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整合;教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内在含义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数学课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数学课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必然会促进教育的飞速发展。如果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就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初中数学的影响。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数学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为学生学习数学和探究数学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既减少了板书的繁冗,又能化抽象为形象;另一方面,可为一些特殊的学生提供单独学习的方便时机;除此之外,还使学生学习数学和探究数学的教育环境丰富多彩起来,进而对数学的兴趣也变得更加浓厚。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发展阶段
现如今,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题海战术”等定式思维的训练,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投入型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是学生的学习达到有效率,有价值的主动型学习。根据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程度的不同,及其对信息技术的特征和功能的不同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到“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共享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学生的角色由“知识被灌输者”到“被灌输为主、呈现出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再到“主动学习、接受软件讲授”进而到“学习主动参与者”,直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要求不断提高。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
1.以往信息传递媒体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单调而有限的,并且教师仅靠口述和板书教授学生知识。但是现在,这种局面被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多媒体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表现能力,能将文字、图表、声音、动、静态图像集中在一起,构成教学软件,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学一定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方式,使教师可以教得更少,学生可以学得更多”。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资源整合,操作简易,互动性强,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给每个学生一个合理的规划。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考虑学生的负担,布置课后作业,大大缩短教师教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激发学生全方位的感官性能,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与巩固。
4.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更方便、更准确、更形象地展示、说明向数学学科渗透过来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科间的知识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有效链接,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实效性课堂中的形象化作用
一切理论源于实践,数学也不例外。所以,数学教学必须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数学教学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实用价值。在创设数学情境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引入所要解决的某一问题当中,利用多媒体加以展示,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多时候,这种演示会产生其他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几何图形》中,对于刚从小学过渡过来的七年级学生,由于对立体几何的想象能力还比较差,再加上传统的手工道具比较有限,有些有关几何体的题,教师只用语言很难解释。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多媒体将其形象地展示,对于几何体的截面问题,还可用动画展现,效果事半功倍。若干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不是由于黑板的局限性而导致板书展示十分不便,就是由于个人动手计算量庞大,而导致学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意义不大且耗费精力的机械性的行为上。自从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弊端便化繁为简,迎刃而解了。
特别强调地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单纯追求花哨,为了外在形式而搞整合是万万不应该的。有一位教研员说过:小黑板能达到的不必用多媒体,实际动手能达到的不该用多媒体。这话是多么实在又实用呀!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现表象的艳丽,而是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每一位教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而不是教师的个人作秀。
五、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初中数学的逻辑思维及提高解决初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果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没资格谈论创新教育,信息技术能为创新教育提供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在推理、演算等方面有形象、清晰、快捷等优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信息技术能够把某些数学问题用静态或动态图像加以处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都符合数学教学的客观规律。本文所探究的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就是数学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拓展了人的思维,是改进数学教学的强大支柱。
在讲解介绍几何体的时候涉及截面图形。在上课时,有部分学生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质疑问题精神,曾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用一个平面截圆锥,截面图能够是三角形,用一个平面截圆柱,截面图好像也能够是三角形?如果只让学生凭空想象,根本达不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于是,就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做了一个数学模拟截面实验,结果学生的疑问烟消云散。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90-02
数学作为初中生的一门基础教学课程,其作用在于提升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与素养,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育课堂,难以实现学生对一些相关知识的理性了解,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的教学课堂中,不仅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进行分析,期望能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1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原则
在一些初中的数学教学课堂中,不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些数学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将数学的教学课件制作得非常的花哨与华丽,相关的课堂教学PPT中随处可见一些精美的图片、一些悠扬的音乐、一些新奇的动画。虽然这可以从某一个方面激起学生对于这个课件的兴趣,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效果,达到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件的效果,然而这种类型的PPT课件大都不具备一个教学基本的原则――实用性。
华而不实的PPT课件大都表现为课件的可视化程度很高,通过很多精美图片和效果来实现学生注意力的提升,但是课件本身缺乏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大多的精美图片其实与数学的教学并无太大关联。如此导致的效果常常是学生课堂之中集中于华美的PPT课件,在课后问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时,他们的表现往往是一脸茫然。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前提在于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更加方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促进其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此,实用性为初中数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根本原则。只有基于这一根本性的认知,教师才能够正确设计相关的PPT课件,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可见,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互结合,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学习自身的一种趣味性与高效性。只有教师将教学的本质融入其课件之中,将学生兴趣的焦点还原于数学的本质思考之上,才能最好地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2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双主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双主性”指的是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主导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对于教师而言,传输给学生相应的知识是其主要目的。为此在进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掌握课堂的一个主导性,即通过自身的模式来引导学生对相关教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掌握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主体,具有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即学生需要掌握什么知识,教师就应该讲授什么知识。
对于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双主性”原则为教学成败的一个主要的衡量标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这种“双主性”的原则应始终保持不变。为此,坚持这一“双主性”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之中,教学模式的改变并不应当影响教学原则的变动。现代信息化技术仅仅是一个教学的工具,教学的任务与本质并没有改变。
第二,避免机械式的教学传输方式。教师作为教学开展的中心,通过凭借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的趣味性。然而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现代化信息技术只是改善了这一模式,教师的知识传授方式依旧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
第三,注意知识的随时更新。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为很多教师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条件,即相关的课件可以保留。为此,有些教师的课件多年一成不变,这种知识的讲授方式显然不利于教师知识主导性的构建。
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同时,应注意相关的问题,维持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双主性”原则的同时,也应保证知识传授模式的更新与知识内容衔接时代变化与发展。
3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原则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其所带来的优势在于教学模式的改变,然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依旧存在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乏味性、相关教学习题的难度过大等,这些方面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不足的现象始终存在。
为此,教师要清楚一点: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非一种拯救现代教学课堂的工具,并且这种手段可以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补充。为此,在实施现代信息化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当摒弃之前的教学方法,更不可以偏概全,过分夸大其使用功效。
数学学习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其主要用做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尽管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抽象性的数学教学于无限丰富直观的材料之中,达到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与形象性的目的,但是这种直观化与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自身理解的促进作用以及学生自身理解能力的提升方面的作用,依旧没有显现出特别理想的功效。
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现代化信息教学方式的辅的特征,数学教学内容的实现只是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并非依赖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本身。只有坚持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长短互补,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4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探索性原则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这一方面而言,这种抽象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身来完成。然而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越来越多的形象化与直观化的素材得以展现,使得学生对数学的理论本身的理解更加透彻。
然而从某一方面而言,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思维方式受到局限。为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引导过程中,如何定义一个数学思维能力引导的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旦过分依赖于直观性与形象性的转换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探索性越来越少。因此,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维持数学自身的探索性原则,保证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5 结束语
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活跃性,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为此,教师首先应勇于接受这一新的教学方法。然而这一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与缺陷,只有通过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实现现代化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英语;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31-01
从二十一世纪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英语教学的重点将是突出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英语教学无疑能够顺应时展的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并在这一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英语教学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学科教育相结合的完美产物,它能够将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常规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教学平台,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我们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认识更加透彻;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英语学习的意识。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更有效达到师师教学目的。并开拓了学生学习的新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
2.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我们可以通过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内容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来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所构成的交互式、多样性、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为我们英语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设计合理的学习目标、内容、环境,使其表现得淋漓尽致。
2.1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学习目标的设计
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通过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培养什么样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引导、启发、约束自我的作用。制定、设计好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学习目标的学习者就好比是运动会的赛跑者,一鼓作气的向终点方向冲刺;没有学习目标的学习者就好比是饭后的散步者,悠闲自在,漫无目的。所以设计好的学习目标,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依据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英语基础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如果学习目标全部一体化,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英语课的学习中,根据不同的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及相关的经验等)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尽可能的使每一位学习者都经历学习、思考,形成认识、感知熟练掌握的过程,使每一位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期的学习任务和目的,使其有一个愉悦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真正意义上体会到成功夺得喜悦感,感受到英语带来的快乐。使每一位学习者都能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使其知识增长、情感满足、观念形成。
2.2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学习内容设计
学习内容是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所以学习内容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的好与坏。这是一个链锁反映,所以学习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关于学习内容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2.2.1处理好学习内容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容,所以在英语学习内容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筛选和取舍的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内容就好比是无边无际、深不见底的大海,学习者就好比是大海里的一艘船,如果走的远了,就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在设计英语学习内容时,必须有一定范围的限制,有利于学习的提取和应用。
2.2.2处理好学习内容兴趣性与获得维持性的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的特征,在人们的认识中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进行英语学习内容设计时,应使学习者获得的内容新颖有趣,学习者将产生定向反应,反之将失去兴趣。如何让学习者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自主进行学习呢?这就涉及到了注意的维持性,学生对新颖的学习内容的注意也是有限的,所以在设计英语教学的学习内容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组合,呈现不同的教学内容,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我们英语课堂上来。
2.2.3处理好学习内容的实效性与盲目性的关系
尽管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的识别、分析、理解、掌握等方面有着其它手段无法逾越的优越性,但它仅仅是一种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师或传统教学。我们在设计英语学习内容时,一定要讲求实效,不能盲目的使用,在那些情况下运用,怎么应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根据具体的情况或学习者的需要,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信息技术 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传统教学模式,随着远程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学习者可以通过计算机远程教育实现更高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更为广阔丰富的学习空间。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界的一场革命。 因此,初中数学的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
1、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
3、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用《几何画板》来演示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分析,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实用性。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手段,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自觉地进行探索式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有生动直观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填鸭式”教学制造了一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动灌输的教学结构,忽略了教与学的互动和协调。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动画模拟功能,这一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极高的利用率,特别是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动态的模型演示模拟图形的旋转、平移等,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其进行积极的思考。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供一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平台,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规律,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将数学课堂教学转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来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有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它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式化、抽象化,但最终数学还应当是可以重新回到社会得以应用的,因此,数学作为形式化的内容是理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应当具备将实际问题形式化、抽象化的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学习形式。在过去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形式的拓展是较难实现的部分,如今,强大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为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提供手段和载体,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其综合素质和探究性发散思维。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在引导的前提下将分析和思考的内容教给学生自行探讨、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者,设置教学情境,并通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多媒体工具和相关资料等,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为其提供获取实实在在的数学研究经验的方式方法。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以其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无限扩展的知识信息链接和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学习特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每个数学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可视化。
1.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概念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依赖关系,不能认为由感性认识得出的观念就认为是概念。更要根据数学概念的特点,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激发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强灵活性。心理学认为。直观是反映于人脑中的映像,这种映像可以物化的形式再现出来,并被人们所感知。作为数学概念,一般不同于其他概念,由具体直观的形象通过抽象的思维活动总结出来的概念,应尽可能通过直观教学,使整个思维变得容易掌握。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拟,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界面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前提 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作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运用电教手段,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教学平面几何时配上美丽的画面和动态的模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3.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性为教学创设精彩的情景提供了的基础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速度、深度、广度上更上一层次。比如学生在课后可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从教学资料中心的服务器中读取,对于不理解的环节还可以反复观看。学生在学校的教学网络上可以完成课后复习、练习以及完成作业等。当然。学生在复习中可以浏览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多,教师应注重掌握教学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4. 现代信息技术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能及时反馈信息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严密、抽象思维,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尤其是计算器即将走进考场的今天,纯计算的数学问题被逐步淡化,重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的特点显得越发突出。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数学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实施数学创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中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由于中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十分困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形象,并具有刺激强、善变化、易割补、可移动等特点。在教学几何图形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拆拼自如,化繁为简,助于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这对于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也是有益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 资源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入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三几何“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3.化繁琐为简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三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5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5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教改 应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督促学生不断发展,教学的具体方法是不断地与时俱进,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道德高尚、知识丰富、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数学教学抓起,初中数学既与小学的知识相衔接,又起到为高中乃至大学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的重要作用,然而当今的数学教学除了教育体制等方面的问题之外,就教育方法自身也是存在问题的,下面将做具体阐述。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老师的“唯我论”,打压了孩子的积极性
“90”后、“00”后,被称为颓废的一代、叛逆的一代,在学习过程中则主要表现为不绝对服从老师的权威、敢顶撞老师、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听课不认真、对各种流行语言、流行服饰狂追不舍,这些都是让老师头疼的地方,“上课不认真听讲,把我的话当做耳旁风,作业不会做,考试考不好”,不少老师这样抱怨。诚然,这和学生的自身素质有关,但是老师们也不得不进行反思,到底为什么学生们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究其原因,不防从学生成长环境开始,他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电脑、电话等高科技的普及使得他们更加“早熟”,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只停留于表面,与之前年代的同龄人相比思想更加深刻,也更为叛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仍然坚持“唯我论”,把学生当做接受信息的载体,采取一个讲一个听的模式,这必然不会被学生接受。
(二)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设备不足
首先一些老师采取“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不注重知识的研究,导致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退化。其次,面对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很多老师固步自封,坚持原有的教学路子,不愿意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因为他们觉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足够,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图片、视频中,这反而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出现得不偿失的结果。当然也会出现老师愿意改变但是设备不足的情况,这都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绊脚石。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改中的应用
(一)从“一对多”到“一对一”的转变
计算机具有交互性,是指人与计算机的交流是相互的,一般来讲是一对一的。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采用一个老师讲,几十个学生一块听的模式,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部分同学听不懂、跟不上的现象。而且,数学作为一个比较抽象、连续性的学科,学生稍微一走神、一个地方听不懂就容易出现以后知识全部吸收不了的情况。对此,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能有效改变这一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可以出现一种集图片、颜色、声音于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视听盛宴。这种方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
同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备课,把备课分为不同的层次,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或者交替使用选择与自身相符合的课件,同时在学生认真听讲、做题仔细的情况下在多媒体的终端给予学生图片或声音的奖励,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充分发挥自己学习主体的作用,实现从“一对多”到“多对多”的转变。
(二)合理利用计算机的数学功能,降低学习难度
信息技术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它能看、能听、能动,这样会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易于接受,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对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初中数学的教育改革可以从下做起: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各种数学软件来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和复杂度。比如,在老师在带领学生认清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等的时候不必再采用传统的找出各个数然后进行排序的办法,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接运用Excel软件输入数字,进行自动排序。而且计算机有简单的画图功能,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想要讲解方法步骤,可以利用计算机方便的绘出柱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等。这样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重点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此外,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比较多、概念比较难的情况,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从而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运动。
(三)巧妙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比如,在数学有关“镶嵌”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由多种几何图形构成的美丽世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继续听讲的吸引力。然后搜集一些平面的镶嵌图案,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的把学生引向所要讲解的知识中去,同时突出知识点、重点、难点。最后进行小组讨论,把知识进行拔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会越来越多的走进课堂,它一改以往的机械式讲课模式,使上课变得有趣味,必将深受学生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庞财元.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网,2009(7).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48-02
进入21世纪以来,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逐渐占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物理课程标准》则要求:“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学原有的课程结构、教材系统、教学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相应地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也要随之转变。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怎样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从而推动整个教学的发展?下面就结合本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本人对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的体会。
一、做好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就需要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而要制作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首先要先写好电教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课件中该展示哪些内容,配置哪些图片、场景,什么时候展示等,都要体现在教案中。其次,要做好音像素材资料的收集工作。素材包括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背景素材、动画及声音等等。与教材配套的视听光盘是常用的课程资源素材,但是视听光盘资源有限,不足以满足教学所用,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所需的音像素材资料,制成课件,用多媒体计算机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或者从网上下载一些视频资料,用《绘声绘影》对其进行剪辑、加工,还可以用Flash软件制作一些动画片断插入课件中。例如,这些年来出现在体育比赛中的绷床运动,学生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但根据这种运动编写的试题屡屡出现在中考试题中,教师可以收集关于这个运动的实况录像,制成相关教学软件,采用慢放的方式,让学生能观察到人在上升及下降过程中的速度、高度变化,人落在绷床上及绷床将人向上弹起过程中绷床的形状发生变化的细节,此时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分析每个过程的能量变化、转化情况,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能量转化的概念。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等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实际的音像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投影片、挂图及课本插图是展示物理情境的有效手段,但它们所能展示的只是静态的物理情境,对学生的触动不大,而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动态地模拟物理场景,更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引起共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惯性》这一节,课本插图上只看见车上的人身体前倾,而这一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学生并不清楚。利用演示实验演示小车上的木块在小车急刹车时向前倾倒这个现象时,因实验条件限制,实验可见度小,坐在后三排的学生基本上看不清实验过程,坐在前排的学生虽然看清了,但由于不同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很多学生还不能把这一现象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互联网上有很多跟惯性有关的视频资料,比如国外有关汽车安全性能测试的视频资料。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当汽车急刹车时,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的塑料假人剧烈前倾撞到方向盘上而受损伤。可以下载这段视频,制成多媒体课件,在做完演示实验后立即播放这段视频,真实的场景,加之音响的效果,强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又如回声现象,生活在平原地区及在城市里长大的学生,没有关于回声的生活经验,缺少感性知识。对此,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影视资料中有关回声的片断,也可以自己带上两个学生到山里去实地进行实验,将实验过程——学生大声喊——经过多座山峰反射后传来多次回声这一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经过处理后制成课件,课堂上进行播放,因其形、声俱备,易于学生对回声的理解。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要注意背景和文字素材的字体、色彩的合理搭配。背景可选择柔和一点的颜色,如像泥土一样的土褐色或淡绿色,不宜选择白色,因白色比较刺眼,容易引起学生视觉疲劳。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运用要合理,画面要简洁清晰,注意利用色彩对比突出重点内容,以引起学生注意。由于人在同一时间里能够看清并记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所以一次显示的内容不要太多、太杂,句子也不要过长,要符合人的记忆规律。选择的素材,要能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分解重点、突破难点。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制作课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必要的电教基本功。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知识,不会使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所以,教师首先要先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学习基础的Word、Excel知识及Powerpoint课件制作技术,学会用《绘声绘影》进行剪辑、加工,要学会收集各种信息、资源,并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等,还要进行必要的设备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多媒体教室上课。针对有些老教师实在不会制作课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把一些优秀课件存入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以便于其他教师查阅参考,使电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好多媒体课
制成了一个好的课件只是实现了成功的开始,还需要有好的授课策略,才能使它在课堂教学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现代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的优化组合,能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说,多媒体使用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或者是使用多媒体就比不使用好。教师是主角,多媒体是配角。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媒体三者的关系,决不能整堂课都演示媒体软件,让现代技术媒体代替了教师的作用。课件只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教师要让课件跟着自己的思路转,而不能让自己跟着课件转,否则教师就成了典型的“放映员”和“解说员”。曾有一个教师,一节课放了140多张图片,平均1分钟放三、四张,这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了。所以课件的运用要适时、适度,可以以课件为主线,以黑板和普通媒体作为辅助,使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一、整合教学内容,凸显教学科学性
虽然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也无法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教学内容在第一时间反映出来.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好拥有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教师收集最准确、恰当的学习信息,引入时代活水,使教材“活”起来.
以“勾股定理”一课为例,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三个正方形并围成个直角三角形的形状,通过几何画板可以让学生很清晰地看到,只要我们按住中间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并随意移动,就能随意改变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但是,这三个正方形却始终都能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从而让学生主动发现图形中两个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平方和等于大正方形的平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后,让学生自行利用网络搜集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古代数学的辉煌,也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可见,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为简洁地进行课件演示,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为学生提供爱国主义教育题材,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
二、整合教学形式,彰显教学实效性
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注重实效,属于“画蛇添足”或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以提高教学效益为目的,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做到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材内容的贴近,不粗糙滥制、牵强附会,防止摆花架子,追求表面形式.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开设了“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学生搜集到的图片做成美丽的图案课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图形入手,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在学习“图形的旋转”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活动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新知,这样更能构建一个以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整合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最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师应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的特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找准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结合点,使两者有机结合,呈现源于传统教学又高于传统教学的最优化形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学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在同一平面内”的表象概念,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组立交桥及桥上、桥下汽车行进的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概念.再引导学生说说对日常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再结合自己周围的环境,在教室里寻找一条已知的平行线,从而让学生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关系中通过操作、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直线平行的条件.然后再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木条按要求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自主探索.
1. 观察∠2的变化以及与∠1的大小关系.
2. 你发现木条b与木条a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 木条b何时与木条a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