府不断增加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物流地产行业不断升温,各种投资持续关注并进入这个行业。同时政府相继出台的利好政策也给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带来了希望,这就使冷链物流园区的建设更加吸引眼球,2014年全国启动的重点冷链项目超过40个,投资总量超过550亿。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6693个,其中医院2647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192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4992个、其他机构3295个,都朝着“高、精、尖”转型,这都为冷链设备进入民营医院提供了历史难得的契机。冷链物流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的推动下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下文案例分析顺丰和联想这两家企业是如何准确把握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独到的眼光发现机会并做好充足准备积极投身其中,拓展业务范围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1 行业内案例――顺丰优选
顺丰优选为什么能够成为冷链的行家?原因就是拥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能够进行全面而且贴合实际的战略规划:(1)以物流为切入点,逐步迈入电商行列;(2)先完善常温业务,再拓展低温业务;(3)先占领主要的发达城市,再规划次级城市;(4)先利用B2C业务带动C2B业务的发展,然后在顺丰嘿客便利店的平台上布局O2O,最后启动开放平台,布局全国最大、最快速的冷链物流大网。
截至2015年7月,顺丰已拥有近34万名员工,1.6万台运输车辆,19架自有全货机及遍布中国大陆、海外的12260多个营业网点。顺丰在未来将有可能铺开一张全国最快、最全、渗透最末端的冷链物流大网。
3.2 行业外案例――联想控股“白沙洲冷链项目”
2011年11月23日,我国华中地区最大、最有特色的“联想白沙洲供应链”冷链项目启动。总耗资12亿元,占地5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将会涉及农产品深加工、储存、销售、配送各个环节,最终会实现“联想大物流,民生白沙洲”的利民工程,这是联想控股在国内兴建的第一个农业项目。
但在拥有这样光明的前途和机遇的同时,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政府监督力度不够、成本高以及流通设备不够完善等。以上现象的存在说明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尚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
4 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监管工作不够完善
我国现阶段针对冷链物流的法规,其规范重点不在冷链环节的质量上,而是在产品的质量、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因此并不能够确实保证物流体系中冷链作用的充分发挥。
4.2 冷链流通设备的“硬伤”
石家庄双鸽集团段经理对《现代物流报》记者说:冷链的运输车辆并不是专业的冷冻冷藏车,大部分是冷藏保温车,生鲜类商品在这类运输车辆中保鲜期很短,而且保鲜效果也没有办法保证。
运输车辆配置是冷链流通中最核心的环节,车辆的作业情况直接影响冷链系统的运行效率。想要优化整个冷链系统,首先要解决流通设备的问题。如果资金允许,可以把原有的车辆全部换成专业的冷冻冷藏车;资金不允许,可以在原有的车辆上增加动力装置,保证车辆的冷冻效果。
4.3 低效率、高成本“伤不起”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6年全国两会上,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提出了关于物流降成本的议案:企业的3~4成利润被物流占据;成本高、效率低已经成为了物流企业升级转型的严重障碍,使得企业要向更高层次发展,打造创新型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就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为自身的更新换代以及转型带来了机会,所以每个企业都想尽一切办法来弥补这块短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远、稳健的发展。
4.4 企业间信息沟通闭塞
由于不同企业间的规模不同、利益点和出发点不同,这就导致了在建立电商平台时会出现利益分歧。而且规模小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每个企业物流信息标准不一致以及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孤岛”现象严重,所以企业间自发建立电商平台是个难度极大的工程。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牵头带领大家做这个平台。
4.5 难以形成完整的冷链运作体系
物流在我国算是一个新兴行业,冷链物流虽是其中附加值很高的领域,但因其投资成本的高昂使得很多物流企业望而却步,导致涉足冷链物流的大企业寥寥无几,企业间的合作也就达不到特定的契机,更不要说形成闭环生态运作体系了。
5 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
5.1 完善信息沟通传递网络
想要完善信息的沟通,将物流信息标准统一化,使信息能够互联共享,让全社会物流信息化水平整体上升到新的层次,只依靠单一企业很难实现。然而在国家物流平台上,不仅可以进行基础性数据交换,还能实现信息互联共享,这样也就能够实现物流信息标准的统一,并且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5.2 保证制冷系统运行安全
首先,解决冷库冷链标准化问题。目前国内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还不完善,随着国人对冷链标准认知的加强,国内法规和监管措施将进一步完善;其次,冷库的建址可以选择在郊区,尽量远离闹市区,周围的水源配置一定要保证;最后,冷库内必须设有安全通道,操作人员应该选择懂得氨气制冷专业技术的人员,而且要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冷库要经常保养检测和维护,不合格的产品要系统启动之前及时更换,要严格减压,保证正常运行。
5.3 坚持“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独自或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它是在物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和深化的一种先进配送模式。由于共同配送的目的是追求合理化,被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广泛采用,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5.4 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1)扩大产业规模,抓住规模效益。规模化的前提就是要建立完整的产品产业链。只有这样整个运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才能降下来,而且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2)对产品的配送进行集中化和约定化的规范处理,这不仅能够避免运输车辆的空载现象,也能够保证产品的及时送达和新鲜度;(3)对冷库进行重新设计和装修,让运输车辆尽可能入库装卸货物,这样能够减少装卸货这段时间产品损耗的问题,并且要实现冷藏产品按温度等级分类放置。
6 结语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刚刚起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本文主要研究了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政府和行业自身都需要做大量工作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和标准,确保冷链物流运行规范有序;实现产品在形态变化、物权转移、管理环节变化过程中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通过更新经营理念、优化管理手段和完善运作模式,使冷链物流整体质量和效率实现质的
飞跃。
参考文献
[1] 中国冷链物流网.冷链物流管理.cn,2013-06-16.
[2] 中国物流产业网.链物流发展方向,2016-03-09.
[3] 创业邦.从“嘿客”看顺丰优选在布什么网,2014-06-03.
[4] 中国行业报告网.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景分析,2016-03-19.
关键词: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扶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41-02
常德是农业大市,是江南著名的“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和水产品的总产量均居湖南省之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和鱼的生产基地。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常德市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对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营养价值、卫生程度有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农产品品种丰富,配送及时迅速。因此,市场需求促使农产品物流模式进入新的阶段,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阶段。
冷链物流产业所运送的商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第二种是加工后的食品,如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第三种是特殊商品,如药品和疫苗等[1]。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主要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商品服务。
一、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常德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全市需要冷链物流的农产品产量如表1所示。
截至2015年年底,常德市冷藏库、冷冻库容量9万吨,占全省冷库容量的6%;冷藏库容量10万吨,占全省冷藏库容量的8.77%;冷链物流车96辆,占全省冷链物流车辆总数的5.85%,相对全市农产品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冷链物流产业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全市肉类、水产品和果蔬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16%、22%和8%,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80%―90%生鲜农产品仍处于常温下流通,肉类、水产品和果蔬的流通腐损率达18%、20%、30%[2]。
因此,加快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本地农民持续增收,以及保障城市居民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面对的问题
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具有规模化、系统化、集约化的冷链物流系统还未形成,不能满足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业要求,突出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粗放式发展
常德市绝大多数冷库的冷藏储存能力在1万吨以下,拥有冷库的企业大多规模小、水平低,相关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储存产品质量不一、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企业成本高、效益差;相关制冷技术较为落后,不少企业的设备还采用上一代的制冷工艺和技术,相当于国外 20 世纪 80 年代的水平,冷库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冷冻冷藏质量监控、农产品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不小的差距;农产品预冷与冷却环节较为薄弱,预冷保鲜率低于30%,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85%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承担全市8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3]。
(二)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常德市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健全完备的网络信息平台,终端信息设备也配备的不够齐全。由于经销商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使得冷链农产品流通具有盲目性,降低了农产品的经营效率。市场缺乏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不同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造成地区内冷库的闲置,使冷链物流资源存在浪费现象,阻碍了农产品物流投资的发展。
(三)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主要由销售方、供应商独立完成。以常德惠生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两家公司自营冷库、冷链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费用较高,而且有一定程度的运力浪费。由于常德市缺乏实力强、服务好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而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达到肉类食品公司对物流配送对时间、储存条件等方面的要求,使得肉类食品公司不得不自营冷链物流。总之,常德市缺乏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四)相关引导资金不足
由于市场对冷链物流产业有着巨大的需求,全市各区县市企业修建冷库热情高涨。根据2015年年底常德市商务局的摸底调查,常德市拟建冷库的所需资金近20亿元,使得企业资金负担较重,而省、市两级相关扶持引导资金不足,近两年无相关扶持、补贴政策出台,很多项目不能按计划开工。
三、常德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举措
整体来看,常德市在冷链物流的 “六化”(即一体化、链条化、信息化、规模化、网络化、高效化)方面仍然非常滞后[4],其中各环节发展严重不平衡、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基础建设的整体规划等问题最为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农产品流通呈现的跨区域、反季节的特点。在不断高涨的需求刺激下,常德市未来的冷链物流产业潜力巨大。因此,为了推动常德市冷链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损腐率,提高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率,相关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
政府相关部门、冷链物流企业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提高相关企业、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的认知度,营造建设品牌生鲜农产品的良好商业氛围,促进生鲜产品优质优价,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产后入库保存、商品化包装、屠宰加工等环节实现低温预冷控制,促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加强上游生产企业与下游销售企业的冷链对接,稳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的外包。鼓励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运用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建立生鲜农产品由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二)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中、小低温食品供应商及生产商来说,要把生意做大做强,急需降低物流成本,也势必需要第三方物流机构的服务。因此,无论从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还是从市场需要方向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具有专业水平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都将成为未来进入市场竞争核心力量。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要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大型物流企业,以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上游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资源[5]。在此过程中,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推动资源整合;引入部分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培植本地骨干企业,建设一些能起主导作用的产地加工企业、大型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扶植、引入引进一批能为社会提供优质商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不仅包括冷藏运输,还包括产品预冷保鲜、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和冷冻销售等环节。因此,要鼓励常德市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增加批发市场生鲜农产品所需要的冷藏运输设备、在乡镇周边建造农产品低温处理中心、建立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运输配送中心、购置最新冷藏运输车辆等。鼓励肉类和水产品生产企业、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零售企业等经营主体,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低温储藏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
对超过一定规模的投资方,建议市县两级政府给予土地、税收、前置审批、车辆管理等方面的优惠,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
(四)开展软件平台建设
建立全市统一的冷链的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如应用条形码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6],做到上下游企业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药监局提供可溯源的信息支持,让其可对问题食品追查到底,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打造网络信息平台,保证冷链食品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对接,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链物流的费用成本,使农产品达到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24-28.
[2] 全市冷链物流产业摸底调查报告[R].常德市商务局,2016.
[3] 常德市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现状[R].常德市农业委员会,2015.
[4] 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AO农业展望,2012,(4):55-59.
一、构建农业物联网创新与运营平台的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未经深度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它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特别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需求结构的提升,生鲜农产品在日常消费中所占比重在增加,并且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及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贯穿于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整个流动过程中,连接生产与消费,它将农产品生产、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及消费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其产品的附加值、物流成本及消费者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农业增效、物价水平等重要的民生问题。
农产品的生鲜性、时效性、多样性等自然属性及人们对供求信息的把握程度等的社会属性使政府在平抑农产品物价又必须考虑到农民增收,既要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又要保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食品供应的安全。为此,可通过构建农产品的生鲜直销配送平台,将其纳入到政府的平价商店建设体系中。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一体,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以分设在居民点及居住小区的物联网“菜箱”为终端和载体,构建农产品交易O2O新模式。这是一种通过以电商模式建设覆盖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平价商店运营服务体系平台,成为助力政府解决“三农”问题在生鲜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有力推手和调控市场的重要抓手。由于粮食生产和安全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这里所提的农产品主要是和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鲜蔬菜和肉蛋及水果类食品等,也是最事关农民增收的严峻问题。而生鲜农产品对千家万户的个性化配送,是目前的电商和农产品物联网都难以解决的难题,前者模式无法适应生鲜化配送需求(诸如冷藏保鲜问题),后者又无法适应对千家万户的配送需求。因此,和构建农业物联网创新与运营平台其重大意义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如下:
一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效应。采用“电子平台+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通过契约关系,建设各类直供市民消费的名特优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将成为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它将改变传统以超市和农贸市场为主的居民生鲜品购物方式,实现从订单到支付到全程冷链物流配送,在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速度的同时,减少损耗、防止污染,降低在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最大化。还可实现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保值”、“增值”, 达到农产品绿色配送效果,增加生鲜农产品的产品竞争力。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生鲜农产品在供求关系中存在的“小生产,大流通”的问题。它不仅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机制治理的一种创新,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是切实让农民增收、市民受益。通过生鲜农产品直销配送平台(以此类O2O企业为载体)的网络营销模式,菜农在地头卖菜(通过订单和合同),不愁销路,还能卖个好价,且有稳定的收入预期保障,规避了市场风险,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市民在网上可买到新鲜又便宜又放心的蔬菜(从菜地直接送到居民小区的电子菜箱),因严格实行了平价蔬菜,据已有经验测算蔬菜类产品一般要比市场均价便宜15%以上,禽蛋肉类比市场均价便宜5%以上,广大市民将因由此受惠,能更好地维护广大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尤其对于像广西这样的亚热带农产品生产大省,是全国“南菜北运”的主产区,也是各种地域生鲜农产品的聚散地,构建此类平台和商业模式更加凸显了重要的经贸战略引领作用。
三是生产和流通全程监测,确保食品安全。目前如在广西南宁市此类技术和企业经营模式已有较成熟的个案(但尚处于政策支持的缺失状态),生鲜农产品配送采用全程冷链,可使菜品在低温10度以下保鲜6小时,这种电子物联网菜箱还设有温度监控。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溯源系统,并请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全程质量和生态性能监测,为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四是此类“平台”项目从生鲜菜品供应基地到电商平台以及解决最后“一百米”的物联网菜箱,构成了完整的产供销一体化菜篮子平价体系,保障政府平价菜工程能实现社会效应最大化。同时将成为带动和影响到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变革。
二、支持农业物联网创新与运营平台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上述平台构建的微观主体无疑是企业,这类企业不仅要承担消化和降低农产品成本的责任和承受市场波动的风险,也要承担政府惠民惠农工程的社会责任,在通过提供准公共服务和产品的基础上要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新业态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机制
构建该“平台”首先与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与国家提出的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和国务院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及工作部署相符合。有关部门应尽快总结在这一方面个案的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建议以目前省会中心城市高新区内现已步入发展正轨的此类科技型企业为参照,制定支持此类新业态发展的适度倾斜扶持政策。
一是建立有政府牵头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我国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完善此类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政府可先行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此类具有自主技术体系支撑,且已经有经营基础的企业进行试点,先行投入,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探索政府支持这类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
三是从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加强政策调节,鼓励和支持此类上、中、下游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农牧渔民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及时解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行业及物流效益。
四是基于此类平台构建的社会效益,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和帮助此类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供应链核心企业建设信息系统,添置生鲜农产品冷链设施设备和配送车辆,完善企业直销配送体系及改造传统批发市场等。
当务之急,应将我国目前已在运行的较成熟的生鲜农产品配送平台(企业)列入各中心城市政府的平价菜工程体系的支持范围,加大对该类企业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扶持。
(二)注重培育经营主体,完善行业法规和标准
一是要重点发展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构建此类平台的企业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建设。采用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措施扶持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主辅分离”,即将非核心业务的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和仓储等环节外包,在满足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货源”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生鲜农产品物流仓储设施的建设方面,应该加大对公共型租赁仓库的建设,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具有冷链中转和分拨功能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集中完成生鲜农产品的流程处理。
二是完善行业标准。制定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相关标准的建立和有效的监管,确保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制定相关法规促进该行业发展,满足生鲜运输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同时,要严格专业认证制度,规范此类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健康发展。
三是积极扶持该领域的先进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尤其应注重在已有的政府科技基金支持项目中已确定重点支持的经营主体,以发挥他们在行业的引领作用。
(三)先期选择在主要中心城市的居民小区构建信息平台和消费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