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范文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

第1篇: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途径研究

一、汉语言文学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这一概念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它和其他语言的概念一样,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也正是因为如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很清晰的职业定位,它的应用性也比较弱。社会化分工建设的逐渐精细化使这一情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汉语言文学被细化成了多个类别,这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汉语言文学属于人文科学,因此,它能够体现人文精神。同时,汉语言文学也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它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除了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作出众多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将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趋势问题的理解,并且这还有助于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创造。社会地位发展与进步给技工院校带来了更大的教学压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成为了各大技工院校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如此,它必需尽快提高专业的应用性。目前,社会学生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就业竞争,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尽快实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提高文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这一词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仅包括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地位创新,还包括教学思维的创新,并且教学思维地位创新比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要。要想实现创新,就必须突破固有限制。由于大多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都具有十分活跃的思维,因此,该专业的学生有着很广的就业面,这本身是汉语言文学地位优点所在,但这一优点也造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够认真,学习效果不佳。有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会从事这一专业的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为此,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教学局限在课本最终版,教师要对当前社会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很多专业都是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演变而来的,例如新闻、文秘专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确保学生拥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要打破专业限制,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独有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教师可以口向学生教授文秘、新闻等由汉语言专业演变而来的专业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加强学生的从业能力。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要培养创新思维

一般来说,行动是由思想所决定的,因此,要想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改变学生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专业特性,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要求较高,这一专业的学生必须拥有一定的东方文化底蕴与中国文化底蕴。所谓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但在于对于文字等与汉语言等直接相关的文化的了解。更在于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解读。相信有了良好的政治观、历史观和地理观的铺垫,汉语言的学习者们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汉语言最最原始和基础的力量。由于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具有较强的文化特征,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汉语产生感情,并且学生会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进行创新的动力,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思路的创新。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在实践中继承发展,在探索中开创未来,从而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要加强实用性

文秘、编辑等职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但通过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都在企业、新闻出版等单位就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房地产、律师等行业就业,这说明有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具有很强的职业适应性。但尽管如此,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了减少冲击,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迫在眉睫。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所包含的课程多达十几门,过多的课程设置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尽快精简课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同时,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的时候,要尽可能多的增加具有实用性的内容。

三、结语

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几个途径来实现。本文通过对于汉语言学科特点的描述,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汉语言文学的思维和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性入手。将汉语言文学真正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体会文化的魅力所在。笔者认为这也将是未来汉语言教学的发展方向,提高文化的创新能力,真正将我们传统的艺术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安慧玉.浅谈提高《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156-157.

[2]曾庆敏,杜曼,李争鸣.浅谈提高“英美文学选读课”教学效果的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7,10:116-117.

[3]苏永红,羊健.浅谈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0,01:114-115.

第2篇: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特殊性 特点 必要性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71-02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在教学内容及教育体制上相对比较固定的专业,面对教育体制的转型与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当挖掘出更加可行的办法来适应这个社会教育变革的现状,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更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够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汉语言文学有着非常悠久和长远的教学历史和良好的教学传统文化,是一门专门培养专业性汉语言人才的学科。随着科学的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前进,由于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特有的性质,致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逐渐降低,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就I率逐年递减,就业压力巨大。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已成为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1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殊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社会的各行各业为了使自己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作为技术类专业的人才相对企业来讲是非常抢手的,比如建筑业、机械业、化工业、医学界等,此类专业的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深得各大企业的欢心。而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素,对于各大企业来说,不是很乐观。汉语言文学专业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他理工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一切都是按数据来证明,而汉语言文学学科没有专业知识很强的定义,在社会上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出自身价值,只是作为一种隐性价值而存在。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只能称为没有固定职业的特殊专业。但是,汉语言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存在于各类学科之中,并不是没有价值的体现,这就要看从怎样的角度去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涵。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相对的隐性价值的特点,不能把此专业和其他理工类专业做比较。理工类是直接能对企业产生经济影响,把自身的价值快速地显现出来,而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的过程是漫长的,不能直接把自身价值体现出来。所以,对于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应该用理性的思维去考虑,因此,不能把其专业与理工类专业相提并论。

2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在人文社科方面,汉语言文学是一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学科,汉语言文学通过人文精神作为最直观的传输媒介,在整个过程当中起着增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决定性作用,具有极大的中外优秀文化经验和遗产,主要包括人类生存的含义和人类价值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对祖国、对民族、对团体、对个人及其余人员的认知上。汉语言文学专业跟别的专业不同,没有一个确定的职业方向及定位,汉语言文学主要是主张关注学习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虽然说汉语言文学创造的价值是没有办法直接去比较和评价的,这就造成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人员从业时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专业学习人员想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充分地提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当中,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过程。

3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重要性

起先,想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和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的能力,在企业和各个行业的人事选拔当中,汉语言文学所表现出来的较好的语言叙述能力能够更好地在人事的选拔当中展现,主要表现在人的基本素质当中。只有顺应了社会的这一需求,学习中培养和提升人的全面性和高素质能力,才能更快地适应这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然后,素质教育的一步一步充实也就要求我们要连续地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教育出高质量的专业人员,全方位地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性实力,提升汉语言文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适用性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所以,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员,这就要求从教育理论方面和现实行动实践相融合,才能更好地把专业人员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步入社会从业大潮创造基础。汉语言文学的工作方向主要是老师、文案秘书、采编人员等工作,但事实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一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共学科单位工作,也有一些从事经济金融、建筑地产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上也公布了一些汉语言文学就业相关的职业,这就充分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所以,想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员的应用性知识,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4 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

4.1 汉语言文学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性文学能力的学科

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汉语言文学学科已经得到了相对辉煌的成就,给社会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文化领域内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对全世界来讲都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并不能成为社会的职业类型,因为它不能直接给社会带来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使此专业的人才在求职路上受阻。为了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能够达到学有所用,把自己的价值给体现出来,如今,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课程,如文秘学、国际汉语、新闻传播学等,这样的举措给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未来求职的顺利奠定了基础。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所有专业就业率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较低的,这也说明了此专业的就业形势的紧张,高校对于教学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4.2 专业内容缺乏实践性知识

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掌握是此学科的宗旨。然而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使得此专业的学生在社会的实际运用中无从下手,这也造就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中就业率低的事实。

4.3 从就业的方面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据有关数据统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率远远低于同是从事文学类学科的专业,如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等。面对如此的就业劣势局面,高校汉Z言文学专业的有关人员不得不从就业的角度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来考虑,把教学的内容同就业相结合,开展一些相关职业教育培训活动,让学生走入到社会中去,从实践活动得到锻炼,提高自己将来的就业机会。

4.4 从学生深造的方面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现在如今,就业难,难就业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为何会出现如此的局面呢?我们不得不考虑下自身的原因。当今,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加大的同时,更注重的是人才的质量,即是否有全面稳固的专业知识。因此,面对当下的社会形势,为满足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的各方面需求,不但要掌握好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把继续深造作为自己将来就业的有力保障。只有学习和掌握更多更深更全面的专业性知识,不断地提高整体素质,能在就业紧张的浪潮中先露头角,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发挥出来,给自己乃至社会带来财富。

5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具备专业性知识的人才需求量是越来越多。就业竞争也是愈演愈烈。随着就业压力浪潮的袭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们受到这个专业特殊性的影响颇大,所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塑造当中,就必须科学地了解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把科学先进的教育资源与合理可行的有效措施相结合,达到更加优越的应用性效果,更好地为己所用。

参考文献

[1] 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6-78.

[2] 钱慧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40-142.

第3篇: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存在问题 对策

1.汉语言的概念与特征

我国的汉语文学教育起始于时期,之前的汉语教育主要围绕的是政府的服务,之前汉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为各朝各代培养政府所需要的人才。汉语言文学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新闻、教育、编辑、行政文职和秘书等,上述行业均要求毕业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强,口语表述清晰。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审美意识,让学生拥有专业的写作能力。

学校里的汉语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创新审美并不重视,在口语的表达与提高上花了过多精力,学生的整体素质尚未得到提高,这制约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较之专业性较强的医学、建筑、机械学,汉语言文学的涵盖面非常广,职位的定义并没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征在于传承各种人文精神,探讨人类的发展与生存,培养社会责任感。职业教育中,汉语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对人文精神层面的影响,汉语在社会发展中,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未来汉语教育在保持自身的教育核心基础上,适当进行社会变革。

2.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观念不明

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教学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将所要讲述的内容贯彻实施。汉语言教学在面对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冲击中有些措手不及,尚未明确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于人才的培养并没有深入认识与了解。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率并不高,要想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必须进行实践探索,想清楚了该专业到底是要培养怎样的人。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推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对于教学中的新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将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作为突破口,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2.2授课与考核单一化

当前汉语教学课程多数是以学生听讲,老师讲课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多,老师并不关心学生是否掌握了自己所讲的知识,只是一味完成教学内容。在高校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在前面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底下的学生趴倒了一片。这种教学形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中的交流几乎局限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等方面。学生遇到了不懂的问题也不问老师,只有通过每学期的考试才能调整老师的教学进度,这造成了教学效率不高、质量不高。

当前汉语考试是以书面试卷的形式,考的还是专业知识的掌握,关于实践的内容涉及很少。在文学教育中,老师并未对学生的创新情况考核,对于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情况没有进行情景模拟。单纯的书面考试并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表达与思维想象力。

2.3学生的就业能力不高

在当前的社会教学中,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被戏称为万金油,虽然学到的东西很多地方都能够用得到,但是并不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问题首先是要突出文学专业的特长,强化学生的文字组织与口语表达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忽视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力,对于学生的审美、人文素养、口语培养方面都相当欠缺,这些都造成了汉语言文学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动手能力较差,对于岗位要求较难适应。

3.加强汉语言教学的相关对策

3.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

各大高校应当从战略高度和全局方面重视汉语言教学,逐渐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提高学生文化涵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对于课堂教学方案的管理并没有太重视,在课堂中忽视了师生沟通,尚未充分把握学生的行为活动与思想培养。教师应当充分尊重教学激励机制,在课堂中可以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进行,以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为为基点,重视学生发展前景。在汉语言教学中可以就学生的未来就业前景,多以案例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知识。

在进行教学规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所在。思考教学中如何多讲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师生教学互动,融洽课堂氛围,使新课标的要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现。

3.2开展就业为主导的教学方向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专业技能,将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人才作为市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社会人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表达能力。在教学改革中进行考核,加入更多提醒,减少学生的死记硬背。汉语言文学应当多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能陶冶学生情操的节目,比如百家讲坛,子午书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沙龙,举办读书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需要,成为社会化的新型人才。汉语教学需要将社会的需要作为教学新导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3以多媒体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计算机多媒体在当前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积极性。教师应当认识到多媒体的重要性,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师生课堂互动。老师可以根据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点,以多媒体的视频、图文、影音方面的优势,制作出多媒体的课件,配合板书授课。教师也可开设多媒体的互动课,让学生课外自行制作相关的课件,加深学生对汉语言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多媒体应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历史悠久,在校毕业生数量非常大。在社会发展中,汉语言教学在不断变革。作为汉语言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正视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事物的本源,并以合理的措施推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宏韬.浅议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2):283.

第4篇: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国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原有教育体质培养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已经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需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科,汉语言文化专业基本被各级各类高校所开设,每年该专业的毕业学生规模不断增大,就业情况日益紧张,如何在众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脱颖而出,培养适合适合发展需求的汉语言文学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热点。

2.当前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2.1专业定位不准确

随着我国社会深化发展,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的需求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日趋多元化,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高师院校的培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与时俱进性,然而实际情况确实,目前我国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的汉语言文学人才类型过于单一,很难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

2.2程设置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以及文学等,主要以语言和文学知识为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其他知识的涉猎,由于专业课程主要围绕语言和文学,培养的毕业人才要么继续升入更高层次去研究语言文学,要么进入校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造成千军万马的毕业生拥挤到学校,供过于求产生激烈的就业竞争。

2.3专业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累积,社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学硬件与软件设施不断提高,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是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高师院校为教师提供了多媒体教具,但是多数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对于新型教学方式具有抵触情绪,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个人满堂课讲授,学生一味单纯的接受,师生之间没有交流,课程单调乏味,教学效果极其有限。

3.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3.1结合专业特点,寻找新的人才培养方向

随着我国提出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提升全民族文化素养,汉语言文学以其独特的价值地位被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高师院校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除了肩负起传递文化知识的重任外,还肩负起了提升全民族人文素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汉语言文学作为国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培养人才的目标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师这一职业,应立足于社会建设的整个过程,针对不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更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3.2市场需求与专业属相结合的人才导向

高校课程发展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高校人才规格应该由社会发展需求所决定,社会需求什么样的汉语言文学人才,高校就要培养相应的人才,同时还要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特点,不断的调成专业课程内容,删除陈旧不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课程,增设更具特色的课程内容,这样才能真正的将社会需求和专业属性有机结合,培养学以致用的语言文学人才,即培养了负荷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才,又增加了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推动专业建设不断发展。

3.3人才培养要具有前瞻性

我国社会持续深化发展,不同领域不同部分之间的交叉融合愈发频繁,并且这种交叉融合呈现出扩大化和深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要求人才要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更加全面知识的复合。传统单一性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高师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社会发展,认清社会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类型,这就要求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要具有前瞻性,人才的培养要坐在社会发展的前面,这样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

4.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4.1科学的设置专业课程

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还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例如:对于希望能够进入中小学进行语文教学工作的学生,除了安排专业课程以外,可以相应的安排中小学语文教学教法和相应中小学语文知识学习;对于希望能够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程以外安排相关的课程辅导;而对于有意向从事编辑、文秘工作的同学,可以安排公司职场必须的课程,满足其今后顺利走向职场的需求,科学的设置专业课程,合理规划学生的未来,形成具有高师院校特色的汉语言文学课程。

4.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新型人才不仅要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师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独特的体制与资源优势,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组织专业见习、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例如:高师院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老师的汉语言文学科研当中,鼓励学生刊发各种文学作品,定期举办学术活动;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定期到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了解语文教学工作、文秘编辑工作以及和汉语言文学先关的事物,在实践观察当中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练习。

第5篇: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范文

汉语言文学不仅能反映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语言传统,而且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气质风貌,传播民族文化的载体,在民族文化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文学是人类的财富,是人类生存的价值所在,更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汉语言作为一门学科,我们应该传承与发扬。汉语言作为一门特有的专业,对于这门专业而言,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标,主要的专业生从事人事相关工作。而当下,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用性已成为教育的合格标准,但是,汉语教育的实用性并不能得到直接的体现,它对社会的效应是完善人文观念以及指明文化的发展方向,而并不能以实际的经济效益来反映。在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潮流下,我们应该坚持传统和社会需求协调的方针,促进我国汉语教育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汉语教育能够做到与时代同步。

2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应用与发展

2.1找到能结合教学与实践的新的教学模式

社会型的人才才是我们办教育的目标,而语文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语言的学习,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虽然有着区别,但两者均是汉语教育,在总体上是统一的,当然在以下方面也是一致的,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以及一些教学理念和方法等,这些方面能够完善学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另外对汉语言和语文教学的实践有很好的契合点,我们应该抓住这些共同的地方,寻找理论与实践能够很好结合的综合性的教学的模式,此外,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的共同目标上是具有一致性的,这主要可以从学生的对作品的分析与运用上面看出,这两个方面体现在对培养学生的写作以及对于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赏析和学习上。介于此点,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注重实践课程,多开设此类课程,形式可以做到多样化,多样化的课程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兴趣,锻炼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另外,充分结合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文化教学,使他们能够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探索两者共同发展的新模式,使学生拥有实践能力,另外,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特有的专业,应该推动其专业的发展,推动专业应用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教师、文秘以及各种和编辑相关的工作。而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面有所拓展,也涉及到一些现在的新兴领域,例如:律师和房地产,金融方面,就这层面而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相对来说还是很广泛的,社会对于此专业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应当具有相当的专业的应用性,需要学生在各个方面能够拥有很好的阅读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的刷选能力,调研能力,高校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开设科学的培养课程,将课程与实践结合,培养具有专业强项的人才方能满足社会就业人数的需要。

2.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已然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现今,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远程教育能萌生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得到实现,而这种做法将对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的协调融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计算机上实现资源的丰富化,在互联网上收集更多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加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到较多的专业知识,所以,汉语言文学主要是在高校中存在,而在相对较低的教学中,关于汉语言教学的内容较少,在计算机融入教学的浪潮下,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以已经实现多媒体覆盖,对于汉语言教学,由高中到大学会有突然的一个接触,会有突然的拔高。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汉语言文学能更好的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展现,技术为这种想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多媒体技术将成为汉语言学习和语文学习融合的纽带,汉语言知识将会在语文教学中拥有更多的体现,能够使得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更多地接触汉语言文学,了解汉语言文学,不至于到大学后零基础接触汉语言文学。另外,也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服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还要有相当不错的文学底蕴和对汉语的情感,对于这方面,对于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拥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结合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与时俱进的方式,和学生充分交流,同时在网络上搜集能够作为教材辅导的材料,摆脱以前为教材为绝对中心的做法。

2.3注重汉语言教学与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

第6篇: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创新

1.引言

汉语言文学其培养的就是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的理论,以及其寄出的只是和技能。从客观上来讲,汉语言文学毕业的专业生,可以考虑新闻文艺出版的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的评论等工作,当然文化以及宣传方面,也有着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人才。

2.师范类就业教育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一直就有着局限性,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讲,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现阶段高校语言文学的教学多事重视语言还有文学的理论,对学生的文化底蕴还有素养重视,而且不得不承认,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也非常的大,不光是资金的投入,更是人力的投入。但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方面却被搞笑所忽略。很大一部分的高校甚至是一些重点大学,都会在教学时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古代的文学或者是现代的文学等课程,只用小部分的时间对学生的语文课程和教学实践进行培训。

2.1课程的优化。想要优化课程,就应该对课程做出创新设置,母语教学教师,是对新生后代的影响最为强烈也最早的一批人,其影响的时间那也是最久远的,我国的人才能否跟得上社会的脚步,和教师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教育的理念非常重要;学生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必须得到提高。作为我国创新教育培养的新一批预备队员,将这种精神一代代的传下去非常的有必要,这更可以使得我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摒弃传统的一听到底,就是优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前提,改变满堂灌等授课方式,就是优化课程的奠基石,老一套的课程体系国语死板,同学在上课期间多数都是左耳听右耳冒,越听越困越听越伐;虽然这种任课方式将教授的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听课之后,教师脑袋里并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对于如何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元素也很少去思考。所以说,优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就应该将学生带入课堂中,使得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熏以及侵,并在之后的刺和提中,做到教学的相长。对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改革,可以从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以及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下手。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这一点,可以说是该专业最有特色的一点,学生在这里在学习本专业内的知识外,还能感受到非常强的人文关怀。这对学生将来任课成教师有很大的帮助。增强课程的人文性,也是为了呼应新的课程改革,做到教学联系实际。在现代的社会当中,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教学,对于人文教育都非常的提倡,不光可以对学生实施人文的关怀,还可以给学生减压。所以说在高校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中,加入人文性的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一点,详细的来讲,买就是将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上,将传统的学生只需带耳朵上课的方式进行改变。最直观的例子,教师可以将要讲授的内容告知同学,让学生预习,并在上课之前进行提问,看谁的问题最有建设性。

2.2实践能力的提高。一名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实践,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讲,对理论课堂知识的吸取只是最简单的一步,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并检测自己的能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其必须知道应该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不懂得时间,就是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归其根本来讲,就是学得再好不懂得如何教,终究无法成为合格的老师。提高学生的时间呢管理就在于对老套的实习的改变,以前的实习都会在学业的最后一年,给学生一个实习的机会,将学生分配出去并实习一段时间,这种实践的方法对少部分接受能力快的人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剩余的大部分人,对于这种实践的方法却并不适应,即使用心的学也没法达到有效的实习经验的积累,甚至还有刚刚适应这种实践的学生却发现实习的阶段已经结束了;所以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对学生的思想上一种根本的改变。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阶段。

3.文秘方向就业教育的创新

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对比师范专业的学生确实要好很多,可以说不管是记者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文职等都非常适合文秘专业的学生;但这并不代表着该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会很高,近些年文秘专业的学生在表面上确实是呈现一种供不应求的样子,但事实上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之恋个非常地。所以说对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影响就业的原因所在;进一步的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而这也是提高文秘方向工作的根本所在。而文秘方向的工作,几乎都有着共通之处,就是写作,而写作不单单需要清晰的思路,还需要扎实的书写能力,虽然现社会由计算机代替了手写文件,但不能否认,扎实的书法以及书写时清晰的思路还有书写的速度,在一定过得场合下,可以给与应聘工作的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4.结束语

培养专业技能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跟上市场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的人才才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就是产学结合,而高效的就业教育和教育一样的重要,汉语言文学并不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这就使得加强就业指导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为了适应当今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教育就不可避免。

参考文献:

[1]陈昙.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学周刊,2015(32).

第7篇: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文学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汉语言文学课程结构体系存在一定的漏洞。在新时期建立经济实用的课程结构体系是汉语言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现在我国的汉语言课程结构体系存在一定的漏洞,尤其是汉语言课程内部要素的结合问题,需要我们相关工作者加强重视,进一步合理优化,将该问题有可能引起的学校课程教育整体效益作用难以发挥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样才能很好地保证汉语言教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有效提升。面对这种情况,汉语言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科学课程结构观念,同时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汉语言课程结构体系,对课程内部的结构有一个较为宏观的把握,确保课程优化设计与课程整体效益的发挥能够有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

2.相对而言,教师教学技能依旧处于较低水平。在整个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教师教育技能的高低和教学效率的高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技能较为欠缺,并且教育思想较为落后,教育教学模式受传统影响较为严重,不少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旧运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基本上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整个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比较少甚至是没有,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激发。除此之外,一些教师的教学策略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单一的,这很难对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有充分全面的调动,在提升汉语言教学效率方面现代媒体的运用非常少且效率低下。

3.汉语言文学教师对课程教育理念的认识较为模糊。汉语言文学教师良好教育实绩的取得是以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理念有深刻理解、领会为前提的。现在许多教师在按照汉语言方法提升汉语言教学水平方面还有明显的缺陷,他们不能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有效地提升,教育方法的运用上同样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和许多教师对汉语言教育理念认识非常模糊,对汉语言教育的核心和大方向缺乏准确的把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就目前发展现状来讲,国家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新课程改革,一些教师也在通过自己的尝试探寻一些非常具有特色的教法,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最终的可行性到底如何,需要我们相关教育工作者通过教育实践进行检验。换句话说,教师的教学改革必须要在清晰的汉语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的提升才能被顺利提上日程。

二、现在我国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应采取的改善对策

1.汉语言结构体系要在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地被完善。就目前汉语言结构体系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非常有必要按照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趋势和大方向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确保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学生道德体系和理论基础,并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的发挥,有效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将培养的重点放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为越来越多的汉语言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和可以拿来计量的经济效益之间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工作者要对课程结构内在各要素的结合方式进行全方位的优化,确保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提升。因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是教育工作者宏观掌控课程内部结构,为汉语言文学课程优化、课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的重要要素。在构建课程结构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得到切实的保障。另外,要建立以学生汉语言素质发展为核心的课程设置,构建课程结构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尽全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进行全面激发,增加其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通过完善汉语言文学课程结构体系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知识结构,从而提升汉语言文学课程整体功效,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发展学生的个性。

2.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第一,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积极的转变,确保其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汉语言文学教师要不断地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对学生汉语言文学理论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学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并且所有的教学教育活动都要以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质和应用语言的能力进行具体设计,同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将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全面的调动。另外,要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探索。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时一定要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前提,确保学生能够以最饱满的学习质态参与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将之前填鸭式教学模式彻底摒弃,教师也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促使自己成为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伙伴。教学策略要进行恰当合理的选择,整个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一定要以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具体实际为前提,同样要对各种相关的因素进行全面充分的考虑,善于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全面的提升。

加强教师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理念的领会。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本认识和观点,在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教育理念时一定要参照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依据课程的标准。扣住汉语言文学教育核心,提升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建设富有活力的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过程中要践行教育理念,并加强自身的学习,从宏观上把握汉语言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教师还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本质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认识到言语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核心,自身具备工具性、人文性和符号性,尤其是其工具性在课程改革的新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教师在开展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文工具,提升学生应用汉语言文学的能力,确保其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我们的相关工作者要加大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的探索力度,及时地发现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能自己的力量寻找到最恰当的对策,确保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为我国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和发扬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宏韬.浅议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

[2]牛铁力.浅谈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12):34-35.

第8篇: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教育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14

1 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确立培养规格

黑龙江财经学院是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形成了文理渗透、经管为主,商科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就要求我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不能同于一表二表综合性学校的同类学科,同时又要符合财经学院的办学特点。因此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我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结合我院财经学科为主的办学特点,在人才的培养上,摒弃了传统的“专才型”,转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以夯实基础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我专业力图做到一方面强化人文基础课程,强调文学修养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应用型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计算机使用和处理的能力、外语交流和使用的能力,并具备基本的高级文秘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2 专业定序――课程体系合理设置

2013年,我专业对人才培养办案进行新的改革。对课程设置的调整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为原则,努力形成“注重通识教育,强化学科基础;形成方向优势,发展兴趣特长;培养职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构建“宽基础、多方向、重发展、适应多种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课程结构追求科学有序

在课程设置上,要使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是科学的、循序渐进的。专业课程结构其设置顺序安排先专业基础、核心课后专业选修、方向课,先基础后理论,先现、当代后古代,先国内后国外。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涵盖了语言、文学、写作、文艺理论四大门类的主要课程。在专业方向课上,我专业开设高级文秘和对外汉语两个方向,每个方向5门课程,根据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开设方向课,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

2.2 课程设置追求特色和实用

为适应目前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状,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指向是对应用能力的培养。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专业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开设、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重组与优化,调整教学中心,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能力为中心,培养有人文底蕴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设计突出了文学、语言、写作课程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技能型课程的设置。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文科人才,我们就设置相应的课程。在保留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培养风格的基础上,依托我校的财经发展特色,通过儒商文化、申论、文学作品赏析等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拓展专业口径;通过专业方向课开设,进行就业方向的挖掘,以更清晰、具体、针对性的描述出专业培养方向,逐步形成一种高级文秘的专业方向。

3 专业实践――强化应用技能

3.1 继续坚持写作能力的培养

具备较强的写作功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安身立命之本,因此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主要特色。我专业开设了写作系列课,坚持写作能力培养贯穿四年,通过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的开设,在进行理论课的同时,加大授课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通过几年的积累,我专业整理了学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前后编撰成书《新绿》、《青苹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并做到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2 强化第二课堂及实训、实习环节

为增加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开设第二课堂并强化实训、实习的环节。我们设置了演讲与朗诵比赛、征文比赛、书法大赛、打字大赛、企业新闻会模拟等多个第二课堂。在理论课的配合下,我专业设有读书报告写作实训、文学写作实训、企业文化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专业实习等。这些能很好地和专业相联系,锻炼学生的参与、设计、动手等多种能力,同时也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重视职业应用技能训练

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上应与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职业定位及职业规划、创业基础、创业实战及培训、就业指导、专业实习等课程及实践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取得如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编辑记者资格证、人力资源师资格证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使更多的学生可以获取更为宽阔的就业途径,为学生顺利就业“添砖加瓦”。

我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不断摸索,力争要突破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培养单纯的学术型人才的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途径等多个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和优化组合,加强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图使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向应用型人才实现成功转换。

参考文献:

[1]刘祥文.财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6).

[2]阮畅.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提高综合能力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靳瑾.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

第9篇: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应用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好,科技研发、教育事业等随着信息化的进步,更多的国际友人开始被我们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尤其是对中国语言的吸引。在这种环境下,中文成为了现代国际交流的方式之一,随之开始在国内也开始被发展起来。中文开始被教育部列入到教学课程中来。我国教育部将中文系设立为多个专业,但是我国的大多数学校只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只按照两种科型来培养学术型人才,第一种为科研型;第二种为教学科研型。因此,在进行课程的拟定时,也是根据教学模式进行制定。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人们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随之产生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因此,站在教学的角度来看,决定该学科是否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是否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第二个是是否具备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两个因素是评定该学科的应用性的主要标准。

一、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一)精神与文化文明的象征

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是和我国社会特定的改革紧密关联在一起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导致汉语言文学也随之出现了改变。汉语言文学将单独个体的命运逐渐融合到集体的命运中,它在人们的身体中起着唤醒人体全部的生长力量的作用。正是因为这种力量,才促使着人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汉语言文学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发展的重要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将我国的历史文化表达出来的表现方式。它积累我国整个民族发展的各种信息,其中包括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体系、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构造、我国各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等等。汉语言文学不仅是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文明的象征。它记录着我国从各个时期的喜怒哀乐。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是我国各个民族精神和文化文明的象征,它不仅完美展示了我国人民和自然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也表现出了我国人民对命运的接纳和满足,以及表达了我国人民的安土重迁和辛勤朴素之情。

(二)与思维密切联系

马克思曾经说过:“语言不仅是思维本身的要素,也是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汉语言文学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的表现方式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抽象思维;第二方面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概念表达方式;第二种是判断表达方式;第三种是推理表达方式。形象思维要有两种种表达方式,第一种为想象表达方式;第二种为联想表达方式。因此,在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授课的过程中,有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采用形象思维,例如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叙述文的阅读、写作等。而在进行说明文的阅读、议论文的阅读、写作时,一般采用的是抽象思维。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

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与现实需求的意义来看,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时非常有必要的。

1.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在现在的教学管理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能力进行提升。由于在现在的社会发展环境的带动下,各个企业需要一些具备综合素能的专业人才,那么要符合现在企业的要求,就需要具备两种能力,第一种为具有超强的语言分析能力;第二种是具备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是迎合现在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的关键。

2.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学,那么要想迎合现在的素质教学的要求,首先就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根据现在我们国家推行的素质教学来说,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而实现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主要目的就是将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的观念逐渐演变成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而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因此,通过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不仅可以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各界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3.根据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是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体现所在。根据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充分专研,汉语言文学是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主要专研对象,因此,通过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不仅可以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的需求。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脚步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已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的教学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制约的我国教学的今后发展。因此,为了迎合现在的教学需求,就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给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时,为了迎合现在的教学需求,不仅需要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授人以财不如授人以技,授人以果不如授人以苗”一个道理。只有教师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遇到任何问题时,才不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

(二)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增减课程胧化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因此,要想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就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增减课程胧化课程结构。在对课程胧化课程结构进行增减时,需要根据现在教学发展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制定,进而将学生的课程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也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构造有了新的认识。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专业的学习是学生充分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借助先进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整个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叙述,我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能和好的时应到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教学事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爱明,宗瑞.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 大众文艺,2011,08:234-235.

[2]靳瑾. 浅谈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7: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