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范文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教学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

第1篇:高中教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分层;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75-02

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心理特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区别对待、差异化划分群体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充分的激发,让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进行主动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更加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期如何做好中学生分层教学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分层教学管理的特征

首先,中学生分层教学管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例如:《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分层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差异性得到有效的发挥,使不同的学生“学有所得”。在传统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认为课程太难“吃不了”,有的学生认为课程太简单“吃不饱”。通过分层教学,能够有效的摒弃上述问题,有效的缩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成就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分层教学管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不断激发学生的“元认知”,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学生处主探究,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方能举一反三。分层教学恰恰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大胆、主动地对学习方法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例如:在学习推导动能公式时,采取分层的教学方式,将使学生更有效的对知识进行理解、感悟,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标。“飞机在起飞的过程中,速度不断的增加,如果不考虑到阻力的作用,单纯地考虑发动机的牵引力作用,让学生来探索动能的变化。”这时采用层次化教学方法,对于物理基础稍差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力是产生物体加速度的原因”,来让学生对原有的物理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回顾,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公式的推导。对于物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直接进行入主题“Fav”的变化,通过案例教学,自行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公式的推导。

第三,中学生分层教学管理对教师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分层次教学使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增大。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整体”进行教学,大多用直接讲解式教学,而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将学生看做不同的差异化“个体”,针对不同的小群体实施启发式、任务驱动式、项目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都要求教师的能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才能够适应分层次教学的需要。要求教师不但能够掌握前沿的教学研究动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教师能够拥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二、实施中学生分层教学管理的措施

1.完善分层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开展好中学生分层教学管理的重要前提。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后,虽然在形式上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但是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则要求必须做好分层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

一是开展好学分评定。进行学分管理是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新趋势。开展分层教学管理,有必要加强学分的评定,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能够实现“双促进”,既关注学生的终结性成果,又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在分层教学管理中,有必要为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评价方案》,在“学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获得客观的、持久的评价。例如: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上看,虽然规定了“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完其中的6个必修学分”。但是对于“学分”的阐述过于笼统,而在分层教学管理中,有必要对学分评定进行完善。笔者认为,对于高中物理的教学管理,可以采取以下的评价方案。

通过表1《物理课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和表2《物理学科模块综合成绩认定表》,将学生的物理综合成绩学分分成过程性评价与模块考试两大部分,分别占40%和60%的权重;在过程性学分评价中,又将其分为常规、课堂、考查、奖励等不同的模块,分别占30%、40%、20%、10%的比重。最后,在评价结束后,由教师汇总《模块学分认定表》,将数据上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二是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大力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当前高中来说,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但是分层教学管理的要求,更是新课改的趋势。在分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认知、创新意识、能力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使学生不但在知识和技能养成上有所收获,更要使学生在学习态度、心理因素上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间的互评,由学生自己、其他学生、教师为学生以评语的方式为学生的填写《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上报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评价进行监督,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实是求是、言之有物,切实促进学生立整立改不断完善。

2.采取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分层教学实施中,有必要采取教师、学生等多元化参与的教学管理模式。首先,教师要参与教学管理。在分层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更要使学生的心理特征、态度认识得到发展,这就要使教师更加多方位、全角度地了解学生、了解教学规律、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其次,学生要参与教学管理。分层教学是启发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分层教学管理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分层教学管理中去。可以在每个班级中设立一定数量的“教学信息员”,由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反馈”。建立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的沟通与反馈机制,时刻监督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让学生为分层教学提意见和建议,不断对分层教学进行改进。

3.建立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分层教学”不能成为“放弃式教学”。虽然分层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实施分层教学,应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后,更容易造成一些教师对于“后进生群体”的“放任不管”,以及对“优等生”的培养“尖子班”培养。对于分层教学来说,由于是一种新尝试、新探索,如何对层次划分的不到位,实施过程中不注重方法的创新,则容易导致“低层次”的学生失去学习信心,“高层次”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必须以强化学校的教学监控体系为前提。教学管理部门要严重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保障教学计划的科学性,保障学生层次划分的合理性。要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备课”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全面掌控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

4.全面提高教师教学管理能力。层次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提高的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是理论上的专家,更是实践中的“操盘手”。要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开展继续教育。给予教师自我学习、自我进修、自我完善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师接受新知识、新理论的水平,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组织教师开展分层走班教学课题研究等活动。

总之,分层教学为常规教学注重了新理念、新方法,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充分的激发,让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进行主动知识建构,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只有进一步完善分层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提高教师教学管理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高中教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 教学管理 改革实践

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没有高效的教学管理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可言。高中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最后一站”,这一阶段的教学管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高中办学的内在要求。随着时展,学生的思想、教育背景都在发生着转变,比如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学生性格的个性化,以及教学目标的转变等等,这一切都会影响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的进展。所以,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推进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进一步深入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已经成为高中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端正工作态度,牢记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均应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服务于教学工作。教导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转指挥中心,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核心职能部门。教导处要全面了解教学工作的情况,负责组织并协调各科、室、组、馆以及教师间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在组织上、时间上和物质上为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要对学校招生、学生编班、课程编排、学籍管理、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教师业务提高和业务档案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电化教学管理、仪器实验管理等工作负责,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服务作用。

二、更新学校管理观念,建立多种制度,推动学校的多样化发展

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应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为扩大优质资源,高中可以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和水平

马克斯・韦伯曾正确地预见到行政主义在社会生活各个部门的扩张。他曾指出:哪里有行政机构,哪里就有管理事务的理性方法、办事程序的规范化和按等级的权力分配。在许多国家,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数量仅次于军队数量,位居第二,使得教育行政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庞大的事业。即使在一所学校内,大量学生的入学也会造成十分复杂的行政问题,必须以新型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才能解决,这对教育管理者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管理主体的教育管理者个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具备教育管理主体的知识。教育管理活动是一种不能或缺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一个合格的教育管理者,必须具备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哲学知识等。第二,具备教育管理主体的能力。一个合格的教育管理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第三,具备教育管理主体的权力。要想取得教育管理的成功,就必须做到职、责、权一致。有责无权或责大于权都无法完成任务;而有权无责或权大于责,则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不能尽其职责。

四、教师、学生与教育管理者的协调发展

第3篇:高中教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评价体系;素质培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015-02

一、充分认识学考的作用和意义,认真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课改和学考制度实施以来,我校先后多次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通过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对学考的认识和定位: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考不仅是学校加强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课改后一种新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考测试和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反映课程方案是否得到规范、有效的落实。

1.加强学考制度建设,确保课程方案落实。在开展学考工作中,我校从建立学考各项制度入手,进一步推动课程方案的落实。如:通过规范报考科目的安排,引导教师加强课程管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随意加大课程难度,不增减课程、课时,不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通过加强对学生报考资格的审核,引导学生重视对各学科每个学习模块的掌握和学分的完成,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达标;通过严格的组考管理和考试纪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杜绝学生在高中阶段不管学好学坏,都能混到毕业证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诚信守纪意识。学考制度的建设,有力保障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落实。

2.认真做好成绩分析,构建新课程评价体系。学考作为普通高中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我校在课程方案和学考制度实施后,就开始研究课改后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和措施,每次学考成绩公布,我们都要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将课程教学和学考结果纳入教师的综合考核评价,让广大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自觉接受新课程方案的理念和科学的评价制度。

3.发挥学考的作用和功能,促进素质教育开展。落实课程方案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做好学生成绩分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教材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的挖掘上。针对部分学生在学考中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合格的情况,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针对在学考中学生出现的共性错误和失误,组织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积极反思教学中的经验教训;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重文化科目轻实践科目的现象,强化信息技术和考查科目的教学和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强化学生基础和素质培养

课程方案和学考的宗旨都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既指“学生”又指“老师”,这两个“角色”都不能忽视。

1.高度重视全体学生的基础过关意识。学考和高考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水平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主;后者是选拔性考试,以考查的学生的知识应用和综合能力为主。而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形成来源于厚实的基础。我校高中录取生源成绩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且学生之间分差悬殊(中考文化课成绩最高571分,最低分454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做到对每一名学生都心中有数,教学扎实到位,在日常教学中,以强化学生的基础过关意识为主要目标。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模块告一段落之后,要求教师组织对学生进行基础过关检测,对那些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再进行补习、强化。通过夯实学生的基础,努力做到不使一名学生掉队。

2.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从学考的意义来看,学考是通过检测的方式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素质。一方面是尽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教学安排上严格遵守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安排,对每一门课程都做到按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不偏重文或理科,也不忽视技术、体育、艺术等学科。一方面又重视学生个性的成长,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在某些学科、专业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兴趣引导、教学指导和课余辅导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一是坚持小班教学模式。因为每个班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有利于课堂的组织管理,有利于分层教学和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实现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有利于新课改教学实践和学考成绩的提高。二是实施高一到高三的循环教学,教师在高一时就确立一个明确的三年计划,良性循环激发了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样的教学会更为有序且扎实。循环教学还可以强化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课下交流,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能随时掌控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提高了我市学考的合格率、优秀率,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加强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学考又是关键的检测手段,那么与之配套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则是重中之重。所以我校通过狠抓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研究,推进课改持续、健康、整体发展。

1.狠抓教学管理。我校制订严格而明确的措施,从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课堂改革、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使教师的工作有章可依;实施中,明确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聚焦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鼓励和督促教师勇于进行课堂改革;注重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写教学札记、案例分析,促使教师积极实践。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强化“以教研为主线、由课题研究引路”的教研策略,细化学科课改目标,将新课标精神渗透到教学实践之中。首先,学科教研制度化、常规化,可操作性强。本着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质量的宗旨,把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作为重点,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交流、反馈。明确“理论钻研――课改实践――教学反思――案例交流”一体化的思路。其次,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操作性较强的教研和教学思路。教研注重研究教学现实问题,专题性强,针对性强,进而切实发挥教研的实践指导作用。第三,强化教师在备课环节的课改意识,注重发挥教师这一课改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四、灵活有效地使用、处理新教材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1.组织教师读新教材和新大纲,理清知识脉络,克服教学盲目性。让教师理清教材编排体系,体悟编排意图。教研和教学中处理好新旧教材间的关系,坚持尊重新教材,挖掘新教材,活用新教材,但不“唯新教材”,在新教材教学中渗透旧教材精华。

2.教师教学要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防止任意扩大知识容量,拔高教学需求,加重学生负担。

第4篇:高中教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教师素质

一、抓制度、促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

教学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和谐顺利进行,就集中表现在是否建立起正常的稳定、协调、有活力和系统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我们按照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依据可行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上、适应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技术性原则制定了《常规教学管理条例》《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管理条例》《学生作业批阅、单元检测情况检查实施方案》《教科研奖励条例》《集体备课实施方案》《教师职员聘任方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规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各种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以及教务处主要职责和教务工作岗位职责以及30余种部室管理制度。这些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检查有尺度,评比有标准,为学校教学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抓常规、促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常规教学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主要环节,常规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学校兴衰的大问题。我们认为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必须抓严、抓实、抓细、抓精,坚持始终。为此,我们建设立了“四大教学管理体系”

1.教学常规管理体系

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和“管”的常规三大部分组成。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据《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和《学生学习常规》明确提出了教师教学常规的“九认真”和学生学习常规的“八认真”。为了保证“教”与“学”这两个“九认真”“八认真”落在实处,收到实效,我们又提出了常规督导评估,即“管”的“五认真”,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985认真”。教师教学的“九认真”中的“八认真”大致对应学生学习的八认真,一方面教师直接对学生施教,学生直接受教,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又通过“管”这一中介对学生的学施加影响。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乃至过程同样要反馈给教师。作为“管”,一方面是既教又管学,另一方面又在教与学两者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反馈调节的环节和渠道,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实施,更能保证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教学常规管理我们注重了一个“实”字,“实”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落实”,这是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就是“实效”。制度再多、再全,不落实等于零,只有把健全的规章制度,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个环节中,通过抓严、抓细、抓精、抓实,坚持始终,才能收到最后的实效。终结管理是目标,过程管理是保证。我们在注重终结管理是目标首先强调的是过程管理,在制度的具体落实和抓教师计划的制定、备课环节、自习辅导、作业布置收缴与评阅、复习检测以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环节上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

2.课堂教学评估体系

建立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学校成立评估小组,对全校所有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进行不打招呼的评估量化,对于哪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映问题较多,满意率不高的教师,评估小组多次进入课堂进行评估,评估量化的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和年度教师职务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评模和教师聘用、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们每学期还召开两次各班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参加的评教调查,将评教情况通报给全体教师,并将学生评教满意率与绩效工资、年度考核挂钩,促进教师积极改进教学。

3.教学评价体系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我们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制定了《石泉中学高考奖励方案》、《石泉中学非毕业班教学质量奖励办法》。全校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在学校最辛苦的是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是最光荣的,地位最高的是教师,收入高的是教师(相对于行管人员),职称高的是教师,荣誉高的是教师。

4.教师全员聘任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强化我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行了校内教师全员聘任制。聘任程序为:领导小组聘任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在政教处的指导下提出班主任选聘建议;班主任在教务处指导下选聘任课教师;在分管校长的指导下,处室主任提出所负责部门的教学辅导人员和行政人员选聘方案,报聘任领导小组决定。制定了严格的教师的聘任办法和落聘人员安置办法。

通过近几年内部全员聘任制的实施,教师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各班形成了班主任为中心,全体科任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抓活动、促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管理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根本措施。为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强化科研管理的有关措施》,建立了科研管理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催化剂。

1.坚持求实、求新原则,立足校本研究。所谓“实”,一是研究课题务实;二是研究过程务实。所谓“新”,一是课题应有时代感;二是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因素,研究总结,反映出新时期的经验;三是研究的角度新,思路有新意,能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解决本学科中的研究课题。

2.大力开展高中新课改革专题的研究。各教研组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广泛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了起来。

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不定期邀请一些省、市专家和我校教有所长的教师作高考复习、课程改革、课改与教师成长、《论语》解读等方面的讲座。每学期都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培训、高考复习研讨会,派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考察学习。

4.开展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将优秀论文续集出版《石泉中学教师教研教改经验论文集》,并将优秀论文推荐给省市报刊杂志发表。目前已有100余篇优秀论文在省、市、县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

四、抓素质,促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们围绕优化教师管理,着重抓了教师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1.实施内功锤炼工程。教师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着重从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学科专业素质,综合文化修养等方面促进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抓好五项校本培训,即:教师理论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实现“教师与课改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同成才”的目标

2.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实施了“四抓工作”。即抓老教师优势和潜能的发挥;抓中年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抓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抓优秀教师的招聘培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素质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被授予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学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康市实验电教先进学校;安康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学校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先进单位”。

第5篇:高中教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教师素质

一、抓制度、促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

教学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和谐顺利进行,就集中表现在是否建立起正常的稳定、协调、有活力和系统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我们按照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依据可行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上、适应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技术性原则制定了《常规教学管理条例》《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管理条例》《学生作业批阅、单元检测情况检查实施方案》《教科研奖励条例》《集体备课实施方案》《教师职员聘任方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规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各种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以及教务处主要职责和教务工作岗位职责以及30余种部室管理制度。这些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检查有尺度,评比有标准,为学校教学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抓常规、促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常规教学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主要环节,常规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学校兴衰的大问题。我们认为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必须抓严、抓实、抓细、抓精,坚持始终。为此,我们建设立了“四大教学管理体系”

1.教学常规管理体系

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和“管”的常规三大部分组成。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据《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和《学生学习常规》明确提出了教师教学常规的“九认真”和学生学习常规的“八认真”。为了保证“教”与“学”这两个“九认真”“八认真”落在实处,收到实效,我们又提出了常规督导评估,即“管”的“五认真”,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985认真”。教师教学的“九认真”中的“八认真”大致对应学生学习的八认真,一方面教师直接对学生施教,学生直接受教,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又通过“管”这一中介对学生的学施加影响。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乃至过程同样要反馈给教师。作为“管”,一方面是既教又管学,另一方面又在教与学两者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反馈调节的环节和渠道,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实施,更能保证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教学常规管理我们注重了一个“实”字,“实”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落实”,这是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就是“实效”。制度再多、再全,不落实等于零,只有把健全的规章制度,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个环节中,通过抓严、抓细、抓精、抓实,坚持始终,才能收到最后的实效。终结管理是目标,过程管理是保证。我们在注重终结管理是目标首先强调的是过程管理,在制度的具体落实和抓教师计划的制定、备课环节、自习辅导、作业布置收缴与评阅、复习检测以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环节上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

2.课堂教学评估体系

建立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学校成立评估小组,对全校所有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进行不打招呼的评估量化,对于哪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映问题较多,满意率不高的教师,评估小组多次进入课堂进行评估,评估量化的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和年度教师职务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评模和教师聘用、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们每学期还召开两次各班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参加的评教调查,将评教情况通报给全体教师,并将学生评教满意率与绩效工资、年度考核挂钩,促进教师积极改进教学。

3.教学评价体系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我们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制定了《石泉中学高考奖励方案》、《石泉中学非毕业班教学质量奖励办法》。全校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在学校最辛苦的是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是最光荣的,地位最高的是教师,收入高的是教师(相对于行管人员),职称高的是教师,荣誉高的是教师。

4.教师全员聘任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强化我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行了校内教师全员聘任制。聘任程序为:领导小组聘任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在政教处的指导下提出班主任选聘建议;班主任在教务处指导下选聘任课教师;在分管校长的指导下,处室主任提出所负责部门的教学辅导人员和行政人员选聘方案,报聘任领导小组决定。制定了严格的教师的聘任办法和落聘人员安置办法。

通过近几年内部全员聘任制的实施,教师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各班形成了班主任为中心,全体科任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抓活动、促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管理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根本措施。为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强化科研管理的有关措施》,建立了科研管理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催化剂。

1.坚持求实、求新原则

立足校本研究。所谓“实”,一是研究课题务实;二是研究过程务实。所谓“新”,一是课题应有时代感;二是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因素,研究总结,反映出新时期的经验;三是研究的角度新,思路有新意,能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解决本学科中的研究课题。

2.大力开展高中新课改革专题的研究。各教研组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广泛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了起来。

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不定期邀请一些省、市专家和我校教有所长的教师作高考复习、课程改革、课改与教师成长、《论语》解读等方面的讲座。每学期都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培训、高考复习研讨会,派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考察学习。

4.开展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将优秀论文续集出版《石泉中学教师教研教改经验论文集》,并将优秀论文推荐给省市报刊杂志发表。目前已有100余篇优秀论文在省、市、县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

四、抓素质,促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们围绕优化教师管理,着重抓了教师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1.实施内功锤炼工程。教师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着重从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学科专业素质,综合文化修养等方面促进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抓好五项校本培训,即:教师理论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实现“教师与课改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同成才”的目标

2.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实施了“四抓工作”。即抓老教师优势和潜能的发挥;抓中年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抓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抓优秀教师的招聘培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素质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被授予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学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康市实验电教先进学校;安康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学校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先进单位”。

第6篇:高中教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学校管理;教育观念;校风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72-01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对于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良好氛围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各项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此阶段正确的教学管理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并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益,接下来,本文探讨如何优化高中学校的管理。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中对学生的要求仅限于提高其学习成绩,使之向更高的学位进修。现阶段提倡素质教育,校长开展管理工作时不应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各项优秀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受益。例如开展教师大会,提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迎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应督促教师以教学为首要任务,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培养学生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使学生成为受益者。现阶段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校长在紧抓教学工作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开展艺术节让学校内的音乐、美术等社团联合举办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校长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也应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督促各个班级开展关于“体育活动重要性”的主题班会,由各班班主任为学生强调体育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去。

二、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

要强化教学水平,首先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责任,制定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应强化学校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构建管理分层制度,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个人。如分管校长负责协助校长教学管理工作,教务主任负责管理纪律,教研组负责编写导学案、试卷等,分工明确有助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稳步有序地进行。其次,应强化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作用,班级是学校教学以及进行各项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班主任管理工作对学生有很大作用,学校应建立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提倡班主任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参与班主任间的交流会,通过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应提升各科教师水平,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责任人,学校应严抓教师教学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与各类教学交流会,通过与其他优秀教师的交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单单是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建立教学管理制度,也应加大对各项教学资源的投资力度,例如建设图书馆,提供有益的书籍供学生借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有助于丰富其见识,开阔其眼界。

三、注重校风建设

第7篇:高中教学管理方案范文

一、联合办学的宗旨: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厚德强校,精质施教,以培养造就高素质毕业学生为宗旨。

二、联合办学的目标:将学校办成有特色、有名望、有规模、可持续发展的省级重点中学为追求目标。同时,争取用3-5年时间,使交大附中教师岗位津贴的80%由附中逐步自行解决。

三、联合办学的方针:发展高中,提高初中,逐步改革,机制变通。

四、“发展高中”,即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发展普通高中。而办好普通高中的关键又必须办出特色:1,专办女子高中,面向全省招生,住校全封闭管理;2,在规定的普高课程外,增强英语口语教学;3,高中毕业生通过相关的考试合格,可分别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职业中专毕业证》和国家劳动保障部印制的《技术等级证》;4,学生毕业后,高考凡报考华东交通大学者,在同等条件下,可予以优先录取。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滚动式发展,首次招生2个班100名学生;用3-5年时间,争取在校高中生达到10-12个班,学生数达到500-600人。

举办普通高中实行民办学校机制运作。收费按商外拟报批的每生每年5400元的标准收取。住宿费按交大标准代收转。膳食费自理。

五、“提高初中”,即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提高初中升学率、提高初中学生素质。2004年面向全省招收初中新生2个班100名(男女兼收),住校全封闭管理。校外新生收费按商外拟报批的每生每年3200元的标准收取。住宿费按交大标准代收转。膳食费自理。

六、“逐步改革”,即1,增收补支,争取用3-5年时间,使交大附中教师岗位津贴的80%由附中逐步自行解决;2,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和课全制;3,逐步实行高中、初中、小学分部核算制。

七、“机制变通”,即附中引入商外民办学校的办学机制,高中收费和初中新生收费总收入按“7:3”分配,附中七成,商外三成。附中承担全部费用开支(招生费附中、商外各承担一半),商外承担提供向全省招生权和收费权及参与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初中部和小学部仍按原来的体系运作,逐步引入民办机制,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版权所有

八、交大及附中教职工子女的入学费用:小学和初中均按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杂费收费标准收取。保证入学;高中收费按既定标准收取。

九、教学用房可采取三个方案,并优选其一。

第一方案是改造现有校舍。1,在校园外靠南边兴建一幢30个教室和10间教师办公室的教学楼,每层6间教室和2间办公室,共5层,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2,在校园内北边兴建一幢36个教室共6层的学生宿舍楼,第一层6个教室供小学使用,上面5层为学生宿舍,可供约700人住宿。3,在校园内西边建食堂、浴室,共2层,上面供外聘教师休息住宿用。4,将现有旧教学楼全部拆除,扩大校园面积,按实际面积修建田径运动场。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可以满足24个教学班(高中、初中各12个班)和实验室的需要,可以解决住校女生的全封闭管理,还可以基本上够上一所正规中学的校容校貌,有利于招生。

第二个方案是腾出成教学院。将此院提供给附中。此院有教室24个,正好满足我们设定的办班要求。而且有多个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学生宿舍、办公室、食堂、浴室等设施齐备。住校女生便于封闭管理。

第8篇:高中教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 教育教学管理 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13-01

新课程改革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实现整体性课程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学好本国文化和优秀外来文化,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逻辑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开展当代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需要融合文化教育理念、服务内涵与和谐管理法,学校领导自身要练好“内功”,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这样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领导自身要练好“内功”

执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使其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学校领导首先要练好“内功”,在工作过程中融合文化教育理念、服务内涵与和谐管理法。所谓的练好“内功”主要是指学校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开展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教育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具有特色校园文化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领导要以自身的品德和模范行为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其次,学校领导要挖掘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内涵,开发校园文化服务产品以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分层举办知识型竞赛、演讲比赛和特长才艺比拼等。另外,领导应注意转变传统管理法,避免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过于严肃和僵化,将管理和放松相结合,运用和谐管理法来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文明、和谐的校园。

二、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在开展新课程改革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教师应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结合“寓管与教”理念,充分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价值,指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自控能力,遵纪守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工作时,要注意挖掘课本教材的时代信息和基础知识,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运用综合教育方法对学生予以正面教育和积极管理。另一方面,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删繁就简,加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具体化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使学生形成自我控制管理方式和知识生成方式。

三、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校规校纪办事

初中教育管理者理应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样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新课程改革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激励作用。其次,初中教育管理者要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为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而且要注意发挥工作目标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和评价作用。其中的导向作用是指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应体现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最佳方案;激励作用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目标制定工作和管理工作,用切实可行的目标来激励全体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调控作用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在设计目标和执行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评价作用则要求初中教育管理目标应作为准确评价与衡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尺度。另一方面,初中教育管理者要注意全面优化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制定符合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主要是指课程理念、教育感念、课本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变革,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则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作用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学校领导自身要练好“内功”,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全面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兴.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状况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

第9篇:高中教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 自主招生 特色人才 特色管理 运行质态 教学管理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吹响了我国新一轮招生考试改革的号角,尤其“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更加引人注目,明确要求自主招生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而应着力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何谓“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即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的学生,通俗地说就是“偏才”、“怪才”和“奇才”。这类学生不适合全国统一高考的择优录取,只能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获取全国重点大学入学机会。面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新形势,那种经过几个月的“特殊培训”即可让学业优秀的学生轻松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高中原有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因此,构建适合自主招生选拔人才所需要的高色管理运行质态,优化和提升高色管理运行态质,就成为摆在高中学校面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高色管理运行质态内涵

“任何事物,不管是石头还是生物,是人类社会还是别的什么,我们都可以把这个整体看做是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动态性、有序性、目的性”等。将高中管理置于系统论的视角,会发现高中管理的本质是以系统信息为中介,通过系统主客体“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实现系统主体对系统客体的“调控与协调”。[1]传统的高中管理系统主体是学校管理者,随着管理人本化的推进,教师与学生也被纳入管理主体之列;管理客体则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质量监控、环境创设等,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与学所需的环境。运行质态就是指系统各要素内部以及各要素之间由于彼此相关联、彼此相适应而保持该系统动态平衡发展的形态与态势。高中管理运行质态的优劣直接决定着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实施重点。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自主招生生源对象主要是“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从根本上说,这类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的学生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发现,更需要为这类学生提供适宜其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为适应新时期自主招生改革的需要,今后高中学校必须加强对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学生的教学与管理。高中学校针对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学生的教学管理可称之为“高色管理”,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的学生可称为“特色学生”,指导这类学生学习的教师称为“特色教师”,高中学校为特色教师指导特色学生学习的环境称为“特色环境”,高中学校从事对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色环境等进行教学管理的专职人员则是“特色管理人员”。这样,所谓“高色管理运行质态”就是指高色管理系统内的特色管理人员、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色环境等要素内部及其特色管理人员、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色环境等各要素之间彼此联结、彼此协同、彼此适合而维持高色管理系统动态平衡发展的形态与态势,具有人性化、民主化、开放化、特色化以及协同性、适合性、主体性等特点。

人性化特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特色学生视为正在成长的人、需要成长的人和能够成长的人,将特色教师视为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执教的人,由此可见,人性化特色管理的本质是尊重、信任和挚爱。民主化特色管理摒弃权威意识,充分尊重师生的发展需要,由“管人理事”转为“治事理人”,杜绝武断。开发化特色管理一方面是指管理采用“散养式”,给予师生以充分的自主发展权、主动发展权和自我选择权;另一方面是指特色管理采取对外开放的原则,吸收家长、高校专家以及其他社会人员,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特色化是特色管理最显著的特点,是指对特色学生、特色教师、特色环境给予“特别管理”,尤其对教师的待遇、职称评定、评优选模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协同性特色管理主要是指加强与家长、教师、高校专家等的协同与合作,构建主体协同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协同性,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学生学习共同体;适合性特色管理一方面是指提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适合度,另一方面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关系和睦、相互适合。主体性是特色管理最重要的特点,教育的本质就是挖掘并发扬人的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尊重“人”的发展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高色管理机制,打造高色管理运行质态,优化高色管理运行质态,对特色学生予以特色管理,对特色学生予以特色教学,为自主招生高校提供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的优秀生源,是高中学校教育的时代使命,也是现代高中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高色管理运行质态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作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强调“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要求“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新一轮自主招生改革恰好为普通高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自主招生联盟的解体,根据特色学生的特色和高中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系统论原理和对特色人才的培养要求,需要打造高中新的特色管理运行质态,以特色环境、特色教师来实现特色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构建起“以过程为本、未来导向的‘散养式’开拓思维”高色管理体系。

1.组建特色管理团队,明确特色学生定位

为了给自主招生高校输送具有特色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彰显高中学校的特色化发展,首先要组建特色管理团队,由一名具有特色管理潜质的校级领导来主持特色管理团队的日常运行工作。特色管理团队的组建需要坚持三大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主要表现为特色管理团队成员结构合理、功能高效、运行和谐。主要由高中资深教师、高校专家、特色学生家长组成,同时也要选拔具有管理潜质的学生加入特色管理团队;二是民主化原则,坚持管人理事的民主化,既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特色管理团队和谐运行的本质要求。三是以过程为本原则。“以过程为本”是指以注重整个教育教学本身的“过程”管理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淡化结果”。当然,高明的管理团队所实施的管理,以目标为核心,以未来为导向,注重过程的和谐与融洽,以有效的对话为方式,唤醒师生智慧的增长,激发师生的“醒觉性与尽责感”,“从而快速地将目标变为成果”,形成特色教学体系的“核心竞争力”。[2]

组建特色管理团队之后,所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对特色学生进行定位。调查发现,特色学生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化、独特性和主体意识,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求知欲望,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创新潜质,同时也具有低情商、高敏感性甚至性情孤僻或狂放不羁等缺点。因此,对这类特色学生的定位应着眼于该类学生的“特色”,在保证其完成高中学业任务的前提下,发现并发展其学科特长,认识并发掘其创新潜质,坚持“全面+特长”的培养原则,采取与之相适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促进特色学生的特色发展。将特色学生培养成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必须依据大多特色学生所具有的独立性、探索性、坚韧性等特点,并注意个体学生的个别特点,“将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到底,做到因性别而教、因年龄而教、因能力和情感而教”。[3]独立性是指生命个体的思维与行动不易受他人或外界的影响与干涉,具有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行动的心理品质,表现为有较强的自信心,不盲从、有主见、不迷信权威;探索性指的是生命个体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心理品质,表现为胆大心细;坚韧性是指生命个体具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做事“一根筋”的心理品质,表现为不怕失败与挫折。应当特别注意的是,特色学生的自控性与合作性需要积极培养,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专业创新人才的要求。总之,组建特色管理团队为特色学生的界定和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保障,明确特色学生定位为寻找特色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标准。

2.寻找特色学生生源,健全特色学生档案

特色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其实在小时候就初见端倪。如有些孩子从小就对发明创造感兴趣,经常把玩具拆开并且能重新组装甚至改进,这时候如果父母面对孩子对玩具的“毁坏”不呵斥或制止,而是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创造欲望,这个孩子将来就有可能成为特色人才。因此,对于特色学生生源只能靠“寻找”,而不能靠“选拔”。因为“选拔”重在按照特定的规则挑选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寻找”重在依照一定的标准来查找适合进行特色培养的学生。寻找特色学生生源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这类学生的过程,这就要求高色管理团队不但要与高校联姻,借助高校专家、学者协助寻找特色学生生源,也要与本学区内的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联结,对于特色学生的入学条件予以特殊照顾,可以模仿高校自主招生的原则与方法,高中学校也要在当地招生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对于特色学生予以自主招生,为特色学生提供升入高中学校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高中学校也要与社区联姻,及时寻找并发现适合进行特色培养的社会青少年,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所有公民提供适合其发展的高中学业上的必要而有益的帮助,是现代高中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因此,在寻找特色学生生源的同时,为了更好地给特色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要建立并健全特色学生档案:弄清特色学生标准,分清特色学生类型,记清特色学生爱好,列清特色学生家情,查清特色学生性格,摸清特色学生兴趣,搞清特色学生发展方向,等等。建立特色学生档案,旨在深入了解特色学生的基础上研制个性化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也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4]本着以全面发展、特色教学、个性化培养为指导思想,借鉴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成功的做法,研制特色人才培养方案还要遵循三大原则:一是符合本校实际,二是科学地安排理论、实践、自学之间的课时比例,三是课程安排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未来特色人才比普通人才具有更强的“研发能力或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更强的可塑性,适应面更广”,因此,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应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5]可见,健全特色学生档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为培养特色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也是实施特色教学与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3.遴选特色教师队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强调“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从事高色学生培养的特色教师,除了达到“专业标准”的要求之外,还应有一些特殊素质:一是热爱从事特色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善于指导特色学生从事特色学习;二是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最后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能够深入了解并满足特色学生的心理需求;三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胜任所从事的指导特色学生的学科教学工作;四是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促进特色学生的健康发展认真负责,与特色学生、同事保持良好的协同效应;五是具有特色气质和特色能力,只有特色教师才能培育养成特色学生。高中学校对于特色教师的遴选,应当据此组建特色教师团队。同时,还要推行全员育人制,试行动态发展性导师轮流制,并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管理风格。

学校教育是一个有序的、开放的合作系统,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为活跃的两大因素。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适合度,是衡量教学适合度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而提高师生适合度的关键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先,应明确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研究发现,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协商性共生合作关系。其次,要深入理解支配师生关系的内在动因,师生交互作用是否处于动态平衡发展状态是支配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内在动因。而“需要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基点,信任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前提,平衡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关键,共赢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目标”,“师生通过以需要为基点、以信任为前提、以平衡为关键的协商性共生合作,实现师生自我成长的共赢目标”。[6]最后,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唤醒者、引领者和指导者,在师生交互作用、交互影响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尤其在实施特色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更要充分尊重特色学生的独立人格,遵循特色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动态生成的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以随机生成的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心存感恩的真挚的情感、以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和高尚的师德去“征服”特色学生、去“感化”特色学生、去“促进”特色学生的发展。

4.加强教研团队建设,创建特色教学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中学校规模的扩大,“同一年级的班级增多,为了加强管理,学校出现了‘年级组’”,“年级组的出现,取代了教研组的部分职能,年级组工作与教研组工作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冲突”。[7]时至今日,高中学校普遍采用以年级为实体的组织管理形式,而教研组一度被边缘化,强调年级组在教育教学中的组织作用和领导地位,显现出向“管理”要效益的强烈倾向,采行合适的方式促使年级组和教研组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发展状态是当今高中学校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特色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应当由向管理要效益转为向教研要效益的轨道上来,强调教研组在推进特色学生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作用,加强教研团队建设,这也是针对特色学生由特色教师实施特色教学的必然选择。

加强教研团队建设,一要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服务功能,淡化控制作用,为特色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二要优化教研团队组织结构,加强校际联结,聘请专家学者一同与教研人员对特色教学予以诊断把脉,提供教研团队的工作效能;三要转变工作运行方式,由定期举办教研会转为随机召开教学研讨会,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课题研究,如开展学情调研分析、教情调研指导、教学问题诊断、特色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等等;四要注重对学生的“开拓思维”演练,注重特色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以提高特色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基础,以培养“全面+特长”的特色学生为方向,遵循特色人才的成长规律,促进特色学生的健康发展。

创建特色教学环境是高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特色教师对特色学生实施特色教学的重要保障。针对特色学生的管理,关键在于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作为“一种态度和选择”,“可以通过培养来提高”,而“环境是创造力产生的外在的关键资源,创造性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8]何谓“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温暖而安全的班级气氛”。[9]由此可见,创建特色教学环境,不仅要完善学校硬件建设,更要推行“散养式”教育教学范式,采用合适的教学材料,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打造适合特色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

总的来说,伴随着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解散和推行高中学校特色化发展,由特色管理团队会同特色教师、高校专家,根据特色学生的特点,依靠特色学生档案,参考特色学生家长和初中、小学班主任的意见,通过教育会诊,一同研制以“未来导向”为基本原则,以“全面+特长”为培养目标,对特色学生实施特色管理、予以特色教学,就能有效地促进特色学生的特色发展,也才能将高中学校引上特色化发展之路,造就将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的专业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今培,李学伟.系统科学发展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沈军.管理教练:以成果为导向的价值管理模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3] 尹达,田建荣.课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0).

[4] 朱健,刘巨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5).

[5] 肖洪森,陈海涛,陈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4(1).

[6] 尹达,田建荣.学校教育系统师生协商性共生合作平衡机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7] 邱超.与年级组并存下的中学教研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