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第1篇: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教育 理论 实践 技能操作

笔者学校的教学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教学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之一,通过实习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技能锻炼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技能,技能得以提高,在技能学习中又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以下浅谈笔者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理论和技能教学同步进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院理论教学部门与实习教学部门高度协调一致,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经常沟通。例如,当理论教学讲完电路设计时,实习指导教师也要准备好相关设备。实习教师讲完准备知识后,再给出一个具体的操作要求。比如: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去设计一个电路。如果学生选择的题目相对简单,那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技能操作,等到他们完成后,教师检查完成情况。如果正确,就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扩展电路的功能,设计出电路图,然后再进行技能操作。电路安装完毕后,检查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再引导增加难度。如果学生所选题目有一定难度,一时找不到解决方法,则实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块思考,给出思考路径,由学生讨论方案分步设计。在此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不仅要进行原理设计,而且还要根据载荷的要求,计算出元器件的承载能力。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线路图,选择电子元器件,自己连接,用PLC进行编程并运行等。然后指导教师分组点评,选出最佳操作方案。

二、以理论为指导,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技能教学中以理论为指导是实习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第一点学生已经操作完毕,但是由于所选的元器件及设计参数不配套,系统试运行不能正常工作,或者达不到设计要求。学生在进行此类实习时,往往找不到故障原因,时间一长导致学生失去耐心。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一种合理的调试方法,但最根本的原因仍旧是学生没有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此时,就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做,而且还要根据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如何思考,思考问题出在哪里。例如,学生安装好电路后,系统不能运行,来回查找,就是找不到原因。经老师检查仅仅是一个保险丝熔断,或者一个螺丝没有紧固,或者所选元器件不匹配。根据理论知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调节,这样调节会影响系统的哪些特性。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组研讨,找到最佳操作方案,最后再进行安装调试。

三、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理论知识

在完成第一点和第二点教学后,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最终目的。例如,排故型实习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就是排除故障,而这是设备维护人员最常做的工作。因此,在笔者学院高级维修电工考核中,除了配盘和PLC编程外,还有排故型考核。考评员对正常的控制系统人为制造一个故障,然后由学生找到故障点并排除故障,使系统正常运行。但是当学生答辩时,有许多学生的理论基础偏差。如老师问:“你为什么确定是热继电器损坏?你为什么判断是延时继电器出现故障?这个电器的损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避免此类故障经常发生?”有部分学生的回答缺少理论依据,或者答不上来。这反映出部分学生对电路的设计原理及电器的工作原理没有充分理解,理论知识不扎实。这样当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独立工作,独当一面,对本人、对社会都非常不利。所以要求学生在苦练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实习老师引导学生重视理论学习,了解每个元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做到以理论为指导,正确判断故障原因,准确找到故障范围,迅速排除故障,尽量避免使用试探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既能减少工作量,又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单位缩短检修工期,提高生产效率。

四、职业技能教学的几点误区

一是重理论轻技能,二是重技能轻理论,三是理论和技能教学不能同步进行。

第2篇: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92-02

探究式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资深教授施瓦布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提出来的。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普遍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来讲,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接受性教学相比较,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可以说,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对人类发展所带来的终身学习和开放性学习要求的必然结果。

一、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在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对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信、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理论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回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动和发展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必须引导学生关注实践,在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2.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研究生是社会的高层次人才,相对于本科生而言,他们有更强的自我意识,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他们渴望由自己的眼睛来认识事物,通过对问题的独立判断来体现主体价值。因此,在研究生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研究,验证书本理论的正确性或用理论来解释、说明甚至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相对与教师单纯外部灌输而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有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在于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尤其强调学生的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①促使学生关注现实。如:通过对低碳经济、教育均衡、户籍改革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探究,增进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能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③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围绕既定主题,积极参与并亲自实践才能完成相关研究。通过实践,学生逐步树立积极的科研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并且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④增强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探究式学习,如要撰写某一专题的调查报告,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这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学生之间、指导教师之间、受访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大增加,增强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⑥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探究式学习主要围绕社会经济、政治或文化发展的问题展开,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同时也更加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大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学术权威取决于教师的学习经验、知识积淀和教育智慧。因此,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对新时期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厚的人文素养、较强的教学研究和探索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因此,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的深入实践,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此外,开展探究式学习还将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逐渐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搜索途径,以顺应学生的学习习惯,顺利地指导并协助学生完成对预定主题的研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究式教学实践及效果

目前,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每个班的学生数一般在100人左右,有的高校甚至300多个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难以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讲解,加之大部分教学内容在中学和大学都已接触过,因此在政治理论课上经常出现教师授课慷慨激昂,兴致盎然,而学生反应漠然的现象。虽然有一些教师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但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细则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结果也不尽人意。为提高大班条件下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了科学性、时事性、实效性三原则。科学性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中遵循教学规律和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特点;时事性就是紧跟时展脉搏,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实效性就是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以上三原则,我们在推进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时政性,学生对国际国内发生的最新事件和相关内容也最为关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注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央近期重要会议文件及精神并从中选题,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深化学生对一些重要改革方向的把握和相关政策的理解。

2.分组研讨,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经过多年的政治理论课学习和熏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许多研究生自主意识较强,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愿意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关注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讨论汇报。一般是5~10人一组,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在班级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对该项活动非常积极,许多小组都写出了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在班级汇报时绝大多数小组都做出了较好的汇报课件,有的还链接有相关视频,有的小组在汇报结束后赢得学生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如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汇报题目有《从舌尖上的安全谈我国食品法规的完善和企业家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届三中全会及其影响》等,机电专业学生汇报的题目有《从嫦娥奔月看我国太空技术的发展及创新》、《从我国不同时期的主流歌曲的社会影响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等,题目新颖,论点明确,论述充分,汇报时不仅语言流畅,有课件、相关视频,并且还设置了提问等互动环节,效果很好。课程结束时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98.7%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好,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有的学生在调研问卷上写道: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3.改革考核方式。考试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好的考核方式不仅能真正考核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为提高学生参与课题研讨的积极性,我们把学生平时参与小组研讨状况、小组代表在课堂上的课题研究汇报、提交论文的水平等与最终成绩挂钩,探究性学习成绩占到总成绩的30%。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还是比较有效的,学生分工合作,精心设计调研问卷,搜集相关资料,认真撰写研究论文,深化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知、信、行的统一。

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要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研究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同时也需要校领导和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机配合。只有各方重视,形成合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

在我国,教师教育相关专业不仅存在于师范院校而且存在于综合院校和应用型高校中,性质不同的高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有所不同。应用型高校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发展起来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校,因此对应用型院校而言其教师教育专业以培养应用型的未来教师为定位,体现教师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就凸显其重要性。实践教学不仅是教师教育的重点,而且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基本途径。但是由于受传统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束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师范专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师范生实践性不强、无法适应教学需要等问题。因此应该重视师范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实践化,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够“为了实践、基于实践、在实践中”产生。

一、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优化教师教育人才知识结构

构建合理的教师教育知识体系是培养优秀教师的基础,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教育更多的是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包括学科理论和教育心理理论,学生实践行为的产生大多是基于所获理论知识的支持,学生缺少自己分析案例、反思教学的个体实践知识与能力。一旦现实问题超越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学生就会束手无策甚至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产生怀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能力结构,更要求教师具备一定实践知识和智慧。而学生的实践知识在学校中主要还是依靠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教学来获取,例如课堂实践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师范生实现由习得性知识支持的行为为主向由理性经验(反思而成的案例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支持的行为为主的转化”[1]。可见实践教学符合现代教师教育要求即教师教育要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实践教学,给学习者更多的发挥空间,这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师教育的知识结构。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有无实施,如何实施,实施的结果如何都在影响着其教学质量。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部分,良好的编排、设计、实施,能让学生更快更清楚地学到知识。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可以深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获取更多的感性知识,而不是许多理论机械相加的知识,这无疑是在提高学生学的质量。因为“只有当理论为实践者掌握,内化为实践性知识,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功能才能得到实现,教育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效用性才能得到彰显”[2]。而实践教学要想一改传统教师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腐方法老套的状况就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教师要想上好教育实践课,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采取多样形式,翻新讲授内容,创新方法,积极主动为学习者营造一个不一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把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从整体看,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教师创造性的过程,在过程中激发教师的教,因此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存在差距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技能的使用和技能的获得存在差距,没有做到运用技能和培养技能的良好衔接。”[3]在校生可能掌握了较好的理论知识,却无法将其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或是知道如何操作却没有理论的支撑,理论与实践不同步。教师出于对课堂时间的把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时常会省略实践环节,只是按教案直接讲授。有的教师为了省事,即使有实践环节也会忽视不理,教师本身就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实践教学难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师范教育集中实践环节大多是临毕业前的实习,而学生当时正处于撰写毕业论文与毕业求职阶段,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去投入实习,实习效果可想而知。这种拘于形式上的教育实习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是为学校输送合格教师的前提与保障,但是由于实践知识的严重缺乏,我们的学生在毕业走入工作岗位后很多操作技能都要学习,无法在短时间内融入学校常规教学。可见理论与实践的不协调将直接影响未来教师的从业质量。

(二)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教育实践课程主要以教育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教育实习和课堂实践等形式存在于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它是准教师养成实践知识,生成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从属地位不是近年来就有的,很早以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4]。当前很多应用型高校对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定位不准确,忽视了应用型的特色,盲目向一些“学术性”大学看齐,导致理论课程占主导地位,实践课程处于从属地位。虽然很多应用型高校在教师教育的培养方案等方面注重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增加了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但是在落实到课程的实际操作中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使学生在实践中操作和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学生实践知识的获取更多依靠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依然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认为只要相关的概念、原理等掌握了,现实中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教师没有从本质上理解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就无法更好地去实施实践教学。

(三)对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没有做出科学的评价

当前对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评价还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主要就是让学生把理论知识通过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程序性知识展示出来,如果学生的实践展示与理论一致,那么实践教学评价就高,反之亦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往往并不是有此便有彼,这种笼统宽泛的评价无法抓住实践教学的本质特点,对于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三、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策略

实践教学对教师教育专业来说至关重要,为了改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环境,解决现存的问题,可以从国家、学校和教师自身来寻找合适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国家方面

第一,加大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国家要增加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也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一种积极的支持和心理暗示,激励教师和学生去开展实践教学,并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知识。第二,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相关政策的出台可以给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施创设一个支持性环境,让实践教学有政策可依;此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会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视性,减少教师对实践环节的忽视。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工程,政策支持可以促进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发展。

(二)学校方面

第一,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实践性强,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不能仅仅依赖理论,必须加强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学校按照办学定位和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积极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开展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相关主题活动,鼓励教师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营造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氛围。学校可以主动向教师征集关于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建议,与教师共同协商促进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的策略;教务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追踪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近况,并及时调整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方案对策;学校可以为实践教学搭建各种平台,鼓励教师到中小学去现场考察和听课,让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了解中小学对当前教师的要求,有助于其对实践教学的反思。学校还可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师资培训,培养一批优秀教师以满足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迫切需要。第二,合理设置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据了解,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中,理论课程居多,实践课程居少。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和其他实践课程一样,过程复杂,环节多,费时,如果课程比重较少,就难以达到学习目的,学生不能透彻地掌握技术要领。所以,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尤为重要。学校要合理安排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在不影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加实践课程并在课程设置中向实践课程倾斜。另外学校对实践课程的设置应该是全过程的,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培养其实践意识并一直到学生毕业。例如:大一入学可以设置专业初体验实践课程,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大二设置专业信念养成实践课程,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大三设置专业技能掌握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上课所需基本技能;大四设置专业实习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所施展并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完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评价和考核,可以促使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5]完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发现教师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铭记不足,完善教师教育过程,并对日后教师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完善评价体系,构建考核激励制度,从科学的角度,多维度评价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教学跟其他形式的教学相比是比较灵活多变的,不能完全依赖评价体系,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去科学评价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考核制度越完善越科学,就越能激励教师教育工作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迎接挑战,不断发掘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奥秘,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三)教师方面

第一,要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教师要自觉打破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互隔离的壁垒,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理论基础,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因为“教育学科不是纯粹的教育理论,而是结合小学各学科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教学场景,分析和探讨具体的教育问题,教育理论没有悬浮在教育实践的‘上空’”[6]。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例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反思教学等。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广泛搜集资料,丰富课堂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知识。第二,增强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表现在能够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能把实践性知识很好地组织起来并表达出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表现在在学生面前有威信,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佩感,愿意接受老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从事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有能力胜任实践教学,因为没有教学能力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实践教学也就无法开展。为此,教师应不断地通过多种途径增强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如积极参加教师教育的理论培训,经常参与教学设计大赛,通过实战提高自身教学设计能力,抓住实践教学的机会。另外,教师要定期对自身进行教学反思,在“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寻找自身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主动增长自己实践教学的能力以更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第三,科学、准确定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改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对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不能盲目地把它归类于哪一种教学形式,或是认为它从属于哪一类教学形式。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就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形式,它依赖的基础是理论知识,但它不等同于理论,它源于理论但是又高于理论。同时,作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一线教师,还必须认清学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主动增强实践教学意识,不再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也不能让实践教学替论教学。提升教师自身对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认同感对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元春.对教师教育中教育实践的重新审视[J].教师教育研究,2007(5):36.

[2]吴艳华.为实践性知识而教———教育类课程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24.

[3]田建荣.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和教学改革[J].当代教师教育,2015(3):13.

[4]班丽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32.

[5]杨果仁.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9(5):115.

第4篇: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一、乐理教育的目的及重要性

在音乐教学中, 基础乐理作为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前提。深入了解基础乐理有助于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艺术院校在教学方面不仅起到直接指导作用,还要起辅助作用,比如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在音乐的学习中,基础乐理只是最基础的,学生还需要学习表演、和声、乐器的使用等,但是掌握好基础乐理是不可或缺的。乐理教育能纠正学生对音乐不是十分正确的观念, 让他们不是想当然的去理解音乐,而是从理论知识出发去理解。

二、乐理教育的教学创新

我国在教育方面一直都是运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在音乐教育上也是如此。音乐教育不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培养音乐审美,然后让学生能根据学习到的基础乐理去开创属于自己的音乐。在音乐这种需要靠理解、靠灵感的知识领域,光靠自己硬背显然是不行的。可是因为目前教师还是以应试教育方式授课,教师主要是给学生灌输自己的理论。在课堂中,学生只能循规蹈矩的听课,仅凭教师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去理解音乐。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得学生虽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但是实际对音乐理论的运用并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让教师明白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学生也能告诉教师自己哪里不懂,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经过研究得出,在教学不能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接不接受这种授课方式,同时不能抱着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行的心态。老师要关心学生的想法,尽量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去教学,这样才能勾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困惑时稍作引导,这样能有效的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同时教师不应将自己的姿态摆的太高,这样会造成学生与教师关系的疏离。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很重要,学生喜欢这个教师,就会更认真的听课,教师也更容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积极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发展学生个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和尝试,为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课上带动大家的积极性,不约束学生的发言,这样他们就会逐渐的习惯抒发己见。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耐心对待,然后用合适的方式去给学生分析对错。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也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将学生分组,然后教师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讨论学习,这可以考察出学生的个体表现力、团队合作力。并进行小组比赛,比赛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培养竞争意识。倡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得学生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学模式的整合优化: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并教学

(一)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内在联系

在音乐这个学科领域里, 不仅只有基础乐理这门基础学科,视唱练耳也是基础学科。顾名思义,基础乐理主要是音乐的理论知识教学, 通过基础乐理的学习让学生能分清各种音乐旋律和声音。可以借助旋律的节拍节奏,还有编谱的和弦、转位来分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视唱练耳主要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在音乐方面,乐感对一个音乐人来说尤其重要, 直接关乎这个人是否适合音乐发展与发展前途。视唱练耳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乐感,因此视唱练耳对音乐的学习和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了基础乐理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运用到实践中去。视唱耳练就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基础,而基础乐理为视唱练耳的理论指导作用。理论知识只能让学生从理论文字中感性的认识音乐, 可是视唱练耳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直观的认识音乐。二者之间紧密联系,只有理论知识没有视唱练耳就相当于纸上谈兵。哪怕理论知识掌握得再牢固,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学生既要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又要懂得运用到视唱练耳中去,再将视唱练耳灵活运用到音乐实践中去。

(二)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合并教学

虽然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这两个学科在音乐实践中是紧密相连的,可是在教学中是分作两门独立的课程,由专业的老师分别进行授课。因为教学是分开的,造成课程进度不一样。但是在练习中,是需要这两门课相互结合运用的。尽管两门课最后的作用对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可是在教学中,两门课程内容上教学目的和任务有所不同,就造成了视唱练耳教师在授课中,没有结合基础乐理知识,这增加了学生对乐理知识学习的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视唱练耳与基础乐理合并为一门课程,在授课中,就能保持一致的进度。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视唱练耳实践中去,同时在视唱练耳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这不仅能让学生更透彻的了解乐理知识, 还能提高学生对乐理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立体化:音乐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现在属于信息技术时代。因为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基础乐理的教学发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乐理和声乐、器乐、音乐欣赏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其中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关于音乐方面的视频、音频、图表等,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多媒体音乐课件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转为音乐的方式以立体化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之后,给学生上课会轻松许多,因为课件可以根据同学的意愿进行慢动作播放或者反复播放, 就不用教师亲力亲为的示范给学生看。而且利用课件能够准确每个音调的高低和频率的快慢,不会对学生造成误导教学。

音乐并不是独立存在在这个世界的,它与我们的世界息息相关,它可能在歌颂在赞美美好的事物,又或者是象征一种精神,更多的是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在乐理教学的同时,还会与其他学科一起学习。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将乐理知识与其他方面的知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渗透到各个领域。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现象。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教学课件发送给学生,同时大家互相推荐好的学习资源,不仅学习自由,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途径。还有各种网络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

第5篇: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会计技能大赛;课程改革;问题;办法

技能大赛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后的重要成果,其作为职业教育工作中重要设计内容,有着对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实际检验作用,也能够极大地促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使得学生在理论知识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开展会计技能大赛,能够就学生会计操作能力的培养问题给予有效补充,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为其将来的就业提供重要准备。同时,会计技能大赛还能对深化课程改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效解决当前课程设置和教学执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提升。

一、当前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学生操作能力较差

就当前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情况来看,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即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教学多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严格按照课本设置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讲解过程中无法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理解难度较大,且很难将所学知识完全消化吸收并有效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师生间的互动性不足,课堂氛围枯燥沉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学生缺乏理论和实践的联合学习经验,导致其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这样一来,其自身素质与企业要求不对等,未来就业成为很大的问题。

(二)过分强调理论,缺乏实践课程教学

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要获得从业资格证书,需参加相应的资格考试。而实际考核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对于较深层次的理论知识要求相对不高,且一般无实践操作的要求,这就导致课程教学设置偏重于理论教学,对于其它方面的要求相对不高。学生平时的学习也只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缺乏实践课程学习经验,相关能力的培养十分欠缺。这对于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来说,其难度相对较大,改革的内容更加宽泛,涉及的层次将更加高深。

(三)校企合作不足,无法开展针对教育

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以社会企业为最终落脚点,其校园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需依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作决定,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真真正正地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和效率化的服务。而就当前教学情况来看,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相对不足,仅停留在较浅层次和较低的层面上,无法实现人才供需间的有效对接,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也就达不到最佳状态。学校无法掌握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其教育过程仅能凭借历史经验和自我揣测,无法开展针对教育,教育成果相对较差,学生的素质培养落实不到具体的点上。

(四)教师技能较差,综合教学效果不佳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学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情况。就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和专业水平来看,虽然绝大部分教师的学历相对较高,其理论知识基础较为扎实,但其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力则相对薄弱。同时,一些教师的知识结构未能及时更新,导致其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过于老化,无法满足当前工作的实际需求。在此前提下,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无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知识内容,且在技能知识的教育和指导上也颇为不足,导致综合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不佳。

二、会计技能大赛对于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

(一)利于明确会计课程改革的目标

会计技能大赛对于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根本目标,人才的素质要求需要通过不断与社会和企业接触来获得。会计技能大赛为会计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也为其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一方面,会计技能大赛通过与企业的联合和合作,以无限近于真实的环境作为大赛环境,学生在比赛当中能够真切感受到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学校也能够通过对大赛的了解和总结,明确未来会计课程改革的目标。市场变化情况和企业需求均能够从大赛中反映出来,学校未来的课程改革也就更加具体化和专门化。

(二)强化实践课程教学理念的贯彻

社会对于未来会计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还体现在其实践操作能力上。会计课程改革应当认识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等重要性,并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学校往往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讲授。开展会计技能大赛,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过程反应上,均能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出来,使得学校和学生均能重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以后的课程改革中,将企业岗位需求,如具体的知识和技能需求进行有机融合,使得课堂教学能够基于岗位需求来展开,实践课程能够成为未来教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三)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专门教育

会计技能大赛的举办,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展深入合作,一方面让学校获得学生接触实践学习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水平人才入口,解决其对于会计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开展会计技能大赛,能够极大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企业拥有学校平台作为知识补充平台,学校也能在展现自身办学质量和人才素质过程中实现自身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职业技术学校在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上,能够通过大赛获得最新的市场和企业信息,了解相应岗位的素质要求,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上,能够实现专门教育的有效深化,课堂改革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三、利用会计技能大赛深化课程改革的办法

(一)理论与实践并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会计技能大赛对于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而言,能够就其当前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上的不合理进行有效指正,极大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首先,应当明确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将理论教学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方面。不断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使得其能够将理论基础打牢,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好充足准备。其次,应当借助于会计技能大赛的良好契机,一方面通过动员宣传作用,使得会计技能的重要性得到广泛推广;另一方面,通过兴趣小组和技能社团、实训室等多种技能锻炼形式,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技能培养和提升活动当中,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二)健全奖励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当前的课程模式下,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学习中获得的反馈相对较少,其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相对不高,教师的教学工作也相对平稳,在没有明显的奖励机制激励下,其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得到有效调动。开展会计技能大赛,通过奖励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获得学分奖励,极大促进其在会计技能上的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教师获得工作量和评优评先奖励,使得其在技能教学上的注意力和用心程度均能有显著提升。激励和奖励机制,使得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生动活跃起来,学生在会计技能上获得的成就感将更为显著,利于其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深化校企合作,创造更多实习机会

传统模式下的会计课程教学对于校企合作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学生拥有的实习和训练机会相对较少,课程模式呈重理论、轻实践模式甚至纯理论的单一化模式,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力度不足。开展会计技能大赛,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大赛这一桥梁,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企业获得了优秀会计人才的重要来源,学校则能够借此获得更多了解市场和企业的机会,极大促进其未来教学上的优化和提升。同时,校企间的良好合作还能够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训机会,学生参与会计课程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深化课程改革的目标能够顺利达成。

(四)组织教师参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对于深化课程改革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确保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才能为课程改革提供强劲动力,为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开展会计技能大赛,教师能够作为比赛的指导者,甚至可直接参与到比赛当中,通过实际比赛的锻炼,实现其职业技能的有效提升。同时,参与到会计技能大赛当中,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于课程教学的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师的自我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其在会计课程上的视野将更加开阔,在参与会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贴近市场和企业,更加贴近实际情况,课程改革的成功率将有效提高。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未来的职业教育将更加依托于市场和企业,其教育内容对于对应岗位技能要求的涵括将更加全面。为确保会计专业未来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培养的会计人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就需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当前教育模式上进行优化和升级。会计技能大赛的开展,能够极大促进会计课程改革,应当得到各职业院校的充分重视,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充分利用。只有这样,会计课程改革才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和市场实际,培养出的会计人才才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于高素质、综合型会计人才的巨大需求。

参考文献:

[1]孙玉贤. 试论如何利用会计技能大赛来深化课程改革[J]. 时代金融,2013,36:376-377.

[2]许玮. 会计技能大赛对五年制高职会计教学的影响[J]. 技术与市场,2014,03:163-164.

[3]葛新旗,周虹. 职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以会计技能竞赛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2014,10:105-109.

[4]刘新勇. 基于会计技能竞赛的课程教学内化研究[J]. 职业技术,2014,09:68-69.

[5]李晶,黄佑军. 基于高职会计技能竞赛的常规课堂教学内化研究――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J]. 当代经济,2015,25:112-113.

[6]王素珍. 技能大赛对会计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研究[J]. 时代金融,2015,27:144+151.

第6篇: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普及和深入,国家对于计算机操作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加大,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开设计算机操作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计算机操作教学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只有对现有教学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操作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意识。职业学校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计算机操作技术作为现代化办公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首先,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学习不同于其他专业性强的理论学科,相对而言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普遍较少,且深知计算机的重要性,因此很容易产生学习欲望。其次,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计算机操作技术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的乐趣,并能了解到做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最后,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有利于 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众所周知,学好计算机并不容易。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学习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克服学习困难,必须要努力突破自己,学习相关的知识以达到掌握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因此,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学习也是间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二、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的改革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要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在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师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大部分职业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不大,因此要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效率,教师就应想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关于计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知,并且列举相应的实际例子来进行说明,比如,我们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其次,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向学生阐述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例如,老师可以列举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薪资,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对于计算技术的学习兴趣;再者,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教学过程应当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进行教授,让学生基于热情的同时,吸收课堂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观念非常重要,如果学生的学习观念不正确,将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故此,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水平,计算机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新时期教育的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自然格外注重对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基础课程。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让学生动脑的任务,比如针对同一主题要求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创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熟练操作技术,同时创造性的火花也会不知不觉迸发出来。

(三)摒弃部分理论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实操教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故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操作教学,而不是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效率,教师就应该对教学方法作出一定的改革,摒弃部分的理论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实操教学。比如,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教师应该摒弃一些实用性不强而且比较落后的理论知识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适当地删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及概论》等书籍的教学,从而增多对学生实操性的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而且在进行实操教学时,教师应该适当地延长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才能更快地找老师解决问题。因此,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部分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增多实操部分的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实操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性。

(四)紧跟计算机软硬件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软件环境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速度是以季、月甚至是日计的,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所以,计算机课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满足学生对计算机最新知识的需求,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条件有限,使用的基本上是一些比较陈旧、落后的硬件设备。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现象。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我们应以最新软硬环境为基础进行调整,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及时更新学生实践操作的软件环境,做到讲授与主流运用一致、实践操作与讲授一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的改革是培养更加优秀的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是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操作技术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孙金超.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的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6,04:64-65.

第7篇: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随着小学计算课程标准的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为了实现计算机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应逐步扭转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并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计算机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便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其中,计算机教学中操作技能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学生自主操作的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计算机的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有必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观能动性。很多计算机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时,由于只顾着讲解操作过程中的步骤,所以就造成学生处于被动地的听,这样,不仅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认识与把握。因此,计算机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并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实际操作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走进计算机”的知识时,计算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并简单介绍计算机内部硬件的主要功能,同时也要给学生展示鼠标、显示器、主机、键盘操作时的神奇效果,这就促使学生在心底萌生一种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将互动式教学融入到实际操作中

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过程中,过于枯燥的课堂气氛,不但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沉闷的感觉,而且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想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英语教师应适时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实际操作中,这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实际操作中的乐趣。为了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计算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问题,同时要注重问题的创新性与多样性,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例如,在学习声音的处理方法时,计算机教师应以教材中的“作曲大师”为平台,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乐曲变化多样的效果。在简单了解“作曲大师”的软件后,计算机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操作进行提问,如让学生用“作曲大师”欣赏一些乐曲或是MIDI音乐,并让学生思考“作曲大师软件”与之前所熟悉的软件的区别,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也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后,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呈现在屏幕上的操作过程更加形象与生动,这不仅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操作步骤的记忆。例如,在学习装扮桌面的实际操作时,计算机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并将幻灯片上的桌面设置成漂亮的背景,然后再演示浏览图片以及替换的过程,学生在漂亮图片的吸引下,很容易对装扮桌面的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师演示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计算机的桌面换成自己喜欢的图片。同时,计算机教师也可以找学生到前面进行实际操作,并对学生的实际操作给予一定的肯定与赞扬。

四、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在小学计算机的教学环节中,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包括操作技能的培养,并且,二者在无形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要想实现学生实际操作的灵活性,计算机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生不仅可以避免操作过程出现错误的步骤,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因此,计算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应将理论知识渗入到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使用word软件时,计算机教师应先详细讲解关于word的理论知识,比如认识word的窗口以及主要工具栏的作用等知识。在灌输学生word的相关理论知识后,计算机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指导。在培养学生操作word软件的技能中,不仅包括通过菜单栏打开与关闭窗口的操作,同时也包括在文本中插入与删除文字以及文件打开与保存等。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有了理论知识做铺垫,这就加深了学生对操作技能的认识与把握。

五、将操作技能纳入教学的评价标准中

教学评价不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重视,有必要将操作技能纳入教学的评价标准中。这样,不但实现了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以便削弱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例如,在评价学生对“指挥窗口”知识的掌握时,不仅要包括关于windows窗口的理论知识,更要包括窗口知识的实际操作,比如将窗口最大化与最小化以及关闭与打开窗口。同时,计算机教师也应注重评价的过程中的“人性化”,以便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自信心与积极性。由此可见,将操作技能纳入教学的评价标准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实际操作的灵活运用,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培养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第8篇: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一、中职学校会计模拟实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中职会计教育属于我国初级层次的会计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中从事会计实务基本技能操作的初级人才。但从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来看,没有突出学生的培养目标,还是照搬传统的办学思路和模式,从而过分依赖课本给学生灌输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忽视了实践教学和模拟实训的教学环节。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很多学生虽然走上了会计岗位,但是不能进入会计角色,从而选择了与会计无关的职业岗位。

(二)教师不重视实训教学

从事会计理论教学的教师主要都是从学校毕业考进来的,没有企业会计工作的经验,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较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技能操作,导致学生只熟悉了理论知识,没实战经验。例如:某企业采购A材料一批,价值10000元,增值税为1700元,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学生看到这样的例题都为编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A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应付账款 11700,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语言描述的,而只能通过具体的原始凭证(收料入库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来判断。

(三)会计理论与实训课时安排不合理

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现今为二年半时间,实训时间只安排了一个学期,每周只有四节课,而会计理论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管理会计等,基本上用了二年的时间在学习,而且每周六节课。不管学生接受如何,只知道一味的灌输,完全违背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初衷。虽然实训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但是必须合理的安排实训时间,从而巩固理论知识。

(四)对学生缺乏合理的成绩评价和考核办法

经过长期的发展,会计专业理论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有了一套完整的考核办法,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暂时没有成熟的考核办法,但是会计实训也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特性,对学生成绩评价也需要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考核办法,这就要求在中职学校建立规范的、操作性强的会计模拟实训评判标准。然而,由于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会计模拟实训、实验教学起步都比较晚,存在很多评价标准上的空白和考核办法上的不完整,有时会完全取决于实训教师的主观判断,从而有较强的随意性,也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了会计模拟实训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学校会计模拟实训改进的措施

(一)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

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等单位对学生的会计实践作操能力越来越看重,所以会计模拟实训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应当把它当作重要的特色、提高教学质量、重塑品牌来抓。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作为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目标,只有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规律,重视实践,突出实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形成特色,满足社会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就业的需要。

(二)着重培养“双师型”会计教师

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求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而且要求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着重培养“双师型”会计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进修或脱产学习,补充实践知识的不足;对现有的青年教师进行会计模拟实训培训,并选送他们到企业兼职或任职,使教师能及时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弥补自身的不足;抓住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从而强化会计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聘请职业会计专家来校任课或举办讲座,或者对教师进行培训等,从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p师型”教师比例。

(三)理论与实训课时适度安排

在当今社会,中职学校要意识到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重要性,光靠理论在企业中没有立足之地,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实训的教学课时安排,与理论课课时比例适中,重点通过实训来巩固理论知识,一举两得。

第9篇: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到了理论知识以后,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才能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交流传播的工具,在各行各业被广泛地应用,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顶岗实习行业的信息与技术。由于学生在学校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不强,所以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对学生的能力抱有怀疑的态度,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信任,只是让学生做一些杂事,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工作信心。学校在挑选顶岗实习企业时与学生专业对口的岗位很少,导致学生在实习时不能够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学校在挑选顶岗实习单位时没有与企业进行很好的沟通,造成学校以及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管理力度不够,造成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企业很难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实习生来做。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不但什么都没有学到,反而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淡忘了,这样的顶岗实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改善顶岗实习的现状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是学生、学校以及企业需要研究的问题,使顶岗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为学生以后的就业积累经验。

二、改善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了解。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老师传授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计算机实操课占很小的比例,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很少。在考试时理论成绩占很重要的部分,实操题所占的比例比较少。所以学生觉得通过顶岗实习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重要,只要学好理论知识就行,学生错误的思想使学生对顶岗实习的了解有一定的偏见。所以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顶岗实习,使学生重视计算机的理论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

(二)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去,向其他同事虚心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不要总是被动接受要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要学会积累经验,总结工作技巧以便运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该不断扩展知识面。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就是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但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习行业内的其它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可以胜任实习的岗位,成为企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四)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而不光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教师自身一定要具备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讲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对顶岗实习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对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这样才可以带领学生去学习计算机专业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五)企业应该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由于学生在学校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到了实习单位以后,单位对学生不信任,不愿意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学生去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以企业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改变对实习生的看法,为实习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使实习生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六)建立顶岗实习考核体系。企业以及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应该建立顶岗实习考核体系,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效率按照一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对考核通过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对考核没通过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是否尽职尽责,加强对他们的顶岗实习意识的教育,提高他们对顶岗实习的认知度,使他们明白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学校应该把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毕业证的依据之一,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综合技能。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