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国冷链物流协会范文

中国冷链物流协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国冷链物流协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冷链物流协会

第1篇:中国冷链物流协会范文

(①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 215104)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新鲜度及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体系殊行业,能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本课题将从日本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其对农产品发展产生的影响入手,通过对苏州农业物流现状分析提出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借鉴日本冷链物流的先进设备、技术、管理,建立符合苏州实情的农业冷链物流体系。

关键词 : 日本;冷链物流;苏州农业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23-02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4苏州市农村经济学会软科学研究课题《日本冷链物流对苏州农业发展的启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4SNJ006)。

作者简介:楼亚强(1976-),男,江苏苏州人,高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日语教学、日本经济、中日关系。

1 苏州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蔬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损耗达到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损耗率基本控制在5%以下。我国每年需要冷链运输的需求为5亿吨,但只有10%左右实现了冷链运输,每年腐烂的果蔬达1.5亿吨左右。目前每年仅运输过程中由于水果蔬菜等食品腐败变质损失的价值接近700亿元。苏州地处长江中下游,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受限于物流供应,目前苏州农业物流总体以常规物流(即常温或自然物流形态)为主,生鲜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由于腐败变质而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此外,受禽流感影响,苏州活禽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及限制。

1.1 物流模式传统、区域物流基础建设薄弱 目前苏州的农产品流通环节繁多,花费时间长。缺乏大型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多以各种小型规模分散于城市各地。

1.2 冷链企业规模小、设施落后,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物流 苏州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第三方物流,大多数企业只是提供货物的简单位移,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导致冷链物流行业小而散,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1.3 没有统一的冷链物流专业化标准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业标准。行业内对操作规范、安全卫生、运营流程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1.4 缺乏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人才 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晚,忽视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物流专业近期才在苏州高校逐步得到重视,但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2 日本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本呈现劳动力逐年减少、高龄化的特征。为改变此现状,在日本政府的倡导下成立了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会),在农协会的协助下相继建立了多个农产品加工基地,为推动物流市场化、农业经济发展、减少政府社会管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日本肉禽类冷链流通率已达到100%,蔬菜、水果类冷链流通率也达到了95%以上。

2.1 日本农业冷链物流涵义及范围概述 冷链物流是指为保证产品品质,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都保持处于低温状态的专有设备实施的物流网络。

日本农业冷链物流服务对象主要涵盖果蔬类、禽蛋类、水产类、肉类等生鲜农产品。以冷藏保鲜车和冷库作为基础设施,农产品从产地采摘至销售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商品所需要的温度环境下。

2.2 日本冷链物流法律法规简介 日本冷链物流产业涉及多个部门,法律涉及面广,数量多。政府为保证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1921年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1950年制定的《农林物质标准化及质量标志管理法》对农林产品与食品的全过程流通环节进行管控。2003年出台了《食品安全基本法》,规范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90年代以后,颁布了一系列如《物流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物流效率化法》、《物流据点整体状态的规划设计》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指导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主要物流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

2.3 日本冷链物流技术 日本冷链物流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为支撑,保障冷链物流顺利实施。

①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化:日本冷链物流企业广泛采用RFID智能监测技术、车载gps、电子数据交换(EDI)、条形码追溯系统。

②冷链物流设备自动化:冷藏仓库采用自动冷藏设备、高速搬运台车、移动货架、高速自动分类装置等冷链物流系统。

③冷链物流系统标准化:日本冷链物流采用严格的专业认证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

④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体系认证:对农产品实行一系列全过程规范体系,识别农产品可能发生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防止危害发生。如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GAP(良好农业规范)。

2.4 日本冷链物流运营模式 在日本农协的指导下,主要农产品产地相继建立了很多农产品加工基地。由其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销售主要渠道。通过建立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给。

以果蔬为例,日本的物流模式如图1。

3 日本冷链物流对苏州农业发展的启示

3.1 日本冷链物流政策及法律法规借鉴

3.1.1 推进产业标准化体系 通过日本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发挥行业协会、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高校科研单位的优势作用,推动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

3.1.2 制定物流发展战略,推动冷链物流发展 日本政府颁布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法、物流法等都对该地区冷链物流的蓬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扶持建设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对农产品给予政策扶持,为冷链物流提供发展机遇。加强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体系建立,助力冷链物流发展。对冷链物流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企业竞争力。

3.1.3 物流人才培养 据统计,日本的物流管理者大多具有专业知识,学士学位占到90%以上。加强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建设,一方面推进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快职业院校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将岗位培训纳入到高职院校教学中,以订单班的形式实现学生零对接就业。

3.2 运营模式借鉴

3.2.1 选择合理的地址 冷链物流中心应选择在农业基地附近,同时具备便利的交通,能及时有效将农产品采摘、屠宰后送至冷链物流中心并在经过加工处理后根据订单需求运送至各目的地。

3.2.2 公共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设备专用性强、市场需求不确定、投资回报期长。容易造成因投资金额高、设备专用性强以及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及沉淀成本,增加冷链物流运营费用。借鉴日本政府在这方面的做法,全部或大部分资金由政府出面投资建设农产品流通基地,其基础设施大多属于国家公共财政资产,并对改善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的建设项目做出适当补贴。

3.3 物流技术借鉴

3.3.1 采集加工阶段:学习先进的产地采集加工技术,适时采摘、正确预冷,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

3.3.2 冷藏储存阶段: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冷库技术有效延长保鲜期。

3.3.3 运输配送阶段:运输过程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运输。运用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计算出最为合理经济的路线,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

3.3.4 出库销售阶段: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监控农产品的实际状态,有效对农产品的温度实施实时监控。

4 建立苏州农业冷链物流模型

4.1 建立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苏州农产品生产基地多分布于周边市郊,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基地,整合资源,逐步建立起围绕生产基地的冷链物流中心。由政府联合苏州农业协会对苏州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物流中心进行规划,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保证城市生鲜农产品供应。

4.2 发挥农业协会对产业的指导作用 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的冷链物流公司,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加强与冷链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使其由设备制造商转变为“冷链服务提供商”;购置相关设备提供给农民使用,在农协的统一指导下,取得规模化的价格优势。

4.3 改进冷链物流技术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对冷链产品的温度进行实时有效监控,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使客户信息资源共享,达到运输线路的优化整合。采用先进设备及管理,减少能耗及碳排放。

4.4 制定符合实情的标准 冷链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立即执行国际标准可能会对现有企业带来很大影响,如何兼顾目前还处于落后的企业,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首先在照顾现有落后企业的情况下,将标准定为实际水平和国际应达水平的一半,同时提出每年需要提高的标准,力争在五年内达到国际标准。

4.5 试行直销化模式 通过试行订单式农业,建立生产直采点,以网络订单的方式直接供货给超市、消费者,精简流通环节,控制物流成本。采取冷链宅配方式,定时定点将农产品直接送至消费者手中。

5 总结与展望

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促进苏州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可以对农产品实行全过程有效控制,让消费者吃上优质农产品,解决食品安全隐患。合理地运用冷链物流中的多式联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苏州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4).

[2]卜梅兰.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风险及其发展路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09).

[3]冯琳.苏州市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0(9).

第2篇:中国冷链物流协会范文

冷链物流,其实就是对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进行温度控制与管理的过程,冷链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先进的设施技术只是基础与条件,各项设施与技术的配合衔接、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才能确保冷链的畅通。

近几年来,国内冷链物流得以快速的发展。据中国仓储协会统计,至2008年底我国冷库容量已超过1100万吨/次,年增长率达10%。在1100多万吨/次低温仓储总容量中,按主要储存商品品种划分,其中肉禽类冷库近600万吨/次,水产类冷库近300万吨/次,其余200多万吨/次为蛋品、果蔬和冷冻饮品类冷库。但是,尽管如此,我国冷链行业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据中、美、日三国的最新资料统计显示,按人均占有的冷藏库容积进行对比,美国是中国的8.58倍,日本是中国的7.34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冷藏库建设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很大的。

专家认为,冷链的质量取决于冷链中最薄弱的环节,最薄弱的环节取决于温度最高的环节,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城市配送,成为当前国内冷链大户――商超最难控制温度、最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环节。

冷链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如果说“冷”是基础,“链”才是灵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意味着整个冷链的失败。因为整条链上的环节和交点非常多,如果有的环节没有保障和控制会有很大的隐患。对于中国的冷链行业,“冷”是成功的。无论各个城市,都有很多冷库资源和相对领先的设备。但在“链”上是失败的。

令人可喜的是,国内传统的、分散的冷链资源正在发生变化,“链”的意识在增强。目前国内冷链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冷藏干线运输、冷库经营与管理以及冷链配送三个环节。冷链资源正逐步集中,主要形成南、北两大阵营,在北方已形成了以荣庆集团、双汇物流等为代表的冷链企业,而南方则形成以中外运、招商局、中粮集团冷链等为主的国资背景的冷链巨头,各企业都将在国内广设冷链网络。做冷链前期投资较大,大量传统的国有冷库、冷藏运输车队也加快改革步伐,其拥有的大量的交通条件优越的仓储用地被国际冷链巨头看好,并开展多方面的整合与合作。

第3篇:中国冷链物流协会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 食品安全 体系完善

一、冷链物流的定义及特点

冷链物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当今社会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冷链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要求冷链物流能满足物流市场需求。冷链的萌芽阶段源于19世纪冷冻机的发明,直到有了电冰箱,各种各样的保鲜和冷冻食品开始进入市场和消费者家中。20世纪30年代左右,食品冷链体系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初步建立。20世纪40年代,在二战期间欧洲的冷链体系被击垮,但战后又很快重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如农产品、冰淇淋和奶制品、药品等。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易腐生鲜物品的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增值,这就决定了它和其他物流系统有所区别,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协调性与高成本性的特点。

二、冷链物流中的问题剖析

1.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着,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蔬菜水果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以蔬菜、水果为例,腐烂损失严重,物流成本提高,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按1元/公斤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冷链工业仍然是一片待发掘的“冻土”。

2. 运作成本高

由于冷链物流对设备、技术的高要求,造成冷链物流的成本较高。而在我国物流总体成本偏高、利润偏低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对进入冷链物流领域并没有太多兴趣。以蔬菜运输为例,蔬菜运销大户并非不知道冷链物流可大大提高蔬菜品质,但现状就是成本影响使用。新鲜蔬菜的低温物流从技术保证方面看是可以实现的,主要的症结在冷链物流的成本以及市场的准入问题。实现冷藏链物流就意味着成本增加,如用冷藏车从新疆运输20吨葡萄运费约4~5万元,而采用冷库预冷、用包裹棉被的普通车运输,只需1.5万元。

3.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

中国冷链设施装备状况如下:(1)汽车冷藏车辆: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 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2)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 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稍缺乏。(3)冷库容量: 目前中国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且利用率不高。大多数相关的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高、效益差。

三、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1.统筹规划多方协调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冷链物流体系,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机制,制定国家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根据目前中国冷链物流的特点,只有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冷链物流体系,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长途冷链物流体系,才能将我国冷链物流方方面面都一同提升,这样才能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的实施,进而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2.科技推动冷链发展

冷链产业要发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离不开科技二字。在形式上可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我国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从科技上推动冷链发展的主要表现是:第一,继续加强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尽快形成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及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第二,鼓励GPS、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的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三是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改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

3.拓展市场业务

物流企业一方面要提供新的附加业务,扩大业务范围;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为客户提供独家的、或者至少是特别的服务内容。如今的物流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包装、配送、仓储或者寄存等常规服务,由常规服务延伸而出的增值服务正在成为物流发展的新趋势。从国外来看,物流增值服务已在整个物流行业全面展开。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增值服务也将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冷链物流企业应与大型食品加工、餐饮和连锁销售公司密切合作,充当国际国内知名公司的储运中心和地区供应基地,拓展和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客户结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提高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文生,冷藏链食品的链条断在哪里[N],中国消费报,2004-04 -20(20)

[2]刘阳威,刘烨,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J],中国储运,2005(03):48-49

第4篇:中国冷链物流协会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 冷链物流 建议

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急剧增加,那么,如何保证农产品能够新鲜地送到顾客的餐桌上?冷链物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对象主要是蔬菜瓜果,据统计,每年在冷链运输过程中价值损失就达到700亿元左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同时,这也是冷链物流成本增加的原因。可见,做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可以作为物流企业开发利润的来源。加之,我过农产品的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在不断加。在这种需求急剧增加的情况下,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带来的效益会更加可观。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今,国家已经提出要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各省也启用了相关的重点项目。而在物流企业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回应,如国内的物流老大京东、顺丰等,也相继大力投入使用冷链物流建设中。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问题

那么,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又会面临着哪些问题呢?首先,冷链物流成本高,农产品质量保证有待提高。由于大部分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险期限短,容易腐烂,其储存条件决定了对运输过程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投入较大的冷链物流物流成本。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体系尚未完善,当前,很多农产品都只是在常温状态下进行运输,造成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就开始出现质量问题。为确保农产品保持新鲜,在整个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必须控制在低温的条件下,这就对仓储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都是造成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高的重要原因。其次,我国冷链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在冷链链条中难以做到快速反馈,这与农产品“急性子”的保存特性是不相符合的。还有,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在物流过程中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加之,在农村,整体的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比较低,物流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户居住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网点。这都严重导致沟通渠道不畅,信息的收集、工作严重滞后,农产品市场信息难以快速有效地传达,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即使有强大的冷链物流作支撑,也难以应付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的滞后现象。再次,我国缺少专业性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很多管理人员只注重对农产品的暂时保鲜上,却忽视了其在整个冷链链条中的保管与养护。这大大影响了农产品在冷链中运行的质量。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若干建议

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个人觉得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农产品的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为农产品运输过程的集散提供相应的运输量,减少冷藏车的空载空置,实现冷链物流运输的合理化,保证货物的新鲜。通过建立温度监控系统,为农产品的递送过程提供专业的温湿度检测和位置监控。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对运送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厢进行同步改造。鼓励GPS和其他相关物流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实时跟踪。对冷库技术进行改造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冷藏产品精心温度登记分类放置,同时,使用冷藏车入库来减少装卸货期间产品的损耗。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实时运送质量。在农产品的包装方面,可以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案。其次,规范冷链物流的卫生标准,在冷库中要根据产品的性质和温度要求设置不同的温控区域,必须经过严格的卫生和质量检验后方可入库。对于仓储操作员,执行严格的进库卫生标准。这样既能从仓储环节保障了物品的新鲜,也为后续的冷链运输卫生保障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自己的冷链物流体系,进行冷链网络分布体系的开发,完善冷链运输的节点布置。使农产品在中转过程中得到有效保存。同时,也可以大大集中分散农户的农产品资源,为规模运输提供相应的支持。还可以利用冷链物流站点为农户传播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增强农产品在农村的传播渠道,为农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又能带动农产品的跨区域、跨时间销售,促进农民的稳定增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再次,通过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加强对冷链物流知识的培训和管理。冷链物流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涉及众多的知识,冷链物流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合理进行冷链物流的人才储备,尽快适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第四,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合作增加冷链物流的投入。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大型企业对冷藏保鲜设施或冷藏运输工具的投资建设,引进新型冷链保鲜技术和建立信息化平台,多方面拓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农村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步伐。同时,政府应该为发展和完善冷链物流建设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国家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使冷链物流在运行的过程中做到有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充分发挥现有部门和机构的作用,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建立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管机制。

四、总结

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还不成熟,存在很多不足。为完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需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硬件设施建设,研究开发软件技术,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同时,结合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和冷链发展特点,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只有抓住现在发展迅速的时机,才能在冷链物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郭慧馨.《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2-01.

第5篇:中国冷链物流协会范文

2007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牵头的 “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是国内最具规模的物流展之一。 “2008 中国(南京)国际物流博览会、中国国际物流会议”(下称 “2008江苏国际物流展”),于11月19日至21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此次展会打造中国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最具专业水准的国家级物流展。

回顾上届展会,其展览面积达20000平米,云集了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参展商,展品应用于电子、汽车、汽配、机械制造、日用品、造纸、食品及饮料加工、医药、服装及鞋业、电信、烟草、邮政、零售业等十多个行业领域,获得各界广泛好评。去届展会观众来自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北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内地区,及日本、印度、美国、荷兰、斯里兰卡、意大利、新加坡、墨西哥、尼泊尔、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海外观众。

“2008江苏国际物流展“计面积将超过20,000平方米,约300家公司参展。展会特设四大主题,包括叉车及运输系统、货架及仓储设备、特种物流设备及技术和物流服务科技,全面满足各行业买家的需求。江苏省政府将在展会期间以“江苏省物流形象展台”的形式出现,并将率领江苏省内14个城市的近百家著名物流企业集体亮相本届展览会。新加坡、美国将带领本土知名企业以“展团”形式参加。

同时,展会期间将举办中国国际物流会议、新加坡物流日、物流设备采购洽谈及物流服务供需对接会、物流项目投融资对接洽谈会、香港物流商会及香港货运物流协会交流洽谈团等多个国际性会议及大型商业洽谈活动,为参展商及观众创造更多的商业契机。

“中国国际物流会议”以“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博采众长,共谋发展”为主题,与国内外物流业界人士共商如何降低国内物流成本,以及解决阻碍中国物流发展的瓶颈。同时,此会议亦有望促进中国企业学习和掌握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理念和实际应用经验,加快中国与北美、欧盟、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大会将邀请来自亚洲、北美、欧洲的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学术机构的专家,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论坛活动。

这次会议的议题紧贴市场的趋势及诉求,包括:面对竞争及频繁拼购,中小物流企业如何快速成长;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如何合作来优化物流配送;未来的中国内陆港和物流园区如何发展;如何运用物流技术提高运营效率;交通运输部的成立将给业界带来哪些影响;怎样应对物流人才危机;如何保障货物安全;以及讲解危险品物流、冷链物流、汽车物流的技术、发展前景和商机等议题。

新加坡物流日将以空港、港口物流为主题。由于江苏省推出“十一五”港口发展规划,会议将结合空港、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为港口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全面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等议题展开讨论,与业内听众代表分享新加坡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经验。

2008中国(江苏)长三角物流合作论坛已成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也是我国物流界的一个知名品牌。本次会议将以“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为主题,根据长三角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发展的要求,并经与香港物流协会、台湾全球运筹协会商讨,进一步促进的物流交流与合作,促进长三角地区物流的快速发展。

帮助海外展商开拓业务,进行商务考察活动。江苏省政府将为有意开拓当地市场的海外客户提供帮助,使其了解江苏省物流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投资优惠,并安排一系列的商务考察活动,如龙潭港保税物流中心、王家湾-丁家庄物流中心、空港物流基地、幕燕金属物流中心及江北化工物流基地等大型的物流产业园区。

“2008江苏国际物流展”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主办,由江苏新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北京雅展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而拥有三十年来华办展经验的香港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为本次展会的海外承办单位。此外,展会得到了多个物流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如中国国际货运协会、中国仓储协会、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江苏省国际货代协会、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香港货运物流协会等。

“2008江苏国际物流展”已成为国内华东地区最具规模的物流展之一,主办方将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宣传推广计划,联手更多专业媒体,组织业界的知名企业、国内外协会机构、海内外买家相聚南京,打造一场江苏物流行业的饕餮盛宴。

物流服务快讯

UPS重装启动“全球志愿者服务月”活动

金秋十月,连续举办了五年的“UPS全球志愿者周(简称GVW)”,正式更名为“UPS全球志愿者服务月(简称GVM)”。这项在全球掀起志愿文化的活动已由原先一周的时间延长到了一个月,所有UPS人,不分地域年龄岗位,在这整整31天,不间断地投身各项公益活动。不完全统计,今年10月,中国有近800位员工参与到GVM的活动,累计服务时间约2400小时,同时UPS全球有超过30000名员工投入这项志愿活动。

据了解,UPS四川的11名志愿者于己于10月8日赶往震后重建的四川绵竹紫岩小学,与那里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表演节目,还为小学生自发带去了很多学生书籍。

更多的志愿者还将于近期拜访华西地震康复医院,为地震中受伤并仍处于康复期的群众送上礼物。同时,在广州,UPS志愿者员工将与广州黄石中学的学生一起进行防震减灾危机特训活动。上海的UPS志愿者与广慈孤儿院的小朋友们共同度过了快乐的周末,而北京的志愿者则在10月14日国际盲人节的前夕邀请盲人朋友游览名胜颐和园。(吴 莹 周 莹)

世递国际中国临床试验供应链服务中心开业

10月13日,由世递国际(世界速递)根据GMP标准在中国北京兴建并获ISO认证的临床试验药品储存配送中心正式启用。

据介绍,该中心管理团队由全职注册药师组成,为温控要求介于摄氏25度到零下70度之间的临床试验药品和试验相关的各种物品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服务范围包括为实验药品、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等提供经专业认证、适合不同温度条件的存储区域;24小时客户密码登录实时库存查询;药品和试验材料由原产国进口及入库;由中心向中国境内各地即时运输配送药品和试剂;药品回收及销毁管理;通过专有的CFR21-11标准软件,实现全套物流链管理。此外,还可根据客户需要提供个性化的配送手段,包括人工携带、专差押运、包机运输,同时由经过国际航协认证的具有专门资质的员工对危险物品进行操作。

“中国是大多数跨国制药企业全球研发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临床物流的运作管理依然是本地的一大挑战”,世递国际中国地区总经理颜传宗表示,该中心的服务覆盖范围达到国内36个城市,包含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临床试验基地所在的主要地区。(朱晓东)

阿联酋航空入驻迪拜机场3号航站楼

10月14日,阿联酋航空(下称“阿航”)其迪拜国际机场的所有航班服务将于起分批迁入全新落成的3号航站楼。该航站楼将为阿联酋航空公司专属。由空客A330-200飞机执飞的迪拜-多哈EK843航班将成为首个从新航站楼起飞的航班。

据了解,新的3号航站楼一期运营将开通其从迪拜至海湾合作委员会地区和美洲地区的每日40次航班,占阿航航班总数的15%。二期计划则将覆盖中东地区余下的目的地及非洲,运营的航班数将增至每日99次,占阿航航班总数的37%。

飞往欧洲的航班将在第三阶段运营,将使迪拜3号航站楼起飞的航班总数增至每日168次,占阿航航班总数的60%。在第四阶段和最后一阶段搬迁计划中,阿航飞往印度次大陆、东亚及澳大拉西亚地区的航班将全部迁入新航站楼,届时总航班数将增至每日269次。

这一建筑面积达51.5万平方米巨型航站楼的出发大厅拥有250多个值机柜台,其中包括126个经济舱乘客值机柜台,32个头等舱、商务舱值机柜台,60个自助值机亭(含托运行李和无行李),10个为常旅客飞行计划Skywards高级会员专设的值机柜台。(楼凌之 邓蕙娴)

毕博为2008北京奥运会提供食品安全追溯方案

全球管理和技术咨询公司―― BearingPoint, Inc.(毕博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毕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和实施了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确保了奥运食品安全。

据介绍,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安全保障计划中,食品安全是其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对供应奥运食品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配送中心、奥运餐饮服务场所以及运输车辆的信息均进行监控,从而实现奥运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在奥运会期间,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覆盖了26家奥运送餐单位、119家奥运签约饭店、在206辆供奥食品运输车辆上安装了GPS和温度记录装置,对3838个食品运输车次进行监控。

毕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大中国区政府事业负责人祁志军先生介绍, 奥运食品及菜品原材料的外包装箱都加贴了条码或 RFID 电子标签,构成了奥运食品的电子身份证,从而实现全程跟踪和追溯功能,确保奥运食品及菜品原材料的新鲜、质量和安全。

另外,每部食品运输车辆都装备了 GPS卫星定位装置和温度感应器,实时地将车辆位置信息和冷藏柜内的温度系统传送到控制中心。这套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还包括了应急指挥调度的功能。(吴震华)

发改委公布第四批物流税收试点企业

9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第四批物流税收试点备选企业名单。

据介绍,2005年12月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分别确定了3批试点物流企业共210家。两年多来,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受到物流行业普遍好评。去年6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国家发改委支持下,召开了“部分物流税收试点企业座谈会”。根据企业反映的情况,起草了《物流税收试点企业调查报告》,提出了扩大试点的政策建议。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完成了《我国物流业税收管理研究》,并向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做了汇报。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中物联)

专家审查《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国家标准(送审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9月12日在北京组织召开《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国家标准(送审稿)专家审查会。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王慧敏副局长、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王克臣副司长、国家统计局设计管理司方宽副司长以及国家标准委、北京交通大学等院校、物流企业的共9名专家参加了审查会。

与会领导和专家认为,社会物流统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现代物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国家标准)(送审稿)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社会物流统计体系框架,确定了社会物流统计的基本原则、概念、分类及统计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社会物流统计体系及方法进行规定,为我国物流统计提供技术支撑,使物流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使统计数据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运行特点、发展趋势和经营效益,从而推动我国物流统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审查委员会专家一致通过了对该标准的审查,并要求课题组按修改意见修改,尽快形成标准报批稿上报。(中物联)

提升临港服务,打造黄埔国际物流园区

10月22日,广州市外经贸局与黄埔区人民政府在黄埔区共同举办了题为“提升临港服务业水平,打造黄埔国际物流园区”的物流产业项目推介会。会议邀请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李惠武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经贸学院的桂寿平副院长,以及市政府和市有关职能部门的各级官员、现代物流领先企业代表参加,还吸引了新加坡、香港及各界行业代表200余人积极参与。本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旨在研究分析黄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优势和政策措施,推介黄埔区物流重点项目,吸引中外客商投资黄埔。

黄埔区副区长冯广俊在会上表示,黄埔区要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必须充分结合区内实际情况,仅仅抓住港口这一独特优势,走“以港兴城,港以城兴”的道路。在未来的一两年内,黄埔将有地铁5号线、东二环、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丰乐北路延长线、护林路二三期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陆续建成使用,再加上原来交通网络基础,黄埔将成为大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的中心点,最终黄埔将建设成产业结构化、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积聚辐射强劲的广州东部新城区。(本刊讯)

亚致力物流收购百岁物流进军中国市场

全球物流服务商亚致力物流日前宣布已签署协议收购百岁新联物流(上海)有限公司(简称百岁),以加强该公司在中国的服务网络。上海百岁是一家以上海为基地的中国物流服务公司,提供一系列的物流服务,包括:为内陆城市及区内提供长、短途的运输和仓储服务,特别专注于化工物流、汽车零部件物流和快速消费品(FMCG)物流等范畴。

据了解,百岁在行内拥有超过十五年经验,在全国十五个地点设有办事处,包括上海、深圳、天津、武汉、南京及重庆。公司管理八个物流配送中心及超过十三万平米的仓储面积。

“我们欣切欢迎百岁物流加入亚致力的网络。百岁在化工物流、汽车零部件物流和快速消费品物流的业务范畴有着相当良好的声誉,这些正是在中国市场上增长强劲的范畴。百岁有助加强亚致力在中国由长江起的东面口岸以至内陆的运送能力。”亚致力物流亚太区行政总裁Wolfgang Hollermann如是说。

百岁董事长总经理严世平认为,“我们为能在亚致力扩张的时刻而加入感到兴奋。百岁所提供的公路运送和其它增值服务,会跟亚致力物流的供应链及货运能力完美地结合。”

这一次收购是亚致力今年在中国进行的第二宗收购,以配合其在这快速增长市场的积极扩张做法。亚致力目前在中国的二十七个点共设有四十个办事处,员工人数超过一千五百名。(本刊讯)

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与中国建立了新的认证合作关系

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执行董事Laurie Denham女士于10月8日与中国区首席代表谭润忠先生签署了协议并授权其面向中国大陆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展美国注册物流师(CTL)、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资格认证 (PLS)的培训认证项目。

Denham女士说道:“谭先生与中国政府及企业不断合作,极其出色地提升了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在中国的知名度,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并且积极的发展势头。”本次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北美物流专家之间的联系。

据介绍,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中国代表处成立于2007年1月,成功举办了中美物流会议、建立了会员机制、组织业内专家进行交流并提供危险品运输以及物流管理方面的培训。

谭先生目前正在中国主要城市进行认证项目和考点的开发,并定于2008年12月举行第一次考试。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考试委员会将严格进行项目监督,并进行课程内容的最后审批及证书的发放。(袁雪)

物流设备快讯

斯堪尼亚携手瑞典国家林业致力环保运输

斯堪尼亚正为服务于瑞典国家林业公司Sveaskog的货运公司驾驶员提供节油驾驶培训,这些货运公司负责Sveaskog公司在瑞典中部地区的木材运输。接受斯堪尼亚培训的卡车驾驶员能使油耗降低约9%。如此一来,仅这些卡车司机每年就能减少近8000吨的二氧化碳排量。

接受斯堪尼亚驾驶员培训课程主要是为了符合一项新欧盟指令的要求――强制性定期培训职业驾驶员指令,该指令于2008年9月开始对城市及城际客车驾驶员实施,一年后将对卡车驾驶员实施。根据该指令,职业驾驶员每五年必须接受35小时的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驾驶、节油驾驶和载货安全措施的理论及实践培训。

“我们每年运输木材的卡车总里程高达7千万公里,如果驾驶员能降低9%的油耗,每年将节约3百万升柴油,并减少8000吨二氧化碳排量,”Sveaskog公司的环境与社会责任高级副总裁Olof Johansson如是说。

Sveaskog公司对驾驶员培训的投资是该瑞典国有企业为减少环境影响而采取的环保手段之一。Sveaskog公司已与斯堪尼亚公司签订了相关协议,内容包括为Sveaskog公司在运输木材的货运公司约100名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及节油驾驶培训。(李晶晶)

易腾迈开始运行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6.1

自动识别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易腾迈公司日前宣布,其CN3移动计算机成为首款运行Windows Mobile 6.1的坚固耐用型手持计算机。CN3专为在户外或室内执行关键性任务的移动作业人员而设计。结合Windows Mobile 6.1系统,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先进功能,包括增强的虚拟内存、更快的操作速度,以及更快的启动速度,从而达到业务运营最大化。此外,该操作系统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改进的用户界面,提供更高的性能及稳定性。

据介绍,使用配备Windows Mobile 6.1的CN3移动计算机的工作人员,还能够利用微软System Center Mobile Device Manager获取新的分配、配置、政策管理、安全特性以及提升了的移动系统和应用管理的控制能力。Mobile Device Manager帮助IT专家们像管理他们的电脑一样管理这些设备。通过采用以管理员为主导的管理方式,Mobile Device Manager增强了设备的安全性,为分配、配置及部署设备提供便利,同时在防火墙的保护下,允许移动作业人员访问公司网络中的保密信息。目前,易腾迈是唯一一家支持Mobile Device Manager且拥有坚固耐用型移动设备的厂商。(谢兰清)

沃尔沃:中国冷链探路

9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沃尔沃卡车中国区协办的“第二届中国食品物流安全暨冷链系统建设洽谈会”在京成功举行。本届会议聚焦于正在兴起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中国冷链物流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事业代表共同探讨关于中国的冷链系统协调建设与体系管理操作等议题。

作为活动组织者之一的沃尔沃卡车公司,不仅在会上做了精彩主题演讲,还组织了名为“升温的中国冷链走向何方”的专题研讨会。沃尔沃卡车中国区战略市场总监朱波表示“中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如同迷宫一般,要破解这个迷宫,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

作为世界领先的卡车制造商和全面物流解决方案的提出者,沃尔沃卡车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随时准备助力中国冷链物流企业。沃尔沃目前在华销售的两大系列卡车FM及FH,均具有耗油低,安全性可靠性极高,适应性好的特点。同时沃尔沃卡车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和技术团队,将成为冷链物流企业最坚实的后盾。(张蕊蒋坤元)

空中客车A320天津总装线正式投产

9月28日,空中客车A320天津总装公司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总装厂房举行盛大的投产典礼。国务院总理出席了典礼,并与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空中客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恩德斯共同为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正式投入运营揭幕。

据了解,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是空中客车公司第一个位于欧洲以外的空中客车飞机总装线。这也是空中客车公司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条总装线,天津总装线依照空中客车德国汉堡最先进的单通道飞机总装线进行建设,与在欧洲制造的飞机的标准完全相同。

空中客车表示,目前,共有六家中国航空工业企业参与空中客车飞机的零部件供应,其中包括机翼部件、应急舱门、总装和运输工具的生产等等。2007年,空中客车公司在中国的转包生产和零部件采购额超过7000万美元。从2010年开始,空中客车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额将达到每年2亿美元。

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包括A318、A319、A320和A321等机型,其中A320系列飞机能够提供集装箱货运装载系统,可以与全球的宽体飞机货运装载系统兼容。(米晓春 陶)

展会

2008中国国际物流会议于11月在南京举行

10月 15日,2008中国国际物流会议新闻会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举行,通报了会议的有关筹备情况。

2008中国国际物流会议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AST&L)联合主办,将于2008年11月19日至20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是自2007中美物流会议成功举办以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联合发起的又一次国际物流盛会。美国运输部、美国商务部均已确认派高层代表来华出席会议。

会议将就九个议题展开交流与对话:克服物流发展障碍、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对话;美国当前经济形势及其对物流行业的影响;危险品物流;货物安全;冷链物流;欧亚大陆桥区域物流合作创新;物流技术;物流人才短缺危机;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机会;中国内陆港和物流园区的发展。

作为中美物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商务部首次为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专项拨款为中国研发特定物流培训项目。会议期间,中美专业机构、院校、企业将就实用性、国际化物流人才的培养进行全面探讨。(袁雪)

中国首次海运青史人物候选人名单

第6篇:中国冷链物流协会范文

试点城市先行

自去年至今,两岸冷链物流试点工作小组动作频频,多次召开会议共商大计,先后确定了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范围和合作思路,以及相关工作机制,并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目前,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试点工作已经引起了两岸冷链物流领域的高度关注。为了推进两岸冷链物流的产业合作,商务部和国台办去年7月联合《关于将天津市和厦门市列为两岸食品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的函》,将天津、厦门列为两岸食品物流产业合作的试点城市。随后在8月份,台湾冷链物流产业工作组与大陆冷链工作组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在一次商谈中将两岸食品物流产业合作的名称更改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并进一步理顺了合作思路、界定了合作的范围。中国中常委、台湾中华工程公司副董事长沈庆光表示:“这是一个对两岸农、牧、渔业产品往来,为两岸民众提供更新鲜的食品有很大贡献的项目,它同时也使两岸长时间的交流更迈进一步。”同年9月份,2011两岸流通服务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在台中举行,两岸代表针对冷链物流合作试点的机会与方向,进行了推动合作的策略探讨,并确认了两岸冷链物流试点工作小组的合作机制,同时建议“城市冷链物流示范区”与“两岸冷链示范网络”为冷链物流试点的两大主轴。会上,作为工作小组的两岸召集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研究院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为两岸冷链物流发展开启了合作先机。随后,台方于2011年10月25日成立了“两岸冷链物流技术与服务联盟”,旨在从市场、营运、技术等方面切入,整合冷链物流解决方案,进行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供需对接。此外,两岸冷链物流试点工作小组还于去年11月份共同赴天津、厦门两个城市进行调研,了解两个试点城市的物流发展状况和合作需求。今年3月份,来自厦门市商务局的消息称,厦门市当前正在加快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建设,筛选有实力、有冷链物流条件基础的企业参与试点,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专业冷链物流项目。在此基础上,将逐步扩大试点的空间,选择专业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农水产品集散市场、冷链食品加工等1~2家企业作为试点,并最终将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纳入“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度开展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努力构建先进冷链物流设备及制造技术基地和冷链物流产业研发中心。与此同时,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另一试点城市天津也不甘落后。据天津市台办负责人介绍,作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项目大陆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天津抓住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提高产业层次,扩大覆盖区域,建立不同功能的产业园区,与台湾形成优势互补。该负责人指出,天津和台湾有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落户天津,台湾的百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一在天津都有投资,津台两地贸易额也不断增长。天津市将以加强两岸产业合作为契机,力争在津台产业合作方面实现五大优势,打造台湾商品北方地区集散地:一是办好台湾名品博览会,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二是争取成为航空货运直航城市;三是争取建成台湾农产品北方批发交易中心;四是争取建成台湾水产品北方批发交易中心;五是建立天津台商商贸城,将津台经贸合作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出台支持政策

作为大陆冷链物流工作组的组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锦莹认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将在政策、资源整合、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而推动天津、厦门两个试点城市出台相关政策及支持措施,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两岸冷链物流合作,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保障,在具体的合作试点项目上取得资金支持,促成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事实上也是大陆冷链物流工作组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为加快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厦门市政府5月22日印发《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率先明确了厦门市开展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保障和支持性政策措施。而据大陆冷链物流工作组的相关人士透露,天津市政府也有望于近期出台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有关扶持性政策。在《实施意见》中,厦门市首先明确了建立两岸冷链合作的高效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厦门市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与台湾“两岸冷链物流技术与服务联盟”进行对接,为两岸冷链物流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的深度合作,并开展定期信息通报、实行工作例会等制度。同时,厦门市专门增设“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工作经费”,并纳入部门预算,用于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工作协作、课题调研、共同培训、产业合作对接展会及交流活动等费用保障。此外,《实施意见》中明确制定的扶持政策还包括财税扶持政策和用地优惠政策。由于冷链物流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固定资产投入大、市场竞争激烈、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厦门市政府为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合作与发展,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对纳入试点项目的规划设计、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标准应用、专用技术设备采购、新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质量认证及追溯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合作、新产品应用服务费、营业税等予以财政资金扶持;同时,对于冷库建设新增用地,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优先合理安排用地,并参照相关行业给予最优惠土地价格支持。

第7篇:中国冷链物流协会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第三方冷链物流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时间比较短,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资本投入上都略显不足,尤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中心地位的凸显,使得冷链物流在整个大物流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对于冷链物流体系而言,虽然只是物流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它能有效地连接城乡的消费与生产,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冷链体系的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副产品及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量举足轻重,所以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意义重大。

所谓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冷链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冷链物流过程。由于生鲜食品易腐易变质的特性,产品必须在流通的全过程中持续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迅速周转,因此冷链物流必须使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所有环节紧密衔接,并配以合适的设备、统一的管理,方能确保生鲜产品的质量。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流程

按照一般冷链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可将冷链物流的整个生产过程分解成以下几项活动: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和消费,具体如下:

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初加工、屠宰、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存、运输、物流信息)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批发商、零售商(销售、物流信息)最终消费者

这种简单的流程设置能够非常简洁地表现出冷链物流过程的基本步骤,为冷链物流的流程分析提供了依据。从各个活动流程来看,冷链物流的过程比传统制造业物流的流程要复杂很多,而且每一个流程都还可以继续细分。我们从供应链层面上,按照物流七大要素原则对冷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存在的问题,希望依托这个流程的分析找到关键问题所在,并提出应对措施。

二、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及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环境下运销,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亟待发展与完善。现今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流通加工方面的问题

农产品冷加工的预处理过程良莠不齐。据估计单单食品加工方面,目前全国每年生鲜食品冷加工(慢冻、速冻、冷藏和冷保鲜)量就达到800~1100万吨,占生鲜食品总产量的2%左右。其中冷冻、冷藏食品年生产量约350万吨, 年增长率达25%。但在冷加工品种、数量、质量、包装及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隐患。其一,宏观管理失控致使行业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下,相关生产、运输、销售等的标准和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其二,产品质量无章可循,品种单调,重复现象严重。其三,销售条件欠缺。

2.储存方面的问题

有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冷库的实际利用率尚不足40%。在冷库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误区,重视肉类低温冻结冷库的建设,忽视果蔬高温保鲜冷库的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忽视产地加工生产性冷库的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发展及管理,忽视批发销售小冷库的发展及管理。

3.运输方面的问题

冷藏运输工具的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工具比较单一且发展不平衡,冷藏运输能力明显不足。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货物约4000万吨,由铁路调运的易腐货物量约1000万吨,而用冷藏列车运输的货物只占铁路调运易腐货物总量的25%,这些冷藏列车仅占全国总运营车辆的2%。公路调运易腐货物的规模、数量有限,具备冷藏保温功能的汽车总保有量仅近20000辆(其中冷藏汽车约占15%)。而全国水路运输易腐货物量更是不足,约占每年总需调运量的1%,即40万吨左右,其中全国各型冷藏运输船仅200艘,总容量仅为10万吨。冷藏运输设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比地面冷藏设施差,作为农产品冷藏运输先导环节的专用冷却站的建设尚处空白。在各种运输方式上,冷藏运输能力也很不协调,各种冷藏运输工具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步骤等缺乏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微观支持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冷藏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浪费严重,物流成本占农产品成本比重过大。

4.销售存在的问题

我国冷藏农产品的销售过于集中在超市和大卖场,生产厂商把许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了超市和卖场里,导致冷藏农产品在这些超市和卖场里出现了供大于求、流通费用不断增加的局面,但小城镇和农村市场的冷藏设备配置发展却较缓慢,且国产冷柜质量参差不齐,性能不稳定,造成冷链中断;而进口冷柜价格昂贵,令商家望而却步。此外,农产品冷藏柜设备运行服务维护队伍尚未走向专业代、独立化。

5.农产品冷链中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我国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在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更不用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自己企业服务。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所以本应形成多边共赢的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6.我国完整独立的物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物流冷链体系看,我国的物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差距都十分明显,而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农产品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再加上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等原因,致使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被套以“昂贵、易耗食品、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印象,这就给我国农产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造成了不利影响,也使我国消费者对农产品行业缺乏信心和忠诚度。

三、应对措施

1.加强硬件建设

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规划内容包括厂房规划、储藏设备规划和运输设备规划等。因此,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力度,提出冷藏链硬件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的完善和提高,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应用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国外冷冻藏物流之所以迅速发展,冷藏运输装备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2.缩短运达期限

随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和冷链运输市场的扩大,冷链运输所需的各式冷藏运输工具逐步增加,欠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是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造成了运输中的瓶颈问题,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并保证各个节点衔接的流畅。冷藏多式联运应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加大对装卸冷藏运输车辆的考核力度,严格冷藏运输车辆的时间考核标准,缩短冷藏运输的运达期限。

3.加强冷链信息建设

加强农产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将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

(1)售后服务方面的信息沟通,可以为农产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的信息支持,并对问题农产品追查到底。

(2)运输方面的信息沟通,可通过引进的先进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实时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

(3)采购和库存方面的信息沟通,通过计算机系统可对产品与其储架的货位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提货和补货,同时可及时了解到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四、“一体化冷链联盟体系”的建立是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冷链物流市场是由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和作用的领域。但冷链物流市场又不同于其它的商业领域,冷链物流管理得好坏并不能直接和快速地反映到商品的质量上,具有隐秘性和滞后性。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政府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限制和监督企业,政府也可以代表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内相互监督机制的建立。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务中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都很高的高端物流,投资成本高,回收期较长。

因此,笔者建议,要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首先要建设一个规范的市场,用道德和法律的手段保证冷链物流市场的良性竞争与发展,同时要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通过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建成一个既符合国内需求又符合国际标准的,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建立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联盟体系。

政府在其中可以进行资金扶持,对大城市的冷链物流市场进行整合,建立共同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并由此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至全国,从而推动我国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同时,要求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从供应链的产地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终端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配套发展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以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经营为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和社会服务面,大力倡导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按规定温度展示销售产品的新形式。通过规范化、专业化运作,可有效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实现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冯志哲.食品冷藏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第8篇:中国冷链物流协会范文

医药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而很大一部分医药品的运输和仓储都有特定的温度、湿度等要求,由此,医药冷链物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医药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也随之激增。2011年,我国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560.28亿元,同比增长25.53%。

中国医药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冷藏药品在医药销售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5%,而且随着高科技药品的推广,这个比重还将逐年增长。对于利润丰厚的医药行业而言,这块暂未开发的处女地蕴藏着广阔的市场机遇。

市场短板

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作为未来物流领域一个重要的利益增长点,如果辅以好的开发,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但不得不承认,现阶段该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克服这些难题。

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统一标准、规范的缺失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物流行业而言,统一的标准意味着严格的要求、更高的效率和稳定的声望,而由于国内在这个领域尚属探索阶段,具体的规范还没有形成,自制的运输载体,各成系统、各自管理的储运方式普遍存在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不仅严重降低了任务完成的效率,抬高了冷链物流成本,甚至可能由于一些不符合规定的操作行为导致医药品本身的损坏,进而威胁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当前,医药冷链设备相对落后,储存、运输冷藏医药品的技术在国内处于一种相对停滞的状态。总体上,我国缺乏对于现代化、专业化的储运器械的研究和探索,甚至很多企业都没有为运输冷藏医药品配备专门的车辆,而是以普通的冷藏冷冻车临时运输。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冷藏保温车在汽车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也成为了制约该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缺乏良好的市场整合。由于没有共同的行业标准,一方面导致市场上专业从事医药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稀少,大部分医药品生产企业都选择在自己公司成立相应的物流部门来承担其医药品的配送任务。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部门之间的交接过程效率低下、错误率高。而且由于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也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另一方面,相对分散的市场状态也导致专业性人才的缺失,企业执行医药冷链物流任务的员工并不具有成为合格医药冷链物流者的资质,甚至缺乏对这一流程的足够认识和重视,致使出现一些由于专业手段不足所引发的事故。

此外,该行业还缺乏足够的信息获取及交流能力。由于行业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个企业在获取信息的能力方面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别,尤其在信息的选择方面可能会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差。同时由于缺乏既有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获取的信息也不能够得到快速的传递,这严重地制约了物流水平的提高。而且由于信息获取的不便性,对于整个储运过程进行监督的难度变得异常巨大,增加了监管部门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由于信息错误所导致事故的几率。

商机所在

问题的存在其实也意味着机遇的存在。面对现阶段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谁率先进行改变谁就有可能赢得未来市场。当然,如何改变,改变什么,是每个想抓住机遇的企业应最先考虑的问题。

大力发展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对于医药冷链这一物流行业中比较特殊的领域,应该创建专门与之对应的企业,配合国家已经以及将要出台的相关标准,安排专业的人员以专业手段运作整个物流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医药品物流本身的水平,更可以提高部门之间的效率,控制整个物流过程的时间和成本。

采用先进的医药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一方面有助于推进国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专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强化储运水平,减少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浪费,更重要的是使相关监督部门可以大大简化药品配送过程中监督信息的获取途径,减少监督成本,提高监督质量。

推进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由于需要冷冻、冷藏运输配送的医药品具有时效性特征,所以信息交互平台对于医药冷链物流尤为重要,每一秒时间的延误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甚至生命上的损失。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可以快速完成医药品的调配工作,有效地预防突发事故的产生。同时,信息交互平台的存在,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之间的技术,有利于企业共同进步。

加速医药冷链物流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医药冷链物流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投入成本较大,对于眼下的物流企业来说可能是一笔不菲的投入。但是,专业人才会拥有更加娴熟的技巧、卓越的技能和职业化的应对措施。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仅仅局限在医药物流的某一特定环节,而对整个行业流程有着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无论对于推动行业进步还是获取直观利益都将具有良好的推动力。

第9篇:中国冷链物流协会范文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低温贮藏医药品的需求激增。据统计,疫苗制品、注射剂、酊剂、口服药、外用药、血液制品等药品对冷藏的需求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同时,国家对医药生物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生物制品为主导的药品冷链物流行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从而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

 

1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现状

 

药品冷链物流是指药品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的设施,使冷藏药品的温度从生产企业的成品库到使用单位的仓库,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

 

1.1 药品冷链物流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政策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发展药品的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制订药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从2008年开始,国内药品冷链物流管理走在前列的省市相继出台了药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如浙江省出台地方标准《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江苏省出台《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等,这些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冷链管理相关环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13年2月,国家卫生部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2013年10月GSP的5个附录,对冷链药品的物流管理过程做出了具体规定[1]。

 

这些药品冷链物流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文件制定了冷藏药品在发货、运输、收货、贮藏等各环节的基本操作标准,提出有关温湿度控制和监测、设施设备配备、冷链验证系统管理等技术方面的管理要求,标准化和规范化将成为药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2]。

 

1.2 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模式

 

目前医药企业经营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模式主要有:①自营的冷链管理模式。医药流通企业自身具备了仓库、配送车辆和相关设备,采取自营冷藏物流配送模式,企业可掌控医药产品的冷链物流管理;②医药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模式。这类企业大都具有跨地区开展医药产品物流配送业务,采取租赁有经营资质的医药物流企业的仓库,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医药产品的贮藏、保管、配送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对采取这种第三方冷藏物流配送模式的企业,冷链物流管理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来监督管理[3]。

 

2 中外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比较

 

2.1 药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比较

 

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备与国外相比差距巨大,主要表现在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在冷藏装备方面,我国的保温车辆比美国、德国等国家少,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也比较低,欧洲各国汽车的冷藏运量占比为60%~80%,中国汽车的冷藏运量占比仅为20%左右。根据中国制冷协会统计,我国2010年的冷藏库容量约为880万吨,折成库容积约为3 800万m3,而美国在2003年的库容积就达8 848万m3。可见,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制约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瓶颈之一[4]。

 

2.2 药品冷链物流主体

 

美国FDA要求药品供应链的源头生产企业除了要对产品本身问题承担责任外,还要承担冷链运输中的管理职责,要保证产品不会在运输过程中劣化,并对整个产品运输过程中环境的温度控制和温度变化监测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药品制造商的大多产品在出厂时就使用冷链物流温控监控技术,以监督产品在物流过程中不断链。目前我国药品冷链物流还缺少“链主”对生产、物流、批发、和零售等各环节进行全程控制,每个环节中的企业各自为政。在运输方面,主要由药品批发企业对药品质量负责。

 

2.3 药品冷链物流技术

 

药品冷链技术的应用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它的发展与运用是药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美国的药品制造商在生产药品后使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药品出库时,在冷藏箱中放置了带有温度传感器RFID标签,把药品温度等信息实时地储存在RFID芯片中。冷藏车辆在运输全程中,车厢内的RFID温度标签将车厢内温度的变化数据信息定时或者实时传送到企业的冷链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当货物到达后,通过手持型读写器批量读取货物及温度信息,实现全程的温度信息瞬间获取,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错率,保证药品的质量[2]。

 

我国新修订的GSP及附录实施后,药品批发企业的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也将与国际接轨,药品冷链物流主要是采用RFID温度标签、GPS技术以及无线通讯和温度传感相结合的方式。

 

3 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冷链管理意识较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相对应的法规、标准不够健全,缺少行之有效的罚则。较低、甚至没有的违法成本,使得很多从业企业和人员对冷链药品缺乏规范管理的意识。冷链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有差距,通过新版GSP认证的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对冷链药品管理比较规范、标准,另一些小企业的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冷链药品经营企业在规模、集中度和管理水平上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

 

3.2 冷链设施设备投入不足

 

当前药品经营企业普遍处于“微利”时代,设施设备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药品冷链物流的需求,冷链设备高昂的价格也是影响投入的重要因素。经营企业面对的是数以千计的客户,冷链设备费用的投入无疑是惊人的,加上维护费、检定费以及记录仪回收的难度,更是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作为药品经营企业,经营冷链药品并没有因为管理的特殊性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效益,而“高投入、低回报”让很多企业困惑。同时,冷链设备的符合性、稳定性、完好性,以及验证、检查、维护等方面都在起步阶段,仍未建立良好的冷链设备的有效运行体系[5]。

 

3.3 药品冷链物流专业性人才匮乏

 

冷链药品具有经济价值大、配送要求高、温度敏感度强、流通环节多等特征。因此,无论是对从事物流系统设计规划的管理人员,还是对进行具体业务操作的员工,专业水平要求都很高。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人才成为我国紧缺型人才,市场将呈现供不应求之势。从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类别来看,一类是高端型人才,这种人才一般要求具备比较强的战略制定能力,可对公司的整个冷链网络进行整体性规划,对国家的宏观政策、相关行业走势具备比较强的解读和应对能力,这种人才在市场上最为稀缺;另一类是中级管理人才,这种人才要求会管理懂技术,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公司的决策,完成公司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相较于高端人才,中级管理人才标准稍放低了,需求量加大了。

 

4 提升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对策

 

4.1 完善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标准和监管制度

 

2012年底,《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等药品冷链物流运作的国家标准相继出台,2013年新版GSP及附录的《冷藏、冷冻药品的储存与运输管理》、《温湿度自动监测》、《验证管理》已实施,药品冷链物流的管理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相关法规施行后,还需配套多种检查手段,对违规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冷链药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息息相关,任何危害到群众健康利益的行为都应受到严厉的处罚[6]。

 

4.2 推广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大力推进药品冷链物流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从本质上实现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建立药品冷链物流计算机联网,对冷链物流过程的实时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特别是应用RFID温度标签,对冷藏药品的运送过程进行温度的全程纪录,完成对药品供应链温度变化的监察[7]。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和冷链辅助工具,应用增效节能冷链设施设备和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提高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整体运作水平。

 

4.3 整合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资源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少企业间互助合作的平台,因此行业应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整体规划冷链市场,打造一个低成本、高效运作的药品冷链网络。药品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充分整合现有的冷链资源,科学规划物流配送中心,集中冷藏储存,优化配送路线,更多地借助共同配送,提高物流网络的整体规模效益。配送中心的建立可以按区域划分,也可以根据主要产销地来划分。冷链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还要综合考虑中心城市在经济上和地理上的优势与中小城镇的市场规模[8]。

 

4.4 建立药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

 

我国的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尚未形成,应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借鉴欧盟、美国等冷链药品供应链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经验,寻求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及更多的国际组织的合作与支持,建立能满足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消费者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以及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从整个医药产业链的发展出发,构建高效节能环保的药品冷链物流供应链,在满足现有冷链药品市场需求的同时又具有充分的柔性去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9]。

 

4.5 积极发展第三方药品冷链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是社会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药品冷链物流市场服务的参与主体。药品冷链物流对运输的准确率、准时送达率等有较高的要求,自营物流成本较高,随着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借助第三方物流提供一体化服务,将是突破企业药品流通瓶颈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当下的一票制或两票制在我国医改试点省、市全面推行之际。当然,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药品的托运服务,必须接受药监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其资格必须经过药监部门的认证(等同于医药企业的GSP认证),保证第三方冷链物流质量[10]。

 

4.6 加强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的源动力,药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是医药、制冷、物流管理等各学科都涉及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药品冷链物流业缺乏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只有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对于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规范目前从事药品冷链物流工作人员的操作,增加企业内部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对于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定期考核。另一方面可在高校设置医药冷链物流专业,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5 结语

 

综上所述,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提升,首先应完善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安全控制体系,构建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服务平台,形成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体系,建立一个能够满足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需要的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和服务平台。近期出现的儿童疫苗事件,使冷链物流成为被关注和锁定的焦点之一。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在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仍需社会各界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完善行业制度体系,提升行业人才专业度,为未来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11]。

 

2016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两票制”,或按相关文件要求在进行医改试点的11个省、市和200个地市实行“两票制”。目前己启动综合医改试点的省份为宁夏、陕西、江苏、安徽、福建、青海、上海、浙江、湖南、重庆、四川、陕西。两票制的推行辐射至31省市,直接影响到200多地市及约8 000家医院,这对具有自营的冷链管理模式或医药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模式的医药流通企业带来利好。

 

随着新一轮国家政策的调整、医药流通“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品冷链物流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主动应对,积极调整,提升管理,才能适应改革的步伐,迎接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