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建工程审计报告范文

基建工程审计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建工程审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建工程审计报告

第1篇:基建工程审计报告范文

一、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的常见类型

由于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具有审计周期长、审计内容多、审计范围广、技术经济性强、审计方法复杂以及审计要求高等一系列特征,因此基建工程审计的风险也比较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一)审计人员素质缺陷产生的审计风险

人的行为风险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人品德造成的道德风险;另一个是人员职业技能素质造成的能力风险。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对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非常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客观上审计人员的廉正意识、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差异,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按工作程序审计;有的法律意识淡薄,不能秉公办事,甚至有的违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弄虚作假、徇私枉法,搞“人情审计”。这些道德风险都会产生审计风险。“一栋大楼建起来,一批干部倒下去”,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个人操守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基建工程领域腐败案件频发更警示了风险所在。由于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审计、工程、管理、财会、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该熟悉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交往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因此对基建工程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应按照复合型人才的高标准,而目前高校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还存在不足,特别是注册造价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的配备不足,客观上在进行工程审计时会存在不确定性和出现偏差,尤其是面对工程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审计人员更加难以作出准确合理的判断。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不足,政策水平的差异、认知能力的差异、工作经验的差异等等都会产生审计风险。

(二)工程审计资料缺陷产生的审计风险

工程审计资料是由基建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取决于基建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状况。特别是工程决算资料由施工单位编制,受其利益驱动的影响,往往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材料以次充好,高套定额或变更名目重复计算,人为制造和提供虚假资料。有些基建管理部门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对施工单位报送文件缺乏严格审查、随意签署,也会造成送审资料信息失真和不完整。因此在工程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在获得信息上是处于劣势的。如对隐蔽工程、拆除项目等只能依靠工程签证来验证;材料设备的价格也难于逐项进行市场调查,且往往由于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很难验证施工单位的真实成本价格。这种由于工程审计资料缺陷产生的审计风险是比较常见的,应引起工程审计人员高度重视。

(三)高校对外委托工程审计产生的审计风险

工程审计主要由高校内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但事实上高校工程审计力量还较为薄弱,难以承担全部审计任务,因此大部分高校将基建工程委托给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此种“内审外委”的审计形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内审力量不足及审计结论公信力的困难,而且规避了自审存在的风险。但是,审计风险依然存在:例如,有的审计人员由于立场原因,对有争议的问题怕扯皮而轻易让步;有的审计人员与被审施工单位存在“朋友关系”而手下留情,甚至串通损害委托方的利益等。

二、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

产生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很多,分析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的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两个方面着手。

(一)基建工程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审计人员作为开展审计工作、完成审计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廉洁从审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高校审计性质属于内部审计,其工作独立性较差,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2.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工作经验和能力,但客观上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内审力量还存在不足。江苏省有近60%的高校把内审机构与财务或者纪检、监察合在一起,专业工程审计人员更为缺乏,由于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欠缺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3.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及继续教育。随着近年来高校基建工程规模的扩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如某高校新建体育馆项目就有30多个专业分包项目。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工程计价模式正处于传统定额计价转变为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过渡时期,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存在盲点及继续教育存在不足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4.审计人员的人情关。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属于内部审计,与学校基建管理部门属于兄弟部门,进行工程审计时往往因抹不开面子或处于利益关系而走过场,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二)基建工程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1.审计执业环境的局限。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需要基建、后勤、设备采购、设计、监理、施工等多方面配合协作,才能保证审计质量,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抵触;另外,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仍属于内部审计,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否严格执行学校内控制度都会影响审计质量。

2.工程审计的审计规范、行为标准不完善。对此在审计实践中存在两个方面的审计风险,一方面高校工程审计人员根据各自工作经验进行审计,很可能同一工程由不同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最后的审计结论出现较大差异;另一方面现行工程计价定额种类繁多,且定额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工程项目执行不同的定额可能出现不同的审计结论。

3.工程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范围的拓宽。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各项设施大量投入建设,特别是专业实验室高标准建设,导致基建工程材料品种繁多,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不断拓宽,而现行定额标准更新滞后,使审计人员对此类项目审计缺乏依据导致审计风险产生。

4.高校工程审计任务繁重。近年来高校新校区建设日新月异,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如江苏省高校大力建设新校区,2008年占地面积17.6万亩,建筑面积4543万平方米,与1997年同比扩大了的近四倍。大量的基建工程建设导致审计任务繁重,每年年底情况尤为突出,而高校工程审计力量较为薄弱,且工程审计是一项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审核和验证的工作,如要求加快审计进度,往往容易忙中出错,产生审计风险。

三、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针对基建工程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根据工程审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可以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一)加强高校工程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工程审计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高校内审部门应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引进从事工程审计的专业人员,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审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评估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从业资格。工程审计人员应自觉地加强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实践中注重审计技巧和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同时应培训审计人员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坚决贯彻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相关的审计规范,树立依法审计和廉政的意识,从而锻炼出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来减少个人行为的偏差,以此降低审计风险。

(二)完善高校工程审计制度建设,建立工程审计内控体系高校审计部门应完善审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工程审计的质量保证体系,以有效地防范控制审计风险。

1.建立审计资料承诺制。从工程审计的结算资料移交开始,要求施工单位和基建部门对资料的真实、完整、连续性提供书面承诺。审计部门通过对承诺的审计资料尤其是工程变更及签证增加费用的分析,根据审计介入所了解工程建设情况的程度,确定审计范围、内容和相应的审计方法,形成审计方案。

2.建立中间检查制。审计业务执行中审计领导或主审进行中间检查,及时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3.建立工程审计复核制。初审的结果应进行复核。审计评价和审计报告要由主审、复审、审计领导充分讨论研究,做到审计评价和审计意见具有足够的审计依据。

4.建立惩罚制度。为了防止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中提供虚假资料、高估冒算,还应建立相应的制约制度。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提出工程审计的要求,并规定审减率超过一定比率时,审计费用全部由施工单位负担。

5.建立联防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管理方的作用,工程监理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对材料认质认价,及时对工程量进行签证。基建部门做好日常的施工记录统计,确保施工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从而建立工程监理、跟踪审计、基建处、内部审计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

(三)加强高校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关口前移建立对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充分实行对工程全过程跟踪监督。在工程前期,通过参与设计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认真搞好设计方案审查及设计概算审查;审核合同条款,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施工合同和施工进度计划,参与编制初步的工程用款计划和工程造价控制目标,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工程费用分析与比较,找出实际发生额与投资控制目标的偏差值,制定纠偏方案;负责进行月度工程进度款的审核,出具工程进度款付款意见;根据工程需要,现场派驻专业工程人员,参加工程例会和施工图纸会审,了解施工图纸变更情况,对涉及隐蔽工程的变更和签证进行现场勘测,做好签证记录,对各项变更和签证进行费用的测算和核定,并对变更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时提出评估意见和阶段性报告;参与材料、设备等采购合同有关条款的商洽,在确保材料、设备的质量和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材料、设备的合理性和价格提供审核意见,并跟踪合同管理,事前提供费用签证联系单;根据甲方要求进行分期或阶段性结算的审核,及时分析评价施工索赔与反索赔内容,提供预防措施及处理意见;对单项工程竣工决算进行初审,出具初审报告;编制投资控制总结报告;提供完整工程审计档案资料。通过全过程审计监督以规范工程管理,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四)加强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做好工程审计总结和交流工程审计所依据的信息涉及政策多、专业广,时效性强,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之间经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因此,审计部门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建立更多的信息渠道,及时获取审计工作需要的信息。工程审计人员应经常查看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等网站,跟踪建材市场行情,及时了解政策、业务和市场信息,提高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每个工程项目审计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考核工程审计质量,并建立相关奖惩措施,一方面通过总结交流可以相互学习,找出各自存在的盲点和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同时加强与兄弟高校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五)加强对委托工程审计项目质量的监控高校内审部门应建立“内审外委”工程审计的监督管理制度,规范委托审计的工作。委托审计必须选择有资质的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优选,也可以直接委托给业务强、信誉好的单位。对“内审外委”的项目通过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委托审计时要求社会审计机构承诺审计组与施工单位没有应回避关系,同时承诺不与施工单位进行任何私下接触。学校内审部门派专人负责与社会审计机构进行联络协调,对审计资料进行核对或初审,负责资料的交接;参加社会审计机构与施工单位的审计核对,及时了解争议事项,进行现场监督,对审计提交的初审报告进行检查复核,并对审核定案表和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做到在协调中监督。为了避免社会审计机构从施工单位谋取利益,除了给予社会审计机构必要的、公平的审计报酬,还应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通过对审计报告进行重点抽检复核对审计质量进行考核,有效防范“内审外委”工程审计风险。

第2篇:基建工程审计报告范文

风险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为达到其目标而确认和分析相关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确定风险因素和决定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成为风险管理。首先,风险管理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组织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其次,风险管理要着眼于风险控制,组织通常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定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再次,风险管理要学会规避风险。在既定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方案的实施路径,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衡量、控制等一系列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因素来自多方面,且贯穿于整个基本建设过程。

二、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风险识别

1.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技能缺乏

审计过程涉及到的部门、信息十分广泛,业务量非常大。在审计人员配备上,首先要做到按照工程规模进行匹配,如总投资在8000万以上的基建工程,审计人员要在两人以上。一些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只凭借原来的内部审计部门,而没有增派审计人员,使繁重的工作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存在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不全面、工作方法落后以及跨专业审计等现象。目前有的高校还存在由财务人员从事工程审计工作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审计知识和经验,熟悉工程造价方面的业务,还要对建筑物结构、建筑材料性能、施工方案、施工特点等都有一定的了解,要熟悉基本建设项目的整个流程,以上任何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缺失,都会对工程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2.审计外包单位选择不当

目前因为高校内部工程审计人员力量不足,将超过一定额度以上的基建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委托给有实力的造价咨询机构,已成为一种趋势。由于外审单位派出的审计人员与高校只有短期的合约关系,其在组织上、经济上、精神上均独立于高校,不受高校的行政约束,不用担心与施工单位串通舞弊行为会给自己造成长期影响。在个人收受好处后,做出损害学校利益的事情。在审计过程中,外部审计人员责任心缺失,对施工单位无原则让步,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得过且过,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审计程序进行,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效果。同时,我国《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74号)第三十三条规定:因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过失,给委托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当依法赔偿。但由于该规定缺乏具体措施和衡量标准而实际难以实施。这些都造成了外委审计风险的大大增加。

3.工程审计信息不准确

信息资料在工程审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掌握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可以减少工程审计中的盲目性,提高工程审计水平。工程监理制度是建设项目的重要管理制度。由于监理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基建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会过分信任和依赖监理机构,从而忽略对监理数据的审核。监理单位缺乏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对现场签证不实、材料不符的现象就无法真正监管。如某学生宿舍楼的消防工程,施工单位报审单上标明阀门品牌为上海冠龙,材质为铜质阀门,直径DN100,监理人员在报审单上笼统签上“情况属实”。而实际施工现场采用的品牌是上海沪龙,钢质阀门,直径仅为DN50,如果基建管理人员或审计人员不现场复核,就可能花较高的价格买到相对较低品质的产品。工程造价中主要材料费用占总造价的60%~80%。目前市场上的建筑工程材料品种繁多,优劣混杂,主要材料价格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面对建筑材料品牌价格差异大、价格浮动明显等不利因素,处于办公室内的审计人员若无丰富的工程用料知识和对材料市场价格的准确了解,只凭借以往的资料和网络询价拼凑出的数据,就有可能造成工程价格不实,使工程材料的审核无法达到最大化节约的效果。

4.工程审计范围片面

在基建工程审计中,很多高校采用事后审计的办法,对于事前招投标过程、合同签订过程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基建工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复杂,在工程准备期与施工期环节非常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视,一旦出现疏忽,都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招标阶段。目前高校大型国有资金投资建设的基建工程招标工作,往往委托有资质的招标实施。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以及合同专用条款等重要内容一般由招标拟定初稿,如果基建管理部门对以上内容不进行认真审核,就会造成工程量清单数量不准、项目缺漏、招标控制价偏高、合同条款表述不清等问题,为以后的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埋下隐患。比如施工阶段,若内部审计人员不深入现场,对签证、变更尤其对隐蔽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就会缺乏准确把握。例如某个教学楼新建工程,基础施工时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邀请专家对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论证及确认。实际施工时,施工单位并没有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锚杆支护,仅在四周壁简单进行喷浆挂网。监理人员和基建管理人员对这现象也没及时拍照存档或书面备注。工程竣工结算时,施工单位按照经专家评审的施工方案进入结算,从而引起了造价争议。

5.外部人为干预存在

部分高校基建工程审计过程中,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大型基建工程往往历时2至3年,施工单位不择手段利用机会与相关领导套近乎、攀人情。竣工决算时,“领导打招呼”、“递条子”等不合理现象就时有发生。工程结算审计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与工程相关的其他部门配合,为了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于发现的问题打折扣处理,或一些部门的不协助、不配合,都导致了工程审计结果受到影响。外部各种关系的干扰,造成了审计机构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难以保证。

三、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风险管控

1.完善基建工程审计的制度建设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政策性非常强,一定要通过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与规范。完善的造价审计制度的建立是现代审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高校组织与专业人员都需要学习制度内容,按照规定执行。造价审计制度的完善不仅应对操作流程进行明确,而且对于违反规定内容的行为应进行明确的处罚规定。高校通过制度把监督权充分下放到内部的审计部门,使基建审计工作有序、规范化进行,使所有的审计工作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培养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工程结算审计外委的同时,应注意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培养。通过外审项目的全程参与,学习外审人员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内审人员在熟悉各种工程造价计价方法的同时,也应熟练掌握合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内审部门也要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与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之类的专业资格考试,有效提高内在专业的胜任能力。

3.合理选择外审单位,加强监督控制

高校应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工程结算的外审单位,评标标准应该客观公正、科学合理,这不仅有利于选择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俱佳的外审单位,还可以防止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外审单位独立客观地展开工作,从而使工程结算获得高水准的审计服务质量保证。高校与外审单位签订的合同,应该详细约定外审业务的服务范围、控制措施、审计条款、报告制度、争议解决、违约责任及其处罚措施等主要内容,只有明确约定双方的责权利,才能有效避免合同纠纷,确保外委审计合同的顺利履行。外委审计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外审项目实行监督和控制。例如陪同外审人员到施工现场查证,参与外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结算差异问题的讨论。但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程度适当,充分尊重外审单位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建立审计复核制度。审计复核是在外审单位和施工单位就外审项目基本意见一致后,在对审计报告最终定案前,邀请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对拟定的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和检查。前提是与外审单位的合同中首先明确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有进行复核的权利,并约定外审单位的结算结果允许一定额度的审计误差率存在。复核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重点抽查审计法、分析对比审计法等。复核制度可以及时发现拟定的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同时也是对外审单位的一种监督。

4.拓宽审计范围,实行全过程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从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初期,即投资决策阶段开始介入,到项目竣工并办理完结算为止。自始至终地对基建工程的造价审计进行管理。具体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只有内审单位全程参与,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造价审计控制体系。事前审计主要在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对有关造价进行把控。其中包括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合同专用条款等重要内容的复核;事中审计要通过签证制度的完善进行合理审计。内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技术工艺、方法等进行察看,了解最新的工程进度与质量。只有掌握好现场第一手资料,才能为工程结算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后审计主要是对合同履行、工程结算等各个环节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具体包括工程结算的计算方法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工程量是否超算,定额是否高套、错套,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结算单价是否准确,材料与现场是否一致,材料价格是否不实等。

5.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高校需积极开展廉政建设,优化审计机制,只有充分展现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发挥其审计作用与效果。高校内审工作应独立于其他的工程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敢于监督揭发违规问题。独立的内审团队更能够发现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工程决策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依据与参考,更能够进一步实现高校基建工程的健康发展。充分独立的内审部门可以有效降低目前在监督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促进审计工作有序、持续、良好地发展。

四、结语

第3篇:基建工程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字:管理办法;工程质量;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various industries have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oles in today's pursuit of high profits and high efficiency society,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 will change the whol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approach will be a strong impact, it will also lead to a management business model reform. Therefore,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 to explore, strengthen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will bring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profi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words: management practices; project qua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的发展依靠于我们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的有力推动者。正规化、科学化的基建工程施工管理办法则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剂强心剂,通过各方面的通力合作,进行一次崭新的探析,创造出一条全新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把握基建工程的本质和内涵

(一)基建工程的本质

基建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基础建设工程,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又包括建筑主体的基础建设;它是指以扩大生产能力或新增工程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新建、扩建工程及有关工作,形成固定资产的生产活动;工程则定义为由一群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较长时间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因此,基本建设工程就是将一定的物资、材料、机器设备通过购置、建造和安装等活动把他转化为固定资产,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效益的建设工作。

(二)基建工程的种类

在建住宅小区,建设初期必须将一些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小区的路、水、电、排水系统和管网系统等基础设施;而针对建筑主体就以基础的建设条件加以完善;地基建设、工程设施建设等;对于市政工程所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也更为复杂,包括城市道路、桥梁、排水、污水处理、城市防洪、园林、道路绿化、路灯、环境卫生等城市公用事业工程。

基建工程的种类繁多,涉及的工种更是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它的根本立足点,从根源上着手,明晰其目的所在,着力探索新的基建工程施工管理办法。

二、传统基建工程施工管理办法的弊端

作为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有很多建筑企业认为基建工程施工管理无关大局,一味的追求减短工期,偷工减料,不顾工人安危,这些行为甚至对楼主的安危产生了隐患,直接损害了各楼主的人身财产利益。传统的管理方法,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管理办法,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承包商为追求利润盲目缩短工期,同时有关部门监管不力,质量把关不合格,政府的指导调控作用无法实际生效,验收评定机关对工程的验收敷衍了事等等,这些行为是对广大业主的重大损失,是对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敌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激励着我们探析全新的基建工程施工管理办法,为维护广大业主的切身利益而努力。

三、基建工程施工管理办法的探析

(一)科学合理调动各方面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当地自然资源,优化各种资源,达到最优效果。各类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我们全新基建工程施工管理办法的重中之重,是它的最大特点。基建工程的进行势必会联系到各种资源,我们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当得到合理的分配,从而达到预期的建设目的,保证工程质量,还能避免浪费,节约社会资源,利于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在这当中,人力资源是我们应该尤其注意的一方面,施工管理办法应当以人为中心,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既包括过硬的专业技术素质,也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主动积极投入工作中,并且富有责任感,态度认真谨慎。综合各类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最有效果,这样的管理模式必定会对我们的基建工程产生深远影响,对我们的建筑行业而言,也是一个良好的楷模。

(二)明确项目建设的特点,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应变。基于基建工程种类繁多的特点,建筑行业应该仔细研究当地具体情况,并参照以往类似情况组织建设工作,因地、因时制宜,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当地环境一定要加以保护,灵活利用当地资源,又要灵活地处理工程建设与当地环境、居民之间的关系。

(三)切记按图施工,按计划和规划施工,各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保证工程质量。基建工程施工的管理,应当对整个工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调控,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保证质量,让广大业主满意;按照计划和规划施工,有助于工期各阶段工作的展开,同时,也利于树立建筑商的良好信誉。诚然,施工过程中注定会有所改动,施工管理办法予以的指导性方针就是,要在尽最大努力按图纸和计划施工的情况下,进行改动,同时注意及时通知各部门,相互协调工作,保证工程的工期和质量。

(四)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各项标准来施工,将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各质量监管部门应做到严格监管、规范监管,各审计部门应做到谨慎审计、科学审计,将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不仅是基建工程施工管理办法的要求,也是国家明令的标准,同时,这也是基建工程工作的一剂良方。合理规范的布局,既利于各部门的工作协调,也利于规范化的管理,还能保证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工作进程。质量监管部门对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的监管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严禁以次充好,滥竽充数,要做到“严查、细查、实查”,清除隐患,保证质量。审计部门则尽职做到对账目清算核查对经济核算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实绩评价,绝不包庇袒护,同时,审计部门要对审计报告中所列出的问题和改进意见进行检查并督促执行。质量监管部门和审计部门都要讲监管结果和审计结果公布于众,真正做到对社会负责。

(五)增加各方面科技人才的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和施工水平。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主宰的时代,所以,科技人才的投入也是我们基建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部分。管理水平和施工水平的提高,是我们的科技人才最擅长的工作,也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快速有效的组织建设工作,统筹兼顾的领导工程进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合理分配资源,保证工程质量,这些工作都要依靠各方面人才的投入,他们在基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六)提高安全施工的意识,保证工人安全,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同时,针对意外情况做好应急预案,保证工期。施工管理办法是以人为中心的,保证施工安全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注意检查危险隐患,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范,清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基建工程的安全进行。在工程计划过程中,就应该做好针对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一定要安抚好工人情绪,保证工人利益,并如实上报,同时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免耽误工期。

四、结语

基建工程施工管理办法的探析是永无止境的,而我们要做的是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科学的管理办法对建筑行业意义重大,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时刻谨记社会效益,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为华.浅谈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和步骤[J].科技信息.2010(35)

第4篇:基建工程审计报告范文

1.工程设计阶段的审计风险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跟踪审计工作介入的时点都在提前,已经覆盖到工程设计阶段。工程的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开始,对于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工程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可以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投资,提高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审计单位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审计工作包括设计方案的优选、工程概算和预算、施工材料的选择等。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比选,确定项目的最优方案,通过准确的定额标准和相关经济指标,使工程设计方面的审计更加合理、有效。因此,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审计工作内容多、标准高、技术复杂,这就需要工程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分析能力,无形之中增大了工程审计的风险。

2.工程招标阶段的审计风险

根据规定,任何一个基建工程都要实行公开招标,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工程招标阶段便成为了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招标过程是否符合招投标法和相关法规的要求;招标文件中有关价格调整和结算的条款是否合理、明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依据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清单项目的内容描述与实际工Jun.20,No.3作内容是否一致;拦标线的确定是否符合市场行情,是否合理;招标工作是否公平、公正、公开;投标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等方面均成为了审计人员在工程招标阶段的风险源。因此,工程审计人员对此阶段需要给以高度的重视。

3.工程合同审核的审计风险

工程合同的订立是整个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前提。一个完整的工程合同应该包括价格条款、责任条款、权利义务条款、违约条款、质保条款等内容,因此合同中相关条款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变更结算价款的规定是否合理明确,进度款的支付是否合理、履约质保的条款是否完备等内容都将成为工程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因素,应予以特别关注。

4.工程施工阶段的审计风险

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工程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工程进度款的支付、现场变更洽商的合理性及价格的确定、甲控材料的选择确定、分包单位的选择等方面。这些内容对保障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工期、造价控制都具有重要作用。工程施工过程中,甲控材料的选择是否正确、工程进度款支付与合同规定是否相符等,都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审计风险。例如,由于进度款的支付与施工合同的支付条款不同,会导致工程项目计价准确性降低,从而延误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给工程的审计工作带来极大风险。

5.工程竣工阶段的审计风险

工程竣工阶段,审计单位要参与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验收以及竣工结算等工作。对竣工结算的审计内容主要为施工单位竣工结算是否严格依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的规定执行,对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按照计价规范执行、计价取费是否准确,工程签证是否与实际一致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结算审计的结果是否如实反映工程造价,这是工程审计风险的“高发区”。以上各阶段的风险因素,都会给工程审计工作带来极大风险,如果无法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将会严重影响高校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识别

1.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工程审计人员直接面对社会公认的腐败“高发区”,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最后工程审计建议或者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是造成工程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工程审计具有专业性、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审计工作涉及到的单位,信息非常广泛,工作量非常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工程造价有关的计价规范、计价文件不断地更新调整,使得高校在工程审计人员配备方面的不足以及审计人员自身技能的力不从心等问题更加突显。根据相关研究结论,如建设投资在800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工程,应配备两个以上的工程审计人员。个别高校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基建工程项目上仅凭借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力量,而没有增派外部审计人员,使繁重的工作与实际需求产生严重的不匹配。同时,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不全面、工作方法落后以及跨专业审计等现象。甚至个别高校还存在由财务人员担任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工程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2.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准则不明晰

高校的工程审计工作开展起步较晚,目前缺乏可操作性的高校内部工程审计准则或工作指南。现阶段执行的众多内部审计工作准则、工作指南中涉及到工程审计方面的内容寥寥无几。很多高校开展的工程审计工作仅仅为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和决算审核,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服务、见证和评价职能并未发挥出来,审计的作用仅体现在事后算账、造价核减方面,内部审计在单位内所应发挥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即便是有些高校已经实施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了将工程审计关口前移,但各单位工程审计介入的时点、范围、深度各有不同,大部分高校多为摸着石头过河或是邯郸学步的状态。缺乏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工程审计准则、指南,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3.审计外包服务单位选择不当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内部工程审计人员力量不足,这些高校大都会选择将大规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委托给具有一定实力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委托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实施工程审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由于第三方审计单位派出的审计人员与学校只在短期内存在契约关系,在组织、经济方面独立于学校之外,个别外审人员可能会责任心缺失,没有原则,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开展审计工作,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质量。同时,虽然我国《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74号)第三十三条已经明确规定:“因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过失,给委托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当依法赔偿”,但由于目前对于该规定缺乏具体措施和衡量标准,现实情况难以落实,这些都造成了外包审计风险的增加。

4.工程审计信息时效性低

信息资料在工程审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熟练掌握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审计中的盲目性,提高工程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保障工程审计的质量。工程造价中主要材料费用占总造价的60%—80%。目前市场上的建筑工程材料品种繁多,优劣混杂,众多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主要材料价格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面对建筑材料品牌价格差异大、价格浮动明显等不利因素,处于办公室内的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存在着审计信息失实、错误,若无丰富的工程用料知识和对材料市场价格的准确了解,只凭借以往的资料和网络询价拼凑出的数据,就有可能造成工程价格失真,使工程材料的审核无法达到最大化节约的效果。

5.工程审计范围局限

在基建工程审计中,很多高校采用事后审计的办法,即只对工程结算进行审核。对于建设工程的招投标过程、合同签订过程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涉及到的内容繁多复杂,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视,一旦出现疏忽,都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工程设计阶段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的75%,如果审计部门不参与设计方案的优化比选,发挥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往往会直接导致基建工程项目最终的造价偏高。招标阶段如果审计部门不对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以及合同专用条款等内容进行审核,就会造成工程量清单数量不准确、清单缺项漏项、招标控制价不合理、合同条款表述不清等问题,为以后的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埋下隐患。施工阶段如果审计人员不深入现场,对签证、变更尤其对隐蔽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就会缺乏准确把握,同样为以后的工程结算审计留下隐患。

6.外部人为干预影响

个别高校在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过程中,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外部因素对工程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正常工作的干预、限制,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使工程审计工作的稳定性、客观公正性受到干扰,造成审计风险。基建工程项目历时周期长,这就为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套近乎、攀人情创造了基本条件。工程结算审计时,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会受到个别相关部门的“关照”请求,有些部门对于发现的问题打折扣处理,甚至会出现一些部门的不协助、不配合,这些都导致了工程审计结果受到影响。外部各种关系的干扰,使得审计部门公正、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的条件难以保证。

三、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管理

1.完善工程审计工作制度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政策性非常强,必须要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与规范。对基建工程审计相关的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制定切合内部审计工作实际的工程审计管理办法,制定明确的审计人员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提高审计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对基建工程审计的重视,规范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避免滥用私权、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使工程审计人员有章可循。细化基建工程的审计工作职责,完善基建审计操作流程,注重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责任到人,使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使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得到真正保障,提高基建工程审计工作防范风险的能力。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的风险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审计的质量问题,而要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从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着手。作为一名工程审计人员首先应当自觉遵守《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客观公正地开展工程审计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工程审计风险。此外,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方面的业务培训。工程审计人员应主动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方法,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在复杂环境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在专业领域的胜任能力。

3.优选外审服务单位,加强监督管理

高校必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确定工程审计的服务单位。这不仅有利于选择业务水平高、职业道德好的审计服务单位,还可以防止某些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审计单位独立、客观、公正地展开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工程审计的成果质量。在与审计服务单位合同的签订方面,应该对审计服务的范围、审计条款、报告制度、控制措施、违约责任、争议解决以及处罚措施等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约定。避免合同纠纷,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降低外部审计服务合同风险。在外部审计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有专人负责项目审计的牵头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对外审单位实行监督和控制,同时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该建立审计复核制度。审计复核可采用重点抽查审计法、分析对比审计法等。审计复核制度的推广可以及时发现拟定的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外部审计服务单位的一种有效监督。

4.拓展审计范围,实施全过程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大力推行全过程工程审计,即从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开始,到项目竣工结算完成的整个过程。实施由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转变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组成的全过程审计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造价审计控制体系。全过程工程审计的事前审计主要在项目的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进行,内容包括项目可行建议、方案设计合理优化、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合同专用条款等重要内容的审核;事中审计主要在项目的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记录,了解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情况,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通过完善工程变更、签证制度,为工程竣工结算打下坚实基础;事后审计主要在竣工结算阶段,主要对合同履行、工程结算等各个环节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具体包括工程结算的计算方法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工程量是否准确,定额套项是否合理,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结算单价是否准确等内容。通过实施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及时掌握现场资料及施工方法,了解材料价格的市场行情,减少与施工方的信息不对称因素,有利于减少风险因素,控制审计风险。

5.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审计机构独立性

高校必须积极开展廉政建设,优化审计机制,实施“初审—复审—终审”的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独立于其他的工程管理部门,建立由校长直接主管的管理机制,只有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发挥其审计作用与效果,在工作中敢于监督揭发违规问题。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更能够发现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工程决策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更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基建工程的健康发展。充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有效降低目前在工程审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促进工程审计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结语

第5篇:基建工程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校 新校区 基建 财务管理 思考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就是各大高校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制度与办学方针等,来展开的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并不断地组织和开展的一系列财经活动,并对财务关系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过程,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因为竞争的不断提升,弊端也开始不断凸显,就使得高校的经济活动逐步复杂化。对于现今的新校区建设来讲,总是依照过去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来进行基建财务管理已经不能够达到有效预防财务风险的目的,也就使得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成为当前全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和重点内容之一。

1999年以后,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扩招的力度加大,使得高校基建规模扩大。到目前为止,有90%以上的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改善办学条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新校区,有的院校建设规模达到几十亿元。由于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给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只有加强基建财务管理才能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填补漏洞,控制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顺利完成各项基建工程的核算与管理,使高等院校新校区基建工程能够稳步开展。大部分高等院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时也在财务管理上暴露出很多问题。现就当前高校新校区基建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新校区建设中基建财务管理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特点

1、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

新校区的建设大都采用整体规划的模式,这也就延长了新校区的建设周期,为了增强高校的办学规模,部分高校就已经开始在大规模建修新校区,对于高校新校区的建设投资而言,最低则达到几个亿元,多则达到几十亿元,很多高校基建的建设周期长达几年,这些庞大的资金数额都让我们不得不在加大基建力度的同时,也了解到学校筹集这笔数量庞大资金的难度。所以,新校区的建设还应该从效益和质量出发,增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增强其建设资金在管理方面的安全性,尽最大努力从多个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2、复杂的建设项目报批手续

目前,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校基建项目投资管理的审批力度。那么,展开基本建设的工作单位也务必要按照相关的建设程序办事。首先应该上交相应的项目建议书,接下来再递交给发改委备案或立项,高校基建的初步设计还应该上交到相关部门进行审核与批复,高校基建建设所用土地的规划批复、环评、交评等也需要在得到批复,并在取得相应的施工许可证之后,方可进行招投标工作的开展,组织进场施工、竣工结算验收、并将基建的房屋交付使用。这一系列过程都相当繁琐、复杂,也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倘若前面一项落实的不到位,后面的工作则无法实施和开展,只有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综合管理,才能够保证整个基建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新校区建设中基建财务方面的不足

1、不完善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未将执行制度落到实处

虽然部分高校在各种会议上总是有提到重点关注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但是其最终的行动上确落实不到位,在操作过程中未能够按照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办事,建设单位有可能在动工之前都会针对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想出很多变通的手段,也就使得他们在实际行动中跳过程序办事。例如,对于部分本需要经过校级领导签字后才能够得到允许付款的签批单,但是却因为实际经办人员把大合同资金分成小数目资金合同到基建财务申请付款,这样很多级别较小的人员也能够签批单,其流转的速度就会大大提升,工程款的支付速度也就在逐步提升。

2、基建财务基础建设工作一直以来未被重视,制约了基建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由于基建财务只是学校财务的一个分支,很多高校领导未能充分认识到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学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有些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不认真依法行使会计监督权,只是按照领导的指示,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献计献策,助长了腐败之风。长期以来,由于高等学校主要是承担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任务,对于不是长期性任务的基本建设项目,部分高校忽视了建立完善的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只是按照传统的小型基建项目程序进行。此外,大部分高校缺乏基本建设管理人才,高校内部在基本建设管理上由于制度不够建全,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财务监管不到位,导致很多财务行为不规范,手续不完备。基建会计只是被动接受项目计划和按合同拨付大笔工程款。

3、基建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在进行高校新校区的基建过程中,基建会计的职能主要就是对基建支出进行监督审核,确保其更加规范、合理。那么,对于基建财务人员来讲,更应该熟悉的掌握基建中的工程预算,且能看懂施工图纸,能够熟悉了解财务预算定额与各个项目内容的收费标准,以做到对工程投资的核算心中有数,高校新校区基建工作任重而道远,复杂又繁重,稍有不慎就会让整个基建项目停工,而面临风险。所以,还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由于基建财务会计人员对工程造价的专业知识不是很熟悉,就应该组织财务会计人员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掌握基本的造价知识,以便能够对施工的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评估,分析施工中可能隐藏的不足之处,多学习各类专业知识,以便能够解决在工程中的知识储备有限的尴尬,保证支付工程进度款及同施工方结算都落实到位。

三、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1、制定科学的基建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高校基建管理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制定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其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体制,因为合理的管理制度与可行的管理策略是当前保证高校新校区基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另外,还应该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价款结算以及报销审批制度、银行存款及现金管理等上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当有必要使用资金时,还应该科学计算、规范使用,做到专款专用,禁止随意浪费筹集款项,做好高校新校区基建过程中的预算、核算工作。

2、实施基建项目全阶段跟踪审计

应对高校基建项目全阶段实施跟踪审计,强化审计监督。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大财务审计监督,明确其职责所在,依照高校新校区基建工作具备的特点,依法展开项目跟踪审计监督,对基建的投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进行有效评价,以便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对于高校的纪检监察人员来讲,还应该加大对基建工作中每个环节的监查力度,评估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所在,并积极的沟通协调,探寻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此同时,要严格执行造价审计控制,并在工程的最终决算阶段将“初审、复审、终审”制度融入进去,让基建工程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这里的初审主要是指由监理工程师与工程部的相关人员对施工单位递交的图纸、设计变更记录、现场工作纪录等的完整性、有效性进行审查,还要分析双方中一方提供的设备与数量等是否准确,前面综合审核是为了给核算工程成本提供条件,复审主要是指基建的财务人员与高校的财务人员一起对初审的某些文件和数据进行再次审核。终审是指高校从市场上选择出拥有一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新校区基建中的造价内容进行审核,并出示最终的审计报告,然后财务人员则以此报告作为基建工程竣工后最终结算的依据。

3、提升基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其从工作型向学习型两个阶段的过渡

基建财务人员不能够仅仅在整个基建项目建设中充当“出纳”角色,因为高校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也就给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这些差异性都必须与会计制度的总原则相符合,工作人员还应该摒弃传统审计理念,逐步迈向管理会计,在规范了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还要亲临施工现场,了解基建工程的审查概算与工程进度,不断思索、深入分析,进一步完善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使得内部财务会计控制更加有形化,提升其财务管理控制质量,在增强高校投资效益的过程中创新与完善高校的财务控制制度,妥善安置和管理高校的自筹基建资金。

总之,新校区基建是现阶段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项目,那么高校基建财务人员则应该本着自己的职责为基建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利用多种举措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让高校更好地落实新校区基建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剑秋、王宝令:新校区建设期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第6篇:基建工程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全过程控制理论 基建审计 应用

基建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方法,对建设资金效益的发挥具有很大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审计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审计效率低下、审计方法不适当等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人员研究的核心问题。全过程控制理论是提高基建审计效率的主要方式,可以用合理的投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实际应用效果较理想,值得分析与研究。

一、概述

英国是率先提出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国家,之后美国又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理论,我国工程造价研究学者也开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建设项目审计作为造价核心管理思想,同时赋予了其全过程控制理论思想。传统工程审计,一般是在项目完工后进行工程结算审计,此审计方法虽然也可以控制工程造价,但是不能从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把控,其发现问题时往往为时过晚,一切已成定局,常会发生预算超概算与决算超预算等不良问题,造成资金浪费。因此必须转变审计方法,将工程事后审计转化为全过程审计,提高基建审计覆盖面,从而提升审计质量。

全过程控制理论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可以从工程伊始到工程结算这一整个过程进行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完全满足现代化工程管理需求,既可以了解各环节基建项目的发展和变化特点,又可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实现了基建项目建设的高效发展。

近几年,在市场化发展的影响下,基建审计工作发生了变化,审计内容开始综合化发展,营造公开、规范的全过程审计环境已经成为基建审计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基建项目审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全过程控制理论在基建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现阶段,我国进行基建审计时,主要将审计工作重点停留在工程竣工结算上,忽视了前期与中期审计工作,不能保证基建审计的完整性。但是经过市场调研分析发现,前期与中期也会对工程决策造成影响,进而产生较多的工程造价。而目前期审计是决策的核心阶段,是工程计量造价的基础,对后期阶段工程造价具有很大影响。同时前期与中期审计还可以给后期审计提供参考,加强了各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可以高效、便捷的完成基建项目任务,具有较广的应用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首先,节省了大量的造价费用。全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工程造价浪费。随着全过程控制的落实,减少了估算与不正当预算问题,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预算问题,可促使施工单位加强经济核算,进而制定正确的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环境。此外,全过程控制还核实了工程价值,给今后工程积累了精确的数据与经验,可以根据相关指标的比对,找出设计薄弱环节,进而不。断提高设计质量,控制好设计变更问题,节约投资费用。其次,控制了工程投资规模。全过程控制的实施,提高了工程预防与控制力度,可以根据审计判断预期效果,而且可提高设计图纸质量,促进了工程评估工作的开展,减少了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规避了不良风险。最后,深入贯彻了国家政策、法规与制度要求。全过程控制的实施,合理的使用了资金,优化了市场发展环境,同时按照法律法规实施,减少了不合理项目投资问题的控制,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维持了市场制度,促进了基建工程的发展。

三、全过程管理理论在基建项目审计中的应用

全过程管理理论在基建项目审计中应用时,主要在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及报告阶段操作。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了解项目建设背景、条件和相关资料,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完善的基建审计程序和步骤;审计实施阶段,要求加强审计管理,及时预测基建审计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认真解决;项目建设完成后,还要对审计工作所做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并总结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以书面形式制作成审计报告。

(一)事前审计

从当前基建工程的审计现状来看,目前很多基建事前审计都不被重视。此种问题的出现与基建审计制度及程序不完善具有很大联系,也易出现招标文件编制过于简单,不能结合工程特点等情况。个别单位的某些职能部门在招标时随意更改、替换招标文件或出现审后修改文件等行为。为了减少以上问题的出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第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保证基建审计工作进展的前提,同时还可以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进而规范审计流程、审计过程和工程造价。因此,开展基建审计时,必须了解施工方内控制度审计的问题,然后对审计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

第二,加强建设程序审计。建设程序审计也是我国基建项目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基建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作质量等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目前基建建设流程是否满足内部审计工作需求已经成为审计重点研究问题,可以根据相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评定。

第三,建设资金审计。资金是基建审计中探讨的重点区域,只有保证资金安全,才能提高审计质量。因此内审人员必须对审计资金建设制度进行分析,及时判断审计方式的合法性,并评定基建资金的用途,了解资助使用是否满足当年基建项目建设需求。

第四,合同审计。基建项目合同是基建项目审计的重点资料,保证合同安全既可以减少审计中出现的风险,同时还能提高审计质量。一般进行合同审计时,需要对签订合同的日期与内容进行审计,比对合同与招耸樾畔。

第五,招投标审计。招投标是基建项目关注的核心内容,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参考文献。招投标审计工作的进展,既可以建立完善的招投标管理体系,同时还可以规范招投标流程和程序,对招投标工作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进行招投标审计时,主要从招投标方式、程序是否合乎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事中审计

目前很多基建部门已经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但是依然会忽略事中审计,主要将审计重点停留在决策阶段中,虽然审计中有审计人员参与,但仅流于形式。同时,受市场环境影响,建筑市场法制意识淡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得到较多的资金,在施工中弄虚作假,扩大施工范围,随意签证,增加额外工程量。此外,个别施工单位为了获得中标资格,降低了工程造价,但是实际施工中却想方设法的找回投标时降低的那部分差额,通过选取价格低廉的材料施工或偷工减料,对工程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虽经结算审计挽回部分损失,但工程却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因此为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要加强中期审计,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操作。

第一,工程造价审计。施工中工程造价与工程决算、协议、合同、设计及招标文件等密切联系,对事中审计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基建项目造价控制中,主要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加强材料监督,结合工程建设内容控制好工程质量监督,为提高造价控制审计力度,可聘请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社会中介,强化监督和管理力度。

第二,工程质量与监督审计。工程质量审计是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较重要的一项内容,进行审计时,主要对参与项目建设质量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基建项目质量管控中是否制定了合理的措施,得到的管控效果是否理想;审查进度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工程管控制度与执行隋况,一般可以从工程进度管控方法与管控措施进行分析。为了全面的了解基建项目发展状况,还要落实实时监督,监督工程进度,避免因工程进度控制不当影响工程质量。例如某工程进行挖地沟操作时,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一味加快施工速度,导致地沟开挖深度深浅不一,工程结算后仍需进行后续处理,耗费了不必要的资金。因此必须加强事中审计,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管理,综合全面的控制施工造价。

(三)事后审计

事后审计是全过程控制的最后阶段,也是对竣工进行的审计,可以确定基建项目全部费用。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必须在以上两项环节的基础上,认真收集工程建设资料、数据和信息,整理好设计图与竣工报告,并反复检查齐全隋况,了解竣工决算的合法性,并妥善保存基建项目完成后剩余资金。一般事后审计主要从两方面审计:一方面,对工程量计算数据与施工图示尺寸进行比对;另一方面,了解工程计算方法是否符合计算规则,避免在计算工程量时出现错算、漏算与重算等问题。实际操作中,必须对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与设计相关的资料进行核查,必要时可进行实地测量计算,逐项完成工程量,提高计算精确性。由于工程预算定额是工程造价计算的依据,因此实际操作中必须合理划分工程预算定额范围与接线,在使用就近定额时,还要注意定额子目,避免出现重复计算问题,做好材料管理。

目前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材料种类也不断增多,所以必须按照产品特点进行管理,认真学习国家对材料消耗定额及杂费率等的规定,避免因特殊原因调高材料价格,尤其要注意发票管理。同时收费标准也是控制的关键内容,在工程决算审计结束后,一定要按照不同工程、不同地区合理选取工程费率,保证计费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取费精确性,认真做好工程造价控制。例如钢木屋工程中已经将刷防腐油漆包含在内,所以不能重复计算防腐漆工程量。再例如,现浇混凝土构件中包含了运输水泥土的费用,实际计算时不能重复计算。

除了以上内容外,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处理好收费计算中容易出现的细节问题。目前很多结算均根据预算软件计算,实际操作中首先进行会计算直接费用,然后再进行统一收费与价差调整。例如,一些零散工费已经计算在费用中,但取费时依然根据人工费用计算,此种问题的出现浪费了较多资金,扰乱了市场秩序,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第7篇:基建工程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政府投资 基本建设 工程结算管理

一、引言

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主要包括机场建设、港口桥梁建设、通信、水利、交通运输、城市供水供电供气设施以及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基本建设项目是我国所有企业、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和所有居民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必要保障,既是进行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劳动力进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结算管理是在工程竣工之后,施工企业在交付验收之后,根据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同所规定的条款编制结算报表,以反映施工过程中的财务收支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完善以后的施工。结算管理是以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方针、政策作为准则,是一项集技术性、政策性、经济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工作,具备很强的综合性。加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的结算管理既可以对施工的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还可以找出施工过程中的浪费行为,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促进国家财政资金的节约,现行的基本建设欠账多,资金缺口较大,加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的结算管理显得尤为必要。但是目前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与工程的结算管理存在诸多不足,造成资金使用情况不够透明,资金浪费情况严重,本文接下来通过对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的结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的剖析,并结合政府基建工程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的结算管理不断完善。

二、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结算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招标文件不严谨,工程预算编制不够准确

招标文件是编制投标文件和进行投标的依据,是签订合同的依据,直接影响到最后工程的结算,且工程预算编制也是进行结算的直接依据,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招标文件不严谨,工程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导致预算管理的低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项目管理人员对于招标文件理解不够透彻,导致部分招标文件内容存在问题,比如招标文件中部分施工内容的重复等;二是招标文件存在漏洞,有诸多不规范之处,直接影响后期的工程结算;三是工程预算没有对工程涉及的所有内容进行详细的评估,导致预算不够准确,不利于工程结算;四是工程预算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的抬高预算价格,然后在最后的结算过程贪污资金,造成结算管理的不完善。

(二)施工现场管理不严格,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在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不严格,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也导致结算管理难以完善。项目施工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结算管理人才,无法在项目进行的每一个步骤加强结算管理;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凭借管理职权谋取私利,在项目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贪污或挪用资金,造成资金浪费的同时不利于后期进行项目结算。

(三)结算资料不够完善

在项目结算时相关资料的不完善导致结算管理难以顺利实施。首先,由于政府与企业性质的不同,使得政府并不会像企业一样受利润驱使,所以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的招标文件和合同都存在诸多的不足,相关文件不够完善,无法为项目结算提供完备的资料;其次,政府项目由于管理的松散,忽视了对施工过程中相关费用支出,费用支出细则,费用支出是否符合项目预算等的纪录和监督,没有建立完善的系统进行管理,也并未形成统一的文件,无法为项目结算提供完善的资金使用情况的资料,导致结算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最后,结算过程中没有对国家相关政策、准则进行详细的研读,也并未提供与结算相关的资料,导致结算过程没有以相关法律政策为依据,可能导致结算的不规范。

(四)结算周期过长,结算报告不规范

由于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大多涉及路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的项目较大,项目周期也较长,包含的项目内容也较为复杂,这就会导致项目结算的周期变长,且结算报告的编制不够规范,导致结算管理不够完善。第一,结算的效率极其低下,结算周期过长,政府基建项目竣工以后,从收集相关资料,委托造价咨询公司开始,然后将审核的结果上报国家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最终完成整个结算过程至少需要花费半年时间,结算周期过长可能导致结算缺乏时效性,结算不够准确的同时不利于结算管理的完善;第二,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在结算报表的编制过程中,没有遵循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准则,结算报告的编制存在诸多的漏洞,甚至存在巨大的隐患;第三,大部分政府基建工程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编制结算报告,存在工程量重复列支或错误列支、不合理设定项目开支、未按预算进行资金的使用、材料规格失准或定价过高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结算价格与工程实际造价不符,进而套取项目建设资金,不利于结算管理的完善。

三、完善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结算管理

(一)完善招标文件,加强工程预算编制的管理

加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工程的结算管理,首先应当完善项目招标文件,并加强工程预算编制的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在项目招投标之前,应当加强相关负责人对于项目的认识,并对招标文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将招标文件中涉及的问题一一弄懂,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规范招标文件,为后期的项目结算提供支持;二是确保招标文件符合政府基建项目所要求的目标,同时招标文件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三是在项目施工以前,应当委派专门的部门对项目涉及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成本的开支进行详细准确的评估,并且对每一项成本的支出设定一定的区间,同时提取风险准备金,以便增加后期预算支出的灵活性;四是对预算报表进行反复的评估,筛选出其中存在疑问的预算金额,并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和物价进行测算,防止预算价格过高引致的贪污,最终导致结算管理的不完善。

(二)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建立系统的成本数据库对项目施工涉及的原材料、人工费用、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各项开支进行详细的记录,对成本使用异样的指标进行详细的审计,严格控制成本的支出,为日后的结算提供准确详细的框架和数据支撑;建立项目施工过程的监督控制机制,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核查监督,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控制,并定期编制审计报告,将审计报告进行公示,增加资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度,避免资金的浪费。

(三)完善结算资料

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在结算过程中应当确保结算资料的完善,以促进结算管理的完善,具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初期招投标时期的相关资料,包括招投标文件,签订的合同以及相关辅助资料,以为结算管理提供最原始的项目相关文件;第二,对施工过程中相关费用支出,费用支出细则,费用支出是否符合项目预算等进行纪录和监督,建立完善的系统进行详细的管理,形成统一的文件和数据库,为项目结算提供完善的资金使用情况的资料,使得结算管理具备强有力的、完善的、客观的数据支撑;第三,在结算之前应当对相关的政策和准则进行详细的研读,并且结算管理应当提供详细的政策法规文件,使得结算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撑,使得结算管理更加规范;第四,应当在结算过后加强对结算报表的管理,并对结算报表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的政府基建项目开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四)提升结算效率,规范结算报告

在结算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结算的效率,同时规范结算报告的编制,使得结算管理不断完善。首先,应当在项目即将完工之前将结算需要使用的相关文件和相关数据陆续的整理,并委派造价公司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估,当项目完全竣工的同时完成相关资料的整理,并尽快完成评估,然后及时上报国家财政部门和审计,并在此过程中加强沟通交流,以促进结算的快速完成,全面提升结算的效率,使得结算更加精确;其次,在结算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结算报告编制的相关规定和政策法规,避免结算报告存在过多的漏洞和风险,促进结算管理的完善;最后,政府基建工程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编制结算报告,反复检查是否存在工程量重复列支或错误列支、不合理设定项目开支、未按预算进行资金的使用等情况,确保结算价格与工程造价以及预算价格相符,促进资金使用的高效,促进结算管理的完善。

四、总结

第8篇:基建工程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工程审计;审计监督;全程审计

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或者内部审计组织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运用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对建设单位或企业的投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做出审计报告的工作。顺利开展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维护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然而,在建设项目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一、工程项目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一)工程项目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实行的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和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施工、监理、造价、管理和审计等环节无法有效地联系起来,违背了建设工程的内在规律。部分建设工程甚至没有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有的甚至没有足够的工程建设资金,具有严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许多单位的工程审计人员由于受到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甚至单位负责人的制约,使审计工作难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些现象都表明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存在严重的制度性缺失。

(二)重视事后控制,忽视事前、事中监督

长期以来工程项目审计已形成事后控制的传统习惯,对于工程超预算或者工程差错等现象往往无法挽救。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招标方式不规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工程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对施工过程的跟踪监督,对建设工程没有进行及时计量,造成集中计量、重复计量等问题,导致对建设工程的计量不够准确。

(三)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存在问题

在工程竣工结算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例如,施工企业利用合同缺口多计工程量,进而虚增工程造价;由于计算单位不一致以及对计算规则的不了解,造成工程量计算出现误差;忽略对定额的综合解释、高套定额或重复套用定额,造成结算价款虚高等。

二、解决工程项目审计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工程项目审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审计人员应该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合理解决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保证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建立健全工程审计监督制度

1.建立工程监理监督机制

由于工程项目投资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从建设工程立项开始监理工作人员就应对工程进行监理。包括对建筑工程图纸的汇审、建筑材料的选定、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和修改以及对竣工结算的审核等。监理工作人员通过对建设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监理的公正性和专业性职能,不仅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的建筑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立项之前应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投标的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进行评估,保证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在施工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还要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建设工程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可以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防止不规范的招标方式发生,保证投标的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3.建立健全预算和核算审计监督机制

由于建设工程单位审计工作人员对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经验不足,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审核和测量,对各种建筑材料都要进行调查核实,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审计效果也不佳。因此,建设工程单位应该让各个部门先进行预算和结算的审核,审计工作人员再将各个部门的审核结果进行审计把关,对整个预算和结算过程进行监督,不仅能够减轻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保证预算和结算数据的准确性。

(二)完善审计范围,注重全程跟踪审计

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必须着眼于建设工程的整个过程,注重开展全程跟踪审计,紧紧抓住基建活动的各关键环节,确保对许多关键的问题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项目开工前,审计人员应及早介入,注意抓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运用询问、审核、现场观察等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降低检查风险。项目建设期间,审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跟踪审核建筑设计、建筑预算以及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严格审查隐蔽工程,重点加强对施工用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的审计,还要注意开展对工程变更的相关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重点做好工程竣工预决算审计和投资评价,特别要注意施工图与竣工图是否混淆、变更签证手续是否规范、材料价格与用量是否虚报等关键问题。

(三)提高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工程项目审计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难度大等特点,因而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更高。审计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在组成基建工程审计队伍时,应注意考虑审计小组内部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在选派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具备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基础、具备基建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相关审计经验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学习要求,通过参加培训班、经验交流会以及内部审计协会的相关科研项目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总而言之,加强工程项目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对审计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工程审计任务,提高工程企业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朋才.风险导向模式在高校基建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2(3).

[2]童燕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析[J].商业会计,2011(10).

[3]田华.工程造价审计的实施[J].中国内部审计,2012(5).

第9篇:基建工程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内审外审;利弊;合作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目前,基建工程审计主要有竣工结算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两种方式。竣工结算审计是审计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介入,审核施工方提报结算报告的准确性,未涉及决策立项、图纸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过程等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难以进行全过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是一种事后监督。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在内部审计实务指南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提出了“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方式。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从项目立项到交付使用,实施全面、系统、动态的全过程审计控制,具有实时性、预防性、效益性、专业性的特点。即涵盖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过程、竣工结算等全过程,注重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关注重点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实现控制目标。此种方式有效避免了单纯竣工结算审计的弊端,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掌握工程进度、材料质量、现场变更的具体内容及容易发生纠纷的各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防范措施,是一种动态的审计方式。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使其逐渐成为高校工程审计采用的主要方式。

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下,完全依靠内审资源,无论从审计力量,还是时间、技术上都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高校为减轻内部审计压力,降低风险,逐渐将眼光转向委托外审。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专业技术优势明显,但也有其固有的一些弊端,如审计合谋的风险问题,审计过程的监管问题,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等等。所以必须坚持内审与外审相结合,取长补短,紧密配合,才能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最终达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内审与外审有效结合的前提,就是应充分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弊端,深入研究和分析其利弊和特点,探讨内审与外审在各个环节的介入时间和配合方式,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合理分工,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审计预期目标。

二、内部审计与委托外审的利弊分析

(一)内部审计的利弊分析

高校工程内部审计是高校监督基建资金运用情况的管理部门,是一种较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改善组织管理,维持项目合理造价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1.内部审计的特点和优势。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相比,有其自身特点:(1)内审人员服务于组织内部的独立部门,可独立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目前,高校审计岗位普遍根据审计业务需要设置,专设工程审计岗位,且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工程内审人员独立于基建等部门之外,审计工作不受其他部门影响,能够对建设工程过程独立地进行造价管理控制。(2)人员和服务的内向性,决定了管理主动性和客观性较强。内部审计人员分工明确,责任意识较强。且多为高校正式编制人员,个人利益c学校利益休戚相关。审计工作特有的岗位风险也促使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廉洁自律和责任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评价和管理工程建设过程,对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够公正地处理,不会与施工方串通舞弊,保证建设资金的安全。(3)内部审计部门与本校其他部门及施工单位之间协调性强,利于问题的快速处理。内审人员为本校人员,经历基建修缮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的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熟悉学校工程建设相关制度流程和项目执行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也可以随时进入建设现场了解施工现况;且与基建、财务等部门同在一个组织体内,有共同的行政领导,遇到问题与基建、施工单位沟通协调更顺畅,可以保证及时跟进项目进度,随时了解现场情况,化解可能存在的各种矛盾,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2.内部审计的弊端。内部审计也有其自身的一些弊端:(1)内审人员配备少,专业技能不全面。工程项目涉及设计、土建、按装、装饰、绿化各个阶段,涵盖建筑规划、图纸设计、施工技术、财务管理、法律知识等各个专业,需要配备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目标的各类专业人才。而高校普遍人员配备不足,资源缺乏;有些人员是从财务转到审计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一般工程专业内审人员,只掌握某一工程专业技术,知识结构单一,审计机构整体知识结构不均衡,满足不了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需要;(2)内部审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审计深度、范围不够。内部审计人员为高校正式职工,体制内的安全感往往削弱其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如对一些设计变更、施工变更,过度依赖监理和基建人员的判断和处理结果,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对隐蔽工程等一些现场签证单的处理不够敏感,关注的深度不够;在设计、招投标、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等外部风险方面,市场考察和审前调查工作不足,对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没有事先有效防范和控制意识,等等。(3)内部审计方案不完善,跟踪不到位,审计质量不高。高校基建修缮项目投资数额大、周期长、技术复杂、涉及面广,而内部审计囿于其专业力量的限制,在全过程审计方案的范围、深度、具体细节方面有缺陷,应对措施考虑不周全;计划性弱,往往是干到哪儿审到哪儿,不能全面兼顾,统筹安排;跟踪不深入,对一些现场签证资料和价格变更等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如对设计环节关注不够或严重缺位。设计环节关系整个工程的质量和造价水平,经常出现设计过于注重外观、实用性差,设计档次过高、大大超过其实用功能造成使用浪费等现象。(4)内控机制不健全,独立性相对较弱,易受单位行政干预。内部审计机构行政上受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领导是否干预工程和造价管理。但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深入,高校各级领导越来越重视内控制度的完善和执行,自律意识普遍增强,内审的人为干扰因素已逐渐减弱。

(二)外部审计利弊分析

基建修缮项目的外审,就是高校以签订造价合同的形式,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承担本校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委托外审可以弥补高校内部审计资源缺少,降低审计压力,节约办学资金。

1.外部审计的优势。(1)外部审计独立性强,行政干扰因素少,可以保障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受托的工程造价公司为独立的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与高校不存在隶属关系,不受高校的行政干预,与高校没有利害关系。业务上只对受托人负责,因而可以独立、客观地评价和审核经济活动过程、结果,有效保障建设项目质量目标、时间目标、成本目标等管理目标的实现。(2)专业胜任能力强,可以保证审计质量,降低造价成本。工程造价公司配备了包括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等各类专业人员,专业技能覆盖跟踪审计全过程的需求;工程造价人员专职从事造价管理工作,具备丰富的施工现场经验、熟悉施工流程、掌握工程管理控制的方法,能够应付各类复杂的工程状况,可以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合理建议和咨询服务,通过跟踪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规范建设程序,完善内控制度。(3)有利于强化内部控制建设,遏制腐败现象,推进高校的廉政建设工作。工程造价公司的独立性和非隶属性,使委托外审可以消除因内部关系处理带来的经济隐患,有效避免因高校内控制度不健全、审计程序不合理而出现的腐败现象,对推动高校的廉政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外部审计的弊端。委托外审的缺陷主要有:(1)外审的审计成本高。委托工程造价公司跟踪审计,需要按建安工程投资的一定比例支付审计咨询费用,因而会增加工程建设成本。(2)外审的积极性、主动性弱,对降低项目工程造价有影响。工程造价公司受托参与业务服务的目的主要是为取得收入,而工程管理各个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材料定价、设计变更、施工变更等事项的发生与其服务收入不挂钩。处理这些问题,只要委托方在现场签证单上签字盖章或其他相关手续完备,受托方便不需要承担责任,所以受托方不会积极主动地站在学校的立场,从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等角度考虑业务本身的合理性、效益性。(3)存在受托方与施工单位合谋的风险,影响审计结果。中介C构参与项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若受托造价公司整体职业道德不过硬,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势必存在不惜损害委托方利益与施工单位合谋,以获取自身更大利益的风险,而最终影响审计结果,不利于建设成本的控制。

三、内审与外审结合,内部审计外部化

内审与外审各有利弊,应有效结合。基于内部审计不可避免的专业资源聩乏的问题,内部审计外部化应是一种趋势。应合理运用以外审为主,内审监督、管理,内外审合作的审计模式,规避双方的短板,实现优势互补,完成审计目标。

(一)合理选择外审机构

外审机构的选择至关重要。应充分考察企业信誉、业绩,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业绩,慎重选择备选单位。1.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确定合作意向名单;2.通过招投标方式,最终确定外审机构;3.签订咨询服务合同,明确受托的业务范围、应承担的责任、违约处罚等内容。

(二)全过程合作审计

为充分利用外审的专业化优势,受托的造价公司从立项开始,通过代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投资估算书,可确保项目的投资计划更合理。应重点关注几个重要环节的配合:

1.设计阶段。设计直接关乎项目的造价水平。设计人员缺乏施工经验,对实际施工工艺的了解不多,容易使设计和施工脱节;且只重视设计技术和工程的安全性,不关注项目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等等,因而存在一定的设计风险。受托造价公司可运用其实践经验,协同内审拟订设计合同内容、审核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从工程造价的角度出发,对设计图提出合理化建议,节省建设成本。

2.招投标、合同签订阶段。招标文件的修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复核、施工合同的签订决定着整个施工过程和结算结果,是造价审核的依据。此阶段,应内外审结合,共同审核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有关条款。外审要确保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防止竣工结算时因约定不明确和漏项而使委托方蒙受经济损失问题的发生。为确保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基建部门可另行委托一家造价公司同时编制工程量清单,双方核对无误后,由内审委托的造价公司最终出具工程量清单,编制招标控制价,做为施工招标的依据。

3.施工过程。此阶段的跟踪内容主要有参与图纸会审、编制进度报告、审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价格询价定价、处理索赔等事项。内外审结合应关注经济签证的真实性、必要性和时效性,设计变更的合理性及手续的完备性,甲方供材的领料经办签字是否齐全等问题。内审应对受托造价公司的项目人员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和标准,要求其代为参加监理会议 记录并及时汇报会议内容,定期提供审计资料,如进度报告、跟踪审计日志、现场施工照片等,为竣工结算提供依据。

4.竣工结算阶段。内审检查是否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结算资料是否完整,报外审进行结算审核。外审根据施工结算资料,再次检查确认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结合现场签证等资料,审核工程造价。出具的审计报告应附签证资料、竣工验收单、工程结算申请等原件及施工合同复印件。此阶段,外审出初步意见后,内审应抽查复核审计结果,保证结算报告的准确性;工程审计力量弱的单位可另行委托造价公司复核,定稿审计报告由受托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造价公司出具。以上复核程序可以有效保证审计质量,规避计算错误、合伙作弊等审计风险。

(三)内外审结合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注重制度建设。应建立健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相关制度和业务流程,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1)建立现场审计人员签到制度,保证审计人员及时掌握现场施工情况,及时处理有造价有关的问题;(2)建立跟踪审计日志制度,重视每次的跟踪审计日志或跟踪周报,并保存现场影像图片资料,为日后可能发性的纠纷及审计结算争议事项提供证据;(3)建立审计报告复核制度,内审要定期检查和复核受托造价公司的业务成果,审核审计报告,有效预防受托造价公司消极应付的行为,切实发挥内审监督管理的作用;(4)建立外审评价制度,审计服务结束后,对其审计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优秀的纳入长期合作名单。

2.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内审与外审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双方密切协作,成为一个管理团体。外审应定期向内审汇报工程进展状况及现场签证等涉及的所有审计工作,内审对外审工作定期检查并及时提出要求。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双方沟通应做到经常、及时,以规避风险和降低造价为目标,防止因沟通不到位、不及时引发施工问题及各方矛盾,影响工程造价及工程进度。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下内审外审利弊的深入分析,探讨内审外审在基建修缮工程过程中的结合形式,有效解决工程审计过程中各阶段、各环节专业技术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降低造价风险,提高资金效益,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威.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研究与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理 工大学,2011.

[2]陈国斌.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3]张琳,叶超,于洛.事业单位基建工程审计风险及内部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15(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