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范文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第1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经济形势;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经济管理

一、进行产权激励机制的构建

1.产权激励机制

国企经济效益想要得到提高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其首要的便是产权激励机制的构建。国企进行改革产权、创新产权制度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为:能够真正的做到政企分离,将政府、企业各自的范围明确,调整企业结构构,完善与健全约束与激励机制,使得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与管理水平,强化在市场上企业的竞争力。产权激励机制是指采用对使用者与拥有者进行界定权益与分割产权的方式进行划分人们在稀缺资源上的配置权,使得经济主体的资产能够得到高效的运用,进一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2.产权激励机制的构建途径

(1)企业产权的明确界定,股权结构的合理构建。企业制度进行创新,其核心是主体为公有制的产权制度的构建。其根本目的为:以对大中型国企的产权进行重新界定企业法人与出资者的财产权与所有权为基础,用公司化的方式改造企业,将其改造成涵盖多元化的财产利益的经济主体,从根本上变革企业制度,通过企业实行法人制度将企业改革为公司制企业。调整股权结构,通过合理的构建股权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国有股流通。通过国有控股公司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的设想对国有股权在运作的主体与层次上进行了明确,国有股在市场中进行流通是进行规范实施中一定会涉及到的,同时平等的与企业其他股权入市交易方面的也会被涉及到。在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所拥有的全民资产量的最大的,国有股由国家进行管理的部分是非常庞大的,国有股形式的运用在资产的社会属性为全民所有方面的权利不会有所改变,并且国有股进行流通能够使主导为公有制的全民所有制更好的得到体现。国有资产进行价值形态上的管理是通过对全民资产运用股份资本的方式得以实现的,因此能够更好的实现资产全民所有的社会属性。这是能够达到的产权制度主导为公有制状态下的理想结果。

(3)公司科学治理结构的建立。现阶段在国内因为企业没有理顺各种内部关系,组织几个在建立与运作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在公司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治理结构的建立过程中,对公司法的进一步完善与制度的建设是重点,通过这些对各类存在于公司内部的边界与归属进行明确。

二、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

1.国企经济效益审计

国企进行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由内审机构或者内审人员通过特定审计方法,以一定的标准作为依据,进行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以及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相关的证据的整理与收集,来对企业的业务经营以及管理活动进行判断其效果性、效率性以及经济性,对开发与利用经济效益途径进行评价。通过对国企经济效益的审计达到发现与解决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不良影响因素的目的,发局企业的潜在经济效益,同时提出整改措施,使得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得到加强与改善,进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2.国企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进行国企经济效益审计,首先包对企业的特点进行把握,进行效益审计的开展时其目标应当是减少浪费与损失;其次要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中心,达到发掘潜力、提高效益;最后面对存在于企业内控制度上的问题,有针对性的 通过制度的健全,弥补漏洞,服务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审计工作。

进行国企的经济效益审计的时间,主要在于三个方面:(1)事前审计。主要是对项目的方案、预算以及可行性等进行审查,进行强化未来项目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有效性;(2)事中审计。通过分析比较所实施的项目与计划、预算的差距,寻找问题所在,然后对相关部门进行督促,使其能够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计划与预算进行修正,使之与实际相符;(3)事后审计。进行评价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的效果性、效率性以及经济性,为国企经济效益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寻求新的途径。

三、树立国有企业核算管理意识,提升其经济效益

我国现行国有国有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应致力于加强材料采购、人工费支出以及项目预算等环节的管理上,切实保证国有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包盈不包亏”。一方面,我国国有国有企业对其全体员工积极开展核算管理培训与教育,使其在实施核算管理时能够全面贯彻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确保每一位职员均能够树立起核算管理意识,并充分认识到核算管理为国有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我国国有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约束和审计监督机制,切实将该机制全面落实到位,尽可能减少不合理资金的开支,最大限度上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四、构建优秀的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团队

高素质、高质量的经济管理团队是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基础。因此,这就需要我国国有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团队建设,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加强经济管理人员选拔力度,切实保证筛选出有能力、从业道德优秀的人员承担经济管理职责;另一方面是定期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相关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培训,使其能够接收到国外先进的相关管理技能,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从业素质,确保能够胜任国有企业给予自身安排的岗位,在有限的岗位上发挥出自身无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子和:关于国有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1,(13).

[2]毛 雁: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的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1).

第2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1.随意处理产权关系多,内部控制制度少。例如,有的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的投资额没有通过董事会依法批准,导致;有的企业没有通过书面文件的形式,划分企业权力机构和管理部门的责任,导致职责不清;有的企业没有完善严密的记录制度,导致帐目混乱。

2.投资合同协议多,实际到位资金少。例如:有的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急于求成,不论投资者是否真心诚意,也不考察投资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资金实力,提出的回报率是否合理,盲目地与其签订投资意向书、投资合同或协议,并按此入帐,结果实际到位资金寥寥无几。这种不计筹资成本的做法,直接影响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进程,甚至造成简单再生产的停滞。

3.抽回资本多,稳定资本少。例如,除国家投入和企业本身投入的资本保持相对稳定外,有的企业在正式合同中明确规定各方的投资者不得任意抽回资本,然而私下又允许投资者抽回资本;有的企业对本单位职工投资采用特殊保护政策,当企业经济效益上升时,按投资额分配较高股利;当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或亏损时,将职工投资额转为企业债务,按较高的利率(超过资金利润率)支付利息。这种随意抽回资本盲目高分红、高分息的做法,实质上是企业在挖自己的墙角。釜底抽薪,必然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难以为继。其结果是有些企业不得不转向银行、社会筹借高利率资金,雪上加霜,造成恶性循环。

4.高估外商资产的价值。有的外商采用各种措施、方法,极力压低中方投入的厂房、机器、设备、附属设施等所折合的货币金额。同时极力提高自己投入机器、设备,特别是无形资产等折合的货币金额。中方投资者如有异议,外商就用取消合资意向相要挟。

5.产权资本使用效果不明显。例如,有的国有企业由于对某些新项目、新产品的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状况把握不稳,对企业内部管理所采取的措施不力,所以经济效益低下,产权资本使用效果不明显。有的新项目、新产品的效益虽然一度奏效,但也是昙花一现,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其较好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收遥遥无期。

二、强化国有企业产权审计,明晰产权关系,提高产权资本的使用效果

针对上述国有企业在产权关系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审计部门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帮助国有企业排忧解难。

1.通过审计,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有:《董事会的资本投入决策会议制度》、《企业产权管理部门的责任制度》、《产权凭证和帐簿的记录制度》,并督促企业落到实处。

2.通过审计,促使企业认真清理各种投资合同、协议,对已经签订合同协议,资金尚未到位的外来投资者,应按规定催促其将资金尽快到位,对少数违约者应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解决。对产权登记入帐的事项应督促企业按规定进行,不得随意地按意向书、合同、协议的数额入帐。达到真正明晰产权关系的目的。

第3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范文

[摘 要] 现阶段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最关键的任务在于,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其效能,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其竞争力。本文首先对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阐述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27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47- 04

0 引 言

在国有企业管理体系中,包括多项管理活动,其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存在,对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十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竞争程度越来越大,其生存与发展也日益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国有企业迫切需要采取措施适应恶劣的竞争环境。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推动企业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国有企业重点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所谓财务管理,是指针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的相关活动与管理,包括购置、融资、资金流动以及利润分配等等。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按照相应的财务管理原则进行的有效的财务活动,正确处理国有企业的财务关系,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管理主体来分,财务管理可分为多项内容,包括宏观、部门、公司以及家庭等等。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已有的经济数据对财务进行分析、预测以及决策,诸如成本与利润等相关数据。通过财务分析,国有企业可以得到较为科学的数据。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注意下列问题:首先,需重视综合管理。国有企业的管理具有权力逐级分化的特点,各个部门或层次分工不同,其关注的重点也会不一致,有些重视价值管理,而有些又会重视劳动要素管理,因而要运用综合管理的方法来进行财务管理。其次,要重视企业与财务管理间的联系。财务部门需重视企业的收支并需要有一定的权限,以便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第三,企业要重视管理的效能,逐步加大管理力度,以便实时了解和调整企业的相关活动与决策。

2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2.1 缺乏足够的财务管理意识

现阶段大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强,没有真正看到财务管理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加强财务管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只有通过鼓励和鞭策员工,提高员工的业务量来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人员本身也缺乏积极性,只是开展日常工作,记录相关的经济数据,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管理者意识不强,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内容也相对不规范,这都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财务管理体制落后

有效的财务管理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确保管理活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才能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然而,我国大多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都相对落后,并不能规范管理活动,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有些中小型国有企业,都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体制,其财务管理的情况更加混乱。

2.3 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较低

财务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效能,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积极性不强,没有主动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实践经验也相对缺乏,知识功底不够扎实,这大大影响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因而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部分管理人员工作的展开都是依据领导的意愿,在上级的约束下采用传统的方式开展工作,无法跟上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没有主动建议领导去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

3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第二,要实时了解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得来的稻菁笆钡髡财务管理方法;第三,要仔细核算数据,能否精确了解数据,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关系到企业的决策与发展;第四,建立与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交易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合法经营,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关系,财务管理水平高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利润越多企业发展就越好,这也是企业的发展目标。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国有企业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股份盈利,根据股东的投入与企业的利润进行分配,同时兼顾员工的利益,维护好债权人与股东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以推动企业发展。财务管理水平越高,国有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也就越高,能够让企业的业务结构更加优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通过财务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4.1 管理层面

(1)推行预算管理。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根据目标来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这样能够确保企业的有效运行,合理利用和分配企业的资源。通过推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实现一个一个的小目标,进而逐步实现国有企业的计划于战略规划。当然,要推行预算管理,还需要了解实际的市场情况,根据科学的数据,以盈利的目的,制订成本控制计划,确保企业能够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加强资金管理。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资金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资金管理的效率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资金的使用,将钱花在关键的地方,严格把控各项资金的流动,避免企业产生资金使用的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3)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也能够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目前,有少数国有企业采用一些信息化技术,改变了原有的人工管理方式,发展到网络管理的阶段,最终逐渐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首先是应用一些生产经营类软件,通过数据显示,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要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需要将国有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联结,包括供应、生产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以期提高经济效益。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财务管理,能够有效实现财务资源共享,大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够降低人工成本。通过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分析国有企业的财务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来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适时调整企业的战略规划。

4.2 人员层面

(1)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有较强的效益观念。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不仅自身要具备很强的效益观念,还需要给员工灌输这一理念,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国有企业开展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满足这个要求,因此,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有较强的效益观念。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首要的便是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培养和教育等方式来转变其理念,确保其高效开展财务管理活动。

(2)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执行者,其个人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活动的效率,进而也影响着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我国的会计工作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候,由传统的核算型为主转向管理型为主。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要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首先,要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且将培训结果考虑进绩效考核。企业的培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让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能,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其次,要注重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让其能够具备及时分析现有的市场情况的能力,能够应对变化多端的市场。最后,要努力培养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让工作人员能够借助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开展工作,并且为信息技术高的人员提供较为重要的岗位,以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确保能够有效进行合理合法的经济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推动企业发展。

4.3 其他层面

(1)正确处理会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会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效率的高低。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管理与核算都能让企业的经济活动得到反映,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会计核算与管理都是从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会计活动中产生,也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本质上来说,这二者是一致的,其最终目的都是想实现国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提高其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综合实力。通过开展会计工作,实时记录各项经济活动的数据,根据数据对其进行分析与核算,能够有效监督企业的资金流动和各项经济活动。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会计管理与会计核算都密不可分,并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很多时候财务人员都需要对会计核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此来作为会计管理的依据。但是,很多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将会计管理与会计核算结合起来使用,尤其是在进行全面预算的阶段,这两者的融合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让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就需要将会计管理与核算职能有效结合起来,确保高效开展会计管理活动。

(2)科学选择企业融资方式,减少风险。目前大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都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甚至有些企业的利润已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这让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和压力。国有企业要摆脱目前的困境,需要充分了解我国的相关政策,尽可能减少负债的压力。尤其是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极为慎重,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改革适当给员工一点股份,以此来推动员工积极工作。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选择其他融资方式,通过发行股票向外筹集资金,在提高企业资本的同时,也能够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避免诸多风险。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要确保企业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行,就必要要有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有完善的资金使用审核审批制度,不管是内部审计,是报账拨款,都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充分认识到财务会审、业务会审与重要决策会审的重要性,并为此建立完整的制度,将其作为内控系统的内容来推行管理。最后,要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适当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能够有效体现企业的内控机制,也能够真正反映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情况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能够让领导得到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以便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壮大企业的实力。

5 结 论

总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重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通过强化财务管理水平来提高经济效益。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需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不管是管理者还是财务管理人员,都应该有很强的财务管理的意识,跟随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以此来提高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让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晓宁.试谈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J].价值工程,2015(4):211-212.

[2]吕珊珊.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功能分析[J].中国商论,2015(12):3-5.

[3]吴艳玲.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功能研究[J].中国市场,2015(32):164,166.

第4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审计;工作要点;重要意义

企业的审计工作是企业开展各种活动以及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企业的审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地位,适应当下新的经济常态,审计工作必须要努力地强化和推进,才能够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经济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强化企业审计工作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避免出现各种经济问题,推动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企业加强审计工作也是为了达到国家审计的要求,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然后探讨在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的新要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完善审计管理的机构体系、提高当下审计队伍的素质,尤其是专业技能、正确认识新常态,为企业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一、强化当下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升级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强化企业的审计工作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面对当下日益激烈的竞争只有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才能够有效地应对竞争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因此企业完善审计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其次,避免出现各种经济问题,推动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在企业的竞争中,经济利益是第一位的,因此推进企业的审计管理能够及时的化解企业中各种资金运用不当的现象,能够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保证企业在付出最少资金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经济回报,因此完善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并且能够推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也能够及时化解企业的各种经济危机,使得资源尤其是资金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最后,企业加强审计工作也是为了达到国家审计的要求,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面对当下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市场国家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便对企业及各大商场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管理也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审计工作,避免在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常态下企业审计工作的新要点

第一,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完善审计管理的机构体系。为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完善审计工作管理的机制体系,同时配备足够的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审计管理,同时也是适应新常态促进审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必须要加强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投入人力、物力、资金确保企业审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以及经济效益。

第二,提高当下审计队伍的素质,尤其是专业技能。为确保企业审计工作能够正常的开展必须要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面对当下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培训,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知识储备确保企业的审计工作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同时也能够提高该企业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从而为企业做出更准确的经济决策提供主要的依据,同时确保企业的资金能够正常运用,避免出现经济漏洞导致企业破产。

第三,正确认识新常态,为企业审计工作奠定基础。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这种经济形势在一定时间内存在,需要企业审计部门及时做好审计规划和年度计划,针对企业经济发展中新常态的发展需求,实现常规审计与主题审计工作的有效结合,将年度项目计划和中长期项目计划相融合。同时企业也要针对现有的审计对象数据库,制定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轮审方案,将经济责任审计由原先的离任审计转变为任中审计,实现年度计划与滚动计划有效结合,为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必须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开展各种经济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企业面对当下经济的新常态,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的审计工作的重视,通过完善审计工作的机制和体系,加强人员、资金的投入,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企业的审计管理效率,要提高企业的审计人员的工作素质,这就需要企业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优化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7(4):9-13.

[2]慕森.新常态下如何提高国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4):236-237.

[3]马红梅.经济新常态下更好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路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7(8):245-246.

[4]乔庆淼,曹晓钢,钟红菊.浅析经济新常态下供电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J].经济,2016(8):00016-00016.

第5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范文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企业重点加强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 重大决策审计 管理控制审计 作业或业务效益审计

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宏观监管的重视与加强,国家审计署、国家国资委、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自2004年以来,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内部审计的职业规范体系,形成了一个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理论结构,确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确立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特殊地位。

一、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以前,人们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一是内部审计可有可无,二是内部审计是形式,三是内部审计是管死自己,四是内部审计是自找麻烦。当前应着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要求审计人员应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具有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才能搞好审计工作。一要政治过硬。二要业务熟练。三要执法公正。

二、煤炭企业应重点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灵活多样,范围很广。根据影响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不同治理层次,应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 重大决策审计

一是审查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即产品应为市场及社会所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通畅的物资、能源供应及运输渠道;生产过程中无安全隐患等;二是审查产品、劳务定价决策的合理性。即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自主定价产品的范围、金额合适,不存在不正当竞争或违反国家政策的情况等;三是审查产品销售决策的效益性。如应收账款回收策略有实效,所属单位拥有自主销售权,空间和范围有潜力,市场环境对产品销售的影响,以及其他销售策略对企业有利等;四是审查煤炭产品出口的效益性。也就是企业是否具备自行出口权,出口是否有配额、许可证限制,出口的利得是否大于内销等;五是审查投资决策的有效性。投资效益应符合国家规定,项目具有可行性;对周围环境不存在不良影响等;六是审查资产处置政策的合规性。企业提取或留利的各项基金比例和用途应合规、合理,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处置资产,处置收入是否全部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不存在资产流失现象等;七是审查企业在破产、联营、兼并中的规范性。企业破产重组符合国家政策规定,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联营遵守有关政策规定,具有正式的协议以及协议的形式和内容,兼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及兼并的方式等;八是审查劳动用工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公开招聘员工的制度,实行劳动组合的情况等;九是审查工资、奖金分配制度。企业工资总额应依照政府的规定与经济效益挂钩考核,应拥有自主使用、分配工资和奖金的权力,制定的员工普级增薪、降级减薪或岗位绩效工资政策应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

2. 管理控制审计

一是审查企业是否健全和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审查企业经营目标或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及执行情况;三是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四是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备的经济效益考核和评价体系等。通过对以上管理制度或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并及时加以综合评价,指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防范经营风险的办法和措施,为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 作业或业务效益审计

一是审计物资采购业务,查明材料物资采购价格应低廉,质量应合格;特别是对企业大批量材料及物资采购,应通过招投标办法,比质论价;采购物资的运输费用及保管费用应控制在计划范围;在确保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寻找存在降低采购环节生产成本的潜力。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分析采购成本的真实性和效率性,分析流动资产管理的科学性,提出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二是审计生产环节,煤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安排应经过充分测算;各项生产定额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并评价企业完成这些定额指标的责任和措施应落实到每个员工;生产过程中材料及物资的投入应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不存在损失浪费的现象。通过审计,促进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消耗,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三是检查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查明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的科学性,严格禁止设备空运转,减少设备磨损,降低电力等能源消耗,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通过审计,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揭示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充分有效的利用资产提出合理化建议。四是审计产品质量,查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通过效益审计,关注企业产品质量,确保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五是审计产品销售情况。查明企业主要产品的销售行为应规范;销售收入应真实;各项税金的计算和交纳应合规合法;货款回收是否及时;坏帐准备的计提应准确;销售人员的经济责任制应落实;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处理意见。六审计企业净利润指标,评价企业利润的真实性。查明在企业考核过程中,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虚盈实亏或隐瞒收入,偷税漏税现象;对违反财经纪律,造成企业损失或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通过经济效益审计,揭示问题存在的根源,综合评价企业管理人员业绩,确保企业利润的真实性。

第6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进出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策略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进出口企业管理层应积极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以实现新常态要求,不仅要增强工作效率,还应基于经济新常态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突出内部控制的科学合理性,从而加快进出口企业的发展进程。

一、内部控制的优势及其要素

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进出口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应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强化企业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使得进出口企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应在经济新常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推动企业更好发展。经济新常态下进出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发挥着以下作用:

1.优势

(1)增强进出口企业竞争实力。当前,我国社会已逐步进入经济新常态,不管是从进出口企业的业务还是从其经营规模上看,都会给进出口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的挑战,而伴随进出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际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内部控制人员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以不断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此外,经济新常态下的进出口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抵制各类风险因素的发生。管理人员通过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工作,以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促进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快速发展。

(2)减少经济犯罪率。经济新常态下,进出口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防范犯罪行为的发生,进而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清晰划分产权,确立全员的职责任务,对政府和企业进行科学区分,最终形成匹配于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为决策与监督工作提供重要帮助。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倘若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那么将会使管理工作出现诸多薄弱之处,给不法人员提供了的机会,对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由此可见,构建一套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除了实现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外,还帮助企业有效防范各类犯罪行为,从而加快企业发展进程。

(3)工作人员行为得到优化。现阶段,仍有部分进出口企业工作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较低,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完成企业要求,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在基于经济新常态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后,能很好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并且还促使工作人员形成科学的工作态度,同时,管理人员能及时防范不法行为,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4)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进一步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各企业纷纷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重要保障,进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实践证明,只有将内部控制体系的功能作用全面发挥,才能真正巩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实力,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进一步加快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2.要素

(1)内部环境;涵盖了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内部审计、企业文化等。(2)风险评估;其是企业准确识别、深入分析经营活动中有关于内部控制目标的风险,针对风险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3)控制活动;企业结合最终的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降低风险发生率。(4)加强信息沟通;企业对所有有关于内部控制的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和及时传递,以确保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5)内部监督;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构建和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与否加以评价,找出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有效处理。

二、经济新常态下进出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策略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特别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企业应结合自身实况,加强内部控制力度,从而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1.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层要想构建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就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加强推广与宣传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提高企业全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充分掌握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真正寓意,从而增强企业经济水平,满足预期的管理要求。内部控制主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了解当前企业的生产环境,及时有效评估企业存在的经济风险,促进各项信息的共享,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内部控制人员应注重各有关部门的管理效率,以全面贯彻落实企业目标,加大内部管理体系的创新力度。

2.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

由于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中,忽视了相关人员的素质水平,无法基于经济新常态市场竞争需求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最终面临各种挑战。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强化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水平,丰富其知识内容,从而胜任本岗位所有工作。此外,管理层还应培养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己任,并且管理层还应有效监督不同级别的内部控制,组织安排相应的监督小组,配备专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管理人员,清晰划分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有助于及时找出内部控制体系的薄弱环节,并通过有效措施予以处理。企业管理层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入分析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比如通过ERP系统,从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出发,发现内部控制的风险,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加以规范,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之前,应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强化风险控制,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后,应加强评价总结,从而确保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发挥自身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4.加强监督、评价

为了实现经济新常态下市场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以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顺利开展。实际监督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及时找出内部制体系的薄弱环节,并采用有效手段改善薄弱环节,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此外,企业管理层应优化调整内部控制体系中缺乏合理性的措施,以加快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进程。还应注重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

5.加强组织领导

内部控制建设主要涉及内部环境、控制活动、控制手段这3个方面的内容,负责企业资金流、信息流、人力流等业务。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决定了全员内部控制意识的形成,影响全员实施控制活动及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行为,具体涵盖了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等。要想构建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贯彻落实到工作计划,企业就必须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内部控制建设的各项事务。

6.确立内部控制体系目标

内部控制应加强对企业风险的管控,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具体涉及了制度标准、工作标准、内部控制流程及应急预案,这是实现企业预期经营目标的关键。所以企业应根据每一阶段生产经营状况及行业政策变化情况,认真梳理潜在的基准风险,科学明确风险参数。并基于此,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风险发生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对存在的基准风险进行评估打分及排序,进而获取企业的核心风险,并通过有效的对策防范风险,梳理与风险有关的业务流程。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提高业务的运行效率,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一套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为了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最前沿,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实力,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效率。而要想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健康有序运行,还需要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协作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全面发挥自身的职能,才能真正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建国,马雪岩,周琳.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务探析[J]. 《中国总会计师》,2015.

[2]杜劲东.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措施[J].管理观察,2014年15期.

[3]王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年06期.

[4]陈冬凌.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10期.

第7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范文

关键词:新背景 国有企业 现状 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中型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要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进行改革,完善财务政策,强化内部管理。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尤其要重视自身财政管理的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政策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确保国有企业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指的是由国家政府投资或参与管理的企业。而当前我国过由企业还包括许多地方政府投资并参与管理的企业。国有企业的兴衰决定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体现,因此,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在一系列经济活动中是否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国有企业自身领域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已位居国有其中各项管理机制首位。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国有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维持其经济财务状况。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也被称作国有企业理财,是国有企业为实现其理财活动目的而对企业资金资源进行管理的方式。企业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可以说,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财务制度。因此,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够达到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创造最大收益的效果,反之则会极大的阻碍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的选择财务管理模式。这不但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经之路,同时也对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意义。

二、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程度较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在不断的进行市场化转型。作为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程度与方向启到极大的影响。因此,为适应这一变化,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完善。

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上来看,虽然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具有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条例来制约,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而企业的社会审计又收到了利益的制约,往往对国有企业的审计流于形式,无法完善并落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因而难以形成有效的企业统一管理。

从相关的监督部门来看,虽然具有庞大的监管体系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但并没有实际解决其内部财务管理的混乱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是监管部门没有对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一些监管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以后,这样的监管虽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通常很难将已经造成的损失追回,可以说,这种监管并不具备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

从国有企业财务活动的行为中来看,人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是管理的核心,因此,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人员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不断的调整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是高级管理层意志的直接体现,由于企业发展和经济利益的需要,财务人员往往会为高层管理者人为的制造一些数据,以满足国有企业的需要,但这样就会使会计信息反映失真,进而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较差。受此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信息化程度不够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全球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据调查显示,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步向信息化办公转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各大企业也已经开始趋向信息化办公。信息化办公具有高效率、高精确率的特点,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普及信息化办公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是虽然引进了大批设备,但利用率不高,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相当大的考验。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解决,而在当前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以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展的潮流了,因此,各种类型的企业对其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四)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面对风险时抵抗能力差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大力发展企业规模,扩展企业经营范围的同时,过分求快,企业自身实力与企业发展速度不成正比,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力度较差,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部分企业没有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没有科学完善的预警系统,对市场风险的前瞻性不强,在面对诸如金融风暴等重大经济危机时抵抗能力较差。

三、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一)以人为本,建立现代化管理队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不断的引进高端人才,并在日常运行中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起一支积极向上,踏实肯干,同时富于创造精神的管理队伍。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现代企业中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多种综合资源,为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充分的发挥各项资源的综合优势。而要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需要企业内部对资金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率和利用率。

(三)建立健全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有许多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完善的制定与实施。而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国有企业运营中出现种种问题。当前,国有企业要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就必须不断的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强化对企业财务的管理与监督力度。

(四)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个方面因素导致的风险,这些风险在给企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常会伴随着更为巨大的利益。而要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中生存下来,企业就必须具备应对风险,转危为安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重视企业各项财务活动,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协助企业合理的规避风险,并在应对重大市场风险时,合理的利用风险创造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来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管理目标。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这一基本目标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措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因此,要对以前的管理模式加以改造,不断探索适合时展潮流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董永,张大军.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J].上海会计,2008

[2]王学龙,王宝麟.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与实现[J].中国财会研究,2009.

[3]程干祥,李寒梅.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探[J].中国财会月刊,2010

[4]杨超,何进日.新经济时期下国有企业财务目标实现浅论[J].中国财会月刊,2008

第8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一、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一对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差别的概念。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内部实施的一种自律行为,是企业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动态管理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将大量的制度及活动纳入管理而实现。风险管理则围绕特定目标通过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内外部现存或可能面临的一切风险进行管理,包括业务经营风险、成本费用风险、预算管理风险、投资融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则涵盖了内部控制整体。因此,进一步分析、评估国企内控与风险管理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革新制度,以最大限度防范经营风险是当前国有企业效益实现持续增长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开展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主要作用

(一)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

健全的内控制度、能有效执行的风险管理措施不仅能够保障国企运营与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合理把握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等环节,还够有效保证国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预防经营偏离轨道,即便出现不可规避的风险隐患,也能够及时、高效的纠正失误,弥补弊端,保证国有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与可靠性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第一时间洞悉运营资讯,使得决策层及时掌握最新信息,保障决策的正确性,进而有效保护国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最大限度防范了资产流失,为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提供了制度基础;同时,这两项工作也为审计提供了良好工作平台,有效地防止了各项资源的浪费和错弊的发生,有益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提高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水平的路径

(一)基于国企经营范围,制定符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要求的管理制度

具体地说,该制度必须站在宏观视角、全局发展的高度来进行设定,以符合国有企业现行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管理制度为前提,纵向梳理、整合国企各项业务操作流程、规范、细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中间业务,全面建立综合化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道德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等,进而推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业务发展三者相互促进,交叉监督。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制度、规范的有效与否,都取决于它的执行效力。因此,国有企业在革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同时,还应提高认识,企业负责人应深刻认识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是规范经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管理效益以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由企业领导直接负责,自上而下地推动,有利于全面、深入地开展内控工作,质量也会大大提升。同时建立炔靠刂坪头缦展芾砣员责任考核和追究机制,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质量与全员的绩效考核相结合,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此外,将内控理念纳入企业文化,并从制度上加以规定,将内控和风险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创造良好的内控氛围。

(二)基于国企发展战略,完善内控评价制度

内部控制评价是检验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有效性与否的标杆,也是保障其行之有效的有力措施,能够让国企管理层及时发现、解决内部管理各环节存在的缺漏,有助于内部控制体系整体的逐步完善,亦有益于经营风险的有效控制。具体地说,完善内控评价制度主要可围绕下述两点展开:第一,引入第三方参与机制,借助外部监督力量来评价与规制内部控制管理,以切实发挥内控监管职能,企业根据评价报告内容及时纠正内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国企应转变认识,发现问题是帮助企业改进,不应抵触或隐藏问题,积极配合,提高对外审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同时应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第二,保障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学理角度来看,内审机构设置的初衷,即在于有效监督和管控企业运营,因而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因此,完善内控评价制度的重点之一,即实现内审部门的分离,使其能够依职权、依职责正常开展工作。当前仍有部分人员认为内审仅限于财会范围,对其他运营环节无权过问,实则不然,在保障内审独立性的同时,还应强调其权威性,提高内审人员能力,将内审的定位从传统的“查错纠弊”向“防控结合”转变,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向采购、招标、预算等业务领域扩展,使之能够对国企内部控制各环节进行全面审计,并促成两者形成相互检查、监督的有效机制。

四、结束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复杂化、多元化的今天,企业管理不再局限于对市场占有率的扩张,还包括了内部管理的高效性。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增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及评价体系,提高国企风险控制能力,保障国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平稳、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房群.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6):70-71

第9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具有高度的自,国家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来帮助企业减少损失、堵塞漏洞,提高经济效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面对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就此做些粗浅探讨。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的法律地位和行为方式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企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都将愈来愈关心本企业的合法利益,更加注重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内部审计可以而且能够根据这些需要和变化,充分发挥优势,为企业自身发展服务。

1.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之一是企业内部必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完美决定和控制体系,是内部审计的职能之一,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所以需要内部审计为企业提供这种特定的服务。

1.2完善内部审计是企业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的需要

为了国家的财经法纪和整体利益,就需要进行审计监督。经济体制改革越深入,越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对所发现的违纪行为随时进行查处纠正,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1.3完善内部审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资产保值需要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内部审计通过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开支,堵塞漏洞,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严把资金出口,严肃财经纪律,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促进企业加强管理,从而达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目的。

1.4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审计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企、事业单位等经济组织必须遵照执行,并且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提高自我约束力、自我发展能力的客观需求。

2、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作为我们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2.1企业内部审计设立方式带来的问题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不是在企业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必要性的基础上设立的,而是在国家审计的直接推动或干预下设立的。很少有人把审计当作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企业领导一般都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所以绝大部分的企业的领导都没有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企业内部审计这一最为有效的综合监督机制。大部分经营者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到抓生产上,而忽略了内部审计的作用。

2.2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定位及隶属关系的影响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对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内部组织隶属关系都有相应的规定。但由于规定中没有强制性的具体要求,没有明确规范的界定尺度,所以先行企业中存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隶属关系、人员编制数量不是十分清晰的问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隶属关系。

2.3审计环境发育不完善,给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的阻力

(1)由于国有资产产权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资产的关切度很低,导致内部审计需求乏力。

(2)在制度上由于企业所有者缺位,内部审计成了单一的管理工具,导致定位偏颇。

(3)企业管理的不规范,特别是人治化的管理,使内部审计无法有效开展工作。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手段低下,使内部审计部门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

3、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建立企业内部审计行业协会,更新观念,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设立方式

过去,我国内部审计主要采取行政管理手段,用行政命令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说,不符合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和一般规律,效果不太明显。借鉴国外发展内部审计的经验,我们的监督指导工作也要转变方式方法,建立内部审计行业协会。具体包括:

(1)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

(2)组织内部审计师的培训和后续教育。

(3)加强与国际内部协会的业务交流。

(4)实行内部审计工作达标考核办法。

(5)企业应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职能。

3.2建立健全国家内部审计相关法规、内部审计机构和工作制度,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定位及隶属关系

(1)强化法制建设,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新晨

(2)在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选拔内部审计人员时应科学合理地设置与聘用,从审计基础上给内部审计人员创造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支持,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从人员上为内部审计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3)调整和理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4)在尚不具备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可实行总审计师制度,负责对审计工作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审计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确保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3.3努力创设良好的审计环境,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发展

(1)落实企业产权,增强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力。

(2)明确内部审计定位,防止定位的偏颇。

(3)规范企业管理,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