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字文化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字是表意体系自源文字,形、音、义三位一体,具有表音文字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说汉字的最大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传播的信息载体。汉字在韩国的传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因为韩国不仅是汉字最早传入的国家之一,而且是目前世界上正式使用汉字的4 个国家之一。汉字在韩国传播的影响力值得我们深思,其成功模式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汉字传播与汉文化
汉字传播是以汉语为先导、以汉文化为基础、以汉籍为传承媒介的,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影响。
朝鲜半岛与中国山水相连,这是汉字传播的地理优势,但是与中国毗邻的国家并不只汉字文化圈国家,因而地理因素只是初级有利条件。历史上,中韩两国之间的交往一直非常密切,汉字在韩国有着绵长的传播史。汉文化对韩国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古代很多汉字类文献的灵魂。韩国现代仍尊崇儒学,保留大量儒学文献,这对汉字传播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佛道文化也是经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的,对朝鲜半岛影响颇深。宗教类经典也是用汉字记录的,现在韩国人诵读的佛经有汉字记录和颜文翻译,人们在接受宗教教义的同时也自觉接触、接受汉字。随着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不断加强,韩国现在对汉文化的需求更是达到一个新高度,学习汉字的人不断增多。
文字是语言文化的记录,韩国之所以对汉字的接受度这么高,首先是其对汉文化的认可。文化是先导,因而汉字向世界传播不能仅局限在汉字形音义的本体,一定要融合进汉文化的整体领域中。这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不可以本末倒置。中国有着绵长的边界线,与东亚、中亚各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密切的往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都曾是汉字、汉语、汉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各国人民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有巨大吸引力的市场,各国要与中国在许多领域广泛合作、共同发展,汉字无疑是重要沟通的桥梁。汉字与汉语、汉文化捆绑传播模式为汉字传播带来巨大机遇。
二、汉字传播与本土文化
汉字传播到朝鲜半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渐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朝鲜王朝后期诞生的汉字类文献都是中韩文化融合的典范,汉字传播也在这个过程中悄悄发生着变异,原有的形音义以及文化内涵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更适应当地民族的审美取向,反映其文化内涵。
韩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自己的文字,以汉字为通用文字。有了汉字,韩国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典籍,历史文献《三国遗史》《三国史记》《朝鲜王朝实录》等都是用汉字写成的。汉字的借入和长期的使用,对韩国语言文字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它的存在是以中国的语言为背景的”。汉字是适应于孤立语――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韩语属于粘着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和独特的语音规则的符号系统。因此,借用汉字不可避免地出现所谓“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的矛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民族不断探索各种文字本土化的方法。韩国俗字就是汉字在发展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变异形体之一。
三、汉字传播与汉字教育
如果说过去汉字传播是一种自发的状态,现在汉字传播已进入主动模式。这就需要加强汉字教育,制定标准化的条例,确保汉字传播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汉字传播有赖于教育的实施。韩国历代统治者重视汉语、汉字人才的培养。三国时期,高丽王朝最早建立太学,设置平民学校――扃堂,所用教材为中国的《史记》《汉书》《玉篇》《字林》等。现在传播于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将汉文化传承开来,汉字传播速度也更为迅猛。
为了更顺利地推行汉字教育,也要制定统一标准。汉字在传播过程中,适应本土化,产生变异,形成不同的形态。在信息化的时代,这种差异给交流带来不便,这就有必要走汉字共通化道路,字形必须标准化。字形标准化对汉字教育、信息处理系统、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有重大作用。计算机系统中的中日韩超大字符集的运用也更好地推动汉字传播,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汉字传播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汉字的传播,实际上是汉文化传播的一部分。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的汉字传播都有赖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实力和中外文化交往,同时需要重视文化载体和教育渠道。如何充分考虑汉字本土化过程,使汉字得到有效的传播,值得我们深思、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陆锡兴.汉字传播史[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关键词:汉字;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94-01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曾经并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最近20年,随着汉字文化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以表意为主体的文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虽然说世界上各民族文字无不凝结着一定的文化信息,但汉字在它自身的结构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征,这一点在象形意味浓厚的古代文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是其他表音体系文字无法比拟的。因此,汉字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乐道,再加上历史底蕴的深厚,我们在认识汉字、更深层次理解汉字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在汉字没有产生之前,先人通过口语进行交流,凭借记忆一代一代往下传,但记忆容易遗忘或走样,同时还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能长远流传。因而,我们的祖先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逐渐创造了汉字。从没有语言到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从没有文字到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又一大飞跃。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由于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自古以来汉民族长期积累的哲学、文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我们祖先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才得以广泛传播和日益提高。所以汉字是既反映文化又与文化相互依存的文字体系。
二、汉字推动汉文化的发展
(一)汉字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书写出来的有章、有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随着中国汉字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汉字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篆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字、书法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的书写材料为龟甲兽骨,青铜器,石器,木简等。人们是将汉字刻在材料之上,这为篆刻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汉字的以形表意所具有的图画性、艺术性及字体多变性又是其产生发展的条件。
篆刻艺术起源于实用,开始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及当权者表示象征权利的证物,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作为欣赏的艺术。
(三)汉字推动了修辞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修辞艺术的发展。在古汉语中,词汇多为单音词,即一音一词一字,这样字与词就建立起一对一的关系。而汉语表义是靠语序排列的,这就为同一语句的顺读,倒读皆可诵提供了可能,而这种同一语句的顺读,倒读皆可表义就是回文。
三、研究汉字与汉文化关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正确认识汉字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汉字不是落后的。有人认为汉字是落后的。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发展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甚至可以说什么样的文化决定什么样的文字。如果弃之不用,人们就不能通过研究汉字来考察远古已逝的文化。
其次,汉字不是万能的。汉字负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与汉文化有关,二者并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汉字是反映一定的历史文化,人文信息,但绝不是每个字“都是一页恢宏的历史”。
(二)有利于拓宽汉语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现今中国汉语的研究,多用国外研究拼音文字的方法加以研究,且不说这种方法是否适合汉语,但可以肯定地说,研究汉语只用这种方法是完全不够的。因为汉字与拼音文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汉字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需要人们用符合其特点的方法加以研究,这需要人们不断地探讨,深入地研究。而将汉字与汉文化联系在一起,一并研究,从汉文化的角度看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及汉字是如何构形等,这可以说是汉语研究的一部分,扩大了汉语的研究范围。
四、结论
由上可知,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汉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大量的汉文化信息。同时,汉字又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书法、篆刻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二者相互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了解汉字构形的原因,及由此反映的汉文化信息。这样可以驳斥“汉字落后论”,并且避免片面夸大汉字功能,增加汉语的研究范围。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汉字教学;教学方法
一、留学生汉字教学的意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习者掌握汉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留学生对于汉字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到其他汉语技能的提高。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尤其是对母语是字母文字的留学生来说,汉字学习并非易事,这也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并不十分理想,在大多数对外汉语课堂中,汉字教学只是局限在生字学习环节,缺乏专门的系统化的汉字教学,从而造成汉字学习的薄弱。有的学生口语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汉字的读写却始终处在初学水平,停滞不前。
二、留学生汉字教学的现状
目前,留学生汉字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中的比率偏低,这非常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我们通过调研及分析资料发现,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中,听力、口语、语法、精读、写作课占主导地位,很少把汉字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偶尔某个别院校开设了汉字课程,也大都是选修课,而且课时比例很低,这样就使得与汉字相关的文化信息根本不能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也无法理解汉字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这一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文字,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更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不仅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而且书写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衍生出精深繁复的文化现象。汉字是由形、音、义三要素构成的,如果不了解其语义,不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内容,很难真正达到对汉字的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因此,在开展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了解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容,就会对汉语的读写等其他技能的掌握造成不容置疑的影响。调查了解到,由于对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视不够,课时少等原因,目前高校留学生汉字教学中,对汉字文化内容的讲解很少,文化教学缺失严重。
三、留学生汉字教学的有效方法――文化导入
鉴于上述留学生汉字教学得到的重视不足以及文化教学缺失的问题,我们认为文化导入是留学生汉字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从表面上来看,汉字、汉语、中国文化是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的,但实际上这三者却一脉相承,互为表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汉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汉字的特殊性和汉语背后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容。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汉字的构造特点、历史背景及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文化意识。
汉字中有很多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它们的音义都可以从字形上得到说明或部分说明。比如,上边“小”下边“大”构成的会意字“尖”;上边 “不”下边 “正”构成的“歪”;三个“木”字构成的“森”,表示树多;三个“人”字构成的“众”字,表示人多,等等。这些字通过会意给学生讲清楚了,他们就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记住了。再如,形声字的“洋、湖、抱、枪、桩、抓”等,可以从音义两方面得到提示,左边表意,右边表音。我们知道“月”这个偏旁部首是由“肉”演变来的,表示人体的某些部位或脏器,比如肝、脾、肺、肾、脏、腹、肚、胸、腿、臂、腰等, 也有表示人体状态的,如胖、肥、肿、胀等;“月”同时也是月亮的意思, 而因为月亮有圆有缺的变化,所以“月”字旁还可以构成表示时间周期变化的字,如“期”“朝”。另外,月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明亮,所以“月”字旁还可构成“明”“朗”等字。再比如,“仙”字可以组词成“仙人”,仙人给中国人的感觉多是生活在高山上的人,我国道教、佛教中的高人或仙人多在高山上修行,所以,生活在高山上的“人”+“山”就成为了我们汉字中的“仙”字。
在对外汉字教学文化导入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整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实用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循序渐进等原则,一定要注意分阶段、分层次、分难度。也就是说,要在充分了解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实际水平和自身所具备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开展对外汉字教学的文化导入,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汉字知识和汉字文化。
四、结语
对外汉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成就与不足总会并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汉字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方面。但是只要我们保持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为基础,积极探讨,勇于创新,就一定会在汉字教学方面登上新的台阶,从而推动对外汉语事业再攀高峰。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养成教育
据了解,在南方一所中学里超过70%的学生认为用电脑打字是大势所趋,除了写作业,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一份社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5%的中学生有过自己被人说“字写得不好看”的经历。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王林旭也曾在提案中表示:不愿意写汉字甚至不会写汉字不仅关系到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还关系到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网络时代下汉字书写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今年暑期,中央科教频道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笔者观看了四场复赛,感触颇多,现就一些想法略抒己见。
一、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的缺失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电脑科技的日益兴起,当代文化语境下,人们的手动书写观念日趋薄弱,现在的一些社会评价以及职业入行简历、要求都不涉及写字。通信设施发达的今天,人们无论在哪里都习惯刷微博、聊微信,对汉字生疏了许多,提笔忘字现象十分严重。随着应试教育中大量选择题、客观题比例的增加,中小学的写字教育形同虚设。而且由于各个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教师也不可能手把手去教每个学生该如何写字,怎样端正写字姿势。大量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为写作业而使用汉字,中小学阶段汉字书写水平逐渐下滑。
(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不可否认的是,当今许多学校本身并不存在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写字环境的客观条件,很多老师自己就不具备写一手漂亮汉字的基本功底,不能起到榜样作用,自然也无所谓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示范。而且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习惯当中,教师大量采用电子课件,让学生到网络和电脑上查询资料,手写作业的频率日趋降低,文字对师生双方的束缚力都在日趋减弱。因此,要提高汉字书写的规范化水平,学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中小学生汉字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尽管大家都明白加强规范汉字书写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完成任务却相当困难且容易被人忽视。特别是在电脑使用普及的今天,学生、老师书写态度越来越不认真,书写水平越来越糟糕。针对当前中小学普遍不重视汉字书写教育的状况,笔者以为,要重视中小学生汉字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具体方法如下:
(一)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1.执笔方法:每个人的手掌大小、手指的长短粗细不同会影响到执笔姿势。从执笔的外观看,每个人的执笔姿势可能会有不同,不必强求完全一致。但是,执笔的基本原则———执笔协调用力,运笔灵活———不能违背。中小学生执笔训练时,尤其是小学生,要强调笔杆与纸面约成50°角,头不能太低,眼睛必须能看到笔尖。手捏笔位置离笔尖约2.5厘米,无名指和小指不能接触笔杆,五个手指要密实靠紧不能分开。笔杆的上部要斜靠在食指的指根部位,千万不能倚靠在虎口之上。执笔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手指发育和书写美观。
2.写字姿势:两肩自然平行,头部抬正,不能歪斜紧贴桌面,否则会影响视力,而且不能把字写端正。身子要挺直,腰背部不倚靠桌、椅,身体略向前倾,不能趴在桌子上。因为写字时胸口紧靠桌沿影响人的正常呼吸,所以胸部与桌沿要保持一拳距离,否则写字时人会感到气闷、难受。双臂分开,双手自然平置在桌面上,左手用来固定或移动纸张,右手执笔书写。这样,书写时轻松流畅而且省力省时。坐椅子的三分之二处,两脚平放,双脚距离与肩同宽,始终保持身体平衡。书写时不能交叠、跷二郎腿或者踮着脚尖不停抖动,否则既影响书写效果,也影响自身形象。3.笔顺正确:掌握笔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书写时能够顺应手腕的生理机能和汉字的结构原理。笔顺合理,书写就顺手,就容易掌握汉字的结构。中小学生要牢记笔顺规则,一方面可以把字写美观,另一方面还提高了书写速度。因此,不难看出讲求笔顺的准确无误,是规范快捷地书写汉字的必要条件。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尽管多媒体技术在目前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升,却无法取代传统教师为学生批阅作业时,留在作业本上的笔迹的熟悉感和带动性。教师留在学生笔记本上的文字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会促使学生不自觉地去模仿、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仅有的文字书写中一定要工整美观、标准匀称、笔画正确。这样才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让学生在模仿和学习当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三)注重汉字讲解的趣味性
每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笔画构成的,这些笔画不仅对汉字构成、汉字重心的平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协助教师展开趣味教学,实现汉字讲解多元化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按照字形特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住笔画书写的重、难点精讲,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关键笔画。教师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将汉字古体字的演变过程、古人学习汉字锲而不舍的精神,结合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汉字书写的方法。以寓教于乐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写好汉字的信心。
(四)引领学生感悟汉字的博大精深
教师在进行汉字书写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规则对学生的束缚性,允许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差错。引导学生在错误中不断加强文字印象,感受汉字笔画俊秀的美感和笔顺的灵动性。帮助学生在不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不断为汉字文化所熏陶,让自身在汉字所构筑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氛围当中,感知汉字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深邃和悠远。
(五)发挥汉字书写的综合育人功能
由于汉字本身的表意属性以及工具性质,汉字学习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处在该阶段的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知识和技能,生成一定驾驭文字工具的能力。
1.汉字书写教育具有发展文化素质和巩固文化基础的功能。一方面汉字书写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充分的汉字文化气息,使之在不断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历史和释义的过程中,培养和生成对汉字文化的情感。另一方面,汉字书写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交际工具,达到服务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重要使命的目的。
2.加强汉字书写教育也是承继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重要途径。我们祖先所创造的书法艺术在一代代书法大家中传承与发扬,虽然汉字和书法之间并不存在一致的对等性,但是方正严谨的用笔姿态、力道适度的笔触角度,可以培养学生手、眼、脑并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心境的磨炼,间接引导学生走上书法练习的重要探索之路。
3.汉字书写教育可以多角度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其心理和智能素质。一方面,学生在进行汉字练习时需要不断对固有汉字进行观察,能激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丰富细腻的汉字书写动作有助于学生开发智力,让学生在欣赏汉文字、感知其中美感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心性,活跃心态。
4.汉字书写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音、形、义统一的汉字本身就蕴含着多元化的审美元素,一方面汉字书写本身需要情境、意境以及用笔姿态的外部形式美;另一方面,汉字的笔画结构、留白布局又彰显着一定的空间美和形象美。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汉字书写练习时,一定要将这些美的元素融入其中,深入情感表达过程中。
5.汉字书写教育本身富含着丰富的文明伦理因素,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和作用。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汉字当中蕴含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蕴含着崇高而强大的民族意识和创造性智慧,通过汉字书写教育,可以不断强化人们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认知。
(六)设立汉字书写测试等级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推进汉字书写工程,教育部近年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全国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该如何推进和改革进行了明确说明。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将写字课程纳入课程表中,对学生的写字规范、态度以及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真正做到“提笔练字”。同时要求在教育学生进行写字练习过程中做好示范和引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还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教学实际每周至少设置一节或者长度达到20分钟的汉字书写课程,并基于具体的课程设置方式来对教师的粉笔字、钢笔字以及毛笔字进行具体的培训和考核。此外相关地区的教育机构以及语文教研室应尽快组织和规范汉字书写等级测试,要求小学生毕业时必须通过写字一级考试,初中毕业时必须通过二级考试。各地区也要积极对汉字书写工作做好调查研究,以便为今后的汉字书写课程做好引导和指示参考。总而言之,汉字书写教育对发展心智素质、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其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有责任感和较强文化意识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明白汉字书写对于传承文化、发扬我国本土文明价值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环节的育人价值,始终秉承“语言文字规范是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体现国家和民族尊严”的意识和思想高度,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来从事汉字书写和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帮扶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发展、推动全面教育素质的提升。
作者:郭晖 单位: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更生.现行汉字规范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关键词: 中国书法文化思维 美学思维 世界文化 现代文化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书写方面越来越现代化,这对我国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古典文化的传承造成很大的影响。古往今来,在文字的这个层面上只有中国文字具有独特的象形性,且每个汉字都有结构、线条和图像的意义。不仅如此,中国的汉语方块字还具有其他文字没有的功能,那就是集表形、表音及表意于一体的同步表达传输的功能,这是中国汉字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字本质差别所在。中国汉字是中国文化及思维和中华书法艺术的最早源头。对中国书法文化意义的研究不仅对于汉字本身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的文化、思维及美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1.中国书法中汉字书写的元素对中华文化和思维的影响
汉字的书写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书法汉字书写中的书画同源的造型特性,笔、墨、水、纸特性,以及多形态、多方向笔画特性这三种元素对中国文化及思维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就对此进行分析。
(1)书画同源的造型特性。我国的汉字最早是由“象”逐渐转化成具有意义的形,即汉字是由具有图画的特征的象形逐渐演变成具有笔画结构的字体,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最初汉字就是由象形的字体及图画结合而成,随着汉字文化的逐渐成熟才逐步分离开来。随着汉字的演变发展,汉字开始进入草隶篆及用其表达感情的艺术阶段,这使得汉字的“书”和“画”再度结合,创造出中国书法的新阶段。这种结合佐证了中国书法与画具有同源的造型功特性及两者艺术性格的紧密相连,是中国书法文化意义的重要部分。
(2)笔、墨、水、纸特性。中国书法中真正的书法应该是建立在以毛笔作为书写的工具,通过水墨的调节及具有原生效果的宣纸,以及书写的快慢、提按、推拉和顿挫转甩等技术的运用的基础之上的。这种书法的艺术不仅能够在构思和表现上提供无限的张力,而且在精神及艺术创造上能够给书法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
(3)多形态、多方向笔画特性。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在最初学习汉字的时候,就对其基础的汉字点、划、撇、捺、钩等多形态笔法及多笔画的特性有最基础的认识,这些是中国书法中最基础的也是汉字中最独特的,这些汉字最基础的形态笔画能够为各类线条及几何图形进入汉字的书法艺术带来技术性的帮助,使得中国书法在具象及抽象双向表达能力上有巨大的提升,同样也为中国书法的创作提供不同视角及巨大的发展空间。
2.汉字书写在形成中国文化思维和美学思维中的作用
汉字书写在形成中国文化思维及美学中的作用主要可以从形神说、造象说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下面就对此进行分析。
在汉字书写的历史中,形与神一直是紧密相连的,既衔接又变异,既隔离又呼应。书法的形与神的结合逐渐形成中国书法中的“形神说“。“形神说”的具体内容:书法艺术应该在形似及具象的基础之上,捕捉和提炼,进而表述形中的神,最后达到以形凝神及以神驭形的境界,通俗地说,就是用“形”表达情感,始终重视及持续地解读书法中形神关系,这种形神说的中国书法论已经成为我国整个哲学文化思想的一大突破,也成为我国整个哲学文化思想的特色。
造象说,追本溯源,它属于形神说,其主要内容或者具体表述为选取自然界中客观物象本身,以及通过对大自然中物象本身的细致观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悟及科学合理的总结,再进行创造,创造出可以观赏及能够让人们体察和接受联系的“象”。这使得造象说成为中国书法文化中的意象美学及抽象艺术美学的基础。不仅如此,它还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尚意、写意及品意的风气的始祖,是现代美学的基础。
此外,汉字书写在形成中国文化思维及美学中的作用还有“线的意趣”、“程式美学”和“三易质地”等。
3.中国书法与世界文化、现代文化的联系
中国书法文化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象形表现方式,它不同于西方欧美各国拼音文字的表现形式。它虽然看似孤立于世界的文字之林,实际上它与世界语言文字文化及现代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中国文字及书法的文化体系因其孤独性,促使中国书法文化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使得中国的书法文化艺术在自身方面还是做出改变,有所进步,从而与世界文化、现代文化接轨。另外,由于人口的扩张和华人世界的扩大,以及中国的文字和书法文化体系独有的变异性,因此产生泛汉语及泛汉文圈,而中国的文字及书法是它们走向世界的工具。
结语
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更是中华民族艺术上的璀璨明珠。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及其发扬光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从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来看,它主要表现在:中国书法中汉字书写元素对中华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及对中国文化思维和美学思维中作用的体现,最重要的是它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和现代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的研究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继侠,张金波.对书法自然观的理解[J].青少年书法,2002(01).
[2]常耀华.本乎天地之心——中国书法艺术本质断想[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5(04).
[3]蒲崇举,刘俊敏.论中庸思想对中国书法的指导与制约[J].许昌师专学报,1995(01).
【关键词】汉字平面设计汉字与平面设计汉字原理
从古至今,汉字及其各种形式,对中国平面设计艺术的影响始终离不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发明、发展和应用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一、汉字亦是一种平面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单元产品”又具有无穷的联络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文字正是利用语言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二、平面设计中合理的运用汉字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何种视觉媒体中,文字和图片都是其两大构成要素。文字排列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文字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技术。设计中的文字应避免繁杂零乱,使人易认,易懂,切忌为了设计而设计,忘记了文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意图,表达设计的主题和构想意念;文字的位置应符合整体要求,文字在画面中的安排要考虑到全局的因素,不能有视觉上的冲突。否则在画面上主次不分,很容易引起视觉顺序的混乱,有时候甚至1个象素的差距也会改变你整个作品的味道;在视觉上应给人以美感,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文字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在设计上要富于创造性;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色彩,创造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字体,给人以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而且文字不仅要在字体上和画面配合好,甚至颜色和部分笔画都要加工,这样才能达到更完整的效果,而这些细节的地方需要的是耐心和功力。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图形.
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汉字的目的是承载信息,而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画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由于汉字演变至今已变得十分抽象,洗练,所以将汉字承载着的原始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这种还原的结果不是汉字,是一种加人人的思维的奇妙产物,一种特别的平面图形。
更多地发掘汉字的特征,更准确地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设计师借平面图形设目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以达到其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清。
三、汉字的审美
我们的前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审美阶段融人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于是形成了“书法”这一艺术门类。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它靠单纯的线条架构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在文人士大夫创造了优秀的书体与书法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极富视觉意趣的字体图形。如用来招揽顾客的幌子、节庆与民俗活动中的吉语,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类反映日常生活形态的杰作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设计师主要是从汉字与书法的形式美的角度去寻找可用的平面设计元素。我们可以见到大量的以汉字为形,用书法的表现方式加人现代平面设计理念的作品。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汉文化的魅力和汉字对平面设计领域独特的影响力。当代中国设计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去表现以汉字和中国书法为代表的中国平面艺术,利用汉字和中国书法作为平面设计元素来表现观念。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魅力在乎似与不似之间,现代图形设计是对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简单的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汉字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运用汉字进行图形设计的精髓所在。
四、汉字与平面设计师
在看看在汉字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平面设计师,把握住了中国人的“设计智慧与能力中的优势基因”,他们对中国文化理解的程度,是外国设计师所不具备的。不脱离世间万物的“象”和“形”,并对物象的简约化和概括化表现的汉字,为创意和创形提供了一个富有张力的施展空间,中国设计师正是把握了汉字的这种特征,将作为主题或语言介质的汉字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发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我们可以从奥运会的标志中感受到汉字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汉字书写在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很多字我们能认,但是却搞不清楚如何来写。这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对汉字本身的了解不深刻,对汉字背后蕴藏的文化也不熟悉。这种提笔忘字的现象在我们成年人中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几十年来我们的识字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认字的人是历史上最多的,但现在大家对写字的焦虑也比较普遍,一提笔就忘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比如现在很多人写个便条都不行,写作表达不清楚,也没有文采。
“键盘时代的汉字危机”,我认为是媒体的一个修辞,主要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并不是现在汉字真正所面临的严重危机。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刚刚普及的时候,社会存在一种焦虑,即英文26个字母很轻易就解决了输入的问题,那汉语怎么办?当时很多人包括语言学家都很悲观。但现在电脑输入的技术已经彻底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且现在汉字的输入速度并不比西文的打字速度慢。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大家发现这个所谓“汉字危机”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汉字的问题主要在使用这个层面,如“提笔忘字”,这样的问题的确对汉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总体上危机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的前途现在看来是一片光明。
汉字在现代以来经历了两次书写工具的巨大变革。一次是硬笔取代了软笔。这次变革在整个20世纪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于书写的理解,也使得书法艺术变为了毛笔存在的理由,毛笔退出了日常生活。一次就是电脑的普及。其所带来的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使得笔的存在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淡化。两次变革都带来了汉字书写方式的改变,使得书写更加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书法由一种普及性的文化变为一种独特的“小众”艺术的变化。写字的传统境界受到了冲击。我们应该在承认和尊重变化的同时,也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的那些弥足珍贵的遗产。
既要尊重繁体字所具有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功能,也要尊重简化字的现实功能和已经形成的现代传统
有语言学家认为,键盘时代,汉字不可避免地会符号化,甚至拼音化。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他在电脑上输入拼音,然后出来一堆符号,在其中选择一个符号。在这个过程中汉字丧失了它的丰富性,只是充当符号的功能。在我看来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汉字的拼音化其实是20世纪50-80年代的主流意见。当时的语言学家多数都有这个主张,因为那时候担忧汉字的电脑输入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汉字有两个重大贡献,一个是有了汉语拼音,汉语拼音让汉字的学习和文字处理变得方便;第二个则是汉字简化。这两个原来意图使汉字走向拼音化的步骤,现在歪打正着成了汉字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现在全球主流的汉语学习,首先就是学拼音。汉语拼音其实是汉字学习的一个辅的手段,汉语拼音是助听器,是拐手杖,但它不可能替代汉字。当年许多语言学界主流的意见都认为拼音化、拉丁化是汉字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这些看法已经变得不主流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学术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最近,对于“简化字”的争议相当热烈。但其实汉字的简化也是历史的趋势。目前使用的简化字多数都有传统的渊源,现代以来汉字简化的努力也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今天的简化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国际性的影响,如新加坡就使用简化字。因此,简化字也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也是现代中国值得珍重的重要文化资源。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化的多数文献是以简化字来写作的,而且古籍文献多数也都有了简体字版,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理解,其意义和价值也不能一笔抹煞。同时在文字的电子输入中,繁简转换也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障碍。当然繁体字自有其文化传承的价值,但其和简化字并没有绝对的断裂,而是历史延续和发展的不同方面。在日常生活的书写中使用简化字,在诸如古籍和文献的整理和书法艺术等特殊的领域里给予繁体字空间,让一般人能够“识繁用简”,其实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合理路径。简化字当然也是汉字文化的一个部分,是汉字历史发展的一个部分,我们既要高度尊重传统的繁体字所具有的文化积淀和传承的功能,也要高度尊重简化字的现实功能和已经形成的现代传统。
简体字是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是世界汉字的正体字。汉语拼音是不可缺少的汉字的辅助工具。汉字当然也经历了简化字的变化。我们需要对于汉字发展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对于汉字文化的独特价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珍重中华文化传统的同时,对于现代中国的先驱者普及文化、发展文化的努力也有更多的理解。
汉字不仅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它本身还具有独特的、独立的价值,以及深刻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文字有一个很长的演变,里面包含着很多文化的意蕴,需要我们终身学习。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面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的。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东亚文化中汉字也占据重要地位。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有汉字的贡献和影响,即所谓的“书同文”。
中国有一个“小学”的传统,这个“小学”就是文字、音韵和训诂之学,这是传统中国学问里面最基础的一部分。另外,汉字的书写本身是一门艺术,方块字造就了一种文化上的美感,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光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本身还具有独特的、独立的价值。书法和绘画等同样是重要的中国艺术形式。这是其他文字,比如拼音文字很难达到的。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划,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现在我们往往觉得写字简单,一个字还不会写吗?但是一表达就会出问题,就拿140个字的微博来说,很多人的表达都非常的单调,只会赞,只会拍砖,这是简单地表现好恶情绪,但是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来。会认字,但是不会用,这种情况很多,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太具有表现力。我们需要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和汉字知识的普及,汉字如果写不好,对汉字的基本知识缺少了解,遣词造句方面就很难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书写对我们来说就好像练跑步一样,要是老不跑步就会四肢懒惰。汉字的使用也是这个问题,会敲字,但是不会写字,这对将来的发展障碍很大,包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运用文字的能力提升都会造成障碍。所以,不仅仅专注于汉字本身,同时也要多学一点相关的汉语知识,不论是语音、语法还是词汇、修辞,都会对今后的表达有益处。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以及提笔忘字现象,应使我们认识到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我们对母语的热爱。
关键词:汉字 对外汉语教学 汉字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汉字教学的对象不仅仅只包括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也包括以汉语为自己学习的第二语言的外国人,所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针对汉语是母语的中国学生
我们都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汉字,我们生来就会读汉字,写汉字,但是在现在的教育中,我们也提倡交汉字。不同年级阶段的中国学生,我们应该采取分门别类的教学方法。
(一) 小学生
针对小学生,我们应该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认读汉字以及学会偏旁以及能够使用部首进行简单的检索,掌握基本的汉字写法。这里的汉字应该是简化后的汉字。认读汉字是最基础的一步,因为如果我们连汉字都不认识,就根本无从谈及汉字的教学了。我认为认读汉字除了现在常采用的拼音教学法(通常是整体认读音节教学法)以外,还应该采用偏旁教学法与之结合。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认读一个汉字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拼音教学法,让学生记住这个字的读音,从而认识这个字;认识这个字后再教偏旁。我建议采用读音教学法和偏旁教学法相结合,建议二者结合教学的原因是因为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大量的偏旁是表音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声旁,常用的有一千多个。而声旁中又有将近90%是独体字,如“偏”、“固”等字中的“扁”、“古”。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较好的,因为小学生是处于基本的认字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认字从而能够读懂以及看懂汉字和用汉字写成的简单文章。
(二) 中学生
进入初高中阶段,我认为我们应采取部首教学法。在这一阶段,汉字既可以是简化后的汉字,也可以是古代的繁体字。在教授繁体字时,要向学生解释我们所谓的通假字,还有另外的说法,一个是古今字,另外一个是初文和后起文。这三个说法都是表达的相同的概念,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我们还应该掌握每个繁体字对应的繁体字。
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能够读懂一些汉字了,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局限于认读,而是着重于对汉字结构的进一步认知。我们在小学的教育阶段了解到了汉字的基本笔顺以及其基本写法,但是还无法根据部首来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用部首类推的方式来认读及归纳汉字,认识属于同一部首的汉字的意思,因为一般地说,部首是表义的偏旁。汉字的常用字的数目是固定的,但是总体数目确实不少的,如果学生能够使用部首类推法来认读汉字,那么可以扩充他们的汉字知识。
(三) 大学生
这里的大学生指的是专业与汉语教学或者研究有关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工作是与汉语打交道,所以汉字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应掌握基本的一些关于汉字的常识,如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和研究汉字的一些专家及其成就。
二、针对汉语为非母语的外国留学生
对于外国留学生,我们应采取不同于中国人的教学方法,因为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都是拼音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很多国家的留学生都觉得汉字很难,因此汉字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比如“鲜”字,我们对中国学生(我觉得至少应该是大学接受过关于语言方面的知识的人)可以解释说,读一声时,它的意思是生鱼片的滋味;读三声时是假借字,其意义是少与其本义毫无关系。但是如果向留学生解释,不仅会增加教学难度,还会造成困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向学生解释那么多,只需要说是不同的意义即可,没有必要解释这么细致。汉语为非母语的外国留学生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受汉语影响的东亚文化圈的留学生,另一类是为受汉语影响的文化圈。针对不同类的留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针对受汉语影响的东亚文化圈的留学生
母语深受汉语影响的留学上(以日本留学生)为例,我们需要采取与中国学生以及与未受汉语文化圈影响的留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法。汉字对日语的影响十分深刻,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个。自汉字输入日本后,至8世纪中叶,日本人始用平假名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以及用来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片假名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针对日本留学生,我们应该既比较中日同形字,也要比较汉日异形字。因为汉语里是繁体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重点教授简体字,因为我们现在通用的是简体字而不是繁体字。当学生用日文里的繁体字来代替了我们今天的简体字时,我们应把它作为错字对待,并告诉学生这些字是中文汉字的异体字,现在一般不用了。这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条思路,我们应该经常采用比较教学法进行汉字教学以及要掌握常用的繁体字以及其相对应的简体字的写法,以及过硬的汉字演变的知识,尤其是楷书到草书的演变过程以及在演变的过程中哪些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用比较教学法时应注意重点比较那些形体相近但是在汉日语言里存在不易察觉的细微差别的汉字
(二)针对未受汉语影响的欧美文化圈以及其他文化圈的留学生
未受汉语影响的文化圈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其语言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发现汉字很难,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这些文化圈的学生会有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和东亚文化圈的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拼音教学法和偏旁部首教学法联合使用。部首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识字部首(识字部首是表义偏旁、构字部件,另一种是检字部首(检字部首是某一类字字形上的共同标志)。识字部首有“旁”、“头”、“底”、“框”、“心”五种类型,每一类型都有具体名称,如“言字旁(讠)”、“雨字头”(雨)等,而检字部首统称为“某部”,如“丶部”、“亻部”等。这两个部首各有各自的好处,识字部首有利于字形字义的识记,检字部首有利于字的检索。但是由于只有合体字才有识字部首,但合体字的部件、独体字的笔画、合体字的笔画,都能作为检字部首。例如“和”字,本义是“以声音相呼应”,“口”是形旁,“禾”是声旁,检字部首既归入“口部”,又归入“禾部”;又如独体字“果”和“中”,检字部首都是“丨部。虽然检字部首很方便,但是由于汉字大多是合体字且识字部首构字能力强、利用率高且识字部首一般都有名称,便于教学中称说,并且每一个识字部首一般都有其明显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字义、记忆字形。除了上述优点外,利用识字部首纠正错别字也很有效,例如,我的一对一留学生学生常把“爬”字的左边写成“瓜”,当我向她解释了“爬”要用“爪”后,她把“爬”字的左边写成“瓜”的频率就明显降低了,到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现象的出现了。所以综合上述理由,我建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采用识字部首教学法。
参考资料:
[1] 《新华字典》
[2]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
[3]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2012年)
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发现对外汉语学界对汉字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汉字本体看汉字教学;从教师角度看汉字教学;从汉语学习者角度看汉字教学;从汉字教材编写看汉字教学。近二十年来,在汉字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上已经成绩颇丰,但对外汉字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大可供研究和探索的空间。首先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本身的汉字习得规律的研究还不尽如人意;其次,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落实;第三,应加强落实对外汉字教材编写的研究成果;第四,汉字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渗透有待加强。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探索
对外国留学生来说,汉字一直是汉语学习的难关,在世界范围汉语热的背景下,虽然学习汉语的人数一直在猛增,但“汉语学习者中途流失严重”[1],“大多数留学生浅尝辄止于初级水平,难跨中级,进入高级阶段者寥寥无几”[2],“最明显的原因是汉字的难关” [3]。本文通过对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发现,对外汉语学界对汉字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汉字本体看汉字教学;从教师角度看汉字教学;从汉语学习者角度看汉字教学;从汉字教材编写看汉字教学。
一、从汉字本身看汉字教学
“教什么”应该是任何一种教学框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既然是“汉字教学”,教学的主体当然应该是“汉字本身”。卞觉非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语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4]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和针对母语学习者所进行的h字教学不同,这里的“汉字本身”,应该只限于“现代汉字”。而万业馨也认为“汉字教学的目的,是让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对汉字符号体系有基本的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运用一定数量的汉字”[5]。可见,掌握一定量的汉字,并最终能在语言表达中运用汉字是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
万业馨认为,为完成汉字教学目标,“教者面临着自身对汉字符号体系的认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全面了解汉字符号体系而非零散的汉字这两个主要问题。”[6]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李大遂(2008)认为,对外汉字教学要走出当前的困境,要注意关系到外汉语教学全局的几个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对汉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汉字教学要形、音、义兼顾;对外汉字教学要将识字量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汉字教学的推展要坚持以偏旁为纲;要开好独立的汉字课,积极探索对外汉字教学新体系。[7]要想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必须提高对汉字本身的研究。笔画、笔顺、部件、结构、声符、形符等都是汉字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部分学者也都是从这些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汉字构形与汉字教学的关系的。
从汉字本体看汉字教学,是从汉字本身的特点以及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出发而论的。加强汉字的本体研究,才能更好的推进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
二、从汉语教师角度看汉字教学
汉字难学,几乎成为学界公认的看法,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汉语难学”缺乏令人信服的理据,是个伪命题[8]。从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心理来看,消除学习者的畏难心理对于习得新的语言效果很显著。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外汉语教师和学习者也应该消除“汉字难学”这一障碍。
那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之前,就应该先树立“正确的汉字观和汉字教学观”[9]。“对外汉语教师确立科学的汉字观和务实的教学观,也就是要准确把握汉字的特点和性质、汉字本身的构形构词知识,能够确立有针对性的、基于现实的、积极的教学理念。”同时对外汉语教师还要培养“汉字意识”[10]。
除了理论和意识之外,张静贤提出,“汉字的历史、现代汉字的形体、现代汉字的规范和改革以及外国留学生容易写错的字例分析也是汉字的主要内容”[11]。对于汉字知识的教学问题,也有学者(张朝晖,1997)提出自己的意见,“汉字教学必须先从简单的教起,先教简单的汉字笔画和部件,然后让学生学习合体字”[12]。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人文意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习者树立自信心;学习者在学习汉字时,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鼓励,避免挫伤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三、从汉语学习者角度看汉字教学
在对外汉语中,汉字学习之难,相比于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非汉语文化圈的学习者的困难更大。赵悦认为,对非汉语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汉语学习的困难,主要存在两种,一种是表层识记困难,一种是深层识记困难。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种困扰和障碍:视觉的识别转化上的困扰、识记障碍、书写障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大脑处理拼音文字与象形文字的脑机制差异[13]。这种分析是很有见地的,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对外汉字教学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学习者在学习汉字时存在的困难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要照顾到学习者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心理状态。
除了要了解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字过程产生困难的心理机制、情绪障碍和母语负迁移等因素外,也需要关注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特点。根据肖奚强所总结的偏误分析看,汉语学习者的汉字书写偏误大多与汉字部件有关。部件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损和部件的变形与变位。[14]肖奚强先生对于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非常有见地,也形成了自己的系统。从奚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学习者的汉字书写偏误,有的是所有汉语学习者都可能产生的偏误,比如由于“形近改换”造成的部件偏误,是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启蒙阶段也会产生的书写偏误;有的是在学习者产生了意符意识之后,具备了一定的意符类推能力之后所产生的“意近改换”偏误;有的则是汉语学习者在形成了形符和声符意识之后,具备了对汉字形符和声符的类推能力之后所产生的对汉字部件的“类推改换”以及“部件增损”偏误[15]。而汉字书写偏误中还有一些是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偏误,比如汉字学习中受到母语负迁移而从而产生的汉字部件变形,学习者受到镜像心理机制影响所产生的“部件镜像变位”[16],还有学习者因上下文话语语境或者背景知识语境影响而产生的汉字字形偏误[17]。由此看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该重视汉字部件教学,特别是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教学,帮助学习者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同时也要注意汉字的话语语境和文化背景语境;针对不同的偏误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会使用不同的策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也会使用一定的策略,来帮助汉字的识别和记忆。以往的研究者也有对学习者这方面的研究,有对学习者汉字学习策略个案的研
究[18],也有对被试者汉字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19]。
总之,从汉语学习者的角度看汉字教学,汉语教师应该遵循汉语学习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针对不同的汉语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四、从汉字教材编写看汉字教学
近20年来,汉字教材的编写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涌现出大批的成果,无论是教材总量还是教材类型都在逐年递增。事实上汉字教材的大量编写,并不意味着已经解决了当前汉字教材的所有问题,汉字教材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汉字教学的复杂性要求,有学者曾经做过调查,发现有的汉字教材虽然涵盖了初级、中级、高级的学习阶段,但教材编写大多还是针对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从教材的类型看,现在学界编写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对外汉语汉字课教学所编写的独立汉字教材,一类是为适应汉语非母语者学习汉字需求所编写的教材参考资料和自学教材。[20]
而现有教材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通用性和针对性较强;大多注重汉字知识的编写,但对汉字知识点的选择呈现一定程度上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注重汉字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和通用性,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21]。在汉字编写的对策上,学者张静贤提出了以下编写策略:加强对现行教材的调查、研究、总结,建构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外汉字教材编写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教材适应范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水平层次、教材媒介、教学对象年龄层次、教学对象国别型;加强对汉字教材的创新性与针对性研究,加强教材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发趣味性较强的多媒体汉字教材;编写针对不同国别、不同阶段、不同教学目标的汉字教材。
总之,汉字教材编写的要遵循的原则应该以学习者和汉字本身为中心,遵循汉字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教学的规律,编写出既能实现汉字教学目标又能切合学习者特点同时又不失实用性和趣味对外汉字教材。
五、结语
本文所选取的文献虽然只占整个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成果的很小部分,但从本人管窥蠡测的梳理来看,对外汉字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展望和思考如下:
首先针对对外汉语学习者本身的汉字习得规律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加强对外汉语汉字习得规律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意义重大,也更有利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发展。
其次,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落实,近几十年来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已经取得相对丰富的成果,但对研究成果的实施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很多研究成果还仅停留在研究理论阶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并不理想,理论研究最终应落实到实践,否则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第三,对外汉字教材编写的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落实,很多教材编写的研究和理论成果,因为很多现实原因不能在教材编写中落实。这应该引起相关的部门和机构足够重视。
第四,汉字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有待进一步加强。汉字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渗透,始终还是对外汉字教学的薄弱环节,这既有教师本身专业知识的原因,也有学习者由于中国汉字文化背景知识匮乏所产生的文化隔阂的原因,也有汉字教学理念的原因。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知识,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更有利于汉字音、形、意的学习和掌握。
以上是本文对于对外汉字教学的粗浅的梳理和浅显的思考,疏漏之处难以避免,本人会继续加强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关注、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金枚.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简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2]金枚.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简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3]转引自金枚.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简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4]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
[5]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认识汉字符号体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6]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认识汉字符号体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7]傅晓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2).
[8]李泉,阮畅.“汉字难学”之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12(4).
[9]李泉,阮畅.“汉字难学”之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12,(4).
[10]戴竹君,吴晓平.试论汉语国际教学中汉字意识的培养[J].汉语学习,2012(4).
[11]张静贤.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课[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1).
[12]张朝晖.汉字的学与教[J].世界汉语教学,1997(3).
[13]赵悦.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习得规律与教学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4).
[14]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15]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16]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17]穆聪.语境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字形偏误的影响及教学策略[J].
[18]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19]赵果,江新.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