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劳动实践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就目前农村劳动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在劳动实践这一教学环节上,不是按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劳动实践教学;部分教师在处理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教学关系上,不是有所侧重,而是平均用力。这就违反了新形势下劳动课教学的自身特征,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劳动课教学的任务。鉴于此,笔者认为,要上好劳动课,除了依据劳动课的自身特征和宏观把握劳动课教学的原则外,还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年级层次、知识水平以及对实践项目的喜好和了解程度等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和学习和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低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自我服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喜好教育。
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7-9岁,他们知识水平低、自制能力差,因此,在劳动课的实践环节上,需要围绕“自我服务”(自我服务不只是为自己服务,还包括为自己生活的班集体服务,为家庭成员服务,为伙伴服务)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选择一些他们易于感喜好的事开展活动,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以培养、锻炼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学习《洗手帕》(《劳动》第二册)一课,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些实践项目摘要:“洗手帕比赛”、“穿一件自己动手洗的衣服”、“做一件让妈妈兴奋的事”等。活动评选的原则是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一来,既进行了劳动知识的教学,又对学生提出了劳动技能的启蒙要求,还能培养学生参和劳动的喜好。
二、中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自主”、“自制”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情感教育。
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已经接受了两年的学校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自制能力,依靠性减少,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做”,这应该说是由低年级劳动教育培养成的“劳动喜好”向中年级阶段形成“劳动情感”的一个平稳过渡。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在指导劳动实践活动时加强劳动情感教育,寓情感教育于劳动中。但是,学生在由“自我服务”向“自主”、“自制”的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自主能力,应该说还是比较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束缚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自主性,而应当大胆放手,真正发挥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自我教育的功能。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时,应侧重于引导摘要:①教师应注重低、中年级层次的衔接,有的放矢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由“自我服务”劳动及时转到以“自主”、“自制”为实践主题的劳动制作上来。如开展“小小巧手赛”、“今天我当家”等主题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自立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的能力。②教师的指导一定要留有余地,把握好尺度,尽可能多一些“悬念”,这样才能既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又避免“扶而不放”、“越俎代庖”的现象。③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对一些哪怕是最粗糙的作品,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决不答应用刺激性语言伤害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和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通过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使每个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高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的“自强”、“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责任感教育。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在低、中年级段获得的各种能力正促使他们朝着“自强”的方面发展,他们已不愿听教师“多余”的“唠叨”,对教师过多的“指手划脚”表示厌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在操作、设计能力方面常表现出超越教师想象的可喜情景。为此,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在指导思想上,应本着培养学生“自强”、“创新”能力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指导教师要注重做到摘要:①充分做好后进生的促进、转化工作,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迅速捕捉,给予肯定,并使之发扬光大。②指导实践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年级进行同一个活动主题的劳动实践,也要避免“一刀切”的标准。各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差别,其性格、喜好、喜好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活动的主题确定后,要围绕着活动的主题进行分类施教。只要使学生在相应的年级段里受到应有的教育,把握需要把握的劳动技能,便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切不可求全责备。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点较为成功的尝试。如,为了配合小学高年级的劳动课教学,我们结合学校少先队工作,在“六·一”前夕,设计了一个以四、五年级学生为主体的“争创勤巧队员”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各自发挥一技之长,规定在一个星期天内每人拿出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一件小制作,向“六·一”献礼。在所有参展作品中,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男同学精心制作出搓洗板,有的女同学巧手织出柳编工艺品;有“高才生”改制的气补塑料枪,也有一般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粗糙的刀刻木制品。展览桌上,每一件小制作都凝聚了学生们的心血,令人喜爱,学生们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这次实践活动出现了人人动手、个个参和的喜人场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下辖12个县市区,国土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731.14万,属于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5%。现有中小学校2700多所,中小学生100余万人,其中市中心城区有中小学校140多所,在校学生13万人。客观地说,以前由于素质教育观念淡薄、经济实力有限、山区环境限制等多种原因,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进展缓慢,无法满足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不过近年来,衡阳市加大了推进力度,结合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有了飞速发展。
一、加大投入,打下场所建设基础
截至目前,全市共高标准改建衡东大桥中学、耒阳马水完小、衡山开云中心校、衡阳溪江九峰完小、石鼓区角山中学等73所学校原有学农基地1482亩,新建衡东高塘中学、耒阳洲陂中学、常宁兴源完小等28所学校劳动实践场所1056亩,现90%的村完小以上农村中小学校有领导实践场所、有项目,项项见效益。
一是政府重视,解决资金不足和用地缺乏两个难题。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硬件是基础,资金和用地是无法绕开的两大难题。市委市政府站在发展教育的高度对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出台《衡阳市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国土部门在规划用地和办理相关手续方面提供方便,财政部门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单列了专项建设资金。
二是实事求是,把握科学定位和科学管理两个原则。在场所规模、建设项目及课程设置上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符合需要,利于教育教学。如常宁、南岳、衡阳等山地学校发挥气候优势种植茶叶、药材,衡南上壁中学利用300亩基地发展优质果园和特色养殖。对劳动实践场所的开发利用依托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方便师生劳动实践为目的,严禁土地承包、转租,杜绝荒芜;建立“四定三保”责任制,实行定位、定牌、定班、定人和保种、保活、保收益,以持续发展带动管理,靠科学管理创造效益。
三是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劳动实践场所建设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既节约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又能满足学生需要,衡阳市顺应形势,在市级区域整合资源,决定建设一所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目前,已经完成项目的选择和规划设计等工作,并争取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大力支持。项目建成后,每期能接受1200余名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容纳市区及衡南县部分普通中小学校约18万名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
二、注重实效,强化场所育人功能
劳动实践场所是教学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最佳结合体。创建劳动实践场所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建成之后如何有效发挥育人功能,让直接育人的成效最大化,衡阳市做了很多探索。
一是在理念上落实。灌输素质教育理念,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切认识到,实践场所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成为课堂教育有益的延伸和有机的补充。[2]通过劳动实践场所这一载体把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文化知识、劳动观念与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切实把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二是在制度上落实。制定实践场所管理制度和活动课开展制度,通过“教学、实验、活动”三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到场所参加劳动,把能放到场所去上的课和开展的活动放到场所去进行,让学生在劳动中和实践教学中增长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
三是在教学上落实。严格要求中小学校必须做到“五有”,即有教学及活动计划、有专职或兼职授课教师、有配套教材、有考查评比记录,保证劳动实践场所教学质量。同时引入评估机制,通过评估手段检验场所的办学方向和效果,进一步找出差距、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强化管理、提升成效。
四是在师资上落实。以教师的转型培养,谋求课程的同步发展,激活课程意识,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水平;有目的地调整文化教师到专业队伍中来,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学习等形式促进教师转型,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优良师资团队。
三、因地制宜,发展场所特色经济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突破校园围墙,直面社会市场,在科技运用和创新管理上下功夫,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的特色经济。通过发展劳动实践场所经济,不少学校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教育的“造血”功能。2011年至今,全市中小学实践场所收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设施维修达1500万元,用于资助学生在校食宿达600万元,用于支助贫困学生达500万元,用于改善教师福利待遇达800万元。通过发展场所经济,在政府投入不能完全满足教育需求的情况下,给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一是发展联合种植型经济。种植型的效益比较客观。比如,耒阳市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以耒阳职高100亩花卉种植基地为龙头,联合其他学校走产业化之路,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产品辐射周边,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衡阳县溪江乡和常宁塔山乡所辖近22所学校利用劳动实践场所和学校空坪隙地种药材,效益十分可观。
二是发展特色养殖型经济。祁东县以祁东职中300亩基地为示范场所,走联合兴办、特色种养之路,在“野”字上做文章,开发了野鸡、野鸭、野猪等多种养殖项目,建立了波尔山羊繁育推广中心,带动周边乡镇40余所学校搞特色养殖,规模大、效益佳、影响广。截至目前,全市90%的农村学校都建立了养猪场,年循环养猪上100头的有20多家,创造了近1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三是发展立体综合型经济。衡山县糖铺中学10余亩“生态农庄”劳动实践场所,集作物种植、水产养殖、牲猪饲养、家禽繁殖于一体,颇具创意,在完成育人主要功能的同时,还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体验生活。蒸湘区和珠晖区的葡萄种植项目辐射面广,两区共22所中小学都建起了葡萄园,在农业科技部门的支持下连年丰收,销路看好。
四、围绕需要,拓宽场所服务领域
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困难等原因,广大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条件有限,特别是山区学校,食宿仍是一大主要问题。通过场所建设,围绕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有效地缓解了现阶段教育条件和教育发展需要不同步的矛盾。
一是利用种养项目成果办好学校食堂。针对大部分农村学校食堂伙食较差,学生难得吃到热饭热菜和新鲜蔬菜的现状,利用劳动实践场所经济的种养项目,把种养的蔬菜、水果、肉类等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学校食堂。如,衡南县二中每年循环养猪300多头,平均每两天杀三头猪以成本价提供给学校食堂。我们在调查时,学生都说学校比家里生活还好,餐餐有肉吃。衡东县高塘中心校有24亩水塘,组织学生科学养鱼,提升学生知识、技能,让学生体验劳动乐趣的同时,改善了学生生活。据统计,衡阳市90%以上的农村学校都充分利用种养项目的成果改善了食堂伙食,改善了学生在校生活。
1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有很多实践性的活动,常见的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和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课程实践。高职汽车专业学生较为常见的社会实践有汽车相关理论知识宣讲、汽车后市场的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勤工俭学、预就业实习、挂职锻炼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有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只有个别学生可以参加,如挂职锻炼;有些社会实践则要求所有学生均要参与,如生产劳动、就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有利于高职汽车专业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有利于校园的两个文明建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高职汽车专业开设了汽车整车、汽车各组成系统、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拆检等实践活动;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设置实践考试。近年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高职汽车专业课程实践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早期的高职汽车专业课程实践所用课时占整个课程总课时的20%~30%,现在高职汽车专业一些课程的实践课时占到课程总课时的60%~80%,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仍处于变化之中,变化的动力除来自行业等方面的要求外,还与不同时期实践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只有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的素质教育。当前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除了存在常见的组织管理、考核、建设等问题外,还存在以下问题。2.1无法有效达到实践目标。(1)高职汽车专业为在校学生设置了很多实践项目,为达到实践目标,每个项目设置了相应的实践强度和时间,从实践效果来看,只是完成了实践,实践的目标无法达到。如高职汽车专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有一周的劳动实践,这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在组织学生劳动实践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往往让学生协助安保人员做好安全和卫生的工作,通过一周这样的劳动实践无法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2)高职汽车专业的课程实践也存在很多类似的问题。课程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汽车的相关工作原理、掌握相关总成的拆检方法及汽车维修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如实践时往往要求学生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后单独或分组完成实践项目,但实践时由于实践时间有限,很多实践项目学生只是围观老师的示范或是1位~2位同学在操作,其他同学在围观,这样的实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3)高职汽车专业的课程实践所需设备无法达到实践目标,主要原因如下。1)实践中所使用的发动机、变速器、百分表、千分尺、游标卡尺、万用表、红盒子等设备和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如不能及时校正,就无法满足使用要求。2)一些设备无法满足实践要求。如发动机气缸或活塞的测量,该课程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发动机气缸或活塞的磨损规律,掌握如何对其进行测量,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发动机的工作特点,但学校为教学提供的发动机都是全新的发动机,这些设备如果没有使用何来磨损,可以想象学生即使认真完成这些实践也无法得到想要的结论。3)实践中使用的部分设备和教材中提到的设备不符。如现在高职汽车专业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车型基本没有普桑、北京老吉普等老旧车型,但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等原因,仍在使用普桑、北京老吉普等老旧车型作为实践教学用车,导致实践内容和教材内容不符,影响实践效果。4)实践教学所使用的耗材费用巨大,学校由于经费等原因,教学中只能一味地凑合使用。如钣喷专业设置的车身修复、喷漆、焊接等实践项目,这些实践项目的耗材费用较大,只能将车身等耗材多次使用或用水代替油漆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实践中的感受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2.2现有设备无法做到物尽其用。现在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基本都与汽车生产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汽车生产企业一般会赠送一定数量的整车作为校企合作办学教学用车,这些车辆作为教学用车使用一段时间后,基本不再使用,所以经常会看到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楼周围停了很多落满灰尘的整车,这些车基本已经报废,不再使用。另一方面,在汽车各系统实践教学中,如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汽车行驶系统维修、汽车制动系统维修等课程实践教学中需要汽车各系统总成的设备,这些课程所使用的设备往往已经使用很多年,早应更换,但总是凑合着使用,可以想象实践教学的效果。事实上完全可以将那些处于报废状态的整车进行分解,以满足汽车各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需求。2.3实践教育中缺少人文素质类实践教育。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在礼仪等人文素质方面缺失较大,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自私、无责任感、不懂礼让等,这类问题在高职汽车专业学生中虽然不是很普遍,但也不是个例。各高职院校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不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礼仪课程等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效果差强人意,主要是因为这类课程的教学仍采用说教的教学方法。礼仪等人文素质教育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要像改革专业课程那样精选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实践教学,积极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3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的几点建议
实践教育在高职汽车专业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所占课时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已经超过理论讲授的课时。目前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笔者认为下述建议或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的效果。3.1灵活对待实践设备,做到物尽其用。(1)应根据实践要求和目标采购实践设备,不能一味地采购全新设备。在汽车机械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往往要通过对汽车机械零部件的检测得出汽车的工作特点及零部件的失效形式,如发动机气缸、气缸盖、曲轴、制动盘等。这些零部件如果是全新的,实践教学检测时就无法得到机械零部件的使用特点等知识,因此在采购时可以购买一些完整但已经报废的汽车机械零部件,从而更好地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2)各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应该内部协调,充分发掘现有的实践设备。如在汽车整车教学中,很多整车经过多年的使用,已经无法胜任整车教学,但其相关系统仍然是完整的,可以拆解给相关课程使用。同样,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淘汰的机械零部件(如轴承、离合器、制动器、联轴器等),这些零部件不能胜任专业课程实践的要求,可以给汽车机械基础等课使用,目前汽车机械基础课实践所使用的教具基本都是模型教具,效果肯定不如实物好。(3)合理统筹精选实践项目。汽车专业课程实践会使用很多通用设备或量具,如万用表、百分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这些设备和量具在很多课程实践中都要使用,这就造成学生在校期间要多次学习这些设备和量具的使用,然而很多学生一直到毕业都不能很好地使用这些设备和量具,原因是虽然学了多次,但由于每次使用的时间都很短,导致不能较好地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所以这类实践教育应该进行统筹安排,保证实践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这些实践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4)加强与汽车4S店及汽车维修企业的校企合作。通过合作可以购买一些报废的轮胎、车身钣件等供教学中耗材较多的实践项目使用,从而实现在基本不降低实践条件的情况下,降低办学成本。3.2创新开发社会实践项目,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加。目前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项目较少,绝大部分同学基本没有参加真正的社会实践,那些要求学生都参加的社会实践,学生基本都是填表盖章完成,毫无实践效果,因而在原有实践项目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实践项目很有必要。(1)学校应为社会实践提供便利。现在的高职院校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每位同学基本都加入了相应的社团,学校可以要求各社团结合各自的特点,每年组织几次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其进行考核。为了让社团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应为社会实践提供便利,包括联系单位、提供场所,甚至是必要的经费支持等。如果每个社团每年都能组织几次社会实践,就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2)现有的一些社会实践项目有待强化。如现在高职学生的停课劳动周,劳动范围基本是一个班的40多名学生协助保洁人员和门卫做好其所在院系教学楼的卫生和保卫工作,造成劳动周相当于给学生放假。学校可以联系周边的社区、养老院、保育院、农场等有实质性劳动的单位,做好交通、安全等方案,组织学生去劳动,让学生真正懂得劳动、尊重劳动。(3)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社会实践。高职汽车专业高年级学生基本都具有一定的汽车专业知识,其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常见的青年志愿者、勤工俭学、公益活动、创业锻炼、社会调查等,还可充分利用学生在汽车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为一些社会群体提供汽车保养、维护等服务及相关的宣传和讲解,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3.3鼓励老师和优秀学生参加礼仪等人文素质类实践教育。根据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养成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无论老师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发现有自己认识的学生不和自己打招呼,老师要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并提醒学生注意礼仪,要求老师善于发现学生不足之处并加以提醒和纠正;鼓励优秀学生参与人文素质类实践教育,遇到需要与老师打招呼或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情况,鼓励优秀学生及时提醒人文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将人文素质的理论教育变成有人督促的养成教育。3.4以“实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目前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大三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进入汽车后市场实习,实习的具体情况学校实际上无法完全掌握,有些学生实习没几天就开溜,有些学生在实习单位一直洗车或一直从事简单的保养工作,导致相当比例的高职汽车专业毕业生不在汽车后市场就业。所谓“实战”是以高职汽车专业的老师及相关设备为基础,学校投入一定的经费、场地组建一个汽车后市场的综合体,该综合体可对外开展汽车销售、维修、零配件、保险、二手车等相关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培养学生为宗旨。优秀学生可以在大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综合体“实战”,其余的学生在大三时都要到综合体“实战”,根据学生的能力及特点决定学生在各个岗位实践时间的长短,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专业老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能力,学生也会从“实战”中认识自己并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4结语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70-03
高等学校是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下,大学教学的主要模式需要向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模式转变,藉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西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思想、思维、知识、能力”四位一体的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模式构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1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教学模式转变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备可贵的创新品质、坚韧的创新意志、敏锐的创新观察、超前的创新思维、丰富的创新知识、科学的创新实践等素质特征。创新型人才培养就是基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教育过程。传统的大学教学型模式偏重于知识传授和理论说教,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需要向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模式转变。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教学、科研与实践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法[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发现、探索、研究为活动形式,通过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和讨论互动以及课堂外的实务设计和实践调查等,达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同步推进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创造性学习、创新性实践的教育目的。为了促进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部于1998年修订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立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梯队[2]。作为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其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创新性和应用性,以便学生就业后能够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因此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采用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模式。西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意识、参与思维、团队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四位一体”的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思想及模式
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模式遵循认识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问题发现、思维探索、理论研究和实践佐证为逻辑线条,通过理论讲授、讨论互动、实务设计和实践调查等方式将教学、科研与实践融为一体,构建“思想、思维、知识、能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创造性学习、创新性实践的教育目的。
首先,思想分享是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的根基。“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而“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因此,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的根基就在于教师与学生分享思想,通过教师个人的思想魅力和人格特征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通过思想分享培养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思想者,从而为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动力之源。
其次,思维训练是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的核心。逻辑思维是分析问题的必备条件,是创造性发现的内在灵魂。思维火花是大学课堂上弥足珍贵的营养,引领着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和乐趣,并指引着问题研究和实践探索,从而为创造性发现提供了可能性。因此,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的思维逻辑,建构学生的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和方法。在思想分享和创新精神驱动下,思维探究会带来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从而成为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的核心环节。
再次,知识建构是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的内容。在思想分享和思维训练驱动下,知识建构便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条件。知识建构不是传统大学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理论说教,而是基于思想和思维之上的体系梳理、理论论证和内容架构,是在创新精神驱动下、思维逻辑指引下,思想者知识体系储备的能动学习过程。这种知识建构是带着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自发过程,是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的重要内容,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主要工作。基于知识建构,思想者才具备创造性发现的条件,才有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最后,能力提升是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的目的。思想分享、思维训练和知识建构的最终目的是能力提升,而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是创新性实践活动。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的落脚点就在于通过课堂外的实务设计和实践调查,让具备思维探究和知识理论的思想者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去佐证思维火花和猜想假设,从而去发现及佐证新的思想和观点。既能够大胆猜想,又能够小心求证;既能够作为思想者仰望星空,又能够成为行动者脚踏实地。这就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总之,“思想分享、思维训练、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四位一体,构成层次分明、有机结合的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模式。四个方面围绕创造性发现的逻辑线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形成相互耦合、功能互补的系统整体,最终实现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
3 “四位一体”的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实践及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思想、思维、知识、能力”四位一体的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西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四位一体的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探索出一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经验。
1)营造民主互动的课堂氛围,搭建思想分享平台。在平时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建立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交流互动的课堂氛围。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的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教师教学活动的创新。通过教师个人展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专业素养和思想魅力,引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研究乐趣。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公共管理学科,其人才培养不但需要重视公共管理精英思想的熏陶,还应加强草根民生思想的洗礼。例如,劳动保障专业教师在备课中要尽最大努力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在讲授中注意不断加大课堂信息量,用大信息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不但与学生分享学术大师的社会保障思想,领悟公平、正义、共享、发展等社会保障理念,还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草根民众的民生呼声,进而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专业使命和职业抱负。在这样的思想分享平台下,将精英成人教育和专业成才教育完整结合起来,培养的学生的人格是健全的,思想是深刻的,因而培养的是一批仰望星空的思想者。
2)激发自由创造的思维火花,培养思维探究习惯。20岁左右是一个人思维火花四射的阶段,大学教学的重点任务就是激发年轻人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和意识。劳动保障专业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具体问题的概念描述、属性界定、历史演绎、理论解释、实践佐证、结论提炼等思维过程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思维探究的方法论,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具备独立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基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专业,其人才培养更需要激发自由创造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多学科思维的魅力感染下,养成思维探究习惯,能够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角度大胆去猜想问题假设,遵循思维探究的逻辑线条,小心去验证理论假设,从而发现创新性结论,因而培养的是一批具有逻辑思维的思想者。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讨论题目注重基本理论与国内外社会保障实践的结合,在社会保障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插入追问、反问,也鼓励学生对同学的发言进行提问,要求发言者对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进行现场答辩。在追问过程中,发言者常常会发现自己思维中的疏漏,进而激发其继续探索下去的积极性,也正是在这种讨论加答辩的形式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
3)指引快乐能动的学习过程,夯实知识建构体系。一个人只要是具有逻辑思维的思想者,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其快乐能动的学习动机就很强烈。结合公共管理精英教育的培养特征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科内容体系的应用特征,劳动保障专业教师在课堂上需打破教材知识结构的固定体系,按照概念基础、历史发展、理论脉络、内容体系、比较借鉴、实务实践等主线架构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科的各门课程内容,这样就将“思想分享、思维训练、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统一了起来,使学生不但成为具有思想内涵和思维逻辑的思想者,系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可以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的研究型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意识、参与思维、团队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笔者主讲的《员工福利与企业年金》、《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PPT的方式展示各自团队完成的员工福利设计方案和健康管理方案,最后由师生共同评出最佳PPT奖、最佳文本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提问奖、最佳回答奖等奖项。小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团队参与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组织中实现了快乐能动的学习,也能感受到学习和动手的成就感。
4)拓宽创新发现的实践行为,强化能力提升途径。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课外作业的实务设计、教师课题的参与发展和学生课题的自主发展等形式,拓宽创新发现的实践行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科属于应用学科,其人才培养的成效最终需要通过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来检验。教师在课外作业安排上要强化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小组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且保持沟通交流,使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和经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的社会调研,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学习“如何做社会调查”、“如何做科学研究”以及“如何走上社会”;指导学生独立申报挑战杯科研项目和“调研中国”等课外科研实践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社会调研和报告撰写,从而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例如,西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8级共有31人,15人参与过课外学术活动,共计24人次。其代表性成果《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需求分析——以陕西佳县为例》、《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效果分析——以陕西省佳县为例》分别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陕西省一等奖;《初探陕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品牌建设——基于对安康紫阳县茶叶产业的调研》获200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秦岭生态移民搬迁意愿调查》获南风窗“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资助项目。因此,强化能力提升途径是大学教学的关键,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落脚点。
总之,四位一体的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宗旨,通过“思想分享、思维训练、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四位一体机制,努力实现着 “创造性学习、创新性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该生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肯下功夫,成绩稳定上升。是有理想有抱负,基础扎实,心理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2、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于律己。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刻苦努力。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3、该生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荣誉感较强。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劳动积极肯干。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上升较快,是个有上进心,有抱负,全面素质高的好学生。
4、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巩固以学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篮球比赛中,积极比赛,努力发挥,虽然没有取胜,但也为班集体供献了一分力量。
5、该生三年以来,能以校纪班规严格要求自己。关心集体荣誉。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目的明确,能吃苦,肯下功夫,成绩稳定上升。为人诚实,生活俭朴,劳动积极肯干。是个有涵养,素质高的好学生。
6、该生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肯下功夫,成绩稳定上升。是有理想有抱负,基础扎实,心理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7、该生严格遵守纪律,思想上进,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努力,各科成绩都有较大提高,是一位合格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中毕业生。
8、该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态度认真刻苦,能较好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成绩稳定。集体观念强,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上进心强,有理想抱负,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9、该生认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间观念强,不早退,不旷课。善于独立思考问题,遇到问题敢于请教,学风踏实。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有理想有抱负,是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10、该生能遵守校纪班规,尊敬师长,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勤学好问,有较强的独立钻研能力,分析问题比较深入、全面,在某些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能保持前茅,乐于助人,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11、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与同学互帮互助,体会班级大家庭。成绩在不断提高。缺点,没有耐心。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12、自己没有放正心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放正心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让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13、该生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积极配合其他同学搞好班务工作,劳动积极肯干。学习刻苦认真,勤学好问,学习成绩稳定,学风和工作作风都较为踏实,坚持出满勤,并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劳动积极。是一位发展全面的好学生。
14、你是对3班这个集体的成长贡献很大的孩子,是老师的得力帮手。你干练沉稳,坚强隐忍,能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
15、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是一位诚实守信,思想上进,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心助人,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有体育特长,学习认真,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
16、本人在校期间,能遵守校纪班规,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勤学好问,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能保持前茅,乐于助人,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各科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17、该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集体观念强,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文体活动,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能认真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各科成绩都有进步,是一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合格高中毕业生。
18、该生能以校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目的明确,刻苦认真,成绩稳定,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基础扎实,心理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19、该生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于律己。集体荣誉感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理想,有抱负。学习认真刻苦,勤学好问,成绩不断上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生活俭朴,为人诚实。是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20、该生能很好地履行中学生行为规范。在学习上肯下功夫,勤学好问,努力钻研,成绩稳定上升。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劳动积极。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且综合素质高的好学生。
21、该生能以校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目的明确,刻苦认真,是位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22、该生遵纪守法,团结同学,待人热情有礼貌,尊老爱幼,主动做好事。关心集体荣誉,积极配合班团干部完成各种社会实践,坚持体育锻炼,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素质高的好学生。
23、该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集体观念强,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完成任务认真。学习目的明确。为人诚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体育锻炼,是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24、该生能很好地履行中学生行为规范,能始终严守班规校纪,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在学习上肯下功夫,勤学好问,努力钻研,成绩稳定上升。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劳动积极。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且综合素质高的好学生。
25、你是个做事小心翼翼,感情细腻丰富的女孩,每次看你认真的样子老师都很感动。你也是幸运的,周边有很多人都在关爱着你,所以,对他们,尤其是父母,记得不要太莽撞,不要太任性,要学着体谅,学着换位思考,学着懂事。另外,今后要多运动、多锻炼,有健康才能成就美好未来!
26、该生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纪律,集体荣誉感强,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与集体活动,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上认真刻苦,成绩稳定,呈上升趋势。生活俭朴,为人诚恳。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27、你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思想积极上进,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学习刻苦,勇于创新,成绩良好,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中毕业生。
28、该生上进心强,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有理想,学习刻苦,勤学好问,不断在成长的道路上探索,思维敏捷,成绩优良,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学生。
29、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肯钻研,勤思考,学风踏实,时间观念强,能认真地按时、按量、保证质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成绩优异。能吃苦,帮助同学,尊敬师长。有理想抱负,各科发展全面,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30、该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学习刻苦认真,善于思考,生活中能应严格要求自己,为人诚恳,待人热情,工作踏实负责,能出色的完成交给的各项任务,具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
31、该生能以校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肯下功夫,成绩稳定。生活艰苦朴素,待人热情大方,是个基础扎实,品德兼优的好学生。
32、你是一位肯学上进的学生,性格开朗,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有体育特长,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并取得好成绩。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是一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
33、你是一位诚实守信,思想上进,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热心助人,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有体育特长。学习认真,是一位合格的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高中毕业生。
34、该生学习目标明确,勤学好问,学风踏实,成绩进步较大。集体荣誉感强,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科成绩均匀发展,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35、该生能很好地遵守校规校纪,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担任学生干部能很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有理想,上进心强,是个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36、该生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集体荣誉感较强。积极配合班团干开展各项活动,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是有理想,有抱负,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37、该生能很好地履行中学生行为规范。是一位品学优良的学生,诚实守信,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是一位合格的具有较高素质的高中毕业生。
38、该生能很好地遵守校规校纪,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担任学生干部,能主动协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很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成绩优异,有理想,上进心强,是个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9、该生平时学习努力,踏踏实实,从不迟到,时间观念较强。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多才多艺,热爱劳动,集体荣誉感较强。思想上积极要求进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40、该生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积极配合其他同学搞好班务工作,劳动积极肯干。学习刻苦认真,勤学好问,学习成绩稳定,学风和工作作风都较为踏实。是一位发展全面的好学生。
41、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于律己。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刻苦努力,能独立完成各科作业,学习成绩优秀。一年来,坚持出满勤,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42、该生能遵守校纪班规,尊敬师长,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勤学好问,有较强的独立钻研能力,分析问题比较深入全面,在某些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能保持前茅,乐于助人,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43、你是一位品学优良的学生,思想上进,诚实守信,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心助人,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学习上能刻苦钻研,成绩良好,是一位合格的具有较高素质的高中毕业生。
44、你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学生,诚实善良,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劳动。学习上能认真听课,刻苦钻研,成绩提高较快。是一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合格的高中毕业生。
45、在运动会期间积极为运动员服务,()任劳任愿,为运动员取得成绩做出很大贡献。
46、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奉献精神。
47、。该生为人诚实,乐于助人,对人有礼貌,自觉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组织纪律性强,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努力,刻苦钻研,成绩上升较快,是位基础扎实,素质高发展全面的学生。
48、该生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和同学关系融洽。集体观念强,积极为班级服务,劳动积极肯干。学习刻苦认真,有恒心,成绩优良。生活俭朴,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49、该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肯钻研,勤思考,学风踏实。时间观念强,能认真按时按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吃苦,帮助同学,尊敬师长。有理想抱负,各科发展全面。
关键词:劳动实践 育人 知行合一 崇实尚能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修德、砺能、笃行、创新”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工学结合、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在学生成才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育人的新机制和拓展实践育人的新平台,着力推动实践育人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步探索了一条通过实践育人助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常态、长效机制。劳动实践课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劳动实践课的实施背景
为践行“知行合一,以行为本”的教育思想,提高学生“三自”服务能力,促成长成才,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并借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开设《劳动实践课》的先进经验,2012年11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劳动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劳动实践锻炼,使学生将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坚强意志,培养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年多以来,实践课迅速走上了正轨,收到了预期效果。中山市电视台、中山商报等媒体先后大幅进行报道。目前,已有6千多人次参与此课程,5千多名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并取得学分,劳动实践课取得初步成效。
二、劳动实践课的组织过程
1.列入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劳动实践课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必修课并计算学分。课程实施对象为大学一年级新生,纳入素质拓展项目。所有大一新生必须在一年内完成不少于35个小时的劳动实践课程,才能在该必修科目拿到0.5个学分,顺利毕业。如果不能在大一按时获得学分,可申请在下一学年重修。
2.明确部门职责,规范考核流程
劳动实践的开展,各部门分工明确。学生工作处负责劳动实践课管理办法的制订、组织开展。总务处负责清洁工具的发放管理、各院系负责课程的实施,做好课程时间、地点的统筹安排。学生劳动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各教学院系教室、实训楼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保洁工作。各院系配有专门的学生助学进行日常检查考核,每周在校内网站公布劳动实践课程的考核结果,对连续3次考核不及格的班级或小组提出预警,期末考核结果纳入辅导员、系部考核。
3.配备指导教师,严格日常管理
为保证劳动实践课的效果和质量,各院系分别为劳动实践课指定了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从劳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通过劳动积累相应经验和提高技能。对于在劳动实践课过程中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的学生,指导老师及时通过谈心等教育手段,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劳动实践课与其他专业课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体现了劳动育人的效果。
4.加强宣传推广,落实劳动实践课
为使劳动实践课不停留于形式,在每一届新生军训期间,各院系通过海报、网站、微信、QQ群大力宣传,每年开展“我与劳动实践课”征文比赛、劳动展映照片展、劳动感悟等活动,让劳动实践活动充满活力。
三、劳动实践课的育人效果
1.端正了学生的劳动态度
通过积极开展劳动实践课,学生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端正了劳动态度。劳动实践课的锻炼,使学生体会到长辈们的艰辛,在感恩父母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劳动成果,领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并通过自身的感知,进一步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2.培养了良好行为习惯
自劳动实践课开设以来,大部分学生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更加自律。校园环境有明显改观,课室的地面、讲台、窗户、走廊干净整洁,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劳动,学会尊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现在学生寝室的卫生比以往有明显的改观,学生也更加注重个人的卫生。
3.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劳动实践课推行之初,部分学生抱怨抵触,但在劳动中,逐步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学生之间逐渐熟悉,加深了解,气氛活跃,课室也干干净净,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劳动实践课的产生的影响是细致入微、潜移默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自理意识,能够使他们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克服懒惰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
4.提升了学生个人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呵护有加,成长阶段很少做家务或其他劳动,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独立生存能力,形成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生接受劳动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存在感,培养了主动参与公共活动的意识,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5.树立了正确就业观念
现在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思维敏捷、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但他们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做事懒散半途而废、不够吃苦耐劳等方面的缺点。劳动实践课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转变就业的观念,培养“锲而不舍、吃苦耐劳”精神。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脑力的智慧与灵巧的技术操作相结合,才能实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6.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向心力
劳动实践课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提升了班级凝聚力。从陌生到熟悉,从个人到集体,学生们更加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更加懂得团队精神、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劳动实践课中,对其他的学生日常活动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团日活动、班级活动等。
四、劳动实践课的特色
1.立德树人,知行合一
在大学生中进行劳动实践教育的举措,旨在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养成自觉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知行统一。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良品德,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2.发扬传统,崇实尚能
劳动作为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伴随着他们成长的每个学习阶段。劳动教育作为一项传统的教育方式,甚至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有目的地进行劳动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立,掌握生活的技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学生掌握的生存技能也越来越多。当学生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时,他们已经基本成年,逐渐能够应对生活的种种考验。大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延伸,最终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3.育人为本,全员参与
开展校内劳动实践课,是落实教养工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更好地将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有助于培养爱护环境、珍惜环境的个人品质,有助于推动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全员参与校园劳动,可以倡导全员师生共同关注和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氛围,对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载体丰富,形式创新
1 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显示: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最优化的教学,通过适时的启发诱导,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心灵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与意愿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基础目标之一。
如在教学“泥团捏塑造型”时,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的导入情境是向学生展示一组由往届学生捏塑的各类小动物造型,作品生动、形象、活泼可爱。学生瞪大了眼睛,感到万分惊讶,议论纷纷:“真像!”“真好看!”“谁做的?”“怎么做出来的?”一连串的赞叹和问题冒了出来。笔者立即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适时进行激发:“只要注意捏塑的步骤和技巧,我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好。”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以后,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在接下来的捏塑过程中,笔者边指导边鼓励,学生则认真仔细,捏塑的作品非常成功。
2 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和智力特点,挖掘教材本身的创造性因素。笔者在平常的教学中非常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有趣的线体造型”实践课,教材的要求是提供相同的材料,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作品。但是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模仿老师,完成的作品往往雷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一次,笔者依据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尝试改变教学实践,事先准备多种造型,从视觉上让学生感受到各种造型的愉悦,引导学生产生遐想,同时又激励每个学生尽情发挥,自己进行造型设计,在造型结构、作品意境等方面进行自主创造。结果学生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各异、造型独特的作品。
3 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性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习和创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交互式”教学模式,通过激励、探索、创新来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掌握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强化协作精神,增强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例如在“柳条编织”的教学中,按照“授受式”教学模式,教师先讲解制作步骤及要求,然后学生按要求操作。笔者改变这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设计造型,再动手付诸实践。如此一来,创新意愿异常强烈,不同的制作方案异彩纷呈,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极大的释放。
4 在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劳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美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科学地与其他学科进行横向联系或跨学科的体系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把各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通过多学科的知识渗透引导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5 走出课堂,发挥学生的技术实用性
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很有限的,而组织劳动技术兴趣小组,让学生走出校门,观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是激发学生技术实用性的有效途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以学生的兴趣与意愿为依据组建劳技兴趣小组。有的小组成员发现马路上、校园里到处都是废弃的塑料饮料瓶,于是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废物利用,制作了各种插花容器,有花盆、花瓶、花篮、笔筒和各种装饰物;有的小组成员利用瓜子壳、花生壳等制作了许多壁画,装饰教室、寝室和走廊,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更是发挥了创造能力。
关键词:劳动技术教育课; 创新; 劳动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12-001
劳动技术教育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为毕业后的升学和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但是如何上好劳技课,使劳技课堂教学能紧跟时展需要呢?我通过这些年的劳技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告诉我们――创新是上好劳技课的关键之一。
一、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第一,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和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时,首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其次,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查找资料,弄清教材中基础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重点和操作难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条件确定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再次,准备好教学器材,即教师上课用于演示的实物和学生操作训练用的材料、场地,包括教师上课用的直观教具、挂图、物品及电教设备等,这是劳技备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准备好材料后,教师要反复练习操作,熟悉掌握操作技巧,这也是备课的重点。因为,操作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备课一定要备好演示操作,熟练掌握操作要领、步骤和方法。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演示自如、准确、规范。
第二,要认真写教案。教案形式风格多样,无一定格局,但一定要考虑实用性。教案重点应放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这是区别其他学科教案的关键所在。教案首先要写清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中还要写清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运用的教具,教师演示的步骤,学生实践操作的器材,场地及操作方法和训练步骤。同时,还要写清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实践的原则、规则、注意事项和操作安全措施,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排除方法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二、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源泉
以往我们在劳技课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按教学大纲要求去完成教学任务,向来劳技就是“小学科”,不参加考试,没有升学压力,只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可是现在不行,随着社会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用老的教学方法已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学生求知欲望。怎么办?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坐以待毙,首先自己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要找到一个突破口,让劳技教学换成一个新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劳技课产生兴趣,喜欢上劳技课,乐于学习劳技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内容。于是我就着手在劳技教学中穿插一些新的知识点和内容,这样一下把学生的目光全吸引到黑板上来了。学生对劳技课感兴趣了,喜欢学了。同时课堂纪律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课堂上再也没有人做小动作了,没有人讲话了,而是一个个专心听讲,聚精会神地学习。
三、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创新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使我们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劳技课堂教学方式,劳技课才有发展。于是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大胆实验操作,这下可好了,学生对劳技课更加有信心了。因为他们的想法可以在劳技课堂上展示出来,得到师生的认可;同时学生又获得了成就感。特别是在2010年期间,我校五名学生参加市级劳技课基本功制作比赛,一人获市级“二等奖”,三人获得市级“三等奖”,消息一传开,学生更加认识到在劳技课堂上,只要有创新就会有成果,只要努力就有回报。学生在学校创作的热情空前高涨。可以说,现在几乎天天能收到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有的是废物利用的,有的是自主创新的,有的是发明创造的。学生个个肯学,人人肯干。
四、以创新的姿态做好基地建设
随着我校劳动技术教育创新的不断推进,我们在前面创新出来一套劳技教学的基础上,更加地发扬光大,扩大到我们学校的园艺基地上来。我们把校园中的“学生劳技实践基地”交由学生自己策划、设计、布局、管理。三亩地的实践基地,我们让学生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自主布局、自主管理。培育什么、栽什么、种什么,都交由学生来进行,教师只是起着引导、指导、督导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的实践基地,所收到的效果将是最佳的。这样学生确实从学习中得到实实在在的东西,真正掌握到一门技术,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我个性,使他们懂得:他们就是学校的主人,他们说了算。同时更让他们有信心做好事,将来做大事。
五、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上下功夫
【关键词】趣味性 实践性 劳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1-01
一 、突出趣味性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愉快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种:
1. 故事导入。如教《做小风车》老师简要讲述牛顿做小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看见村边一架风车吱吱转动,就认真观察。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架小风车。”正是由于牛顿从小勤动手多动脑,后来才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同学们想不想像牛顿那样亲自动手制作一架小风车?这样一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参与到小风车的制作中来。
2. 演示实物。如教《制作简易立体纸雕》,教师一上课就拿出课前精心制作的纸塔、纸狐狸等,使学生对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3. 电化教学。如教《剪贴熊猫》,放映熊猫录像,学生观赏到可爱的熊猫,教师再引导观察熊猫皮毛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为下面的剪贴工作做了很好的引导。
4. 竞赛活动。在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方法以后,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组织一定形式的制作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巩固所学,形成技能。例如:教学《折纸花》一课,在同学们掌握扎花的方法以后,可分组进行扎花比赛,插在花瓶里,看哪一组同学做的又快又漂亮,同学们听到老师一声令下,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在紧张的比赛后,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胜者,发奖表扬,并鼓励全班同学相互学习,共同创新。
5. 留有悬念。如在学会简单的扎纸花后,老师适时留有悬念: “同学们想不想再用这种方法扎一个漂亮的彩灯呢?”这样学生心存于兴,为下节课《扎彩灯》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到老师在引导他们做游戏,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在“玩中学、在玩中做,”自然兴趣盎然。需要注意的是,引起兴趣不是目的,要注意适时转移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上,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既能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又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二、强化实践性
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教育应以劳动实践为主,要让学生适当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庭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
1.课堂操作。既在课堂内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动手操作,初步形成技能。如《学习炉具的使用》,对于燃气炉具的开关使用,虽然不很复杂。但因为程序本身的顺序性较强,加之部分同学怀有恐惧心理,所以在讲解示范后,多找几位同学上台操作,把最胆小的一位同学也请上来,操作完成之后,这位学生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班里响起一片欢呼。
2.课外活动。即把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之中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如在放麦假前,教给高年级同学收割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要求开学后汇报自己的劳动成绩。这样他们在麦假期间很主动地参与到农忙中,既发展了劳动技能,又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成立一些兴趣小组,进行科技制作和科学小试验等,培养劳动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