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习教师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优势 班级管理工作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对现实的网落时代,感到惊喜忧愁,惊喜的是能利用课件上课,能从网络中传递很多信息。忧的是现在很多孩子泡在网上的时间太多,就是玩游戏,甚至连觉都不睡饭都不吃这种情况不感忧愁吗?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进行自动化办公和自动化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如果为了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的统一起来,就必须要利用互联网对班级进行网落化管理。
计算机、多媒体和因特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管理向网络化、虚拟化、层次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因为班级文化=制度文化+个性文化,其中个性文化是特色,渗透着教师以及学生个性特征,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着力点,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对班级管理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遵循平等互动、真诚可信的原则,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天使,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未知数,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但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毛病和问题,自卑心理重、学习基础差、纪律观念淡薄、自控能力不强、缺少信心。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数字化文明时代,特别是因特网的产生,使得我们很容易获取信息。但是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我们班级管理工作。
认真收集整理学生流行的信息,才能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的教育切忌使用尖酸刻薄的语言,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在互联网上建立班级主页和班级管理信息,使学生参与到这个平台上来,给学生创立班级QQ群。学生就会利用QQ跟老师同学之间进行谈心,这样,学生与老师、学生以学生角色很可能会转换成知心朋友,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才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相处,为建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有具体的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形成创新、概括、比较、联想的好习惯,善于把掌握的知识迁移到觉解决问题中去,成为社会优良的技能人才。
为方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联系学生及家长,申请建立班级QQ群(同学录)及班级博客,通过短信、QQ、博客论坛、电子邮箱多渠道的沟通交流方式,搭建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多层次沟通的网络平台,同时也为最后学期学生的分散实习提供了动态的监控和指导平台,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跟踪反馈。
参加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院派往实习单位的学生,又是在实习单位教学岗位上的教师。顶岗教学实习的双师指导顶岗实习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学院和校外实训基地均安排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开展对实习指导工作。
二、顶岗实习过程的双方管理
顶岗实习是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双方管理。学生既要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以及相关实习管理制度,也要学习和遵守实习单位的管理制度。
三、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管理
1、顶岗实习前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相关管理措施
按照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一般被安排在第五学期。为了使学生具备教学实习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习、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英语教学设计等安排在1-4学期分阶段完成。为了使学生第五学期一开学就可以开始实习,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的选定,校内外指导教师的确定均需在第四学期完成。在此期间,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和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开展细致的实习前教育和教学岗前培训。实习前教育涵盖师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意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等。教学岗前培训包括讲解教师着装要求、教态和教学语言的规范、教学观摩和模拟训练等。学院为学生统一购买了实习期间的保险,并与所有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学院和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安全责任条款,按事故责任,学院、实习单位和学生分别承担责任。同时,学院在协议中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薪酬支付金额和支付方式,保障了学生实习期间取得实习报酬的权利。学院通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相关管理措施,完成对学生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做好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为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
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方案,明确双方在实习期间的管理范围。校外教学顶岗单位根据学院顶岗实习教学目标和岗位需求,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根据各自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实习岗位职责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实习单位指派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学院制定一系列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为顶岗实习管理提供质量保障,如《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规范》、《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基地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自我管理办法》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考核鉴定办法》等。学院指派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专业指导。学生实习期间,校内指导教师按学院要求制定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计划,通过实地检查所负责的实习点,或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填写顶岗实习检查记录本,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学校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给学生发放统一印制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手册,对实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管理。实习手册内含毕业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守则、实习安全条例、学院实习介绍信、实习单位回执、顶岗实习联系表、实习指导教师联系表、学生顶岗实习考勤表、学生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考核鉴定表、实习单位证明和学生薪酬证明等。学院组织指导教师每月进行实习指导小结,了解学生实习动态,交流指导心得,反映学生现状,解决突出问题。学院还及时对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岗位变更、指导教师变更和实习单位变更等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变更,确保对实习全过程跟踪管理。在顶岗结束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单位进行一次观摩授课。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听课和评课,共同对实习生的教学实习授课效果进行评定。学生结合实习过程和实习收获撰写实习报告,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3、顶岗实习结束后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顶岗实习后管理主要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评价和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学院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成绩由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评价确定。考核以实习管理人员评价,校内指导教师评价、顶岗实习单位评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以及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手册填写情况和实习报告撰写情况为依据。顶岗实习成绩核算成相应学分计入学生成绩档案。顶岗实习结束后,学院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召开顶岗实结大会。
四、结语
1.1高校的职责和任务
高校的职责和任务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学校本科教学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年级及专业的本科生到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实习安排由双方协商决定;2)选派指导教师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工作,要求学生遵守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安全责任意识;3)优先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教育培训等服务,具体内容由双方商定;4)指派专门负责人管理实习教学相关事务,协调双方关系;5)指定联系人负责具体联络工作,定期交换信息和协调沟通。
1.2依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依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主要包括:1)每年为校方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设备及技术人员,双方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实习工作;2)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3)指派专门负责人管理实习教学相关事务,协调双方关系;4)指定联系人负责具体联络工作,定期交换信息和协调沟通。
2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保障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保障体系,主要有三个层次。
2.1制度保障
实习基地双方建立了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框架,从组织和制度上确保了“产学研实习实践”的完成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另外,在组织管理体系框架下,还要建立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教育培养计划的严格执行和充分实施。具体包括实习实践的组织制度、实习实践的管理制度、实习实践的控制体系、实习实践的质量保证制度、实习实践的反馈制度等等。例如《见习管理办法》、《实习管理办法》、《实习管理规定》、《实习期间请假制度》、《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选聘与管理规定》、《实习手册》、《实纲》、《实习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实习教学文件,进一步规范实习的要求和标准。
2.2经费保障
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高校和基地依托单位双方的投入,双方要为实习基地计划共同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资金。1)双方要多渠道筹措经费,经费源可考虑通过政府扶持、学校自筹、企业投入等方式予以筹集,切实加大对参与专业的经费投入;2)专项经费单一渠道、专项管理、集中使用,纳入年度常规预算,并逐年增加;3)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范围:满足实习的必备条件的需求、实习教学,与企业共建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校企联合培养等费用支出。
2.3教学质量保障
关键词:职业能力 生产实习体系 校企合作 保障机制
我校是由中石化长岭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五个教育培训实体合并创建的。建校三十多年特别是升格为高职院十年来,我们依托行业、服务行业、提升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校毕业生占长炼职工、各层次领导干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比例分别为70%、50%、90%。在国内许多石化企业的开工现场中,也洒下了我校毕业生的汗水。我国大多数石化企业中有我校毕业生的身影,石化行业的发展,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离不开我校的贡献。
为什么我校毕业生如此受到企业的欢迎和行业的青睐?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围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养,注重生产实习的结果。
1 提高对生产实习的认识,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1.1 加强生产实习是国家的一项制度性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005年,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对生产实习制度作了明确的阐释,指出:“要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要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这说明,职业院校学生生产实习,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和实践,而且是国家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加强生产实习是对国家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1.2 加强生产实习是实现职教功能,体现高职特色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实现毕业生就业。实现就业必须有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如果我们的学生找不到生产实习的岗位,说明我们所开设的专业没有需求,我们的毕业生没有市场,就更谈不上实现高职教育服务行业、提升行业的功能了。另外,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都是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离开了生产实习和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特色。
1.3 加强生产实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因素,职业技能的最后形成,不是理论课堂,也不是校内模拟实训场所,而在企业生产“实战”现场。多年来,我们通过加强生产实习,较好地实现了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有的先学后工,有的先工后学,有的边学边工,以工促学,突破了教学改革的难点,我院主体专业全部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确保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时间达到1:1的比例。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1.4 加强生产实习是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将教师送到工厂见习和聘请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为我们的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既锻炼了师资队伍,实现了人才、技术的双向交流,又优化了培养方式,提高了教学水平;通过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现了校企融合、资源共享;通过把长炼人“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作为我们的校训,实现了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我院独特的“崇德、精业、求实、创新”的校风、“爱心、耐心、精心、信心”的教风和“勤学苦练、一专多能”的学风。
通过对生产实习认识的提高,我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了两个重点转移,即:一是由课堂教学重点向实践教学重点转移。二是由校内基地强训重点向企业生产实习重点转移。
2 围绕职业能力核心,突出生产实习重点
2.1 围绕一个核心,即职业能力,它包括技能适应性能力和非技能适应性能力。技能适应性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和具体工作紧密联系,是一种应用和应变能力。非技能适应性能力是指个人与职业环境和谐相处的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规范等。
2.2 分成两个阶段,我院将生产实习分为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两个阶段。生产实训主要是学生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后,带着课题下工厂,在师傅指导下进行生产实训,培养专业技能。生产实训合格,学生与用人单位确立就业意向,进入就业岗位开始就业见习,适应新的岗位和环境,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并将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
2.3 注重四字管理,对于生产实训阶段的学生,采取“学、保、导、考”四字管理法。“学”就是生产实训做到学有目标、学有项目、学有岗位;“保”就是在时间、经费和措施上要有保证;“导”就是生产实训中有师傅和带队老师的指导;“考”就是实训结束,接受生产实训单位的考核和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我们要求学生通过生产实训,取得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采取“学、用、管、考”四字管理法。“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习就业单位的生产技术和企业文化,做到学有目标;“用”就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职业技能;“管”就是按在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纪律等方面的管理;“考”就是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层考核,完成实习报告,返校参加毕业答辩,完成其它毕业程序。
2.4 进行三个考核,即:过程考核,学院考核学生生产实习过程,检查实习过程记录材料,包括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应知应会考试成绩等,建立学生实习档案;结果考核,生产实训结束,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用人单位考核,顶岗实习结束,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
3 理清思路,构筑生产实习的体系
3.1 组织体系 ①领导机构。实习实训领导小组是生产实习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机构,主要职责为研究生产实习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工作的目标、政策和措施,建立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考核办法。②管理机构。实习实训处是生产实习管理部门,代表学院对相关部门行使生产实习的协调、指导、管理、督促和检查。③协助机构。教务处、学生处、培训鉴定处等部门。④组织机构。由学院各系部组成,负责实习基地建设和生产实习的组织管理。⑤实施机构。各专业生产实习基地,执行生产实习计划,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和实习基地建设档案。⑥合作企业。协助对生产实习计划的制订、实施和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3.2 制度体系 ①实习学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生产实训实施细则》、《顶岗实习实施细则》、《生产实习安全管理制度》等。②实习教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和培养制度》、《校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聘任办法》、《指导教师津贴发放办法》等。③实习基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和《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管理办法》等。④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校生产实习合同》和《师徒合同》等。
3.3 实施体系 准备阶段,要求要有职业技能训练标准、大纲、实施方案、确定生产实训岗位、明确带队老师和生产岗位的指导师傅;生产实训阶段,要求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填写实训日志、作好实训小结,带队教师和指导师傅一起对学生作出实训成绩评定;生产实训结束,考核合格,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阶段,要求有学生和用人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签订师徒合同、实习结束,写出实习报告,并要求用人单位为学生作出顶岗实习鉴定;最后,返校参加毕业答辩,完成其它毕业环节。
3.4 评价体系 ①过程评价,查生产实习开题报告、生产实习计划、师徒合同、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过程记录的完成情况。②结果评价,查职业技能鉴定、实习成绩评定、实习报告答辩完成情况。③单位评价,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工作业绩等。④综合评价,根据上述三方面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4 加强校企紧密合作,建立生产实习保障机制
为了给生产实习搭建平台,建立良性循环的保障机制,近些年来,我院先后与长岭炼化公司、广东天乙集团、深圳君招电子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逐步形成了以校企全面融合为特征的长炼模式、以订单培养为主要特征的天乙模式,和以合作办学为特征的君招模式三种校企合作模式。在和这些企业深度合作,特别是与长炼的全面融合中,我们推进了“三个共建”。
一是共建“队伍”,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学团队。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为企业提供培训和鉴定服务过程中,为培养和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开辟了许多渠道。我院教师绝大多数是长炼科协专业学组会员。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鼓励和要求教师从事企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开发和调研,参与企业的应用性技术课题研究,参与企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题库建设和培训教材开发,参加企业科研和技术交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证和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确保“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我院建立和健全了青年教师下工厂见习培训制度,还组织青年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比武状元”结对子,当他们的助手。通过这些措施,不少青年教师,正在成长为我院教育教学骨干。
学院也非常重视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先后聘请了59名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特别是聘请了41名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作为我院实习指导教师。院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中,企业专家、学者占三分之二。学院制订了《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为外聘教师和专家管理建章立制。这些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企业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教学紧贴企业实际;同时,他们定期或不定期的给学生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把来自生产、管理第一线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经验、最新的企业文化建设信息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传授给学生。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担负着培养各级各类实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重视和突出实训教学环节既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其区别于基础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标志。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显得更为重要,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条件,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基本硬件,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采取何种运行模式确保基地优质、低耗、高效运行,就将成为各级各部门和职业技术学院必须共同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就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有关问题作一此探讨。
一、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般来讲,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校外实训基地是指校企双方合作,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都是高职实践教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生产性、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校外实训基地结合就业岗位,使学生亲历职场,在校期间得到上岗能力训练。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促进产教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高职教育健康、良性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它一般应具有专业实践教学功能、科研与技术服务功能、学生素质的展示功能和社会知识教育功能。”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服务专业实践教学应是校外实训基地的首要基本功能,其作用可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校外实训基地所在的行业和企业自身先进的工艺技术、设施设备、制度管理和运作机制为实践教学提供高效的实习场所和模拟的实训平台,直接服务于专业实践教学,是校内实训的必要补充和有效拓展;其二,这种仿真性极强的实习实训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大阅兵”和综合检验,为学生职业技能提供演练场所。
二、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校外实训教学基地与校内实训教学基地是我院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对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系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本着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实现学生就业“零适应期”。与大量旅游企业单位校企合作,建立了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教学基地。
我系通过多方努力,与众多的旅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签定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无偿为我系提供实训场所和实训岗位、无偿的提供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置身于“全真”的工作场景中,完成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
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产学结合,校企共建”的原则,真正实现了“产学互惠三方受益”。一方面,企业通过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认识了解人才的状况,为储备和招聘人才打下基础,同时缓解劳动力紧缺的压力;另一方面,学校获得企业提供的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锻炼提高实习带队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结合我系的专业改革与教学改革,及时调整学生培养目标,增设就业岗位专业辅导强化训练,让学生向社会需求靠拢;第三方面,学生通过工读结合,顶岗工作,培养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和技术技能,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系部制订了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相关管理制度,学生实习的安排有计划、有组织,实习前开动员会、实习中有实习内容与记录表、学院有带队老师指导,企业有指导教师。真正做到实习前目标明确,组织清楚。学院制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实训基地的组织管理”、“实训教学组织管理”、“实训教师要求”、“实习考核评定”等条款。几年来,校外各实训基地的组织安排有条不紊,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学校满意,实训基地的良好运行,使校外实训成为了学子的企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完善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稳定、良好运行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外实训奠定了基础,满足了学院快速增长的实践教学需求,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校外实训基地在建设与管理中我们发现有以下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率不高,与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校外实训基地都是生产运营型企业,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学需求随时为教学服务,这使得实践环节和工作经验的获得相当困难。
2、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能保证上课时间,尤其在教学安排的时间里。
3、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高,提高了教学成本。如何进一步采用任务驱动型、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目的等等,都是今后探究的重点。
三、今后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一)目前几种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国家政策法律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呈现多元化特点,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校企合作模式:
1、“学校主体型”校企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中,对人才的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企业处于辅助地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这与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以学校本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现状直接相关。
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实践证明,合作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3、“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企业对高职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企业通过参与办学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只有采取这种模式,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导作用。
(二)优良的运行机制是校企合作成败的关键
如何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当前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关键是如何使校企双方都有合作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大多数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是靠“关系和信誉”。这种机制是校企合作的最初形式,形式简单,方便灵活,但缺乏稳定性。因此,必须注重构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企业要以长远的观点,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学校则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
站在企业的角度,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1)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利用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从长远观点,通过刺激、激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转化为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2)借助于高职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3)可以通过对教育的支持,起到宣传效应,树立企业形象。(4)学生使用企业提供的专业实训设备进行训练,起到了针对潜在消费者的广告作用。(5)在“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中,权利分享与责任分担透明度高,依法进行,企业在分担责任的同时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
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
(1)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如:校企合作委员会等。
(2)建立相关基础文件。例如:《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办学五年规划》、《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联合办学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办法》、《教材建设与教材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
(3)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企业必须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必须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按照《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学学生管理办法》,扎实开展教案、教学进度、作业批改检查等工作。按照《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加强对企业教师管理。强化了激励机制。坚持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环节进行督察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由校企双方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实训基地应采取何种运行模式?这不能不考虑满足学生技能训练需要,也不能不考虑使用成本的承受能力,还必须兼顾教师的培养和管理的效率等。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确定必须服从于基地功能定位。
那么,实训基地应具备哪些功能呢?
首先,实训基地应该具备教育、培训功能。实训基地应创造生产现场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和操作,熟悉并掌握本专业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工具,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实训基地建设起点较高,装备较先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有条件成为城市新市民和下岗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基地。基地除面向职业学校学生实施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外,还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包括企业职工的在职提高、转岗培训,社会其他人员培训,以及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其次,实训基地应具备加工服务功能。实训基地应该是为企业或社会承担相应加工服务任务的场所。基地新购置的生产型先进设备,满足了学生“真刀真枪”实习的需要。学生实习就是为企业或社会加工生产某种产品,学生从中不但掌握了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要素,熟悉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而且学生的加工服务也为企业创造不菲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地的运行和发展。同时基地营造的企业生产氛围也给学生以影响和熏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再次,实训基地应该具备职业资格鉴定功能。实训基地应该是职业资格鉴定中心(站、所),按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设置考核模块,建立试题库。凡是经过培训的人员都可以在基地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最后,实训基地应该具备科技研发功能。实训基地既是成熟技术的应用基地,又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基地。教师及学生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条件和自身的智力资源,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等活动。企业新产品也可在基地进行试验、技术推广和推销。基地还可以承接与工艺技术和成果转化有关的应用项目。
实训基地是基本功能与综合功能相融合的统一体。实训基地能够做到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产品合一;教学、科研合一;服务、创收合一。
明确了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后,其运行模式的选择就容易多了。从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看,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应该是:“校企实体合作,多种功能并重”的运行管理模式。在此种运行管理模式下,应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词】顶岗实习 质量 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经环节,是学生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最好形式之一和有效途径。如何针对目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现状,构建一套科学严谨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是规范顶岗实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
一、顶岗实习质量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推进效果不好。部分高职院校把学生顶岗实习当做一种形式, 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采取放散羊式的实习方式, 也没有安排专门人员从事考核工作,根本无法考核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二)缺少必要制度,难以规范考核。尽管多数高职院校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等制度,但缺少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方面的制度, 如校企合作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标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等。
(三)考核主体单一,难以多元评价。多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考核的主体为学校指导教师,缺乏企业、社会和自我评价,难以真实反映顶岗实习效果。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并且应该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 适当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以保证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考核内容简单,缺乏全面考核。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内容为实习日志、实结、实习单位鉴定,而对实习日志、实结、实习单位鉴定等项目没有规定明确的质量标准,且缺少对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工作胜任能力、主动工作和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指挥与安全防范等考核, 难以全面考核评价顶岗实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简单,缺少量化评价。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由学校指导教师按照学生提交的实习日志、实结及实习单位鉴定进行考核的方式评价顶岗实习成绩,成绩多为优秀、合格及不合格,没有相应的指标体系,也无法进行量化评价,难以准确评价顶岗实习质量。
(六)缺少软件平台,信息沟通不畅。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信息沟通采取了传统的表格式管理,且信息主要集中在系部,缺乏相应的软件平台,学校难以全面掌控, 既存在信息沟通迟缓、不畅问题,也存在顶岗实习监管难以到位的问题。
二、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规范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基础。为此,在设计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以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把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做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制定指标体系时要全面、多层次考核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合作、效果等因素,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就业需求、毕业设计(论文)考核等实际,全面反映顶岗实习质量。
(二)多元性原则。对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可以评价自我实习效果和学校与企业对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效果;学校评价侧重考核学生实习表现、顶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实习效果;企业评价侧重考核学生职业素养、团结协作精神、专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三)科学性原则。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主观随意性,使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
(四)实效性原则。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调实效性,指标设计既要能够客观反映学校对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工作质量,也要反映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培养与管理工作质量,还要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所达到的真实效果。
(五)可行性原则。考核评价指标要简便、易行,具有操作性,指标数量适中,内涵清晰,方法明晰,数据易于获取,便于统计。
三、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顶岗实习的外部政策环境。建议国家在《职业教育法》及《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法规和条例中明确规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享受减免税收优惠,对实习耗损和现场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补贴等,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指导与考核评价的积极性。
(二)建立顶岗实习质量考核机构。学校要与诸多合作单位建立顶岗实习管理组织,在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下设顶岗实习管理机构,由学院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和检查工作;院系和实习车间、班组共建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考核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企业现场指导承担。
(三)校企共同完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制度和相应文件。学校和企业要针对顶岗实习各环节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制定相应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明确考核评价指标内涵, 明晰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习质量考核评价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的相应记载, 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四)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顶岗实习管理流程, 科学考核评价顶岗实习质量。企业将顶岗实习的学生视为准员工,采用相应的标准,严格管理,统一考核,如产品合格率、产量、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区别,加快角色转变过程。
(五)学校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系统,对顶岗实习实行动态管理。学校要加大投入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和相应的网站, 动态管理顶岗实习。该系统具有信息服务、岗位信息、网络选定审核实习岗位、实习过程监管、实习成绩评价、实习交流等功能,满足学校从实习资格审察、实习岗位分配、实习指导教师选派、实习过程管理、实习效果评价、实习文件提交等要求。
(六)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档案。学校要建立包括顶岗实习方案制定、实习动员、实习资格审核、实习企业遴选、实习教师聘请、实习过程记录、实习评价与考核、实习鉴定、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工作经历证书等材料在内的系列档案,加强顶岗实习质量监管。
关键词:运行机制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兼职教师 双师素质教师 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双送”、“双挂”工程,即送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送教师到高校深造;选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选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挂职。突破现有体制,建设 以“双师型”教学团队为重点, 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一、建立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制订和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认定办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和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等项制度,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提供制度保障。
制订和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校企合作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办法》等项制度,为校企合作教师培养、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保障。
依托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和学院人力资源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使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顺利实施,要完善和制订《校企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项制度。
制订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师学时津贴发放办法》、《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兼职教师课时津贴发放办法》、《校企合作技术服务奖励办法》、《校企合作奖励基金管理办法》、《企业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奖励办法》等项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极参与企业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鼓励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
二、专业带头人培养和聘用
在副高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中进行遴选,通过国外学习、国内培训、生产现场锻炼等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从水利水电建筑企业中聘请1名专业对口、知名度高、实践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行业领军人物或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紧密联系企业,开展技术讲座,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课程建设。
校内专业带头人具体培养措施如下:①到德国等国外对口院校或企业学习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开发和先进的职教经验;②到国内职业教育领先院校进行培训,学习高职办学模式、先进的职教经验、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到国内专业对口的知名院校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提高科研能力;③由校企合作工作站具体负责校内专业带头人每年到合作企业锻炼,参加生产实践,提高实践技能,学习新工艺、新技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研究开发课程体系。
兼职专业带头人在国内进行职业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规划专业发展,从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的专业组织、教学及课程设计能力,并获得工程师资格,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并在核心期刊,带领整个教学团队进行专业改革与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兼职专业带头人有较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能够与校内专业带头人一起组织领导教学团队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三、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
校内选拔具备讲师(或具有硕士学位)(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作为骨干教师,熟悉该专业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动态,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动手实践、技术研发、教学改革与创新等能力,能够培养青年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加自治区级科研项目或自治区级(以上)精品课建设,主持1到2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从校外兼职教师中选拔具备工程师、技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为兼职骨干教师,能从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指导并培养校内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参加专业建设、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
具体培养措施如下:校内骨干教师①到国外专业对口、教育水平较先进的高职院校进行培训,学习高职办学模式和先进的职教经验;②到国内职业教育领先院校学习高职办学模式和先进的职教经验,以及高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到国内专业对口院校进修,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提高科研能力;③由校企合作工作站具体负责,定期到内蒙古黄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富凯龙水利水电集团等合作施工企业顶岗实践;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或项目开发。校外兼职骨干教师参加校内举办的职业教育培训或讲座、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等。
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使骨干教师能够协助专业带头人完成专业建设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等任务;承担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工作;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相关的论文,带动青年教师,为本专业建设发挥骨干作用。
四、兼职教师的聘用
兼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技术革新及设备操作能力,能进行教学及实习实训指导工作。从水利水电建筑企业择优挑选,建成由50名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动态兼职教师资源库,保证兼职教师的整体质量。建设期内从兼职教师资源库中聘用相对稳定的30名实践经验丰富、精通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和生产流程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落实学院《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定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进行考核,以确定是否继续聘用。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兼职教师,根据学院有关兼职教师的基本任职标准和奖励办法,给予奖励,提高其待遇。在兼职教师上岗前,由专任教师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及教育理论等科目培训,使其具备高校教师应有的职业素质;加强高职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实践能力强的优势,使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教研教改活动,承担实习、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负责对专任教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计划将指导学生实施完整工程建设项目、顶岗实习指导任务、讲授专业核心课程《水工建筑结构》、《典型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的任务均由兼职教师承担,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超过50%。
五、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对已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加大下企业锻炼的力度,继续进行保鲜培养。针对尚未具备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参与项目建设等途径,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具体培养措施如下:①到国内职业教育领先的高职院校培训1次以上,及时了解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②由校企合作工作站具体负责,到校企合作施工企业进行2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使其具备在企业从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的实践技能;③参加全国各项专业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④参加专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⑤参加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
六、教学团队建设
一、顶层设计的原则
(一)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整体设计原则。学校应以学生为中心,整合校内和校外所有资源,对顶岗实习管理全过程进行分析,提出管理目标、管理要求、管理依据、管理手段、管理结果考核等顶岗实习管理的一整套设计方案。在整体设计过程中要遵循育人为本、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用人单位合作管理等基本要求。
2.精细设计原则。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具有实习人数多、实习时间长、实习单位分布广、实习环境复杂等特点,管理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要将上述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追求实习管理最佳和最优设计,追求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设计,通过精细设计实现细致的流程、细致的指导、细致的管理,从而整体提升实习管理成效。
3.分级设计原则。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二级管理,对于顶岗实习而言要按照二级管理要求,分清学校层面和教学单位职责分工,构建起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实习管理体系,权责明确,保障教学单位在学校管理总要求下对实习的内部管理可自主设计;同时,对所涉及的职能部门及其职责进行梳理,形成管理合力,加强宏观指导和监控,保证培养方向和质量。
(二)顶层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凸显学生安全及权益保护。顶岗实习是一项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要坚持实习安全第一,切实维护顶岗实习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实习规定,在顶层设计中要从遴选实习单位、签订协议、劳动保护、实习报酬、购置保险、制定安全预案等多方面各环节保障学生安全和权益。
2.突出合作管理。顶岗实习重在过程管理,由于实习中“学生”和“员工”双重属性,管理上双主体,学生主要工作及生活场所又都在实习单位,非常有必要与实习单位合作成立管理机构,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共同组织和管理,共同开展岗前培训、安全教育和业务指导,实现学校和实习单位双赢。
3.突出人才培养。设计中要保障学生经过顶岗实习,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实习管理顶层设计
针对顶岗实习管理现状,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对顶岗实习管理要求,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从管理制度、过程管理、合作管理、目标考核等方面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使顶岗实习成为学校质量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亮点。
(一)管理制度设计
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是搞好实习管理的根本保障。为了保证实习安全、良好秩序和实习效果,学校应该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制定和完善一些实习标准和管理规章制度。如《顶岗实纲》《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实习基地遴选办法》《实习学生安全管理规定》《实习学生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习指导教师津贴计算及发放办法》《实习经费预算及使用管理规定》等。
通过制度设计,搭建管理整体框架,建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参与管理各方和被管理者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沟通和协作,使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保障实习育人质量。对学校内部来说,就是建立教学学院、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等多部门各司其职、规范操作、分工协作的多部门联动机制;对外来说,就是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家长三方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联动机制,实现共同管理。
(二)过程管理设计
搞好过程管理设计是实现实习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对顶岗实习管理全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实习监控的主要观测点,明确实习主要环节,完成过程管理中主要观测点和主要环节的基本表样设计、管理要素设计和管理流程设计,明确实习管理先后顺序和各管理岗位职责。
1.基本表样设计中包括《实习单位基本情况表》《实习学生基本信息采集表》《兼职实习指导教师聘任表》《学生自主实习申请表》《实习学生周记》《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日志》《实习调查问卷》《顶岗实习鉴定表》、《优秀实习学生推荐表》《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推荐表》《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顶岗实习档案资料清单》等等。
2.管理要素设计包括管理组织机构要素、实习单位考察要素、实习计划要素、实习协议要素、实习指导要素、学生评价要素、实习档案等要素设计,对各个管理要素设计就是对各要素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促进管理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如实习单位考察要素中要明确考察内容有考察单位基本情况、学生实习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及安全防护等;实习计划要素包括实习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目的)、各实习环节(或类型)、实习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分配、实习岗位、实习经费预算、考核要求及方式方法等。顶岗实习档案资料中包括顶岗实习协议、顶岗实习计划、学生顶岗实习报告、学生顶岗实习成绩、顶岗实习周志、顶岗实习巡回检查及活动记录、实习鉴定表、实习经历证书、教师指导日志及指导总结、实习工作通知、表彰文件等。
3.实习过程管理流程设计是实习管理程序化的标志,是确定实习管理优先顺序,保证实习管理顺畅,实现实习管理目标的保证。参考的实习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三)合作管理设计
与实习单位开展合作管理是搞好实习管理的关键。为了加强实习管理,保证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应主动和实习单位友好协商,本着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原则,将合作管理等实习具体事项写入《顶岗实习协议》中,方便实习工作有效开展。
合作管理设计内容应包括共同成立合作管理机构、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共同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培训和指导学生、共享学生实习信息、共同评价学生实习成绩、共同出具实习经历证书、共同推荐优秀实习生等八个方面内容。合作管理设计科学、合理、全面与否,对后续实习组织实施过程中双方沟通、实习管理效果、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四)目标考核设计
对实习进行考核是实现实习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工作普遍实行校、院两级分工负责制,学校将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工作纳入教学考核范围是十分必要的。考核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参考目标考核设计见表一。
表一 顶岗实习目标考核设计
顶岗实习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上述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中不断总结反馈,不断地改进和优化。
一、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具有措施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不可否认的是,大学专业教育中仍然有部分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形势,主动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课本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为主,结合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和企业求职需求,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其次,真正将学生摆在教育教学的核心位置,无论是理论知识教育还是实践操作训练,都要求从学生角度出发,致力于培养全能型人才。
2、实训与培训相结合,营造良好实践环境
如今,各个高校都在校内建立了自己的培训基地,帮助学生掌握专业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建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学生在学习完基础的电子商务知识后,可以在电子商务实验室内进行实践操作。当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还可以考取相应资质的电子商务师、报检员资格证书等。实训基地为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利用实践操作的方式检验理论知识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表现,还可以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使学生能够发挥个人特长,从而增加了学习毕业后的就业机会。
二、现阶段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实现互惠共赢
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企业为高校实习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就业实习机会,但是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同学、校友、社会等关系进行的无偿运作,虽然实习生给企业创造了一定的价值,但是企业的利益仍然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学校给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但是并不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费用,而考虑到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因此企业给学生安排的实习工作往往也不符合学生的所学专业。事实上,企业给高校实习生提供的大多数是一些基层行政岗位,主要负责一些文件整理方面的工作,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锻炼。
2、校企合作形式表面化,缺乏合作深度
校企合作多以签订实质内容不强的合作协议为主,其内容多以接收学生实习为主。企业认为只要签了协议,就是对学校的支持,合作只是一种形式;忽视了校企合作发展、共同解决产品生产研发与人才培养结合问题,导致校企合作形式化,合作深度不够。
目前校企合作中往往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双方对合作理念并不能深入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有:对校企合作的企业税收减免、损耗补贴等支持性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大多数企业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认为开展校企合作育人会增加成本;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学生实习和就业,没有真正从企业角度考虑。
3、院校合作能力不够强,缺乏合作吸引力
目前高等院校的合作能力还不够强,一方面是高等院校成立时间短,还没有形成技术和人才优势;另一方面是部分院校教师的企业管理能力、产品研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弱,既不能帮助企业设计生产经营方案,也不能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更不能解决产品研发等实际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对高等院校缺乏信心和信任,造成合作的不对等性,缺乏吸引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具体措施
1、明确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做好校企合作顶层设计
学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开展校企合作的定位与顶层设计工作。学院始终坚持“没有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就培养不出高质量的学生”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文化引领、和谐发展、内涵提升、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模式,探索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院积极争取政府发挥统筹作用,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牵头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吸收生产单位、科研部门、各高校参加建设集实训教学、生产、研发、鉴定、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共享型综合性职教基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益共分、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
2、成立校企合作机构,从组织上保障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有效开展
主要有四个层面的机构:一是政府层面的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学院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吸收区域内的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出台鼓励校企合作的税收减免、实习耗损补贴、企业师傅报酬补贴等优惠政策。二是学院层面的校企合作领导机构,吸纳大中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学院高层管理人员组建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校企合作总体策划、制度设计、组织架构、运行指导等工作。三是学院独立设置的校企合作处。校企合作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校企合作章程等制度文件的制订、校企合作单位的挖掘、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合作企业运行管理。四是二级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及与企业合作的联合办学机构,具体负责校企合作及联合办学业务管理。四层组织机构有效地保障了校企合作工作有序开展。
3、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规范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