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文学知识范文

基础文学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文学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文学知识

第1篇:基础文学知识范文

为全面把握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能力,必须首先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为了正确认识和定位新课程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探究新课程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此略作探讨:

一、语文基础知识“为什么教”

1.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能确保和促进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学系统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说教学,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形成,都要以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为基础。例如课文阅读教学,须先从理解语言形式入手进而体会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的高度来品味表达技巧。又如,学好语法,可说得正确,合乎规范;掌握修辞手法,可说得更好,写得更好,也能贴切、得体。因此,抓好语文知识的教学,是能确保和促进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

2.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有效地促成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语文基础知识是构成语文能力的要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规律,同时通过练习与言语实践,养成技能,形成习惯。另一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并在运用知识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和成熟起来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须能有效地指导语文能力训练,促进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此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还要重视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学用结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语文知识是前人在学习、运用语文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知识,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对激发学生热爱母语母文的感情和提高文化素养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人类社会的事、理、情、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斟字酌句、含英咀华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博大精深、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这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4.语文教育需要通过语文知识来规范、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

现代信息社会,电脑的普遍运用,对语言文字应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人们"要求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大的表达效果"。个体不能满足于单纯从生活实践中学到的那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中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能力,绝不能滞后速发展的现实。语文教育要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在语文教学中用科学的语言学理论和语文知识来辅助、规范、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至为重要的。

二、语文基础知识“教什么”

新课标则明确指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是为了向能力方面转化。”新课标附录所列出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只有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和常见修辞格等五项内容。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新语文教材的汉语知识也不再系统编排,只精选了极少量的知识零星地点缀于课文练习之中,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即时训练;新课标附录所列出的那些语文知识,则分配到了每册课本后面的附录之中,整套教材所编排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之从前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缩减。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应贪多求全,而应以实用性和必要性为准则来进行合理取舍——这些知识应当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积极作用。在《初中语言知识新视点》对初中阶段的语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归纳为18条:(1)汉语音韵与情绪的表达;(2)汉字的形体与意蕴;(3)汉语数量词的修饰性;(4)词义与语义;(5)词语的形象色彩;6)成语的理解与运用;(7)言辞选择与词语变异;(8)比喻的探究;(9)对偶与对仗;(10)辞式的扩展;(11)句子成分的应对性与语序易位;(12)流水句与欧化句;(13)句式的选择与变换;(14)句子的动态分析;(15)复句系统与句群组造;(16)句子语气类型;(17)语体的分类与渗透;(18)非语言因素的表意功能。这些整理看起来还比较繁杂,操作起来也还有相当的难度,但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无疑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如有关形声字的知识,虽然新课标和新教材都已不再提及,但是客观地说,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辨析形似字、避免写错别字确实有很大的作用,至少,像“籍贯”写成“藉贯” 、“松弛”写成“松驰”的现象就不容易再出现。

又如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就指出:“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就是说,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并非因为它们是考试的内容,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进而学以致用,使学生能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地进行语言表达。还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熟练使用不同句型、灵活变换短语结构、适当积累文学常识等其它方面的内容,只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或表达内容、体会或抒感、感受或增强效果,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完全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讲析。例如短语的结构,学生如果在这方面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那他们在避免语病、撰写对联、仿写佳句、形象表达等方面都将受益匪浅。这样看来,花上一点时间教学生一些这样的语文基础知识又何乐而不为呢? 转贴于 三、语文基础知识“怎么教”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注重引导兴趣,注重积累,培养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讲究授课艺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及时将点滴基础知识记录下来,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在讲标点符号的用法,我首先给学生出了一副对联:“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添加标点符号,学生断句之后的情景可想而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重要也体会到了,学习起来非常积极。

2.精讲多练,变侧重传授语文知识为侧重训练语文能力。

“精讲”说的是不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引导学生去深钻某一个名词术语,或是带有理论性质的问题,而是尽量用语言事实来说明问题,不作从概念到概念的讲述。至于训练,是组织语文知识教学活动的重点环节,应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组织语文训练要注意:训练内容要有针对性、典型性,能够顾及语言现象的各种类型,但不搞"题海战术"和无谓的机械重复。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要把语文知识教学内容渗透于课文讲读中,也就是说把有关语文知识点放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讲,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理解语文知识。比如复句教学,单纯地集中讲解复句,学生很难理解,如果与理解课文句意结合起来,效果就会好得多。

4.联系学生语言应用实际。

结合作文评改,选择学生最容易出错的语言现象:结构混乱、语序失调、虚词用错、成分搭配不当、句子关系不清、遣词造句不精当等,分析原因,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自觉语言基本规律,提高正确语言运用能力。

5.可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基础知识也应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我们要重视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譬如,可以在写作训练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以自己或同学的作文为材料,找出并修改文中在写字、标点符号、语句表达、修辞手法、文体格式等方面错误,这是易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图书、报刊、多媒体、网络、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外资源,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查字典比赛、搜查招牌错别字、成语接龙、语文谜语趣猜、春联汇编、看谁积累诗词多、广告辞中的修辞、歌词中的语文、短信创作、语文知识竞赛、文学知识抢答等。这类语文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掌握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积累,增强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都是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6.集中学习基础知识。

虽然组织集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再是首选,但是有些时候集中教学还是必要的,特别是文体知识的学习。初中的文体主要是记叙、说明、议论三种,并且写作也要求在初中会写记叙文和简单的说明文及议论文,因此这些文体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接触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时可以先把有关文体知识集中组织教学,使学生对于文体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把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再组织学生把握具体的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费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九年级上册学习议论文时,就把有关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给学生说一说,再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和介绍议论文的写法等。

第2篇:基础文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简单的六个字却包括了太多的内容,字、词、句、修辞、文体常识、文学常识、作者信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这些语文基础知识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侧重记忆,需要反复背诵,有的重在练习,文章只有多写多练才能提高,有的则需要不断地积累,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不同的语文基础知识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1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基础知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例如,汉字、词语等,学生只有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的学习,进行作文写作,可见,基础知识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效果不佳,将会影响到其他学习项目的学习质量;②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全面的语文知识,并且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运用语文知识,而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学生只有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也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2.1趣味策略,培养学习兴趣

从年龄特点分析,初中生普遍好奇心强,对有悬念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以趣味性为切入点,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与趣味性,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提前搜集各个旅游胜地冬天的美景,如哈尔滨的冰雕、冰灯、树挂、滑雪等图片,以幻灯片形式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说出图片中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有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看冰雕或者滑雪的经历。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哪里冬天的景色,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哈尔滨”。教师可顺势导入新课:哈尔滨的冬天是这样的美丽有趣,那么济南的冬天又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学生对济南冬天的兴趣也被点燃,于是十分积极地投入对这篇课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兴趣教学法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激趣法外,还有比赛、表演、情景剧等形式,都可拿来用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以提高教学实效。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生字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三五随机分组,让学生在组内挑写、默写生字词,然后选派代表参与班级生字词的比赛,最终的获胜者可以免值日一次。以实际事物作为奖励,很快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开始背写生字词,学习效率自然很高。因此,成语接龙、比赛等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式,都可以用在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

2.2评价策略,树立学习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M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加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在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加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初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有着一定的艰涩性,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性格不稳定期,对一些艰涩的知识往往没有学习的耐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语文基础知识本事产生兴趣。

2.3引导策略,夯实知识基础

受传统教学形式的长期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仍然沿用以往的圈点知识点,硬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实现牢固记忆的目的。这种强化背诵的方式过于死板,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而且还不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让其对语文基础知识点做到充分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印象,更易于背诵。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木兰诗》一文时,当学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叙述意思,学生也可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学习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这段话的详细意思,而且还对句子的特点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这样再背诵就比较容易了。引导性教学法,不仅扎实践行了新课标倡导的“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理念,并且让学生学会了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更主动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提升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3 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基础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学项目,也是教师开展其他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高度的重视,以全面的提高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净磊.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知识教学误区及思考[D].重庆师范大学,2014.

第3篇:基础文学知识范文

目前,除较小比例的针灸学本科生或临床医师外,大多数考取针灸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是来自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只掌握少量基本的针灸学教材知识。因此,使学生尽快熟悉针灸学临床基础知识是带教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通常是指教师按教材内容对相关临床情景进行口头讲述,学生记录笔记的所谓“一书,一嘴,一笔”的形式[2]。因临床教学的时间较少,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通常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长期单调的习惯性教学,也使教师容易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常年讲解完全相同的内容,以至知识老化,与临床实际脱节,失去了研究生临床教学的根本意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形式之一[3]。但在针灸临床教学中,受到教学时长的限制仍鲜有使用。心理学研究显示,单纯的视觉学习或听觉学习,3天后的遗忘率为50%~80%,而将视听结合起来学习,相同时间内遗忘率为18%[4]。因此,本学科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于针灸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活动中,采用包括三位动画穴位图,经络巡行动画演示,专家临床经验演讲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针灸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这些生动多样的表现形式,增加了临床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和丰富性,给临床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此外,对于常见的多媒体幻灯片课件教学形式,科室针对研究生临床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对其内容进行了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临床基础知识教学的目的,并非单纯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今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本学科拥有北京市名老针灸大师贺普仁先生的丰富学术传承经验。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疾病,将老专家诊疗取穴经验和相关医案附于其中,并穿插专家临床治疗的珍贵录像于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针刺疗法对不同疾病的诊疗思路,同时可以学习老专家的针刺及取穴经验[5],为专业学位针灸学研究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所需的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打下重要基础。

2重视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路径教学模式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针灸学的临床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针灸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其如此。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针灸临床教学多以课程、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偏重于教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临床针灸人才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6]。据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鉴》报道,哈佛医学院将应用临床路径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讲课时将临床路径作为教学工具,探讨其中有争议的临床环节,使得临床路径与临床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此法显著提高了实习医师临床动手能力。随着临床路径在国内日趋广泛的应用,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针灸临床教学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改善临床教学忽略临床实践能力的状况,本科室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在医学临床教学中使用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尝试将临床路径引入到针灸临床教学之中,以进一步提高针灸临床教学的效果[7-9]。科室以自主研究制定、由政府颁布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为范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会提前1周向学生提供某一特定疾病(如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路径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先由教师就材料中的重点内容(如疾病诊断、查体和辅助检查特点、鉴别诊断、西医及针刺治疗方法)展开渐进式的提问,确定学生已熟练掌握临床重点内容。随后,由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病房查视病人,模拟临床实际情景: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及阅读辅助检查结果,明确对患者的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最后,由带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补充和纠正,引导学生对模拟练习中存在的不同意见和疑惑展开深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带教教师将按照临床路径内容引导讨论的方向,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应用临床路径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临床问题。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增加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围绕临床路径展开的临床模拟情景联系将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并初步养成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使得临床教学能够区别于课堂教学,真正到达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的针灸临床教学涉及双语教学的较少,有所涉及者也大多停留在第一、二个层次。为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国际交流中的语言要求,达到使用英语思维的水平,我们在针灸临床教学中,通过词汇渗透、中英文双语讲课、小组英文病案讨论和英文演讲等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从第一、第二个层次的机械学习和词汇积累,逐步达到灵活运用和自我表达的第三个层次。此外,我们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每周阅读近期发表的优秀英文学术论文和综述,使得学生逐步熟记和掌握针灸学相关临床专业词汇和语言习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与科室国际留学生进行定期交流。这些从应试型英语教学模式转向实际应用型英语学习模式的探索实践,最终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培养出高学历高素质的、能够确实适应针灸国际交流需求的针灸医师打下重要的基础。

4固本培元——重视中医传统文化教育在临床教学中的地位

第4篇:基础文学知识范文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会计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讲授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假如教师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辅助一定的实训或实训工具,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喜好和一定的感观熟悉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官熟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式知识,分别通过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实践两条途经获取。这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正朝着把大学教育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就业成了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新问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大学生是不愁工作的,但在教育全面扩招的今天,就业成了国家、企业、家庭中最大的新问题。是工作机会减少了吗,不全是;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太挑了吗,也不全是。因此,我们的教育单位“觉醒”过来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了。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学生缺少实践能力),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成本。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的理论知识。在近十年的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应如何打好他们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的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熟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训和实训工具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每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假如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假如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若有条件可领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参观,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在实习企业会计工作室,让学生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核算过程和会计工作组织知识。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战演习,从初始记账、算账、报账到关键的用账、可以弥补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缺憾,可以为我们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三、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专业理论和会计实训的衔接,能突出会计知识的适用性。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因此,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组织配备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和教材进行衔接,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将较系统的实训资料发给学生,把需解决的新问题交给学生,将实训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会计实训,把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到和会计相结合的实际中去,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熟悉,增强会计知识适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心得——学生太“懒”了,许是高考压得他们太久了,一进大学就松懈下来。确实大学学习较之高中要松的多,所以为了能让学生心得到学习的成就感,基础会计教学应将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许多理论新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心得到一种成就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新问题上来,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功能和教师的主导功能。

四、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误区和规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比例,假如课前没有充足的预备工作,很轻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非凡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了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预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需要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会计实训,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摘要:

[1任兆英摘要:会计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训的衔接新问题分析.会计之友,2006,(11)

[2强锦摘要:有关《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思索.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1)

第5篇:基础文学知识范文

加强交流引导

学生入校后先进行3周的军训,然后就接触到“地质学基础”这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如下情况:对课程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不明白;课程的内容多,学生缺乏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许多知识掌握不了;由于以上因素影响,学生会有些迷茫,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影响课程教学和学习效果,甚至造成退学。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加强交流引导。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好奇,对未来充满憧憬和迷茫。不少学生被动地选择了现在的专业,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和兴趣,甚至还带有一丝失落和专业情绪。这时他们需要的是真诚的交流和正确的引导,需要被“领进门”。在交流过程中,他们可以逐渐认识到地理科学专业的内涵和作用,了解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然后确立个人的奋斗目标,并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师生见面交流会是较为有效且可行的引导方式。课程学习之初召开以专业为单位的师生见面交流会,首先向学生总体介绍本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往届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等情况,然后详细介绍专业课程及授课教师,最后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通过见面会,可以让学生认识地理科学专业,确立奋斗目标,明白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学习。另外,“地质学基础”课程讲授时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了解地质学与地貌学、水文学、中国地理、土壤学、生物地理学、地球化学等后继学习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是有效方法。

精选授课内容

国家对大学本科教育要求之一是“厚基础”。在进行“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时,应根据地理科学专业特点和学习目的,从地质学课程丰富的内容中精选出主要内容,并着重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把握主次,突出重点,让学生学习起来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由于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因此笔者认为在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应以矿物、岩石、构造运动、地史为主要授课内容,拓展开来即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板块构造、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年代、地壳历史研究方法、地壳演化简史(表1)。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了青海省省情以及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实践了这一授课内容,表现为授课条理清晰,学生容易掌握这门课程的框架和主要内容,效果较好。目前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课堂教学选用了宋春青等编写的《地质学基础》作为教材[3]。该书特点是内容较为翔实,阅读材料较多,但学生学习时也抱怨阅读量大,抓不住重点,定价太高。考虑到授课内容顺序安排、编者的个人偏好、地质学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教材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并推荐了夏邦栋主编的《普通地质学》,以及陶晓风和超主编的《普通地质学》作为参考教材,推荐了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中译本以及许靖华编著的图书等作为补充,推荐了国内著名的地学期刊编辑部的网站,如《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岩石学报》、《地质论评》、《第四纪研究》等作为学习的延伸。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进度表是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的一种表格,它的填写对于教学有一定意义。笔者主张将教学进度表电子化,即制成Excel表格形式,教师填写好后,通过网络发送给相关人员审核、打印并集中签字盖章。这样填写方便,更改容易,省时省力。虽然已经确定了授课的主要内容,也安排了教学进度,但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还会出现重点不突出,过于注重细枝末节的问题。作为年轻教师,精力充沛,责任感强,有实践“传道、授业、解惑”的强烈冲动,试图将自己所学对学生倾囊相授,知识面扩展得太大。另外由于经验缺乏,往往把握不好该讲多少讲多深,出现本该多花时间讲的没有讲透讲明白,而应该少讲的却讲多了。这可能造成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和知识点理解的困难,并导致自己面对的是一双双迷茫的眼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旁听了多位教师的课程讲授,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揣摩、体会、总结和积累,获得一套较为有效的方法,教学效果大为改观。笔者讲课中按照预先的方案开展,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适时调整,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发挥。在讲授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信息传达的技巧性和有效性[4]。多媒体是一项图、文、声、像结合的信息传递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5]。多媒体对于地质学课程教学的优势在于[6]:图片、动画和录像等使枯燥的地质现象更加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加深学生对复杂地质现象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减少教师在课堂上板书和画图的时间,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改善了教室的空气状况,减少了粉尘对人体的危害。鉴于此,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也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将之前靠板书无法展示的大量图片、影像内容生动呈现在学生眼前。

目前许多课程的教学采用了多媒体手段,但部分教师或过于迷信多媒体,或产生了惰性,或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和技巧。笔者认为:多媒体在形象展示图片动画的同时,主要起到提纲或展示主要授课内容的作用,幻灯片上不适宜出现大篇幅的文字;授课不是读幻灯片的过程,而是教师将幻灯片上展示的主要内容通过通俗形象的语言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使其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不是授课的唯一手段,授课时除了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和其他内容外,可灵活利用黑板边讲边画来讲授一些基本原理,还可利用实物,如典型的标本教学;课堂授课与作学术报告面对的对象不同,讲授方式也应有区别[4],不宜快速翻动幻灯片,要对许多重要内容强调和重复,慢下速度来让学生记笔记;可以让学生拷贝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教材依赖性强,一旦教师授课内容安排与教材不符,就觉得不正常,很不适应。这时要和学生沟通,改变他们对教材的看法,让学生不迷信书本,教材只是一本参考书,并告诉学生将怎样安排课程内容的学习。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是基本目标之一,即所谓的“授之以渔”,毕竟大学四年不是其学习阶段的全部和终结,而仅仅是学习的开始。笔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认真做到预习、听讲和笔记、复习、作业这四个步骤,然后根据个人情况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观看相关影视资料来开阔视野;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打牢基础;鼓励学生尽量用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法;通过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地质实例,让学生领会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朝着能力培养和学以致用方向努力。鉴于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将来有学生从事中小学教育,笔者通过简单的例子说明很多问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中小学教师应引导孩子们思想火花的迸发,以此让学生领会更为合适的教育理念。#p#分页标题#e#

重视实践教学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7]。地质学课程的许多内容必须进行实践才能很好地理解,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掌握地质学的各种技能。因此,地质学课程不仅要讲授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且也应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比如矿物、岩石、化石、构造等的鉴定和识别,地质图的阅读和编绘,偏光显微镜的使用,地质罗盘和放大镜的使用,地质剖面实测等。近年来,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积极协调增加了实验场地,利用国家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资金购置了部分实验标本、器具和仪器,目前“地质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安排了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室内实验内容包括矿物、岩石、化石以及构造的鉴定和识别(表1)。野外实习安排在四川峨眉山-都江堰地区,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实测地质剖面,让学生充分认识实习地区的岩石、地层、化石、构造和地质发展史,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地质图的阅读和偏光显微镜使用是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完成的课程训练和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对于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则没有安排专门的课程教学,在地质学课程中也没有相关知识内容,二则教学时间有限,三则可能缺乏开设这些实验的相关条件,导致许多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没能进行地质图的阅读和偏光显微镜使用训练。在本科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让他们掌握阅读地质图和使用偏光显微镜的技能非常有意义。为此,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购置了地质图、偏光显微镜和矿物岩石薄片,也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课时,拟将地质图的阅读和偏光显微镜使用纳入到室内实验中。革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效果也是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突破点之一。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施: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明确实验(实习)目的,熟悉实验(实习)内容,了解实验(实习)过程;分组实验实习,既可以减轻部分实验器材缺乏的矛盾,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突出每次实践课的重点,强化基本功训练;在实践教学、作业批改等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查漏补缺或纠正错误;对于对地质学较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进入实验室学习,也可以视情况引导其参与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另外,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可以借鉴王家生等[8]的建议,挖掘校园内部和校园周围存在的丰富多彩的地质素材和现象。

第6篇:基础文学知识范文

科学施肥不仅是农户的经济问题,还关系到国家的粮食生产与环境安全。

中国农民最了不起的成就,是用世界上7%的耕地生产粮食,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当然也付出很大的代价,其一就是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全国差不多5亿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其二就是使用了大量的化学投入品,用掉了世界上35%的肥料。不合理的施肥在消耗肥料资源,增加农户的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耕地质量下降、农田周边水环境的恶化等,一些大型水体的富营养化,发生水华和蓝藻大暴发,都跟流域内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肥料施用量过大有关。科学施肥能保障农业丰收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2.目前肥料应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根据大量的调查表明,全国范围内,主要的问题是施肥不合理,约有1/3的地块施肥量不足,作物产量受到了影响;约有1/3的地块施肥量超标,主要是在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上,超量施肥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对农田环境产生了威胁。目前施肥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无机、轻有机,即是重视化肥的施用,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二是氮、磷、钾之间不讲比例与平衡,重视氮、磷肥,轻视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三是速效肥料与长效肥料不配合施用;四是只管施肥,不管效果,不注重施肥时土壤水分、温度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无视不注重施肥方法。目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施肥不合理,不宜盲目提倡“减肥”。

3.为什么说作物的营养特性是科学施肥的中心问题

作物是施肥的对象,首先要了解的是作物的需肥规律,不同的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每个地区产量水平不同,作物的需肥量也不相同。湖北省几种主要作物养分吸收量见表1,同一作物不同的品种,养分吸收量也有差异,比如杂交水稻养分的吸收量比常规水稻大。要根据作物需肥情况掌握施肥量。

4.为何要看土施肥

大量的田间试验表明,土壤本身能够提供作物60%~70%产量所需养分,土壤肥力是作物产量的基础。不同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气透水性能、吸附性能以及土壤养分含量都是不一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壤有肥有瘦,我们施肥短期目标是保障当季作物的产量,长期的目标则应该是培肥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以及沿江平原主要是潮土、灰潮土,西部和北部地区是黄棕壤,东南地区是棕红壤。湖北省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缺乏的占耕地面积的80%,土壤氮素水平一般,缺乏的占60%,土壤磷素水平上升较快,缺乏的占10%,土壤钾素水平下降,缺乏的占80%,硼、锌等微量元素水平下降严重,缺乏的占80%~90%。因此,从湖北全省大面积上讲,施肥的措施应该是“稳氮、减/控磷、加钾、补微”。

5.肥料搭配的基本原则

肥料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两种,有机肥料养分全面,肥效长,但养分含量低,肥效慢;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养分相对单一,肥效快。二者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增进肥效,同时也是培肥改土,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重要措施。在使用肥料时,应注意肥料的成分、含量,要根据肥料的性质、采用不同的用法。

6.氮肥有哪些品种?应如何施用

氮肥分为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铵态氮肥有尿素(虽是酰胺态氮肥,但在土壤中很快转化为碳酸铵和碳酸氢铵)、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等,能溶于水,铵离子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是速效性肥料,肥效比硝态氮肥稍长,可以用做基肥和追肥,施用的关键是深施覆土,防止氨挥发。硝态氮肥有硝酸铵(同时是铵态氮肥)、硝酸钾,其中硝酸根离子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但容易被淋溶流失,用于水田时,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以氮气形式挥发,施用时最好做追肥,不宜在水田施用。

7.磷肥有哪些品种?应如何施用

磷肥常用的品种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磷在土壤中移动速度很慢,而且容易被土壤固定,因此,磷肥应该集中施用,分层施用、制成颗粒或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磷肥均应作为基肥。钙镁磷肥是弱酸溶性磷肥,偏碱性,宜在酸性土壤施用。

8.钾肥有哪些品种?应如何施用

钾肥能提高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旱、抗寒能力。常用的钾肥有氯化钾(含K2O 60%)和硫酸钾(含K2O 50%)。两种钾肥均为速效肥料,因此施用时应注意底肥与追肥相结合施用。氯化钾有红色与白色两种,肥料效果没有差别。依据作物对氯离子的敏感程度选用含氯或含硫肥料。柑、橙、茶叶、烟草等为极忌氯作物,宜用非含氯肥料。其他多数作物都可施用含氯肥料,尤其是在雨水多的情况下。

9.复合肥料的优缺点是什么

一种肥料中含有氮磷钾3种养分中的2种或3种养分时,就统一称为复合肥料。通常把化学合成的二元肥料称为复合肥,比如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而用磷酸二铵为基础加入氯化钾或硫酸钾,或者全部由单质肥料经二次加工配制成的三元肥料称为复混肥料。其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用N、P2O5、K2O的百分数表示,比如复混肥(16-6-18)表明,其中的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6%、6%(折合P2O5)、18%(折合K2O)。

复(混)合肥料优点是:所含养分种类比较多,有效成分含量也高;颗粒比较坚实,无尘,粒度大小均匀,吸湿性小,便于贮存和施用;含副成分少,对土壤性质基本上没有影响;节省运输费用和节省施用劳力。

复(混)合肥料的缺点是:养分含量相对固定,难以满足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的不同要求。因此在施用复合肥时应注意,复合肥应作基肥施用、施用量不能太大、计算复合肥用量要以磷钾养分为准,不足的氮素可以用单质氮肥作追肥调整。

第7篇:基础文学知识范文

(1)就此事件,我新华社__发表声明。

(2)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__。

(3)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一下。

A. 受权 原型 引见 B. 授权 原形 引荐

C.授权 原型 引见 D.受权 原形 引荐

“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接受,后者是授给别人。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 原形:原来的形状。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D)

(1)在激烈的决赛中,我乒乓健儿经过艰苦拼搏,终于__了对方的攻势,获得了冠军。

(2)不法商人以次充好,用假货来__利益,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3)社会治安的问题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__,他们将会在“两会”上提出提案,以便更好地解决。

A遏止 谋取 关注 B遏制 谋取 关心

C遏止 牟取 关心 D遏制 牟取 关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有些书可供一__,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__消化的。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一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于细心地去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__地读。

A尝 咀嚼 用心 B尝 品味 悉心

C读 咀嚼 用心 D读 品味 悉心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C )

(1)由于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的__,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2)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__特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

(3)买彩票当然是希望有机会中大奖,但彩民不要__地去追求这种机会。

(4)德国一项调查结果__,如今德国儿童的上网比例已高达37%。

A沟通 修建 锐意 显示 B勾通 修建 锐意 体现

C沟通 构建 刻意 显示 D勾通 构建 刻意 体现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1)水乡小镇,一条百来步的小街,九曲连环,倒有十来座__的小桥相衔。

(2)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__安排。

(3)把朋友送上火车,直到火车开动了,他才__地转身离去。

A精巧 适当 若有所失 B奇巧 适当 若有所思

C奇巧 适度 若有所失 D精巧 适度 若有所思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B

(1)近几年来,他们__了不少资料,向美国读者介绍中华移民遭受歧视和虐待的详情。

(2)这类事件,十年前__有它,现在可没听说过。

(3)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两页纸的__表,这实在让人深思。

A收集 允许 勘误 B搜集 容许 勘误

C收集 容许 刊误 D搜集 允许 刊误

(允许:同意,答应 容许:使有可能)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D )

(1)徐悲鸿将中西美学精华__为一炉。

(2)王老七十五,张老七十一,张老比王老__。

(3)现在正处在新老交替的转型期,是个很有意思的时代,__不安的时代。

A融 年轻 燥动 B熔 年轻 躁动

C熔 年青 燥动 D融 年青 躁动

(年轻:年纪不大的,相貌不老的 年青:年纪幼小 融:侧重于“融会贯通”。熔:熔化)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

(1)这些药品质量低劣,__群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2)不管__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

(3)中国人“有容乃大”,曾__地“吸纳百川”拿来了很多外国文化融进了民族文化之中。

A坑害 修缮 真诚 B损害 修缮 忠诚

C损害 修理 忠诚 D坑害 修理 真诚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B )

(1)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__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A清静 开拓 时势 B清净 开辟 时势

C清净 开辟 时事 D清静 开拓 时事

(清静:多指环境安静,不嘈杂 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 开拓:除了“开辟”义,还有“采掘前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的意思

开辟:打通,开拓。但多和表抽象义的词语搭配,如开辟“航线、未来”等。)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

(1)父亲多才多艺,在研究外国文学和影视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__相看。

(2)如果阅读古典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摹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__能力,糊糊涂涂做了古代作品的俘虏。

(3)关于在市区修建大型运动场和游泳馆的议案,市府还要__。

第8篇:基础文学知识范文

有很多老师认为形成有效教学有很多影响因素,跟教师的个性水平、教学的手段方式、学生的认知能力等有很大关系,教学的有效还可以从目标、容量、过程、方式、时间等方面进行控制。要达到教学的有效化、最优化,也恰恰是每个老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有利的学习环境形成有效教学。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即学校教室布置、教学设备、教具设置等,软环境包括班风学风的好坏、学生素质的优劣、教师教学艺术和专业知识的程度等。但并不是所有环境都起到了正面作用,只有那些有利于相应的教学内容、课堂目标要求的环境才能促进有效教学的形成。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只有在学生理解困难时适时呈现才可以起到良好的解释和辅助理解的效果,否则过滥使用只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降低。

在相同的硬环境条件下,软环境的不同往往使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或者说硬环境并不是产生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之所以说“名校不是因为名教学楼,而是因为名教师”也是强调软环境重于硬环境的缘故。有了“名教师”,才有“名班级”,也才有“名学生”,产生“名校”。校风班风学风的好坏都与有效教学的多少有着直接关系。

二、有效的专注时间产生有效教学。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主体,每个主体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也不尽相同。教学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是否接收到信息,学生有否学进去,要看学习的专注程度,而专注并不一定产生有效教学,只有有效的专注时间才产生有效教学。

在同样的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专注指向并不相同,有的倾向于老师幽默的语言艺术,有的倾向于问题正确的答案,有的倾向于解题分析的过程,有的倾向于丰富翔实的内容,有的倾向于发现新的问题和漏洞,甚至还有各取所需的,听其所爱听的、感兴趣的东西。当老师看到学生一个个认真地在听讲的时候,并不能肯定他们的听课都是有效的,有的甚至是毫无是处的,他们关注的也许仅仅是一点皮毛而已。因此,同样坐在教室里,听着同样的课堂的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信息选择能力,只有那些选择了正确的信息并加以消化吸收的学生才是真正高效的,他们的专注时间也才叫有效的专注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同学上课并不怎么听讲,但知识学得很不错的原因所在,这些人正是懂得了正确的信息选择以及达到了课堂上的有效专注。所以,往往老师在课堂开始前就要提出相关的要求,即指导学生听课时的专注方向。

三、有机的教学内容提高有效教学。在班级授课制下,由于教学目标的大众性、班级化,导致教学内容的普遍性、形式化,很多学生并不能得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也就不能得到教学的最优化、最有效。

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听不懂、有的学生不要听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学内容不对胃口。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不是因为吃不了,就是因为吃不饱,教师讲的东西可能太深,影响了他的接收和理解,也可能太简单,跟他的知识需求不对称,导致单方面的拒食。这种吃不了或吃不饱的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缺乏有机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少无效教学时间,学生也只有在既吃得了又吃得饱的情况下才是最有效、最高效的。当然,产生这样的情况不仅跟选择内容有关,也根教师的引导有关,有的教学不能深入浅出,只是浅入深出、浅入浅出或深入深出,都是十分有害的。只有当课堂上的内容是有机变化的,是因人而异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有效教学。

四、有益的思维延伸扩展有效教学。课堂上的有效时间再多也只是四十分钟,而课外延伸却是无限的,要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放到无限的课外吸收中去,需要有相应的思维延伸。思维延伸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去查找某些资料,写一些课后感之类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看到相关事物、信息时的自动链接能力,即所谓的触类旁通。因此,教学不只是就事论事的传授,而是启发和开拓性的点拔。基于问题的教学和基于教学的问题同样重要。

第9篇:基础文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教育学;中国气派

G40

一、教育学气派问题是个精神问题

学科气派中的气派就其词义来说,最接近气势、风度,在这个意义上,气派指的就是人的精神状态,从而气派问题是个精神问题。既然是精神问题,只能是人的精神问题,学科的气派问题实质上是学者的精神问题,准确地说是学者通过学科展示的精神状态问题。教育学的气派问题也是这样,教育学学者呈现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教育学就呈现什么样的气派。学者的精神状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者的基本精神状态,二是学者的研究精神状态;很显然,前者与学者的生存状况有关,后者与学者的学科情怀有关。生存状况对学者的基本精神状态影响非常严重,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不同的生存状况,对学者的基本精神状态的深刻影响,而学者的基本精神状态势必会影响学者的研究价值取向。现实中,不计生存状况影响的个别学者,不能代表整个学者队伍,而决定学科精神面貌的是整个学者队伍,不是个别学者。所以,教育学气派问题的解决,倘若无视教育学学者的生存状况,肯定是不明智的。

二、教育学气派问题是个标准问题

气派是与精神有关的事,并有风格、类型之意,在中、英语系中,气派与style对应,可见气派与式样、表现形式有关。式样、表现形式说到底是个标准问题,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式样和表现形式。因此,教育学的气派问题是个标准问题,教育学的中国气派问题就是教育学的中国标准问题。实际上,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在研究方面一直存在这样一系列问题:西方标准是唯一标准吗?如果是,为什么是?如果不是,为什么不是?如果不是,我们还能建立怎样的标准?这一系列问题涉及研究方法、研究规范、研究成果表达等等事项,里面牵涉的问题宏大而严重,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标准问题的解决分为两个层级,一是如何建立符合现代知识观的教育学标准,二是如何确立具有中国风格的教育学标准。第一个问题与知识论有关,会涉及到科学哲学、逻辑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学科在演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无论中、西方都会遇到。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关注的教育学气派问题。确立教育学的中国标准是个大问题,事实上我国众多学科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尤其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无需讳言的是西方学者极少关注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而我们自己却似乎严格地按照西方的标准要求自己。说似乎,是不能担保这种严格的准确程度,向先进学习没有错,一味地学习忘记了创造,忘记了自己还会创造就是问题。教育学气派问题的提出与此有关,置我国丰富的教育思想遗产于不顾,置我国庞大的教育学学者队伍于不顾,一味地跟随西方教育学学者的脚步,肯定不是我们的出路。拿来主义的核心精神在于扬弃而不是全盘照搬,因此只有确立我国教育学自身的标准,才能真正形成我国教育学的中国气派。学科标准的确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照学理逻辑会牵涉以下四个部分:一是研究对象的确定和解读,二是学科体系的认定,三是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四是研究结果的知识准入。

三、辩证继承是创建教育学中国气派的基本前提

教育学气派问题就其实质而言,既是精神问题又是标准问题,事物的实质即其归属,事物归属于何,取决于它的属、种划界,范围不同,归属不同,归属不同,实质不同。实质不等于本质,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实质却可以多个。教育的实质在大的范围而言,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在小的范围而言,是一种培养人的人类社会活动。按照这种逻辑,对教育实质的认识可以继续缩小范围,可以愈加看清它的归属,在行为的意义上,教育就是一种关怀性的干预。教育的本质即其结构,即人使人成人。本质与实质的区分在于,本质具有唯一性,实质并不具有。人使人成人必定是教育;教育是关怀性的干预,但关怀性的干预不一定是教育。这里之所以罗列这些,只是表明辩证继承的重要性,它是形成教育学中国气派的基本前提。辩证继承是全面继承,更是发展继承。事实上,继承不一定是发展的,却都是全面的。

四、思想原创是创建教

育学中国气派的唯一出路辩证继承是形成教育学气派的基本前提,前提是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只有进行了适宜的辩证继承,我们才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教育学。那么,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的基础是什么?基础是事物发展的起点,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的起点在今天的我国教育学学者队伍这里,因为正如前文所说,气派问题说到底是个精神问题,是我国教育学学者的精神问题。“原创性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如何在这样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气派,思想原创是唯一的出路。因为任何学科都是知识的集合,任何学科中的知识都是思想的记录,思想不能原创,学科中的知识就不能更新,学科的气派就不能形成。思想原创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就其对象而言,研究方法的原创最为艰难,意义也更为重大。如果能够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上有原创性突破,对于整个教育学学科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最近几年,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对教育研究的影响有目共睹。因此,教育学中国气派的形成,有必要在研究方法的原创上下功夫,不能只是简单地走套用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老路,应考虑创建基于教育学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

五、结束语

如何打造一支以思想原创为追求的学者队伍,是有志创建教育学中国气派的有心人需要深思和用力的地方。我国教育学学者,无论是孤独前行,还是创建学派,都需要以思想原创为追求,才可能使教育学中国气派的希望化为真实。因为思想原创是创建教育学中国气派的唯一出路,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参考文献:

[1]黄济.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哲学[J].教育研究,200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