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外培训方案范文

校外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外培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外培训方案

第1篇:校外培训方案范文

一、专题活动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领导组负责xx年全县素质教育专题活动的组织、协调、招生方案、教师聘任、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具体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二、课程设置与安排

1、课程。本期其开设九大类,25个专业,分别是,棋类:象棋、围棋;书画类:儿童画、简笔画、素描、书法、国画;乐器类:钢琴、小提琴、手风琴、二胡、笛子、葫芦丝、电子琴;舞蹈类:中国舞、街舞、拉丁舞;表演类:主持与表演、少儿口才;声乐类:声乐;文化类:新概念英语、3-6年级阅读与写作、3-6年级思维训练;科普类:科普、logo语言、动漫;体育类:跆拳道;

2、班级设置。每个专业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各一个,特殊情况视情况而增减班级数。初级班为未参加本专业培训的学员,中级班是参加了活动中心开展的连续“三期”以下(含三期)的培训或通过本专业四级以下(含四级)考试(以证书为证)的学员。高级班是参加了活动中心开展的连续“三期”以上的培训或通过本专业四级以上考试(以证书为证)的学员。每班人数详见课程安排表。原则上每班为25人,乐器类及其他特殊专业酌情增减。

3、教室安排。分楼层安排,详见课程安排表。

三、时间安排及工作方式

1、上课时间。周一至周五的8:00—9:30、9:40-11:10、14:20—15:50、16:00-17:30。具体:七月份:第一周5-9日,第二周12-16日,第三周19-23日,第四周26-30日;八月份:第五周2-6日,第六周9-13日,第七周16-20日。学期总课时为28课时(logo语言为56课时)。

2、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方式一是在班主任处报名,二是在活动中心报名,报名时都统一使用《青少年活动中心xx年暑期登记表》。活动中心报名方式为集中报名,流水作业,地点是一楼书法教室(制作席卡),程序:报名(填写登记表)(黄)——开票(胡)——收费(陶)——录入(李)。

(1) 班主任处报名时间:6月10日至6月25日;

(2) 活动中心报名时间:6月26日至6月30日

3、招生宣传时间

宣传单于5月底制作完成。入校宣传时间为6月2-4日,重点单位在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时作宣传与布置,具体时间待定,其他单位适时安排。

4、结算时间:原则上定为6月25日。

5、排班时间:7月1-3日。

第2篇:校外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文秘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光华(1974-),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和教学管理与改革。(重庆40133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09-02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纲领性和指令性文件,也是衡量学生学业是否达标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秘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利用校外企业作为技能培训基地,实现课内专业言传与工作单位身教结合,快速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捷径,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努力体现。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原则、基本构架和改革措施,旨在探索一条体现“行业导向、校企一体、虚实结合、课证融通、突出创新”特色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原则

1.坚持方案设计系统性原则。培养方案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重点设计好精炼实用的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有效掌握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拓宽知识面,适当设计柔性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限选)和专业拓展课程(任选)供文秘专业学生选修,加强和突出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具体设计中,正确区分不同层次教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注意课程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坚决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状况,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科学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文秘专业学生个性发展。

2.坚持灵活性的原则。文秘专业培养方案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在保持主干课程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及相关教学内容,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时刻关注行业趋势和就业市场变化,根据社会需要修订培养方案,灵活调整部分课程设置,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培养方案的稳定性、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专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之间的关系。

3.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步提升原则。要处理好文秘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养成之间的关系,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专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适应能力。为达到上述要求,基础课应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精神和素养,要提高教学的起点和课堂信息量,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专业基础课应根据文秘专业主干学科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予以拓宽,注重增加新的相关学科课程;专业课应解决知识面窄和内容陈旧的问题,抓住那些能起到启蒙、点拨作用的,完成专业训练的最基本的核心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和课外培养环节的落实工作。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应用知识和探索知识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教师课题研究与校内科技创新活动,设计安排一些有助于科研能力培养的训练环节,使学生通过参加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参加各种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等,获得必要的学分。

4.深化校企合作办学观念,突出文秘专业办学特色。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资源,有条件的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瞄准行业发展的前沿,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文秘专业课程,利用企业操作平台培育学生的实践技能,形成基础扎实、能力过硬的特色文秘专业培养模式。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并以此带动文秘专业建设、教改和课程建设。根据文秘专业实际,自主制订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专业特色。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时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性。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灵活创新,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构架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分为理论课、单独设置的实践环节和课外培养计划三部分。理论课可分为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三大类,按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课中普通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50%,学科基础课占40%,专业课占10%。加强实践实训课程比例,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0周,约40学分,在总学分中占25%左右,其中要求企业实习学分不少于实践总学分的1/3;专业教学20~30周,约20~30学分。课外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科技活动(含科技制作、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文化活动(含学年论文、读书报告、文字作品、文体活动)、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等,根据院系实际安排8~10学分。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改革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措施

1.校企共同论证探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清楚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是制订正确实效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吸纳企业人员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校企共同开发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标准。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做”为一体,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学。按照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在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开展各类技能训练活动,增加实习、实训时间,有意识地将在企业实习经验与校内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中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实训指导书和精品课件,将学生的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将极大地改变仅靠课堂讲授的弊端,将理论传授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边讲边练,边练边学,讲练结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工学结合提供坚实基础。要将融合校企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必须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选择合适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应在设备选型、结构布局、指导教师、运行管理等方面更贴近真实工作环境。设备应是相关产业或行业正在使用或即将使用的生产型设备,结构布局应模仿真实生产或工作环境,并适合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建设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的学习场所。要求学生主动融入企业生产管理,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建设,开展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种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3.规范实习实训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支持。在文秘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院系应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在师资队伍、教学时间、教学条件等方面提供保障。校企合作背景下,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就显得不匹配技能培训的新需要,亟须建立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体系。修订有关实习实训教学管理文件,强调管理规范化,做到既符合企业实际又遵循学校制度,妥善解决相应的实习实训经费和食宿场地等方面的问题,为校企结合的实习实训模式改革提供保障和支持。

4.努力推行考证制度,增强学生企业实习实训的积极性。文秘专业要求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积极鼓励学生考取秘书资格证或其他技能证书,直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在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中优先考虑考证需求,尤其要求在专业选修课中直接列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体现教学计划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校外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获得考证必需的实际操作技能,为顺利通过证书考取提供极大的支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考证的要求,强制性激发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质性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

5.实行校企师资双向交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从行业企业聘请相关技术专家构成专业教学团队,直接为文秘专业学生授课。同时可以作为专业建设的学科带头人,接受相应考核,享受相关待遇。院系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企业各级各类培训,并集中到企业顶岗实践,在服务企业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实现校企师资人员的交流互补,真正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

四、结语

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是最为适合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将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达成学生课堂学习与技能提升的一致性,力求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密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季春.高职文秘专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0(24).

[2]张福清,郭炎武.当前文秘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高职高专比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

[3]陈蘅瑾.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1).

[4]陈光谊.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0(2).

[5]朱林,李惠华.提升职业能力创新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秘书之友,2009(10).

第3篇:校外培训方案范文

一、加强调度和督查,确保及时准确掌握工作进展

县教育局成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五个督导检查组。督导检查组将依据《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县教育局应对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工作方案》,采取定期调度和随机实地督查等方式,全面督查各学校(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和任务落实情况,对任务完成进展缓慢、防控措施不力的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进行重点跟踪督查。督查的重点包括:各学校(幼儿园)和培训机构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情况;领导坚守岗位和落实值班值宿要求情况;在校师生疫情防控和在外师生排查工作要求落实情况;延迟开学安排和开学前防控准备工作情况;工作进展日报及疫情零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等。

二、实行领导包保制度,确保工作责任全覆盖

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包保一个组。包保人要经常联系包保单位和部门,及时跟踪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帮助所包保单位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所包保单位的防控工作给予指导(局领导包保责任分工具体见附件)。

三、进行实地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责任和任务落地落实

包保工作组实地督导检查的重点内容:

1.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要求情况;

2.落实市教育局和县教育局工作要求情况;

3.领导在岗情况,对疫情防控的掌握情况;

4.延迟开学工作预案制定情况;

5.各学校、各级各类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医务室对师生发生疫情防控情况;

6.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定情况,防控物资准备情况;

7.各学校、各级各类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食堂、宿舍及公共场所消毒和环境卫生整治情况;

8.对师生外出,特别是经停重点疫情地区排查工作情况,外出师生居家隔离情况;

9.通过各种形式、通讯渠道对师生和家长宣传教育情况。

四、有关要求

1.各学校、各级各类幼儿园、校外培训也要建立疫情防控包保制度,强化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责任和任务层层落地落实。

第4篇:校外培训方案范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制定方案,统筹推进。印发《县关于治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活动方案》,县教育局成立治理中小学校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治理全县中小学校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亲自调度,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营造氛围,加强教育。召开全县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治理专项部署会、推进会和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动员会、推进会等,营造有偿家教治理工作浓厚氛围,各校通过组织教职工集体学习、集体宣誓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在职教师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行为。三是专项治理,强化考核。每年组织开展有偿家教专项治理行动,全体教职工开展自查自纠、签署拒绝有偿家教承诺书。修订完善《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每学年组织开展师德师风考核,把有偿家教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向社会公布有偿家教治理工作联系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对反映的问题线索及时跟踪督查。近两年来,未发生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行为。四是弘扬激励,建立机制。通过宣传树立师德典型和示范引导,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杜绝有偿家教。贯彻《市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做新时代好教师的实施办法》,制定实施《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落实有偿家教治理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有偿家教治理工作长效机制。

(二)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一是严格审批年检制度。针对全县培训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及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对申报提交材料审核通过的民办培训机构,经验收评估合格,发给《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目前,全县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18所,其中,城区17所,镇1所。二是建立校外培训机构年检机制。制定《县校外培训机构年检考核细则》,每年对发证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年检,确定等次,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并通报全县,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校外培训黑白名单制度。将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培训内容、师资力量等情况向社会公开。截止目前,全县公开白名单18所,黑名单2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建立完善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治理和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第5篇:校外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方案;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陈荣(1963-),男,江苏大丰人,盐城工学院信息学院院长,教授。(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26-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其目的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服务。

按照规划要求,“卓越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0年6月和2011年9月,国家教育部分别公布了第一、二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盐城工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专业是第二批公布的卓越计划实施专业。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经信委公布了江苏省实施“软件类”专业卓越计划实施高校,盐城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卓越计划。

本文根据盐城工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完善及具体实施情况交流实施卓越计划的做法、看法与体会。

一、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

专业培养方案是卓越计划培养具体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卓越计划能否正常实现的关键。自从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卓越计划实施的学校之后,学校便组织相关专业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成立专门从事卓越计划实施的教学管理机构“卓越学院”,组织学校、合作企业有关管理和专业人员组成卓越计划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卓越计划教学进行协调、研讨、指导。学校首先组织各专业的骨干教师,联合各专业实施载体的企业人员到有关学校、企业进行调研,交流企业、行业对专业技能、学生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仔细研究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结合卓越计划的框架文本,以原来的专业培养方案为基础,与合作企业一起研究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培养方案。

在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为使培养方案符合专业培养规范及合作企业(行业)的基本要求,校企合作双方开展了以下工作:

1.给实施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以明确定位

我校是以工科为特色的省属地方本科院校,办学60年来一直致力于建材、化工、机械等工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建筑材料及建材环保机械相关领域已经为地方培养了大量颇有建树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之一。进入21世纪,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提升,办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办学定位仍然保持不变,仍然是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原则和要求,结合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专业的专业基础以及联合培养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够参与大中型软件开发项目,从事专业化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工作,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实用型的卓越软件工程师。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工作,既有较宽知识面,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

2.专业培养方案要符合本专业的专业培养规范,课程配置及教学内容需要涵盖本专业需要的知识点——校内培养方案的制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国家教育部主持下,大多数专业分别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在一批热心于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专家教授研讨下编制了相关专业指导性培养规范,以对各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给予指导、规范。各专业规范阐述了该专业培养目标、规格的最基本要求,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在满足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下,根据其办学定位、自身条件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卓越计划的加入正是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原有的培养应用型人才、造就一批致力于生产一线从事生产、管理、运营工程师的基础上得以加强。盐城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自然应该在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上下功夫。

在进行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时,各专业均根据本专业培养规范对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进行约束。在满足专业培养规范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我院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背景情况,考虑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学计划的知识点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及课程知识点的前后关系进行整合,在满足专业规范知识点要求的前提情况下着重研讨、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环节。

对于通识类课程,学校组织专家探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将部分课程的教学活动形式进行调整,通过灵活多样的调研、读书活动、群团活动等实施课程教学,并获得学分。将少数课程改成具有必须获得学分的自学课程,采用提交学结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这些方法的采用有效压缩学生的课内学习时间,保证了后续基础、专业课程的正常开展。

对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对照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规范,根据课程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确定各知识点前后的衔接关系,编制课程体系拓扑图。经过课程整合,该两个专业原来在两年半内完成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被压缩在两年内完成,为实施卓越计划提供了充裕的时间。[1-3]

本专业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均包含了许多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前两类课程的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辅以部分设计性实验,其课程的教学总时数均包含了课程实验教学课时数,采用实验室的开放保证学生实验教学的完成,这些教学环节也大多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让学生课后有事做,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为专业课程实验大多容易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工程背景,其实验性质基本为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这些实验部分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完成,部分结合校企合作在企业完成,或者结合企业特定生产过程完成课程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因此,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有一部分属于实验的教学内容在校内实施,有一部分在校外合作企业中实施。至此,完成了卓越计划校内培养方案的制定。

3.研究专业培养方案与合作企业的对接,使学生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对应的实习、实训机会和条件,保证到企业的实习时间——校外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合理制订卓越计划的校外培养方案,结合专业培养规范,将合作企业中具有代表性、通识性的技术、工艺培训材料纳入到专业培养计划中,并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一道,深入探讨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时间、内容、实施的方法、考核的要求等具体细节,以保证培养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由于我院的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专业不像有些专业那样具备强烈的行业背景和优越的企业人脉资源,因此,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背景,考虑实施卓越计划学员的容量、地理位置、环境及后备支持等因素,以保证卓越计划实施的质量与效率。

在与企业联合制订校外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合作培养的时间和培养项目载体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两个方面。按照要求,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在企业完成的教学总时间不得少于一年。针对企业培养时间的保证,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认识实习、单元项目实习、系统项目实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甚至包括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放到企业中完成;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训、系统项目实践、职业素养培训、企业岗位实践、企业开发实战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放到企业中完成。对于毕业设计,由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未必能保证到位,采取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实施教学,保证实际教学的时间,又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校外实践教学项目的选择,需要考虑实施项目对专业的涉及面,让实施项目很好地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根据其培养目标要求,所选择的合作培养企业中有一家是专业从事示波器生产的厂家。大家知道,示波器是电子测量仪器中一种比较典型的检测、调理、信号处理、信号显示及其相关电子线路综合运用的电子设备,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可以承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许多的知识点。因此,本着以示波器生产为载体,从示波器的设计、分析、工艺流程到元器件的组织、插件、焊接、组装、调试、联调,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其中,学生通过参加示波器生产整个过程的实训参与,对本专业的目标、对象、就业的方向等建立了比较清晰的影像,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就业、择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软件工程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所选择的合作培养企业中有一家企业是面向电力、线缆、汽配等行业提供先进成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产品的企业。根据校企双方协商,在企业实施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经过软件架构、设计师的细化分解,让学生分组进入到单元软件的编制过程中,使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企业方软件架构、设计师的现场讲课通盘了解工程软件的结构、需求分析、框架搭建、项目分解、项目协作等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到进入工作岗位前的综合训练,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培训。

在校外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找准项目、找准现场教学的载体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结合专业的自身需求情况,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找到合适的工程项目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如果生产企业没有很合适的项目载体,也可以分解组合各个生产过程,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满足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将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散插入到不同项目中,甚至是不同的企业中去。

4.保证实施卓越计划软硬件条件,包括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学师资、保证实施卓越计划的资金准备

卓越计划的实施需要校企合作双方在实验、实训基地上加大投入,以满足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一般情况下,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专业的基本教学条件均已经具备,卓越计划的实施实际上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专业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培养方案中有关实践教学的部分予以强化,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上更多地考虑生产对象的需求,更多地考虑具体的实际生产过程。因此,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需要更多地借鉴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多地将涉及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编制到实训环节中。实训项目的设置必须是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仅仅满足个例企业的需要,以使学生毕业后的适应面比较广,就业门路通畅。

实施卓越计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配备专业培养所需要的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创办以来,我院一直重视年轻教师的工程化培训。从2008年以来,对年轻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必须参与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的项目实训,项目实施的周期不限。要求教师参与整个项目的调研、需求分析、软件架构、程序编制、软件测试、调试与运行的全过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必须参加以实际生产对象(电子装置)为依托的生产过程,参加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外协采购、工艺过程编制、项目的分解与组合,承担实际生产对象某个功能环节,完成该环节的设计、工艺、制作、调试,参加整个系统的联调、编制装置设计与调试报告。教师所参与的项目完成之后,要求编制完成项目总结报告,包括该教师所完成的部分内容及其运行情况。请校外专家评阅,给出评阅结果,并作为教师获得年度考核等及获得校内津贴档次的主要依据。通过四年多的实际操作,我院的年轻教师均轮岗轮训一次,极大地丰富了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实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在教师轮训的过程中,为丰富教师资源,我院聘请企业里具有实践经验又具有理论水平、善于表达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校外兼职教师,以外聘兼职教师的编制管理,预先和他们交流教学环节、教学要求,使兼职教师顺利承担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充实卓越计划的教师资源,实施教学过程中引进了一些具备实践工程背景的教师加盟卓越计划的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逐利的进一步强化,企业逐步失去原有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能。但是,卓越计划需要企业的全程参与,需要企业承担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企业技术人员的额外投入,或多或少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行,需要学校对此工作有更大的投入,充分利用学校的社会资源保证卓越计划的实施。而教育部、教育厅在给予学校以卓越计划实施高校的“头衔”时,并没有额外给予高等学校以经费支持。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企业人员参与卓越计划教学过程的人员学校需要给予适当的报酬,以调动企业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为此,学校针对参与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均给予了适当的经费支持,学院内部则通过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包括省、市级科研项目的申报、企业所属产品的更新换代、装备的技术改造、技术或新产品开发等,增强学校实施卓越计划教学活动的造血功能,维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赢合作关系。

5.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多次反复,不断完善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制订完成后,经过校内、校外、企业专家评审这三个环节多个回合,吸纳校友及合作企业方的意见,修改培养方案与专业培养规范相抵触的教学内容,修改并筛选与专业培养规范不能很好吻合的实训教学内容,调整与企业运作不相适应的教学实训环节,以使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得到校企双方的一致认可,保证卓越计划后续实施的可行性。[4]

卓越计划开始实施之前,校内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娴熟有加。校外的实践教学因为是企业的额外事务,需要校内、外教师的广泛沟通、深入交流教学环节的各个细节,甚至包含实践教学过程中每天的安排、学生的住宿、吃饭等生活的琐事均要考虑到,毕竟学生要离开原来有一批服务人员为其提供学习、生活条件的环境,到一个相对陌生而又需要更多自理的场所中,进行一个比较新鲜教学过程。如果原计划的教学环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冲突,就需要校企双方探讨教学环节的调整及实施的调整方案,以保证教学环节的如期实施。

二、项目的实施及实践的意义

软件工程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于2012年秋学期如期实施。目前,两专业涉及到与校企双方合作进行的教学项目主要是一些前期的基础项目,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认识实习、单元项目实习、软件工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训等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尚不需要企业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实施的时间也比较短,项目的进展情况、考核情况良好。今年春学期,学校安排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了为期1周的专业认识实习及2周的单元项目实习,安排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了为期1周职业生涯规划和2周的课程实训。因为预先计划比较周密,学生在现场实习教学工作比较紧凑,工作量比较饱满,实习效果明显,学生收获颇丰,企业老师、学校老师评价及学生的反映良好。

目前正在规划今秋、明春两学期的校企合作培训、实践教学环节的计划与安排工作。随着合作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尤其是后续合作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时间比较长,势必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需要合作双方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承担并高质量地进行卓越计划教学过程,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

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卓越计划才实施了一年,后面的路还很长、很艰辛,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协调,毕竟校企合作进行卓越计划培养涉及到两个独立的体制、群体,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是在双方协调后才能进行,出现问题也需要校企双方坐下来交流才得以解决。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合作给双方带来的一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专业技能的提高是不言而喻,具有在学校无法用黑板、多媒体传递的很多信息,对学生的专业规划、个人发展、价值观形成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束语

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的许多环节实施还有待实践的检验,随后的合作教学过程还有很多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完善与提高。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的建立还需要逐步建立与完善、丰富与发展,相关的教学配套措施还需要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建立,实践、实训场地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总之,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一个逐步展开、逐步完善提高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梁万用,江泳,等.面向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5-86.

[2]谢东,.基于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80-83.

第6篇:校外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人才培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汽车专业维修方面的技术发展带来更多要求,职业汽车修理人员的培养也日渐发展,其培养理念也得到更新,培训方案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更新,更加适合现今社会,汽修专业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参与其中,完成中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以能力培养为主,重点将中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提升。且需要增强教学环节,增加实习时间,增加实验设施,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动手的能力。强化课程假设,更新教学中的内容和模块,其主要以教学为主。同时学生需要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贯穿在教学中,充分将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技能,还能将专业技师证书拿到。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及能力,且有扎实的教育水平和知识理论,教师可以通过进行实践和理论相关的培训,以及积极参与生产实践,提高理论和相关的业务素质。聘请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选择在教学工作上积极向上的教师参加新型技术培训或者到汽车修理行业进行实习,在实践的过程中累积教学经验,加强师资。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技能水平及教学质量,中职学校在焊工实验室、钳工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等设施的基础上新增了汽车整车实验室、汽车发送机故障诊断实验室等,且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充分掌握常见故障的维修技术。安排部分学生到校外实习进行锻炼,累积经验,提升自身技术能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汽车行业的就业空间也越来越大,且汽车技术越来越先进,对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先进仪器也逐渐被发明出来,所以掌握现代技术对维修人员来说是最基本的条件。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快步伐,承担起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

参考文献:

第7篇:校外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安徽科技学院 校外实践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 运行机制

校外实践教育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设置和完善校外实践教育课程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1]。安徽科技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办于1950年,是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改革之前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均是各自开设一门实验课,课程间相对独立,只强调单科内容,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及交叉性。本课题组以安徽科技学院中药学专业为研究对象,根据中药学专业现状,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对中药学校外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外实践教育运行机制。

1. 目前校外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部以及很多学校都在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各个学校的实践教育条件在本科教育评估的促进下大大改善。目前高校实践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念陈旧,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基本功能毫无疑问是必需的,但仅有这三个功能,还不能称得上好的教育。教与学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的填鸭式教学。实践教育环节基本上是在老师确定的框架中进行,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教学手段过于传统。我国高校仍然存在普遍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思想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认为学生学不好是学生的事,导致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日渐消蚀。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很多大学的硬件建设受到影响,例如,教学设施差,教室安排紧,导致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单一。(3) 管理意识强,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我们通常为学生设计完整的专业体系,例如,人才培养方案里明确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不仅有本专业的课,还有专业外的选修课。学生选修外专业的课程虽然给予学生一定的扩展知识的空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学生依然处于相当严重的束缚之中。在我国高校,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还不够浓厚,宽容而又严肃的学术氛围还没养成,阻碍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2、3]。

2.校外实践教育课程探索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校外实践教育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和完善校外实践教育课程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

3.校外实践教育体系探索

校外实践教育体系是是开展校外实践教育的基础,探索校外实践教育机制关键是把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的延伸提升到主体地位,使理论教育真正服务于实践教育。(1)创新校外实践教育模式,由单一的学校教育向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转变。增强培养方案中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针对性,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安徽科技学院是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高校,学院与时俱进对各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高水平应用型特点。中药学专业积极与用人单位和合作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展实训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先后与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安徽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山东鲁抗等单位共同建设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强化过程监控,加强教学质量内涵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2)创新校外实践教育组织形式。在校外实践教育过程中,每个校外实践教育岗位既是实践教育岗位也是生产岗位,针对每个实践岗位,建立一个校外实践教育教学指导小组。校外实践基地模拟学校教师场景,教师模拟车间师傅角色,学生模拟学徒角色,以生产过程模拟教学实践过程,学生在生产中既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生产热情,也能学习到一线的生产工艺、仪器设备使用等。实践证明校外实践教育采用生产化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教师有激情的教,学生有兴趣的听的目的[4]。

4.校外实践教育考核方法探索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校外实践教育各阶段目标和具体环节目标,建立完善校外实践教育项目。以安徽科技学院中药学专业为例,建立完善校外实践教育考核方法。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以高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评价原则,坚持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原则,坚持不同学科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学生、同行、教学督导、二级学院领导共同评价的原则,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水平、实践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等方面[5]。

5. 校企合作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适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1) 校企互动式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设备、原料,同时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校外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锻炼,学生既能学习到一流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使用技能,也参与了企业的生产,为企业增添了活力,创造了价值。企业也实现了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的校企双方互赢模式。(2) 校企“订单”式合作模式。安徽科技学院中药学专业积极与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等开展“订单”式合作办学。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学生进入企业接受实践教育,毕业后更能够适应企业环境,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校外实践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实践教育实施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6、7]。

6.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办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一支由学术人才、技术人才领衔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因此各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采取内训外聘等措施开拓“双师型”师资培养途径。(1)自主培养“双师型”教师,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重点大学进修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对新专业制定倾斜性政策,鼓励教师通过到合作企业进修实训获得职业资格;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定期选派一批教师赴美进修。(2)引进校外“双师型”教师(即外聘兼职教师)。到社会各行业中选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理论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或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引入社会力量发展高职教育,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8]。通过制定师资培养培训的制度, 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训,以安徽科技学院药学专业为例,三年内完成80%教师进入制药企业兼职挂职锻炼。建立一套鼓励优秀教师在专业建设、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方曼,陈德军. 加强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8): 20-22.

[2]潘效军, 林, 吴强, 等. 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生产实习有效途径探索[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2): 39-41.

[3]王中玉. 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校企人才对接”的新路子[J].机械职业教育, 2007;25(8): 22-23.

[4]张东平,耿玉,刘献锋.校企共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1(25): 108-9.

[5]岳国英, 沈安衢, 梁曦. 创新高职高专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6(3): 69-71.

[6]金忠民,张东向,臧威,等. 实验室开放的模式和措施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24(1):94.

[7]邵红艳, 郑春龙. 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 实验室研究与索, 2007, 26(7): 119-121.

[8]蔡久评.论高校和企业合作的科研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J] 企业经济, 2007, 12(11): 35-37.

第8篇:校外培训方案范文

建立机制。项目启动伊始,基教研中心就致力于项目组织机构的建设与完善,统筹建立了“市级教研―区级教研―资源单位―实验学校”的协作机制,并明确了各协作主体的责任分工。如:要以Y源单位为主,开发、实施中小学校外实践活动课程;区级教研单位与实验学校要充分配合相关工作;市级教研单位则根据各单位的资源特点,一对一配备相应学科的市级教研员,进行课程建设的支持、引领、服务工作。

研制课程开发整体框架。为了保证对课程教学不够熟悉的各家资源单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开发出符合教学标准、高质量、成体系、合体例的校外实践课程,经过与部分区级资源单位代表、教研人员、实验学校教师深入研讨,对各方意见进行深度整合,于2015年1月底下发了《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整体框架》与《课程研制说明》,从课程总目标、课程特点、课程架构、课程一览表等几个角度,对一家资源单位可以建构的所有课程进行整体介绍,以便于资源单位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开发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课程;对资源单位开发的每一门主题课程进行详细说明,内容包括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目标、实施流程、课程评价等,并建议每门主题课程都能配备相应的学生实践学习任务单,供教师选择或参考使用。

2015年9月,在对30家资源单位提交的课程先后进行过至少三轮评审、修改之后,项目进入到了大规模实验性实施的课程检验阶段。各资源单位与区教研员们合作,组织中小学校师生到场馆内参加活动课程的学习,既让广大学生提早受益,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对前期完成的课程方案设计进行实践检验,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第9篇:校外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校外;培养

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仍不算太高,特别在科技创新教育水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高中学生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是为我国提高未来的综合国力做准备。为提高我国的未来综合国力,需要提高我国高中学生的科技教育水平,从我国高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出发,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究适合我国高中学生校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实践。

1.高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

1.1创新水平

鉴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多数高中学生在上课时采取的是“老师传授,我们笔记”的方式,只是单一地接受课堂知识,没有对其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从中去发现和进行创新。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也使得教学设施、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同。对于较为落后的地区,基本的教学设施都无法得到完善,更不用说能应用于科技创新的设备;对于某些城镇,虽然有引进相关科技创新类的教学设施,但是教师的素质并未跟上,这导致设备空置率高,继而限制了学生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上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我国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低下,无法输出足够多的人才去适应社会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1.2开展情况

近几年,科技创新能力教学被纳入高中教学课堂中,也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重视。然而,由于教学性质传统、教学设施不完善和教学质量差的影响,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课程,成为一个大难题。另外,高中学生由于性格叛逆、自我管理能力低等原因,在上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翘课、捣乱等问题,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为此,教师需要与学生多沟通,制定出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案和活动,让高中学生能够自愿积极地参与到校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1.3创新氛围

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高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培养高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教师除了研究教学方案外,更需要注重的是挖掘高中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创造出创新氛围,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教师交流研讨会等方式,吸取相关优秀教学经验。此外,在开展创新活动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优良配合,让他们在互助的过程中,发现学习兴趣,提高专注力。为了对高中学生进行更好地校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一种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2.高中学生校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2.1培养自身对于科技创新的兴趣

并非所有的高中学生都对科技创新感兴趣,这也加大了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难度。由于学生兴趣的不同,可能导致教学氛围的不活跃、教学结果不佳等现象,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兴趣。高中学生也可以多与教师进行交流,如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同学间的合作问题和自身兴趣发展的问题,这些高中学生都可以勇敢地表达出来,以使教师可以发挥指导者的作用,为他们答疑解忧,然后鼓励和督促他们培养科技创新的兴趣。

2.2培养自身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进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可以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思考,在质疑和解答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科技创新。高中教师在开展实验室课程时,通过亲身演示和讲解来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给予时间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在进行课程实验的过程中,高中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将老师亲身演示的过程和讲解的要点详细记录,然后应用到自己尝试的实验过程中,期间需要记录好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方便实验过后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若对实验掌握不完全,可以向老师进行请教,并与老师探究是否可以通过修改教学示范的流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这个实验。通过培养自身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有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因为动手实践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3.高中学生校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

3.1参加科技创新培训及社团活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开设的科技创新培训和个性化的创新社团能够训练学生自身动手能力和激发发散性思维。高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到类似的科技创新培训课程中,如制作电子天平模型、螳螂捕捉器等,从而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记录和反馈,然后与教师进行沟通进行教学方案调整,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2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激发科技创新思维

高中学生可以多参加科技创新竞赛,通过这类平台,进行自我能力的展示,也可以向其他科技创新能人学习,从而激发自身的科技创新思维。在竞赛过程中,高中学生应该抱持一种“交流第一,竞赛第二”的观念,在比赛过程中不带名利心理,注重于经验的交流和学习,从而激发自身的创新灵感。

3.3参与科技专题培育工程,培养科技创新钻研能力

学校开设的专题培育工程,是为了集合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和钻研,进行思想的碰撞,帮助学生提高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对于有开设类似工程的学校,高中学生应该争取机会参与其中,培养科技创新的钻研能力,继而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为使自己成为社会创新型人才做准备。

4.结束语

高中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我国未来的综合国力有很大的影响。高中学生需要有主人翁的意识,挖掘自身科技创新兴趣,提高自身科技创新水平,争取做一个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除此之外,对于高中学生校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通过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案,加强对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何东霖.浅析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2013,21:88-89.

[2]吴忠,卢仁斌.创新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素养—关于我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