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长制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河流穿过村庄、集镇、城市汇入江河湖海,这个过程中,河水可能变脏、变臭……谁来防止水生态“悲剧”的发生?在坐拥鄱阳湖流域的江西,由政府任命的“河长”们正在扮演这样的角色。他们担负起责任,保“一湖清水”注入长江。
“五级河长”共筑河湖保护网
钟有国是江西省靖安县双溪镇副镇长,也是鄱阳湖五大河流之一修河支流北潦河的“副河段长”,负责辖区内7.5公里河道的水质和污染源调查。
“我每天要巡查河道和河堤,如果发现排放污染物、非法捕捞等情况,要马上制止,或者向县里反映。”钟有国说,除了他之外,还有4名村干部兼任河道巡查员和4名专职河道保洁员。
因为深谙水性,双溪镇大桥村村民甘立林被聘为河道保洁员。每天上午或者傍晚,他都撑着竹筏,在河道里打捞垃圾。“遇到湍急的水流或者浅滩,就用卡车轮胎内胆,人坐在中间,一边划水一边捞垃圾,比竹筏灵活。”
钟有国和甘立林每天都要把巡查河道的场景拍照发到工作群。这个群里,有4名县级“河长”、11名乡镇“河长”、50名村级“河长”,还有100多名河道保洁员,他们组成靖安县河流的保护网络。
目前,江西已在全境构建出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体系。“五河一湖一江”由7位省领导担任省级“河长”,其他河流则按流域由88名“市河长”、822名“县河长”和万余名“乡、村河长”层层包干。
在水域面积约占市域面积30%的“水都”南昌,南昌市长郭安认为,治水是个系统性工作,单靠管农业、水利和城建的部门,力量单薄。
“以前九龙治水,有矛盾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沟通缺失,导致问题搁置。现在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河长来协调、调度和监督。”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说。
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河长制”的责任主体是“河长”,实质是党政首长负责制。通过“河长制”,本来无人愿管、被污染的河流,变成悬在“河长”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河流的管理已纳入各级“河长”的政绩考核。
现在,不时浏览工作群已经成为靖安县副县长兼“副河长”胡勇的习惯,“只要巡查员报告哪里有破坏河道、水资源的情况,我就要立刻协调水务、环保、公安、林业、农业等21个单位,必要时采取联合执法。”
实施“河长制”仅半年时间,靖安县的河流就发生了改变。“现在基本捞不到塑料袋、塑料瓶等白色垃圾了。”甘立林提起干瘪的垃圾袋说,原来一天捞到的垃圾能装满两袋子。
江西水生态良好,但河道采砂问题是痼疾。郭安担任赣江南昌段“河长”后,啃下了河道非法采砂这块“硬骨头”。
“断腕治砂。”郭安说,他们一方面肃清牵涉其中的体制内执法人员,一方面关停清理400多家砂场。最终查明涉事人员30余人,直接移交司法审判。再加上明确各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河道非法采砂问题基本得以整治。
罗小云说,江西特别注重依靠制度建设有序推进“河长制”。一方面是与“河长制”推进相关的工作机制,主要包括联席会议制度、问题督办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另一方面是与加强河湖保护管理有关的长效机制,如建立河湖健康评价体系、水域占用补偿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探索市县综合执法试点等。
倒逼流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江西通过实施“河长制”提高环保标准,加强环保监管,改变了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倒逼江河沿岸产业转型升级。
湖口县地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环保任务艰巨。湖口县委副书记鲍成庚介绍,如今,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项目坚决不引进;正在建设的不支持继续发展;对老企业也用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倒逼他们引进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今后县里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
据统计,2015年,湖口县共清理违规建设项目97个,责令停止试生产或停止建设的企业4家,关停取缔3家。总投资26亿元的12个环境污染性项目落户遭到一票否决。
一是制度建设滞后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少数地方只注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有些地方还沿用过去的旧规习俗,凭老办法、老经验管理农村社会事务。比如村级公路如何维护、村级财务如何规范、村支两委如何协调、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如何开展等等,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办法和制度,处理问题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因此,从表面上看,新农村建设形势一片大好,实则潜在的问题和矛盾很多,这样就会阻碍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党员“双带”能力低下与农民迫切致富愿望不相适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多数党员能够发挥带头作用,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做强做大产业,以此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纷纷加入致富行列。但少数党员仍然思想保守、素质偏低、热情不高、能力不强、得过且过,不但不能带领群众致富,甚至落后于一般群众。从一定程度上讲,党员的“双带”能力低下与农民迫切致富的愿望有很大差距。
三是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与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不相适应。农民法律知识欠缺一直是困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难题。农民只有懂法,才能守法、用法、护法,才能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才能在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有文化、懂技术、知法律的中青年农民都在外务工经商,而留守的则是“386199”(妇女、儿童、老人)部队。他们当中懂法律的就更少,有的甚至是“法盲”。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和制约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四是农村干部权力滥用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相适应。目前,少数农村干部滥用权力,在处理矛盾和问题上,有的不按政策办,而依照“村官意愿”办;在财务开支上,有的口头表态,打白条冲销,设“账外账”;在重大事务决策上,有的搞“一言堂”、“家长制”,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和建议;在集体土地、山林、房屋承包上,有的搞先己后人,先亲后疏,甚至为了谋取一己之利,与民争利,与民夺利,不惜损害群众利益等等。此类不和谐现象都与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格格不入,也有悖于同志倡导的八种良好风气。
上述新农村建设中的“四个不相适应”的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如不及时加以解决,长期下去,势必破坏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为此,应从三个方面着手,认真加以解决,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因村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建立一整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农村“管理失范、民主失灵、财务失控、经济失败”的问题。
1.1行政管理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
目前,医院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一人独大”的情况。主要以管理者个人的意志来直接决定行政管理的工作。家长制、一言堂等现象屡见不鲜。由于管理者特殊的地位和权力,使得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完全失效。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气氛和背景的影响之下,完全看领导眼色行事,使得医院内部员工的积极性消失殆尽,极大地降低了医院行政的效率和活力。这无疑会对医院正常、健康、有序地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1.2医院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
随着医疗机构的发展,逐渐暴露出了体制不健全,机构冗杂和规章制度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而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一些医院就是因为没有科学设置符合医院自身情况的行政管理机制,就直接导致了“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的情况出现。不仅如此,由于行政管理体制不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行政管理不利,导致医院管理混乱,医务人员在工作上毫无主动性可言,重复工作,逃避工作的现象时有出现,直接造成了医院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
1.3医务人员的素质低下,业务水平也不高
目前,很多医院的行政管理出现问题,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医院内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低下,在平日的工作中往往无法完成医院发展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这样,在行政管理部门行使权责的过程中,这些素质低下的员工根本无法有效地去执行,行政管理部门也直接引起了其他部门的排斥和反感。所以,无积极性和创造性,毫无工作热情,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直接导致了行政管理的效率低下。
2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完善医院行政管理机构,健全医院行政管理领
导体制医院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拥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机构。制定一套符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的监督体制,以确保监督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使得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对自己本职工作细心负责共同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促进医院实现效益最大化。
2.2要建立和完善医院行政管理的各项制度
良好的医院管理制度一定会保证医院健康有效的发展。通过制度建设正本清源,成为医院员工明确遵守的信条。此外,还要明确工作的细节和程序,例如一些表格、图表、文件的统一和规范,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法治秩序等。通过这些制度的确立,可以使得医院有法可依,用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医院内部的科学分工,实现管理层次的权力保障和执行部门命令的有效实施,进而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2.3精简机构,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在医院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机构设置冗杂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效益实现,这与现代医院的行政管理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想使医院行政管理高效实施,就必须对医院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尽量减少管理层次,突出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性,确保行政管理的有效畅通。
2.4加强医院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贵州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同志就亲自倡导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毕节试验区,对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率先探索,走在西部地区前列。随后全省各地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来推进,形成了多个试验区同时试验、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日前,贵州省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是国家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呈现“高、快、实”的特点,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探新路、作示范,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促进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和谐,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共生。
一、主要做法、经验
(一)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1.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2013年,贵阳市出台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近年来,贵州省制订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贵州省清洁生产推进条例》、《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举措,从法律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推进。
2.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目前,贵州已在省级层面率先成立公、检、法、司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机构,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职能集约、功能完善、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体系。如:贵阳市开全国先河成立了中级人民法院环境审判庭;贵州省率先在全国建立环保法庭和审判庭;贵州省高院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生态环保案件集中管理模式,也属全国首创;贵州检察机关从机制上创新,在省市两级设立了生态环境检察机构,率先在全国开辟了生态司法的“绿色通道”。另外,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执法,为其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保障。
3.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良好的区域发展统筹体制
2009年以来,贵州省着力实施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先后在清水江、红枫湖、赤水河、乌江等流域实施了生态补偿。截止到2015年底,补偿资金达到2.5亿元,有效调动了地方政府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的积极性。六盘水市大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六盘水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水城河综合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重点流域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4.深化改革,创新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考核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贵州省着力给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装上“加速器”,2015年,贵州省取消对部分贫困县的GDP考核,但增加了石漠化面积减少程度和森林覆盖率等“生态考核”指标权重。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行政问责22人。在流域推行环境保护“河长制”,将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这些都是贵州省大胆探索实践,针对薄弱环节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重大创新。
(二)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崛起。贵州省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风电、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积极支持贵安新区信息产业园加快发展。贵安新区成功引进中国第一家以展示、推广绿色技术的“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作为贵安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最新科技及成果的展示平台和科研平台,集中展示整个园区30余项绿色创新技术。此外,贵州省还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创建了20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点,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0万千瓦。“十二五”时期,贵州省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080万吨,提前2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450万吨目标任务。
二是山区生态农业稳步发展。生态资源化,产业特色化,农旅一体化,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并成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劲动能。贵州省严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的发展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草田轮作、立体种养、生态果园建设、生态养殖、有机农产品生产、观光休闲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及其配套技术。贵州省启动和加速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六盘水市盘县哒啦仙谷生态农业示范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不仅与农业观光休闲体验旅游联动发展,还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农产品加工工艺,并用现代技术加以创新,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高端精细农产品。
三是大健康新医药产业逐渐兴起。贵州省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极进行打造。2015年,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项目开工380个,完成投资430.19亿元,基本建成项目59个,苗药产值突破300亿元,苗药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有21个县开展了温泉养生,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产业幅进一步拓宽,大健康产业增加值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
四是全域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7%。进入“十三五”,旅游业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期,仅今年上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就达2.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41.3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贵州省一方面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如凯里市生态建设效果显著,苗寨古建筑、苗寨文化保护完整,相辅相成的生态旅游景区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六盘水盘县娘娘山生态旅游示范园也同样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注重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多彩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如贵安新区积极借鉴瑞士、德国等生态文明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打造以屯堡为代表等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
(三)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贵州省大力实施生态博物馆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项目。在自然生态环境整体保护较好、具有民族传统文化典型特征和代表性的民族村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和村寨博物馆。在生态文化遗产丰富、保持较完整的区域,建设一批生态文化保护区,维护生态文化多样化。另外,贵州省提倡生态文明教育从孩子抓起,全面推进大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活动。预计到2020年,全省省级中小学“绿色学校”达500所左右,绿色大学达20家左右。
(四)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与合作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论坛。主要通过高规格论坛一方面对外宣传贵州,另一方面向世界宣传贵州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贵州省充分发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而独特的作用,积极加强与生态文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务实合作。并借鉴引进瑞士等欧美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及技术,建立与泛珠三角、成渝、长三角等经济区的广泛联系,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等领域开展合作,提升合作层次与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对我区的借鉴及启示
我区拥有辽阔的土地空间、纯净的自然环境、广袤的森林草原、丰富多样的生物,在绿色资源占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同时我区又是绿色发展矛盾大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与能源重化工产业体系和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之间存在着难以回避的矛盾冲突。贵州省探索出的资源能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对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很强的借鉴作用。结合我区实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推动我区生态文明建设。
(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制度缺失尤其是法律不完善是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作为全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省区之一,建议内蒙古要继续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引擎的全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通过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给官员念“紧箍咒”,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富区、绿色惠民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健全政绩考核制度方面,建议取消生态脆弱地区的GDP考核,相应增加现代高效农业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和权重;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方面,尽快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加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拓宽生态补偿渠道,将受益企业更多纳入补偿主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应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土地、水利、森林、矿产、审计、统计、环保等部门协同推进,形成改革合力。
(二)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内在属性。我区作为生态屏障和资源富集地区,更需要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对绿色化发展的引导。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草原、森林为主体,重点建设沙地防治区、沙漠防治区、草原保护与治理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区,建设大兴安岭、阴山和贺兰山生态防护屏障,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保护,实施重大生态治理和保护工程,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三)坚持绿色增长,推动生态产业转型升级
一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生物制药、蒙中医药及特色生物保健品为重点的生物产业,以绿色大数据中心为平台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体现生态治理、精准扶贫等社会效益为地方特色的新能源产业,以清洁能源产品、高端化工产品生产装备为主要依托的特色装备制造业,以服务当地产业为基础、以服务全行业为目标的节能环保产业。
二要促进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提质增效。我区拥有质优量多的农畜产品,突出绿色品牌,推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提质增效。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创新,推进农业物联网在设施农业技术、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三要促进生态服务业发展。围绕我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绿色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绿色服务业的核心,实现提档升级;围绕产业绿色转型对节能环保服务业产生的巨大需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围绕绿色生物和绿色资源环境,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围绕绿色资源资本化开发,发展绿色金融业;围绕建设秀美河山,发展林草产业,努力推动生态建设与林草产业发展互促共进、长效发展。
(四)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强化生态人才支撑
生态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特别是对自然生态的挖掘利用,既要立足自身天然优势,更需要现代科技研究的支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区要加快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生态修复治理、新能源、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优势领域,努力突破一批重大技术瓶颈,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培养本地区生态文明“人才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急需专业人才引进,发挥高校院所科技人才的作用,建设相关领域人才“小高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五)大力繁荣生态文化,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挖掘传统生态文化思想。传承与弘扬我区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传播效应,积极开展以宣传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学、影视、戏剧、书画、摄影、音乐等多种艺术创作,宣传倡导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唤起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正义,使公众自觉承担生态责任和生态义务,带动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提升。
(六)加强跨省区和国际合作,共建生态文明大格局
【关键词】国有;中小型;产权;深化改革
经过3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我国国有企业的分布和质量得到优化和改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2000年以后国家和各省、市陆续出台了促进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后,各地积极推进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采取国有资本全面退出或退出控股地位,或合并进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等办法,全面放开搞活中小型国有企业。现有的国有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处在竞争性、非国家战略控制的领域。这些企业的进一步产权改革,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能力。
一、新形势下中小型国企现状
1.中小型国有企业权属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在十五届四中全会后大大加快,全面放开发展。经过改革,现有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过整合重组后,归属于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集团所属下属企业;另一种是属于地方国有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所属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在企业性质上表现有国有独资企业或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关系上,属于上级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集团直接持股或委托管理;管理关系上,从属于上级企业的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范畴。地方国有企业,规模上多属于中小型国有企业,对当地经济社会仍有较大影响,但并非属于国家战略控制领域。
2.中小型国有企业仍然占有较大比重。根据统计资料反映,中小型国有企业占全国国有企业总户数的73%;占国有资产总量的45%,其中小型国有企业仍达到四分之一规模。地方国有企业,特别是县市级国有企业,占全国国有企业总户数近70%,资产总量和从业人员占全国国有企业均超过50%,这部分多数属于中小型国有企业。
3.中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有待深化。中小型国有企业整体划入大型国有企业或者转变为国有公司,基本上未进行更深一步的产权改革,改变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关系,并未深入触及国有资产产权和企业治理、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二、目前中小型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经过前期大规模“抓大放小”和“放开搞活”等改革后,目前中小型国有企业仍然有着传统国有企业的问题,如机制不灵活、运作效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等老问题;同时,还面临着自主经营责任不到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重视、上级主管单位监管不严,以及人员负担重、维稳压力大等新问题。
(一)对中小型国有企业进一步产权改革不重视
经过十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国有企业已经基本摆脱了大面积亏损的局面,国有资产实力大大增强,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也大为增强,目前对国有企业进一步产权改革的紧迫性似乎已经没有当年那么紧迫,因此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重视,对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遗留的问题采取修修补补的办法对付。经济增长带来的国有企业矛盾减少,大型国有企业的成功,掩盖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如果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目前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各种问题将会集中暴露出来。
(二)中小型国有企业的行业质量仍有待提升
经过上一轮的改革,保留下来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都是相对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很多只是出于地方垄断地位,具有较好盈利能力,从而成为保留在国有企业体系内的企业。此外,有一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受限于国有企业的本身局限性,原有较为优秀的国有企业,经过几年的运作逐步落后于市场。如何重新调整国有企业的行业布局和正确定位,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摆在国有企业面前要进一步改革的任务。
(三)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需要进一步规范
从企业外部治理上看,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董事会和总经理依然受到行政的干扰,董事长、总经理都由上级党政机构“一纸任命”,无法形成制衡,董事会形同一个“空壳”。同时,国有企业经营者拥有的是企业资产的控制权、支配权,而不拥有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决策和有效管理权。这样容易使经营者过分追求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会不同程度地危害国有企业的利益,降低企业经营效率,阻碍企业的发展。
从企业内部治理上看,国有企业转为公司后,大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虽然表面上都按公司法要求,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采取董事会聘任总经理。从制度安排上说,权责界定基本清晰。但是多数企业仍沿袭原有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制的结果是换汤不换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和决策作用,监管职能与经营职能混杂不清,监督约束机制建立不健全,。
(四)中小型国有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与市场经济要求有较大差距
国有中小企业的共同点就是规模小,经营分散,依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浓重色彩,组织制度建设不符合市场竞争的发展规律,管理体制滞后于市场的竞争要求。
在内部管理方面,国有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家长制”作风,导致其在组织结构、人事劳动、财务会计、生产经营、市场供销等各方面的管理均缺乏严格规范。内部监督以上级企业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为主,内部控制因企业自身体系缺陷,监管机构形同虚设,经营者自我控制不严,存在着表面合规实质缺乏有效监管。
在人事管理方面,中小型国有企业对人员管理实行二元治理结构,高层人员由上级管理,中层及基层由本单位管理,两者利益不一致,导致公司运作中出现冲突,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一方面,高管人员行政化倾向严重,对上负责、求稳心态明显,在考虑经营和发展的同时更自身政治上的稳定与和谐。另一方面,人员晋升和退出机制不合理,一些能力低的员工不愿分流离岗,能力高要晋升要按资排辈,加重了企业人工成本,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影响了企业持续发展。
在激励机制方面,根据现有的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规定,国有企业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以经营效益为考核重点,同时在合规、安全生产、维稳等方面予以一票否则制度。这种激励导向导致国有企业经营者以稳为主,而非以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和企业长远持续发展为主,致使企业错失了不少发展良机,国有资产实质上相对贬值,失去了应有的经济收益。
在分配制度上,在理论上国企经营者收入的依据并没有真正解决,在实践中没有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和分配原则。存在高层人员和一般员工收入差距较大,分配不公的现象。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没有落实到位。
三、深化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势在必行
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现状和问题,无一不是需要进一步对中小型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才能加以解决,以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小型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不会影响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改革的阻力和障碍也较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推进产权改革。 深化中小型国有企业,通过产权多元化改革,一是可以真正建立以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互相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有利于用市场评价标准选择企业经营者, 有助于出资人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选择优秀经营者,有助于企业家职业化;三是有利于优化激励机制,减少短期行为,吸收经营层、技术骨干持股,可以将个人自身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拥有更强的凝聚力;四是通过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制衡达到科学管理,堵塞管理漏洞,如减少铺张浪费、损公肥私等行为。
四、深化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模式选择
中小型国有企业深化产权改革,在实现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鉴于现有中小型国有企业普遍具有较好资产,或者处于地方经济较优地位,原有的国有企业退出并不利于体现国有资产的价值。建议从内部重组和外部合作,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1.内部资源和业务整合。属于国有企业集团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内部资源、业务整合:(1)股份制改造,将中小型企业转变了下属战略经营单位,作为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进行管理;(2)内部国有资产划转,将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和资产整合进新的业务部门。一方面可以增强集团整体竞争力,解决中小型企业本身实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整合改变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管控程度以及内部治理,逐步向现代企业转变。
2.吸收经营层、技术管理骨干持股。尽管在前段时间的实践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非议,但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创新模式,其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随着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这一改革模式应在规范操作中进一步推进,已达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留着优秀人才,调动企业家、技术管理人员积极性,共同分享经营成果,达到“共赢”的目的。
3.优势互补合作,引入优势合作企业实施产权多元化。利用中小型国有企业在行业或地方的市场地位,以及本身的实力,通过出让部分股权的方式,与央企、省级国企或大型外资、民营企业合作。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同时,一方面改善企业本身的治理结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增强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们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继续深化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既是我国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小型国有企业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势在必行。希望引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政军.深化国企产权改革不能再拖[J].董事会.2012(11)
[2].杨尚武.国企产权改革待破题[J].中国经济信息.2012(08)
[3].贾淑琴.基于新经济背景下国企产权改革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1(07)
[4].张秀荣.浅议新经济下国企产权改革思路[J].中国科技财富.2010(14)
学生进步是一种幸福
我先后在桂林市桂岭小学和希望小学工作过,因地理位置不同,两所学校在生源状况方面差别很大。
桂岭小学接近市中心,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没吃过什么苦。有一年秋游,我们年级安排的是步行到泗洲湾野炊。当时我怀有10个月的身孕,完全可以坐车前行,但是我不想错过与孩子们同甘共苦的机会,在征得家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和孩子们一道徒步走完全程。去的时候我们都很兴奋,一边走,一边聊天、唱歌。可返回时,由于走路时间过长,我的大腿磨破了,每迈出一步都会带来痛感。孩子们在兴奋过后,也开始感觉到疲惫不堪。聪明的孩子们以我为借口,有的提议坐公车,有的想打电话叫爸爸来接,有的甚至说分小组打出租车回去。当时我也真想顺着孩子们的提议,赶紧回到学校。可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锻炼孩子们意志力的绝好机会,我忍住腿上的痛楚,笑着告诉孩子们:“我能步行返回!谁能走,就跟着我;不能走,我送她上公车。”在我的带动和鼓励下,全班孩子一个不少地步行回到了学校。回到教室后,我告诉学生:“孩子们,你们成功了!人生的奋斗历程莫过于此,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不轻言放弃,只要坚持到底,就定能赢得胜利。”说完我便带头唱起了《相信自己》,尽管已经筋疲力尽,但是学生仍全体起立大声地跟着唱了起来,我们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歌声刚刚落下,几个学生跑上讲台将我团团围住,大声高呼:“张老师!您是最棒的,我们也是最棒的!我们爱您!”这次经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次终身难忘的教育。
那一刻,我心中溢满了幸福,因为我的辛苦换来了孩子们的进步,换来了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希望小学60%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另外40%中的绝大多数又来自周边农民家庭。如何让这些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实践孔子确立的“有教无类”的办学主张,是近几年来我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利用清晨或下课时间深入教室、食堂去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学生,希望小学的学生们都能体会到我的护犊之心,都能感受到校长的爱生之情。
小学处于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虽然说要在知识上打牢基础,但更关键的应该是习惯养成。为此,我组织老师们反复调研、讨论,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线,以规范行为的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德育“主题月”活动,成立“幸福才艺堂”,建设“幸福实践基地”,开设“国学经典人人读”校本课程。我们相信“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因此在主题活动月中构建起了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坚持全员参与、全面评价、全程实施的评价原则,以自评、互评、老师评、德育处评为基本形式,开展“每月评星”活动,对主题月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艺术星”“读书星”“尊师星”等星级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开展学期末的“阳光男孩”“快乐女孩”评比,并在楼道展示“阳光男孩”和“快乐女孩”的照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关注,学生的每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激励。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既体现了共性,更关注了个性;既关注了学生的智力因素,更关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看到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又使评价更富于人性魅力,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校园因此呈现出勃勃生机。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就仿佛在养护、观赏在春风里开放的鲜花,这种幸福和快乐,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才能体会。
教学研究是一种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研究是一条幸福之路。”这不是一句空话。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终身教育这一角度来说,在完整的教育活动中,不仅是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师自身也应该继续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我在桂岭小学工作了23年,从始至终,都在潜心钻研小学语文教学,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帮助其他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即便在2000年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以后,也没有放弃一线的教学工作。其间我被桂林市教育科学规划所聘为课题鉴定专家资源库成员,并多次被邀请在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的教学活动中上示范课、展示课。
分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后,我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带领教师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学习,逐步规范了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提升了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年轻教师面前,作为学校领导的我,不是坐而论道、指手画脚,而是亲自示范,并且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在我工作过的两所学校,公开课都真正起到了引领、研讨的作用。而我呢,也在实践中琢磨教学,体会教学,享受教学――让我步入中年的生命依然焕发亮丽的色彩。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历练,使我学会了把奋斗和批判视为生活中的平常事,变得拿得起也放得下,不怨天,不尤人,一心向前。
从1996年开始,我先后主持了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中,我亲自撰写课题实验方案,参与课题的一线研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并完成课题实验报告。其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课题获桂林市第一届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问题的研究”课题通过自治区创新课题组的现场结题验收并获优秀成果一等奖,“开发校本课程 培养学生特长 凸现办学特色”课题以A等成果通过市级结题验收。
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也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可行性。早在2005年4月,我就参加了自治区的“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班。通过培训,我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英特尔的培训与学校教师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用英特尔的全新理念指导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研究没有终极目标,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成绩的获得让人产生幸福感,但更多的幸福感却蕴藏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正因为共同探索、不懈追求、不断领悟,教学研究才具有如此的魅力,让我们感到“确实是一条幸福之路”。
关系融洽是一种幸福
管理不是简单而冰冷的过程,而是以人为本,人影响人的艺术。只有用爱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园,才能唤醒教师,发自内心的热情,使之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团结一班人,当好“班长”,严抓制度建设,既讲分工又讲合作,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既讲制度治校又讲柔性管理。通过“行政人员年级蹲点”制度建立管理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年级组长制”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树立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思想交流活动、教师社团活动等影响和凝聚人心,打造出一支特别团结、特别合作的教师队伍。
在我的理念中,教师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和特色。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无论在哪个阶段,我都以真诚和关爱去感召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感受到幸福。作为校长,不论对哪位同事,我都在生活上予以关心,在工作上予以信任,在业务上予以帮助,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做事情,我首先会站在对方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立足于不同层次的干部、教师发展优势,分类要求,鼓励他们沿着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断攀升。为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我多次到教师家中拜访,与教师家人谈心,以获得教师家人对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凡是教师有红白喜事,我事必躬亲、忙上忙下张罗;同事生病,我必定登门看望;重阳节、春节也亲自登门慰问退休教师;同事的孩子就读有困难,我主动出面协调解决。尽我所能,让每位教师都能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这是我不懈的追求。
事实证明,建立和谐、融洽的同事关系是一切工作的剂,不仅能让整个学校拥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能让教师心情愉悦,全身心投入工作。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奥古斯特・罗丹如是说。现在,每每回忆自己和学校一同成长,一起进步的点点滴滴,便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从心底油然而生。工作着,快乐着,我始终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人生梦想,无怨无悔地用整个身心去拥抱教育事业!
民政事业单位如社会福利院、精神病医院、社会救助站等是我国民政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承担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和其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任务,可以说是“为国分忧、与民解愁”。民政工作事关民生、民权、民利,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而民政事业单位的人才资源更是实现民政为民这一宗旨的根本力量,因此,如何对民政事业单位人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一直都是民政事业单位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情、民情、社情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政事业单位改革也正逐渐走向深入。在此形势下,传统简单粗放式的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经暴露出若干问题,难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这就迫切需要新的理念和方法指导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工作,实现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
一、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随着民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正逐步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够顺畅,选人用人的自主性不强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民政事业单位与民政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仍然没有完全理顺,民政行政部门对民政事业单位还存在着管理得过严、统得过死等问题,“政”“事”界限不清,使得民政事业单位更多呈现出管理方式行政化的特点。民政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指标和数量仍大都由民政行政单位来确定和下达,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自主性不强,往往会造成“该来的没来,不该来到却来了”的严重脱离实际用人需求的局面。此外,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束缚下,民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因人设岗的现象,“官本位”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导致人事管理中的岗位管理、聘用管理制度难以实施,民政事业单位活力、效率、效益得不到有效提升。
(2)激励竞争机制不够灵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现阶段民政事业单位的激励手段主要包括考核评估、职务调整、工资薪酬、员工奖惩等。但这些激励机制缺乏针对民政事业单位不同层次人员的分类评价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各类岗位的人员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个性化和针对性不强。例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单纯依靠行政职务晋升就很难有效调动和激励中低层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另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缺乏科学性,同类人才之间的评比基本还是依靠“拼年龄,看职务”,年轻、优秀、有闯劲的优秀人才无法脱颖而出,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优秀人员“进不来,留不住,培养不出来”的局面。同时,民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国家的工资制度进行工资分配,主要根据职工的职称和等级来确定收入水平,存在平均主义倾向。综上,由于当前民政事业单位上缺乏有效的人事分配和激励竞争方法,难以形成人才流动优化配置合理机制和人才争鸣的和谐氛围。
(3)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近年来,随着民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绩效考核体系也逐步被引入到是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来,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考核体系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民政事业单位虽然实行了绩效考核等激励,但是由于考核制度方面的缺陷,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缺乏工作热情。据在某民政事业单位实际调查数据显示,大多职工不满意目前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效果。究其原因,一是,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人才评价标准上没有加以详细区分,没有一个明确可以量化的业绩指标来加以评价,造成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二是,绩效考核体系没有具体分析不同工作性质及职务内容,设定统一的考核标准;第三,业绩评估结果往往走过场,并没有与工资分配、职位变动和业绩奖励相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工资支付往往不能反映员工业绩和工作岗位差异,从而不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技术人才成长后劲不够充足,队伍建设可持续性不强
民政事业单位人才队伍中往往有数量众多的技术人才构成,如精神病医院中医护人员是人才队伍的主体。但由于民政事业单位在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上的“行政化”特点,如缺乏对科研创新、学术交流、技术发明等的倡导和鼓励,造成其所营造的氛围不利于技术人员的成长和发展,使得技术人才进入这种环境之后就逐步丢掉了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追求,常常导致单位整体技术人才队伍成长后劲不足、可持续性的形势。
二、改进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因此,加强和改进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义在于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针对上述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1)改革运行机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民政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在选人、用人等问题上多给予事业单位自,切实让事业单位能根据自身需求来选人用人。同时,民政事业单位也要深化改革自身运行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在管理模式上要尽可能 “去行政化”。笔者所在的单位近年来为了适应事业单位绩效改革和满足民政精神卫生事业新需求,积极在全院内部进行运行机制改革,主动破解精神病人入院难的难题,积极破解单位用工难的难题,在全院实施了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改革重点政策措施与运行机制的变革,在解决民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稳定队伍、提高收入、提升服务三方面冲撞带来的矛盾和瓶颈难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健全岗位设置,双向选择竞聘上岗
健全和完善岗位是加强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要在充分、分析了解单位岗位所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责任基础上,设置完善的工作岗位,制定出各岗位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同时基于岗位,开展双向选择和人才竞聘工作,实现民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例如,笔者所在单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总量、技术特征、工作需要合理设岗,将500个岗位分为管理岗位(占10%)、专业技术岗位(占70%)和工勤技能岗位(占20%)三大类10余个子类,健全了医院岗位设置,设岗过程中始终坚持因事设岗,以岗择人;还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根据本院的业务特点、病源人数、治疗程序等工作实际来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岗位,避免盲目与其他综合医院攀比,脱离医院实际。对科室及病区管理主管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对全院职工实行双向选择,确保人尽其才,合理流动转岗,有效增强了单位人才队伍的活力。
(3)完善绩效考核,实现对人才贡献的精细化评估
绩效考核是在一定期间内,科学、动态地衡量部门工作作为和效果的过程,通过制定有效、客观的考核标准,对部门和个人进行评定,旨在进一步提高部门员工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绩效考核使各级管理者明确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通过对下属的工作绩效评估,管理者能充分了解本部门的人力资源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通过对部门和个人绩效进行管理和评估,提高部门和个人的工作绩效,从而提高医院的工作绩效,最终实现单位的战略目标。绩效考核要坚持公开、客观、沟通、时效性等原则。笔者所在单位近一两年来非常重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将医院绩效考核分为月度(季度)绩效考核、年度绩效考核两种形式,适用于医院科室所有正式职工(职工、各部门负责人、院级领导等)。月(季)度考核结果决定该部门上月(季)度绩效考核奖金总额,年度考核结果用做该部门员工年度奖金发放以及该部门工作人员晋级、评优和培训等依据。将整个绩效考核过程分为计划沟通阶段、计划实施阶段、考核阶段、反馈改善阶段,构成完整的绩效管理循环。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在调动医院职工积极性方法正在发挥有效作用。
(4)开辟多元渠道,建立长效性人才在岗培训制度
民政事业单位要结合所在单位人才队伍特点和专业类型,加强与院校和行业内著名单位的联系,多方开辟人才交流、培训和学习的渠道,建立长效的人才在岗培训成长制度。笔者所在单位,近年来了一直密切与南京脑科医院、无锡第七人民医院、江苏省民政扬州五台山医院的协作,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加强院科研教学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符合我院发展需要的科研教学管理机制,一方面能提高我院科研水平,更好的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通过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的申请,提高了我们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荣誉感和认同感。同时,我院注重加快在职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南京市脑科医院合作,鼓励我院在职的优秀本科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报考脑科医院在职研究生,由南京脑科医院对我院报考人员优先录取,对考取脑科医院在职研究生的人员,单位通过制度规定给予适当奖励。这些举措为增强我院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结论
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和新的社会需求,对民政事业单位带来了深刻影响,也为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讨论了现阶段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改进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措施,以期能为民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王晶.以人为本-探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3)
[3]杭广社,苏兆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J].人才资源开发,2006,(2)
[4]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1.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15年,我州中心城市__市环境空气质量API优良天数比例由__年的88.5%提升到100%,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在全省9个中心城市中,排位由__年的第8位跃升为第1位;8个县(市)的空气质量API优良天数比例由上年的98.7提升到100%,提高了1.3个百分点,排位由__年的第4位上升到第1位。主要河流9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由__年的77.8%提升到100%,提高了22.2个百分点,排位由__年的第4位上升到第1位。中心城市__市的兴西湖、木浪河和围山湖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__年的63.3%提升到 100%,提高了36.7个百分点,排位由__年的第8位跃升为第1位。
2.生态创建扎实推进。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坚持先行先试,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开展生态创建,共创建生态乡镇10个、生态村34个,创建绿色学校36所、绿色社区2个,__市“创模”工作通过省的预评估。5年来,共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饮用水源保护项目140余个,争取上级资金1.2亿元。联合云南曲靖和广西百色编制完成《万峰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已列入国家良好湖泊保护治理并得到中央专项资金支持。
3.基础设施持改善。大力推进“十二件”环保实事、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共建成26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9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成8座水泥生产线脱硝工程、__电厂2台火电机组脱硫脱硝工程、1个化工行业污水深度治理工程;建成11个示范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建成机动车污染检测监控平台和9个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建成4个跨境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1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4.监管执法力度加大。扎实持续推进 “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坚决向污染宣战,铁拳铁规治污,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零容忍、重打击”,5年来,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602件(其中:责令整改1229件;经济处罚373件,处罚款1133万元),依法限期治理企业173家、停产整改236家、关闭取缔66家。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运用“四个一批”新的环境执法手段,严肃查处了未批先建、批建不符、久试不验、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达到了查处一起、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一些污染明显、隐患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5.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认真落实“水十条”,实施南北盘江和马岭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管理,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对11个示范小城镇和150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定保护区,并开展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风险状况评估,保障饮水安全。大力实施“大气十条”,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120余台,火电和水泥企业全部完善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完成1座储油库、137座加油站、176辆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对60余万辆(次)机动车进行尾气检测,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8000多辆。以推进工业废渣整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火电、水泥、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16家重点企业开展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6.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州、县两级环保部门的编制、人员均有所增加,干部素质不断提升,能力不断加强。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支持,夯实环保业务工作硬件基础,州环保局监察、监测业务用房得到保障和改善,监察、监测能力通过标准化考核;__县、__县、贞丰县、普安县建成监察、监测业务用房,册亨县、望谟县和__试验区启动了监察、监测业务用房建设;__市、__县、__县、贞丰县和望谟县通过监测资质认证,州环监局和__市、__县、__县、贞丰县、普安县、册亨县、望谟县等监察标准化建设通过达标验收。
7.总量减排如期实现。“十二五”全州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25万吨以内,比__年减少8.98%,与目标任务持平;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2393吨以内,比__年减少14.07%,与目标任务持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95万吨,比__年增加77.9%,比目标任务减少5.1%;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83万吨,比__年增加63.4%,比目标任务减少5.6%,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二)2015年环境保护工作
2015年,认真贯彻新《环保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一通知两方案”,狠抓各项任务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1.贯彻新《环保法》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新《环保法》学习。积极向州委、
州政府汇报新《环保法》的贯彻落实情况,州委中心组开展了以“学习贯彻新《环保法》,提高环境治理能力”为主题的集中学习,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周珂教授作了专题讲座。州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新《环保法》、《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全州各级环保部门把学习贯彻新《环保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抓好推进落实。二是争取政策措施出台。为推动新《环保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的施行和西南环保督查中心稽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及时拟定了《__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和《__落实国家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稽查意见整改工作方案》(简称“一通知两方案”),上报州委、州政府及时研究出台,建立了我州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新机制。三是开展宣传培训。全州各级环保部门开展了新《环保法》知识培训、专家讲座、知识竞赛、学法考试、大型宣传活动等28场(次),强化了新《环保法》的学习宣传,“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开展了“践行绿色生活,建设生态__”主题的宣传活动,制作环保宣传视频在州广播电视台黄金时段进行连续播放。秋季学期,州环保局主要负责人到州委党校对学员讲授生态环境管理,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和新《环保法》。 2.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清理排查未批先建项目202个,未验先投项目115个,不按环评要求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和擅自变更污染治理设施项目8个,降低环评等级审批项目1个,并按有关要求先进行处罚后再重新办理相关手续,有序推进环评遗留问题解决。全年共办理环评审批项目1248个,验收建设项目161个,对__栖凤工业园区、威舍工业园区等开展了规划跟踪环境影响评价。二是积极帮助__清水河自备电厂、__登高铝、元豪电解铝、大唐电厂、泰瑞佳等26个重大产业项目顺利通过省环保厅环评审批。三是申报创建__市万峰林街道办、__县普坪镇和__试验区__镇等3乡镇获“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__市万峰林街道办下纳灰村、__县城南街道办洛渭屯、望谟县油迈乡纳王村等7个村获“省级生态村”荣誉称号;并创建了7个州级生态乡(镇)和24个州级生态村。
3.环境监管执法取得新成效。组织开展了“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环境保护大排查、清理阻碍环境监管执法“土政策”、排污费征收稽查、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稽查等行动,全年共出动环境执法监察人员7964人(次),检查企业2743家(次),开展夜查54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596件(其中,责令整改472件;经济处罚124件)。州、县环保部门分别建立了与公安、检察院、法院之间的联席会议、重大案件会商督办、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司法联动机制,运用新的执法手段查处案件108件(其中,实施按日计罚2件罚金106万元、查封扣押30件、限产停产65件、移送司法行政拘留9件13人共计65天),追缴排污费1400余万元,以污染环境罪追究刑事责任2件2人。对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稽查反馈意见认真对标对表抓好整改落实,四起环保部挂牌督办案件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务,顺利通过复核摘牌。组织对晴隆县、册亨县、望谟县开展了环境监管执法稽查,实现了环境监管执法稽查全覆盖。
4.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取得新成效。加强“12369”环保热线的维护管理,并开通“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在环保门户网站增设投诉举报栏目,畅通公众渠道,全年共受理环境投诉193件,均在规定时限范围内办结。继续加强对兴化宜化的污染整治,做好跟踪监管监测。突出抓好小型污染企业的污染整治,强化了对“小砖瓦厂、小砂石场、小洗煤厂”等小型企业的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__市组织开展了对瓦嘎片区砖瓦厂的污染整治和兼并组合(由原来的23家整合为8家),贞丰县组织公安等部门集中开展行动,对小屯龙井片区所有加工户实施强制取缔。全州共整治“小砖瓦厂、小砂石场、小洗煤厂”等小型污染企业180余家,整合或关停取缔48家,在“抓小”的方面下了功夫,抓出了典型,抓出了阵势。
5.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取得新成效。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政策及专项资金支持,万峰湖流域治理获得国家环保部湖泊治理资金2000万元,__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获国家专项治理资金1775万元,各县(市)分别申报并获得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资金支持,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5616万元,是__年争取资金2349万元的2.4倍。
6.环保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全州环保系统共增加编制30名,新调入人员32名(其中州环保局增加编制16名,一次性引进了9名专业硕士研究生,遴选2名环境监察人员);州级环境监管执法经费纳入
财政全额保障范围,实施年度预算;__县、普安县、__县等3个县完成了环境监察监测业务用房建设, 4个县完成了三级监测站达标验收;州环监局及6个县完成了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完成了8县(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增加PM2.5、O3、CO三项监测参数能力,按时间节点完成了监测数据联网直传。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和履职监督,严格按规则、按制度、按程序行使权力,规范权力运行。三是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实施了以《州环保局记分制考评管理干部办法》为基础的干部召回管理,把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执行力和落实力全面提升,为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2015年,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指标中,我州城市(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100%,排名从__年第四位上升至全省第一。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排名保持全省并列第一。全州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并不断改善,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没有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和因环境污染问题进京赴省上访。
未雨绸缪,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环保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是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县党政领导对环保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环保部门班子力量配备不足、软弱痪散。县级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评价、网格化监管考核机制尚未建立,执行环境保护制度和落实责任制不到位。一些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生产中只顾及自身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不正常使用环保治理设施,偷排漏排的现象仍较突出,侵害群众的环境权益,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极不平衡。二是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生产不景气,对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不够,污染治理难度大。一些煤、金矿山的开采,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贵州兴化贵州宜化虽已进行整改治理,但由于企业设备老化,产能增大,污染物排放强度增大,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企业即便实现达标排放,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2015年,州市环保部门对__中学监测160天计447时段,出现氨超标53个时段,超标率为11.9%,最大超标倍数4.85倍;对原__卷烟厂监测134天计385个时段,出现氨超标50个时段,超标率为13%,最大超标倍数8.8倍。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县(市)及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由于管网建设不配套,进水水量和浓度达不到要求,加之运营单位技术力量薄弱,运行效果极差。威舍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是环保部挂牌督办四起案件之一,虽然进行了摘牌,但要确保在3月底前建成投运仍需加快进度。全州园区均未按要求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不足,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极低。一些新投产项目的环保设施未建、不同步建设、运营不正常情况仍然不少。四是能力建设仍然薄弱。与省内其他市(州)相比,我州环境监察监测基础能力建设较为薄弱,州环保局仅有在岗人员62人,其他市(州)均超过100人;有的县监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环境监管执法。环保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环保执法不规范,不会查、不敢查、执法不严、监管不力问题仍较突出,有的县至今没有一例运用新《环保法》新的执法手段查处的案件,环境监管执法严重不到位。晴隆县、册亨县、望谟县和__试验区监测站房还未建成,普安县、晴隆县、册亨县和__试验区监测实验室还是空白,不能开展监测工作。特别是应用数据信息化管理严重滞后于全省环境管理水平,与当前面临的环境新形势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有待在下步工作中认真解决。
(一)“十三五”环保工作总体思路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认真贯彻州委“1+3+3”发展体系,紧紧围绕先行文明示范区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系列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扎实推进水、气、土壤治理,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牢牢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实现与“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工作目标。
(二)主要环境质量指标
到2020年,全州县城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重要湖(库)监测垂线水质优良率稳定保持100%,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达到9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5%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0%以上,基本消除县城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100%,完成省下达的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监控并保持稳定,耕地及工矿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县城医疗废物实现100%集中无害化处置,乡镇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到50%以上;区域内重金属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__市实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完成300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主要保障措施
1.落实网格监管职责。一是加强对新《环保法》、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的学习,将其纳入干部培训、干部学法用法和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领导干部环保意识。二是贯彻落实好州委、州政府“一通知两方案”,抓好网格化监管责任的落实,强化部门既管业务工作又管环保的职责,切实做到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2016—2017全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要求,积极争取上级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不遗余力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环境,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切尽可能的便利条件,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流域水质。
3.强化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水十条”,深入实施南、北盘江及马岭河等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管理,加快万峰湖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加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关闭取缔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工业企业及畜禽养殖场。全面落实“大气十条”,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好建筑扬尘、道路扬尘、矿山扬尘、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任务,落实加油站和油罐车治理。认真实施即将出台的“土十条”,加强土壤、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按照工业渣场污染控制标准,抓好工业废渣整治,协同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4.加强监管执法。持续推进“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坚持铁拳铁规治污,全面排查整改各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环境隐患问题,对照适用新法条款,查封扣押一批、按日计罚一批、限产停产整治一批和移送司法一批环境违法案件。强化环保督察,推进督企向督政转变,按照时限要求实现全覆盖。加强与立法机关、司法部门、行政法制机关联动,做好公益诉讼、行政拘留、环境刑事案件办理等工作的协调和衔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监控预警和环境污染调处,提高环境应急处置水平,确保环境安全。依法加强对贵州宜化、贵州兴化污染治理和监管。
5.落实总量减排。认真贯彻总量服从于质量的总要求,突出环境质量优势,推进减排工作落实,为
创新发展腾出总量指标。一是大力推进工程减排。完善减排工程调度制度,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列入国家和省级责任书的重点减排项目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大力推进结构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大力推进管理减排。细化分解减排指标,坚持总量预算管理,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电厂脱硫脱硝及水泥脱硝等重点减排工程设施运行监管,促进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发挥减排效益,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范围。 6.提升能力建设。把强化基层环保队伍能力建设作为推动环保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千方百计解决好环保系统人员和编制不足的问题,从完善机构、规范管理、提升能力、配备装备、强化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监测、应急、信息、宣教等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全州环境监察监测能力达标建设计划,着力推进环保系统“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环境监管执法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和监管执法水平。
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系列重大部署,结合西南督查中心工作稽查整改要求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事项,坚守生态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狠抓环境保护各项任务落实,实现“十三五”环境保护良好开局,着力在以下工作上实现新突破:
(一)要在服务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准入,强化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优化经济发展,防止入口“门槛”过低带来风险。二是开展项目清理排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环评“三同时”制度落实,6月底前,全部解决“未批先建、批建不符和久试不验”等项目建设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大力简政放权,按照接得住、能把关的原则,下放一批项目环评审批权。推进环评“阳光审批”,对“大扶贫、大旅游、大数据”等攻坚项目和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强对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推进,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发展。
(二)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环境保护攻坚行动”要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支持,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启动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24个;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9个,启动建设9个;启动建设产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2个;启动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4个;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烧锅炉11台;建成标准化渣场项目5个,闭库2个。
(三)要在强化监管执法上实现新突破
认真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大排查、排污费征收稽查、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稽查等,全面排查整改各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环境隐患问题,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重拳打击,严肃查处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对3个县级政府实施环境稽查,实行重大生态污染损害州、县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加强环境排查和应急处置管理,畅通公众渠道,落实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增强震慑作用。依法强化对兴化宜化的污染监管,加强跟踪监测。
(四)要在落实稽查整改上实现新突破
要将西南督查中心稽查整改意见逐一对标对表,按照定人员、定时间、定方案的工作思路,举一反三,进行拉网式、地毯式全面复核,逐项抓好整改落实,做到整改完成一件、销号一件,做到查缺补漏,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企业,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进行处理,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督查,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对整改工作落实不力,久拖不决的,实施严肃的问责和责任追究,保证整改目标全面落实到位,确保能够顺利通过西南督查中心开展后督查验收。
(五)要在争取项目支持上实现新突破
抢抓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积极对接国家资金投向,加大上省跑部汇报力度,争取国家、省的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支持,扎实推进生态镇、生态村创建和__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重点争取《万峰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申报国家环保部财政部生态湖泊治理项目资金支持,紧盯不放,跟踪落实。确保全年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增长比例高于全州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增长比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部署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抓项目、帮企业,经济实力有了新提升。不断加强对经济运行的预警预判,宏观层面抓指导,微观层面抓落实,扎实开展项目受理大起底、干部入企服务,着力推进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发展新优势,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经济发展平稳健康。一批如高科LED、康宝基因疫苗等科技含量高、带动就业多的好项目建成投产,一批如潞安180、漳泽电力2×100万千瓦“关小上大”等投资大、见效快、支撑能力强的大项目顺利推进,一批如潞宝己内酰胺、大唐风力发电、欧亚神龙湾开发、中技金谷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项目在长治落地生根,一批如中南铁路大通道、长安高速、黎左高速等方便出行、提升运力的重大交通项目投入运营,一批如太焦高铁、长临高速、长治机场改扩建等群众期盼已久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切实加大帮扶实体经济力度,积极推进“晋材晋用”,举办了两届长治制造展销推介周,全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80多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总量始终保持在全省前两位。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转型、调结构,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有力有序有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完成120万吨煤炭去产能任务,煤炭行业告别了30万吨以下的开采时代,焦炭行业进入了5.5米以上大机焦发展阶段,煤化工行业实现多基联产;生物制药走在全国前沿,光伏光电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1年的43%提高到62.9%,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011年的11.8%提高到13.7%。新增设施蔬菜47.1万亩,达到62.8万亩,发展速度连续五年排全省第一;粮食产量持续稳定,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95.3亿元增加到208.7亿元,年均增长16.9%。能交投长子集运站、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新易达物流园建成运营。举办金秋让利系列促销活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1年的321亿元增加到566.6亿元,年均增长12%。完成了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资源整合,新增AAAA级旅游景区4个,壶关、武乡、平顺、黎城成为全国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总收入由2011年的124.8亿元提高到369.1亿元,年均增长24.2%。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4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4.0:66.3:29.7调整为4.7:51.0:44.3。
五年来,我们攻坚克难抓创新、促改革,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持续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64项,承接省级下放审批事项56项,下放市级审批事项22项,实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审批时限进一步缩短。不断完善和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实行财政资金预拨付制,加快了征地拆迁和市政工程建设速度。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6家省级众创空间,新发展私营企业1.8万户,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5.9万户,新增小巨人企业53户、小升规企业58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6.7%,较2011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建成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完成技术交易额87.2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83件。长治商业银行升级更名为长治银行,全市13家农信社中10家成功改制为农
商行,组建了5家村镇银行,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58家,较2011年增加48家,各类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达到3318亿元,较2011年增长44%。长治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长治海关正式批准设立。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组织企业赴俄罗斯、蒙古等国开展经贸交流。积极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商事制度改革、国企改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供销社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完成了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城建、夯基础,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深入推进上党城镇群建设,以主城区建设为龙头,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00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3倍,新建改造市政道路39条,新增市政道路28公里、面积178万平方米,“三环八纵十二横”路网框架基本形成。新敷设各类管道800多公里,新建14座人行过街天桥,改造3座铁路立交桥和130条背街小巷,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70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水用户3万户,主城区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以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建设为节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60亿元,集聚能力显著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43.43%提高到51.53%,年均提高1.62个百分点。全面完成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各项任务。全市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89.7公里,总里程达到1.16万公里。开展了深得人心的“五道五治”行动,成效明显。
五年来,我们不遗余力抓治理、强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在主城区全面禁止露天烧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燃煤,淘汰燃煤锅炉842台,拆除城中村城边村燃煤土小锅炉4728台,对3.54万台燃煤土小锅炉实施洁净焦替代。2500辆公共自行车、500辆纯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行,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三类以上水质断面达标率完成省定目标,“4+2”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大力推进焦化、电力、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对标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1395.5万吨,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8.4%,工业固废利用率达到67.2%。深入推进浊漳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面积135万亩,治理度达到62%,位居全省第一。完成营造林面积19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7%,较2011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真心实意抓保障、保稳定,民生福祉又有新增进。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963.6亿元,占到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80%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2.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5万人,稳定脱贫16.1万贫困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8429元提高到28094元,年均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7177元提高到11863元,年均增长10.6%,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探索建立了联盟校办学模式,主城区建成3所公办幼儿园、启动8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5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免费营养餐工程,新建改扩建200所农村幼儿园。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
合人均筹资标准由230元提高到54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月均224元提高到488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均1940元提高到3139元。开展了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健苗工程。为经济困难的高龄与失能老年人及百岁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发放补贴。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9.7万套,14万居民乔迁新居。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近5万户,15万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创新夜查突查、“两议一报”制度,连续四年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深入开展社会风险大防范、矛盾纠纷大排查,不断完善处置机制。始终保持打黑除恶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禁毒大会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人民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高。有效应对洪涝、冰雹等灾害,最大限度降低了财产损失。
五年来,我们毫不懈怠抓作风、创环境,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93件、政协提案2209件,办复率100%。不断加强与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定不移推进政府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持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全面完成“六五”普法,法治长治建设步伐加快。启用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市直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部公布。开通《直通政务厅》,建立“市长县长接听”制度,政风行风持续改进,与群众更贴近、更贴心。
五年来,我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相继荣获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中国曲艺名城等十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长治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过去一年,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贯彻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围绕把长治打造成为山西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向好的积极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69.2亿元、增长4.6%,较2015年加快了7.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83.1亿元、增长2.5%,较2015年加快了12.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8.5亿元、增长2.2%,较2015年加快了31.5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扭转了负增长的局面,结束了五年来增速下滑的态势,实现了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全年好于上年的目标,为今后进一步好转奠定了基础。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长治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成为山西重要增长极的要求差距较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39项评价指标中,人均GDP只占目标值的68%、农业劳动生产率只占目标值的46.5%,特别是还有个别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速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一煤独大”、三产占比不高的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煤炭产业仍然占到工业经济的三分之二,第三产业仅占GDP的44.3%,与“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占比稳定在50%以上目标差距较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任务艰巨。三是创新能力不足,科研经费投入强度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3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亟待加强。四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突出,雾霾问题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万元GDP能耗指标高于小康社会目标值160%,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土地利用效率偏低,资源利用低级粗放。五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就业增收困难,财政收支矛盾较大,脱贫攻坚难度大,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较多,补短板任务十分繁重。六是发展环境不优,行政办事效率不高,诚信体系不完善,法治观念、创新观念、市场观念还不强,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等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任务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天的长治正处于一个重大历史关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全面小康进入决胜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全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号角。以市十一次党代会为标志,长治发展翻开了新的一
页,开启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紧扣‘两个规划’,突出‘一个中心’,坚持‘两个抓手’,强化‘三大支撑’,推动长治转型综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部署,这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GDP,不要掺假带水分的GDP,要努力创造有质量有效益真金白银的GDP、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GDP、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和幸福感的GDP,向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要牢固树立全新资源观,切实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统筹利用好煤炭、矿产、文化、生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政府效率、法治环境、社会诚信等各类资源,特别是要用好用活最具革命性、能动性的人力资源,走出长治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新路。要紧扣“两个规划”、突出“一个中心”,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和中原城市群规划,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把握正确方向,拓展发展新空间,围绕省委“六大工程”,找准切入点、对接点,着力打造“六大工程”长治版,努力构建具有长治鲜明特色的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要坚持“两个抓手”、强化“三大支撑”,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强化改革支撑、创新支撑、开放支撑,把转型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把长治打造成为山西重要增长极。
未来五年,我们要如期完成21.6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任务;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基础。
——转型发展要有明显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煤炭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持续下降,传统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控制在60%以内,传统产业竞争力有效增强;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军民融合、信息技术、现代医药等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分享经济、数字经济、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50%以上,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能力要有明显提升。开发区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长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明显壮大,再建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每个县建成一个省级开发区,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真正成为转型综改主战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的占比超过15%,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7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全方位进展,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生态环境要有明显改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逐年下降,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任务。二级以上天数达标率、水质断面优良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80%、90%和90%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要有明显提高。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行政区划调整,上党城镇群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基本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GDP,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社会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稳定工作基础更加巩固,平安长治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绝非易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扛起加快长治发展、造福上党人民的历史责任,奋发有为,恪尽职守,努力破解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类难题,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项工作,全力办好事关人民幸福的每一件事情。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的深化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根本指针,全面贯彻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全面深化“双改”为主线,以“对表、对标、对接”为要求,全力创优发展环境,保持全市经济稳步向好、社会和谐稳定,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根据新的统计口径设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持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左右和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约束性指标是:资源节约方面,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8%。环境质量方面,全面完成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比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劣V类水体比例,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幅度等省下达任务。民生改善方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6.8万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11400套。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三去一降一补”。
“三去一降一补”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破解我市结构性困局,加快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必须全力落实、落到实处,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坚决去产能。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煤炭去产能,今年关停退出太行王家峪煤业、庄底煤业、师庄煤业3座矿井,压减产能165万吨;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和债权债务处置工作,确保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发展先进产能相结合,争取更多煤矿进入先进产能行列,有序释放先进产能。积极推进钢铁、电力、水泥、焦化等行业的去产能工作。
加力去库存。重点抓好房地产去库存和工业品去库存。加大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货币化安置比例不低于80%,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管控,加快保障房分配,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引导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安排生产,鼓励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加大销售衔接力度。建立大中小微企业配套互补合作机制,深入推进“晋材晋用”,办好第三届长治制造展销推介周,不断提高市内企业使用本市产品的比例。力争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5%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5%以上。
多措去杠杆。以降低企业负债率为重点,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开展股权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帮助企业优化债务结构。建立企业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协调机制,有效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引导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力争壶化集团在主板上市,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不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积极降成本。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努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利用应急周转保障资金、信用增进等方式,支持企业多渠道融取低成本资金。将企业直供电范围扩大到40户以上,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挖潜增效降低管理成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制度易成本。
强力补短板。针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加大补短板力度,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做实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的重点项目,产业转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4亿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城乡一体化建设完成投资293亿元,民生社会事业完成投资54亿元。
重中之重是加快补齐脱贫攻坚这个短板。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落实“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简化资金拨付程序。坚持产业为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带动2.4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发展光伏发电带动3900名贫困人口脱贫,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400名贫困人口脱贫,发展农村电商帮扶2000名贫困人口创业。坚持就业为重,通过提供岗位、劳务输出和特色培训,帮助800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吸纳5800名贫困人口参与专业队造林或参加天然林、公益林管护。坚持教育为基,全面落实“雨露计划”和贫困大学生资助,不断加大对贫困人口上学的支持力度。坚持健康为本,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医疗救助服务,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创新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模式,确保完成小额信贷4.6亿元的任务。实施9000人易地扶贫搬迁,完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村容村貌建设。确保完成291个贫困村退出,6.8万名贫困人口脱贫,沁源省级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
(二)狠抓实体经济振兴。
振兴实体经济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要向实体经济发力、聚力,聚焦产业、企业、企业家,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加快构建具有长治鲜明特色的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发展前沿,发挥现有新兴产业的基础,加快占领行业高端,形成新的优势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实施大数据战略,培育大数据产业,加快智慧长治建设,推进大数据与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举办长治第三届互联网大会,筹划建设智慧长治云平台,在生产生活生态领域广泛推广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国家北斗数据中心(山西)分中心、联通、移动、电信等数据中心建设。装备制造业,以智能化发展为方向,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军民融合、节能环保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成功集团30万辆新能源汽车、高科LED、易通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太重高性能液压产品等项目建设。新能源新材料,推动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重点打造光伏、风力发电、新型建材、镁铝合金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争取“国家光伏发电前沿技术依托基地”,扩大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加快推进潞宝10万吨己内酰胺聚合切片、中德铝业汽车轻量化等项目建设。现代生物医药,重点打造党参、连翘、黄芪等道地中药材种植深加工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康宝血液制品、振东制药抗肿瘤药物、50万亩连翘种植产业化、太行药业中药提取技改等项目建设。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全力创建“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推进综合能源产业基地建设,运用新技术、引入新工艺、使用新装备、研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催生新业态。全面提升煤炭产业、焦化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实施低热值煤发电和漳泽电力2×100万千瓦“关小上大”项目。稳步提升煤层气抽采水平,年内完成长子5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项目。以发展精细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为方向,加快推进潞安180、瑞恒60万吨聚氯乙烯、襄矿20万吨乙二醇、潞宝60万吨烯烃等项目建设。做大做优建筑业,扩大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和市政构件预制加工能力,努力构建全产业链生产体系,支持企业开拓市内外市场。严格产业技术、规模、环保、能耗、水耗、用地标准,逐步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能过剩的低端产业,改造取缔没有安全保障的高危企业,提高产业准入门槛。
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规上企业自主创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双创主体的示范作用,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企业,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12户以上,小巨人企业5户以上,新创办小微企业3300户以上。大力发展新建基地型、闲置厂房改造型、城市楼宇型等创业基地,推动唯美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钜星众创空间、天空之城创业基地上水平,年内完成长丰、长轴等5个创业基地建设,实现各类创业者“拎包创业”。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保障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样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扎实开展民营经济政策落地、产业清底、创新提质、服务提升、融资对接行动。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支持民营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提质,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继续办好“长清班”和各项专业培训,促进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
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帮扶力度。建立完善干部入企服务长效机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电、用水、手续办理、品牌创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引深项目受理大起底,加快项目联审联批,通过联审联批审批项目300个以上。创新要素配置机制,建立完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矿权、地权流转市场,用地指标向转型重点项目、向开发区倾斜。对土地、矿产资源占而不用、低效利用的,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予以调整优化,努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狠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为着力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建成6个省级、20个市级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区,建设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快紫团、方兴、沁州黄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壮大潞宝金和生、浩润食品等30个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快发展功能农业,推进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新培育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0家,新发展家庭农牧场50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0个以上,举办首届国际农合长治周,培育10家农产品出口企业,促进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亿公斤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6.5%以上。
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整合强农惠农政策,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增收工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实现种养加产业全覆盖。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新开发水浇地15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6.8万亩,推广增施有机肥2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5万亩。扩大机耕机播面积,提高秸秆综合处理率,加大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推广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和检测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重点培养100名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专家、1000名村级农技推广员、1万名科技示范户。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广潞城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成果,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对经营性资产开展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试点,确保贫困户资产保值增值。大力推进农村水权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四)狠抓现代服务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中高端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要不断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力争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以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能交投物流园、紫坊农贸物流园等为龙头,重点发展能源矿产品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和农产品物流。以智慧物流、多式联运、连锁物流、城乡快递、冷链物流为重点,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延伸物流配送网络。引导商贸物流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拓展销售规模,培育5至10家市级电商示范企业,新增2个电商孵化基地、5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
加快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会计、法律、审计、评估、专利为重点的咨询服务业,不断推动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引入咨询服务。积极发展会展业,培育会展市场主体,延伸会展产业链。
加快传统服务业优化提升。适应大众消费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需求,推动商贸、餐饮、住宿、家政等行业加快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开展系列促销活动,推进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3条特色餐饮街区,提升商贸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幸福产业。
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做大做强“太行山水·红色经典”文化旅游品牌,推进神龙湾、太行红山、太行欢乐谷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力争太行山大峡谷创建成5A级景区。上半年完成18个旅游景区的改制工作。开工建设31项、530公里旅游公路,增设旅游景区标识标牌,新建改建旅游厕所76座。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举办太行经典·长治久安旅游摄影大赛。在壶关、武乡、平顺、黎城4个县,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探索建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推动全市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旅游+”,建设全市智慧旅游平台,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工业、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继续做好旅游惠民“一卡通”工作,增加旅游专线客车线路。集中开展旅游专项整治行动,优化旅游消费环境。确保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2%以上。
(五)狠抓重点领域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我们必须攻坚克难、全力突破,推进各项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加速开发区改革创新。按照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的要求,合理确定规模,坚持“五规合一”,坚决不碰生态保护区的底线,全部调出起步区内基本农田,加快起步区“九通一平”、标准化厂房建设。统筹产业布局,完成长治高新区的扩区工作,新设立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后凡是新上项目原则上全部入驻开发区,现有具备条件的项目逐步向开发区搬迁集聚,开发区内原有企业同主导产业不相符的逐步“腾笼换鸟”。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今年5月份前完成开发区“三化三制三改”工作,强化开发区经济属性,吸引更多大企业、大集团落户。确保襄垣、潞城两个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努力使开发区成为全市转型综改的主战场。
加速国资国企改革。对恢复生产无望的“僵尸企业”、“空壳企业”和问题突出的国有集体企业,创造条件推动企业采取兼并重组、产权划转、破产关闭等方式进行改制,妥善安置职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盘活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和土地,年内完成20户企业的改制工作。全面完成行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改革任务,建立完善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平台,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国有资本收益。
加速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对标发达地区投资环境,大力推进投资审批改革,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坚持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对技术审查类审批实行先建后验模式,积极探索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主动争取上级各类专项资金,积极引进世行、亚行、亚投行等国际资金。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力争今年有50个项目落地实施。按照财政政策金融化、财政资金杠杆化的思路,发挥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基金、扶贫开发基金、美丽乡村建设基金等政府性基金的引导作用,利用城司、财鑫担保公司等平台,支持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
加速金融改革创新。促进长治银行做优做强做大,支持设立村镇银行,加快推进黎城、沁县、沁源的信用社改制步伐,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商行全覆盖。完善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银企对接,提升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民间融资综合服务平台、股权登记托管平台、应收账款债权流转平台、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实质性运作。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用好保险资金防灾防损功能,发挥保险资金投融资功能,推广贷款保证保险,探索吸收保险资金支持经济建设。
(六)狠抓科技人才质量强市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要素,质量是第一保障。我们必须在强化科技引领、发挥人才作用、提升质量水平上下实功、出实招、求实效。
全面推进科技强市。积极争取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增2个省级技术中心、5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推进技术交易额持续增长,促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筹建长治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实施20项以上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建立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和科技资源共用共享。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00件以上。
全面推进人才强市。创新“产业资本+人力资本”模式,实施“潞商潞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力争引进2至3家企业的核心研发团队。创新用人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统筹推进各类人才特别是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一批精益求精独具特色的长治工匠。
全面推进质量强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品牌为王、标准先行的理念。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以质量抓提升、占市场、促转型。开展品牌创建行动,积极参加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网上行”,打造潞商品牌,今年力争推出10家山西省名牌企业,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快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选树15家以上质量提升标杆企业,力争制定3至5个新兴产业产品的行业标准,推动更多的企业标准、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全面开工建设国家煤基油质检中心。实施计量惠民工程,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七)狠抓开放型经济发展。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是内陆地区实现追赶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全力推进全方位、高质量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
全面落实“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主动参与中原城市群建设,强化与中原经济区的对接联系。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深化与首钢集团的全方位合作。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组织企业赴沿线国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拓展经贸合作领域。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不断扩大太阳能电池片、硝酸铵、新型建材、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规模,新培育3至5家出口创汇企业,全年出口额增长3%以上。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内通外联。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优化提升“铁、公、机”。加快太焦客专、长治机场改扩建、长临高速、长邯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入运行,积极争取黎霍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加快建设“岸、港、网”,在中南铁路长子南编组站设立铁路口岸作业区,推进无水港建设,力争长治机场航空口岸实现临时开放。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网络设施,推动“互联网+”工程实施。抓好海关综合服务设施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业务用房建设,力争年内主体完工。
更加注重招商引资成效。把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围绕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目录,创新招商方式,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客商库、信息库、人才库,编制“招商地图”,实施精准招商和跟踪服务,促进项目落地投产。充分发挥驻外办事处在招商引资中的窗口和桥梁作用,组织开展专业性、系统性专场推介对接活动。加大对签约项目的开工率、资金到位率进行考核,力争境外到位资金达到5亿美元以上。
(八)狠抓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以“五个统筹”为引领,以“五规合一”为路径,以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为主线,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上党城镇群建设,推动城乡共同繁荣。
推进主城区扩容提质。全力推动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城市发展框架,全面启动主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年内完成36个城中村整村拆除任务,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1400套,基本建成8000套。围绕行政区划调整、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一批市政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启动机场与高铁站、东客站的快速通道建设。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推进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生活垃圾发电等PPP项目建设。加快太行公园改造和人民公园动物区搬迁。全力推进207、208、309国道过境段改线工程,全面完成“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形成主城区20公里长的环城水系、112公里的环城公路、135公里的绕城高速的三环格局。
提升城乡综合管理水平。引深“五道五治”行动,形成常抓常管严抓严管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实现市县政府城市管理机构的综合设置,行政处罚权的集中行使。实施路灯节能改造和街道亮化提升工程,鼓励有条件的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做好国家卫生城市的复审验收工作。
加快上党城镇群建设。推动主城区与周边县市的设施对接、产业对接、机制对接、服务对接,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制度安排“五个一体化”,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积极推进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有序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城镇,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以贫困村脱贫、沉陷村搬迁、城中村改造、中心村提升、文化村发展旅游为重点,抓好“改气、改厕、改水、改电”,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创建12个省级、2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改造农村危房7038户,推进5个农村垃圾治理试点县建设,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乡村清洁工程达标村。
(九)狠抓文化软实力培育。
上党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我们要像挖掘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文化资源,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快推进市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施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数字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项目。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启动文化资源大调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深入挖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进文化惠民。继续办好周末大剧院、流动图书车、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上党文化大讲堂等文化惠民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做好修志编鉴工作。强化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市场管理,加快推进市梆子剧团、落子剧团、豫剧团、杂技团四个院团的排练场地建设,力争年内投入使用。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做好文化产业统计普查。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信息、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办好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黎城太行红山国际自行车骑游文化节、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等文化节庆活动。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业态,支持中小微等各层次文化企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市场化的产业基地。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选树长治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培育良好家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民风。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全社会文明水平。
(十)狠抓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关切,坚持不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家园。
突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落实京津冀大气污染“2+26”城市群联防联控,把全市划分为大气污染防治敏感区、严控区、监管区,实施按区预警、因区施策。不断深化“控煤、治污、管车、降尘”措施,全面开展县城建成区燃煤锅炉整治,实施主城区及周边农村冬季取暖煤改电、煤改气替代工程。开展“小散乱污”企业专项取缔行动,实施工业企业冬季采暖期错峰生产。持续提升油品质量,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实施20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加强企业节能降耗。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对偷排偷放、数据造假、屡查屡犯的企业依法严肃查处、上限处罚。
强化水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河长制”,综合利用好地表水,严控地下水开采。全力保护上党盆地、长治湿地,完成5项湿地生态工程。辛安泉供水和东山供水工程正式投用,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建设。全面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快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园区污水直排清零,确保水质断面达标。
注重土壤污染防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守539万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农用地污染状况详查。加大土壤环境监测力度,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开展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建设,明确保护、禁止、限制的措施要求。
创新环境保护机制。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编制《长治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合理确定县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区域和面积。坚持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把土地产出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提高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水平。大力推行排污者付全费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全面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扩大企业在线监测范围,重点企业监测、重大项目验收全覆盖,强化环境风险防控,提升预警、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全市环境安全。
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加强以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推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完成营造林面积30万亩。创建1个森林县城、10个森林乡镇、100个森林村庄。抓好浊漳河南源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亩,完成2566户的采煤沉陷区治理。
(十一)狠抓民生改善。
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要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扎实办好“六件实事”。今年省政府确定了要为广大群众办好的“六件实事”,我们要全力落实、抓紧抓好。一是实施4410名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二是对3个国家贫困县3.2万名建档立卡的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三是为全市城乡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检查和诊断服务。四是新建79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五是实施8000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六是免费送戏下乡800场。
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全面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实施职业培训全覆盖计划,不断深化创业型城市建设。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实施“三支一扶”、就业见习等基层服务项目,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扎实开展就业援助专项行动,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做好城镇失业人员、“4050”人群、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培育农村劳务经纪人,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定扶持90所普惠性幼儿园,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全面规范学前教育办学。主城区8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主体基本完工,完成18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确保长子县、长治县今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主动适应高考改革,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基本通过达标验收,稳定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水平。科学设置专业,加强产教融合,开工建设职教园区,加快推进体校搬迁,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落实“1331”工程,加大市校合作,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力争秋季先期招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推动脱贫线、低保线有效衔接。提高城乡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推进殡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殡葬业改革。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养老中心建设,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锲而不舍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决不允许他们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逐步消除社会保障覆盖盲点,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加快发展健康事业。加快市医院、市二院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市中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基地、市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落实医药流通领域“两票制”改革,推进城乡药品配送一体化。积极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提升市县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实施乡村卫生标准化覆盖和健康扶贫工程,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全面落实两孩政策,继续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健苗工程”。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争创食品安全城市,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积极争取、主动创办大型赛事活动,做好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长治赛区的筹备工作。
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慈善和红十字会等事业,加强气象、地震、人防、科普、档案、双拥共建、地方志等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等工作。扎实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继续做好对口援疆工作。
(十二)狠抓安全稳定工作。
人命关天、安全至上。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总体安全观,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患,铁的心肠问责,铁的办法治本,坚决守住“三条底线”,绝不让安全稳定问题影响干扰转型发展大局。
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企业主责、失职追责”,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实现所有工商登记注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全覆盖。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健全安全生产夜查突查和“两议一报”制度,始终保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进一步优化安委会组织架构,设立多个行业专委会,构建运行高效的安全生产协调机制和组织管理格局。充实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强化乡镇(街道)监管力量,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风景区等功能区的安全生产监管。抓好山西省应急救援长治基地建设,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监管,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强力整治安全隐患。全面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评估,从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制定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动态监管。在各行业各领域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真正把隐患当事故对待,坚持问题导向,对隐患问题盯死盯牢,对查处的隐患不解决不放过,实现隐患动态清零,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帮扶和管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和非法集资活动。扎实做好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调处化解各领域矛盾纠纷。健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平安长治建设,持续打好“六大战役”,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动转型发展,创优发展环境,政府肩负着最直接、最重要的责任,我们要义无反顾地把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重任担当起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尽心履职尽责,始终忠诚干净担当,切实加强人民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担当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始终坚持为民尽责。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所有工作都要体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全面推行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加强与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联系,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畅通与群众沟通渠道,坚持群众路线,重大决策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办事。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终身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机制。加大决策咨询力度,推进政府智库建设。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扎实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查等制度。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随机确定执法人员和检查对象,公开执法结果。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搞好法律援助工作。
始终坚持创优环境。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要求,扎实推进“放管服效”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完善项目联审联批制度,推行投资审批网上办理,让企业、群众办事更高效、更便捷。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覆盖市县乡政府的“13710”电子督办平台,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抓落实体系,将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改革事项、重点工作任务、重点产业项目纳入平台管理实行限时办结,见人见事、见根见果、确保实效。畅通“直通政务厅”,办好“市长县长接听”,做到企业问题有处说,群众问题有人答。始终坚持干事担当。我们要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改进政府工作方式,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强化政策导向,细化行动目标,精准方案要求,实行重点工作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管理,建立清晰明确的责任可追溯体系。面对艰难险阻、不推不躲,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攻坚克难,在履职尽责中推动发展,切实把责任扛起来,把担子挑起来,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大胆创新,宽容合理失误,对工作主动作为、行动迅速、成效明显的予以褒奖,对工作落实不力、效能低下、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慢作为、不作为、假落实、不落实行为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