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汉字文化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汉字的文化特征。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它不仅是书写的文字,而且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1、 汉字总数很多,常用字却很少。
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80000多个,据资料统计,现代汉语用字在10000左右,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收录汉字7 000个,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收录汉字3 500 个。汉字总数虽然很多, 但是常用字也就3 500 个。认识100 个字, 日常文章中有40% 的字可以认识。
只要认识1000个常用字,日常文章便有90% 的字可以认识。
2、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创造在我们今人和古人之间搭了一座桥, 使我们能走进古人的内心, 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由于表意文字 的义和形 具有联系, 因此读者能做到见字识义 。每一个汉字里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 就可以了解汉字里所要表达的信息。如家 字, #宀?
字下一个豸字,豸在古代是猪的意思,家字最早的字形是房里有猪便是家,猪的繁殖力强,而古时候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所以不难看出古人造家 的意思便是希望自己家能够人丁兴旺, 以生产能力强的猪来象征自己家中的人口兴旺, 生活殷实。由此可见, 我们的先人造字的用心所在了。汉字以字形表意, 细细探究, 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古人不同的心理和思维。汉字所负载的丰富信息、所包含的深厚内涵值得我们回味无穷。[格式]
3、 汉字构词灵活, 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社会在发展, 语言也随之发展, 一个新事物出现往往要使语言中增加一个或几个新词, 如果原来的文字不够就要造新的文字。但对汉字来说, 现有的汉字足够组成新词。而这些新词的生成过程又不需要学习新的汉字。例如我们学习了电 字, 可以和别的有意义的汉字组成电话、电灯、电线、电视、电影 等等。
4、 汉字的自身特征使其演进为书法艺术。
汉字是最美的, 它是平面型方块体汉字, 字形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都是方方正正的。
汉字作为一种艺术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今日,书法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 甚至书法已然是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 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构图、恰当的比例, 使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艺术内涵。总之, 只有这样一个中国才能产生这样的书法。它属于汉字, 更属于中国文化。
二、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汉字教学中文化意识的缺失。
中国人从小学一年级( 甚至更早) 就开始学习汉字, 使用汉字。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汉字? 往往被理解为读写的工具 , 这是不错的。
语文教学的本身就具有一种工具性, 但是现在我们又号召给语文的教学中注入人文的气息, 而语文的人文性有一部分又是从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得来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很少有教师能认识汉字的文化意蕴, 能从分析汉字的形中解析汉字的义, 所以在教学中写字形、讲字义, 而没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写字仅仅是为了巩固字形的认识, 而没有看到汉字中所蕴含的汉字文化, 也不去揭示这种文化。
2、 枯燥的书写练习, 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汉字总数很多, 学起来难免枯燥、乏味。汉字难认、难写, 为了巩固对字形的认识,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写字训练的策略, 在教授生字词时的一贯做法是让学生十遍、几十遍, 甚至几百遍地重复书写一个汉字, 这种机械式的书写记忆往往让学生不知所写, 只是应付了事, 更别说对汉字有着什么样的兴趣了。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平淡无奇的讲解, 忽视了汉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得汉字教学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使学生学起来感觉更加枯燥乏味。
3、 汉字构词灵活, 构词能力强, 容易导致错别字的出现。
认识汉字便能认词、造句。学习了几个独立的汉字, 便能组词造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一个字, 在遇到同音字的时候, 学生往往会把这两个字混淆, 而胡乱组词造句, 造成别字、白字的出现, 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层出不穷。
4、 年轻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低, 传统基本功底欠佳, 不能起到示范作用。
现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年轻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较高, 但板书布局凌乱, 字体不规范。板书在课堂上可以有很多的闪光点, 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互动才能产生。而且文字存在的形态是意象, 忽视文字的不确定性, 简单以媒体直观形象取代文字意象, 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导致文学含蓄性的消失和学生想象力的弱化。
三、如何解决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提高教师的汉字文化意识。
析形解义、因义记形, 建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 此法主要适用于单个汉字的教学。汉字以其形表其义, 每一个汉字细细品来, 都蕴含着一种内涵。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加强中小学教师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使他们懂得所教汉字的文化韵味, 在给学生讲解时, 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形来了解汉字的义 , 让学生不仅仅是为识字而学习汉字, 如此这般,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学生学起汉字如鱼得水, 老师教起来也得心应手。同时, 我们的汉字文化也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如此两全其美, 我们何乐而不为之?
2、 掌握汉字规律, 把汉字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知道汉字的高频词, 依据汉字的规律进行教学, 可以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应培养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应用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汉字的实践性, 不要刻意追求汉字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汉字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汉字材料, 在大量的汉字教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汉字的规则和规律。
3、 强化汉字的艺术性, 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字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作为唯一一种文字艺术品, 我们应该重视汉字的书法艺术, 在校园里为学生营造书写的好氛围, 将书写文化作为学校文化中的一个部分来重视。
可以这么说, 加强汉字文化的认识是提高学生学习汉字兴趣的基础。应该组织多样化的练习, 提高学生学习与书写的兴趣, 以更利于增强汉字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 郭锦桴。汉字的永恒性、丰富性、优美性兼倡议建立全国性汉字文化博物馆 [J].汉字文化,2008(1).
[2] 聂春梅。 论汉字的繁复与简易[J] . 船山学刊, 2008(3):109- 111.
[3] 苏瑞琴。 对外汉字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J]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3):59-60.
[4] 李春霞。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N].陇南报: 副刊, 2008-7-2.
[5] 彭小明。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论[J] . 教育研究, 2008(1):84- 87.
关键词:汉字;文化;教学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汉字不仅承担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还蕴藏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教授汉字课程,不仅仅是教留学生学习文字,更重要的是了解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同时,汉字文化教学也促进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开展。从汉字文化角度讲解汉字,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增加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一.汉字文化教学的意义
1.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汉语也不例外。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常会被汉字复杂的形体、相似的读音困扰。常会因为枯燥、无趣的记忆产生厌烦情绪。教学者从汉字文化角度出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大多数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我们在开展汉字教学时应该旁征博引,增加汉字课堂的生动性。通过趣味的故事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更好的识记汉字。2.提高书写汉字的正确率汉字形体复杂,形近字、同音字多,留学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枯燥的记忆,导致书写汉字的正确率低。这都是由于留学生对汉字的结构认识不清,缺乏对汉字形义关系的理解。从汉字文化角度出发,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汉字结构的认识。适当的讲解汉字的造字理据,从汉字的部件、结构入手,优化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汉字形音义关系的掌握。从意义上区分汉字形体的差异,对形近字进行归纳,提高书写汉字的正确率。3.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传播文化是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汉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开展汉字教学的同时结合文化知识的讲解,不仅可以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开展,还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要准确的掌握汉字,必须了解汉字所属的文化。如果单纯的分析汉字结构、汉字形体,就无法深入了解汉字的魅力,不能掌握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加强汉字文化的教学,在汉字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二.汉字文化教学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由于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我们开展汉字文化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文化信仰,兼容并包。开展课堂教学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了解学生的文化信仰,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比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设置相应的文化知识,有目标性的提升学习效果。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文化知识。而对于有特殊信仰的学生来说,我们要避免一些文化禁忌,尊重他人文化,兼容并包。坚持适用性原则,可以更好地开展汉字文化教学。2.阶段性原则学习是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的。汉字文化教学应该把握阶段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对外汉字教学。在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初步的认识。介绍汉字的来源和发展,通过动态的图形和趣味的故事,减少学生对汉字的陌生感。对于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中高级段学生来说,可以开展更加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汉字游戏、部件组合等多种方式将文化信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开展更加深入的文化教学,介绍中国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坚持阶段性原则,可以更好地的开展汉字文化教学。3.得体性原则汉字文化教学是汉字教学的一部分,起到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汉字。开展汉字教学不能本末倒置,我们要把握汉字文化教学的度和量。首先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在传播文化知识时,不能占用过多时间,应该恰当的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以服务汉字教学为核心。其次,汉字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讲解汉字文化要突出重点,切合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易于接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增强得体性,更有助于我们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三.汉字文化教学的策略
1.运用汉字的造字法进行汉字文化教学汉字对留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他们缺乏对汉字结构的整体认知。从汉字的造字法入手,一方面可以加强其对汉字形体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汉字的产生,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象形字的教学,可以通过描摹事物的整个外形或显著特征创造出来,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汉字的意义。比如说日、月、人,这些简单的汉字,都可以从图形了解到它们的涵义。从这些象形字入手,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指事字的教学,可以通过添加抽象的符号来区别字义。比如说木、本、末的区别就在于“木”上的一点添加在何处。“本”在树木的根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根本。“末”在树梢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树梢。会意字的教学,可以通过组合部件,整合意义来理解汉字。比如两个木是“林”,很多树木是“森”,两个人一起行走是“从”。形声字的教学,可以通过偏旁的表音、表义功能理解大部分汉字。比如与“水”有关的都有“氵”,如:江、河、海、溪等。比如“支”作声旁的读音相似,如吱、枝、肢等。所以从造字法入手,是最基本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汉字来源,对汉字形体、结构形成初步认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字感”。2.利用汉字的部件音义规律进行汉字文化教学汉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其中合体字较多,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部件组合而成。我们可以从部件的音义规律去掌握汉字的意义,利于学生深入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汉字。合体字是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每个部件在形、音、义上具有密切的联系,我们通过分析部件的形体、读音,归纳部件的意义,起到类化汉字的作用,可以减少学生的记忆负担。特别是对某一类部件的文化意义进行归纳,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同类汉字的意义。比如“讠”是由“言”字演化而来,一般以这个为部件的汉字都与说话、语言有关,如:说、话、语、谈等。还可以从声符上建立语音的关系,比如以“当”为部件的汉字“挡、档、裆、铛”读音相近。多个部件组成一个汉字,我们可以从其组合部件的文化意义入手,比如“掰”,表示两只手从物体中间分开,就是掰开、分开之义。比如“休”,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从部件的音义规律入手,不仅充满趣味性,还将音、义密切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识记更多汉字。3.通过汉字的文化故事进行汉字文化教学汉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故事可以成为汉字文化教学的资源。从汉字的文化故事入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避免学生呆板、机械的记忆汉字,还可以让其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汉字的文化故事内容丰富,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分析汉字本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汉字所蕴藏的文化意义,加深其对汉字的印象。可以借助中国的传统习俗、传统节日开展汉字教学。比如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是:一家人团圆,赏月、吃月饼。“月”、“团”、“圆”、“家”、这些字都有了更加生动的涵义。可以通过趣味故事将汉字的意义联系起来,依据汉字的字形、字义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进行汉字教学。还可以通过充满哲理的寓言理解汉字,让学生学习汉字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4.借助多种练习方式进行汉字文化教学为了防止课堂的枯燥,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展开教学。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写书法、汉字游戏等方式开展汉字文化教学。书法,作为中国的国粹,无论从书写工具,还是表现内容上来说,都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艺术与汉字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欣赏书法与练习书法的方式,让枯燥的写字变得有趣。从开始临摹到自主书写,提升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结合汉字的造字原理,对汉字进行字形归纳、字义的解释,使学生对汉字形体有进一步的掌握。练习书法将传统文化和汉字教学良好的结合,一举多得。我们还可以组织丰富的汉字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比如“猜字谜”,通过字谜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如:一加一是王;一百减一是白;一只牛是生;王先生白小姐坐在石头上是碧。比如“谁是卧底”,通过每个学生对词语的描述,发现谁拿到的词语与他人不同。通过描述,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特征的把握情况。趣味的汉字游戏,提升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汉字文化教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是汉字教学重要的内容。一方面我们要将文化教学贯穿始终,循序渐渐,促进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另一方面我们要把握中华文化的内涵,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孙德金.对外汉字教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6.
[3]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4]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M].学林出版社,2008
[5]孙潇.文化视野下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63-02
对于大多数外国留学生而言,汉语是一种较为难学的语言,而且由于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具有类似于各种线条构成的笔画结构,更是让学习汉字的留学生觉得汉语是毫无规律可循的语言,因而许多留学生始终把汉字的学习作为汉语学习的难点。因此,为了帮助留学生学好汉语,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汉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能力,尤其是汉字学习的能力。一直以来,汉语学习者学习汉字的学习策略是汉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对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字学习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促进对外汉字和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一、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进行研究的目的
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世界上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汉语的国际地位日益增长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因而对外汉语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汉字教学问题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如何培养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有什么策略?如何让外国留学生学好汉字?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本文对汉字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以下几点进行此次研究的目的:第一,结合相关资料,对当前学术界关于国外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第二,对外国留学生所采取汉字学习策略进行了解;第三,分析留学生所运用的汉字学习策略的成败情况,为学生提供好的汉语学习策略,并且为教师提供对外汉语教学的有利参考。
二、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研究的意义
在对对外汉语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时,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的角度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的学习策略是影响汉语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学习策略,不但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且可以改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汉字、认识汉字。总之,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首先,对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对汉字教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较少的方面进行补充,以促进汉字教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其次,由于以往的语言教学研究大多是面向“教”,而本次对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很好地将学者的目光转向“学”,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平衡;第三,为外国留学生汉字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以促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三、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时遇到的困难
一般情况下,对许多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而言,汉语口语的学习是相对简单的,而由于受到汉字学习的影响,汉语书面语的学习就相对困难了。汉字学习困难的体现及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由于视觉习惯而造成认知困难。相比于由字母组成英语、法语等语言,汉语不但有拼音,还有汉字,结构较为复杂,尤其是汉字,在许多外国留学生眼里就是由一些复杂的线条组成的奇怪图形,毫无规律可循。
在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汉字处理机制。经心理学实验证明,人脑对语言处理的分工是不同的,对文字的处理机制也会不一样,外国留学生为了学习汉语,就要在头脑中重新建立一套与母语文字处理机制不同的机制。
缺少汉字文化的积淀。如今的汉字是数千年来一点一点演变过来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除了读和写以外,还要了解汉字的内涵,这就为汉字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四、提高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水平的建议
(一)对母语为表音文字的汉字初学者来说,先学拼音,后学汉字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汉字教学应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直都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而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认为先学完拼音再学汉字比较合适,这是非常符合以字母为母语背景的留学生的认知习惯的。尤其是通过1998年Everson的一项调查可以发现,美国的汉语初学者在记忆汉字时不只是依赖于汉字的字形,而且还依赖于汉字的发音,汉字的发音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汉字。此外,国内学者江新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对于母语为表音文字背景的学生来说,汉字记忆可能依赖汉字的读音观点。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母语为表音文字的汉字初学者来说,应采用先学拼音,后学汉字的教学模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拼音教学时不是不能出现汉字教学,只是将教学重点放在拼音教学上。总之,在对初级阶段留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时,提倡先进行拼音教学,,后进行汉字教学,但要注意汉字教学的时间不宜过晚。
(二)将汉字学习与结合中国的文化相结合
经调查显示,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都是因为对中国文化和汉字充满了兴趣,尤其是欧美留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爱是他们学习汉语最大的动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距较大,对于西方学生而言,中国的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因此,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外国留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爱,将汉字学习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汉字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汉字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形成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其历史由来也是相当丰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应将汉字的形成的背景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造字的原理,并且能根据造字原理对汉字进行记忆。
(三)读写分开学汉字
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希望教师将汉字的读和写分开进行教学,而且希望教师要求他们会读的比会写的多。而在现实的汉字教学过程中,汉字的读和写基本上是同步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师既要求学生会读汉字,也要求学生会写汉字,而且要求学生会写每一课的生词。但是实际上,除了一些日韩等汉字圈国家的学生,几乎没有学生能达到教师的要求,这种情况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汉语学习也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外汉字教学的方式必须有所改变,采用读写分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认后写、多认少写,将汉字学习的困难降低,减轻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畏难情绪,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的正字意识
所谓正字意识,是指对汉字的书写形式的意识,它代表了一种对汉字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构成和书写形式两个方面。调查发现,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由于对汉字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正字意识是非常薄弱的,因此,要培养他们的正字意识。正字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汉字记忆的规律,不再认为汉字是一种复杂的图形,进而建立起一系列的汉字记忆体系。当一个学生发现了汉字的特点,能够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并且可以清楚认识到汉字之间音、形、义的联系时,就证明了他已经完全具备了汉字的认知能力,其学习汉字的效率也会显著提高。总之,加强学生正字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汉字学习的畏难情绪,促进汉字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好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汉字学习过程中慢慢寻找出来的,对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其接触汉字的时间较短,只会用联想记忆等比较普通的记忆方法对汉字进行记忆。此外,由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学习特点或者风格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可能导致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会有所不同。但是,基于学习策略的共性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汉字教学时适时地导入学习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汉字学习策略。
(六)减轻学生汉字记忆的负担
调查显示,许多留学生觉得汉字的学习充满了挑战,但他们可能会因为学习的困难而放弃学习汉字。因此,帮助学生减轻汉字学习的负担势在必行。首先,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大生字在课文中出现的频率,通过让学生一遍遍的看这些生字,渐渐对生字熟悉,进而记忆,提高汉字的学习效果;其次,要注重生字的显著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一些相似、相近的字、词组织到一起来记忆,组成网状的结构,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五、结语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汉字教学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而言,汉字还是非常陌生的,教师应对他们多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汉字学习策略。通过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进行的研究,作者希望能对教师的汉字教学有一些帮助,以促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祖奎,胡炯梅.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李春燕.国内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04).
[关键词]汉字 形体结构 审美 文化气质
[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03-02
民族文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是民族文化整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以其特殊的性质,成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汉字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容,“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这句话既是说汉字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的功绩,也是对文字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
一、对于汉字和文化的认识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图画、象形文字为基础,进而发展成为音、形、意三位一体的文字系统。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是人们主观活动作用下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作用于人的文化因素。简单来讲,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审美和文化心理,都会规定和制约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书写特征,而汉字的形体和书写特征,也会给书写的人带来较为独特的审美感受。汉字的存在,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审美观念和特殊的民族心理,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意。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汉字在造字之初,汉字的构形往往是它所记录的词义的形象化、具体化,人们用近似简笔画的方式把词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而这些“简笔画”大多以当时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某种生活场景的描绘建立起字与词之间的联系。这样,汉字构形便与古代的社会文化具有了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后人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汉字的构形成为可能。再加上汉字的悠久历史及其跨时代性的特点,更使它具有了较大的文化考古价值,成为研究历史文化及其变迁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且,汉字自古至今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独特的表意性,始终没有割断同文化的联系,这使得汉字构形的文化解读对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定的适用性。
汉字本身的方块字形,给我们一种稳固实在的情感。从汉字的结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宇宙伟大的奥妙。我们透过汉字的结构,会发现世间万物流露出的诸多美学因素,基本上都可以从汉字结构中找到原型,比如,中国人极为讲究的对称美、平衡美、错综美、曲线美等等。这种汉字结构所引发的美,会引发人们的无限想象。汉字的文化气质,就是通过汉字书写中书写者的自我感受和阅读者对汉字的视觉印象两个过程体现出来的。
二、汉字的文化气质与汉民族文化特征的一致性
有一种说法: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可见,汉字与中国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关系。汉字能记载思想和语言,其文化气质与汉民族文化特征的一致性,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汉字的形态特征与文化
汉字之所以具有文化气质,是与它本身的形体结构特征分不开的,而这种形体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字的方块形态。汉字形体结构的首要特征,无疑是其方块形态。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表意性,即能够通过字形来显示它的意义。正是汉字的表意性,使得它与汉民族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了。”汉字图形作为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独特文字形式,其本身必然带有表意属性,而且这种表意性也是汉字及汉字图形区别于其他世界语言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说,汉字是记录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思索外部世界及内心世界的载体,它的出现,就是为了表达人们情感的需要,而这种对世界的认识,就体现在了汉字的间架结构当中。汉字的楷书端庄典雅、比例适当、重心稳定、合乎规范,这种方块特点和汉族先民喜欢方形的心理特征有密切联系。在古代,汉族先民在房屋布局、家具器物等方面,都较为喜欢方形,意为“方正”“圆满”之意。一些“天圆地方”“布局方正”等思想也都体现了汉族先民的这种心理特征。
2.汉字的平衡对称。隶书、楷书、宋体、黑体几类字体在今天的视觉传媒文稿中很常见,但不同的字体因结构造势的变化,而使所用字体的情感不一,由此反映出了不同的汉字文化。古代劳动人民创造这些字体时,就反映了他们的不同心理情感,如今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古人的创作物来传达不同的情感,这就是一种文字文化上的共鸣,或许这其中的内聚力就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楷书字体的平衡对称所带来的文化感受。
无论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无论是古文字还是隶化以后的隶书、楷书,汉字构形的平衡对称是始终如一的。虽然汉字的笔画繁多,线条变化复杂,书写困难,但整个汉字的形体是整齐的、对称的。在汉语中,汉字全字的重心位于方块对角线的焦点上,这样显得端正典雅。为了保持这种审美特性,对汉字的笔画、部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理,是被其他人完全理解和接受的。于是出现了长则短之,宽则窄之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讲,汉字大多数是形声字,但为了保持这种汉字字形的平衡对称,古人在造字时有时会牺牲字形表词的明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在书写汉字时,必须保持这种平衡对称,否则就会被看成是不规范的书写。这就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取向及其表现形式,也就是汉字的文化气质。
(二)汉字字体演变与文化演变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何九盈、胡双宝、张猛先生主编的《汉字文化大观》指出:“任何一次大的社会革命(如秦王朝统一中国,清王朝被),新的技术革命(如计算机的出现),都会引起文化结构的变化,在这个变化的潮流中,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往往首当其冲,而汉字始则被动,甚至令人失望,但最终总能发挥自己的应变能力。”汉字是一个民族记忆的留存,从内部结构到外部形体都可以捕捉到这种记忆。汉字构意反映着汉民族的文化认识,社会文化的演变和语言文字的演变是密切关联的。汉字构意变化的背后是其所依存的文化内容的变化,社会文化事件往往成为汉字字体演变的推动力。汉字的几种主流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形成,与文化都不无关系。
汉字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发展至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总的来讲,这是一个由繁至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而进行的。举例来说,甲骨文的产生与古代以神为本的文化有关,甲骨文是殷商王室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录;金文的发展与青铜器的藏礼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国文字最突出的特点是形体歧异多,文字书写的随意性过大,而它的形成正是来自于当时历史文化的影响;战国文字很快被小篆所取代,是由于秦始皇兼并了天下而颁行了标准字体。由此可见,文字的发展演变其实就是对于当时期文化的适应和应变,这就属于汉字的文化气质。
三、结语
汉字是汉文化的特殊一部分,其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是承载和传播汉文化的工具。在汉字的形体构成和构形的历史文化背景方面,汉字与汉文化互相渗透,共同发展,这就使得汉字的文化气质逐渐凸显。可以肯定,汉字的文化气质是在文化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
【参考文献】
[1]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2]刘志基.汉字文化综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主编.中国汉字文化大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曹先擢.汉字文化漫笔[M].语文出版社,1992.
关键词:字源文化 识字教学 应用策略
识字教学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为了提高识字效率,一些老师开始探索将字源文化融入识字教学。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充分挖掘汉字以形表音、表义的特点和规律,揭示汉字形体结构下的内在机理,建立汉字形音义整字的联系,智慧情趣地将汉字的产生和演变历史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况下识记汉字,培养汉字思维,潜移默化地继承中国文化。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识字教学的问题,提出了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字源文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使识字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一、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识字学习存在的问题
1.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不足。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且对事物的感知以整体轮廓为主,辨别细节的能力差,观察的精确性低,排除干扰的能力差,导致低年级学生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大体属性或整体轮廓。对精细的汉字不能做到分毫不差的地步。
2. 对生字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不能有意义的去识记生字。
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未建立,不善于对记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3.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许多同音字、多音字等,让学生产生混淆。
低年级学生由于自我能力的不足,不能指出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特征,他们的思维必须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对抽象的符号化语言――汉字难以掌握。在此外,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数量繁多、读音相差无几,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阻碍。
(二)教师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识字教学忽视基本理论指导,片面追求形式,识字随意性强。
现阶段教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上,在识字教学中注重课堂的表面形式,没有时间指导学生写字,对识字教学的基础――汉字的根本性质和构字规律更是置之不理。低年级学生在不理解汉字意义的情况下茫然地依葫芦画瓢,机械的抄写,导致书写的随意性较大,错误率较高。
2. 教学方法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教师要对文字学理论和汉字构字理论有较强的知识素养。但现在的教师对这些都不熟悉,反而过分强调生字的字形、字义,忽视生字结构,使小学生的识字教学流于外在形式,缺乏内涵。
3. 教师不能让学生学到的汉字及时运用。
学生学到的汉字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巩固,按照遗忘曲线,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只限于课堂。
二、字源文化的形式
汉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系统,其字数繁多,结构复杂,形体众多,音义复杂等,造成了其不易被学生快速便捷的学习。所以要借助字源文化。所谓的字源文化,彭万勇认为:“通过分析并遵循古人造字的原始思维,充分挖掘汉字以形表音、表义的内在特点和规律,从汉字的演变历程揭示汉字形体结构下的内在机理。”汉字的字源文化有以下四种形式。
(一)象形字
象形字是历史最早的汉字,与原始图画联系密切。许慎说象形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这也表明象形字表现事物本身的形状。[2]象形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构字能力极强,所以象形字的基础地位是必然的。
(二)指事字
指事字也是历史最早的汉字,与原始图画有联系,有些字以象形字为基础。许慎对其的定义是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2]多数的指事字含有象形的成分,不同在于有一定的比较抽象的指事符号,且只能有一个部件成字。
(三)会意字
所谓的会意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符组成,来表达一种新的意义。所以会意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合体字。会意字分为通过字形表意的义符(以形会意)和通过字义表意的义符(以义会意)。
(四)形声字
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比例最大,至今所达比例已超过90%。由此可见,形声字是富有活力的、有很大优势的构字方法。形声字是合体字,由两个部分构成,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或表义,或表音。因为形声字音义俱全,只要确定了义类,加上合适的义符作为偏旁,一个新的形声字就诞生了。
三、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价值
字源文化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可以: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追溯汉字的起源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来学习汉字的一种途径。[1]把字源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是将现代汉字与其原始的创字意图和原始面貌跨越时空联系在一起,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的冲击,促使学生对汉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识字的乐趣。
(二)提升学生汉字思维
学生通过字源文化中学习汉字,教师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传递给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汉字的思维。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会自觉思考,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汉字。将字源文化融入到识字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渊源和美感体验,当汉字的教学变得更形象、有趣,更富实效,孩子们在懂得汉字内涵的同时,也间接地培养汉字思维,学生会更加热爱汉字,热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三)对中国文化的继承
中国的汉字是中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学习了汉字,才能继承和传递中国文化。而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一定会对汉字的历史渊源产生兴趣,才去深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正因为字源文化对识字教学拥有如此大的优势,所以把其融入识字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尤为可行。那如何将其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呢?
(一)演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字的由来
象形字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文字,是由图形构成。人们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所以象形字的识字教学在于利用其特点,形象直观,有助于理解字义、掌握字形,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实物图,然后再展示具有实物抽象特点的黑白线条轮廓图,即象形字。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共同点。最后将具体字的演变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了解字的变化过程。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理解从图画到汉字的整体形成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象形字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象形字的教学,教师也可以抓住其象形表意的特点,让学生用图画和分析字形的方法理解字义,记忆字形。运用实物教学象形字,教学效果直观又容易让学生明白。
(二)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理解指事字的造字规律
指事字是有指示性的符号,是心中的图像。所以对指事字要遵循指事规律,运用直观性的原则,帮助学生识字,提高识字有效性。
教师要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直观教授。指事字大多数是由描述实物的象形字所构成的,可以借助实物来认识指事字。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完全,对于指事字所表示的意思会比较难理解,所以把指事字的原型展示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字义。通过对指事字的特点进行教学,学生能更好地认清和掌握字形,纠正错别字,区分形近易混字。
(三)动画展示会意字的内涵,借助形象理解字义
会意字是由几个形体组合起来的,所以分析起来会非常的生动有趣,而且有利于释义和辨形。会意字分为通过字形表意的义符和通过字义表意的义符。
在讲授会意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会意字,因为会意字多是由描绘实物形状的象形字和给象形字加记号的指事字组成,适合用实物讲解。[2]之后教师可利用动画等效果,把汉字的整体意义通过分析、综合的方式揭示汉字的意思。而有的会意字要联系生活,从而让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更加透彻。利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可以使学生认清笔画复杂的生字,理解字义,区分字形。
(四)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编制猜字游戏,增加识字趣味性
由于是形声字在小学课本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构字规律比较方便,造出的形声字半音半义,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从而有利于解释字义。
形声字的教授,教师也要显然学生观察字形,说说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再通过游戏来加强记忆。教师要通过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的意思,不然学生会很容易就出现混淆。毕竟形声字是通过形旁来表示字义的,但声旁是一样的,教师如果不讲清楚,学生就会混淆。所以教师一定要帮学生理清思路。在学生理清思路之后,学会生字,教师要及时的巩固。在枯燥的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编猜字游戏,既帮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字义,又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五)重视规范写字练习,提升识字成就感
汉字拥有它独特的魅力,优美的楷书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学完生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读写训练,特别应该指导好书写。书写时,教师要注重范写,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顺以及间架结构的合理安排等。在此基础上还注重听写,这是学生对所学生字的再认识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持久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当学生看到一个个优美的楷书在自己的笔下形成,会产生成就感,从而对汉字的书写更加热衷,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识字的兴趣。
利用字源文化进行识字教学,尝试改变现有的识字教学方法,利用汉字自身的规律学习汉字,把学生从“地狱”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由被动便主动,积极参与识字教学中去。字源文化是在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汉字,学生的识字效果会有所改善。但这只是我的理论基础,还未经过实际认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原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6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41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已经没有问题了,不需要再研究了。我们今后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上。此言一出,一片哗然。
我们不仅要问: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难道真的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吗?我们的学生对识字教学方面真的就一点问题也没有了吗?于是,我深入几个学校去切身调查了一番,结果让人触目惊心。写字姿势方面,学生的正确率仅有5-30%;回生率达到了29%;书写工整率仅为17%。这些数字能够说明我们的识字教学已经没有问题了吗?已经到了没有必要再去研究的地步了吗?小学没有学好,没有掌握好,会把这些问题带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里面去。因此,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教学仍然是教学的重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将识字教学上好,让学生学好。
一、造成小学识字教学没有上好的原因
(一)识字量过多与读写之间存在着矛盾
众所周知,学生要想学会阅读,就要先进行识字教学,也就是先认识汉字。不认识汉字就谈不上阅读,更不用说作文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先让学生认识汉字,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是很大的。
在我国古代,学生用两年的时间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读完以后,学生大概就会认两千多汉字了。然后再去读“四书”和“五经”,最后学生才开始学习写作。但是到了近代,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开始引入西方思想,让学生在乐中学,也就是片面强调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时的教材内容开始贴近学生的生活,致使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减少,学生认识的汉字少了,阅读就有了困难。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就要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在低年级就要学生掌握2000-2500的汉字,这些字既要认,又要写,学生负担过重。于是,我们又开始提出了“减负”的口号。总之,识字量过多与阅读、写作之间的予盾始终没有解决。
(二)对汉字有偏见
很多人一提到汉字就是难读、难记、难写等,总之,一无是处。其实,这些说法都是片面的,汉字也有很多优势。
1.汉字具有表意性。汉字是表意的工具,发明汉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汉字来表达一定的意思,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比如,当你听到“石狮市”这三个字的时候,我们马上就能猜想到这可能是一个城市的名字,并且这个城市还与石狮子有某种关系。这就是汉字的表意性。如果我们写成拼音“shí shī shì”,恐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它的意思了。
2.汉字是读音和含义的结合体。大部分的汉字都是形声字,也就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形旁代表汉字的意义,声旁代表汉字的发音。看到汉字后,基本上就能明白这个字与什么有关系,它的读音是什么。
3.汉字具有拼组功能。我们认识三四千个汉字以后,就可以将其灵活组合,形成几万、几十万个新的词语,而这一点英语是万万做不到的,英语每个单词的意思都比较固定,几十万个单词,学起来就困难多了。
(三)将宝贵的传统文化丢弃了
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随着把中国的大门叩开以后,西方的文化也随之流入中国,对传统的中国文化造成强烈的冲击。语文识字教学也没能幸免。其实,中国古代的很多传统文化并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么一无是处,都是经过多少年,多少仁人志士、至尊圣贤积累出来的宝贵经验,都有很多可取之处。
二、策略
(一)读和写分开,对汉字多认识少书写
因为学生学的汉字多,所以写起来比较困难。笔者建议让学生多识字,少书写,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汉字,又不至于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谓“读和写分开”,就是让学生多认识汉字,减少学生的书写量,要求学生将识字和写字分开。学生学到的汉字有两种:一种是既会认又会写,另一种是只会认不要求学生书写。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识字量上去了,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
(二)教会学生汉字的构成规律
1.结合图画理解字义。 结合图画内容就可以明白汉字的意思,这种汉字主要指的是象形字和会意字。这些汉字基本上在低年级学段出现得最多,学生结合图画很容易就能理解汉字的意思。比如,“人”“从”“众”三个字,所配上的图画是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木”“林”“森”三个字,所配的图画是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
2.学会形声构字原理。形声字在汉字当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教师教会学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对学生理解汉字意思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青”字配上不同的偏旁就会组成不同的汉字,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发现这些字声旁相同,所以它们的读音相近;形旁不同,因此表示的意思就会不同。什么样的偏旁就说明这个字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很快就理解并记住了。
3.根据部首辨字义。在小学低年级课本中有很多汉字的部首是相同的,学生记住了这些常见部首进而就学会了很多汉字。通过记住部首的意思,学生很快掌握了大批的同部首的字义。
(三)传统经验教学法
关键词:汉字;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94-01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曾经并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最近20年,随着汉字文化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以表意为主体的文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虽然说世界上各民族文字无不凝结着一定的文化信息,但汉字在它自身的结构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征,这一点在象形意味浓厚的古代文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是其他表音体系文字无法比拟的。因此,汉字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乐道,再加上历史底蕴的深厚,我们在认识汉字、更深层次理解汉字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在汉字没有产生之前,先人通过口语进行交流,凭借记忆一代一代往下传,但记忆容易遗忘或走样,同时还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能长远流传。因而,我们的祖先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逐渐创造了汉字。从没有语言到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从没有文字到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又一大飞跃。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由于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自古以来汉民族长期积累的哲学、文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我们祖先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才得以广泛传播和日益提高。所以汉字是既反映文化又与文化相互依存的文字体系。
二、汉字推动汉文化的发展
(一)汉字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书写出来的有章、有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随着中国汉字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汉字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篆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字、书法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的书写材料为龟甲兽骨,青铜器,石器,木简等。人们是将汉字刻在材料之上,这为篆刻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汉字的以形表意所具有的图画性、艺术性及字体多变性又是其产生发展的条件。
篆刻艺术起源于实用,开始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及当权者表示象征权利的证物,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作为欣赏的艺术。
(三)汉字推动了修辞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修辞艺术的发展。在古汉语中,词汇多为单音词,即一音一词一字,这样字与词就建立起一对一的关系。而汉语表义是靠语序排列的,这就为同一语句的顺读,倒读皆可诵提供了可能,而这种同一语句的顺读,倒读皆可表义就是回文。
三、研究汉字与汉文化关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正确认识汉字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汉字不是落后的。有人认为汉字是落后的。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发展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甚至可以说什么样的文化决定什么样的文字。如果弃之不用,人们就不能通过研究汉字来考察远古已逝的文化。
其次,汉字不是万能的。汉字负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与汉文化有关,二者并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汉字是反映一定的历史文化,人文信息,但绝不是每个字“都是一页恢宏的历史”。
(二)有利于拓宽汉语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现今中国汉语的研究,多用国外研究拼音文字的方法加以研究,且不说这种方法是否适合汉语,但可以肯定地说,研究汉语只用这种方法是完全不够的。因为汉字与拼音文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汉字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需要人们用符合其特点的方法加以研究,这需要人们不断地探讨,深入地研究。而将汉字与汉文化联系在一起,一并研究,从汉文化的角度看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及汉字是如何构形等,这可以说是汉语研究的一部分,扩大了汉语的研究范围。
四、结论
由上可知,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汉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大量的汉文化信息。同时,汉字又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书法、篆刻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二者相互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了解汉字构形的原因,及由此反映的汉文化信息。这样可以驳斥“汉字落后论”,并且避免片面夸大汉字功能,增加汉语的研究范围。
下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介绍汉字来源及发展
训诂学从汉字的来源,从汉字的演变、发展上对汉字进行分析,加强留学生对汉字结构、形体的认识。比如分析汉字结构时,我们结合许慎“六书”的原理解释汉字的形体。“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会意,比 类合谊,以见指撝;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1通过[1]“六书”的理论分析汉字的造字理据,充分解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汉字本质特征的认识。具体看看“四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转注、假借是用字方法,这里暂不作讨论):
1、象形字
象形字指用描述事物轮廓或形状的方法表示字义的造字法,可以通过字形看出字义。比如:日、月、火、山、水等,象形字的结构与其所表示的事物具有相似性。我们可以通过通过图画式、实物式等教学方式展开汉字教学,将字形结构与图画、实物进行比照,使学生对该字构造和意义形成具化认知,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体的认识。
2、指事字
指事字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比如:上、下、刃、本、末等。“上、下”就是通过横线的位置来区别,长的弧线表示地面,在上面加上一个短的横线表示“上”,在下面加上一个短的横线就表示“下”。“刃”在刀的锋面加上提示符号,表示刀的锋利部分。“本”在树木的根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根本。“末”在树梢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树梢。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标记表示汉字的本义,加深学生对汉字字义的区分。
3、形声字
形声字是由声符和形符构成的,形符表示汉字的类属,声符表示汉字的读音。我们可以通过形符猜测出汉字的涵义。比如“氵”表示与水有关汉字,“火”表示与火有关的汉字,“忄”表示与心情有关的汉字。可以通过声符推测出汉字的读音,比如“功、貢、巩、攻、珙”这组字读音都与“工”相近。虽然这种方法不能完全类推,但是不能否认声符和形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开展对外汉汉字教学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征,引导学生记忆汉字,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学习。
4、会意字
会意字即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这个新字的意义是由这些部件的意义整合而成 的。比如“休”,由“亻”和“木”组合而成,即人靠在树上休息,表示“休息”的意思。比如“林”和“森”,分别由两个木和三个木组成,通过“木”的数量来区别汉字的涵义,直观明了。比如“从”,由两个人一前一后组成,表示“跟从”之意。我们开展对外汉字教学时,就可以通过汉字形体的组合、归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汉字的本义,加深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2]。
二、区别形近字与易混字
汉字形体复杂、多样,有很多部件相同、相似的形近字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比如“木” 和“本”、“ 未”和“末”等。“木”和“本”,《说文·木部》记载:“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一横放在“木”字的下面,表示草木的根须所在。所以从字义上区别了这两个字。“末”和“未”形体相似,容易混用。《说文·木部》记载:“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一横放在“木”的上面,表示草木的树梢所在。而《说文·未部》记载:“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叶也。”“未”表示“味道”的意思,六月青果子的滋味。从字形上看,“未”是在木上加一小横,表示枝繁叶茂的样子。而未是用一长横表示树梢延伸到很远的样子,这样两个字就区别开来了。还有很多像“冫、氵,厂、广”,由于笔画的增减导致汉字的错误,还有一些像“土、士,贝、见”,由于笔画长短、曲折形近发生错误。[3]总之,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和易混字。我们要利用训诂学,从汉字的音、义、形展开教学,具体分析汉字的本义,让学生从本源上区分汉字形体,识记汉字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记忆这些形近字和易混字。通过游戏、图片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些汉字的印象。
三、归纳汉字形体及意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归纳和总结,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升。训诂学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汉字的意义,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以“木”字旁为代表的字表示与“树木”相关的涵义,如:李、林、森、杨等。以“氵”字旁为代表的字表示与“河流”相关的涵义,如:江、河、湖、泊等。以“礻”字旁为代表的字表示与“衣服”相关的涵义,如:衬、衫、袍、褛等。所以通过形体的归纳,我们还可以推测出汉字的涵义,举一反三,利于学生更好的识记汉字。
我们还可以针对这些特征对汉字进行归类的学习。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这些部件的总结,加深对汉字的记忆,触类旁通,学习更多的汉字。高年级的留学生对汉字进行部件、字形的分析,展开深入的研究,对汉字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训诂学的应用使留学生对汉字有了理据性的理解[4]。
四、了解汉字的文化和内涵
留学生不仅对汉语感到兴趣,对中国的文化也充满了学习的热情。特别是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已经无法满足于单纯的汉字知识。通过训诂学,或者开展汉字的文化教学,可以更好地丰富课堂知识,更好地开展对外汉字教学。而开展汉字教学的同时渗入文化知识,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价值。训诂学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融合了中国的古老传统。教师在展开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融会贯通,灵活的组织教学。一方面,文化知识为我们的教学课堂增添活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文化知识对我们的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所以,语言的教学和文化的教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如果单纯的学习语言知识,是无法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你不能渗入的内部去理解语言的来源。而了解一定的文化知识,不学习基础的语言,也无法驾驭你的知识储备。所以,训诂学就像是一座桥梁,沟通起古与今的世界,将现代语言与背后的文化知识紧密相连,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字。
总而言之,训诂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汉字的形、音、义出发,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知识。以汉字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为新的切入点,提升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水平。特别是训诂学为我们开展高阶段留学生的对外汉字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沟通古今,使留学生真正的掌握汉字、学会汉语。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 M].徐铉校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6:314.
[2]周祖谟.文字音训训诂讲义[ 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3]魏雪.《说文解字》与对外汉语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4).
[4]董超旭、郭秋烨.现代汉语与训诂学关系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 写字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70 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影响。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识字和写字以及简单的小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而在识字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小学生识字的数量和学习新字的速度,更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识字的质量和兴趣方向,从而发现和挖掘汉字所蕴含的深远意义,真正的让小学生感悟到汉字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内涵,体会我们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基于此的基础上,笔者从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和目标方面展开文章。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
(一)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主要就是认识汉字和会写一部分的汉字,这个过程是逐渐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在新大纲的改革中也是充分体现了多识少写的特点,这一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多认识字,为小学生更早的进行阅读而提供条件。小学生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属于零基础的阶段,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策略上都要做足准备工作。不能单一的在课堂上,单纯的只教小学生每个汉字的读音和写法,更加需要典故和汉字构造的原理,从而让小学生对汉字的印象更加深刻,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汉字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汉字,从而为后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稳定的基础。
(二)识字写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Z文素养
在小学生没有识字写字之前,小学生自己是没有阅读能力的,他们对文字魅力的感知来自于父母的阅读,而这种间接的接受知识的方式,会因为父母阅读时心情和父母工作时间,以及文化水平等一系列的因素影响,会对小学生对语言魅力的感受产生一定的偏差。通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小学生对汉字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掌握之后,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兴趣方向,会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关注自己感兴趣方向的相关文字内容,增加自己的阅读时间,而这一过程就能够培养小学生自己的语文素养。通过自己对文字的一手阅读,感受会有所不同。而小学生和成人对同一件事物,同一段文字会有不同的看法,正如“一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但正因为如此,它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和自我判断意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识字写字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从汉字结构入手,遵照构字规律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反馈的是课堂效率的问题,而小学生作为初接触汉字的学生,对汉字的构造和词义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致使小学生在认识汉字和书写汉字的过程中,经常犯低级错误,不是写错就是记不住汉字的写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授汉字的读音是要按照标准的拼音的读法,教授汉字的写法时,也要灵活适当的讲解这样构造汉字的原由。尊重汉字的构造规律,从而使小学生在学习了一个汉字的读音和写法的基础上,能够展开和拓展相近汉字的读音和写法,做到触类旁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率,也能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多加理解和思考,从而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讲授“人”字的写法之后,进而讲解“你”和“徕”,就是把“人”作为偏旁部首,而发明的后两个字都是人的行为活动。教师在讲“言”字的读音和写法之后,进而讲解“语”和“谈”字的读音和写法,后两个字是在“言”字的基础上,被后来人发明和沿用至今,而“语”和“谈”字也确实都是体现语言用处和用法的描述词。
(二)重视学生感受,课堂内外结合
因为小学生年纪小,对于一件事情的关注时间是很短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小学生的感受,在小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上,多下工夫,多花时间。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小学生能够参入进来,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大脑、手、耳朵、眼睛都关注在汉字的学习上。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在教某个具体的汉字时,可以通过简笔画或者实物的方式,使学生直观深刻的体会到这个汉字的意思和用法。例如:在讲授“木”字时,就可以指着课室内是木头做的东西。可以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从而加深他们对“木”字的认识,从而拓展到“林”和“森”字,这两个也都是和木头有关的,可以指着课室外的树林里茂密的树木和他们讲解“林”字,让他们组词,“树林”“果林”等等。
需要引起大家共同的认识的是识字和写字的过程不是仅仅靠课堂的学习就足够的,应该让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去留意广告牌、宣传栏这样的文字比较多的地方,通过看和读这些文字,巩固课堂上学的内容。也可以培养小学生读早报的习惯,通过每天早晨对早报的阅读,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识字数量,也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小学生关心和了解周边发生的事情,热爱生活。有不认识的字或者词语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父母的讲解,从而拓宽学生的识字的宽度和广度。这样不仅能够让小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也能培养学习留心观察生活,将所学的内容用到生活中,这就是学习的最初目标。