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

高血压的防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的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压的防治

第1篇:高血压的防治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管理;病因预防;发病预防;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等的主要魁首,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血压成为我4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1]。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病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多达2亿[2],每年新增病例300多万,但我国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很低,不到10%。我国脑卒中患者有500多万人,每年因此病的死亡人数多达20万,其中76%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项研究表明,只有提高对高血压的积极防治,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高血压疾病的社区管理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临床上主要还是以药物为主,但是多项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能节省更多的经济成本,而且发挥的社会效益也是任何一种降血压药物不可比拟的。过去10多年间,我国政府相关的各个机构和团体对高血压的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相关的预防控制指南和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社区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是高血压控制的重要管理手段,将非药物方式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3高血压的病因预防

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指对居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降低危险因子,从而促进健康,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对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1自我保健的教育

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健康讲座。把高血压的危险性告知每个居民,开展免费义诊帮助居民了解自己的血压,并将血压的测量方法教会居民,做到定时、定、定部位、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坚持走路作为最方便的有氧运动。晨起行走30~50min,血压可下降10mmHg[3]。

3.2合理调整饮食

减少钠盐的摄入量,高盐饮食会引起血压升高,积极宣传低盐饮食的好处,健康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每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增加2g,则收缩压平均值增加2mmHg[4]。

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补钾有利于排钠,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升压反应。

我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常使钾随之丢失,所以,应提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橘子等含钾较多的食物。多数研究报告认为,膳食中钙不足可使血压升高。补钙的方法,主要是进食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奶制品,其次是增加豆制品和新鲜蔬菜的量。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食用,优质蛋白质一般指动物蛋白质(如鱼类)和豆类蛋白质。目前研究表明,蛋白质的质量和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高低有关。

减少膳食中的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

3.3戒烟限酒

大力宣传烟酒对身体的害处。尤其是吸烟,可通过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痉挛等机理,导致血压增高。对吸烟的民众要教育,劝阻其尽快戒烟。酒精可导致血管对多种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血压升高,所以,我们提倡完全戒酒,至少不饮烈性酒。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更应戒酒。

3.4调整心理,减少精神压力

中年人长期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忽视身体的报警信号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的形成。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焦虑、紧张情绪,有睡眠障碍或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都容易患上高血压,因此教育和帮助居民,找出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提倡慢生活,保持快乐的心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单纯降压治疗不调节情绪往往降压效果不佳[5]。

4高血压的发病预防

社区管理不仅要做到大力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加强对发病的预防。即要做到对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对高血压的普查工作,对社区医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治疗水平,加强社区医生的责任感。对35岁以上和高危人群建立首诊血压制度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患者。另外推广建立高血压门诊,固定责任医生,随访跟踪服务。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发现患者,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5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对已有高血压的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非药物治疗以外,对符合用药标准的患者采用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以到达最高疗效。严格遵循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尽量选取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高血压的常用药有多种,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ARB、ACEI、血管扩张药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单独或联合用。社区医生应该加强对高血压药物的学习,做到能够熟练掌握每一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各个药物的配伍原则,搭配用好各类降压药,使更多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是当务之急[6]。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注意保护重要靶器官。

对于高血压病情危重的病号,定时检查,积极治疗挽救,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突发严重情况的在稳定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尽早转诊。

6展望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危害严重,全社会都应该提高警惕。上个世纪60~7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在全社会开展了社区人群慢性病如高血压的积极防治,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其中比较重要是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模式的转变,应该大力提倡对疾病的预防,将疾病尽早扼杀在萌芽中,把高血压的治疗从临床转到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有效的社区管理,而我国在这一点上起步比较慢,所以更要求我们加大对社区医疗的投入力度,积极培养合格的社区医生。作为医师应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技术,包括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对患者而言应积极配合医师,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HEJ.GUD.WUX.etal.MajorcausesofdeathamongmenandwomeninChina[J].NEnglJMed,2005,353(11):1124-113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辑委员会.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曾正培,顾峰,黎明.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1):80-81.

[4]王辉华.77例青年人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669-670.

[5]洪炜,寒冰,刘军.心理社会因索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18-320.

第2篇:高血压的防治范文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很多患者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135/85毫米汞柱)以下有所顾虑。他们总是担心血压降得过低会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使这些器官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研究证实,患者的血压在理想范围内控制得越低越好,这样既可减轻症状,又可降低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2.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患者在进行高血压防治的过程中应以非药物疗法,即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以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往往过分地依赖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这样做的结果既影响了降压药的疗效,又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的并发症。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疗法,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并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

3.血压降下来后就不再用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总是断断续续地服药,使得血压反复波动,从而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有增无减。患者之所以不坚持用药,其中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一旦血压降了下来,他们便以为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其实,这种认识极为有害。高血压患者必须明确的是,当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中断用药,而且有些患者需要终身用药。

4.喜欢服用作用快的降压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治疗时应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而应逐渐将血压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但许多患者由于治疗心切,总想使自己的血压立即降下来。如果用药几天后血压仍未能降至正常水平,他们就立即更换药物。这样做的结果容易造成患者的血压不稳定。另外,有些患者喜欢服用作用较快的短效降压药,而对长效降压药持怀疑态度,即便在使用长效降压药时,也要同时服用短效降压药,以求所谓的“保险”。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压患者应该缓慢、平稳地使血压将至理想水平。而长效降压药可达此目的。因此,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尽量服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

5.不用药亦可降压

这是近年来不少有关治疗高血压的保健品(如降压表、降压帽等)广告中常用的一句话。事实上,这些保健品的实际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就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是最有效和有益的选择。“不用药亦可降压”的观点其实是对高血压病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6.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这也是在高血压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极为错误的认识。目前新型降压药发展很快,品种很多。但如何选用这些药物却是很有讲究的。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服药,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药、贵药。那种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是好药”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3篇:高血压的防治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007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症候群。高血压不仅是一个独立疾病,同时又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9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上升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为了遏制其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保证下一世纪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确诊高血压应坚持终身治疗,必须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完全可以延续靶器官的损害及并发症的出现。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超重与肥胖:研究表明,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保证正常体重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膳食高盐:食盐与高血压的发病率成正比例关系,膳食高盐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故高血压患者每天钠盐摄入量控制在2~5g以内为好。

吸烟与饮酒:烟草中大量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血压的不良刺激,使血压升高。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者与不饮酒者比较,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高40%。

缺少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减少是造成超重及肥胖,建议久坐的患者进行规律的一定量的有氧运动,每周坚持3~4次。

高血压的防治

第4篇:高血压的防治范文

王玉民大夫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近20年,他所在的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高血压科是全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科室,是全国高血压病中医医疗中心、国家“十二五”心血管重点专科,在全国治疗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医疗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王玉民大夫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血压异常以及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他对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疑难问题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增减、调换降压药要谨慎

王玉民大夫介绍说,人的血压在一年四季中会出现有节律的变化,一般规律是春夏有所下降、秋冬有所升高。因为春夏气温升高,为保持体温平衡,人体的散热机能加强,交感神经活性下降,微小血管舒张,血压就会下降。相反,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气温低时会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王大夫特别提醒长期患有高血压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秋冬季节要注意血压变化。因为,这类人群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气温突然变化较大的时候,极易诱发。所以,如果发现血压偏高,要及时就医,在大夫指导下增加降压药的剂量或调整降压药的品种,使血压恢复正常。高血压病人如果经常出现头昏、胸闷、眩晕,面部有麻木感等现象,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心内科或者是神经科就诊。另外,不要在秋季停服预防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因为较低的温度会促使血压升高,又容易导致血黏度升高而造成脑卒中。

王玉民大夫建议,秋冬季节最好做到每天测量血压。一般来讲,清晨时血压偏高,在上午10点左右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下午5点左右有短暂的升高,但不会高于上午的血压水平;子夜时分血压最低。所以,高血压患者在秋冬季节最好一天测量两次血压,从而掌握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以便使自己的血压调整到正常而且稳定的状态。

注意保暖、饮食和运动

王玉民大夫还给出了高血压患者日常保健的建议。

第一,注意保暖。尤其是寒流袭来、大幅降温时,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第二,合理饮食,避免“三高”食物的大量摄入。“三高”(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芹菜榨汁、黑木耳炒菜、山楂炖汤、洋葱头生吃等具有软化血管、辅助降压的作用。西红柿可以有效地减轻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每天早晨选1~2个鲜熟西红柿空腹吃,降血压效果明显。另外,血液黏稠是引起血压升高的一个诱因。所以,要多喝水、多喝粥汤、多吃水果蔬菜,以稀释血液。

第三,适时、适度运动。早上,老年人血压偏高,这个时间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段。因此,老年人在寒冷的冬季应避免早晨起床后突然做剧烈运动。可以先饮水,然后慢慢增加运动量,或者把运动健身放在上午10点以后或者下午。

具有降压作用的花草茶

王玉民大夫还给高血压患者介绍了一些日常保健的花草茶。王大夫说,绞股蓝、野、、苦丁茶、槐花(国槐)、茉莉花、红花、莲子心、栀子等都具有降压作用。

山楂茶:、茶叶各10克,山楂30克,茉莉花10克,用沸水冲泡。每日1剂,代茶常饮,具有清热、降痰、消食健胃、降脂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

第5篇:高血压的防治范文

血压波动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当血压波动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突然下降或大幅度剧烈波动时,作为医生应首先考虑有无脑出血、脑梗死及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急性并发症的可能,同时还要检查有无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电解质紊乱或严重感染等因素影响,须做相应的血液生化和影像学检查,并由此来制订合理的降压方案,稳定患者24小时的动态血压和昼夜节律。如果是已用降压药物治疗仍出现血压波动者,医生应考虑既往降压药物的选择是否合理以及病人是否合理用药,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

作为高血压患者,面对血压波动,有必要配合医生查找引起血压波动的内外因素,以利制订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不合理用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能长期坚持降压治疗,往往血压一正常就自行停药;有些患者服药时间不是选择在血压高峰前,而是晚睡前或进餐后,人为造成夜间血压过低或餐后低血压,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造成不良后果;有些患者使用的是短效降压药,药物半衰期短,不能维持控制24小时动态血压及维持原有血压的昼夜节律,造成血压波动。

食盐过量

有一种盐敏感性高血压,会因食盐过多(超过6克/日),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使血压随之升高。食盐过多还可提高交感神经活性,使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昼夜差值缩小,同时使肾脏损害出现更早。

嗜烟酗酒

吸烟可以引起血中纤维蛋白原增高,血黏度加重,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壁损害,使外周阻力增加,烟中尼古丁可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引起血压升高。长期酗酒(酒精量:男>30毫升/天,女>15毫升/天)可直接使外周血管紧张度增高,血管痉挛,还会使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产生血压急剧升高。

饮食结构不均衡

长期大量进食高脂、高糖饮食,荤多素少,形成体内热量过剩,脂肪堆积,导致肥胖,使心脏负担加重,同时因血黏度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加大,使血压持续升高。

及进餐

某些高血压患者在由卧位快速变为立位时,可突然出现收缩压下降,产生性低血压;也有些患者在大量快餐1小时左右出现收缩压下降,产生餐后低血压。上述现象多与血管内压力感受器的调节能力下降有关。

情绪因素

过喜、过悲或高度精神紧张均可引起脑的自主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减弱,使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活动增强,可直接引起反射性血压升高或血压大幅度波动。

剧烈运动

如跑步、登山等剧烈运动可增加心室收缩力与每搏排出量,直接升高血压。

气候因素

如气温由热突然转冷,冷的感觉可刺激交感神经,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还可导致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血黏度增高,极易形成血栓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药物因素

如激素、甾体类抗炎药,某些抗抑郁药、抗肿瘤药、避孕药等可使血压升高的副作用。

第6篇:高血压的防治范文

1 开展社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人群的有效手段

1.1 社区宣传 社区医生可以开展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办健康专栏、专题讲课培训,播放录音录像,办社区黑板报等形式,定期更换高血压病的防治教育材料。教育病人提高心理素质,保持了好的心理状态,要心胸开阔,避免紧张、急躁、焦虑状态,要劳逸结合、心情放松。

1.2社区巡视 社区医生有计划地到高血压患者家中进行巡视,掌握患者的基础血压值,给与面对面的咨询指导,使患者能够控制食盐、糖的摄入,戒除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建议患者遵循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饮食原则,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值等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用药、运动等综合治疗方案。

2 指导健康饮食

2.1 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要定时定量,切勿暴饮暴食。减轻体重血压就会下降,所以必须控制体重。

2.2 限制食盐的摄入 食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天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过多食盐,可使水钠储溜,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另一方面,使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增高,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高,使血压增高。因此,限制食盐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

2.3 低脂肪饮食 血液中的脂质过多特别是胆固醇过多,可引起动脉硬化,使血压升高。每人每天食用食物含胆固醇的力量应在300mg以下,尽量使用植物油,尽量使用动物油、内脏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2.4 适量蛋白质饮食 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g为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鱼类、奶类和豆制品等。

转贴于 2.5 补充足量的粗纤维,维生素和水 高血压病患者应多吃蔬菜、水果,提高食物中的膳食纤维;摄入适量的钾、镁、钙等;维生素能促进脂质代谢,尤其是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心血管动能,预防高血压的进展。每天饮一定量的温开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净化血液,有助于血压下降。

3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正规的、长期的和有规律的服用降压药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针对患者年龄、性别、体质以及生活习惯和血压值高低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及重要靶器官的生理、生化指标和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对心身造成的影响。

4 戒烟、限制饮酒

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呈线性相关,酒精能使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输出量,间接增加肾素释放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饮酒导致心肌细胞损害,是心脏扩大导致心肌病;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戒酒或严格限酒,每日饮用的酒精含量应少于20克。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心率加快而血压升高。

5 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使心率减慢,增加心脏泵血的效率,扩张血管,从而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血压。运动可以愉悦心情、增强体质,也是控制体重的重要措施;可根据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爱好选择适宜的活动项目,如慢跑、快步走、游泳、太极拳等。

第7篇:高血压的防治范文

问@维摩诘的虱子: 家里有人患高血压。请问,高血压会遗传吗???

初少莉:有足够证据表明,高血压具有遗传倾向,所以,家里有直系亲属患高血压,其他成员最好经常监测血压,早期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如低盐、控制体重等。

问@大众医学hy:我父亲65岁,血压波动于160/90~150/90毫米汞柱,是否需要用降压药,用什么药比较好?

?? 初少莉:首先,你父亲应去医院做动态血压检测,确认血压水平。诊断为高血压后,是否需要药物治疗,还要看有无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如无任何危险因素,可先改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适当活动,控制体重,戒除不良嗜好。数周后血压仍偏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小剂量钙拮抗剂。如有其他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可到医院专科就诊。

问@神de救赎:我今年60岁,患高血压有近30年了,最近血压一般在150/85毫米汞柱,高压有时会高些,低压较稳定,这样的压差是不是太大了?长期以来一直服用卡托普利,长期服用会有什么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吗?

初少莉:你已步入老年期,动脉粥样硬化开始明显,故脉压增大。如果脉压(即压差)大于70毫米汞柱,说明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作为一个危险因素,要早期预防,注意控制血脂,降低胆固醇,不吸烟,经常运动。卡托普利是短效药,副作用不多,少数人可能出现咳嗽。但如有条件,还是服长效药更好。

问@foreverYoungCharlie:患了高血压,目前正在服长效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天一片。但到了夏天,有时血压会较低,是不是可以服用半片?另外,家庭血压计好像经常量得不太准确,怎么校准家用血压计,医院有没有这项服务???

初少莉:苯磺酸氨氯地平是分子长效药,可以掰开服用。如果夏天血压过低,可服半片。据我所知,目前我国还没有为个人校准血压计的服务机构,一般由血压计的生产厂家作为售后服务项目。医院无此服务。购买血压计时,应索要权威机构的认证证书。

问 @ 新晴微微:我亲戚60多岁,已患高血压20多年,一直服用降压药。有段时间血压正常了,就减少服药,但是血压马上就上去了。请问,高血压是否需要终身服药,一直用药有啥副作用?

初少莉:原发性高血压是终身疾患,一般需终身治疗。不要随意减药或停药,除非血压过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各类降压药副作用有所不同,且因人而异,注意监测,如有则告知医生协助处理。

问@ 若浅成风:我爸爸有高血压,最近血压一般在145/96毫米汞柱之间波动。3年来,他一直服用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请问,药物是否要换用?服用这两种药物的副作用有哪些??

初少莉: 不知您父亲多大年纪,一般目标血压应该小于140/90毫米汞柱以下,可能他的血压还未达标。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如是普通片)属于短效药,最好换成长效的同类药(如缓释片或控释片)。因短效降压药,血压波动大。长效降压药,降压平稳,血压波动性小,对改善心血管预后有益。

问@内蒙古的lily不加V:健走对高血压患者有利吗???

初少莉:运动包括健走,对于高血压患者是有益的,有助于控制体重;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病有益。但运动形式、运动量要因人而异,有严重心肺等疾病者要听听专科医生的建议。

专家门诊时间 :

每周一全天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北院

第8篇:高血压的防治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原发性高血压; 社区防治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47

我国是原发性高血压高发的国家,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1]。高血压病不仅是一个独立疾病,也是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适时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患者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笔者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本社区高血压筛查发现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入选标准:年龄30~60岁,主要是本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就诊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男65例,女35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神志清楚,无脑、肝、肾、神经精神及内分泌系统疾病。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定人、定时、定血压计方法测量血压,测量前要求患者安静休息10 min,测量为坐位右上肢血压,并将测量的血压告知患者。同时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1.3 护理干预措施

1.3.1 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 包括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目标、并发症、影响预后的因素及靶器官损伤等。

1.3.2 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患者应当进行高血压的终身治疗,恰当的联合用药,避免频繁换药,坚持长期用药,禁忌突然停药,同时注意降压药的副作用。

1.3.3 危险因素行为干预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体育锻炼、限酒、戒烟、平衡心理。

1.3.3.1 合理膳食 (1)低盐: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2]。(2)减少脂肪摄入,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建议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20%。(3)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增加钾多钙高的食物,如鲜奶、豆制品等。(4)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蔬菜或水果的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可使血压下降。(5)限制饮酒、戒烟: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药性,建议高血压患者戒酒、戒烟。

1.3.3.2 增加体力劳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劳累,运动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应按科学锻炼的要求。

1.3.3.3 控制体重 宣传理想体重的好处,指导超重者减肥,体重降至正常或体重控制。

1.3.3.4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 通过干预和咨询,提高人群的自我防病能力,通过参加集体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1.3.3.5 环境 高血压患者应避免暴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寒冷时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冬天应注意保暖;过热可使血管急速扩张,血压下降。应指导患者注意防寒保暖。

1.4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疾病相关知识水平、不良行为改变等进行调查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50例患者整体血压水平收缩压下降了(14.5±2.80)mm Hg,舒张压下降幅度为(1.8±1.31)mm Hg,与对照组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高血压病因十分复杂,与遗传因素、肥胖、体力活动、饮酒与膳食、环境与性格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显示,长期处于工作压力高的情况下,高血压的发生危险会增加3倍,而且还会增加左室肥厚和冠心病的危险[3]。

3.2 经过动物实验和人类饮食习惯的调查,高胆固醇的食物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进食的数量可直接影响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高后,容易沉积到血管壁上,而发生动脉硬化,使血压升高[4]。因此,高血压患者要限制富含胆固醇的动物脂肪和其他食物。

3.3 许多前瞻性研究显示,有规律的、有一定强度的锻炼、体力活动或运动负荷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2]。体育锻炼可以缓解脑力劳动的紧张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血压下降,同时能促进脂肪分解,起到减肥作用;还可以增强消化道功能,改善睡眠。

3.4 通过一年的护理干预措施,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各种危险因素,防止和减低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生,同时做好综合治疗措施,护理干预组整体血压水平收缩压下降了(14.5±2.80)mm Hg,舒张压下降幅度为(1.8±1.31)mm 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压、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实现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控制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庆军.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社区护士培训[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18.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3] 刘力胜.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5,1229- 1259.

第9篇:高血压的防治范文

全麻恢复期尤其拔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对高血压患者有相当危害性。我院麻醉科2004~2007年收治伴高血压的手术患者60例,在拔管前用利多卡因0.5~1 mg/kg+艾司洛尔0.5~1 mg/kg预防拔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60例Ⅰ~Ⅱ级高血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0岁,其中胆管手术42例,胃肠穿孔14例,肠梗阻4例。

1.2 术前常规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和阿托品0.5 mg,麻醉方式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均未用降压药。

2 方法

术毕清醒,具备拔管指征时,于气管吸痰及拔管前2分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1 mg/kg+艾司洛尔1 mg/kg,监测ECG、SpO2、SBP、DBP,记录给药前、吸痰拔管时、拔管后的HR、BP变化。

3 结果

给药前SBP达(160.3±13.5)mmHg,HR达(110.4±14.3)次/分;给药后吸痰及拔管时SBP(130.4±12.7)mmHg,HR(96.5±10.2)次/分,明显低于给药前,拔管后1~2分钟趋于平稳,无心血管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全麻恢复期由于麻醉减浅,患者疼痛,苏醒,加上反复吸痰和拔管刺激往往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心率明显增快,增加心脏做功和氧耗,诱发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衰等并发症。在防治此类反应时,首先应加强呼吸道管理,排除缺氧和CO2蓄积,进行气道吸引和拔管前应使用适当药物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利多卡因1 mg/kg不能有效预防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但对抑制吸痰时的呛咳反应有效,艾司洛尔是对心脏作用选择性强的β-受体阻断药,2 mg/kg艾司洛尔能有效抑制拔管时的BP升高和HR增快,且作用快,但HR、SBP变化大[1]。我们采用利多卡因0.5~1 mg/kg+艾司洛尔0.5~1 mg/kg的混合液有效地预防拔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使患者安全地度过拔管关。

值得提出的是: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因,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差,在防治BP、HR过高、过快时,亦应避免药物相对越量导致低血压的发生,因此在密切观察的同时应强调用药的个体化和适当的注药速度。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