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第1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 企业 信息化 发展

信息化一般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大化的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技术,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以推动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利用,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工作的效率与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效益、A得市场。

1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遵循的原则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不只是局限于经营活动的某一环节,而是逐渐的拓展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与管理环节中。根据分析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来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源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信息化建设必须正确规划和设计企业所需要的各应用子系统,确定各应用子系统之间的界限与衔接关系,避免无法有效支撑各业务规划目标的达成。

1.2 一致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总体发展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和执行信息规划时,必须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信息化建设和企业中长期发展建设保持一致的原则。

1.3 有效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以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为目标,并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信息化实施效率。信息化建设要在对企业各职能部门业务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信息化需求,并兼顾系统实施有效性与信息技术先进性的要求。

2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时代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下就总结几点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2.1 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1)企业要建设统一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对企业核心资源集约化管理,提升对市场应变能力,增强企业整体风险管控能力。在近年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企业重视,并多被应用与BI(商业智能)领域,并且云计算在现在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大数据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要建立超越“传统”数据源(如数据库,ERP/CRM等)的、具有全面数据源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企业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建立一个系统、规范、快捷的信息管理平台,覆盖企业大部分的管理层面,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实现对集团财务、人力资源、重要物资等核心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

(2)企业要通过信息集成建立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主体流程统一化、规范化、集成化。同时通过系统集成功能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减少手工传递信息环节,减少人工操作的随意性,提高企业管理和业务操作方面风险控制的能力。另外,还要有机整合现有各种应用系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原有突出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便于加强集团层面的数据分析。

2.2 强化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专业水平

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各部门人员必须不断的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的应对企业发展的需要。要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有较高的质量,就需要信息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

首先,企业要重视高能力、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定期对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并对培训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以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重视一个问题: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整合数据工具及系统将会是企业发展的必要趋势。因此,企业要重视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并将其应用在生经营过程中。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引进人才的优良机制,不断引进高技术素质的信息专业化人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活力。

2.3 统一规划管理企业信息资源

企业的信息资源是企业非常贵的资源,要发挥其应用价值,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提取、规划和开发。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这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要求之一。对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日常各项业务数据进行集中的存储和管理,而且要对企业的决策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积累。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繁杂分散,只有在企业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收集、存储、加工和利用这些信息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将信息提取出来并管理运用,才能发挥企业信息资源的真正作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拥有完整的信息数据体系,以及各类报表统计和分析工具,围绕着企业管理的不同业务,对信息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智能分析,不仅能有效地支撑企业业务动态管理,也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与数据依据。

3 结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及发展中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导致企业发展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市场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经营的重要作用,将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机制以及经营管理模式与信息化建设相融合入,利用数据对各业务流程提供决策、审批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华.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2]周琳.基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创新研究[J].新课程(下),2011(04)

[3]周毅.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青岛海湾大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叶国牛1976-),男,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

第2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应用实效

前言:

在2015年两会上提出中国未来企业发展趋势将为“互联网+”的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使用,计算机技术逐渐深入到各企业内部,并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应更加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技术保证,从而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国网络使用人群(网民)规模从3.78亿人增长到8.76亿人,互联网在全国人民中普及率达到69.12%,比上一年增长21.03%[1]。与此同时,互联网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使用数量也逐年增长,到2013年底我国大、中、小型企业中86.12%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中。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大、中、小型企业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率同比2013年增长12.32%,也就是说在2015年中国各大、中、小型企业都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中[2]。相比于小型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率,大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率更高,我国大型企业通过近几年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全部步入信息化,完成企业科学管理。

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主要技术手段

(一)信息技术统计技术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作为信息“大爆炸”的产物,大数据的出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一定考验,充分考量着企业对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信息统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统筹优化。基于网络数据大流量表达方式的基础之上,将企业所需信息进行整合与过滤,为企业决策留住高效信息。

(二)企业信息安全技术

基于宏观角度分析,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开展的过程中,信息安全影响因素屡见不鲜,造成企业内部出现大量的信息安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对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程度以及等级效用明显。对于信息安全技术而言,主要包括访问控制、防火墙控制以及信息加密等。

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与保护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当前企业应用相对广泛的安全技术手段之一。访问控制技术,主要任务是保障网络资源的安全性,避免被非法使用与访问,对维护企业自身网络体系安全以及保护网络资源十分重要。访问控制涵盖的范围相对广泛,该安全技术通过制定出系统性的方案,将标识当中的功能进行描述,形成组织并托管,将企业所涉及到的数据及资源进行整合,将接口端与权限引擎相结合,给出权限功能,回答的方案包括有、没有以及故障等因素。

2.防火墙控制

防火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够充分的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根本目的是维护网络安全,对黑客行为建立屏障及规范。同时,防火墙控制技术,能够对通信系统的进出门槛设置。进而在边界建立通信监控系统以及隔离内部与外部网络,最大限度上的阻挡外部网络方面的侵入。当前所产生的主流防火墙技术,具体包括三种类型:过滤防火墙、防火墙、双穴主机防火墙。

3.信息加密

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针对信息因素进行管理与应用,当前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信息加密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网内数据、文件、口令以及控制信息等,确保网上传输的具体数据。网络加密在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加密的常用方式,包括链路加密、端点加密以及节点加密方法三种[3]。

三、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体应用

(一)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信息化建设体系,企业对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强调网络制度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是指因素,则是通过计算机对企业网络定期维护以及日常事物方面的管理进行充分研究,掌握企业生产过程、事物处理、现金流动以及客户交易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完成整合与处理之后,制定具备针对性的措施。在有关信息整合以及提供决策之后,能够满足自动化以及远程控制指标,例如对制造企业而言,日程管理方面工作流程的优化,在信息化自动控制以及网络技术帮助下,能够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监督,为产品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二)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有效规范能够最大限度上提升经营成果,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流程得到优化。诸如对事物决策以及数据管理系统方面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内容,提高企业对数据收集的效率及速度,满足企业对生产经营数据的加工与整合,最大限度上的提升信息精准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体系的充分融合能够发挥出实效性。基于此,在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信息各项基本形式进行高效管理,例如对电子文档、视频文件、电子邮件以及多媒体信息等,将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快速发展。

总结:

通过全文对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应用的讨论,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要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整体工作流程中,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建设。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对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实效性较强。

参考文献:

[1]王冰.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研究与应用[J].河北企业,2015,01(05):18-19.

第3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仝若贝, 1976,男,河南省滑县人,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02-02

引言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加值的74.7%,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专利技术的65%、技术创新的75%以上和新产品的80%也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因此,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必要且重要的。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亟待提升信息化水平。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春季交流会”在京召开。据会上的研究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在4000多万中小企业中,只有16.7% 企业有自己的网站, 32.8% 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已经应用ERP 的中小企业仅为4.8%。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率还不到10%。信息化建设的落后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信息化问题又被提上日程。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十分强调企业信息化工作,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还相当落后,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的标准,相应法律法规也不健全

目前,我国没有全国性的协调委员会或机构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和领导,中小企业信息化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导致大量人、财、物的浪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相互不兼容,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另外,我国信息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如在防范和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方面,缺乏完善的法律,使许多企业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较大的疑虑。

(二)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

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中小企业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倾向。许多中小企业认为,只要购买了计算机设备将网络连接起来,就实现了企业信息化。于是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上,而软件建设跟不上去,导致大量的计算机设备闲置或只能充当打字机使用,建立的网络也无多少信息可以共享。

(三)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从而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运营,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进行业务重组,建立一套符合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是企业能够充分及时的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机遇,科学决策,以便更好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引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搞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先决条件与基础。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证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和缺乏资金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始终不足。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关人才支持

人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没有相应的人才,任何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只能是流与形式,企业信息化也只能是空谈。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在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六)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更全面和更完善的服务。但当前大多数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中小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

三、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支持与引导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仅仅依靠中小企业自发地去搞信息化是不够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改进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等,从而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以改善和解决目前网络带宽不足、传输速度慢、网络通信费用过高的问题。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

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等不被非法者盗取和识别。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

E-commerce 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E-commerce效率和效能的充分发挥,应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方面的E-commerce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中小企业信息化和E-commer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政府应制定和颁布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和域名的保护、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三)加大软、硬件与管理咨询的投资力度

实际上,硬件只是载体,缺乏适当的应用软件,硬件的功能则不能有效的发挥,使得计算机系统效率低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硬件加软件,而是要根据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企业管理的要求,来确定企业信息化的规模、模式和步骤。由此可知,中小企业应加大对管理咨询的投入,避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花冤枉钱,走弯路。

(四)加强信息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

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许多成功中小企业的经验表明,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根本的的是人,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培养企业自己的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基础,人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长远发展的迫切要求。一般说来,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下列专业人才。

(五)有效地实施组织机构与制度的创新

组织机构扁平化①是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基础上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组织中,企业按照“一对多式”(一个上级下管数名下级)的信息传递方式层层传达企业指令和顾客的需求,下层管理者则逐级向上级请示报告,这种逐级纵向授权和传递信息的体制变成了高高耸立的“金字塔”组织。这种结构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失去了它应有的活力和应变能力。而在信息化时代,没有速度和创新是绝对不行的。

(六)正确选择信息化开发商,并与开发商充分合作

不同的信息化供应商在所适应的行业范围、业务流程、产品功能、产品的集成性、可扩展性、二次开发能力、本地化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各有千秋。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承受能力来量体裁衣。在选择过程中应遵循;首先在功能上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要选择实力较强的公司,以保证有专业化较强的实施。服务能力;要求合作伙伴有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以满足企业不同时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信息化建设不是开发商一方而是双方的事情,中小企业应与开发商充分合作。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促进交流,避免分歧,相互配合,化解矛盾,共同管理。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周期长、见效慢,且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工程,往往表现只有投入,没有收益,特别是建设初期,似乎根本没有效益,并且它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其效益需通过其他业务部门表现出来,但一旦产生效益,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应是可有可无,而应将它提到战略高度来抓。

参考文献:

[1] 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 科学出版社,2000.

[2] 王志山.信息系统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连卫民.网络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陈升辉.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需解决的问题.新浪科技,2007.

[5] 刘建忠.关于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2).

[6] 栗晓平.现代企业管理.邮政出版社,2001,(10)

[7] 刘松林.电子商务教程.北京出版社,2002(1).

[8] 张占立.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对策研究.新浪科技,2001(3).

[9] 穆大常.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构建.企业管理,2001.

第4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范文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信息化使全球的市场竞争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利用信息化管理经营不是效益工程而是企业的命脉和核心竞争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在我国起步,但是由于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不足、资金和人才缺乏(尤其中小型企业)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发展还不完善。Oracle数据库是美国ORACLE(甲骨文)公司研发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它可以提供开放、全面、集中的信息管理。把Oracle数据库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数据的安全性,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强。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定义及信息化管理具有的优势

1.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美国ORACLE甲骨文公司提供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或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ORACLE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ORACLE数据库是一个关系数据库,具有完备的关系;ORACLE数据库还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分布式处理问题的功能;另外ORACLE数据库的所有知识都具有互通性,即在一种机型上学习ORACLE知识之后,在其他所有机型中都可以使用该数据库。

信息化主要是指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随时随地可以享用和传递所需要的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的过程,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对企业现有的设计、管理、生产、制造、经营等数据模块进行整合,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管理决定。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完全在线管理与经营,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在线获得企业的全部数据信息,这样管理层就能够对企业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企业信息化管理所具有的优势

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更加快速、有效的沟通。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彻底消除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提高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2)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资源的共享,企业可以把一些重要通知、文件上传到企业的内部网站,员工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工作经验、先进技术,这样其他员工可以在自己的PC机上阅读和学习这些文件,员工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建设性意见;3)节约时间,传统的公文流转方式是手工传递,速度慢,利用企业内部数据库进行公文自动流转,可以保证文件快速、准确地送往收件人处;4)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5)更加便捷,只要拥有PC机和网络(不需要再安装其他程序),即可实现远程办公、移动办公;6)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减少打印纸张、电话费、传真费用,还可以降低差错率。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2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企业信息化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普及之后,信息化发展更加迅速。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众多的IT人才,大量的资金投入等,其中企业数据库设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现在比较成熟的数据库有Oracle、Sybase SQL Server等。现在我国大型企业大多数已经引入信息化技术,并设置有相应的部门负责信息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工作,但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等原因信息化程度还很低。

2.2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化管理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一些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激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其次,专业人才和资金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次性投入资金过多,一些企业资金难以周转影响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企业信息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来实现,高技术人才更愿意到IT行业或者大公司任职,这样就给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带来困难,甚至阻碍我国企业进入信息化时代;再次,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国内的信息管理软件市场混乱,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不完备,且集成能力较差,这样就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国外的管理软件虽然先进,但是价格昂贵;加之,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不能摆脱陈旧的管理模式,仍然把人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而不是更加方便、快速的计算机。

3 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3.1 企业数据库设计

当今时代,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传递、保存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就需要数据库系统。企业的数据库主要是按照数据结构对数据进行保存和管理。一个企业的数据库就是指用户关注的、有相关性的数据库的集合。企业数据库的设计主要是围绕数据库内模式、概念模式和外模式三种模式进行,主要流程有需求分析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数据库的实施。需求分析是企业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主要是准确了解和分析客户的需求,找寻符合客户企业的数据库设计方案;概念结构设计主要是结合需求分析结果,抽象出企业的实际需求情况并思考如何实现理想效果;逻辑结构设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得出的抽象的概念变为DBMS(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支持的数据模型;数据物理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存储记录的格式、存取方法、存储方法;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完之后就可以对设计的数据库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成功就可以把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了,当然在运行的过程中还需要继续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3.2 Oracle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Oracle数据库的功能非常强大,提供丰富的选择环境。Oracle数据库硬件环境独立性好,能够支持各种类型(如大型、中型、小型等)的系统,对硬件要求少;Oracle数据库可以更好地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它遵守企业数据的存取语言、网络安全协议、操作系统等工业标准;Oracle数据库的内存大,数据库集成性好,数据保存更加持久,更容易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共享。

Sybase是另一种企业信息数据库。Oracle数据库和Sybase SQL Server比较起来,前者采用并行服务器模式,后者采用的是虚拟服务器模式。查询时Oracle将一个查询分解为多个子查询,然后在不同的CPU上同时执行子查询,大大提高了查询速度,可以说在对称多处理方面Oracle优于Sybase。正常情况下,企业的业务量会不断增加,这就必然导致处理及存储的数据量的增加,需要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性能优化,除增加服务器数目,Oracle还可以通过在对称CPU系统上进行并行处理来提高单台服务器的性能,而Sybase只能通过增加服务器的数目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增加服务器就会增加成本,因此选择Oracle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比Sybase更加合适。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是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的在线管理与经营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和竞争力。我国部分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力、财力投入不足,阻碍了信息化的步伐。企业数据库设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Oracle数据库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数据库系统之一,可靠性强,稳定性好,数据共享快,软件集成性强,系统性能优化简单,把Oracle数据库应用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志毅、陈宁,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数据库设计[J].商业时代,2010年,第5期.

第5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1.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少整体性的规划

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其建设过程应该与企业自身未来发展的长久规划紧密联系,从而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获得相应的信息,从而建立起自身特定时期的特定优势。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自身的未来发展缺少必要的规划,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建立长久的规划,使得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受到一定的阻碍。此外,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还应该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相适应,在外部环境中构建起一个企业之间各种信息共享的平台,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但现在很多的企业并没有对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考虑。

1.2 企业中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和不饱和应用现象广泛存在

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的企业为了某一项应用而花费大量资金引进了一套非常全面的系统,但是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系统中很多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单单是由于企业的盲目行为,还有可能是企业从长远角度或购买条件的限制的因素影响,但是此类系统同时还处于一个快速贬值的时期,从而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1.3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落后,专门人才匮乏

当前很多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构建,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普遍存在着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企业内部很多的流程和管理方式并没有进行有效的重组和改善,比如说传统企业中管理机构过多,部门职能交叉等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而这种落后的内部管理机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包装后,并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而且还会造成信息化建设成为一种摆设。另外,从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当前我国企业员工中,相关的信息技术人员只占一小部分,这些人中间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企业经营流程和管理方式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点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1.4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相对落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当前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停留在几台简单的电脑的层面上,信息化系统也只是对企业自身的网站以及财务系统进行相应的管理,并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实质。很多的企业领导只是简单地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而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规范化管理的重要要求,造成信息化建设停留在表面上。

2.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2.1 信息化建设应该与企业管理流程紧密联系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不同时期企业业务流程和组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管理流程和业务范围,将他们与信息化解密的结合在一起。

通常来讲,企业的发展都是由生存期、发展期以及成熟期三个时期组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化水平和方向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比方说在企业的生存期,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利用一些较为单一的软件来对企业的主要业务进行管理即可。但是当企业发展到发展期和成熟期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长远的发展目标。

在这一阶段,企业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咨询机构对自身的经营、体制、发展、管理、文化等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确定自身企业未来发展的真正需求和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化系统。总之在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的发展时机,进行相应的信息化建设调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2.2 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调整,加紧专门人才的培养

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利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的管理中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从而形成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先进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应该对企业当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的改造,建立一种扁平式的内部管理模式,不断降低企业经营陈本,增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处理能力。加强企业内部各种工作规范的建设,对不同工作的职责、目标、内容等进行明确,并定期对各种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进行相应的改正。

此外,随着各种管理机制的实施,企业的文化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逐步向着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方式过度。

最后,企业还应该加强相关专门人才的培养,采取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培养出企业自身的一批高技术、强管理的专门人才,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2.3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方法

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企业应该组建专门的部门来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管理,从而真正做到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在这当中,相应的效益评价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可以充分的反映出企业当前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情况,找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延续。在制定评价方法时,应该从企业自身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出发,制定不同岗位和部门的评价范围和体系,尽量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利用不同数据来说明问题,避免一些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2.4 科学决策,规避信息化风险

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慎重选择投资策略,注重投资效益,采取各种方式规避信息化风险,保证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认识到,信息化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要分阶段、分模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次性的,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分多阶段投入。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有企业自身管理因素,有市场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如果某些因素出现意外变化,或某些环节实施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信息化工程局部或整体的失败。另外,企业一次投资过大,而迟迟不能带来效益的提升,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带来破产风险。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具体措施主要有:

第一,在进行信息化决策时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

第二,制订信息化决策需要专家与咨询机构的支持,企业应当在第三方咨询顾问机构的帮助和组织下,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的要求和不同阶段、不同应用系统的项目内容,制定标书,这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第三,面向国内外IT企业进行广泛招标,充分比较各系统,选择较成熟,可扩展性强的产品,保证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作为企业更应该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新机遇,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了解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前景,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真正应用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这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发觉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重大作用及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孟彧宏.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电子商务,2012(7).

第6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范文

一、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含义及作用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可以理解成一个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于企业实践的一个动态过程,即借助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手段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时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通过将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流程在线实现,使企业管理层可以在线获得完整准确的信息并迅速做出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企业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企业生产,即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CAD、BIM、intranet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二是管理,指用信息技术对生产经营、安全、成本、人力资源、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管理信息化,此过程是最基本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化过程。三是经营,即建立辅助的管理、决策系统,如办公自动化OA系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安全质量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这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二、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

通过对信息的全面掌握和及时分析处理,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把握能力,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企业与时俱进和健康稳步发展。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设计

就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而言,部分系统在逐步建立信息化平台。如:财务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安全隐患排查系统。这些部门即便建立了部分信息管理,但基本上也只是孤立和片面的,只是系统管理的一部分,还不能称之为信息化系统管理,系统与系统之间也是独立运行的,从整个企业层面还未建立起整合的共享平台。部分系统还没有建立起信息化平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差距还十分巨大,企业信息化建设亟待提升,整合、共享、利用和信息升值。

(二)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由于国内建筑企业多数是有几十年历史的国有企业,长久的工作模式、管理模式对其管理者造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企业只要做好生产、经营等核心业务即可,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或对信息化知识缺少培训,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也是停留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处理、制图、沟通交流等简单的数据处理层面。缺乏运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基本停留在各个信息系统独立、只能实现基本的信息录入和存储的层面,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对于管理者需要梳理传统的管理方式,融入新的管理方式及管理理念,加强新的管理方式的执行力度,但是信息化是一个不能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工作,使企业管理者很难大力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四)软硬件投入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信息化基础建设,包括硬件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及辅助设备)、软件系统(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辅助软件)及人员的基本培训,动辄上百万的投入使得企业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在企业信息化上,从而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应按照“一个企业、一个内网、一个数据处理中心”的框架,构建一个安全的覆盖全企业各部门至各基层单位的数据共享、流程同步、综合性信息化办公处理基础网络平台。

企业信息化建设遵循的策略,就是目标定位上的策略。即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既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不能为企业的增长创造条件,可能最后就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企业高层应当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I信息化应当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工程,需要高层人员的支持,包括各系统部门主管,他们是工作的设计者、变革的支持者和团队学习的教育者。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冲击现行管理体制中不符合科学管理规律的作风和习惯,容易导致冲突。因此,如果没有高层行政上的强有力支持,没有高层人员的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加大投入并做好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古话说:“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必要的软硬件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要在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调研基础上,购置适用的软硬件设备设施,包括引进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员。否则,信息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要根据企业当前业务及可预见的发展趋势,根据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这需要认识上的提高,即由单纯的选型、买设备,提高到建立性能价格比合算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最根本条件。建设企业信息网络,在原有企业局域网的基础上,用Internet技术改造成外联网和公司内部网络,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三)要有层次的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首先是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局域网系统建设,并以此为依托逐步构建企业的广域网系统,实现企业用户间的互联互通。同时逐步开发应用各类信息系统,保证各类业务信息传递、审批、查询、汇总等的处理与交流畅通无阻,从而为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其次是建立并转换企业各部门业务系统,清理与改造现有单机使用的业务系统,采取开发数据接口程序及修改应用软件系统等方法消除“信息孤岛”,以“系统资源大整合、数据大集中、信息高共享”为原则,整合各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以实现协同化办公。协同化办公的重点是解决人员间的协同,明确过程中的人员职责和活动准则,缩短沟通的时间,避免重复的工作及浪费,?槠笠倒菇ㄒ桓鼋?“信息”与“管理”紧密集成的,真正意义上的协同管理平台。

再次是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是本业务信息化的责任主体。要使企业各项管理业务尽快实现信息化,各部门必须认真整理需求、做好应用规划。同时要加强各系统管理上下级、业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以保证信息系统功能完整、切合实际。

(四)制订信息化管理制度,做好信息组织工作

企业有关部门应制订出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做到制度管人,有理可依。说到信息,就不能不提到数据,数据涉及企业的内外资源及企业进行管理监督工作的各项标准,它不仅包括企业最基础的业务信息,还包括进行管理监督所必需的能源、工时、材料等耗用的费用开支及预算数据,应该对数据高度重视,实现对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全面分析企业各类信息资源并优化组合,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从而保证标准化、规范化的组织好信息,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最基本工作。

(五)建立外部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要重视使用外部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与地方、业主、供应商等之间的联系,跟踪客户和供应商信息,实现企业与政府、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管理、客户链管理的信息化,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

(六)开展信息化教育,提高全体员工意识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的各级人员都是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人员素质直接决定着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成败和使用效率的高低。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员信息化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全员信息化认识水平和开发使用集成化信息系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对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全员的义务和管理水平,增加对企业的认识程度和责任感,提高其对自身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承认。

(七)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业务模式均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的业务在新的电子化模式下如何得到有效安全保障,特别是如何保障系统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安全已经从部署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单一的技术手段,发展到建立整体化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因此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就尤为重要。

第7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ERP系统;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践;探索

ERP系统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整合与分析,为企业在计划、运营、控制与决策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了企业对信息的利用率,将信息与管理有效地融为一体,使企业管理更趋于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尤其是大型企业,通过ERP实施与应用可以提升成本控制管理水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ERP系统在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合理应用应受到管理者重视。

1大型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1.1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

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庞大,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企业内部机构庞大,层次复杂,冗员较多,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影响工作效果;其次是领导者比较注重日常的业务性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督导,造成部门人员虽多但实际工作效果较差;第三是企业生产与市场脱节,企业不能深入的实时的掌握市场需求情况和发展情况,难以做出有效的产品结构调整和生产科学的目标定位,缺乏新型产品和技术创新,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第四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本投入较少,使很多企业出现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的现象。

1.2信息传递与方案落实过程存在的问题

除了人员设置方面的问题,大型企业在信息传递与方案落实过程同样存在问题。首先是大型企业管理层级较多,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会经过多个部门、多道程序和多个审批环节,这虽然加强了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严谨性,避免一些管理漏洞的出现,但是企业管理者和基层人员之间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效率受到影响,导致沟通效果较差,存在不及时、不准确和缺乏真实性的现象;其次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竞争力是信息技术的竞争力,信息化规划与方案落实不到位,对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第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协调性较差,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和基层人员之间的沟通较少,导致难以有效的获取基层意见,这就导致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能及时进行优化和整合,形成各部门之间“信息孤岛”,降低了工作的实效性。

1.3企业资金管理与流动中的问题

大型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还体现在企业资金管理上,首先是以利润指标考核作为主体的内部承包责任制,只考虑了短期利益的获取,缺乏长远规划,导致经营者耗费大量内部资源,获得的仅仅是暂时性的表面利润;其次是利用现有资源获取资金,增加了企业的负债率;第三是企业在对每个部门进行业绩考核时,经常出现表面的利润和现金的实际支出不符的问题;第四是一些单位为了快速达成业绩目标,没有对项目投资进行详细的、准确的判断,致使项目考核无法有效进行,导致项目投资过于盲目,即使获得一定的效益,也是微乎其微,没有实现资金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得不偿失;第五是无法对企业的实际运营、资金的流转过程、资金链的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控,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除此之外,大型企业关系复杂,决策者较多,意见不统一、部门协调较差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企业快速发展。

2ERP系统在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

ERP系统有效地整合了企业的资源,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科学管理,将企业的产品链、成本链、价值链、管理链等方面有效的融合,形成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集成共享的新型管理系统,促进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1ERP信息平台管理措施

(1)以ERP系统的信息平台作为支撑,将人员管理进行责任划分,将各部门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增强交流和彼此间的协调性,及时的、动态的掌控各部门之间的作业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过程的透明度;将生产、采购、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等环节整合成一个价值链,可以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和高效。(2)利用ERP系统合理的分配员工工作,并且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自动化评价,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注重年轻人才的引进,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保持企业的年轻状态,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运行;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一些理论的学习和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深度思考,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对信息化的ERP的概念都要进行详细的理解,从意识上增强该方面学习和使用的积极性。(3)ERP系统能够将产品技术信息及物料供应、库存、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生产能力平衡、销售分配等信息进行集成,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更好;进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增强企业外部与内部之间的协调性。尤其是在处理客户对产品的反馈意见时,能更直接的给出解决办法,进行意见的搜集,改善原有的不足之处。(4)ERP系统将每个部门科学的组合在一起,加强了企业内部的联系,实现了企业一体化,有助于企业团结统一,通力协作;各部门之间也可以相互了解,促进彼此间的合作和理解。ERP系统无论是对内或者对外传达信息时,都能更直观的观察到信息的内容,提升了工作效率,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优质高效进行的前提。

2.2资金管理更加科学

资金的良好管理能促进大型企业的成本降低,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销售过程和资源引进过程变得清晰透明,使管理者明确资金的走向,把握资金的动态,为企业决策制定提供依据;资金作为一个企业的血液,它的流动情况决定了企业成本管理情况,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需要良性的资金流动作为支持。ERP对资金方面有着明确的分类,将其分为总资产、负债、收益和盈亏等不同类型,并形成《现金流量表》,减少人工输入带来的难度,且准确度较高。与此同时,该系统还能够进行资金流向分析,对资金的具体流动方向进行专业化的标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IT行业的产物,ERP系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ERP系统将人员、产品、资金等进行了融合,通过物资运转情况,评价资金流状态的好坏,通过资金产生效益的盈亏来判断企业目前的发展状态,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ERP系统消除了传统资产管理中的弊端,实现了降低成本扩大生产的目标,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损失,让企业管理者能够更有效的掌控内部风险,消除隐患,科学决策。

2.3ERP在时展中适应性较强

物联网、工业4.0新型技术崛起,企业信息化刻不容缓,ERP作为信息行业的先进业务管理思想,更加专业和智能,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ERP系统的实际价值在不断提升,认可度在不断提高,发展趋势良好。ERP对于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互联网社会,让ERP系统与互联网更好的结合,更好的服务于新领域,比如机械制造行业,ERP系统可以与机械制造行业采用的PLM、MES、资产管理等软件的数据接口相结合,徐工集团等国际知名公司均是在使用ERP系统作为企业数据的后台管理工具。我国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使企业更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ERP系统所具有的信息共享功能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将企业内部信息与市场信息及时的进行整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中国企业在提高自身生产力的同时,要注重借鉴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注重本土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运行,改善企业生产运营、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生产力离不开技术,技术离不开管理,而信息化建设大大完善了企业的管理制度。ERP作为先进的管理平台,将先进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该系统的使用还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3结束语

为了保证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优质高效地进行,我们将ERP系统引入到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这一过程中,要保证ERP系统应用的科学性及高效性,企业管理者就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解决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相关的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沈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ERP系统的实施[J].财会月刊,2016(16):92-93.

[2]李海生.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ERP系统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6):80-82.

第8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管理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受多方影响,能够更好的对行业模式进行划分,在原有的发展趋势上,实现建筑市场的开放性,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先进的管理技术,强化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管理意识不够。虽然信息化建设在各行业都迅猛发展,尤其是大型综合性企业、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等,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管理进行技术层面的支持,有效的把握企业的管理实施内容,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分配到合适解决的对象,从而促进预期管理目标的完成。但信息化建设在传统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却并不如意,主要是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有一种骨子里的不安全感。其二,对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不够深入。通过技术层面对工作流程的支持,可以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惯性发挥,在保证企业管理正常有效进行的同时,并进而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更大程度的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里,即使迫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却由于不够深入理解的应用,以及员工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高效率,有时反而将程序变得更加繁琐,对业务的开展有一定的桎梏。

二、业务流程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业务流程管理上,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一)业务流程重组

这项业务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拆、诠释,再思考、再设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与突破。

(二)业务流程优化

业务流程优化需要明确改革思想,通过降低流程活动的非增值业务,优化流程活动的增值业务,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修正,以达到改革目的,更好的促进业务流程的管理服务,在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更好的建立增值业务,提升企业效益。

(三)业务流程管理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对各个管理模块系统进行优化,稳定业务中心,保证各组织的基本管理,从而达到稳定组织的目的。从纵向角度来看,这种管理具有一定的信息导向性,而且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的传递速度。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评价,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基本组织机构进行合理设置,充分让各个实施人员了解其组织设置、权责,将工作安排妥当,有效的跟上信息组织建设的步伐,从而避免业务流程管理的尴尬,达到大家工作方向的统一。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流程管理的影响

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对企业全盘产生影响的管理模式,与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碰撞,产生独特的影响。我们从具体问题出发,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对其流程管理产生的影响分析如下。

(一)促进高效系统团队的组建

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一个高效的信息化建设与维护团队,在团队的组建过程中,一方面保证能满足企业原有的基本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保证新的信息化建设能有序开展。根据管理的需求,做好团队基本战略定位和组织定位,通过技术手段来加强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分配上,可以进行相关的技术手段的维护,通过组织模型的建设来达到系统设计,完善信息技术管理,维护了成员之间的团队建设。让信息技术模型组建更加具有协调性,保证了成员之间的专项管理工作,做好各自相关决策权,通过团队来形成优势互补的叠加效应,更好的达到系统建设的效果。

(二)帮助明晰实施路径

在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原有企业各项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认清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现有管理优势,然后再定位要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进行相关的组织调研工作,针对原来的管理流程权限做出理性的分析,从企业管理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理念出发,结合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企业文化,协调各组织之间关系,进行具体的流程管理权限分配。然后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把握好调研的范围,对调研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细致到流程的每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处理对象,处理权限。帮助企业明确管理的实施路径,实施对象,实施权责。从信息化角度加大管理力度,做好管理权责的分配。进而加大信息量,考虑得更加周到细致,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用流程制度约束来代替原来的人工约束,即使面对人员的变动与业务的大幅增长也不用担心管理缺失。

(三)不断协同改革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明确改革意识,加强理念和执行两大支柱的力量。通过对思想层面的解放,可以促进执行理念的发展,在原有的执行范围内做好管理,将管理理念系统化之后,又能更好的促进下一步改革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建设更好的管理目标。

(四)做好切实的标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建设也是关键。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虽有自己既定的管理模式,由于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一般没有稳定的制度约束,容易出现制度外的例外,对制度的执行不够彻底。通过对信息化流程标准的落实,可以对管理的深入程度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有效的技术分配。根据企业管理现状将管理系统进行前瞻性的分配,既完善了原有管理标准,又更好的推进了有层次化的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让制度得以有效执行,从而有效的推进信息化服务,促进信息化建设,更好的完善公司管理流程,提升公司效益。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以管控为核心,加强企业的流程管理,更好落实企业制度,明确业务实施路径,落实相关人员权责,旨在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提升企业效益,保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鲍锦山.ERP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3,02:135-137.

[2]祝连波,白玲.《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业务方面评分细则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61-63.

[3]马智亮.《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要点解读[J].工程质量,2012,08:1-6.

[4].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04:16-17.

[5]李金梅,马维珍.基于MFC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软件的开发[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03:96-99.

[6]徐根连.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4,07:14-16.

[7]毛瑞雄.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23+25.

第9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范文

中企通信自2000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企业数据通信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网络应用、信息增值、电子商务服务等最优化的数据通信整体解决方案。中企通信还拥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第一类、第二类多项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执照”,并与国内多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其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渐入佳境,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化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乃至构建流程、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也有明显的提高。而作为企业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中企通信一直致力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并和国内很多知名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其提供“一站式”网络应用的服务。

中企通信运营总裁孙迎宏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在初期阶段程度和规模还不算太高,真正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信息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过程,不是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孤岛,而是一个整体环境的信息化建设。中国公共市场上网络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但在企业的层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一场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

她认为,未来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一个产业链的整合。以国外的汽车产业为例,通过从零部件到整车销售的产业链整合,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未来的企业信息化是整个产业链的信息化整合。”孙迎宏强调。

IP-VPN牌照提供支持

2008年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企通信正式颁发了“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经营许可证”(即IP-VPN业务经营许可证)。中企通信因而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准经营该项业务的增值电信运营商。

IP-VPN业务经营许可证的颁发不但使中企通信在数据通信服务领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是我国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合法化发展的里程碑。

孙迎宏向记者表示:“目前各大企业中国内地的分部与总部之间的网络通信需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通信市场,中企通信正是针对这些需求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对于那些分支机构多的企业集团,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一套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在战略上实现集中监控、整合各种资源。

中企通信作为国内首家获准经营IP-VPN增值电信业务的运营商,孙迎宏认为中企通信不仅要为客户提供品质一流的企业数据服务,更有责任同业内企业一起将中国的电信增值业务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IPVPN具有低成本、专用性、安全性、可扩充性和灵活性以及可管理性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IPVPN符合中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安全性要求不高、组网灵活等方面的需求,发展迅速。目前,IPVPN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将为运营商IPVPN业务的开展起到关键作用。中企通信作为增值电信运营商之一,关于如何与国内基础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孙迎宏告诉记者:“中企通信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有着密切的沟通和接触,与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一直以来,中企通信对中国电信行业市场的改革始终持支持的态度,通过严格的品质管理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与基础运营商一起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引入合作深化信息化建设

日前,中企通信和全球基于通信技术的按需定制业务流程改进解决方案提供商Premiere Global Services宣布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一款会议及协同解决方案,助力中国企业客户获取高质量、定制化、极具竞争优势的无需预约型活动和网络会议服务。这是中企通信致力于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Frost&Sullivan公司会议与协作研究首席分析师RoopamJain表示:“电话和网络会议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不断提高的意识、文化习惯的改变以及强大的拓展势头都加速了企业对这些解决方案的应用,用户数每年大幅增长。预计到2013年,中国网络以及电话会议服务市场总值将达到1.74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5%。”

为此,Premiere Global Services选中在中国拥有最大企业互联IP宽带网络平台CENet的中企通信作为合作伙伴,全力推广自己的会议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中企通信与Premiere Global Services之间的合作内容如下:中企通信将面向中国客户销售Premiere Global Services公司多功能的国际会议及协同应用方案,包括无需预约的电话、活动和网络会议等。Premiere Global Services在中国的客户可以应用中企通信广泛的数据和语音网络,包括本地的、全国的以及国际的免费接入电话。

Premiere Global Services亚太区董事总经理DennisChoo表示:“全球化是当今市场的发展趋势,通过与中企通信合作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国际化会议需求,是Premiere Global Services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在当今这样一个富于挑战的经济环境下,全球企业都在寻求节省成本的新途径,通过与中企通信合作,Premiere Global Services可以为全球各地的客户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协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