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博物馆调研方案范文

博物馆调研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博物馆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博物馆调研方案

第1篇:博物馆调研方案范文

(一)积极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

今年,还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四在农家”、“数字2012”建设等资源进行整合,传播“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

(二)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专门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工作。从年初开始,我局组织力量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普查、评定,初步拟定在今年七月公布首批市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积极申报全国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做好充分准备。

(三)积极开展各种纪念演出

(四)积极打造舞台精品剧目《红色2012》

为了抓好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积极组织打造舞台精品剧目《红色2012》,3月,完成了采风工作和确定了剧本结构及编撰工作,并于五月一日正式开始排练,现节目编排已进入尾声。

(五)积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六)积极推进图书馆工作

(七)积极开展电影放映工作

(八)积极做好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杂技大赛的筹备工作。

我局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年初,我局就拟就了杂技大赛的实施方案,并积极与文化部、省文化厅就有关事宜进行衔接。

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上半年,我局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共受理举报90件,立案调查65件,办结案件65件。

(一)严厉打击文化娱乐场所违规违法活动

今年上半年,我市各地文化部门对文化娱乐场所开展了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理活动,严厉打击赌博、、吸毒等违规违法行为,检查人数达到4038人次,收缴电子游戏机28台。还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乡镇等重点地区进行了严密检查,对带有赌博性质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绝不手软。

[NextPage] (二)加强对“网吧”的监管,确保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扫黄”“打非”工作常抓不懈

(四)出版印刷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为更好地做好印刷业规范管理工作,我局上半年分别举办了全市新闻出版统计人员和全市印刷业统计人员培训班,开展了全市印刷业年检工作并对企业法人、负责人等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培训,稳步推进出版印刷管理工作。

(五)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

上半年,我局积极推进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并将此工作向县级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并已拟订了工作方案。

三、文物保护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在文博队伍中,认真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贵州省文物保护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全市文博干部的文物执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二)文物保护维修工作

对《海龙屯文物保护规划》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同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陕西省古建设研究所,供他们作进一步的修改。

制定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绥阳卧龙山寺、道真万天宫的保护修缮方案。配合湘江污水截流工程,制定了汇川区文物保护点汇川桥保护加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

完成了黎庶昌故居前厅、过厅及右厢的保护修缮工程;启动了汇川桥保护加固工程和湄潭石莲双阁保护维修工程。

另外,按照《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贵州省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贵州省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等规定,对上述正在进行中的文物保护工程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了省文物局。

(三)博物馆工作进一步加强

按照文博工作“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坚强了博物馆工作。各博物馆均把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己任,尽力推出陈列,抓好陈列,服务社会。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酒文化博物馆举办了“书画藏品征集成果展”,湄潭县文体广局推出了“中国工农一方面军九军团专题陈列”。

市博物馆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了市博物馆筹备工作方案,成立了遵义市博物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市博物馆职能设置方案,制订了文物调查、征集方案,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博物馆工程于5月已经动工。

(四)文博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为加强我市文博队伍建设,更好地做好全市文物保护工作,今年4月,我们组织我市部分文博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重庆、荆州、武汉、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学习,参观考察了这些地区的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认真了解和学习了他们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很大收获,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干部。

第2篇:博物馆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陈列 设计 县级博物馆

一份好的陈列内容文本,应该有明确申明的陈列目标,有确定的主题,对目标观众群体有明确的定位;在内容方面,应该有完整的内容结构,有新颖的表达角度,有生动和吸引人的情节,有准确体现内容和激发观众兴趣的展品,有准确生动的陈列标题系统,有系统的博物馆教育材料和方法。①然而县级博物馆,由于缺乏资金,文物征集往往难以为继,馆藏文物不足以支撑县域各个时期的历史;馆藏文物多为调拨或民间征集,缺乏当地特色的文物资源,因此难以与县域额的历史一一对应。②县级一般不设考古机构,因此境内考古出土文物多为省、地市博物馆收藏,造成馆藏出土文物较少。因此各地县级博物馆陈列受限于资源禀赋,常以粗线条式的通史陈列和专题文物陈列为主。前者只是将馆藏文物嵌入到历史长河中,而缺乏地方特色;后者则难以揭示县域的历时性文化的演变。现有的博物馆展览研究,多以省、市级博物馆为重点,较少关注县级博物馆的展览,造成县级博物馆展示的提升缺乏相应的学术支撑。③本文以广东四会市(县级市)历史文化陈列为例,探讨县级博物馆基本陈列如何突破馆藏文物不足的限制,突出地域特色,改变县级博物馆陈列百馆一面的现状。

广东省四会市,地处粤中,历史悠久,为秦时岭南四个建制县之一,在粤中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考古出土以及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来看,四会历史上重要的节点有:新石器(野狸岗古人类遗址)、战国(高地园、鸟蛋山战国墓葬出土特色青铜器,广东省博藏)、秦汉(置县)、唐(禅宗南派发祥地)、明代(贡柑)、清代(古法造纸 治玉)、民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贞仙诞、佛爷诞、古法造纸、四会民歌、烧花炮等。

1.四会历史文化特点

1.1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

四会之名源于四方之水交会(王先谦:《汉书补注·地理志》)。四方之水会于兹,塑造了四会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环会皆山,贞山因贞女而名,扶卢山因六祖而名,山川与人文融为一体。

1.2传统与当今生活水融

明清尤其是清末民国以来,四会的贡橘、治玉和古法造纸开始扬名海内外,至今仍是四会的重要产业。四会人口43万,从事治玉行业的就有十万之众。传统并没有成为当下的包袱和阻碍,反而借着现代化的科技升级换代,成为四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持。

而四会自古流传的民俗节庆,如贞仙诞、佛爷诞,则有千年之久,至今不绝。贞仙诞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四会仙佛文化旅游线路重要的一环。

1.3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互相依存,共同繁荣

四会的山水与人文、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文化遗产融为一体,不可分割。贞山秀丽的自然景观,六祖庵的有形文化遗产,佛爷诞与贞仙诞的无形文化遗产。邓村的历史名村建筑格局,与古法造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既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又是重要的产业资源,同时对社区稳定与繁荣,地域的文化凝聚与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四会历史文化现状

作为地方历史文化博物馆,陈列应当彰显地域历史文化的特色。尽管四会历史文化内容比较丰富,但一是馆藏文物较少,仅有400多件,且多为调拨,三级品近百件,属于四会出土的文物却只有十余件;二是文物种类比较单一,多集中在宋元以后。因此,在陈列的选题和内容的取舍上,通史性的陈列模式显然不适合四会的馆藏状况;而专题式的如馆藏陶瓷展,又没有地方特色(多为省里调拨)。因此单凭馆藏文物,无法支撑四会的历史文化陈列。在充分考察了四会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初步确定了四会历史文化陈列的几个方面:人文化的自然;古代遗址与墓葬;仙佛文化;特色产业等。并根据这些主题有机会的征集文物,如自然部分征集了散落民间的地下森林水松树根;古代遗址和墓葬的考古照片、绘图及出土文物(包括复制一些特色文物);结合第三次文物普查,对四会的佛寺遗址、建筑构件和遗址出土文物进行了征集,如明代六祖庵的遗址及出土瓷器,清嘉庆时期的六祖寺建筑构件木柱、石柱础等,贞仙祠的建构构件和瓦片等;搜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贞仙诞的相关影响资料,征集了古法造纸的工具等。这些不在馆的文化遗产,丰富了基本陈列的内容,突破了县级博物馆馆藏单一和不足的限制。根据四会主要的文化遗产与馆藏文物特征,馆方提出以彰显四会历史文化特色为重点,确定了陈列的主题为“四方来会:四会历史文化陈列”。四方来会,即史籍光绪版《四会县志》所载,点名城市命名来源,并指出城市的自然山水与人文之间的关系。而在陈列内容的组织方面,则根据博物馆展厅的空间和资金的预算,初步划分为四个部分,但是对四个部分的内部组织和展品组合,则形成了不同的展示思路,前后形成了三种展示思路。

2.1四“会”特点

第一种思路凸显四会文化 “会”的特点。以四方之水交会,引出四会的自然地理,点出四会城市命名的缘由,并简要介绍四会重要的历史时期,以秦汉、唐宋与明清三部分来突显四会的历史,点出县名绵延两千年不变,堪称岭南之最。以自然与人文交会,突出四会山水是人文化的山水,人文与山水紧密结合的特点,并重点介绍四会作为禅宗文化发祥地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及唐宋以后四会仙(贞仙)佛(禅宗)文化的绵延与发展。以传统与当下交会,突出四会的文化产业,柑橘和治玉,历史悠久,绵延不断。以有形与无形交会,突出四会古法造纸第一村扶利村集有形文化遗产(古村落)与无形文化遗产(古法造纸)融汇一体的历史特点。用四个“会”暗合四会的地名,从而整体上形成一个以“会”为主题的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陈列。

2.2以历史为线 特色文化为纲的思路

第二种思路则是以时间为线,将各个时期的特色文化嵌入到历史线中。以四方之水交会引出四会的自然与地理,盖四会之名源于四水相会。地理环境型塑了四会的人文和历史特征。其一展示水系,其二展示交通,四会西延桂林,东连广州,为交通要道。交通对四会历史影响深远,如秦时四会置县,属桂林郡,汉平岭南,归属南海郡。这是地理与人文相互影响又一例。四会交通便利,邻近省城,故清末四会人去广州习得治玉工艺,并返回四会,促进了当地治玉产业的发展。其三将气候与植被,四会之气候和土壤对植被有重要影响。四会盛产竹子,为当地古法造纸奠定了物质基础。四会之土壤适于种植柑橘,故四会沙塘桔享誉全国。其四展示地下森林,四会地下发现的地下森林,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对于研究四会地理变迁具有重要价值。现实生活中对地下森林之破坏时有发生,博物馆肩负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之责任(ICOM1962年在博物馆的定义中就有保护自然遗产之责任,一直沿用至今),因此有责任唤起民众参与到自然遗产保护行动中来。故第一单元第一部分「自然环境中增加地下森林保护的内容。第二单元为四会历史肇源:先秦秦汉部分,包括史前文化(野狸冈古人类遗址)、青铜文化(鸟蛋山战国墓葬与高地园战国墓葬)与秦汉(五铢钱等)三个部分。第三单元为仙佛文化的交会:唐宋四会,重点展示六祖慧能相关的禅宗文化以及以贞仙为主的神仙文化。展品以历代残存之六祖寺、贞仙祠遗构遗物为主。第四单元为特色文化产业的繁盛:明清四会,展示明清以来四会的特色文化产业:柑橘、造纸、治玉、烧炮等。

2.3以自然、历史、文化和产业四块组成

第三种思路强调学科的分类,以四会的自然开头,点出四会县名的由来,接着以馆藏文物概览四会历史,仍以战国(高地园、鸟蛋山墓葬)、秦汉(五铢钱等)、唐(唐墓、禅宗六祖寺遗构)、宋元明清(明清城墙砖、建筑遗构)等;然后展示特色文化,如六祖文化、贞仙诞、古法造纸、烧炮文化等,最后延伸至四会的产业,柑橘与治玉等。

3.强化展示 突出地域特色

上述三个方案各有优劣,而在馆内、县内与省内专家讨论与论证会上,诸位文博专家也都指出各自优缺点。如第一方案,固然创意较佳,以四个“会”字作为每个单元的主旨,而每个单元的设计理念,又与内容相关,如第一单元的四水交会,强调“会”的灵动。展厅设计采用“四周的水波向中间汇流”来表现主题“四水相会”。用“起伏的波浪”隔开每个朝代,亦以此展现四会历史长河中的各个重要节点,体现四会悠远绵长的历史,起到间隔和过渡的作用。第二单元自然与人文交会,用镜面“作水”,不规则的多面体“作山”,以山水为背景衬托仙佛文化。以场景式的展示手法,将六祖庵与贞仙祠的古建遗构“石柱和瓦当”置于现代六祖庵与贞仙祠大幅喷画的前面,将文物的石柱子与照片中的新石柱,古建筑的瓦当与新建筑的瓦当相互应衬,让观者从古建筑的构件与新建筑概貌形成古寺古祠的印象。第三单元传统与现代的交会,采用比较现代的暖色调来设计。以黄色和绿的为基本色调来设计版式,与四会城市特质“橘红玉翠”相呼应。第四单元有幸与无形的交会,以博物馆外玻璃幕墙为背景,阳光透过东面以会纸做得屏风,形成竹影。巧妙的将竹与纸的主题表达出来。

但是四“会”的方案,可能忽视了市民的理解程度,如有形与无形遗产的交会,与会专家都表示过于深涩;而传统与现代的交会也失之笼统。

第二种方案以时间为线,特色文化为纲,但是一些特色文化渊源流传,难以以一个历史时段来框定,如六祖文化,自唐宋延至明清,四会佛寺最盛时有百座之多;而贞仙诞更是绵延至今,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一些特色产业虽然历史久远,但缺乏相应的物质藏品来支撑,如柑橘与治玉,只有文献佐证。

第三种方案自然、历史、文化和产业四分,至为清晰,但似乎少了些创意。

因此最后的折中以第三方案为主,兼采第一二方案的长处,于四会历史特色的方面,多加渲染,如柑橘,虽然缺乏物质材料,但是四会柑橘在省内名声响亮,几乎成了柑橘的代名词,而且柑橘已经成了四会的代名词和象征,每年一度的柑橘节,是当地重要的文化与经济活动。又如四会虽然地理位置优越,西揽桂林,东接广州,但是境内考古遗址极少,因此对于境内的野狸冈古人类遗址、战果鸟蛋山和高地园墓葬以及唐代砖室墓,专家都建议强化展示,突出地域特色。

4.总结经验 扬长避短

博物馆展示是系统的工程。而县级博物馆往往缺乏相应的策展人才以及系统的规划。四会历史文化陈列有幸在陈列策划阶段就请省内考古博物馆专家作为顾问,制定了严密的展览流程。而市行政主管又能听取专家意见,不搞形象工程,不限期完工,而是根据展览设计的需要,灵活的调整时间。在展览的先期调研和文本创作期间,留有充足的时间,故能避免赶工带来的问题。

在笔者主持四会博物馆基本陈列期间,曾四处走访肇庆地区的博物馆以及广州各地的博物馆。县级博物馆受限于各种因素,在陈列主题提炼、内容设计、展线规划、施工工程以及博物馆建筑方面,均存在不小的问题,而省市级博物馆在博物馆建筑与工程方面固然做得很好,但是高昂的预算经费往往是县级博物馆难以承担的。但是各地博物馆馆方负责任都能积极给予支持,将展览中遇到的难题、展览工程的复杂性以及展览招投标方面注意的事项,一一无私奉献,故四会博物馆基本陈列能够扬长避短,少走了很多弯路。因此博物馆筹展阶段,多听取省市级博物馆专家意见,避免重复的失误,制定合理的博物馆展览流程,是县级博物馆应当重点借鉴的地方。

注 释:

①宋向光:《陈列内容设计文本的特点及编写》,载《中国博物馆》,2008年 第1期。

第3篇:博物馆调研方案范文

博物馆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公众的重视。作为国家基础产业的电力行业,建设一所能够展现行业全貌的博物馆,传承电力文化和精神,凝聚行业共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宣传部仇必鳌、陈华两位同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长期研究,就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期杂志特刊发他们的《对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一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促进电力行业的文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近年来,在中国,博物馆走出了社会生活的边缘,越来越受到公众青睐。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已达3589个。随着大量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每年有4亿多人次到馆参观。博物馆日益成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

党的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博物馆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重要文化场所,既是凝聚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智慧源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博物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着手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博物馆,如中国航天博物馆、邮电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已成为各行业体现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重要阵地。作为肩负着为实现中国梦输送能源重任的电力行业,虽然已拥有了一些地方性的博物馆,却始终没有建成反映电力行业全貌的博物馆。笔者试图就此问题,谈一谈关于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的几点思考。

打造国家电力博物馆的重大意义

首先是展示电力工业发展历程的宽广舞台。今天,中国电力工业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辉煌历程。1879年,上海公共租界点亮了第一盏电灯;1882年,中国第一家公用电业公司──上海电气公司创立,从此揭开了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大幕。之后,内忧外患的中国电业历经曲折,矢志前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力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6年起,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水电、风电装机总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同时,电力结构得以不断优化,电力工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大国行列。在中国电力工业的百年发展进程中,有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值得人们铭记,如大上海工业时代的坐标上海杨浦发电厂、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电东送、前景无限的特高压电网建设等,这些重大事件都可以通过博物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实物模型,永久陈列展示,让人们不因岁月流逝而遗忘电力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其次是打造电力科研和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随着自身功能的不断拓展,现代博物馆可以成为电力科研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人们可以在这里汲取前辈电力科研工作者的智慧,感受和传扬电力文化,可以在博物馆直接举行高层次电力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并展示和推广电力科技新成果、新产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开拓视野、集思广益,推进电力科技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第三是构筑传承和弘扬电力精神的坚强阵地。国家电力博物馆建成后,可以定期开放,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近电力,体味中国电力工业不平凡的建设业绩。同时,利用博物馆对电力行业员工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更直观、更深切、更全面地了解电力工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传承和弘扬一代代电力人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的电力精神和文化特质。

第四是弥补国家电力博物馆建设的现实缺憾。当前,在某些省区相继建设了地方电力博物馆,作为展示地方电力建设成就的窗口,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国家电力博物馆却迟迟未能建成。对此,需要整合各电网公司和发电集团、电力工程公司的力量,着力建成一所能够全景展示电力系统辉煌业绩和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的国家电力博物馆。而作为行业博物馆,如邮电博物馆、航天博物馆等博物馆建设的成功范例,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国家电力博物馆应具备的主要特性

第一是综合性。国家电力博物馆首先应以历史为主线,浓缩中国电力建设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尽可能选取中国电力行业重要节点的重大事件、工程、人物进行全方位的一般性陈列,让观众直接产生对中国电力创业史的全景认知。同时,国家电力博物馆还应分建各大电网、发电集团、电力工程公司的分展室或独具特色的主题、专题展室,遴选各大公司的亮点事件、重点工程分别展示,力求尽显电力行业发展全貌,使电力行业所有重要图文档案、实物模型都可在博物馆中轻松便捷地查询和看到。

第二是永久性。国家电力博物馆的建设绝不是一时的应景之作,在其建设之初就应贴上永久性的标签,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建设者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提升博物馆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建设者以前瞻的眼光投入博物馆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国家电力博物馆才能长久保持独具特色的风采与魅力。同时,对于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也将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确保与时俱进。

第三是权威性。国家电力博物馆展示的是电力行业的最高成就,所以,一定要保证博物馆展示内容的权威性。为此,要认真调研,充分论证各项展示内容,潜心搜集各种实物材料,仔细比对制作相关实物模型,确保所有展示内容有据可查。对于展示过程中发现的纰漏,要认真核查,及时更正,绝不可敷衍塞责、将错就错,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博物馆的权威性。

国家电力博物馆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如果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它除了具备普通博物馆所应具备的功能外,还应不断丰富电力行业特色,成为为电力行业发展凝聚人心、积淀文化、创新科技的多功能平台。具体来说,国家电力博物馆应努力成为平台:

首先是展览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以大量客观详实的文献、图片、实物、模型、音视频材料等集中展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一百多年来的厚重历史和辉煌成就,荟萃国内外电力工业的最新建设成果,直观形象地描绘电力行业发展蓝图。

第二是教育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建成后可定期免费向全社会开放,让公众在参观博物馆的感知性教育过程中,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学习电力知识与科技,融入电力行业,共同支持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第三是培训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积极承接新入职电力员工的电力精神与文化的培训任务,让他们在博物馆内身临其境地走近电力行业,接受行业传统洗礼,传承爱岗敬业精神,弘扬高尚职业操守,努力成为中国电力行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第四是科研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主动开展各种前瞻性电力理论研究,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电力行业的科技发展、政策导向、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并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予以形象展示,从而促进电力行业的理论更新和技术进步。

第五是会议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广泛承接各种电力行业会议,特别是与电力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际交流会议,举办高端发展论坛和学术沙龙活动,吸引更多国内外电力同行的瞩目,为增进整个电力行业的密切交流与快速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第六是文化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是重要的电力行业文化培养与交流的场所,电力行业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一代代电力人积淀起来的先进企业文化将在此得到保护和集聚,并通过各种参观培训和文化交流潜移默化地在电力行业员工中涌动和发扬。

第七是交易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可通过举办电力行业新产品会的契机,吸引各电力企业、科研单位参加会,详细介绍新品特色与优势,吸引参会单位进行商品交易和技术转让,打造高端电力产品交易平台,主动为促进电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服务。

第八是互动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可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新成果,着力建设覆盖面广、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开放型博物馆,强化互动功能,提升观众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地接触电力知识,学习电力技术,支持电力发展。

对国家电力博物馆选址的思考

作为电力行业的权威性博物馆,国家电力博物馆的选址非常重要,应尽可能地考虑馆址自身的交通条件和人文环境,便于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来此参观学习。为此,国家电力博物馆的选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北京开辟专门区域建馆。考虑到国家电力行业的大公司总部大多设在北京,同时,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与人文条件,在北京建馆具有显著优势。为此,如条件允许,可独立建设新馆,也可借鉴上海世博会利用废弃仓库建设的成功经验,征用废弃仓库、场馆、电厂原址,进行改造和扩建,这样既可节省高昂的征地费用,也可以发挥原有电力设施的余热,增强博物馆的时代感。

二是在国家重大电力工程所在地建馆。国家重大电力工程(如三峡工程)所在地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广告意义,便于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而且建馆成本比之北京要便宜得多。但也要考虑到这些重大工程所在地一般比较偏僻,交通和人文环境远不及北京,不便于参观学习。

三是在电力科研院校所在地建馆。电力科研院校具有较强的人才技术优势与良好的人文氛围,在电力科研院校所在地建馆,有助于提升国家电力博物馆的科技、文化水平,促进博物馆的与时俱进。同时,从电力科研院校辟出建馆用地,可大大节约建设成本。加之,电力科研院校一般环境幽雅、学生众多,便于博物馆发挥教育培训功能,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建设者。

目前,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211工程”电力高校,具有人才汇聚、技术领先、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文化浓郁、知名度大、美誉度高,且学校与电力企业和国内外电力教育科研单位联系紧密等独一无二的条件,完全适宜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

对国家电力博物馆设计的思考

作为国家电力博物馆,其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行业特色,充分借鉴一些行业博物馆设计的成功经验,以前瞻的眼光提出最优的设计方案,具体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行业特色入手进行设计。在充分考虑电力行业特色的前提下,在整体设计中可融入电厂、发电机房、电力线路、电站大坝、电塔等电力工业元素,使博物馆的整体造型更能展示电力特色和文化艺术风格。

二是从与自然、社会和谐共荣的理念入手。电力是光明与力量的化身,电力为自然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环境的优化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在博物馆的整体设计方案中应充分考虑电力行业与自然、社会和谐共荣的因素,使博物馆的设计更具亲和力。

三是从新能源的创新应用入手。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国家电力博物馆应该在这方面迎头而上,适应新能源电力的进步趋势进行整体布局,使博物馆的设计更具前瞻性。

对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资金来源的思考

建设一流的国家电力博物馆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投入。考虑到电力系统的多元状况,为了更好地筹集资金,并保证国家电力博物馆的长期运行,应该成立专门的国家电力博物馆管理委员会,由其专门负责博物馆的建设与资金筹集、后期维护、日常管理等工作。

管委会应在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的领导下,广泛吸纳各大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电力工程公司共同组建,设立资金配额,以确保建馆经费的足额投入,并明确职责、严肃纪律,严格管控经费的使用。

第4篇:博物馆调研方案范文

一、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文献回顾

198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向大众开放、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博物馆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 它使得旅游活动由一般的游览观光上升到高文化含量的游憩活动。随着社会及旅游业的发展, 博物馆同旅游业将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李瑛(2004)基于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与旅游联合是我国博物馆未来发展应走的路,要开发具有特色的产品,应适当加入休闲理念和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造福社会公众。孔旭红、孔宏实(2003)通过对国内博物馆内开发的旅游产品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博物馆开发相关旅游产品要摆脱仅限于单一的观光产品,产品开发要兼顾有形产品、核心产品及附加产品的开发,增加博物馆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休闲娱乐性,不断完善博物馆旅游产品的结构。胡静锋(2007)从博物馆非盈利制度出发,结合市场经济产品的组成,分析博物馆旅游产品的核心、延伸和附加三个部分的组成,并提出开发博物馆旅游产品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要经过市场调研-展览形式的确定-试销-服务质量的优化-商品化五个环节。罗美娟、郑向敏(2008)在对澳门博物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澳门博物馆旅游的蓬勃发展取决于澳门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和外部多个主体的支持,并为内地博物馆旅游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 ;王旌璇(2012)通过对南京市博物馆旅游者调查研究,认为旅游纪念品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途径,可以在与时尚元素结合、研发新产品及拓宽销售渠道三方面不断丰富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内涵;陈来生(2003)从苏南博物馆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认为博物馆的发展需将参观、娱乐、饮食、购物融入博物馆服务系统中,要针对目标市场需求进行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博物馆陈列方面打破传统,走特色化、多样化、趣味化、体验化的产品开发道路,并配以一流的服务,为现代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有效路径。王晓宇(2008)通过对大连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制约其发展的5个关键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为加快大连博物馆旅游发展提供相应建议,包括转变观念,进行市场营销,加强博物馆与旅游的合作,提高博物馆的竞争力等方面;李伟(2009)、杨丽(2003)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别是:博物馆数量少,规模较小,分散经营,设施陈旧、陈列没有新意,缺乏市场观念,产品结构不合理,发展资金不足,对旅游业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博物馆旅游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与旅游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不足等。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博物馆经营管理者首先要更正观念,正确看待博物馆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要根据旅游者行为特征,不断丰富博物馆产品的类型、不断完善博物馆旅游产品的结构,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要加强对博物馆的宣传;要不断培养博物馆与旅游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将休闲娱乐项目开发深入到博物馆旅游的开发中去。郑伟民(2012)等在福建省海西旅游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分析了福建省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的条件,提出福建省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并提出要加强海峡两岸博物馆旅游合作,以此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提出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尤其是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对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对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及意义

(一)海上丝绸之路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简介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中国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在我国古代的海上贸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年10月,北海、广州、泉州、扬州、宁波、蓬莱等6个城市代表达成一致意向,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联手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12月21日,“南海I号”沉船的整体打捞,成为中国水下考古的第一,同时为“南海I号”量身定做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的建成开放,不仅为丰富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向世界证明了阳江海陵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为普通民众更接近了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意义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水晶宫”,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试验开发区的“十里银滩”,是以“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该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于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外开放。“南海I号”博物馆以其在水下考古界难以替代的地位为世人所瞩目。因此,从一个旅游者的视角来审视该博物馆与旅游业的融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其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博物馆旅游成功的案例,寻找解决的方案,为阳江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也为其他诸如此类的专题型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及意义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曾经到过某地的证明,是一个地区一个景区(点)文化的流动,是一个无声的走动的“宣传员”。优秀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有利于丰富参观者博物馆学习体验,是博物馆贴近社会、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要、扩大社会影响的载体,是博物馆创造自身经济效益、增强经营活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具有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丰富游客对博物馆旅游体验,扩大博物馆的宣传面和影响力,增加经济效益等积极作用。

有资料显示,欧美不管大小的博物馆,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和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德国波恩的贝多芬纪念馆等,其开发和销售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都是琳琅满目,参观者购买踊跃。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商店为例,1949年,年营业额仅为10万美元,到了1987年,已高达5500万美元,到了2003年达到7278.1万美元,2008年突破2亿美元大关,累计开发销售的各类旅游纪念品多到2万余种。

阳江作为滨海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商品,如,阳江四宝、各种海鲜及其加工制品、工艺美术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漆画、风筝)等,还有各种特色美食如猪肠碌等。但是,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没有结合博物馆特色进行的旅游纪念品陈列和销售,可以说在这一块上还是空白。虽然也有一些地方特产等陈列,都与海上丝绸之路及博物馆本身主要陈列品及内涵联系不大,如孔雀石,虽然珍贵,但是属于地方特产类,不是依据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本身进行开发的旅游纪念品,具有展览价值,却不容易让游客加深对博物馆本身的认识。如何结合博物馆本身的文化、历史内涵,开发设计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并进行有效的销售,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点。

三、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建议

结合欧美国家成功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销售的实例,围绕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历史考古价值和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上的独特地位,现对其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一)从设计人才着手,注重调动积极性

一方面,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靠政府扶持,但是地方财政拨款又十分有限,对博物馆衍生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又缺乏同时具有对文物内涵认知到位和设计能力的文博类产品的设计人才,这严重制约了具有文化味道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市场要想发展,必须打破管理体制约束,走市场化道路。一方面政府鼓励博物馆对此方面设计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增强博物馆自身在旅游纪念品方面的设计能力,同时运用经济杠杆调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主动开发此类产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博物馆加强与设计公司、大专院校设计类专业的合作,在设计产品中加强与合作院校设计人员的沟通,加强对馆藏文物及其深藏的文化内涵的培训,增强纯设计人员设计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

(二)从博物馆独具特色的藏品出发,寻找灵感,开发出独属于博物馆的独特纪念品

一方面,这些纪念品能够被刻上独一无二的博物馆文化标记,让游客产生只有在博物馆购买的才具有纪念意义的感觉。如欧美国家的博物馆无论是复制品还是衍生产品的开发,哪怕是一个装饰LOGO,其灵感都是来自于博物馆独特的藏品,每个博物馆都遵循独一无二。另一方面,纪念品要有故事性,同时设计要精美,制作精良,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同时兼顾使用价值。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泰迪熊,它就是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发出来的,创作依据就是老罗斯福总统打猎的故事。至如今,泰迪熊依然是大家喜爱的玩偶。德国贝多芬纪念馆,其开发出来的贝多芬特色雕塑头像、照片、音响作品、书籍、文具、小提琴、以五线谱图案为装饰的雨伞、以贝多芬头像为装饰的指甲刀以及以贝多芬头像为装饰LOGO的工艺品或日常生活用品等等,无不通过纪念品引发公众对贝多芬的纪念,同时将贝多芬纪念馆的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作为南宋古商船整体打捞、异地存放的成功实例,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证,其独特性可见一般。从欧美国家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成功的例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能否以古商船及其打捞出来的藏品为依据,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纪念品,丰富阳江旅游纪念品市场,带动阳江旅游文化的发展呢?

(三)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要注重市场消费能力的差异化,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旅游者的需求

博物馆要开发出不同价位的旅游纪念品,如卢浮宫博物馆的名画蒙娜丽莎,既有高档的仿制品和丝网印刷品,也有包装和规格大小不一的中低档印刷品,还有明信片系列等[9],很好的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要从市场需求出发,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旅游纪念品,如南海一号模型,可以从体积大、中、小,材质优、良、普通,从收藏价值、装饰价值和平时把玩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开发,制定不同的价位,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也可以开发出印有博物馆图案或者南海一号LOGO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钥匙扣、明信片等等。

(四)博物馆旅游纪念品要丰富,形成系列

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自1949年成立至今,已累计开发各类商品2万余种,按商品性质可分为常规商品和特展商品两类。按商品品类分,则可分为复仿制品、出版物、文具、服饰、家居装饰、玩具、珠宝配饰等七大类。丰富的旅游纪念品,丰富了博物馆游客的经历,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增加了博物馆的经济收益,展示了博物馆,促进了博物馆的发展。

(五)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要注重创新,要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在 “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平台上,《雍正行乐图》动态版利用数字手段,使雍正帝“活”了起来,还配以轻松幽默的解说词。如《猎虎图》中,雍正和一头从山洞里探出头来的老虎对峙,配的解说词是:老虎说:“有种你进来!”而雍正则说:“有种你出来啊!”。还有垂钓图,雍正一动不动地专心钓鱼,10秒后渔竿才会抬起。目前,故宫已经推出宫廷娃娃、黄袍T恤、瑞兽铅笔等近6000种文化产品,创新让故宫文化更接地气,与年轻人更接近。苏州博物馆结合馆藏“国宝”级文物―秋色瓷莲花碗,生产出秋色瓷莲花碗饼干,这一创新又接地气的做法,引起大家的关注。博物馆旅游纪念品不是都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让博物馆旅游纪念品让大家都买得起。

(六)博物馆旅游纪念品一定要注意包装

包装优美可以提升商品的魅力。通过对旅游纪念品市场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低价位旅游纪念品对包装不够重视,这是一个误区。很多旅游者喜欢到韩国旅游时购买旅游小物件,理由就是精美漂亮又不贵。旅游纪念品,不管是名贵的还是普通的,都要做到精心设计、包装优美、制作精良,处处体现一种文化,这是我们需要提升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作为博物馆文化的体现,在设计、制作到包装都要体现文化性,要从内到外吸引旅游者,让旅游者一见难忘。

第5篇:博物馆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081-02

近年来,民族博物馆事业蒸蒸日上,民族博物馆由中央到地方、高校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民族地区民族博物馆的发展势头强劲,少数民族聚集的12个省区,至十五末博物馆数量已达到约500家。贵州、云南、广西、内蒙古博物馆群的出现,为西部地区博物馆发展探索了新路,促进了博物馆体系的形成。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壮大了民族博物馆力量;中国博物馆合作网的建设也为地方民族博物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发展平台。但是民族博物馆的发展还面临重重困难,受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经费严重缺少、陈展陈旧、观众群体缺少等因素影响,现代民族博物馆如何立足实际,面向市场,为民族文化服务,一个摆在博物馆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民族博物馆要立足实际,从自身寻找原因,探索发展出路。

博物馆学理论认为,加强博物馆职工队伍建设和管理,是提高博物馆业务工作水平、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办好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的根本措施。

博物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是博物馆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中、小型民族博物馆的展览以民族、民俗文化展览为特色,是中国博物馆中一支年轻、生动、活泼的队伍。它的发展想要具备高、精、尖的水准,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就要建立一支精良的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的人才队伍,发挥好人才的潜力。

一、民族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

博物馆是一个专业性强、服务意识强、文化含量高,又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的部门。长久以来,社会对博物馆的认识较为传统,认为博物馆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闲单位,这一偏见使得博物馆缺少专业人才,人才队伍的建设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繁荣,这种观念显然已不合时宜。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博物馆人才队伍分为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除了两者在具体业务工作要求有所不同之外,热爱博物馆事业,并要有一定的博物馆管理和专业技术知识也是其基本素养。民族博物馆要建立一支精良的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的可靠队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培养具有民族责任感型人才为基础

民族文化深深扎根于民族地区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包括历史、信仰、语言、传奇故事、手工工艺(品)、服饰、特产、民居、婚丧嫁娶等,无一不是来自民族地区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都是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热爱民族文化的人,才会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这份责任感驱使下去挖掘、整理、弘扬、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才能将民族博物馆事业做大、做强,为民族文化事业服务。因此,建设培养民族博物馆人才,首先应以培养其热爱民族文化,以弘扬民族文化为荣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为首。

(二)培养市场型人才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

民族文化是一种文化资源,它丰富、扩展了文化市场,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化素养。民族博物馆是民族文化服务的窗口,它担负着保护、弘扬、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扮演着文化大市场、民族文化大舞台的角色,其专业人才队伍要有了解市场、认识市场的能力,并能从中发现民族文化在市场中的地位、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提炼民族文化元素,寻求出民族博物馆发展道路。

二、民族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目标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管理学认为,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将被忽视,管理者应该制订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在确定组织目标后,对其进行分解,转变为各个部门以及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目标任务的管理方式,可以明确责、权、利,并使其相互对称,使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达到极致,是一种人才培养战略。

民族文化内涵丰富,非物质文化是其中一大类。随着全球化、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的一些文明被流行的俗文化所代替,民族文化的元素日趋减少或消亡,或被同化。专业人才队伍对民族文化定位、保护、整理和宣传,其目的是为了不要让所谓的“现代文明”冲埋、淹没民族文化,动摇本民族的文化根基。博物馆工作者坐在办公室,固守现有民族文物,是纸上谈兵;而没有被使用、活现的民族文化,也是对管理资源的一种浪费。民族博物馆立足实际,面向市场,为民族文化服务,必须确定目标任务管理方案。

(一)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建立目标任务

后人做了文化传承的工作都是前人做出的,能够长久保留下来的是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学者研究其文化和历史变迁,至今敦煌学的兴盛更使敦煌文化成为中国河西走廊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每一个欣赏、研究她的人感受到古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一些事物只是生活的点滴,如民间小调、花儿,但它们都是民族文化。我国西北地区民族文化丰富,保安族腰刀、回族花儿、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蒙古族马背文化、藏传佛教艺术,以及地方谚语等,都是国家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都是本民族文化的经典。放在博物馆,民族文物是静态的,也是原始的状态,只有挖掘宣传其文化内涵才能彰显它的价值,才能将之发扬光大。每一件文物、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饱经沧桑、智慧创造的见证,需要号召人们用美的思想去诠释它,因此,民族博物馆的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探索发现、抢救挖掘、传承发展。

博物馆工作主要包括藏品征集、新馆建设、陈列展览、宣传教育、保护管理等,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怎么做、让谁做更适合博物馆发展,都需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目标任务的实施,要以可行性报告为依据,应每年设定一个新项目,会议论证,进行目标任务分工。分工的原则为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高效率、公平公正,分工的方向是针对民间、民俗、民族文化和艺术市场,要求深入民间,整理出迎合市场、有文化价值的东西,考察采访、藏品征集、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从一件民族文物说透它的民族文化本质,透过实物本质看到放大的历史意义。博物馆目标任务即实地课题调研也是一种实地学习方式,能从根本上达到深化学习,培养真正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建立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的建立是对目标任务的督促,是民族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体现出博物馆公平竞争、有效管理的科学理念。针对目标任务的实施和完成,民族博物馆应该有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考核办法,建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从工作量和质两方面综合评价,对可行性报告、任务贡献,以公开、公平为原则,奖励贤能,督促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弘扬和学术研究,为民族文化服务,即为社会服务。

目标任务和奖惩制度结合,从各方面打破论资排辈、学历界限和任人惟亲的现象,破除“官本位”,让博物馆每一个工作人员参与到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环节中去,发扬比、学、赶、帮、超的精神,在工作、学习和公平、公正竞争的环境中求发展,从而培养团队精神,发挥人才优势,使博物馆事业在和谐中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当下民族博物馆的发展需要创新,尤其是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只有培养出一支热爱民族文化、有强烈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的博物馆人才队伍,才能有效促进博物馆工作的开展,进而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博物馆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银河广场;行为——场所理论;活动

1. 绪言

五年间曾多次去过银河广场,历次的参观使我对其印象较为深刻,现在银河广场要加以改建,想总结下原银河广场设计的成败得失,希望改后的方案能使其更能满足市民的真正需要。

2. 背景

天津市原银河广场坐落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以东地段,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以天津博物馆为主体建筑。其所处地段属文化建设用地,且紧邻国际展览中心、天津宾馆礼堂、水晶宫饭店,同时又与行政办公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相邻,处于较为重要地地理位置,对彰显城市特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作为天津博物馆的扩大前广场又作为一座全开放式的市民公园,为周边及参观游憩的人群提供休息及娱乐场所。

3. 用行为——场所理论分析银河广场

舒尔茨认为场所是一个具有独特特征的空间,在这里,空间是指构成场所的静态三维空间组织,它可以是任意的实体空间形态。独特的特征就是场所精神,它是指与动态的人类活动、行为、心理等相关的整体氛围,是指使用者对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空间只有被赋予了某种场所精神,与人类的活动发生关联,表达了特定的文化、历史、人的活动,并使之充满活力时才能称之为场所。场所包含实体形态、活动和含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图1

3.1实体形态。

(1)广场是以二维的开敞的空间实体形式而存在的。这种二维的存在形式又是以周边的三维立体建筑为背景围合而成的。这些三维立体建筑构成广场的视觉焦点,成为广场的空间界限,同时其体量、造型、景观特点也体现了某种精神,成为广场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

(2)空间形态方面,银河广场与天鹅般优美造型的天津博物馆相互呼应。二维方面,广场以日月星辰为设计理念。它由两组直径相交的同心圆相交形成,每组同心圆最内部的圆又各自被一条内弧分割出两弯新月,若将其作为图,则圆内剩余的底便构成了子月广场。在子月广场上伫立有一座满月塔,其中心在博物馆的天鹅颈的延长线上,这条线也就是整个广场的轴线。从满月塔起在轴线上又依次贯穿了两个区域,一个是满月

塔平面沿轴线外拓出的曲线区域即三天月广场,一个为被博物馆环抱并与两组同心圆相切的圆形广场,它的内容丰富,有项链和天鹅湖之称。这种由多个圆交错集合形成的广场形态突出,具有形态上的可识别性,单从平面上看,似乎图底关系不十分明确。但若置身立体空间之中,通过材质、体量、细部处理的区分,以及天鹅颈的指引,使空间有了明显的方向性,让人感觉空间建筑和环境在和谐中相互交融又主次有别。三维方面,银河广场显得开敞有余而围合不足,在空间中,能够作为围合要素的包括建筑物、踏步、树木等。此外,开口的位置和大小与空间围合感的强弱也有关系。在银河广场上高出地面上的构筑物只有位于东南端的天津博物馆以及西北边作为对景的满月塔。但相对于尺度巨大的银河广场,博物馆曲形立面的围合感显得非常微弱。另外,在两组同心圆上还发射出道路,并设有出入口,周边只有少数低矮且未成群的树木和台阶,削弱了整体上围合感。相比之下,三天月广场地面下沉,围合感会好一些,活动的人群数量相比其他广场部位也相对较多。

(3)在街道小品方面,银河广场对其布置略显单调。在整个广场中存在五类小品。第一类为具有标识作用的标识牌,第二类属于无障碍设施,第三类为休息提供方便的座椅等,第四类为具有观赏性的雕塑,第五类为垃圾箱等卫生设施。对于前两类,减小了空间的高差变化可能带来的隐患,但标识牌的样式过于统一,无障碍设施也零星出现。座椅、垃圾箱形式更是单调。在这样大尺度的空间下,所有这些小品都显得渺小且易被忽视,缺少可识性,究其原因,是各类小品虽然统一但却没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没有在心理上给人成组的感觉,不利于游客行为的方便。对于雕塑,个体观赏性较好,但在色彩上缺少了些视觉冲击力。因为广场的空间较大,建议这些小品在广场本身划分的不同空间中成组布置,不同功能的小品在色彩、材质、形式上醒目一些并给予区分,这样一方面消除了单调感,增强了小品的趣味性及可识性,一方面也对空间给予了强调,加强了空间的划分。

(4)在景观绿化方面,置身银河广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大片的硬质铺地,再进行细数,只有广场周边同心圆内放射形的少量绿化,环绕天鹅颈的“绿色项链”,及两片天鹅湖,大面积的三天月广场及子月广场却没有半点绿化。绿化区域除了为游人提供交往空间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作用,绿化给人的亲切感是硬地不能取代的,置身绿地,给人的感觉是舒适安定,而置身空旷的硬地,给人的感觉则是茫然与不安定。如果为了群体大规模活动的需要而设置大片硬地,建议可以在保证完整大空间的基础上,在细小的方面嵌入绿化因

素,如铺地、局部绿化等,增强空间的亲切感。对于广场中放射状的绿化部分,它缩小了空间尺度,沿径向错落低矮的花坛、矮树、灌木的设置给略显单调的广场增添了些许趣味,这里相对宽阔的广场属于半公共区,是傍晚人们休憩纳凉的青睐之处,但白天驻足的游人却很少,可能因其同属于交通空间,给人的私密感不足、缺少安定感。对于“绿色项链”似乎只如其名,配合天鹅湖,只起到了景观作3.2活动。

(1)场所的适宜性取决于环境与人的行为结合的紧密程度,广场的活动内容具有吸引力,并且有与各种活动相适宜的良好的行为场所,才可激发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广场的活力。因此广场空间环境的设计应基于对在广场中可能出现的人的行为活动的研究而进行。

(2)在广场空间中的行为虽有总的目标导向,但在活动的内容、特点、方式、秩序上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一种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中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有较大的偶发性。通过几次去银河广场并特意去调研,对银河广场人行为活动的分析,把各种活动按活动方式归结为个体活动、成组活动和群体活动,而且进一步考虑发现,不同方式的活动有相对较为固定的活动内容,这种规律性正是我们所需,其可以为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3)个体活动一般无固定的目的、线路、秩序和时间的限制,由主体随当时的时空条件和心情变化,即兴发挥,随机选择行为内容。对于银河广场来说,个体活动并不是很多。因博物馆的存在,来广场的人大部分主要为参观博物馆还有少量专门来进行摄影,对于个体活动往往多发生在清晨和傍晚,周边居民来此稍歇,散步,在广场中停留时间较短,少则几分钟,在广场绕一圈便走,多则在广场中的座椅、草坪与湖面附近等处观赏休息一会,大多不到1小时便离开。因此,对这部分的设计可以放松考虑,主要做好放射形绿地及湖面个体可能停留处的亲切尺度及关怀性设计即可。在调研中还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偶尔会有位大爷坐在广场正中央,不畏酷暑的拉二胡、唱歌,不为赚钱而只为满足个人的享受及表现欲,这应该属于一种广场文化,它属于一种开放性文化,“人看人”或“被人看”的心理表现欲望是现代市民参与表演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它是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心理需求的重要广场活动之一。国外的广场上常常有人进行悠然自得的自我表演,既自娱自乐,又营造了很好的广场气氛。这也有另外一点启示就是不单在上述绿地、湖面等位置做好近人的设计,在大面积广场上也应设置些绿化,及适于个人及成组活动休息的设施,尽量满足各种活动的需要,实现最大的对人的关怀。

(4)成组活动是在双边或多边共同参与下选择和决定行为内容。这类活动一般有一定的目的性,且形式多样,如在广场上游玩、休息、参观等。成组活动在广场中停留的时间较长,对广场空间环境的要求也较高。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这种活动的活动内容主要有成组参观博物馆后的休息参观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占广场活动 的大部分,对于这部分的考虑应作好广场各处的休息设施及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参观者的视觉和休息要求。此外,还有家人一起带有目的性的游玩,如在春秋之际放风筝,带孩子滑轮滑等;另外还有一类较为特殊的活动,就是一组年轻人专门来此轮滑,其中不乏高手,他们将坡道当成了练加速度的天然训练场。具有一定滑轮滑水平的青年去银河广场相互交流技术并展现自己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定规,一般非常热爱轮滑的青年是一定会去次银河广场的,这是从一个轮滑的狂热爱好者的口中得知的,这种活动的出现无疑也是设计者没有想到的。后两种活动无疑为广场增添了很多生气,成为广场的风景,这也是体现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也为设计人员提供7这样一个思路, 公众对于景观设施设计的参与性可以作为用来衡量景观设施设计的一个方面,参与性的强弱、有无取决于人的行为和意愿,也取决于景观设施是否留有多种选择的自由性和多层性, 以及使用者能否对于该景观施加个人的影响。成组活动不仅要求广场有吸引人的景观环境与建筑小品,更重要的是广场能为其活动提供相应的空间场所。这种场所的提供需要进行一定的考虑,引起具有不确定性,另外还应做好防护设施布置,以免在混乱中存在安全隐患。

(5)群体活动是众多人有组织地在广场上开展具有同一目的性的活动。这类活动人数众多,目的相同,有相应的组织形式,其活动的人群不仅自身有着强烈的凝聚力,而且易引起围观,并对周围人起着“吸引”与“感染”的作用。活动内容可以是集会、讲演、广场音乐会等。在银河广场中如新年音乐会,5.12汶川地震时的集体悼念活动等。一些这类活动发生时聚人众多,气势雄伟,影响也很大,需要广场提供较大的面积与空地,但举行这类活动的频率不高,一般一年几次或几年才有一次。因此设计时,在广场中提供一定大面积的场所是必要的,同时也应考虑当这些活动不发生时,不会让人感觉过于空旷,没有领域感而产生一种心理不安全感。

(6)综上所述,在广场空间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行为模式来确定空间的类型,并予以划分,这提醒建筑师在设计时应采取适当的建筑布局,在环境的适宜性和灵活性之间做出恰当的方案。

3.3含义。

(1)含义是指场所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场所对使用者的意义。银河广场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博物馆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银河广场所应承载的城市、历史和文化意义。

(2)银河广场的命名源自“天津”是“银河”的别名,在屈原的《离骚》中有“朝发轫于天津兮”,这也正是广场日月星辰的设计理念的由来。再加上天津博物馆本身具有的海滨城市展翅腾飞寓意,银河广场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韵味,但较为可惜的是,这种文化含义没有在广场上被很好的体现和延伸。位于广场中心轴线上的满月塔也形象不明,让人对其存在的意义毫无头绪,在调研中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座塔的是什么,甚至有人以为这只是个荒废的停车楼。如果不加以解说,游人很少有人能感受到广场被赋予的文化含义,大多数人只把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活动广场来看待,这里就使城市特色严重的缺失。建议结合广场上的雕塑小品,在空间层次上有序的对这种文化概念加以强调,例如改变现有雕塑的内容并使之与广场的理念相结合,增加些具有文化含义的连续浮雕等。

4. 结论

虽然银河广场在设计中存在许多的不足,但让人欣慰的是,广场建成后正如上所述,为市民娱乐、休闲、健身、观光提供了场所,有些活动甚至是设计者未曾想到的,这也同时为广场增添了很多的活力。我想说的是,虽然银河广场在专业人士看来在设计上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自建成到现在,已经逐渐被市民接纳,融入了市民的感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选择场所之一,希望其改造的方案在改进环境的基础上,仍能提供市民愿意参与其中,并且仍能延续以前活动的场所。

参考文献

[1]武晶 柴寅. 由行为场所理论看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山西建筑. 2005, 34(4).

第7篇:博物馆调研方案范文

200*年7月24日)

一、20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0*年上半年,中国烟草学会围绕国家局党组的中心工作,以贯彻中国科协“六大”精神为主线,以筹建中国烟草博物馆和编纂中国烟草通志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中国烟草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在推进“三主一家”建设、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加强人才选拔培养、开展烟草文化活动、提高烟草学报质量、搞好组织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主要是:

1、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六大”会议精神,集中精力搞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今年根据民政部的要求对6个专业委员会进行了复核登记和重新注册。对142家团体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并把其中原挂靠在物资供应专业委员会名下的100家会员单位直接划到中国烟草学会名下统一管理。根据理事会的要求,印发了加强发展会员工作的通知,准备吸收烟草重点企业作为团体会员,吸收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为个人会员。开展了建立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带头人和科技业务骨干”的人才库建设。筹备在团体会员中开展规范“建家”工作的活动。印发了开展向韦建玉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向国家局党组进行推荐,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在行业内开展学习活动。

2、博物馆建设和中国烟草通志编纂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博物馆得到了中编办的批复,批复了机构编制,并完成事业法人登记,取得了国家文物局馆际交流的批复。基本完成资金筹措工作,总筹资18000万元(含土地)已经到位资金17149万元,未到位的851万元。土建工作完成了开工奠基仪式,并开始破土动工,预计2003年2月底土建完工。基本完成了《陈列大纲》的修改定稿工作,并补充编写“商贸馆”陈列方案。完成陈列设计、电梯、自动扶梯项目的招标、评标工作,正在进行外墙浮雕、图腾柱的设计施工招标工作。召开了第二次文物藏品征集联络员会议,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藏品鉴定专家委员会,开展了文物藏品交送、入库工作,现已入库7765件,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中国烟草通志编纂也取得较大进展,已经收集2亿多字的各类文史资料,完成南京第二档案馆52万多页民国时期历史档案资料的光盘制作。组织15名人员开展长编的编写工作,已经完成498万字,占总量的60%。计划年底完成资料长编的编写工作。即将开展撰写通志的初稿编写工作。并为博物馆建设和各省修志提供了指导和服务。

3、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日益活跃。今年上半年,作为CORESTA组织理事国,出席两次理事会议。会议对中国烟草学会去年在西安举办CORESTA烟气科学与产品工艺学组联席会议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经过评审,我国有(郑州院)、彭丽娟(云南院)2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CORESTA2002年大会奖学金(全世界共4名)。组织征集申报CORESTA大会和TSRC第56届会议论文,被评审通过15篇(是各国中通过率最高的),企业技术中心也有论文入选。经过推荐和评审,选拔出29名CORESTA共同课题研究候选人员,委托中国科技大学举办英语培训班培训19人,选拔出8人拟申报参加4项国际烟草科技共同课题研究。

4、推动烟草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开展。按照中国科协布置,以朱尊权为组长,袁行思、苏德成为副组长开展烟草学科发展蓝皮书编写工作。协同有关专业委员会和东南、西南、西北片区有关省烟草学会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推荐17篇论文参加中国科协2002年年会。组织2002年中国烟草学术年会的论文征集和联系国际烟草科技专家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并筹备烟草行业博士论坛活动。

5、树立精品意识,提高《中国烟草学报》质量。按照期刊编辑工作委员会会议提出的“实施精品工程,建设期刊方阵”的要求,《学报》坚持烟草最高学术水平的定位方针,努力扩大稿源渠道和发行量,并探索刊登广告的路子。烟草学会还创办了中国烟草学会网站,组织各省烟草学会期刊和论文上网。举办了期刊编辑培训班,组织了期刊展览参加烟草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起草了优秀期刊评选管理办法。

6、推进科学普及,活跃烟草文化活动。根据中国科协布置,筹备成立烟草科普工作委员会。与中国收藏家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优秀烟标颁奖仪式。并与人民画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有关“我们永远跟党走”等文化、出版活动。邀请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考察北京卷烟厂。

7、发挥老专家专用。学会关政林名誉理事长、朱尊权、金茂先、袁行思顾问亲自参加博物馆的招标议标、文物鉴定指导工作。朱尊权、金茂先顾问陪同左天觉博士考察6省烟草发展情况,为国家局党组决策提出的有关建议。方宇澄顾问带病考察烟区,并指导刊物编辑委员会的工作。

8、推进学会工作改革,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开展能力建设。按照中国科协的布置,起草了《中国烟草学会改革方案》,拟提交常务理事审议。重点是:增强市场、服务、民主意识,引进新的用人机制,改革运行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推进学会工作社会化、基层化、国际化、专业化、精品化、信息化,推动中国烟草学会成为满足烟草行业及烟草科技工作者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活动规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团体。

9、加强党支部工作,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基本坚持星期四下午政治学习,专题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和了解入世形势,结合实际研究学会改革和发展。排查人员情况。选派2名同志参加国家局党校学习,4名同志参加平谷处以上干部学习。1名同志参加MBA研究生学习。明确1名同志作为入党重点培养对象。有的党员在学习期间还抽出时间处理业务工作。全体党员廉洁自律,无违法违纪现象。

存在问题:在思想观念上,(1)存在行政化倾向,重管理,轻服务;(2)改革意识、市场观念不强;(3)工作效率不高,能力不适应事业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上,(1)厂会协作工作没有开展;(2)学术交流活动主题不突出;(3)科普工作不够深入。

基本经验是:(1)坚持政治思想领先的观念,树立正气,勤政廉政;(2)以国家局党组中心工作为主线,发挥“科教兴烟”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作用;(3)增强服务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积极探索,开创工作新局面;(4)以人为本,在国际交流、学术交流中注重选拔和培养人才;(5)端正作风,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二、2002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工作非常繁重。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会组织发展工作。完成2002年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发展工作,吸收重点烟草企业以及行业外单位为团体会员,提交理事会通过。在团体会员中开展“建家”活动。完成“学术带头人和科技业务骨干”人才库人员推荐、评审、登记、公示、颁发证书工作。推动、规范省级学会换届改选工作。

2、博物馆筹建和烟草通志编纂工作。进行博物馆土建施工,开展陈列、外墙浮雕、图腾柱设计施工。完成《陈列大纲》定稿工作。大力开展烟草文物藏品征集、入库。物色、引进博物馆急需的专业人才。年底完成烟草通志长编工作,充实专业人员,制定激励考核办法,加强检查监督,启动志书初稿撰写工作,争取年底拿出初稿。进行第二档案馆录制光盘的交接仪式和为基层提供资料服务。考察台湾、港澳烟草史料。

3、国际交流工作。组织科技人员参加CORESTA2002年大会和TSRC第56届大会。落实8名科技人员参加共同课题研究。拟接待国际烟农协会代表团访华。

4、学术交流工作。完成《2001年学科发展蓝皮书》烟草学科部分撰写、审核、上报工作。落实参加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组团工作。筹备召开2002年中国烟草学会年会暨国际烟草科技交流会,争取办出特色、水平和影响。

5、第三次理事会议、常务理事会筹备工作。贯彻中国科协“六大”第二次会议精神,筹备召开中国烟草学会四届第三次理事会议,审议2002年中国烟草学会工作报告;审议《中国烟草学会改革方案》;审议拟发展的团体会员名单;审议烟草学术学科带头人名单;审议在烟草团体会员中开展“建家”活动的意见;审议优秀烟草期刊名单,等等。

6、刊物编辑工作。完成《中国烟草学报》期刊编辑发行工作。完成《学报》刊登广告审批工作。评选烟草行业优秀期刊,报请理事会审议通过。推动烟草期刊上网,继续办好烟草学会网站。

7、烟草科普工作。召开烟草科普工作委员会会议,提出烟草行业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和计划。拟编写《烟草行业入世规则与对策知识读本》的编写工作。组织好企业参加《中国假日出行大博览》入编和“我们永远跟党走”大型藏品巡回展览活动。系统收集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有关资料。拟组织一次信息化科普调研考察。

第8篇:博物馆调研方案范文

在课程理论知识系统讲授后,教师编制并下达设计任务书,指出实地乡野考察的地点、内容、范围、形式,学生根据某地区-个民间艺术项目为目标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并结合图片进行项目分析研究。例如以信阳柳编为主题的故事板设计训练,在设计素材提取过程中,将信阳地区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柳编传承历史、柳编技艺及制作过程、柳编制品的造型与功能作为母版,对其细化深入分析,划分出“地域民俗民风”及“技高艺美”、柳编编织纹理、材质色彩、编织物造型等子版,将其形式化、符号化的提取形成设计前期的故事板,为更好地将其体现于建筑空间与装饰表现中提供设计分析材料。另外,笔者针对依据目前已有的以民艺元素为来源设计建造的建筑单体,在教学中将其进行图片调查和思路辨析、对比给学生讲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自我赏析能力。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西班牙展馆外观设计和中国禹州均官窑址博物馆,两个建筑无论从外观造型还是空间功能设计,都汲取了中原民间艺术的灵感。西班牙展馆设计的主题理念是“世代相传的城市”,它的建筑造型亮点是利用藤条材质编织的覆面框架,该展馆建筑外立面由不同质地颜色各异的藤条板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线条流动而浪漫。并且这些藤条板的天然色差将组合形成一个个象征自然元素的古老中国文字,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出自于信阳地区的藤条编艺既展示了当地自然材料与传统手工技艺,又为现代建筑造型和材料的选用开辟了新的设计思路,很好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而中国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作为钧瓷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展馆,在建筑空间功能分区上清楚地划分了主体展馆、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虽然在整个建筑空间内部功能分区合理,在造型墙面装饰及展示墙、灯具等细节上都体现出禹州龙山文化、历史沿革、具茨山神秘符号及钧瓷民间艺术文化,并在设计上都巧妙地体现出禹州地域文化及钧瓷艺术,但是与西班牙展馆外观设计比较创新略显不足。

2、与乡土艺人“对话”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教师邀请个别民间艺人进课堂,进行现场教学。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艺人的技艺操作和流程,用手真实地向艺人学习民间工艺的技艺实践。在这个信息虚拟技术发达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只依赖眼睛的认知,而忽视通过手完成的认知。学生很容易只关注外在形式和图案二维的视觉艺术表达,并没有深入的理解民间艺术的作为活态文化传承的本质,更难于将设计元素融入表现在建筑三维空间设计中。通过对民间艺人生产、生活的体验和交流,使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自然链接,避免学生设计过程与真实市场产生隔阂。

3、创新研究设计方法

学生通过对建筑建造模式、空间布局、建造材料与构造等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系统学习,和对相关地域文化背景、民间艺术形态及特色的调研分析,可以进一步思考中原民间艺术的导入方式,扩展设计思路。学生在进行室内功能分区划分时要针对实用性和民建家居地域性考虑;在空间的装饰材料与构造中,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本土传统材料,剖析本土司弋建筑构造形式;在造型、色彩、陈设的装饰手段应用中学生要强化富有民俗性、地域性等人文素材,要将民间艺术的内涵美和艺术装饰美运用象征、隐喻、意象、符号学的手法表现于建筑设计中。例如,在“乡村絮语”—信阳柳编艺术展览馆建筑外观设计的专题设计课程中,乡村是指朴素的民间,而絮语则是指民间的艺术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继承和发展。学生针对信阳柳编艺术特征及工艺品造型为设计来源,展开了设计理念及方案草图。如方案一,将柳编背篓与编筐进行结合,从两者高低错落的感觉设计出展馆主楼和副楼。运用柳编肌理表现于展馆外观,显得层次分明。低矮的副楼衬托着巍然高耸的主体建筑,有主有从,富于变化。方案二,将柳条古法编织的鱼篓作为设计灵感,以曲线为元素,由层层叠加的线条组成环形作为建筑外观,圆浑而大气,含蓄而流畅。

4、成果展示互评

在设计中期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方案PP石「报,内容包括由前期调研引发的设计概念图片、文字和草图以及设计过程中的草图,空间功能布局计划书。汇报后学生以团队小组讨论其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互评。而后,小组推荐设计较完整成熟的优秀方案,共同电脑制作建筑平、立、剖施工图及构造大样图、效果图,最终小组各成员亲自动手协力完成模型展示。在“乡村絮语”一一信阳柳编艺术展览馆建筑设计课题训练中,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信阳民间编织艺术展览馆的课题来源分析和设计定位立意,拟定其为一个公共的艺术机构及文化活动的空间。它存在的意义除了收藏研究编织艺术品、保护编织艺术资料和继承、发展编织艺术文化的职能之外,搞好艺术教育知识的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职能。信阳民间编织艺术展览馆的收藏、研究与展览活动事实上都应该具有这样的基本理念。因此,信阳民间编织艺术展览馆应当具备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主要功能。依功用可将该建筑空间内部合理划分为展示区、储存区、销售区、工作管理区、青少年手工民艺学习区、艺术沙龙、餐饮服务区、卫生间等。整体建筑设计形态来源于柳编鱼篓,无论从建筑夕觑还是室内装饰都以展现柳编工艺的技艺美、肌理美、视觉美为目的,将民艺作品的表现力体现于建筑现代设计中。

5、小结

第9篇:博物馆调研方案范文

成立市文广新局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其他局级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副调研员同志兼任,扎实推进该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按照市政府《关于在市政府系统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制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方案要细致,要有针对性,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提出明确的目标、责任,每一条目标责任要落实到分管领导,落实到分管科室(单位),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要根据方案建立活动开展激励机制,活动开展效果要同年终考核相结合,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表彰奖励先进,批评惩戒后进。

三、围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的主题,结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特点,开展文广新系统“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

一是要加强学习,激发全系统干部职工爱、做贡献的激情。结合市政府提出学习重点,结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实际,在全市文广新系统组织开展以“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为主题的建设文化强市大讨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推动和实现我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总体目标,为“十二五”时期全市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五比五创”活动。即“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团队;比干劲,创一流风貌;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工作,创一流业绩。”旨在进一步推动全局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两项活动要结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要结合学习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机遇,激发文广新系统干部职工爱事业、爱的激情。

二是要狠抓落实,强化干成事的工作压力氛围。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爱,我能做什么;大发展,我们怎么干;岗位是阵地,如何作贡献;如何干成事,怎么出亮点”的要求,对照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国家和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有关文化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目标责任,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落实岗位目标,把每一项工作目标变成沉甸甸的工作责任,强化每位干部职工干成事的压力,进而把压力转化为干成事的动力,形成真实干、干成事的压力氛围。

三是要明确目标,在重点工作上出亮点。结合这次“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2012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工作要坚持以推进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促进全市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从以下几个方面干成事、出亮点:

第一,抓建设、促完善,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出亮点。一是要着力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着力推进县级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三是要继续加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县城数字影院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惠民文化工程建设工作;四是要继续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送书报下乡等惠民文化活动工作。

第二,抓项目、促发展,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上出亮点。一是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二是研究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优惠政策;三是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打造。四是争取几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列入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

第三,抓活动、促繁荣,在确保群众文化工作丰富多彩出亮点。坚持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导向,建立以“四项管理模式”(即:规划型管理、目标化管理、档案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为主要抓手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机制。大力实施群众文化繁荣工程,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好文化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第四,抓保护、促传承,在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上出亮点。一是进一步做好大运河申遗工作;二是完成大运河文化丛书编写出版工作;三是保证图书馆、博物馆、文庙修缮复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四是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