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范文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管理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

第1篇:企业管理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业务财务一体化;事件驱动;ERP;业务流程再造;物流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企业实施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前提是建立在实施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目前全世界范围成熟的通用的适用于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工具就是企业资源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无论选择使用哪家公司的ERP软件,无非都是将标准化系统软件结合企业业务实际所进行的应用开发。目前国内实施ERP的企业很多,但是真正成功达到目的和理想效果的不多。现实就是系统往往与业务脱节,主要表现是物流信息流不一致,出现差异无法追溯等问题。非但没有达到管理控制的目的,反而成为企业的管理负担。要想避免通常出现的这些问题,企业在决定实施实施ERP的时候,就必须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支持、中层的主导调度、基层的全员参与,这是关系ERP上线成功的关键条件。

通常ERP在企业中的落地实施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即业务调研、方案设计、上线实施、运行评估。只有识别、评估和充分应对这四个步骤中的过程风险点,才能使得ERP在企业中更好运行,从而达到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有效控制。

一、业务调研阶段

ERP的实施是围绕提升企业管理为最终目的来的,因此了解企业的管理需求、业务流程的设置、产品技术的特点、财务核算的方式等都是至关重要的。业务调研阶段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从组织框架了解到流程的设置都要有深入的认识,才能将相关需求、认识转化为输入,为进行后续的再加工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常见风险点的控制。

1.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

虽然业务调研阶段的工作主要为需求确认,但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应当同步进行,比如产品的品种结构、产品BOM构成数据、产品销售分布数据、产品成本信息等。这些基础数据对下一步的方案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而非仅限于流程的认知和需求的调研。

2.强化培训,取得支持

培训的内容可以结合调研需求,充分描述未来的流程概况。例如:材料稽核可以放弃手工稽核,减少工作量;出入库情况可以不需要通过手工报表,可以直接读取系统。这些流程都做到在ERP落地,基层管理者才能得到的便利。这样的培训与灌输可以增强系统上线的信息,取得基层人员的支持。

3.管理需求的调研

在笔者所了解的ERP实施企业中,都实现了将业务流程与财务会计流程的结合,建立了事件驱动的业务财务体系。但是却鲜有企业将自身的绩效考核、管理需求嵌入到ERP系统中,这不能说是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失败,但是确实是ERP实施的不完美之处。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是,前期调研中很少涉及运营、人力等各个管理职能部门。觉得这些职能部门很少参与业务流程中来,因此忽视了管理需求的调研,ERP实施上线后,业务财务一套流程,在绩效考核、人力管理中又新建其他流程,往往造成数据差异、管理浪费。因此需要在实施项目前期就要深入调研管理需求,例如分部销售的区域划分以及业绩考核情况。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在方案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数据颗粒度的程度是否能够满足管理应用的要求。

二、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是对一个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的过程,即在充分认知原有流程的基础上,结合ERP各模块业务实现功能,对企业进行流程再造。这个过程中需要决定是否实施生产模块、采购模块等,并且是一个反复论证的阶段,需要不断取得管理层的信息确认并进行深入的方案讨论。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风险点:

1.基础数据和数据颗粒度的细化

结合上述管理需求,基础数据的字段设计与数据颗粒度要充分考虑到今后的应用需求。当前很多一体化企业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某一维度的数据往往方案设计中没有涉及,不能进行数据提取时只能重新手工建立分析数据,造成管理资源的重复浪费。这就体现了基础数据以及数据颗粒度的重要性,它决定了ERP上线后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2.考虑并设计所涉全部业务流程,防止遗漏

经过一阶段的调研,应当充分考虑所有流程的设置问题,防止出现只考虑主流程,而不考虑分支流程的情况。例如,生产制造企业中三包件如何出库?拆解废旧包装物如何进行流转、结算,这都是非常细小且实际存在的分支流程。如果方案设计阶段没有纳入,等到实施上线时就很难再进行调整,容易造成流程外循环,从而失去了控制的手段。

三、上线实施阶段

上线实施阶段是最为艰难而又辛苦的阶段,因为这是需要项目组与全体基层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阶段。本阶段涉及的人员较多,从库管到销售,从采购员到生产计划员,从技术人员到财务各岗位人员。因此如果这个关键阶段不能够齐心协力往往导致ERP项目的前功尽弃。此过程中笔者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风险点:

1.不断进行岗位操作训练,建立实用可行的岗位操作流程

通过培训能使业务经办人员快速适应和掌握操作流程。在本阶段时业务经办人员往往不能系统地理解岗位操作的目的及上下环节之间的关系,必须由项目组成员建立切实可行的岗位操作流程。只有对各个模块、各个流程的操作人员进行不断的重复性训练,使之加深理解,才能熟练正确地操作。就像日本丰田的道场一样,不断训练达到傻瓜也能操作的目的,从而为EPR的真正落地奠定基础。

2.严谨时间安排,严格按照财务节点规范要求

上线实施往往会伴随着财务账务的月结工作,因此在上线实施过程不能拖太长的时间,时间拖得越长,项目失败的可能性越大。要通过严谨细致的时间安排,并要充分考虑财务月结的时间点去控制前期业务的完成时间。只要第一个月结工作的成功,基本就能决定ERP系统能够实现落地。

3.要充分暴露问题,并确保及时解决

实施上线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也是对方案设计阶段的审查与修正。在此阶段中项目组应与基层操作人员通力合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暴露出来,经过充分的沟通,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方案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切不可进行后台流程外操作以掩盖问题,确保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通用性问题解决方案进行系统推广。

四、运行评估阶段

运行评估阶段标志着企业已经初步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但是仍会存在着较多问题。运行评估阶段就应充分利用项目咨询公司的服务职能,对操作人员继续加强培训,并对流程各个环节的操作进行固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确保一体化各项工作能自称体系、自我调整和运转。本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风险点控制:

1.固化流程操作,完成数据规范

ERP项目应用开发中的各项数据字段均是为企业管理需求而服务,应对流程操作的规范性、数据维护的准确性加以要求。可以将某些管理用的字段定义为必填字段,防止日后操作产生不规范操作,造成数据缺失。例如,销售客户信息必须维护到客户的税号、银行账户信息以便今后实现与金税系统的接口;销售板块必须加上国内大区。在系统中通过设置固化流程,并进行数据规范,以达到管理的需求。

2.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报表开发

通过运行实施后,基层操作人员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会产生较多的需求,例如导出的表格不是EXCEL格式,无法进行数据后续再加工等。此时企业内部就应积极梳理需求,要求项目咨询公司进行一些适合业务使用的简单实用的应用表格开发,例如开发应付模块的未开票明细表等。只要数据颗粒度足够细致,相应的应用表格开发是较容易获取的。

3.务必保证物流信息流一致性

第2篇:企业管理调研方案范文

调研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发放基层工作人员18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62份,有效率90%;发放管理层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回收率为87.5%。我们运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分析结果:

(一)企业基层员工职业能力掌握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得知,酒店基层员工对“基础理论”、“酒店实务”和“实践经验”的掌握程度得分均值分别为4.01、3.92、4.00,表明他们对这三项能力的掌握处于较好阶段。酒店基层员工对“熟练操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掌握程度的得分均值最高,分别是4.22、4.16、4.27,表明他们对这三方面的掌握最熟练;其次,对“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电脑操作能力”的掌握也较好;但是对“英语交流能力”的掌握较差,得分均值仅2.59。酒店基层员工对“适应能力”、“亲和力”等关键能力的掌握最好,得分均值为4.31和4.20,其次是“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均值都是3.94,掌握较差的是“创新能力”,得分均值为3.61。

(二)受领导赏识情况与职业能力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

为了探讨受领导赏识情况与酒店基层员工对职业能力(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关键能力)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本次调研运用SPSS19.0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将受领导赏识情况与酒店基层员工对各职业能力掌握度进行了配对分析,分析结果中显著性(双侧)的值小于0.005,即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分析结果中显著性(双侧)的值大于0.005,则说明两者无关。

(三)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情况

通过对企业管理层调查数据的分析,可看出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关键能力)的实际要求。在基础知识方面,管理层更看重员工的酒店实务、实践经验;在技能操作方面,管理层更看重熟练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礼仪规范;在关键能力方面,管理层更看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

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可知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以下课程需要增加课时:酒店市场营销学、餐厅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礼仪。不太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为:调酒与酒吧管理、康乐服务。

二、专业对接产业实现改造升级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对接产业,校企合作不断深化。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明确了专业对接产业实现专业改造升级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并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作了适当调整:

(一)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调整定位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

酒店从业人员现状和人才需求,我们将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基层骨干、中层管理者”调整为“中基层管理者”,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就业追求“高平台”,工作勇于起步“低起点”。

(二)职业资格证范围不断扩大通过调查、分析

酒店的工作岗位和职务要求,为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和发展空间,我们增加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即在“三证”(餐厅服务员资格证、客房服务员资格证、前厅服务员资格证)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力资源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调酒师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

(三)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完善通过调研

酒店管理专业将逐步增加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等突出管理者素质的课程,目前已增加了康乐服务、宴会策划实务、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酒店市场营销、酒店公共关系学、三峡民俗文化等课程,不断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四)学生顶岗实习更加规范科学调研中了解到

近几年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不够严密、学生实习岗位过于单一等。调研中通过沟通和协商,现已将实习时间由6个月缩为4个月,学生管理实行学校、企业、家长、学生的四维管理模式,企业尽量满足实习期间轮换实习岗位的要求,以便让学生对企业行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体验。

三、专业对接产业的进一步思考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专业与产业的结合度制定以产业需求对应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要顺应宜昌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文化旅游产业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将产业中最前沿、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建成品牌、做出特色;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宜昌市酒店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对应,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降低专业学生的可替代性;酒店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与职业岗位任职标准相对应,围绕职业人的成长规律,结合各酒店对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二)稳固校企合作机制

第3篇:企业管理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字: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企业管理是企业顺利运营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我国企业管理必须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和满足知识经济兴起的要求,因此,现代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共同重视起来。

一、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研究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否定,它是传统管理的一种升级和完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对传统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管理进行改进。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包括了传统管理的精华以及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缺少了管理创新,企业就没有了生机。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

管理方案的创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管理方案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方案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管理方案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管理方案创新是企业市场竞争取胜的迫切需求。

二、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目标

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借鉴西方国家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的先进思想和成熟经验,通过对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力图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体系、方案,为我国推进企业改革提供发展思路和经验总结。

三、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重点

企业管理创新方案首先要将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等不断出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不断产生矛盾,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必须加快创新步伐,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其次,企业管理创新方案必须与企业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相融合。再次,企业管理创新方案设计重在坚持。管理创新是不能停止的,一旦停止创新,必将被社会淘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最后,企业管理创新方案要走民族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只有立足根本才能在日渐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式下发展壮大。

四、企业管理创新方案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和体制落后。

目前,一批企业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但企业管理上只凭企业主个人经验进行市场判断、经营决策和管理,仍旧停留在创业初期的水平。这种情况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2、产权制度不规范。

有些企业脱胎于国有企业,与其母体的关系千丝万缕,往往导致产权关系难以理清。近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权模糊这一深层次问题逐渐凸现。产权关系不清,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直接影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无法按照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运作,包括上市募集资金,内部持股等。这种不成熟的制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创业之初,借助多年科研成果的积累,凭借个别好项目、好产品可以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原有的技术退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后,企业就面临缺乏新产品、新项目的问题。不少企业因规模较小,不具备开发新项目的资金和人才实力,难以再推出新产品,甚至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也存在技术创新线路上选择偏差的问题。可以说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五、建立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办法

1、从发展能力型企业上寻找发展潜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今后国际间的竞争将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将取决于以下三大要素:

(1)企业的体制结构

就是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健全,运作是否得当,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各个层次是否职责明确,是否充分发挥作用以及是否相互制衡。

(2)企业机制和管理

企业的运行机制要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知识本身不创造财富,只有将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形成生产力企业的运行机制如激励约束机制、分配机制等就是为了达到这种目的。

(3)知识

就是拥有知识的程度及迅速运用知识的能力。今天的社会,服务经济已经取代了制造经济,知识工作者取代了传统的劳工。知识已成为一种资源,成为个人乃至整个经济的主要资源及发展的源动力,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在于工作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成为知识工作者的必要条件。

2、从人的能力建设上寻找发展潜力和空间

人才的增值过程就是企业增值的过程。对企业来说,主要是建设四种核心能力:一是学习能力,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自己;二是适应能力,现代社会变化很快,工作和生活节奏也很快,对人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创新能力,要有新的思维、观念、方式、方法;四是竞争能力。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其中学习能力是基础,创新能力是关键。

3、制度创新改善企业管理

企业的制度创新,要求企业必须要对市场进行完整的调研,坚持科技创新为根本出发点,对企业投资实行规范制度的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通过推动企业的投资多元化,采购多样化让企业能够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企业董事会聘任善经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企业经理。进而能够发展和壮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

六、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内容

1、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企业文化创新是管理理念转变的最有效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直接制约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文化创新主要包括: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和制度创新。许多成功的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塑造企业价值观和行为理念,建设公司特有文化氛围,会使企业员工形成一种责任感和归属感,调动员工积极性,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文化的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倚重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仅仅是指企业口号、标语和仪式等表层文化,更应该是一种鼓舞人心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是一项漫长的工程,应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全力打造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2、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创新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一种规定其内部权力、责任、控制和协调关系的制度,它是为实现企业既定的经营和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传统上,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通常是层级化、职能化的组织结构。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由此出现了一系列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创新性的组织结构形式。现代企业向着组织结构扁平化、小型化和弹性化方向发展,从刚性组织向柔性组织管理转变。这种组织结构既可以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又有助于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战略管理创新

随着跨国公司的涌现,全球范围内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错综复杂的动态环境中,谋求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企业间要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企业必须懂得怎样把自身能力和他人的资源或者能力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目标。

总结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创新方案的研究,在企业经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成不变的管理会制约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研究企业管理创新方案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王淑芬.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 魏东,王璟珉.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现状与展望[J].中国工业经能力培养济,2008,(01).

[3] 张阳,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多元战略创新,《商界》, 2006年

第4篇:企业管理调研方案范文

1.接洽客户。客户来源大致分为慕名而来、第三方介绍、 咨询组织自荐三种。不管以何种方式来源的客户,咨询组织都要用积极态度对待客户,尽快安排与客户的洽谈。在与客户首次接洽时,咨询组织应派出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高级咨询顾问或主要负责人与客户负责人接洽,并尽可能让客户多说急需解决的问题,他对该问题的个人看法以及要求咨询顾问应做什么等,以便了解客户的要求和意图,权衡受理能力,判断受理条件。经过初步洽谈,客户确有合作意愿,咨询组织就可要求客户提供"企业管理咨询委托登记表"和企业基本情况调查提纲,商谈预备调查的准备工作和时间。

企业管理咨询委托登记表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规模、性质、在册人员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委托解决的咨询课题以及希望咨询期限等:企业基本情况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发展概况,产品、生产销售概况,现行组织机构图,职工人数及分类,近3__5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产品制造成本表等资料。

2、进行预备调查

(1)确定咨询课题。咨询组织接到客户的咨询委托书后, 只证明客户确认需要咨询,但对咨询课题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时还需要通过预备调查,这是因为不可能保证客户对问题的感觉和描述都是正确的。因此,在正式确定课题之前,咨询组织还需要根据企业管理现状进行独立的问题调查,以求得到完整的、公正的信息,找出管理主要的、关键的问题。 最后共同确认课题。所以进行预备调查是很有必要的。这时的咨询组织机构需选择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调研组,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形成总体概念,根据紧迫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对企业管理存在的各种关键问题分类排队,先在内部形成对咨询课题的统一认识,然后与客户领导交换意见,统一双方关键问题及咨询课题的认识,最终确定正式咨询课题。

很明显:预备调查的目的并不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而是确定和规划咨询任务或项目,为最终解决问题辅平道路。 (2)提供咨询建议书。一般来说,当双方确认咨询课题后, 咨询调研组要把预备调查的基本结论形成书面文件。它是提交给客户进行审批和决定的第一个重要文件,把拟议的任务做出详细说明。建议书的技术质量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撰写有"说服力"的建议书是咨询成败的关键。咨询建议主要内容:

*客户单位咨询背景和经营状况初步分析。

*客户单位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确定的咨询课题内容及达到的目标。

*咨询课题进行步骤、方法和时间安排。

*课题咨询组成人员的背景介绍。包括职务、职称、咨询经历, 在课题中担当的角色。

*咨询费用初步估算。

(3)签定正式咨询合同。在客户确认咨询建议书后, 双方可进一步协商,签定正式咨询合同的目的。签定合同的目的是使双方合作有明确的定位,并且对双方利益起保护作用,它也是双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承诺。合同主要内容:

*合同双方(咨询组织和客户名称)

*委托任务范围和达到的要求

*工作成果和报告

*双方的义务和责任

*咨询费用与付款方式

*咨询费用包含内容

*终止与修正

*仲裁(处理争端的权利和程序)

*提交咨询报告期限

正式咨询合同签订后,咨询建议书作为合同副本同时有效。客户单位根据合同付款方式应先预付一部分咨询课题启动费用。 3、正式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当咨询合同生效后,咨询组织与客户单位都要做好进厂前的准备工作。

(1)咨询组织准备工作。

*组建咨询队伍。为完成咨询课题任务, 咨询组织要选好课题组成人员,明确课题领队(当有2个以上课题时)、课题组长及其成员, 原则上曾参加过调研组的人员,应是课题组的成员。

咨询课题组成立后, 应由领队组织召开咨询成员第一次预备会议,由领队向大家介绍客户的基本情况、本次课题的重点、达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课题组成员自我介绍本人的经历,自己最擅长的咨询领域或课题,过去曾咨询过的重点客户和担当的角色,便于在新的课题分工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由课题组长宣讲课题的调查计划和分工,计划应包括调查内容、目的、方法、对象、时间、责任人等。

*设计职工意见调查问卷。 为了深入了解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或与课题内容有关的评价,找出企业管理中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对战略课题、营销课题、人力资源和激励课题、生产和质量课题,都有必要听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时进厂前应先设计好职工意见问卷调查表,问卷设计内容简单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使被调查者能作出肯定选择,也有利于统计分析。

(2)客户单位的准备工作

选好参加咨询活动的联络员,该人员应熟悉企业的全面生产经营管理业务,在企业中有一定威信,负责协调咨询组与企业专家管理部门的联系,提供咨询组需要的本企业历史资料,准备咨询组进驻的办公条件,约请咨询面谈对象等,并参与咨询全过程的活动,及时向企业领导汇报咨询活动的进展情况,起到咨询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作用。

4、正式咨询

在做好准备工作后,课题咨询组即可正式进驻客户单位。 在预备调查的基础上,围绕咨询课题展开深入调查,以弄清问题的细节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问题产出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式咨询分为深入调查、原因分析和拟定改善方案三个阶段。

(1)深入调查阶段。任何咨询工作都应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凭主观臆断或凭经验估计而形成概念。每个企业均有其独特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同样问题在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必须调查清楚与课题有关的历史、现状、标准、管理模式、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各方面的资料,才能为下一阶段分析提供足够的有价值的资料。搜集资料是管理咨询工作最费神费力的工作,又是咨询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可以说一切咨询成败的关键,在于对事实的深入调查。

调查数据的来源,有各种会议记录形成的决议文档资料,财务报告和统计报表,现场观察记录以及有关的原始凭证和台帐,职工问卷调查和面谈调查所得资料等。对客户提供的资料数据,应经过审查和核对,力争数据真实可信。

(2)原因分析阶段。分析是通过对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 归纳、分类、判断与推理的过程。分析问题的基本程序是认识问题__界定问题__查证原因,这是一个客观必须遵循的分析程序,通过这个程序,可以帮助咨询人员把握分析的过程, 并告诉他为了完成课题任务,应该掌握什么资料,还缺什么资料,并再进一步调查取证所需资料。因此,分析之前必须对所占有的资料性质、来源、可靠性进行核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剔除不真实的数据。分析工作要遵循企业的管理现状,以事实为依据,寻找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判断问题的性质,通过定量和确有论据的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从管理上找到产生问题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从观念体制或机制上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 尽管各个咨询阶段互有交叉,难以截然分开,但分步工作有利于咨询工作的条理性和思路清晰,切忌在问题的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还没有确切的认识和界定、所了解的情况还不足以说明事实的情况下,就匆忙提出改善建议。 (3)提出改善方案。

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根源设计方案,是咨询过程最后阶段的重要工作。改善方案的质量不仅影响咨询工作的实际效果,也关系到咨询组织的信誉。因此在设计咨询改善方案时,一定要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咨询课题组全体人员充分讨论和论证,集思广益,形成多个方案,然后根据先进性、可行性、效益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比较,最终形成比较满意的建议。

在设计咨询改善方案的研讨时,应邀请客户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一方面课题组把调查的情况和分析的结论以及改善思路,向他们交流,广泛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避免片面性,使得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的结论更趋准确;另一方面他们能提出更好的见解和建议,丰富改善方案的内容,使改善方案更切合实际,有利于方案的实施。所以说任何一个好的改善建议,都是咨询组与客户共同工作的结晶。在形成比较满意的建议后,就可以向客户单位领导全面汇报(预发表),听取意见,修改完善,得到确认。

在正式形成咨询报告后,一般要组织课题发表会,参加人员与客户单位商定。报告会是咨询课题组向会议参加者汇报这次咨询的成果,提高企业人员对问题的认识,是推动企业变革的宣传会,也是实施方案的动员会。至此,可以认为本次咨询课题任务已经完成。如果客户单位还需在实施方案时,要求咨询组织提供帮助时咨询组织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帮助实施的任务。

5、落实咨询方案

第5篇:企业管理调研方案范文

经济研究型学者

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

引言

生活给了我们无限的激情、精力和对未来的无限的向往,给了我们奋斗的动力和追逐的勇气。因此,每一个有追求的人的人生注定是不平凡的,是独具一格的。世界是被创造的,而我们就是创造世界的人。创造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生活驱使我追逐希望的脚步、追赶梦的身影。地平线的一端,有我的梦。在那里,有希望指引我前行。尽管期间可能有诸多艰险,但却毫不退缩。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用它寻找光明。

一.认识自我

a.职业测评

1.六岛环游测试

使用目的:职业兴趣分析

在六岛环游的测试中,我第一个选择了“研究性:i岛屿”,第二个选择了“管理型:e岛屿”,第三个选择了“艺术性:a岛屿”。

由测评结果可见,我的兴趣爱好在于求知、追求真理、研究探索未知的领域,擅长理性的思维,同时也追求艺术的美。

2.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

着名生涯发展理论家霍兰德把人的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分别为: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

他的研究表明:人只有在与自己类型吻合的环境中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产生最强的成就感与满意度。

在六种类型的分数之间做一个对比,我的分数分布情况为现实型(r) 20  研究型(i) 36  艺术型(a) 14

社会型(s) 29  企业型(e) 29  常规型(c) 20

霍兰德六边形

由测评结果绘出上述六边形可知:我的职业兴趣倾向主要是研究性,其次是企业型和社会型。

3.气质测试

希波克拉底对人的气质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20世纪30年代,俄国着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50多年对人的高级神经后懂得研究,认为神经类型的一般类型即为气质的生理基础。

我的各气质得分为可见,我的气质类型为黏液型。

(黏液型的特质: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分心,埋头苦干,有耐心,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因循守旧。)

测评小结

通过对以上的测评,我是一个沉着冷静,克制忍让的人,能够敏锐的观察周围的环境,能够很好的与周围人进行友好的相处。拥有充足的精力,具有超强的专注性,能够十分的投入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具有严谨的态度,敏捷的思维能力。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习惯于理性分析与逻辑推理,不会轻易的接受别人的观点,习惯于表达和说服。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b.他人评价

c.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将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自我剖析,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的分析。

优势因素:专注,有自己独立的思维逻辑和思想。有毅力和耐心,对所做的事情充满激情。乐观,拥有良好豁达的心境。成绩优秀,专业基础扎实,分析能力突出。知识面广,喜欢涉猎经、文、史、哲等各类图书。性情温和内敛,使我拥有较良好的人脉。

劣势因素:公共场所演讲能力差,演说缺乏信心;社会经验匮乏,较少的接触社会;艺术表演能力弱,没有掌握一门才艺;体能较差;对自己失败的事情会陷入自责。

机会因素:所就读的大学为“211工程”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学术创作;拥有众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有利于提升自我;国家政策鼓励、支持优秀大学生的成长和创业。

威胁因素:大学数量逐年增多,大学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太多,导致大学生的含金量降低,就业困难;既要面对人数众多的毕业生的竞争,还要应对既得利益者和权势阶层的挤压;人才市场管理混乱,就业信息不畅。

d.总结分析核心竞争力二.环境分析

1.学校环境

大学本科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湖师始建于1938年,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岳麓区河西大学城中,背倚岳麓,远眺湘江。学校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湖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群英荟萃,在这里,有指点迷津的睿智教师,有志同道合的的同学。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研究条件,在这个211工程大学的平台上,有助于我夯实本科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爱好,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专业环境

我就读的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简称“国贸”。该专业的培养能够系统的掌握经济学原理和外贸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基本原理等基本理论。该专业能够培养我的经济思维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我从国际范围类来审视国际经济走向,为今后深入学习经济学、企业管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国贸专业目前来说是一个热门专业,市场有着对外贸型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由于此专业开设的院校数目很多,竞争压力也必然很大。

3.职业环境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一个较为传统的职业,企业高管是负责一个企业的领导、判断、战略决策的人。受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制约,我国的企业始终无法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国内众多企业始终无法与国外众多的知名企业相抗衡。而目前国内的企业管理理论大多有国外引进,在很多方面与中国国情不符。企业管理理论创新已成为我国众多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瓶颈。因此,社会对经济研究型学者的需求仍然存在,具有丰富理论基础的学者型企业高管仍有很大的就业前景。

4.社会一般环境

近年来,各级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难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反垄断法》、《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行业垄断,有效的降低了新企业进入的难度,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大众的思想解放也不断深入,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包容性不断加大,人们对自由、冒险的追求,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正不断地融入世界,当今世界已无法离开中国,同时,国内正进行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为今后的职场发展、创业提供了机遇。

三.人生规划单

(一)大学规划(18岁—22岁)

1.大学一年级

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开拓视野,养成独立的思维能力,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习目标l  认真学习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初步了解经济运行规律,积累专业知识;博览群书,建立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施方案l  积极阅读课外经济学着作,开拓视野,初步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l  关注时事,阅读观看财经类报纸杂志电视频道,了解中国、世界的经济走向。

l  记住英语四级词汇,练习口语和英语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增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了解接触社会;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解社会调研报告的写作流程,初步培养研究能力。

实施方案l  积极参加班级、院、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参加大一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l  积极参加社团、院、校的各种活动,增加人际活动范围。

l  认真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科学的管理自己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经济开支。

l  参加院、校级的社会调研大赛,了解社会调研的流程和调研报告的写作。

2.大学二年级

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学习目标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成绩进入专业前五;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准备英语六级考试;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学习素描,掌握简单的绘画知识;自学书法;初步学习日语。

实施方案l  继续夯实基础知识,深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常学、思、问、写;初步涉及学术创作。

l  熟记英语单词,准备英语等级考试,并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l  准备并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

l  自学素描,掌握一项基本的艺术本领。

l  刻苦练习书法。

l  自学日语,初步了解日语。

能力目标:阅读12本课外各类读物;进一步的加强人际关系;丰富社会实践经验。

实施方案l  大量阅读课外着作,积极参加图书馆自习

l  进一步的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培养自己的公关活动的能力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l  积极参加院、校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课余实践的兼职,积累社会经验。

3.大学三年级

专业夯实,学术创作

学习目标继续保持专业成绩,进行初步的学术创作;继续自学日语,能够对日语进行简单的说、读、写;通过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

实施方案l  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企业管理,并进行初步的学术创作研究。

l  自学日语,阅读1-2本日文书籍

l  认真准备英语六级考试,阅读2-3本英文书籍

l  准备研究生考试,争取通过研究生考试。

能力目标通过大学生普通话二级甲等,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实施方案l  参加普通话培训,提高普通话水平。

l  参加会计考试培训。

4.大学四年级

拿到经济学士学位,顺利毕业

学习目标写好毕业论文。

实施方案l  在图书馆大量阅读文献,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继续学习阶段

1.研究生阶段(22岁—25岁)

目标:获得硕士学位,通过博士入学考试

方案:加强学术学习研究,进行学术创作。

2.博士阶段(25岁—28岁)

目标:获得博士学位

方案:深入研究,积累自己的影响力

(三)职业人生规划

1.职场新人,经验积累(28岁—32岁)

阶段目标:企业的中层管理者

实施方案积累广泛的人脉,学习职场技能,扎实工作,并进行相应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创作。

2.夯实基础,创业准备(32岁—35岁)

阶段目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实施方案积累企业管理经验,将实际经验和企业管理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学术研究

3.创业阶段,初试锋芒(35岁—40岁)

阶段目标创建自己的公司

实施方案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经验付诸实际

筹措资金

进行市场分析,制定详尽的创业计划书

4.继往开来,不断进取(40岁—55岁)

阶段目标将公司做大、做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实施方案改进管理方法,实行科学管理

做优产品服务,实行质量管理

进行制度、产品、技术创新

5.思索过去,反馈社会(55岁—)

阶段目标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

实施方案继续利用自己的经验、理论知识进行学术创作。

四.成功标准

1.成为一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2.成为一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经济学研究型学者

3.创建自己的公司

五.缩小差距的办法

差距自身各项能力仍有待改进,有目标要求仍有欠缺

社会经验不足

人际关系不广

资金不足

解决对策努力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直至达到目标的要求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

广交朋友,扩大交际圈。

通过各方面筹措资金,解决资金问题

六.评估与反馈

对于此职业生涯规划书,我将以月为最小单位,每月进行反思和评估,以确保自己的生活轨迹不偏离此生涯规划书,每三个月对自己的成果与收获进行总结,并将自己的经验体验总结下来,形成经验汇报,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对此职业生涯规划书进行修改。对未能完成的目标,根据现实的环境和自身条件,想办法进行弥补,对于确定无法完成的目标,及时进行目标调整,提出新的目标,提出对自己新的要求,是自己的发展与能力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以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

尽管如此,当今社会风云变幻莫测,社会经济发生巨大的变换,未来高节奏和高竞争性的社会存在太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一旦确认此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最终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不一样时。我的备选方案是继续深造,成为一名大学教师。

七.结语

第6篇:企业管理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 价值 效益 企业管理人才 职业英语培训

近年来,中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开放型经济呼唤能与国际市场自由交流的企业管理人才。随着企业对外经济交流朝全面化、纵深化发展,英语应用能力成为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本。然而,根据对于扬州市支柱行业的企业调查发现,企业管理人才的英语培训依然延用固有思维,投入和成效反差较大。因此,我们需要语音经济学理论进行成本分析,构建合适的职业英语培训模式。

一、语音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语言经济学最初是由“信息经济学开拓者”美国经济学家Marschak于1965年提出的。他认为语言具备经济特性:价值(value)和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他认定经济学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费用与效益的关系[1]。

语言经济学在发展中,吸收了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将语言和多济的关系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2]:首先,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者可以利用语言这一工具性资本来获得其他人力资本。因此语言是可以用来补充和取代其他类型资本的人力资本。第二,学习第二语言(如外语)是一种有经济效益的投资。人们学习外语的部分原因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即考虑学习外语的“投资费用”和学成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国际化市场对于能够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的人有着较高回报。因此人们乐于投资语言技能学习。第三,语言的经济价值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语言在各种任务、职业和社会部门中的应用程度不同,导致对语言的需求程度不同,其经济效益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二、企业管理人才在职英语培训投资的经济效益

伴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已经在全球平台开展业务。企业应激励管理人才驾驭通用语言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胜任贸易全球化的要求。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投资。其成本是企业或个人为培训所花费的人力成本和物力财力成本,其效益取决于该培训可以给管理人才和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社会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对扬州市十六家支柱行业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的调研,事实并非如此,职业英语培训存在一个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问题。调研表明,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企业间差异明显,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大型企业重视企业管理人才系统化职业培训,职业英语培训是其中重要一部分;而中小型企业更倾向于倡导员工自学,效果不明显。目前,企业管理人才所参加的职业英语培训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职称英语培训。主要是帮助学员通过职称英语考试,提高收入。但受访者反应培训主要是应付考试,对于日常工作和企业发展用处不大,因此企业并不能从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第二类,各类英语证书培训,多为员工自主参加。企管人才自主花费时间成本和财力成本,获取相关证书,以提升自己的岗位,获得经济收益。企业虽然鼓励员工这种做法,但前提是不能影响工作。这类培训种类繁多,员工选择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往往有时所获证书在企业工作中用处不大或不被承认。这样,企管人才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后,积极性并不高。前两类职业英语培训占据培训的主体。培训对于企业管理人才日常工作和企业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大,因而产生了“英语无用论”的说法。然而,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要求企业决策者开始对于企业管理人才的国际化能力培养。因此第三类――有针对性的职业英语培训的出现成为必然。在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需求后,企业有针对性的组织或安排人员参加相应的职业英语培训。企业此举既能鼓舞在职人员的士气,又能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实现企业与管理人才的双赢。针对企业需求的职业英语培训虽然还在萌芽阶段,但是培训符合市场规律,是职业英语培训的发展趋势。

三、“以国际市场需求为本”的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模式分析

根据语言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要构建“以国际市场需求为本”的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模式,企业和社会需要更新理念,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协作。

1、企业应构建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国际化发展规划,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明确对于本企业管理人才国际化能力素质的要求(包括对于职业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合理设计管理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量化考核机制,建立合理的动态管理管理体系和薪酬激励体系等。将提高管理人才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培训纳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工作内容,有效引导人才成长,提高个人和企业双方财力和时间投资的经济效益。企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自行组织、派员参加或委托社会培训机构进行针对性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并对参训人员进行本企业国际市场英语应用能力考核,对培训进行有效性评价,确保培训达到企业预期的效益。对于参训合格人员,企业应根据管理考核机制予以相应的经济激励。

2、社会应广泛开发教育资源,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术业有专攻,为提高培训的经济效益和效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社会培训机构,组织企管人员职业英语培训。时下社会培训机构多为小型企业注重利润,因此热衷举办各类热门英语考试证书班,培训学员考试通过的技巧,耗时短、见效快。这就形成企业需求与社会培训机构的供应脱节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出发。首先,应广泛开发教育资源,比如高校师资。以扬州市为例,所有在扬高校均具有工科背景,高校英语教师长期从事相关专业英语教学研究。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具有深入企业工作实践的经历。他们能够更好的领会企业及行业相关岗位的职业英语要求,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及实施教学。笔者曾针对扬州某一企业需求,设计利用我院的模拟实习基地,对参训人员进行现场授课实践,既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又能让企管人才现学现用提高教学效果。这一方案实施的主客观条件,是普通培训机构无法实现的。第二,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鉴于中小型企业单独投资职业英语培训的成本巨大的情况,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调研相关中小企业需求,对口设计职业英语培训,做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助推器。

3、培训机构应合理设计培训内容体系

培训机构在设计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内容时,应充分调研企业岗位需求、行业国际化市场发展信息,敏锐洞察各企业、行业的文化特征,提炼职业岗位典型的英语工作任务,形成有企业行业国际化特色的教学方案。同时,培训机构应谨慎挑选合适的师资,采用项目化实践式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各种条件创设模拟英语交流工作情境,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提高企管人员的英语主体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应用能力。培训考核以考核学员能够完成典型英语应用工作任务为标准,提高他们职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效果。

四、结语

新型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模式,以企业、社会和培训机构合作为基础,以企业国际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企管人才完成岗位英语应用任务能力为标准,切实提高人才和企业培训投资的经济效益,增强人才和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l]何文贤.语言的经济属性与ESP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第7篇:企业管理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 薪酬管理 激励效用

企业管理中薪酬为员工通过劳动获取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收入。充分发挥薪酬作用与功能,可全面强化企业薪酬的优势激励作用,提升员工向心力与凝聚力。员工的潜力可无限延伸,当然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支持,而新时期企业薪酬激励则不失为一种优质的实践措施,可令员工持续地挑战自我,激发无限潜能,最大化释放力量,并促进企业综合效益的持续提升,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进提升。

一、强化企业员工整体工作分析

企业实践发展中,创建优质的工作分析系统尤为重要,其不仅为企业定岗定编、实施人员管理的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为企业的考核管理、招聘引进提供有效参考。因此企业在培训管理工作中应将工作分析体系作为重要基础,组织业务专精的专项人员利用科学工具软件进行系统分析,令其良好地辅助福利政策的科学制定,进而为企业的管理经营提供重要科学的指导。

二、优化企业形象及文化建设

如果说企业薪酬管理多停留在物资层面,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则是基于精神层面的发展推进。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要有鲜明文化的支撑,可有效引导企业创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各类薪酬管理体制,并令其全面执行与实施薪酬管理宏观战略。因此企业首先应依据员工不同需求及自身发展特点开展文化建设,打造企业品牌形象,制定人性化的薪酬激励体制,同时应有效结合非现金与现金薪酬激励管理手段。另外企业应确保激励管理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最佳化实现良好的激励管理效果,面向企业全员发放员工手册,树立长远发展目标,例如构建世界五百强、国内一流企业等,配套建设管理薪酬体系,以战略化目标为指导,促进企业的全面持续发展。

三、完善建立薪酬激励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

企业在对内部员工制定薪酬管理制度阶段中,应全面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同时应参考同类区域或企业的各项薪酬管理政策,展开积极对比。应科学考量员工面临风险的承受限度与能力,满足人才风险规避的综合需求,并令企业劳动成本、总体薪酬额度有效降低。同时,企业应完善开展间接薪酬管理,依据员工个性化需求提升福利待遇,满足员工物质层面综合需求,例如企业可科学培育知识型员工,令其成为对员工建设发展的福利模式之一。再者,企业应充分关注薪酬体制结构中各类能长期发挥激励效用的成分,紧密结合企业综合发展战略,令不利因素被消退、遏制及淘汰,促进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同长期利益有机联系。另外,企业应科学构建绩效工资管理评估体系,针对单一的考核指标现状,多元化应用构成策略、结构水平策略、支付调整策略构建考核体系。例如定期开展岗位技能比拼、履行督导核查体制、竞争上岗、定期轮岗、阶段考核制度,实施绩效薪酬、浮动薪酬管理,依据员工成绩履行奖惩激励措施,确保各项评估标准及管理的公正、公平。应全面尊重企业全员的参与权与知情权,切实提升企业绩效管理激励工作的水平与综合质量。企业还应合理利用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手段,令两环节相互补充。薪酬外在激励具有可量化特征,可基于市场竞争令企业上升到平均水平,企业应科学掌握及了解行业中各个技能岗位薪酬方式的管理平均水平,避免待遇薪酬等级制定缺乏有效依据。另外企业还应集中注意力开展内在薪酬管理,合理提升员工综合积极性,广泛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并抑制人力成本的不良升高。

四、合理调整薪酬管理方案,提升激励作用

企业在制定薪酬管理方案中,不应一成不变,令制度管理处于被动滞后的不良状态,而应顺应社会与企业的实际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令薪资标准受到企业全员的拥护与广泛支持,有效实现激励管理预期目标。对于内部企业不同层级与不同职位员工应区别对待,进而有效激发员工实践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实践管理的综合水平。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提升阶段,还应强化对各类市场信息的综合分析,进而确保企业管理薪酬策略可充分满足市场竞争现实需求,进而充分激发薪酬管理激励效用。一旦企业现实状况同薪酬方案存在不适应性,我们则应对成因及时分析,衡量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而应用有效积极的科学措施及时进行薪酬方案的全面调整,做足充分的准备,良好应对瞬息万变的企业外部与内部环境。

总之,基于企业薪酬管理的现实重要性及科学作用,企业实践发展中只有充分重视并优化薪酬管理,强化整体工作分析,优化企业文化建设,完善薪酬激励体制创立,调整实践管理方案策略,才能全面提升激励作用,令企业在员工的积极努力、共同奋进中实现全面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第8篇:企业管理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规模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管控

作者简介:吴增华(1963-),女,江苏海安人,湖北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余东华(1956-),男,湖北大冶人,湖北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助理,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7)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159-02

科级干部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坚力量,是公司各项业务的直接推动者和指挥者,在公司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电网公司在未来五至十年内,将加大“两个转变”力度,加快“两个一流”建设步伐,当前的核心工作是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来推动企业管理的变革。为完成“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艰巨任务,国家电网公司迫切需要打造一支素质高、实力强、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将管理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的战略布局上来。

湖北电力公司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对科级干部培训工作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有益探索,改变了以往零敲碎打的培训方式,首次尝试将大批科级干部进行集中、系统化的培养,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培训三千名科级干部,每年轮训十期,每期培训百名科级干部。本项目培训人数多,时间跨度长,开了电力企业科级干部大规模培训的先河。

在时间跨度长、办班密度大、参加人数多的情况下,要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如何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学管用的培训方案,使之在三年内只需适度滚动修订,不必做重大的调整;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办法,改进和创新培训班级管理模式,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实施;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前后期的学员在新知识的获得上保持统一的标准,确保培训效果的延续性。

一、精确分析培训需求,保证培训方案的前瞻性、科学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采取各种办法和技术,对组织及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从而确定培训必要性及培训内容的过程。培训需求分析是针对性选择培训方式和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的前提,因此,正确的培训需求分析是统领整个培训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培训中发挥着先导作用。

为办好本次培训项目,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征求了9个部门的意见,走访了2家地市公司,搜集了分析问卷258份,对科级干部培训需求进行精确分析,最终确立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培训方案。

1.科级干部培训需求分析

科级干部培训是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重大培训项目,科学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科级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分析以以下三点为指导:首先,企业需求应优先于学员需求,企业的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明确的,而个人的需要是模糊的、波动的。其次,培训项目设计应以公司发展需要和重点工作为出发点,明确科级干部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提升的能力。最后,培训应立足于科级干部行为模式的转变,工作质量的提高,讲求实际效果,而不能流于一般化。

在本次培训需求调研中,调研工作组针对4种不同对象,设计出5套内容不同的调查问卷,提供了含有4个模块30多门供选择课程名称的“课程菜单”。项目设计人员通过对调研访谈信息和258份调研问卷的认真分析,研制出既符合公司需要,又能够覆盖60%以上受训者普遍选择的正式实施课程表,为形成具有前瞻性、科学管用的培训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拟定前瞻性、科学性培训方案

依据培训需求调研结果,湖北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经过反复讨论协商,制定了本次科级干部三千人大规模培训的方案。

(1)配置六大模块课程,匹配高端品牌讲师。根据科级干部的能力现状,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总结出基于公司发展战略需求、业务发展要求的课程设置思路,即以理论和政策为先导,以战略和管理为重点,以文化和思维为补充。依据项目调研结果,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的转型要求,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经过反复商讨和修正,确定了宏观经济、党性修养、三集五大、管理人力、企业文化和系统思维等六个模块的培训课程。

为保证课程讲授的适用性、专业性、针对性,培训项目充分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邀请到了两岸专家学者与学员交流授课,讲师阵容强大,汇集湖北电力公司内部讲师、宏观经济学家、著名咨询公司合伙人、知名企业高管、知名高校教授、职业培训师等。

通过配置针对性课程,匹配高端品牌讲师,确保培训内容的前瞻性、科学性,帮助科级干部明确使命,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准确掌握公司改革创新的精髓,并将领导力渗透到工作中,以新的管理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

(2)丰富培训形式,以乐促教。丰富的培训内容需要有丰富的培训形式作支撑。为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次培训抓住成人学习的特点,在形式上进行独具匠心的创新实践。培训改变以往单一的面授课程的方式,加入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看电影学管理、成长风向标等,将理论讲授、案例教学、座谈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进行有机组合,寓教于乐,使培训实施更加实效。培训期间,组织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活力十足的体育活动,以丰富学员的培训生活,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以乐促教。

二、完善培训实施管控,确保培训顺利实施

本次轮训项目时间跨度长,每期培训人数多,培训实施管控成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关注点之一。项目从组织管理、项目汇报、培训评估三个方面加强管控,有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1.实施项目管理制,加强学员自主管理

(1)项目管理制。培训班实施项目管理制,以管理项目的方式进行培训班的管理工作,更加注重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的管理。根据培训班实际需要,培训班成立项目专项工作组,由项目经理对项目进行全过程集成管理,组织和指挥工作组成员准时、优质地完成项目各项工作,保证项目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衔接。

(2)学员自主管理模式。为了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组织管理模式方面,培训班创造性建立学员自主管理模式。每期培训班中,通过自荐、竞聘等方式成立学员自主管理的班委管理团队,包括班长1名,学习委员1名,生活委员1名,主要负责培训期间学员的活动组织、学习管理等日常工作,并协助开展培养考核工作。

此外,班级还成立了多样化职能小组,如快乐小组、宣传小组、学习小组、支持小组、纪律小组等,让每一位学员都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到培训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来。

学员自主管理制有效激发了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民主、平等、竞争、分享”的班级氛围,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增强了学员之间的凝聚力。

2.采取三级汇报体系,及时沟通培训信息

培训采取系统的三级汇报体系,即每天针对培训实施情况的日汇报和针对项目整体实施规划的中期汇报和总结汇报。培训现场负责人每日向项目组成员汇报项目实施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交流,寻求改进和提升措施。中期汇报总结项目前半阶段的实施状况和后半阶段的实施计划,帮助项目组了解项目实施的效果,管控后期风险。总结汇报汇报整个项目的实施状况,进行项目成果的沉淀和项目后期跟踪等,形成培训档案,为以后的培训工作做借鉴。

3.完善培训评估机制,强化培训效果考察

培训评估是对培训效果做出评判的过程。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员、讲师及培训组织实施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培训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估培训的效果,克服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不断提高培训的效果,确保培训的实用性,在促进培训效果落地的同时,也为湖北电力公司的培训项目管理积累客观数据与实战经验。

本次项目采用180度评估问卷、试卷测试、论文撰写等方式,对学员、讲师、培训组织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1)对学员的评估。对学员的评估是培训评估中最重要的环节。以掌握学员基础信息为起点,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进行知识测试和论文撰写,了解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促使学员主动学习,并将所有评估结果纳入学员成长档案。

(2)对讲师的评估。对讲师的评估采用180度评估问卷进行评估,由学员、培训现场负责人员分别完成,评价内容包括讲师授课内容、授课形式以及授课期望等。这些评价结果可作为留档资料,为今后培训项目中的讲师及课程选取工作提供指导。

(3)对培训组织实施的评估。安排学员、讲师以及培训现场负责人三方对培训组织实施运用180度评估问卷进行评估。考察内容包括: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以及问题解决的及时性的感知;讲师课前准备的周全性与课程进行的执行性;培训现场负责人对需求响应的及时性以及项目配合的有效性。

三、加强宣传策划和自主学习,保证培训效果的延续性

本次培训时间跨度大,办班期数多,为保证前后期的学员在新知识的获得上保持统一的标准,确保培训效果的延续性,需加强宣传策划和自主学习。

1.加强宣传策划,扩大培训影响力

为提升本次培训项目在湖北电力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影响力,将培训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和亮点、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方法的新经验等进行了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报道。通过公司内部发文、张贴宣传横幅标语、制作宣传橱窗板报、撰写宣传简报、剪辑电子相册、新闻报道等多种手段,使培训有影、有形、有声、有色,在公司内部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态势,扩大培训的影响力度。

通过宣传使没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对培训产生强烈的向往,了解培训实施动态,使已经参加过培训的学员跟上知识的更新。

2.借助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学员自主学习

以公司内部远程教育平台为依托,将培训内容以网络课件的形式放在湖北电力公司内部学习平台上,实现共享学习资源,并在网站上设置答疑解惑的专区,为学员提供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将课堂培训与网络学习有效结合,将学习延续至培训课堂外。

第9篇:企业管理调研方案范文

行了走访调研,通过反馈信息分析对《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课程设置、内容等方面给出了修改调整建议,能够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从而有利于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质检 调研 人才培养方案

0 引言

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全面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市场需求的趋势、岗位指向、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和设置本专业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等方面的针对性的问题,探索专业建设的方向,制订合理的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1-4]。相关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对本专业已经就业的学生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和主管领导进行了大量走访及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本专业在生产中的具体工作情况,为本专业的建设方向提供有力的依据[5]。经过大量走访和调研,发现了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在工厂工作中的要求存在一些相适应的问题,也听取了相关人员对于本专业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为下一步编制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1 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能够切实深入了解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具体工作情况,特此制作了《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需求调查表》,主要调研:近三年质检人才需求状况;能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哪些类型的工作岗位;就业岗位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企业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建议。调研教师对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学生、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和主管领导,进行了走访调研和座谈调研等,并完成了调查表的填写,获得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2 调研资料分析

调研资料中的一些调研项目可以有多项选择,而有些调研项目的一些被调研对象没有做出选择,每一项调研内容的百分比为选择该项的调研资料份数与总份数之比。

2.1 近三年质检人才需求状况

2.1.1 需求人数:1-3人,30份,34.5%;4-6人,19份,21.8%;7-10人,6份,6.9%;10人以上,14份,16.1%。

2.1.2 需求趋势:上升,38份,43.7%;下降,1份,1.1%;无变化,5份,5.7%。

2.2 能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哪些类型的工作岗位

机械产品检验,70份,80.5%;质检工艺编制,8份,9.2%;计量仪器操作,32份,36.8%;机械产品加工,21份,24.1%;产品质量分析与改进,27份,31%;车间技术组织与管理,6份,6.9%;企业内审员,18份,20.7%;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咨询、监督,19份,21.8%;其它岗位,2份,2.3%。

2.3 就业岗位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

2.3.1 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46份,

52.9%;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的能力,40份,45.9%;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2份,48.3%;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9份,33.3%;具有在团队合作条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44份,50.6%。

2.3.2 专业能力:具有阅读机械专业有关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36份,41.4%;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制图的能力,23份,26.4%;能使用游标卡尺寸、千分尺等常用量具进行产品检验,49份,56.3%;能使用三坐标、万能工具显微镜等现代测量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检测,28份,32.2%;具有对机械产品进行质量分析的能力,35份,40.2%;能够对常规量具及测量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调试的初步能力,15份,17.2%;具有学习及应用新技术的能力,34份,39.1%;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员岗位的工作能力,21份,24.1%;具有正确编写中等复杂零件的检验工艺规程的能力,26份,29.9%。

2.4 企业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具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28份,32.2%;具有识图、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等方面的一般知识,52份,59.8%;掌握必须的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12份,13.8%;掌握简单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理论,11份,12.6%;熟悉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41份,47.1%;掌握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进行质量分析及产品质量改进,25份,28.7%;了解计量仪器原理及其操作方法,31份,35.6%;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等专业理论知识,20份,23%;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与ISO9000质量体系

及标准化法、计量法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39份,44.8%。

2.5 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建议

2.5.1 需要加强的知识技能: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需

要加强,要有更多的机械加工实践机会,要了解一些现在先进的检测技术。

2.5.2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规范使用各种通用量具,对气动量仪和内径表这方面知识更应该加强;对课程方面应该加强学习材料力学、金属表面处理、机械加工工艺,这样可以准确的判断出不合格零件产生的原因。

2.5.3 正确应用下列术语:合格、不合格、缺陷、返工、降级、返修、报废、让步、偏离许可、放行,会熟练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和质量信息处理,具有生产技术知识。

2.5.4 要有对产品质量进行审核,对产品设计进行评审和新产品鉴定的能力,具有调查研究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的能力。

2.5.5 在学校应当多安排实训,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待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及对工作的责任感、生活的积极态度。

3 调研结论及建议

从调研资料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质检专业设置的课程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学生在校学习这些课程和走上工作岗位应用这些课程之间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所要调研企业对于质检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正是我们今后应该在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完善的薄弱环节。

①适当增加机械加工工艺、测量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的课时。

②总体要求毕业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能从事生产一线机械加工、工艺实施、机械产品检验、企业内审员、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咨询、监督等岗位。

③应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企业文化。

④开设实用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类课程,以适应企业的急需。

从调研结果来看,本次调研达到了调研的预期目的,为教研室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韩丽珠,林琨智.面向生产一线的工程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3):19-21.

[2]徐秀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徐秀娟.机械制图[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李焦明.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查与对策[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