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

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

第1篇: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

1.1“计算机科学”发展方向

“计算机科学”发展方向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实验计算机科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其中包括了对算法的理论研究以及对计算的极限、计算系统的实现等等研究。“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学科分为计算理论,编程方法与编程语言,计算机元素与架构以及算法与数据结构着四门学科,除此之外还包括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并行以及分布式计算,人机交互,机器翻译,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以及数值和符号计算等等其他重要领域。“计算机科学”发展方向应该注重对学生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的培养,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研发能力,使学生在计算机相关领域内的问题时,能提出行之可效的实际解决办法[1]。

1.2“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方向主要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计算机的理论和设计等领域知识,其中还包括: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结构、Internet和网络互连技术、网络协议、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网络需求与规划、网络设计与理论、网络管理与维护等等。“计算机网络工程”学科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安全、网络设计等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开发与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2.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高等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计算机专业就业科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一、计算机应用。这类主要就业于初级程序员、信息与数据处理销售等。针对这些就业方向,学习应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二、网络方面。这方面主要从事网络管理、安全与维护方面工作。对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学,减少计算机理论知识课程的设置[2]。

3.培养创新型计算机人才的策略

3.1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确定培养方向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的确立是培养创新型计算机人才策略实施的实际依据,它以实际社会需求为客观标准,来设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知识体系以及课程侧重点。创新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个人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为基本,并对其进行有机结合,以完成人才的培养目标。其中又因为专业技能与侧重点不同,人才培养方向可跟为“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三类。第一类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类注重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类注重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处理。

3.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已经告诉我们环境、氛围对人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而又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进行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教学时,应该穿插一些实践操作或者是对学生自主设计的程序的分析和讲解,即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急迫感,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注意力的集中,又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营造出一种轻松、浓厚的学习氛围[3]。

4.结束语

第2篇: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

由于科学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产品,为了能更好地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技术人员是必不可少的就。就学校而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好坏的是,怎样去有效的培养具有高质量的技术人员。正因如此,为了能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就必须不断的改进教导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

1充分重视计算机的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有效学习,计算机的实验教学环节就是其中极其关键的环节。为了确保每位学生能对课堂上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可以通过上机的方式,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时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其理论基础知识,这正是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环节的重点是对每位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引起更加关注和重视,同时,对学生这方面思想工作进行有效的引导。

2目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相关应用软件的不断发展,根据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计算机教学内容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在学生心里容易出现疑虑,进一步分析原因所得:在当今社会中,新软件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课堂上所学的操作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这就出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教学内容更新的现象。正因如此,就出现学生对于学习课堂计算机理论知识失去了信心的现象,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教学。基于以上考虑,当前,在进行计算机实际教学环节时,需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3学校计算机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3.1入学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正处于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并没有完全普及。在中学学习阶段,城市里的学生可能对计算机有所了解,甚至一些学生可能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但是仍然普遍存在着,在中学学习阶段,较多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就导致了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

3.2不得当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针对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而言,职业教育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分析原因所得,从根本上来说,普教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在进行计算机理论课教学时,通常存在着一些较能理解的基础知识,如计算机中一些的原理、术语、命令等等,就容易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对其完全掌握较为困难,这就直接导致在接下来的计算机上机实际操作教学时,学生就很能入手,这将最终影响到计算机的实际教学效果。

4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策

4.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进行计算机上机操作教学时,普遍存在着大多数学生听音乐、玩游戏等现象,很少有学生能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计算机实际教学的效果。针对以上出现的这类问题,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常来说,为了确保上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可以选择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班干部,单位是小组,分片分层的进行管理,同时,如果有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对其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教导,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计算机实际教学效果。还有,在进行实际面对面指导时,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显得越来越容易,学习互动性也变得越来越强。此外,教师尽量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

4.2理论联系实际

考虑到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普遍存在着较为深奥抽象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容易出现难以理解的现象,这样就容易打击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甚至会对其学习失去信心。如在讲解《文字处理》时,对于表格的构建、填写、编辑、处理、修饰的一般步骤,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但学生在进行理解时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正因如此,需要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调整,为了确保学生能进行更好的学习,可以将计算机理论基础课转移到多媒体教室中,这样可以通过媒体丰富多彩的图像和灵活多变的特性,在进行演示的同时,讲解表格创建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很快在自己建立的文档中插入了表格。

4.3精心设计强化操作

为了确保学生在计算机上机实验课中拥有较好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遵守实践性教学的原则,对计算机教材的每部分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对于每个演示操作的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计算机实际上机过程中,通常容易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设想;然后,在各个班级中,通过课前时间,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进行辅导,确保他们能进行独立上机操作,这样就可以在实验课中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小帮手。

第3篇: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对策

【分类号】G642;TP3-4

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入工作生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已成为当下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必要条件,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学应届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国高校顺应时展趋势,所有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这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从有关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海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革当前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唯此才能真正提高应届毕业生的计算机技能。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虽然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十多年前就了中小学普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但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高中毕业生直到入学之前,对计算机基础操作还是一知半解,这就造成了我国高校新生计算机基础层次不齐,差异很大,需要大学来完成计算机基本常识普及。而于此相对的情况是,部分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或自小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而并未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上述“普及”过程并无兴趣,久而久之会让他们的兴趣会慢慢消除,最终导致学生整体计算机技能偏低的状况。

1.2 学生积极性不高

虽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开展,但与计算机的普及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娱乐,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积极性很低,他们多数无法利用网络来促进自己的学习[1]。对于相对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他们更容易被网络世界吸引,而由于多数学生在应试教育氛围下成长,自制能力较差,时间一长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甚至对计算机理论之外的科目也会厌倦,这种情况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工作效果。

1.3 教学模式较落后

受传统教学氛围影响,我国高校授课还是没能摆脱以教师、以课堂为中心的桎梏。虽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都是在教师课堂讲授中完成,且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着中国传统的模式显然是落后的,与时代脱节的。学生需要死记硬背计算机理论知识来应付考试,而不是通过相应的上机操作来理解理论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甚至有些学生理论知识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上机的时候,变得无从下手,进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课堂讲演的教学形式,照本宣科地教学过程,沉闷的课堂氛围,已经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了,甚至制约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开展。

2. 解决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的对策

2.1 采取分层次教学模式

由于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层次不齐,传统“一视同仁”的大课堂教学已经难以确保所有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始之前,相关部门要对入学新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摸底分析,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以及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技能的需求状况,把学生编排成若干个小组,让水平相近的学生在一个小组来开展学习。这种层次分组教学,有助于减轻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而且小组制教学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际上机操作机会,而且师生间能更好的开展探讨性的交流,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分层教学有助于不同计算机基础层次的学生都能虼锏酱笱Ъ扑慊基础教学的标准要求。

2.2 明确教与学的目标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学生来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他们掌握基础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把所学计算机知识应用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成为一个专业业务能力强、又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全面型的人才,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不应仅仅是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目光长远,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机对于自己专业应用上的重要性,改变陈旧的教学动机[2]。教师在课程考核过程中,要摆脱以往单一的期末考试主导考核制度,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实验完成状况、课外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其他技能应用设计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开展课程考核。

2.3 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学生积极性

大学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学业和就业,倘若沉默网络娱乐,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要用计算机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改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让学生具备真正的计算机技能。教师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与学生积极交流;引导他们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式问题;多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来进行课程教学,用优秀的计算机作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运用网络世界,给学生营造数字化的学习氛围,让计算机基础教学更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2.4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不是背诵理论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而是真正掌握到计算机实际应用技能,运用计算机辅助学生专业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多运用科学设计的教学实验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理论,而不是从照本宣科得来。计算机是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操作来提升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技能。

结语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仅是学术需要重点学习的公共课程,更是关系到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高校必须正视现阶段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措施切实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具备充分的计算机技能,以应对未来职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4篇: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实践教学,学校教学,创新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我们据不能忽略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应利用计算机实验课堂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另外在实践课堂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促成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都及时得到解答,良好的完成计算机教学目标。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面向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综合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应对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开展计算机实践课程必要性

(一)总所周知,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其重点在于能都熟练准确地对其合理应用,所以说单单只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增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吸收,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使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只有做好了这两点,计算机的教学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才能提高。

(二)计算机实践课堂是检验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情况的重要标准,理论知识的学习状况是要靠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定的,其形式不是在于知识点的掌握而是在于使学生会操作计算机,理论课堂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对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课堂服务于实践课堂,教师补课本末倒置。

(三)计算机实践课堂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诚然,想要学生学习得更好最合理的方式是培养其学习兴趣,实践课堂中学生不仅操作能力的到增强,并且可以在操作过程中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另外计算机实践课堂的开展也有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最终达到改革的目的,实践课堂正是学校培养学生理论创新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基础。

二、计算机实践课堂的开展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课堂不同步,当前的学院教育课堂安排明显是偏向理论的,理论教学课程安排明显高于实践课程安排,使得实践速度跟不上理论教学速度。学生一般在理论课堂中提不出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之中就问题多多,但由于实际课堂的相对时间本来就少,从而造成了学生有问题得不到解答。另外实践课堂与理论课堂因为有时间差异所以实践课堂的课程进度明显要落后于理论课堂。这些现象的出现都阻碍着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没了兴趣,利于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

(二)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差,在当下教学工作有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工作亦步亦趋,教师一步自己就做一步,就更别说什么自我探究能力了。学生没有了自我探寻能力使得学生失去的自我创新的意识,更严重的会造成学生自我意识的缺失,要想使学生增加探索能力就应该积极引导他们敢想、敢做、不怕错的精神。

(三)计算机教学工作结果不适用,由于我国教育全体的基数大,导致教学大纲变化相应缓慢,这样也就造成了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的现象。社会工作中用到的计算机版本、程序远远高于教学内容,使学生即使学到了也无用途,面对新面本仍然不会使用,当下许多教师也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不结合当下实际和学生的长远利益进行考虑,丧失了教学的本质精神。

三、面对新时代家算计教学要有创新

(一)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想要改变老的教学路子开创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就要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状况综合考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方面不能偏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不能过于偏激,主要精力应该用于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弄懂教学课本中的知识点、难点、要求。第二,增加学生上机机会,教师应多争取学生上机机会,使操作机会与理论课堂的时间比例达到平衡,比如一节理论一节实践课,使两者在教学内容上达到同步。将笔试考试项目减少,增多实践操作考试项目,让实践操作成为考试主体。第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时间安排,尤其是对大学、大专等自主较多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利用课余实践进行计算机学习、预习工作,使计算机教学得到良好的课外辅助。

(二)明确教学方向,完善评价体制,在当下计算机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课堂知识与社会实际脱节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比如学习金融学生在今后工作会用到那学软件,挺高对这些软件的教学时间和实践时间,使教育有针对性有实效性,这样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应做到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学生专业的社会现状,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另外完善对学生计算机的评级体制也能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对计算机实践的重视,我们可是将期末考试的分数分布方法变一下,四十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分数,六十分为上机操作考核分数,这样不仅符合用上机实践操作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更能增强学生对上机操作的重视情况,从学生思想意识的根本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

总结:计算机教学工作绝不能离开上机实践环节,上机实践时是使学生更直接有效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自如运用计算机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信息化时代意识、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提高对实践计算教学工作的重视和上机时间,完善计算机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使计算机教学工作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1]李立春;陈林书;于丽珍.初探构建主义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作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

第5篇: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重要意义;应用能力

引言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指出:“时至今日,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走过了它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符合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阶段。”在当前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普遍应用于企业和社会的大环境下,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化人才的必备能力,而在大学生的实际择业中,部分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难以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错失了就业良机。这实际给高校计算机教师敲响了警钟,高校计算机教师应深入思考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和社会对于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现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点。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不仅对大学生的未来就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应用能力对学生的意义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大学学习中,一些大学生只注重和满足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却忽视了一些公共类科目的学习,这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未来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应用能力对教师的意义

传统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多数计算机教师都是采用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而且所教内容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理论层面,缺乏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的教授,这显然与现代计算机注重应用能力的社会需求相脱节。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加入应用实践环节与内容,能够引发计算机教师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深入思考,对于提升教师的计算机教学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应用能力对社会的意义

如果每所高校都在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每所高校的大学生都提升了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那么,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计算机教学应如何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对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加速价值作用,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高校计算机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当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和改革,全面提升现代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高度重视应用教学,增加应用教学课时

当前,很多高校认为多数大学生对计算机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很多计算机操作和应用都比较熟悉,因此,没有必要将过多的大学时间浪费在计算机学习上,因此在开设计算机课程时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其实,很多大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仅限于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内容,而对于社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的了解却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上时一时难以适应企业的计算机需求。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应用教学,在可能的前提下增加应用教学的课时。与此同时,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将计算机实际应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加学生的上机操作环节,增加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模拟和实训,逐步引导计算机教师和大学生都要高度重视计算机应用,将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计算机教学的重点。

2.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加大实训应用部分

当前的高校计算机教材中比较注重的是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考试时也往往采用笔试方式、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只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计算机实际操作与运用却不在行。

对此,高校应结合本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与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全面改革计算机教材教学内容,尤其是在教材中加入实践应用实训部分,引导学生在实训中掌握计算机应用技巧,以适应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的符合本校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需求,学校可以组织本校一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计算机教师,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自己编造一套图文并茂、应用能力较强的计算机教材,并随着Windows、Office等软件版本的升级和更新,随时向学生讲解最新的软件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校还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增加不同的计算机应用技巧的学习,比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增加人事管理软件的应用和操作,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突出电子商务软件、国际贸易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则可有针对性的增加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学习等等,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积极联系校外实习,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校外实习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是大学生初次走向社会的必然经历。计算机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学校可积极联系校外实习企业,将本校学生分批带入到企业环境中,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进入企业中时计算机理论知识是如何转化为具体应用的,以此强化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与校外企业合作,接收企业的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工作,如图形、图像处理,人事部门的数据库开发等等,通过具体的企业计算机应用和操作,使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项目的计算机实际应用中去,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此外,计算机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计算机相关的社团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院校主办的计算机竞赛类活动,使学生感受和参与到计算机实际应用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作为一种基础工具,应该高度重视和特别突出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进一步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增加实训应用部分,积极联系校外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操作能力强的现代化计算机应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苏雪.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3).

[2]王艳春.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01).

[3]曲萍.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15(02).

第6篇: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

1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的

着力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打造综合能力强、具备较为完善知识水平、社会实践能力强的高职生,高职教育的体现则包括了“能力本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操控技术。因此教学的改革一方面师要能够发挥计算机指导老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能够从计算机课堂掌握较为全面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以此逐渐完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整体效应。

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2.1 高职生当前的计算机水平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趋势,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之前在初中或者高中阶段接受了相关的计算机基础技能培训,对计算机的操控能力比较强,而另外一部分则大都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没有充分的了解,会玩电脑的人不代表对计算机有熟练的掌握能力,因为他们只是将计算机局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玩游戏,上网聊天、看视频等等,实质上尚未达到当前高职院校对高职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目的。

2.2 计算机教学现状的原因

一些高职院校学校基础教学设施不够完善,电脑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有些院校还在使用十几年的前的产品,这样的设备显然满足不了高职生学习的需要;有的学校虽然更换了新电脑,但是电脑的数量却又难以满足院校庞大的师生使用。

高职院校对计算机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大的问题,重视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践操作,而计算机课堂作为一项公共课程,教师在教学上缺乏竞争,对教学的热情不高,对课堂组织纪律管理不够严格,缺乏正确的教学方向,总是按照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学生个人对计算机的学习不够重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加上课堂氛围不好,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低。

3 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研究措施

3.1 对计算机教材进行革新

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不可能单单依靠改革一项来实现,而是诸多项目改革共同作用下才能实现。其涉及国家、高职院校、师生等各个领域,作为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材进行改革,对不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教材进行淘汰,把一些新的计算机技术引入教材内,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点与非重点的划分,让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3.2 重视计算机教学,完善计算机设施

高职院校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显然充当着主导作用,必须重新定位,才能让改革顺利进行,适应时展的需要。学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时刻为学生着想,计算机教学是一项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教学,计算机知识是学生今后走上就业岗位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所以首先高职院校必须从意识上进行改观,对计算机教学首先要引起高度重视。完善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计算机设施建设建设的投入,淘汰落后设备,引进较为先进能够满足学生要求的计算机设施,这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硬件需要。

3.2 改革教学体系,合理安排课程的进度

可以实施阶梯性教育,首先则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课程,其间必须必须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常用的有多媒体、互联网的使用常识和办公的自动化使用常识等;其次就是计算机技术课程。必须使学生对硬件设备的采购、安装、配置、调试有较为熟练的掌控,同时还要了解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以及对计算机故障排除有较强的判断力和分析力;最后就是计算机应用课程,其间必须使学生掌握图形处理、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以及数据库的使用和处理,让高职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设计能力,在学生上机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以及对同学们课堂操作的成果进行分析、交流与展示,以此提高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热情。

发挥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在计算机理论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以媒体形式向学生们构建知识网络,或者借助一些网络视频、网络授课的讲解来吸引高职生的眼球,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力和吸引力,同时也让理论课堂从枯燥乏味变得更加有活力,这样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网络媒体教学以构建知识网络为主线又让理论知识更好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方便学生对理论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4 创新教学规划,壮大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在使用国家规定教材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本校高职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一些校园课本教材,因为国家级计算机教材的更新受制于重重因素、其速度一直难以跟上时代知识的更新,所以编制校本教材对于教材知识的更新与完善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不过与此同时,还是得坚持以基础知识为本,在学生充分掌握这些知识后再融入新的教学内容。

针对各种不同的专业,制定不一样的教学计划。比如像建筑专业,便会经常涉及到一些工程制图,对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的要求则特别高,而相对的文科性专业则在程序设计方面涉足领域较广,艺术类专业则经常性地要对多媒体进行加工与处理,显然高职院校应该对这种不同性质类别的学科进行不同的重点教学。

努力构建强大的师资队伍,采取任务式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计算机教师可以把自己教学的内容作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以传统的点名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无形当中便增添了课堂氛围,让气氛变得紧张和活跃,让学生们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锻炼大脑思维。

第7篇: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

一、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方面,中职院校为全体学生的发展,课程设置中涉及太多理论教学,甚至有许多“零起点”的教材仍在使用。另一方面,为适应就业需要,一些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都是按照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模式设置的。合理设置课程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基础,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应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将课程的设置与人才需求相结合,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首先,理论课程与上机课程的比例问题。针对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应当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应以实践操作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技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一些简单原理和基础性知识课程的基础上,侧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学生开设多个教学模块,如:办公自动化、网站制作、组装维护、多媒体设计等,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侧重于其中一项发展,以实践操作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最后,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根本,开设一些基础原理、基础知识课程,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要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把最先进的知识、技能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努力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前提,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过程,也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所以,为了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师就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1.专业知识、技能。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首先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是计算机教师的基础素质之一,只有拥有了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构建起专业知识体系,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其次,由于计算机课程的性质比较特殊,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是中职计算机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最后,由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中,图形处理、动画制作、网站建设等课程都与艺术相关,所以计算机专业教师,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

2.教学能力。

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同样非常重要,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学习,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教学,就必须拥有教学设计、备课、课件制作、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教学方法、学习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的各种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努力研究、认真实践,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钻研、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人格魅力。

计算机专业教师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当拥有丰富的知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爱岗敬业,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高尚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计算机人才,那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就必须时刻坚持这一教学目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主线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改革授课方式。

新课改的颁布,明确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角色,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则是指导者、引导者,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目前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实用的教学模式是以软硬件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为主的授课模式,这种授课模式使得计算机教学变得直观形象,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将艰涩难懂的计算机理论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诠释出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退缩的心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进行计算机学习。

2.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重点,这也是中职学生就业必备的技能,因而学校应该注重在课程设置上的改革,重点强调实践操作课程的实施,多开设一些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应加大实践操作的课时比例,加大实践操作课程的考核力度,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计算机能力。

面对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视,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越来越合理,计算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同时经过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必然使得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培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0,(24).

第8篇: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今人们办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更加符合社会职业需求的高职业素质人才。然而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普及到各高校基础教学中去是不可能的,受限于课时及教学资源等各类因素,其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往往只能学习基础的计算网络知识,而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性、创新性与职业性。项目式实验教学突破传统的填鸭式计算机网络教学,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项目任务设计与学生职业技术需求密切相关,加强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践性与职业性。

1 项目式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目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来保证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情况。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一系列的系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进而达到解决计算机网络实际问题的目的。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时存在诸多缺陷。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知识基础不同,有些同学对计算机及其操作知识了解较多,相对这类同学计算机课程难度较小,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而一些同学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甚少,往往不能一下子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导致这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产生畏惧,降低了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的信心。另外,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虽然将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分开教学,但是仍然不能够将两板块独立教学作用发挥出来,且往往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够将两板块知识灵活融合,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丧失学习兴趣,产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无用的想法,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与活力,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死气沉沉,大大降低其教学效率。项目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是指将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以完成一个或多个项目任务为教学载体,通过设立目标、克服困难、完成目标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是充当指导角色,改变以往被动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注重参与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必须不断的调整与更新。项目式教学法的提出无疑为计算机网络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改变传统计算机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实践上的不足。项目式教学使得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用性更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实践技术,还能够对计算机网络项目制作过程有一个大致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任务强迫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能够将已学的理论知识与任务所需技术结合在一起。项目式教学教学成果能够在短时期内显现出来,便于教师及时改正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积累教学经验,为今后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参考资料,进而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项目式教学法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合作共赢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自主地弥补不足、丰富自己,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实践能力,进而完成学习目标。

2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项目式实验教学的必然性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实践上的技术应用能力,对此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有碍于人才未来职业发展,因此计算机网络教学必须改革创新,更加侧重其在技术实践上的教学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项目式实验教学本身就是将计算机网络课程与学生专业对应职业相结合,以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技术项目作为教学载体,进而带着较强实践性与职业有利性来进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将计算机理论知识切实地与实践技术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去提前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所遇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难题,由此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也更为深刻、更为扎实,该方法培养出的职业人才也更加能够胜任职业岗位所需。另外,现今计算机网络课程不只是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一门必须课程,也是其他专业人才所需的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坚定了其越来越重要的技术地位,这也让项目式实验教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得了更好地顺应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渴望自己的职业必须技术能够得到提高,具备职业竞争优势,因此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项目相结合更加易于学生接受所学知识,使学生更加配合教师授课,同时尽早地让学生形成职业计算机技术思想,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在项目中所遇难题,发挥个人创新思想,加强团队的协作,达成项目目标。

3 计算机网络课程项目式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根本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能够满足职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能够让学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项目式实验教学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也不可以忽略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需要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相关知识技能,为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打下基础知识基础。在形成项目式实验教学模式时首先要明确计算机网络课程项目式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向以及大体思路,再结合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制定好教学大体目标,再整理明确课程结构,设计安排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形成以理论为基础,以项目式实践为教学主体的系统教学模式。另外,对于多重点的知识章节,可以设立多个重点知识项目任务,对应不同知识点在小组内成立子任务,达到多项目高效率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为使计算机网络课程项目式实验教学更加系统科学,可将课程内容设计与系统工程知识结合,从设计、分配、实践、评估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教学模式的形成与改进,进而逐渐完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系统,使计算机网络教学跟上社会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职业需求,进而达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

4 计算机网络课程项目式实验教学的实践分析

4.1 课程的内容与环节设计

为了增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用性,使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更加紧密,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需要参考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特性,设计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理论课侧重点与实践项目。由于专业多样,教师不可能为各个不同专业学生设计各不相同的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可将不同专业大致分类,将职业性质相似归为一类,这样能够大大减少课程设计上花费的人力物力,同时也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另外,需要项目式实验教学是教学重点,因此教师要注重项目的选取设计以及教学情景的设计于模拟,根据知识重点多提项目,多举案例,进而形成多项目多模块的综合计算机网络课程。

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设计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即教会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及各个基础软件的功能使用,重点培养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通过对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使用计算机工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职业素质。明确教学目标后根据目标明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课程结构,增强课时间关联性,进而保障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的特点设计教学项目。教师可以根据设计的教学项目制作教学程序,便于学生进一步操作学习,对学生项目完成起到指导作用。教学程序可包括项目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项目完成步骤、重点内容的操作指导以及学习参考资源、课后练习项目以及项目评分要求。总之,课程内容与环节的设计是需要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实际需求的,以项目实践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再次的熟悉深化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进而实现教学目的。

4.2 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的选取一定要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与难易性。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对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遵循实用、适用且符合时展。教材建设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体现部分,教材能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相统一便于学生课上快速掌握完成项目任务、课后复习练习。另外,由于现今办公离不开计算机与各种办公设备,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可增加一部分与时俱进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如电子商务技术等)以及一些电脑相关机器的使用、安装与维修(如打印机、扫描机等),使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能够紧跟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另外,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每个章节知识的项目要设计多个,按照前后顺序由易到难排版,便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选择,使各个章节的项目训练丰富、选择性高。

4.3 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设计

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可以增添教学方式,丰富课程,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各类知识的印象。通过实践发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分开授课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能够明确项目的实践方法与目标,但理论与实践课绝对不是独立的,是对彼此的补充,知识的相互渗透。如金融财会等专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Word、Excel等基础软件的使用;而一些特殊专业的学生还要根据其未来职业需求培养其他计算机网络技术,如广电专业学生还要掌握动画制作、DV制作等。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在传授学生通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还要有所侧重地对学生专业计算机技术进行提高培训。项目式实验教学是要求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学习知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实践应用技术。在教学中,教师应以项目实训为教学主体,将理论知识的重点再次在项目实训中强调,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今后更加高难度的项目完成打下基础。另外,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课和实践课上加入多媒体演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操作技巧,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在自己小组项目完成中创新操作。为了方便教学,教师应当建立本校的教学课程外站,提供平台将学生课堂上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项目要求指南等整理成不同小节,学生可以再平台上直接完成项目任务并提交,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操作平台与学习环境。另外,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能够提高学生项目参与度与完成度,提高学科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平时成绩的设计应调高学生上机项目完成情况所占成绩,对此项目任务完成快、质量高的学生额外加分能够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第9篇: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

摘要:本文结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出在医学院校实施分层教育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分层教学的优点、具体的实施过程、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基于网络的分层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医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不平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在入学前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已经在中小学或者家庭中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就会觉得安排的课程太简单,认为学不到新的知识,学习没有动力,不能满足他们想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而一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同学对计算机知识了解很少,甚至连电脑都没有见过。就会觉得课程安排的太难,不能消化,打击学习的积极性,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1]。如何制定教学计划才能让基础好、学得快的学生“有东西吃”,又让基础薄弱、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吃得了”,是现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教师的一个棘手的难题,是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分层教育就是一种好的方法。

1分层教学理论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有区别地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学生实施学习指导,在教学的广度、深度、进度上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仅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教法、布置作业,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分层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组织能力[2]。

2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分层次教学前首先做好分层的准备,比如准备好教师,制定好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使学生充分理解学校进行分层的目的,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

2.1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严格考核并根据考试成绩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在进入大学以前学习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具备比较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可以使用计算机解决一定的问题。B层为成绩次于A层,但是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了解部分计算机理论知识;C层为基本上没有计算机知识,对计算机知之甚少,需要从头学习。

2.2分层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实施

(1)A层学生

需要培养他们掌握熟练的办公自动化技能,适当的增加医学信息学的课时,培养解决医学信息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的制定:利用较短时间讲授教材内容,采用案例教学,通过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作品的制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开设“医学信息学”课程,并且有选择的开设PhotoShop、Flash等学生喜爱的课程。重点在于设计一些应用性、探索性强,思维量大的内容。

(2)B层学生

要求通过学习能熟练使用表格、文字办公软件,掌握上网查找资料等工作技能。教学内容的制定:以教材为主,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用案例教学,让学生练习相对于A层简单的Word、Excel、PowerPoint实例,多以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培养他们独立完成问题的能力。重点在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学会多观察、勤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刻苦钻研上下功夫,通过练习,诱导他们向A层学生转化。

(3)C层学生

要求掌握文字、表格处理软件,提高上网技能[3]。教学内容的制定: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入手,注重基本功的锻炼,立足于教材,授课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上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Windows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举例浅显易懂,提高动手能力。重点强化基础,巩固技能。

2.3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分层教学的重要手段。分层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而是要以其所在的层次中取得的进步作为衡量的依据。考虑到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可以把分层评价分为两个部分:期末成绩和平时上机成绩,同时要淡化记忆性为主的测试,以客观题测试为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上机测试的比重,通过教师平时的努力,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3分层教学的实践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尝试实施分层教学,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把临床医学一个班作为教改班单独实施分层,首先在授课前摸底测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成绩及格的同学进入A层,而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申请免修计算机基础课,直接给予学分;成绩不及格但是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划分为B层;其他为C层。实验表明,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每个学生都在本层中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没有分层的学生成绩相比,分层的学生期末成绩和通过一级考试的过级率有明显的优势。如表1所示。

4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给教师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务必要了解所教授层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备课,有能力应付授课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必须采用适当的分层考试方式,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的授课计划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使奖学金的发放合理化;

全校范围的分层要求教务部门合理地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

不同专业组成的班级,课堂纪律和班级管理方面要求学生部门加强管理。教务部门和学生部门必须团结协作,充分作好分层前的准备,严格把握分层的各个环节,使分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带来的巨大工作量限制了分层教学在各校的发展,但是我们相信,利用网络这个特殊平台,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分层学习,分层教育定能快速发展,为我国培养出越来越多掌握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声洲.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J]. 聊城大学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