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机机械行业分析范文

农机机械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机机械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机机械行业分析

第1篇:农机机械行业分析范文

一、作业规模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的作业条件相对较差,农机作业规模较小也会导致农机油耗的增加。据对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手进行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农机作业规模与农机作业油耗密切相关。

1.机耕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机耕燃油消耗,除了跟机耕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跟劳均耕地面积显著负相关,即劳均耕地面积增加,燃油消耗减少。这表明,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机耕燃油消耗的一定幅度下降。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也应该鼓励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研究发现,地形条件对燃油消耗不显著,可能由于机耕燃油消耗在平地和丘陵之间的差异并不大,或者目前的机耕作业主要在平地上进行。水稻、玉米的种植比例对机耕燃油消耗影响也不显著,可能由于无论种玉米还是水稻,机耕环节所耗燃油差异不大。

2.机播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机播燃油消耗,除了跟机播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跟劳均耕地面积和水稻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显著负相关,即劳均耕地面积增加,燃油消耗就减少。这仍然表明,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机播燃油消耗的一定幅度下降,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应该鼓励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同时,由于水稻插秧机单位作业面积燃油消耗远低于旱作物机械播种单位作业面积燃油消耗,因此,水稻种植比例与机播燃油消耗也呈负相关,表示相对旱作物,水稻机械种植环节的单位作业面积燃油消耗要低于旱作物。

3.机收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机收燃油消耗,除了跟机收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跟劳均耕地面积显著负相关,即劳均耕地面积增加,燃油消耗就减少。这表明,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机收燃油消耗的一定幅度下降。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也应该鼓励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农机作业规模对农机作业油耗的影响,是因为农户田块较小,同时,土地不规则、机耕道短缺等多种原因,导致农业机械作业中田间转弯、转移等无用耗工过多,农业机械作业中无效行使时间较多。据研究,一个0.5hm2的地块大约长200m、宽20m,用中型拖拉机作业时30%的时间用在地头转弯、地块转移上,机器效率只能发挥70%。而1000m长的地块,转弯、转移时间只占10%左右,机器效率可以发挥90%。同时,作业规模过小,使得机器不能满负荷作业,油料利用率低。如:某农户分到一块长300m、宽6m的地块,需要播10行玉米,用4行玉米播种机播一个来回后剩下2行,下一次播种机只能播2行,还要空行一趟跑回来。播种机跑4趟只有2.5趟工作,1.5趟是空跑。另外,作业规模较小,其分散作业和土地划分细碎使机器进行同样的作业需要消耗更多的油料。据调查,联合收割机在大地块收获小麦,顷均油耗24kg,而在一家一户小地块顷均油耗30kg,高出20%;大地块旋耕作业顷均耗油15kg,一家一户小地块顷均油耗19.5~22.5kg,高出30%~50%。此外,我国农机作业条件也较差,其耕地不规则、机耕道路配套差。在规则(长方田)、平整的大地块作业,与在不规则、不平整的小地块作业,其生产率及油耗相差可以高达50%。如把l00m长左右的地块,整合到400m长,中型机器作业有效利用率提高15%,油耗降低6%左右。此外,我国机耕道路短缺,田间转移常常要绕路行驶,路面条件差,行驶速度慢,也导致油耗增多。

二、组织模式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第2篇:农机机械行业分析范文

一、运行情况

(一)生产、销售稳步增长。*年,机械行业生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完成工业总产值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6%,增幅下降5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工业产值增速一季度曾小幅回落,二季度以后逐月增长。累计产销率98%。

农业机械、电工电器、重型机械、石油化工、机床工具、仪器仪表、通用零部件、食品包装机械等行业订单饱满、产销两旺,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0%以上。工程机械行业*年1月至*年3月期间增速有所回落,随着市场回暖和国际市场的逐步开拓,增速逐渐回升,全年累计增长14.1%,增幅提高6.7个百分点。尽管市场需求波动较大,汽车行业累计增长仍保持在9.5%,但增幅较*年降低8个百分点。

(二)新产品研发力度有所加强。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7107亿元,同比增长10.8%。仪器仪表、石化通用、重型矿山、机床工具、电工电器和机械基础件等六个分行业新产品产值增速高于总产值增速。其中冶金矿山行业同比增长40.7%,为全行业之高。新产品附加值较高,增加了企业的效益,也为“*”储备了新产品。

成功研制60万千瓦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20、40万千瓦重型燃气轮机和37万千伏安/525千伏变压器;自行研制的75万伏变压器、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导线等全部设备在我国首个75万伏输变电示范工程中得到采用;成功研制大型联合采煤机、秦皇岛煤码头8000吨/时成套装卸设备,大型船舶柴油机曲轴等关键设备和零部件;成功研制主轴速度可达为4000转/分、刀具主轴最高转速达6000转/分、换刀时间仅2秒的复合加工中心;成功研制工作台面2.5X8米、工作面承重5吨/米2、主轴转速240-24000转/分,零件一次装卡可以完成五面和多种空间方向,并可以达到铣、搪、钻加工要求的五轴加工中心。上述新产品新技术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的升级换挥了关键作用。

(三)出口增幅首次高于进口。全行业累计进出口2229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进口1184亿美元,增长4.8%;出口1044亿美元,增长34.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近30个百分点;逆差139亿美元,比*年下降近50%。

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等大型机械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十一个新亮点。汽车、工程机械在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稳定销售渠道,批量、大额出口增加,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对外石油开发业务的不断开拓,随项目出口的国产石油机械也逐年增多。

二、突出问题

(一)发电设备生产和订货过于集中。*年发电设备制造继续高速增长,产量达到9200万千瓦,同比增长28.9%。发电设备生产任务过于集中,远远超过了国内企业生产能力,部分关键零部件只能靠国外企业的协作完成。发电设备订货过于集中不利于机械行业均衡生产安排,由于后两年签订的发电设备订货合同明显下降,预计*年生产能力有可能部分放空,造成资源浪费。

(二)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虽然*年机械行业较往年合同饱满,但所需的钢材、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原材料以及电、油、煤、气等动力产品的价格上涨,给机械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硅钢片、铜、铝、绝缘材料等,价格同比上升了近一倍。

(三)机械行业凸现产能过剩危险。机械行业是竞争性行业,一定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竞争的基础,但是当前已有迹象表明机械行业产能供过于求局面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产品趋同,资源供应分散,市场恶性竞争。例如,仅生产电力变压器行业企业就有1000家以上,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互相争抢资源和用户,这也是导致矽钢片供应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机电产品出口短期内增幅过快,贸易纠纷增多。*年电动机、手动搬运车等大宗机械产品出口数量激增,屡屡招致进口国家反倾销,给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带来隐患。

(五)人民币升值加大了机电成套设备出口成本负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对合同周期长、金额大、结算周期长的成套机电设备项目造成的损失较大,这部分项目因兑换人民币费用上升,成本负担加重。

三、*年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影响机械行业*年发展形势的因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定单充足。发电输变电设备、冶金矿山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等生产重大装备的企业*年合同定单较为充足,主要品种产值、产量将比*年高。主机制造任务饱满,将带动辅机和配套零部件产品生产,对全行业保持稳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二)机械产品需求出现新的热点。随着对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力促进农业投资积极性提高;同时,数字化制造技术的蓬勃发展,带动机床工具行业加快发展。

(三)能源等外部生产条件趋于好转。煤炭、电力供应趋于宽松,为机械生产安排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大型发电机组、大型电力变压器、大型冶金矿山设备、石油石化设备等重大装备超限运输任务多于往年。铁路特大型特种车辆少,周转难度大,运输紧张形势进一步加剧。

(四)主要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形势有所缓解。普通钢材供应基本缓解,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合金钢、电工钢、铜铝等有色金属、合金炉料供应相对紧张,价格将居高不下。化工产品价格不会有明显下降。原材料价格波动继续对机械行业的亏盈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机械产品出口继续增长。国际市场对汽车、农机、工程机械等大型产品的需求,成为机械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

综合上述情况分析,预计*年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增幅将保持在15%-18%。

四、有关措施建议

(一)平衡安排投产进度,促进机械行业平稳增长。电工电器行业产值占全行业四分之一,与各分行业关联度大。建议安排“*”发电、输变电建设项目时,考虑电工电器行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适当控制项目建设在各年度分布的节奏。

第3篇:农机机械行业分析范文

“这真是雷沃农机为你编织出的一曲‘志刚致富曲’。”笔者打趣道。

其实,在中国,得到广泛好评的雷沃农机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农民的最爱。

依靠雷沃,舞动幸福生活

段志刚16岁就开始跟着大人“玩”农机。随着驾驶技术的娴熟和对农机热爱程度的加深,2001年,22岁的段志刚买下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雷沃70马力拖拉机,开始为村民耕地、播种。从此,段志刚与雷沃农机结下不解之缘。

段志刚说:“这台拖拉机质量很好,陪伴了我8年。”为提高耕作效率,2008年段志刚把这台车卖掉又买了一台雷沃92马力的拖拉机。

段志刚看到雷沃的收割机十分热销,一台机子一个麦季就赚四五万,于是分别在2005年、2008年各买了一台雷沃谷神小麦机,每年“三夏”都到晋南、河南等地参加小麦跨区作业。

“买农机就像到超市买东西一样,认准了一个地方就总喜欢去。”段志刚说,“12年了,我就是信任雷沃农机。”

2010年,段志刚又买了一台雷沃100马力拖拉机,2011年与别人合伙买了一台雷沃谷神玉米机,今年自己又买了1台雷沃谷神玉米机。屈指算来,段志刚前后共用过7台雷沃农机,目前家里还有3台。

依靠雷沃农机,段志刚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富足,雷沃农机作业占据了他一年中大半的时间。

靠农机致富, 青年农民的新选择

近些年来,像段志刚一样依靠农机致富的青年农民不在少数。平遥县洪善镇尹村的侯永林就与段志刚有着相似的经历。

当地虽不种植小麦,但在2008年,28岁的侯永林在父亲的支持下还是买了一台雷沃谷神小麦机,每年“三夏”父子俩就开着收割机到河南、河北等地跨区收割小麦。至今,这台收割机侯永林还用着。

“虽然一个多月的跨区作业紧张劳累,但收入是很可观的,差不多能赶上我以前在外打工两年的收入。”侯永林说起自己当初的选择,依然很兴奋。

近两年,当地政府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收割,用户每机收一亩玉米还能得到30元的政府补贴,玉米收割机一度受宠。今年7月,侯永林和父亲商定后又买了一台雷沃谷神玉米机。他们今年已收割玉米1000多亩,毛收入10万余元。

如今,雷沃农机正改变着侯永林的生活节奏。

近年来,农机从业人员正向年轻化、知识化发展,一批青年农民成为机收主力军。

山西太谷县的蔡斌中职毕业就到省城打工,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也算一份不错的收入,但五六年下来也没攒下钱,看到村里买了好几台雷沃谷神玉米机,而且收入不错。去年6月,蔡斌毅然辞去工作买了一台雷沃谷神玉米机。

蔡斌说:“现在我已经赚回机器本钱了,准备明年再买一台雷沃拖拉机,多承包些土地,从土地中寻求更多的收益。”

第4篇:农机机械行业分析范文

1.1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缺乏针对性

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山区农村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很多人在进行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前并没有进行实地或深入调查,导致很多农业机械在山区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很多农业机械并不适应山区作业。因此,需要研制针对山区地形特点的农业机械,加之山区农业机械的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很多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下降。

1.2小型农业机械推广难度较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11年我国排名前五的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值占该行业总产值的24.8%,其它均是中小型企业,这表明农机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对于那些小型农机企业,由于它们的生产规模小、社会影响小、整体实力弱,因此在推广过程中常常被弱化,推广难度进一步加大。

1.3小型农业机械行业处于低端化

在我国,小型农机制造行业始终没有形成一条集市场需求、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试验推广、策划营销、售后服务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呈现出“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的局面,它们普遍生产制造技术含量不高,机械故障率大,使用寿命短,缺乏适应山区新型农业机械,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在农村市场的推广。

2推广山区农业机械的几点建议

2.1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

随着我国实行了购置农业机械补贴的政策,且每年的财政补贴都在逐年增长,补贴领域在不断扩大、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我国在农业机械补贴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和规模,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在过去的几年中给农民带来了一些实惠,但是距我国农村现实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还要想方设法地增加其它补贴资金的来源渠道,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山区的不同补贴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坚决杜绝中间环节的腐败现象,使广大山区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2.2坚持大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并举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在不断健全,很多山区建立了农场、牧场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应用农业机械来提高他们的生产率,所以大型机械设备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要注意,山区农村地形复杂,基本都是以家庭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他们的机械购买力普遍较低,所以还是要以推广小型农业机械为主,比如小型拖拉机、微耕机等具有轻、小、灵活、功能多、能够适应山区作业等特点,深受山区农民的青睐。因此,我国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针对山区要坚持“以小型机械为主,大型机械为辅”的推广模式。

2.3健全山区农机服务保障体系

健全山区农业机械服务保障体系也是农业机械推广中不可小觑的一个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机械服务保障程度的好坏对农业机械推广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要加快建立以乡镇为中心,覆盖各村的农业机械综合服务站。这样就可以为农业机械推广提供技术保障,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使用农业机械的“后顾之忧”。

3结束语

第5篇:农机机械行业分析范文

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家对于农业整体扶持力度持续增长为我国农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农机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而系统的梳理,并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农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机工业在中低端领域的制造能力已经获得了世界普遍认可。

【关键词】

农机;贸易竞争力指数;竞争力

人口膨胀及强劲的经济增长为我国的农业领域带来了日益增长的压力,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农机化以提高粮食产量及生产率。中国近一半的土地已经实现机械化,但农产品的自给率仅维持在80%左右,保证粮食安全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农机作为机械行业的子行业,近年来几乎未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行业增长速度令人瞩目,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幅已连续十年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

农机购置补贴、劳动力减少、以及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是我国农机得以快速发展的三大主要动力。特别是由于进城务工效益远高于务农经济效益,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正持续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农村存量劳动力不断减少,通过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求日益旺盛,农业机械的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另一方面,我国农机产品的出口也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除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重创外,我国的农机产品出口已保持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这是否就代表了我国的农机在国际市场中已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经过国内产业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近年来我国农机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而系统的梳理,并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农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政策依据。

1 我国农机市场现状及特征

1.1 农机市场格局

我国农机市场在惠农政策拉动下,已连续多年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已能够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14大类3000多种农机产品,成为世界上农业装备的生产大国,产品品种和产量基本满足我国农业生产需要。

(1)区域市场格局

如今,农机工业已成为可以代表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从而得到当地政府及金融机构的重视和支持,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从2012年各地区农机工业销售产值所占比重来看,山东省以21.5%的比重位居全国首位,河南以18.7%位居第二,江苏以10.2%位列第三,浙江以5.6%位列第四,上述4省内聚集了行业内51%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了56%的工业销售产值。

(2)品牌格局

近十年间国家政策对农机化的大力支持,刺激了国内外农机制造企业对我国市场产业布局的加速。尚处于农机普及初始阶段背景下的我国农机市场,品牌众多、市场份额分散。随着我国消费者对精细化农机需求的上升,从客观上对生产企业在研发、制造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份额逐渐向优势品牌和品质、技术类产品聚集,受制于资金门槛、技术门槛和销售门槛,行业内大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开始显现。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马恒达等国际著名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纷纷抢滩我国市场,外资企业在行业中的权重进一步加大。

(3)产品结构格局

农机行业近年来一直是资本投入的热点领域,但资金的投入重点多在增加产能,而非新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目前我国的农机行业在选材标准、制造工业等方面尚无法同国际接轨。受农村经济水平及环境的制约,多年来始终以小型、中低端田间作业机械为主。大规模量产的产品种类主要集中在小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中小型整机领域,以及农用泵、各类机械零配件等;而大型机械以及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果林机械等精细化农机产品则较为短缺。

1.2 农机市场特征

我国农机化具有结构性不均衡的特征。按农作物机械化领域来看,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要高于经济作物;按农作物种植地域来看,北方平原的机械化水平要高于南方丘陵地区;按农业开展工序来看,机械耕地机械化水平要高于机械种植和机械收割。我国各地区的农艺、种植习惯和耕作田地差异明显,对不同类型的产品需求各异。冬麦区是农机产品传统销售区域,成为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收获机械的主要市场。拥有广阔耕地面积的黑龙江和新疆,农机化程度高,代表着我国大型农机具的发展方向。长江以南地区,地形复杂,以小块耕地面积为主,农机化水平提高缓慢。与其他机械设备不同,在我国,农机的销售并非完全的市场行为,农民和经销商都在观望每年出台的补贴政策。补贴政策出台早,市场就会启动较早,相反会滞后。在这种政府补贴政策主导购买行为的市场模式下,由于每年的补贴侧重点都不同,因此农机生产企业很难按照去年的销售情况来预判今后的市场需求。农机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般三四月份是销售农机的第一个高峰期,而到七月份秋收和冬小麦的播种又会迎来第二个销售。

2 农机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2.1 我国农机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分析

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计算最近四年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看出,自2010年以来我国农机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指数均为正值,表明我国在此期间都是农机贸易的净出口国。2010年贸易竞争力指数指数仅为0.08,说明我国的农机产品进出叉较为明显,此时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仅接近于平均水平,尚未具备多少优势。进入2011年后,我国农机产品的TC指数呈现出逐年稳步提高的发展趋势,2011年较上年提高了0.05点,2012年较上年提高了0.13点,截止至2013年的9月份,贸易竞争力指数指数已达到0.29。贸易竞争力指数指数的逐年提高,表明我国农机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正在持续加强。同时,指数目前尚未能超过0.3,表明我国的农机产品仅具有相对微弱的出口竞争力,要成为农机贸易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

2.2 研究结论与启示

对我国农机出口来说,入世的影响对可以说是决定性的。随着世贸组织各国在关税、市场准入条件等方面限制的不断放宽,近年来我国农机出口保持了令世界瞩目的快速增长。产品出口额由1993年的2.9亿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250.3亿美元,二十年间增长了8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6%。另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农业机械累计实现进出口额397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47亿美元,出口额250亿美元,同比出口增加8个百分点。中国农业机械的出口市场及出口结构基本稳定,亚洲作为最大的出口市场,约占据出口总额的40%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机制造水平在不断提升,制造能力已经获得了世界普遍认可。

(1)产品出口结构

我国农机出口产品当前以发动机、柴油发电机组、水泵、轻型柴油货车、轮式拖拉机等中小型机械以及农机零件为主,出口品类相对集中,出口排名前20位的产品约占据了出口总额的60%左右。其中,轮式拖拉机始终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整机产品,但产品水平、技术含量等均属于较低层次。随着近年我国农机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大中型农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逐渐优化,农机产品的出口结构也相应有所调整,大中型产品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

(2)出口主力市场

一直以来,亚洲、北美洲、欧洲始终是我国农机出口的主力市场。其中,亚洲作为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始终占据我国农机出口总额的40%左右。由于我国出口农机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因此面对对产品质量及认证等要求较高的北美洲和欧洲的出口则呈温和增长态势。在主要出口国中,2010-2012年间美国和日本始终位居前两位,约占据了我国农机出口总额24%左右的份额,显示出发达地区强大的购买力。通过实证研究,为摆脱当前我国农机产品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的低层次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机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可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面对我国当前的农机产品出口现状,需要国家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政策层面为我国的农机出口保驾护航。首先,继续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出口农机产品由单纯的价格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售后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转变。其次,需要出台具体的出口标准,以期规范农机产品的出口秩序,避免恶性价格竞争以及劣质产品的出口,从而提升国产农机产品的国际形象。第二,技术核心缺失是当前我国农机发展的短板,但要求内燃机、传动等领域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并不现实。在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和重组的大环境下,国内生产企业可以尝试转变思路,拓宽合作领域。企业未必要全面追求自主研发,集中企业的核心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不擅长的方面则可以考虑寻求国际合作。

3 结束语

伴随着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正在不断提高。而农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又刺激了人们对农业投入的热情。这正是近年来我国农机市场向好的重要原因,并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维持其快速发展步伐。受益于农机补贴政策的刺激,我国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市场近年来均处于高位运行,产品保有量急剧攀升。大中型农机产品消费者购买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经营创收,保有量的增长将直接影响其经营收入。当前我国农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仍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除价格外尚未建立起真正优势。伴随着国际农机巨头加速布局全球致使我国产品性价比优势的弱化,以及发达国家对低端产品需求的逐年萎缩,我国农机产品的出口显然缺乏维持长期大幅增长的内部动力。可喜的是,国内企业已逐渐意识到为客户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才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与此同时,新一轮全球性的消费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给我国农机产品带来新的机遇。相信随着出口产品技术的日臻成熟、出口区域的不断扩展,我国农机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第6篇:农机机械行业分析范文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快速发展,机械工程行业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机械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现代化的机械工程为了使自身保持健康持续稳步发展,相关企业必须要做到在可控的生产成本范围内获得最优的产品质量。所谓虚拟制造技术指的是通过数值仿真和模拟等相关手段来取得最低的机械产品生产成本。因此,对于现代机械工程设计而言,虚拟制造技术应用的效果直接关系着行业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现代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虚拟制造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机械工程设计;虚拟制造技术;机械设计;探究

1前言

近年来,虚拟技术在机械工程设计当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这是由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产品提出了低成本、快速度、高品质等一系列要求。相关数据指出,虚拟制造技术在帮助企业提升机械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虚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虚拟制造技术简介

虚拟制造技术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来对模型进行模拟和虚拟分析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区别于传统的机械设计技术,现代化的虚拟制造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保守的设计观念和手段。虚拟制造技术实质上是机械制造对计算机的一种反射。在虚拟制造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对机械产品的模型设计、性能分析、产品加工等诸多功能。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就不需要再将所有的零部件产品都加工出来,帮助企业对机械产品的经营进行有计划地管理与控制。

3虚拟制造技术的核心所在

3.1虚拟制造中的建模技术

虚拟技术的虚拟指的是通过计算机语言将现实生产当中的机械制造流程映射出来,其中涉及到很多流程和步骤,主要有模型化、形式化以及计算机化等。建模环节涉及三种模型的建立。第一,生产模型。生产模型可以宏观的划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描述。动态描述需要基于系统状态以及需求性质均已知,然后进行全方位的预测和判断。静态描述主要考察的是系统生产的能力和特性。第二,产品模型。该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对产品的外观特征以及各参数进行具体的描述。第三,工艺模型。这个环节需要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充分联系各工艺参数,从而将现实制造系统映射出来。

3.2虚拟制造中的仿真技术

所谓仿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语言将复杂的机械生产系统进行模型化处理,对其进行模型化和简洁化从而获得最终的系统模型。对于仿真得到的系统模型进行应用分析,便可以实现在虚拟状态下对产品的性能参数进行分析。仿真和实际的生产系统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他们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作用,与此同时,仿真系统可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从而大大缩短生产过程当中所耗用的时间成本,可以帮助我们最大化地减少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仿真技术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复杂,其中,制造的仿真和加工的仿真是两个互相独立的过程。

3.3虚拟制造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制造中的虚拟现实技术是基于计算机图像系统、计算机显示系统以及计算机控制等接口设备,为人类展现出一种沉浸体验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为了改善以往使用的传统的计算机交互方式,从而更好地提升计算机的操作性能。此外,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操作者、机器以及人机接口是目前为止最有力的一种仿真形式,极大地便利了人们对虚拟环境的体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虚拟制造技术在现代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4.1具有强大的通用性和功能性

虚拟样机技术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分析力学和多刚体动力学,这两门学科是该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必要基础条件,虚拟样机技术的核心所在是解决复杂状况下的机械系统建模问题。实际上,虚拟样机软件在对机械系统的运动进行分析计算的时候绝大多数采取的都是带有约束乘子的微分方程。建立该微分方程的基础是假设系统当中构建的自由度是六,对于多余的自由度分别进行限制,从而保证其通用性和适用性。

4.2极大的简化了建模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建模是在对机械系统的运动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动力分析和计算,因此,该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是对图形的分析处理以及相关公式的大量计算。考虑到系统运动的复杂性,所以,图形及其公式处理都是相当繁琐的,这就导致在对图形分析和公式计算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与之相对应的虚拟制造技术当中的建模不需要做这些大量的前期工作,而仅仅需要工作人员将构建的连接方式、基本的物理参数进行输入,然后借助强大的计算机来完成后期的分析和求解,不仅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还有效提升了设计的精准度。

4.3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出来对数据理性的归纳分析以外还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极高的工作素养。虚拟制造技术不仅帮助我们直观的看到运动的整个过程,还可以对机械的性能进行全方位的掌握。

5结语

目前,虚拟制造技术在现代机械工程设计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充分实现了机械工程设计的可视化,有效提升了机械行业的生产效率和水平。虚拟制造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理念,为今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此外,虚拟制造技术对现代机械工程设计的强大作用使得其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作者:黄岳阳 单位:广西强荣实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锐.虚拟制造技术在现代机械工程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13).

[2]强军,等.CAD在现代工程设计及虚拟制造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4):58~61.

第7篇:农机机械行业分析范文

介绍目前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农机研发的特点,阐述光固化成型技术、选区激光烧结技术、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熔融沉积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采用熔融沉积技术制备全新外槽轮排肥器,搭建基于电子施肥控制器控制的施肥试验平台。试验数据表明,基于熔融沉积的外槽轮排肥器的变异系数低于传统排肥器。增材制造技术将改变传统农业机械设计的流程和思路,提高农业机械的可靠性和服役时间,促进农业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增材制造;3D打印;农业机械;应用

增材制造是以三维数据为基础,由CAD模型驱动的一种制造方法,其特点是采用“加法”成型,通过先离散后叠加的思想成型零件[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采用增材制造方法成型零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增材制造技术生产柔性大,加工响应时间短,单件小批量生产中无需开模,设计制造一体化集成度高,可直接成型零件,成型中不受传统加工方法中夹持、切削方式的约束,可加工高脆性、高熔点、高硬度的材料,《经济学人》杂志认为,该技术将引起第3次工业革命。目前,增材制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模具、建筑等行业[3-4]。

1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

美国于2012年启动并投资10亿美元资助包括增材制造在内的振兴美国制造计划,建立了ASTMF2792-12a[5]、ASTMF2915-12[6]、ASTMF2912-11[7]、ASTMF2924-12a[8]等一系列增材制造技术标准。英国于2011年开始增加增材制造研发经费的投入,并在拉夫堡大学、诺丁汉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埃克塞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相继建立了增材制造研究中心。澳大利亚于2012年2月启动了“微型发动机增材制造技术”项目,该项目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航空微型发动机零部件,对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日本通过优惠政策和大量资金鼓励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增材制造技术在日本的发展[4]。我国于2012年成立了3D打印技术联盟(增材制造),于201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学会增材制造(3D打印)分会,参与的主要科研机构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3D打印产业联盟和增材制造分会的成立有利于尽快建立行业标准,加强行业与行业、行业与政府以及国际间的广泛交流[4]。

2增材制造的基本原理

增材制造是将三维零件先离散后堆积的一种加工方法,其成型过程主要是通过被加工材料受到外界不同环境的影响(如受热、受光)而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来实现的[9-11],制造过程如下:

(1)设计(三维制图软件)或通过逆向工程(三维扫描)等获得所要加工产品的计算机三维模型。

(2)根据工艺要求,将所建立的模型按一定规律在计算机中离散化,该过程也叫切片或分层,将原来的三维数据转换为平面数据。

(3)将离散后的平面数据按一定规律进行累加成型,获得实体零件。其原理见图1.

3农业机械研发的特点

3.1农业机械特点由于农用机械受作物生长条件的约束,所有农业机械均须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均受到田间试验季节的影响,每年的试验时间是固定的,错过试验时间只能等待下一年,因此农业机械的研究周期较长。农业机械还受到作业过程中因素差异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每个省的农作物和农艺均有明显差别,同一作物在不同区域的农艺也不完全相同,使得农业机械研发具有种类繁多、通用性差、研发面广、研发成本高等特点[12]。

3.2农作物特点与工业相比,农业作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农业作物的研究对象多为生物,种类繁多、个体差异明显、性能差异大、物料规律性不强,多数生物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不同降水量、施肥量可使同一作物在不同收获年表现出差异。以柑橘为例,古语有“南橘北枳”的说法。

3.3农业机械市场特点中国农业机械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机械行业的热点市场,农业已成为高回报率产业。从欧美、日韩等农业发达国家引进的农机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农业的需要,这些差异导致农机研制具有复杂性和周期性[13]。目前,农业、农机的投资一直是资本市场中投资的热点,但国内的农机企业高端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国际农机巨头相继在中国设厂,争相占领中国市场,导致我国农机市场的高端领域被国外农机行业占领;中低端领域,尤其是低端领域的小农机企业较多,恶性竞争严重,一味追求价格低廉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农机使用服役时间短、市场认可度低。尽快提高农机的使用稳定性和服役时间、尽快争夺高端农机市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4-15]。

4典型增材制造技术在农机制造中的应用

4.1光固化成型技术光固化成型是由CharlesW.Hull于1984年获得的美国专利,1998年美国3DSystem公司推出SLA-250商品产品,是目前最成熟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光固化成型技术可获得形状复杂、表面质量较好的零件[16-18]。光固化成型工艺的原理见图2,在紫外激光束控制单元的驱动下,将零件的各分层信息在光敏树脂表面加工,被扫描区域的光敏树脂材料因紫外光照射发生聚合反应而固化,形成零件的1个切片层;一层固化后,工作台向下移动1个层厚的距离,新一层的液态树脂填充加工表面,采用刮板将液面刮平,进行下一层的扫描加工,如此反复直到整个零件制造完成[18]。由于SLA设备昂贵,光敏树脂价格较高,国产价格约为1000元/kg,导致SLA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不广泛,仅少数科研单位采用SLA技术设计、制造全新农业机械部件并进行相关田间试验,如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采用SLA技术成型播种机中的排种器和水田激光平地机中的控制盒等。

4.2选区激光烧结技术选区激光烧结技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CarlDeckard于1989年申请专利,并于1992年由DTM公司开发了首款商业设备[19-20]。SLS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成型金属零件,成型材料采用的是外表包裹聚合物的金属粉末。SLS原理见图3,粉末首先被均匀置于成型平台上,激光通过扫描振镜按照切片层数据将加工区域内的粉末加热,粉末因聚合物受热而粘结在一起;单层加工完成后,成型台下降1个层厚,铺粉机构将新的粉末重新预置于加工区域之上,激光再次开始加工,重复以上过程直至零件加工完成。成型后的零件须置于高温保温炉中进行保温,将聚合物黏合剂熔化。目前该技术在模具行业应用广泛,选用型砂进行激光烧结,完成砂型铸造,制备模具。选区激光烧结在农机方面有较多应用,如滤水器中的过滤器。过滤器由5层丝网组成,分别是保护层、过滤控制层、分散层、支撑骨架层、骨架层,每层均由多个尺寸较小的孔洞组成。由于受到加工路径和刀具尺寸的约束,采用传统成型方法很难成型,而采用SLS技术可十分方便地成型多孔滤网。

4.3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由RPI和德国EOS公司的GmbH于1994年共同研发,是首个商业化的直接生产金属零件的成型方法[21]。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的原理见图4,与SLS十分相似,DMLS多采用两缸结构。与SLS相比,DMLS选用的金属粉末尺寸更小(一般直径为20μm),粉末无需黏结剂或助熔剂,无需后续加热和渗透处理,铺粉厚度更薄,成型零件形状更加复杂,获得成型零件的致密度更高(一般致密度高于95%)。目前可成型材料主要有合金钢、不锈钢、工具钢、铝、青铜、钴铬、钛等,主要应用领域有快速模具、医疗植入物、高温应用、航空航天零部件[19]。目前,DMLS在农业上主要应用于形状复杂、曲面较多的零件,如旋耕刀、水泵叶轮机、送料螺旋等。随着农业航空植保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农业航空中无人机的关键部件对于轻量化的极限需求与日俱增,这将为DMLS在农业航空提供新的研究领域。

4.4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useddepositionmodeling,FDM)熔融沉积成型是由美国Stratasys公司开发的继光固化成型工艺后另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成型方法[22-23]。其原理见图5,将丝状的热熔性材料加热熔化,通过微细喷嘴将熔融丝挤出,喷嘴按照控制单元指令相对工作台沿水平方向移动,熔融丝挤出温度略高于固化温度,以保证热熔材料的黏结性,与前一层熔结在一起。一层成型后,工作台按设定值下降1个层厚,继续熔喷沉积,直至整个实体完成。目前,新的熔融沉积采用双喷头或多喷头,双喷头是将支撑与实体分开成型,可分别控制支撑和实体的成型参数。熔融沉积是目前成本最低廉、应用最广泛的增材制造方法,主要用于办公用品、模具开发、医学植入体、医疗器械、建筑等三维实体制造[24]。华南农业大学杨洲团队采用熔融沉积设计并制造了全新外槽轮排肥器的排肥轮(图6)。图6中红色部分为采用熔融沉积成型的外槽轮排肥器的外槽轮及其联轴器,米白色部分为目前市场上通用的外槽轮。杨洲团队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每个外槽轮,并对2种外槽轮的排肥量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选用华南农业大学自行搭建的排肥检测平台(图7),采用电子施肥控制器控制直流电机转速,采用HX-T型电子天平测量排肥质量,以外槽轮旋转10圈为1个指标,连续测量5次,试验数据见表1。数据表明,采用增材制造的外槽轮排肥器变异系数更小,设备更加稳定可靠。

5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农机机械制造的前景发展

第8篇:农机机械行业分析范文

1.1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

据统计,2009年辽宁省完成机耕面积2778khm2,机播面积1778khm2,机收面积335khm2。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3.8%、51.2%、9.7%,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然而,2011年辽宁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就已经达到了66.8%,两年的时间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了21.8个百分点。吉林省在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也取得了显著进步,2010年水稻机插、水稻机收和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了50%、65%和15%,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24.4个、48.5个和14.2个百分点,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61%。而2011年吉林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较2010年又提高了4个百分点,比全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黑龙江省耕地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8.8%、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94.1%、收获机械化程度达到70.1%,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跃上90%台阶,达到91.67%,位居全国第一。农业田间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虽然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插、水稻机收和玉米机收等实现了突破,但是这些环节的机械化程度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而,今后一段时间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薄弱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从而提高东北地区整体机械化水平,已成为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1.2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如吉林省2011年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发展到3174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158个,6个列为农业部示范点,100个列为省级示范点,拥有农机原值10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超过5000户。这些农机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在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其中参加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户主要农机装备使用时间要比未参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户高出10个百分点。总的来说,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的成员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2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发展迅速

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意义重大。东北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尤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过辉煌,大型企业包括全国知名的拖拉机制造厂—哈尔滨拖拉机厂,全国最大的播种机厂—哈尔滨农机厂,全国最大的联合收割机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等等。东北地区的农机制造业产品、农机科研院校人才、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源源不断地支持了南方新兴农机制造业的发展。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等诸多原因,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逐渐衰弱,与其他一些省份相比,已处于明显落后状态。幸运的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发展迅猛。跨国农业机械巨头如凯斯纽荷兰公司、约翰迪尔公司和中国本土农机企业如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等纷纷进入东北地区进行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也不遗余力的给予推动,谋划和建立东北地区的农机制造产业基地,并将振兴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方面之一。仔细分析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形式,不能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与企业配合,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东北地区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正在起步,十二五期间将迎来农业大发展的时期,发展本地化农机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东北三省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农机制造业的发展,纷纷出台各自的农机产业发展计划。如黑龙江推出了大庆高新区农机产业园、哈南工业新城、哈尔滨松北农机产业园、佳木斯农机产业园、七台河市农机产业园、齐齐哈尔一拖农机产业园、农垦北大荒农机产业园七大农机装备制造园区规划。同时,多项优惠政策的推出也吸引了包括凯斯纽、迪尔、福田雷沃重工等国内外农机巨头在内的多家农机企业来黑龙江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和企业的积极配合下,各地的农机产业项目进展顺利,逐步形成集整机、配套部件、相关服务于一体的农机装备产业链。二是选择高端路线,主推大型机械装备。目前,我国大型高端农用机械的普及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东北平原地区对于大型农用机械装备的需求巨大。另外,大型高端农用机械行业的技术门槛高、利润丰厚。因而,目前选择在东北地区进行投资的企业都选择了高端路线,主推大型机械装备。如一拖齐齐哈尔工业园定位在生产132.3~282.975kW大型拖拉机、高端中轮拖、大型复式作业农机具产品,爱科在大庆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139.65kW以上的大型拖拉机和大型联合收获机,约翰迪尔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建立了大功率拖拉机、大型联合收获机制造基地。这些投资计划的顺利实施使得东北地区的农机制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三是吸引内地农机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机制造业形成了山东地区、洛阳及周边地区、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三大产业集群。然而,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农机政策向东北地区倾向和东北地区政府积极地推动,越来越多的内地农机企业将投资和产业升级重心放在东北地区。这必然影响内地三大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换代。东北地区新建产业基地的大型高端农用机械大量销售到内地,抢占国内的农机市场,而内地三大产业集群的市场地位将遭受严峻的挑战。

3东北地区农机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农用机械结构性不均衡

整体上,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很多地方耕种收全部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但农用机械结构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小型农机具数量多,大中型农机具数量还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东北地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保有量增长迅速,但不得不看到这些大型农机具大多都属于国有农场、示范农机户等,广大农村地区大型农机具的普及还远没有完成。二是机耕机械化水平显著高于机播和机收。如东北地区玉米的机耕整地水平已经达到了90%以上,但玉米的机收水平才只有30%左右。水稻的机插水平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机插水平也刚刚突破50%。三是主要粮食作物农用机械多,经济作物农用机械少,很多蔬菜、果树相关的农机具还没有成型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2农机教育培训不足

虽然农机合作社近年来发展形式良好,但还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效应;农机社会化服务还不够规范;农机教育和培训机构缺乏专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农机培训条件落后、培训能力不能满足广大农机户的要求,造成很多大型农用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故障率高的局面。

3.3农机补贴标准混乱,作业收费标准不一

虽然国家在农机补贴上投入巨大,但很多地区的农机补贴各异,补贴标准没有做到公开透明,影响农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机作业的收费没有统一的规范,有的以工作量计费,有的以耗油量计费,还有的以作业面积或者作业时间收费,出现故障、转换地块多收费等等。一些地区农机大户垄断作业,存在乱收费现象,严重影响无农机化使用机械作业的热情。

3.4农机科研、开发能力不足

农机科研单位经费短缺,吸引人才的能力弱,科研单位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足,农机具产品更新换代慢,缺乏农机关键零部件加工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农机产业链。企业只是把东北作为农用机械的组装厂,影响东北地区农用机械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4政策措施建议

4.1完善农机补贴政策,推动重点农机具普及,提高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完善农机补贴政策,切断农机企业、农机经销商和农机主管部门的利益联系,减少农机补贴的漏洞,使得补贴资金真正补贴到了农民身上;努力做到农机购置政策的公开透明,提高农民对于农机补贴政策的认知度,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农机补贴的好处。应尽快总结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创新试点的问题和经验,尽快推出适应东北地区的农机购置补贴操作办法。鉴于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均衡性,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减少其他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将资金集中于重点农机具的推广上,凸显补贴效果。对于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深松整地等要给予重点关注,加大补贴力度,尽快提升其机械化水平。

4.2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打造高素质的农机服务队伍,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机合作社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应继续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财政扶持,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符合条件的农户提供购置农机的银行贷款。同时也要培养专业的农机服务队伍,吸引人才加入农机服务行业,从农机的购置、作业、保养维护全过程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服务,保证农机户尽快掌握新型农业机械。同时,要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农机作业的收费标准,保证非农机户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

4.3推动农机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提高农机科研、开发能力农机制造业的发展

第9篇:农机机械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应用

引言

随着工业的发展,在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因为该系统能够对能量进行精准的控制和传送,但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仍旧存在部分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通过对该系统进行更加深入探究的方式,将其在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所具有的功效进行最大发挥,促进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

1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原理

在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液体压强一致,在该系统中所应用的活塞,可以根据自身能够承受的压力大小,选择相应压力对系统进行施加,通过保证系统平衡的方式,使液体能够始终处于静止的状态之下,也就是说,小活塞对应的压力值较小,而大活塞对应的压力值较大,并且经由液体所具有的传递性,将压力值进行变换。在对液压进行传动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元件对其加以辅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动力、控制和执行元件,动力元件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动力进行产生,例如通过对自身容量加以变化保证动力产生的容积液压泵。在选择所需液压泵时,工作人员不仅应当对其能量消耗的相关因素加以注意,还应当将其进行液压的效率列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保证液压泵能够与其所在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完美契合[1]。另外,液压马达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动力元件,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液压能量的转换,使其成为相应的机械能,进而实现对外做工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液压元件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系统压力大小和液体流动方向加以控制的方式,保证该系统能够与机械设计制造要求相满足。

2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所具有的优势

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和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在应用范围方面更为广泛,无论是常见的塑料加工,还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钢铁冶金,该系统都能够将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进行成分展示,保证制造效率和质量和提高。由于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在应用其进行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传动功率的提高,并且通过和相关微电子技术进行配合的方式,实现在较小的空间范围中,对功率进行精准控制的目标,保证机械质量的提高[2]。当然,需要工作人员明确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行业和部门对该系统及相关技术所具有的要求也变得越发严格,因此,只有通过对系统的不断完善,才能使其更加高效的为机械设计制造进行服务。

3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所具有的不足

一方面,由于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所应用的主要介质是矿物油,一旦出现漏油问题,不仅会对该系统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在运行过程中所具有的稳定性,进而导致机械设计制造效率的下降,影响企业效益。另一方面,液体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一旦其温度出现波动,就会对系统自身的运动特定产生相应影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需要工作人员在应用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进行机械设计制造时,始终保证矿物油温度处于合理范围内。另外,因为液压元件在运行时,较易产生金属粉末,这部分粉末会导致机械污染,进而产生故障,想要降低这一问题的出现几率,需要工作人员在对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进行应用前,首先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扫,避免由于灰尘或其他杂质的存在,导致系统故障的发生[3]。另外,在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中,应用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虽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旧存在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现阶段我国所应用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部分元件需要通过外国产品的辅助才能加以应用,这对于该系统在我国的高效应用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还会导致我国产品与国际标准间的差异,因此,目前相关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不足进行解决,通过提高我国所应用液压技术的整体水平,保证我国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

4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对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进行应用的方向

我国在进行国防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大型工程设备加以应用,而这部分设备大多安装了相应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作为近几年新兴的控制系统,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作用在于,对大型工程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所具有的需求进行高度满足,这是因为该类设备通常具有极其精确的效率要求,而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对不同设备的集成化要求进行满足,保证设备与其所处施工条件、环境等需求相符合。另外,现阶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所应用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已经逐渐呈现出了集成化的发展趋势,这从侧面证明了我国针对该系统所开展的研发工作的方向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必然会研制出与机械设计制造需求高度符合的产品,保证其价值得以最大化的呈现。但需要工作人员注意的是,虽然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械行业的发展,但这并不代表该系统已经处于一个科学、高效的工作状态下,现阶段,仍旧存在部分问题在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对其加以阻碍,因此,想要保证该系统的高效应用,需要工作人员以机械行业的现状的基础,通过对该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中所体现出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探究,保证对其现有的缺点加以解决,真正实现通过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出现,将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的目标[4]。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当根据该系统所对应传动技术的优势,将其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加以推广的应用。通过对工业市场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液压工业在市场中所占销售份额相对较大,几乎占据机械工业总产值的3%,这一数字表明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液压系统和技术存在的必然性,作为具有高传递率的技术,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结构构成方面与传统系统相比更为简单,因此,这就决定了该系统对功率的利用更加高效,而将液压技术和计算机进行结合,能够对传统技术无法保证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动力和运动参数进行准确控制这一问题进行解决,通过保证传递效率科学性的基础上,实现恒功率生产操作的可能性,达到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的效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作为近几年新兴的技术之一,在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仍旧存在急需工作人员加以解决的不足,因此,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该系统所对应液压技术进行发展,使其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能够保证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加快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高艳红,张昌松.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6(03):74+77.

[2]岑名熹.试论机械设计制造中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354+356.

[3]彭树强.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