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

汉字文化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字文化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字文化的认识

第1篇: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

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具有构字理据,“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虽经隶变和现代的简化,象形意义大大减弱,但仍然保留着象形的痕迹,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教学仍然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利用汉字本身存在的构字理据,挖掘出汉字构成的文化特征和意蕴,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增加其文化内蕴。利用汉字文化进行汉字教学,既有利于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能提高汉字教学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一、展示汉字独特魅力。丰厚学生文化底蕴

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把汉字的文化内涵讲给学生,就抓住了汉字的“有意味的形式”,不仅使学生在识记汉字时不感到枯燥,而且可以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到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比如在学习“虹”字时,可以告诉学生,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就J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就是最好的证明。“虹饮于河”的意思是说虹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东平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

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通过直观手段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用动画的方式把汉字的演变过程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使学生看到中国的汉字原来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让他们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跟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之间的关系。把识字教学和中华文化的渊源联系起来,把中华文体最基础的载体――文字的特殊性,全世界所有语言文字都没有的这样一种特殊性,包括它的特殊美都呈现出来,这对于在学生的心里播下关于汉字的情感种子至关重要,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二、开掘汉字文化意蕴。进行做“人”教育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修养,属于以求善为目的的伦理型文化,汉字从一个侧面展示出这种独特的文化样态。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利用汉字这一文化媒介,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文化教化、审美陶冶以及道德养成,使学习汉字的过程成为自主的文化积累、审美体验和道德完善的过程。

从一个汉字出发探求其丰厚的思想文化教育因素,有理有据,视角独特,这种教学方式比空洞地进行思想教育更有实效。汉语文化源远流长,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文化宝库,因此,开掘汉字的审美因素、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途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是我们永流不止的文明源泉。因此,将祖国灿烂的汉字文化融入到识字教学之中,提高识字教学的科学性、文化性,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是识字教学应承担的责任。

三、感受汉字书法魅力。提高学生审美品格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朵艺术奇葩,是国人甚为自豪的艺术精粹。书法可以帮助书者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水准和道德修养。学校识字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语文教师要引导他们“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文化本性。

第2篇: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汉字 文化 教学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汉字不仅承担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还蕴藏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教授汉字课程,不仅仅是教留学生学习文字,更重要的是了解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同时,汉字文化教学也促进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开展。从汉字文化角度讲解汉字,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增加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一.汉字文化教学的意义

1.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汉语也不例外。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常会被汉字复杂的形体、相似的读音困扰。常会因为枯燥、无趣的记忆产生厌烦情绪。教学者从汉字文化角度出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大多数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我们在开展汉字教学时应该旁征博引,增加汉字课堂的生动性。通过趣味的故事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更好的识记汉字。

2.提高书写汉字的正确率

汉字形体复杂,形近字、同音字多,留学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枯燥的记忆,导致书写汉字的正确率低。这都是由于留学生对汉字的结构认识不清,缺乏汉字形义关系的理解。从汉字文化角度出发,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汉字结构的认识。适当的讲解汉字的造字理据,从汉字的部件、结构入手,优化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汉字形音义关系的掌握。从意义上区分汉字形体的差异,对形近字进行归纳,提高书写汉字的正确率。

3.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传播文化是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汉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开展汉字教学的同时结合文化知识的讲解,不仅可以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开展,还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要准确的掌握汉字,必须了解汉字所属的文化。如果单纯的分析汉字结构、汉字形体,就无法深入了解汉字的魅力,不能掌握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加强汉字文化的教学,在汉字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二.汉字文化教学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

由于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我们开展汉字文化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文化信仰,兼容并包。开展课堂教学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了解学生的文化信仰,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比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设置相应的文化知识,有目标性的提升学习效果。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文化知识。而对于有特殊信仰的学生来说,我们要避免一些文化禁忌,尊重他人文化,兼容并包。坚持适用性原则,可以更好地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2.阶段性原则

学习是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的。汉字文化教学应该把握阶段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对外汉字教学。在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初步的认识。介绍汉字的来源和发展,通过动态的图形和趣味的故事,减少学生对汉字的陌生感。对于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中高级段学生来说,可以开展更加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汉字游戏、部件组合等多种方式将文化信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开展更加深入的文化教学,介绍中国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坚持阶段性原则,可以更好地的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3.得体性原则

汉字文化教学是汉字教学的一部分,起到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汉字。开展汉字教学不能本末倒置,我们要把握汉字文化教学的度和量。首先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在传播文化知识时,不能占用过多时间,应该恰当的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以服务汉字教学为核心。其次,汉字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讲解汉字文化要突出重点,切合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易于接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增强得体性,更有助于我们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三.汉字文化教学的策略

1.运用汉字的造字法进行汉字文化教学

汉字对留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他们缺乏对汉字结构的整体认知。从汉字的造字法入手,一方面可以加强其对汉字形体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汉字的产生,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象形字的教学,可以通过描摹事物的整个外形或显著特征创造出来,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汉字的意义。比如说日、月、人,这些简单的汉字,都可以从图形了解到它们的涵义。从这些象形字入手,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指事字的教学,可以通过添加抽象的符号来区别字义。比如说木、本、末的区别就在于“木”上的一点添加在何处。“本”在树木的根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根本。“末”在树梢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树梢。会意字的教学,可以通过组合部件,整合意义来理解汉字。比如两个木是“林”,很多树木是“森”,两个人一起行走是“从”。形声字的教学,可以通过偏旁的表音、表义功能理解大部分汉字。比如与“水”有关的都有“氵”,如:江、河、海、溪等。比如“支”作声旁的读音相似,如吱、枝、肢等。所以从造字法入手,是最基本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汉字来源,对汉字形体、结构形成初步认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字感”。

2.利用汉字的部件音义规律进行汉字文化教学

第3篇: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

一、汉字认知视角下的教材状况

我们认为汉字认知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积累一定数量的汉字,掌握其形音义,并能运用于契合儿童身心需要的阅读和书面表达。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第一、二、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至初中阶段(第四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第二,获得汉字思维,树立汉字规则意识,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且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它以象形字为基础,继而构造出指事字和会意字,又进一步向半表音半表意的形声字发展,具有以形表义的特征。汉字的形体逐步演变发展,从原始表意性图画到甲骨文,历经金文、篆书、隶书,直至楷书。汉字教育,须遵循汉字整合性与具象性的特点,也应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使儿童充分感受、认识汉字构造特点,能够运用汉字构造的思维方式自主识字。

第三,积淀传统文化,了解与汉字相关的文化知识,亲近传统文化。汉字文化,既包含有关汉字起源、演变、构造、书写、规范等文字知识,也包括与汉字关联的历史、经济、宗教、民俗与艺术等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着汉民族的文化、行为与思维模式。汉字学习,除了掌握汉字的形音义,养成汉字思维,还应在一定程度上感知汉字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获得对汉字及其相关艺术的审美体验。

以汉字认知的内涵衡量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普遍存在着汉字意识不强的问题,即对汉字认知的内涵认识不足或不全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对汉字构造特征关注不足。汉字是源于象形的文字,以形表义,现行教材并非没有注意到汉字的构造特征,如基本上都阶段性地设计有形声字归类、形近字辨析等练习,有的教材还注重引导儿童关注偏旁与字词意义的联系,也不乏诸如“日月明,鱼羊鲜”“二木林,三木森”之类的识字歌,但总体而言,若从字种选择、汉字识读内容与顺序的安排来看,大多数缺乏一以贯之的汉字特征逻辑。这就在教材内容层面减弱了从本体特征人手培养儿童汉字思维的基础。

对汉字认知缺乏文化维度。一方面表现为凭借字源及其字形演变学习汉字文化。尽管各家教材都会不同程度地呈现一些象形字、指事字的字源,有的也包括字形演变,但往往是举例性质的几个或十几个字,如“日、月、山、水、石、田、火、人”等,大多数汉字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处于被忽略状态。另一方面表现为处理汉字与汉语拼音学习的关系不当。除了少数的几家,多数教材的教学顺序是汉语拼音学习先于汉字学习,这一设计显然忽视了汉字认知和汉语阅读的特点。因为汉字的形体特征,汉语阅读者最终一般会获得由视觉符号关联概念的认知方式,而汉语拼音是拉丁字母,形体与意义之间并无联系。儿童入学之初,首先接受的是非汉字的认知方式,且不论拼音学习的难度,从母语教育的角度来说,母语特性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

二、识字教材内容的组织要旨

教材内容必须反映、体现课程内容,其组织依据由特定的教育价值观以及相应的课程目标决定。识字教材内容的基本组织取向有三种:社会需要取向(以汉字的使用能够满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基本依据)、汉字特征取向(以汉字构形系统、语音系统和语义系统的特点为组织依据)、儿童特点取向(以儿童的语言和生活经验、发展需要以及学习心理为组织依据)。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以整合取向组织识字教材内容成为越来越多汉字教育研究与实践者的共识。整合取向并非各个维度平均用力,而是以其中一个取向为核心来整合其他维度。通过汉字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是以汉字特征为基点整合组织教材内容,把汉字应有的文化内蕴充分地发掘出来。

以汉字特征为基点组织识字教材内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初始阶段的字种选择。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识字教材的字种选择依据当然主要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共3500字),那么初始阶段学习哪些汉字比较合适呢?我们认为初始阶段的字种选择应整合汉字特征和儿童特点。从汉字特征而言,如清代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所主张的“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纯体字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即先学习构字能力较强的象形、指事字等;从儿童特点而言,则是选择儿童心理词典中已经储存了音、义的字词。所谓整合,便是尽可能地择取二者的交集部分(下文将增加新的维度)。

第二,汉字的呈现形式。通常第一学段儿童所要认读的汉字组织在两类材料中,一是篇幅短小的诗文,一是词或短语等。从文化传承而言,应较大幅度地增加韵文的数量,除了儿童文学作品,还可以借鉴古代声律启蒙读物的编写经验,使儿童在学习汉字的同时充分感受汉语的节律。

第三,识字的内容与方式。教材内容及其组织的理想状态,“是形成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组织识字教材内容需要考虑识字内容与方式。识字是在一个汉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联系,以汉字特征为基点组织教材内容的要旨是:有助于明字源、讲字理。明字源,即把汉字的字形演化过程呈现出来;讲字理,即阐明汉字字形与意义的关系。

明字源、讲字理是符合儿童认知特征的组织方式。儿童时期的思维与记忆模式以形象性为主,而汉字起源于图画,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恰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认知特征相吻合。基于汉字构造特征明字源、讲字理,在汉字教育中可谓一举两得。

一方面,有助于培养汉字思维。儿童在感知文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可以学得汉字的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是图画式的纯表意文字,古象形字能准确描画出事物的典型特征,指事字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指事性符号来表示意义,古象形、指事字的意义往往一目了然,儿童可轻松识别。会意字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成,也有的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象形字以象形方式组合起来的(如上“小”下“大”为“尖”),解析会意字的构件就能推测其意义。形声字是半表意半表音的表意文字,儿童基于象形字、指事字与会意字的经验,可以很好地理解形声字。由于长期演变,形声字的许多形旁和具体事物的形态已有较大差别,借助对字源和字形演变的追溯,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这些形旁的具象性表征。如“宀”在甲骨文中为一尖顶房屋形状“ ”,儿童掌握其演变后,就能通过“宀”提取出尖顶房屋的心理表征,从而迅速理解形旁宝盖头的含义。汉字大多数部首都是表意的形旁,儿童了解字形的演变后,就可识别很多部首的形义关系,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传承汉字文化。若能理解和欣赏古文字,表意的汉字在儿童眼中就能成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追溯汉字字源,实质上也是引领儿童感受中华文化,文字起源与演变的信息中蕴含着汉民族的文化、行为与思维模式,这种熏陶与浸染正是文化的传承。

对于可以依据明确和明显理据明字源、讲字理的汉字,教材应呈现相应的学习材料。

明字源、讲字理的方式因字而异。如象形字、指事字可以通过追溯字源来讲字理,会意字可以通过拆分、组合构件来讲字理,形声字则可以依据形旁归类来实现。在教材的组织中,对于象形字、指事字可以用直观的方式把字形演变的过程呈现给儿童:原始表意性图画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会意字也跟图画有密切联系,呈现的应是各构件及其关系,若其中的构件是尚未学习的内容,同时呈现这一构件的字形演变过程,让儿童明了各个构件的形义关系以及构形的依据;形声字要呈现的则主要是形旁的字源以及结构关系。

何时呈现明字源、讲字理的材料比较合适?并非每认读一个汉字就必须呈现相关材料,这一时机应根据汉字特点和儿童经验来确定。大致可以分为两档,一档是汉字认读当下就出现,如象形字、指事字;另一档是阶段性地呈现,教材可以按照一定的周期设置特定的明字源、讲字理专题。阶段性呈现适合各种类型的汉字。

组织明字源、讲字理的材料需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识字初期少一些,具有一定的识字量后可以大面积地呈现;二是应从象形字和指事字开始。另外,有些形声字的声符与意义也有一定的联系,这些汉字可在中学阶段的教材中适时归类介绍。

为使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更快更好地内化为儿童的心理结构,教材呈现讲字理的方式宜适当采取整合取向,即追求汉字特征与儿童心理逻辑的契合。汉字学习中引导儿童关注、探究汉字构造方式,旨在传授儿童识字方法,培养儿童自主识字能力,但要求学龄初期的儿童完全按照汉字造字的理据来分析每个汉字形体与意义的联系是不现实的。在明字源、讲字理后,儿童的“说文解字”,只要不对字义的理解造成误导,应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记忆汉字,如:乌鸦太黑了都看不到眼睛了,所以“乌”没有“鸟”中间的一点。这是儿童创造的识记方式,虽然从汉字个体而言并不符合字理,但是不能说不符合汉字构造的思维方式。因而,教材有必要呈现少量的儿童“说文解字”的样例,当然也可将样例编排于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由教师传递给儿童。

三、汉字与拼音的学习顺序

汉语拼音是识字阶段儿童学习的重要内容,厘清拼音学习与识字的关系是教材组织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汉字具有独特的形音义结构,尽管关于汉字认知、汉语阅读的心理机制尚无权威定论,但已有研究表明汉字认知、汉语阅读有其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心理特点,汉字认知的脑区、个体发展过程中对字词处理脑区优势的发展路径等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汉语特有的认知方式是母语赋予我们的民族属性,汉字教育有责任保护母语认知特性的传承。我们认为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先识读一部分汉字再学习拼音有利于儿童亲近汉字。

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是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汉语拼音是正音、识字、汉字输入的工具,利用汉语拼音可以学习普通话、多识字、快识字,从而及早阅读,但汉语拼音本身不是与汉字相当的学习目的物。

我们主张识字教材采用先识后拼的编排顺序。例如,某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从第八单元才开始汉语拼音的学习,“先安排学生认识一些常见常用的实词――独体字,而且是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以及一至十的数字,然后再安排拼音学习,再过渡到认字、识字、写字的学习”。编写者如是阐释,“汉字是母语文字,随处可见,应当充分利用”,“拼音不是汉民族的母语,不应当脱离母语环境学习拼音”;“汉字是方块字,像一幅图画,儿童认识汉字比认识拼音字母容易得多”,“儿童学习拼音困难,容易一入学就产生挫折感”;而首先学习汉字是可行的,实践和专家研究都证明,不识拼音直接学汉字可行,“而且比先学拼音效果更好”。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实验课程也是先识后拼,其语文学习开始于集中大量识字,识字五六百后开始汉语拼音学习,并与计算机汉字输入学习整合。“在儿童认读一定数量汉字的基础上,习惯于汉字的以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习惯于接受汉字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和语义密码后,再来学汉语拼音。从而养成儿童直接认读汉字的阅读习惯。”

在学习了一部分汉字后再学习拼音,然后在汉字认读、阅读与书面表达等学习活动中继续运用拼音,我们认为这是依循汉字认知心理的学习顺序。同时,从识字心理的角度看,先识后拼还可以充分利用儿童学前的语言经验,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识字是在一个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联系,利用儿童已经具有的口语心理词典,先识已经掌握音、义的字,字形和音、义之间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建立,可谓事半功倍。另外,从音节拼读的角度看,先识后拼也有助于降低拼音学习的难度。相对于汉字,汉语拼音对儿童来说更为陌生,先期识得的汉字可以成为拼音初学阶段的工具。 综上所述,识字初期教材的字种选择应该从三个维度来考量:一是适合于明字源、讲字理的基本字;二是儿童的口语经验;三是普通话400个基本音节的覆盖率。

要在汉字教育中比较充分地实现汉字文化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教材建设而言,不仅仅是教科书的编撰,相应的教辅资源建设也是必需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为每一个“明字源、讲字理”的汉字设计开发专业性的帮助教与学的资源,因为教科书中呈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帮助儿童学习汉字的除了常规的图书、挂图、音像等产品外,还可以设计成学具,让儿童在操作中明字源,在拆分、组合汉字的构件中讲字理,在快乐的学习中传承汉字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340~342.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99.

[3]何林英,魏晓燕.构形学指导下中小学汉字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建设,2013(3).

[4][7]李先启,张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0,77.

[5]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特色[EB/OL].http://gbjc.bnup.eom/news.php?id=16710.2015―03―20.

第4篇: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识字;兴趣教学;教学方式;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71-02

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母语的基础,也是学生启蒙教育的开端。由于母语中汉字繁多,学习和认识汉字是比较繁重的。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认识和理解更多的字,教师要从教学方式等方面来提高学生认字的效率,并能够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母语素质培养的基础。识字是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基础,是认识文明的阶梯,为了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识字是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也是了解和发扬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基础。

2.义务教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识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内容,识字教学开始阶段不是教学生如何来认字,而是要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汉字的基本常识,能够独自自主地去学习和了解自己不懂的汉字,学会使用适合自己的认字方法,动手使用查字工具。

3.传播汉语文化的重要途径。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和特有文化,可以反映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传播汉语力量,加强学生识字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二、创设识字情境,提高学生识字乐趣

在学习和生活中,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对单纯的识字行为会感到枯燥无味,所以需要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惯,从教育大纲的规定出发,找出适合学生识字的方法,例如根据识字的内容、教学的手段来改善和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使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往往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使识字的趣味性更强,让学生能够自主识字,教师也需要在识字教学中探索一些新方法,提高识字的乐趣。例如在一些儿歌中,教师可以根据儿歌的特点,区分不同字的音、形、义,让学生能够更简单地掌握汉字。在教学中,学生的教材往往是图文结合的,可以让学习的内容更加活泼生动,提高了对汉字的敏感性;在情景教学中,可以先根据教学的内容画成图画,然后把要认识的字和图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字的形和义。例如“眼、耳、鼻”等,对认识的实物也可以根据图画生动地表现出来,先让学生看清楚图画,然后给出对应的汉字,把图画和汉字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通过图片与汉字连线等方式让学生从感性上识字,从而转变为对汉字的真正了解,让学生对汉字的学习过目不忘。

三、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并用,提高教学效率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通过识字教学让学生学会识字的方式,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适合自己识字的方法来认识了解汉字,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了解不认识的汉字,提高学生动手查阅能力和激发了学习汉字的乐趣。通常的识字方法有如下几种:

1.归类识字法。在对汉字的学习了解中,往往是先认识汉字的结构,一般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在识字过程中,可以利用汉字的一些相似性将它们进行合理的分类,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扩大学习和认识汉字的范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增强识字记忆力。例如在教学中,区分“朱、珠、株、诛”等形声字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些字的共同点,然后将根据共同点都有“朱”来拓展,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自己认识的相似字。

2.编故事识字法。为了在教学中更加生动地教学生识字,教师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音、义、形来认识了解汉字。可以将汉字组织成语言,演绎成一个小故事或一幅图画。

3.猜字谜识字法。把生字变成谜语,让学生更形象地学习谜语中的生字,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乐趣,也增强了其对汉字字音、字形、字义的了解,并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近、反义词识字。在汉字学习中,汉字往往都是有相对的词语,这样让学生学习一个新词的同时也能掌握它的反义词,使认识的汉字更多,也增强了识字能力。例如“左—右”、“高大—矮小”等许多这样的词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和归类。

5.多媒体教学识字。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讲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地传达给学生,增加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增强对新词和陌生字的认识,更容易记住学习的内容。

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快乐识字

在学习生活中,课外识字是一种很重要的识字途径,能够补充和拓展课堂上没有学过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即生活中的识字也是识字的课堂。例如在一些商场中,一些商品既有图画也有汉字,报纸杂志上的字和食品袋上面的标识的字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也能认识更多的字。

总之,学习和了解汉字是认识社会和生活的基础,识字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提高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1]申梅.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J].金色年华,2012,(06).

第5篇: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

The Impact and Strategy of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in Information Age

FENG Weijuan

(The Humanities College,QuJing Normal University,Yunnan QuJing 655000)

Abstract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en sufferd a strong impact and influenc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opportunities and time spent on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reduced greatl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forgetting the characters when they want to write; the cases of non-standard writing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refore,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raising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handwriting;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policy on the relevant Chinese handwriting and so 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age;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impact

汉字书写在信息化时代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出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如何在信息化时扬和传承汉字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关注的事情。

1 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的表意文字,是流传范围最大的文字之一。汉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汉字的书写更加重要。

(1)汉字书写可使人们充分感受汉字文化气息,培养其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感情。汉字是集音、形、意于一体的表意文字,因此在汉字的点画、部件和组合结构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汉字文化内涵魅力的感悟和领会,只有在亲自提笔书写的过程中才能发生。对此王宁给出了非常生动的解释:“汉字有这么个特点,你光看着它,它没有亲和力。你只有自己动手写它才有亲和力。你一写字,它就到你身边来了。”①因此,汉字书写的过程就是人们充分感受汉字文化的过程,这过程对于培养人们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感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汉字书写能充分运用汉字的书写知识和技能,使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一代代地相传下去。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按照一定的笔画顺序,一笔一画地正确书写。这就要求人们对汉字的组成要素,如基本笔画和合成笔画的称谓、形态及其在字中的笔顺和组合关系等内容熟练掌握。一旦很少或不书写汉字,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渐渐被人遗忘。(3)汉字书写有助于提升汉语甚至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汉语热”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作为汉语学习中最难的汉字,正因为它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外国学习者。中国汉语教师的汉字书写,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外国学习者对于汉字和中国的印象。

2 信息化时代汉字书写受到的冲击

信息化时代的电脑、手机等各种数码设备,以及各种汉字输入方法的研制,使得汉字书写面临着极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字书写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电脑、手机的键盘等输入工具进行书写。这大大减少了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和时间,导致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2011年,光明网曾以“在网络时代如何看待汉字的书写”为题做了一次有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96%的人很少用笔书写汉字,46.25%的人更喜欢电脑输入,85.29%的人认同全民汉字手写水平在下降,92.49%的人认为如果“提笔忘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②(2)“提笔忘字”的人群越来越多。由于人们对电脑等信息化设备的过度依赖和使用,汉字书写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对汉字笔迹书写感和印痕感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失写症”等现象。(3)不规范书写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人们在享受了信息化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之后,再手写汉字,主观上就觉得麻烦、慢,因此在书写的过程中,一味求快,不太注重书写的规范性。除了不规范书写之外,汉字书写的美感意识也在渐渐淡化。

3 缓解信息化时代汉字书写受到冲击的对策

怎样让人们既能享受信息化的快捷方便,能更快速更准确地在键盘上打出、选出要使用的汉字,又能传承汉字书写这个问题就亟待解决。对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1)提高人们对汉字书写重要性的认识。汉字书写所受到的冲击,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对汉字书写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人们对汉字的珍视程度不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敬重不足。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说,文字与民族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一个民族应该把本国的语言文字看作民族主权与尊严的象征。从个人角度来说,人们应该认识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来保护,来珍视。(2)落实国家对汉字书写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汉字书写所受到的冲击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家已《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等法规,对现行汉字确立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教育部于2011年、2013年先后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要开设书法教育课程。党的十明确提出要“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将其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3)加强对社会不规范用字的管理。电脑、电视、报刊、广告牌、手机短信等信息传播媒介为了求新、求异,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现象,比如随意更改某些成语里面的字,频繁使用错别字等。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的管理,多一些正确的、积极的引导。(4)提高教师队伍汉字书写的能力。教师队伍是汉字书写过程中一支领军队伍,他们起到的是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因此提高教师队伍汉字书写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队伍要形成一种风气,带头进行汉字书写,教师之间或者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汉字书写的心得、体会,共同体会汉字蕴含的文化和魅力。(5)开展多种多样的全民汉字书写活动。汉字书写是全民都应关注的事情。开展多种多样的全民汉字书写活动,则非常有利于缓解信息化时代对汉字书写带来的冲击。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在全民广泛开展汉字书写活动,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参与到汉字书写中来。(6)普及汉字书写规范的相关内容。信息化时代对汉字书写的冲击之一就是人们对汉字书写的规范性意识越来越淡化,人们的耐性在信息化时代受到了挑战。因此,加强对规范汉字书写的再教育,从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书写工具、书写姿势等方面来进行再教育,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4 结语

汉字书写在信息化时代受到冲击是必然的,是不可阻挡的。我们不能为此就否定信息化。但汉字书写的发扬与传承也不容忽视。我们相信,在国家、社会各界的积极倡导和参与下,汉字书写一定会再现它的光芒。

注释

第6篇: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母语教育;识字教学;汉字之美;责任使命

多年来,母语教育在很多问题上有着争议,比如什么是经典?怎样看待经典?如何去读经典……我认为读经典应该回到原典上去认识,那些后来衍生出来的所谓经典为什么不能回到《诗经》、《论语》等原典上去理解呢?如果遵循这个思路,那么母语教育的源头在哪里呢?我认为就是汉字。如果以此为基础,汉字教学的意义就不能简单等同于识字教学------汉字的文化意味亟待被正视、还原。那就是说识字教学要回到汉字,回到母语背后的文化内容去研究、探寻。

回到汉字,首先要对识字教学重新审视。《小学语文课标》中指出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为阅读及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懂得一些汉字文化知识,学会识字方法。”

但长期沿袭下来的识字教学教法,为普遍、快速地提高儿童阅读水平,只在汉字的学习效率上大做文章,诞生了许多高效识字的“典型案例”,但主要办法无非是靠死记硬背、靠拆解部件笔画、靠重复训练去帮助识记,总结大量的识字技巧的同时却鲜有深入到文化内容层面去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因此,当前的识字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深入探究:

一、教师要从儿童爱好涂鸦的天性出发,识字教学要遵循汉字特有的造字规律。汉字造字有六法,即四象二用。核心都是象,由内而外的注形,由外而内地注象,形象实现着转换。祖先对汉字一会即觉,心领神会。

二、教师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汉字的意向和性情之美。如: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你说我写”的猜字游戏。“一个人一棵树”猜“休”字,“人说的话”猜“信”字,“山里的人”猜“仙”字等,这个环节中,学生试着猜字写字时,汉字已不仅是符号了,而是一种意象了。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里,自然地完成了“由象及境,由形见义”的深入过程,这就是孩子们感受和体验汉字之美的过程。

三、教师在教学中与孩子们一同感悟中国文化的精神。可用“看一看、拆一拆、想一想”的方法指导学生识字。如: “慧”字,上面是两个扫把,中间是一只手,手拿扫把打扫心灵。老祖宗说:知道打扫自己心灵的人,是智慧的人。一个字就能洗净我们的心灵,多么伟大的汉字。

第7篇: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

一、联结阅读,让识字更综合

曾经有一阶段,为了让学生能认识更多的汉字,我们对教材中要掌握的汉字进行了单元重组,也就是把这一单元的生字集中到了一起,按照汉字之间的规律把这些汉字进行重组。这些规律包括汉字的构字方法(象形、会意、形声……)、汉字的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独体字……)、读音规律(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平舌音……)、同部首等,然后根据规律先集中识字,再来进行单元的文本学习。这种看似科学的编排,最大的缺陷是剥离了汉字间的表意关系,孤立了汉字,以人为的“整体”代替了活生生的语境。

识字的目的是阅读,假如我们把汉字生硬地从“阅读”(文本、语境)中剥离出来,也就违背了学习汉字的初衷。因此,我们要把识字紧紧地和阅读联结在一起,在阅读(语境)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配合识字的韵文。例如,在学习一组以“青”为基本字的形声字时,教材安排了这样一首儿歌:“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通过这样一首通俗易懂的儿歌把本课要求掌握的“晴、清、蜻、睛”四个生字都放到了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读得有趣、学得开心、记得牢固。又如,在学习“他、池、驰、地”四个汉字的时候,教材安排了一则谜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在有趣而又形象的谜语中,学生认识到了汉字的偏旁有表意的作用,形象的谜语又帮助学生快速地识记了“他、池、驰、地”四个汉字。试想,学生在愉快的儿歌朗读、谜语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生字,会多么惊喜!

联结阅读,就是把识字和阅读有机结合,这种结合的形式很多,除了是教材上汉字与韵文、生字和课文的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阅读的书报中找找刚学过的生字,自己根据一个或一组汉字来编写一则谜语或一首儿歌。例如,“满”―三点水,草字头,两个小人打滴溜。“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这不仅是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而且也是让学生触摸汉字、感受语文的绝好机会。

二、联结文化,让识字更丰厚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因此,识字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识字,识字过程很应该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以往我们对这一点关注得很不够,我们只看到了汉字的音、形、义,看到了汉字的外表,而忽略了汉字本身的文化:汉字的起源、汉字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等。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些方方正正的汉字,就会发现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则故事。例如,在教学汉字之前,教师可以把“仓颉造字”的故事给孩子讲讲。在教学“田”字的时候,可以把现代的“田”字和古代的“田”字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甲骨文的“田”字像一块大田,分成几块,多的有十二块,少的有四块。金文的“田”字就只分成四块,和现代的“田”字的字形比较接近。通过对比和讲解,学生知道了“田”字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早期农田的基本样子。又如在教学“泉”字时,让学生观察甲骨文的“泉”字,它像一幅画:一股山泉从山石间的泉眼里汩汩流出,所以“泉”的本义指“清凉的泉水”。

除了让汉字文化渗透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在习得汉字的同时,让学生接触一些“国学宝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等。“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面对这样的识字课,我们还会只是进行简单的识字训练吗?尽管我们并不期待学生领悟什么、明白什么,但是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感受,去体验。对仗这种古老的语言形式,蕴含了多少中国人的智慧,反映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吟诵能获得春雨般的滋润。

三、联结情境,让识字更生动

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一课时,针对江南的孩子对草原不太了解的情况,教师可先放一段结合课文内容的视频,配合悠扬的马头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接着问:“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样?”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会兴致勃勃地诉说自己看到的情景。最后教师又问:“这么美好的草原早晨,你知道这个‘早’字怎么写吗?”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又如,在识字巩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游戏,活跃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巩固汉字学习,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如“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玩玩字卡”“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就这样,仅仅一个小小的游戏,就能让学生愉悦地去识字。

四、联结生活,让识字更开放

生活是最活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活的识字课堂。我们倡导的识字教学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的过程,教材的识字量和课堂的识字速度仅仅是一个基础,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让识字的过程同时成为交流生活经验、打开想象世界的过程。我们还要拓宽识字教学的途径,让识字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第8篇: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低段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中国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骨干,是承载中华文化的介质,也浓缩了中华文化内容,汉字为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小学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识字和写字的能力,选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既要让学生认识汉字,也要有效地掌握和运用汉字,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识字意识

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最佳地点,各个班级、办公室、功能教室以及教学楼等事物牌匾上的字,学生都可以进行学习、积累,并且可以清楚地理解字的含义和用处,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汉字,也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学生也可以在家庭中进行自主识字,学生可以在家人的指导下进行识字,学生也可以通过身边的事物来认识汉字,比如,食品袋上的说明、电视节目中的字幕等事物,这样也能良好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有效策略

1.建立趣味性识字策略,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教师要创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比较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影响,无法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编―些儿歌,让小学生通过读儿歌来认识汉字,也可以运用谜语识字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汉字,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汉字,通过这些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意识,并且能良好地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例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一时,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谜语识字游戏,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谜语引出汉字,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生都非常认真听教师提出的谜语题目,并且根据谜语题目进行思考,分析字体和字的含义,这一教学形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汉字内容,并且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利用字典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快理解汉字含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字典是学生自主识字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将学生遇到的汉字问题进行良好解答,字典是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师要教授学生熟练查看字典,并让学生养成运用字典进行自主汉字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教师在运用字典进行教学时,要先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的偏旁部首,让学生熟悉《部首目录》中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通过查找部首快速地查找到想要了解的汉字。教师也要指导学生熟记拼音字母表,这样就可以通过拼音来查阅字典,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并且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三时,教师可以运用查字典的形式教授学生汉字,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汉字,自己在字典中查找,并标注页码,之后再带领学生一同进行查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字典查找方法,有效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汉字含义,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

在现今小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良好的图片、视频和声音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有效通过学生学习汉字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四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教学课件,将汉字制作成有趣的图片,将课件播放给学生,通过有趣、形象的图片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汉字内容,并且能够有效加深对汉字的记忆,更好地掌握教师讲授的汉字。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自主汉字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4.创设阅读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外书中积累汉字

第9篇: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

一、规范识字交流过程

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如果能规范地认识汉字,不仅会提高识字效率,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规范交流识字过程。

1.规范读汉字的方法。学生在当小老师时,我教学生这样说:我会读,“直”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直”;“定”两拼音节,后鼻音“定”。在这样规范的读法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汉语拼音,还突破了读音中的难点。

2.规范记忆字形的方法。独体字,一般采用数笔画的方法,也可以用想象法。合体字,有的用结构法,比如:呼,“口”字旁,“乎”字边。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比如:把“你”的人换成“禾”就是“称”。有的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比如:树,木+对就是树。还有的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记忆,比如:岁,小夕爬山或小山看夕阳。

3.规范解词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字义是个难点,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并及时小结方法。比如:用动作法指导学生理解“举头”,用看图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橹板”,用造句的方法理解“终于”,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渐渐”等等。方法教给学生后,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用学到的方法来解词。

有了规范的交流方法,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扎实进行偏旁教学

汉字虽然形体多而且复杂,但都是由一定数量的偏旁所构成。每个偏旁在构字中都发挥着或表音、或表意、或记号的作用。偏旁的字理分析适合汉字教学,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特点。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遵循偏旁的形音义和偏旁在构字中的理据,不但有助于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汉字、识记汉字,而且能传授学生科学识记汉字的方法,加倍提高识字效率。

比如:教学一下《识字1》中的生字“春”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春”是由哪三部分组成的?

生:“春”是由“三 人 日”三部分组成的。

师:你能根据这些组成部分记住它吗?

生1:三+人+日=春。

生2:三人看日出。

师:这个“日”是我们要新学的偏旁,你还在哪个字里见过“日”?

生3:“时”里面就有“日”。

生4:“ 早”里面也有“日”。

师:读一读“春 时 早”,猜一猜“日”与什么有关?

生1:与太阳有关。

师:是呀,太阳升起表示一天的开始,太阳落山表示一天的结束,所以,“日”与时间有关。

师:(出示“春 时 早”),现在你能正确地说出三个字中偏旁的名称了吗?

生:春 ——日字底 时——日字旁 早——日字头。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了解了偏旁表示的意思,还知道了由于位置的不同,名称也不一样,为自主识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有机渗透汉字文化

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它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汉字本身是有理性的,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它又是文化的载体,浩如烟海的古籍由它流传下来,传扬开去,所以汉字和文化紧密相连。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对外部奖赏的追逐转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热爱汉字,发现真理、探索规律的人文精神。

在教象形字“瓜”时,我引入了有关汉字文化的知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在学生认识后,我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用彩色的粉笔画了几条线,看上去类似瓜藤,接着在下面画了个挂在藤上的瓜,学生一看就乐了,原来古代文字中的“瓜”就是照着地里瓜的样子画下来的。接着,我根据图给学生讲解字义,学生就明白了“瓜”字的意思。就这样,在汉字知识的熏陶中,学生形象地识记了“瓜”的音、形、义,感受了汉字的美。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