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行业的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机械电气;PLC技术;自动化应用;调试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023
0 前言
自动化技术的革新成就主要是在现场总线结构修缮基础上获取的,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智能化操作手段开始得到前所未有的集成改造,其间更衍生出了可灵活编程的控制终端,如今被广泛认证为PLC技术。事实证明,该类技术在汽车等机械电气行业中适用性较强,持续到九十年代后期,该类技术不管是在处理、运算速率或是功能控制上,都获得非凡的改善成就。特别是在我国批量连续化产品制备环节中,涉及PLC技术基础上的PID回路,开始和DCS系统细致交织,并逐步发展起FCS系统,使得以往承受多方束缚效应的专用通信网络得以有机调试,保证相关操作人员能够在机械电气施工现场进行长期安全性掌控。
1 PLC技术基础性内涵机理和应用特性研究
PLC技术主张在计算机和自动化系统交互式操作环境内加以构建,属于一类电子装置,全程匹配可自由灵活编程的存储单元,能够保证内部各项数据运算、数字式输入输出接口的模拟实效性,避免机械电气装置优化和应用水准提升中出现任何冲突迹象。此类技术还可细化出CPU、存储器、外设编程器、输入出接口等单元,共同为PLC在机械电气中的应用优势凸显,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一,机电一体化目标的快速贯彻。PLC经过计算机和自动化操作技术有机融合之后,转变为一类先进式电子装置,内部结构质量完好且移动便利快捷,不会额外消耗过多的功率,现场安装和应用工序十分简易,尤其是在电气控制系统内沿用,能够换取更为合理完善的优化绩效,使得电气控制系统朝着机电一体化变革方向急速迈进。
第二,保留较强的抗干扰潜能。为了避免传统机械控制设施因承受严重侵扰而限制机械实际生产质量,有关机械电气行业领域中开始大力推广沿用PLC技术,目的是利用多元化集成化电路控制技术,使得以往种种侵扰因素得以消除,使得现场机械控制设施性能获得更深层次地改善提升,维持机械实际生产数量和安全质量,避免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令机械工程产生任何退步迹象。
第三,PLC本身保留较为可观的自我检测功能特性,如若说机械生产现场滋生任何故障隐患,其都会当即进行细致地自我检验测量,并将检验结果第一时间传达给相关工作人员,令他们能够及时掌握机械生产故障源头,为后续PLC维修创造更多精准、合理的支持性条件。
2 PLC技术在现代我国机械电气装置控制过程中灵活改造沿用的措施解析
为了确保在机械电气控制设施中更加科学合理地融入PLC控制技术,相关开发设计主体需要事先制定健全样式的综合式控制应用方案,依照内部规范流程布置PLC技术控制结构单元,相信长此以往,必将能够为我国机械高质量生产制备,提供保障。
2.1 尽快确认PLC技术实际应用类型
这是整个机械电气行业应用PLC技术的首要环节,为了确保日后选取的技术应用类型能够和既有机械电气装置更加充分自然地融合,需要设计主体依照自身装置实际性能状况和应用范围,进行清晰化校验认证。单纯拿FCS和DCS两类操作系统为例,其中前者明显更为合适,毕竟其提供功能丰富、操作快捷灵活,不会造成过多的成本消耗问题,最主要是能够依照当下生产需求进行富有针对性地整改,可以说今后我国机械电气行业融入PLC应用技术的主流趋势。归结来讲,确认该类技术实际应用方案,属于一项非常细致地事务,需要设计主体时刻保持思维的严密性,能够全方位且深度地考虑不同突发状况,并采取科学化应对措施。
2.2 精细化地拆解分析PLC技术在机械电气中沿用的原理
这部分工作原理演示,能够将PLC技术和机械电气生产融合方案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保证校验主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发现当中不足并进行灵活调试。事实上,以上装置存在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环节、信号源等多重关键调试点,需要分析主体多加关注基础上,将原理图应用指导价值发挥到更高等级层次之上。
2.3 精准化选取沿用PLC式机械电气控制系统
选取该类系统的核心原则,就是维持整体机械电气控制设计方案的合理、有效、完整性。须知PLC系统内部机理极为繁琐,有关部件遗漏和生产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广泛衍生,后期重新设计改良中还会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单纯安煤炭分装器为例,其主要利用电气控制和气动系统、拦包机、导料摆板等结构单元修缮而成,核心操作理念便是充分结合光电感应辨认煤炭装箱的实际状况,利用PLC系统精准化演算煤炭装箱实际耗费的时间,并利用多元化技术流畅化衔接煤炭装箱涉及到的各类工序流程,避免超出预设完工时间。
另一方面,通讯网络设计。其是推动PLC技术在机械电气装置智能化生产应用革新进程的核心指导要素,其主要联合现代通信网络实际环境特性和装置网络规范化要求,进行既有网络架构规范式构建,使得在PLC总线科学指导基础上,令高、中层次网络配置和其余支持通信网络的子网配置等,得以高效连接和同步高效运转。
3 结语
综上所述,PLC技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操作系统集合形成的创新式操作手段,其能够针对各式各样的机械电气化控制系统进行灵活性控制应用,使得电气控制系统智能化操作特征得以全面凸显。相信经过我国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PLC技术必然会得到更大程度地创新优化,并且在机械电气装置控制环节中得到大力推广,为我国机械电气装置科学化应用前景绽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宗辉.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应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4,30(24):77-83.
[2]王玲.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PLC技术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5,12(08):64-70.
通过协同,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外部资源,获取竞争优势,在21世纪已上升至大型航运集团企业的战略层面。在协同战略组织实施过程中,内部转移价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转移价格是集团企业内部各方之间提供商品、劳务所采用的一种结算价格。在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集团企业内部,采用此种结算价格将直接影响集团内部各独立方的经济效益和资金流向。作为一种经济杠杆,大型航运集团企业可借助内部转移价格有效进行内部调节和控制,以推动协同战略的实现。
1 定价原则
与外部市场的交易价格相比,内部转移价格表现为非市场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同时,内部转移价格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直接受制于集团企业内部交易的动机。在内部转移价格的定价过程中,大型航运集团企业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服务集团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应服务于集团企业的全局利益和整体战略目标。大型航运集团企业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将资源有效分配至战略发展项目上,实现整体战略目标,获得竞争优势。
1.2 有效激励内部各方积极性
内部转移价格将直接影响集团企业内部各方的生产经营绩效,因此,大型航运集团企业应制定一个能客观界定内部交易各方的经济责任,确保其合理、公正,并被内部各方认可和接受的定价标准。通过客观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有效激发内部各方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确保集团企业协同战略的顺利推进。
1.3 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内部有序竞争
内部转移价格虽非市场价格,但其制定不应与外部市场环境相隔绝。若内部转移价格与外部市场环境长久隔绝,将导致大型航运集团企业内部各相关方的市场反应和成本控制能力逐渐削弱,集团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因此,在内部转移价格定价过程中,应以外部市场价格为基础,在集团企业内部引进良性竞争的市场机制,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1.4 在符合法律法规前提下降低成本
内部交易在为集团企业提供利润转移、降低税负机会(如内部转移定价等一切行为)的同时,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施。
2 定价方法
按照上述原则,大型航运集团企业在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时,必须考虑市场价格、服务成本两项基本要素。按照基本要素的不同,内部转移定价方法可分为五大类。
2.1 市场价格法
此种定价方法是集团企业内部各方提供航运相关服务,按照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基础的方法。采用市场价格法,转移价格相对公允,但因对内部需求方无任何优惠,且转移价格随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集团企业内部难以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定价体系。
2.2 市场折价法
此种定价方法是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内部供应方给予需求方一定折扣率的方法。具体的折扣率,既可由集团企业制定统一的标准,也可由其内部供需双方协商决定。以市场折价法定价,可以保证需求方通过内部采购能够获得比外部采购更低的价格,但须避免制定过低的折扣率,以免损害供应方利益,影响其积极性。
2.3 成本价格法
此种定价方法是以航运相关服务的全部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的方法。在集团企业需要整体体现利润或者合理避税时,会在内部采用成本价格法。成本价格法较为简单、实用,但无法有效调动内部供应方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2.4 成本加成法
此种定价方法是在全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百分比的毛利,计算得出内部结算价格。百分比的确定,通常是集团企业或供需双方认为的合理利润水平。此种定价方法可以保证供应方一定的利润水平,但加成比例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若采用简单的加成,供应方易与市场脱节,导致集团企业整体竞争力下降。
2.5 双重定价法
此种定价方法是同一航运服务利用一种标准对内部供应方计价,又用另一种标准对内部需求方计价的方法。双重定价法有利于供需双方实现集团企业内部“卖”和“买”的动机,但由此也产生一部分虚假的利润,即航运集团企业整体利润远小于内部各方利润之和。这种虚增的利润造成内部各方无法看清其经营效益与集团企业整体利益的真实联系,从而放松成本管理,造成集团企业长远利益的损失。
3 协同战略下内部转移价格的定价策略
3.1 协同战略的类型及特点
在具体组织实施协同战略过程中,从内部选择的维度来看,协同战略可细分为纵向协同和横向协同两类策略。
纵向协同处于航运产业链上下游的集团企业内部各方,以最终服务为集合体,协同经营,追求整体纵向价值链利润的最大化。其效益主要体现在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交易成本;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合,更好满足最终客户的需要等。以集装箱班轮产业链为例,其产业链涉及船舶制造、船舶租赁、物料供应、班轮运输、船舶、揽货、船舶修理等多个领域,在航运集团企业内部由不同的专业企业来完成,这就涉及到纵向协同的问题。
横向协同即集团企业从事同类或相似航运业务的内部各方,在集团企业的统一领导、协调下,分工协作,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其效益主要体现在集中采购和营销,节约采购成本,发挥整体营销优势,专业协作,实现规模化效应等。以国内某知名航运集团近几年在散货运输方面推行的整体营销模式为例,该模式强调的是集团企业统一营销,内部各散货航运企业共同参与。
对于大型航运集团企业而言,无论是纵向协同的实施,还是横向协同的推进,都需要内部转移价格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转移价格定价机制,选取合理的定价策略,进行科学定价。
3.2 纵向协同过程中内部转移价格定价策略
在纵向协同过程中,大型航运集团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各方之间存在转移价格。这类转移价格的定价,可由集团企业主导,也可在集团企业大的转移定价机制框架内由内部上下游各方自主协商,共同确定。
在现实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个好的内部转移价格,应双向传导市场压力和成本压力,引导集团企业内产业链上下游中的各方关注市场,控制成本,以增强整体竞争力。为实现目标,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在内部交易时,应综合考虑集团企业战略目标、市场同类价格、市场竞争情况、外部交易成本等因素,确定内部转移价格。
3.2.1 集团战略需求
若航运集团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领域或开发一个重要客户,在初期属于市场进入和培育期,整体盈利能力比较薄弱,从整体战略角度出发,可以要求内部上游供应方就某一服务,给予一个较低的内部转移价格,但不应低于其成本。
3.2.2 市场竞争情况
排除集团企业战略需求的考虑,其内部供需双方可根据市场地位,本着自愿原则,就采购的航运相关服务进行价格协商。
若内部供应方提供的航运相关服务市场竞争激烈,可替代性强,内部供需双方可协商一个较低的内部转移价格,但不应低于生产总成本;同样,若内部供应方提供的服务处于明显优势,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则其也可参考市场需求,获得较高的内部转移价格。
3.2.3 同类价格水平
若采用成本加成法定价,当集团企业内部供应方提供的航运相关服务总成本低于市场价格时,其应获得一定比例的加成。总成本越低,加成比例的浮动越高;反之亦然。但是,当内部供应方提供的物流服务总成本高于市场价格时,内部转移价格应按市场价格定价结算。
3.2.4 外部交易成本
供应方提供的航运相关服务若外部交易成本较大,供需双方可协商一个较低的内部转移价格,但不应低于“市场价格扣除外部交易成本”。
3.3 横向协同过程中内部转移价格定价策略
在推行横向协同战略时,航运集团企业与横向各方之间存在内部转移价格,因此,应鼓励各方发挥合力和规模化优势的同时,聚焦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内部差异化竞争,提升集团企业整体竞争优势。
航运集团企业与横向协同的各方在通过市场折价法或成本加成法进行内部定价的过程中,同样须综合考虑整体盈利水平、各方贡献等因素。
3.3.1 项目整体赢利水平
内部转移价格应与集中营销的项目整体赢利水平挂钩。项目整体赢利水平高,内部转移价格也随之较高;反之亦然。
若客户为集团企业战略目标客户,且对于客户的开发处于市场培育期,则集团企业的赢利能力相对薄弱,从整体战略目标考虑,内部各方获得的内部转移价格可较低,但不应低于其生产总成本。
3.3.2 内部各方贡献
航运集团企业应制定一套完善、科学的指标,以便量化考核内部各方对整个项目的贡献水平。
集团企业在内部定价时,对整体利润贡献突出的一方可给予一定的利益倾斜:使用成本加成法时,应在加成平均利润的基础上,给予额外的加成;对影响集团企业整体利润水平的一方,内部转移价格也应低于整体平均利润水平。
4 结 语
【关键词】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完善性
1、前言
对任一国家而言,机械行业安全问题都是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心。目前,不管是大型制造企业,还是中小型制造企业,都在利用越来越自动化的机械生产以及现在化的设备来获取企业竞争上的优势。设备管理、制度管理、环境管理及安全管理正在给人们提出更高的挑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般工厂里的工人由于较低的文化水平导致其安全意识比较差;即使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工程师,在某些特殊环境下也会出现安全生产问题,这些给自身和企业带来了很大损失。所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应对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办法,例如:通过建立完善的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体系来坚持安全发展,强化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等等。然而,作为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目前机械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加强安全生产,确保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高水准。
2、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的现状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产品出口国,很多机械行业的产品销往国外,为了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中国很多企业都在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但同时带来另一重要难题--安全生产管理。为了规范行业安全标准,各国针对自身特点制定出了较符合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然而,自从我们加入WTO以后,需求者对我们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产品制造者,我们也在不断地改善技术,改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体系,但世界上目前比较认可的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是由欧盟颁布的。截至目前欧盟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已经更新了五次,最近一次更新完善后他们将这些标准分为3个层次:A类标准—基础标准;B类标准—通用标准;C类标准—各类专业机械标准。相比较欧盟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我们国家也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标准:首先我们的安全生产标准采用欧盟标准的A、B、C三类划分方法,其次在标准的内容上也差不多是采用或参考了相应的欧洲标准,最后根据我们自身的特点制定带有中国特色的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相比较欧盟等国家较成熟的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在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制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标准的因地制宜性差:主要体现在A类基础标准和B类通用标准中,这两类标准大部分是等效采用了ISO(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标准体系和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标准体系,没能很好的结合我们国家自己的基本国情,即没能实现标准的同化,从而导致了某些机械制造企业在标准的采用和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严重者会放弃使用这些标准继而引起更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2)标准的实时性差:主要体现在我国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的全面性和先进性。首先是在我国的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国家标准中C 类标准只有300余项,相比较欧盟的600多项,涵盖的企业产品特点比较少,导致了标准的适应性差;再者,相比较欧盟的机械行业去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体系的实时更新性,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跟多年前制定的,对于目前世界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标准处在追赶的状态,没能起到先行者的作用。(3)标准的协调性差:一个好的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不仅能满足自身标准体系的紧密相关,而且能互相补充各类型标准之间的不足。而在我国的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中,A类、B类与C类三种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存在一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C类标准中有一些部分没能紧密联系A类和B 类标准中的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3、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机械设备是机械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机械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的好坏以及企业的生产安全。目前的机械设备包括:农业机械设备、重型矿山机械设备、工程机械设备、石化通用机械设备、电工机械设备、机床、汽车、仪器仪表、包装机械设备、环保机械设备等等。机械加工设备技术性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机械制造业经济,进而确定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目前机械设备已发展成数字技术、现代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科学和技术。在高技术来临的同时,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也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当前我国机械行业设备的研发测试技术、预防性维修都正在改善。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贯穿于责备使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从设备的选型、选购、管理、操作、运行到维护、保养等阶段。在目前我国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主要表现在制度标准的不全面,局限性较大;(2)生产管理制度实施的不彻底性,很多企业制定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只是为了敷衍上级,没有切实的运用到实际的设备生产过程中;(3)人员技术的匮乏性,针对一些企业设备安全事故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安全事故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关,从而导致一幕幕惨剧发生。
4、对策措施
(1)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完善是机械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提高机械行业的安全生产力,应该按照完整性、可扩展性、层次性、协调性和先进性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健全。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机械安全标准体系,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①加强对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的研究:即对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的基础性、系统性、体系性加强研究,提高机械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全面提升我国机械产品的安全。②加强对欧盟新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的研究:深入研究欧美发达地区的机械安全技术法规,研究对机械产品安全的市场准入要求、安全性评价程序和认证制度。③加大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力度:一个好的标准不光是你体现在标准的制定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标准的执行效果上,所以我们要更深入的执行安全生产管理标准。④积极采用和用于改进:积极消化和吸收欧盟先进标准,并将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及时改进为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标准。
(2)为了将机械设备的作用最大化,我们必须注意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其中主要就是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所以,首先我们须制定出有关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标准,并根据实际特点不断优化管理标准。第二,加强机械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诊断技术来实时监控机器和人员的工作状态。第三,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需要提高设备安全监控的实时性和可预防性。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安全生产管理准则的制定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第二,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者--企业领导,必须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运行;第三,安全生产管理的遵守者,必须严格遵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加强设备操作员工的技术训练,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加强其对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程度。
关键词:木工机械、概念、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Q9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科学技术领领域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木工机械行业历经近60余年的起伏式发展终于迎来其跨越式发展的阶段。以稳定、高效及高精度化为特点的现代木工机械已逐渐代替传统的手工工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及智能化的木工机械成为现代木制加工行业的排头兵。在木工机械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由于其具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特性,使其一举成为我国装备制造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位居全世界木工机械行业GDP的第二位。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对我国木工机械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冷静的剖析、审视和研究,认清自己在经济及技术方面的薄弱环节,努力扭转行业起步晚、起点低的劣势,力争在产品的设计、革新、及知识产品等方面拉近与国际先进国家的距离和差距,充分利用中国市场全球化及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工业机械创新这一机遇,采用学习、引进、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和措施,更多增加和创造与国际先进企业交流与竞争的机会,做到知己知彼,使木工加工设备的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确保品牌的市场认知度,最终使我国木工加工设备跻身于世界前列。
2、概念介绍
目前,我国机械行业所处的现状,决定了对于木工机械这一概念的定义只能从对其类别的区分上加以实现。按照加工行业及加工功能进行木工机械的划分是对其进行定义的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而这种定义方法又是一种传统的,较为狭义的行为。与传统意义上的木工机械不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通常意义上木工加工不仅仅局限于加工木材,而且也包含了对于诸如人造板材及家具等合成材料的加工。因而,对于木工机械较为准确,较为广义的定义还应增加人造板及家具加工类机械的概念。
3、我国木工机械现状的分析
我国经济的发展,与际市场合作的日益紧密,促进了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地创新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使我国的木工机械行业近些年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并已跻身国际行业前几位,而木工行业的总产值与销售额增长率近几年不断处于高增长态势,远超其他行业。截止2003年我国木工机械的出口占到了木工机械产值的近30%,增长率排名各类机床之首。而国际木工机械行业的萧条也给我国木工机械的对外出口和国内木工行业的强劲增长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与条件,极大的带动了国内木工机械行业的复苏。随着我国国营企业的改制和我国对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建立和发展的鼓励,这些非国有制企业在高速发展中的木工机械行业中的快速增长与壮大,已逐渐占据市场重要地位。但我们也看到由于受资金、技术以及规模等的影响与限制,民营和个体企业经营发展主要依靠低成本、小批量生产加工来维持生存,更不可能实现规模性,这势必使得他们以及木工机械行业的萎缩和亏损。
4、西方发达国家木工加工机械的特点分析
4.1、产品的结构与技术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的木材加工机械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各自的拳头产品,少数企业甚至于只生产单一、两种拳头产品,但是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在加强和维护自己的拳头产品的同时,不会放弃另外的一些具有市场占有率的非拳头产品。并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努力发展,尽量使之成为拳头产品。另外,这些国家非常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以产品的高质量保证其在同行中的竞争能力。而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德、意等木材加工机械强国也并不放弃传统技术,尤其是生产制造一些适用于小型工厂与细木工车间的、价格低廉的加工设备;一般都采用常规技术,通过提高质量来保证设备的应用。
4.2、布点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的木工机械企业分布地域广,遍及各地,能够实时的满足全国范围内各大加工企业的需求。
4.3、设备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木工机械企业能够提供的机床设备类型复杂,从提供大型制材厂、家具厂、人造板厂等全套设备,直到提供简单而具有特色的便携式工具;从用于现代化木材加工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单机或生产线,直到适应于手工作坊式的普通小型设备。
5、对未来我国木工机械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合作与引进以及国内在木工机械方面的不断探索与自主创新,我国的木工机械水平水品与国际间的差距将逐渐缩小,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以此为契机更好的实现我国木工机械行业的发展,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观点,仅做参考;
1)目前我国在木工机械生产研发的中高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因此在大学开设和发展相关的专业,并建立大学为中心的研究机构,实现企业和社会为需求导向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2)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研发可利用速生材和废弃木料的高技术加工设备,体现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科技理念。
3)加强计算机数控技术、信息技术及纳米等多种高科技技术在木工机械行业的应用,不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加大交流和互访力度,并通过一定时期的消化、总结和吸收,最终实现产品的技术创新。同时,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并进一步加快我国木工机械化标准的建设步伐,这是提高本国产品质量标准,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和消除国际贸易垒的重要措施和保障。
参考文献:
销售收入增速放慢
国信证券机械行业资深分析师郭亚凌认为,下半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减速的影响显现,机械行业增速将明显回落,同时,子行业将出现分化。他表示,上半年行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91%,增速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同时由于成本上升,毛利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在两方面作用下,行业利润出现明显回落,其中普通机械和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幅度较大。
其中集装箱、轴承阀门、电机、锅炉制造等子行业上半年继续在景气高位运行,累计利润总额增速均保持在40%以上;而专用仪器仪表、电子测量、计量器具、工程机械等则出现了销售收入下降,利润明显下滑的局面;不过,铁路运输设备、船舶制造业是机械行业中不多的亮点。
郭亚凌预计,下半年机械行业将继续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全年增速约为25%,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部分景气处于高位的子行业,如集装箱、轴承、阀门、电机、通用仪器仪表等,将面临高位回落风险;而前期回落较大的子行业,如工程机械则有望逐步趋稳;造船、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则有望继续保持复苏态势。预计下半年随着钢价的回落,行业毛利率有望企稳或小幅回升。
机械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上升压力,其原因在于钢材、石油、电力、交通、人力资源等价格的不断上涨。由于收入增速放慢,而成本上升,机械行业的毛利率出现明显下降。
在收入增速下降,毛利率下降的背景下,行业利润增速也出现明显下降。前半年全行业利润增速由去年同期的124.17%下降到25.23%。其中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设备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增速也由去年同期的126.77%、88.39%和104.1%分别下降到今年5月份的32.58%、10.53%和17.96%,下滑幅度比较明显。
子行业景气分化
在行业整体增速回落的背景下,机械行业各子行业出现分化。根据前5个月的统计数据,集装箱、轴承及阀门、农业机械、冶金矿山设备、电机、通用仪器仪表、锅炉制造业继续保持景气高位,累计利润总额增速均保持在40%以上;而专用仪器仪表、电子测量、计量器具、工程机械等几个子行业则出现了销售收入下降,利润明显下滑的局面;在机械行业整体景气度下降的背景下,铁路运输设备、船舶制造业两个子行业,由过去的亏损转为盈利,行业出现明显复苏迹象。
在机械行业内部,基础件如承轴、阀门、通用零部件等是大部分机械设备的上游行业,宏观经济或固定资产投资的减速首先将导致大型机械设备需求的减速,然后再影响到其上游的基础件行业,因此一般来讲,基础件的景气变化要滞后于机械设备的景气变化。
关键词 机械设计;材料选择;运用;节能
中图分类号 TH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7-0013-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前进。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中,机械设计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对于机械设计所涉及的材料,以及各种材料的合理运用是保证机械设备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也是机械行业研究探索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者表示:我们只有注重各种材料的合理选用,注重各个零件之间的性能运用的研究。机械设计才能有所提高,整个机械行业才能促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 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工业的发展历史中,有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被广泛运用到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需求量在不断的增长,机械行业也在不断的扩大。在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中,机械设备中所用的材料也出现了短缺的现象。而材料作为机械设备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出现短缺的现象会造成机械行业不能持续发展,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机械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合理运用就尤为重要[ 1 ]。在机械设计中,既要考虑到选择的材料是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还要考虑到选择的材料是否有充足的来源。现如今我国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在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更应该考虑到材料是否具有环保、节能、循环利用等特点。因此,机械设计的选材和运用要充分结合实际经济发展趋向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开展。机械设计只有不断在选材和应用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做好合理选材合理应用的工作,才能促使机械行业稳定持续发展。
2 如何合理选择和应用材料
2.1 实用性选材与应用
在机械设计中,材料的实用性将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质量。因此,在材料选择时应当以材料的实用性为首要选择条件。在机械设备的运用中,是以工业生产为主要内容,机械材料的应用也是以工业生产为指标,进一步对机械材料进行处理或切削。所以在机械设计的选材中,应该根据材料的应用范围,选择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材料,达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2 ]。其次,不同的机械应用对材料的硬度强度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满足机械设备基本生产要求的同时,对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也应该有一定的要求。
2.2 载荷型选材与应用
如图1所示,是一种载荷型机械材料。其采用了先进的人机搬运功能,全铝合金的材质使得材料重量轻巧。但是其载荷水平却非常的高。可以轻松完成搬运、托举等动作。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的负荷能力不够会导致设备失去应有的作用。甚至在机械在正常运作下,有一些机械零件也会因为材料负荷不够的情况下出现失效的现象[3]。所以材料是否有足够的负荷水平对于机械设备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关联。针对材料负荷水平的问题,在机械设计材料选择中,应该对材料的负荷水平做出准切的估算。在材料应用之前,应该对材料的负荷水平进行测试。如果材料的负荷水平通过测试,就可以应用在机械设计中。
2.3 低耗能选材与应用
我国的工业发展在逐渐扩大,工业发展中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通过机械设备耗费的能源也十分巨大。所以为了促进我国工业的持续发展,在机械设计的材料方面,应当尽可能考虑使用低耗能材料。如图2所示,就是一种低耗能防火板材料。它广泛地运用在宾馆、写字楼、商场等内部装修中。它不仅轻巧、承载性好、环保性高,而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是一种低耗能的不燃板材。低耗能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耗费和生产污染。只有在机械设计中大量的选用低耗能材料,广泛地应用在机械设计中,机械行业才能持续性的发展。
3 选择和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机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中,应该注意各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业生产中。比如注重选择材料的节能环保性等。我国的经济在迅速发展,在发展中能源、资源被大量的使用,生态环境也因此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机械设计中,对于材料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节能环保性。其次,注重材料的经济实用性。很多材料在满足高质量的同时价格却非常昂贵,或者在满足经济实惠的同时质量又没有保证。所以在机械设计中,应该尽量选择经济性和实用性共存的材料。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尽量合理的控制材料成本。在加工过程中节约生产成本。在满足高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经济性。还有,在机械设计中要贯彻科学发展的要求[4]。在机械设备能够达到最佳运转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在最大的程度上使用材料的潜力,使机械行业和生态环境能够达到共同发展。机械行业只有和我国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一致,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以及我国工业的进步。
4 结论
现代科技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新时代的机械行业也有了更好的要求,所以,只有在机械设计中应从多方面分析考虑,合理选材,保证机械设计的规范标准的同时,还要结合时展的实际要求,让机械设计体现经济、环保、质量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机械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梦奇,王婧.浅谈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J].机电信息,2012(6):133-134.
[2]赵忠国.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J].科技风,2011(17):58.
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纺织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表示,“十二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发展高端纺织装备和优质专用基础件,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加工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展望“十三五”,纺织机械行业将进一步为纺织工业提供高质量、智能化的新型纺织装备,支持纺织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
《意见》在对纺机行业“十二五”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纺机行业“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意见》提出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质量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行业自律的基本发展原则,“十三五”期间,将产学研结合研究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研发新型纺织机械成套装备及专用基础件,并加快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纺织机械行业将从以往高速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为以创新为动力的增长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十三五”期间将研发、推广一批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先进纺织数控技术和智能化纺织装备,《意见》中列入了“十三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9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项目”34项。
回望“十二五”:增速放缓创新升级
“十二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国产中、高端纺织装备发展较快,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欢迎,纺织机械行业整体运行稳中有增。
5年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历史性地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2015年,纺织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179亿元,5年中年均增长3.64%,接近《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中提出的1200亿元的目标。与此同时,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国产纺织机械延续“十一五”期间形成的销售势头,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出口金额从2011年的22.45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89亿美元,年均增长8.3%。
在我国纺织工业增速降低、内需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持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努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出口业绩,使全行业保持平稳发展。
《意见》在分析“十三五”期间纺机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后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十三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发展时期,行业将放缓规模扩张速度,主营业务收入将在稳定的基础上增长;而伴随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创新力度的加大,国产纺织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金额将会增长。
“十三五”行业经济运行目标为: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国产纺织装备出口金额超过35亿美元;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意见》提出,“十三五”行业经济运行目标为: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国产纺织装备出口金额超过35亿美元;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展望“十三五”:装备智能化引领新趋势
装备产品与制造智能化。在数控技术被广泛采用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主要技术研发方向是纺织装备产品智能化和装备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是通过提高纺织装备主机的数控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以及研发智能化辅助系统,为下游纺织用户提供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
装备制造智能化是通过引入智能化机床和辅助机器人等设备,改进与优化自身生产过程。两方面的智能化都将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干扰,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优等品率。
装备制造与应用的信息化。传统制造与云平台、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结合,将使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纺织装备制造与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实现机器的集中控制、联网管理与远程监控制造过程,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消耗;在品质控制环节,通过对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和改进产品的质量;在销售与售后阶段,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行成本。
装备制造服务化。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可向下游延伸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维护与在线支持,提供纺织品生产整体解决方案和个性化设计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发展精准化的定制服务,从单一的供应设备,向集融资、设计、施工、项目管理、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的一体化服务转变。
大型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应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与总承包服务,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发展远程故障诊断与咨询、专业维修、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形态。
发展的可持续性。纺织机械及专用基础零部件质量和可靠性的稳步提高,是纺织生产高效连续运行的保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制造与装配新技术、新工艺、轻量化新材料的应用将成为纺织机械企业关注的重点。对环境影响小、资源利用率高的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关乎纺织机械行业的未来。
四大关键领域为行业走向高端化打牢基础
随着纺织新工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纺织机械行业创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走高可靠性、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高端发展路线。高端纺织装备在中国纺织产业链中逐渐占据核心地位,其发展水平是纺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保证。
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
智能化连续纺纱生产装备。加快研发智能化纺纱生产关键技术,建立智能化、连续化纺纱工厂,实现纺纱全流程数字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夜班无人值守。清梳联合机实现智能化管理,条并卷机与精梳机间棉卷全自动运转、自动生头,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实现多台机间粗纱满、空管自动输送,细纱机粗纱空管与满筒粗纱自动交换,细纱机与自动络筒机间实现多台机组集中控制,实现设备生产过程、故障的远程控制、诊断。
采用智能化搬运机器人和运输设备,实现工序间物枓自动输送。数控机织装备。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建立具有全面监控能力的数字化机织车间,实现机织车间的织机群控管理。
新型纤维材料生产装备。建立从纺丝、后加工到产品包装运输的全流程智能化长丝生产线和物流系统,实现化纤的生产、收集、检测、运输等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控节能环保型印染装备。建立智能化印染连续生产线和数字化间歇式染色车间,实现对机械参数、生产工艺参数、能源消耗和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机台或单元机实现闭环控制;集成染化枓自动配送系统,智能化废气、废水排放监控系统和能源回收监控系统,形成覆盖印染全流程的智能化监控系统。
数控非织造布生产装备。面向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多种工艺在线复合成型和混合型非织造装备,研发宽幅高速梳理、铺网与针刺设备,研发与其他非织造技术结合的水刺装备。
智能化针织装备。通过数据网络将针织设备与生产管理系统联通,实现对设备的集群智能控制,对设备状态、生产数据、工艺数据和花型数据进行在线监控。集成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通过系统联网传送编织文件、设置编织参数、控制编织过程,实现机器分组管理。
纺织专用基础件生产装备与纺织仪器。研发量大面广的纺织专用基础件的高效复合加工专用数控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稳定,提高纺织专用基础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和噪声。
智能化服装生产线。开发智能化服装生产线,研发数控服装生产关键装备,建立包含验布、裁剪、缝制、熨烫、检验、包装、储运等全部工序的自动化生产线,达到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开发专用服装生产数字化控制系统,使设计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服装生产制造系统。
纺织机械关键共性技术
纺织装备设计制造理论与技术。开展纺织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主要在基于信息化架构下的纺织装备设计技术平台、纺织装备的人因工程工业设计、碳约束下的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装备设计和纺织装备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设计四个方面开展。
纺织装备复杂系统及其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开展纺织生产过程中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提升国产纺织装备的性能、效率及加工质量,包括开展纺织装备中的专用传感器、纺织装备的多单元协同控制系统、纺织工业机器人、纺织装备网络监控系统的研发。
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制造与强化技术。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的种类繁多,用量大,对纺织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精度控制、表面强化、新材料的应用等技术的研发。
互联网与装备制造智能化
纺织机械制造与互联网。研究基于互联网的纺织机械制造技术,推动装备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研发纺织机械制造过程的互联互通体系和关键支撑工具,建设装备制造工业云平台,为纺织机械设计、制造、营销、经营管理、远程监控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支撑和服务保障。
纺织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构建面向纺织机械制造的CPS体系,重点研究三个方面:推进纺织机械数字化设计和生产,研究纺织机械数字化设计、仿真优化与验证集成体系和纺织机械数字化工厂相关技术;建立纺织机械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包括智能物流系统、智能加工系统、智能自动化装配一集纺织机械整机智能测试与质量控制系统,实现纺织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互联互通;建立面向纺织机械制造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对制造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储存、挖掘分析。研发企业应用软件,具有在线监控、预防性维护、物流预测和智能决策等功能。
纺织机械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工作
质量管理方面。建立企业质量保障体系,开展纺织机械智能制造基础通用标准、评价规范的研究。加强制造与装配现场的管理,加强装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检验。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提高加工装备和质量检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精度等级。提高行业质量监督水平,为企业提供包括标准宣贯、质量检测、咨询等全面质量服务。
标准化工作方面。完善纺机机械与附件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充实标准化工作人员队伍,提高标准制修订水平。标准化工作与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密切结合,紧跟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起到促进纺织机械行业技术创新与规范行业竞争的作用。重点开展新型纺织装备的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在跨领域新技术标准方面,开展纺织机械与附件社会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关键词】智能密集 高级自动化 包装机械 未来发展目标
引言
到目前为止,包装机械行业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尽管我国是一个包装机械生产大国,但在某些方面实力仍然比较薄弱,从而极大阻碍了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要探索开发新的生产技术,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靠技术进步来推动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加快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步伐,使得我国包装机械生产技术渐渐向世界一流水平发展。
1 包装机械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企业不注重产品质量问题
现阶段,我国部分包装机械生产企业因为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人才,实行薄利多销的原则。众所周知,薄利多销的生产原则往往会伴随着加工零件的质量不过关等一系列问题,例如,有的零件精确度不够,有的零件材质不够好,有的零件是该热处理的没有热处理、该锻压的没有锻压,从而使得生产设备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也就是近几年来我国所生产的包装机械产品淘汰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1.2 科技力量薄弱,缺乏专业人才
近几年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包装机械方面。但是由于我国的包装机械起步较晚,使得我国在某些包装机械生产方面的实力仍然比较薄弱。同时,大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方式都是效仿国外先进的生产方式,缺乏创新意识,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专业人才,这就大大增加了我国包装机械企业与国外相关企业的差距。另外,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不注重产品的研发,这也是我国包装机械一直不能迅猛发展的原因之一。
1.3 产品的防护未得到重视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产品的防护不够重视,在包装机械的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不足,例如,许多企业没有安装基本的防护门,有些企业即使安装了也不能起到防护作用,从而使得许多产品出现了质量不过关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包装机械的发展进程。另外对于一些重袋包装来说,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我们更应该保证其安全性。
2 包装机械的未来发展目标
2.1 实现包装机械机电一体化
传统的包装机械大部分采用的是机械式控制,渐渐地又出现了光电控制以及气动控制。但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产品的生产工艺也日益提高,对包装参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控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为了避免我国包装机械生产方式被社会所淘汰,我们必须要实现包装机械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就是集中机、电、气、光、生、磁于一体的机械电子设备,在设计时,我们应该尽量提高包装机械的自动化程度,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智能化包装技术。例如,采用微机控制,将各种包装材料的封口温度和速度的最佳参数匹配输入微机存储器,再配上必要的传感器,组成自动跟踪系统。
2.2 建立自动化、多样化、多功能集成化的包装机械新体系
包装机械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高生产效率、自动化、单机多功能、多功能组成生产线以及应用新技术上等。随着工控行业的迅猛发展,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包装机械企业越来越注重开发快速、自动化的包装设备。例如,在包装方法上,大量采用充气包装取代真空包装,在控制技术上,更多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封口方面,应用热管和冷封口技术等。这些技术的使用大大加快了我国包装机械的发展进程。
2.3 对产品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
包装机械必须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柔性,生产线允许在一定尺寸范围内包装物大小可以发生变化,但是这个范围是极其小的。众所周知,产品的生命周期远远短于生产设备的生命周期,如果我们可以及时更换产品以及产品包装,就不至于更换昂贵的生产设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产品的灵活性,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不必要的支出。
2.4 开发设计绿色包装机械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包装机械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使得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对各个包装机械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加快我国包装机械迈向国际前沿的步伐,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尽快设计并开发出绿色包装机械生产模式。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包装机械在设计、加工制造以及装配等各个过程中对环境没有影响或者影响最小化、消耗的资源最少、同时易于回收利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包装机械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改善我国整体的环境状况。另外,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绿色设计,真正地做到绿色包装。
2.5 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由于我国包装机械行业起步较晚,使得我国在包装机械的某些生产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另外,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包装机械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们所采用的靠简单重复、扩大生产数量的方法是远远行不通的,为了避免我国的包装机械被国际所淘汰,我们必须要走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得产品越来越趋向于简单化和精确化。另外,对于大部分包装机械零部件不应该由包装机械企业直接生产,而应该由通用的标准件厂生产。对于一些特殊的零部件,必须由高度专业化的生产厂家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包装机械企业向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2.6 对机械生产要求越来越高
日常生产工作的高效要求生产机械具有自动识别能力。例如,生产机械一方面可以自动识别包装机械的厚度、硬度以及反弹力等,然后通过电脑快速地反馈到机械手调整动作幅度,从而保证不反弹;另一方面,包装机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并不都是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它们的性状也不尽相同,但是将它们装到同一包装盒中,它们的排列却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生产线传递的产品并没有一定的序列,首先将产品传递到某个特定的位置,可用探头扫描确定不同性状物体的具置,然后再反馈到不同的机械手,它就会准确无误的将产品放入准确位置。
2.7 对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商品化市场的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对于产品的生产速率以及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包装机械的一员,我们必须要注重产品的生产效率。包装机械的生产效率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还可以满货期。高速包装机要求与前道工序有相关的衔接,不需要有搬运这一环节,包括控制衔接。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的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结语
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包装机械行业虽然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动性,但是在高端装备的满足能力方面仍然显得不足。因此,我们必须要竭尽全力促进包装机械向高端生产转变,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步伐。包装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体系,受到了国内外许多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也必须致力于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增强我国包装机械行业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力,提高我国包装机械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就业观;机械行业;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P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43-01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机械制造业作为基础行业,占有很大比重。而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发展的生力军,尤其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制造业仍然占有并将继续占有相当的比例,客观上要求有更多数量的人才来承担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大任。因此,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不乏就业岗位。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3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在8万人-8.5万人之间,连续三年就业率区间在90%-95%,属于就业率较高专业。虽然,机械类专业毕对热观,但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就业,冲动就业等的情况。通过对江苏高校机械类本科生就业观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机械类本科生就业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职业规划工作提供一定得建议和意见。
2、研究过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是指高校毕业生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是其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和发展目标的基本认识和态度。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100%,其中,在毕业生和非毕业生比例为77:115。调查对象为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调查内容为就业途径、企业类型、就业薪酬等方面。
二、 江苏高校机械类本科生就业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现状
调查可知,在校生有31%的人认为实现就业最好依靠亲友介绍。而毕业生此比例下滑到18%,区别较大。反映出不少在校生依赖家庭,而毕业生由于已走出校门,认识到社会上的工作情况,对家庭的依赖减少。
可见由于就业压力的逐年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更科学合理的选择自身的职业,不再强求与专业的相关性。
在薪酬期待方面:对于初始月工资的期望值,由表3可知,在校生期望较低,而毕业生期望较高。但总体对薪酬的要求较高,与用人单位给出的薪酬水平有较大差异。建议不论在校生或毕业生均应放低姿态,能够合理的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从工作中提升自己,之后再选择理想的薪酬福利。
在就业单位的选择方面:在可以选择的行业中,在校生最感兴趣的三大行业为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外企,而毕业生排名前三的为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私企。不论在校生或者毕业生,国有企事业单位和考公务员都牢牢占据前三的位置。可见国企和政府机关对于学生仍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评价一致,以经济收入、兴趣特长、地域占前三位。反映了不论在校生或者毕业生的就业观已经从单纯考虑福利待遇转变为更多地考虑个人发展和单位发展,对就业单位的选择认识更为科学合理。
(二)机械专业本科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
1、 机械行业本科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
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机械行业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
2、 机械行业本科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
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
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三、解决机械行业本科生学生就业观问题的对策
(一) 完善机械类高校就业教育和指导体系
机械行业本科生就业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机械类高校应该将团体就业指导向个体辅导模式转变,开展个性化的就业观教育。面对当代机械行业大学生就业观的种种问题,高校必须立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具体现状,从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入手,主动构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课程体系,以适应机械行业就业市场的变化,促使大学生就业观转变。
二、机械专业本科生就业观的自我塑造和调整
调查发现,个体差异对机械行业本科生就业观产生重大影响,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外在因素相比,大学生就业观的自我塑造和调整更加重要。
1、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2、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
3、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